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2024-10-10

老子论语今读答案(精选3篇)

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篇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句话中“舞雩”的意思是:()1.0 分A、看歌舞的地方B、喝酒的地方C、求雨的地方D、登高的地方正确答案: C

2“道”的“不可言说性”指的是他的:()1.0 分A、神秘性B、复杂性C、哲学性D、科学性正确答案: C

3老子认为圣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中“袭”的意思是:()0.0 分A、沿袭B、抄袭C、暗藏D、偷袭正确答案: C

4“韦编三绝”的故事中孔子读的书是:()1.0 分A、《易经》B、《道德经》C、《大学》D、《诗经》正确答案: A

5“和光同尘”这个成语出自:()1.0 分A、《诗经》B、《尚书》C、《道德经》D、《易经》正确答案: C

6“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这句话中“士”的意思是:()1.0 分A、士兵B、将士C、读书人D、士大夫正确答案: C

7“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句话中“反”的意思是:()1.0 分A、相反B、反而C、返朴归真D、反对正确答案: C

8道家认为人应该把下列哪项视为首要的:()1.0 分A、治国B、齐家C、修身D、平天下正确答案: C

9古人讲学习的第一步要:()1.0 分A、拜师B、立志C、博览群书D、游学正确答案: B

10下列哪章被称为“道论之纲”:()0.0 分A、《道经》一章B、《道经》二章C、《道经》三章D、《道经》四章正确答案: A

1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受下列哪位的影响:()1.0 分A、司马迁B、庄子C、曹雪芹D、老子正确答案: D

12“子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这句话中“意”的意思是:()1.0 分A、大意B、表意C、意思D、猜测正确答案: D

13孟子在()中对孔子所言“德之贼也”做了解释。0.0 分A、《孟子·离娄》B、《孟子·告子》C、《孟子·万章》D、《孟子·尽心》正确答案: D

14孔子晚年回到鲁国,鲁哀公尊称他为:()0.0 分A、军师B、国师C、国老D、国公正确答案: C

15“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这句话中“称”的意思是:()0.0 分A、映衬B、相称C、称道D、匀称正确答案: B 16“常使民无知无欲”中“知”的意思是:()1.0 分A、知识B、知道C、了解D、智慧正确答案: D

17“文胜质则史”中“史”的意思是:()1.0 分A、史实B、史诗C、华丽的言辞D、历史正确答案: C

18“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句话的关键词是:()1.0 分A、山梁B、雌C、雉D、时正确答案: D

19“夫子哂之”中“哂”的意思是:()0.0 分A、恶意的笑B、大笑C、夸张的笑D、善意的笑正确答案: D

20下列哪项不是西周的封建制度:()0.0 分A、分封制B、禅让制C、宗法制D、礼乐制正确答案: B

21在孟子看来“圣之时者”是:()0.0 分A、伯夷B、伊尹C、孔子D、柳下惠正确答案: C

22古代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老子认为战争取胜后应:()0.0 分A、功遂身退,天之道也B、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C、以丧礼处之D、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正确答案: C

23《道德经》里“慈故能勇,俭故能广”这句话中“广”的意思是:()1.0 分A、广泛B、广阔C、大方D、广大正确答案: C

24老子认为“死而不亡者寿”其中“亡”的意思是:()1.0 分A、死亡B、灭亡C、忘记D、消亡正确答案: C

25《论语》中的《里仁》篇重点论述:()1.0 分A、智B、义C、信D、仁正确答案: D

2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出自:()1.0 分A、《道德经》B、《古兰经》C、《诗经》D、《史记》正确答案: A

27“尝独立,鲤趋而过庭”中“趋”的意思是()。0.0 分A、趋势B、快走C、归向D、追逐正确答案: C

28《述而》篇主要论述的是()1.0 分A、为政B、仁义C、教育D、道德正确答案: C

29《道德经》里“绝学无忧”中的“绝”是指:()1.0 分A、绝对B、极致,最好C、绝不D、拒绝正确答案: B 30“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中”言的意思是:()0.0 分A、说话B、言语C、发号施令D、言传身教正确答案: C 31下列哪些观点不属于老子的辩证法思想:()0.0 分A、大成若缺B、大盈若冲C、大屈若直D、大智若愚正确答案: D

32“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这句话是()说的。0.0 分A、孔子B、子贡C、曾子D、颜回正确答案: C

33“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

”这句话指的是:()1.0 分A、颜回B、颜路C、季路D、子游正确答案: A 34在国际交往中大国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老子看来摆正位置的重要标志是:()0.0 分A、绝圣弃智,民利百倍B、太上,下知有之C、致虚极守静笃D、大邦者下流正确答案: D

35孔子认为要从三个方面观察一个人,哪项不是三者之一:()0.0 分A、做事目的B、做事手段C、做事方法D、做事动机正确答案: C

36孔子认为人生的第一要务是:()1.0 分A、从政B、育人C、教书D、学习正确答案: D 37普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中诚的意思是()。1.0 分A、诚实B、真诚C、诚意D、确实正确答案: D 38在《论语》中孔子有“三知”,其中不包括:()1.0 分A、知命B、知礼C、知人D、知言正确答案: C

39“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中“与”的意思是:()0.0 分A、与其B、和C、赞同D、给予正确答案: C

40“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这句话指的是:()1.0 分A、圣人B、道C、上天D、有道之人正确答案: B

41“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这句话中“从”的意思是:()1.0 分A、放纵B、展开C、从前D、从来正确答案: B

42孔子一生坎坷,但是却成为百世流芳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主要原因在于他的:()1.0 分A、聪明B、勤奋C、好学D、严谨正确答案: C

43子曰:“子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中“为”是指()。1.0 分A、行为B、无为C、作为D、为了正确答案: C

44“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在《论语》中此人是:()0.0 分A、颜回B、孟武伯C、冉雍D、南容正确答案: D

45下列哪句话告诫我们要想成大事需从小事做起:()1.0 分A、上善若水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希言自然正确答案: B

46“知常容,容乃公”中“容”的意思是:()1.0 分A、容易B、融洽C、通融D、从容正确答案: D 47“故贵以身为天下,则可寄于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乃可以托于天下”在这句话中老子认为最重要的是:()0.0 分A、人的智慧B、人的身材C、人的思想D、人的身体、生命正确答案: D

48“小人之言鲜浓柔则,务于可人。”这句话与下列那句话意思相近:()1.0 分 A、巧言令色,鲜仁矣。B、君子不重,则不威C、信近于义,言可复也D、贤贤易色正确答案: A

49“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中“时”的意思是:()1.0 分A、等待时间B、任何时间C、合适时间D、随意的时间正确答案: C

50“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此三者混而唯一即是:()1.0 分A、空B、虚C、道D、思正确答案: C

二、判断题(题数:50,共 50.0 分)

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告诉我们应该从根本上看问题,这样才能理解现在,展望将来。()1.0 分正确答案: √

2坤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0.0 分正确答案: ×

3在《道德经》中老子主张“吉事尚右,凶事尚左”。()1.0 分正确答案: ×

4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比察焉。”出自《卫灵公》篇。()1.0 分正确答案: √

5“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这句话中的“大丈夫”指的是圣人、有道之人。()1.0 分正确答案: √

6孔子对于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的做法持反对的态度。()0.0 分正确答案: ×

7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原因是他对妇女和小人的歧视。()1.0 分正确答案: ×

8《卫灵公》篇中“在陈绝粮”这件事是孔子虚构的。()1.0 分正确答案: ×

9在《道德经》中老子告诉我们要学会激流勇进,迎难而上。1.0 分正确答案: ×

10《论语》中的《公冶长》篇主要讲的如何看待一个人和如何评价一个人。()1.0 分正确答案: √

11春秋时期“君子”指的是受人尊敬的有德之人,并且君子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0 分正确答案: √

12西周的政治制度规定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嗣无权继承。()1.0 分正确答案: √ 13“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者矣。”老子在这句话中暗含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主张。()1.0 分正确答案: √

14子曰:“小人哉,樊须也。”是指樊迟是道德意义上的小人。()0.0 分正确答案: √ 15《道德经》有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因此老子是唯心论者。()0.0 分正确答案: ×

16古人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分为阴、阳两性。()1.0 分正确答案: √ 17“素以为

绚兮”这句话中“素”指的是白衣服。()0.0 分正确答案: ×

18在《论语》中孔子认为“举枉错诸直,则民服。”()1.0 分正确答案: ×

19老子在《道德经》中很多篇章起始处多用四字成句,其中包含很深刻的含义,给人以强烈的冲击。()1.0 分正确答案: √

20《诗经》有300篇,故简称《诗经三百》。()1.0 分正确答案: ×

21“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中“道”的意思是“道路”。()1.0 分正确答案: ×

22“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三个被称为孔子的“三达德”。()1.0 分正确答案: √

23《论语》每章的名字源于每篇第一章起始的几个字。()0.0 分正确答案: √ 24周朝用吉礼来接待宾客。()0.0 分正确答案: ×

25因为战争的血腥、暴力并会产生一些恶果,因此老子反对战争。()1.0 分正确答案: √

26孔子在《先进》篇进一步论述了关于“仁”的思想。()1.0 分正确答案: ×

27老子将《学而》篇放在《论语》的开篇,意在说明学习的重要性。()1.0 分正确答案: √

28“中庸”是孔子思想中最成熟的观点。()0.0 分正确答案: √

29子曰:“乡原,德之贼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讲原则的老好人,其实是道德的败坏者。()0.0 分正确答案: √

30“见利思义”才是正确的义利观。()1.0 分正确答案: √

3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中“天地不仁”指的是天地不仁爱,不仁慈。0.0 分正确答案: × 32“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中的时等同“伺”,意思是看着,打听。()1.0 分正确答案: √

33孔子“信而好古”,因此孔子是一个保守主义者。()1.0 分正确答案: ×

34按照老子的观点,只要我们按照道去治理国家,百姓就会最大限度的得到实惠。()1.0 分正确答案: √

35老子在《道德经》中不认为有绝对的无私,他提倡的是”少私寡欲“。()1.0 分正确答案: √

36从中国阴阳学的角度说,儒家强调阳,道家强调阴,两者互补。()0.0 分正确答案: √

37“道”具有恒常性,所以它是恒久不变的。()1.0 分正确答案: ×

38一首诗的优劣主要看它的语言是不是富有诗意。()1.0 分正确答案: ×

39“五味令口爽”中的“爽”指“好,舒 服”。()0.0 分正确答案: ×

40子曰:“舜视弃天下,犹弃弊屡也。”意思是舜放弃天下,就好像扔掉了破鞋一样。1.0 分正确答案: √

41“果哉,末之难也”中“末”作没有讲。()0.0 分正确答案: √ 42“传不习乎”中“习”的意思是“学习”。()0.0 分正确答案: ×

43《乡党》篇主要讲的是孔子的生活方式和实践。()1.0 分正确答案: √ 44在古人看来,“民信”对于国家治理来说是最重要的。()1.0 分正确答案: √ 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两句话中的“说”和“乐”意思相同,都是“高兴”的意思。()0.0 分正确答案: × 46孔子名丘,字仲尼,“丘”和“尼”本是山名。()1.0 分正确答案: √

47《卫灵公》篇的主要内容是对“礼”、“道”、“仁”、“教”等内容的进一步阐述。()1.0 分正确答案: √

48老子认为最好的读书人听到“道”就相信它并且按照“道”去做事情。()1.0 分正确答案: √

49老子在《道德经》里告诉后人如果能做到“虚至极,守静笃”,就能看出世间的规律,按照“道”来做事,一生相安无事。()1.0 分正确答案: √

50《论语》在结构上每章之间没有内在关系,是杂乱无章的。()1.0 分正确答案: ×

论语今读读后感 篇2

拜读过李泽厚先生的《论语今读》后,内心激动,觉得此书与其他同类书籍相比,观察《论语》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关《论语》的观点都是十分独特新颖而实用的,让我对《论语》有了一番新的体会。总的来说,《论语今读》主要通过以下这两方面来解构《论语》,即以《论语》为代表的儒学的“半宗教”性质与“半哲学”性质。说它是“半宗教”,主要缘于其雅俗共赏的普遍性、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终极关怀”的宗教品格,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更是称,“儒学和孔子的《论语》倒有些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经》一书了”,“它是没有人格神、没有魔法奇迹的半宗教”;而说它是“半哲学”,则因为虽然儒学不重思辨体系和逻辑构造,但其中孔子对其学生问题的回答中处处反映了一种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对理性和理性范畴的探求、论证和发现。“正因为是靠理性、哲学而不靠奇迹、信仰来指引人们,所以孔子毕竟不是耶稣,《论语》并非《圣经》。也正因为不是空中楼阁或纸上谈兵,而要求并已经在广大人们生活中直接起现实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图,《论语》也不是《理想国》。”李泽厚先生的这句话也许正是其所试图阐述的观点所在。

然而,细品《论语今读》后,发现它所带给我的启示,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观点,不仅向我呈现了《论语》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让我开始摒弃以往对《论语》的不合理的偏见,试图重新辩证地去看待《论语》,而且给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发现,《论语》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圣贤之言,它与我们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此,我将从不同方面细论我读《论语》及《论语今读》时所得的体会。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习而不思考,则相当于盲目地接受知识。不经过自己的一番考量,别人说它对,你就认为它对,别人说它错,你就认为它错,这样所学习回来的知识,是不会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对人造成多大影响的,因为它来自于表面的记忆而非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学了就是白学,所以即使学习了,人还是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这艘大船是会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却对前方的风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险的,要趋吉避凶,踏上正途,只能靠“学习”来当这艘大船指南针。而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这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求知观:“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确如此。

对于交友,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论语今读》里的解释是,晏平仲很善于与人交朋友,虽然交往很久,仍然保持恭敬。“交往很久,仍然保持恭敬”,这里说的该是如何拿捏与朋友之间的距离的问题。其实只要细看,可以发现,我们在保持与朋友间的关系时所遇到的问题,归根究底似乎都总是“距离”的问题,太亲近反而刹那间反目成仇,太疏远又逐渐关系全失。难怪在香港著名作词人林夕也在他《原来你非不快乐》一书的《一件睡衣的污垢》这篇文章中写道:“拿捏与人之间的距离,比炒股更接近艺术。”

对于生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道生又谈何死,细想这一句话,觉得似乎看到孔子在对他的弟子说,与其一味掏空脑袋去研究死,还不如不把眼光放在生着的现世上,想想该如何去“生”不是比去想什么是“死”更有意义得多?还活在花季雨季当中,却把时间花在去思考“死”的问题上,是不是有点杞人忧天兼且浪费光阴了?毕竟,“生”是实在的、处于眼前的,而“死”却虚无飘渺遥远得很,至少对于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祖国的花朵而言是这样。因此在孔子的这一句话中,我所看到的是儒学思想所强调的现世意义,它鼓励人们活在当下,做好每一刻的自己,而不要沉迷于假大空的无意义的猜想当中。从这个方面理解的话,孔子的这句话是积极的、正面的,然而问题的关键在于,“死”真的仅仅是假大空的无意义的猜想吗?仔细思量,恐怕不是。放眼尘世,有多少人临终闭眼的一刻是完全不带一丝遗憾的?他们或许心愿未了,或许心结未解,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二,一是“死”来得太突然,生命的意外终结使人来不及去了却心头的孽就不得不含恨而终,二是在“死”这个终结点前的长长的生命坐标上,人们不愿意花一分一秒来思考“死”这个问题,而等到白发苍苍,再也动不了的时候,才惊觉自己还有余愿未了,余结未解,才怨恨时间太匆匆,而这些愿啊、结啊,又有多少是简单到可以完满终结于人生舞台上布幕落下的短短一瞬间?因着这,大部分人撤手人寰的时候,心里头还是不踏实、不平静的。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活得好好的时候是不是有必要去想想“死”的问题从而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未知生焉知死,倒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似乎更加正确。以上是自己对《论语今读》一点粗浅的体会和见解。

论语今读读后感(二)

对于求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亦即,学习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危险。就我的理解而言,此处的“学”应指掌握生活中事物运行的规律,它既囊括了我们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化学、音乐等科目的知识,也包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所聆听到的教诲。由于经过长期实践的证明,它总是具有正确性与客观性。因此,“学而不思则罔”里的“学”是属于理性范畴的。反观“思”,思考,应指个人的对生活中事物的思考,与“学”相反,它是主观而感性的,虽然它未必总是正确,但因为它是由每一个个体独自进行的,因此它独特并且真实可感,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光学习而不思考,则相当于盲目地接受知识。不经过自己的一番考量,别人说它对,你就认为它对,别人说它错,你就认为它错,这样所学习回来的知识,是不会在脑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对人造成多大影响的,因为它来自于表面的记忆而非深刻的理解,换句话说,学了就是白学,所以即使学习了,人还是会迷惘。思考而不学习,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这艘大船是会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个方向前进,却对前方的风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险的,要趋吉避凶,踏上正途,只能靠“学习”来当这艘大船指南针。

而在《论语今读》中,李泽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话来阐述这种有关学习和思考的求知观:“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的确如此。

论语今读读后感(三)

我们在高中和大学的时候都学过《论语》,但当时也只是应付考试,虽然在添鸭式的教育中我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问心里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今年寒假,我收到学校的礼物是李泽厚的《论语今读》,拿到这本厚厚的书,我心里一阵窃喜,因为这正是我想读的书!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平凡的我虽然从不需要考虑“治天下”的大事,但是对《论语》的魅力却十分向往,而且书中讲自身的修养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所以闲暇之余,我总爱背几则论语,慢慢咀嚼其中蕴涵的道理。李泽厚先生的这本《论语今读》视点独特,是自已心中所理解的孔子思想,对我有很大的启发。

翻开书,第一章“学而第一”熟悉的句子映入了我的眼帘。但是李泽厚先生的解读远远比我的理解深刻的多。对我熟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作者谈到与西方“罪感文化”、日本“耻感文化”相比较,以儒学为骨干的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乐感文化””。“乐感文化”的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它具体呈现为“实用理性”(思维方式或理论习惯)和“情感本体”(以此为生活真谛或人生归宿,或日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准宗教体验)。“乐感文化”“实用理性”乃华夏传统的精神核心。为讲明这“乐”,李先生还引申了陶渊明思念朋友的诗,以体现真正友谊情感的快乐。

读《论语今读》对于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说:“不刺激便不能启发,不疑虑便没有发现。指出桌子一个角,不知道还有另外三个角,我也就不再说了。”)

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抓住合适的时机、把握好“度”;二是实施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必须明确要求、触类旁通。

“愤”是学生经过思考理解了教学内容中的部分意思,但又未能彻底弄明白而产生着急的心情;“悱”则是学生经过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时,却又找不到恰当的言语来说清楚自己的意思因而十分着急的情形。以前我们在教学时往往在学生“愤”与“悱”的时候,不是点拨,让学生去悟。而是着急于学生吞吞吐吐的话语,替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如果学生处于“愤”与“悱”的状态时,教师先给学生讲解课文和点拨学生表达。针对那些“似懂非懂、似会非会”的东西因势利导、启发点拨,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迫切地希望通过主动学习来掌握它。

老子论语今读答案 篇3

看了一篇文章《天下兴亡,我的责任》,文章开头所说的忠信学校是否果然如此神奇暂且不管,这高先生教孩子们爱国的用意并不坏,但他的讲话里有很多地方是过激的,甚至错误的。

这老师用意是好的,但走极端了。纯粹的排外不可取,此外道德虽然重要,但主要不能靠道德纯洁教育来建立,而要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当然还得有经济条件。中国不缺以德治国、以德选才的经验,但纲常名教讲得最凶的年代,往往出吃人的礼教与伪君子。我认为培养学生以独立、理性思考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要使他们有充分的知识与理性,喜欢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不为人所左右,不随波逐流。灌输出来的道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容易维持的,而且容易走到偏路上,被人利用。当一个人完全发自内心地、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应当遵守道德,那种道德约束是最有效的。不经这一层思考,道德或爱国,都有顺民或机器的气息。

多观察、多思考、多读书,方是一个人建立自我精神世界的根本。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年代早已过去了,作为中国未来希望的年轻人,都应该努力成长为一个个独立的人、大写的人。

这位高校长的主张带着非常强烈的狭隘民族主义色彩,比如不准学生吃肯德鸡或汉堡包,以及有关学英语的目的问题。虽然世界大同还早得很,或者干脆就是空想,但我认为对不同文化应当予以了解和容忍。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历史不能忘记,但仇恨从来不是一种建设性的东西。在努力推动国家强盛使之不再受人欺负之外,总体上应当保持一种平静宽容的心态,与不同的人共谋和平与发展。另一方面,至少如果不在抵抗侵略的非常时期,吃饭之类的些微小事不必上纲上线,过于敏感的做法会培养孩子的偏激情绪(暂不论有几人能做到绝对不吃汉堡)。在许多种不同的历史中,爱国的口号都曾是上佳的粉饰,可以成为堂而皇之地迫害同类的理由。由于有着高尚的旗号,此类迫害(包括对外战争与内乱)会比一般的刑事杀人更加残忍。真正的爱国不是炫耀道德优势的标签,不是不问情由的愚忠,不是藐视生命的理由。缺乏理智、仅凭着被煽动的热情,所做出来的走了样的“爱国行为”,中国人已经领教得太多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圣人也不能定下万世不易的通用规则;而且对很多问题如何处理才合适,尺度不容易掌握。同一世界观与道德观灌输出来的孩子,阳奉阴违的是不用说了,真诚地相信的那些人,一方面冲动起来容易被人所利用,另一方面理想幻灭时可能因愤怒失落而走向道德的反面。如果人人都有主见,善于——更重要的是习惯于——从学习与思考中得出自己的独立判断,问题就好解决了。有趣的是,所附这篇文章的末尾有一短评,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社会中的人必须是具备独立判断能力、能够做出自主行为选择的人,现在这样工业化方式、封建烙印非常浓重的教育体制是无法十分有效地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公民的”,然而短评所推崇的高校长的私立教育精神,在我看来倒正是“封建烙印非常浓重的”,有培养机器与顺民的嫌疑,实在滑稽。

上一篇:基因工程发展现状下一篇:深圳教师海培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