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2024-06-26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通用8篇)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1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摘 要:本文简要论述了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旨在调动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目的。关键词:有效组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现实课堂,为体现有效课堂教学向生活回归,往往创设不少情境,而我们没有意识到课堂本身就是生活。课堂必须真实,学生应成为课堂主人。一节课展示的不仅是教师的基本功和教学艺术,还应展示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独特风格。那么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呢?现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环境

美国教育学家罗斯福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详的课堂气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参与者,专制、压抑的课堂氛围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有助于保护学生的创造灵感。从步入教室的那时起,就要把微笑带入课堂,把对孩子们的激励带入课堂,教师的每一个眼神、表情、话语、举动都充满着一颗爱心,用爱心去对待学生,以和善的面孔去面对学生,学生自然会跟着友好的人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从而可以轻松、愉快的学习,进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佳境。当我刚接三年级这个班时,面对着年幼无知、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时,我对他们充满了爱意,我不歧视他们中的任何一员,而是用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童稚的语言去感化他们,尽量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尽量去包容他们,尽量让他们干他们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尽量不扭曲他们的性格,我要让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做到让学生敢想敢说,而且勇于尝试和实践;让他们的思维没有定式,尽量地辐射开去。孩子们的思维活跃,善于想象和联想,而这正是创造的必经之路。我们只有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无拘无束的飞翔,才有可能培养和发现他们身上潜在的创造的萌芽。这一年来,孩子们在快乐中健康活泼的成长着、少了点傻气、多了些可爱。

二、把和谐师生关系带进课堂

和谐师生关系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反之,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受到压抑。我教的一个四年级学生,因为好长一段时间都不按时上学,成绩下降。我找不到原因,恰好那天这个学生又迟到了。我正在上课,看见这孩子垂头丧气的走进教室。气不打一处来,声色俱厉的狠批了这孩子一顿。看到他的眼泪流了出来,我满以为自己的狠批起了作用,便让他坐下学习。没有想到整整一天,这孩子都抬不起头来,一直趴在课桌上,连课本都没有打开。课后,我反省自己,作为教师,应该心平气和的,用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眼神、柔和的声音对待他们,增强亲和力,使自己的言行似涓涓清泉,注入学生的心田,学生才会把我当作知心的朋友,才会将心里的话讲给我听。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改变了态度,耐心地与学生沟通,找到了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并给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开心了,学习的劲头足了。我懂得了教师对同学们抱有期望,通过态度表情与行为等方式传给同学们,同学们受到鼓舞,更加信赖我们,给我们积极反馈。因此和谐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

三、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

远程教育资源集声、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它以声音、色彩、光线、动画、图形运动相结合的方式,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将学生带入特定教学情境中,让学生凭借电教媒体所展示的具体形象去感受、体验抽象的概念,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现在我还深深的记得那一次运用远程资源上课的情景,那是一次教研活动,我上的是人教版六年级《地道战》这篇课文,由于孩子们从没见过真正的地道,对冀北的抗日历史也不了解。因此我在网上收集了影片《地道战》,并根据课文的内容剪接成几个片断。首先放影片展示日本侵略者在冀中平原进行“大扫荡”的情景并让学生谈感受。学生情有所发,愤怒地说出侵略者就是强盗!激起了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憎恨。接着展示冀中抗日群众智慧的结晶――地道。通过展示地道各部分的名称和所起的作用,学生们深深感受到劳动人民有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地道设计周密,灵活多样,多么富有创造性啊!我问学生:“有着这样设计完美的地道,敌人一定想方设法来破坏,你们想知道冀中的抗日战士们是如何一次次将日本鬼子打败的吗?”通过影片《地道战》片断展示人民是如何防备敌人的破坏的:土和沙灭火、吊板防毒气、地道与枯井、暗沟连接防水。学生看得入了神,更深刻的认识到日本鬼子的凶残和中国人民的无穷无尽的智慧。当看到日本鬼子被打得丢盔弃甲,四处逃窜时。我和孩子们一起开心的笑了,内心充满了强烈的自豪感。这节课我上得十分轻松,同学们的兴致也十分的高昂。课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合理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会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如设计合理精练的练习,加强课堂教学反思等。作为教师要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学到主动学;从不懂到懂,从懂得少到懂得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让不同层次的孩子都得到提高与发展。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2

一、温故知新, 引人入胜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好第一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铃声响过, 师生马上进入教学状态中, 由于师生的陌生感和第一课的神秘感, 教师不必担心课堂纪律。在第一课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使学生受益无限。学习方法, 因人而异。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潜力。在第一课中, 一是要说明数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是传授学习方法。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和方法、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

引入新课, 要抓住学生的心弦, 调动学生探求新知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愿望。如在讲授空间两个平面时, 检查并记录学生出勤情况, 稳定学生情绪后复习提问: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不同的位置关系是用什么来区别的?学生回顾了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以及不同的位置关系是用直线和平面公共点的多少来区别的基础上, 马上提出新问题:能否用公共点的多少来区别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呢?教师指出我们今天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只需寥寥数语, 把学生的兴趣提起来, 因势利导, 进行新课。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 如预习的方法, 听课的方法, 复习的方法, 记忆的方法等。

要学好数学这门文化课, 要做到课前预习, 课上认真听讲, 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听课, 是获得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 理论知识的学习, 主要时间是在课堂上, 各门知识的系统学习, 主要是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来体现的。所以忽视听课就是丢掉了最主要的东西。听课是学习的第一个重要环节, 侧重于知识的理解;做作业则是学习的第二个重要环节, 是为了理解和消化课上学习的新知识, 通过解题加深印象, 巩固记忆, 并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情境,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并形成概念,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 解决实际问题, 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到思维方法, 逐步培养学生的能力。如在三垂线定理教学时, 教师出示教具、作图、标字母, 引导学生写出已知条件和求证结论, 分析出证明三垂线定理的关键是证明平面α内直线a垂直于斜线PA及斜线在平面内射影OA所确定的平面PAO。师生共同证明三垂线定理, 其逆定理的证明让学生自己完成。最后教师指出两点:第一, 对于平面α内的直线a来说, 共有三条直线PA、PO、AO都和直线a垂直, 故这个定理叫做三垂线定理。第二、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可视为平面的一条斜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使学生明了这个定理为什么叫做三垂线定理以及记忆定理的技巧。尔后通过简单例题说明应用三垂线定理时要把条件写全, 步骤是一垂线二斜线三射影, 让学生牢记在脑海里。

又如在讲空间图形的有关计算时出一道思考题:“有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四棱锥, 棱长都相等, 他们的一个侧面重叠后形成一个多面体。问这个多面体有几个面?”大多数同学都这样想:三棱锥有四个面, 四棱锥有五个面, 两个侧面重叠后即消失, 因此这个多面体剩下七个面。会这样简单吗?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 由棱长相等可知是正三棱锥和正四棱锥。第二, 动手做模型发现重叠侧面后的多面体恰有五个面。第三, 如何推出这个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通过创设能引起学生思维的情境, 挖掘利用有创造性思维的智力因素, 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学会学习方法, 让学生动手动脑, 学生学得有劲有趣, 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三、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 虽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但技校的学生大多对数学不感兴趣,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如引入导数的意义时, 可以讲一个小故事:“甲是一位百万富翁, 一天甲碰上了乙, 乙要和甲订合同, 根据这个合同, 在整整一个月中, 第一天乙给甲一万元, 而甲只给乙一分钱, 以后每天乙给甲的钱数比前一天增加1万元, 而甲给乙的钱是前一天的2倍, 甲总觉得乙是傻瓜, 立即与乙签订了正式合同, 他怕乙后悔, 还特意找了几个证人。第一天, 甲出1分钱, 收入1万元;第二天甲出2分钱, 收入2万元;第三天, 甲出4分钱, 收入3万元;……;甲欣喜若狂, 甲哪里知道这合同是乙的阴谋, 最后甲破产了。这是怎么回事?”让学生思考, 引出导数的一般意义是变化率。又如在讲导数的应用时, 讲小欧拉智改羊圈的小故事:“数学家欧拉小时候一边帮父亲放羊, 一边读书。一天父亲决定建造一个600m2的羊圈, 于是量出一块长40m, 宽15m的长方形土地。正打算动工时, 他发现要围成这个羊圈, 需要110m的篱笆, 但材料只够做100m的篱笆。正当他为难的时候, 小欧拉想出一个好办法, 篱笆不用加长, 也不用缩小羊圈。”同学们想一想, 小欧拉是怎样做到的?引出最值问题。

通过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沟通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四、巩固新课, 画龙点睛

巩固新课, 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 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如何运用?如讲完三垂线定理, 通过课堂小结使学生懂得: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平面内一条直线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是研究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有力工具;用三垂线定理时要明确垂线、斜线和射影;让学生总结出判定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方法:利用线线垂直定义, 利用线面垂直定义, 利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学生把握了知识要点及应用技巧, 就可以做练习题了。教师巡回指导, 解答学生疑问, 督促学生学习。

总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以讲课来牵制学生的精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开头要引人入胜, 结尾要画龙点睛。在教学中随时注意学生的课堂表现, 如发现某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时, 把目光停留在他身上, 再适当变化讲课音量, 引起学生注意, 或者提问一个与讲课内容有关的小问题, 以警告违纪学生注意听讲, 还不影响讲课进度,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学的核心部分。教学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教师的授课过程, 是知识的传递过程, 使课堂教学达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想学、爱学, 从而实现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教学,温故知新,学习方法,问题情境,复习巩固

参考文献

[1].王乐全.教育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9, 11

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3

关键词:生为主;师为辅的课堂;学习兴趣;身边的化学

初中阶段化学教学要求教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也更为明确,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必须组织与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但是对于我们化学教师来说,要想进行有效课堂的组织与实施,就必须了解学生的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学生总体情况分析: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有的基础较扎实,成绩较好,但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无目标理想。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对于后进生来说,因知识储存量少,目标、理想迷茫,在学习上必会感到无从下手,无力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因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致使许多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针对学生这些现状,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组织与实施“主人翁、我参与我快乐进步”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中建立以“生为主,师为辅”的引导式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就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各种方法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创设有思维容量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和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被激发的过程,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的过程。

采用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通过有趣的实验,讲授有关化学史的故事,将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碱的化学性质教学时,先让一个同学在一张白纸上用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钢笔写上“党内出现叛徒”六个字,待白纸干,让另一个同学拿着沾有NaOH溶液的毛笔涂刷那张白纸,同时要求同学们注意观察“白纸显红字”的变化现象。联系抗日战争年代,我地下党工作者隐秘传递信息的事例,让学生有积极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的想法,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学习的志向。在讲解“几种重要金属”内容时,可引入有关化学知识的故事,如1912年,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一支探险队带了大量给养,包括液体燃料到南极去探险,一去就杳无音信。后来发现他们都冻死在南极,带了那么多的燃料为什么还无济于事呢?后来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装有煤油的铁桶底部和桶壁的连接处是用金属锡焊接的,而锡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低温时却莫名其妙地化为粉末。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造成这个惨剧就是因为对使用的金属性能不了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社会价值,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所学内容引入实际生活中真实情景或素材,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身边。

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真实的情景或素材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的认识逐步得到发展。如在学习空气的成分时组织交流“环境污染主要有那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环境会造成那些污染?”。针对“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和检验”两个学生实验活动项目的目标,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同时要注意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贴近学生的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可设计一些开放性的学习主题,如在学习燃料这部分内容时,可设计一学习主题“调查来宾市合山市火力发电厂使用的燃料是什么,并提出使用该燃料会造成那些环境污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决策能力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注重“双基”教学,狠抓学生的学习基础。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4

研究报告

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从理论研究层面逐步向实践操作层面转化,教学模式是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所以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讨是当前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

一、关于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教学有没有模式、教学需要不需要模式,以及研究教学模式对实施素质教育又有什么促进作用等,是我们近两年来一直在关心和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认识教学模式,要抓住一个前提、两个要素。一个前提是指任何一个教学模式,特别是成功的教学模式都一定会有一个明确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两个要素:一个是结构,一个是程序。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它仍然有,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以此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更加生动、健康的发展。

二、关于模式创新的研究

1、从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到注重教学目标多元化的研究模式

很长一个时期,人们片面地把小学数学教学仅仅看作是数学知识的教学,把知识比喻“水”,把学生比喻成盛水的“容器”,这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单纯的知识积累模式。通过对素质教育的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结合学科特点,这种多元化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认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的广泛应用价值及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美感和学习数学的趣味感;初步体验到数学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测等探索过程。

(2)思维——数学思维是一个由数学思维材料、数学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式

和数学思维观念组成的一个立体结构。在这个结构中,材料是思维的基础,方法是思维的手段,方式是思维的形态,观念是思维的导向。

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思维,绝不是仅仅指的逻辑思维,还包括直觉思维、合情推理等。日本数学家小平邦彦曾讲过:“逻辑只用于证明,直觉却用于发明。”《课程标准》把原《大纲》中“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改为“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去掉了“逻辑”二字,就是因为数学教学不仅是要重视逻辑思维,同时还要逐步发展其他形式的思维。

(3)能力——主要包括一般学习能力、数学能力和学习策略。这些能力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量化的层次,指能够学习多少的能力;第二,工具的层次,指各项有效技能的和谐组合能力;第三,潜质的层次,指通过相对深层次的学习过程,理解和解释学生身边的客观世界的能力。

(4)情感——数学教学中的情感目标主要包括互相关联的四个方面。第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二,自信心和意志力。第三,态度和习惯。第四,人与人的情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不断加深与他人之间的了解、友谊与尊重,以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品格和社会化品格。

(5)德育——主要指积极而恰当地渗透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等。

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但并不是平均主义的,也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是一个互相促进、和谐发展的整体。

2、从被动接受模式到主动探究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必须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出题,学生做;教师阅卷,学生改错”的状况,这种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主体性的正常发挥。那么小学生究竟应该如何学数学?我们认为,主要不仅仅是听数学、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更应该让他们“做数学”。“做数学”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实践、思考和探索是学生理解数学的根本途径。

在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发展中,基本上蕴涵着这样两个部分,即探究思维部分与复现思维部分。在我们的教学中,很多时候把宝贵的探究思维部分太轻率地转化为常规的复现思维部分。复现部分的教学是显性的,是可以通过步骤来传授的,而探究部分的教学主要是靠启迪,而不是靠传授,越是传授得一清二楚,学生就

越不需要思维,既使传授的东西是典范,也只是增加了知识性的储存。因此,好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地试一试,不怕出错误,使更多的学生尽快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实施探究性学习模式要遵循以下七个原则:(1)独立性原则;(2)主动性原则;(3)活动性原则;(4)合作性原则;(5)开放性原则;(6)创造性原则;(7)激励性原则。

3、从线性传递模式到交往互动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讲授居先,学生视听在后”的线性传递模式。这种模式强调的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方向的信息传递为基本途径,师生之间是比较稳定的“授受关系”。当然,通过“反馈”的方式,师生之间也有一些双向交流,但其目的仍然是为了教师更好地讲授。

这次课堂教学模式创新评优活动中,单纯的线性传递模式基本上看不到了,涌现出更多的是积极、活泼的交往互动模式。交往互动模式是一种构建在“班级授课制”大背景之上的,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往、多边互动作用来促进学生学习,发挥学生学习潜能的教学方式。该模式通过创设和谐民主的师生人际关系,倡导团结、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整体参与热情,从而使每一个合作成员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共同达到学习目标。

交往互动模式的基本操作过程大体是这样的:(1)合理分组、注重合作;(2)师生平等、融洽感情;(3)既有分工、又有协作;

(4)提倡竞争、深化参与;(5)积极评价、互相学习。

4、从“无情无境”教学模式到重视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

过去,我们经常这样开始上课:“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什么什么。”倒是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可是却把知识的前后联系、数学自身的魅力、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心理需求统统置于不顾,这种无情无境的,冷冰冰、硬邦邦的教学模式显然太陈旧了。因此现在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研究。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环境,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各种有益的环境中,或者说土壤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调动起学生内部逐步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甚至是冲动。那么,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研究呢?我们试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悬念;(2)创设操作情境,激发兴趣;(3)创设生活情境,产生联想;(4)创设故事情境,进入角色;(5)创设竞争情境,活跃思维;(6)创设“障碍”情境,激化认识冲突。

当然,我们并是不要求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都必须创设一个什麽情境,开门见山也不都是消极的,从实质上讲,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师生关系和谐、教学融为一体的,知、情、意相统一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5、从静态封闭模式到动态开放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就要积极构建顺应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教育模式。如果把学生封闭起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一定要越来越落后的。实行动态的开放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近年来,国内外教育界愈来愈重视开放性数学教育,重视教会学生掌握和利用数学工具着眼于可持续性的后继发展性学习。开放性的课堂教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观念的开放——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是有思想、有思维、有感情、有活力、有个性、有差异的完整的人,要尊重学生,真正体现教学民主。

(2)学内容的开放——这里指学生学习内容的开放和学生练习内容的开放两层意思。

① 学习内容的开放: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完全由教材决定的,教师根据教材写成教案,课上就是“教教材、走教案”。今天的课堂教学,提倡把教教材改为用教材教,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做教材的奴隶,一步步“活化”教材,使之成为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材料。

② 练习内容的开放:以往条件明确和结果唯一的封闭型习题占主宰地位,可以适时、适度地设计一些条件多余、缺少或较为隐蔽,答案不唯

一、不确定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提升习题的素质教育功能。

(3)教学结构的开放——教学是有结构的,也是有规律和程序的,但它绝不是一成不变的。创造型的教师应该对原有的教学结构进行“扬弃”,进行改革,使之更有利于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6、从偏重单纯学数学模式到注重学数学与用数学相结合的模式

小学生都知道要学数学,而且要学好数学,但是,学了数学有什么用,怎么用?他就不知道了,认为那是将来上班工作以后的事。其实“学数学”与“用数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把它们结合起来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了小学生学习数学行为的生活背景。这个行为与背景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数学来自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小学数学内容的基础。第二,小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即学生通过熟悉的现实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简言之,就是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通过身边的事情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7、从“君子动口不动手”模式到注重实践活动的模式

从五十年代到现在,小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数学的基本方式,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听数学”、“说数学”和“做数学”。最早我们特别重视“听”。《小学生守则》里明确规定:上课专心听讲,家长也时常叮嘱自己的孩子到学校要听

话。听,就成了学生获取信息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途径,这就是“听数学”阶段;后来大家认识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就又开始重视“说”,不仅要听,而且还要会说,这就是“说数学”阶段;“说数学”也便成了一种模式,即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模式。现在,除了这些以外,更重要的要学会“做数学”。即强调重视实践活动的数学教学。

应该认为,数学始自于广泛的生活和生产实践活动。实践第一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离开实践活动,纸上谈兵地学数学,是不可取的。因此,我们提倡对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

这种模式强调小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习克服困难的毅力。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参与者,而不是权威的讲授者。教师指导学生去做,而不是代替他们去做。实践活动模式的基本方法是:(1)有目的地观察、操作;(2)观察或操作中思考、交流;(3)接受教师提示,将思维进行整理;(4)记录过程或结论;(5)陈述观点或进行争论。

另外,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活动课,数学实践活动课也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正在成为大家关注的又一个焦点。在深入研究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上好数学活动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8、从简单模仿模式到尝试创新模式

国画大师齐白石老先生曾告戒他的弟子们说:“学我者生,仿我者死。”其实模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简单的模仿,永远的模仿。简单模仿的教学模式再也不能适应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求,时代呼唤着创新。

胡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学改革的焦点和核心。尝试创新模式的教学提倡学生用自己的而不是模仿他人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不刻意要求学生与教师思维程序一致;不刻意要求一个学生的答案与其他学生一致;要允许学生尝试;允许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因一时的“发现”或“成功”而欣喜若狂。这不是技巧和方法问题,而是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形

成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富饶的土壤。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位教师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我们摘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1)创设良好氛围,让学生敢创新;(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3)立足认知基础,让学生能创新;(4)注重学法指导,让学生会创新;(5)体验成功快乐,让学生爱创新。

9、从机械运作模式到情感投入模式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中存在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对流的主线,另一条是“情感”对流的主线。教学活动正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完成的。失去或不承认情感主线,就是一种机械运作的教学模式,就好象工人面对无生命的机器运作一样。

而学生是有生命、有情感的。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包括了兴趣、动机、自信心、态度等等。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因素对认知活动起到始动、定向和调节的作用。个人在学习活动中的负面情感体验(如焦虑、厌倦等)会导致一种对思考活动的抑制和阻碍,同理,积极的情感体验(如乐趣感、成功感等)会象催化剂一样提高思考的速度和质量。情感,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产物,它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发挥着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10、从“白加黑”模式到多媒体的协作整合模式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有三个重要的标志: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和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小学数学教育,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传统的“白加黑”模式,即局限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信息传递模式已经受到很大冲击。各种教学媒体的协作整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作用。目前,有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他们配合教学内容,结合儿童年龄特点,自己设计、编制各类课件,借助计算机快速、形象、能活动,能互动的优越功能,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应该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各种各类教学媒体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还有人说:“最好的媒体是人”其实很有道理。教学中,不片面强调和追求某一

种媒体,从实际出发,从实效出发,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协作整合作用,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1、从单一学科的“蚕茧式”模式到多学科互补的“蛛网式”模式

蚕也吐丝,蜘蛛也吐丝。蚕吐丝以自己为中心,结果把自己包裹了起来,封闭了起来,正所谓“作茧自缚”。蜘蛛吐丝时在一个平面上找好几个点,依次将它们连接起来,织成了漂亮的网,自己行动自如,还能捕捉小虫,这就是网式结构。同是一根丝,茧式结构与网式结构相比,它们的功能和效果真有天壤之别。

多年来,小学各学科真有点儿“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天下之道,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近十几年来,教学改革的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趋势,就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打破传统格局和学科界限。这是数学应用思想的延续和扩展。人为地设置学科壁垒是不可取的。相反,数学可以从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中找到应用的广阔途径,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也可以从那里汲取有价值的营养。所以说,从数学教学出发,与其他学科建立互补的“蛛网式”教学模式,对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重要的意义。

12、从评价的裁决模式到评价的激励模式

以前,人们(当然也包括小学生)总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拥有者,而且还是正误的裁决者。学生的好坏优劣,全在教师一句话。这也是“一言堂”。仅由教师一人面对众多学生的裁决式评价模式显然也该改一改了。

评价有导向性,评价有激励性、评价有开放性、评价还有发展性。教师仍然具有评价的权利,但教师应该评价学生学习的结果,也同时应该评价学习的过程;应该评价知识,也同时应该评价思维、能力、情感和发展。除教师可以评价学生以外,学生也应该学习着自评和互评,评价要多发现他人的优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使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其实,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这就更有利于融洽师生关系,扫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创设出一个更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以上所谈十二种教学模式,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模式创新评优活动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应该说并不全面,界定也不够准确,彼此之间也有交叉,但我们还是把它整理了出来,供老师们进一步研讨。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优秀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研究新模式,学习和实践新模式,可以加快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前进步伐。

三、关于模式创新的几点思考

1、站在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的意义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绝不是为了评出几节优秀课,也不是一种急功近利式的权宜之计,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阶段。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也不是一个纯实践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很多,研究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使二者彼此结合起来,并由理论层面逐步向实践层面过渡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要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思考的深一些。同时,对于模式创新的研究,我们一贯倡导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以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入发展。

2、扬长避短,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都有它的特点和优点,同时,我们也应辨证地看到,任何一个成功的教学模式也都必然有着它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什么事物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能因为强调了某一个方面而无意中忽视了另一个方面。好模式要用好,才能发挥出好模式的好作用,否则会适得其反。同时,教学模式也是要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和绝对领先的教学模式,只有深入研究,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讲究优势互补,才能发挥各成功模式的整体作用。

3、青年教师在模式创新的研究中要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幼儿早操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篇5

早操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幼儿园第一个集体活动。

早操活动的作用:它对调节幼儿一日活动情绪,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协调、准确、灵活,对锻炼人体的肌肉群,培养幼儿的协作能力、合群能力以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吃苦耐劳精神有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早操活动的编排原则:早操活动应符合幼儿生长发育需要,做操时应使幼儿头、躯干、肢体、关节受到锻炼,幼儿情绪得到一种愉悦振奋的调整。强化早操的锻炼功能和体育特点,将“健身、快乐、规则、自主”等理念融入其中。我们的关注点不再只是 “好看”,更多的是回归到早操的本质——身体锻炼。在编排过程中,融合游戏的元素,玩中学,玩中求发展,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念融入到幼儿园的早操活动中,使“乐”字贯穿于整个早操活动。现在我们幼儿园托小班和中大班各有一套早操,从音乐的选择、动作的编排、环节的相扣,充分体现了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们的智慧和活力,我不知道别的老师是什么感受,我知道自己感受着清新活泼的音乐时情绪是愉快的,精神是振奋的。

早操活动的组织:

1、在早操活动的组织中也融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训练。比如做操前根据天气情况提醒幼儿脱衣服,并整齐放在指定的地方。为了在短暂的音乐声中安全有序地取放器械,建议场地周围多放几个筐,使幼儿取、放器械有序,且不互相碰撞,又能互相协助合作。

2、学会控制处理好队列队形的变化,走跑的间距,每一个动作的到位,引导幼儿处理好自己和同伴和集体的关系,使队形呈现线条美。

3、早操活动也是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教师自身应具有姿态的美、行为的美、语言的美、情绪的美,用正确、规范、优美、有力的姿态感染幼儿,用“你真行”,“真象解放军”等语言鼓励小朋友,使他们用一种积极向上,振奋的精神投入到早操活动中去。

4、整个早操活动,我们体现有变化又有统一,有动态动作也有静态动作,有集中活动又有分散活动,老师要用心地组织和实施。

5、老师的配合:主班老师负责带操,配班老师观察、协调,同时接待到来的幼儿。

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什么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是教师计划、设计和组织的专门活动,它是用以支持、激发、促进和引导幼儿顺利开展学习和达成有效学习结果的过程。

我国师生比——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幼儿

朱家雄——集体教学活动是(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个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例如小班绘本活动《小黄和小蓝》,融入科学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一、活动前准备:

1、通读教材整合内容

一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思想内容,二是要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只有多读多思才能对教材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2、对教材进行园本化分析和处理,更好开展适合自己班级的教学,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3、教师在分析教材和本班幼儿情况的基础上,考虑好教学内容的安排,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配之后写出教案,让活动流程了然于心。

4、为活动做好各种准备,主要是教具材料的准备,如无现成的,就要制作或找代用品。另外还有幼儿知识方面的准备,有的需要参观、观察或请幼儿收集实物,废旧物等。最后做好学习环境的准备,如放好教具,摆好桌椅,分发材料和学习用品等。

选择教材遵循几个原则:

1、科学性——给幼儿的东西是科学、正确的。

2、教育性——有教育意义,让幼儿懂得道理,培养品质。

3、年龄特点——内容能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考虑幼儿已有的经验和积累。

4、兴趣点——教材能吸引幼儿,让他们饶有兴趣地去学。

二、合理设计活动过程

幼儿园集中教育活动流程可分为导入活动、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导入活动的操作多种多样,有的与活动内容直接相关,有的间接相关,有的表面上看也许完全无关。

教师在设计导入活动时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一)导入活动要体现趣味性,做到语言风趣,生动形象,满感情。做到方法新颖,内容新颖,教具新颖。

启发性——设计导入的内容,采用多种形式,如问题启发、演示启发、情景启发等因势利导,启发幼儿的兴趣和思维。

针对性——根据学习内容、幼儿特点、认识水平,已有经验等,活动一开始就把幼儿带入一个新的特定情境中。

艺术性——首先表现在导入的内容、方法、手段具有统一性、和谐性;其次表现在导入的设计具有高度的教育性和科学性;还表现在导入环节与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间,各环节教学实施步骤之间的衔接巧妙,过渡贴切,节奏转换自然,逻辑性强。

简洁性——幼儿园的集中教育活动时间,短则10分钟,长则20分钟、30分钟,这就使导入活动部分设计应简洁、明了。

(二)基本部分的组织:

(1)集中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任务是有步骤地、灵活地、熟练地由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

(2)要善于把幼儿注意力总集中在学习内容上,教师的叙述性语言不应占太多时间。提问是启发启发、调动积极性的好方法,也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提问后应留有余地,即使幼儿回答不对,也应以鼓励为主,再指出错误处。教师的指导不是提供现成的方法和答案,而是要运用启发式问题,帮助幼儿自己寻找答案。

(3)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观察了解幼儿的反映,及时了解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掌握幼儿的水平,尤其是幼儿思维的水平,随机地进行教育。幼儿做小动作或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要给以暗示或提醒,但要允许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而出现笑声、交谈或动作,这些是幼儿积极性的表现,要区别积极性与不守纪律的现象。

3、教学方法选用的要求:

(1)教学方法适宜,关注细节

创设情境——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

观察比较——让幼儿在寻找相同和不同中获得感性的经验。

提问讨论——在同伴的分享中获得经验的提升。

收集调查——拓展幼儿思考的空间。

实验操作——帮助幼儿验证自己的想法。

分享交流——展现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

(2)选用教学方法要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差异。年龄小的幼儿,教学方法要游戏化、情趣化。比如,语言活动,中班、大班多用观察法、谈话法、情境讲述法等,而小班则宜采用游戏模仿法、情景谈话法等。

(3)良好的师幼互动。

肢体——表情、动作、眼神

语言——提问、回应(赞扬、鼓励、追问、反问等)

材料——粘纸、小红花、图片、录像、文字等)

(三)结束部分

一般在活动结束时,教师都习惯安排一个延伸活动,延伸活动是为了使活动结构显得更加完整,但许多时候,教师是“为延伸而延伸”,并没有想要付诸真实的行动。“宁可留下真实的遗憾,不要追求虚假的完美”

注重有效的教学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在不断的反思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

1.记亮点——将教学上的“得意”之处及时记录下来,进行总结和提升,便于以后在其他教学中参考使用。

2.记败笔——百密也有一疏,把教学过程中的“败笔”作为“教训”记录下来,认真剖析、思考和修正。

3.记偶得——记录下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突发灵感,及时捕捉、反思。如在语言活动中为了集中幼儿分散的注意力,临时穿插故事表演。

这些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在设计组织课程的时候,将教育目标放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些课程设计者和实施者在设计组织课程的时候甚至为目标而目标,以至于我们的幼儿教育实践出现了“惟目标为大”的问题。比如,有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首先想到的是:孩子要学会什么东西?一个活动中,如果孩子没有学会几个美丽的形容词,或者认识几种动物,那么这个活动就是失败的,这个课程目标就是不清楚的。事实上,幼儿的学习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课程的教育目标根本不可能是那种“今日事今日毕”的任务要求。我们的课程目标应当从整体出发来统领各个领域的目标要求。

分享:教学时一门艺术,设计和组织集体教学活动更是一线教师的一项基本技能,只要我们把握“精心设计”与“有效组织”的双桨,不断学习、实践、反思,不断优化教与学的方式,一定能轻松实现“教师有效地教,幼儿有意义地学”的活动效果。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什么是区角活动?

区角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操作、探索和交往的活动。

二、常见的活动区角及功能

1、生活区:通过各种生活模仿性操作与练习,发展孩子编、系、扣、穿、夹等基本生活操作能力。

2、语言区:通过图书、图片、头饰、手偶等的观察、操作、拼摆等讲述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美工区:通过撕、贴、剪、画、捏、做等美术操作表现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及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科学区:通过各种科学小游戏及数学操作活动,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发展幼儿数学能力和动手操作等能力。

5、建构区:利用积木、酸奶盒、易拉罐、纸盒、等进行的建构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知觉,发展幼儿的空间想象力、动手操作及交流合作能力。

6、角色游戏区:通过模仿各种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学习各种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如娃娃家、美发屋、娃娃超市、快乐美食城、快乐小吃吧等。

7、益智区:通过棋类活动、拼图活动等益智类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8、音乐表演区:通过各类表演活动,发展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及音乐表现能力,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等。

三、建议:

1、关于活动空间的设置:

善于利用班级环境的地理因素,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例如:一般将较为安静的区角可安排在室内:如语言区、数学操作区,相对会发出较大声音的活动安排在靠近门口,如表演区、科学区等,角色游戏区可以相对固定在教室或室外某一区域,如小超市、美发屋等。

2、要让环境说话,充分利用走廊、墙壁等展示与游戏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孩子的美术作品、操作游戏材料等等,增进孩子们与环境之间的有效互动。

3、活动规则的制定:

在活动区设置好后,可以通过和孩子共同商讨、共同制定区角活动规则。规则一但形成就要严格要求幼儿遵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4、依据主题有效整合区域内容

区域活动的内容应主要源自主题活动,成为主题教学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区角活动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能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实现集体教学、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三者的有效结合,给孩子创造多种表达的途径,提高孩子学习的质量。例如在“好忙的市场”主题中,我们布置了活动区角——热闹的菜市场和美味厨房,投放了玩具蔬果和一些玩具厨具,通过家长协助,孩子们每天还会从家里厨房带来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调味品等,这些实物材料更多地启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每次区角活动时,这个区角的人气是最高的。

5、区角活动的一般组织过程

(1)介绍开放的区角。

(2)幼儿自主选区。教师做到调剂的作用,个别组过于拥挤时做好协调工作。“你今天到另外一组去玩好吗?” 在和孩子商讨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反应,有的主动换组,而有的就争执不下,那么这时便需要教师赋有教育机智,一个小游戏便可以解决。

(3)幼儿自主游戏,教师个别指导。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采取设疑、提建议等灵活隐性的方式支持幼儿的活动,通过观察和参与游戏,从孩子的操作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从而为下一次的材料投放有了新的目标和针对性。

(4)活动后的整理

为了材料的取用方便,同时也为了养成孩子们良好的习惯,每次活动结束后所有区域的活动材料的收拾整理,要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可以采取各区角专人负责,也可以让幼儿轮流负责当材料负责人,统筹安排整理。

(5)游戏评价。以鼓励为主,开放式评价。

让孩子们围绕介绍今天玩了什么游戏、最喜欢什么游戏来讲评,让幼儿积极参与自我讲评,在同伴的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游戏过程,增强讲述能力,增进自信心。如教师引导孩子讲述:“你玩了什么游戏?你是怎样玩的?”充分尊重幼儿,让孩子们自我介绍。

如何有序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动作协调发展,提高幼儿身体各个机能的一种活动形式,《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幼儿园户外活动是指在教室外组织的幼儿活动和园外安排的活动,户外活动都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其目的是让幼儿充分接触大自然,使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纲要》中指出在幼儿一生活中户外活动时间要保证两小时。

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其类型有很多种:

1、游戏活动:大型户外玩具、自由活动、体育活动等。

2、集体教育活动:参观、演出、游览、访问等。

3、活动区活动:是指户外活动区。(沙池、攀爬区等)

4、远足:广泛的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

一、户外体育游戏:

1、以有趣的游戏内容启发幼儿兴趣。

2、用丰富有变化的材料吸引幼儿。

3、以互动的搭配带动幼儿。

幼儿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特别注意一下以下几个问题:

活动前

1、老师对活动范围、场地及玩具设施都要事先检查,消除不安全的因素

2、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在组织活动之前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孩子地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组织孩子进行攀爬动作的练习,让他们了解:从高处向下跳、相互推挤、手脚没有抓牢等动作不仅会伤害自己地身体还会伤害同伴的身体。通过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样的动作、环境、活动是危险的,从而让参加活动的每个孩子都有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他们相互观察、监督。同时教师也会减少在活动中因为眼睛不够使而造成的意外安全事故。

3、要检查幼儿的仪表是否整齐,衣袋有无尖利的小东西。

活动中

1、幼儿出汗要及时帮助擦干,看情况提醒或者帮助减衣服。

2、随时四处巡回走动,组织协调好幼儿避免出现意外事故(撞伤、扭伤),保证每一位幼儿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活动。

3、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纠正幼儿的一些危险动作,避免一些意外的发生

活动后

1、组织幼儿排队,并清点人数。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6

分享与反思:小班户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首先,很高兴能够参加教育幼儿园第四届青年教师专业技能交流与展示活动,更感谢前来观摩的所有老师 们。这是一次深度学习的好机会!

通过第一次观摩中班年级组的教师活动展示及课后教研,我得以借鉴老师们活动组织时的优点,并总结不足加以改进。通过这一次活动,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户外活动”的含义,它不单单是一项体能、体育活动,更是需要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场地特点、什么样的材料适合于我们的孩子去探索来进行设计的一场活动,如园领导提示:活动需要常态化一样,我们教研的目的就是为了日后更好地在幼儿园进行实际开展。在活动中,老师不仅是组织者,更是参与者,本届户外活动的教研,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接下来,我分享小一班本次户外活动的一些想法。

一、活动的设计意图

结合本月的主题“从头动到脚”,为鼓励孩子进一步探索手和脚的功能,设计本次户外自选活动。通过前期主题的开展,我班大部分孩子特别喜欢身体律动类游戏,但教室空间狭小,限制了一些大动作的展示;再通过对孩子的户外活动情况的观察,发现我班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器械很感兴趣,而且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功能感到好奇,外出散步时喜欢摸一摸、试一试,为进一步激发孩子对户外自选活动的兴趣、发挥孩子们爱“玩”的天性,故设计了本次活动。

根据孩子们现阶段的的能力,我选用了沙包、手掌脚掌模型、小呼啦圈、雪糕筒孩子们已经认识的器械进行游戏。

二、活动组织

(一)活动前

场地、器械的准备:我班今天户外活动的场地(前东1号)的特点(狭长+跑道),为充分发挥该场地的用途,准备了适合孩子投掷、爬、跳、滚、跑的4类器械;

孩子经验准备:提前教孩子认识器械及玩游戏时的安全知识;

教师经验准备:提前摸索各种玩具的玩法,便于在活动中指导孩子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教师分工准备:活动前,与班级两位老师共同商量分工(重点:突发情况的人员安排:如小朋友大小便、不舒服等)、让每个孩子都在视线范围内活动,保证活动的有序、安全。

(二)活动中

幼儿:大部分幼儿能参与到不同的器械游戏当中去,刚开始需要一位老师带领指导下玩儿,当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玩法之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变换新的玩法,孩子们愿意去探索尝试。有了兴趣,孩子们的运动量也达到了,为保证每个孩子都能玩到每种器械,老师鼓励孩子们交换着玩儿。在玩儿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投入、敢于尝试、学习分享合作、有较好的坚持性。

老师:教师分工明确,保证活动的安全、有序、有趣。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也是参与者,在指导的同时不断引导孩子“这个器械还可以怎么玩儿?”并及时给予孩子鼓励:“你的想法真好!”“再坚持坚持,你一定可以做到!”教师不断对参与的孩子加以鼓励,让孩子更喜欢户外运动、更加自信参与活动。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班级三位老师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活动开展的同时保证了安全、有序、有趣。

我班孩子参与自选游戏活动都较为积极,在分组时,能初步运用投掷、爬、跳、滚、跑这几种技能进行游戏,每一组孩子在老师的引领下,大部分能自己进行活动,在自如的氛围中,孩子们能大胆地运用器械发现新的玩法,(如:沙包横着摆放拼搭彩虹、手掌脚掌可以蹲跳、跨栏进行图形拼搭组合等),在充分的活动时间内,达到了运动量,收获了乐趣,真正达到了自选游戏的目的和意义。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7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在各专项语言技能中,口语技能的培养是一项较难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学的主体已转为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能力训练可以在精读课上的口语技能中训练,也可在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以后,专门开设口语课进行专门系列的训练。本文着重讨论专门开设的口语课中的教学技巧。根据口语课和口语技能训练的特点,本文拟分以下几部分讨论:怎样引入课文;怎样操练课堂;怎样纠正错误。

一、怎样引入课文

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教学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有两种引入课文的方法,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

方法一:先处理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操练、扩展和发挥,最后达到掌握当堂学习技能的目的。教师先口述对话或课文二至三遍(较长的课文可分段口述),同时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记忆。然后教师跟学生就课文内容对话,使学生熟悉课文记忆课文。接着学生进行成对会话练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练习熟练后,再请每对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对话练习。最后由教师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扩展和情景会话练习。这种方法使练习目标集中,教学环节紧凑,利于组织课堂,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方法二:从与课文相关的对话开始。此方法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围绕本课要学生掌握的功能、情景或词语,先组织小的练习,然后再进入课文的练习。先用话题排列法或相关排列法组织排列生词。然后是教师跟学生对话,引出一个话题或情景。教师用自己设计好的对话,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练习本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点之后,再练习一两遍课文。为了对有些会话进行限制,在引入之前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示意图或给出重要的词语,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二、怎样操练课堂

(一)基础对话训练

基础对话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最急需的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实用的练习。在学生水平比较低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纠正发音和语法、词汇方面的训练。主要方法有:

第一、师生问答。问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口语课最基本的训练方式。问答练习要求老师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爱好、所学专业和日常生活情况,问的问题应真实、亲切、自然、学生感兴趣。如对要去旅行的学生可和他们谈购买机票、车票及旅行计划等;对喜欢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的学生就可谈谈这方面的内容。注意不要问学生的隐私和比较难答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与他练习口语,因而乐于回答。成功的问答练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

第二、提问练习。提问能力是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由于汉语的问句与英语的区别较大,所以有的学生尽管学了有一段时间,但提问能力提高不大。因此口语课应加强口语提问训练。训练提问能力,最常见的是定向提问和自由提问。定向提问就是教师提出要提问的项目让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提问。如初级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成员、电话号码、价格、时间等。中高阶段的可训练学生问个人感受、兴趣爱好、对某人与某事的看法等。自由提问是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这种练习多用于中高阶段,可在口语课主要内容结束后利用短时间进行,也可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集中一两节课进行。如老师利用讲课前或下课前的10分钟左右向学生发出指令,要求每人向老师提问1-2个问题,老师就同学们的问题作简短的回答。学生问的大多是自己感兴趣或不解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解答,不但融洽了课堂气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情景练习。教师给出情景,由学生说出在此情景中应当说的话或根据情景用所要求的语言项目对话。一定的交际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如不设计情景,学生只会用一些简单的对话而达不到交际运用水平。所以口语课还应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必需和实用的交际项目,达到正确的交际目的。

第四、表演。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是说话和动作的结合,便于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记忆,把学到的语言项目用到交际中去,也便于学生边学汉语边动脑思考,是训练学生自动处理语料的一个生动活泼的方式。可先分角色练习,再请学生按角色到台上进行表演,最后由教师就主要语言项目进行重复和强调,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对影响交际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基础独白训练

第一、看图说话。利用各种图片练习说话。这是口语课堂形象、直观、生动的练习方法。如利用交通图练习问路,利用相处介绍家庭、朋友、同学等。

第二、复述。可以是听后复述或读后复述。听或读的内容应是生词较少、口语化、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简单、适合复述的文章,并且文章的篇幅及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水平来确定。复述的目的是培养听读之后,记忆语言材料的能力和接受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技能,同时也能起到丰富和规范学生口语的作用。复述训练一般是先让学生听或看要求复述的材料几遍,教师把学生复述时必须要用的词语和句式写在黑板上加以提示,然后叫学生复述。

第三、口头描述。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的外貌、宿舍、校园,也可以是一项活动、一场比赛、一次旅游等。描述可以长短不等,一句话或十几句话皆可。

第四、概述。在学生看过文字或声像材料后,口头说出所看内容的梗概。这是成段表达的训练,要求学生有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组织成连贯的语段用口头表达出来。概述的内容可以是看过的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一段亲身经历等,这些内容要从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学生讲述起来就更生动更真实。

三、怎样纠正错误

纠正错误是保证口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纠正口语错误要讲究艺术,既要保证口语水平的提高,不使学生将错就错,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常用的方法有:

(一)再问一遍

一般来说学生犯错误是由于不能熟记语言材料或粗心造成的,老师只要稍加提醒他们便会很容易地自我纠正。

(二)再说一遍

学生说错后,老师应立即请他再说一遍刚才说的话,学生自然明白刚才是说错了,再说一遍就会说对。

(三)把正确的句式给学生

有些学过的语法,学生常常因不注意而说错。例如,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的位置,是学生很容易说错的。学生说错后,用正确的句式引导一下,便可纠正。

(四)用动作提醒

老师少说话,可以把时间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例如用点头微笑表示正确,用摇头微笑表示不对,用手势表示再说一遍等。

(五)板书

在归纳总结阶段,板书是比较好的纠错方式。在学生操练时板书,容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打断他们的思路。在最后阶段,用板书纠错比较不会打扰学生,但纠错的内容应为全班较为普遍的错误。

(六)用正误卡片

对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或只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可把正误句子都写在卡片上并标出正误,这样不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寄洲,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浅谈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篇8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组织  教学管理  教学考核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180-01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而现今,“有效、高质、和谐”的教育理念还没能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变成持续自觉的教学行为;很多教师还抱着“熟能生巧”的信条,靠“一磨二练”来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研究如何强化有效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这一概念首先意味着并不是所有的教学都是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甚至可能是无效的,负效的。为此,可称为“有效教学”,则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教学目标有效—科学简明;(2)教学容量有效—适量适度;(3)训练定点有效—突出重点;(4)教学方式有效—选择恰当;(5)教学过程有效—充分展开。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基本因素

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学生投入的影响

学生投入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因素。它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智力类型、对科目的认知基础,以及家庭影响、学习态度,这区别于教学中所激发的学习动机。

2.教学投入的影响

教学投入是师生投入在教学中的时间、精力和各种教育资源的总和。教学投入是教学的可变因素,也是调控教学的内在因素。

3.过程评价的影响

过程评价是建立在以学生个体为中心,以学习成长过程为平台,将成长轨迹详实记录在个人评价的档案里。学生对此都很在意,所以过程评价也就构成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三、有效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1.树立有效的教学意识,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树立有效的教学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真实、宽松、安全、愉悦的学习情景,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自我价值。

2.研究教与学关系,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两大主体,教与学及其相互关系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的高低。教师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以保证充分发挥主体参与作用。所谓主体参与,主要的是要通过连续的、阶梯式向前推进的参与性学习活动,以培养其发展创造能力。其推进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能科学地重组教材、设计教学,能否真正将受教育者置于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位置。这不是摆脱教师的指导作用,而是强调教师的科学指导作用(教师主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动脑,在探索中学习,实现有效教学的主体参与目标。

3.研究教学目标,强化学习“任务”目标意识

强化学习“任务”目标意识,就是要求教学要紧紧围绕学习“任务”目标进行,最大限度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制定学习“任务”目标,要遵循系统论、控制论的科学原理,整体把握,统筹安排,要在深刻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列出“任务”目标与专业技能知识关系,并把它们分解到每一项学习任务和每一个活动之中,形成专业“目标群”。教学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教学活动是否与目标和谐一致,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信息交流,统一协调教与学的矛盾关系,矫正内容与目标的偏差,以确保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4.研究教学过程,注重教法的选择和学法的指导

教学效率的提高离不开科学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一是要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二要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三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法的现代化、科学化;四要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五要体现教学效益,实现少时低耗、高效优质。教法的提高固然重要,但教学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所以提高教学效率的重点要放在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上。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学法的改革带动教法的改革,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5.研究评价技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实践证明正确评价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参与性学习的积极性,以利于有效教学目标实现。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加强认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另外要做好过程评价方案和计划,以便有目标实施;三要记载好客观的评价资料,以事实为依据增强评价的可信度;四更要在付诸实施中及时调整过程评价方案的偏差;已维护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给学习者、团队、教师一个准确、合理、严谨、科学的评依据,才能使过程评价在有效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才能促进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有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堂[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2]

上一篇: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方案下一篇:三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