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2024-06-17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共12篇)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组织,兴趣,形式,儿童化语言,鼓励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教师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任务能否完成。那么,教师在课堂上该怎样组织好学生,使其在教师的带领下有条不紊地学习呢? 以下是笔者对一年级课堂教学组织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才会轻松而有成效,所以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一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正规化的学习,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所以教师应把规矩给他们定下来,赏罚分明,利用前半节课或者后半节课做练习及游戏,少安排教学内容。否则,学生会感到疲惫不堪,不仅无法学好知识,还会在下一节课中降低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对此,教师可以做一些小奖品,包括小红旗和小红花等,分发给课堂上发言积极、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不说悄悄话的学生,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二、形式灵活多变,营造轻松氛围

课堂形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身心疲劳,转移注意力。针对这一现象,教师要想方设法设计灵活多变的教学活动,如,小游戏、小表演、猜谜语、小活动等,以此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当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时,教师可以运用事先约定好的口令组织教学。另外,教师还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课堂控制能力。一年级的学生年纪小,自我控制力差,情绪易激动,即使是一点小事也会使他们兴奋半天,其行为突出表现为:拍桌子、砸笔盒、大呼小叫、拍手、离开座位、跳跃等,所以教师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给予转化或制止。具体做法是:教师说“1、2、3”,学生马上回答“请坐端”。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对儿歌,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能使师生之间缩短距离,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当然,教师还应有足够的耐心,多和学生沟通,让学生知道你想让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哪怕是摆放学具,放哪儿、怎么放,都要说清楚。一开始的细致对以后的教学会非常有用。

三、使用儿童化语言,提高教学成效

儿童化语言是指符合儿童心理、儿童语言习惯和接受水平的规范化口语。教师恰当地使用儿童化口语,可以使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使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获得知识。有些人对儿童化语言存在误解,认为只要是尖着嗓子,用“娃娃腔”说话,甚至模仿孩子讲“饭饭”、“肉肉”等一些语法混乱、用词不当的话语都是儿童化口语,其实这是把儿童化语言和儿童语言混为一谈,这是不准确的,甚至是有害的。总之,教师如果能有策略地运用儿童化语言的技巧,多给学生一些鼓励和赞扬,就能收到巨大的教育教学成效。比如,在做连线题时,如果教师将连线题说成是“找朋友”的游戏,学生听到肯定会感兴趣。如果哪个学生找错了或还没有找到朋友,教师可以说,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帮他?学生听了就会觉得很亲切。教师用这种语气跟学生说话,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会更喜欢听。

四、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自信心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的眼中是最好的,一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更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表扬便会有更好的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表扬守纪律的学生,使其他同学以其为榜样。当学生的回答正确、完整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可以说“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等。当个别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或者回答错误时,教师可以说,请坐下再想想,下次你一定能行。也可以用“掌声”或“送小红花”等方法鼓励他们,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希望和赞美,体会成功的喜悦,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和勇气。

总之,组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能否吸引学生是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不断实践总结,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达到最优、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2

第一章,新课程与教学组织的变革

1、教学组织:是对教学组织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接

2、几种主要的教学形式(1)基于能力的分组教学(2)基于合作的分组教学(3)开放式教学(4)小班教学(5)小队教学(6)协同教学(7)网络教学(8)实践教学

3、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早就了新型的课堂,主要体现在:

(1)组织形式的变革引起了课堂角色的转换。学生是学得主体,学习的主人

(2)组织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提供了新的机会。选择机会、参与机会、主动探究的机会(3)组织方式的变革为学生拓展了学习的时空范围(4)组织方式的变革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影响教学白那个的因素

(1)教育者的观念(1、知识观的影响

2、心理观的影响

3、文化传统的影响)(2)教育投入水平与教学条件

(3)教学的政策环境『

1、课堂结构的影响(1、学科课程结构的组织

2、综合教学的组织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组织)

2、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4)教师的专业水平

5、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6、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1)自主学习的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和自我强化

(2)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的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

7、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1)参与的过程性(2)参与的主动性(3)参与的情感性(4)参与的有效性

8、课内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技法身心,引发自主学习的内部需要

1、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2、引发学生精神的生活

3、技法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开放课堂,创设自主学习的外部条件

1、开放时空、展示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

2、开放心灵,创设平等对话的自由心空

三、师生互动,构建自主学习的调控机制

1、转变教师角色

2、实行有效控制(1、实行目标导向

2、实行程序控制

3、实行灵活调控)

(3、实行问题管理(1、鼓励提问

2、灵活处理)

9、课外自主学习的指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拓展教学内容

二、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综合学习活动

三、加强课外学习方法的指导

1、明确学习的目的

2、提供学习条件

3、细化学习过程

4、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合作学习的溯源

《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18世纪初:英国的倍儿和喀斯特对“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方式进行了较为正式的应用

19世纪初:美国的教育家帕克倡导的合作教学法在美国教育中占了主流地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倡在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小组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2年提出并实施“小先生制”,即知即传人。

11、合作学习

1、课堂教学效率取之不尽的源泉是学生彼此之间的合作

2、合作学习的基本特称:

(1)一学习小组为单位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教学任务

(3)小组成员面对面的交流

(4)小组成员相互依赖

(5)小组成员具有个人责任

(6)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12、合作学习的概念: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的共同目标为学习的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征,具有明确的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13、合作学习的意义:

1、强调学习的主体参与,强调同学之间的交流

2、“以要求人人都能进步”为教学宗旨

3、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理念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形成学习教育交流的合作技能

总之,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强调学习过程中,情意的发展,追求学生完整人格的全面形成,真正体现教育的教育功能

14、合作做学习的类型和形式

一、相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1、操作方式(1、学习前的准备

2、进行合作学习

3、进行学习的总结和评价)

2、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学习(1、合理分组

2、角色分工

3、做好学习评价(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成绩测试;游戏竞赛)

二、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

1、合作步骤:(1)通过实物和语言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心向

(2)组织合作

(3)建立反馈

2、实施要求:(1)采取措施,提升个人责任

(2)知道方法。形成合作技能

(3)提供帮助,确保学习效果

3、不同内容的合作学习开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内容的选择

4、不同内容合作学习的操作模式:学习定向——学生分组——相同任务合作——不同任务合作——反馈与评价

15、学生合作行为的产生:

1、改变课堂的空间形式(1、会晤型

2、马蹄形

3、圆桌型)

2、创建能够形成合作学习的小组,小组的内部人际关系,是制约个体合作行为的关键因素

3、精心设计能够诱发合作行为的教学活动

(1)教材加工

(2)活动组织(1、诱导合作心向、2、组织学习活动)

(3)学习的评价

16、学生合作行为的指导

1、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1)指导学生专心的听别人发言

(2)指导学生努力听懂别人发言

(3)指导学生尊重 别人发言

(4)指导学生学会体察

2、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3、养成良好“支持”与“扩充”的习惯

4、养成良好”求助“与帮助的习惯

5、养成良好建议与接纳的习惯(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要求学生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3、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17、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1、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是杜威

2、施瓦布“对探究的探究”

3、“以探究为本的学习”把探究看成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活动

18、探究学习的特点:(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

19、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探究学习的源头。20、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来源:(文献材料、生活实践、探究反思)

21、探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

1、选择问题。选择问题的原则(科学性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可操作性的原则、实效性的原则、前瞻性的原则)

2、提出假说

3、实施探究

4、解释结论

5、评价反思

2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1、问题讨论式

2、知识发现式(从已知的学习内容出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3、实探索式(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操作——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结论)

23、探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变革

1、转变观念(转变学生观、转变师生观、树立理性的教师权威观、树立新的教学观)

2、发展能力

3、改进方法

4、充实知识

24、探究性学习中的学生行为要求

1、学会观察提问

2、学会处理信息

3、学会交流合作

4、学会总结评价

25、探究性学习中的主体组织策略

1、选择问题的中的组织策略

(1)教师要对学生当前的发展状况心中有数

(2)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提出问题

(3)教师还要对选题确定进行指导

2、提出假设中的组织策略

3、实施探究中的组织策略

4、解释结论中的组织策略

5、评价反思的组织策略

26、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

1、基于经验,强调综合

2、重视全面,强化整体性

3、回归生活,体现开放性

4、立足发展,关注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征是生成性)

5、面向实践,突出实践性

6、以人为本,落实自主性

27、综合活动组织与实施的一般要求

做到“三个关注”和“四个兼顾”

1、关注学生的学习的方式、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关注学生的生活方式

2、认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兼顾、科学与人文的兼顾、内容与方法的兼顾、个性与共性的兼顾。

28、综合实践活动表现的三个层次(学校层面的组织、年级层面的组织、班级层面的组织)

29、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学生策略。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活动

(1)亲历亲为

(2)自主发展

(3)探索发现

(4)交往合作

二、教师指导策略

在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应该体现不同的重点(1)确定主题阶段

1、尽可能的让学生学会选题

2、重视培养学生课题活动方案设计的过程,特别是课题方案论证的过程(2)活动实施阶段

1、要把研究过程细化,让教师的指导具有针对性,切、切忌表面化和形式化

2、要建立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构成方法论指导系列,形成各年级的专题系列

(3)活动总结阶段

1、成果的表达形式要多样化

2、评价方式多元化

三、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四、有效评价策略

30、小班教育的优势的特点

优势:

1、注视每一个角落——对全体的人的平等、呵护

2、正视每一种差异——对个体的人的包容、接纳

3、凝视每一段成长——对整体的人的尊重、赏识

特点:

1、教育的人本性特点 教育的充分性特点

3、教育的综合性特点

4、教育的主体性特点

5、教育的互动性特点

31、三种师生关系:

1、服从型、2、认同型

3、同化型(是最高层次的师生关系)

32、建立同化型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做到哪几点?

1、蹲下身来看孩子的世界

2、在下一个路口等孩子

3、用上帝的眼睛看一群小天使

33、小班教师的素养要求

1、创新行为

2、艺术的方式

3、开阔的视野

4、综合的能力

5、研究的能力

34、小班课堂的组织策略

一、让学生充分享有自由选择的机会

1、自由的选择内容

2、自由的选择方法

3、自由的表达观点

4、自由的选择练习

5、自由的选择同伴

二、教学内容综合化

教学内容的综合,可以是学科内的综合,也可以是学科间的综合。教学内容综合大致有三种:

1、板块叠加

2、主线串连

3、中心辐射

四、评价方式多样化:小班所采用的档案袋评价和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呈现了这样的特点:

1、评价成了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2、评价关注了学生的每一方面

3、评价成了学生的自我反思的行为

4、评价成了师生沟通的桥梁。

35、网络化叫教学包含两层含义:

1、是引入新的教与学的观念和教与学的理论.2、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36、网络化教学的主要特点:

1、自主性

2、交互性

3、个性化

4、仿真性

37、网络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化教学的思想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网络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改革

2、网络化课堂教学所具有的网络优势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3、网上资源通过链接相互联系的超文本组织管理信息的方式,更符合了人类思维的特点和阅读习惯,有利于促进认知主体知识的意义建构活动,有利于知识ide提取应用,有利于实现不同阶段的学习。

38、网络课堂的教学原则

1、体现课程基础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统一

2、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

3、着力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优势

4、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的结合5、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6、重视教学活动的社会性和学生的社会化发展

39、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常见模式

1、个别化学习模式

2、协作式学习模式

3、演示模式

4、探索式学习模式 40、网络化教学的一般流程

1、创境激趣,发现问题

2、自主探究,利用资源

3、协作交流,相互促进

4、实践应用,内化知识

5、总结学习,建构意义

41、网络化课堂教学,教师角色行为的重塑

1、角色观念的转变

(1)教师是信息技术的选用者、设计者和组织管理者

(2)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学者。

2、角色智能的提升

42、网络化课堂教学对学生行为的要求

1、学习观念的转变

2、具备一定水平的信息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信息交流和使用信息的能力

3、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43、学科课堂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整合策略

1、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策略

2、情境驱动策略。其作用如下:(1)、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原则(2)、通过生动真实的情境,引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外界新刺激之间的认知冲突。(3)、通过对情境的自由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创设情境遵循的原则:(1、尽可能的真实

2、多样性

3、有吸引力)

3、寓教于乐

4、多种活动并用

44、教师合作的含义:为了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紧紧围绕某个教学主题,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研讨、交流和合作,实现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和专业能力的发展

45、教师合作的意义

1、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体现教师工作的特点

2、教师合作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需要

3、教师合作教学是新课程条件下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4、教师合作教学是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需要

46、教师合作教学的基本类型

1、围绕课题研究的教师合作教学。交流与协作被视为教师合作教学的标志和灵魂

2、围绕课例分析的教师合作教学。通过头脑风暴结对共享来开展课例教学方式的研讨,是教师教教师贯穿整个过程

3、围绕主题沙龙的教师合作教学。有点在于大家参与的机会多,许多资源可以共享

47、建立促进教师合作的教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主要任务:

1、在教学管理中激活教师的合作意识

(1)帮助教师认识合作教学的好处

(2)引导教师形成一种双赢的思维,逐步改变一些教师的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势

(3)强化教师的全局观念。

2、建立互助分享开放有效的校本教研制度

(1)完善、实化常规教研活动

(2)开发、丰富非常规的教研活动

3、创造有利于教师合作的管理激励机制

(1)建立学科的选人机制

(2)建立广泛的民主沟通机制

(3)建立全面的评价机制

(4)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

(5)建立和谐的竞争机制(形成组内合作、组外竞争、校内合作、校外竞争)

4、强化教师合作教学共同的建设

48、苏联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应是“家外之家” 家庭应是:“校外之校”,最理想的教学是“学校——家庭”教学

49、课程改革对家校协同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1、要求学校更加关注儿童的生活

2、要求学校与家庭共同构建学生的价值体系

3、期望通过协同教育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50、家校协同教育的主要方式

一、召开家长会

1、了解家长,并进而了解孩子

2、为家长们的相互交流提供机会

3、想家长介绍教学和学生的表现情况

4、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

51、家访工作注意的问题

1、遵循家访的全员性原则,及时发现问题,确定对象

2、遵循家访的实效性原则,把握家访的时机,做到有备而来

3、遵循家访的平等双向性原则,注意谈话方式,把握分寸

4、遵循家访的巩固性原则,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督促和评价

5、坚持家访后写“访后感”

52、建立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1、整合各种教育力量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3

关键词:教学技巧;组织与管理;自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6-066-01

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以来,传统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受到了有力地冲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过去那种完全由教师主导、学生附属的教学模式一去不复返。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评价标准,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育体系。所以,面对新的课标、新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艺术,以适应当代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结合个人体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课的教学技巧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教学质量问题逐渐凸现,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教师要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成效,需要在注意力、兴趣、愿望和姿势等几个方面多下工夫。所以,作为体育课教育教学的技巧,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体育教师应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1. 注意力:要上好课,体育教师的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对于体育课教学来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有以下几种方法:(1)在课前或课后的常规部分,要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定下心来。切勿因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学生的运动受伤。因此在开始讲课时,可以先做一些适宜的游戏,比如反口令练习,向学生示意体育课已开始。(2)要让学生知道讲课的内容以及所讲内容与学生的之间的关系,使学生的思维能跟上教学的进度。

2. 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这对体育教师特别是青年体育教师来说是一项急待解决的课题,因为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会影响到体育课的教学成败,所以:(1)要使讲课材料适应学生的情况。 (2)不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全部灌输给学生,因为学生不可能一下子全部了解知识。(3)最好把讲课内容中的重点、难点讲深、讲透,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的很仔细。讲课内容集中,学生才感兴趣。(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精讲多练,可多采用点拨的方式。

3. 愿望:愿望是一个重要因素。没有把课讲好的愿望,必将一事无成。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这种愿望,要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去备课,还要考虑到第一节课之间的联系。

4. 姿势:姿势是指教师讲话时的动作或者说是一种体态语言。通过一定的姿势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的兴趣。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必要的肢体语言来和学生进行交流和相互沟通。让学生感觉到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从而产生相得益彰的作用。

二、体育课教学艺术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的组织与管理是一项复杂的、且需要有高度技艺的教学活动。这个教学活动的实质是教学组织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它要求体育教师具有组织才能和教育的机智。只要教师具备了这些必要的条件,他就完全可以在体育教育的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因此,作为体育教师要想组织好课堂教学,就应积极做到以下几点,以切实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1. 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既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如开始上课的师生问题,教学中学生不准擅自走动,更不准说笑打闹;要按照教师指定的内容进行练习,这些课堂常规不仅能促进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更能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景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制力,特别是培养他们在不同的条件和环境下排除干扰,用坚强的意志集中和坚持注意的能力。

2. 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环境。体育课中练习场地的布置,直观教具的使用,以及教师的装束、言谈都与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有关。处理的好,就有利于教学,处理的不好,就会影响教学秩序。因此,为了尽可能的排除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体育教师应注意做到不放过任何细节,充分发挥挂图、教具的作用,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为范例来说明动作的概念、性质、过程等。

3. 注意教学中教师的辅助语言。语言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直接作用。作为体育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注意锻炼教学语言,掌握语言艺术,说话清楚,语言准确、精练、鲜明、生动,具有内在的逻辑力量,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4. 运动负荷适度,保持学生旺盛的精力。学生在课中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和兴趣需要强有力的自我控制,其持续的时间越长,易引起疲劳。据研究,聚精会神地集中注意的时间因年龄不同,注意的时间不同。年龄越小注意力越不易稳定。但是只要教学中组织得当,在40-45分钟之内保持注意力集中并不是很困难的。因此,在一堂课的练习过程中,体育教师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内容要多样化,运动密度要适宜。

5. 妥善处理好课堂上的自由行为。由于体育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自由行为,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做到因势利导,妥善处理。

谈组织教学的艺术 篇4

关键词:师生互爱,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组织教学的艺术涉及的面很广, 我仅就自己的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师生互爱的情感交流, 使学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失去或活动得到满足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是教学活动信息交流的传送带。所以教学过程不仅仅是知识教学的过程, 而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师生情感交流的沟通, 才能引起师生思维的共鸣。

良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课堂气氛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信息交流、情感角落的双边活动, 而教师发扬教学民主, 用平等的态度, 热情友好的心来对待学生是建立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不要让学生在惊恐害怕中学习。英国教育思想家洛克指出:这和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这说明师生关系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相处交往, 只有让他们感到“安宁和自由”时, 他们才能接受新的知识。

二、两种注意的巧妙结合, 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注意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中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无意注意仍起主要作用。课堂上如果单凭借有意注意是不能持久的, 因为有意注意需要紧张的主观努力, 消耗的脑能量较多, 若持续时间久了, 脑细胞就会产生抑制现象;如果单凭无意注意, 又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因为无意注意不能持久, 它会随着特殊刺激的减弱而消失。因此, 教师能否运用学生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互相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两种注意巧妙结合, 是组织好教学的重要条件。

三、语言、声调的感染作用, 有效地组织教学的全过程

语言是组织教学的重要手段, 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直接作用。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的变化, 恰当地运用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高低快慢, 以形成教学过程的节奏感和教学气氛的波澜起伏,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随之“沸腾”起来。

教师讲课的语言要达到主动、富有启发性和鼓动性的效果, 就要特别注意各教学环节之间过渡语言的设计, 也就是说备课时不仅要备教学过程, 也要考虑教学过程中各种教学环节之间如何用语言给串起来。这样做不仅加强了授课过程的系统性, 而且用过渡语连接, 可以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四、教学组织严密, 要求明确具体, 使教学活动井然有序

教师教学组织严密, 一环紧扣一环, 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思维处于紧张积极状态;各项活动的要求要明确具体, 才能保证操作和游戏活动井然有序,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5

我国的现代教育重视对儿童的素质教育,《纲要》的制定,就是为了指导幼儿园“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艺术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文体素质的提高,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得到了空前的表现。而学前期是接受艺术启蒙教育的最佳期,由于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它的具体形象、它的情感渗透性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彩以及自由创造性质相吻合,因而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从小就接受艺术熏陶的人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审美境界。他们能从最平凡的东西上见到美;懂得利用平凡的东西创造美,对人生有积极快乐的态度。在《纲要》中也已经谈到,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幼儿“能初步感觉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它说明了幼儿艺术教育不同于专业人员的训练,它着眼于培养幼儿感觉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及能力。各项指导要点均来自这一着眼点。因此,对学前儿童进行艺术启蒙教育较高的价值和深刻的社会意义,下面我谈谈今天园内组织的《艺术领域的活动组织与实施》培训的几点体会。

一、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

艺术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音乐艺术、美术艺术和文学艺术。无论哪一方面的活动,都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为幼儿提供一个完整的视、听觉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积极引导幼儿去亲身感受体验,使幼儿获得情感上愉悦,能更好地进入艺术作品的情境。以往开展艺术活动,常常忽视了幼儿对审美对象的整体的主动的感知,幼儿几乎都是被动的记忆、理解和表达。这样的活动难以培养一双双审美的眼睛、一个个审美的大脑。如在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强调审美感知,则可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审美创造的能力。例如:中班幼儿吹点画“腊梅花”,植物是一种生命的空间意识形式,每一种植物都有需要围绕着它的空间来达到完美的形式系统。老师组织幼儿到花园观察腊梅花,第一次着重观察整株的外形及花朵,幼儿被那满树错落有致的小小黄花和那清香宜人的味道深深吸引,纷纷拍手说:“好美呀!好香呀!”仔细看腊梅从根上直接分出多根茎,茎坚实有力,有直有弯,曲折交错。没有树叶,茎上直接绽放市面上朵朵黄花,错落有致,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盛开,五个花瓣一层,两层重叠在一起,满树星星点点,煞是好看。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现出腊梅从根直接分出多根茎和星星点点,错落有致的花朵,最终决定用吹点画,整个活动强调直观感受,由视觉刺激引起兴奋,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有了积极创造的愿望,效果非常好。再如:中班新歌《我听见》,这是一首优美柔和的三拍子歌曲,表现了幼儿热爱大自然及在大自然中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欣赏那蓝天、绿水、小草、鲜花……再请幼儿躺在草地上,闭上眼睛投入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优美柔和的旋律,理解它与我们身边的自然是那么和谐,于是孩子们一下子进入了歌曲的意境,纷纷动情地唱起来。创编的歌词也非常巧妙,融入了幼儿的真实情感:我听见大树在沙沙响;我听见花儿在微微笑;我听见蚂蚁在轻轻说……在文学活动中,我也同样如此,注重选用精美的诗歌、散文和童话,配上适宜的音乐,强调欣赏感受在先,理解表达创造在后。

二、以情感为激活因素

艺术表现实质上是内在情感的外部表现。它是将情感呈现出来供人欣赏的,是由情感转化成为可见或可听的形式。在开展各类艺术活动时,我注意挖掘艺术作品情感因素,帮助幼儿把握情感基调,从而获得各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中班歌曲《快乐的小鸭子》、《迷路的不花鸭》,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引导幼儿讨论:你觉得哪只鸭子是快乐的?哪只是不快乐的?为什么?幼儿都能感受到迷路的小花鸭是不快乐的、伤心的。继而带领幼儿进一步体验小花鸭的心情:你迷路过吗?感觉是怎样的?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接下来请幼儿欣赏歌曲录音,引导幼儿发现。歌中是用怎样的声音和节奏速度分别表现两种不同的心情的,演唱时,我为幼儿配上力度、速度不同的两种处理。幼儿的表现声情并茂,发自内心,完全投入到表演中。文学作品情感性更加鲜明,它是由作品的情感打动儿童的心灵,引起儿童强烈的情感体验。如中班童话《金色的房子》,在欣赏时,用语气、语调、表情手势等加以突出,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们的心情:好奇、渴望、友好、宽容,对生活的热爱,当遇到小姑娘拒绝时,毫无埋怨责怪,而小姑娘从孤傲到孤独,再到融入集体的欢乐,这个情感脉络幼儿不能作理性的分析,但内心完全能感受到,通过朗诵、表演达到情感的自然表露,并内化为自己的理解,从而调节自己的行动。

三、充分发挥综合优势

音乐、美术、文学三种艺术类型虽然都有着各自的物性,但是我们却不能忽视它们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显然,对三种艺术形式的共同审美要素进行抽象和迁移,能培养幼儿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智慧,一种整体的反应能力。因此,在开展各种形式艺术活动同时,我还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发展音乐、美术、文学艺术中共同的审美要素,按同构的原理加以沟通,以不同的艺术形式使幼儿获得美的熏陶。例:以美术欣赏切入,感受重复变化、多样统一的整体画面结构,继而发现文学中的类似特征。中班故事《三只蝴蝶》,结构图画成两个红黄白三色圆形中间夹一个倒立黑色的三角形,在三角形底边上画红、黄、白三朵小花。故事中第一段三只蝴蝶高兴玩耍,即左边的三色圆形;第二段表现了风雨中蝴蝶与花的冲突,即中间倒立的三角形,三朵小花是这一大段落中的三次反复。第三段在情感上是第一段高兴情感的反复,故用右边的三色圆形表示,使幼儿更好地感受到这个文学作品的结构。例二,以文学为欣赏对象,以音乐为背景的同构活动,注重文学与音乐的结合。如中班散文欣赏《落叶》,我在低沉缓慢的音乐声伴奏下开始朗诵,当讲到小树在秋天不得不离开大树妈妈飘走时,我唱起伤心的歌,即《小树叶》的第一段,间歇几秒再朗诵。当讲到小树叶帮大树妈妈焐脚、大树妈妈明年会长出许多新娃娃时,再唱起欢乐的歌——《小树叶》的第二段。幼儿跟着音乐及散文内容的变化,情感也不断地变化起伏。幼儿说孩子没有妈妈太可怜了。母子之情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即使幼儿也深有感受,加上音乐情感的直觉性,幼儿对文学情感的体验共鸣、识别更加深刻和强烈。例三:以故事为导入,感受文学、美术、音乐三者隐性的相似的形式特征和节奏。中班综合活动《小灰老鼠的故事》,通过讲述了解故事内容,感受经过小灰老鼠门前的脚步声来自皮球小姐、巨人先生和它的好朋友,请幼儿先用声音来表示巨人先生“咚、咚、咚”、皮球小姐“哗”哗“哗””、好朋友则是“的笃、的笃”的脚步声,再站起来走一走、学一学三种走路形式。接着又拿出乐器串铃、大鼓、木鱼请幼儿匹配。又在钢琴的不同音区弹奏不同节奏的旋律,请幼儿匹配。最后让幼儿理解《小灰老鼠的故事》的文学结构是AA,请幼儿发挥想象,画出这种结构图式。幼儿的作品真是千姿百态,有△○○○△等,想象非常丰富。

总之,只要我们在艺术活动中坚持以欣赏为切入点,以情感为激活因素,坚持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能让幼儿的心灵在艺术的空间自由驰骋,必将为培养“审美型”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6

一、定位目标——把握“表现与创造”的活动价值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与创造”中,明确了目标1“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目标2“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指南》明确了不同年龄段幼儿“表现与创造”的发展目标。

在学习、理解年龄发展目标后,我在组织中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瓶子”时,结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制定了教学目标:1.学习搓、捏的技能,会简单使用辅助材料和工具。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3.尊重幼儿审美标准,支持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和创造。

二、展开形式——把握“表现与创造”的呈现方式

形形色色的瓶子本身就是一件件艺术品,无论是造型或是色彩都有独特之处,更透着各种文化的传承。我引导幼儿用感官和双手去表现自己的情感,用彩泥装饰成自己喜欢的模样,避免重技巧而忽略幼儿的自身生活经验、愿望情趣以及内心的情感体验。

1.完整呈现——借助生活经验。

借助已经完成装饰的创意瓶子,目的是培养幼儿独立捕捉色彩信息的能力。教师在幼儿观察完后,会问幼儿“你们看到了什么”“瓶子上都有什么”“你更喜欢哪个瓶子呢”等问题,引导幼儿反馈捕捉到的信息,接着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

2.部分呈现——借助半成品材料。

一般来讲,能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色彩大胆、造型夸张,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超乎想象的独特形象,带有浓烈的个人色彩。想呈现出这样的效果,首先需要有创作对象“瓶子”,其次创作者会借助小工具进行彩泥压模。

三、活动策略——实现“表现和创造”的关键所在

中班创意彩泥活动“美丽的瓶子”实际上是引导幼儿在创作的过程中,把对事物的理解和想象反馈在美丽的瓶子上,展现幼儿的纯真童心、童趣。

尽管幼儿是创作的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帮助。针对瓶子的形状、颜色,教师要组织幼儿进行探讨,如“这个瓶子上面更适合什么样的图案”“用什么颜色涂更漂亮”等等。

1.借鉴经验一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源泉。

《指南》中建议,“和幼儿一起感受、发现和欣赏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中美的事物”“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美丽的瓶子”的创意过程,是幼儿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体验来对话创造,并且从中获取自我表现和表达能力的过程。幼儿不断从记忆中搜寻生活中自己对色彩的点点滴滴认知,搭建创造“美丽瓶子”的知识支架。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运用自己的视觉经验和独特情感开启表现和创意活动。

环节一:观察欣赏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瓶子,看,这些瓶子都是做什么用的?你怎么知道的?

幼1:这是个酒瓶,上面有画。

幼2:这是个花瓶,上面有花、有鸟,还有各种线条。

幼3:这是个青花瓷瓶,我们家有一个。

幼4:这是个蜂蜜瓶。

教师:怎样让大家一看就喜欢这个瓶子?

幼儿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表达、交流,发现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美。

2.探讨想象——鼓励幼儿大胆地说。

《指南》中要求幼儿大胆表现,但是“我不会”似乎经常挂在一些幼儿的嘴边,这种现象值得教师深思。为何幼儿不敢画、不敢说?原因无外乎是教师以成人的审美和所谓的技巧制约了孩子的灵动。其实,“放任”孩子们自己随意去表现,往往有惊喜出现。教师“没有要求”,反而会触动幼儿的创意空间。创意活动“美丽的瓶子”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空间,形成了对幼儿想象力的挑战。幼儿的创作过程应该是不断提升有意想象,借鉴创作的成品和生活经验以及自己对美的概念,大胆构建的过程。

环节二:探讨交流

师:怎样让大家喜欢这个瓶子?

幼1:我喜欢大海的蓝色,我想把这个蓝色的瓶子变成小鱼的家。

幼2:我想让这个瓶子变成蝴蝶的家园。

幼3:我想做个青花瓷瓶。

此时教师对于幼儿大胆的想象与表达要及时给予引导与鼓励,帮助幼儿探索制作,提高想象的能力。

3.探索制作——指导幼儿大胆地做。

对于中班幼儿捏泥,《指南》中目标是“经常用绘画、捏泥、手工制作等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想”。借助于瓶子进行捏泥活动给了孩子们一个新的体验,引起了幼儿兴趣。我紧紧抓住幼儿对在瓶子上进行捏泥活动的关注,引导幼儿从整体创意与细节入手,提供表现与创作的空间。

环节三:大胆创意

教师:你想做什么?先做什么?用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来做?

幼1:用瓶子当大海,用圆形做小鱼的身体。

幼2:做花园,两种不同颜色的一起捏成彩色的绳子做栅栏。

教师对于幼儿的发言要给与肯定,帮助幼儿梳理创作需要的元素,完成对瓶子的初步创意设想。同时,应按《指南》精神,倡导“幼儿需要时再给予帮助”的顺应幼儿需要的指导,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充分展现个体才能。

教师的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动作,往往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想法。如果教师强行打断孩子的创作,也许会给孩子传达一个错误的信号,继而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给每一个孩子自由选择活动的权利,让他们都有参加活动的渴望,在活动中成为主角。

环节四:呈现作品

教师:看,小朋友将瓶子当成了大海、花园、天空、草地,还有的将瓶子做成了家里美丽的装饰品。你是怎么想的?怎样做的?让我们把瓶子放到展览区一起说一说吧。

孩子们的作品各有特色,在展览区,孩子们不但关注自己的作品,还更多地关注他人的作品,展览区为幼儿提供更多欣赏、表达、交流、学习的机会。

小议组织教学艺术的创新 篇7

(一) 融洽的情感交流, 能使学生达到最佳状态。

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知识教学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情感的基本核心是“爱”。热爱学生是教育的方法和手段。教师要真心地爱每一位学生。有的教师认为热爱优等生和中等生能做到, 若要真心地热爱后进生, 特别是一些双差生就难了。其实, 做到这点并不难, 只要你深入到学生中间去, 与他们一起欢乐, 一起悲伤, 你就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就会发现每一颗童心都是那么善良;就会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就会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位学生。

我曾教过一位后进生, 他父亲整天偷鸡摸狗, 不务正业, 母亲好吃懒做, 对儿子的成绩不管不问。这个学生非常贪玩, 上课爱做小动作, 作业有时交有时不交, 但他的个性很强, 你批评他时, 如果他有错, 就会一声不吭, 任你训去。如果你错怪了他, 他就会和你争个输赢, 其他老师提起他就头痛。有一次, 我偶然发现好学生还得思考一番的拼音知识, 他却能脱口而出, 让我欣喜若狂。我马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 以后每遇到这样的问题, 我就提问他, 慢慢的我发现他上课能注意听讲了, 其他的问题也能回答一些, 作业按时交的次数也多了。一天上午, 我检查作业, 他没有写完, 我把他叫到外面, 问他为什么没有写完, 他低着头一声不吭, 我长叹一声:“唉, 你过去吧!”忽然他抬起头坚定地对我说:“老师, 放学后我把作业补完再回家。”说完给我鞠了一个躬就进教室了。当时我也没在意, 谁知下午班长对我说, 那个学生直到写完作业才回家。可见, 教师对后进生的关怀、爱护、理解和信任, 必然会引起相应的情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尊重学生, 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 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有人说:教学是一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艺术。因此, 融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师生关系, 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条件。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 而教师用平等的态度, 热情友好的心态来对待学生, 是建立融洽和谐课堂气氛的关键。

知识犹如浩瀚的大海, 教师也不可能万事精通, 教学也不可能做到万无一失。由于种种原因, 课堂教学中出现失误是常事, 本不足为怪。教师应该放下架子, 勇敢地承认错误, 并立即纠正, 这才是实事求是, 学生对此也是能够理解的。有一次, 我正往黑板上抄题, 忽然一个学生说:“老师, 那个‘详’写错了。”我一看, 原来我把“慈祥”的“祥”写成“详细”的“详”了, 我立即表示他说得对, 并诚恳地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学生们则连忙说:“没关系!”

师生一起探索、一起体验、一起感受, 让学生个个畅所欲言, 每个人都受到尊重和关注, 这样学生在充满爱的环境和欢乐活跃的气氛中学习, 每个人都受到鼓舞, 智力活动都处于巅峰的状态, 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 利用小学生注意的特点, 让学生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运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组织教学, 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愉快地学到知识。

以一节课为例:上课了, 学生们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 兴奋的心情还未平静下来。我搬着作文本进班了, 今天要写一篇记人的作文, 学生们一看, 唉!又要写作文, 顿时情绪一落千丈, 互相交头接耳。这时, 我看见李明的小妹妹挨着他坐着, 一双好奇的大眼睛这儿瞅瞅, 那儿看看, 我想:与其让学生埋头苦想, 不如……对, 就这么办!我面带微笑走到李明身边问:“李明, 你怎么把妹妹带到班里来了?”李明小声说:“爸妈下地割油菜了, 奶奶到姑姑家了, 幼儿园老师有事放假一天, 没有人看管她。”这时, 教室安静下来, 一双双眼睛向我们投来, 此时无意注意发挥了很大作用。我轻轻地问他妹妹:“你叫什么名字?”“叫芳芳!”“今年几岁了?”“四岁!”“来!到讲台上给我们表演个节目, 好不好?”芳芳紧张地看了哥哥一眼, 在我们的鼓励下, 她终于大着胆子说:“我给你们唱首儿歌!”这时, 学生们已由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兴致勃勃地看着芳芳表演。芳芳边唱边表演:“小白兔, 白又白, 两只耳朵竖起来。”芳芳精彩的表演博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唱完后, 我看芳芳已不再紧张了, 就说:“芳芳, 你和你哥哥在教室玩捉迷藏的游戏吧?”“好呀!哥哥, 快来, 我藏你找, 开始了!”李明看到我鼓励的眼神, 就站起来, 学生们兴趣高涨, 兴奋不已地看着他们兄妹俩的表演。芳芳跑到一个男同学背后喊:“哥哥, 我藏好了, 你别来这儿找我呀!”大家听了哄堂大笑, 李明跑过去抓住她了, 她却高喊:“芳芳不在这儿, 芳芳去姥姥家去了。”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 泪都笑出来了。这时我让他们停住了游戏, 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次作文的要求, 学生们都迅速拿出练习本, 回忆着刚才芳芳精彩的表演, 写出了一篇篇高质量的作文。

实践证明, 利用学生注意的规律, 是能够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教学的。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8

课堂组织教学是一种艺术, 是建立良好教学秩序、构建有效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课堂教学可组织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的需要, 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学习的兴趣可通过课堂上教师创设的各种情境来激发。而情境可以各种各样, 可以是一个教具的呈现, 一个问题的提出, 还可以是一段视频资料的演示等等, 而这必须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进行选择。

例如, 在进行“水域环境的保护”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 笔者播放了一段配以解说员声情并茂解说的风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与之成鲜明对比的被人类的各种活动破坏的生态环境 (污染的水域) 、大批因污染而致死的水生动物等录像片段, 激发学生对环境破坏行为的愤慨, 引发学生自觉爱护环境的意识, 促使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从而实现对学生情感目标的教育。

二、做好调控和管理, 确保实验探究

1.做好教学目标的控制。一节课的时间是很短暂的,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完成教学目标, 所以探究的过程要始终围绕着探究目标来进行, 要注意把握好探究的广度和深度。

2.灵活合理地组建合作小组, 促进有效合作。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探究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之前, 教师要对自己所教学生进行认真研究分析, 保证组内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以及小组之间合理竞争的公平性。

3.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 协助教师搞好探究活动的课堂纪律。教师可以运用学生骨干, 发挥学生管理学生的作用, 引导学生用纪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保护好学生探究热情的基础上, 对于某些学生可能干扰到探究活动正常进行的不良行为要及时给予纠正, 使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

4.采取灵活的组织形式, 确保学生的探究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顺利开展。学生进行探究成果的展示交流, 既是对探究成果的分享, 也是对探究情况的总结与反思, 使学生对一般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一种集体思维过程。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 组织多途径、多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形式, 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交流、讨论、争辩。

三、巧用组织艺术, 调动有意注意

1.目光注视法。眼睛是心灵的窗口, 学生通过教师的目光窥见教师的心境, 从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 产生或亲近或疏远的, 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 进而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师生关系, 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 教师要恰当地运用目光为教学服务。在开始上课时, 如果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学生就会安定学生的情绪, 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愉快地投入学习的过程中。

2.巧设疑问法。巧妙的设疑是组织教学中的一种艺术方法。当某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 教师适时设置疑问让学生回答, 可以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生学习情绪低落时, 利用疑问,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问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注意提问的思考价值, 无目的地设疑反而会影响教学, 影响学生的思维。

3.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如由各种原因造成课堂教学比较混乱时, 教师可采用突然停止讲课等, 使学生感到意外, 从而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为另一种速度时, 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就会集中起来;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4.情感暗示法。在课堂教学中合理恰当地运用暗示可以使师生间产生默契, 使学生保持大脑的激活状态。如学生遇到难题时教师语言暗示:“你能够做出”, 以激励学生刻苦钻研;若课堂上某些学生注意力分散, 教师适时利用手势, 可以使学生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总之, 暗示给予学生自尊, 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9

一、抓住“活动性”, 围绕“活动”展开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活动课强调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活动是形式,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 也是区别于学科课的主要特点。因此, 活动课要通过活动, 使学生发现问题, 探索规律, 解决问题。这个活动既指“身体”的活动, 也指“大脑”的活动。教师设计活动课, 就是要把两种形式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使活动课成为一个多向交流的系统, 达到发展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兴趣这种特殊的心理倾向, 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 他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保持清晰的感知, 激发丰富的志向和积极的思维, 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并能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用意志去克服而不感到疲倦。中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转移,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所以, 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 去点燃学生探索的热情,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 从而促进学习全面、和谐、稳定地发展。

二、抓住“灵活性”, 采取灵活的组织方式加强思维训练

在组织活动课的时候, 完全可以打破班级界限, 建立主体网络。活动课虽然也是班级授课制, 但它可以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编排。智商高的学生可参加校一级活动课, 中等的学生参加年级组的活动课, 较差的学生可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课。在分配参加哪一类活动课的时候, 当然也要尊重学生自身意愿, 帮助学生分析、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这样灵活的组织方式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思维能力是人的基本素质之一, 数学的每一步进展, 无一不是数学思维方式重大变更的结果。就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来讲, 也处处离不开思维, 通俗地说就是会不会提问题。思维是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 也构成了人与人素质差异的重要因素。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数学教学对增进学生智能方面所起的巨大作用, 一向为人们所肯定。近几年来, 各种刊物发表的有关数学思维方面的文章很多,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会还设立了“思维与数学”数学专题协作组, 这就说明思维能力的培养已得到人们一致的认识和普遍的重视。所以, 在强调素质培养的今天, 数学教学更突出思维训练, 通过数学教学, 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抓住“趣味性”, 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

与相对枯燥的学科课程相比, 活动课更有趣味性。根据学生好胜、好动、好奇等心理特征, 活动课通过各种活动, 如游戏、游艺会、竞赛、猜谜等,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不知不觉增长知识, 提高能力。在此, 教师应注意用巧妙的方式把学生对学习形式的兴趣转移到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上来。活动课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发展环境。

比如, 组织学生搞投球竞赛活动。学生们一改学科课的沉闷, 兴趣盎然地为本队队员加油鼓励, 并逐一记录每个队员的成绩, 之后, 统计本队队员共投进多少球, 有几个没投进去, 谁投进去得最多, 谁最少, 最后, 汇报给“教练”———老师, 老师再汇总到黑板上, 大家一起比较各队成绩, 确定哪队获胜。在这一有趣的活动中, 学生以小队为单位创造了许多不同算法。在欢乐的氛围中, 学生的智力得到了开发, 学习兴趣与计算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为了取得好成绩, 同队队员互相帮助、互相鼓励, 这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抓住“实践性”, 建立学习信念, 注重非智力因素

活动课程强调“做”, 要求学生在“做”中想, “做”中学, “做”中说, 所以活动课力求通过活动过程的实践性, 让学生通过亲自体验, 获得直接经验。它应包括两个方面:1.课内实践。主要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等操作类活动。如低年级的摆木棒学加减法, 中高年级的拼图、割补图形等。2.课外实践。主要包括实地测量、数学行军、模拟买卖、布置数学环境、编写智趣报等。

学生的实践活动对于学习信念的建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 数学学习信念的形成要经历顺从、认同、内化、信服四个阶段, 而实践活动的展开, 可以使学生直接进入认同阶段, 即在思想感情上、态度上主动地、自愿地接受数学信息, 并顺利进入内化信服阶段, 形成学生内心深处的思想体系和认知结构。活动课的实践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变得轻松、有趣而有实效。

人的素质表现在许多方面, 也含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知识、能力、思想、习惯、观念、意志、兴趣、爱好等等都是素质的组成部分, 但是实践中却往往把数学教学片面地理解为知识的教与学。解决教学问题, 能培养学生克服困难, 纠正错误的勇气和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以及坚韧、顽强的毅力。通过数学审美教育, 又可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对美的追求。素质教育的涵义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而传统教育方法的片面性、平均性的缺点, 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要转变学生的被动性, 必须改革教育方法, 必须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教学。

五、抓住“创造性”, 培养学生能力

活动课的创造性, 既指教师在教材教法上的创造性, 也指学生思维创造性。活动课的灵活性, 给老师提供了施展才华、表现个性与独创性的舞台。活动课的实践性又给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奠定了基础, 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能够刺激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广阔性、灵活性、直觉性与发散性, 从而使学生能时时发出创造的火花。

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决定了它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宽广的、更能展现教育魅力的舞台, 也决定了它必将是学生喜爱的课型。认真、艺术地组织好活动课, 将能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伴合作、积极交流, 增进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 并通过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的体验获得直接的经验。

小学数学组织教学艺术 篇10

一、课前式

课前组织教学, 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 将学生组织起来, 使其精神状态尽快地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1. 默忆法

默忆法组织教学是一种“过电影”的方法。学生走进教室坐稳后, 在老师的指点下, 独自静静地追忆上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内容, 在头脑中形成比较清晰的印象。如果实在想不起来了, 也可翻阅教科书, 再认真地想一想、记一记, 直到练会为止。通过这样的训练, 不仅可以养成学生默忆的习惯, 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 有助于与新课内容学习的衔接。

2. 背诵法

背诵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背诵有关数学知识内容的一种方法。如概念、公式、法则、定义、性质、定律、口诀、算理等。通过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可齐诵、独诵、轮诵, 也可按座次、行次、学号等背诵, 还可以组织男女生、学习小组等, 进行竞赛式的背诵。

3. 互议法

互议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在学习新课之前, 同桌或前后桌同学相互议论前次所学知识的方法。一人说, 一人听, 或一人说, 多人听, 相互借鉴、补充和纠正。通过互相议论, 互相学习, 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复习目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间交流信息、互相探究的精神。

二、课中式

课中式组织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进行过程中, 组织教学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 采用多种方式方法, 高度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实效。

1. 暗示法

暗示法组织教学, 是一种较好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暗中悄悄地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的方法。当有个别学生不注意听讲学习内容而老师又明白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 可以使用该方法。例如, 在听讲的过程中, 有的学生分散注意力, 教师可用手指、粉笔头等, 示意学生注意听讲。有的学生困了, 可令其站起来听讲, 有说话的可用眼神暗示, 有搞小动作的, 可中断讲解或令其复述一下老师讲课的内容, 从而达到集中注意力的目的。

2. 空白法

空白法组织教学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组织教学艺术, 是在教师讲解的过程中, 为了高度集中学生听讲的注意力, 强化主动思考和更好地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突然停止讲课, 有意造成时空上的暂时空白, 形成戛然静止的反差, 将给学生留下思考和探求的余地, 进一步激发求知欲, 提高教学实效。例如, 填中间数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 说明至少有八种填法:

(1) 直接法。

(2) 通分母法。

(3) 通分子法。

(4) 化成百分数法。

(5) 化成小数法。

(6) 分子、分母分别加法。

(7) 扩倍法。

(8) 设“1”法。

3. 分组法

分组法组织教学是一种分组组织教学的艺术方法, 是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自学的新方法。教师可在学习的过程中, 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设小组长一人, 组员若干人。在老师的指导下, 由小组长掌握,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然后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或经验体会, 评出优胜组。这样做, 不仅发挥了小组的作用, 也有益于培养合作精神, 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

三、课后式

课后式组织教学是利用课外时间, 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辅导的一种方式, 使课堂教学“绕梁三日, 余音未消”, 保持学习的热度, 发展学习的成果, 进行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和指导, 进一步巩固和升华学习效果。

1. 留问式

留问式组织教学, 是根据所学的内容, 留下有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解决的一种方法。在一节课结束之后, 围绕重点、难点、关键、注意事项等, 留下几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以利于深入理解新的知识。例如, 学过“0”的意义之后, 可留以下几个问题:

(1) 电话号码、车牌号码、运动员号码等, 左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计算货币时, 右边的“0”表示什么意义?

2. 文献式

文献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利用现有条件, 浏览和阅读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教师可让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去阅读有关数学方面的书籍、画册、报刊、图片等, 从中学到课堂学不到的知识, 也可上网搜索和摘抄有关的信息资料, 将其布置在展室里, 进行展览和交流。教师通过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数学书籍和报刊, 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丰富数学知识。

3. 小报式

小报式课堂组织教学, 是通过设计和出版数学手抄小报的一种方法。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 按章节或阶段让学生编辑出版小报。每组3~5人, 分别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编辑等, 根据所学内容编辑出版小报。内容可以是:

(1) 名词解释

(2) 名人简介

(3) 知识问答

(4) 故事趣闻

(5) 考考你

(6) 测试题

(7) 数学动态

(8) 数学游戏

(9) 数学与生活

(10) 数学谜语

小报出版后可相互传阅, 也可全校展评, 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情趣, 更好地消化知识、增长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设计的艺术 篇11

关键词:组织设计;设计参数;环境;组织配置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对其管理有效性产生重要的影响。组织内部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合作、竞争和冲突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组织结构”的影响。如果企业的组织结构与管理需要之间相互脱节,那么就会产生包括延误决策、引发冲突、应变失误、行政管理成本高涨和士气低落等问题。要安排一个合适的组织结构,就必须重视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指组织如何建立或改变一个组织结构,使之能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组织设计往往是指在组织内作出的有关改组织应具备何种结构所进行的选择。然而现实情况是尽管我们生活在各种组织里,但很少有人懂得如何设计结构让组织运行得更好。因此,加强组织设计和优化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一环。同时,组织设计对整个企业的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强组织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围绕组织战略优化组织整体结构,而且有利于员工履行职务和进行决策。

因此,本文结合明茨伯格的重要观点,提出组织设计的相关看法和建议,从而对日后企业组织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性健康快速发展。

一、 组织设计与环境的匹配

关于组织效力有两种假说:相合性假说(有效的组织结构需要情景因素和设计参数间的紧密匹配)和配置假说(有效的组织结构需要在设计参数间保持内在一致性)。明茨伯格在此基础上上进一步提出了一套引申的配置假说:有效的组织结构要在设计参数保持彼此一致的同时,与权变因素保持一致。尽管倾向于这种引申的配置假说,但是考虑情景相合性假说仍旧具有重要意义。在企业管理中尝尝面临四种情景因素:年限与规模、技术体系、环境和权力。这些因素通过一定的中间变量发挥作用。在有关环境的假说中,明茨伯格提出环境越动态,组织结构越有机化,环境越复杂,组织越分权化。他據此使用坐标系的方式,对5种协调机制对官僚化和分权化的影响进行形象的描述,阐释了不同环境下适用的协调机制。他还根据复杂性和稳定性绘制了矩阵图,探讨不同环境对应的组织类型,进行更为条理和细致的阐释。时髦的组织结构(以及文化)未必是最合适的。所以,组织结构可以超越历史时期,因而在选择组织结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状况,选择适当的组织结构,而非进行一味的跟风。不同的情景因素往往影响着组织的不同层级,其中不少因素可能同时影响着同一个设计参数。我们要在实现组织内部参数和谐一致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情景因素,对组织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二、组织的参数设计

对于人为发展起来的科学,不管是工程学、医学还是管理学,其精髓都在于设计。而对于组织结构来说,设计指的是对分工与协调机制进行调整,从而影响整个组织的运作。如此看来,设计参数的选择与配置对于组织结构的设计至关重要。组织设计共包含9个设计参数,并将其分为4组。职位设计组包括工作专业化、行为规范化、培训和思想灌输3个参数,上层结构的设计组包括单位分组和单位规模2个参数,横向联系组的包括规划和控制系统、联络机制2个参数,决策机制的设计组包括纵向分权和横向分权2个参数。

在现实企业管理中,首先通过专业化进行成员分工,通过行为规范化、培训与思想灌输对员工加以协调,实现对具体职位的设计,其次,通过单位分组(按市场分组和按职能分组)和单位规模进行上层结构的设计,之后他着眼于上层结构的充实,使用规划和控制系统、联络机制更好地实现协调。各个参数之间互相联系,它们共同影响着组织的结构设计,并且在组织的不同部分发挥或大或小的作用。

三、组织设计的总体配置

相对于相合性假说,配置假说主张,有效的组织能够实现设计参数的内在一致性,同时又与情景因素相兼容,实际上,这也就是所讲的配置。组织的5个组成部分各自对组织施加了一种牵引力,大多数组织同时受这五种力量的牵引;但由于形势总会利于某一方向,组织会从配置中自选其一,构建自身结构。战略高层施加集权化引力,借此它可以保留对决策的控制权。它能够依靠直接监督进行协调来达到这个目的。如果形势对这一引力有力,则会出现简单结构这一配置。技术结构施加标准化引力(特别是工作流程标准化),这就形成了有限横向分权的引力,如果形势有利于这一引力,那么组织就会采用机械式官僚结构的配置。运营核心施加专业化引力,通过技能标准化进行协调,实现横向和纵向的双向分权,如果形势有利于这一引力,组织会形成专业式官僚结构。中间线管理者施加割据引力,意在让组织分成多个以市场为基础的可以自行控制其决策的单位,完全靠工作输出的标准化来实现协调,实现有限纵向分权,如果形势有利于这一引力,就会出现事业部制结构。支持人员施加协作引力,工作群集内部及其之间都通过相互调节来实现协调,进行选择性分权,如果形势有利于合力协作,组织就会采用变形虫结构的配置。

四、超越五种组织结构

配置方式系统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组织为何要从一种结构转变为另一种结构,这种转变又是如何进行的。例如,随着组织的成熟和发展,它会从简单结构转向机械式官僚结构;组织从致力于创新到逐步稳定下来,也会从运营型变形虫结构转变为专业式官僚结构。这种种表明,配置系统对于组织设计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5种配置方式的整合和配置系统五边形的绘制,明茨伯格实现了回到1。他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置方式——使命式配置方式(以社会化为关键协调机制、以思想灌输为主要设计参数、以意识形态为关键组成部分),以此来启迪组织设计者学会自己构建合宜的组织结构,正如创造假说所言“有效的结构设计有时需要创造一个新颖的、能协调搭配各种设计参数和情境因素的配置方式”,明茨伯格走向了6,而我们或将走向7。

五、结论

组织设计是推动组织提高效率和效能的重要力量, 是隐藏在组织结构背后的东西,也是形成组织结构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而组织设计原则、组织重构、组织参数、组织配置等则是贯彻组织设计思想的手段。目前, 组织设计正朝着柔性化方向发展。如今,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工作场所多样化, 都要求我们重新考察组织设计的思想与规则。我们必须关注组织内部的行为主体、战略表述与核心愿景之间的关系, 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对组织设计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有效地进行组织设计,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罗珉. 组织设计:战略选择、组织结构和制度[J]. 当代经济管理,2008,05:1-8.

[2]郝斌,任浩. 组织模块化设计:基本原理与理论架构[J]. 中国工业经济,2007,06:80-87.

[3]方统法. 组织设计的知识基础论[D].复旦大学,2003.

[4]阳东升,刘忠,张维明. 组织设计方法研究:组织协作与效能[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3,04:63-67.

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篇12

一、优化问题设计, 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课堂教学操作中, 利用多种手段创设适宜教学情境,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优化教学问题设计,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思维。教师要有大问题意识, 在问题设计时要注意问题经纬度拓展空间, 激励学生展开多向思维活动, 拓展问题时空, 可以获得众多学习成长点。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学习创设直观教学情境, 丰富的图片、生动的视频、多彩的动画、个性的文字等材料信息, 都可以为教学问题作出积极引导, 帮助学生尽快建立学习认知方向。优化教学问题, 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意识, 课堂教学秩序自然走入正轨, 学生不遵守课堂秩序行为也会大为减少, 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在学习《燕子》时, 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春天到了, 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 大家都喜欢小燕子, 但对小燕子了解多少呢?文中“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小燕子飞行有什么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燕子“轻快”的?我们能不能将燕子画下来呢?学生根据教师设计问题快速展开自主学习, 课堂学习研究气氛渐浓。从教师设计教学问题来看,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特点, 这些问题具有很强启动性, 学生快速介入课堂学习中, 课堂教学组织效果显著。教师利用问题创设激活学生学习思维, 这是重要教学组织优化行为, 为提升教学效率创造了条件。

二、优化活动设置, 提升课堂互动品质

小学生思想活跃, 对教学实践活动情有独钟。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认知需求, 设计适合度更高的教学实践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进来, 这对提升知识转化率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学习实践活动众多, 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明智选择, 课堂演绎、走访调查、合作操作、实地观察、延伸训练等等, 都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 亲身经历学习体验,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形成的学习认知自然是鲜活的、深刻的。学生主动展开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呈现健康状态, 这对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

学生对课堂演绎活动有浓厚兴趣, 教师适时引入能够快速引入学生思维。在学习《惊弓之鸟》时, 教师让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课堂演绎活动, 首先是角色分配, 然后改编台词彩排训练, 最后是课堂展示, 教师给出适度评价。学生拿到演绎任务后, 都积极投入到准备工作中, 整个课堂学习气氛浓烈, 学生秩序良好。在成果展示时, 很多学生都有突出表现。这说明教师设计课堂演绎活动是成功的。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展开教学设计, 提升了教学活动的适合度, 而且对课堂教学形成重要的促进动力, 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当然是多多益善。

三、优化评价操作, 激活课堂内驱动力

课堂评价是教学重要内容, 教师要正视教学评价的重要性。小学生对教师评价非常敏感, 其激发效果也是极为显著的。教师要对课堂评价机制进行创新, 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体现评价的多元性;书面评价与口头评价并行, 体现评价的适应性。教师点评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动力源泉, 精心设计评价语言是提升课堂评价效度的重要措施之一。新课改倡导鼓励性评价, 教师常常将“你真棒”挂在嘴边, 这样没有个性的评语是不科学的, 学生很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激励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教师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专业性评价, 要看到学生表现的亮点。教师利用科学评价措施进行组织教学, 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共性认知。

上一篇:运政数据库下一篇:计算机网络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