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共12篇)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1
一、前言
众所周知,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课堂练习, 教师可以引导同学们复习学过的知识, 达到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的目的;协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所教授的新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课堂练习在课堂中的安排就应更加合理,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将是事倍功半, 影响教学进度, 影响教学气氛, 影响教学效果。
二、练习不足的现象
虽然我们都意识到了课堂练习的重要性, 但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无法从容、有效的安排课堂练习, 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尤以“空堂”、“练习无效”为重。例如:一位英语教师在教授字母时, 首先要求每位同学都读一遍字母“A”, 随时给予纠正, 在这个过程中, 其他同学或在说话, 或在读其他字母。结果是教授的新内容就只针对了其中的一个同学, 忽视了其他同学的感受, 产生了“空堂”的现象。后来这位老师又调整为让每位同学连续朗读5个字母:BCDEF。这样一来, 新知识的教授过程变化幅度过大, 以至于虽每位同学都朗读了一遍, 但同学们并不能掌握这五个字母的准确发音, 练习的效果也不突出, 产生了“练习无效”的现象。
还有的老师总结语法规律让同学联系新知识。但是在所给的练习中, 教师只是带领同学们作了一遍练习, 无论是规律还是所给出的例子都是老师一人讲出来的, 同学们只是被动的接受, 僵硬的记忆, 这样使得练习的效率很低, 不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也是一种“练习无效”的表现。
三、应对措施
我们有什么应对措施呢?
方法1.随时提问法
在提问某单个同学时, 要求其他同学都要集中注意力, 随时提议其它一个同学模仿发音, 挑出错误, 重复问题, 重复答案等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 虽然我们形式上只是针对其中一个学生, 但实际上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了教学的过程中, 避免了空堂现象的发生。
2. 问题提升法
在提问某一个同学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 如果只对他作解释说明, 那么就又犯了“空堂”的错误。这是我们可以把问题扩大化, 把某一个同学的问题看作是全班同学的问题, 提到全班去解释, 去处理, 这不仅解决了这一个同学的问题, 还解决了与之类似的同学们的问题, 节省了时间, 起到了借鉴的作用, 还可以避免空堂现象的发生。
3. 及时转弯法
在要求学生做练习题时, 可以让学生们按顺序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去做更多的联系, 让学生有所准备, 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但是另一方面, 有些同学会有“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的思想, 不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 只会做一道题, 这样就导致了同学们的注意力涣散。因此我们必须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 我们可以改变一下做法, 随时发现有不注意的同学, 及时转向他们, 让教师另一角落的同学们也紧张起来, 时刻准备着下一个问题的答案。转弯法可以向左转, 向右转, 向后转, 甚至向前转, 这样的话, 那些刚刚回答完问题的同学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也许时刻准备着下一个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法也能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 达到高校练习的目的。
4. 声东击西法:
同学们在做练习题的时候, 可能有的同学注意力不集中, 正在走神。如果任课教师让这位同学起立回答问题的话, 这位同学肯定由于刚才的走思不能回答问题, 结果很可能是打击了这位同学, 挫败了他继续努力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如果继续等待这位同学回答问题的话, 也许他最终回答了那个问题, 警示的作用是达到了, 但是耽误了其他同学们的时间, 阻碍了教学的正常进度。所以任课教师不要再次误入歧途, 只针对了其中一个学生, 忽视了其他的全部同学, 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了吗?其实我们任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其身旁的同学回答问题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样既不会耽误其他同学的时间, 又可以起到提醒的作用, 甚至我们任课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一些眼神地暗示。这样不是更好吗?
四、结论
然而,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方法, 我们任课教师需要适当的使用, 要用这些方法多去鼓励学生们, 不要把这些方法作为我们惩罚的工具。不要让学生们在上课的时候, 心惊胆战, 心存余悸, 这样的练习课比让同学们练习不足的练习课还可怕。我们还是需要更多的发挥我们的上课时的艺术性, 把趣味性、知识性、纪律性、创造性结合在一起, 争取通过魅力不要通过威胁去吸引同学们。真心的希望作为教师的同仁们可以互相鼓励, 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为我们的下一代的教育贡献我们微薄的力量。
摘要: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鉴于课堂练习频频出现练习不足的现象, 作者为读者提供了一些仅供借鉴的方法, 希望能够行之有效的提高课堂的练习效率。
关键词:练习,缺省,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苏金珠.英语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J].广东教育, 2006, (11)
[2]黄广芳, 车静.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用英语提问习惯的培养[J].文教资料, 2006, (24)
[3]张翠梅.英语课堂提问方法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07, (06)
[4]陈立琼.也谈英语课堂中的“活跃”[J].广西教育, 2004, (29)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2
论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
词汇在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词汇教学是贯穿整个外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外语时,就应提高对词汇教学的重视.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教学实践,通过运用词汇学习的有效方法,力争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听说、写作等综合能力.
作 者:杨艳 作者单位:宁波大红鹰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研室,浙江,宁波,315175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41)分类号:H3关键词:词汇 词意 教学 语篇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 篇3
1.复习导入法。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之前,以复习与新课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作铺垫,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知新”。
案例:在学习了有关人体外貌特征的单词后,接着就会学习如何使用这些单词来描述一个人。我在讲述句子前,先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单词,然后让学生做个小游戏Who is she/ he?利用他们所学的单词简要介绍:He is tall and he is heavy. He has short straight hair. He wears glasses. Who is he? 学生们立刻就能给出答案。接着,他们会寻找自己的描述对象,模仿我的句子组织自己的语言。边游戏,边运用,很自然就接受了新的知识。
2.实物和图画导入法。真实的实物和图画对新课的导入有很大的功效。在课堂教学中,出示实物和图画,变抽象为具体,能清楚地揭示语言与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直接用英语感知事物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运用实物和图画不仅形象、具体而且便于学生接受与回忆。如教初中《英语》第1册学习水果等物品单词时,我叫学生每人准备苹果、梨、香蕉、蛋、橘子或蛋糕中的一种,上课时,老师随便走到哪拿起实物问:“What’s this? It’s a pear. And what’s this? It’s an apple.”有些实物不能搬进教室,可用挂图或图片辅助导入新课,如教第二册elephant, panda, monkey, tiger等动物时,出示图片进行问答:“What’s this in English? It’s a tiger. 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best, a dog or a panda? ”这样学生把图形与单词结合起来,就自然而然地理解并记住了它们的意思。
3.情景导入法。英语是一门语言,需要语言环境。直观真实的画面所营造的真实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易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情景导入中抓住时机,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本节课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课上去。
总之,多年的英语教学让我深刻体会到,英语课堂教学每个环节都很重要,特别是新课的导入上的设计,更应该多花点心思。教师应充分调动一切新颖、有效的方法,用易于被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导入新课。寓教于乐,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乐趣,而不枯燥乏味,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与老师达成一种默契,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作者单位:江西省新干县城上中学)
责任编辑:黄婉琼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4
一、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调动学生的情绪, 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 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 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 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 自然合理地引出要讲的课题。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 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 都是老师讲, 同学们听, 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 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 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 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 反复地说教, 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 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 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 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 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 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 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 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 在性质上确是‘艺术’”。这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精神, 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 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 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 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 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 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 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 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 这里, 学生的玩就是参与。请记住沛西·能的这样一句话:“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 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 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又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 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 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 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 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 兴趣盎然。这对其他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 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 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何让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让教学艺术服务于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 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 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 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和英文版动画片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英语, 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总之, 只有将英语教学艺术真正地运用到课堂上,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才能真正将学生的“要我学”心态转换为“我要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 篇5
一、归纳式结尾
二、游戏式结尾
三、朗读开结尾
英语学习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虽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单词和句型,但有时仍不能灵活运用,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的结尾时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从小练习口语的兴趣,克服说的心理障碍。实际上,朗读在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它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于记忆活动,因此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朗读的过程实行上是一个主动、积极表达的过程,经常进行大量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口语交流能力,大量反复朗读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感,掌握英语中的习惯用法,把握英语的语言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训练,学生的积极性很快会被调动起来,口语表达能力也会显著提高,通过朗读训练,学生既复习了所学内容,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练习式结尾
五、讨论式结尾
六、歌曲式结尾
英语课堂的审美艺术 篇6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追求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还要关注教学环节的艺术性,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又得到美的享受。新颖的课堂导入通过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教学的激励功能、效果功能和审美功能,使学生乐在其中,美在其中,学在其中。如何将美的形象输送到学生头脑中,使之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感受,理解美的真谛,并能通过美的情操抒写自己的人生,这正是我们教师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过程是教会学生如何逐步审美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优化情境,让课堂“美”起来呢?
一、让耳朵倾听“美”
动听的音乐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学生情绪波动性比较大,如果此时将一首美妙的英文歌曲带入课堂,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里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如,6B Unit1 “Who's younger”的教学中,可以先放一首歌曲“I wish I was taller!”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听歌的同时预先感知所要学习的“比较级”知识。
充分利用教学空隙,在新的知识点刚刚教学结束时,教师可以播放一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英语歌曲,放松的同时巩固一下知识。如,5A Unit9 “shapes”,课堂中的一首“Merry Christmas”配合用各种形状组成的圣诞树的图片,既可让学生们放松心情,也可以让学生在歌声中巩固知识。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很自然地就获得了美的享受。
二、让眼睛欣赏“美”
直观的场景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所以教师经常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各种实物和图画,以便学生观察及理解。
英语中很多单词都可以借助实物来表达。如,4A “Do you like …”的教学中,我呈现了一些水果的实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现场体验,学习水果的颜色、形状等。将水果或者其它一些物品放在教室的不同位置,方位介词的教学就迎刃而解了,这比死记硬背更让学生记忆深刻。
通过简洁明了的图片进行教学,同样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英语学习兴趣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引用图片的设备器材也很多,如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充分利用和掌握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并熟练运用于英语课堂中,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通过美观大方、直观可视的教学环节,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让肢体展现“美”
肢体语言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生动形象,学生易于理解。运用它优化英语情境是非常好的方法。在学习新的单词时,肢体动作是简单有效的教学手段。如,教动词“run”和“walk”两个单词时,教师一边配合跑和走的动作,一边说“run to school”和“walk home”,这样学生对这两个单词的意义、用法就一目了然了。很多形容词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进行情境教学。如教学情绪和感受“happy, excited,angry, ill, tired, hungry”等單词时,都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
运用肢体语言优化情境的方法符合了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通过肢体语言,学生对所学内容接受快、印象深、记忆时间持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情境,让学生们都可以参与进来。如,在小学高年级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布置几个key words让学生自己去自主创编一些内容,以小组表演或比赛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讨论,最后再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呈现出来。通过互动的肢体语言,既加深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又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教与学的积极性。
四、让心灵领悟“美”
丰富的英语教材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这些美丽的画卷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可以从中学到欧美人地道的英文,了解到他们的风土人情,如Australia的kangaroo, America的Uncle Sam,England的Big Ben等,还可以学到欧美国家文明礼仪,买东西时可以礼貌地说“May I have…?”在得到帮助时不忘说声“Thank you !”给别人造成麻烦道声“Excuse me.”别人有困难时,主动询问“Can I help you?”在潜移默化中,不仅让学生接受了文明礼仪的教育,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毫不吝啬对学生的赞美,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愉悦感。在课堂上对于学生有价值的回答,不仅回以灿烂的笑容,更要有发自内心的赞美。“Wonderful!”“Excellent!”“Very good!”“Very clever!”“Well done!”“Give me five!”等。像这些发自内心、充满感情的赞美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在美的享受中启迪教师与学生的心灵。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平常表现,运用多样化的情境设置,为学生创造课堂体验条件。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仅能感知美,更能通过心灵去认识美、领悟美,让英语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知识与能力发展的快乐天地。让孩子依靠自已的耳朵、眼睛、双手、心灵去不断探索知识的海洋,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扬帆起航。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篇7
关键词:英语语言艺术,高效,英语课堂
教学的艺术魅力不仅来自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和真理性, 还来自生动、形象、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表达。特别是英语教学, 良好英语语言素养和教学基本功, 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重要保证。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的话, 那么, 教师的语言就是艺术中的艺术。”“教学语言的艺术, 就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手段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技能技巧。”尽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么丰富, 但教学语言艺术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被完全取代的。特别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 如何发挥英语的语言艺术魅力, 巧妙地运用艺术去教授英语这门语言, 将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又一课题。
一、英语语言艺术在高效英语课堂中的作用和意义
优秀的英语课堂教学应该能够给学生以示范、点拨、启发、诱导, 吸引学生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锻炼学生记忆力, 发展学生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强化他们的认知,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拓展他们的英语思路。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讲究课堂教学艺术。
1.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英语课堂上, 教师主要是用语言向学生传递信息。教学使用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知识传授的工具, 同时也是教师所要传授的知识本身。故教师应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研究语言的表达, 使口语做到既准确又生动形象;既诙谐、幽默又能完整地表达所要讲明的内容。一个教师教学语言的质量实际在一定意义上也就反映着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教学时应尽量运用精炼、清晰、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一方面让学生听懂所讲的内容, 另一方面能享受语言的优美。首先教师教学语言的简明性、规范性、趣味性, 令我们的英语课堂的语言知识更加通俗易懂, 学生更加有兴趣参与英语活动, 从而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例如新版PEP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重点句型是:“What are thesethose?”让学生能够分辨出单复数的运用。当我们呈现图片的时候, 并不是立即就进入目标句型的学习, 那让学生觉得很难。相反, 从讨论图片, 最简单的语言结构入手。从学生最熟悉的单数“What’s this? What’s that?”开始讨论。慢慢的引导学生欣赏图片, “How do you think of the farm?Is it…?”引导学生发现远处的一堆东西, 模糊不清, 哦, 原来要用望远镜才能看清。浅显易懂地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目标句型的学习, 学生在教师语言的巧妙设计当中进入新课学习状态。
其次,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 用优美生动的语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使用丰富的教学用语, 会创造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语言修养, 尽量运用简明, 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来引导学生, 从而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师的体态语言。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分。学生们都喜欢上音乐课, 也喜欢语言艺术课。为什么?因为教师与学生都在使用着肢体语言学习音乐, 学习戏剧。我们可以运用音乐教学法, 游戏教学法, 表演教学法等。在英语课堂上, 我们可以把对话教学变成语言戏剧教学, 把语音词汇教学变成音乐节奏教学等等。教师正确使用优美的体态语言, 可以使自己变得幽默风趣, 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的质量,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努力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对所教内容的生动模仿和逼真表演无疑会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二、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以达到高效课堂
1.巧用图画, 形象表达。小学英语PEP新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这些图画都具有一定的编排目的, 体现了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而且它们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感染力强, 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这些插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丰富表达的内容。这种看图说话训练, 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以及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趣味多样, 激活思维。教学的气氛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仅要使师生互动, 而且要使生生互动。学生上课主动参与、反应活泼, 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 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就会非常理想。趣味多样的课堂氛围能激起学生旺盛的学习积极性, 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诱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充分利用直观、非直观多种手段, 营造拟真或全真的语言氛围, 从而激活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们还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进行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 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愉快,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无限广阔的天地。小学中低年级还可以逐渐渗透“愉快教学法”——讲故事, 做游戏, 表演英语短剧, 教唱英语流行歌曲, 绘画, 使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同时, 课外也可以举办英语阅读竞赛, 英语辩论赛, 运用这些非直观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3.形式模仿, 迁移表达。PEP新教材四年级下册每个单元的read and write都出现了仿写句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多种不同的语言表达句型, 提高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课堂上, 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训练的迁移点, 让学生从不同的文段中悟出说写规律, 从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纷呈的语言表达变得有章可循。教学中, 我们要注意借助文段中特殊的语言形式, 精心为学生设计说写练习,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 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 我们的训练要体现出层次性和递进性:从最简单的训练内容, 如造句、换词、仿写句子, 到稍难一些的常用句式、仿写片段的练习, 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续写等, 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进行先口头后笔头的训练。在训练中,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兴趣提高了, 想象丰富了, 表达能力实现了由简单的操作到复杂的模拟迁移和创造, 提高了语言表现力, 实现了运用英语语言能力的飞跃, 从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的英语学习效率。
4.想象情境, 拓展表达。丰富的想象、优美的意境、生动的故事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它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创设语言表达的氛围, 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鼓励思维的创新。如在进行英语课外阅读课《dig, dig, dig》这个故事教学时, 教师故意遮住小男孩和小狗挖的东西, 可设计这样的想象拓展训练:“如果你是这个小男孩, 此时此刻, 你想挖到些什么?小狗也想挖到什么?”让学生角色互换, 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们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 他们的语言表达逐步被训练出来了。通过这些拓展想象训练, 学生的思绪能够自由飞翔, 表达的内容和形式也精彩纷呈。学生在如此有趣的英语语言艺术的魅力影响下, 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不断提高。
结语
教师的讲台如同演员的舞台, 教师在讲台上用幽默的语言或体态语言感染学生;调节课堂气氛, 使课堂节奏张弛有度。所以, 英语教师应不断地挖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特色, 让学生每堂课都学得愉快, 学得轻松, 学得高效。
参考文献
[1]巴特尔.教育随想录[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89.
初中英语课堂的提问艺术 篇8
一、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老师要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年龄及性格等做到心中有数。最初上课提问时, 可提问那些积极主动、思想活跃、乐于回答问题的学生, 以带动全班。
2.充分准备。上课前, 教师要对所提问进行认真充分的准备, 围绕教学目的做出科学的安排, 做到胸有成竹, 以便让不同层次的问题落实不同类型的学生去回答。
3.调控思考的时间。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 由于每个学生的反应速度不同, 问题提出后不要马上指定某学生回答, 以便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问题, 组织答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也应有几秒钟的停顿时间, 以便回答问题的学生回味一下所回答的问题是否完全正确或需要补充, 使班里其他学生有识辨所回答问题正确与否的时间, 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 也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 使教师对学生所回答的问题的评估有回旋的余地。
4.慎重选择对象。教师在提问时应防止随意性。根据内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如果是巩固复习旧课, 应该提问中等程度的学生, 如为巩固当堂所学的新知识, 则可以提问程度较高的学生, 而如为检查基础知识的教学效果而提问, 则可以提问程度较差的学生, 以达到鼓励其大胆运用英语交流的信心。
二、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
有经验的老师善于运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特征, 并且非常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艺术性, 他们往往用设问的方法, 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奥秘的强烈愿望, 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好效果。
2.过渡时提问
教师教学时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要衔接自然, 否则学生会觉得莫名其妙, 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因此。在教学中, 我注意知识点的衔接, 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 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 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 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 培养创新思维, 增强创新能力。
3.突出重点时提问
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 主要训练内容也就抓住了。备课时, 有经验的教师就会在教学内容中找出重点, 然后以此为主线, 串起其他教学内容。
4.化解难点时提问
备课时, 除确定教学重点外, 教学还应该找出教学难点, 并为它设计出相应的教学环节,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学中的难点有的在语音语调上, 有的在语法上, 还有的在句子结构上。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来化解难点来降低教学难度, 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艺术 篇9
1. 趣味性原则。
导入要新奇有趣,导入环节应尽量采用不同的方法,引起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他们参与其中,同时化解所学内容的难度。
2. 针对性原则。
课堂导入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每节课的内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各不相同,因此教师要做到因课施教,因材施教。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明确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呈现课堂教学的目的,为新授课课作好铺垫。
3. 启发性原则。
教师应通过幽默或富于启发性的语言,使学生进人一种自然及放松的学习氛围中,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吸收新的知识。学生所学的知识前后紧密联系,导入活动应如同智慧的火种引燃学生的思维的火把,让学生自觉将所学内容融会贯通。
二、课堂导入的方法
1. 提问式导入。
在一节课的开始适当的进行提问式导入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明确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并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也可以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讨论的话题可以涉及天气、爱好、食物、旅行等各个方面,既切合教学主题,又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说。
下面是笔者和学生的对话:
T:We know that there are lots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Have you ever been to any places of interest?
S:Yes.I visited London last summer.
T:Oh,really?How long did you stay there?
S:For about two weeks.
T:Who did you go to London with?
S:I went there with my parents.
T:What did you see in London?
S:I see(saw)the London Tower,the London Eye and the Big Ben,and…(学生无法继续)
T:Did you see the London Bridge?
S:No.i missed that place.But I had a good time in London.
T:Great.I hope I can visit London someday.Would you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places of interest?
Ss:Yes!
T:OK.Now today we’re going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places of interest in the world..
通过提问“你们参观过那些著名景点”,让学生讲述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适当询问,引出即将所学的单词和短语,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同时在一问一答中,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2. 直观式导入。
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图画、照片、录音、录象等手段导入教学。这些实物直观形象,和教学内容联系密切,往往能直接引出主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因此也是教师常用的导入方法。比如牛津英语译林版8A Unit6介绍的是扎龙保护区,教师在教授时可先让学生观看介绍保护区的视频,辅以保护区的照片,可以让学生对扎龙保护区的生态、鸟类有直观的了解,再通过阅读文章加以详细介绍,学生接受就会更加容易。
3. 活动式导入。
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教师可以采用游戏猜谜、对抗竞赛、分组辩论、角色扮演、个人演讲的方式进行导入,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许多农村英语教师认为农村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性格内向,上课沉闷不爱发言,而且口语水平低,不爱开口说英语。正是这样的观念导致农村初中许多学生学的是哑巴英语,不敢也不愿开口说话。
引起学生兴趣的方法之一就是猜谜。比如在8 A u n i t5“wild life”中介绍了许多野生动物,如果只是展示动物图片进行介绍,会略显单调。于是笔者在导入时展示了关于动物的谜语,果然学生被谜语所吸引,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这样既能在谜语中介绍动物,展示词汇和短语,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另一有效方式就是分组竞赛。比如在上8A Unit 2时,介绍了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如果让学生们一个个回答两者词汇上的区别,会比较单点而沉闷,学生也会失去兴趣。
三、总结
总之,在教学中,如果能恰当使用不同的导入法,就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拓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导入的水平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才能逐步改善,逐步提高。
摘要:“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其作用不可小视。本研究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依据,通过观察分析的研究方法探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式,希望为第一线的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传光.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J].基础英语教育.2012:66-70.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篇10
一、明确英语课堂提问的意义
有效的提问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 也促成着学生以后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主要有: (1) 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 (2) 可以快捷地反馈教师的课堂设计是否合理有效, 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3)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用英语这一工具参与交际, 培养能力, 并养成善于思考和积极发问的好习惯。因此, 课堂提问的技巧影响着学生对英语这门功课的兴趣和认可度, 有恰当的方法和提问技巧直接决定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1.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的提问能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积极思维。心理学实验也告诉我们, 精巧的问题, 有艺术性的提问, 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振奋感情、提高兴致, 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为此,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 熟悉学情, 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乐于思考, 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提问要有启发性
众所周知, 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那种“是不是?”的提问仅是表面的热闹, 实际上学生思维仍停留在低级、单一的水平, 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因此, 教师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的水准下, 换换角度, 换换说法, 培养学生的兴趣, 发展学生的智力。
3.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学生的回答往往异口同声, 没有探究的必要, 也会感到索然无味。课堂提问要有开放性, 对于同一个问题,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其各抒己见, 进行民主的讨论。学生的答案有的可能有道理, 有的可能不尽合理, 这时老师应该多用How, What, Which等文句, 积极地启发学生思维, 而不是主观地评判, 扼杀学生的思考。如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animals?How can you achieve your dream?
4.课堂提问要注重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 很少有学生向教师提问, 提问似乎成了教师的专利, 这是不正常的。南宋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 须教疑。”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学答”, 更要重视指导学生“学问”。为此,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师生互动。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就是教师要积极转换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课堂提问中, 要注重师生互动, 既可以教师向学生提问, 也可以学生向教师提问或学生向学生提问。
5.课堂提问要有积极的评价
对于正确的回答, 教师应给予表扬。教师可采用“Good”, “You’re so clever.”等话语进行口头表扬。或者运用手势、面部表情等肢体语言给予肯定。对于不够全面或者不正确的回答, 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 提供暗示。如, 以其他形式重述问题, 或将问题分解、简单化, 引导他得出正确答案。面对单选题That is a very hardjob, _______?很多学生会选择“Isn’t that.”此时, 笔者指着墙上的地图问:“What’that in English?”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It’s a map.”很快他们就意识到应当选择“Isn’t it.”心理学研究表明, 学生答题时, 受表扬与成绩呈正相关, 也就是著名的皮克马利翁效应。
总之,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忌“满堂问”“随意问”, 要精心设计问题, 给学生留有积极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形成教师问学生, 学生问教师, 学生问学生的多面提问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05.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教学艺术注重创造性、生成性、灵动性,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必须懂得教学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进而使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教学紧密结合,甚至达到极致,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学生。
一、激情导入的艺术
恰到好处的学习导入,即科学的切入视角和科学的切入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为新学或者合作探究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和谐、幽默、风趣、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严格说,并无科学的界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手段进行导入,都得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即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新学,这是导入的目的,更是导入的作用。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大多是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久之还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使所设计的游戏承担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将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渗透于游戏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与艺术教学结合得比较巧妙,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了。
二、高效、灵动的课堂设计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地参与和艺术地处理教学,使学习者在愉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历练优秀的思想品质。艺术地处理教学,就要求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既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审美的愉悦,又能有效地掌握所学。但是,要想使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就得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全面参与中切实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对话教学的:对话内容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谈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过很久仍心有余悸。授课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推荐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一个同学表演银行职员,一个同学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老师明确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思考在那样的情景下自己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事实上,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人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穷凶极恶、银行职员战战兢兢的情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甚至有的小组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表现得具体而详实。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自然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表演活动中,教师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其中,时而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难点迁移到表演活动中,时而“插科打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追求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初探 篇12
一、精心的教学准备是英语课堂的有效保证
1.引导学生培养搞好预习的习惯。没有预习,学生就不会熟悉所学英语知识,就不会产生疑问积极去思考。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毫无学习效率可言。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深造埋下了瘸腿的因素。新课标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大胆地去发现问题、质疑课文、找寻答案,完成“疑——思”过程的蜕变。
2.精心备课做到课堂上收放自由。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只能占有30分钟,既要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处理临时生成的问题。因此认真备课是基础和前提。不仅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编排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弄清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在教材中的作用,更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科的喜恶、对教师的认同。做到这些,在实际授课时才能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化人激起学生产生共鸣。教学是教与学的统称,既有教师的情感投入,又有学生情感的投入。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共振,就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来源于师生交往,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和狭窄的朋友圈里获得点评,人格魅力超常的会被点赞,人格魅力不行的会被拉黑。甚至个别偏僻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洞悉学生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融洽,学生认可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有效性
1.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课前播放一首英语歌曲,营造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在歌声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激荡学生内心英语求知欲,不知不觉在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2.创设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离开情景是学不好语言的,这也是农村中学感到困惑的地方。相比城市,农村除了学校外,几乎没有可以接触英语的地方。这就需要在实施教学时,创设一些真实有趣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做到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如八下MODULE5Problems的教学时,现场开设“知心姐姐”节目,采用竞聘的形式挑选扮演agony aunt和listeners的学生,模仿广播电台咨询,组织全体学生征询建议或解决问题。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作为参与者,兴趣盎然,完全投入,不是逼真就是真实。
3 . 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荣誉感强,喜欢动不动就比赛,这是一种好的情感品质。将之引进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很快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设立单词王大赛,英语书法大赛,猜英语谜语大赛,小组打擂台等等形式,不仅鼓舞了学生的斗志,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在竞赛中掌握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英语有效课堂的提升
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需要教师适时不断的鼓励与煽情。“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分层次教学的好处就在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而积极的教学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斗志昂扬。试想,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后必然感觉吃不饱,就会主动地去寻找食物,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加大自己英语训练的频度,久而久之,其英语实效必然大增。相反,没有喜悦可言,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厌学。
所以,当学生正确回答时,教师要及时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You’re right。”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微笑着鼓励他说:“OK!Goodtry!”或者带疑问的表情及语言说:“Are you sure? Really?”并指导学生重新思考,经过思考后回答正确了同样给予表扬。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12-23
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06-26
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08-20
英语课堂的艺术化08-31
英语课堂的艺术性教学12-17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08-04
英语课堂的导课艺术06-01
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艺术07-28
英语课堂语言的艺术性12-08
艺术化的高中英语课堂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