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共12篇)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1
教学是一门艺术, 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的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 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 它注重于对艺术创造性这一本质特征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 还必须懂得艺术, 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 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
一、导入的艺术
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调动学生的情绪, 为课堂的发展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 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总之, 导入要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等, 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的同时, 自然合理地引出要讲的课题。
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 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 都是老师讲, 同学们听, 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 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 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 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 反复地说教, 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 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因此, 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 它承担了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 或者说是一个教学任务已经渗透于其中的游戏过程, 那么这样的教学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 即教学本身就是艺术, 换成杜威的话就是:“工作始终渗透着游戏态度是一种‘艺术’———虽然习惯上不是这样称法, 在性质上确是‘艺术’”。这既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精神, 又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教学的内容, 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当然, 因为教学活动毕竟不同于游戏活动, 它是有着明显而具体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的, 不能像游戏那样玩个痛快就完事。因此, 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需求、知识结构, 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 通过学生的积极配合, 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 课堂里“玩”也始终有一个度, 换一种说法也就是玩也玩得有艺术, 这里, 学生的玩就是参与。请记住沛西·能的这样一句话:“解决教育上极大多数实际问题的钥匙在于了解游戏。”
二、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 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 教师既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 又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 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 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好的导入为整个课堂教学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但要想让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必须深入研究教材, 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 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 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 达到教学目的。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 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 兴趣盎然。这对其他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 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 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 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 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 如何让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让教学艺术服务于教学,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 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 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 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 如果有条件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和英文版动画片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 让学生全方位地接触英语, 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总之, 只有将英语教学艺术真正地运用到课堂上,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才能真正将学生的“要我学”心态转换为“我要学”。
最后,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入状态, 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 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 同时也不能刺激学生积极参与。因此, 师生情感的共鸣既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 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 学生才能真正地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2
1、1、以“情”激趣
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对待教学和学生。在备课、讲课中要研究和把
握好教材各单元的“动情处”。俗话说:“好戏出在动情处”。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的“Senior English for China”(SEFC)教材是通过专家精选编就的,本身就蕴含着可享受的丰富知识趣味。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不同,动情处就不同;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动情处就不同;教师对事业的责任心不同,动情处也不一定同。因此,教师的全身心的投入并努力找准教材中的“动情处”,是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感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授课中,教师要以动情的讲课去感染学生,引导他们领悟课文所蕴含的情感基调,实现情感共鸣。例如“SEFC”第一册 Unit 18“The Necklace”这是一则故事,讲述了一位小职员第一次被邀请去参加宫廷舞会,而虚荣心很强的妻子非要佩戴珠宝去参加,于是,他们向朋友借了非常昂贵的钻石项链,在舞会上出尽了风头,尽情享受,可回家路上发现项链丢了,于是在随后的岁月里,他们为了还债而付出了十年青春,当十年后终于还清债务时,却不幸得知,所丢项链原本是玻璃做的时,精神所遭受的打击。在讲授课时,我抓住了小职员妻子爱慕虚荣为主线,把握住她“欣喜若狂”的情感脉络,运用丰富、传神的英语语汇,把小职员妻子当时的狂喜、满足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当讲到小职员妻子经历了十年的艰辛生活,终于还清债务,在公园巧遇十年前的朋友,向她诉说衷肠时,教师生动的形体语言加之语调凄婉,疲惫的朗读,令学生无不为之动容。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打动学生,从而实现师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说英语课利用情感因素来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具有独厚的优势,有“情”就有灵魂和神韵,少了“情”就失去了魅力和趣味性。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课堂上,准确无误的读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真挚朴实的情感,丰富生动的语汇,自然亲切的教态,“以情动人”的英语课就自然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以“疑”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点燃学生渴求知识的火花,唯一的能源就是学生在劳动中取得成绩的欢乐和自豪感。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自己创造的欢乐,是激发求知欲的重要源泉。本人认为:教学中多设疑,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氛围,是挖掘这种源泉的有效方法。教师绝不能在课堂上充当知识的推销员进行“满堂灌”。这样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或没有施展才能的天地而失去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SEFC第二册Unit 9 Lesson 35“Animals In Danger”时,教师根据本课课文叙述文的特点,将课文的学习设计为小组讨论式。在简单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先在黑板写下四个问题:1、Why are many animals dying out? 2、Who is the most dangerous enemy of animals? 3、Why is the tiger in China in danger?4、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plants and animals?然后将全班分成11组,合理组合。每组5人进行具体活动,教师给每组同学编号A、B、C,并规定8组中所有A者(英语较差者)回答第二问题;所有B者(英语程度中等者)回答第一、三两个问题;所有C者(英语基础好者)回答第四个问题。每位同学通过浏览全文,查读要点,都能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具体的分工、加上小组交流,全班同学很快明了课文大意,突出了主题:如何保护生态环境。这样,通过问题的层层设疑,到具体的落实任务,使每位同学“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大大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然设疑要精心设计,难度要适中。要把握好这样一个原则:难度因人而设。即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相应难度的问题,以激发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从而让全体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达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3、3、以“活”激趣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至理名言一直指导着多少代人的生活、学习、工作等。学生在课堂上喜欢听生动活泼、有起有伏的课。教师应在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上多下功夫。针对每一单元不同的教学内容,构思不同的教学布局、板书设计及语言的运用。例如,在教第三册第11单元的“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时,我在课上运用了演短剧的形式,选了一些语音语调好,又有表演天赋的学生,分别扮演了鲍西娅、安东尼奥、夏洛克等,学生们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神态,把呆板的语言演活了。这样由学生参与又带表演的“别出心裁”的教学引起了学生的强烈的好奇、求知欲,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自然也就学得活了--因为兴趣来了。
4、以“精”激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给学生感性知识,形成表象和想象。同时,直观的语言可以摆脱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所需要的时间、地点、设备及其它条件的限制。因此,教师的课堂语言应提炼、润色,讲究艺术性,做到“五戒”,达到“五性”。即戒信口开河、缺乏科学性的错话;戒拖泥带水、颠三倒四的废话;戒老生常谈、千篇 一律的套话;戒滥用词藻、华而不实的虚话;戒挖苦讥笑、动辄训斥的蛮话。力求“准确性、简洁性、激励性、趣味性、音乐性”,教师应努力使教学语言象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象清泉一样给学生甘甜,象听相声、看话剧一样给学生艺术的享受。
5、5、以“才”激趣
课堂是展示教师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的表演舞台。讲课的本身是一门独特的艺术,教师应追求演员的表演才能、讲演家的风度、文学家的丰富语言、导演的组织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这样一个信息瞬变的时代,教师要注重学习更新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层面,以博学多才来赢得学生的敬重。此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仪表和精神状态对学生也有较强的感染力。得体大方的服饰、亲切的神态、精辟的讲解、生动的语言、饱满的精神,以个人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英语课堂教学的入境艺术 篇3
【关键词】导入入境 阅读入境 讲解入境 媒体入境 活动入境 音乐入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60-01
罗彻斯特大学的教授爱德华· 德赛认为,只有当人们认为某一任务本身是值得从事并且觉得颇有乐趣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把他们视为己任。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积极性,是否高度高效,与学习兴趣有非常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学生对某门知识,某个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摈弃杂念,纯净思维,专心致志,就会对其倾注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如饥似渴的学习钻研,学习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自觉主动的学习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创设愉快热烈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凝聚力,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导入入境
导入实际起warming-up的作用,在信息加工模型中属于短时记忆的刺激材料,目的是为下一步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所以选用与教材有关的轶闻,趣事,名人掌故等导入新课,使学生在愉快融洽的氛围中不知不觉进入课文。如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时,我发现班上大多数男生都喜欢打篮球,并且他们讲起NBA球星来真是绘声绘色,所以我先让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男同学做一个关于NBA球星的duty report。然后就其对全班同学发问,提出几个问题,我发现通过此方式导入教学能够使学生兴趣倍增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阅读入境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策略,培养语感特别是强调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是人的试听感官,言语机能、心理机制和谐参与并积极作用的情感活动。阅读是声音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它能引起心心相印的情感共鸣和心灵震撼,同时也是创作情境的极好诱因。如: 笔者在教学Go for it,八年级上Unit 8 How was your school trip? Section A, 3a中,让学生们Read the test and fill in the following table.
这个阅读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还能帮助学生提取和梳理信息;使学生了解有关旅游经历的文章有哪些基本脉络,为以后快速阅读此类文章做好铺垫,也为写此类文章构建框架,使一次阅读达到多重目的。
三、讲解入境
一节课就犹如一台晚会,一出精彩的戏,一个优秀的英语老师不仅应是善于启发诱导的节目主持人,还应是善于煽情、富于表演的演员,可以通过自身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对教材内容进行独到的讲解和处理,忘我的融入角色,创设一种自然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气氛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感染和熏陶,在英语的殿堂里探幽揽胜。
四、活动入境
英语教学,可以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展开各种各样的活动。如:背诵活动,表演活动,小组活动,辩论活动,竞赛活动等。这样,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又能使学生获得一种置身于相应情境中的新鲜感,从而激活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舒展学生的灵性。
五、媒体入境
通过媒体的介入,将与教材有关的内容以立体的声、色、态的形式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地作用学生的视听感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探索的心理期待,从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八年级下,Unit 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rived?时,学生对UFO知之甚少,所以我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视频“外星人来到地球”,既是课前热身,又复习了一些句型如:Where was he ?Where were you?然后再利用视频,进行句型操练如: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I came in? 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is time yesterday?把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得淋漓尽致。
六、音乐入境
音乐往往以其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曲调和铿锵的节奏唤起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使学生在乐声的刺激下思维处于敏捷和活跃状态。音乐也是一种愉悦身心,启人心智的听觉语言艺术,将这种听觉语言艺术引入英语课堂,能使学生产生一种轻松愉快,鲜活清新的感觉,并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如:笔者在教学新目标九年级,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倾听各种各样的音乐,如古典主义音乐、浪漫主义音乐、乡村音乐、爵士音乐、流行音乐和摇滚音乐等等,我发现学生的情绪也随着不同的音乐而起伏变化。下面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问答。
——What kind of music do you like?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sing along with.
——I prefer music that has great lyrics.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 to.
——I like music that is loud.
——I like music that is quiet and gentle.
——I like music that can make me happy.
在音乐的欣赏中,学生不知不觉掌握了英语语法中较难的定语从句,何乐而不为?在特定的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完全被集中起来,学生学习的兴趣完全被激发,在教师的启发下,探索的欲望也随之而生,不解和疑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以解决。
总之,课堂教学是老师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如何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高效,充实,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老师永远要思考的问题。因为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体验情感、形成新的知识的过程,是意义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追求个体文化新生命、达成个体创新的意义生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1年第1 期
[2]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0年第2 期
[3]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9年第6 期
[4]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9年第8 期
[5]中学外语教与学 2009年第12期
[6]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9年第10期
[7]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1年第 1 期
追求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艺术初探 篇4
一、精心的教学准备是英语课堂的有效保证
1.引导学生培养搞好预习的习惯。没有预习,学生就不会熟悉所学英语知识,就不会产生疑问积极去思考。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毫无学习效率可言。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学生后续深造埋下了瘸腿的因素。新课标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大胆地去发现问题、质疑课文、找寻答案,完成“疑——思”过程的蜕变。
2.精心备课做到课堂上收放自由。一节课只有45分钟,教师只能占有30分钟,既要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还要处理临时生成的问题。因此认真备课是基础和前提。不仅要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对教材编排特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还要注意教材中的细节,弄清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在教材中的作用,更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科的喜恶、对教师的认同。做到这些,在实际授课时才能有针对性的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通过设置对应的问题的解决,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情感化人激起学生产生共鸣。教学是教与学的统称,既有教师的情感投入,又有学生情感的投入。二者在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共振,就为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来源于师生交往,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在学生的幼小心灵和狭窄的朋友圈里获得点评,人格魅力超常的会被点赞,人格魅力不行的会被拉黑。甚至个别偏僻学生会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这就需要教师要深入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甚至洞悉学生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谐,感情融洽,学生认可教师,才会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
二、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要体现有效性
1.营造有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课前播放一首英语歌曲,营造英语学习的课堂气氛,在歌声中陶冶学生的情感,激荡学生内心英语求知欲,不知不觉在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2.创设英语情境教学的有效性。离开情景是学不好语言的,这也是农村中学感到困惑的地方。相比城市,农村除了学校外,几乎没有可以接触英语的地方。这就需要在实施教学时,创设一些真实有趣的情境,将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去看、去听、去说、去感觉,做到声、形、意有机结合,学得才有趣,掌握才准确。如八下MODULE5Problems的教学时,现场开设“知心姐姐”节目,采用竞聘的形式挑选扮演agony aunt和listeners的学生,模仿广播电台咨询,组织全体学生征询建议或解决问题。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作为参与者,兴趣盎然,完全投入,不是逼真就是真实。
3 . 以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中学生争强好胜、不服输、荣誉感强,喜欢动不动就比赛,这是一种好的情感品质。将之引进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可以很快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设立单词王大赛,英语书法大赛,猜英语谜语大赛,小组打擂台等等形式,不仅鼓舞了学生的斗志,也让学生学会了合作,在竞赛中掌握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获得成功的喜悦。
三、积极的教学评价促进英语有效课堂的提升
学习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需要教师适时不断的鼓励与煽情。“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由于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分层次教学的好处就在于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了获取成功的机会和可能性,而积极的教学评价会使学生如沐春风,斗志昂扬。试想,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后必然感觉吃不饱,就会主动地去寻找食物,拓展自己的阅读面,加大自己英语训练的频度,久而久之,其英语实效必然大增。相反,没有喜悦可言,学生就会丧失自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厌学。
所以,当学生正确回答时,教师要及时竖起大拇指说“Excellent,Good,You’re right。”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当学生回答错误时,微笑着鼓励他说:“OK!Goodtry!”或者带疑问的表情及语言说:“Are you sure? Really?”并指导学生重新思考,经过思考后回答正确了同样给予表扬。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5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摘要】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本文讨论的是如何丰富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英语教学 教学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有意识地通过声音、图片、形象、表演和活动等一系列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和体会到满足的教学手段去设计教学的全过程,去诱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体验学习英语的成功,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1]。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2]。”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作为教师要不断地提高教学的艺术水平,敢于探索,敢于实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而不断追求。
因为我校是郊区中学,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英语基础较弱,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懂得艺术,如何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课堂观察和教学反思,谈谈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几点看法。
一、新课导入的艺术性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为课堂的发展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新颖、精湛、巧妙、得体地导入新课,可以造成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从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种 “ 先声夺人 ” 的艺术,从课的开始,通过形成悬念,展开意境,激发情感等方法,便可把学生迅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急欲一学的内动力,为进入课堂教学的最佳状态奠定了基础。(1)运用直观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尽可能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等直观教学手段及运用录音、录像、电视、计算机等电化教学手段来移植情境,做到声像结合,图文并茂,满足初中生好奇、求新的年龄特点。比如,在教 “How much is it? It’s…” 时,教师可以直接拿各种面值的纸币给学生演示一下,学生一看就明白了,并且也知道了美元、英镑及人民币的表达方法,接下来重点的是告诉学生如何用英语表达钱的数量。通过实物的呈现,教师不用煞费口舌,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得多了,这种直观上的教学,无疑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记忆。(2)模拟表演,创设情境
在教学中,特别是呈现对话内容时是需要特定的情景的,有时候教师不可能将真实的生活情景搬入教室,但要模拟真实情景,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环境,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话内容。例如,在教授询问职业的句型 What is he / she ? He / she is a teacher /doctor.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表演 teacher , doctor,farmer, actor 等职业的一些特有的行为动作,让大家猜一猜 What is he / she ? 简单的表演既容易又很逼真,学生兴趣很浓,上台表演时全身心投入,神态惟妙惟肖,下面的学生则是踊跃发言,急于说出答案,这就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3)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所熟悉的知识就是新课导入的好话题。例如在教授How do you make a sandwich?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反复认读新单词,反复熟记制作过程,气氛往往很沉闷,学生也提不起精神。如果能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老师自己亲手做三明治的视频作为本课的教学新授,在视频中教师先叫大家逐个认识新单词,再演示操作步骤,那么学生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出各种原材料的新单词及本文的操作步骤。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巩固运用了他们已学的知识。
(4)利用课堂实景
教室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地方,如果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能尽量利用学生所熟悉的课堂实景,启发学生思考,那么学生就会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比如:在教授单词this和that,these和those时,教师可先指手中的实物自问自答: This is a…, That is a …,然后再根据this 和that 引出后面的these和those。通过反复对比,使学生理解这四个代词的区别。
(5)运用歌曲、吟唱
英语语法课通常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仅仅是比较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的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比如,在教授语法现在进行时态时,我以London Bridge 作为导入,因为这首歌曲他们在小学就已学过,并且歌词中有提及到现在进行时态,在课前我让他们先唱歌曲,然后再学习语法知识,让他们在边唱边玩中学习。
新课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博采各教学法流派之长,为己所用,努力探求适合中学生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的外语学习规律,让听、说、读、写、看、做,这样的全身反应法贯穿整个课堂,让他们轻松掌握英语,运用英语。
二、提问的艺术性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英语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语教师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手段[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艺术性地设计提问,合理安排,能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创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才能让课堂提问具有艺术性呢?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提问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设计的问题具有目的性: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的设计出若干问题,把学生引导到问题的情景之中,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性。问题的出发点不同,使用的知识也不尽相同,就得到不同的解答方法,这样既可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必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活动,不应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形成“一对一”的问答场面。要避免教师先点名,后提问。这样做往往使其他学生袖手旁观,达不到提问的整体性效果。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变换形式,使全体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
3.设计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探索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问题进行归类、分析。而且还要进行加工、整理、综合考察,达到透彻理解和系统掌握的程度,尽量避免依样画葫芦式的问答。
4.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4]。”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三、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英语教学要注重艺术性,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心情舒畅,兴趣盎然。这对其它一些学科也许难以做到,因而可以有个别情况不这样,但对语言学科来说是完全有可能的。这就要求每个英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对于英语教师来说,在英语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让你的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让教学艺术服务于你的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艺术修养的高低。当然,这并不意味艺术修养高的教师其教学水平就一定比别人高,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就同一个人而言或者是同等条件下,艺术修养高的教师显然比艺术修养低的教师更有利于教学艺术的实施,更有利于提高其英语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唱英文歌、看英文电影等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的接触英语,让英语以一种美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参与性和愉悦性,教师即是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学生参与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中,既获得了参与的乐趣,艺术审美的愉悦体验同时也掌握了教学内容,但要想让你的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英语基础,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让学生在感受到美,体会到满足的同时,达到教学目的。
四、课堂评价的艺术性
课堂评价的艺术性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方式。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
总之,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和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教学艺术自课堂开始至结束,要实现这样的“讲究课堂教学艺术的课”,就必须将新课程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和所有的环节中去,让咱们的教学充满灵气,使教育真正成为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摇篮。
参考文献
初中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探究 篇6
【关键词】英语 课堂教学 艺术性
“教学是一门艺术”,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英语课堂教学也不例外。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教育事业不仅是科学事业,而且是艺术事业。”艺术化的东西往往会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从而增强人对所认知事物的刺激。当然,教学的艺术性是一个很个性化的,也是仁智各见的问题,它不仅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关,更与教师的性格和教学水平以及所处的教学环境有关。笔者认为,就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可以从教学语言、教学行为和教学情境、课外活动等方面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教学语言方面
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上。英语是一种非常优美的语言,除要求发音准确外,还有语音的轻重快慢、抑扬顿挫、语调的变化与起伏都要协调一致、融为一体,形成课堂语言的和谐之美,诱发学生浓厚的语言学习兴趣。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突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魅力的: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英语的领读、跟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英语的美。教师不仅要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节奏感,更要强调语言表现方式的艺术加工和语言氛围营造。二是借助格言警句,让学生受到激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或教学内容的文化背景,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解一两句与之有关的格言警句,此法不仅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更有利于学生感受英语在表现上的语言魅力。三是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幽默化,让学生轻松地体验英语。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幽默有趣的解说方式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利于让学生发挥拼搏精神,提高学习效率。
二、教学行为方面
因喜欢任课教师而“爱屋及乌”是学生喜欢某一学科的重要心理取向。教师的举止是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的重要因素。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在向学生传递信息,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要能“表演”好一堂课,就得注重行为的艺术性。作为英语教师,要善于运用行为教态传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个人的行为魅力来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英语教师的行为艺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形象美——让学生有一种亲善的感受。对于一个新教师而言,学生的第一感觉很重要。同样,对于一节课而言,学生对教师形象的第一感觉也很重要。教师的形象美,要得体大方又不失美感。
面部表情丰富——让学生能体验到语言背后的情感。教师的面部表情不仅反映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情感再现上,更表现在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上。教师上课时要充分发挥英语的非语言优势。发挥“非语言”优势,便成了课堂教学中一项不可缺少的艺术。教师是用无声的语言对有声语言进行恰如其分的补充、配合、修饰,使教师的表情达意易于被学生接受。例如教师说:“Who can answer the question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时,可举起自己的手示范,同时用满含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全班同学,当教师说:“Say it togeher”时,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肢体语言优美——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生动性和感召力。教师应能深入到学生中去(不只是站在讲台上),并不时地关注其中某一个学生的课本或笔记本,如此能较大地增强师生的情感距离。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用手势演绎出语言的力量,则会营造出一种特殊的语言气氛,从而产生出一种对学生的感召力,并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的力量。
三、教学情境方面
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情境。教师上课时应充满激情,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从而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长此以往,老师的这种期待会或明或暗地传递给学生,也必定会影响学生的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英语中的一词、一句、一段和一文的背后都可演绎一个感人的情境。作为教师,若能很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标准设计好教学情境,就会大大地增加教学效果。情境就是学生的平台,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求知和发展。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仅是一个好的教学环节,更是一个教学艺术精品。英语课堂教学情境包括新课导入情境、课文角色情境和文化背景情境等。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合理地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好有利于教学过程的教学情境,并加强对教学情境的艺术处理。
四、对学生的评价方面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知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就会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的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的表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endprint
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不太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教师可通过堂上对学生个别提问来实现。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挖掘教材和拓展教材,指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口语活动。可以让学生背诵朗读、回答问题、复述故事或描述图片等,如让学生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summary based on a dialogue;text telling; make sentences; debate/argument; describesb. or sth.you like best,etc.老师提问时要尽量兼顾各层次的学生,提问的面要广,且在评价中要注意量体裁衣,区别对待,以鼓励学生为主。老师还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一个笑脸来鼓励作业做得好的同学。
五、课外活动方面
学好一门外语,光靠课堂45分钟是不够的,课堂时间毕竟太有限了。开展英语课外活动,创设更多的英语环境,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能力。要做到在实践中发展英语语言,成立英语角是一个最为直接的办法,可在班级指定某一时间进行英语会话交流,也可以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固定的英语角对于这样一个环境的形式,教师的扶植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定期补充口语知识,教师本身对英语角活动的参与,有条件的话请外籍人员参与。
组织英语兴趣小组,定期开展各种活动,英语歌曲、经典的英语影片、英语写作、英语日记、英语竞赛、英语小品戏剧表演以及与英语为口语的外籍人士建立通讯联系等,都是学生向往的,校园英语歌手大奖赛、英语小品或戏剧表演等来感染校园的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英语戏剧的演出,教师通过精心的选编剧本,让海的女儿、渔夫和金鱼等等大家非常喜爱的熟悉的角色在校园的舞台上复活,使学生在优美的剧情、音乐、服装和表演中产生对英语的渴慕。这样积极地、有生气地去学习英语,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让兴趣这位好老师带领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英语天地中。
六、结束语
笔者认为,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感官强化刺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只有将教师教的艺术和学生学的艺术,二者进行整合,形成较为完善的、既有学又有教的教学艺术,才能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高丽凤.英语课堂教学“四注意”[J].考试(教研版),2008,(02).
[2]汪虹.如何开展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3]何志红.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导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4,(S1).
[4]赵晓莎.让英语课堂教学活起来[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07,(12).
[5]黄影萍.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教师),2009, (04).
[6]滕光英,李霞.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J].考试周刊,2008,(53).
[7]李胜兰.对充满活力的英语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12).
试论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 篇7
一、备课艺术化———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前提
1. 备教材。
教师备好一堂课必须熟练地掌握该课的全部内容, 了解该课的整体结构, 分清重点、难点和关键;还必须查阅有关资料, 充实教材内容, 并进行科学选择, 优化组合, 争取收到最佳教学效果。
2. 备学生。
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的关键期、黄金期, 但同时又是“危险期”。在这个阶段, 学生无论在个性上、学习上, 还是在情感上都会发生变化, 因此, 我们备课时必须了解学生个性、兴趣和思想状况, 还有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以利于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双边活动。
二、课堂艺术化———上好一堂英语课的关键
1. 使用体势语言。
体势是一种形体语言, 简明易懂。在英语教学中, 恰当而适时地使用体势语言,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 本人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 一进教室, 就借助让学生站立的手势, 微笑着说:“Stand up, please.”有部分学生一开始无法理解我所说的话, 我继续借助手势重复“Stand up, please.”这样一来, 绝大多数学生就明白了我在要求他们起立。我又以同样的方法, 借助于手势, 让他们弄懂了“Sit down, please.”体势语言不但能活跃气氛,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而且能帮助学生加速理解。
2. 使用语言艺术化。
(1) 语音纯正优美。一口纯正、标准、流利的英语, 能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2) 语调抑扬顿挫。语调是语音的扩展和升华, 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 (3) 语句幽默生动。英语课堂中幽默生动的语言必然会拉近师生的距离, 而师生间感情的输入必然会引发课堂上师生间感情的自然交流, 这不仅使知识和情感统一起来, 而且使得课堂上的英语交际活动、句型操练得以顺利进行。在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就愿学、乐学, 注意力容易集中, 就能在愉快的环境中巩固所学的语言知识。
3. 提问操练艺术性。
英语教学中, 提问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启发性, 应面向全体学生, 注意方式方法。 (1) 引导性提问———英语课堂提问设计中, 教师可采用引导法, 通过“一斑”而引发“群豹”。 (2) 层次性提问。教师提问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一些简单的问题,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提些理解性的问题, 而对较好水平的学生提一些创造性的问题。 (3) 启发性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具体、明确, 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回答这样的问题, 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例如, 在教球类时, 为了启发学生, 可以使用链球、排球、乒乓球、网球、足球等实物, 提出:“Do they have the same father?Are they brothers and sisters?Do you like them?Can you tell a story with them?”
4. 课堂情境艺术。
生动形象化的课堂情境能促进交际双方相互理解, 激发交流信息的愿望和兴趣, 加快传递信息交流过程。教师如同戏剧导演, 可千方百计利用机会、实物、电教设备、体势语言、课堂游戏、讲故事等设置情境, 把尽可能多的时间与舞台让给学生, 在真实或模仿真实的语言环境中, 诱发学生充分训练, 培养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课后作业艺术化———上好一堂英语课的保障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学生巩固和领会知识、培养技能技巧很重要。但英语课后作业不能只求量而不求质, 而应布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 如根据图片自编对话、根据人物讲故事、利用游戏记单词等。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 篇8
一、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艺术
艺术的内涵, 也适应于英语课堂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种两者兼具的特殊艺术, 是一种高超的创造性艺术。具体表现在:它一方面要运用语言、动作、图像、音响等艺术手段来表达特定的教育内容和教师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其工作方式、方法又灵活多样, 富有创造性。
二、导入需要艺术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英语的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但无论课堂教学方法怎样变化, 都需要启动阶段。所谓启动阶段, 即“导入” (lead in) 环节。原因有二:第一, 学生面对的常常是被规定好了的教学内容, 由于缺乏对它的了解, 对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目的和意义还不清楚, 很可能产生不了认识的需要, 缺乏认识的动机, 没有求知的欲望。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导入活动, 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第二, 好的导入可以把学生不知不觉地引入教学的内容之中, 使教学环节的过渡如池上飞鸿、不留痕迹。因此, 成功的课堂教学总离不开新颖别致、灵活巧妙的设计来导入新课, 它既不能一成不变、循规蹈矩, 又不能离题万里、漫无边际。所以, 导入作为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同样需要艺术。
三、导入的方法
多年来, 笔者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导入环节。根据不同的课型采取不同的方法导入, 以下是几个常用方法:
(1) 复习导入法。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层级理论”, 即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新知识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知识建构的基础上进行的。联系旧课, 温故知新是复习导入法的核心所在。在这里, “故”可以是原来的知识点, 也可以是相近的题材。但不管是哪一种, 对学生来说都能起到既防止遗忘, 又因势利导植入新课的作用。这种方法对语法课教学有特殊的指导意义。
(2) 悬念导入法。教师先用英语介绍部分情节, 然后在高潮时设下悬念, 导入课文教学。
(3) 插图导入法。英语教材图文并茂, 几乎每一篇课言语都配有一幅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插图。有的插图是为了提示难点, 有的是为了印证观点, 有的是为了补充内容, 有的是两者或三者兼而有之。利用插图导入新课, 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在导入这个环节巧妙地结合新授内容, 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看图, 并设计一些有趣的任务, 则能较好地起到感受直觉、引起注意、循图思考的妙用。
(4) 歌曲导入法。“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科学证实, 音乐可以舒缓人的压力, 打通神经通路, 根据“心理—音乐”的关联作用, 在教学中创设轻松的环境, 即“放松性警觉”状态, 能让人的身、心、大脑进入最佳的状态。用美好悦耳的音乐来导课, 还能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 直接导入法。现代心理学的实验证明人们主要是依赖视觉与听觉接受外界信息。近年来, 随着电子技术和电化教学技术的发展, 我们已经越来越多地把现代视听手段引入课堂。“兴趣的激发是学习之源。”学生一下子接触全然陌生的教材, 多少会有一点茫然, 这样的开头带有夸张性, 目的是强调意义, 激起兴趣, 促使学生情绪高昂地投入学习中。
(6) 实际导入法。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总有一种亲切感, 因而愿谈、乐谈。选择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 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学生已有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 引导学生培养自己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给新知识的学习构建合适的背景, 奠定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以及教师与学生情感上有效沟通的基础, 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7) 竞猜导入。有的课型, 如Senior2 Unitl Mabam Curie, 学习之前教师引入:There was an well known woman physicist.She was born in France.She won Nobel Prizes in 1903 and 1911.who was she?这时,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 学生们争先抢答。接着教师又问:What did she find?Do you know anything more about her?这样, 在争先回答提问的同时,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进入了学习主题。
四、在实际运用中的注意点
论英语课堂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篇9
一、英语课堂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对本年级300个学生的调查中, 35%的学生认为英语教学枯燥乏味, 课堂学习氛围压抑沉闷, 教师讲授形式单一, 缺乏创新;50%的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水平不足, 口语较差, 产生与其听老师讲课, 不如自学的想法;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 久而久之, 学生对英语学习变得灰心丧气, 失去了兴趣和信心。
二、如何加强英语课堂语言教学的艺术性
1. 语言要符合逻辑, 简练严谨。
教学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语言的艺术, 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需要教师具备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比如教师提问后, 对回答一对一错的两位同学可以使用“Sit down, please.”和“Sit down.”两句口语,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 但却把教师讲课语言的准确和严谨表现的恰到好处。课堂教学中语言的准确使用可以缩短教学时间, 提高课堂效率;教学语调富于变化, 可以使课堂生动活泼, 增强感染力,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 教师语言要富于情趣和幽默。
英语是一门记忆性很强的学科,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寓情趣和幽默于课堂教学中, 这不论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在幽默轻松的课堂环境中, 可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拓宽学生的思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轻松的氛围能使人心情舒畅, 可以深化学生记忆, 促进师生更好的交流;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味的批评可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以至于影响他们的学习, 但是用幽默的语言, 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 从而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教学语言的幽默风趣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 是其良好心态的反映, 体现了教师丰富的内涵和高度的涵养。
3. 要抓住任何一个使用英语的机会。
现在英语已经使用的越来越广泛, 掌握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作为英语教师的我们, 应该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 让更多的学生掌握英语技能。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 让课堂充满“英语氛围”。这样, 学生会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 让自己充满自信, 从而爱上这门课程。在初学阶段, 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母语进行教学, 随着教学的深入, 学生掌握的英语技能逐渐增多, 教师就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使用母语, 采用纯英语形式创设学习情境, 深化教学内容。
4. 课堂上增加趣味性练习。
教育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的挚友, 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英语学习端正态度, 产生兴趣, 就会创造机会去实践练习, 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大大提高英语水平。增强英语练习的趣味性对调动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比如, 利用抢答的方式进行提问, 通过这种方式, 学生的目标明确, 记忆力强, 在有限的时间内记忆力高度集中, 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综上所述, 语言教学的艺术性对课堂教学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能促进师生的交流, 缩短师生距离, 优化教学过程。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 每个教师都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文化修养, 努力磨练自己的语言教学艺术, 使自己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 通俗易懂, 以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艺术开启学生的思维, 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英语教师。
摘要: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这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语言教学的艺术性。本文结合英语课堂中语言教学存在的问题, 对如何提高英语语言教学的艺术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言教学,大学英语,艺术性
参考文献
[1]费尔南德.莫塞.英语简史[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the whole book.
[2]Shrum, J.L.&Glisan, E.W.Teacher's Handbook,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hapter2.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篇10
关键词:英语课堂,语言艺术,课堂效果
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教学的艺术水平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具体来讲, 教师的语言艺术作为教学艺术的一部分, 在使学生轻松愉快地从事课堂学习、获取知识并得到美的享受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好的教学语言可以做到生动、形象、幽默机智, 它能使学生如见其形、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对完成教学目标至关重要。
一、教师教学语言的分类
教学语言有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书面语言之分。口头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语言, 它能使听者在绘声绘色中获取知识, 受到教育和启迪, 同时也能得到美的享受。体态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无声语言, 在教学语言中, 教师的言谈举止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而书面语言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声调和语速、语音修辞及形象语言、幽默语言这几个方面对英语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做一探讨。
二、声调和语速
美国心理学家赛门斯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 声调占着一个重要地位。”从根本上讲, 声调并不是重要的教师的技能, 但不好听的声调很可能会阻碍教师事业的成功。声调太弱, 学生就会听不清, 就不能很好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 声调太高, 听着就会刺耳。语言必须具有足够的声能才会被清晰地接受, 声能的大小叫做响度。从声学上讲, 正常人的耳朵能听到的最低音是每秒钟颤动16次, 平均人耳能听到的最高音是每秒钟颤动16000次左右, 但最好听的是每秒钟颤动1500~3000次的声音。另外, 声音响度也应该考虑教师的大小、学生人数的多少等因素。声音太响或太弱均会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 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作用是通过教师的言语点拨来实现的。教师讲话速度需根据所讲授知识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适当调整。若速度过快, 就会导致学生对难词、难句等的理解模糊或错误。尤其是在英语课堂上, 学生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对老师的讲解做出反应, 就更需要教师适当放慢语速, 以便于创造合适的意境, 使学生入情入境并有思考的余地。但是, 这里所说的慢也并不是指过慢、不流畅或吞吞吐吐, 那样就会导致学生精力不集中, 厌倦上课。教师应该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讲话速度。
三、语音修辞
语音室语言的物质材料, 是语言具有客观存在的物质外壳, 正是通过这个物质外壳, 人们才能够顺利地相互沟通。离开了语音, 词汇不能存在, 语法无从体现, 语言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语音中的元音音素是体现发音音乐美的亮点。与其他外国语相比, 英语的元音特别多, 再加上能与元音一起构成音节的辅音, 就使英语的音乐美在语言表现力上更具优势。它具体体现在加强重音、延长音长、语音节奏、语调及停顿这几个方面。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需要注意这几方面技巧的使用, 使学生充分体会英语语言之美, 使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给人以美感, 使语言产生内在感染力,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提高教学效果。
四、形象语言
语言的生动形象能给人以耳闻目睹、身临其境的亲切感受。为了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所讲授课文中语句的情感, 教师应充满感情地用形象的语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语句的情感。只有老师把事物描述得栩栩如生, 使学生在头脑的想象下, 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 体会到情节中的感情, 并更进一步的思考。所以, 形象的语言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引导着学生在外语知识的海洋中探索。
五、幽默语言
课堂教学语言的风趣幽默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 是体现出老师对知识谙熟掌握后的随心所欲的组织, 体现的是教师的智慧, 因为幽默是智慧的表现之一。幽默的英语教学活动, 可以使英语在枯燥的记忆中, 掌握有效的方法, 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首先, 幽默能使学生松弛紧张感。幽默可致笑, 而笑在生理研究中证明是有益于精神和生理放松作用的。获取知识需要紧张感, 但是课堂连续90分钟的紧张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如果教师不时地给学生造些幽默的句子, 引学生发笑, 他们的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 幽默可解除疲劳。长时间地保持统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 若让厌倦无止境地蔓延发展, 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学生长时间的学习, 注意力肯定要分散,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解除学生的疲劳, 教师可以发挥其幽默的教学才能。
六、结语
总之, 课堂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作为语言点拨者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声音响度和讲授技巧, 使自己的语言悦耳动听、清晰宜人;注意运用语音修辞技巧使自己的语言抑扬顿挫、柔美流畅。同时, 注意使用形象生动及幽默的语言使自己的语言声情并茂、引人入胜, 使学生充分得到美的享受,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课堂英语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1]胡学文.教师话语的特征及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 2003 (3) .
[2]贾文芹, 郭丹弟.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之浅见[J].科学创新导报, 2009 (22) :152.[2]贾文芹, 郭丹弟.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之浅见[J].科学创新导报, 2009 (22) :152.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篇11
关键词:英语;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一门较复杂、难于把握的综合艺术。与其他形式的艺术相比,教学艺术注重创造性、生成性、灵动性,因此英语教师除了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必须懂得教学艺术,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这样他才能创设艺术的教学环境、使用艺术的教学手段,采取艺术的教学态度,进而使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教学紧密结合,甚至达到极致,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培养出真正合格的学生。
一、激情导入的艺术
恰到好处的学习导入,即科学的切入视角和科学的切入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为新学或者合作探究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和谐、幽默、风趣、愉悦、民主的学习氛围。课堂导入可以是一段笑话,一个游戏或相关资料片、图片等,严格说,并无科学的界定。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手段进行导入,都得注重审美性、形象性、娱乐性,即让学生在获得艺术的愉悦体验时,自然合理地引出新学,这是导入的目的,更是导入的作用。通常英语语法课总是让人觉得乏味,因为一般的语法教学,都是老师讲,同学们听,这种“听讲”式的教学方式,虽然也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但这种参与大多是被动的参与,不能成为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主要参与方式。另外,反复地说教,一味地灌输只能让学生觉得疲倦,久之还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因此,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去输出教学信息,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设计上下功夫了。如果我们能把教学活动转变成一个游戏过程,使所设计的游戏承担包括使学生获得艺术体验在内的一定的教学任务,或者说将一个教学任务巧妙地渗透于游戏过程中,而且教学艺术与艺术教学结合得比较巧妙,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可以称得上是非常有艺术的教学了。
二、高效、灵动的课堂设计艺术性
教学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艺术地参与和艺术地处理教学,使学习者在愉快、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形成能力,历练优秀的思想品质。艺术地处理教学,就要求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也是学生学习行为的欣赏者。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既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审美的愉悦,又能有效地掌握所学。但是,要想使英语课堂更富有艺术感染力,教师就得必须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来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全面参与中切实感受美欣赏美,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有一位老师是这样进行对话教学的:对话内容是一个银行职员跟他的朋友聊天,谈到他们银行前几天被抢劫,事过很久仍心有余悸。授课教师将学生分成6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自行推荐一个同学表演抢劫犯,一个同学表演银行职员,一个同学表演案发后去采访银行职员的记者。老师明确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设身处地思考在那样的情景下自己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事实上,学生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性格、英语基础不同,每个人表演出来的内容和形式也各不相同。大部分同学把抢劫犯穷凶极恶、银行职员战战兢兢的情态表演得惟妙惟肖,甚至有的小组对银行职员勇斗歹徒、负伤住院,然后记者到医院去采访的情节表现得具体而详实。学生在表演中极尽搞笑之能事,想象力自然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整个表演活动中,教师作为对话里的一个角色参与其中,时而引导学生把学习的重点、难点迁移到表演活动中,时而“插科打诨”,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注意力更加集中,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 篇12
一、英语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追求对事业的热爱
实践告诉我, 课堂教学的艺术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多彩, 要切切实实去使得所有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学会用英语去做事情或者说是去做很多的事情。应当说面向全体学生, 为了一切的学生, 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都是笔者教学的追求。在我们所教学生中, 差异是严重而又永远存在着的, 不让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需要一定的艺术, 这艺术应当说也是与我们教师的热心肠所分不开的, 就像演员登台表演一样, 满腔的热情有时也能够使得表演获取更为突出的效果。
二、英语教学课堂艺术必须追求对时尚的热爱
我们的英语教材从一定意义上讲还受我们本土文化的影响, 而我们的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又在过多地做着相当多的机械性的无用功, 时间投入得比较多的是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技能的把握上, 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文化以及涉猎到的一定的时尚内容是很少去领略的, 这对英语课堂教学艺术性的形成, 应当说是有着一定的影响的。如果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讲缺失了对英语时尚文化的领略, 应当说学生的创新、创造性的阅读鉴赏英语国家文化则完全有可能是要打折扣的。教育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中我们适当注意追求一定的时尚, 符合我们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要求, 时尚内容的介入可以促进我们学生情感的发展, 我们新一轮的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也已开始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作用, 尚属首次地出现了一种非常积极的变化, 即比较明确地把情感正式列为英语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因此, 平时的英语教学, 笔者注意做着诸多的有心人甚至于热心人的工作, 比较及时而又充分地搜索到相关的时尚型的东西, 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譬如, 今年全国人大十二次会议的召开为我们描绘了新的发展时期的宏伟蓝图, 作为21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华民族腾飞起着巨大作用的学生, 现在所必须做到的是什么?让学生联系这样的话题去思考自身未来人生的轨迹, 则既能使学生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启迪, 又能使学生得到时尚文化的熏陶感染。再比如日本在领土问题上经常性的与我们国家进行摩擦, 还不断地参拜靖国神社, 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这样的话题, 我们的学生也是津津乐道的。现在的“苹果”也成为我们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 这样的新鲜事物十分容易让我们的学生去接受, 他们也十分喜欢去做些探究性的尝试。
三、英语教学课堂艺术必须追求对艺术的热爱
我们所教的学生已经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接受到一定的英语教育, 我们的学生也已得到了较广泛的英语文化的熏陶感染, 学生们的学习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在发生着惟妙惟肖的变化, 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 学生仍然会向往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高超艺术性。当教师能以艺术的手段去实施教学的流程时, 学生获取知识、培养技能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的形成则显得比较之轻松、愉快而又高效。作为教师则必须去追求我们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美, 课堂教学的艺术性不是那么简单就能获取的, 需要我们去进行认真的探讨。我们初中学生已不同于小学生, 有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 他们已不大喜欢那种简单的热闹, 尤其喜好于富有启迪意义的幽默, 这就不得不使我们去多做这些方面的思考, 我们现在的学生处于越来越多的社会融合中, 他们也已比较广泛地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外来文化特别是英美文化的影响, 所以, 课堂教学中的艺术应当是比较高质量的艺术, 应当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艺术的有效体现, 是精华而非糟粕, 要符合我们初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课堂教学中追求艺术, 追求对艺术的热爱, 笔者以为还不只局限于我们教师, 还完全可以赖于我们的学生。譬如, 我们现在的教学多在学生进行充分的前置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 学生们的前置性学习是有效形成学生为课堂增添艺术活力的必须和有效的途径。譬如, 我们可以围绕文本内容去进行采访, 并将采访内容自编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故事, 也可以是一些谜语等。更可以去让学生把相关的文本自编成简单的剧本, 好让学生一起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学生排练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也是我们学生深化对文本有效理解的过程, 进而在课堂上能够把枯燥的文本内容戏剧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程晓堂.情感与语言学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英语课堂的教学艺术】推荐阅读: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12-16
英语课堂的艺术性教学12-17
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08-04
英语课堂教学艺术08-08
追求英语课堂教学艺术论文05-22
英语课堂的语言艺术06-26
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论文08-20
英语课堂的艺术化08-31
英语课堂的导课艺术06-01
英语课堂中的提问艺术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