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共12篇)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1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 倾听既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 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倾听习惯
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 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这些数字告诉我们, 人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在听,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2011版“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使学生在课堂交流中, 注意倾听”。为此, 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是听的习惯的培养。那么,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呢?
一、老师方面:提升自己, 让学生乐意倾听
1.课堂英语化。
教师在课堂上尽量用简单的英语单词组织语句, 在说的过程中伴有动作, 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培养学生的听力。如在学习六年级大熊猫习性的课文中, 在复习巩固阶段, 我对学生说:Let’s guess ariddle. 学生瞪大眼珠子, 什么是riddle啊?老师在说什么呢, 都在好奇地去听, 这样一下子就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我继续说, They’re black and white.They’re fat. What are they?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是熊猫,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边听边猜的习惯与能力, 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又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时间久了, 自然而然给学生营造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 从而使学生能够听懂老师的要求, 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倾听的习惯。
2.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生动有趣的、贴近生活的情境来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比如, 在教第三册第五模块谈论饮食这一课时, 在操练句型时, 老师戴上服务员的帽子, 拿出装满美味食物的果盘, 学生一看老师的装扮和拿的东西, 都很好奇, 就非常关注老师在做什么, 所以就听得很认真, 几乎没有一人开小差。
3.运用多种方法, 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搭建听的台阶。
英语课堂上听的时间很多, 但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 而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 自制力差, 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 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生动形象、活泼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投入到倾听活动中去。
(1) 猜一猜。如, 在带领学生学习1~100数字的时候, 我在纸上写下一个数字, 让学生来猜测, 若学生说的数字低, 我则告诉他higher, 高一点, 如果数字猜高了, 我则告诉他lower, 低一点, 这样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必须听清楚其他同学猜测的数字, 并根据老师的提示加以猜测, 这样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 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倾听, 注意力也得到了高度集中。
(2) 采用游戏“录音机”。老师说几句话:Is that your sisiter, Amy?No, it isn’t.That’s me. 请孩子们做“录音机”, 看谁的单词读得最准, 语调读得最像, 比比哪个“录音机”质量好, 孩子们都使劲倾听, 都想做最好的“录音机”。
(3) 复述的训练。例如, 教师问某生: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 学生 :What’s his favorite festival?来检查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了。
4.关注每一位学生, 尤其是学困生。
首先, 每堂英语课课上, 关注每一位学生, 每一位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其次, 多关注学困生。对于连字母都不认识的学生, 每当学到新单词时, 他们肯定是要被提问的, 由最开始的看着单词吃力地拼读每一个字母, 到后来已经能熟练地拼读单词, 甚至能背着拼读了, 每当完成任务, 就盖5个小印, 得到小印的学生, 惊讶地张大嘴巴。这样每次学到新单词时他们肯定不溜号, 认真听, 使出吃奶的力气去学。
5.教师语言的生动性。
教师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能够调动学生倾听的欲望。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 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 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带领学生做游戏时, 要充满激情, 把学生融入到你创设的情境中去。
二、学生方面:强化听的要求, 让学生善于倾听
课堂上, 不管是听老师讲, 还是听同学说, 都必须做到专心、耐心、用心。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作出约定, 强调倾听。
1.倾听同学读书或表演对话时, 跟着做口型。
即眼睛不离开书本, 别人读一遍, 我也要跟读一遍。例如, 在表演课文对话时, 其他同学就做口型, 以此来训练学生倾听的习惯。
2.倾听别人发言要有耐心, 不要随便打断, 听完之后, 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课堂上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找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时, 没叫到的学生有的急得举起了小手, 有的学生在别人的发言正在继续时, 就会嚷起来:“错了……”此时, 我会要求他们不要随便插嘴, 要尊重别人。
三、正确评价, 鼓励倾听
教师要爱学生, 多表扬, 少批评。一个人长期得不到肯定, 那就有可能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和信心。所以, 在“听”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忘了多赞扬, 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么一点的毛病你都听出来了, You’re so fantastic!”“我怎么没听出来, 同学们说他说得对吗?啊, 你都超过老师啦!”
总之, 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是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 优化课堂教学, 科学有序地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学生的耳朵就一定运动起来, 灵敏起来。相信在新课程理念这根乐棒的指挥下, 师生一定能共同奏出真情交流、和谐共振的天簌之音。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所以,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死记硬背,很容易的也很自然的就能发生作用,就会成为我们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正如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成功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
专家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12岁以后,孩子已逐渐形成许多习惯,新习惯要想扎下根来就难多了。孩子要学会学习,就必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英语课程标准也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综合语用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英语的学习是非常关键的。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课堂内的学习习惯 1.坚持早读的习惯
早上是记忆力的最佳时间。因此早上起床后,应大声地朗读半小时左右的英语。有条件的,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效果会更好。
2.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
上课前把课堂上要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纸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响就安静下来,收心唱唱英文歌,营造学习英文的氛围。学生在课堂上怎样站,怎样坐,怎样回答问题等都应作具体的要求,尤其对于初学英语的学生。
3.认真听录音的习惯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听录音时要保持安静、集中精力,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开口模仿。跟读时要注意模仿其语音语调及语气。
4.认真听讲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上课听讲一定要全神贯注,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
5.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让全体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率。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教师就要适时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动思考,主动操练,主动交流,激起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兴趣,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6.发现并改正自己错误的习惯
教师在课堂课后,书面口头都应适时要求学生改正自己的和同学的说写错误,从而迫使学生非注意和动脑筋不可。同样,如果发生错误,更应进行反思:错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克服常犯的错误?
7.勤学好问、积极思考的习惯
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因此要培养学生遇到问题时主动谦虚地向同学或老师请教的习惯。善于请教的前提是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向别人提出的问题,应该是自己通过努力没有解决的。
8.认真书写的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首先要求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其次,正确;再要求规范、工整、美观。要保持正确坐姿和握笔方法。大小写、笔顺、标点符号和格式应正确。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o角,不要正放。
9.大胆发言的习惯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和大胆开口说英语,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前提。而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小学生人小,较之成人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必须要求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而且音量要适度,仪表要大方。
10.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要求学生做作业前要准备好一切学习用品,而且应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别人的。做作业时精力要集中,字迹要工整,答卷时卷面要洁净。做完作业之后,应认真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作业应保质保量并按时完成。
11.认真倾听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因此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上课铃一响就要做好听课的准备。认真听老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学会听关键词。
二、课堂外的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也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学生的独立性。
2.整理书包的习惯 要及时整理书包。每天睡觉前要把第二天要交的作业及必需的学习用品分类整理好放进书包,取出无关的物品。
3.爱护学习用品的习惯
4.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
5.每天坚持听录音的习惯
6.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英语的习惯
为了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英语。如看英语动画片,收看儿童英语节目,搜集生活中和媒体上使用的英语,尝试看英语课外读物,积极参加英语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在课内外活动中尽量用英语来交流(必要时还可借助手势、表情等体态语来进行交流),等等。7.与父母谈论自己学习的习惯
经常与父母谈论自己的英语学习,一方面可以进行情感交流,加强沟通。另一方面也可随时让他们了解自己的英语学习状况,达到检查和监督自己学习的目的,迫使自己认真学好英语,从而增强自己的成就感,进一步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8.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因此要培养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口头作业也要完成好,作业按质按量,按时上交,到校先交作业。注意教师的批改,及时订正错误。
9.初步的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
10.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工具书和资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学习中,会使用工具书和资料好处很多,尤其是在将来的学习中。因此要教会学生使用一般的工具书,如《英汉词典》、《汉英词典》等,养成经常使用工具书和查阅资料的习惯。
11.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习惯 12.合作学习的习惯
合作学习是一种信息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学生课外互相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学习方法,探讨学习问题,这要靠老师的引导和组织,不断地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形成了这样的良好习惯,就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13.讲究效率的习惯
要有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要帮助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学会制定学习计划,达到专时专用的效果。还要帮助学生克服边学习边玩,边学习边吃东西等不良习惯。
14.珍惜时间的习惯
培养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注意利用在校在家的点滴时间进行学习,放学后不随意等同学,不进电子游戏厅,不在上学或回家路上到处闲逛。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3
一、利用各种预习的方法,指导学生预习
英语的学习最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课前的预习的设计,需要教师考虑英语教学中的语言情景性、语境性,而不能都设计成机械的记忆、抄写、听背作业。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听、说、读、写、画、查等方式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接触,掌握基本信息或对概念有所了解。如:六年级下册《Unit 7 Dr Sun Yatsen》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学生上网查一下有关孙中山先生的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听课文画出新单词并跟录音读一读新单词。跟你的同学或朋友说说你的偶像,可以从职业、出生的年月、爱好、性格等方面去说。预习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孙中山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把句子写下来。通过这样指导学生预习不但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做好学生预习指导有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预习
1. 师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预习目标的制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教学行为,同时还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它既有定向功能又有调控功能。而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体,脱离学生实际的预习目标没有任何意义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学习能力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目标,在重视保护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如教学五年级下册Unit 10 《What Are the Bigger Animals in the World?》可以指导学生制定三个不同层次的预习目标:一颗星:会读、会认10个单词;能大概了解课文内容并划出重点句。两颗星:会读、会认、会写10个单词,会读课文,能回答课后的问题。三颗星:会读、会认、会写10个单词,能分角色表演课文,能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写句子。
对于每一节课学生都可以选择自己最接近的目标进行预习,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积极的状态下参与学习,使目标起到分层激励的作用,让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高了。
2. 结合学科特点指导学生预习
(1)在单词教学中培养预习的习惯
小学英语教学中,单词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的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因此,几乎所有的小学生一提起英语单词就感到很头痛。为了能更好地让这些学生掌握单词,课前预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使学生学起来不感到枯燥、乏味,激发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每个人都能能充分发挥。学生通过预习能学会单词会让他们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有利于预习习惯的培养。在学生预习的时候适当进行指导,使学生有法可循。如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7 Our Future Jobs》中职业的单词 teacher driver manager worker soldier farmer postman fireman policeman 这些单词时可让学生回去找找它们之间的共同的特点,通过共同点去记忆单词,还有的单词可以让学生找找与它相似的单词,例如六年级下册的这些单词 dig-big fill-hill pot-hot fit-sit sad-bad save-have try-cry free-tree wood-food fable-table wish-fish dream-team race-face stick-pick diet-die shoot-foot 可以让学生在每个新单词的旁边写出跟新单词有关系的旧单词,让学生先划出新旧单词的共同地方,并大胆尝试读出新单词。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学习新单词的方法,既能巩固旧单词,又能学习新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2)在课文教学中培养预习的习惯
在英语学习的诸多环节中,预习至关重要。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新授课是英语教学中运用最多的课型。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单靠教师课堂的讲授不足以令学生理解而印象深刻。要达到事半功倍最好就是在讲新授课前先让学生预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讲授效果会更好。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4
一、组织游戏,学会重复
无论对于哪个学科的教学,游戏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在教学中,我发现通过游戏来让学生接受知识会比一般方式的教学效率高很多。对此,在英语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游戏,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和所学知识,对游戏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精心策划,使学生在游戏中能够受到教育,学会不断地对知识进行重复,从而为倾听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教学中,针对第一单元《This is me》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们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我在将整个单元的课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后,组织学生们开展游戏,主题为“Find the differences”。游戏主要有两类角色,一类是自我介绍,一类是回答问题。介绍的同学有四人,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一个爱好,如三人是球类,另一个是其他类型的运动,这时回答问题的人就要找出是哪个人与别人不同。游戏的方式很简单,通过这种游戏的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听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当其他同学在讲述时,听的同学能够认真仔细地倾听和分析,学会进行重复倾听,使得学生的倾听能力迅速提升。
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面对游戏,学生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认真程度也会加强,对此而产生的一系列的好习惯就会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在游戏中,教师要把握游戏的方向,对于游戏中的一些错误现象的发生要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保证学生在游戏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升能力。
二、指出错误,和谐交流
倾听同样存在于对学生间的交流之中,通过交流使学生之间拉近距离,通过正确的交流方式,使大家能够相互指出错误,毕竟错误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而对于一些听不进其他学生指错的学生,要进行及时的思想纠正。在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谈心活动,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交心,相互指出他人身上的错误,从而进行和谐的交流活动。
例如:在译林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Abilities》的教学中,这是这个学期的重点学习内容。对于这部分的教学,我采取的方式比较开放,讲解过后,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讨论,通过逐层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间的交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想一想,现阶段你们的‘abilities’都有什么呢?”“Study,学习”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着,“很好,那么大家想想自身还有没有其他的能力呢?”“为父母分担家务。”“很好,其实能力提升的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找出自身的错误与不足,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活动,大家每个人都拿出纸条,写出你看到的别人身上的问题,然后将纸折上,外面写上‘to××’,老师会统一收上来,然后发给指定的同学。”任务一出,学生纷纷拿出纸来思考,由于不是当面指出,减少了学生间的矛盾和尴尬。通过这种巧妙的方式,使学生间既能和谐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又培养了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
三、展开辩论,个性评价
辩论和讨论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到他人的观点而活跃思维,同时又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进行准确的表达,提升自身的思维逻辑能力,整个过程又是倾听能力提升的过程。对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辩论赛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的开展,通过对辩论的想法,学生间进行自由的个性评价。
学习中,这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单元。在教学中,我将课文进行讲解过后,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辩论的主题就是“Do everything by yourself”,组织学生们针对是不是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做展开讨论,讨论的内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自身的现阶段状态。在辩论中,正方学生的观点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应以学习为主,不需要每件事情都自己做。”而反方学生则认为:“虽然学习重要,但是做事是实践的一种形式,需要现阶段进行培养和练习,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的辩论很精彩,只有仔细倾听他人的观点,才能够找到对方的漏洞,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了倾听和分析。辩论结束后,其他同学要对辩论中学生的表现进行个性化的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们的参与积极性。
辩论的主题往往需要老师的精心策划,通过反复斟酌,使得所选出的题目既能满足学生的辩论需求,又能够对学生的思想有帮助,同时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让学生通过这种辩论的方式真正习惯聆听,对聆听有足够的兴趣,从而综合提升聆听的能力。
倾听的概念是广泛的,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口语间的表达能力,在相互交流、游戏合作、辩论比赛等训练形式的帮助下,学生们能够静下心来,学会倾听,为今后的学习和其他能力的提升奠定根基,这也是现阶段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主要目的。
参考文献
[1]宫亚光.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J].新课程研究,2014(08)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5
My father allowed me to go out for a walk after finishing my homework.
2. asked sb. (not) to do sth. 叫某人做事某事(叫某人不要去做某事)
My father asked me to study hard. He asked me not to swim alone.
be asked to do sth. 被叫去做某事/被邀请去做某事 I was asked to have a dinner with them yesterday.
3. be afraid to do sth. 害怕做某事 She is afraid to ask me questions.
4. be afraid of doing sth. 害怕做某事 I am afraid of going out at night.
5. be afraid of sth. 害怕某物 He is afraid of snakes.
6. be amazed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惊讶 He was amazed to meet the girl there.
be amazed at sth. 对某事感到惊讶 they were amazed at the news
7. be busy doing/with sth. 忙于做某事 (常考)
e.g: I was busy washing my car at that time. 那时候我正忙于清洗我的车子。 I am busy with my work.
8. be coming/going/leaving/fiying/moving/dying(某些位移动词用进行时态时表将来)
the bus is coming/the dog is dying.
9. be excited to do sth. 对做……感到兴奋 Jacky was excited to travel there by plane.
be excited at sth. Lily was excited at his words.
be excited about doing sth. he was excited about passing the exam without going overing books.
10. be frightened to do sth. 害怕去做某事 Sam is frightened to ride a horse.
11. be glad/happy to do sth. 高兴去做某事 she is happy to clean the blackboard with me.
be pleased to do sth. 高兴做某事 she was pleased to help the old man yesterday.
be pleased with sth. 对某事感到高兴/满意 the teacher was pleased with my answer.
12. be interested in sth./doing sth. 对某事感兴趣/对做某事感兴趣
she is interested in swimming in the river. My brother is interested in Chinese.
13. be/get ready for/to do sth. Be ready for sth. 为某事做好了准备 We are ready for the exam.
Be ready to do sth. 为做某事做好了准备 We are ready to have a birthday party for her.
get ready for sth.为某事在做准备 We are getting ready for the exam.
get ready for sth. 为做某事而做准备13. be sorry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抱歉
14. be surprised to do sth. 对做某事感到惊奇 be surprised at sth. 对某事感到惊奇
15. be worth doing sth. 值得做某事 (worth 后接动词-ing形式,常考)
16. begin to do sth. begin/start to do/doing sth.
17. can/be able to afford (to buy) sth. 有能力购买(供)……
18. can/may/must do sth. could/would/should/might do sth.
19. can’t wait to do sth. 迫不急待地去做某事
20. decide to do sth. 决定去做某事 make up one’s mind to do sth. 下决心去做某事 (常考)
make a decision to do sth. 对做某事作出决定
21. deserve to do sth. 值得/应该做……
22. encourage sb. to do sth. 鼓励某人去做某事
23. enjoy doing sth. 乐意去做某事
24. expect (sb.) to do sth. 期望去做某事
25. fail to do sth. 做某事失败 succeed doing sth. 成功做了某事
26. finish doing sth. 做完某事(后接动词-ing形式) (常考)
27. follow sb to do sth. 跟随某人去做某事
28. get sb. to do sth. make sb. do sth. let sb. do sth.
29. get/have a chance to do sth. 得到一个做某事的机会
30. give/pass/show/lend/sell sb. sth./ sth. to sb. buy/get/bring sb. sth. / sth. for sb.
31. go on to do sth. 继续做事(常考) go on doing sth. 继续做事(常考)
32. hate to do/doing sth. 讨厌/不喜欢做某事
33. have fun doing sth.
34. have problems doing sth. 做某事遇到困难
35. have sb. do sth. have sth. done have sth. to do 有事要做
36. hear sb. do sth. 听到某人做某事(后接动词原形,常考) hear sb. doing sth. 听到某人正在做某事(常见) 37. help to do sth. 帮忙做某事 help sb. (to) do sth. 帮助某人做某事
38. hope/wish to do sth. 希望做某事 wish sb. to do sth. 希望某人做某事
39. I t seems that 这像是……(后接从句) seem to do sth. seem +adj.
40. It’s + adj.+(for sb.) to do sth. It’s + adj. +(of sb.) to do sth.
e.g: It’s glad for him to hear the news.
41. It takes sb. some time/money to do sth. 花费某人多长时间做某事(常考)
42. pay …for… cost spend…on…..it take …to do sth.
43. It’s best for sb to do sth.. 对某人来说做某事是最好的
had better do sth. 最好做某事 (注意had没有时态和人称的变化,better后接动词原形)
44. It’s time for sb. to do sth. 是某人做某事的时候了
45. keep (on)doing sth. 坚持做某事(常考) keep sb. doing sth. 让某人做某事(常考)
keep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某人做某事(常考) keep sb./ sth. +adj.
keep the book for 2 days 借这本书两天(不要用borrow或lend)
46. learn to do sth. 学做某事learn sth. from sb. 向某人学习
47. like to do/doing sth. 喜欢做某事 like sb. to do sth. 喜欢某人做某事
48. need to do sth.need doing sth./to be doneneed sth . needn’t do sth.
49. prefer to do sth. rather than do sth. 宁愿……而不愿……(常考)
prefer doing sth. to doing sth. 喜欢做……胜过做……
e.g: I prefer reading books to going shopping. 比起购物来,我更爱读书。
prefer to do sth. 喜欢(爱)做某事
50. refuse to do sth. 拒绝做……
51. remember/forget to do sth. 记得/忘记做某事 remember/forget doing sth. 记得/忘记做过某事
52. see sb. do sth. 看见某人做某事 (结果) see sb. doing sth. 看见某人正在做某事(正在进行中)
be seen to do sth. 做某事被看见
53. something to eat/drink 一些吃/喝的东西 (词不定式放在something等后修饰这些词)
e.g: I need something to eat. 我要一些吃的东西。
54. spend some time (in)doing sth. /on sth. 花费时间做某事(注意动词要用ing形式)(常考)
spend some money on sth./ doing sth. 买……花了多少钱
55. Sth. is hard/difficult/easy to do. 做好某事很难/容易
56. stop to do sth. 停下来去某事(两件事) (常考) stop doing sth. 停止做某事(一件事) (常考)
stop sb. (from) doing sth. 阻止某人做某事(常考)
57. take turns to do sth. 轮流做……
58. tell sb. (not) to do sth. 叫某人去(不要)做某事 be told to do sth. 被告知不要做某事
59. There is no need (for sb.) to do sth. 对某人来说没必要做某事
60. There is no time (for sb.) to do sth. have no time to do sth. 没时间做某事
61. too…(for sb.) to …太……以致不能…… so… that… not… enough to do
e.g: The boy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那男孩太小了以致不能上学。
62. try/do one’s best to do sth. 尽力去做某事 try to do sth. 试着(图)做某事
63. 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做某事( used to be + adj./ a +n)
e.g: Mr. wang used to be a teacher worker. 王先生过去是一位工人。
I used to live in the country. 过去我住在农村。
64. want/would like to do sth. 想做…… want/would like sb. to do sth. 想某人做……
feel like doing sth. 喜爱做某事(注意like后接动词ing形式
65. warn sb. (not) to do sth. 警告某人做某事(或不要做某事)
66. Why don’t you do sth.? Why not do sth ? 表示建议的句型还有:What How about……? (如果是动词,要用ing形式) Shall we……?
67. Would you like (sb.) to do sth.? Yes, I’d love to.
68. Would you mind doing sth.? 你介意做某事吗?
Never mind/Not at all/of course not/certainly not. (从不介意/一点也不介意/当然不会了)
69. Would you please (not) do sth. 你可不可以不做……?
70. finish doing sth. enjoy doing sth. practise doing sth.be good at doing sth.be good at doing sth. thank you for doing sth. stop doing sth. be good at doing sth. give up doing sth mind doing sth stop sb from doing sthgo on doing sth be busy doing sth see/hear/watch sb doing sthfeel like doing sthhate doing sth like doing sth do well in doing sthbe afraid of doing sth be interested in doing sth make a contribution to sth/doing sth
71. 非延续性动词(终止性动词)1) buy---have(has)had 2) borrow---have(has)kept 3) leave---have(has)been away 4) go ---have(has)been away/in… 5) come ---have(has)here/in…6) die ---have(has)been dead
7) join---have(has)been a member of/in… 8) begin---have(has)on 9) stop---have(has)been over 例如: 他的狗死了3天了.: His dog has been dead for three days. It is three days since his dog died.
His dog died three days ago.
72. 感官动词:(主动语态不带to) 1.hear/see/watch sb do sth 或 2. hear/see/watch sb doing sth
1)We often hear him sing the song. 2)I saw him swimming in the river just now.
被动语态带to: He is often heard to sing the song.
役使动词: (主动语态不带to) make/let sb do sth. His father often makes him do this and that.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6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先学会倾听
首先,随着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自主性的增强,学生质疑、反驳、争论的机会大大增多,这一切都需要教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无论学生说对了还是说错了,无论是学生说明白了还是语无伦次,教师都要专注地倾听、耐心倾听,不能打断他们的话。
在中学英语课堂上,很多时候教师只是听了学生的回答,并不去探究他是怎样想的,只关注他的结果,一旦学生的答案是错的,教师就立马打断他们的话,自己给出准确答案。这样的倾听应该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做一个耐心、专心、谦逊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发言时,教师应当带头专心倾听,始终脸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以欣赏的态度去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为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这种倾听的态度感染、熏陶着学生。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说者会听。
二、精设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倾听兴趣
学生倾听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及其倾听的目的和动机。有时学生因为能力问题,比如听不懂,他就自动选择不倾听;有些学生出于心理问题,比如他对教师反感,也会抗拒课堂倾听,因而听不进去教师的讲解。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避免“填鸭式”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愿意听讲。
其次,从心理学的另一个角度来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个人,不同时间、不同背景下,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长短及注意点分布情况也不同。中学生注意力维持时间不是很长,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倾听兴趣。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具备趣味性、条理性,运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新奇、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教師应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情景、游戏展开、贴图演示、多媒体展示等,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还尽量要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者适当组织活动,不断多角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创设人人参与的教学环境
课堂是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中学生有意注意能力还不是很强,而且注意力保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容易走神。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的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曾经有人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学生之间的相互倾听有助于他们养成倾听—思考—说话的好习惯。
四、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
英语课堂上强调的是互动,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有意地对学生进行适当奖励,让奖励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记得一次上课,笔者不小心把“close to”读错了。这时一个学生高声地说:“老师,你读错了。”正是这句话给了笔者一个良好的机会。笔者立刻大声地对他说:“你听得真仔细,谢谢你帮我改正错误。”然后,又用英语说了一遍我的感谢。说的同时,笔者奖给了他一个大拇指,这时全班学生都表现出无比的惊讶和羡慕。于是,笔者就趁热打铁告诉学生:“倾听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应该跟倾听做永久的朋友,它可以集中我们的注意力,还可以提高我们的判断能力。”在日常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倾听的奖励,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五、结束语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7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技能是构成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运用实物、游戏、唱歌、表演、Chant等方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我们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做到认真倾听呢?我尝试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一、以学生为主体,角色转换,让学生愿意听
1.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学生之间的信息差,设计有效话题,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愿意听、想听。如教学Unil 1 Who's younger?A部分。我班上也有一个双胞胎弟弟。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他的双胞胎哥哥,我让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知识对双胞胎弟弟进行提问。我欣喜地发现:学生提了很多精彩的问题。如:“Who's younger,you or he? Who's Laller,you or he? Is he heavier than you? Ishe stronger than you?”还有学生问到爱好,生日,最喜欢的节日、颜色、运动、动物、昆虫等。学生的思维阀门一下子打开了,学生乐于交际,想获得更多信息,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最后我布置学生写作,题目是《A Lwin brolher》,让学生把获得的零碎信息进行整合。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运用,培养了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更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2.角色转换,改变提问、跟读方式。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如果尝试改变一下,师生角色转换,改变传统的提问方式,让学生来提问教师回答,学生一定觉得新颖有趣,从而乐于参与、乐于倾听。有时学生偶尔也会为难老师,如:“How old are you?”教师我会对学生说:“Sorry,it's a secret.”让学生知道打探别人的隐私是不礼貌的。有时学生也会提一些问题,让我招架不住,学生就会很得意,认为自己了不起,也能难倒教师。转变学习方式,让学生愿意认真倾听,并从教师的回答中丰富自己的英语语言,开阔自己的视野,获取真知。
二、设计连环问题,使学生仔细听
英语课堂上教师通常提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或导入新知的教学,设计连环的问题能让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学生只有自己听清楚了,才能答对教师所提的问题。
如:T: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l the weekends
S1:I usually do my homework and play the guitar.
T: What does S1 usually do al the weekends?(教师问另外一个学生)
S2: He usually does his homework and plays the guitar.
教师的第二个问题是承接第一个问题的,是第一个问题的深化,同时又让学生增进彼此的了解。学生只有认真倾听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并经过思考,注意人称的变化,才能答对第二个问题。
另外,教师提一些封闭性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学生必须如实回答。如:How old are you?然后根据学生提供的信息,进行比较,让学生必须认真倾听才能答对问题。如:How old is S1? Who's、younger,you or S1? Why?Is S1 oneyear younger than S2?
第二个学生必须听清第一个学生的回答,并经过思考才能答对教师的问题(How old is S1? Who's younger,you or S1?Why?),第三个问题的设计是在前两个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生成的,只有听清楚前两个学生的回答才能答对。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设计连环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教师充分利用师生相互倾听、生生相互倾听,丰富了教学内容,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自然就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三、有效倾听与及时反馈相结合
当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时,教师要能够有效倾听、积极反馈,培养学生的倾听和反馈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认真倾听,耐心等待其表达完整的语言和想法。教师针对学生的发言予以积极反馈,关注动态生成资源,增强课堂活力,启迪学生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实现真正的师生互动。
如有一次英语课之前,我了解到今天正好是一位学生的生日时,我及时调整教学进度。让学生为该学生唱生日歌“Happy birthdayto you"。同时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是不是愿意邀请同学参加他的生日party。通过的对话、活动,很好的操练了重点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present? Do you usually have a birthday party?Would you like tocome to my birthday party ?”不仅完成了教学内容,还让学生感受到温暖的友情。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生成了新的教学资源,课堂也因此增添了活力。
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习惯的培养 篇8
1.坚持每节做duty report。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或结束前, 请一名同学用英语讲一个故事。讲故事是一种原始的授课方法, 是“一种民间艺术, 不能随意操纵或大量生产, 其魅力是独特的”。在教学中适当使用“讲故事”, 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 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很大程度上,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有一天上课之前, 同学们都已经坐好, 这时两名男同学 (确切地说是两个很调皮的英语后进生) 大大方方地走到讲台桌前, 给大家演义了一遍朱时茂、陈佩斯的小品“Eating W onton atthe Sam e Table”。在获得大家鼓励的掌声后, 他们对英语有了及其浓烈的兴趣。于是, 学习态度有了极大的转变。
2.结合教材内容中的重点、难点, 给学生布置“每人每天五句漂亮英语”的任务。刚开始由教师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提炼“五个具有一定鼓动性的地道的英语句子”, 要求学生熟读, 一直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 并且创造机会让他们都炫耀炫耀他们的漂亮英语, 地道的英语句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以后, 开始逐渐地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地道的英语句子。这一任务的经常性, 使学生慢慢地形成了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句子财富”。有时, 他们甚至会因为报纸杂志上的某个精彩句子而兴奋不已;有时, 他们甚至会一天找十几句漂亮英语, 弄得我经常求他们允许我“盗版”。
3.每人每天准备一句谚语或名人名言, 结组交流。各小组每天评一个最佳谚语或名人名言, 在课前写在黑板上或定期“出版”精华手抄报, 供大家欣赏。
4.每周一歌。歌曲的运用, 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所学的语音、语法、词汇等知识, 同时可以对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进行综合训练, 还可以利用其想象空间开拓学生的语言思路, 最终起到活跃课堂气氛, “寓教于乐”的作用教学中, 我曾选用Paul Sim on的歌曲“El C ondor Pasa”。首先将歌词改成填空的形式打印出来, 让学生在聆听时填出所听到的词。通过对歌曲的欣赏, 学生不仅练习了听力, 而且对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型“I'd ratherbe…than…”“Yes, Iw ould.If Icould, I (surely) w ould.”有了准确的把握。
5.月读一本英文故事书。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选读至少一本英语故事书。很多世界名著的简写本都成了学生的心爱之书, 如A Tale of Tw o C ities;O ne M illion-pound N ote;A dventures of R obinson C rusoe;R obin H ood;Stories by W illiam Shakespeare;Treasure Island;Tom Saw yer;Jane Eyre;O liver Tw ist等。
在这些做法的操作过程中, 注意吃透教材的同时, 还必须吃透学生情况, 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接受能力、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因素, 确定每一阶段方法方式;结合每天五句漂亮英语、名人名言、名人名篇的内容适时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结合各项活动给学生提供产生“成就感”机会;经常提问, 让学生自学、讨论, 引导学生不满足于死记硬背, 而注重理解, 独立思考, 多提供机会, 使学生把自己的聪明才智用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上来, 使学生感受到知识增长的喜悦, 促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一步加深, 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学生都形成了稳定的、强烈的学习兴趣, 产生学习英语知识, 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内驱力。学习英语再也不是负担, 而是一种娱乐, 一种休息。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9
一、初、高中英语学习的差异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形象直观, 知识单一, 课堂容量小。对于词汇、句型或语法点的学习, 学生只要上课认真听讲, 课后通过一些不同形式的练习就可以巩固掌握。而高中英语教学内容多, 知识综合性强, 课堂容量大。对于重点、难点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 只能有选择地进行精讲精练。而学生也不可能仅依靠课堂时间就掌握所有知识点他们必须学会自学, 利用课余时间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仅仅是适时指导, 解决疑难。
初中英语主要以简单句型教学为主, 而高中英语新课标教材中的词汇量剧增, 语法难度增大, 课文增长, 老师又基本用英语授课。高中英语教学还要求学生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 逻辑分析、判断和归纳的能力, 还要具备丰富的课外知识。
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一是初中向高中过渡的阶段, 易造成学生两极分化。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更好地适应高中英语的学习。
1.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这里指的是英语词典和语法工具书。工具书是自学的好帮手,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一本英汉双解词典。英语中存在大量一词多义或一义多词现象, 只有查词典阅读英文解释才能准确理解词的用法。当遇到这方面的疑问时, 学生不能被动地等待老师的解答, 而应学会查词典解决问题, 并且养成习惯。另外, 教师应要求学生准备一本全面的语法书。在遇到语法问题时, 学生要先查工具书, 养成借助工具书进行课外阅读的习惯。
2. 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有效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 课前的预习可以帮助学生发现疑问。有了疑问, 学生听课才有重点, 上课过程中才有一种探寻答案的迫切愿望, 才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3. 认真听讲, 勤记笔记的习惯。
课堂学习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跟随老师的讲解积极思考的习惯。英语学习中语法知识繁多而琐碎, 有规则更有特例。因此, 当课堂知识涉及语言规则、重点和难点时, 学生要及时记下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自己紧跟老师的思路, 不致走神, 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课后复习的依据。
4. 朗读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是一种口头交际工具, 因而英语教学必须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朗读是一种把书面语言变成有声语言的活动, 它有助于学生改进语音、语调, 增强语感, 并且朗读对提高听力和口语也有很大帮助。多读能帮助学生对听到的词句做出快速反应, 听得越多, 语感就越好, 也为流利的表达创造了条件。
5. 课后复习的习惯。
学习不可能一劳永逸, 学了会忘记。克服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勤于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可以每天利用笔记进行复习, 当堂内容, 当天消化;可以做习题, 查缺补漏, 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的运用;也可以进行单元复习, 让学生列出单元中他们认为重要的词汇、短语、句型, 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完整地了解单元的重点内容, 又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复习中节省时间。
6. 广泛阅读、注重积累的习惯。
学习英语, 仅仅靠学习教材与课堂上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广泛的课外阅读与积累。教师应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 可以每天做一篇完形填空或阅读理解, 也可以阅读一些英语杂志, 并做好笔记, 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只有通过广泛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 学生才可以吸取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髓, 丰富词汇和思想。
7. 复述、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积累和巩固词汇、语法的有效手段。学完每个单元, 教师可以让学生适当地背诵课文中含有很多语法点、短语、新单词的段落或在课外阅读中摘抄的优美句段。学生在熟练背诵短文之前, 不妨先摘录其中的关键词, 然后尝试复述全文。在复述过程中, 学生必然要融入自己的思维, 要动用自己头脑中英语语法与句型的储备, 这样不仅可以为理解性的记忆创造前提, 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8. 写作的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10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作为学习过程的起始阶段, 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1. 听读。
听录音初步掌握生单词的读音、通读课文, 了解新授内容;查出生词, 标出读音, 弄清词性, 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并注意词性。
2. 勾划。
通读全文, 掌握文章大意。划出看不懂的单词、句子, 摘出课文中主要的词组和常用短语 (包括已学过的) , 旧的短语和表达法一段时间不用, 很快就会生疏, 每一次复现都是一次有效的复习。
3. 思考。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或结合课后内容, 再读再悟。
4. 设问。在不明白处作“?”号, 准备听课时向老师请教, 以便听课的时候有针对性。
5. 查找。查阅资料, 尝试弄懂不理解的地方, 记下难点, 将文章关键词挑出, 增加自己对整篇文章的把握。
6. 笔记。预习过程中要做好预习笔记, 摘抄典型句型, 这样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语言材料和语言知识。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语言学习的第一大事。让初学英语者大胆说、大声说是成功学习的第一步。比如, 我在对七年级的学生进行字母教学时, 我要求学生大声唱英文字母歌, 有的学生开始声音小, 不敢在师生面前大声唱, 生怕唱错了。我就鼓励他们说:“不要怕, 错了没关系, 我们会帮你, 若不说连错的机会都没有, 那就永远学不会了。”我让这些学生每天坚持大胆说、大声说, 就这样, 学生从唱到认读、书写, 很快地就学会了字母。教音标时, 我继续在他们开口说的习惯上做思想工作, 当学生觉得自己能行时, 他们就大胆开口讲英语了。学生的顾虑消除了, 胆子练大了, 积极性提高了, 大声讲英语的习惯也就形成了。
1. 要让学生懂得“说”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 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 要精讲多练, 引导学生拓宽思路, 广开言路, 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 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 既掌握了知识, 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
2. 要营造说的氛围
创设情景, 使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 尽量找准学生感兴趣的地方, 利用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教学媒体创设情景, 使学生置身具体的语境, 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讲、去说, 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说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 英语语言是一种很美的语言, 语言中的韵律美、节奏美, 通过教师问学生答或学生问答的形式促使学生感受和品味, 确实能陶冶学生的语言情操, 进而演变为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动力。
3. 师生关系要融洽
教师要热爱学生, 用友善、关心、期盼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 用爱去赢得学生的亲近和信任, 营造一种无压力、无包袱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老师问某生:“How old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Is your mother a teacher?”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How old is he?Where is his...from?Is his mother a teacher?”又如, 请一名学生用英语自述, 然后让听的学生按此内容相互问答。还可让学生指出发言者哪里讲错了, 该如何纠正等, 以此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三、培养学生朗读和背诵的习惯
教学中教师可从培养学生正确发音及音的连读、意群的划分、停顿的位置和重音、语调、节奏入手, 引导学生使用多种朗读形式, 保持良好的姿态, 感情饱满, 声音洪亮, 不加词或漏词, 有表情地朗读, 避免机械朗读。有了朗读作基础, 背诵的习惯也就不难培养了。
1. 跨越生单词, 不回视
跨越生单词, 障碍可以通过猜测词义来解决。可以根据语境、同位语、同义词、反义词或常识等来猜测, 从而理解句意。
2. 培养学生成组阅读的习惯
成组阅读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 首先它要求把所有句子尽可能地分成意义比较完整的组群, 尽可能减少目光停顿的次数。其次, 视野的范围尽可能的宽, 不能停留在一两个词语上, 应停留在一句话的中央。尽可能多的摄入文字信息。最后, 要克服有声阅读, 养成默读的习惯。经过大量的阅读训练, 进而形成一种英语思维习惯。
3. 培养学生跳读和略读的习惯
跳读和略读的关键是要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各段的关键词和主题句。学生在阅读时, 根据问题, 并利用积累的相关知识, 借助尽可能少的文字信息进行选择、推测和推理。从而正确、快速的回答问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不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还要养成对精彩文章的背诵习惯。背诵的目的不在于背诵事实, 而在于培养语感, 这样才能更好地运用英语来表情达意。
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 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 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 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 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
1. 用教师自身的良好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师要举止大方, 仪表端庄, 目光亲切, 感情饱满, 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 始终传递出对学生尊重、信任和鼓励的情感信息, 使学生油然而生想上课、上好课的想法。
2. 多方面引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
学生必须在教师的逐步引导下, 在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学习策略的具体实践中, 不断增强自主意识, 确立适度的自信心, 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 达到在实践中“创造自身”的要求, 并不断增强克服各种困难障碍的主体能力, 获得生动、活泼、独立、主动的发展。
五、培养学生独立、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教师设计作业时要难易适中并有针对性, 让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动起来, 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有愉悦感、成就感。教师改作业时要认真、仔细, 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档次, 并加注评语。评语在表扬、鼓励的基础上要有明显的取向性, 大力表扬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学生。
六、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
课后复习是克服遗忘的最好方法, 因此, 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对当天所学的生词、短语和句型等知识当天消化、当天复习外, 还应要求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归纳总结, 对易混淆或相似的知识进行对比, 找出异同, 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教师要利用自习、辅导课或新课前的两三分钟时间对学生的复习情况进行检查通报, 表扬做得好的学生, 启发和警示做得较差的学生, 引起学生今后复习的重视。日积月累, 学生复习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英语教学与习惯养成 篇11
关键词:养成;主动;听说读写;自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239-01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之一。孔子对习惯养成也明确做出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1、英语习惯养成,从听开始。
语言一般从听开始的,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也不例外。听是说的前提和必要,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与教材配套的录音带中有男、女、大人、小孩的不同音色,其音自然、地道。这十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比如在五年级下学期的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 的Read and write中Robin 用机器人的语调描述它喜欢的四季,其景生动、逼真,学生听来饶有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爱模仿,模仿性强,但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如,教师问某生:What is your favourite season? Do you like the music? 随即转用第三人称问其他学生:What is his favourite season? Does he like the music? 引导学生用心听他人说英语。
2、英语习惯养成,说是必然。
积极参加语言实践活动,大胆开口说英语,是英语学习所必需的。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来看,三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心理障碍和怕羞感少。这正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有利条件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开创敢讲英语、争讲英语、爱讲英语的局面。著名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一个人学习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学习成功是建立在学习自信心的基础上的。因此教师要帮助这些学生克服思想和心理障碍,要多给予鼓励和表扬,肯定其点滴甚至是微不足道的进步,进行个别耐心具体的辅导,设个坡度,扶着前进,不要急于一步到位,让他们在口语训练中有所得,感受到成功和欢乐,以增强其说英语的自信心,激起其说英语的内心欲望。
3、英语习惯养成,读是巩固。
"读"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指“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能有效巩固已学知识。读的基础是词汇,教师在三年级就要不断渗透“phonics”也就是自然拼读法,培养学生自行拼读单词的良好习惯,十分有益于学生认读单词,正确拼写单词。“说”英语与“读”英语有相通之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
4、英语习惯养成,写是提升。
写是输出,是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三年级开始学写字母,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书写坐姿、握笔方法不正确会影响身体健康,影响书写质量与速度,对今后学习不利。特别要向学生指出书写英文时,纸稍向左斜放,纸的下边与桌面边缘成10度角,不要正放。中国学生由于写汉字的习惯,竖直横平,有棱有角,四方端正。因此,在书写英文时,常出现直方的现象。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指正。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尤其到了高年级,要让学生明白,英语的书写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不是单单抄写书上的知识,而是要举一反三,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能根据自身情况写出简短的短文或者对话。
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英语课堂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如果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就很可能蜕变为“填鸭式”的活动。
1、以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要求具备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他们的过失,当学生有不足时,要给学生改进的时间和机会,多给予激励和赞美,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精心呵护,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学生既尊重你,又愿意接近你,上课没有压抑感。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教师以热情、欢快、奔放的情绪时时感染学生,学生定会充满激情,精神振奋。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学习及获取知识的新鲜感、成功感、满足感和愉悦感。
2、以兴趣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他的学习才会有内驱力,才会全神贯注,行动才会是积极的,思维、观察、想象等多种智力活动才会最主动、最有效。小学课堂,离不开趣味性。这要求教师不能一成不变,而要取材于生活,开展多样的活动,课堂游戏等来进行教学。
3、以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小学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他们渴望得到同龄人以及老师家长等长辈的认同。奖励机制可以是课堂上发言者奖励盖章之类。也可以延伸到作业。例如:按时完成作业得一个盖章;按时完成并且完成得很好得两个。学生为了得到盖章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
英语教学要从养成开始,养成教育从小开始。本文探讨的小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英语课堂教学的习惯 篇12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适应学生的每个阶段, 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 在小学阶段教师重要的是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的教学课堂, 由于学生年龄的特点, 教师教学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 教师必须从课堂上取得成效, 在课堂作为主战场。在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的任务变成了引导学生,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要重点与学生沟通信息, 重视与学生交流, 融入学生的生活, 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与学生产生共鸣。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 师生任务明确, 创设教学环境, 分清师生角色, 练习学生的听说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时教师进行听说训练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教师课前准备好学习道具, 预设好学生活动的形式, 通过小组中学生的讨论学习单词, 简单的语法知识, 让学生主动参与, 对于学生的不解随时提供帮助指点, 学生在实际中不但学到了知识, 还被激发了学习的欲望, 同时小组活动培养了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学生在实践中, 独立思考的意识得到发挥, 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在以后的学习中将终身受益。
二、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习习惯
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消除学生学习英语的疑虑, 英语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名新的学科, 离生活比较远, 教师必须通过一些新鲜的事物,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这个学科的兴趣, 让学生潜在的动力得以发挥。英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 接触的很少, 学生很陌生, 学生开始学生肯定会感到很好奇, 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在教师单词中, 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 学生有新奇感, 产生学习的欲望, 会怀着激动的心情, 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 英语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 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的时间很短, 当新鲜感没有了, 兴趣也就消失了, 英语教师应在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前, 迁移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产生长久的学习毅力, 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 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学生其他方面的兴趣, 转移到英语的学习中, 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 小学生都喜欢玩电子游戏, 教师教学时, 可以利用学生的心理, 制作课件, 先展示游戏, 当学生融入其中时, 把汉字提示, 以英语的形式展示, 学生完全不懂, 又想玩游戏, 肯定想翻译其中内容, 这时教师只是简单几句带过, 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学生理解到不会英语的难处, 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教学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
学生学习英语都是从“听”起步的, 想学好英语, 首先应该听别人说, 听清发音后进行模仿。只有听清了别人说的是什么, 才能说的准确无误。所以, 在英语的教学中, 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 这种习惯在整个英语的学习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用心听别人讲英语, 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敏感程度, 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毕竟, 只有听得清, 才能说得准吗!
小学的英语课本, 都有五颜六色的图案, 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时, 应先利用这些图案吸引学生注意, 在学生不解时, 放录音, 录音生动的展现课本的场景, 利用人物的不同音色, 学生会听得很有兴趣, 学生的注意了就能完全的转移到学习之中, 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理解录音内容, 会认真的模仿。通过学习中不断的培养, 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很多事情能够模仿的绘声绘色, 但是由于年龄的原因, 自己控制能力都很弱, 学习中过于急躁。在课堂学习中, 许多学生没等教师读完示范音, 就开始模仿, 这样不但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还会造成自己发音不准。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时, 首先应训练学生如何听, 怎样听, 这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 教师可以用手势引导学生, 随着教师的示范音进行发音,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学生能够随着教师的手势, 观察教师做示范时的各种动作, 口型, 学生在听明白, 看清楚的情况下学习, 模仿效果会相当好。
四、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关键, 小学英语教学也不例外。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 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还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达到良好教学成果的重要保障。人与人接触的方方面面都包括情感意识, 师生关系更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就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对于英语教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更加重要, 因为英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接触不到, 造成许多学生不喜欢英语, 而英语的教学都在于教师的讲解与引导, 如果学生喜欢教师, 教师就可以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 改变学生对于英语的态度,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可见,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总之, 教师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以适应将来英语的学习。
摘要:英语是现在小学必学的一门课程, 小学生年龄比较小, 对英语这门课程比较陌生, 刚开始学的时候, 可能没有兴趣, 还有的学生可能根本不愿意学, 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英语这门课程, 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一个观念, 引领学生产生兴趣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