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艺术

2024-08-31

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艺术(共9篇)

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艺术 篇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景象”。一方面未来综合大学学科结构不断走向完善, 另一方面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还未开设美术专业的院校少之又少。随着高等艺术教育的不断扩张, 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随之而来, 特别是在高校艺术理论教学中存在很大问题。一方面, 艺术类不断扩招, 文化课要求逐渐下降, 这使得大部分没有兴趣爱好的仅为文凭的艺术修养低的学生加入到了艺术教育的队伍中来, 降低了美术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 高校艺术类专业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严重落后, 这成为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矛盾。

高等艺术教育中生源与师资这对主要矛盾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是艺术理论教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嘲讽我们的课堂是:“一节课40分钟, 5分钟缓过神来, 5分钟神游, 5分钟聊天, 5分钟偷菜, 5分钟看微博, 10分钟睡觉, 2分钟整理发型, 2分钟修指甲, 还有1分钟看表倒计时下课, 真抱歉老师, 哪有时间听您老人家讲课。”这虽是一个笑话, 但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这种现象充分体现了学生整体基础偏低与教师教学水平低下之间的矛盾。此现状让我们认识到在当前艺术理论教学中的“教学艺术”的重要性。

艺术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它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出发点。在完整教育结构里, 人的精神趣味、德性情操、科学认知、全面的人格能够得到培养。艺术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艺术家, 其根本使命在于使人具有发现和创造美的生活趣味, 从而努力追求高品位的生活、高境界的人生, 建设和谐社会。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断探索艺术教育过程中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就是教师在课堂上, 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 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施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它具有生动性、情感性、审美性、表演性。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便是高度综合的一门艺术, 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艺术理论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 需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板书、图片展示等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学生。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也就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去研究。

一、教学艺术中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 是情感表达和知识传播最直接的一种手段, 在课程中使用得最多和最直接的莫过于语言了,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特点来征服学生, 在教学语言中, 或冷静深沉、或热情奔放、或幽默诙谐, 这都需结合具体的课程和教师自身的性格特点, 一方面在具体课程中, 比如说在美术史等基础课程中插入些神话、故事, 在纯粹理论性的课程如构图学、透视学中引入一些艺术家传记故事、笑话等活跃课堂气氛, 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结合教师自身的性格和表达习惯, 在不断探索中形成独具风格具有魅力的语言风格, 来赢得大部分的学生听众。

教师一定要声音洪亮, 表达时娓娓道来, 语言一定要有情感。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心灵之间的沟通与碰撞, 绝不可一个语调从头到尾照本宣科, 这样的结果只能是学生的思绪跑到九霄云外。《百家讲坛》中走红的纪连海老师, 他的成功就在于他的语言艺术, 他能在课堂上将繁杂的历史知识以评书的形式艺术地传递给学生, 而且能留下一些悬念, 让人听了一节课还想听下一节, 这就是教学艺术。我们的艺术理论教学也要体现教师语言的艺术性。比如《艺用人体解剖学》这门课, 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 但在教学中也有许多趣事。在上人体概况时, 我给学生讲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笑话:“有一年考试, 问人体有多少块骨骼?答案只有一个, 206块。但是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答204块, 我说是残疾;有208块, 我觉得也合理———骨折;还有答600多块的, 令人吃惊, 这肯定是粉碎性骨折!”学生哄堂大笑。之后再没有学生在此问题上闹过笑话。教师的讲述清晰明白很重要, 让学生印象深刻更重要。

二、教学艺术中的板书艺术

语言是最快的一种知识传播手段, 但是它转瞬即逝。文字的出现使我们的知识得到了持续性传播, 黑板和粉笔成了我们教学的法宝。黑板被喻为教师耕耘的土地, 土地的耕耘也要讲究耕耘的艺术。这就要求我们有艺术性的板书。一个好的板书能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教师一堂课的思路和知识要点。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它更是教师个人文化修养的直接体现。好的书法能让人赏心悦目、百看不厌、印象深刻。教师要是写一手好的粉笔字, 就能让学生在欣赏书法的愉悦中获得知识,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 青年教师中有一手好的粉笔字的教师少之又少。有些教师讲课的确精彩, 但一看板书就让人大跌眼镜。这也许就是许多青年教师常用电脑和多媒体的缘故。

传统的手写板书虽然没有多媒体课件操作便捷, 但它具有多媒体课件无法取代的优点。首先它能看出一个教师的艺术修养。这在艺术教学中是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艺术修养的感染力有时会在某些方面超过我们的语言说教。其次, 中国的文字书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有很强的表演性, 是吸引眼球的一个亮点, 它的感官效果远远超过千篇一律的印刷体和电脑文本。所以教师的书法修养至关重要。

在黑板这块神圣的“土地”上, 光会写好粉笔字还是不够的, 在板书的版面设计上我们也要追求艺术性。好的板书就要求版面设计整洁美观、形式灵活多样、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有艺术性的板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和做笔记的兴趣, 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不妨从一些优秀的黑板报中吸收一些经验。为了板书更有艺术性, 可以尝试用2至3种不同颜色的粉笔和不同字体配合使用, 可避免整个板面一种颜色和字体的呆板枯燥, 让学生始终保持新鲜感。在艺术理论教学中, 应尽可能多地穿插一些图片, 让学生更直观地接受知识。

三、教学艺术中的教师形象艺术

艺术教学中的教学艺术还要注意到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形象艺术。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 教师的形象特别是课堂上的形象艺术非常重要。俄国哲学家、作家和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什么人, 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形象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一点经常被我们忽视, 特别是在艺术教育中。首先要有儒雅端庄的仪表风度。美国思想家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曾说:“在形象的言辞中, 最能打动心灵的还是美, 美立刻在想象里渗透着一种内在的欣喜和满足。”仪表风度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表现, 在课堂上, 教师的发型、服装、姿态、表情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是学生心中最完美的偶像, 教师仪表对学生和教学效果的影响至关重要。其次, 要有友善的关爱之心, 师生之间“通情”才能“达理”, 艺术类学生本身感情丰富细腻, 要注意学生被理解、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古人云:“亲其师, 信其道”, 爱是知识传递的桥梁, 知识内在的催化剂。在目前的艺术教学中, 好多学生对绘画没兴趣, 基础薄弱, 当初为了父母, 为了能有大学上, 而钻了艺术类高考文化课低分的空子。来到大学后, 学习很痛苦, 没有艺术追求。老师更要去关爱这些学生, 理解他们, 要去培养他们的兴趣, 鼓励他们, 让他们对艺术有更全面的认识, 同时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正确的人生观,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后, 要有崇高的敬业精神,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教师的感情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一定要有敬业精神。敬业就是要有使命感, 要有责任心。只有老师兢兢业业, 勤于奉献, 淡泊名利, 默默地耕耘在三尺讲台之上, 以苦为乐, 甘于寂寞, 勤勤恳恳,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得到学生的尊重, 领悟从师的乐趣, 才能以从师为荣, 以师为自豪。

总之, 在艺术教育中的教学艺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去研究教学艺术, 才能使我们的艺术教育达到最佳的效果, 课堂是一门艺术, 艺术教育的课堂更是艺术中的艺术, 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要做一个真正的教师, 就要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 这就是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艺术 篇2

“演讲人口若悬河斗倒智者无数,公关女舌辩群雄成就一世英名”,一句以“演讲”和“公关”开头的对联,把公关与演讲的关系明确地体现出来,两者有其共同点又有其特点。演讲人通过语言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对演讲人及其所代表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在现代竞争如此激烈、社会交往如此频繁的社会中,不仅仅是公共关系人员,而且每一个领导和决策人也应该学会演讲。

一、演讲的概述

(一)演讲的含义

演讲又叫讲演或演说,是指在公众场所,以有声语言为主要手段,以体态语言为辅助手段,针对某个具体问题,鲜明、完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事理或抒发情感,进行宣传鼓动的一种语言交际活动。

(二)演讲的特点[1]

演讲作为一种特殊的说话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演讲必须面对公众。

2.演讲要有中心、有条理,结构要比较完整。演讲不是漫无目的的闲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3.演讲是一种富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鼓动性的说话方式。

4.演讲是一种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相结合的语言表达方式。

(三)演讲的方式[2]

1.宣读演讲

宣读演讲是指演讲时按照已准备好的演讲稿宣读。

2.背诵演讲

背诵演讲是将已经准备好的演讲稿全部背下,演讲时凭记忆被送出演讲词。

3.提纲是演讲

提纲是演讲是指在充分搜集、研究有关资料的基础上,列出演讲提纲,演讲时按照提纲进行演讲。

4.即兴演讲

即兴演讲是指事先无准备,但由于主观上对某事有所感触,发生兴趣,或者是客观需要临时进行的演讲。

(四)公关与演讲的关系

1.演讲是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

演讲作为公关实务常用的传播手段,其优势表现在传播面比一般的人际传播方式更为广泛;传播信息相对系统和集中;传播效果比较明显。

2.演讲能力是公关人员必备的职业技能

公关演讲,在企业公共关系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公共关系是传播,是沟通,是信息的交流;演讲就是传播、沟通、信息交流的工具或具体方式。演讲人通过语言的表达,把自己的思想、对某一具体事件的看法,同时也把自己的情感,作为强有力的信息传播给公众,使公众对演讲人及其所代表的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使公众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自己的观点 和感情。

二、演讲的准备

(一)明确目的,拟定讲题

演讲的题目需要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等客观条件确定;需要根据组织在某一时期公关工作的主要目的和任务来确定。因此,每次演讲之前,公关人员都要在强烈的公关观念指导下来确定选题。

(二)撰写讲稿或提纲

1.在选题确定之后,要围绕主题认真选材。

2.设计严密、周详的结构。

3.进行认真、得体的修辞。

4.推敲修改,加工成文。

(三)熟悉讲稿,理清思路

1.意义记忆法。即抓住内容,加深理解,记住意义。

2.结构记忆法。即紧扣线索,遵循逻辑,记住结构。

3.形象记忆法。即围绕事件,根据过程,记忆形象。

4.情感记忆法。即运用情感,认真投入,记住情理。

记忆讲稿,切忌机械背诵。登台演讲时,应根据临场状况作适当调整,即作适当的补充或删减。在这种意义上讲,记忆讲稿只是为了理清思路。

(四)反复练讲,找准感觉

登台演讲之前,无论是老将还是新兵,无论有无讲稿,都要进行反复的练讲。有讲稿者可以照着稿子练讲,没有演讲稿者要在自己的头脑里练讲。

无论自我练讲,还是在他人面前预讲,要紧的是心里要有听众,要对登台演讲时的情景进行预设,如礼堂有多大,出席者有多少,什么人出席,出席者会对演讲报什么态度,怎样将演讲推入高潮等。

练讲就像戏剧的彩排一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定要认真对待,反复演练,练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演讲的设计

(一)演讲姿势

演讲既是艺术,姿势就须讲究。演讲时的姿势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一方面,不可随随便便、松松垮垮;另一方面,不可一本正经,故作姿态。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很大,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登台时应自然大方,充满自信,精神饱满,举止文雅,仪态优美,情绪愉悦,步履自然,面带微笑,应力求给听众以彬彬有礼、文雅庄重的第一印象。

(二)开场白

演讲的开场白就是演讲的开头,它是演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场白能起到吸引听众、控制场面、调动情绪、交代讲题、树立形象、引起兴趣、铺垫信息、激发情感的作用。

在处理开场白时应注意:

1.不可太长。

2.不可故弄玄虚。

3.不可不顾对象特点。

4.不可照本宣科。

(三)演讲的用语技巧

1.演讲的语音、语义。

演讲时的语音应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字正腔圆。即咬字准确、发音清晰、声音圆润、自然流利、清亮甜美。

(2)抑扬顿挫。即在音调方面要讲究阴阳上去四声;语速应注重缓急,语势应讲求强弱、轻重。

(3)服从内容需要。语音的处理必须根据演讲内容的需要而决定,受内容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的制约。

正如季世昌在《演讲学》[3]中所说:“一般说来,讲到思想重要处、情感振奋处,语调要高些、强些、短些、快些;讲到悲壮、痛苦、忧郁、疑难之时,语调要低些、弱些、长些、慢些;如表示愉快、责备的意见,语调要先强后弱;表示不平、热烈的意思,声音就要先弱后强;表示优雅、庄重、满足的意思时,语调就要头尾弱,中间强。”

演讲的语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恰当。即说人述物、表理达情应当尽量实事求是,不能有歧义。

(2)明白易懂。即演说时所用的语言要与听众的文化水平相一致,不可故作高深。

(3)生动形象。即演讲的语言要活泼新鲜,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幽默风趣。即演讲中把复杂的事物简单化,难懂的东西生活化,利用倒错法等手段使普通的事物和现象喜剧化,以活跃气氛、吸引听众。

(5)充满感情。即演讲者应随演讲内容所含的感情而动,褒扬伟大,贬抑渺小,歌颂崇高,讽刺卑俗,兴奋之处可手舞足蹈,悲痛之处可捶胸顿足。

2.演讲用语禁忌

演讲用语的确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除了以上讲到的语音、语义方面的要求外,公关人员还要注意以下演讲用语的禁忌,如:吐字不清、废话连篇、平铺直叙、假话大话、华而不实、不懂装懂、脏话粗话、陈词滥调、哗众取宠、抽象高深、快慢无度以及“是吧”、“这个”、“啊——”、“对不对”等口头禅。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演讲者一定要沉着冷静。即使是出现了较大的差错,只要能及时纠正,或冷静地在后文中补救,也是可以的。一旦出现差错,演讲者不可慌乱,不可吐舌头,做鬼脸,不可抓耳搔腮、摇头晃脑等。当然,尤其不可在听众发现错误后,反唇相讥,坚持错误。

(四)结尾

演讲结尾的类型和方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演讲者可根据自己演讲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听众及自己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使之有效地为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

演讲的结尾禁忌:

1.虎头蛇尾、草草收兵。

2.画蛇添足、节外生枝。

3.冗长拖拉,漫无边际。

4.千篇一律、废话连篇。

5.旁敲侧击、讽刺挖苦。

四、演讲的传达

演讲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个系统。要使公关演讲实现预定的目的,达到最佳效果,公关人员对演讲系统中的几个要素应有一定的理解。一般说来,演讲是由主体(公关人员)、客体(公众)、内容(公关人员欲向公众传递的信息)等构成的。这里我们着重讨论一下演讲向公众所传达的信息,即演讲的内容。

真实、生动的内容是公关演讲的灵魂。认真分析组织形象,形成恰如其分的演讲内容,是公关人员必须重视的。

公关演讲的内容很多,不同的内容往往包含着共同的属性:

(一)真实性。演讲的内容要真实,要言之有理,要经得住公众的考察、检验,要对公众讲真话。

(二)丰富性。能够形成公关演讲内容的素材很多,如产品形象、职工形象、标志形象、服务形象等等。当然,丰富并不等于冗杂,不等于胡乱堆砌。

(三)新奇性。公关人员要学会从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评价事物,发掘所在组织的形象的新奇的、有感染力的因素,并将其告知公众,让公众在听讲中获得生动的审美感受。

(四)透彻性。透彻并不等于繁杂,深刻也不等于深奥,透彻应当是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中实现的,是在用丰富的例证、浅显的道理中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而实现的。

(五)典型性。公关演讲内容的素材要丰富,但内容的中心必须突出,所选的材料、所举的事例都应是公众关注的典型的东西。

(六)服务性。服务性是公关演讲内容的最本质、最关键、最重要的属性,也是衡量演讲内容是否恰当的标准。

五、演讲的注意事项

(一)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篇3

以下我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 来与读者分享对课堂教学中“留白”的一些切身体会。

一、时间“留白”

多年来, 许多教师习惯于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安排得满满的, 教师在课上忙得不可开交, 下课铃响后, 还不舍得离去, 而学生也跟着团团转, 实践证明, 这种教学效果并不佳, 原因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缺乏内化与理解。而有的教师索性在某个环节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进行充分的探究与自主体验, 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追溯其根源, 前者忽略了课堂“留白”的妙用, 而后者则考虑到了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把他们内在学习要求适时地转化为外在的实践行动。

1. 课堂应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支配的时间

在课堂上, 教师要实践“留白”, 必须要弄明白“留白”的时间概念, “留白”的时间占本节课的时间比例, 并如何把它科学的分配到各个环节, 为了避免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南通市教育局于2009年中旬, 推出了一种新的课堂模式, 即“一五二零一零”课堂, 并给出了一个硬性指标, 即每节课按时间计算, 教师讲解十五分钟, 教师给学生自主学习, 支配的时间必须达到、甚至超过二十分钟, 评讲十分钟。

这个模式一开始推行, 并不被一线教师接受, 教师们担心, 进度紧, 内容又多, 一旦放手让学生来支配时间, 很容易对时间造成浪费。经过大力推行, 反复检验, 实践证明, 这种放手绝不是割裂一段教学过程, 对时间造成了浪费, 而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体验时间的延伸, 这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效果非常显著。

2.“留白”时要把握好最佳时机

课堂上, 至于把学生放开, 让学生自己去支配时间, 究竟何时放, 这里面一定要讲究时机, 只有抓住最佳时机, 效果才会最好。放手的原则是: (1) 只要学生有基础, 有能力去思考的问题, 就不要马上给出答案, 让他们开动脑筋, 放飞思维, 充分享受挑战思维的无限乐趣。 (2只要学生能自主探究的, 就不要马上告知解题步骤和方法, 让他们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去主动解决问题, 一旦问题得到解决, 学生更会具有成就感, 这样更能激发出他们自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 只要学生能拓展发散的, 就要鼓励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 来积淀属于自己的学习体验, 巩固所学的知识, 提高发散式思维的能力。这种有意识, 有计划的放手, 使学生自主参与进来, 不但能激活课堂教学的气氛, 使课堂教学不再枯燥和压抑, 还能大大提高学生自学的自信心。

二、空间“留白”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教师逐步有意识地取消了过去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过多的限制, 新的课堂组织形式也由过去的限制式逐渐向自由式的空间转化。为了更好地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教师也逐渐地摆正了在课堂教学中自己扮演的角色位置。教师的角色主要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地发展, 基于这一核心教学理念, 应在空间上利用课堂“留白”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留白”应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提出很多问题, 但很难提出一个有质量的问题, 原因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质疑问题能力在形成阶段, 需要一个开放式的启发引导过程, 而他们缺乏的就是这一科学的合理的及时的引导。而课堂上“留白”的目的之一正是启发引导每一个学生学会质疑问难, 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坦然地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 正确引导他们如何提高提问的质量, 与学生共享质疑思维带来的学习乐趣。随着学生提问经验的积累, 他们内心提高问题质量的内在需求也会与日俱增, 自主探究能力更会飞速提升, 学习效率会显著提高。

物理实验课应是“留白”实践“质疑”式教学方法的最佳课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主质疑, 彼此以交流疑问, 合作探究的方式, 展开规律探索, 带着这些问题, 追寻着科学家的发现之旅, 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科学发现的巨大乐趣。这种“留白”的目的之二, 可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 提升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发现”, 让他们明白了只有拥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科学的推理方法, 无论多么深奥的规律都有可能被发现。

课堂教学中的演讲艺术 篇4

----听黄爱华老师演讲有感马媛媛

课堂调控能力是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具备的一种能力,每一堂课都是师生激情与智慧的合成,是不可重复的。课堂气氛的活跃,课堂节奏的掌握,教学目标的完成,都是老师课堂调控能力的展现。近日,听了黄爱华老师的演讲使我深受启发。

有一次,黄老师在讲一节课,讲课的开始,黄老师准备了一段“新闻联播”的插曲(没有图像)放给学生们听,大多数人一听其实就能听出来是“新闻联播”了,但是恰恰黄老师在让第一个学生回答的时候,出现了状况:有个学生很踊跃的举起了手,迅速的站了起来,开心的回答:“这是《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歌„„” 顿时课堂一片嘘声。

哇,第一个学生站出来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他这样一回答,整节课肯定就给他已经定位了,音乐差生啊!孩子们都在抱怨他。这不是我们课前所预想的,作为老师的我们该怎么处理?这个学生的心里又会怎么想?

黄老师是这样处理的:“噢,这倒是个了不起的发现呐,这个旋律里头有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相近的地方,要不然你怎么会听出是《让我们荡起双桨》呢?很值得研究呢!”

众学生答:是新闻联播,是新闻联播!

师:喂,他们都说是新闻联播,你再想想是不是新闻联播呢? “„„是的,是的”

“哦,没关系,其实就是新闻联播。”

„„

听了黄老师的处理过程,让我领悟到,对于这样积极地学生,如此大相径庭的回答,这样的处理肯定是不够的,我们老师对于学生的这种意外生成,不能一巴掌拍死,反而要学会艺术的处理,让这样回答的学生有台阶下的同时还要注意衔接到你的课堂预设上,不然处理不好你也会冷场,反而对课堂的预设可能会背道而驰。

黄老师在接下来这节课中,给了这个孩子五次发言的机会,只要他说的是对的,黄老师就放大他的优点,并且讲出这名学生有怎样的思考,说白了就是要给足了学生面子。

作为教师,黄老师始终坚持教书与育人并行,始终用这种眼观来观察和判断。那么作为孩子们,他们觉得在课堂上就是安全的,愉悦的,快乐和轻松的,在这样环境里上课的孩子们,他们的思维就会打开,就会很活跃,就会去思考,他们就不会担心因为拿了老师的教具而被老师责骂,不会因为拿了粉笔鞋子而被老师打手„„是啊,有了这样的沟通,大家都处在老师建立的“思维场”中学习,课堂上还担心没有人回答问题,没有人思考问题吗?

黄老师做到了,因为他把学生都当做是每一个生命个体,在上课的同时他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在场,高度地在意每一个小个体就是一个个小生命,他们在这一过程当中,是一段生命的成长经历,他告诉我们每一位教师,我们应当尊重他们,尊重这小小的生命个体,那么教育其实就是是一种生命化的教育。

这是怎样的一种高度,我觉得我们都应当向黄老师学习,对待学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艺术 篇5

从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 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 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 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四点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 来关注学生的发展。

一、重学习环境, 让学生参与数学

通过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释放, 努力提高学生的参与质量。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 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 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 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交流沟通、求知进取、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发展个性的机会, 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的双边活动, 才能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

二、重问题情境, 让学生亲近数学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 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其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 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 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让学生亲近数学。

三、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体验数学

马芯兰老师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现代教学论也认为: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的确,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 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 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 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 “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 发展思维能力。

四、重自主探索, 让学生“再创造”数学

关于“再创造”,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 eudent 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也就是说, 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 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 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课堂教学管理中的“模糊艺术” 篇6

一、“模糊”管理艺术的内涵

“模糊”是一个美学范畴, 不同于混乱、无序, 也并非是懵懂中的一塌糊涂。人与社会、人与事、人与人, 错综复杂, 千奇百怪, 千变万化。在生活中除了精确性之外, 随机的、偶然的、无法精确的、不能测量的事物大量存在着, 这就要求模糊方法、模糊管理的产生。课堂教学中的“模糊管理艺术”是指在复杂的、多变的课堂教学管理中, 教师摒弃一味追求的科学的、精确的程式化的问题解决, 对课堂教学管理进行模糊控制, 对学生进行人本化的模糊管理, 不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 保持稍稍的互动, 不仅能避免形而上学的僵化和绝对化, 提高管理效率, 而且有利于营造团结、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 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更好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运用模糊艺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管理, 给学生留下空白, 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参与自我管理, 形成一种“无为而为”的人人自管的佳境。

二、课堂教学模糊管理艺术的依据

1.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和弊端呼唤“模糊”艺术。

从实践领域看, 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仍停留于以控制为特征的传统管理阶段。由于我国封建集权制、家长制根深蒂固的影响, 直至今日, 仍然有为数众多的教师抱有教师权威、学生服从的传统课堂教学管理观念。传统课堂教学管理主要是强调绝对的课堂纪律, 教师讲, 学生听, 其课堂气氛追求的是课堂的绝对安静, 教师与学生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这样教师对学生实行操作性管理, 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 更不利于提高教育效能。传统课堂教学管理的局限和弊端要求教师灵活应用模糊管理艺术, 进行适度处理。

2.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模糊管理艺术的客观基础。

教师课堂教学管理工作呈现多因性和复杂性, 随机的、偶然的、无法精确的、不能预测的突发事件伴随着整个课堂教学管理过程的始终, 这决定模糊管理的存在基础。对学生实行模糊管理, 实际上是一种智慧的体验, 这种管理不是让学生糊涂, 而是促使其更真切、更完美地理解和感受宽松的班级文化氛围, 更好地显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利用模糊艺术对课堂实施有效管理, 可以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受到管理信息后, 着意发挥主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和能动性, 在“大成若缺”的感觉里细心品味, 认识教师的基本指导思想, 积极寻求师生之间的结合点, 强化自身的约束力和创造力。

三、教师课堂教学模糊管理艺术的运用策略

1.巧用模糊语言创设“其用不穷”的语言情境。

模糊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表意可上可下, 可宽可窄, 可此可彼, 具有较大的弹性, 所以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没有语言的帮助, 你几乎什么都记不住, 而要准确地表达出我们感觉到的东西, 语言又几乎永远不够用。”而模糊语言的这种特点也正适合课堂教学管理的特点。古人云:“责人要含蓄, 忌太尽;要委婉, 忌太直:要疑似, 忌太真。”在课堂管理中, 学生自尊心强, 犯错时, 最怕老师当着全班的面点名批评, 此时教师灵活运用模糊语言更能巧妙解决问题。比如, 有的学生课堂上, 前踢后仰, 搅得四邻很不安稳, 教师便可用模糊语言的方式进行处理, “有的学生督促别人害怕影响面大, 不用声感, 只用触觉。”“有的同学好动不安, 说明了他精力旺盛, 如果用在学习上, 必将大放异彩。”如果教师对此事非要说个清清楚楚, 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 直接采用批评、指责学生的方式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达不到教育的预期效果, 搞不好就会出现课堂管理中的僵持局面, 不利于课堂教学的管理工作。因此, 教师对一些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 运用模糊语言进行表达, 有助于形成较为宽松融洽的管理氛围。

2.善于运用“无为而为”的模糊处理。

教学中的引导艺术 篇7

一.注意课堂中问题的设计

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 由少到多, 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 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难简适度, 既要保证优生在课堂上不会因为太简单而没有学习兴趣, 又要保证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不会因为太难而茫然失措。所以课堂提问必须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 层层递进, 步步深入, 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 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穷人》的第二段中有一句话:“没什么可抱怨的。”老师先问:“‘抱怨’是什么意思?”帮助学生弄清词义后, 进一步设问:“桑娜为什么会感到没什么可抱怨呢?”这一问题开始触及实质, 但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原句回答, 体现不出学生思维的过程。于是再问:“桑娜如此辛苦, 而得到的仅仅是‘孩子们都还健康’, 她可以抱怨些什么?现在为什么不抱怨?这又说明了什么?”这样, 问题层层拓展, 步步深入, 由现象到本质, 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二.注意情境的创设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 设问激疑引发学生思维, 交流互动促进学生发展, 让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教师在创设情景时, 不仅要注重课本的知识, 还要注意联系课本以外的知识。如《田忌赛马》一课, 教师在让学生复述课文、比较田忌两次赛马的异同后, 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们认为齐威王、田忌、孙膑各是什么样的人?这时学生的思维像打开的闸门一样。有的认为齐威王是个骄傲的人, 从课文中“洋洋自得”、“轻蔑”等词语中看出;有人马上反驳, 说他从课外书中得知, 齐威王是个善于纳谏的人。关于孙膑足智多谋的故事更多了, 《围魏救赵》、《苦肉计》、《空城计》……特别是有人提出, 孙膑教田忌赛马的计谋是他能胜齐威王的好办法, 除此之外, 别无他计。同学们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 巩固了课本知识, 开阔了视野, 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同时又培养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

另外, 在创设情境时, 还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如《匆匆》一课, 我在学习完课文之后, 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你每天是怎样过的?你觉得你的生活充实吗?学生们陷入了沉思, 有的学生想了一会儿说:“我学了这篇课文才觉得我的很多日子都白白地浪费了。我每天玩的时间比做事的时间多。”有的学生说:“有时候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现在想想, 就是因为我的生活太空虚。”通过学生们自己的感受, 他们认识到了时间的宝贵, 从而要好好珍惜时间, 不虚度光阴。

三.合理利用课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在社会生活中逐渐普及, 并且逐渐走进课堂, 成为教师们教学的一种辅助工具。确实, 电脑课件对加深学生的理解, 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但是, 并不是所有的电脑课件都能够发挥它的作用, 而要看教师在运用课件时是否得当, 是否必要。如《詹天佑》这篇课文, 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詹天佑在修筑居庸关和八达岭两条隧道时使用的不同方法, 就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学生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凿隧道。如果不借助课件, 学生凭空想象, 很难想象出这两种不同的凿井法用在这两个地方有什么区别。再者, 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要注意内容不要太多, 在整个教学中的比例不能过大, 以利于课件在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讲解艺术 篇8

一、声势变化技巧

在这种身体语言中, 应该包括语势变化技巧、强调音变化技巧和降调技巧, 就是运用不同的声调表达不同的教学效果。如:“这节体育课你们班的表现 (强调音) 比其他班级好, 我真为你们班高兴 (降调) 。”这种对学生表示由衷的赞叹、祝愿、期盼的语言中运用下降语势, 效果往往比运用上升语势好, 让学生显得真挚、恳切, 没有做作之感, 又寓意学生能继续发扬。又如:“这节体育课, 你们又迟到了。”这句话语把强调音放在“又”字上, 既表达教师的严重警告之意, 又表达了教师严肃批评的意见。

二、语言速度变化技巧

准确生动的表达, 需要有完美的语速和相适应的用气方式相配合。教师的课堂讲话要做到不快不慢, 用气均匀合理, 语言流畅自如, 且适合自己的表达特点和当时的课堂环境, 快、慢、重、轻、停顿等都得好好把握。

三、语调变化技巧

语言表达的过程实际是情感的交流过程, 在课堂上同时也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语言表达除了要配以丰富自然的情感变化外, 还有一个语调变化的技巧问题, 如果教师讲话时词汇缺乏、干瘪做作、呆板单调, 学生听到教师老是那么几套俗语, 就会觉得教师很做作, 很假, 说话没有水平, 就会直接在心理上降低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四、态势语变化技巧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态势语。这一语言在体育课中显得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要做到自然和谐, 入情入理, 传神入化, 优美高雅, 动听而富有启发性, 仅依靠丰富的词汇和发声技巧还不够。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想生动、准确、明了、自然、恰当地表达情意还需讲究态势技巧。在体育教学中, 态势可分为情感态势和教学态势。课堂的情感态势是指面部表情、手势、体态姿势的隐含的思想感情, 是极其丰富微妙的。一颦一笑, 举手投足, 神色变化都直接诉诸人的视觉, 对人的心理产生某种感示, 比声音先一步在听者心理形成心理视觉形象, 从而对有声语言起到铺垫强调或替代作用。教学态势, 也就是我们在体育课堂中的示范教学, 是体育课区别其他课目的标志之一。在别的课堂的教学中, 可以借助黑板、电化媒体等把内容形象化传授, 而我们体育课几乎用不到, 也不可能每一节课都能用到。因此, 体育课中的教学态势在教学任务上占很重要的地位。你的一招一式, 一招手一投足, 对学生都有很大的影响。

五、辞格技巧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 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 教师的语言要想让学生愿意听、乐意听, 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外, 还需做到生动形象, 富有情趣和感染力,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中, 某老师正在要求学生进行运球练习时, 一学生对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动作。教师见状, 心里有点气。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 则影响教学秩序, 于是, 教师改变方法, 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 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着天上的鸟, 接着目视这个同学, 这个同学面一红, 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 我们容易打得着吗?”学生回答:“不能。”“假如你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得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 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灵活运用, 就地取材, 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修辞手法, 艺术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 寓意中要求学生只有认真、刻苦的练习, 才能学得真功夫, 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六、幽默技巧

幽默是外来词, 意指言语行为有趣、滑稽可笑, 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看, 它是通过愉悦的方式使人获得精神快感的一种行为特性, 其影响力不仅仅是博人一笑。要善于运用幽默, 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品质和高品位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学会运用幽默的技巧, 要利用课境 (课堂环境) 恰如其分地、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 出神入化地点明主题, 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 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教育气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十分推崇幽默, 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 我认为, 恰如其分地应用幽默, 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 实现心理沟通, 沟通师生感情。如在体育课的教学中, 某同学不认真, 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说:“其实, 也没什么学得了, 不过, 既然你已经会了, 那么, 你来当老师, 教我和同学学习。”教师本想讲一番严肃的话, 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做耳边风, 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 造成一种“可以随意”的假象, 但学生听后可以理解老师的真意。

政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篇9

一、政治教学中的“空白”艺术简介

所谓“空白”,又叫“留白”,原本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表现手法。“空白”讲究的是“卷有尽而意无穷”。后来,人们将这种手法广泛应用到其它领域。本文讲述的就是“空白”在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所谓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的“空白”艺术,就是以学生的思维和教学规律为基准,有意识地给学生去设定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表达对政治教学的所感和所想,使课堂教学张弛有度,从而引导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政治教学中“空白”艺术应用的相关要求

在政治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政治的精神感受和思维感受,尽量地多给学生留“空白”。同时,可以适当地增加课堂知识的难度以及容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动态,随时启发他们的思维。在学生的思维发生阻断的情况下,教师要调整课堂节奏,利用“空白”艺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在学生思维顺畅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教学推进,所以,“空白”艺术的应用使课堂氛围和谐,教学效果显著。因此,政治教学中“空白”艺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调整作用。经过实践证明,适度的课堂节奏,理论与探讨的结合,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收效。这就告诉我们,在应用“空白”艺术的同时,不能为了追求“空白”艺术而影响了基本的教学节奏。所以,在政治教学节奏控制的基础上,要注意应用“空白”艺术原则上的适度和求实性,不能因为追求形式,而脱离了教学目标。

“空白”艺术的求实性和适度性原则,就是要在保证课堂教学节奏良好的基础上,选用适当的方法,结合教材内容,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求教师在应用“空白”艺术的同时要结合教材,不可以凭空捏造。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不参照教学大纲,也不注意知识的回顾,而是一味地引用一些脱离教材的东西,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在运用“空白”艺术的过程中,不可以天马行空,滥用“空白”。在课堂教学的设置上,一定要保持适度性,做到难易适中,并对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课堂教学“空白”不可以太多,也不能没有“空白”,如果太多则导致课堂松懈,如果缺乏“空白”课堂则会太过于沉闷。因此,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一定要注意“空白”艺术的适度性和求实性的应用。

三、“空白”艺术在政治教学节奏控制中的巧妙应用

根据学生情绪巧设“空白”。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是决定课堂节奏的决定性因素,通常情况下是不稳定的,时而积极热情,时而沉闷低落。因此,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学生情绪。对于学生情绪上的埋怨、抵触等不良情绪,教师就要给学生设置“空白”,收集他们的不正确观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他们正确及时的引导,从而做到思想的正确引导。

根据教学时间巧设“空白”。教师进行新课程的教学时,要将学生原有的知识合理地过渡到新知识方面,设置悬念,留下“空白”,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对新知识的研究和探索。在“空白”处理的基础上,一些知识比较扎实的学生可以进行独立思考,而知识比较薄弱的学生就可以利用“空白”把相关知识链接起来。在新的课程展开之后,教师也不要过于细致地分析课堂内容,教师可以在关健环节,设置“空白”,这样有助于学生发挥想象,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当然在课堂教学的结尾,也要设置“空白”,这时课堂才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根据教材内容巧设“空白”。上面我们提到了“空白”艺术的应用要讲究求实性,所以,我们就要根据教材来设置“空白”,教师从教材基础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大胆调整,尽量留出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实践证明,不是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而是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得出结论。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揭示了“空白”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当依据教材调整课堂节奏,巧设“空白”,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古琴文化传播论文下一篇:人本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