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共9篇)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1
九江科技中专“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特点、办学规律和培养目标等因素决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九江市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为努力建设一支学历高、职称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结合我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以师德建设为首位,以集中培训和分散研修相结合为基本形式;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新教师”的原则,培养多层次、高规格满足学校发展的“双师型”教师,促进我校的教育质量大幅度提高,切实提高学校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实施,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培养对象选拔、培训项目安排、培训经费落实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组 长:梅芳田 副组长:刘自亮、熊斌斌
成 员:刘笑庆、龙德胜、李清水、曹巧珍、苏继坡
三、目标要求
总体目标:按照专业发展规划,在未来的2-3年内,“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达到以下具体要求:
1、教学能力: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②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③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和组织与指导工作;④能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⑤具有教育、教学管理的基本能力。
2、专业实践能力:①具有高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②具有胜任专业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
3、职业道德要求: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遵纪守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2
1 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我院许华春院长对我们教师提出了三个能力的要求:一是理论教学能力。即熟悉教学业务和教育规范,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胜任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能力,以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践教学能力。一定要提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下工地,下企业,考证书;从纯粹的理论教学中走出来,到实践第一线去增长自己的才干。三是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师除了教书,还要担当育人重任,毕竟教书育人德育为先。通过对这三个能力的理解,我院对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提出以下几个要求:
1.1 理论教学能力
理论教学能力是身为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一种能力和素质。而作为高职会计“双师型”专业教师,一是能够通过专业调研、市场分析、走访实习生单位和毕业生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相应课程的调整,并根据实习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制定出符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高职会计教师应具有主编自己所任教课程的课程教学大纲,并能指导会计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及毕业设计的能力;三是高职会计教师能够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能对内容进行合理的编排和情景设置,突出重难点,有层次性、科学性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递给学生,并能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竞争性。
1.2 专业技术能力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会计教育要求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实际的生产过程、社会技术服务及当地的区域经济特征紧密的结合起来。这就对我们的“双师型”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不同行业会计岗位及相关联岗位的知识和实践能力、职业素质及素养。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技能和职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设置课程内容,以实际行业的真实案例,让学生真实的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出零距离上岗的会计人才。
1.3 行业管理能力
教师不仅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也是课内外实际和毕业设计的参与与组织管理者,这也就要求我们会计“双师型”教师要对各行各业的会计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行业问题一一解答。财税制度瞬息万变,这也要求我们教师也要主动的补充和更新知识,对行业内的动态了如指掌,懂得企业的运作规律和各行业的生产流程,具有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和参加各种会计竞赛的能力。
1.4 研究创新能力
研究和教学是教师的两条腿,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应该随着行业的变化,调查研究、收集各类行业资料设计出适合实际的案例,也可以把企业实际碰到的问题当做一个课题来研究,为企业实实在在的解决问题,并将这类课题引入到教学中,拓宽学生的专业视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也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分析问题。
2 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途径
2.1 转变观念,树立高职教育观
国家早在1999年6月13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将高职教育明确为是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而在教育部制定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正是由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的原因,所以高职教育有别于我们其他的高等教育。我们提倡的是理论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的培养。所以我们全院上下全体教职员工首先学习各类高职教育文件,学院多次组织学习并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学院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正确树立了高职教育观,我们明白高职教育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研究型的教育,更不是理论教育,我们要突出技能训练,培养专业核心岗位技能。
2.2 下企业顶岗实践,提高行业技能,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我们学院制定了各类关于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要求指导的学生实践的指导老师都必须有下企业的经历,也就说必须是“双师型”教师,这个是前提条件,否则不能独立指导学生实践。有时我们也利用外脑—即利用各行各业经验丰富的企业一线会计专家作为我们的会计实践指导兼职教师(“请进来”的办法),这样既能指导学生也能带领我们校内专职教师,像传帮带一样带领新教师的发展,有利于整个教师队伍健康迅速的发展。而且我们学院规定下过企业顶岗实践的教师回校时都必须要写一篇顶岗实践总结并做一次报告,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和收获,以这种发生来培养骨干教师,再以骨干教师开设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等方式来指导青年教师(校内教师之间进行传帮带的方法)。
2.3 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培养出适合新形势需求的会计人才,我们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必须积极参加各类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与时俱进。我们学院利用各种方式让会计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有企业方面的,也有教育部或者协会方面组织的培训。如:参与企业年初预算方案讨论会、年终决算会、年度审计报告会,教育部组织的各类关于高职教育方面的培训,各级各类竞赛方面的研讨会。
2.4 校企合作,注重教师的培养和锤炼
我们学院积极与区域经济范围内的著名企业合作,开展各类会计管理方面类的合作,强强合作,达到互惠互利,共强共赢,加快我院“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一方面使我们的专业教师下合作企业进行生产第一线的锻炼,也让我们的学生到生产第一线进行实验、实训、实习,并为我们教师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很多真实的经济案例。另一方面让我们合作企业的一线会计专家来我院开展各类专业讲座,开设选修课程,指导课内实践、集中实训、毕业设计,参与毕业答辩等各种方式来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后让我院的会计老师与企业专家结成一对一的合作伙伴,开展各类实践的研究、课题的合作和会计实践教学方面的教材编写。
2.5 建立激励机制,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为了更好的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秀、结构合理、能干高效,充满创新思想的“双师型”高职会计教师队伍,我们学院建立了一套激励机制和教师评价体系。一是在职称晋升、骨干教师培养、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二是如果要派出老师去外面技术服务(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授课;给企业会计人员进行财税方面的培训讲座;给其他财经类培训机构和中职学校授课等)首先要派出具有“双师型”的会计教师。三是具有“双师型”的教师待遇也比一般教师高。四是对具有“双师型”的会计教师仍要进行评价,我院通过“教师技能大比武”、实践指导学生反馈表、会计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等方面来量化考核评价“双师型”会计教师。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用我院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双师型”会计教师,而且保证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稳定。
3 小结
通过对具备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分析,结合我院通过教学实践、专业实践(科技工作)和业务(教育科学知识)进修等方式,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并多层次多渠道地从社会上、企业中聘用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高学术水平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作为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的兼职教师。对提高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质量和途径进行了简单粗略的宏观议论,希望能启发和指导兄弟高职院校在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也为我院提高教学质量、创建学院品牌、树立品牌学院做出贡献。
摘要:近十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鉴于高等职业教育的“三性”(职业性、实用性、技术性)及人才培养的目标,注定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双师型”。通过我院第一次创业期内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对如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秀、结构合理、能干高效,充满创新思想的“双师型”高职会计教师队伍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希望能为兄弟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高职会计,高职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素婷.高职会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商业经济,2010(3):124-125.
[2]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S].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规章,2008.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3
关键词:双师型;保障;实施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3-01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发展方向的调整和“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已经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转变,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愈来愈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努力建设好这支队伍,就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潜力开发,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教育观念上有创新,教学改革上锐意进取、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并具有较高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很强实践教学能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进而促进专业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转型发展中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方案,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如何落实各个实施方案就成了关键。
一、“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制定“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障措施,主要就是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驾护航,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具有连续性和长期性。具体应当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组织保障。即成立“双师型”教师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主要负责人及主要工作成员,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的领导、协调与建设。
二是经费保障。“双师型”教师建设应确保每年一定的经费投入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作为专业教师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的奖励基金,也可以作为各级骨干教师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和专业技能大赛或专业实践等活动的基金。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的实施
(一)确定落实“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主要目标是制定一个标准和框架,为 “双师型”教师确定一个符合本校实际、又有可操作性和评判的一个界限或标准,对 “双师型”教师在教学和实践中的工作考核、评定和奖励有个依据。具体应包括:
1. 具有全面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同行和学生好评的高尚师德,符合和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师职业资格合格标准并具有教师资格证。
2.应当具有较全面的执教能力素质,具有较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或文化知识进行课堂教育教学讲授的能力,具有较深厚的进行专业技能训练指导的实践能力或具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经历,具有一定的进行科学研究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3.获取了一个或几个相应的专业执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
4.在科学研究方面能够主持或以主要参与者主持或参加应用型技术研究,研究取得的成果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具有推动引领作用的教师。
(二)确定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培训机制。
主要目的是提高和强化教师的教学素质,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时间推移和时代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及时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结构,开拓其知识面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应包括:
1.加强现有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的培训。具体操作方法可以采取聘请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传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分层次地派遣年轻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动向,及时充实并体现在到教学中去;在一定时间内,力争让中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轮训一次,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
2.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培训。可以采取在一定时间内鼓励和要求并重的方式提高教师学历层次,特别是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且能胜任二门以上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另外鼓励和要求并重,使所有专任教师努力具备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
3.加强专业教师优秀课、精品课课程建设及教学科研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具有目标明确性、操作规范性、教学参与性与效能性,逐步营造、达到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队伍终身教育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最终目的。
(三)确定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中“校企合作”与“产学研”为导向的理念和特色。
1.注重强化校企合作。采取各种方式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需要,本着自愿的原则组织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锻炼,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同时,逐步投入一定的办学资源,推荐企业科研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骨干承担合作班级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任务;共同开发相关课程内容。既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又提高了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实现校企双赢。
2.注重加强产学合作。将生产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构建质量就业型办学模式,采用四个“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教师与工程施工一线“师傅”相结合;二是教学科研课题与工程施工单位应用相结合;三是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四是实现育人与就业相结合。这是保证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办出专业特色,提高专业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3.注重专业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坚持“教研相长,学能并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专业教育教学中更紧密地贴近生产和科研的发展,锻炼造就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研发能力的“双师型”教师。
三、确定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中的长效激励机制
为了巩固“校企合作”及“产学研”的成果,进一步激发专业教师参加“校企合作”、“产学研”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创新意识,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结合学校实际,在评优评先、职称评定等多方面,从制度建设上,从政策的导向上,逐步形成和实现向 “双师型”教师倾斜的长效激励机制。
总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只有保障措施得力,切实可行地贯彻执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案,才能使“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实现专业办学有特色、育人质量有提高、专业内涵建设有提升与发展,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谈晓明.“新双师”—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新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47~49
[2]邬国全.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J].职教论坛,2007(2):33~3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总结报告 篇4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总 结 报 告
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总结报告
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为确保我校教师队伍能适应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快速发展,建立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教学、实训体系,加大从行业企业聘任高技能兼职教师比例,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努力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使“双师型”教师占全体教师比例达到95%,总人数占全南阳市第一名。
主干课程教师到本科院校进修5人。骨干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180人。到对口企业参加顶岗实践95人。参加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5人。专业教师到其它职业学校学习培训319人。出国考察和培训1人。聘用兼职教师40人。重点建设专业专任教师职业资格证率达到60%以上。
(二)、项目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
1、项目建设工作机制
从2012年开始,我校成立了以主抓教学校长为组长的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与课题组。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制定了培养方案,其中体现了“三优先”、“二四层次”、“三联互动”的培训原则与目标措施。
2、项目建设举措
(1).资金保障 建设项目资金学校自筹,总投资20万元,全部用于师资队伍建设。其中:师资培训10万元,包括国内进修、企业轮训、出国考察和培训;聘用兼职教师5万元;专业理论和技能研讨3万元,制度建设2万元。
(2).管理保障 制定《宛西中等专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宛西中等专业学校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绩效考核办法》、《宛西中专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实施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方案》、《南阳市宛西中等专业学校关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施办法(试行)》《宛西中专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等管理文件。各项管理制度上传学校平台,教务科督导各
教研室落实。
二、双师队伍建设情况
1.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培训
①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 主干课程教师到本科院校进修5人;骨干教师参加相关职业技能培训180人;到对口企业参加顶岗实践95人;参加国家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5人;专业教师到其它职业学校学习培训319人;出国考察和培训1人聘用兼职教师40人。重点建设专业专任教师职业资格证率达到60%以上。
2.扩大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制定了兼职教师聘任标准和管理制度,长期聘请合作企业专家、技术人员40人,担任学校的兼职老师。改善教师队伍结构。
3.开展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研讨
让理论课教师成为专家,让实践指导教师及兼职教师学会教学方法,让教师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①每学期组织开展年轻教师的汇报课、青年教师的研究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2012年、2013年、2014、2015年连续四年我校教师荣获省优质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7人,二等奖21人。录制校级优质课78节。
②每年对各专业教师组织进行一次校内教学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27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2位教师参加市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③教务科每月至少组织1次全体专兼职教师集体教学研讨活动,学习相关规章制度,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各专业教研室每月至少进行1-2次专、兼职教师集体教学研究活动,探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教务科督导检查。
④学校承担的省级研究课题已结项的有2个,市级研究课题已结项的有16个,其中9项获得市级一等奖;3项获市级二等奖。校内立项课题近年至少有26个,80多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⑤各专业教师参与开发专业主干课程的校本教材开发共计22本(学前教育11本;光电仪器制造与维修3本;机电技术应用5本;计算机应用技术3本)。
⑥督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每人至少发表1篇核心或CN期刊教学论文,近两年共发表60余篇。
4.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激励机制
①加强领导,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务科长为副组长的”双师型”教师建设领导小组。
②建立激励和考核机制,”双师型”教师,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年终考核等各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优先权。
三、贡献与示范
(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光电应用专业为武汉弗莱茵公司做了激光加工装配调试设备教学资料开发软件。学前教育培训周边区域在职教师达2000人左右。
(二)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进行示范、带动和辐射的成效
学前教育开发蒙氏教学、奥尔夫音乐、感统训练课程及建成对应实训室,对周边县市幼儿在职教师进行培训;计算机录播系统建成和软件开发,提升了教师的运用数字化教学的水平,为近3年河南省优质课就在我校录制创造了条件;汽车维修专业多次举办农民工技术培训,并承担县区公职人员技能培训4次;学校设为计算机和普通话考试基地,大大方便了周边市区教师计算机和普通话测试。
四、建设成果
(一)建设成果
先后建成了27个实训室,提高了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实训水平。建设了8门国家级精品课和26门校级精品课,开发了22门校本教材,发表了60多篇核心期刊和CN期刊论文,提升了教师教育教研水平。
(二)特色与创新点
1、培训计划“三优先” 即重点专业、学科、实训指导等教学基本建设需要的人才优先培养;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优先培养;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方面有突出业绩的教师优先培养。
2、培训模式“三联互动” 学校派教师到其他院、校学习更新教育理念;请行业专家将新技术、新工艺带进学校培养教师动手能力;让教师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提高其实训水平。
3、培训目标“二四层次” 培养目标提出四个层次(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教学带头人、名师);专业技能提出四个层次(会、熟、精、专)“会”基本掌握相关技能,会实际操作;“熟”熟练掌握相关技能,能熟练操作;“精” 能精通所教专业课相应的职业技能;“专”拥有一项以上高水平专业技能。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大部分教师教学工作量大,到本科院校学习、到企业去实践的时间不能充分保障。2.本项目是学校自筹资金数量有限,聘任兼职教师、行业专家到校讲课受限制。
(二)改进措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5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与总结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研究中的一种特指,指代具备渊博的专业理论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也就是说,教师同时具备职业学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和工程技术人员职务任职资格,比如是讲师又是工程师、是教授又是高级工程师。“双师型”教师在职校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大家知道,目前仍有不在少数的职业学校存在着招生难、就业难的窘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培养人才的定位,脱离了变化发展的行业需求,没有及早与时俱进,积极改革造成的。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根据社会和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结构和人才培养目标,实行“双证制”,培养技能扎实、素质优良的实用技能型人才。因此,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积极建设相应的实验、实训场所,突出能力教学。而“双师型”教师,恰恰能够根据生产所需,发挥自身理论、技能的双重优势,使学生活学活用,不断创新,以学生实施 “双证”培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并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的所需及时调整专业内容,切实满足学生工作和对理论、技能的双重需求,使“双证制”真正落到实处,达到 预期效果。最终将从根本上消除难招生、难安排就业等职校发展中的致命因素。“双师型”教师也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实施中心。教学是职校一切工作的中心,教学改革是教学中 心的中心,而“双师型”教师则是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的最佳实施中心。
“双师型”教师最了解职校专业方向、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专业技能等教学内容,了解社会生产实际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发展趋势。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专业?如何评价?如何改革?如何对教学理论和技能结构进行合理整合?优秀“双师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行业人才供求信息,及早调整专业培养方向,适应国内外两个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也是沟通社会生产实际与教学改革的桥梁,是职校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增加实训场地和验证教学水平的实践者,能够使教学改革和专业设置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双师型”教师能 够驾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发挥先进的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场地的作用,实行双向互动式兴趣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而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其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其依托就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如果没有一批素质较高的“双师型”教师做后盾,职业教育就会失去其本质特色。因此,职教队伍总体上要增加“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而在师资队伍的培养上,要使每位教师起码应具有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而针对我校现状,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建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念,通过参加技能鉴定,获取一定等级的专业资格证书,以提升实践技能。、一、“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中等职业学校是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和初中级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特别是区别于普通中学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现状及趋势
目前相对于高等学校我国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较差,“双师型”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办学机制改革有待突破等,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市场需求逐渐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们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我国中职教育的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扩大,这就要求中职院落校必须以企事业需求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的需要。
2、“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特点、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决定了职业学校只有采用合理的途径和措施,加强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教育技能的培训,实施终身教育制度,让专业教师不断充实知识,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作为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面和一定相关专业岗位的实践能力,如综采专
业的教学,除了具有煤矿开采、采煤工艺、矿井安全生产等相关基础知识外,还必须具有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工作经历、熟悉生产工艺工序并有较强实践能力等。
二、如何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用一致,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高校教师、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全国、全省、全市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职业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我们立足校本,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
(1)开展“师徒结对”活动,以优带新。教师之间结成对子,利用平时上课及实习、实训等操作机会进行帮带,共同研讨教育教学,促进交流、共同进步,尤其是由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带年轻教师,将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传授给年轻教师,尽快让
年轻教师进入角色。“师徒结对”作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一种有益地补充,它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采用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增强新教师的实习指导能力,培养后备的“双师型”教师,也有利于加强实习课堂的管理,提高学生的实习课学习效果。;
(2)开展观摩课活动,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每位教师都要去听其他教师上课,并提出意见建议,课后大家讨论互相学习进步;
(3)以赛促教,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4)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教研组、备课组定期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5)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二)狠抓教师培训
强化对中职学校教师的培训,使之尽快的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让教师到实践中锻炼
实施校企“双向挂职”。所谓校企“双向挂职”是指企业人员与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分别到对方行业从事兼职活动。校企“双向挂职”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一,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重点是提高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了解本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了解本专业
对员工技能操作水平的要求,熟练掌握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据此研究技能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最终把到企业顶岗学到的新知识、技能及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构成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双师型”教师的重要来源。
深化校企合作,丰富专任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一是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要有至少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坚持新任教师深入企业社会一线顶岗实践制度;二是鼓励教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直接参与技术开发、技术转化与技术改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三是教师参与专业实训室、实训基地建设,在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四是教师要带领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
2、加强对教师的资格培养
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和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加强国家中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由国家统筹与规划,教育部在全国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系列中职培训基地,对现有中职教师进行一系列的、集中的培养。基地学校要重视培训内容和方式,及时推出有吸引力的培训项目,开通有效渠道,形成一定的联系机制,促使基地学校教师到学校去,主动了解学校要求,找准师资培训的突破口,将教师培养和学校要求结合起来,避免基地学校提供的培训与学校教学实际相脱离的现象。
3、鼓励教师继续深造
组织教师在职读研、读博,学习最新、更专业的知识,提升学历、给自己充电。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1)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培训,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2)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推荐教师到各级教育学会、专业委员会任职,担任活动组织、主讲等;
(3)各专业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老总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
(三)建立创业机制
引导教师在重视理论与实践进修的同时,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理论与实践进修的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发挥双师型教师潜质和潜力,鼓励他们在业务对口的条件下兼职和创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实训基地和社会影响,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创业机制,帮助具有双师素质、能在“产学研”中创造较好效益的教师先富起来。
(四)制定有力措施
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
1、管理与制度并举
实践表明,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渠道广、专业要求复杂,管理难度明显大于其他教师。目前部分中职学校存在对双师型教师实践及应用能力管理上的盲点,不能有效的进行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培训和职业发展,不能准确衡量他们对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应用的贡献,当然就无法对双师型教师实施有针对性的激励。双师型教师处于行为目标不明确、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业绩大小一个样、能力强弱无区别的状态中,缺乏素质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因此,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可进行分层分类和创建素质模型来完成。
2、“双师型”教师的奖励与有关待遇
有了完善的聘任制度后,还要摒弃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待遇,形成充分体现并积极鼓励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和创造突出业绩的薪酬体系。
(1)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学校发给“双师型”教师资格证书。学校一次性给予奖励。学校在制定职称评审、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具备“双师型”条件的教师。
(2)学校每年将从职工教育经费中根据需要核拨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奖励。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各种资格证书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奖励资金。
(3)对“双师型”教师,各专业办优先安排参与科研项目开发。主持或参与主持本专业范围的实验项目,实验装置开发,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维修,保养或解决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指导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
3、独立考核
对于中职教师职称评定,要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沿用普通学校的标准,重点是考核教师的科研能力。而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能力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更表现在专业教学、实践和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在现行中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指挥棒下,实际上造成了双师型教师的精力分散。因此,中职教师职称评定应该制定独立的考核办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具有“双师素质”资格的教师申报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职务。
4、侧重发展
应侧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职业发展。调查表明,“职业道德的拓展性”已成为人们选择工作单位时仅次于“薪水”的第二位考虑因素。双师型教师的知识、能力均处于较高层次,他们对职业发展的需求更甚于一般员工,经过多年的专业实践,一些教师积累了较为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并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开发能力。学校应积极鼓励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研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等转化科研成果,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
三、“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实践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通过对我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课题研究充分说明教学质量关键在教师,只有具备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使职业技能成为连接教育和生产的纽带,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劳动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大好形势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形势会越来越好,职业教育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2、理论价值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我校今后在“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学校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可督促学校领导更进一步重视“双师型”队伍建设,必将更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6
[摘要]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现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但目前在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要大力实施课程改革,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实行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双证”融通的人力资源保障。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办学质量上都显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师资队伍建设的不足已制约了高职教育的更快发展,解决好高职教育的师资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目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与发展规模相比,高职教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任职教师学历结构偏低。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对我国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指标等级标准及内涵”对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进行了量化。但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与教育部提出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正高职称的极少,许多学校的专业课专职教师中初级职称教师多于中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数量更是严重不足,远未达到教育部提出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达50%”的合格等级。
2.教师来源渠道不畅,兼职教师数量偏少。现任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即投入教学工作,没有经过实践锻炼,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很少。教师的来源不畅,缺乏实践锻炼,大多数教师的实践工作年限偏短。兼职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兼职教师一直保持较高的比例,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兼职教师由社区内的企业家、某一领域的专家以及生产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数量超过了专职教师。
3.教师整体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适应新情况、新专业的人员不足。我国高职教育的师资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在现有培养模式下,普通高校毕业生因为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实践的锻炼,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在教学实践中,通常都采用知识授受的方式组织教学,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因此,其整体素质也就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高职教育还停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一般性改良阶段,没有及时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不能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专业的要求。
4.教师实践能力差。德国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教师在职业界的工作经历,大学毕业生要成为职教教师,要有5年或5年以上的企业实践经验,经过2年半的培训后,参加国家考试取得职教 教师资格后方可从业。而我国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直接由学校走向学校,课堂走向课堂,缺乏企业工作、生产实践的经验,有职业资格证书、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少之又少。教师实践能力的严重欠缺,造成学校在教学内容上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现状,能力本位教学无法开展,毕业生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高职教育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5.教师队伍整体科研水平不高。高职院校中,在高档次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较少,科技
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对有特殊贡献的“双师型”教师给予特殊的奖励等等。
2.加强在职教师的培养和培训。要有计划地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加强工程实践锻炼。通过专业实践了解相应专业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产学研结合对于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要求、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根据企事业单位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开设课程,使高职院校与行业、产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企事业单位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的平台。学校要充分利用企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把企业的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充分利用起来,一方面作为专业教学的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作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组织教师开发或改造学校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训设施利用率和效益,提高其科技含量和档次。组建技术开发或技术应用管理机构,为教师参加工程实践牵线搭桥。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家高职高专师资培训基地或国内外大学进修或培训。聘请职业教育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到校讲学,提高教师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了解企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等等,使教师从思想上自觉地加强自身“双师”素质的提高。
3.加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但要充分发掘学校内部的人才潜力,而且要充分利用社会的人才资源。高职院校要把聘请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作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来抓。积极引进专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加大实践教学教师的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兼职教师有丰富实践经验或操作技能,熟习本地区、本行业情况,可以给学校带来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使教学工作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性人才。要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作用,不仅要安排好他们的教学工作任务,还要安排好教学研究任务。安排兼职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通过相互间的交流,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4.重视学科带头人培养。学科带头人是 “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核心。学校要在注重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大学科带头人和“双师型”名师的培养力度。对培养目标和对象,要委以重任,提供各种机会,安排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科技开发研究,特别是要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和改革、专业改造、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使其成为“双师型”名师,以此带动学科学术梯队的形成和学校整体师资水平的提高。
5.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体现以能力为本位,培养学生熟练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与实际,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一人双肩挑。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在建设专业实训室、教学工厂过程中,要求专业教师自行研制、开发、安装专业教室和教学工厂的教学设备与设施,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参与者观念更新,也需要政府的大量投入,给予政策扶持和资源支持,社会、企业、学校之间也要加强沟通,树立全局观念,自觉、积极地为教师专业发展创设空间和机会,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 篇7
一、“双师型”教师的作用
“双师型”教师, 是指在教学教育中必须具备与本专业同系列的技术职称或岗位资格 (技能) 证书, 或虽没有取得实际工作领域专业技术职称, 但具有了实际专业技术领域技术岗位基本素质的人员, 或已具有实际工作领域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到校任教且获得教师资格的人员。而必须指出的是, “双师型”教师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 也不是通过考试, 简单拥有两个资格证书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的实质应该是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等方面有机融合, 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将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合格教师。
1. 培养目标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我校是新建地方型本科院校,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学校的定位目标。为了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要求教师在政治思想和专业理论合格的同时, 还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实践技能———即拥有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才能指导和教会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学会实践技能, 实现真正意义的“言传身教”, 完成教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2. 现代化建设需求“双师型”教师。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化社会的各个生产、服务、管理等岗位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 其操作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脑力劳动, 要求所有建设者、生产者将专业理论与实践技术能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教学岗位上有一批合格的“双师型”教师, 才能在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现代化建设更好地服务。
3.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需求“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在不断地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 能刻苦钻研实践技能, 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操作, 以理论指导实践, 以实践加深理论的领会, 使理论与实践达到有机联系, 在教学活动中做到能讲会做、一专多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二、“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近几年来, 我校应用型专业发展迅速, 实践技能的教学内容日趋扩大, 要求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越来越多, 但由于以下几点原因, 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已经是我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事情。 (1) 办学历史的原因, 理论课教师所占比例很大, 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很少; (2) 新建工科专业老师基本都是从学校招聘来的刚毕业的高学历人才, 他们大部分没有在生产一线从事过实际的技术工作, 仅有在学生时期参加实习的一些经历, 不能很好地胜任实践教学工作; (3) 少量转型教师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和必需的专业技能, 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导致应用技能的培养问题非常突出。但是目前有一种误解, 认为“双师型”教师就是“教师”和“工程师”的简单相加, 这种理解表面上好像强调了“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 注重了二者的特性, 但曲解了“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特别是忽视了“双师型”教师与工程师的区别。从二者工作对象看, “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而工程师面对的是物 (机器) 。从二者工作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看, “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起引导作用, 教师的作用是外因, 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因作用才能发生效力, 工程师在实际活动中占决定地位, 起决定作用。从知识能力看, “双师型”教师不但要熟悉操作过程, 精通工作原理, 而且能很好地传授给学生,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而工程师只需掌握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进行实际操作即可。
三、“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双师型”教师在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应该具有以下五方面的能力。
1. 理论教学能力。
“双师型”教师首先要能够胜任两门以上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和相关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的指导能力, 并能及时合理地将与本专业有关的新理论、新技术融合到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 使理论教学的实施具有超前性。
2. 实践操作能力。
“双师型”教师, 应该掌握所教专业领域内的某些传统机器和新设备的操作与简单维护技能, 这种能力包括: (1) 对设备结构和生产原理的认识与服务能力; (2) 对设备的一般操作能力; (3) 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 (4) 对设备能进行比较熟练的示范操作, 并能根据学生不同的操作实际给予有效的指导能力。
3. 研究与创新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与创新能力。乐于接受新知识、新观念, 善于分析新信息、新情况, 勇于解决新问题、新困难, 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才能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4. 创业和管理能力。
“双师型”教师要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双师型”教师既是产学结合的研发者, 又是学校教学教育管理的参与者。因此, 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教学管理、设施管理、技术开发的能力, 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
5. 社交和组织协调能力。
“双师型”教师的接触面广、活动范围大, 必须掌握一定的与企业从业人员交流沟通能力, 能够组织和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社会调查, 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所以, “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必须把这五种能力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样才是地方型院校教学教育真正需要的“双师型”教师。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构想
为了培养出优秀的“双师型”教师,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 对我校的培养途径提出以下构想: (1) 学校创造条件, 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的培训, 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 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2) 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且有一定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任教, 改变教师单一来自高等院校的来源结构, 使“双师型”教师来源要逐步多元化, 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3) 选派在职教师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在实际的专业岗位上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向一线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学习, 达到理论联系实际, 掌握实践技能, 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 (4)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科研和技术开发项目, 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5) 改革职称评定制度, 制定能反映“双师型”教师特点的职称评定标准, 实行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资格证书制度, 确保“双师型”教师的切身利益, 稳定“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和考核, 实行聘任制, 择优上岗, 能者多劳, 多劳多得。 (6) “双师型”教师实行“专兼结合”的办法, 聘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兼职教师, 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确保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 积极探索适合我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新路子, 通过多渠道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 实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摘要: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是全面提高我校工科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但目前我校“双师型”教师在整体教师队伍中比例很低, 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及培养也有误区。本文将从解读“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入手, 结合我校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8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教育部的具体要求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几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从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定规划、定标准、定政策、定制度等有力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全面提高我院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和综合实力,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效果。2008年学院教师队伍中“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数控技术专业教师团队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教师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师团队。
一、 谋划发展定规划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学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学院经历50年的发展历史,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面对新的发展要求,面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目标,专职教师总量不足、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学院能否在未来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创新发展,能不能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至关重要,这也是学院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学院领导班子统一思想,把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举全院之力,制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和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到“十一五”末,教师总规模控制在700人以内,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占50%以上,副高职称比例教师达到35%以上,使教师队伍结构得到优化,专业带头人队伍得到充实和提高,形成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梯队结构。要求“双师素质”教师达到专业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总数的80%以上,能满足高水平教学要求。
二、 明确要求定标准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标准是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是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建设要求。学院为进一步落实“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各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要求每个专业团队至少要有一名在行业企业有影响的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80%教师有“双师”素质,有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兼职教师占团队教师总数20%以上,重点建设专业专兼教师比例达1∶1。要求青年教师通过进修,取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
三、 提供保障定政策
为实现学院“十一五”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达到各专业团队建设的标准。学院制定一系列政策,保障双师结构队伍建设的任务。
第一,加大投入,建设校内实训基地,为教师提高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环境。学院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购置与企业生产同步的装备,建立集“产、学、研、教”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训基地,引入企业生产岗位操作标准,健全实践技能操作规范,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提高教师技术水平。目前学院建有焊接技术中心、工业控制技术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等22个校内技术中心,拥有101个实训实验室。焊接技术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等成为广西职工、学生技能比赛的专用场地和全国技能比赛广西选手培训基地。
第二,鼓励教师直接参与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技开发能力。学院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院教研科研工作若干意见》,鼓励教师与企业开展技术研究和科技服务,强化教师的教学科研意识,保障教学科研经费投入,积极组织开展科研活动。2008年学院共获厅级以上科研立项项目26项,同时获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专利1项。学院级科研立项项目119项,各类科研奖励总额达95万元。同时鼓励教师发表论文、出版著作。2008年全院教师在各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87篇,出版著作教材共42本,在各种论文评选中获奖励的论文共58篇。
第三,支持教师到企业去实践,专业教师脱产或半脱产到企业中挂职锻炼,到企业去兼职。学院重视校企合作培养师资,专业教师在企业环境中得到了锻炼,职业能力得到提高,“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建设成效明显,在原合作单位培养的基础上,2008年学院与区内外20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师资培养协议,选派45名教师到企业实践,为教师队伍建设拓宽了渠道。
第四,加大引进力度,采取灵活多样方式聘用教师。学院根据需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到学院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大力引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采用低职高聘重在聘后考核的方式,吸引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来校,促使一批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脱颖而出。2008年学院引进人才13人,高职称、高学历人才5人,其中博士生1人。同时实施“教授工程”重点资助计划和奖励政策。
第五,鼓励教师参加技能比赛,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教师参加各行业组织的技能竞赛,与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同台竞技,一方面向企业展示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另一方面了解企业技术水平,加强校企合作。2008年我院推荐5项教学成果参加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有一项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获二等奖,在第三届全区数控技能大赛决赛教师组项目中有四位教师排名前六。
四、 狠抓落实定制度
制度是实施政策、抓目标落实的保障。学院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标准,建立各工作流程,明确各部门职责,各岗位工作目标、职责和程序, 实施“监、管、办”三位一体的责任体系,并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形成规范的管理体系。制定《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示范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师队伍质量,为学院的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上的支持与保障。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 篇9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不仅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还必须有丰富的现代新型知识和实践能力,既能讲课又能指导实训操作,“教师像工程师”。建设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打造品牌专业,办大、办活、办强学校,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在学校领导和专业带头人的主持下,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确定了培训项目,经过多方配合,完成了计划。依据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经过两年的建设,本专业10名专业教师“双师率”已达到100%,质量得到全面的提升。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
成立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律、原则与途径等。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专业师资培养为核心,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内校外、校企双元为培养途径,以企业实践、送高校进修、校本培训或教师自学为基本方式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思路。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方案
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制定了培养方案。根据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教师的需求,要求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和阶段目标,经领导小组协商、批准,纳入学校和个人培训规划之中,定期检查、评估教师个人成长计划的落实情况,使规划落到实处。
在实施培养时,分为四个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基本配齐专业教师,使得教师明确一个相对清晰的专业方向阶段;通过多渠道培训,促使专业课教师能胜任一门及以上专业课和一门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阶段;专业教师取得相应行业的专业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能胜任相匹配的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教学工作阶段;专业教师能胜任课程改革,开发课程模块,编写教材,能承担行业员工培训、企业生产指导工作,成为专业建设的主力阶段。
在具体培养时,采用“校企双元”方式,即派出去,请进来的校企合作模式。学校经常指派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研发、市场调查与分析,教师加强了对生产一线上技术要 求、工艺标准的直接了解,改善了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滞后,不能把握现代专业技术发展脉搏的问题,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同时,请企业的工程师将其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将生产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带进学校介绍给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也促进了教师和工程师之间的相互提升。
三、落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
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借助行业、企业等资源,构筑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网络,在师德素质优化、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方面抓好落实,全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1、师德素质优化的培养
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学以致用,引导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学观,增强教师爱校、爱教、爱生的情感,促进教师个体师德素质的全面提高与群体素质的优化,使之成为德、才、能兼备的先进思想文化和先进技能的传播者。
2、现代教育理论的培养
定期聘请行业专家、职教专家来校举办讲座,选派专业教师参与国家、市区的教研和学术会议,编辑教育理论学习资料组织教师学习与研究,分批安排教师到物联网发展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考察、进修,转变教育观念,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水平。
3、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和关键职业能力,专业组织教师参与形式多样的培训。定期举办各级各类观摩课活动,提高教师教学相长的能力和水平;定期开展教学改革专项研究活动,研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的制订及课程开发与教材编写。
4、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分批选派专业教师到相应高校学习、深造,接受行业或国家相关部委组织的专业人才或师资培训,丰富、更新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参与社会实践、顶岗工作、行业研讨会等活动;聘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定期来校指导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及教学指导,帮助专业教师了解行业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和发展趋势,促进了教学与行业、企业、生产实际的融合;组织教师参加国 家、省市的各项技能比赛,强化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
四、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成长的保障机制
专业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了 “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机制,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1、改革用人制度和激励机制
在教师激励机制中,一是在待遇上坚持向“双师型”教师倾斜;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职晋级、评先选优;三是给予有利条件,依托企业以及高等院校,在校外建设了一批高质量的实践基地和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实践基地或培训基地接受相关培训。
2、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校内基地
在校内,我校建立了实训中心,配备了较齐全、较先进的实验实训设施设备,为专业教师提供了较好的教学实践、研究平台;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收集到的企业、行业相关信息或教育教学信息,提供给教师实习。
3、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坚持从各方筹集资金,建立了教师培训基金,保证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进修培训的时间和经费,每年投入专项用于师资培训、奖励的费用都有保证。
五、建设成果
2014—2015年是学校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创建全国千所示范性中职学校重要时期,......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师资专业队伍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适应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经过全体专业老师共同的努力,取得了较好成绩。
1、完成示范校建设项目
本专业自办学以来非常重视教师的职业实践活动,创造各种教师下企业实践机会,并结合本专业特点,从内容、形式、方法进行尝试一系列的改革。参加课程开发,创新教学模式,针对本专业开设专业核心课程,所有专业教师在新的课程标准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进行单元设计。在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有教师在研究中教学,在教学中研究,互相合作,超额完成了课程开发任务,加大资源建设力度。
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数字化资源建设成为建设的重点之一。为提高教学的质量,促进课程的网络化、信息化,继续完善专业核心课程的资源建设,力争建设所有核心课程有资源平台,方便师生自主学习。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带领下,根据学校人才 培养方案及课程改革的需求,编辑了多部专业教材,四部成为校本教材,超额完成了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的内容,极大地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
2、参加培训考察交流与技术培训
专业教师多次参加考察、交流、技术培训,参加了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及校级培训,以及多种学习交流活动,教师覆盖率为100%。
3、教育技能大赛屡获佳绩
专业老师在参加论文、教学技能、辅导学生等评比中屡获佳绩。承办了国家、北京市物联网设备安装与应用专业技能大赛,多人次在国家级、市级、区级比赛中获奖。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推荐阅读:
双师型师资队伍06-28
“三师型”教师队伍07-06
“双师型”教师研究08-21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05-25
双师型教师培养06-07
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08-08
双师型教师教育改革05-27
双师型教师机电一体化论文09-20
教师队伍整治工作方案09-05
丰州中心小学深化教师队伍作风建设实施方案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