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2024-06-25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精选8篇)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篇1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 办公室关于开展2015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

教基一司函〔2015〕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广西壮族自治区素质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教基一厅函〔2014〕53号)要求,现将2015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工作安排和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活动时间

2015年3—12月

三、参加对象

全国普通中小学校学生(含港澳台学生)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外籍学生,按照学段分为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

四、活动内容

(一)“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

全国中小学校和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组织中小学生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语文、历史、思想品德等课程内容,阅读中国古典文学、民族文化、历史典故、神话寓言等经典读物,通过课堂学习和晨会、班会、队会、综合实践等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诵读和主题演讲,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全国优秀作品中,小学组和初中组择优参加中央电视台“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我的一本课外书”节目评比,高中组择优参加“小小百家讲坛·全国晋级赛”。

(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

在全国中小学校和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通过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红色旅游、冬夏令营等活动,组织中小学生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到革命历史遗址、革命历史博物馆、革命先辈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参观,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进一步加深对革命精神的感悟。

全国优秀作品,通过“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网络专区进行集中展示。

五、展评办法

(一)“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小小百家讲坛”。

1.在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图书的阅读、学习、讨论和主题演讲活动,以班级为单位评选优秀演讲作品,录制时长为3分钟的演讲视频,参加年级、学校展示,并选送优秀作品报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在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少年宫)进行展示。

2.优秀作品经县(区)级、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评选后,择优报送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3.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在省内举办演讲作品展示和评选活动,按照全国展评活动的相关要求,评选出入围全国展评活动的优秀作品。各省可选送小学组、初中组、高中组作品各3项,共计9项。申报名额未使用完的省份,活动组委会可将名额调剂给其他省份使用。

4.活动组委会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网站(http://)开设“小小百家讲坛”活动专区,各地中小学生也可通过网络征集的方式参与活动展评。申报者可自行上传个人演讲视频至活动网络专区,由公众投票评选出20项入围全国展评活动的作品。

5.“小小百家讲坛”活动为公益性活动,入围全国展评活动的优秀作品,将通过“小小百家讲坛”活动网络专区和中国教育电视台进行集中展播。

(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之“寻访红色足迹”

1.中小学校和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要认真制定活动方案,组织中小学生结合“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撰写读后感、参观游记,拍摄摄影作品,设计活动方案。

2.“寻访红色足迹”活动为公益性活动。活动组委会在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网站(http://)开设 “寻访红色足迹”活动专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学生将主题征文、主题摄影、主题活动方案作品上传至活动网络专区,并组织学生参与网上投票。各类作品申报名额不限。

3.上传的作品经审核后通过“寻访红色足迹”活动网络专区进行集中展示。活动组委会根据公众投票结果,按组别分别评选各类优秀作品。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有序推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统一部署,层层动员,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方案;要重视并做好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宣传工作,充分调动中小学校的积极性,引导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保证本地区活动的顺利开展;要认真做好本级行政区域内活动作品的征集汇总和统一报送工作,及时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上报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二)注重导向,严格把关。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要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确保学生申报作品能够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做到作品主题鲜明,思想观点正确,内容健康向上。

(三)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合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精心设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深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精神和内涵。要协调各类媒体做好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通过大力宣传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过程、经验和成果,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共同营造全社会关注中华传统美德、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防范,确保安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各类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要加强安全防范,制定活动安全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落实安全措施,在活动开始前对中小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为学生购买出行保险,确保青少年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

附件: 1.2015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组委会名单

2.2015年“小小百家讲坛”活动作品报送办法

3.2015年“寻访红色足迹”活动作品报送办法

4.“小小百家讲坛”活动作品推荐表

5.“寻访红色足迹”活动报名表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

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

2015年3月10日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篇2

(一) 进一步加强教育干部队伍建设。

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 继续深入推进我厅干部人事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优化我厅干部队伍结构, 可采取竞争性选拔、选调等方式遴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充实到我厅工作。

(二) 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

按照领导干部任期制和考核工作“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的要求, 研究制定《厅管处级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暂行办法》。

(三) 进一步规范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

研究制定《直属单位 (学校) 人事管理办法》, 规范招录调配干部员工、学校教职工的资格条件和程序步骤, 完善对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进一步提高直属单位 (学校) 干部人事管理工作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 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 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确保预算按时支出。

按照省财政厅的部署, 进一步完善厅机关及高等学校、直属单位的预算编审程序, 完善并推广“人员经费+生均公用经费+专项经费”为主的预算管理模式, 健全预算执行通报制度, 增强预算约束。

(二) 加强项目管理, 确保八大教育工程顺利实施。

2011年, 重点组织和配合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工程、教育扶贫移民工程、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普通高中办学条件建设工程、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工程、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等八大教育工程。

(三) 健全学生资助体系, 保障受助学生权益。

大力推进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 落实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金。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学生资助体系, 完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 规范各类奖学金、助学金的发放管理, 加强检查与监督, 真正把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一) 抓好“两个重点”。

一是积极推进“多媒体进教室”建设。在2012年前实现学校每个班级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具有网络条件的学校以宽带方式接入互联网, 农村中小学60%的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室。二是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化建设。按照《海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标准》, 2011年, 力争全省20%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设备配备达标。

(二) 创新“两个模式”。

一是创新“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模式。进一步巩固和提升远程教育工程的应用成果, 探索建立卫星IP资源有效利用的长效机制, 真正把IP资源有效利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 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服务。二是创新远程教育“班班通”模式。分村小、中心校 (含完小) 、初中制定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建设标准及规划方案, 2011年, 力争全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班班通”覆盖率由8%上升到25%。

四、强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力争校舍安全工程打好“翻身仗”

(一)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一是市县教育局要对2009年、2010年的项目开展“回头看”工作, 狠抓项目的开工和竣工, 切实把滞后的项目抓起来, 制定出具体的项目进展时间表;二是市县教育局要根据中央、省和市县下年建设资金额度及校安工程规划, 做好年度建设项目计划并于3月中旬前将计划报省校安办备案;三是市县教育局要争取财政安排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经费, 提前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 务必确保项目建设资金下达后2个月内启动项目土建工程建设。四是推行项目集中联合审批的方式, 加快项目审批速度, 缩短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二) 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

各地要结合实际, 在做好布局调整的前提下, 建立详细的工程项目库, 加强项目管理。要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管理,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支付和使用资金, 及时拨付工程资金, 不得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 防止学校出现新的债务。要切实执行校舍安全工程收费减免政策, 节约建设成本,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倒排工期制。所有校安工程项目都要由业主、施工单位、监理部门共同制定项目建设倒排工期表, 放置在工地醒目位置, 接受有关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

(三) 抢抓校安工程“黄金工期”。

教育“会议”面面观 篇3

闹心的“会议通知”

小孟是某高校校长办公室的秘书。每天到班之后,小孟的第一件事便是整理传真件,查看有无重要事项需要及时处理。为了防止漏收重要传真,他每天下班之前都会把传真机设置成“自动接收”模式。如此一来,该收的收到了,不想收的却也趁机自动发了过来。这其中比例最大的就是名目繁多的教育会议通知。

小孟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地方行业高校,妥善处理好与地方政府及各个部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垂直上级部门、各类相关协会等的关系,事关学校发展。因此,巧妙协调学校领导参加各类会议,就成为办公室的一项重要工作。校级领导实在安排不过来的,便不得不商请行政科室负责人或二级学院院长代为出席。如此“两全之策”已成为诸多学校的习惯做法。

然而,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实在令学校难以招架。除了由上级部门组织召开的教育会议之外,另有很多会议的举办方并非教育主管部门,以学校参会“经验”看,这些会议大多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小孟称之为“垃圾”会议。对这种会议,小孟一直坚持“收了就收了,收了也不传送”的原则,坚决不让此类糟粕信息去干扰领导的正常工作。然而,由于此类传真数量特别多,全校各部门的几十台传真机每天都要为此浪费很多纸张和墨粉。

与会议通知配套的,还有追踪电话。“小孟”经常接到此类电话,不仅数量多、频次高,而且非常难缠。起初出于礼貌,“小孟”会尽量让打电话的人把话说完,然后根据情况告诉对方,并婉拒对方的会议邀请。但他常常需要为自己的“仁慈”付出很多宝贵时间。

最近两年,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此类会议广告的传播途径也发生了变化。电子邮箱成为会议广告的海量接收媒介,不仅在形式上更加光鲜夺目,在内容上也更为全面,可以收到全方位展示的效果。而电话追踪作为一种邮件的“落实”“敲定”方式,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原来的固话被手机或网络电话取代,既便宜,又能隐藏身份,防止被拒接。

“无孔不入的会议通知扰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甚至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一位高校办公室主任感慨道。

“良莠不齐”的教育会议

虽说教育会议过多会耗费心神,然而,从积极的层面看,教育会议繁荣其实也是一种“风向标”,说明教育领域的的工作处于进步活跃的状态,大家关注的教育热点多了,积极性高了,才会真正坐下来进行研讨,组织者才会有心组织教育会议。

而事实上,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近年来职业教育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作为一种与社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形式,开放式办学、校企之间的广泛合作、地区校际之间的经验交流等,很大程度上都通过教育会议来反馈呈现。而教育会议也优势尽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各方受益良多。

比如说,以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领域这几年的会议活动就相对多得多,其中尤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为最。

教育部、财政部于2006年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被业内称为高职教育领域的“211”“985”工程。为了有效推进这项工作,自2007年至2012年,教育部曾先后主办召开了5次全国性的大型高职教育发展年会。而且每次会议都有一个非常明确的重大主题,以此来推动全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2007年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2008年的“百所名高职、百家名企业”,2009年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2011年的“展示职教风采,培养阳光青年,构筑人人皆可成才之路”,2012年的“高等职业教育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等,都着眼于立体呈现“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同步、健康、快速发展,也为相关各方搭建了互动交流的平台。

再者,为解决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校热企冷”“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状,教育部推动的职业教育与行业产业“对话会”,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搭建了有效合作平台。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积极努力下,成立了职业教育“行指委”,并召开了教育部门与国家十大支柱产业的“对接会”,营造校企合作的热烈氛围,成效明显,反响良好。

然而,伴随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教育会议也呈现出“繁荣”状态,这其中也存在参差不齐、鱼龙混杂的状况,尤其是一些低质量的教育会议让学校管理者由烦生厌,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不同于教育主管部门以及一些教育权威组织的一些高质量教育会议,也有一些单位或组织也热衷于“办会”,不同的是它们办会并没有将促进教育发展放到应有的位置,而是过分看重办会所带来的收益,经济效益重于社会效益是其特征。

比如说,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意义重大,曾吸引了全国1280多所高职院校参与其中。于是一些部门、组织便从中觅到了商机。尤其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中所规定的多项内容,如师资培训项目、精品课程开发项目、资源库建设项目、案例库建设项目、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专业群建设项目、工程研发中心项目等,都有相关的支持费用,这也直接导致了全国各类营利性研讨、培训活动的蓬勃开展。

此类会议过多也让学校不堪重负。这类会议往往由基层学校的行政或业务主管部门举办。由于涉及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与学校相关部门对接的相关部门可能会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即便每个部门年均召集一次工作部署会议和工作总结会议(甚至还有评比会、表彰会),会议总数相当可观。

由于这些会议多在每学年开始或结束时召开,而这时也正是学校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即便如此,许多学校领导也不得不分身参加这些会议。由于同一时间的会议“重合度”较高,常会以“会套会”来减轻基层学校负担。一般来讲,这类会议大多强调学校主要负责人出席,显然,会议开完,即告工作落实完毕。有学者认为,虽然有些会议十分必要,但也让学校跑得苦不堪言。

有办会者,必有赴会者。名目繁多的会议,都有哪些人参加?大体而言,有两个群体特征比较显著。

一种是无可奈何赴会者。在高校“去行政化”的呼声中,校长们为会所累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方面,高职院校的院校长们更是一个重大的“受害”群体。相比本科和重点高校,高职院校的校长往往位低言轻,许多会议都需要无条件出席,即使未被点名批评,也都“不好意思”不去。

另一种是乐此不疲的赴会者。有人厌会,也有人乐于参加各种会议。在一所学校,能够经常享受“开会”待遇的,大多是那些平时不受实质性工作任务约束的“游离者”,此类人员的存在及其赴会“需求”的持续不断,为以营利为目的的各类虚假会议的长盛不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这类人员的信息经由很多专业办会者的相互交流,常常成为办会者的宝贵资源,因而他们经常会收到各种专门的会议“邀请”。

再者,如今会议通知上的“出席对象”已经非常宽泛,从校领导、分管领导、教务处长、科研处长、学工处长,直至“骨干教师”,几乎无所不包,可以说派谁参加都是“对口”,都能名正言顺。

规范”势在必行

显然,教育会议不是不可以开,而是要开得有效果,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一些内容好、影响大、口碑好的会议要坚持办下去,这样的会议越多,对教育发展越有利。相反,对于那些“滥竽充数”的教育会议则应该进行整顿整理,不能让虚化的会议浪费宝贵的教育资源,影响了教育会议的健康“生态”,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这一点,也符合国家有关精神。

压缩会议、精减会议一直是国家三令五申的禁令。会议成灾,浪费的是国家的钱财,糟蹋的是纳税人的权益,损害的是政府的形象。有人曾对会议成本进行过粗略的统计,以四川、重庆等中部地区为例,若有一人出席在北京召开、为时三天的会议,其参会成本大约为:往返机票2200元,会务费800~1000元,住宿费800~1200元,考察费400~800元,总计平均不低于5000元/人。一次中小型会议以180人计算,总成本便达到90万元以上。如此庞大的支出都要由公共财政承担,若只为了召开一次无关紧要、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在资源并不充足的教育而言,这样的浪费无疑更应避免。更让人忧虑的是,一些教育会议议程已渐渐形成了“套路”和“模板”。嘉宾讲的多是客套话,专家说的也是一家言,分组讨论是轮流发言或“圆桌会议”,经验交流则多是照稿(或PPT)宣读。如此教育会议,不开也罢。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在武昌火车站月台上的谈话中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2010年8月,深圳特区迎来30岁生日,组织评选“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最终入选并位列十大观念第二位。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再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的务实作风。

2012年11月21日,十八大闭幕刚刚6天,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克强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有关省市相关负责人发言不到两分钟,李克强便插话打断并要求不念发言稿,“只讲问题和困难”,身体力行转变会风。

学前教育会议讲话 篇4

市委、市当局对学前教育任务十分注重,前不久专门印发了《市人民当局关于进一步加速学前教育开展,具体提拔学前教育质量的定见》和《市学前教育三年举动方案》。今日我们召开会议,就是对市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的学前教育任务进行布置摆设。

一、深入看法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意义,进一步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级党委、当局高度注重学前教育。国度和河南省中长时间教育规划大纲都把学前教育专列一章,提出了到根本普及学前教育的目的。上一年12月和本年7月,国务院和省当局接踵召开了全国粹前教育任务电视德律风会议和河南省学前教育任务暨学前三年举动方案启动会议,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时开展学前教育的若干定见》和《河南省人民当局关于鼎力开展学前教育的定见》、《河南省学前教育三年举动方案》,对全国、全省学前教育开展提出了明白的目的和要求。

变革开放特殊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学前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开展,普及水平逐渐进步。20xx年全市共有幼儿园732所,在园儿童11?4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66%,到达前史最高程度。在看到成果的还,也要清醒地看法到,作为国民教育系统的主要构成局部,学前教育当前仍是一个单薄环节,面对着很多坚苦和问题,还不顺应人民群众期盼和人的具体开展的需求。一是学前教育资本缺少、投入缺乏,入公办园难已成为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二是区域开展不服衡,城乡差异大,乡村入园率低;三是幼儿教员数目缺乏,全体本质有待进步,待遇保证问题亟待处理;四是体系体例机制不完美,治理体系体例、办园体系体例、投入体系体例需进一步理顺。这些问题严峻制约着学前教育的安康开展,我们要从计谋和全局的高度,深入看法开展学前教育的主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开展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安康生长,是促进人终身开展的奠定工程。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主要的发蒙期间,是为后继进修和终身开展奠基坚实根底的主要阶段。相关研讨效果标明,在人的终身中,这一阶段开展最快、可塑性最强。承受科学的学前教育,关于幼儿构成强壮的体魄,养成安康的生涯习气,培育优越的思维人品,激起进修兴致、立异认识和协作才能具有不成替代的效果,对人的安康、进修和社会行为等方面发生终身可继续的影响。鼎力开展学前教育,为儿童发明优越的人生初步,是对峙以报酬本在教育范畴的必定要乞降详细表现。

第二,开展学前教育事关千家万户的亲身好处,是保证和改善民生的主要行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也是非常主要的社会公益事业,直接触及人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实际的好处。我市有30多万学龄前儿童,学前教育为全社会普遍存眷。特殊是跟着经济社会的疾速开展和人民生涯程度的进步,家长对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向早期教育延长,学前教育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道的新诉求,成为事关千家万户好处的严重民生问题;跟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生齿活动带来留守儿童、活动儿童大幅度添加,学前教育需求呈现了新的转变。每一个孩子的安康生长都寄予着几代人的期盼,每一个家庭都但愿孩子享有公道的时机,承受科学的学前教育。鼎力开展学前教育,关于保证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调和不变具有严重实际意义。

第三,开展学前教育事关国度和民族的将来,是建立人力资本强市的必定要求。今天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对学前教育的注重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度和地域的现代化水平,是权衡社会开展程度的主要标记。普及学前教育是进步国度和地域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局部,把学前教育归入当局公共效劳系统,鼎力推进普及,已成为当时教育开展的新趋向。鼎力开展学前教育关于完成更高程度的普及教育、进步国民全体本质具有深远意义。这是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影响将来综合国力的大事。我们必需充沛看法在新的前史期间学前教育事业承载的主要任务,实在加强任务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以对国度、对人民高度担任的精力把这件大事办妥。

二、抓住要害,凸起重点,加速进步学前教育开展程度

市当局《关于进一步加速学前教育开展具体提拔学前教育质量的定见》和《学前教育三年举动方案》,对当时和往后一个期间学前教育开展作出了具体摆设,提出了明白要求。开展学前教育,处理入园难的要害是凸起公益性和普惠性,构建掩盖城乡、结构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效劳系统,保证适龄儿童承受根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加速开展学前教育要做到“五个对峙”,即对峙以鼎力开展普惠性幼儿园为偏向,注重保根本、广掩盖、多方式,出力处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峙以当局为主导、社会参加、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系体例,落实各级当局在规划、投入、监管和保证公道等方面的责任,充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对峙以幼儿为本,遵照幼儿生长规则和学前教育规则,探究科学保教办法,一切以促进幼儿身心安康、习气养成、智力开展、高兴生长为重。对峙以效劳群众为主旨,量体裁衣,从实践动身,供应便利就近、灵敏多样、多种条理的学前教育效劳,让群众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对峙以变革立异为动力,完美体系体例机制,推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开展。

当时,要重点处理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扩展资本,添加供应。要接纳多种方式,扩展学前教育资本,建立数目足够、前提达标、收费合理、面向区域内一切适龄儿童的普惠性幼儿园。

一要鼎力开展公办幼儿园,供应“广掩盖、保根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效劳。要在城乡公办资本缺少的地域尽快制订和落实开展规划,新建和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中小学结构调整的充裕资本也要优先用于改扩建幼儿园,促进公办幼儿园合理结构。鼓舞优质幼儿园举行分园或协作办园,支撑街道、乡村集体举行的幼儿园,面向社区、面向社会,承当学前教育公共效劳。二要积极搀扶民办幼儿园,为家长供应多样化选择。对城乡民办幼儿园赐与多种方式的搀扶和赞助,指导其供应普惠性效劳,让群众可以在缴费大致相当的状况下自在选择公办园或民办园。三要建好、用好和管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在城镇化历程中,小区配套幼儿园既是装备和添加城市学前教育资本的首要渠道,也是进步当局公共效劳供应才能的有用伎俩。要把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展资本和标准治理的一项重点任务,在小区规划、审批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立政策,确保小区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要对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标准整理,对改动性质和用处的要加速整改,予以改正。四要把加速开展乡村学前教育作为重点。各级当局要把开展乡村学前教育作为新乡村建立的紧迫义务,归入公共效劳系统,加速村庄幼儿园建立,树立和完美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效劳收集,使乡村适龄儿童可以享有公道的学前教育时机。

第二,科学保教,进步质量。这是促进学前教育公道、完成每个儿童身心具体调和开展的基本包管。

一要遵照幼儿生长规则和学前教育规则,果断避免“小学化”、“成人化”倾向。要为儿童创设丰厚的教育情况,对峙以游戏为根本运动,注重让幼儿在与伙伴和成人的积极交往中,经过察看探究、感知体验,享用高兴童年,促进特性安康开展。二要强化对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的监视和指点,树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监测系统,进一步完美学前教育质量治理准则。还,增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任务,积极探究契合分歧春秋条理、分歧特点的儿童保教办法。三要在全社会树立准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指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尊敬儿童的天分和认知规则,顾惜童年生涯的共同价值,支撑幼儿园展开科学保教,盲目抵抗那些揠苗助长、违背儿童身心安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

第三,充分师资,提拔本质。培养一支师德崇高、酷爱儿童、营业优良、构造合理的幼儿教员步队,是学前教育事业开展的要害。

幼儿教员是孩子进入集体教育机构的第一任教师,思维人品要求高、专业性强,任务很辛劳,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孩子们有主要影响。教员质量决议着学前教育的质量,有限的资本要优先用于教员步队建立。当时要下决计抓好四个环节:

一是严厉准入,执行幼儿教员资历准入准则,严把进口关。幼儿教员有其非凡要求,既要具有专业素养,更要富有喜欢心、耐性、细心,擅长与孩子互动交流,要把酷爱这一岗亭、合适这一岗亭的人选拔到幼教步队中来。二是落实编制,依据国度和省规则逐渐配齐教职工,多渠道增补及格教员,从基本上处理一些当地长时间存在的教员数目缺乏问题。三是落实待遇,实在处理好幼儿教员的工资福利、职称和社会保证等问题,保证正当权益,消弭后顾之忧,让广阔幼儿教员心境酣畅搞教育。四是增强培育,做好师资步队培育培训规划。办妥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扩展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划。园长和教员的培训要归入持续教育方案,鼎力增强师德建立,注重运用现代化教育伎俩和长途教育平台,立异培训形式,知足幼儿教员多样化的进修和开展需求,不时进步专业本质和理论才能。

第四,拓宽渠道,加大投入。加速开展学前教育,财务投入是保证。近些年来的理论证实,各级当局必需实在承当起投入责任,不克不及纯真依托市场机制来处理学前教育开展问题。要仔细落实国度、省、市提出的要求,实在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要落实各项财务支撑政策,做到预算有科目,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规范,赞助有准则,改动一些当地对学前教育不投入、少投入的近况,不时进步财务投入程度。

公共财务投入要向乡村遥远地域倾斜,承当更多的责任。要树立学前教育赞助系统,对家庭经济坚苦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赐与重点赞助。办妥学前教育,需求最大幅度添加当局投入,但目前还难以做到像义务教育那样完全由当局包下来,要构成当局投入、社会举行者投入、家庭合理担负的投入机制,积极发动社会力气投资办园和捐赞助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起原渠道。

第五,增强监管,标准办园。幼儿园遍及城乡社区,量大面广,办园主体多元化,办园程度良莠不齐,标准治理的义务相当深重。各级教育部分特殊是区县一级要接纳有用办法,充分治理力气,树立科学有用的监管机制,实在实行好职责。要增强对幼儿园准入、平安和质量等方面的监视治理和指点,对教员天资、人员活动、工资待遇、教育教育、卫生保健与平安治理等方面执行动态监管,标准办园行为,不时进步各类幼儿园的办园程度。尤其是关于幼儿园平安问题要高度注重,决不克不及漫不经心,实在增强全掩盖的平安防护系统建立,果断根绝平安变乱的发作。各级价钱、财务、教育部分要依据职责分工,增强幼儿园收费治理。

三、增强指导,精心组织,把各项义务落到实处

当时,加速开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义务曾经明白,要害是抓好落实。把贯彻落实国度、省、市关于开展学前教育的定见、三年举动方案和落实教育规划大纲严密连系起来,以更大的决计、更实的行动,起劲创始学前教育任务的新场面。

第一,实在把开展学前教育摆上当局任务的主要地位。各级当局是开展学前教育的责任主体,要把开展学前教育作为当时改善民生和推进教育变革开展的主要义务,列入任务方案,摆上主要日程。首要担任同志要亲身抓,负总责,化解凸起矛盾,处理重点问题。要树立健全实在有用的指导协调机制,充沛发扬各部分在资本调剂和政策制订方面的积极性、发明性,明白部分责任,落实义务分工,增强统筹协调,构成推进学前教育开展的合力。

第二,抓紧落实学前教育三年举动方案。举动方案要重在举动,容身当时,着眼久远,标本兼治,凸起针对性、操作性,关于开展学前教育所面对的实际坚苦和凸起问题要有处理之策,三年开展目的,要逐年落实。开展学前教育的工程项目,要归入本地当局施行的民生工程,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重点保证。要树立责任制,落实责任目的、责任部分和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第三,树立催促反省和审核奖惩机制。要把政策能否到位、办法能否有力,作为查验各级当局和相关部分任务实绩的一项主要目标归入审核局限。关于那些行动不实、力度不敷、结果欠好的当地和单元,要增强指点和问责。有关部分要展开专项反省,推行进步前辈经历,确保各项义务落到实处。这里我要特殊强调的是,加速开展学前教育,既要处理一些当地注重不敷、不肯投入的问题,也要避免不管前提、大干快上,接纳活动式办法进步入园率,无视了质量和平安。要树立科学开展理念,起劲做到速度与质量、规划与内在相一致,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学前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篇5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和《盐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认真总结我市近年来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情况,进一步明确今后一段时期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刚才,市教育局局长常逢生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建湖县政府、滨海县教育局和盐都区郭猛镇政府作了很好的发言,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扎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下面,我就加快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增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近年来,全市各地坚持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为民办实事工程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部署和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强势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主导作用明显加强。各地相继建立了由政府牵头、部门参与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

和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主体责任,理顺了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其中东台、大丰、盐都、亭湖、建湖等地成立了学前教育管理指导办公室,具体负责学前教育监管和指导工作。同时,各地坚持把加大投入和推进公办园标准化建设作为落实政府主导作用的具体行动,东台市明确对通过新建、回购达省优公办园的镇政府分别奖励60万元和30万元,确保年内完成18所公办园建设任务;盐都区明确新建、改扩建一所省优公办园奖补50-100万元,村合格公办园奖补5-10万元,今年计划投入1.18亿元用于新(改)建13所省优幼儿园和15所村合格园;建湖县在无偿划拨镇中心园建设用地和以奖代补的基础上,先后投入1亿多元通过新(扩)建和回购等形式建成13所省优公办园,今年还将建8所公办园;滨海县累计投入1.2亿元新(扩)建幼儿园41所,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闲置校舍改扩建13所。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学前教育投入已达2.2亿元。二是优质资源有新拓展。各地坚持以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为契机,大力推进学前教育提档晋级,不断拓展优质学前教育资源。2010年以来全市新增省优质园60所,预计年内省优质园达180所,占幼儿园总数的42.55%。三是师资队伍不断优化。坚持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学前教育办学质量的关键措施,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2800多名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组织1600多人次参加各类竞赛;招聘各类教师1819人,其中事业编制260人。四是办— 2 —

园行为日趋规范。近年来,各地通过清理无证幼儿园、规范办学和强化考核等措施,先后清理整顿无证幼儿园182所,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得到有效遏制。五是学前教育普及率稳步提高。全市幼儿入园率达96.02%,基本实现了普及学前教育目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与我市教育事业在全省有位置、全国有影响的现状不相适应,与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群众日益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不相适应。对此,各地各有关部门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高度,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充分认识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日益突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0年7月国家颁布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把学前教育专列一章,要求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0年11月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五个坚持”的要求,即: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

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2010年12月和2011年9月,国务院先后召开了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现场推进会,国务委员刘延东均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明确提出学前教育事关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民族的未来,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完善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新时期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2011年3月,我省出台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到2012年每个乡镇至少办一所省优公办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建成合格园;到2015年在全省建立起布局合理、充满活力、质量优良、人民满意的学前三年教育体系;每所幼儿园均有中级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全省幼儿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0%以上。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财政预算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要求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从根本上扭转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少、办园靠收费”的现象。2011年9月省政府召开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现场推进会,启动实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今年初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从法律层面对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规范化要求。市政府前不— 4 —

久也研究出台了实施意见。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说明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及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学前教育工作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政府主导,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强化工作的组织推进力度,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

(二)充分认识学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影响。学前教育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根本原因,是新形势下学前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的影响。从人的终身发展看,学前教育对于人的社会性和人格品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情感、认知、性格等基本形成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决定着人格发展的方向、性质和水平。研究进一步表明,早期行为、性格发展不良的儿童在学龄阶段更难适应学校生活,纪律问题和少年犯罪率更高,成年时期更容易出现情绪、交往障碍和行为问题,有的甚至出现人格障碍,走上犯罪歧途。从经济发展趋势看,我国即将进入后工业化时期,转变发展方式、培植竞争新优势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根本在创新,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起点在学前。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和人终身发展的奠基阶段,关系到儿童的健康成长、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基础。今日之儿童,— 5 —

明日之栋梁,重视和投资学前教育就是关注和投资未来,而学前教育是投资最少、回报率最高的教育事业。据研究学前教育投入产出比高达1:17,其中对社会的投资回报率为1:12.83。目前,法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墨西哥、朝鲜等欠发达国家均已将三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为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承载的历史责任。从社会家庭和谐看,由于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行,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关注的焦点,其能否健康成长和发展已成为决定家庭幸福和谐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市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不仅为家长工作和学习提供了时间上的保证,而且在普遍重视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影响家长学习、工作和生活。可以说,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更让家庭和社会不得安宁。这反映了学前教育对家庭生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三)充分认识我市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根据全省2011年学前教育相关统计,我市16项指标有13项指标列全省倒数第一,1项指标列全省倒数第二,2项指标列全省倒数第三,这既与我市教育事业在全省位次不相适应,也与全市全省争优、苏北领先的社会氛围不相适应。一是资源严重短缺。我市虽然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但处于低水平状态,全市生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绿地面积达标园分别占40.11%、24.41%、66.02%,分别比全— 6 —

省低19.43、27.86和16.33个百分点。全市幼儿园平均容纳幼儿600余人,远高于省有关幼儿园规模不超过12个班、每班不超过30人的规定。同时,省优幼儿园占比只有19.23%,比全省低21.05个百分点;每万人拥有省优幼儿园数19.4所,比全省少11.28所,个别县仅有3所,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全市学前教育师生比为1:25.8,与全省1:13.2相比,尚有较大差距。现有专任教师合格率、学历、职称“三低”现象严重,其中合格率占32.71%,比全省低29.64个百分点,持有职称的占20.97%,比全省低17.3个百分点,中级以上职称的占8.5%,比全省低9.2个百分点,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5.88%,比全省低14.3个百分点。班级全部符合“两保一教”、教师和保育员均合格、各类人员均合格的幼儿园仅分别占6.24%、3.44%和3.01%。三是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2011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投入的0.99%,远低于省 “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5%”的规定。学前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幼儿园的保教经费。对此,各地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我市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创先争优快发展,创新思路谋跨越,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彻底改变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

二、进一步加快全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步伐

综观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一段时期全市学

前教育要紧紧围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坚持以创先争优、跨越发展为目标,以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为要求,以实施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为载体,以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师资队伍建设、财政投入等薄弱环节为突破,正确处理好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公办与民办及快速发展与规范管理的关系,全力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在具体工作中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政府主导,大力拓展学前教育资源。针对我市学前教育班额超标、规模过大、资源短缺的市情实际,各地各部门要坚持把增加资源供给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努力做到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一要坚持规划引领,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前不久,市教育部门研究制定了学前教育五年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全市将新建幼儿园138所,改扩建405所,如期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将在资源总量上基本满足全市学前教育的需求。希望各地进一步完善规划,结合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需要,根据学前教育资源分布统筹布局,依据未来适龄人口和流动趋势提前布局,把握学前教育规律科学布局,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要始终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充分发挥行政主导和规划引领作用,将学前教— 8 —

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和城乡统筹发展规划,进一步提高规划的严肃性。二要坚持政府主导,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根据省有关要求,市政府进一步明确各地“十二五”期间建设目标任务和推进计划。各地要按照要求抓紧制定推进方案,逐层逐年逐项细化分解,将建设项目明确到具体,实施主体落实到具体镇(街),工作责任明确到具体部门。要突出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学前教育资源明显不足、无证幼儿园较多的地区,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抓紧规划建设一批公办园,确保年内每个镇(街)至少拥有一所省优公办园。要坚持高标准建设,特别是要严格按照省《幼儿园建设标准》,精心组织规划设计、施工建设等工作,确保所有新建和改扩建中心幼儿园达省优质园标准,村幼儿园达省合格园标准。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教育资源和其他公共资源,通过扩建、改造兴办一批农村公办幼儿园,切实改变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三要坚持多元发展,全力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民办公办并举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奖励补助、派遣公办幼儿教师、建立协同发展机制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教育服务,为家长提供多样化选择。要坚持“谁开发谁配套”原则,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建设工作,确保配套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并经验收合格后移交教育行政部门管理。

(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使每一个适龄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是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一要坚持保育和教育并重。要科学安排教育内容和方法,满足学龄前儿童感知、体验、探索需求,保护和培养学龄前儿童的兴趣和自由想象力。要遵循幼儿成长规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形式,开展丰富多样、富有创意的学前教育活动,坚决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保姆化”倾向。要积极拓展家园合作的衔接教育,开展有效的家园共育主题活动,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要加强管理提高质量。要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学前教育质量管理制度。要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和科研工作,探索符合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特点的儿童保教方法。要落实幼儿园年检和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步对幼儿园实行动态实时监控。要强化幼儿园内部管理,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始终绷紧“安全第一”这根弦,全面落实安全防范和治安保卫管理工作要求,坚决杜绝活动设施、食品安全等各类安全事件的发生。三要加大幼儿园提档升级创建力度。坚持以创建促整改、以整改促提高,启动实施幼儿园提档升级创建工程,力争到2015年省优质园比例达70%以上。要鼓励支持优质园通过承办新园、托管薄弱园、举办分园和合作办园等形式,不断放大学前教育优质资源。要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的要求,继续开展清理整顿无证幼儿— 10 —

园行动,对不符合办园条件且整改无法到位和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无证幼儿园,坚决予以取缔。

(三)坚持以师资建设为核心,努力激发学前教育发展的活力。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总量不足、层次偏低是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此,各地要把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摆上突出重要的位置:一要坚持多渠道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切实加强现有幼儿教师和保育人员培训,抓紧研究制定专项培训计划,并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和继续教育规划,确保到2015年全市幼儿教师至少参加一次轮训学习。同时,要鼓励幼儿教师通过进修、自考、在职培训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历层次和职业素养。二要坚持多途径充实幼教师资队伍。根据市“十二五”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幼教师资队伍将充实3904人,其中事业编制1040人。各地要创新幼儿园师资补充渠道,充分依托盐城师范学院、盐城高等师范学校、阜宁高等师范学校,探索建立免费学前教育师范生培养制度,让有爱心、懂幼教、高素质的教师充实到幼教师资队伍中来。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中小学富余教师通过培训获得幼教资格,不断充实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要发挥公办园事业性质的优势,安排一定比例编制对面广量大的聘用教师定向招聘,进一步调动广大幼儿教师的积极性。三要坚持标准化规范管理。要依据省有关规定核定幼儿园岗位设置标准,统一教育部门办园、其他部门办园和集体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事

业编制教师配置政策。要按照《教师资格条例》,逐步建立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和登记注册制度,不断加强学前教育从业人员管理,保证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持证上岗。要进一步完善幼教职工工资保障办法,全面落实有关社会保障政策,逐步提高公办园聘用和民办园教师待遇,确保幼儿教师工资高于当地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在岗位聘用、在职培训、职称评定和评奖评优等方面与在编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四)坚持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学前教育的保障水平。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各县(市、区)已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前不久市政府也明确每年安排不少于2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奖补大市区省优质幼儿园创建工作,但总体上看与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和国家、省有关要求尚有差距。一要全面落实财政投入政策。各地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切实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将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保证学前教育财政性经费占教育经费预算比例不低于5%。要抓紧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投入标准,并足额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生均公用经费每年不少于200元。要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城乡幼儿园建设、扶持优质民办幼儿园发展、补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奖励幼儿园评优创建等工作。要建立学前教育资助体系,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教育公平。同时,要探索建立园舍维修、教师培训等经费长效管理办法,促进学前教育持续— 12 —

健康发展。二要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各地要抢抓当前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的有利时机,围绕学前教育重点任务,以项目为载体,统筹改善办园条件、扶持民办园发展、加强师资建设和优质园创建等工作,同步推进,强势突破,力争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奖补资金。三要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要充分考虑社会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按照补偿成本、分类定价的原则,研究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园收费管理,形成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同时,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办园和捐资助园,不断拓宽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渠道。

三、进一步营造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合力 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各地要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密切配合,强化考核,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一)落实政府责任。各级政府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要把学前教育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把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作为改善民生和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任务,特别是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帮助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根据《江苏省学前教育条例》,市政府负责全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宏观规划、政策制定、统筹协调和指导监督工作;各县(市、区)政府负责研究制定区

域学前教育发展规划,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统筹管理和扶持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各镇承担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辖区幼儿园规划、建设、征地、周边环境治理等工作,扶持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民办幼儿园发展。希望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要求,切实承担起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

(二)加强部门配合。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各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各地要充分发挥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进一步健全教育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完善学前教育发展政策,制定相关标准和管理办法,积极与各成员单位沟通衔接;其他部门要着眼大局,增强协调配合意识,不等不靠、主动对接,积极制定出台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为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做好事、办实事。

(三)严格督查考核。为尽快改变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现状,各地各部门必须坚持把督查考核作为加快工作组织推进的重要手段。从今年起,教育部门要坚持把学前教育、校安工程、教育现代化三项工作作为考核的重中之重,实行“一票否决”制,以县(市、区)为单位任何一项工作达不到目标任务,一律不得参加教育系统的评优评先工作。市教育部门要善于、敢于利用考核推进工作,特别是要利用社会事业作为全市综合考核评先的基本门槛,将学前教育工作与地区综合考核评先有机— 14 —

联系起来,以此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高度重视,从而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教育局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篇6

10、认真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问题

初步建立了“政府主导、对口支援、社会参与、勤工俭学”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年,全省总计257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35万名学生享受免交杂费,115万学生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用于“两免一补”经费近5亿元。努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认真治理教育乱收费,规范招生考试行为。认真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预防措施,“*”期间,全省学校基本没有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

(二)“*”期间云南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及*年重点工作

主要任务是:全省全面实现“普九”,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8年。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55%左右。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以下。3―6岁幼儿入园率达50%以上,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县(市、区)达到70%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普通高中在校生达56万人左右,中职46万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8%,在校生规模达66.5万人左右。

*年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

1、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

4个县完成“普九”,2个县实现“扫盲”,3个县完成“普实”。继续排除80万?中小学危房,建设40万?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从今年起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提高生均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障新机制。规范学校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全面落实县级政府对本地教育发展规划、经费安排使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管理责任。

3、贯彻落实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采取强有力措施,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抓好急需技能型人才培养,重点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创新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新路子。

4、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把德育放在各项教育工作的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继续深入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改革教育考试评价和选拔制度,完善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环境。加大教育科研力度,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关心学生心理健康。

5、巩固试点成果,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与制度创新

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行“资格准入、竞争上岗、全员聘用、合同管理、优教优酬”的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逐步推进大中小学校长聘任制。深化高中阶段教育改革,着力提高普通高中质量,扩大优质高中总量。

6、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完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素质和能力。建立和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继续做好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教师对口支援工作。全面推进以校本培训为主体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7、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

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健全有效的教育资助体系。做好*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深化考试制度改革,确保各类国家教育考试的安全和公平公正。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维护校园安定和谐,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

二、“*”期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跨入新世纪的头五年,是我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繁荣稳定,改革迅猛推进,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期。全市教育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实现了“*”期间确定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有了创新与突破。

(一)主要成绩

1、“两基”工作进一步巩固提高。全市在*年基本实施“两基”目标后,始终不渝地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特别重视发展农村教育,积极巩固普及成果,努力提高“两基”整体水平。

――基本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勤工俭学”的贫困生救助制度,有效推进了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的不断提高和教育公平。市委、市政府把贫困学生入学难、巩固难问题列为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广泛动员干部职工和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建立了多层次、多形式的贫困生救助基金,年均救助贫困生10万人次以上;认真实施国家的“两免一补”政策,28.76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19.11万名学生享受免交杂费,4.71万名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广大中小学积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开展面达90%以上。*年,全市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53%,比*年提高了0.18个百分点;毕业生升学率达97.28%,比*年提高了1.76个百分点;在校生辍学率降到0.11%,比*年降低了0.35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101.74%,比*年提高3.87个百分点;辍学率控制在1.35%以内;在校生比*年增2.66万人,增长9.76%;毕业生升学率达67.09%,比*年提高19.32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发展迅速,3-6岁幼儿入园(班)率由*年的32.36%提高到*年的44%。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初步建立了教育投入的保障机制,中小学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年,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全市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达13.8亿元,比*年增亿元。投入资金,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13.57万?。“*”期间,市级以上财政投入专项资金1.38亿元,立项改造中小学危房676校,排除D级危房36.5万?。县、乡、村积极自筹资金,加快排危工程进程。争取台方捐资600万元,建设“明德小学”项目学校15校。全市中小学现有校舍建筑面积626.48万?,比*年增加74.74万?,固定资产总值达34.86亿元,比*年增加12.84亿元。“普及实验教学”工作全面完成。调整收缩农村中小学教学点110个,建成半寄宿制学校471校,校点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初见成效,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在*年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开展义务教育段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着力推进校本课程开发,深化入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期间,全市建成省级实验小学、示范小学39所,省级示范初中42所。全市义务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全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合力与良好环境基本形成。

――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扫盲成果得到了有效地巩固和提升。实现了由识字型扫盲向技能型教育的转变。*年,扫除文盲3万余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65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8万人次。“*”期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人次达250万以上。14个乡(镇)通过了“无文盲乡(镇)”验收。青壮年文盲率降至2.1%,比*年下降了1.8个百分点。

2、职业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体系初步构建。投资3.6亿元新建的*师范学院新校区建设日趋完善,办学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招生规划规模不断扩大,*年在校生达8009人,比*年增加6061人,增加311%。云南职业技术学院发展态势良好,*卫校申办*高等医学专科学校已顺利通过专家组的评审。

――中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年全市有普通中专7所、职业技术学校11所,在校生达4.67万人,约占全省的1/4,比*年增加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品旺、出口畅,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一是各学校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积极改革招生方式,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并逐年大幅度递增。*年招生7032人、*年8748人、*年9604人、*年15874人、*年达23000人。二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按照“订单式”培养模式,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建设,积极适应企业和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和改造专业,提高教学质量,重视提高毕业生就业和创业能力,就业率大幅度攀升,*年达75%,*年达94%。出口畅有效地推动了进口旺。三是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内部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全市建成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所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6所省级职业示范学校。麒麟区职业技术学校已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名校”。四是专业建设成效明显,全市已创建省级骨干专业5个、市级骨干专业38个,总专业数达200多个,专业设置更加灵活,基本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五是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知度有一定提高,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扶贫、扶就业、抓和谐的观点已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已经形成。

――各种职业培训进一步加强,终身教育体系初步构建。全市1397所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大力开展农民科技、技能培训,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积极在农村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试行高三、初三分流收到明显成效。高自考、夜大、电大、函大、农函大等多渠道的在职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更多的终身教育机会。

3、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两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积极进行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从理顺体制,激活机制入手,以改革办学体制、投入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为重点,对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民办教育改革进行了有益探讨,试点县(区)和学校大胆创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改革取得了实质性成效。高中教育改革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年1月28日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介绍*经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年7月27日市委、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试点工作的意见》(曲发[*]15号),麒麟区、师宗县、会泽县、市直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育投入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各级政府在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的同时,按照学校等级、规模及时足额划拨教师工资、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经费。财政部门根据学校教职工编制、在校生数和办学的实际情况分别对学校实行经费包干管理。市直学校采取了挂钩包干、固定包干和基数固定、增量挂钩包干等经费总额包干办法。对具有一定办学规模、具备相应办学资格的民办学校,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比照同类学校实行生均经费补助。

――人事制度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在科学设岗、动态控编,资格准入的前提下,实行政事分开,逐步取消行政级别,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试点县和市直学校全面推进校长公开选聘制、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考评制和离任审计制;完善教职工岗位聘任制,因事设岗,明确职责,公开竞争,客观公正地对教职工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分配、奖惩和续聘的主要依据。麒麟区、师宗县、市直学校校长选聘工作基本结束,新任校长已经上岗。改革进展平稳,社会反映较好。

――民办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从政策上、资金上鼓励和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学校,核给其一定公办教师编制和生均公用经费,建设资金给予部分贴息补助。*年全市民办学校达271所(高中8所、初中14所、小学10所、幼儿园226所、职业培训学校13所),在校生达31354人,教职工达2235人,分别比*年增加135所、21888人、1337人。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多种形式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基本形成。民办公助的曲一中三元分校、独资兴办的富源明鑫学校、政企合资兴建的师宗三中及陆良同乐中学,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及相当的办学规模。*农校实行校产置换、校企联办、计划投资1亿元选址新建,新建的*工商职业学校积极探索股份制办学。顺利完成了国有企业所办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工作。

4、普通高中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升。一是高中规模和容量迅速扩张,高中教育“瓶颈”得到有效突破。“*”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10.61亿元,新建普通高中10所、改扩建高完中36所。*年普通高中招生38578人,比*年增加23390人,增长154%;在校生98535人,比*年增加57492人,增长14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2%,比*年提高了26.81个百分点。二是优质高中资源增量扩大,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全市建成省一级一等高中1所、省一级三等高(完)中7所。高中教育质量逐年大幅度提升,*年高考上线21112人,上线率达67%,比*年增加14720人,提高26个百分点。普通高中教育实现了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并重的目标,基本满足了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对高中教育的需求。

5、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教师总量迅速增加。全市教职工人数达60690人,比上年增2022人。其中高中专任教师达4939人,比上年增加863人,增幅达21.2%。二是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达87%、97%、98%,比*年分别提高21.95、9.53、6个百分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78.02%,比*年提高46个百分点,提高幅度最大。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提高一个学历层次的教育,普通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1%,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34.2%,小学教师专科学历达44%、本科学历达4%。三是采取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脱产学习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为教师培养培训构建了层次多样、渠道畅通的现代立交桥。四是全面实施师德师风年度考核登记制度,教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

6、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制订了《*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三级考核”、“三类评价”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活动,强化诚信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法制和纪律教育,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广泛推行半军事化管理。开展争优创先活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市已创建省级文明学校57校、市级文明学校244校。“*”期间,建成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3个。

7、教育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年投入资金3200万元,*年投入4304万元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建设全部完成,3032校(点)完成模式Ⅰ配备、1803校(点)完成模式Ⅱ配备、229校完成模式Ⅲ配备。全市建成乡(镇)信息中心7个,创建国家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2所、省级现代教育实验学校41所。中小学生机比由*年的87:1提高到52:1。我市被教育部确定为“教育信息化管理标准应用示范区”。

8、教育公共管理进一步加强。市、县教育督导机构基本建立,督导评估体系进一步健全;招生、考试、人事、纪检和行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预防措施得到认真落实,安全教育、管理和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与昭通市的教育扶贫工作进展顺利。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明显,普及普通话示范学校已达178所,麒麟城区通过了国家二类语言文字的达标验收工作。

(二)主要经验和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总结刚刚过去的一年以及整个“*”期间全市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我们倍加振奋,深受鼓舞,改革与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把教育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认真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规划、增加投入、不断加大扶持力度,这是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

2、人民群众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广泛参与、关心支持,教育系统端正教育思想,自觉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观念和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全市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打下了重要基础。

3、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创新体制、激活机制、扩大规模、提高质量为核心,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不断创新,以改革求发展,以发展促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动力。

4、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教育改革与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内在因素。

5、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着力解决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坚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满足人民群众对各层次、各类别教育的需求,是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6、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广泛支持,多渠道筹措教育资金,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障。

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全市改革与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

1、教育投入总量严重不足。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依然面临偿还旧帐与加速发展的双重压力,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负债金额越来越大,累计已达7.9亿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尤为突出。教育事业费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公用经费却呈下降趋势。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建设资金严重短缺,教育教学设施极为匮乏。排危工程和贫困生救助任务艰巨,全市还有68万?的D级危房亟需排除,46万贫困生、15万特困生需要救助,所需资金缺口大,控辍保学任务还十分艰巨。

2、教育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性比例失衡。普通高中教育经过五年的努力,高(完)中已达55校,在校生规模近10万,基本缓解了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和高校扩招需要的矛盾,而中等职业学校全市仅有18校,在校生4万余人,难以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工业强市和实现“三村四化”目标的需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规模、在校生比例、经费投入、办学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3、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各项事业之间教育改革与发展严重的不平衡。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反差极为明显,与城镇相比农村学校无论是在办学条件、资金投入、教师配备还是教育质量等方面都严重滞后。

4、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普通高中教育迅速发展,高中教师缺额大,且师资来源困难。二是山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师编制紧缺,数量不足,且流动性大,临时代课教师还有3036名。三是教师的师德建设、业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和技能还需进一步提高。

5、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还存在明显问题。正确的成才观和教育观在全社会还未得到普遍认同,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还不完善。重分数、轻能力培养,重书本、轻社会实践的状况还在不少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艺术、体育、卫生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受重视程度和教育水平还不高。

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用发展的思路、用改革的方法来加以解决,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强有力领导,有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有在座各位和教育系统广大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困难,破解难题,开创*教育“*”新局面。

三、“*”期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年的主要工作

(一)“*”期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市委二届六次全会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明确提出了“*”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和工作措施。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市教育局已草拟了《*市教育事业“*”规划》,目前正在进行修订和完善。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五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委二届六次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和政策精神为依据,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继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构建一个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与建设现代工业强市和珠江源大城市相适应的,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继续抓好“两基”的巩固提高工作,实现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高。力争“*”期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保持在99%以上,小学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小学毕业生全部升入初中,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0%;3―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50%以上。在控辍学保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两基”的巩固和发展。

整体推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巩固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继续推进高中的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学校,扩大优质高中资源,优质高中在校生占全市高中在校生的6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全面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到新建2所市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3至5所民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创建2―3所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在校生由现在14.4万增为21万,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9万人以上;2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5%,在校生达26万,其中中等职校在校生达12.5万至13.5万人。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达9年以上。

积极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力争新建一批以高中阶段教育为重点的优质民办学校,基本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共同参与,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

进一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到“*”末,全市高中生机比达15:1,初中达30:1,小学达40:1;高中学校80%的教室配备多媒体设备,初中学校每年级配备多媒体教室1个。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具备初步信息化环境,90%独立建制的学校接入*教育城域网。

(二)*年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工作

*年是实施“*”规划的第一年,全市教育工作必须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狠抓落实,为实现“*”目标开好头、起好步、打好基础。全年的教育工作要点已以文件形式下发,这里我强调要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高度重视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继续加大中小学危房排除力度。*年列入排危计划的13.57万?D级危房排除工程*年底必须全部竣工验收。*年力争启动排除10万?D级危房;积极争取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按时按质完成“明德小学”建设工程;积极争取企业和社会各界人士投资建设“希望小学”。通过各种措施促进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

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43号),继续完善贫困生救助制度,健全教育资助体系,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加大救助力度。把助贫资金用好、用实、用出效益。*年力争救助贫困生10万人次以上。

进一步提高义务教育的办学效益。坚持“因地制宜、宜增则增、宜并则并”原则,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校点布局;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加强寄宿制和半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积极推进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勤工俭学活动,各县都要建设一批示范学校,农村寄宿制学校肉菜自给率争取达到35%。要高度重视学生食堂和宿舍的管理,迅速改变脏、乱、差状况,提高服务质量。学生食堂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决不能一包了之,更不能通过学生食堂营利创收。今年要把改变卫生状况、提高服务水平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突破口抓实抓好。

*年全市学前教育招生11.2万人,3-6周岁幼儿入园(班)率达4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2%,在校生辍学率控制在0.11%以内;初中招生10.3万人,初中学生入学率不低于*年,辍学率控制在1.5%以内。继续巩固“扫盲”工作成果,拓展“扫盲”教育功能,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两基”工作巩固提高复查年审工作。加快发展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我市“*”期间教育发展的一个重点,全市教育系统要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和领会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抓住机遇,狠抓贯彻落实,努力开创我市职业教育的新局面。

全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在今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领导已作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关键在于贯彻落实。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创造一个有利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二是要不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积极推动办学体制创新;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面向市场,多元办学的格局;三是要深化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机制和招生就业制度改革,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年力争职教招生32273人,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打破自我封闭,积极抢占市外职业教育资源。我市职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但市外有广阔的空间。往年市外职校在我市招收中职生只有4000人左右。市外的职校有良好的办学条件,而毕业生多数在外就业,今年要调整招生程序和措施,力争外地职校招生一万左右;四是要认真实施职业院校新建、改扩建工程,抓紧*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市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拓宽宣威、陆良师范的招生范围;*农业学校新区建设投入使用,*财经学校、应用技术学校、工商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的建设有实质性进展,筹备新建会泽、富源两县的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和宣威第三职业技术学校;进一步做好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扩建规划、筹备工作;五是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乡级职成教培训中心建设,乡级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全部实行独立建制、独立办学。认真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50万人次以上,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30万人次以上,开展上岗转岗培训20万人次,促进“三教统筹”和“农科教结合”;六是加强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实训实作基地建设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加大“双师型”、“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骨干专业建设。*年争取建设5个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实训实作基地、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骨干示范专业、5个以上省级骨干专业、8个以上市级骨干专业。

3、进一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

普通高中的发展和提高仍然是我市教育发展的重点,不能有丝毫的松懈。一是继续加大普通高中新建、扩建力度。确保沾益四中、富源胜境中学、陆良同乐中学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力争麒麟区新建高中建成招生,启动开发区高级中学建设。*年启动的10所改扩建高(完)中建设项目竣工,10所高(完)中改扩建、新建工程启动。

二是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招生工作。普通高中教育向下关系到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向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基础质量,因此,要严格招生制度,规范招生行为。严格公办高中择校生的“三限制”政策,严格限制公办高中招收补习生、插班生,严禁花钱买学生。要把传统竞争引导成质量提高、效益提高上来。

三是大力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扩大优质高中总量,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强化高中教育质量评估,确保高考上线率、高分率、录取率比去年有明显提高。

四是充分调动各学校的积极性,挖掘潜力、扩大招生规模,今年普通高中招收新生要达42250人,比去年增加3650人。

4、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继续深入学习贯彻曲发[*]1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与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创建良好的改革环境。确定为综合改革试点的麒麟区、师宗县、会泽县和市属有关学校要全面完成试点工作,认真总结经验,为全市*年9月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典型和经验。其他县(市)在今年9月全面启动教育综合改革。

深化教育改革要以“创新体制、激活机制”为核心,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积极稳妥推进校长公开选聘制、教职工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实施各项改革中要做到6个确保,即确保广大教职工队伍的稳定、确保改革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确保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形成稳定的增长机制、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逐年提高、确保调动广大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确保人民群众满意。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在非义务段教育中努力拓展民办教育的发展空间。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民个人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投资办学;积极营造民办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投资民办教育,特别是兴办民办职业教育;进一步依法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规范和管理,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办出特色,集中力量扶持一批民办学校扩大规模、做优做强。

5、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今年全市学校德育工作要继续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的精神,落实*年12月召开的全市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的要求,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为核心,降低重心,求真务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评价体系建设上有突破。认真实施学校思想道德建设的“三级考核”、“三类评价”制度。不断总结、不断完善。

二是文明学校建设上有突破。以建设文明学校为载体、推进学校环境卫生、校园文化、学校管理、校园安全等工作的提高。

三是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训练有突破。积极开展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活动,以尊纪爱校,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杜绝考试作弊等一些基础品质训练为突破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是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要有突破。当前师生心理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严重障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五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学校安全工作要有新突破。

6、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教师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要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师德师风年度考核制度。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把好教师入口关,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到各级各类学校任教。要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继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校本培训,构建更加灵活、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素质。要以教育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建设。要高度重视农村师资的培养、培训工作,鼓励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师资的整体素质。

7、抓好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在中央、省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农村学校远程教育工程

建设已面完成,这对提升全市农村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安装调试,加强设备管理,建立和完善使用制度,充分发挥设备作用,提高设备利用率。要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和手段,取代传统的粉笔加教材、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

设置配置了,关键要应用,目前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教师的技能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不相适应,今年要争取对所有农村中小学教师普遍培训一次。

8、坚持从严治教,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办学规范、管理有序、监督有效、保障安全的学校管理新体制。要加强学校常规管理,高度重视学校安全工作,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和艺术、体育、卫生、健康教育。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加强教育资产的监管力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继续加强招生、考试管理和语言文字工作。

同志们,蓝图绘就,目标既定,我们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和历史责任感,抓住“*”时期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以饱满的热情和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全面推动教育的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要认真组织学习贯彻*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七次全会、市委的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和国家、省、市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为又快又好地构建和谐、公平和人民满意的教育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要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进一步加强机关建设,努力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以贡献求支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开创性地开展工作。

要敢为天下先,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以改革的魄力和方法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以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大发展。

新时期、新景象。让我们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心,大胆改革,勇于进取,为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篇7

一、从“数学”与“教育”到“数学教育”

梁贯成, 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国际数学及科学趋势研究香港区研究员, 2013年度费兰登塔尔奖获得者, 2002—2003年度福布莱特奖获得者, 研究范围有数学教学及学习、数学教育比较研究、文化对数学学习的影响等。

在此次华人数学教育大会中, 梁贯成教授主要谈的是有关数学教育的理论建设问题, 他认为我们华人对理论特别不感兴趣, 比较重视实际、实用, 在数学架构的理论方面做得并不够。因此, 梁教授主要从三个方面, 即建立数学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国际数学教育理论建设的历程与华人在数学教育理论的建设过程中可以做的事情展开阐述。

数学教育到底是“道”还是“术”, 这是梁教授给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接着, 他从日本的柔道与空手道讲起, 认为这些运动背后存在一个哲学与理论, 并说华人在很多国际教育的比较中做得很好, 如TIMSS、PISA, 但这到底是“道”还是“术”, 在其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个理论支撑,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他认为如果数学教育并不附属于某一大的教育理论, 而是一个学术领域的话, 要想实现领域化, 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论, 对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及对这个关系背后提出的原理给予解释, 说明变数之间的关系, 解释变数关系背后的原因。

同时, 梁教授认为理论可以分为描述性理论和指导性理论, 但不管是哪种理论, 描述与解释是必须的, 不可以让理论仅仅有指导性而没有说明其背后的原因, 且理论常常是和实践相联系的。他认为在讲理论时要看重理论的两个方面, 一是它“真不真”, 二是理论“真”又如何, 认为理论有正确性与适切性的问题, 同时指出华人比较重视理论的适切性, 这可能和实用主义有关。然而, 梁教授认为, 我们在做研究时不但要看理论的实用性, 还要看真理是什么, 要对真理有所追求。

如何看待数学教育理论建设的历程, 梁教授认为数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 在古希腊时期就存在一些教育学理论, 但数学教育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 不但要进行教育研究, 而且也要想如何将数学做得更好。然而, 数学教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 则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学习心理学的发展, 最先是关于课程、教材与教法的研究, 研究课程怎么教, 是教师教学的问题, 抑或是学生、数学或者社会的问题。当时数学教育背后的哲学主要是实证主义, 这是它的理论基础。发展到20世纪末, 数学教育慢慢演变到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 并从社会文化的理论框架而不单单从学习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去分析数学问题。教学不单单是要看学生怎么学、教师怎么教, 而且它总是在某一个环境中进行的, 建构知识总是在某一情况、社会中进行的。此外, 他还引用他人的观点指出数学是文化的产品, 数学学习也是文化的产品, 不能孤立起来, 所以数学会受到整个文化的影响。因此, 他认为, 数学教育不单单要考虑心理学、数学与人的环境, 还要考虑整体, 考虑教育圈以外的情况, 不管是数学, 还是数学教育, 这些都是社会的产物, 是人类历史与社会发展的产物, 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对数学教育方法的研究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看待华人学者在数学教育理论建设中所扮演的角色, 梁教授指出, 由于我们对理论的不重视, 在理论建设方面有较大的限制, 在一些国际性的大会中很少看到华人的参与。数学教育作为一种学术能力,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 并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发展, 但由于中国当时的历史与社会因素的影响, 我们与外界的接触比较少, 交流与沟通有限, 当时的海外华人并没有成熟起来。此外, 他认为语言也是影响华人学者在数学教育理论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为理论的建立需要沟通与发表, 需要朋辈间的评判。

现在中国真正地富起来了, 形成了一个很好的环境, 对国际的影响也在加强, 数学教育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度也在逐渐提升, 这在整个华人数学教育的建设中很重要, 在华人数学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梁教授指出, 在数学教育的理论建设中, 我们要想它发展成为成熟的学科, 要有一定的分工, 在分工的基础上重视合作, 去粗取精。最后, 他希望在老、中、青三代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华人学者在理论建设领域作出卓越的贡献。

二、教育、数学与数学教育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 教育部应用统计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修订组组长, 国家《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组组长, 教育部中学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 曾任东北师范大学校长, 主要研究方向是数理统计。

史宁中教授主要基于教育与数学的视角来谈数学教育。什么是教育的本质, 对此史教授认为教育是生存的需要, 是一种本能, 是主动性的行为。因此, 他指出, 我们在做教育研究时一定要回归教育本质, 即教育首先是为了人的生存需要, 然后才是为了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团结, 它的目的是为了人更好地生存, 所以我们应当把保持、放大孩子学习和创造的天性作为教育的原则。此外, 他认为教育是知识的传授与教育的体验, 本质上也是一种信息的传递, 所以根据信息的承载工具与形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经验的教育 (过程的教育) 、知识的教育 (结果的教育) 和智慧的教育, 其中智慧的教育表现在解题、做实验、游戏的过程中, 通过过程的教育清楚有些事情必须要有本人的参与, 仅仅依靠教师的“教”是学不会的。因此, 他指出, 教育应该以知识为本发展到以人的发展为本, 或者走向智慧的教育。基于此, 他提出了“尊重”的理念, 指出要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与人性、尊重学生的兴趣与个性发展, 提倡在未来应实施智慧的教育, 要让学生在过程中感悟教育的本质是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想事与学会做事。

同时, 史教授又指出在修订数学课程标准时要将传统的“双基”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变成“四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认为一件事情走向异化, 走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就会走向反面。“双基”强调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 但后来逐渐地简化为基础知识靠记忆、基本技能靠训练, 使教育变成一种机械的教育。他认为知识需要摸索与积累, 所以提出了基本活动经验, 认为教师要帮助孩子积累自己的思维与做事的经验, 而且指出数学学习应该建立在数学可能提供的数学思维, 即基本思想上。

何谓数学素养?史教授认为任何一门学科都应该将学科的直觉或者学科直观作为培养目标, 其实数学结果在本质上是看出来的, 而不是证出来的, 需要悟。他记得康德曾经说过, 任何知识都是从直觉开始的, 然后进入概念, 最后以理念结束。因此, 史教授指出,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 要感悟数学的基本思想, 这是数学产生与发展所依赖的思想, 包括抽象、推理与模型, 这也导致了学过数学的人与没有学过数学的人在思维上的本质差异。接着, 他对数学抽象、数学推理与数学模型给予详细的介绍, 指出数学抽象就是把数学要研究的对象抽象出数量、图形, 特别是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数学推理是指从一个命题判断 (可供判断的语句) 到另一个命题判断的思维过程, 有逻辑的推理是指命题内涵之间具有某种传递性;数学模型是指用数学的语言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 不仅仅是数学, 还包括现实世界中的那些将要讲述的东西, 通过模型搭建数学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史教授认为数学本质的应用其实是一种模型的应用, 要从数学和现实这两个出发点进行研究, 从数学的角度汲取创造数学的灵感, 促进数学自身的发展。

此外, 史教授还指出当前数学领域出现的一些现象, 如严重的对象符号化、推理形式化、逻辑论证公理化, 认为数学教育不能这样, 要发挥数学教育的功能, 将科学形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接受的教育形态的数学知识, 让符号化的概念在教学中体现为现实、形式化的证明在教学中是直观体现的、推理体系的公理在教学中体现为归纳。

最后, 他认为基础教育未来发展的最核心内容应是落实课程标准, 把握“四基”教学, 通过演绎、推理与归纳将单向的思维训练改为双向思维的培养, 在高中数学课程中体现“基础性”的同时强调“选择性”, 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并相信在未来的10年这个目标有可能会实现。

三、数学教育走一回

林福来, 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 2011年荣获台湾科学委员会“终生成就奖”, 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学教育。

林福来教授主要采用说故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有关数学教育的学术故事。他用一个数学式子) , 其中Pi代主要讲述在哪个期间自身在反省着的哪些故事。此次大会中, 林教授主要讲述关于“台生” (典型的台湾中学生) 与“英伦” (典型的英国中学生) 的数学故事, 从而启动台湾第一代数学教育实证研究的前导篇章, 即加者与乘降者。这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 当时台湾“科学委员会”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科学教育发展处, 它所做的一个实证研究得到学界、心理学界、教育学界的参与与大力推动, 而且在课程设计、教学、师资培育、研究方法上代代传承, 为数学留下了鲜明的数学教育的印象。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英伦”与“台生”都是国中八年级的学生, 林教授对他们如何解答“比例问题”进行了调查, 考查他们面对4人份、6人份、8人份的情况时会怎么做, 结果发现:“英伦”会说4人份、8人份的情况就是将其折半, 6人份的话, 就是在4人份的基础上再折半, 得到2人份, 4人份加上2人份就是6人份, 从而避开所有的分数, 也不会使用乘法与除法;“台生”则是采用除以8再乘以6得到6人份。在观察他们处理“K字问题” (图中K的形状一样、大小不同) 时, 他们的表现却是一样的, 将其看作是等差数据进行处理, 其他的类似行为一直被持续。林教授也指出, 在对“英伦”进行访谈时, “英伦”说他用的是折半法, 当问到他是不是除以2, 他说不是, 说没有做除以2的动作;那是乘以1/2吗, “英伦”说也不是, 就是折半;对6人份, “英伦”认为就是8人份折半得到4人份, 4人份折半得到2人份, 4人份加上2人份就是6人份, 和乘除法都没有关系, 主要采用折半法、折半叠加法和加减法。由于“英伦”处理“比例问题”的策略一致使用折半法、加减法及加法策略, 故称之为“加者”。“台生”对这个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乘以1/2, 除以2;除以8, 乘以6;乘以6/8, 到加法策略, 也会使用乘法策略解较简易的比例问题, 在遇到等差型问题时又降回加法策略, 故称之为“乘降者”。

对于上述的调查与访谈情况, 林教授引发了进一步的思考, 为什么“台生”在碰到难一些的问题时会降回加法策略呢?为此, 他做了一个有关“K字题”的访谈, 并对不同的题目进行变型, 发现“台生”在处理“比例推理”问题时的策略是看到整数倍的用乘法, 看不到的用加法策略。同时, 林教授指出, 在20世纪80年代, 社会上比较盛行的是巴西的街头数学、菜市场法, 当时英国有关数学教育的白皮书就鼓励采用折半叠加的方法, 但台湾地区并不鼓励菜市场法, 独尊形式演算。因此, 他认为之所以他们会出现不同的做法, 主要是教育文化差异的影响, “英伦”拥有双数学系统, 不但会采用学童法, 也会形式演算, 但如何实现双系统的科学、顺利地过渡, 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台生”则聚焦于单一的形式演算, 有时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有因为缺乏数学感的学习氛围而被淘汰的可能。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台生”与“英伦”的数学教育, 林教授认为我们可以看到:“英伦”的个人主义较浓, 会独立思考, 会使用学童法, 其想法也会和教师给高分的想法南辕北辙;而“台生”的顺从主义就会较强, 比较听教师与家长的话, 采用形式演算的方法, 使得自己的想法与教师给高分的方法一致性高达60%。

那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林教授对“加者与乘降者”的学术故事做了总结, 认为数学可以了解层次模式的社会性议题, 了解层次模式的普适性, 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模型进行数学教育研究, 要了解学生的行为会因为社会差异与地域差异而不同。最后, 他点出;其实, 造就不老传奇故事的经验就是悟。

四、从国际视野看数学课程发展和改革的问题与趋势

范良火,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数学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终身教授, 一直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著有《华人如何学习数学》、《教师的教学知识发展研究》等。

范良火教授主要从国际视野来谈数学课程发展与改革的问题和趋势, 他认为数学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会受到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及数学自身发展需求的影响, 再加上TIMSS与PISA测试结果的作用, 各个国家和地区, 如越南、加拿大、马来西亚、芬兰等的政府产生了强大而直接地进行数学课程改革的压力与动力。因此, 范教授结合这些地区的TIMSS与PISA公布的学生成绩, 比较英国、荷兰、印度尼西亚和加拿大等国的最新数学课程发展和改革的实践及出现和遇到的主要争论与问题, 并联系中国的情况提出个人对学校数学课程发展和改革有关问题的认识。

1.英国

范教授指出, 根据TIMSS的比较结果, 英国2011年四年级学生的排名是第9, 八年级学生的排名是第10, 在西欧国家中处于中等位置;2012年, 其PISA的排名是第26位。根据调查得知, 英国最新的数学课程是2010年新政府上台后进行检讨并开始引进与实施的, 在2013年2月公布了咨询大纲, 这可能是为了给教师更大的课程组织和教学的专业自由度, 也可能是想让国家课程为所有的学校提供一个基准, 为所有的年轻人提供自信和成功地接受不同阶段教育所需要的知识, 并照顾到特殊资质学生的需要。英国实施新的数学课程也应该和TIMSS有关系, 是为了确保国家课程能与国际上表现最好的国家和地区的最成功的课程相比有优势, 能反映出国家已有的关于儿童如何学习和应用知识的集体智慧。此外, 英国实施新课程标准也是为了对学生成绩设立严格的要求, 使家长能理解他们的孩子在校整个学习阶段应学什么, 考虑儿童需要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

基于这些可能的新课程引进与实施的原因, 范教授发现英国的数学课程改革有了一定的变化, 如政府对小学数学课程有了更高的标准, 明确地要求学生要会对分数进行四则运算, 这一改变与新加坡、我国香港等地的要求相一致;到9岁时, 他们要知道到12×12的乘法表, 这与美国Massachusetts州的要求一致;到7岁时, 学生应该知道到20为止的Number bonds, 如9+9=18等。而且, 他还指出, 英国的新课程改革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比较高, 5岁的儿童 (小学一年级) 要学会简单的分数, 如1/2和1/4, 学生到9岁时要学会12×12的乘法表。同时, 范教授又指出, ATM (英国数学教师协会) 认为这对各个年级的要求太高, 与学生的年龄段发展不符合, 形式化的东西太早;过于依赖练习作为主要教学方法, 培养不出数学熟练者;过多地注意过时的算术纸笔方法方面的发展技能, 会影响学生在数学概念和能力方面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他认为英国的国家数学课程需要继续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样通过新的数学内容的运用和应用来同时发展学生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荷兰

范教授指出荷兰四年级学生2011年TIMSS的排名位居第12位, 其最新的数学课程在2013、2014学年开始实施, 并在专业团体中进行了广泛的咨询,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中学数学课程的时间减少, 每周2~3学时, 而且数学教师短缺。他认为荷兰当地的课程改革措施全部都是新的, 16~18岁的中学生在毕业前都要参加独立的算术考试, 考试成绩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 明确要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走中间道路, 但国家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作用及应该怎样教学存在不同的观点, 主要集中在算术考试、现实数学教育、各阶段教育的作用、低阶段教育、图形计算器等层面, 希望在今后的5年时间中荷兰的数学课程会更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 并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循环过程, 没有终点。

3.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2011年四年级学生的TIMSS成绩排名是第38位。范教授指出, 该国家最新的数学课程改革是从2013年开始的, 当时主要针对一、四、七、十年级, 在2014年开始会针对二、五、八、十一年级的数学课程进行改革, 预计2015年会对三、六、九、十二年级的数学课程进行改革。

为什么印度尼西亚会进行数学课程的改革, 范教授指出, 根据当地教育部的说法, 国家的TIMSS与PISA成绩很低, 学生不应该只“知”而不会“做”和“用”, 所以当地的数学课程时数虽然没有改变, 但减少了部分内容, 使得算术内容更受重视, 并将ICT (信息通讯技术) 结合到各科目中, 包括数学。但同时, 范教授认为虽然此次课程改革表现出上述的特点, 但几乎所有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认为他们之前实施的课程都OK, 认为这次改革改得太快、太急, 且全国统考有失教育公平等, 不明确未来课程的发展方向在哪。

4.加拿大

加拿大的TIMSS成绩在西方国家还是比较好的, 但其PISA2012的成绩排名是第13位。关于加拿大数学课程改革, 范教授指出, 国家现行的课程完全不教“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 认为算法对学生学习数学有害, 但家长等一些团体认为需要教一些基本方法, 所以在未来, “四则运算”的基本方法可能会重新放入到新的数学课程中。

最后, 范教授认为加强基础和发展理解是这些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关注焦点, 总体上有加强基础的趋势, 但同时也指出, 国家的数学课程改革要避免片面化与极端化, 要客观全面地对待任何一种数学教育理论或学说, 我国在数学课程改革中借鉴国外经验时不应简单地照搬, 要批判性地借鉴。

五、香港地区数学教育研究:成果、亮点、挑战与反思

黄毅英, 香港中文大学课程与教学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教育本科课程学科主任及数学教育硕士课程总监, 研究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数学态度、课程学习环境、数学观、数学价值、数学教师宗教观、活动课程及儒家文化圈学习现象等。

黄教授开篇就说香港是个很小的地方, 但在文化的密集性上会超出任何一个城市, 不同的人群都曾在香港活动过。接着他将学习涉及的内容给予简略介绍, 认为学习这一“麻雀”虽小, 但五脏俱全, 指出学习包括智性过程, 如问题解决策略及模式、开放题的运用、概念地图、数学理解与误解、合作学习;包括情感因素, 如态度、自信心、数字焦虑、投入动机、学习习惯、家庭背景、强化作用、课堂环境;包括信念, 如师生的数学观和数学学习观、教师对有效数学学习的观感;包括经历空间, 如现况研究、引入变异拓阔经历空间;包括不同群体的教与学, 如学习差异、资优与学习困难、男女差异、少数族裔与新移民、幼儿数学;包括教学研究, 如通达学习、变式课程、个别课题的教学、引入数学史、游戏与实物动手、小班教学;包括信息技术, 如计算机教学、电子家课、CAS (计算机代数系统) 及DG (互动几何) 、ICT环境中的问题解决、对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包括课程, 如课程的评析、跨地域研究 (TIMSS、PISA、LPS) 、城乡比较、课程历史脉络等。

同时, 他认为香港地区的数学教研已初备规模, 由“放洋取得博士学位”到“本土博士”再到培养其他地区的博士, 在国际学术界上也受到认可, 但仍须进行各种教学实验的有效性研究, 如行动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 (转变) 研究、不同群体学习方式的研究, 从而在评估中促进学习。

此外, 黄教授认为香港地区基本上摆脱了“数学教育=教育学+数学例子”的模式, 在概念与方法上有外借与输出, 形成了独立的数学教育学理, 并且在治学态度上提倡学术的严谨性与论文的评审制度, 言必有据, 成为香港地区数学教育的亮点。与此同时, 黄教授指出香港依旧存在下列一些情况, 如重宏观理论轻学科、忘失发现研究的乐趣等, 这不利于跨校合作, 并将《碧岩录》中黄檗的“不道无禅, 只是无师”变成了“不到无研, 只是无时”来说明现时所看到的都是十年八年前的研究结果。

学前教育联席会议 篇8

此次会议表明,亚太地区开始着手“教育2030议程”工作,亚太地区的各国政府、民间团体、联合国相关机构、开发银行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致同意立即采取措施实施“教育2030议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曼谷办事处主任金光祚(Gwang-Jo Kim)指出,“教育2030亚太会议”借用可持续发展目标4(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4,以下简称SDG4)的势头,呼吁各国政府“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他表示:“我们希望此次呼吁产生联动效应,将全球讨论传播到国家及地方水平。来自成员国、非政府组织、联合国相关机构及开发银行的代表们发表了他们对新教育议程的观点以及如何有计划地推进SDG4。这次会议仅仅是个起点。”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东亚太平洋区域办事处的吉姆·阿克斯(Jim Ackers)说道:“‘教育2030’是令人兴奋的,因为‘教育2030’关注的‘不仅有学习还有学习目的——学习变革’。受教育权必须继续作为一项人权,它也是实现其它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多位“教育2030亚太会议”与会者认为,“教育2030”是一项“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他们一致深信实施此项工作需要将教育扩展到每一个人。韩国教育发展研究院的研究员金珍熙(Jinhee Kim)博士表示:“本次大会的目的是关注区域间合作如何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如何通过这一全球倡议赋予弱势群体权利。”

合作的精神是强大的,参加“教育2030亚太会议”的一些其他代表明确表示,在区域内需要更广泛的合作来实现亚太地区“教育2030”。伊朗教育部学前教育司的罗赫萨瑞·法兹(Rokhsareh Fazli)博士表示,很多教育部过于关注他们自身,以致于错失了更广泛合作的机会。全民教育时代告诉了我们与其他国家合作的困难。本次会议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在区域、国家及全球层面的合作水平。

衡量亚太地区“教育2030议程”的成功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衡量进程的能力。会议第二天主要关注相关数据。讨论会的话题是主题监测框架和SDG4的43项指标,明确监测“教育2030”数据的适应性,学习各国在重要领域的经验。阿富汗教育部监测报告高级专家穆罕默德·沙基尔·哈比卜亚尔(Mohammad Shakir Habibyar)说道:“‘教育2030亚太会议’拾起全民教育时代的‘未竟事业’。‘教育2030’是全球教育领导人的重要议程。阿富汗的全民教育议程没有完成,我们要采取措施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并推进教育议程的发展。”

会议提出了《下一步:2016年行动》(Next Steps: Actions for 2016),其中明确了2016年应采取的四方面行动,成员国及发展伙伴、民间团体组织将采取该行动,旨在开启区域的动力以实现“教育2030”。

成员国一致同意在2016年前开始以下行动:建立或加强SDG4的国家协调机制;规划现有政策及项目,有利于国家协商为SDG4目标做好准备;根据国家及地方现有的计划,明确与“教育2030”及“教育2030行动框架”之间的差距,组织协商分析“教育2030”的目标和行动框架,并计划行动来实现和监测SDG4;建立或加强政府间的合作,促进有利于SDG4的协同合作和共同学习。

发展伙伴和民间社会组织应立即采取的行动包括:审查区域或次区域的参照及其成分,与利益攸关方协商,制定计划,保障国家致力于实现SDG4;准备提供有关SDG4重要信息的宣传交流材料;准备规划指南,基于能力评估去实施和监测SDG4,支持与SDG4一致的国家计划;规划用于SDG4指标和能力需求的数据管理、报告、可用数据及数据资源;制定和宣传用于监测SDG4的技术指南,包括明确指标及数据来源,确定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方法。

上一篇:装载机驾驶员操作规程下一篇:毅力铸就辉煌 600字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