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山地回忆

2024-10-26

我读山地回忆(共2篇)

我读山地回忆 篇1

一种温情,一种情谊

—我读《山地回忆》

都说孙犁的小说如优美的抒情诗,行云流水般娓娓道来。曾经在课文中学过《荷花淀》的节选,大概的总体印象是淡淡的朴素、真挚。于是便想拜读一下其他短篇作品。《山地回忆》,宛如一束馨香的茉莉花,缕缕清香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一种与众不同。孙犁善于表现生活中的美。在他的小说没有残酷的战斗、激烈的场面、血腥的遭遇。作者更愿意写战争环境中人民群众多方面的丰富的生活情态,尤其抒写女性的真善美。她们也参加战斗,但她们有他们的生活以至爱情。她们面对残酷灾难,她们更珍惜自己的盼求和幸福。《山地回忆》同样是战争年代的作品,也同样发生在革命时期的农村。每一个人都那么淳朴,军民间充盈着满满的爱。不涉及爱情,只是单纯的革命友谊,那股热情暖人心田。

《山地回忆》以我为重逢“十年不见面”的旧友买几尺布而自然地联想到阜平的回忆。阜平的山水风貌、那穷山恶水之间度过的三年岁月、抗战的艰苦斗争、与妞儿一家亲密相处的历历往事、天真爽快的小妞儿、淳朴憨厚的大伯大娘„„文中妞儿的伶牙俐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全文一直不知道她的真实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然而她的性格是吸引人的。

“你不看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去!”“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未见其人,倒是先闻其声。语言是如此的尖刻,口气是这般的生硬。读至此,我不禁想:这么厉害的嘴!一定是个长舌、凶悍的泼妇。然而出现的竟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农家姑娘。初见面,“我”与妞儿那看似互相攻击的一段对话,令人感觉这个女孩子并不友善,甚至还透露着点泼辣。慢慢读下来,才明白这只不过是她坦率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这是个爽快率直的女孩子。细细回味,两人对话的字里行间都充满关爱之情。在这一场“唇枪舌剑的激战”矛盾冲突中,妞儿由佯怒到戏谑,最后为关切;“我”则由愤怒到哭笑不得,最后为高兴。当妞儿主动提出为“我”做袜子后,“我”的感情升华了,一种亲切、感激、留恋的鱼水之情油然涌上心头,“我看了看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的冻得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人民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一切来让军队里的抗战士兵过得好一点,士兵想用胜利来回报人民。女孩儿的热心与善良在战争记忆中是一段美妙的不可复制的回忆。这么浓烈的暖意与爱情无关,只关乎单纯的友情!

接下来几天,“我”和这一家人逐渐熟了,和妞儿的感情也渐渐加深了。妞儿为“我”做袜子,使得大伯来年才有新袜子,大伯也乐意;待“我”的饭食很好,大伯说因为“我”而跟着“沾光”。即使生活条件再辛苦,也要拿出家里仅有的物资支援抗战士兵,其中蕴藏着浓浓的军民情。这是个质朴善良的女孩子。妞儿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四天的功夫便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很快地学会纺织的全套手艺:纺,拐,浆,落,经,镶,织。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能分明感受到她的踏实肯干和聪慧。就算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这是个勤劳能干的女孩子。

《山地回忆》的写作背景是抗日战争时期, 原本以为跟战争有关的词汇是“残酷”、“艰难”、“困苦”,小说应是沉重的基调。但是阅读后并没有看到硝烟弥漫、炮火轰鸣,也没有看到血腥的屠杀,反而感受到一种温情,一种诗意。小说没有华丽的词藻,而是用最平易的文字写出了人物身上的内在美。在那样的年代里,像妞儿这样的人还有许许多多。他们来自农村,身上带着农村人特有的品质。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与抗战士兵建立淳朴真挚的军民情,温暖人心。在《山地回忆》中,这种感情在妞儿一家人身上都可以看到。虽然孙犁没有写战争年代残酷的一面,但也绝不是回避现实,他要表达的感情是真实的。描绘妞儿的“真善美”,便是对人民美好品质的赞颂。

那些优美的句子:

1.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2.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

3.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4.黄河的波浪激荡着我关于敌后几年生活的回忆,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

山地回忆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亲密无间的军民关系、美好温馨的军民鱼水情。

2、探讨女孩取笑、任性的话语与小说主题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对话中女孩的行为特点、心理特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2、比较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的区别。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在课外认真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有条件的从网上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教师查阅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教学设想]

本课相对于前两课较浅显,所以本课设计让学生重点抓住女孩的话进行分析,并把她与《红楼梦》中贾芸进行对比探究,提高分析鉴赏人物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示例。

我们学过孙犁先生的《荷花淀》,虽然描写的是战争,但在文中我们看不到硝烟弥漫,看不到血腥残酷,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场景。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外一篇小说,同样表现在战争年代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介绍。

1.孙犁(1913-),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荷花淀》、《嘱咐》是其代表作。孙犁的小说秀雅、隽永,有“诗人型和音乐型的小说家”的美称。1977年开始,致力于散文创作,间有评论和小说发表。新时期,孙犁的作品以思想的深邃、境界的超然、文体的创新、艺术风格的鲜明和炉火纯青,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从20世纪40年代起,孙犁出版了短篇小说集《芦花荡》、《荷花淀》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叙事诗集《白洋淀之曲》,通讯报告集《农村速写》,散文集《津门小集》、《晚华集》等,论文集《文学短论》。

2.关于《山地回忆》。

《山地回忆》是孙犁写于1949年12月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在他的《村歌》。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回忆往昔战斗生活中建立“军民鱼水情”的故事。小说并没有正面表现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中的军民情谊,而是着眼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在那可贵的艰苦岁月里,我和人民建立起来的感情,确是如此。我的职责,就是如实而又高昂浓重地把这种感情渲染出来。”作家在《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里如是说,可见作家是在用情感来写作,光这一点就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

三、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四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分别担任女孩、战士、女孩的姥姥和女孩的父亲四个角色。要注意不同身份的人物说话的语气,尤其要注意读出女孩子对战士的取笑的口吻。

1、生难字词注音。

指名学生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其他同学纠正其错误的地方。

土靛(diàn) 阜(fù)平蓝 玉黍(shǔ) 水沤(òu) 袄襟(jīn)

刨(páo)抓 瘪(biě)着嘴 贩(fàn)卖 盈(yíng)余 破绽(zhàn)

2、小说表现了什么主题?

明确: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是军民关系亲密无间,军民鱼水情美好温馨,老百姓对八路军的真挚热爱。

但这种军民关系并非是在一种良好的气氛与和谐的环境中开始的。文章一开头,恰恰不是表现美好,而是表现冲突,细写了女孩子对八路军战士的无理。

3、女孩子的取笑、任性的话语表现在文中的什么地方?与文章要表现的主题有什么关系?

明确:主要表现在——

(1)第一次冲突,女孩子竟然可以对着战士下达严厉的命令,接着又讲出了“洗脸洗屁股”这样有点野蛮的语言;如果不是人民的子弟兵,能像村人那样任性随便说话吗?

(2)战士认错了(其实战士并没有错,是人民的苦难使他冷静下来),又不让,简直有点蛮不讲理。她拿稳了:我怎么气你,你都奈何我不得。

(3)和解的方式是特别的。女孩子不让战士移动而要自己往上走,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认错方式,但因战士被其摆布得有点糊涂了,对此“认错”一时没反应过来,此时女孩子笑了。这一笑的作用和含意是丰富的,一是双方心领神会了;二是说,我逗你呢,给你开玩笑呢,你急什么,把军人当做小孩子,又横竖都是她有理,战士被弄得哭笑不得,这既进一步表现出老百姓深知人民子弟兵的特点,又“造就”了她后面的更为放肆的任性和取笑。

(4)女孩子关于讲卫生的两段话,女孩子肆意的嘲笑反衬出军民之间的无拘无束;既有曾经有过的天真、好奇、无知,更是在这种无理有理交混、不无蛮气野气的尽情调侃中,掩藏着也洋溢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对战士们的处处留意。于是很自然转入了后面关于袜子的深情、动人的对话。

(5)到她家后女孩子四次取笑的话语、调侃的语言,总的是表面的不礼貌反衬出心理距离更短,军民一家亲的气氛越来越浓郁。而每次的话语又表现出不同的具体情感。第一次取笑说“你这个人倒实在”。我们从前面已经看到女孩那像诗歌一样优美的真情实意,如果战士没当真,忘记来了,女孩倒失落了;所以这句是女孩高兴心情的“正话反说”。第二次说他装假,实际女孩是要把她认为战士还存留的生分客气坚决打消掉;加上个“又”字,显出他们之间的熟悉、随便。第三次是学着战士的口吻把话接下去,这是亲密无间之情的又一朵浪花。第四次说“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作活”,这人人皆知的显而易见的荒谬计算,不仅会再次逗乐大家,而且是巧妙地不无得意地承认自己对战士的偏心。

总之,女孩子取笑的任性的话语越为突出,越能表现军民关系的亲密无间。

四、布置作业。

朗读并背诵课文“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这段文字。并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女孩的心理。

第二课时

一、导入示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文章写的是战争期间的军民关系。并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即那位女孩的说话特点。今天,我们将更深入地女孩的`行为、心理特点,并做一些比较探究。

二、研读与赏析。

(一)学生齐读课文中探讨袜子问题这部分(“什么时候,能打败鬼子……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思考以下问题。

1.提问:这段对话中,女孩突然问到:“光着脚打下去吗?”生硬地将话题从抗战胜利一下子转移到光脚,表现了女孩什么样的心理特点?作者用了哪些词语?

明确:热心善察,有心帮助又不好意思直言。

具体表现在:

(1)女孩热爱八路军,又心眼好,聪明伶俐,热心细心,善于体察,善表情意。对日本侵略者的共同仇恨,使两人一谈到这样的话题时心情都有了变化,在女孩是把她的聪明伶俐、热心善察放到了对战士艰苦条件的关注上。于是有了“光着脚打下去吗”这句似乎突然却合乎情理的发问。

(2)女孩子毕竟是在关心一位陌生男战士的这么具体的生活问题,加上农村姑娘的羞涩的一面,自然开头会不太好意思。

表示其不好意思心理的用词是:低下头、低声。

2.思考:在这段对话中,表现出的女孩的行为特点是什么?

明确:这段袜子问题对话的基本形式是:把自己的有意帮助变为好像是顺便的无意提及,巧妙地运用反问形式把自己的主动关切变为战士的主动求助,一步一步引领,一步一步逼着战士说出迫切求助的话来。

具体表现为:

(1)当战士一时没弄明白怎么回事时,女孩子的答话很有意思。“说什么?”——口气依然承袭前头的泼辣风格。“也装没有听见”——这样才好重复一遍自己设置的问题。“不穿袜子,脚不冷吗?”——干脆把它说得更具体更清楚,可见关注之细心,帮助之有意。“也是卫生吗?”——与前头卫生话题联结,显得并非特意而是顺便、无意提及此事。

(2)当战士一旦说出“求谁做去呀”时,当形式上成为战士的主动求助时,女孩的机敏泼辣利索以及燕赵大地的豪侠之气上来了,立即趁机宣布“我给你做”。同时一并把她家住址和布的问题交代清楚,见出其帮助的真心实意和女孩子的细心。

3、提问:在这段对话中,女孩的表达方式有什么特点?作者如何用词?

明确:此对话形式的核心是反问。反问的基本词汇是:不会、吗、为什么不。

4.这部分比较明显地出现抒情笔调,情致美好,使得小说充满诗意。

5.小结人物性格特点。

(1)孙犁笔下的这个女孩子的个性的焦点之一,就表现在,她总是在进攻中,在不无蛮气、野气的嘲讽中,掩藏着对八路军的特别关切。

(2)焦点之二是,虽然她有意帮助战士,但是她并不直接提出,而是转弯抹角地把战士引向她预设的话题,把自己的有意,化为无意的顺便提起。

(3)焦点之三在于,明明是她主动的关切,却千方百计把自己的主动变为被动,以层层紧逼的启发,逼得战士说出迫切无助的话来。一旦战士发出苦于无助的话语,她就变成坦然主动的承担,这里又流露出华北大地的豪爽之气。

6.再次朗读这一部分,并尽量背诵。

(二)女孩子的姥姥说她“不会说话”,而“我”则说她“很会说话”,姥姥的话是否全为批评,“我”的话是否全为赞扬?

明确:姥姥的不全为批评,“我“的不全为赞扬。

从上下文看,她父亲先说:“我们妞儿刚才还笑话你哩”,姥姥是接着笑着说这句话的,所以说她“不会说话”,是指她会取笑、调侃客人,不礼貌,同时也包含着对孙女的关爱,对其淘气、率真、灵慧性格的喜爱。而“我”是紧接说“她很会说话”的,无疑包含了对其伶牙俐齿的领教,包含了被其调侃的感受,这种意思和感受不能说是批评,也不是赞扬,只是一种评价;但主要是肯定、赞扬她灵慧、心好,善于表达对部队的热情,创造融洽交流的氛围。

(三)如何看待小说的后半部分,写了一段购买织布机的情节?

明确:这部分内容和做袜子的核心情节不完全统一;从结构上说,不够有机。但它与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这种风格是相吻合的,同样体现了作者的匠心。

三、比较探究。

思考:如果说这叫“伶牙利齿”,那么,女孩的“伶牙利齿”与贾芸的“伶俐乖巧”有什么不同?

明确:一是所涉及的思想品质不同。贾芸是巴结奉承他人,随机应变保护自己;女孩子全无此类动机,而只是一种可爱的天性。二是表现出的形式不同。贾芸的伶俐乖巧包括言论还包括其他行为,言论方面用于讨好他人和表情达意。女孩子的伶牙俐齿是指言论,用于调侃他人或表情达意。

孙犁很善于表现农村年青女性在艰苦的物质条件下心灵的纯朴善良,作为女性的委婉和大方豪爽,善于劳动又是伶牙利齿。

四、布置作业。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上课文复习下一篇:医院红头文件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