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税政策

2024-06-25

营业税政策(通用8篇)

营业税政策 篇1

2012最新营业税政策——1课时 单选

1、以下各项中,不属于2012年出台的新营业税政策最新规定集中体现的是(营业税计税依据方面的最新规定)。

2、注册在平潭的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按照现行试点物流企业营业税政策,应(差额征收营业税)。

3、自2012年2月1日起,在《营业税税目注释》“转让无形资产”税目注释中增加(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子目。

4、在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建设基金营业税和铁路运输企业所得税中,中央分享比例分别为(100%;60%)。

5、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地方分享部分由中央财政按相关因素比重在地区间分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货运周转量)。

6、试点企业开展物流业务未按规定分别核算其营业税应税收入的,应(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7、自2012年2月1日起,在《营业税税目注释》“转让无形资产”税目注释中增加(转让自然资源使用权)子目。

8、财政部每年将截至上年12月31日的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转至地方国库的库款报解整理期是(1月1日至1月10日)。

9、自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对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的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90%)计入收入总额。

判断

1、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合资铁路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中央与地方按照60:40的比例分享。(正确)

2、铁道部集中缴纳的铁路运输企业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全部由中央收入调整为地方收入。(错误)

3、试点企业将承揽的仓储业务分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的,应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仓储合作方的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计算征收营业税。(正确)

4、外派海员劳务,是指境内单位派出属于本单位员工的海员,为境外单位或个人在境外提供的船舶驾驶和船舶管理等劳务。(正确)

5、对中国扶贫基金会小额信贷试点项目已征的应予免征的营业税税款,不予在以后的应纳营业税税额中抵减。(错误)

6、对被取消自开票纳税人资格的试点企业,同时取消对该企业执行规定的税收政策,并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正确)

7、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让、转让或收回自然资源使用权的行为,按规定征收营业税。(错误)

8、跨省合资铁路企业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为中央收入。(错误)

营业税政策 篇2

第一, 适用税率:建筑业营业税适用3%的征收税率。

第二, 征收范围。营业税建筑业税目, 仅指建筑安装工程作业, 其征收范围包括建筑、安装、修缮、装饰、其他工程作业。与《建筑法》中的建筑业、建筑活动概念不同, 不包括建筑活动中的勘察、设计和工程监理, 加工、修理、修配不属于条例规定的劳务。

工程承包公司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合同的建筑安装工程业务, 无论其是否参与施工, 均应按“建筑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工程承包公司不与建设单位签订承包建筑安装工程合同, 只是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业务, 对工程承包公司的此项业务则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

有线电视安装费是指有线电视台为用户安装有线电视接受装置, 一次性向用户收取的安装费, 也称之为“初装费”, 按“建筑业”税目征税。但邮政部门为用户安装电话而收取的电话初装费, 应按“邮电通信业”税目征税。

大型成套装置维修费用是指维修单位为化工等生产企业维修塔、罐、管道等大型成套装置取得的维修费收入, 原规定暂按“建筑业”税目中的“修缮”项目征收营业税已取消。

二、纳税人

第一, 一般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有偿提供建筑业劳务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 (包括企业、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军事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单位, 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 和个人 (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是建筑业营业税的纳税人, 但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包括在内。

第二, 纳税人为分公司。分公司通常情况下是要办理税务登记的, 因此, 公司内部的建筑分公司给其他分公司提供建筑劳务并收取价款, 应征营业税。

第三, 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 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 (以下统称承包人) 发生应税行为, 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 (以下统称发包人) 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 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第四, 自建自用。单位或者个人自己新建 (以下简称自建) 建筑物, 由于不是有偿的, 所以不需要缴纳自建环节的营业税, 但自建后销售的, 其自建行为应缴纳建筑业营业税。

三、计税依据

(一) 一般规定

纳税人的营业额为纳税人除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外, 所提供应税劳务收取的全部价款 (含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 和价外费用。价外费用包括收取的手续费、补贴、基金、集资费、返还利润、奖励费、违约金、滞纳金、延期付款利息、赔偿金、代收款项、代垫款项、罚息及其他各种性质的价外收费, 但不包括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代为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者行政事业性收费:一是由国务院或者财政部批准设立的政府性基金, 由国务院或者省级人民政府及其财政、价格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二是收取时开具省级以上财政部门印制的财政票据。三是所收款项全额上缴财政。

(二) 设备价款和装饰劳务

除混合销售外, 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含装饰劳务) 的, 其营业额应当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 但不包括建设方提供的设备的价款。

纳税人提供装饰业劳务的, 其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以纳税人实际经济利益包括价外费用, 甲供材料、设备不包括在内。

(三) 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

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 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提供建安劳务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 以收款方开具的发票为合法有效凭证。因此, 作为建筑安装劳务的总包方, 应直接向建设方出具总包合同总额的发票;分包方应向总包方出具分包合同金额的发票。总包方扣除分包款的合法凭证应为从分包方取得的发票, 否则不能按差额缴纳营业税。

如何理解建筑业分包差额征税的条款?首先, 建筑业营业税税前扣除的范围限于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 即纳税人应自行完成部分建设工程, 仅将部分工程或劳务向有相应资质单位的合法分包。其次, 工程转包给第三方, 不能扣除。新政策删除了关于转包工程可以实行营业税差额纳税的特殊规定, 采取正列举的方式, 列明了差额征税的应税行为, 根据“公共权力法无明文授予即禁止”的基本法理, 除此列举的分包业务以外, 一律实行全额征税。因此, 新政策下总承包人必须就建设单位支付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缴纳营业税, 不得税前扣除所支付的转包款。再次, 扣除对象不包括分包给个人的支付款项, 因为个人无法取得建筑业资质, 分包给个人, 要么形成非法分包, 同转包一样不能享受减免政策, 要么实质上形成聘用的员工为本单位或者雇主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能为营业税纳税人。最后, 允许扣除的分包款应限于施工工程款, 建筑设计、物资运输等相关辅助费用不在允许扣除范围内。

(四) 混合销售

提供建筑业劳务的同时销售自产货物的行为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劳务的营业额和货物的销售额, 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劳务的营业额。

(五) 兼营

纳税人兼营应税行为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 应当分别核算应税行为的营业额和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 其应税行为营业额缴纳营业税, 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销售额不缴纳营业税;未分别核算的, 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税行为营业额, 新政策不再强求一并征收增值税。

(六) 违约金、赔偿金

纳税人在未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的情况下收取的违约金, 不属于营业税的征税范围, 不征收营业税。依据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 在没有发生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的情况下, 因对方未履行合同而致的违约收取的违约金, 不是经营活动, 不属于开具发票的范围。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3]16号) 有效条款规定, 单位和个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时, 因受让方违约而从受让方取得的赔偿金收入, 应并入营业额中征收营业税。

四、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劳务并收讫营业收入款项 (是指纳税人应税行为发生过程中或者完成后收取的款项) 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入款项凭据的当天 (为书面合同确定的付款日期的当天;未签订书面合同或者书面合同未确定付款日期的, 为应税行为完成的当天。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采取预收款方式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自建行为的, 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销售自建建筑物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这里强调, 提供应税行为作为确认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前置条件, 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符合。

五、总分包申报纳税

对跨年度老合同涉及的扣缴义务人涉税问题, 自2009年1月1日起, 应按照新条例和新细则的规定执行。新条例下, 建筑安装业务总承包人不再有法定扣缴义务, 建筑安装劳务的总包方和分包方应分别自行申报纳税, 分包方以其取得的分包建筑款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 总包方应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分包方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自行申报缴纳营业税。对已缴、多缴、已扣缴、多扣缴的营业税税款, 允许从其以后的应纳税额中抵减或予以退税。

六、纳税地点

纳税人提供的建筑业劳务应当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新政策关于跨省工程建筑业营业税纳税地点没有单独解释, 说明跨省工程建筑业营业税不再“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也改为“向劳务发生地缴纳”。

纳税人自应当申报纳税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向建筑业劳务发生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 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

七、纳税期限

纳税人的具体纳税期限, 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 可以按次纳税。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 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5日、10日或者15日为一个纳税期的, 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 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八、免税规定

第一, 境外劳务。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金融商品买卖等营业税若干免税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9]111号) 规定,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单位或者个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提供建筑业劳务暂免征收营业税。

第二, 个人自建自用住房销售。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房地产市场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字[1999210号) 规定, 个人自建自用住房, 销售时免征营业税。

九、案例分析

问题内容:公路施工企业 (不是生产销售单位) , 在承包高速公路路面工程中, 用自有设备 (工程完工后, 设备就拆除运走) 在公路施工现场搅拌沥青混凝土 (路面工程的主要原材料) , 全部用于本企业承包的本项工程, 没有对外出售, 按工程总造价缴纳了营业税。但当地的国税部门要求该企业按沥青混凝土的成本缴纳增值税。该企业应如何缴税?

笔者意见:国家税务总局对该问题的回复, 实际上是认为建筑业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制造的建筑材料直接用于本企业建筑工程的, 是一种混合销售行为。按这种理解, 建筑业企业为施工需要制造的建筑材料价值部分就不用交营业税, 只交增值税。但是建筑业企业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是建安合同, 其必须提供合同全额的营业税发票, 所交的营业税也必须会包括建筑材料在内, 无法做到建筑材料不交营业税只交增值税, 与现实情况显然矛盾。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 许多建筑材料、构配件要通过现场加工、预制, 才能进行安装施工, 形成工程实体, 这实际上是在提供建筑业劳务, 不能按混合销售看待。国家税务总局上述回复已明确仅供参考, 不具有规范性文件的法律效力。

经查《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增值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规定>的通知》 (国税发[1993]154号) 文件仍然有效, 所以建筑业企业附设的工厂、车间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 (建筑材料同理可证) , 凡直接用于本企业建筑工程的, 不征收增值税。一般来说, 建筑业企业在建筑现场制造的建筑材料、预制构件, 通常没有设立单独的机构经营建筑材料、预制构件销售并单独核算,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征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1994]122号) 之四规定, 不征收增值税。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第52号令) 第十六条规定, 营业额包括工程所用原材料、设备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在内计缴营业税, 即建筑业企业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制造的预制构件和建筑材料直接用于本单位或本企业建筑工程的, 包括在建安工程营业额中计缴营业税, 不征收增值税, 不能按混合销售或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认定。

参考文献

[1]、关于赔偿金问题[DB/OL].国家税务总局网站, 2009-12-16.

营业税政策 篇3

1. 我国物流业营业税税制存在的问题

1.1物流企业营业税税负过重

我国现行营业税税制规定物流业适用的税率为5%和3%,这些税率从数值上看似乎并不高,但物流行业是微利行业,毛利只有4%-5%,税后利润只有1%-2%,显然3%和5%这两档税率相对较高,其中仓储行业显得尤为突出。另外,税负过重另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能抵扣增值税。

1.2营业税划分不同税目和税率存在弊端

根据物流业营业税税制设置可见,物流业的不同项目目前税负水平并不均衡。这种制度现状固然有着便利征管、稳定财政收入的优点,但也存在诸多弊端。一是破坏了税收公平原则,例如按现行政策规定,运输、装卸、搬运等交通运输业的营业税率是3%,而仓储、配送、代理等仓储业的营业税率则为5%。而实际上仓储业属于微利行业,据2004 年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仓储业平均业务利润率只有2.6%, 资产利润率只有0.92%,不仅低于全行业平均水平,更低于运输业的盈利水平,而其营业税税率却反而高于运输业。这样就会形成从事运输业为主与从事仓储业为主不同的物流企業之间税负水平不公平。二是不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物流为用户提供的是综合性服务,按照目前的税目设计,物流企业必须分开核算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不同应税劳务,并按照各自不同的适用税率计税;否则,所提供的各种劳务都必须以收入全额按5%的税率计算缴纳营业税。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

1.3物流关联企业间存在重复纳税问题

虽然我国已经在试点物流企业推行了营业税差额缴纳等一些税收支持政策,能改善重复纳税的情况,但相对于全国几十万家物流企业来说,税收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仍然不大。重复纳税目前仍然是存在于物流业税收方面的主要不合理问题,这已经给物流企业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

1.4营改增试点可能会加重企业税负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交通运输业采用11%的增值税税率,代替了过去营业税3%的税率,提高了26.7%;而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则采用6%的增值税税率,代替过去营业税5%的税率。由于物流业进项抵扣项目较少,短期内税负加重,据中国采购与物流联合会的调查统计数据,今年1月份67%的试点企业实际缴纳增值税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平均增加税负5万元。其中上海德邦物流有限公司1月份实际税负比营业税税负上升约3.4个百分点,增幅高出1倍还多。

2. 完善我国物流业营业税税收支持政策的建议

随着各地区服务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相继实施,我国服务行业今后纳入增值税范畴是大势所趋。从近期来看,对物流业现行的营业税税收支持政策进行完善可以为今后的营改增做好准备。但从长远来看,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税制改革目标应是由试点到推广、逐步将物流业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并重新优化设计物流业相关税收制度,使物流业成真正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2.1统一物流业营业税政策,尽早出台物流业专门税收政策

物流企业的两大主要服务项目运输和仓储,目前分别属于营业税税制中“交通运输业”和“服务业”两个不同的税目,适用的税率分别是3%和5% 。而物流企业在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往往将运输和仓储两个服务项目合并在一起,因此,应对物流企业的运输和仓储服务合并在一个营业税税目中,采用统一的税率,使物流企业可以按照规范去开具发票, 从事物流服务,为以后出台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做好充分准备。

2.2降低部分物流业税率以达到行业税率统一

适当降低部分物流服务的营业税税率,建议适当降低仓储、配送、代理及租赁等物流业务的营业税税率,由原来的5% 降到3%,与运输业务的营业税税率持平。这既能解决营业税税率偏高、企业负担重的问题,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统一物流业务各环节的税率,满足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为物流业的发展创造公平效率的纳税环境。

2.3重新核定物流服务营业税计征基数,解决重复纳税问题

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仓储等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由其统一收取价款时,可以通过将承揽的全部物流收入减去分包给其他单位的物流支出后所得的余额作为营业税的计税基数,这样符合税收效率性原则。同时对物流业所有企业的所有业务,全部实行营业税差额征收,使所有的物流企业享受公平的税收待遇,从根本上消除物流业存在的重复征税问题。对外包业务,允许发包方从全部收入中扣除运输费用及其他项目支出,以余额作为计税依据;对代理业务,也允许从收取的费用中扣除代垫费用。

2.4营改增政策中适当增加进项抵扣项目

据统计,燃油费、路桥费占物流企业成本的八成,而路桥费约占三成左右,但是按照之前上海的试点方案,路桥费并不在抵扣范围。因此,对于占有物流企业较大成本比例的过路过桥费、保险费、房屋租金等纳入进项税抵扣范围,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物流业原本较低的利润空间。

2.5制定特殊领域的税收减免政策

一是对农村地区物流业给予税收优惠待遇,当前主要是对有利于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流程给予减免税待遇,从农村流通业入手促进农村服务业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消费。二是对绿色物流和逆向物流给予税收优惠待遇,以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尤其是物流企业加强废弃物处理措施,促进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促进对资源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三是合理借鉴国外的物流业税收实践经验,认真研究拥堵、环境污染、事故、国际运输协调等运输外部性的税费纠正措施。

转包、分包工程营业税政策解读 篇4

一、转包、分包工程营业税政策的调整

199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旧条例)第五条第(三)款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2009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第五条第(三)款则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比较新旧条例的规定,可以发现,在建筑业营业税的计税依据方面,新旧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调整:

其一,取消了转包的扣除规定。旧条例中,纳税人将工程对外转包时,是允许进行营业额抵扣的,而新条例则取消了这种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在新条例下,纳税人将其所承包的建筑工程转包给其他单位的,必须按照其实际承包的工程全额计缴营业税。

其二,放宽了可抵扣营业额适用对象。旧条例将可以抵扣分包营业额的对象严格限定为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即只有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其所承包的工程对外分包时,才可以将分包的金额从总承包金额中扣除。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这实际上是对分包额抵扣层级的限制,即可进行营业额抵扣的层级只有一层。新条例则将可抵扣营业额的对象作了放宽,即只要是建筑业纳税人,只要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都可以抵扣。这也就意味着新条例施行后,分包抵扣不再具有抵扣层级的限制了。

其三,对可抵扣分包额作了更严格的限定。旧条例所规定的可抵扣分包额(即承包人将所承包工程的一部分分包给其他工程单位的金额,下同)限于他人,由于他人中既包括单位,也包括个人(含个体工商业户),因而其可抵扣的分包额在范围上还是比较广的。新条例则将可抵扣的分包额限定为单位,其中并不包含个人。这也意味着,新条例施行后,如果纳税人将工程分包给个人的特别是从事建筑安装业务的个体工商业户的,其分包额是不允许从营业额中抵扣的。

二、转包、分包概念辨析

应当承认,现有的营业税政策在有关转包与分包工程营业税计税依据的规定方面还是比较完善的,理解起来也并不很难。但是,仅仅根据这些营业税政策却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比如说甲公司在从总承包人处承接某项分包工程之后,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将50%的工程再外包给其工程施工单位,那么此时,这种外包是按照工程(再)分包征税呢,还是按照工程转包征税呢?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也是将这种外包称为转包的。而且,从目前的税收征管实践来看,某些税务机关就是将上述的这种外包或者说再分包视为工程转包,并且按照纳税人承包款全额计征营业税,即不允许纳税人将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工程款从营业额中扣除。

因此,界定或者说辨别转包与分包的概念与内涵也就显然很重要了。但是,现有的营业税政策并未对转包与分包的概念和内涵作出界定与解释。为此,我们也就很有必要从其他法律规范中找寻答案。

关于转包,我们在相关的建筑法律规范中可以找到解释。按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第七十八条以及《建筑安装工程分包实施办法》([86]城建字180号)第17条等的解释,所谓工程转包,是指工程承包人在承包建设工程后,不履行合同约定的责任和义务,未获得发包方同意,以赢利为目的,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给他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及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给其他单位承包并不对所承包工程的技术、管理、质量和经济承担责任的行为。

考虑到转包行为具有很大的危害性,因而,现行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运行时都限定甚至禁止转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承包人不得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转包给第三人或者将其承包的全部建设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第三人。”

关于分包,我们虽然在建筑法律规范中也无法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是从其零散的条款中,我们也大致可以概括出其概念:工程分包是指具有总承包资格的单位即总承包人,在承包建设工程后,根据承包工程的特点与需要,征得发包方的同意后,将工程相对不重要的一些项目通过书面合同形式,委托给其他有资格的专业工程商(分包人)实施工程项目的行为。由于工程分包必须征得发包单位的同意,可能的负面效应较小,因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并不限制分包,但是在责任方面作了特别规定。比如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七条即规定:“总承包单位依法将建设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分包单位应当按照分包合同的约定对其分包工程的质量向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与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的质量承担连带责任。”

从转包与分包的概念中,我们足可以看出转包与分包根本区别:转包中,原承包人将其工程全部倒手转给他人,自己并不实际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而在分包中,承包人只是将其承包工程的某一部分或几部分再分包给其他承包人,承包人仍然要就承包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的履行向发包人负责。

三、应用举例

甲公司将一项价值2个亿的建筑施工工程承包给具有总承包资格的乙公司,乙公司考虑到某几项工程的技术要求较高,因而在征得甲方同意后,将价值8000万元的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项目打包分包给了丙公司,丙公司考虑到甲方对工程工期的要求,在征得乙公司的同意后,又将价值2000万元的工程出包给了丁公司,丁公司将价值2000万元的工程全部出包给它的全资子公司戊公司,那么上述几家公司该如何计算缴纳营业税?

1.甲公司属于建设方,不属于建筑业营业税纳税人,因而,不需要计算缴纳营业税。

2.乙公司为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其将一部分工程即8000万元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部分再出包给丙公司的行为属于工程分包,如果乙公司从丙公司取得合法的可以抵扣的凭证,那就应当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应当缴纳的营业税为:(20000-8000)×3%=360万元。

3.丙公司为建筑业的分包人,其将一部分工程即2000万元部分再出包给丁公司的行为仍然属于工程分包(更准确地讲属于工程再分包),只要丙公司取得合法有效的可抵扣的凭证,那么也就可以按照差额征收营业税,应当缴纳的营业税为:(8000-2000)×3%=180万元。

4.丁公司为建筑业的工程分包人,但是,该公司在承接工程后将工程全部转包了,因而按照营业税的规定,丁公司必须就其工程收入的全额计算缴纳营业税,应当缴纳的营业税为:2000×3%=60万元。

金融保险业营业税减免税政策解读 篇5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5日

访问次数: 621

信息来源:海安县地税局

字 体:【大 中 小】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税收减免的备案、审批等资料集中上报期,为了更好的把握有关营业税的减免税政策,现将金融保险业的减免税政策进行汇总,以飨读者:

一、法定免税项目有:

1、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其中农牧保险,是指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

2、《营业税暂行条例第8条》规定,境内保险机构为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细则第22条规定,出口货物提供的保险产品,包括出口货物保险和出口信用保险。

二、具体规定:

1、人民银行贷款业务免税。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业务,不征收营业税。(国税发[1994]88号)

2、金融机构往来业务不征税。下列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

①金融机构从事贴现、转贴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财税字[1997]45号)

②金融企业联行、金融企业与人民银行及同业之间的资金往来业务取得的收入,包括购买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取得的利息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财税字[1995]79号、财税[2000]15号)

3、出纳长款收入不征税。对金融机构的出纳长款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财税字[1997]45号)

4、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收入免税。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收入,应按《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适用于贷款协议和担保协议的通则》规定,免征营业税和其他税收。(财税字[1995]108号)

5、农村信用社改革减征营业税

(1)按照自愿参加、严格审核的原则,国务院同意北京„„山东„„新疆等21个省(区、市),作为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地区。从2004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税率征收。(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4]66号)

(2)从2004年1月1日起,对改革试点地区农村信用社取得的金融保险业应税收入,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财税[2004]177号)

6、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税。对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给地方政府专项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字[1999]303号)

7、个人住房贷款收入免税。从2000年9月1日起,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公积金委托银行发个人住房贷款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2000]94号)

8、国债转贷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为扩大有效内需,国务院决定增发国债,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国债资金转贷给省级人民政府。用于转贷的专项国债属于财政资金,不同于银行信贷资金,经国务院批准,对专项国债转贷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字[1999]220号)

9、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对各类银行经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取得的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银发[2001]245号)

10、外汇管理部门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政策。外汇管理部门在从事国家外汇储备经营过程中,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2000]78号))

11、地方商业银行转贷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专项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政策。上述专项贷款,是指由人民银行向地方商业银行提供,并由商业银行转贷给地方政府,专项用于清偿农村合作基金会债务的贷款。(财税字[1999]303号)

12、专项国债转贷取得的利息收入营业税政策。对1998年及以后专项国债转贷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财税字[1999]220号)

13、统借统还贷款业务不征税。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对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等单位(以下简称统借方)向金融机构借款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和非独立核算单位),并按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统借方将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不得按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向下属单位收取利息,否则,视为具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性质,应对其向下属单位收取的全额征收营业税。(财税字[2000]7号)

企业集团或集团内的核心企业委托企业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代理统借统还贷款业务,从财务公司取得的用于归还金融机构的利息,不征收营业税。(国税发[2002]13号)

14、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收入免税。对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贷款利息收入,应按《国际农业发展基金适用于贷款协议和担保协议的通则》规定,免征营业税和其他税收。(财税字[1995]108号)

15、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买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专项债券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享受免税优惠政策的专项债券利息收入的具体范围是: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承购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3130亿元专项债券取得的利息,中国银行总行承购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1600亿元专项债券取得的利息,中国建设银行总行承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2470亿元专项债券取得的利息,国家开发银行承购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1000亿元专项债券取得的利息。定向发行的专项债券期限为10年,固定年利率为2.25%。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行资金清算之日起执行。(财税[2001]152号)

16、被撤销金融机构财产用来清偿债务营业税政策。对被撤销金融机构财产用来清偿债务时,免征被撤销金融机构转让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票据等应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土地增值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主体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决定撤销的金融机构及其分设于各地的分支机构,包括被依法撤销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除另有规定者外,被撤销的金融机构所属、附属企业,不享受本通知规定的被撤销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财税[2003]141号)

17、国有商业银行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产免征营业税。国有商业银行按财政部核定的数额,划转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在办理过户手续时,免征营业税。(财税[2003]21号)

18、中国银行重组转让股权不征税。对中国银行在中银香港集团重组上市过程中,以不动产或无形资产换取股权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财税[2003]126号)

19、保险公司开展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营业税政策。从1994年1月1日起,对保险公司开展的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所谓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业务,是指一年期以上,到期返还本利的普通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健康保险。(财税字(94)002号)

20、保险业务收入免税。对保险公司开展一年期以上(包括一年期)返还本利的普通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以及一年期以上(包括一年期)健康保险免征营业税。

对保险公司开办的普通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健康保险的具体险种,凡经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核并列入免税名单的可免征营业税,未列入免税名单的一律征收营业税。对保险公司新开办的普通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健康保险的具体险种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免征营业税以前,保险公司应当先按规定缴纳营业税,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审核批准免征营业税以后,可从其以后应纳的营业税税款中抵扣,抵扣不完的由税务机关办理退税。(财税[2001]118号)

21、一年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免税。对保险公司开办的符合免税条件的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寿保险、养老保险金保险,以及一年期以上健康保险险种免征营业税。(财税[2002]94号、156号)

22、对保险公司开办的个人投资分红保险业务取得的保费收入免征营业税。个人投资分红保险,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具有死亡、伤残等高度保障的长期人寿保险业务,保险期满后,保险人还应向被保人提供投资收益分红。(财税字[1996]102号)

23、分保费收入不征税。保险业务实行分保险的,对分保人取得的分保费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财税字[1997]45号)

24、追偿款免税。保险企业取得的追偿款不征收营业税。(财税[2003]16号)

25、不动产转移过户免税。对保险分业经营改革过程中,综合性保险公司及其子公司将其所拥有的不动产所有权划转过户到因分业而新设立的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契税。(国税发[2002]69号)

26、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营业税政策。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3年底以前暂免征营业税。自2004年1月1日起,对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继续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财税[2004]78号)

27、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不征收营业税。以发行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方式募集资金,不征收营业税;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在2003年底前暂免征收营业税;个人和非金融机构申购和赎回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单位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财税[2002]128号)

28、社会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运用社保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营业税政策。对社会基金理事会、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运用社保基金买卖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财税[2002]75号)

29、担保、再担保机构的营业税减免

(1)对经国家经贸委审核批准,纳入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并按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标准收取担保业务收入的单位,3年内免征营业税。凡收费标准超过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标准的,一律征收营业税。“从事担保业务收入”是指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取得的担保业务收入,不包括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国税发[2001]37号)

(2)信用担保机构免税基本条件:经政府授权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同意,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事)业法人,且主要从事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机构。实收资本超过2000万元;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担保业务收费不高于同期贷款利率的50%;有两年以上的可持续发展经历,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业务,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经营业绩突出,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为工业、农业、商贸中小企业提供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两年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80%以上,单笔800万元以下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50%以上;对单个受保企业提供的担保余额不超过担保机构实收资本总额的10%,且平均单笔担保责任金额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放大比例不低于3倍,且代偿额占担保资金比例不超过2%;接受所在地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按要求向中小企业管理部门报送担保业务情况和财务会计报表。

免税期限: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免税时间自担保机构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免税手续之日起计算。享受三年营业税减免政策期限已满的担保机构,仍符合上述条件的,可继续申请。(工信部联企业[2009]114号)

农户小额贷款利息免税

营业税政策 篇6

1.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我国小微企业遭遇一系列已严重影响生存与发展的困难,具体可概括为“两高两难两门”:成本高、税负高;用工难、融资难;玻璃门、弹簧门。

2.小微企业的战略定位

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并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提供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渠道,是企业家创业成长的主要平台,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3.支持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

(1)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出台了9条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简称小微企业“国九条”)。

(2)2011年10月,银监会下发了“银十条”的补充通知,内容涉及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金融服务机构准入和小微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等多个方面。

(3)2011年 11月17日,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通知,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对小微企业免征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等2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4)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由6%和4%统一降至3%;

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减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免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印花税;

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改革试点,原适用5%营业税税率的小微企业,改征增值税后,大部分按照3%征收率缴纳增值税,税负水平下降40%。

等等。

4.公平税负要求

考量一项税收政策,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平。此政策的出台,正是考虑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税收政策的衔接和公平。

二、基本概念

(一)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是由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提出的。

根据《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中型、小微企业划型标准:

(1)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工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3)建筑业——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8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8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6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4)批发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4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5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5)零售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5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6)交通运输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7)仓储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2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8)邮政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9)住宿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0)餐饮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1)信息传输业——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2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2)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3)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资产总额

营业收入20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1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5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且资产总额20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4)物业管理——营业收入、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10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3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资产总额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20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8000万元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资产总额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16)其他未列明行业——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300人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其中,从业人员100人及以上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实务问答1】

是否所有的小规模纳税人都是小微企业?

【解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0号)第二十八条规定,条例第十一条所称小规模纳税人的标准为:

1.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纳税人,以及以从事货物生产或者提供应税劳务为主,并兼营货物批发或者零售的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以下简称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下(含本数,下同)的;

2.除本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以外的纳税人,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下的。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有关事项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75号)规定,营改增试点实施前应税服务年销售额超过500万元的试点纳税人,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因此,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在判定时条件与小微企业是不同的,但对照小微企业的标准,增值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说都是小微企业。

【实务问答2】

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型微利企业都是小微企业吗?

【解答】

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型微利企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九十二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

(1)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2)其他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才可享受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

因此,企业所得税法中的小型微利企业与这里的小微企业判定标准是不同的。

(二)起征点与免征额

起征点是征税对象达到一定数额开始征税的起点。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营业税政策 篇7

一、原营业税优惠政策仍将延续

国务院试点方案明确规定, 原来营业税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 改征增值税之后还将延续。“营改增”试点力图保持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试点行业原营业税优惠政策基本得以继续延续。并根据增值税的特点, 随着“营改增”的深入而予以调整, 纳入改革试点的纳税人缴纳的增值税可按规定抵扣。

为保持现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连续性, 对现行部分营业税免税政策, 在改征增值税后继续予以免征。具体而言, 试点期间的增值税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免征增值税项目和增值税即征即退项目。其中, 免征增值税项目主要包括:个人转让著作权;残疾人个人提供应税服务;航空公司提供飞机播洒农药服务;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提供的应税服务等。增值税即征即退项目主要包括: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内试点纳税人提供的国内货物运输服务、仓储服务和装卸搬运服务;安置残疾人的单位限额即征即退增值税等。此外, 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国际运输服务、向境外单位提供的研发服务和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试点地区的单位和个人提供的下列应税服务免征增值税, 如工程、矿产资源在境外的工程勘察勘探服务、会议展览地点在境外的会议展览服务、存储地点在境外的仓储服务等。

(一) 河南财政厅公布新的“营改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河南省财政厅向社会公布的“营改增”企业税收优惠的过渡政策。其中, 继续免征增值税的项目主要包括:个人转让著作权;残疾人个人提供应税服务;航空公司提供飞机播洒农药服务;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提供的应税服务;2013年12月31日之前, 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 (含成员企业) 、电影制片厂及其他电影企业转让电影版权、发行电影以及在农村放映电影;随军家属就业;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失业人员就业。

(二) 深圳保留“营改增”后继续实施的优惠项目

原享受的营业税优惠政策的试点纳税人, 继续享受下列免征增值税优惠政策:航空公司提供飞机播洒农药服务;试点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符合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提供的应税服务;自2012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 注册在上海的企业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中提供的应税服务;随军家属就业;军队转业干部就业;城镇退役士兵就业。

二、“营改增”全国扩围差额征税优惠政策基本取消

《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 (2013) 37号, 对前期试点的税收政策进行了整合, 并根据前期试点中反映的情况, 对部分政策进行了调整和完善。《通知》中最大的变化之一, 就是取消了原试点地区中对营业税差额征税的相关规定。营改增之前, 营业税征收过程中采取差额征税的政策, 试图在一定范围内解决重复征税问题。此前试点地区在计算销售额时, 对试点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 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收营业税的, 允许其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后的余额为销售额, 而《通知》中则在差额政策方面做出了调整, 其他行业差额征税全部取消, 仅保留融资租赁行业。

新的试点方案只保留了有形动产融资租赁的差额政策, 即经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银监会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 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 (包括残值) 扣除由出租方承担的有形动产的贷款利息 (包括外汇借款和人民币借款利息) 、关税、进口环节消费税、安装费、保险费的余额为销售额。“因为融资租赁行业还有一部分费用要支付给保险公司、银行等, 这些行业还是交纳营业税的, 所以保留了这部分的差额征税政策”。

对一些存在大量代收转付或代垫资金的行业的小规模企业影响较大, “营改增”前, 其代收代垫金额, 予以合理扣除计算营业税;“营改增”后, 不能差额, 又因为是小规模纳税人不能抵扣, 其影响程度可想而知。

三、地方营业税优惠“土政策”是否延续需重新审视

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收管理体制, 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以外, 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税收减免政策。然而现实情况是, 地方政府为招商引资, 越权制定了各种减免税“土政策”, 包括纳税前的减免优惠和纳税之后的税收返还, 即先征后返, 在税歉入库之后, 财政进行“退库”, 将税款返还给企业。因为某些税种是中央、地方共享税种, 地方如果擅自减免就等于变相侵蚀了中央收入。

当前, 各地为了吸引外资, 不惜一切代价, 纷纷给予外商各种优惠政策, 特别是税收优惠。如扩大税收优惠适用范围、提高优惠比例、延长优惠期限、违规减免税收等问题。特别是有一些地方, 因为招商引资等原因, 在营业税的征收上制定有一些优惠的“土政策”, 这部分地方税收优惠的“土政策”是否延续难以预料, 需要视情而论, 重新审视和调研论证。

按照我国现行的税法制度, 除中央政府有明确授权的减免之外, 各级地方政府均无权制定“土政策”。现实情况是, 在招商引资工作走在前头的地区正面临其他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压力, 互挖墙脚的事情屡见不鲜。鉴于此, 为了吸引外资, 在优惠政策制定上, 各地更是花招百出。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有可能对地方招商引资过程当中, 制定的那些土政策是一个损害。比如说, 我们看很多地方为了招商引资, 营业税全免, 说我这现在要搞一个文化产业园, 我引进搞动漫的, 搞文化的企业, 3%的营业税全免, 但是现在你不能免, 你必须要进入到增值税的这个渠道里, 要通过国税局征上去。当然你可能想办法把这个钱再还回去, 但是这个过程就变得更困难, 或者更复杂。那么以前给人家许诺出去的那样一些政策, 能不能兑现?对地方政府来说, 可能就是一个新的问题。广东省财政厅已经发文, 以前已经执行的, 还按照原来的额度进行返还, 那么就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但相对而言, 以后再出台类似的在招商引资当中, 你要出台这样的一些优惠政策, 它是个束缚, 这个束缚在一定程度上, 对地方招商引资会造成一些负面的影响。

四、警惕不当延续原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税务风险

税收优惠有一个很大的特点, 对企业来讲是直接的经济利益和潜在的法律风险, 存在是非常显著的, 因而影响也是非常直接的。

(一) 过滥延续营业税优惠政策

试点开始前有很多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的企业, 按照规定优惠政策还将延续, 虽然营业税和增值税都属于流转税, 但由于增值税优惠的标准和内容与营业税不同, 计税依据和征税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从计税依据来看, 营业税纳税人基本上按照其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取得的营业额、转让额、销售额, 依照该营业税应税劳务适用的税率, 计算缴纳营业税。而增值税是以纳税人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 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的是环环征收、道道抵扣的征收方式, 纳税人购买增值税应税项目时缴纳的增值税可以在销售应税项目时全额抵扣, 只需对本环节的增加值缴纳增值税。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不同, 因此, 两者是不能作简单的数字比较的。营业税优惠政策究竟该如何连续?税务机关如果从严控制, 一些企业可能失去享受优惠政策的机会, 最后只能将优惠之门打开, 尽量放宽准入条件。在这种情况下, 不可避免会有一些企业钻政策的空子, 对此应当如何去防范, 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原有营业税优惠延续终止造成税负增加

“营改增”后, 原有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将如何过渡, 也会影响到企业的税负高低。原营业税差额征收优惠幅度更大, 相比而言, 增值税税率更高, 这也会使企业税负增加。因为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计税依据不同, 因此两者是不能作简单的数字比较的。营业税优惠政策究竟该如何连续?税务机关如果从严控制, 一些企业可能失去享受优惠政策的机会。试点地区试点纳税人已经按照有关政策规定享受了营业税税收优惠, 在剩余税收优惠政策期限内, 符合相关规定的列举行为可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换言之, 文件规定未有列举的行为不能享受有关增值税优惠政策。

(三) 未经办理登记备案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原享受营业税优惠政策的纳税人, 应对照公告的有关优惠事项确认是否继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继续享受优惠政策的试点纳税人, 须办理税收优惠备案手续。应及时按规定提供申请资料向主管国税机关办理增值税退 (免) 税资格认定、减免退税审批或报备手续。增值税优惠备案类项目按纳税人享受增值税税收优惠类型, 分为减免税资格备案和简易征收备案两种。纳税人享受备案类税收优惠项目, 应提请备案, 经税务机关登记备案后, 按规定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未经税务机关办理登记备案, 一律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四) 放弃减免税权利导致企业多缴税

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免税、减税规定的, 可以放弃免税、减税, 按规定缴纳增值税。放弃免税、减税后, 3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免税、减税。一经放弃免税权、减税权, 其生产销售的全部增值税应税货物或劳务以及应税服务均应按照适用税率征税, 不得选择某一免税项目放弃免税权, 也不得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选择部分货物或劳务以及应税服务放弃免税权。因此, 相关企业如果准备放弃减免税权利, 应当充分认识到放弃减免税权利的法律后果, 即未来三年内均按照适用税率全额征税。因而企业在做出放弃减免税权利时, 应当着眼于长远, 统筹企业的整体经营, 并慎重的做出放弃免税权的决定。

(五) 错误延续税收优惠政策

基于现有营业税优惠政策包含的政策内容及试点后的管理要求的考虑, 本次“营改增”试点在增值税优惠政策设置时采用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关于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免征增值税、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增值税零税率均属于税收优惠方式, 都可以达到减税的效果, 但是三者之间仍存在一些差别。在此提醒相关企业, 重视不同税收优惠方式给企业经营和收益带来的差别, 在具体申请相关税收优惠过程中, 应当高度重视各项优惠政策的具体适用范围、条件、期限、抵扣额度、审批程序等规定。

直接减、免税, 是指对提供应税服务的某个环节或者全部环节直接免征或减征增值税。纳税人用于免征增值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者应税劳务, 进项税额不得抵扣。提供免税应税服务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即征即退, 是由税务机关先足额征收增值税, 再将已征的全部或部分增值税税款由税务部门定期退还给纳税人。纳税人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并照常计算销项税额, 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采用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方式有利于保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和强化对税收优惠的管理。

房地产契税营业税调整 篇8

在契税政策方面,《通知》指出,对个人购买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下同),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减按1%的税率征收契税;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契税。

而关于营业税政策,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个人将购买2年以上(含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免征营业税。

在实施范围上,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暂不实施本通知第一条第二项契税优惠政策及第二条营业税优惠政策。

点评:减免房地产契税营业税政策是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推出的,意在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而对于北上广深区域来说,房地产调控还将持续。

多个城市房贷二成首付已落地

2月2日,央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房贷新政,规定在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的首套房,首付款原则上最低比例为25%,各地可向下浮动5个百分点。同时,二套房的首付款最低比例,也从40%降至30%。目前,全国仅剩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三亚5个城市“限购”。

新政出炉不久,包括浙商银行、招商银行福建分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机构,随即发布执行新政通知。截至目前,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等,在个别省份也已“因地施政”。

在福建、四川、长沙、杭州、重庆等二线省市,多家银行已陆续执行“两成首付”。而利率水平,还需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综合考量。一位银行人士预计,今年银行的个人房贷投放将加大。

点评:经过半个月发酵,春节前出炉的房贷新政陆续落地。对银行而言,经济下行周期里,个人房贷业务整体不良率较低,或成为2016年的业务重点之一。

今年土地收入预算降13.2%

3月6日,财政部公布了《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公告显示,201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算为28248.6亿元,同比下降13.2%。

报告指出,2016年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同时,“三期叠加”影响凸显,结构性矛盾导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6年财政形势更加严峻,平衡收支面临极大压力。

据悉,2016年预算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为32902.09亿元,下降12.4%。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8248.6亿元,下降13.2%。地方政府性基金相关支出为38016.68亿元。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相关支出32024.08亿元,下降2.6%。

据介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算已经连续2年下滑。2015年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8218.12亿元,下降17.7%,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大幅减少。

上一篇:观看专家讲座心得体会下一篇:适合520发朋友圈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