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2024-07-11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精选8篇)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篇1

摘要: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开设,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让学生能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本文主要从调动学生兴趣、布置教学任务、组织合作学习三方面入手,旨在提升中职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方略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学生不但要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具有实际操作技能。但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偏低,也不喜欢理论知识学习,因此中职学校需要找寻合适方法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更要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具有信息技术自主学习能力。

一、通过任务调动学习兴趣

开展教学工作时,需要为学生布置清晰地学习任务,并以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问题和知识点的本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当为学生创设出良好地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当中更好地去研究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教师布置的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学习活动。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也要注意难度,要从简单向困难进行深化,要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让学生能够一点点地将教师所布置的任务理解透彻。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锻炼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更好地将问题的本质寻找出来并加以解决,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点的内容。例如,在学习word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先向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个人简历的制作,以求职为目的进行详细内容的填写。学生在进行简历制作的过程中,将需要进行文字的录入、简历格式的设置以及各个段落之间的安排,并在简历当中插入相关图片或者数据。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简历看起来更加正确、合理。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能够让学生提前掌握住自己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但在离开学校参加工作之前,必须要有效提高自身能力,从而更好地面对社会各界的招聘。在制作建立的过程中,学生将会面对很多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并且这提高了自身实践能力。将不懂的问题与学生进行讨论,进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发展[1]。

二、培养兴趣自主学习开设

中职学生不喜爱枯燥和单调的理论类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在教学期间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这样做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课程教学的时候,教师为学生讲授有关电子邮件的接收和发送时,教师没有给学生传授更多的理论,而是通过实际操作演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先指导学生上网注册一个邮箱账号,鼓励同学之间进行邮件来往,学生初期对于邮件发送有着较强的兴趣,所以愿意认真学习,由于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能获得了较好地课堂效果。教师为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引入课堂游戏辅助教学活动的开设,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真正的满足寓教于乐。例如,教师规范学生指法练习的时候很困难,由于现在很多学生家中有电脑,学生已经能进行初步的计算机操作,但是没有系统化练习会然部分学生的指法操作有误,教师应在信息技术课上纠正学生的不良指法,但是若一味地进行字符或者功能键的输入练习,学生的厌烦情绪会增大,甚至出现不愿意练习的情况。因而,教学中教师可以下载打字游戏,鼓励学生玩“警察抓小偷”“射击”“青蛙过河”类游戏,让学生的指法得到有效练习,进而也让学生的字符输入速度大大提高。学生在游戏期间,为能顺利闯关,就要有意识地牢记功能键的用法和位置,这样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功能键的用法进行简单了解。

三、积极互动有效合作

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如何才能够有效进展下去。这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当关心的重点问题。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做为自己的助理,之后让学生开展互动学习,彼此之间进行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行不的目的。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需要将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组,并保持每一个小组当红中能够至少有一个优等生存在。这样,教师便可以让学生群体之间形成有效地互相帮助,将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发挥出来。互助性的学习能够非常有效地提高学生群体的综合成绩。对于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来说,将会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得正确答案,对于能力较强的人来说,在帮助其他人的过程中,便是对自己所学习过的知识点的有效回顾。这种回顾并没有任何的规律性,每一次帮助他人都能够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这便使得优等生能够高效的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认识,并进行有效保障[2]。例如很多学生对于Exclel当中的公式计算方面内容难以有效理解。这种公式运用方式具有一定的难度。一些能力强的学生学习速度较快,而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显得效率低下,需要教师进行多次讲解才能够有效理解。重复地讲解将使得时间被大量的浪费。而采用互动合作方法之后,学生之间对于难以理解的内容将会有更加直观地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通过实践体验到快乐,通过快乐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情景、学生的能力、教学经验等因素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然后适度的调整教学方略,提升教学水平,让课堂更具吸引力。

参考文献:

[1]任盈盈.谈问题解决模式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2(05):12-13

[2]吴坤.在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对策[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11):12-13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篇2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方向

中职的计算机教育应侧重于基础教育。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育, 以使他们了解计算机的工作系统, 为将来更好地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打好基础, 还是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操作和应用方面的教育, 把计算机看作辅助工具, 掌握使用这一工具的方法和要领。前一种方式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侧重点在于理论知识, 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个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后一种方式是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一种方式, 侧重点在于如何使用计算机这个“工具”, 以便将来进入大学或工作岗位时, 对那时的学习环境和工作环境、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有一个超前的基础教育。

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度在迅速提高, 更新换代极快, 这就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有超前意识, 让学生接触到代表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方向的操作环境并掌握几种最常用的应用软件。这种面向应用、面向未来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正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 把语言、图像处理技术和视听技术等集成在一起, 不仅能双向传送微机数据, 还能双向传送声频和视频信号, 使同一信息同时用图形、文字、数据、表格、声音等多种方式显示出来, 产生一种新的图文并茂、丰富多采的人机交互方式, 而且可立即反馈这种交互方式对教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给目前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 这也是21世纪的一场重要的教育大革命。

三、更新观念, 明确目标任务

(一) 信息技术教育不同于计算机教育

计算机是21世纪高度信息化的主要物质承担者和技术支持者, 没有计算机及网络技术, 就没有当今社会的高度信息化, 因此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活动, 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必不可缺的, 计算机、网络教育是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计算机教育不等于信息技术教育。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学科比较,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它涉及众多的边缘和基础科学。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本身就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所谓计算机学科性, 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打破只能讲计算机的学科知识的学科本位的思想, 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观点, 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使信息技术成为支持学生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 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基础学科, 它是培养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的课程。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归纳为以下四点:

1.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操作等。

2.信息能力。能够快捷有效地获取信息;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准确地处理信息, 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3. 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并且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4. 信息道德。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 加强对课程整合的理解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 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 也可以是把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 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

(四) 加强信息道德的培养

当今的社会各种信息层出不穷, 既有大量的、丰富的学科知识、动人事迹等信息, 也泛滥着一些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肆虐、个人隐私遭到威胁等都是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

因此, 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中,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 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明确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当的角色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知识“讲述者”、信息“传授者”、教学活动“领导者”的角色。教师特有的这种权威性, 理所当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 学生围着教师转。但现在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 教师只有正确认识、摆正自己的位置, 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效益。

试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 篇3

本人在中职学校从事了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把计算机看作是一种工具,让学生掌握应用这种工具的本事和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来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

一、全面分析中职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想要从问题的根源出发来真正地解决现阶段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首先就要对现阶段的教学进行全面的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本人经过总结和归纳,认为现阶段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程度不尽相同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学生在接受基础教育时由于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以及所受计算机的教育程度都会有所不同,这就导致了中职学校的学生有着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就是学校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不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质量就有所差异,导致学生在掌握相同技术的同时,技术的深度和广度还不相同,甚至学生对计算机的重视程度也不同。有的地区非常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就会比较重视计算机的实践过程,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就会比较扎实和灵活;而有些地区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实践过程,只让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理论知识,这样学生掌握的技能就会很少也很死板。当然造成学生之间计算机水平差异的还有学生个人的因素,学生自己对计算机拥有的兴趣程度不同,造成学生学习的专注程度不同,导致学生最终理解和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

(二)信息技术教学的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发展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得十分迅速,而学校教学中教材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赶不上技术的发展脚步。这就使得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速度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果教师还是根据教材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就会导致学生最后掌握的计算机知识满足不了社会发展的要求。这个问题只有学生在走出学校服务社会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已经有相当大的部分过时了。因此,这个教学弊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另外,计算机知识内容十分广泛和丰富,包含着软件技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程序技术等,在中职学校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每部分知识都提及和讲解到了,但是都没能让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和练习,这就导致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并不精通。

(三)缺少足够的实践过程

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操作课程,学生如果不能够及时地进行实践练习,就会很快忘记那些相应的理论知识。而在中职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便是理论课程比较多,实践跟不上理论的脚步。我们中职学校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社会培养那些技术型的、应用型的人才,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地让学生参加实践训练,就会让学生只顾理论缺少实践,学生步入社会之后只能“纸上谈兵,不能实际作战”。所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训练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改变中职信息技术现状的有效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对信息技术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采取以下的教学措施,从而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高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一)改变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的问题,教师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教学中将知识讲解给学生的“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它们分成小组,教师为每个小组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及技能来开展自主性学习,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并让学生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小组的学习过程中来,及时地帮助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或疑惑。这样就能够让水平和技能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拥有适宜自己学习和提高的目标,不会打击底子较差学生的自信心,也保护了水平较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适宜的教学模式,加强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训练

根据计算机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视频和短片的形式将具体的操作步骤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相关的操作训练。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好、更有效地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而且在实践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训练形式也要丰富多彩,以便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顺利地从理论知识过渡到实践操作中,促进学生计算机技能的提高。

(三)有效利用网络信息,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更新速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时代,掌握和获取信息的手段、速度是决定能够获胜的关键因素。在中职学校,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基础知识掌握得也比较薄弱,为此,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地体验,积极地思考,以便更加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的概念、原则和方法。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在学习和掌握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对新知识的探索和获取能力,能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钻研将新知识为己所用。为此,我们在中职教学中一定要跟上社会的发展步伐,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篇4

一、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现状

1.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不完善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以培养掌握信息技术的初中级岗位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学生毕业能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学生在校期间除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外,还需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训,相应的,学校必须提供相关实验设备和材料。例如,“网线制作与测试”实验需要购买双绞线、RJ-45水晶头、压线钳、测线仪等;“组建小型计算机网络”实验则需用到多台客户机、服务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部分实验材料属于一次性耗材。

要完成信息技术课程全部的实验教学,学校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实验场所,购置实验设备,并且每年投入一定经费进行设备维护,这对多数学校来说是笔不小的费用。为节省开支,部分学校削减实验场次,部分学校仅提供机房供学生上机,条件较差的学校直接改实验课为理论课,将信息技术课完全搬到教室里。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只是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这不符合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也将大大降低。

2.教材内容滞后及偏理论化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既要理解和掌握各种概念与原理,又要联系实际,进行大量实操练习。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也应遵循此原则,然而,现今的信息技术教材在理论和实操比重等方面,总是或多或少存在问题,达不到实际教学要求。

(1)教材更新速度滞后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技术的发展。因此常常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刚出版一本介绍某种技术或设备的书籍,我们即发现该技术已经过时,()或设备已遭淘汰。课程内容落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有效培养社会需求的人才。

(2)教材偏理论化

信息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真正系统性强、结构清晰的少之又少。少数结构安排合理,内容讲解翔实,涵盖整个学科体系的教材,又因理论性太强,不适合中职学生学习。

3.师资力量薄弱

信息技术是专业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授课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更要有能让中职学生轻松掌握信息技术的优秀的教学能力。中职学校往往缺少优秀的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于是,部分学校安排其他计算机学科教师兼任,或是直接让文化课教师改教信息技术,造成教师边学边教、教师水平不如学生的现象频发,教学效果可见一斑。

4.落后的教学方式

中职学生的.特点是学习基础差,学习兴趣不高,厌恶理论知识,喜欢动手操作,从参与教学实践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强调对基本原理的掌握,侧重培养学生独立发现并处理问题的能力。传统的师本教育和填鸭式教学不适合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尤其影响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教学效果。

二、针对课程现状的对策探究

1.增加资金投入,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学校要打造优势专业,必须提高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可以每年从学校预算中划出一定资金用于实验场所建设、实验材料购置以及设备维护等,并逐年增加投入。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例如,在机房电脑安装特殊软件虚拟实验环境,利用虚拟出的实验环境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该方法需要相应软件的支持,同时对教师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精选合适教材,加强校本研究

教材选用要慎重,要选择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教材,尽量以实践教学为主,能够通过简单的实操案例讲解使学生掌握

知识和技术,这对保障中职生的学习效果非常重要。

实际教学中,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授课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用到的知识、技能做重点讲解。例如,如何获取网络资源、如何组建小型计算机网络等。同时,加强校本研究,针对本校学情调整教学内容,通过对教材的调整、补充,以及校本教材开发,达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

3.引进优秀专业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缺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学校,应积极向外招聘优秀教师,也可内部选派合适教师外出学习,通过专业培训达到胜任信息技术教学的要求。

信息技术更新迅速,学校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参与学习培训,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够紧跟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弥补教材内容的不足,并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

4.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1)运用多媒体教学

中职当前的信息技术课堂还普遍采用着“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照本宣科、死教书、教死书的问题。信息技术教学运用图片、声音、动画等多媒体进行演示,不仅能将抽象的网络原理直观地展示出来,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还能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兴趣。“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被“演示+操作+讲解”的新型授课方式所取代,信息技术教师不会用信息技术教学的尴尬将会彻底扭转。

(2)探索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精讲多练法”正适合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

法”是教师提出任务并引导学生积极搜寻相关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完成教学任务;“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一个完整的项目来掌握教学内容。中职信息技术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根据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努力寻求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校要打造信息技术精品课程和优势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必须加强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从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各个方面入手改变现状,并将自身优势和职教特色融入进来,真正形成具有本校职教特色的优势专业。

参考文献:

[1]郑建圣。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探析[J].新课程:中旬,(01)。

[2]傅颖。中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J].职业教育研究,(06)。

作者简介:郭磊(1984.8―),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实验中心助教,研究方向为教学设计与绩效技术。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篇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以后对中国的服装业冲击很大,因此对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培养学生基本的服装设计与制作能力,还需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CAD能力。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学习服装专业的兴趣,提高服装教学的效率,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改变学生接受式学习模式为自主式学习,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等方面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现将我个人对信息技术在服装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分析如下: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被动的学习,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传统的服装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授式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宰。例如:在讲授服装结构制图课时,教师依据教材中的内容利用粉笔和直尺在黑板上画一步,学生用比例尺在笔记本上跟着画一步。这样的教学方法很费时,教学效果也比较低。一节课下来只能画一小部分,特别是比较繁琐的男西服的结构制图,要将它全部画完要七到八个课时。而且许多线条和标注不容易看清楚,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误差,耽误时间太多,所以两年、三年的时间下来,只能裁剪、制作课本上出示的款式,没有时间学习相关知识,因此面对目前这个流行时代中出现的一些怪异款式就一筹莫展了、无从下手了。

由此可看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心理的发展和变化,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存在许多缺陷。

2、训练项目单一,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单一的项目训练,主要表现在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上(几种单调的服装)。这与专业课的开设有关,专业课主要包括服装结构制图和服装缝制、服装色彩设计学、服装设计、时装画技法、服装样板与推挡、服装材料学等几大块课程(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有关,各校的课程设置不同)。以服装制图与工艺为例,这两门课程的课时数占所有专业课总课时数的81.5%。这两门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常用服装款式的制作方法,如西裤、衬衫等,款式老不新颖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这样单一的训练目标势必影响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

3、老式单一的训练,使学生不能适应现代化生产

目前的服装生产,从原料投产到产品检验的整个生产过程是一个流水操作过程。每一个操作工人只承担产品生产中的1--2道工序。而学校的服装制作训练是以整件服装的制作为主,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在掌握完整制作整件服装上。目前多媒体技术,已被许多发达国家的服装企业广泛应用,服装CAD/CAM系统在这些国家的普及率达到60%~70%。学生由于缺乏服装CAD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进入企业后不能较快的适应服装企业的工作要求,从而影响其职业能力。所以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理应有计划地将这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列为专业课教学内容,如开设服装CAD、运用计算机制图等专业教学,使学生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较快的适应工业现代化。

二、信息技术与服装专业教学的结合

1、服装教学相关多媒体

—— AutoCAD可应用于结构制图、服装排料、款式设计教学等。—— 利用Photoshop、Flash等软件进行服装设计演示; ——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观看服装发布会,了解其流行趋势。—— 色织物设计软件融合于服装材料教学中;

2、服装教学中多媒体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进步,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的发展,比如说制图,由于制图课是一门实践性教强的课程,涉及生产实践、实际应用方面的知识,在教学内容增加,课程减少的压力下,为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采用模型、挂图、多媒体等辅助教学用具。这样教学过程提高了,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却达不到。原因在于

(1)枯燥乏味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挂图、模型都是静物,使用起来有点死板;(3)满堂罐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宜接受。所以较好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起到一定的预期效果。但是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有弊,我认为有利的方面:

①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

如在服装材料课教学中,大部分学生都感觉枯燥无味,因为要介绍许多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找到实物演示固然好,但是很难找全。于是学生会觉得服装材料课就是讲理论,很枯燥,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自然就比较差。为此,我们除了多收集服装材料设置面料卡以外,还可以利用色织物设计软件,把要讲述的服装材料用电脑中设计出来,并在电脑中呈现出模拟的效果图。学生通过电脑呈现的模拟效果图就可判断出各种服装材料的性能与特点。

②单一的知识变的丰富

目前服装专业的教材老式、单一介绍不全面,而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缺憾,让学生了解目前的流行趋势。我们知道,服装是天天有变化天天有不同,每年的流行款式、色彩都有所不同,设计师设计的服装中设计师的灵感占很大的成分(生活的感悟、突发的灵感等),因此服装专业是一个充满感性与灵性的结合体,它要求学习同样具有灵性。而学生对服装专业的灵性则是在大量的感知学习并运用相关技术进行操作实践中形成的。而就目前的服装专业教材而言,内容单一,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出现唯其提供了巨大的信息量,较好的解决教材内容单一化的问题。

③复杂、繁琐的知识变简单

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很少看到教师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知识,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黑板上讲解排料的方法和变化原理实在是太麻烦了,既要画样板,又要在黑板上把样板描一遍,有时一块黑板还画不下,学生也因其抽象而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教师讲得一般是114门幅,而90门幅或到顺毛的相关内容很少讲,而使用AutoCAD软件就可以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借助AutoCAD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就能快速地实现图形的移动、复制、旋转等操作,演示各类服装的排料方法。这样的教学既直观形象,又操作方便,学生很容易掌握。

信息技术的运用存在的弊端也不少,虽然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提高了课堂效率。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多媒体运用不够科学的情况下,对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①、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量大,教师不停的点鼠标,屏幕上的内容快速的翻动,令人眼花缭乱,学生来不及作笔记,来不及理解消化所学的内容,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②、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教学信息的传输是单向而不是交互的,教与学双方不能及时交流,教学效果不能及时反馈;

③、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虽然开放了许多人的精神境界,但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更多人的直接接触空间,带来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交换的阻隔,淡化了师生之间的个性化交流,缺乏情感教育。

④、知识和技能是靠多种感官获得的,除了视听两种感官外,亲自动手去“做”,是人类感知外部世界的重要途径。在传统的制图课上,教师是边讲边作图示范。单纯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讲的内容太多学生不宜接受,因此课后做作业时就有些茫然。

⑤、由于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不再板书标注,加之使用多媒体光线较暗,学生难以抄写课堂笔记,降低了学生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做笔记的习惯。

⑥、对教学内容整体设计不足,一些教师选题不够充分。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的,而有些课程本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轻松讲解,却硬要做成多媒体课件,加上音响,配上背景,结果使学生注意力分散,破坏了学习气氛影响了学习效果,反而事半功倍。

⑦、有些教师缺乏现代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大材小用。认为只要运用多媒体,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就可以了,甚至误认为只要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就实现了教学目标,所以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所作用,就是仅仅把教科书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再现出来。没有真正了解多媒体的用途。

中职信息技术教学研究 篇6

摘要: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了数学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但是在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信息技术的应用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数学教学;教育信息化

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数学课堂信息化的目标:教师应更新观念,优化传统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信息网络优势,努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将信息技术充分应用到中职数学教育中,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从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中职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

1.有效提高数学教学水平,提高人才质量:由于学生成绩、家庭原因、教育体制等多方面原因,很多学生在中考、高考结束后不能接受高等教育,选择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术,期望获得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其中一部分学生在中考、高考成绩不太理想,本身基础知识掌握就比较薄弱,对于数学课程学习起来感觉比较吃力。科技的发展使得教学手段的创新成为可能,中等职业学校通过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微课、动画等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直观、更清晰地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等方面都得到前所未有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需要认真听讲,学生在课堂中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性被压制,容易走神、失去学习兴趣。在数学课程中应用信息化教学,借助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丰富有趣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发言。在课前预习阶段,也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己搜集学习资料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学生在课后练习遇到困难,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自主查找资料尝试解决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网络等方面的互动增多,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精神、合作意识、数学思维等方面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中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数学教学方法仍然比较单一,教师机械照搬教材的情况屡见不鲜。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学生被动思考,其实并未真正将教学难点消化,更不可能灵活运用。许多数学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不认真,过于粗糙,课件不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也毫无美感。有些教师为了应付学校的检查,制作多媒体课件没有根据实际需要,对课程的重点、难点针对性差,学生觉得更加迷茫,不知道教师穿插播放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什么,增加了理解难度,教学质量反而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而降低了。

三、信息化技术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首先要客观认识信息化教学的作用,认真学习信息化基本教学理论。信息化教学作为一种形式新颖的辅助教学手段,在应用时必须跟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如果脱离了教学实际需要,那信息技术的应用就不是锦上添花而沦落为“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数学思维要得到启发和提高,教师就要花更多心思设计教学内容,制作科学实用的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难点知识。课堂教学的主体应是学生,教师利用信息化技术的目的也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技术的积极作用。

2.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教师,由于以前没接触过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知识掌握很少,在教学中就无法游刃有余的进行课件设计。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信息技术及网络知识,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比如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用到的软件PowerPoint、Flash等,教师都需要不断虚心学习,还要关注网络最新发展趋势,积极利用网络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将信息化教育融入日常数学课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尝试利用计算机网络去获取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3.尊重、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在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不能因为信息化的使用忽略了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环节,也不能让信息技术代替师生互动。信息技术的利用应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减少师生沟通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中职专业课程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要求较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普遍较强。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增加数学学习趣味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动嘴,调动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数学能力。

例如,讲授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教师可以布置课前预习,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圆锥的相关知识、怎么用纸做圆锥体并动手操作。上课时,让学生动手量一量自己做的圆锥体,这样学生获得了对圆锥初步的感性认识。然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熟悉的事物与课程知识建立联系,学习内容便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感性认识也进一步升华为对圆锥的理性认识。信息技术搭建起认知的桥梁,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学习自信心、主动性都大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了保障。

信息化教学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它的出现让数学课堂充满趣味和惊喜,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但数学教师也应清醒地看到,技术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教学带?聿槐匾?的困扰。因此,中职数学教师应该认真研究信息化技术的特点,挖掘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多样化、直观化,从而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春玲.浅谈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课程的整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第11期.[2]赵琴琛.优化预设精彩生成――谈信息技术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展望[J].当代职业教育,2014年第5期.作者简介:

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研究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中职学校,德育研究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模式主要是统一化标准、知识化形式、课堂化模式的传统教学方式,这种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会导致许许多多的教学问题,比如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被迫接受,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实践知识,导致大部分学生不会运用所学知识等。这种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当前的教育环境,因此,中职学校必须要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德育研究,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一、信息技术与中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因此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教学的研究,我们制定了比较系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从而制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策略。信息技术和中职德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方式,学生在学习环境中自主学习,学会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解决现实问题。以下将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技术讨论和协作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这两种教学模式都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之上的。

(一)积极推行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大多数中职德育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方式,教师只是运用单一的讲解、板书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材上相关知识的讲解,但是这种模式之下,学生往往不能够很好地参与到课程中来,而且由于德育教材中的内容也较为单一、呆板,所以就会导致学生失去兴趣。因而在广大中职院校中,必须要对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加以推行,因为多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具有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对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使相关的德育知识能够有效地与丰富的多媒体素材相融合,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改变传统的德育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对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加以培养。因而对于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管理者而言,必须要在学校中积极地推行这种教学模式,从而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有效地与当前的信息技术相结合。

(二)积极推行网络资源讨论和协作教学模式

大多数中职学校在校园网站上设立有关德育专题的资源网站,比如教育资源网站、时事政治资源网站等,教育资源大多是链接图书馆、有关德育基础理论、德育多媒体课件等,时事政治网站可以链接搜狐、中央电台、有关德育的网站等。而这些网络手段和技术,给中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和素材,所以在中职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对这些网络资源和网络渠道的充分利用,比如说如电子论坛、聊天室、电子邮箱等,来进行网络教学、网络答疑、网络作业、网络评教等,以便更好地完成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来进行知识探索、发现和学习,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应该将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设德育的教学情境,利用网络链接资源获得德育相关知识,并与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讨论。教师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该将德育课程发布到网络,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德育课程有一个大概了解,同时学生可以先自主学习,主动搜集有关知识,在网络论坛上进行讨论,进而对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教学的建设

自改革以来,信息技术与中职德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育的信息化有着重要影响,对探究现代化教育手段提供了新思路、新概念,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中职学校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德育师资力量比较薄弱、设备硬件和软件比较缺乏等。因此,我们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希望能够对德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信息技术可以推动德育教学的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中职教育对国民素质教育有着重要影响,同时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职德育教育发展目标必须转到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学生成才等方面来,以便符合德育教育的宏观环境。一是,学校领导和学校教师在思想上认为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对德育教学不起作用,浪费资源。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应该立刻消除,不然会严重影响教育改革的步伐。因此,广大师生在思想上真正确立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的地位,推进信息技术和德育教学相结合,促进教育事业的改革。二是,中职学校在资金上支持德育教学所需的教学设备的增加,要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能够更好地与信息技术加以融合,就必然离不开相应的软硬件设备,这些软硬件设备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比如说建设德育教学网站,以便教师和学生搜索有关德育的资料;扩大德育教学硬件设备的规模,以便提供充足的设备资源;重视德育教师的继续教育,以便保证教师思想的与时俱进。最后,德育教师应该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方式,充分认识和理解德育教师的角色变化和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结合,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转化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二)信息技术可以树立现代德育观

只有我们树立现代的、正确的德育观,才能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的结合,才能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一是,我们要树立全面的德育观。完整的德育体系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社会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和法制教育等,我们只有树立全面的教育观,才能弥补以往缺乏的素质教育和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二是,我们要树立整合性和开放性的德育观。德育教育不仅要贯彻于体育、智育、美育等各个学科教学之中,还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使其树立一种整体性教育。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入了一个信息开放的时代,网络逐渐实现全球化、国际化,知识信息完成共享和共存。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得德育教学效果最优化。

(三)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德育教师的水平对推进中职学校德育教学信息化和开展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中职德育教师没有充分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也还没有充分理解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因此,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和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是中职德育信息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为实现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我们必须加强教师各个方面的培训。一是,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培训。我们只有加强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培训,才能使得教师理解现代教育思想的精神,克服传统教学的缺陷,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能力,进而逐步普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理论的培训可以让教师真正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丰富教学形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加强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多媒体的应用培训。教师计算机操作水平直接影响着德育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教育信息化进程,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教师计算机操作的培训,使得德育教师能够熟练使用基本软件,如课件大师、Office、幻灯片等,以便更好地将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

(四)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德育评价手段

传统德育评价系统不管是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还是评价方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大部分德育评价是以知识性内容为主要评价标准的,一般采用教师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这样一来不仅会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而且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信息技术下的德育评价应该属于广义上的评价,不单单包括课堂上的评价,还要进行课前和课后评价。例如课前,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每次开始讲课前给每组学生有5分钟的时间进行讨论,前3分钟让小组学生对上周所发生的事情进行汇总,后2分钟让他们就自己感兴趣的事件进行评论,并以PPT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其他组员的学生从形式、内容、表达等方面对其进行打分。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相关信息的搜索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课后作业也要求学生借助网络完成,教师将课后作业放到班级U盘中,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评,并将最后评分纳入最后的学科成绩之中。借助信息技术可以使德育教学呈现出评价方式民主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公平化,从而更好地推动德育教学的开展。

总之,我们要克服传统教育的缺陷,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中职院校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进而更好完成德育教学任务,促进德育教育改革和创新。本文介绍了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角色扮演教学模式、网络资源和协作学习教学模式,以便丰富教学形式与内容,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然而,信息技术与德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希望对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德育教学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董曲珍.浅析信息时代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6).

浅析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改革 篇8

关键词: 中职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现状 教学方法 改革创新

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主要场地,是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实现形式,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自主探索性的教学模式得到人们的推崇,在中职学校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已经成为必修课程,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着重注意的是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凸显,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造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软件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每种软件技术逐一教学,而应该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就是需要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自主学习,拥有不断探索新知的能力。在中职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对于每一个细节的问题都讲解到位,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营造比较有利的学习环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使其认识到自主学习的益处和意义。信息技术相较于其他科目的教学来说,轻松顺畅的课堂教学氛围比较容易营造,学生对于新技术、新科技具有普遍兴趣,这就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创造了良好的主客观条件。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时间时,需要着重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自由活动,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也可以进行集体讨论,还可以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信息技术的自主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之后,学生就可以自主登录校园网络进行相关教学信息的查询或者欣赏与课程相关的动画展示教程,使课本中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也更加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在玩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比较式死板的讲解更加有效,从而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实施项目教学策略,发掘学生创造潜能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进行的教学活动。项目教学特别适用于中职学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教学。因为项目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教学项目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体现职业岗位群需要,有利于缩短学生在校学习与上岗就业的距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以项目形式交给学生。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个人或小组工作方式,按照实施项目的完整程序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项目教学中,计划很重要,为使项目顺利完成,教师可让学生成立项目开发小组,选出组长,指导项目开发小组编写项目开发计划。项目开发计划包括小组成员的分工、拍摄场地与道具安排、摄制计划与进度安排。项目的实施是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质完成各项任务,以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在计划内完成项目开发,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完成后安排交流,总结活动,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操作技能。在交流、总结中,教师可让各项目组介绍他们的思路和创意、展示作品、分享项目成果,同一个项目,不同组别可能会制作出不同效果,出现很多闪光点,让师生倍感惊喜。在交流和教师点评中,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直观形象地互相学习设计和操作技能,这样的学习更有效。

三、正确选择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巨大推动力,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具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就会非常主动,由原来的强迫性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在兴趣方面,信息技术课程比较占优势,学生普遍对新兴事物及科技感兴趣。因此,教师需要维持这种兴趣状态,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内容、精选教学软件、创造学习环境等手段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计算机的指法联系中,由于内容目标的单一,因此学生会很快产生乏味情绪,这时需要进行教学软件的配套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对指法练习的难度进行分级,在其中增加游戏环节及竞赛环节,先让学生熟悉键盘,然后通过游戏使学生掌握单词拼写,可以参考俄罗斯方块。这一游戏是在方块中填入需要拼写的单词,在方块落下之前必须拼写完成,否则游戏失败,游戏最后可以看到自己获得的成绩。再高一级的就是语句拼写,也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竞赛,看谁的得分高。这样逐步提高难度的教学内容可以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属于发展性的教学,是现代化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必须重视的课程内容,这样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后才能尽快适应实际需求。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艺术及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及质量水平,将信息技术教育落到实处,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主要任务,逐渐弥补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亚军.差异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保定学院学报,2009(8).

[2]谭文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主体、主导和主线[J].广东教育(综合版),2010(1).

上一篇:信号与系统感想下一篇:宝日布牧家乐旅游景观带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