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培养

2024-09-22

品质培养(精选11篇)

品质培养 篇1

天台街头中心小学 许彩珍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生中的奢侈浪费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在提倡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已刻不容缓。

一、结合国情教育,强化勤俭节约意识

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明白大力提倡勤俭建国,勤俭办一切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需要我们发扬勤俭节约的美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加大宣传力度,浓厚勤俭节约氛围

利用升旗仪式、晨会等集会活动,向学生发出“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的倡议,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网、校报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古今中外有影响力的勤俭节约的先进典型事例,让这些名人的事迹深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三、通过多种渠道,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1、充分挖掘各学科教学中勤俭节约的相关内容,如语文课中的《布衣元帅》、品德与生活中的《珍惜粮食》等内容,将勤俭节约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

2、开展“节约光荣 浪费可耻”等主题班会,通过小品表演、讲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督促自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3、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小小理财家”等体验活动。让孩子经常参加劳动,亲自体验劳动的艰辛,使他们懂得所吃、所穿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4、制定《勤俭节约公约》,成立监督小组,由专人督促。

品质培养 篇2

一、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智力因素, 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非智力因素, 是指人心理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 人的心理活动系统可以看成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这两个协同作用的子系统构成。前者以感觉—思维—创造等认知过程为主, 在学习中负责对各种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 具有操作性, 称为学习的操作系统;后者以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活动为主, 在人的学习和创造过程中往往以动机为核心, 调节着认知过程的正常进行, 其作用是动力性的, 称为学习的动力系统。这两个子系统共同作用, 相互促进, 互相制约。非智力因素只有与智力因素融为一体时才能发挥它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如下四个方面:

1.动力和定向作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使学生积极感知, 有目的地观察并展开思维和想象, 在艰苦紧张的学习中保持较高的情绪, 对教学内容怀有浓厚兴趣, 不受外界干扰, 坚定目标, 专注于学习和研究。

2.引导和强化作用

欲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 除教师积极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外, 还需要学生内部动机的配合, 始终如一地积极投入学习, 驱使学生的智力活动朝着预定目标发展。一旦学习过程中遇到各种障碍, 主观上可能产生退却的念头时, 非智力因素将使之振奋精神, 坚定意志, 正确地对待困难和受挫, 扬长避短, 最终克服困难, 达到既定目标。

3.控制和调节作用

通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反馈信息, 学生不断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意志, 发展某一方面的兴趣, 提出新的需求, 选择最佳的学习方法,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调整学习进程等, 都与非智力因素的调控作用有关。

4.激发和感染作用

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 使智力的发展达到更高的水平。

无数事实证明, 一个智力因素较高, 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 很难在学习上获得和其智力相当的成功。因此, 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同样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

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方法

1.培养兴趣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因素是动机和意志, 而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具有内在的趋向性和选择性。兴趣可以直接转化为内在动机, 成为推动、引导、维持和调节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内在力量。

(1) 语言激趣

“言为心声”, 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而语言也是最有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轻松活泼、妙趣横生、有“形”有情的语言揭示较为深奥的科学道理, 能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言语激趣不仅能调节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 陶冶情操, 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化学教学中, 部分内容要求教师讲解, 这就要求语言上有吸引力, 语言要丰富、准确、精练、逻辑性强, 而且表达要清晰、形象, 讲课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都要讲究, 做到抑扬顿挫, 富有幽默感和戏剧性, 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融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比如讲解一些科学家的故事, 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元素镭的忘我精神和爱国精神;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的故事。还有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化学事例, 比如, 用白磷自燃的事实讲二次大战中英雄的故事等。通过自己丰富的知识, 向学生描述一个又一个有趣的事实。让他们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体会到学化学不是简单枯燥地记忆元素符号、化学式、物质分类等概念。

(2) 悬念激趣

通过悬而未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对问题解决的关切心情, 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悬念维持的时间长短不同, 但都要求有始有终, 充分体现其“引新”和“启下”的作用。例如, 在学习浓硫酸氧化性时, 教师发问:“大家都知道, 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不起反应, 但加热稀硫酸较长时间后再加入铜片, 却有反应现象产生。这是为什么?”学生用已有知识无法解释形成悬念, 从而激起探求的欲望, 对新的课题内容更感兴趣。他们寄希望于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实验, 全神贯注, 当观察到浓硫酸加热条件下能溶解铜片并放出二氧化硫气体时, 他们终于明白浓硫酸与稀硫酸在化学性质上有质的不同。释悬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浓硫酸强氧化性”的认识, 更重要的是从中感受到学习化学的乐趣。

(3) 实验激趣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直观、鲜明的特点, 极易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 不少学生往往停留在由实验现象本身引起的感知兴趣上, 教师在保护这种兴趣的同时, 应将学生看热闹的好奇心理和强烈的期待愿望逐步引导到规范操作和重点观察的目标上, 捕捉反映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 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 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 掌握化学规律。例如, 演示氨气溶解性实验时, 要求学生将注意力指向烧瓶。当滴管挤出少量水进入烧瓶时, 美丽的红色“喷泉”即刻形成, 学生欢呼雀跃, 情绪高涨, 教师不失时机设问:“红色的‘喷泉’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将氨气换成氯气行不行?”“产生‘喷泉’有哪些条件?”等等, 将学生的思维推向深入。

除精心设计演示实验激趣外, 鼓励学生参与设计和动手操作实验, 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事实也证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 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极大地提高了。

(4) 精心护趣

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处于依赖性和独立性错综复杂的过渡时期。在学习上越来越要求独立, 并且总是对自己能够胜任的任务感兴趣, 还能在不断的成功中发展这种兴趣。为了发展这种兴趣, 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创造条件,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 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例如, 在作业布置上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 学有余力的学生的作业难度要大些, 给学习困难的学生布置难度小的题目, 让每个人都体验到成功。

2.提升品质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受知向主动学习转变,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逐步做到“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 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 (叶圣陶语) , 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

(1) 关系保证品质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来完成的, 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 而心理交往的基础是情感交流, 而兴趣是后天形成的, 它需要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由于建立兴趣的基础、目的不同, 所以兴趣的持续程度也不同。化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并使之稳定地得到发展就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首先, 要求教师对化学要有浓厚的兴趣、对化学工作的满腔热情, 才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还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水平、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上课风趣幽默, 宽容大度, 严教善导, 使学生佩服你, 喜欢你, 他才会喜欢你教的化学。其次, 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 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体贴入微, 让热爱学生的情感通过对他们亲切的关怀、爱护、帮助和期待, 默默地传递给他们, 为他们所感动, 使他们产生一种推动化学学习的强大动力, 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不断进取。

(2) 教材渗透品质

与文史科不同, 化学科教材本身蕴含的情感因素不多, 需要教师精心设计, 赋予教学内容情感色彩, 从而诱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积极情感, 内心产生强烈的反响、同情、激励、喜悦、惊奇等。由于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 使得所注意的化学现象和记忆、理解的化学知识在这种状态下变得丰富, 学习的效率更高。例如, 当涉及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周期表等凝聚着前人智慧的知识结晶时, 介绍科学家执著追求真理, 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感, 从而使学生产生敬佩感, 起到良好的激励效果。又如, 讲到石灰石的性质时, 将石灰石的一系列化学变化与明代爱国将领于谦的《石灰吟》融为一体, 教师动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让学生根据诗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同时穿插介绍各地溶洞的秀丽景色, 能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总之, 教师有意识地“植入”情感因素, 并通过课堂教学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 经过无数次熏陶, 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爱祖国、爱科学、敬佩科学家、充满幻想、热爱学习的积极情感。

(3) 意志提升品质

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篇3

【摘要】指导学生阅读,除了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还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本文从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等方面论述了阅读品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阐释了培养这些品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品质 培养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属非智力因素。对于与阅读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有人着眼于阅读习惯,有人侧重于阅读态度,有人强调阅读心理,有人注重阅读兴趣,然而,无论习惯、态度、心理、兴趣,都只能是阅读需要具备的某个方面的浅层次的要素,既不能涵盖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质。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实乃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长期作用于人的品质。汉代哲学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学行》中指出:“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可见,把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概括为阅读品质,不仅更全面,也更接近问题的实质。

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

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我们常见一些学生阅读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这种品质。他们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书,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使教师要求他们读,他们也只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如此阅读,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只有具备虚心的品质,才有可能营造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心境,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孟子设喻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是记忆的钢刀”(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留下的痕迹就越深),也是分析思想内容的解剖刀。高考江苏考区今年有篇优秀作文《〈红楼梦〉之我见》引用鲁迅语,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竟然能一字不差地默写,而他独辟蹊径,从“反腐败”的角度对《红楼梦》内容的分析,更是令人叹服,可见他平时读书是怎样的专注。

投入。对于需要“精读”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需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充分开展联想和想像,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我们只有用心灵去体味,才能与会说话的文字展开对话,才能真正读懂古今优秀的作品。

思辩,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辩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辩;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辩。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像的。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勤奋。老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告诫人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因为阅读时不但要把阅读所得随时随文作批注,而且对于重要的收获,还要写出读书笔记,对于悟到文中的精彩部分和重要知识,还要随时记入专门的本子或做成卡片。要做到这些,没有勤奋的品质是办不到的。贪玩、怕读书、懒读书是当今不少学生的通病,他们“读书”只为猎奇。他们阅读以至整个学习的失败,主要原因浓缩成一个字就是“懒”,对于他们进行勤阅读的教育和培养,尤其要多做点文章。

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还是徐特立先生说得好:“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当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耍小聪明,企图读几篇文章就赶上甚至超过班上阅读能力强的同学,结果失败了,于是,丧失信心,不肯再读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不知方法自会总结,不懂规律自会领悟。著名特级教师李元昌全力追求的是“教给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正是这种“再生性”要素。

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自然还需从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调整好阅读的心理等方面入手,同时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师生共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努力。如果就兴趣而兴趣,就习惯而习惯,就心理而心理,是很难持久的,只有着眼于阅读品质,方能强根固本,形成不可移易的品性,在学生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发挥“长效”作用。在这方面,我曾作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文中所表现的生命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尚存差距。于是,我由文章开头的“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那里去?这一来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纷纷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了文中许多暗示性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等,甚至展开想像,设想作者来到紫藤萝花前正处于巨大的失败之中,而在花的精神的激励下,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抓紧奉献,于是,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

同时,我把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全部用作培养阅读品质的材料,把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每周星期一布置学生自读一组文章,并宣布这篇课文共设多少(50~100)奖励分。临近周末安排一节课由学生从思想内容、表现方法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接着由学生相互提问,最后由教师小结,公开评分。开始,我重点布置几个人带头,学生感到读书既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能得分,主动参与的人愈来愈多,谈得很踊跃,甚至为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虚心、专注、投入、思辩、勤奋、有恒等方面的品质。

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我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至少半小时读书,一周至少有两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我还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不少于30万字的书,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点评;“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当场发给奖品。让学得好的得到充分的鼓励,学得不足的从中受到鞭策,同时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这些做法都坚持围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这个中心展开。坚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坚持下来,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就相对轻松了。学生们常常说: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学会了读书。我想:只要怀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阅读的状况必然会逐步改善,阅读品质一定有所提高。

阅读应该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这是通向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金桥,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培养良好习惯提升道德品质 篇4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五(5)班的许韵涵。今天,我为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培养良好习惯,提升道德品质》。

小时候,我经常听大人们说:一个人要讲道德。可是,我不知道什么是道德,就去问别人。爸爸妈妈说:道德就是不挑吃穿,珍惜粮食衣物;爷爷奶奶说:道德就是儿孙们要常常看望老人;警察叔叔说:道德就是要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上学后,老师说:道德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现在,我明白了,对我们来说,道德就是:在家里,不挑吃穿,不乱花钱,珍惜物品,勤劳节俭,叠被扫地,自理自立,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在学校,见面行礼,主动问好,尊敬师长,知书达理,互帮互助,关爱他人,爱护公物,关心集体,讲究卫生,维护安全;在社会上,遵守公共秩序,维护公共安全,保护环境卫生,帮助老弱病残------

其实,道德就是这么简单,我们身边处处都有道德!在平时,我们每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都传递着丰富的道德信息。我们在不经意间播下一个动作,便会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便会收获一个品格。英国作家查·艾霍尔就曾经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品格;有什么样的品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

有的同学认为:一点点坏习惯不要紧,我以后注意改正就是了。有句老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坏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掉。比如写作业不认真,上课讲悄悄话,课后追逐打闹,在校园乱丢垃圾,乱涂乱画,攀折树木-----然而,就是这些小坏习惯加在一起就成了大坏习惯。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忽视了这种良好习惯的养成。

不久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名中国南京的中学生到埃及旅游,在著名的卢克索千年神庙的墙壁上刻下:“某某某到此一游”几个大字。那可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竟然惨遭涂毒。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耻辱一刻。同学们,将来你如果出国旅游,你一定要讲道德,别忘了,出去时,你代表了中国!

还有,就是在今年的天安门广场的国庆升旗仪式上,有十万人去现场观看升旗仪式,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然而,热闹过后,广场上却留下了五吨的垃圾,一片狼藉!电视画面让人触目惊心,难道这就是当代中国人的素质吗?

“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好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养成。道德有时是伟大的,道德有时又是微小的。同学们,我们平时在校园里,多说一声“对不起”,化解同学之间的纠纷;多动一次手,关掉教室电源的开关;多挪一次步,把垃圾丢进垃圾桶;多停一秒钟,避免上下楼的拥挤------如果我们生活中随时注意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把它当作讲文明、讲道德的大事来做,那么好习惯自然水到渠成,你也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了。

道德是石,敲出星星之火;道德是火,点燃熄灭的灯;道德是灯,照亮夜行的路;道德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道德是一种美德,是一种财富,更是一种智慧。道德是最美丽的花儿,隐藏在我们的心底,散发出迷人的芳香。有道德的人,才是高尚的人。同学们,未来是属于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我们携起手来,道德之花将永远在我们的心间绽放!

培养幼儿5种重要品质 篇5

育儿专家认为,对儿童来说,信任、耐心、责任感、自信心、投入是最重要的5种品质。后天的培养对这些品质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主要环节,家长是教育的主导者和施教者。具体的做法是:

一、信任。培养孩子对人的信任感,可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例如,搂抱孩子的时候让他有强烈的安全感,使他对陌生的世界产生信任,渐渐在内心建立起对人的信任。对婴儿来说,产生信任感的最好方法就是满足他的基本需求,饿了给他奶吃,尿了就换尿布,经常跟他说话、唱歌,用眼神交流,告诉他“宝宝,妈妈爱你”。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让他在一个舒服、安心的环境里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对幼儿来说,建立信任感的有效方法就是多给他一些关注。

父母要对孩子的情绪变化多给予关注,例如有的孩子喜欢安静,如果父母总是给予他过多的刺激,每天让他做很多运动,会引起他的厌烦。要了解孩子的气质类型,让他感到你很了解他,才能让他对你产生信任。

二、耐心。怎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耐心的人呢?首先,父母要记住自己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做事无规律,你能期待孩子做事井井有条吗?还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培养耐心。如果孩子因为搭不好积木而发脾气,把积木扔掉。父母可以告诉他,积木搭不起来确实使人不高兴,但是把积木扔掉也解决不了问题,然后引导孩子完成积木搭建。孩子还没有建立时间观念,让他们学会耐心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比如说,你正在收拾乱七八糟的玩具,孩子却要出去玩,这时不要说“等10分钟”,而要告诉他:“等我把玩具全部放到玩具箱才出去。”

三、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可以从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入手。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

四、自信心。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最好途径是让他独立完成适合其年龄特点的一些事情。1岁左右的孩子,让他学习用勺子吃饭,再大一点学习自己穿鞋子。到了合适的`年龄,试着让孩子为自己的事情做决定。比如说吃冰淇淋,可以让孩子选择是吃巧克力口味的还是吃草莓口味的,让他从小事开始为自己作主。

五、投入。孩子的投入素质就是让孩子知觉他人的感受。知觉他人的感受是建立良好社交关系的基础。3岁以前的孩子不会顾及他人的感受,他们只能从自身出发感受世界。例如,2岁男孩打了同伴的头,不应该过于责备他,因为他不知道同伴会感到痛苦,因为他自己感受不到被打头的痛苦,也不知道别人的感受。但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感受。就像上面的那个例子,家长可以告诉打人的孩子:“如果他打你的头,是不是很痛呀?”或者“你忘记了,上次小明打你,你很痛,你都哭了。”通过自身的感受来理解他人的感受,这样容易被孩子接受。另外,遇到类似的情况,父母可以重复讲述他人的感受给孩子听,慢慢地他就会了解别人的感受了。 >>>培训孩子14种永恒品质

古人说:“成才先立德”,而德是一个包容很大的品质范畴,有德之人即使不成才,也是一个好人,对家庭、对社会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怎样才算有德之人?

1、快乐:开朗乐观,幽默风趣,热爱自然与生活。

2、仁慈:心地善良,同情别人的不幸,乐于助人,富于爱心。

3、正直:诚实,守信用,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

4、勤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家务和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

5、俭朴:爱惜公物和自己的学习用品,不挑吃挑穿,不浪费粮食和水、电。

6、智慧:学习认真刻苦,积极思考,有钻研精神。

7、恒心:做事善始善终,不怕苦不怕累,不受外界干扰。

8、刻苦:能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事稳重踏实

9、勇敢:不怕困难,不畏强暴,有开拓精神和竞争意识。

10、合群:个人关系融洽,平等相处,团结互助,重视友谊。

11、孝顺:尊老爱幼,听从父母教导,关心家人。

12、礼貌;语言文明,举止得体,待人接物彬彬有礼。

13、忠诚: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

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 篇6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 袁源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甚至越来越不愿意好好读书。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属非智力因素。对于与阅读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有人着眼于阅读习惯,有人侧重于阅读态度,有人强调阅读心理,有人注重阅读兴趣,然而,无论习惯、态度、心理、兴趣,都只能是阅读需要具备的某个方面的浅层次的要素,既不能涵盖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质。且不说古今成功的学者,只要看看高考的优秀作文所展示的知识面和敏锐的思考力就不难理解,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实乃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长期作用于人的品质。汉代哲学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学行》中指出:“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可见,把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概括为阅读品质,不仅更全面,也更接近问题的实质。

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

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雷锋有一句很富启发性的名言:“我们要真正学一点东西,就要虚心。譬如一个碗,如果已经装得满满的,哪怕再有好吃的东西,像海参、鱼翅之类,也装不进去。如果碗是空的,就能装很多东西。装知识的碗,就像神话中的‘宝碗’一样,永远也装不满。”我们常见一些学生阅读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这种品质。他们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书,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使教师要求他们读,他们也只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如此阅读,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只有具备虚心的品质,才有可能营造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心境,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都不可漫不经心。孟子设喻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智弗若欤?曰:非然也。”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是记忆的钢刀”(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留下的痕迹就越深),也是分析思想内容的解剖刀。高考江苏考区今年有篇优秀作文《〈红楼梦〉之我见》引用鲁迅语,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竟然能一字不差地默写,而他独辟蹊径,从“反腐败”的角度对《红楼梦》内容的分析,更是令人叹服,可见他平时读书是怎样的投入和专注。

投入。对于需要“精读”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需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充分地开展联想和想像,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我们只有用心灵去体味,才能与会说话的文字展开对话,才能真正读懂古今优秀的作品。置身局外看热闹,恐怕永远也只能摸到一点皮毛。

思辨。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辨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辨;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辨。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像的。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勤奋。老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告诫人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因为阅读时不但要把阅读所得随时随文作批注,而且对于重要的收获,还要写出读书笔记,对于自悟到文中的精彩部分和重要知识,还要随时记入专门的本子或做成卡片。要做到这些,没有勤奋的品质是办不到的。贪玩、怕读书、懒读书是当今不少学生的通病,他们“读书”只为猎奇。他们阅读以至整个学习的失败,主要原因浓缩成一个字就是“懒”,对于他们进行勤阅读的教育和培养,尤其要多做点文章。

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还是徐特立先生说得好:“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当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耍小聪明,企图读几篇文章就赶上甚至超过班上阅读能力强的同学,结果失败了,于是,丧失信心,不肯再读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应该永不停辍的意义,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这几乎可以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里所说的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跟我们所说的人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譬如,有的学生对某歌星可以顶礼膜拜,但不一定能虚心阅读;有的学生打游戏机可以很专注,但并不能专心致志地读书;有的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的批评很善于狡辩,绝不“盲从”,甚至还爱在数学难题中钻牛角尖,但未见得肯在阅读中动脑筋,──可见,良好的阅读品质的养成,必须有专项措施,进行长期的培养方可获得。

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不知方法自会总结,不懂规律自会领悟。著名特级教师李元昌全力追求的是“教给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正是这种“再生性”要素。

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自然还需从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调整好阅读的心理等方面入手,同时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师生共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而努力。如果就兴趣而兴趣,就习惯而习惯,就心理而心理,是很难持久的,只有着眼于阅读品质,方能强根固本,形成不可移易的品性,在学生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发挥“长效”作用。在这方面,我曾作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文中所表现的生命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尚存差距。于是,我由文章开头的“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哪里去?这一来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纷纷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了文中许多暗示性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等,甚至展开想像,设想作者来到紫藤萝花前正处于巨大的失败之中,而在花的精神的激励下,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抓紧奉献,于是,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

同时,我把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全部用作培养阅读品质的材料,把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每周星期一布置学生自读一组文章,并宣示这篇课文共设多少(50~100)奖励分。临近周末安排一节课由学生从思想内容、表现方法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接着由学生相互提问,最后由教师小结,公开评分。开始,我重点布置几个人带头,学生感到读书既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能得分,主动参与的人愈来愈多,谈得很踊跃,甚至为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等方面的品质。

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我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至少半小时读书,一周至少有两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我还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不少于30万字的书,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许点评;“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当场发给奖品。让学得好的得到充分的鼓励,学得不足的从中受到鞭策,同时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这些做法都坚持围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这个中心展开。坚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坚持下来,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就相对轻松了。学生们常常说: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学会了读书。看着孩子们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出的思想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家长也甚感快慰,对我的做法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我想:只要怀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生阅读的状况必然会逐步改善,阅读品质一定有所提高。

阅读应该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这是通向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金桥,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境界。爱因斯坦指出:“什么是素质?当我们把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全忘掉之后,所剩下来的才是素质。”不难理解,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品质,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需要,而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

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7

一、善抓本质, 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 就是善于透过纷繁的现象发现问题本质的思维品质。它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石, 它集中表现在具体进行思维活动时善于深入地思考问题, 抓住其本质和规律, 从而圆满地解决问题。化学是一门具有严谨科学性的学科, 学生具备思维深刻性是学好这一学科及正确答好高考化学试题的必备素质。

二、逆向思维, 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 条理清楚, 推理准确, 有因有果, 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逻辑思维性强的考生答题时分析论证问题层次分明, 推理严谨, 令人无懈可击。解题时, 运用逆向思维, 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篇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小学生 留守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1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2015《教育蓝皮书》,指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年龄趋于低龄化。调查显示,现阶段14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有所增加,达到20.11%,对于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认为“家庭教育不当”“学校教育的缺陷”是主要原因,其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最高,达到16.9%。不良家庭结构如留守儿童家庭、未成年人离家打工家庭;流动式家庭,未成年人跟随打工父母到城市生活家庭;残缺的家庭,如父母去世、父母在监狱服刑的家庭。

蓝皮书指出,这些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不容乐观,在性格、情绪、行为、人际关系、学习适应等方面都表现出比大城市学龄儿童更多的心理问题,尤其是离家出走、逃学、偷窃、破坏财物、作弊等严重行为问题方面的發生比例几乎是大城市儿童的两倍甚至好几倍。

而我校共有学生252名特殊子女170人,占全校学生的72%,随迁子女112人,占全校比例的47.6%,单亲学生2人,父母学生离异17人,随迁加父母离异37人,随迁加单亲2人,随迁、离异、服刑的1人,其他情况(特殊体质)4人,随迁、离异、残疾、随班就读1人,父母服役一人。共九种情况,面对这种状况作为心理健康教师的我决定运用积极心理学影响学生影响教师、影响家长,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

积极心理学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全新的心理学理念,这种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兼顾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与心理问题的化解。

作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无条件关爱学生。充分尊重学生。接纳学生,包括接纳学生的缺点不足。为学生心理健康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氛围,建立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在面向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中,注意耐心倾听,与学生共情,协助学生自我评价,扬长避短.发掘自身的积极品质。

一、通过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通过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积极的习惯养成来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具体体来说,包括培养自信心、情绪控制能力、认知自己、有效地管理自己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真诚、忠诚、坦诚、诚实、正直、仗义、率真、信用等积极心理品质。通过角色扮演、集体演讲、游戏、心理拓展训练法等增加学生心理体验。

如在低年级课堂上我采取:“糖衣炮弹”的游戏;让学生把你喜欢的同学的优点写在糖纸上,投向他的荣誉筐里。让收到糖果的学生说出心里感受。学生课上信心满满。体验快乐。同学之间通过接纳、欣赏、肯定、鼓励等方式彼此施加心理影响,给取得成绩的同学赞赏、表扬,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同学理解、尊重和鼓励等为培养自信心奠定基础。

由于我校学生的特殊情况,家长缺位,亲情缺失。使得学生的负面情绪难以正常宣泄。有的孩子一遇到小事愤愤不平,有的大喊大叫,歇斯底里。一次有名学生因为没有回答上老师提出的问题,遭遇同学的嘲笑,他气喘吁吁,大声尖叫,把书桌推翻,致使教师尴尬,课堂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我根据这种状况对这名同学进行《神奇的曼陀罗》绘画心里辅导,及合理情绪疗法辅导,并设计面对《嘲笑》心理课对全班学生做心里拓展课。过后我及时对全班进行《感恩父母》的感恩催眠教育。效果显著,在学生老师家长及领导中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了该名学生及全班学生的情绪控制力。

二、积极的社会环境多角度施加影响,发挥积极心理学辐射作用

通过团体拓展和个体心理教育相结合的模式从发展的角度,以预防为主,以开发智能、提高创造性、完善个性、增进社会适应品质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活动、个别辅导和校园心理文化建设为辅的四方面相结合方式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平时,我主动发现行为异常的学生。挖掘他的闪光点,激发内心正向的积极品质,引导训练督促学生自我修正。如我校一名二年级学生成了“万人烦”我在心理课堂上让他和同学寻找他的优点。一开始,学生像开批判大会,我从不同角度提醒学生,发现美,好不容易找到这名学生手工制作时创意新,我让他与手工细心的同学合作制成一个小坦克。在班级,全校展览,并给他发个奖状。对此我适时提出要求:只要求你上课大胆发言,坚持写作业一周就能实现一个愿望。当我告诉他:我的奖品是一个好看的笔记本时,他说“我想要一颗星星”我们的学生他需要不在是物质的,而是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就这样我对他一点一点提出要求,强化正向导引。学生在反反复复中。经过我、家长、班任齐力,孩子在三年下学期有明显进步。现在已经成为与同伴交往良好,学习优秀的学生。这个案例鼓励我坚持用积极心理学引领多名学生成长。期间我成功转变一名疑似多动症的学生。我把这种的做法制成的视频在全国继续教育网上获奖并得到展播。

通过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个性辅导。心理讲座发挥积极心理的辐射作用。我在家长会上,教师培训会上在做积极心理学讲座。我校也因此获市优秀家长学校荣誉。科研课题《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研究获省科研成果奖。

在校园心理文化建设方面,我结合社会热点,引爆学生内心的小宇宙,形成积极的心理氛围。如我根据9月3日大阅兵,通过观看阅兵式及绘画把你看到的画出来。在全校进行《我与大阅兵》画展,将内心的震撼感动进一步强化。让学生感受大阅兵中军人体现的威武文明的军威军魂,在班级中确定班级在升国旗仪式上纪律和平时规范。为形成良好班风带来清新的心灵给养。平时我们举办定期心里画报,宣传积极心理学。

积极的心理学下的心理教育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当中,这是一种全人教育模式,是当前比较重视发展的一种模式。有利于提高心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预防预防心理问题及未成年人犯罪犯罪。在孩子的心田种下快乐幸福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冯观富.学校心理辅导的组织与管理[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1.

关注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论文 篇9

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生动地记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家乡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无私的美好品质,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我”和小伙伴们看完社戏后,在月夜归航的途中,当大家都想吃罗汉豆时,阿发以“我们大得多呢”为由,建议大家去“偷”自家的豆。教学中我让学生思考:这表现了阿发的哪种性格特征?很多同学笑着回答说:“呆!”答案很出乎我的意料,这本来是表现阿发无私品质的一句话,阿发的语言动作中透出的是淳朴憨厚、一点都不自私,却被同学们理解成是傻瓜,没想到同学们是这样思考的。

现代文阅读《母亲的纯净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每逢上体育课的时候,都带着一瓶妈妈准备的纯净水。一天,同学说她的纯净水像是凉白开,她很尴尬,当即扔掉了那瓶水。回家后,她责问妈妈,妈妈给她讲了自己的看法,小女孩想明白了,以后一直非常喜欢喝母亲的纯净水。我为同学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假设有一天,文中的主人公和曾经嘲笑过她的一位中学同学邂逅了,而那个同学正在买纯净水,请你展开联想和想象,为他俩设计一段对话。”有很多同学是这样写的:哈哈哈!你也有这一天?嘲笑过她的人低头不语。她严肃地说:“你现在是什么感受?看你以后还笑不笑话穷人了?”一看就知道是典型的报复心理。而有的同学是这样写的:“小姐,来瓶纯净水吗?”“好的,咦?怎么是你?”这时那位同学恰好也认出了她,脸立刻变得通红。“怎么会是你?你怎么做起生意来了?”那位同学说:“唉!说来话长……有件事一直觉得对不起你,你还记得当初我笑你喝凉白开吗?而我却落到这个地步。”“过去的就算了,你也激发了我的斗志,我该谢谢你,好好干,卖纯净水并不可耻!”

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这并不是说同学们的阅读水平存在多大差异,而主要是思维品质不同,从而导致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也就决定了答案不同。很明显后一种答案要比前一种好得多,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至关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思维品质呢?

思维品质,实质上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它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大区别就是:传统教育只强调知识的传授,而现代教育则强调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培养一个人的思维能力从本质上讲就是不断改进一个人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包含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独立性、批评性、敏捷性等几个方面。在这些思维品质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是思维的深刻性和思维的灵活性,它们是思维纵横发展的基础,是发散与收缩的保证。

思维品质与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应当纳入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目标计划中。而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有一次我去班里上课,发现满地都是粉笔头,原来同学们在拿粉笔打仗。我没有像以往那样板起面孔说教,而是请同学们看了张艺谋执导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之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讨论高老师是如何珍惜粉笔的,说到他连一个粉笔头都舍不得扔掉,最后一笔几乎是用指甲抹上去的时候,我感觉同学们是真的受到了感染和教育。从此以后班里再没有发生过类似事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确实有利于思维品质的培养。

现代文阅读更贴近生活,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更具人文性。在学习这一类文章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的人间真情,体验人性美和人生美,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例如,有一则阅读材料《最后一颗子弹》,小说生动地叙述了刑警吴一枪运用心理战,在没有子弹的情况下战胜了有一颗子弹的歹徒的经过。我让同学们写一写歹徒的心理,大部分同学写来写去就那么几句话,没有实在内容。同样对于一篇阅读材料,也是写歹徒的害怕,另一位同学是这样写的:小说中歹徒的死亡原因令我感触颇深。原来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那颗脆弱胆小的内心。很多时候,我都因为自己的胆怯、害怕等精神的极度紧张造成了一次次的失败。有时,内心的恐惧甚至可能会吞噬一个人的生命。所以,面对困境,我们要学会勇敢、学会镇定。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学生在思维品质方面的进步。另外在教学中,通过教材中的知识点不断抓住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训练,提高他们的思维质量和能力,可以使学生拓展视野、认识世界和增长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篇10

郭利芳 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勒流健儿幼儿园(528300)

【摘要】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是我们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我们的祖先历来强调,凡是有志气、有道德、有本领的人,必定是自强不息的人。孩子不自强,不能怪孩子,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当造成的,我们必须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从每一件要解决的事情中培养孩子自信自强的品质。

【关键词】独立;培养;自信;自强

要重视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篇11

一、指导学生分类归纳,培养思维的准确性

思维活动表现为一种认识过程。语文高考复习要引导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以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准确性、系统性,从而提高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准确性。基础知识的复习,一般都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疲劳。而教师又习惯让学生依赖复习用书,依赖教师,这又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思维疲劳。学生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必须学会分类复习。例如:在对课本文言文进行梳理阶段,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可以限时要求学生按册按单元分类归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词、虚词等文言文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采取分工合作、成果共享方式进行归纳整理,以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复习效率。又如:复习“辨析并修改病句”这一知识点时,不能只简单的要求学生记忆病句的类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把平时自己的练习和测试中的错题分类好,归纳出做错的原因,找到辨析的方法技巧,从而提高思维和解题的准确性。

二、教会学生推理,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迅速程度。语文高考复习中,必须教会学生正确的推理,才能更好更快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社科类现代文的阅读中的判断题。学生做这类题目时,往往不能从各种表象中找到问题的本质,这就使得学生的思维往往陷入错误的泥淖,走不出思维的误区,无法作出理性的判断。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和演绎,培养学生学习的理性。具体地说,就是要教会学生对材料涉及的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主要与次要、已然与未然、部分与整体、原因与结果等进行比照、过滤、选择和推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捷性。

作文训练指导是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有效途径。作文材料的分析,作文的审题立意,议论文的论证等等,都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绝佳机会,教师把握好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三、强化拓展迁移,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高考复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高考中多得分,得高分。实现这个目标的主体是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保证学生复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强化知识的拓展和迁移,放手让学生脑、口和手动起来,避免眼高手低。

例如诗歌鉴赏复习,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形象和意象、诗歌的情感、诗歌的艺术手法、高考题型、题目问答格式等理论知识和答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反复朗读整首诗词,想象和再现诗歌的情景,感受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情感,品位诗歌的语言。

又如作文复习指导课,教师不能光讲,学生光看,让学生动手写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写作技能。在“一材多用训练”这个课题中,我就要求学生把课文素材运用到高考作文当中,解决了学生选材难的问题,实现了课本知识的拓展和迁移。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不计个人恩怨荣辱,在国家危难之际不顾个人安危,临危受命,冒险出使秦国,说服秦伯退兵的素材,就可以运用到多个高考作文题中:《我能》(辽宁2007年)、《坚强》(四川卷2008)、《不要轻易说“不”》(广东卷),表现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机遇与坚持不懈的精神》(宁夏2007年)、《从一步到一生》(四川2007年)、《必须跨过这道坎》(上海2007年),《带着感动出发》(安徽卷2008),表现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深明大义,为国分忧,建功立业等思想情怀;《传递》(广东2007年)表现委婉曲折,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高超说服艺术;《人之常情》(天津2008年),烛之武因长期得不到重用有所怨言是人之常情,但深明大义,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更是令人敬佩。

四、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善于对问题深入的思考,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预见事物的发展进程。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一个具有深刻思维的人才会是一个有独到想法,有创造力的人。而这种深刻性的获得,往往可以通过反思来实现。

语文高考复习中的反思,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对错题的反思。有不少学生在考试时不会做的题目,考试结束后想一想就会了,原因在哪里?每一次考试后都要让学生认真深刻地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二是对复习方法的反思。对复习方法,教师们教了不少,学生也尝试了不少。可是方法好不好,科学不科学,有效不有效,学生往往糊里糊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复习方法进行阶段性比较和反思,在不断改进中寻求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三是对复习内容的反思。这种反思不是简单地再现复习内容,而是要对复习内容进行“三省”: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五、注重分析比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是指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的估计思维材料和精细的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在语文复习指导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形成思维的强烈对比,加深学生印象,有利于纠正学生思维的不严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笔者认为,语文复习中最重要的比较是对参考答案和学生答案的比较。每一次测试以后,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弄清楚参考答案是如何得来的,它的思考角度如何,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有什么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哪里等等。通过分析比较,找到解决问题的思维的角度,明确答题的思路和要点,掌握解题的方法技巧,唤起学生思维活动的自我意识,提高了学生思维和学习活动的批判性。

总之,语文高考复习,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读读背背,写写练练,教师一定要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才能提高考生的高考成绩。

上一篇:相见无期作文下一篇:MBA全国联考:数学冲刺阶段复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