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个性品质

2024-07-02

培养个性品质(精选12篇)

培养个性品质 篇1

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的重要内容, 爱玩游戏也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通过游戏活动实践,可以有效培养幼儿多方面的意志品质,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游戏种类繁多,幼儿年龄段不同,所喜欢游戏的种类也有所不同。如何选择适合度更高的游戏项目,如何进行科学引导,帮助幼儿克服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对幼儿进行精神鼓励,促使幼儿优良个性品质成长,已经成为幼儿教师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游戏选择,培养幼儿独立性

幼儿游戏种类繁多,幼儿年龄不同对游戏的关注度也存在差异。在游戏选择时,教师需要考量几个维度因素。首先是游戏的安全性,幼儿年龄太小,缺少安全意识,游戏的安全性必须要有保证,特别是投掷游戏、跳跃型、竞赛性的游戏, 因为活动比较剧烈,教师要慎重选择;其次是游戏的可操作性,游戏活动有集体型的,也有个体型的,教师要考虑场地条件和学生身体情况进行选择;再就是趣味性,幼儿喜欢做的游戏自然会有极高的参与热情,如果幼儿不喜欢,这样的游戏也是不能选择的。

教师不妨多设计几种游戏活动,让幼儿自由选择,这样既能丰富幼儿活动内容,又能够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不管是集体游戏还是个体游戏,幼儿都需要以主动参与的姿态投身其中,才能获得良好的锻炼效果,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对幼儿也是一种锻炼。让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活动内容,幼儿会在游戏过程中,形成自我认知意识。如大班“警察抓小偷”,这是个集体游戏项目,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开展游戏,能够有效提升其独立个性品质。

二、游戏引导,培养幼儿挑战性

在游戏引导中,教师要注意给自己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幼儿参与游戏时, 都有比较明确的角色意识,幼儿会沉浸在角色之中。教师在游戏引导时,也要与幼儿打成一片,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角色定位,与幼儿一起展开游戏活动。不管是运动游戏还是智力游戏,幼儿参与时都会遭遇到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注意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尽快克服困难,这对培养幼儿的勇敢挑战精神有重要帮助。

如中班“拆分玩具游戏”时,幼儿拆卸玩具大多比较顺利,但开始组装玩具时就会遇到许多难题,不是找不到零件,就是路数错了。教师要及时给出引导,给幼儿一些提示,让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越俎代庖,帮助幼儿完成游戏,这对培养幼儿的挑战意识有积极作用。幼儿在家庭中遇到困难,家长都会及时帮助的,导致一些幼儿太过脆弱,遇到困难就想放弃, 教师要针对这样的幼儿进行重点辅导,督促幼儿自行解决难题。只有让幼儿养成克服困难的习惯和意识,幼儿的优良品质才会真正建立起来。

三、游戏操作,培养幼儿协作性

幼儿游戏大多属于集体项目,需要幼儿合作完成。现代幼儿或多或少都有“自我中心意识”,在家庭中始终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凡事喜欢“独享”而不想“分享”, 在游戏操作中也是这样,只关注自己喜好,而不讲究配合协作。因此,教师要对幼儿思想实际有全面了解,针对性设计集体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可以进行分组对抗游戏,也可以设计集体过关游戏,让幼儿在具体操作时,都能够建立互帮互助认知,用集体的力量赢得游戏的胜利。

教师要在游戏之初给幼儿讲清游戏规则,并做好相应分组分工,让幼儿对所属团体有足够认识,为游戏正式开始做好热身。如大班在“搬运沙包游戏”时,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五人小组,每一个小组负责运输的沙包都是30个,要求幼儿只能用头顶的方式运送。游戏开始后,各个小组按照一定顺序快速地搬运沙包,由于个人速度灵巧性有差异,很多小组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其搬运效率就高;如果有个别小组出现了矛盾,教师要及时帮助解决,给幼儿讲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还要给幼儿展示一些先进小组的做法,帮助幼儿建立协作意识。教师利用有效操作,给幼儿提供了团结协作的游戏机会,让幼儿亲身体验团队集体的力量,这对有效提升幼儿合作精神有极大的教育作用。

四、游戏评价,培养幼儿创新性

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是天性表达,教师多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对提升幼儿参与游戏的热情有重要激发效果。幼儿在游戏中对胜负看得很重,教师要在幼儿获得成就时给予赞扬,在幼儿遭遇失败时多给予鼓励安慰和支持,这对激发幼儿斗志有一定帮助。幼儿对教师评价有较强敏感性,教师要注意多从正面入手,给幼儿以表扬奖励,幼儿会深受鼓舞,提升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幼儿对游戏有自己的理解,很容易进入属于自己的游戏世界。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这个教育契机,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如中班“搭积木”游戏,幼儿会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操作,教师要鼓励幼儿对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给大家讲述自己的作品特点。教师不仅要有耐心听幼儿讲述,还要注意给予正面的评价,肯定幼儿的创新做法,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足够的认可和褒奖。教师的多元评价,会给幼儿增添更多自信心,这对培养幼儿创造力有促进作用。

现代幼儿接触社会信息非常丰富,对游戏的要求也不断提升,教师要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优良品质,还需要在游戏选择、 游戏引导、游戏操作、游戏评价等多个环节做好工作。幼儿在游戏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教师对幼儿参与游戏行为进行针对性施教,可以有效促进幼儿心智的开发, 并对幼儿创造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产生重要动力。

培养个性品质 篇2

正确舆论是巩固班级集体的精神力量。它是以议论和褒贬的方式按一定的是非标准规范班集体成员的言论和行为,抵御不良倾向对班集体的侵蚀。正确的舆论对每个成员都有熏陶、感染和约束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经常注意班上的舆论,支持正确舆论,对不好的苗头要及时批评飞纠正。要加强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夕自觉维护集体荣誉,向损害集体的言行进行斗争。

良好的班风对学生有很强的教育作用,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班风“模式”,使学生自觉为之努力。良好的班风主要是指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相互帮助,勤于劳动,热心服务,积极帮助人,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生动活泼等。4.坚持经常性正面教育

组织坚强的班集体,树立良好的班风要与形势教育,良好的社会风尚的宣传结合起来,运用典型人物,典型事件,典型思想,典型事迹等材料,坚持正面教育;积极开展表扬,奖励和评比活动,造成好人好事有人夸,有人学,歪风邪气受谴责,遭抵制的局面,使班级良好的作风得到发扬,优良传统得以继承。

二、培养学风

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学风是学生的思想作风在对待学习问题上的,表现。良好的学风是指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符合一定学习规范的行为。同时,良好的学风也是良好班风的具体反映,是学生提高学业成绩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保证。班主任在加强班风建设的同时,要下大力气搞好学风建设,学风的建设 也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1.提倡实事求是飞互相帮助

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待一切事物的科学态度。这就是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态度。要求学生对待学习不能有

一丝一毫的敷衍,不能抱着一点侥幸的心理去应付听课、应付作业、应付考试。要使学生从实实在在的学习中夕积累知识,一步步提高学习成绩。

要教育学生互帮互学并形成风气。既要防止出现只顾自己学习好,而不理睬学习落后同学的风气,又要防止让同学抄作业、或考试时舞弊的不良风气。

2.提倡勤奋刻苦、知难而进。

勤奋是一切有成就者成功的诀窍之一。马克思强调勤奋是达到光辉顶点的决定性力量夕他告诫说:“在科学上面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勤能补拙。只有刻苦用功,勤奋不懈,独立思考,不做懒汉,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学习上困难与挫折是常有的。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能灰心、丧志。古语说:“哀莫大于心死”。丧失信心是最可怕的。在困难面前要知难而进。在班级里少数人勤奋,其他人贪玩是不行的。要鼓励表扬勤奋者和知难而进者,使其形成风气。这样就能使全体学生都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否则,少数勤奋者也会被弄得懒散起来。3.提倡虚心求教、勇于探索

学习上既要谦虚。又要敢于探索。谦虚主要是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和严格的要求二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虚心学习别人优点,取长补短,使自己进步。和谦虚相反的是骄傲、自满的态度。傲慢的表现,是退步的开始,失败的征兆。虚心求教才能不断进步。虚心求教表现在不懂的要积极主动地去询问任课教师,也表现在虚心向同学求教。班主任要鼓励表扬这样虚心学习又不断进步的同学、使全班形成好问,共同研究问题的风气。

在虚心求教的同时,还应解放思想,敢于求异,勇于创新,进行创造性学习。要破除迷信,经常探求新办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质量。对书上写的、老师讲的要有根据的质疑,使质疑问难在全班形成风气。这样就会促使全班同学在学习上肯钻研、肯思考、敢创新。4.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学风形成的条件,是使学习风气稳定持久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方法,可促使学生思维敏捷飞思想活跃、遵循一定的学习规律学习,对学习成功有促进作用。

良好学习风气一旦形成,就会成为班集体中学习进步的动力,个别不愿学习的同学也会迫于班级学习风气和舆论的压力,而逐渐稳下心来,跟着大家一起学习了。同时,良好的学习风气对激励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和能力也有很重要的意义。能促使勤奋、谦虚、严谨、进取、创新等积极性格形成,从而克服懒惰、消沉、骄傲、自卑、草率等消极性格,促进学 生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培养个性品质

个性品质,是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毅力、学习意志、学习情感等,这些个性品质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动力,是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驱力。1.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是以学习需要为基础,由学习需要而引起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既是掌握知识的心理动力,又是形成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个人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都不是自发产生的。它们是经过家庭、社会和学校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培养与教育而逐步形成、巩固和提高的。其形成途径是:

第二、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社会意义,不断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班主任要采用有效办法使每个学生认识当前学习的社会意义,把学习与实现祖国四个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联系起来,从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这种自觉性是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有了学习自觉性,就能进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表现出学习的坚强毅力。

第二、班主任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努力扩大知识面。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与学生掌握知识的关系不是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首先要树立积极探索精神,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扩大知识面,不断获得新知识。其次,除了在课堂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该主动地阅读一些课外书,参加一些课外活动,不断加深和扩大有关学科的知识。再次、做到学有所得,而且越积越多,就会产生对某一学科的兴趣。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所谓越学越有趣,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树立敢于攻关的决心。学习兴趣总是与情感密切联系的。在学习活动中,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事业的热爱飞对工作的迷恋,是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必要条件。只有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热爱学习,才有求知的意向。

要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要树立起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使学生懂得“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道理。知识是逐渐积累起来的,只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长年累月终能成功。

第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坚持学以致用。研究表明,光有对知识的社会意义的认识,还不一定能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如果在实践活动牛承担了某种任务、而完成这一任务又需要某种知识,那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会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也会感到自己某种知识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学习。这样就可以促进学习兴趣的发展。因此,要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如参观访问、生产劳动和课外活动小组等,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实践意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新的学习需要。

第五、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在多方面兴趣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中心兴趣。学习每门功课,都需要广阔而有中心的兴趣。广阔而有中心的兴趣是学习实践的产物,其形成标志,首先是兴趣的广度,即兴趣范围的大小。人的心理充分发展是以兴趣的广阔为前提的。其次是兴趣的中心,指在广阔兴趣的基础上有一个中心兴趣。再次是兴趣的稳定性,兴趣必须持久而稳定,才能推动学生深入钻研问题,获得系统而深刻的科学知识,取

得事业上的成功。

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意志和毅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依照认识规律,善于组织自己的智力活动,而且必须具备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和毅力,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积极态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的提高。其培养途径: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培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引导学生扩充知识,提高认识水平。任何一种情感都和认识分不开。在学习时,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意义,把社会和学校对学习的要求变成自己的需要。

第二、引导学生丰富正当的生活内容。一个人只有在丰富而又健康的情感的支配和鼓舞下,才能使自己的精神生活得到高度和多方面的发展。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必须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正当的生活内容。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的中学生,就更应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丰富他们的生活内容。

第三、班主任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情绪常和情境相随。所以,要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就必须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如搞好课堂内外的环境卫生,搞好学校的绿化,健全各种学习制度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优良的班风等。

第四,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心境。积极良好的学习心境有助力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效率的提高,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消极不良的学习心境,会使人消沉、压抑。要引导学生学会驾驶控制自己的情绪,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胜不骄、败不馁,始终具有饱满的革命乐观主义的情绪,以保证持续、高效的智力活动 其次是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坚强的意志。意志是人根据确定的目的,抉择一定的方法,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对人的行动超支配调节作用。意志的自我锻炼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的,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意志行动是有明确目的的行动。学生学习的目的愈高尚,目的社会意义愈大,就愈能形成巨大而持久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意志力也愈大,目的的实现可能性愈大。只有具有远大的目标,才能坚持不懈的行动。中小学生都应树雄心、立壮志,为建设祖国、实现四化而奋发学习。

第二、要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刻苦学习。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锻锻意志,光懂得道理和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习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生活和实践过程中进行艰苦的磨炼。毅力首先表现为自制力。要指导学生和自己的惰性,和爱游荡、爱闲适、爱空谈等不良习性。其次表现求学恒心。恒心就是坚持性。学习是长期艰巨的任务,要锲而不舍,坚持到底。

第三、要教育学生持之以恒、苦练基本功。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所谓随意动作,是指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活动。这种活动是在后天学习生活实践中掌握的。随意动作经过反复练习就成为“自动化”的动作。基本功训练过程是进行艰苦意志炼锻的过程。基本功向自动化水平发展是意志向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培养个性品质 篇3

幼儿舞蹈欣赏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属于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范畴。优秀的舞蹈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可以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舞蹈欣赏是幼儿易于接受和理解的美育形式,是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一、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情感

情感既能成为人们道德意识的源头活水,又可构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动力,它一旦巩固下来,就形成一种占优势的情绪特点,并转化为个性。如果幼儿在其生活环境中经常感受、体验到愤怒或痛苦的情感,他就会逐渐变得爱发脾气,形成抑郁的个性;而如果经常害怕惩罚,则又会养成怯懦的性格和撒谎的恶习。因此,教师要认真培养和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活泼乐观、精神充沛。愉快的情感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而舞蹈活动正是幼儿体验各种情感的“梦工厂”。在一次培养幼儿爱心的实验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欣赏舞蹈《泥娃娃》。通过这个舞蹈,使幼儿体会到自己有爸爸、妈妈,有家,有人关心,有人爱,生活得是多么幸福,而泥娃娃是多么可怜,从而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自发地表现出关心、爱护的情感。又如让幼儿欣赏舞蹈《春天在哪里》时,幼儿忍不住站起来,跟着跳起舞来,这种肢体动作说明了他们对舞蹈的理解胜过千言万语,在教育情境中把幼儿带入一个丰富多姿的世界,使他们从感受、领悟中,体验生命的乐趣,获取真、善、美的人格素质的熏陶,激发幼儿健康的情感,培养幼儿活泼、愉快的个性。

二、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人认为,舞蹈艺术教育就是教会幼儿几个舞蹈基本动作,表演几个成品舞就行了。其实,在舞蹈过程中,幼儿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创造能力,如果只是要求幼儿的表演技巧而不注意幼儿的创编能力,那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幼儿应该得到培养的能力就被忽视、抹杀了。我在舞蹈教学中,让幼儿先通过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所要体现的精神内容,如有的幼儿在有老师教的成品舞表演中,动作准确合拍、优美自如,但让他们跟着一段陌生音乐舞蹈时,他们就手足“无”蹈了。这就说明,我们在舞蹈教育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轻视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在一次教学歌表演《三只小猴》中,我先放一遍舞蹈录像,要求幼儿欣赏后说出表演者所表现的猴子是什么样子,它们是怎样玩耍的以及受伤的动作。欣赏后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展开想象,在欣赏的基础上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猴子玩耍的情景画面。幼儿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露出各种调皮、充满生趣的神情,有的幼儿还做出各种摹仿的动作来。接着,我启发幼儿用语言来描述猴子的外形特征,幼儿兴高采烈地、争先恐后地描述着,他们边说边学做猴子的动作:有的幼儿学猴子上窜下跳的动作,有的学猴子吃桃子的动作,有的学猴子捉虱子的动作,有的学猴子受伤后急得双手乱抓,有的表演猴子追逐打闹的样子,还有五指并拢成爪状、右手捎头、左手放在胸前。这样,幼儿从模仿猴子的外形特征到逼真地表现猴子的玩耍动作。此时,我再引导幼儿通过动作表演创编新歌词,尽可能多地提供一些引导幼儿自己去探索、想象、创造的机会,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关键在于教会他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要有集体精神。有些幼儿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对他人缺乏尊重、过于任性、对社会规范缺乏同感、合作性差、攻击性强等。而通过舞蹈欣赏,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精神,使他们学会观察并同情别人的情绪和处境,能按照别人的要求和评价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言行。许多舞蹈作品中都体现出浓郁的集体精神。如双人舞、集体舞等都是通过集体的配合来实现的,如果有一名幼儿“我行我素”,整个舞蹈就会显得非常不合拍。又如在欣赏歌表演《小兔乖乖》中,幼儿知道凶恶狡猾的大灰狼趁妈妈不在时假扮妈妈,想骗小兔们开门,聪明的小兔们最后识破大灰狼的阴谋,并最终战胜大灰狼。通过欣赏,我引导幼儿了解小兔们是如何团结起来战胜恶狼的,并让幼儿试着表演。开始时,安排能力强的幼儿当最爱动脑筋的“长耳朵”承担想办法的任务,比较内向的幼儿当“红眼睛”和“短尾巴”(可多设小兔子的角色)。这样,幼儿慢慢懂得世界不仅仅是自己的,同伴也有份,同伴也有权力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如果大家都我行我素,就会表演得不好。在欣赏的基础上,幼儿体会到伙伴间要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才能做好一件事,以此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

总之,进行舞蹈欣赏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发展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的表现,为幼儿身心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责任编辑 付淑霞)

培养个性品质 篇4

一、个性的含义

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 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 是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 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个性是由先天素质与后天培养两个方面相互作用形成的, 其中, 先天遗传为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但起不到决定的作用, 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主要靠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倾向中所包含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指引着人生的方向、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道路。个性特征中所包含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 影响和决定着人生的风貌、人生的事业和人生的命运。然而影响一个人的个性的因素有很多。研究表明, 对一个人的个性最有影响力的时期是少年时期, 而影响一个人个性最有影响力的首先是父母, 其次就是老师。我们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 应该充分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家庭环境、父母素养对子女的个性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老师对学生的个性形成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 充分张扬个性是教育的重要功能之一。

二、中职生个性培养的意义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6~19岁年龄段, 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 个性已基本形成, 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身上所具备的个性特点, 包容每个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正是因为这些千差万别的个性, 组成了我们这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和各种各样、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人类群体。切不可为了便于管理而抹杀他们的个性, 调教成一个模式的刻版个体。在我国, 一元化思维占主导倾向, 不太能容忍其他非主流元素的存在, 但人类需要不同的个性, 有些同社会有高度的协调性, 有些则有较强的内省精神。

中职生相比高中生而言, 他们身上普遍缺乏自信, 甚至自卑。在以成绩为衡量标准的小学和初中阶段, 他们显然是被落下的一群人。我们课题组曾对一年级的学生做了心理调查, 其中有一项是“你觉得你受别人重视吗?”, 有88.6%的人都选择了“否”。让他们重拾信心, 也是健全人格的重要一步。所以学校首先要完善评价指标体系, 营造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氛围。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得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 包括语言表达、逻辑推理、空间想象、体能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及保护、音乐、自然等八方面”。因此, 评价应是多视角、全方位的。不能因某方面的优点和特长而掩盖其存在的缺点和不足, 也不能因为一方面的偏缺而抹杀学生的进步和整体提高。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 是要做到实现基本的共性与富有个性化的考核相结合。让全体学生都能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和阶段目标实现的成功感、自豪感, 更好地树立自信心, 不断完善自我, 健康地成长, 以一个真实的鲜活的个体形象存在于学校, 存在于社会。

三、职业品性的培养

职业品性可拆分为职业性格与职业品行两块。

1.职业性格是指人们在长期特定的职业生活中所形成的与职业相联系的、稳定的心理特征。通常分为变化型、重复型、服从型、独立型、协作型、劝服型、机智型、自我表现型、严谨型、公关型。

中职学生是即将踏上职业生涯的人, 在他们当初选择专业时, 并不会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性格是否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职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性格要求, 虽然每个人的性格都不能百分之百地适合某项职业, 但却可以根据职业倾向来培养、发展相应的职业性格。作为职业学校, 应该将职业性格的塑造看成是对学生专业选择后的一个修正与强化。

如何来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格, 笔都认为应贯穿在平时的专业教学课程及职业指导课程中。在在我所执教的汽车市场营销课中, 我除了教授专业知识外, 还会制造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来勇敢来表现与尝试。比如让他们到讲台上来进行产品的推销、扮演角色进行价格的谈判、以组为单位进行方案的策划等, 并对学生在这些活动中的表现做出及时评价, 体现在平时成绩中。学生通过这些亲身体验的活动, 切实体会到职业岗位对职业性格的需要, 也主动的去往这方面锻炼。经过一年的学习, 我所教授的班级学生, 在个性保留的情况下, 学会了在特定的职业氛围内表现出切合职业特点的性格, 这必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给予他们不小的帮助。职业性格的培养, 并不是对个性的重复或消除。个性与职业性格是兼容的, 个性是本色, 而职业性格是一种状态, 状态也是可以脱离于本色独立存在的

职业品行则相比职业性格, 更是被用人单位所看重。何为职业品行?简单地说, 职业品行就是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操守。微软中国公司总裁、前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认为:“没有一个工作是十全十美的, 把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干好, 更需要使命感。这种使命感就是一种敬业精神。企业所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敬业精神。”微软亚洲研究院人力资源部的王女士说:“微软研究院用人的标准除了重视扎实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足够的创造力、工作热情、团队精神外, 更看重人才的职业道德。”

2.职业品行决定着我们未来的高度。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说:“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也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 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可见, 职业品性决定了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然而, 现在的教育普遍存在着只重教人技术, 而轻教人对自己、对他人、对组织、对事业的正确态度。所以, 我们现在的教育事实上是在花费着90%的时间、精力、金钱, 来学习那15%的成功因素, 而对于占85%的成功因素却还未意识到!这是多么大的失误啊!

我们教师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导航人, 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要善于结合社会来分析或处理各种事情, 并给予学生以心灵的震撼;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职业岗位的引导, 通过奖惩措施来教会他们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来培养其创新能力、工作热情、为人处事能力。

摘要:中职生有着高中生所没有的就业压力, 又因为年纪小, 缺乏大学生相对成熟的心性。这样一群人, 会早早地踏上社会, 面临社会的考量。专业技能是他们立足的基础, 但是, 自身的个性与职业操守将影响着他们发展的高度。在以往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 教师往往重视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教学, 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 也漠视了职业岗位对性格的要求。如何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个性培养环境, 是我们职业教育者必须关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中职生,个性,职业品性

参考文献

[1]朱永新.新教育之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培养个性品质 篇5

浅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yincai

个性品质,或称为非智力因素,具体表现为人的兴趣、情感、意志创造、精神等。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优秀的品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更为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优秀的的人才固然离不开高智商,但个性品格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就,而课堂教学教学往往束缚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学生学习的空间只局限于课堂,他们的眼界小小,局限于书本,教室,也不利于老师个别,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得不到良好地培养,而现在的学生

培养个性品质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个性品质 培养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承担着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然而,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却往往被人们忽视.这就是教学环节中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使其健康发展的问题。现在,不管是哪一级学校,都是将成群的学生编成班级,学习统一的教材。同时,这些学生又由一个或几个相对固定的教师进行辅导,从中不难看出,对于学生来说,统一的东西太多,统一性占了主导地位,个性化的空间实在太少,共性掩盖甚至抹杀了个性的存在,往往使一些学生的特殊才能一闪即逝,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这种现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屡见不鲜,长此下去轻则贻误学生的前途,重则妨碍整个民族的心理向开放进取方向发展的进程。

为了培养中国跨世纪的人才,我们既要使他们具有丰富的学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养,有自己健全的个性。中学阶段正是一个人个性陶冶、塑造、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值得中学教师去认真研讨的课题。

俄罗斯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是在集体环境中进行的,然而在认识的道路上。儿童都要独立地迈出自己的每一步;脑力劳动具有很大的个体性。这个过程不仅取决于儿童的性格和许多不易观察的条件。"这段精彩的论述,揭示了一个矛盾现象:集体化的教与个体化的学,统一化的引导与多样化的思考。在这对矛盾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一味追求程式化的教学,要求千篇一律的答案,维持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式,结果出现了:"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的定式,出现了在校应考成绩优秀,走向社会一无所长的奇怪现象。因此,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时时处处注意营造让学生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有利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向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表现为现代科技知识的日新月异,更主要的是人才的现代化素质。现代社会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品德,较高的智能,强健的体魄,较高的审美能力。而且更应该具有开拓、创新、坚毅、勇敢、自主独立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敢于创造和进取,不断推向前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抓住契机,把握好历史教学与学生个性之间的联系,发挥历史教学的功能,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对于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培养我是这样做的:

一、及时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都喜欢聪明的学生,但任何班中都有几个不爱学历史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及时帮助他们消除失望的心理,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对他们适当降低要求,加强个别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正面激励的方法。当学生在考试中看到好成绩,品尝到自己的学习成果,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时,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评价时教师更多的强调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只要他做出努力,有一点出众的表现,就能获得教师的赞赏和表现机会,即使水平在一般以下,仍然加以肯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儿童不仅仅知道而且体会到教师和集体对他们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的时候.既要看到进步的一面,又要找到自己的不足,努力扬长避短。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学好历史的自信,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引导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着力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变"跟我学"到"我要学".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学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在思考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放权让学生独立自主。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参与度深了,有充分的机会表现展示自己的学习能力。

三、克服困难,磨炼学生的坚毅性

"学贵有恒",坚毅性是学好知识必备的良好个性品质。尤其学好历史,单凭动机、兴趣,情感是不够的,必须具有遇到困难挫折不灰心,一旦确立一个目标,能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的意志。这就需要教师在历史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有的成功就自满,有的失败就灰心,有的出现"冷热病"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意志薄弱的表现,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形成习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学生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的努力态度,学习习惯等,尤其对个体的终身来说,强烈的责任感是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责任感是一个人做人做事的根本条件,没有这个基本点,任何事都干不成、干不好。责任感的培养必须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极其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

培养小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途径 篇7

一、创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在班集体的具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良好的班集体能为学生的智慧、才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所以, 作为一名班主任, 我每接一个新班总是首先利用半个学期, 甚至更长的时间, 花很大的精力建立起一个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强的核心力量、正确的集体舆论、良好的风气和严格的组织纪律, 有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朝气蓬勃的班集体, 让学生在良好的班集体里受到集体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平日里, 学生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玩耍。在与同学的交往中, 逐渐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逐步树立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祖国、爱中国共产党, 愿意为集体的荣誉和发展出力献策。并且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集体活动, 在众多的集体活动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本领, 得到同学和集体的肯定, 树立自己在同学心目中和集体中的地位。尤其是有一技之长的学生代表班集体参加各种级别的专项竞赛活动, 展现自己的才华, 为自己和班级赢得荣誉的时候, 正是他们个人的智慧和个性得以呈现之时, 更是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因此, 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特长, 进而逐渐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二、因人、因地、因变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每个学生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 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主观态度不同, 个性品质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表现在学习、能力、爱好、行为习惯和志向等方面必然存在着差异。对于小学生来讲, 他们的这种相对稳定的个体品质会随着知识的增多、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教育方法的改变而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所以在教育教学中, 班主任必须随时随地、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 对他们进行仔细观察, 调查研究他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表现、行为习惯, 作业客观、公正, 作全面的考查评价, 弄清每个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 即同一个学生不同时期的个性品质的变化, 因人不同, 因地方时间不同, 因人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有的放矢地培养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 使每位学生在各个不同时期都能够展现自我, 超越自我, 完善自我, 最终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注意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能力的培养, 从而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小学生都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 他们要求了解自我以外的事物, 也要处理自己同身边的人、物和事之间的关系, 从中了解认识自身价值。所以在教育教学中,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在教育教学中, 我是这样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

1.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主要让学生通过自我反新、自我批评和自我解剖的方法, 清楚地意识和把握自己的心理特征和品质, 形成自我评价能力。我经常要求学生每晚睡觉前闭上眼睛对照小学生的行为规范回忆检查自己一天的所作所为, 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批评, 找出差距, 发扬成绩, 改正缺点, 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而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

2. 培养自我激励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想方设法让学生挖掘自己的潜力, 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 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真正做到物尽所用, 人尽其才。在教育教学中, 我引导学生通过为自己确立奋斗目标, 给自己树立学习榜样等办法不断激励自己, 鞭策自己, 从而培养自我激励能力。

3. 培养学生自控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 我经常对学生进行分辨是非, 分清善恶、美丑、好坏的教育, 引导他们坚持好的、美的、善的行为。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 用意志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激发羞耻心、同情心、自尊心、责任心, 抑制自己的消极情绪, 使自己尽量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笑对生活的艰难困苦和挫折。要求他们在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 都要严格要求自己, 约束自己, 学会自我管理, 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品质。

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品质培养探讨 篇8

一、让儿童的好奇和幻想在美术教学中得到自由发挥

自然和社会事物在儿童眼里是多彩而神秘的, 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幻想, 儿童的个性在美术教学中不受色彩造型的局限。因此, 在绘画的时候要给孩子们更多的空间, 让他们好奇和幻想的个性得到自由发挥。如:在他们的画中可以一棵树结十种果子, 也可以一棵树长出十个太阳, 小鸟可以长出漂亮的眼睫毛, 可以在彩虹顶上行车跑船。由于孩子们多愿意用红黄蓝绿等鲜艳的颜色表现他们心中的美丑, 因此他们的画绚丽多彩。他们对于形体的认识没有条条框框, 所以画出来的形象是简单概括和变形的。家长和一些老师常常指责孩子画得“不像”, 或在教学中硬性规定孩子如何摹写, 压抑孩子天性和个性的表现及发挥, 长此以往就会使孩子丧失丰富运用色彩的胆量和描绘自然事物的概括力、想象力, 画面内容变得机械而呆板, 失去学生个性中最可贵的童真、童趣。

二、让儿童的不同个性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得到自然施展

儿童在感知和认识自然社会的时候, 往往表现出差异较大的不同个性品质。如有的孩子性格外向, 他们善于积极表达, 画出来的画粗犷豪放, 大胆而不失小节, 特别是在写意中国画和水粉画教学中, 这部分学生较容易放得开, 学习进步快;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拘谨, 他们画出来的画往往柔和细腻。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布置不同课题, 充分发挥个性所长。教学实践证明, 这样做, 一方面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布置的内容很适合自己, 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另一方面因教师布置给学生的绘画题目、难度、风格各不相同, 最终学生作品也绝对不同, 这正是我们最理想的教学目的, 同时也最符合艺术作品追求各具不同风格特点的规律了。这样, 不但使学生在美术教学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提高了自我创作意识和独立探索精神, 而且也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了发挥和培养。

三、让儿童的个性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得到自觉磨练

美术教学中既要尊重孩子个性, 又要改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弱点, 既要使他们创造出出神入化、别具特色的美术作品来, 又要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健康成长。在美术课中根据学生个性进行教学, 无疑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难度。而具体了解和分析掌握每个学生的个性需要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对有经验的教师可能很短, 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就需要耐心、扎实、细致地去捕捉, 并针对每个学生制定出完整的、各具特色的教学计划, 这个计划应该是内容主题不一样、画面难度不一样、作画技巧不一样, 而这个计划中的每一项又不是单一的和一成不变的, 因为学生的个性随年龄增长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变, 因此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方法也应随孩子的个性弱点有所改变。比如说一个内向的孩子胆子非常小, 小到怯懦的程度, 不敢放手作画, 这就需要教师先制定一些与其个性相悖的、便于放胆放手的练习内容让其充分发挥, 等学生找到了感觉再制定与其个性一致的教学内容。相反, 针对一个性格外向、丢三落四的学生, 同样需要教师在让其尽情发挥、感到绘画乐趣的时候, 再为其穿插些稍细的教学内容并逐渐加重, 这样就会使孩子个性中的弱点一点点地得到改变, 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在美术教学中得到自觉地培养和磨练。

(作者单位:阜新市海州区教育局)

培养个性品质 篇9

一、用趣味激发好奇心

学习的刻苦精神和顽强毅力, 来源于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的入门, 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 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 必须将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以吸引学生喜爱数学, 自觉地学习数学.而数学中存在着许多千姿百态的美妙东西, 都可成为调动学生“心理运动”的素材, 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 著名的“蝴蝶定理”:过圆的弦AB中点M作两弦PQ和RS, 设PS、RQ分别交AB于I和J, 则MI=MJ.

若让点M在AB上运动, 有蝴蝶定理坎迪形式 (如图1) :1x-1y=1a-1b, 其中, AM=a, MB=b, IM=x, MJ=y.

若再让点M在圆内运动, 又会得到更广义的形式 (如图2) :L-abx-L-bay=1a-1b, 其中AB=L, AD=a, BC=b, ID=x, JC=y.

这一定理的外形结构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 是一只即将飞翔的蝴蝶, 美丽动人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样一幅幅美丽的图形, 这样一个个对称的等式, 多么趣味无穷!怎能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呢!

二、用漏洞培养细心

数学严密性的特点, 决定了学习数学首先就必须树立言必有据、一丝不苟、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将这些素养渗透在点滴的知识之中, 让学生细心观察, 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从而完整地揭示数学的本质.事实上, 在数学大千世界中,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学形式和图形, 即便是同一个数学式, 若附加条件不同, 所反映的数学本质也各有差异.

例如, 已知:x2+y2+2x=0, 求:w=2x2+y2+1的最值.

有些学生, 很易得出二次函数形式:w=x2-2x+1, 于是称当x=1时, w有最小值0.

其实, 二次函数w=x2-2x+1的极值, 是关于x在整个实数区间而言的.但本题由y2=-x2-2x≥0, 可知x的范围是:-2≤x≤0, 显然, x=1并不在这个区间内.由w= (x-1) 2知函数图象是以x=1为对称轴开口向上的抛物线, 于是最大值f (-2) =9, 最小值f (0) =1.

这种设置错误、制造漏洞的教学方法, 不仅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尤其是对于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严谨的科学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用繁琐磨练耐心

数学知识的获取, 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点滴积累和艰苦努力, 以及锲而不舍地追求才能获得.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地追求知识的系统性, 或对某一部分知识采用“直接式”一次性学完, 而应是“螺旋式”的上升和多层次的反复的学习提高.当然, 这种螺旋并不是简单地重复, 而是对过去所学知识进一步的发展, 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耐心和耐力.

例如, 关于所有a值, 解方程|x+3|-a|x-1|=4.

此题看似简单, 但动笔一试并非如此.

首先, 当a=0时, 方程变为|x+3|=4, 其解为x=-7或1.

若a≠0, 得在x的区间[-∞, -3) , [-3, 1) , [1, +∞) 上讨论.

①当x<-3时, 方程变为 -x-3+ax-a=4.

解得a≠1时, x=a+7a-1;a=1时, x无解.

又由a+7a-1-3得-1<a<1.

②当-3≤x<1时, 方程变为x+3+ax-a=4.

解得 a≠-1时, x=1; a=-1时, -3≤x<1.

③当x≥1时, 方程变为x+3-ax+a=4.

解得 a≠1时, x=1; 当a=1时, x≥1.

综上所述, 得方程的解:当a=-1时, -3≤x≤1;当a=1时, x≥1;当-1<a<1时, x=1或a+7a-1.

可见, 其过程相当繁琐, 若没有相当耐心是很难完成的.

四、用名题树立信心

坚定的信念, 必然增加顽强拼搏的斗志.所以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在树立学生自信心方面多下工夫,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 才能享受成功的快乐, 才能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事实上,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 用一些名题来树立学生的信心, 就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因为名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在数学发展中, 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若从中取得某些收获, 必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如之前所说“蝴蝶定理”, 若变换一个角度, 考虑圆曲线的变化, 又会得到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 将圆变为椭圆 (即圆锥曲线) , 结论依然成立, 并由图3可见, 若AP和BR交于点X, AS和BQ交于点Y, 则有四边形蝴蝶定理.

在四边形AXBY中, 若△XAB和△YAB是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则此题变为1990年我国奥林匹克竞赛题.

显然, 对这些问题的恰当变换, 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

五用难关训练恒心

数学知识的互相关联, 决定了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因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要求学生有持之以恒的学习作风, 这样学生才能对各部分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便于系统掌握知识.对于恒心, 可通过一些具有难关的问题, 让学生通过一次一次“失败”最终得到成功, 从而享受成功的快乐, 以此来训练学生学习的恒心.

例如, 如图4, 已知四边形AB-CD中, ∠ABC=135°, ∠BCD=120°, AB=6, BC=5-3, CD=6, 求AD的值.

思路1:对四边形可考虑外圆, 但难以行通.

思路2:在△ABD中, 求AD, 但无法求得△ABD的内角, 行不通;同理, 在△ACD中, 也是如此.

思路3:构造△EAD, 求AD, 但∠E (75°) 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

思路4:再造直角梯形ADGF, 则

可见, 从柳暗花明中获得的喜悦, 非常利于学生恒心的培养.

培养个性品质 篇10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 采取恰当的方法, 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 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要发挥班主任作为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构建起班集体的激励机制,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以学生为本, 培养独立自主的精神

没有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就没有个性。教育家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传统的班级管理中经常出现见“事”不见“人”, 以“事”为本, 这是教师强制管理的弊病。这种班级管理形式是让学生服从于“事”, 顺应于“活动”, 把自主和有活力的人, 僵化为按号令行动的一种工具。“听命”和“顺从”成为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要表现, 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是无法从中得到充分表现的, 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很难显现的, 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也就成了空话。要培养学生创造性个性品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 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众所周知, 缺乏独立自主精神的人是不可能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 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如开学初, 我组织学生制订班规, 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建议, 制订出“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班主任的课与科任老师的课一个样”这两条班规。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 由学生干部带领全班同学制订和落实班级工作计划, 并由学生及时验收计划的完成情况, 认真填写各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记录表。班主任还按组要求学生轮流布置板报, 每月一期。版面安排和艺术插图均由学生自己设计, 内容形式决不能雷同, 而且应结合班内实际情况和学校重大活动进行编排。从班规的内容, 工作计划落实记录表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板报可以看出学生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实施民主管理, 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感

班集体是师生共同组成的集体, 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把班集体管理好, 这就需要班主任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关键是培养班集体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 提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避免学生感到受制于人, 产生被人“管”的消极意识。应避免班主任包办代替, 独断专行, 事事都唱独角戏的局面。传统的班级管理会使学生一切听命于班主任, 其责任感遭到减弱, 久而久之, 其创造性个性品质不仅不能形成, 还会使其养成一种奴性。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与学生应该目标一致, 行动一致, 形成两个积极性。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意识不是班主任给予的, 而是他们在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活动中形成的。如在组建班级委员会时, 我不是实行传统的任命制, 而是采取竞选制。首先给学生两天时间准备, 想想自己竞选什么职务, 制订职务责任计划书, 准备三分钟的竞选演讲, 然后利用周会的时间请参加竞选的学生宣读职务责任计划书及竞选演讲, 回答其他学生提出的有关问题, 最后进行无记名投票, 选出班干部。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享受到了民主权利, 也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在班上我们还设立了许多岗位, 如“财产小卫士”、“图书管理员”、“黑板清洁员”……使每名学生明确自己在班上所负责的各项活动并对其工作全权负责。实行岗位责任制后, 学生感到集体需要他们, 他们有为集体做贡献的具体任务, 不仅增强了参与意识和对集体的责任感, 也培养了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个性品质。实践证明,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学生的参与越多, 他们的责任感就越强, 自我管理能力就会提高得越快, 班级的面貌也会越好。

三、发展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教育培养学生成才, 兴趣是起点, 是人发挥智慧和取得成功的动力。班主任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要熟知每个学生的兴趣, 要帮助学生发展兴趣, 这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将起到积极作用。班主任要帮助教育学生把个人兴趣同自己的奋斗目标结合起来, 使兴趣在学生自身的成长中发挥动力作用。为此,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兴趣小组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如我班的李鑫同学喜欢书法, 跟书法老师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由于觉得太辛苦就想半途而废。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为其讲王献之刻苦练字的故事, 鼓励他做事要持之以恒。他接受了班主任的意见,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全国百名小书法家”的称号, 其作品获全国书法少年组一等奖。班主任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 对教育要求中必须达到的, 但学生不感兴趣的知识要加以引导, 使其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这里我巧妙地用学生感兴趣的事情来带动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我班的程诚同学曾一度对学习文化知识不感兴趣, 终日沉迷于看《飞碟探索》这一类书刊上。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并没有急于批评他, 而是在他的作业本上写上这样一段话:“神奇的宇宙和UFO之谜正在强烈地吸引着你, 但你知道吗?解开它们的秘密需要科学文化知识, 努力学习吧!未来的科学家。”他看到这段话后明白了老师的意图, 于是变得热爱学习了, 成绩也提高很快。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 帮助学生从无数生活道路中选择一条最能发挥创造性的道路是班主任的职责。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要解放学生的头脑, 让他们去想;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他们去看;解放学生的双手和双脚, 让他们去实践;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去发展。坚持实施这种创造性教育思想,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品质, 使其具有创新精神具有深远的意义。

人的潜在资质和潜在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时刻想到每个学生都有潜能, 并观察学生潜能的表现苗头, 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和条件, 使他们不断地出现新的面貌。我班的陈鑫同学学习成绩一般, 但我发现她写的作文选材新颖、想象力丰富, 于是在准备召开“向白色垃圾宣战”主题班会时, 我让她担任小品的导演。由她编写的《垃圾的控诉》, 讲述了白色垃圾向人类申诉自己是无罪的, 是人类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用品, 才造成了环境污染, 影响了人类的身体健康。这一小品主题深刻, 语言幽默, 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启迪, 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受到听课教师的好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让他们从寻常事物中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经过努力, 会使问题得到新颖独特的解决。解放学生的创造力, 他们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惊喜。

培养个性品质 篇11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 学生品质培养 方式和策略

何为个性品质?即是指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程标准和高考大纲对学生的个性品质都有着明确的要求。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要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例如具备自信、坚毅、乐观、独立、创新等。所以,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不仅要教会学生学分析、思考数学题,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学生个性品质的发展,积极地通过各种渠道,把握住教学与学生个体个性品质养成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学教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性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性简要叙述如下:

1、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

2、良好的个性品质可以影响学生的心理想法和具体行为,对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求职、生存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3、良好的个性品质能够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有充分的发展,最终使学生能够全面的发展。

二、浅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方式和策略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进行赏识教育,多表扬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一个人只有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得到他人的肯定,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会树立起来的。所以,在高中学生的生活中,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表扬对培养学生自信心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数学在高中普遍被认为是难学难懂的科目,有些学生存在着畏惧心理,或者自己给自己一些负面的暗示,暗示自己学不好数学,这样就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就真的学不好数学。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及时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恢复自信。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中的“集合”这一知识点时,由于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知识点,教师可在黑板上写出题目{4,6,8,9}U{6,7,9},然后抽取平時比较缺乏自信,或者数学成绩相对较差的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表示鼓励和肯定;而在面对比较难的题目时,教师要细心、耐心地引导学生,对回答错误的同学也要表示鼓励,鼓励他们有勇气回答问题,有勇气分享自己的答案。

(二)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高中数学是公认的难学科目,学生在遇到各种数学问题时,教师要告诉学生,题目都需要耐心和细心以及充沛的知识储备来解决的,这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实践的品质。其次,如果题目太难或者自己的知识解决不了,教师可教导学生向老师、同学求助,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在教授新的知识时,例如教师讲到函数与反函数这一知识点时,可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出函数与反函数之间的联系,并且互相探讨学习心得,让同学们共同进步。还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作业的互查,或者形成一对一的帮扶小组,通过这种互帮互学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学会关心他人、珍惜友情,学会和提高沟通协作的能力。总之教师要善于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通过各种渠道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因为所有的个性品质只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得到反映和表现。在传统的高中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很难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因为这种教育模式只注重知识的学习,教学方法上往往是单一的,学起来也枯燥乏味,不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实际上数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与数学相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自己思考、分析,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实际问题与书本知识的结合,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也使学生体验到了学有所用,由此就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例如在讲到抛物线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扔铅球为例,让学生思考要以怎么样的角度将铅球抛出才能使扔的距离最远。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一次次联系实际生活并实践的案例中,更加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个枯燥而且呆板的过程,有的老师甚至采用的题海战术,这更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面前望而却步,这也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一个大忌。所以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正面的素材,他们就是由数学的培养而形成的科学的世界观、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品质以及爱国主义精神的伟人。例如陈景润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数学大师陈省身;阿基米德之死的故事,这些都说明了数学家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勇于献身的精神,使学生感动并且尊重他们,而对他们数学成就的了解则能提高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激发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尤为重要。

结语: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在新课改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将数学思想方法深入学生内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良好的个性品质会对学生今后的工作、生活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高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这一方面的培养,这才是真正的数学教育的目的所在,更是广大教师和学生想要看到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宋胜吉.高中数学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2]郭长河.精心设计高中数学课堂 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8)

[3]杜晓军.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探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7)

培养个性品质 篇12

1 体育“个性品质”的内涵

体育的“个性品质”是指个体在其所参与的体育活动中所呈现出来的思想观点以及行为能力特征, 具体可以分为体育思想品质、心理品质和行为品质。

(1) 思想品质包括: (1) 对体育的认识, 从事体育的情感、态度以及体育价值观念; (2) 体育的视野; (3) 体育的科学价值和人文观; (4) 崇尚体育的理性精神; (5) 对体育美学意义的体验和理解。

(2) 心理品质主要表现为: (1) 自信、竞争的心态; (2) 坚定不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3) 智慧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4) 团结和协作精神。

(3) 行为品质主要表现为: (1) 参与实践的能力; (2) 促进学生思维的通畅, 决策的执行, 人生的态度选择, 解决与处理问题的办法和思维能力; (3) 探索, 发现、整合信息及创新能力; (4) 社交与融入集体的能力。

2 大学体育在培养大学生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2.1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提高学生的社会化适应性

步入大学的学生, 在以前所接触的社会人际圈子就是自己的班级和家庭接触的较多, 在步入了高校之后, 学生接触的人际环境变大, 接触的人增多, 另外, 高校多数都是开放形式办学, 因此, 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大幅度增加, 如果处理不好其与其它的关系, 将导致学生不能很快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 导致学生个性品质出现问题。体育作为高校课程组成的一部分, 活动场所与教学形式多样, 学生在不同的场所自由与其他成员进行组合搭配完成某一教学任务, 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更为直接, 并且活动环境轻松、娱乐性强, 学生更容易客服自我交往中紧张的心理, 融入于集体的活动之中, 在学习获得运动知识技能的同时, 扩大了学生交往的范围, 在诸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团体运动项目中, 每一名学生在这一特定的人际关系网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他们为了获取比赛的胜利, 共同努力, 互相勉励, 逐渐他们意识到团队的力量, 学会处置在集体中的人际关系。通过体育活动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同时体育活动可以减轻学生与其他人交往的陌生感, 有助于学生们之间的内心沟通, 同时, 群体性的体育活动能够陶冶学生的个性品格, 健全心理, 调节学生情绪, 避免不良人格的形成。

2.2 有助于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竞争性是体育运动的最大特点, 同时亦是体育活动最大的魅力特征, 要想获得最终的胜利, 学生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客服体育运动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诸如, 田径、足球赛的风吹日晒, 越野赛的长途奔袭, 如果没有良好的毅力和意志将很难达成目标。另外, 在任何体育教学比赛中学生都会不知不觉的收到竞赛特有的规律和气氛的感染和影响, 并且比赛结果瞬息万变, 学生要想取胜不但要有良好的运动技术, 同时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自己处于比赛弱势时候, 能够坚持不气馁, 顽强、努力把比分拉回来, 而当自己处于优势位置时, 亦要保持冷静, 稳健将优势保持到最后, 这些都是通过体育教学所能够给学生带来的, 是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2.3 体育锻炼与人的动力因素的关系

人的工作和学习离不开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而体育锻炼一样需要这方面的动力因素;反过来, 体育锻炼也可以培养和丰富人的动力系统, 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 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运动心理发展史和体育锻炼心理告诉我们, 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是有多方面需要的, 除了一部分人出于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显示能力的目的外, 更多的是为了改善体型、增强体质、结交朋友、寻求快乐、成为社会群体一部分。这些丰富多样的目的不仅反映了人们对体育锻炼的多方面的需要, 也反映了体育锻炼的多功能性。

为了探明体育锻炼的动机对人的作用, 心理研究工作者提出了能力动机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社会交往理论等一系列的理论假设, 并指明了全面的包括个体差异、客观环境和动机指向的综合的研究发展方向。其中能力动机理论认为, 主观有能力感和内部控制的个体在活动中会付出更大的努力并能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 而有些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在认知、心理能力、自我价值和希望未来成功方面, 都比不锻炼者高,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控制点应作为健康个性的反映指标之一。

2.4 体育锻炼有助于塑造个体社会行为

公平、公开、公正是体育运动开展的最基本保证, 同时从事体育运动可以培养一个人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和协作的社会行为。此前以后科学家对男女运动员进行研究发现其具备有与科学家一样的高成就动机。另外, 有研究调查表明, 男子更喜欢力量性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 (篮球、足球、网球等项目) , 女子更喜欢能够体现美、塑造美的项目 (体操、瑜伽、游泳等项目) , 为此, 有人认为锻炼也是塑造社会行为的主要场所。这里比较明显的是竞争和协作的社会行为、高成就动机和性别角色的培养。

3 大学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育的实施

3.1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 在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

在当前教学模式中, 传统教学模式的印记仍然严重,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 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角色, 缺乏自主发挥和创新的空间, 不利于学生主体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因此, 我们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正确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 并能够依据学生的身体条件, 运动能力和体育兴趣出发, 突破以往传统的系别、班级的限制, 开放课堂, 让学生能够自由选择体育科目, 自由选择教师, 自由选择上课时间, 建立新型师生观和教学观, 把教师主导作用 (教学组织、启发和激励) 与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合起来, 将体育教学的育体和育心功能结合起来, 营造生动、活泼积极的课堂氛围。

3.2 体育教学内容设置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相统一

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教学呢绒设置就应该与学生个性发展保持一致: (1) 依据学生兴趣分组:学生只有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 才能够主动积极的投入到体育项目之中, 与其他学生积极配合, 完场教师所安排的教学内容, 同时, 学生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之中, 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2) 依据学生的性格分类 (内、外向型)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类, 体育运动中有团体性项目以及个体性项目, 团体性项目需要学生之间进行配合, 共同协作完成, 那么外向型的学生更愿意参加团体比赛, 彼此互相配合、交流以达到最终目标。内向型学生适合选择个体性运动项目, 需要稳重、果断的性格情绪。同时, 亦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与其性格相反的运动项目, 健全自己的性格。

3.3 营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

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运动的基本技能, 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的速度和程度与学生个体差异有关, 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创造特定的空间。但是要注意, 教学内容的设计安排上, 要合理控制学练时间, 切莫练习过程中让学生感觉枯燥, 教学内容设计要呈现出活泼、时代性等特点, 激发学生的练习热情, 这样的学习, 既可以进一步强化基本技能的学习, 又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我实现的满足感。

3.4 构建平等师生关系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作为主导者, 应该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与学生一起练习、游戏、比赛, 共享运动所带来的快乐, 并且能够经常换位去审视自己, 了解学生, 不断改变教学方法,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与学生民主、平等地合作交流。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 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 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也只有这样的体育教师, 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学生自主创新, 进一步促进个性的发展。

总之, 作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点了如指掌, 熟悉体育教学在学生兴趣、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的重要影响, 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 促进学生健全个性品质的形成。

摘要: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 其着重强调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并形成健全完整的个性品质, 体育教学亦不例外, 正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健全学生人格。

关键词:大学体育,学生,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单继伟.体育合作教学对增进高职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研究[J].运动, 2011 (1) .

[2]孙志平.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形成与发展的对策探讨[J].科教文汇 (下旬刊) , 2011 (2) .

[3]陈为民, 李晓红.基于职业岗位特点开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J].中国电力教育, 2011 (11) .

[4]刘玉霞.俄罗斯教育中的人类文化素养与社会专业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 2011 (7) .

[5]张波.浅议体育锻炼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生成的作用[J].现代阅读 (教育版) , 2011 (13) .

[6]刘圣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1 (10) .

上一篇:自主预习习惯培养下一篇:技校生职业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