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分析试题

2024-09-04

经济分析试题(共8篇)

经济分析试题 篇1

小学语文试题主要的用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试题内容应该以最新《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文为本”的方针,仅仅围绕实际教学和教材出题。只有这样,试题才能真正具有改进小学生语文学习方法和完善教师教学方法的效果,通过学生的考试情况,可以促进教师改善课程设计,有效地促进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1小学语文试卷的特点

试卷以小学语文课程大纲为指导,题型来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体现了“三重”原则,即重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能力(识字能力、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积累运用能力),重创新(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实现了“三维”目标。

①考查内容比较全面,充分考察了小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试题难易适度。70%中档题,能够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很好的考查;试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考虑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要求,改变试题枯燥、毫无生机的要求,让学生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考试中,让小学生体会到语文无所不在,语文如此可爱。

②加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与评价: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从小打好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夯实基础,明确要求,扎实训练。在试题中对字词句的考查要面全样多:选正确的读音,看拼音写字,形近字组词,补充成语,选填关联词语,按要求写句子,缩句,扩句,比喻句,拟人句等多种句式的变换,以及加标点,查字典等等。

③试题考察内容更加注重日常教学积累,试题源自教材,题目的形式又有别于教材,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注重了语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今后语文教学起到了明确的导向作用。如:把成语补充完整、“写出和人、水有关的词语、把“雾锁山头山锁雾”补充完整、请你回想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等等类似的题目均表现出了这一特征。

2试题分析及建议

2.1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和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考试中的字词部分,大部分同学掌握的比较好,各个年级写字、组词题的得分率都是最高的,但仍存在较多问题。表现在:(1)错别字。一、二、三、五年级的看拼音写字都有错别字出现而失分,其它试题中也时常有错别字出现,作文中最明显。(2)书写不工整。有些学生试卷的书写质量较差,占相当比重的同学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可见小学教学中,错别字现象仍是“顽疾”。虽然,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强调写字教学,但识字与写字方法、能力的训练,要贯穿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中,长抓不懈。

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也要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因为新课程首次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作为了目标之一,可见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我们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人生态度。

2.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情感朗读”是语文学习的灵魂,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历来失分严重,历次考试均不例外。分析其中的原因,还是和我们日常的教学有关:

①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面比较窄,学生阅读主要以课本内容为主。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阅读理解的意识比较差,不能把阅读内化为语文素养。特别是,由于学生平时积淀少,词汇贫乏,理解能力差,表达能力则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②阅读教学-方式单调

有些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也非常重视,但是在指导学生阅读方面,往往又局限于课本知识。一些老师对课本以内的段落引导学生做反复的训练,忽视了对阅读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从教学时间的安排上来说,学生的阅读时间有限,课堂内跟着老师的步骤走,课堂外围绕家庭作业、各种练习册走。自主阅读的时间很少,限制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2.3要扎实落实写作教学习作是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语文试卷中占有很大的分量。考试各年级习作反应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 审题不认真,不能抓住中心,个别的还有跑题现象。②选材平淡,没有新意,不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③词汇贫乏,语句不通,表述不清,层次不明,内容不详。以上这些情况的出现,也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积累、炼字、炼句、选材、立意,甚至要多组织一些活动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

此外,今后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习,提升素质,转变观念;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教会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结束语

通过对语文试卷和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以后,我们认为,只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工作,并且长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①加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做到学生内心所想的,都能准确的表达出来。在加强说话引导学生的同时,逐渐让学生能够用笔把它写下来;②注重学生对日常知识的积累,扩大学生阅读知识面,增加学生的阅读量;③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读书、倾听、观察、动手、思考等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试题特点及试题分析]

经济分析试题 篇2

一、试题总体分析

各地的中考试卷以课本为基础,以新课标为依据,体现了课改精神,题型多、题材广,贴近生活,注重实际,较好地检测了同学们是否达到新课程的基本要求。

题型主要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部分。

内容主要包含: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组),函数,图形与变换、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概率与统计,圆,课题学习等。

二、中考试题分析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主要内容包括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它们都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

(一)数与式。

主要考查熟练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及准确、熟练的运算技能,能恰当、迅速地将相关问题和情境的数量、数量规律及数量关系用数或式表示出来。

例1

(2010·贵阳)据统计,2010年贵阳市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人数约为51000人,将数据51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5.1×105;

B.0.51×105;

C.5.1×104;

D.51×104.

答案:C.

点评:解此类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实数的有关概念。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必须满足a×10n(1≤|a|<10,n为整数)的形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解方程与不等式的技能,是初中数学学习必须达到的目标要求。方程(不等式)思想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体现了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把未知量转化为已知量的思想实际上指出了方程(不等式)是在一切问题中求得未知数量关系的值(数量范围)最根本的方法。

例2

(2007·贵阳)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如图1所示,根据图像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

(2)写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

(3)写出y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4)若方程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1)x1=1,x2=3;(2)1

(3)x>2;(4)k<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组)、不等式的应用,正确列出方程(组)的关键在于弄清题意,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不等)量关系,并列出代数式表示这个等(不等)量关系的左边和右边,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部分:函数

函数是初中数学的又一核心内容,由于它与其他知识既有着广泛的联系,又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因此,它既是重要的基础知识,又是重要的数学思想——“函数思想”。

例3

(2008·贵阳适应性)利用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0时,我们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x2和直线y=2x+1,两图像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1)填空:利用图像解一元二次方程x2-2x-1=0,也可以这样求解: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y=______和直线y=2x,其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的解;

(2)已知函数y=x3与y=x+2的图像如图2所示,求方程x3-x-2=0的解。(结果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解:(1)x2-1;

(2)在图中画出直线y=x+2与函数y=x3的图像交于点B,得交点B的横坐标x≈1.5.(相差±0.1均给分)

∴方程的近似解为:x=1.5.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及函数与方程的综合应用,解决此类题除了明确条件和所求外,注意用数形结合、转化、归纳的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第三部分:空间与图形

主要内容涉及到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关于点、线、面、角相关知识的考查,大多都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考查结合在一起,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强化了“应用数学”的意识。

例4

(2007·贵阳)如图3,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

解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可得多边形的边数n=24,从而可知小亮一共走了240m.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三角形。

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三角形中重要的性质,在比较角的大小、线段的长短及求角或线段中经常用到。学习时应结合图形,做到熟练、准确地应用。

例5

(2010·贵阳适应)三角形ABC中,AB=10,AC=17,BC边上的高线AD=8.则BC=______。

解析:由勾股定理可得出BC=21或9.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性质,要注意考虑两种情况。

(三)四边形。

四边形部分的概念、性质和定理都较多,其中特殊四边形为数学上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四边形的有关问题常常转化为用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进行解决,多边形的许多问题也是通过转化,用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知识达到解决的目的。因此,四边形的考查方式灵活多变,丰富多彩。

例6

(2010·贵阳适应)如图4,过ABCD的对称中心点O任意画5条直线a、b、m、n、l,已知BC=6,BC边上的高为4,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24;

B.12;

C.6;

D.3.

答案:B.

(四)圆。

圆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教材中对圆的内容进行了弱化处理,但需要探索的知识却有所加强,如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以及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圆的性质,探索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等。

例7

(2008·贵阳)如图5,已知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且AB=13,BC=5.

(1)求sin∠BAC的值;

(2)如果OD⊥AC,垂足为D,求AD的长;

(3)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精确到0.1)。

解析:(1)∵AB是⊙O的直径,点C在⊙O上,

∠ACB=90°.

∵AB=13,BC=5.

(2)在Rt△ABC中,

(五)视图与投影。

视图与投影对发展同学们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8

(2010·黄冈)如图6所示为由棱长为1的正方体搭成的积木的三视图,则图中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个数是

解析:如右图所示,俯视图中小正方形中的数字代表此处小正方体的个数。可知小正方体共有6个。

点拨:本题重点考查对立体图形三视图的理解和运用。做题时要把握“想象或动手操作”的方法。

(六)图形与变换。

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探索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及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性质。能按要求作出平面图形平移、旋转后的图形。

例9

(2009·宁德)在如图7所示的四个汽车标志图案中,能用平移变换来分析其形成过程的图案是()。

解析:利用平移变换的定义可知,选项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的定义及性质。关键要明确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七)相似形。

认识图形的相似及相似图形的性质,知道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面积的比等于对应边比的平方。并进一步要求理解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条件,能利用图形的相似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10

(2010·临沂)如图8,∠1=∠2,添加一个条件:______,使得△ADE∽△ACB.

解析:答案不唯一。如∠D=∠C,或∠E=∠B,或=

点评:本题重点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八)解直角三角形。

通过实例认识直角三角形中边和角的关系,知道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运用三角函数解决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11

(2006·贵阳)如图9,在某建筑物AC上,挂着“多彩贵州”的宣传条幅BC,小明站在点F处,看条幅顶端B,测得仰角为30°;再往条幅方向前行20米到达点E处,看条幅顶端B,测得仰角为60°.求宣传条幅BC的长(小明的身高忽略不计,结果精确到0.1米)。

解析:∵∠BFC=30°,∠BEC=60°,∠BCF=90°,

在Rt△BCE中,BC=BE×sin60°

答:宣传条幅BC的长约为17.3米。

第四部分:统计与概率

主要内容是学习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它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

(一)统计。

新课标特别强调: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及合理决策。

例12

(2004·贵阳适应性)如图10,某旅游区上山有两条石阶路,请用你所学过的统计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两条石阶路有哪些相同点和哪些不同点?

(2)选择上山路线时走哪条石阶路更舒适?

(3)怎样设计台阶最好?

(图中数字表示每一级台阶的高度,单位:厘米)

解析:(1)相同点:甲台阶与乙台阶的各阶高度参差不齐,但两段台阶路段高度的平均数相同。即:=15.

不同点:两段台阶高度的中位数、方差和极差均不相同。

(2)第一条石阶段走起来更舒服一些,因为它的台阶高度的方差小。

(3)使台阶的各阶高度方差越小越好,每个台阶高度均为15cm(原平均数),使得方差为0.

点评:本组题考查统计图的应用,解决此类问题时,要明确各类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从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依据信息求相关量。

(二)概率。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能运用列举法(列表、画树状图等)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以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解基本概率题时要切实理解概率的意义并用概率思想去理解问题。

例13

(2007·贵阳)小颖和小红两位同学在学习“概率”时,做投掷骰子(质地均匀的正方体)实验,他们共做了60次实验,实验的结果如下:

(1)计算“3点朝上”的频率和“5点朝上”的频率。

(2)小颖说:“根据实验,一次实验中出现“5点朝上”的概率最大”;小红说:“如果投掷600次,那么出现“6点朝上”的次数正好是100次。”小颖和小红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3)小颖和小红各投掷一枚骰子,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两枚骰子朝上的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的概率。

答案:(1)“3点朝上”出现的频率=,

“5点朝上”出现的频率=.

(2)小颖的说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5点朝上”的频率最大并不能说明“5点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最大。只有当实验的次数足够大时,该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事件发生的概率附近。

小红的判断是错误的,因为事件发生具有随机性,故“6点朝上”的次数不一定是100次。

(3)P(点数之和为3的倍数)=.

点评:在利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关键是找出所有的可能结果,要将每一种可能都看作其中一种情况,其中相同的情况不能合并,计算时要数准确,不能遗漏,也不能重复。

第五部分:课题学习探究性活动

课题学习要结合实际,会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

例14

(2010·贵阳适应性)如图11所示,已知直线l:y=x+b,经过点M(0,),一组抛物线的顶点B1(1,y1),B2(2,y2),B3(3,y3),…,Bn(n,yn),(n为正整数)依次是直线l上的点,这组抛物线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依次是:A1(x1,0),A2(x2,0),A3(x3,0),…,An+1(xn+1,0)(n为正整数),设x1=d(0

(1)求b的值;

(2)设过A1、B1、A2三点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a(x+m)2+n,求此表达式(用含d的代数式表示);

(3)定义:若抛物线的顶点与x轴的两个交点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则这种抛物线就称为:“美丽抛物线”。

探究:当d(0

答案:(1)0.25.

分析近年试题 备考中招 篇3

一、2006--2008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特点

1考查基础知识原则不动摇。

思想品德中考,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培养能力必须以熟练掌握、理解基础知识为前提。因此,2009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不会因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而削弱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仍然会依据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例1(2006年河南省中考试题)2006年3月5日至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举行,2927名与会代表会聚一堂,共商国是。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表决通过了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表明()

A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C全國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例2(2007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全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于2006年7月1日开始,至2007年12月31日结束。期间,将有9亿左右选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参与国家管理、组织国家政权。这表明()

A选举权是公民实现人民民主的政治权利

B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国家重大事务都是由广大选民决定的

D我国每个公民都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例3(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在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在谈到家乡变化时,展示了一组自己亲手拍摄的照片,引起了与会代表的热议。以下是其中几张照片的说明词:

照片一(拍摄于1978年):肚子吃不饱,只能穿破袄。

照片二(拍摄于1986年):新鲜蔬菜城里卖,粮食加工火起来。

照片三(拍摄于2008年):科学养殖奔小康,家家户户有楼房。

改革开放三十年,祖国处处都在变——

(1)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变化或成就。(两个方面即可)

(友情提示:可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家庭生活等角度思考)

民富国强当思源,又好又快谱新篇——

(2)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祖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原因。(三个方面即可)

以上几例,在注重试题形式创新的同时,注重考查基础知识。

2开放性试题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

开放性试题具有命题开放和答题开放的特点,有利于克服思想品德教学“讲条条,背条条,考条条”的弊端,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所以,2009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将会更加注重开放性试题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例1(2006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观察右图,进行概括。

例2(2007年河南省中考试题)时下,我省某些中小学校开展了“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有的同学在当上“星”之前,既不是班干部,也不是“三好学生”,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表现和成绩比较突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誉。

请你探究下列问题:

(1)学校评选“校园之星”活动的目的是什么?(两个方面即可)

(2)请你就评选什么样的“星”给学校提出几条建议。(至少四条)

例:评选“文艺之星”。

(3)你怎样以实际行动向评选出的“校园之星”学习?

例3(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小燕子,穿花衣……”、“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等经典儿歌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但近年来,一些稀奇古怪的灰色童谣、消极颓废的低俗歌曲、花样繁多的网络恶搞、庸俗无聊的垃圾短信等,却也在渐渐侵蚀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

阅读上述材料,请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

以上几例,在课本中没有具体的、现成的答案,对学生的分析能力、组织答案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时效性进一步增强。

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命题注重把握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努力运用社会生活中的时政材料,增强了试卷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同时创设新的情境,提出新的问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时政热点的能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觉悟。

例1(2006年河南省中考试题)今春,河南省教育厅出台新规——除寄宿制学校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律取消早晚自习和双休日补课;四川省中小学作息时间实行“朝九晚五”,禁止节假日安排补课……其实,我省一些学校在此之前就取消了“早读”,并深得社会好评:“作业少了,书包轻了,放学早了,睡眠多了,早饭有了,胃病好了。”

请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两个方面即可)

例2(2007年河南省中考试题)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海内外万人共祭黄帝,寻根访祖,展示了中原文化撼人心魄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普京慕名探访少林寺、殷墟申遗成功、少林武术吸引全球高手造访少林“以武会友”等,则充分展示了河南悠久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呈现在世人面前:《禅宗少林》、《程婴救孤》、《风中少林》、《木兰诗篇》……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河南文化不仅声动华夏,更是名扬世界。

你所在班级将要开展探讨、弘扬中原文化的主题活动,请你针对下列问题认真思考,做好准备工作。

(1)中原文化为什么在海内外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2)宣传、展示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什么积极意义?

(3)请你以“建设文化强省我有责”为主题,向广大中学生发出倡议。(写出倡议内容三条即可)

例3(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 8.0级特大地震!数万人不幸遇难!数百万人失去家园!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牵动了全中国,震惊了全世界!一场抢救群众生命、抗击地震灾害的斗争,在中华大地迅速展开: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把抢救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人民子弟兵上演“生死突击”,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挥最关键的作用;共产党员、白衣天使、专业救援队、广大志愿者为灾区人民撑起一片天;灾区群众用勇敢、执著、坚毅和博爱书写着中华民族在大灾大难中的自强史……灾难无情,人间有爱,爱的传递铸就了坚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某中学九年级二班正在举行“情系抗震救灾,弘扬民族精神”主题班会,请你参与探究以下问题:

(1)正在进行的抗震救灾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哪些民族精神?(两个方面即可)

(2)你打算怎样以实际行动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三个方面即可)

时效性是思想品德学科的一大特色,从近几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试题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特点。这也启示我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热点问题,把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真正实现自立、探究、合作式学习。

二、2009年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备考建议

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把握考试内容。

课程标准是中考命题的依据,它明确规定了考试范围、内容等。所以,在复习时,我们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2牢同掌握基础知识。

尽管思想品德中考实行开卷考试,但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进行记忆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能提高解题效率、节省时间。因此在复习时要牢固掌握主干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

3构建知识体系。

在复习时可以通过分析、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从宏观上掌握学科知识,同时提炼重点知识。这样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全面地回答问题。

4关注时事,联系课本。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生命所在,是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也是中考命题的基本原则。许多中考试题以时政热点为背景材料来考查相关知识,因此,在复习时一定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关注河南省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重大事件,将其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全方位思考,多角度分析。

5掌握解题技巧。

复习时,同学们要加强解题技巧训练,善于抓住材料的中心思想、关键词及其他有效信息,提高审题能力,准确链接所学知识,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条理性、逻辑性。

6注重实践,敢于探究。

经济法试题 篇4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留置权因下列原因而消灭:()A.主债权消灭

B.留置的标的物因意外事件灭失,获得了一定的保险金的; C.留置物被第三人抢走

D.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被接受的

2、下列各项中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断的是:()A.发生不可抗力

B.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向人民调解委员会提出请求

D.向债务人提出请求

3、下列情形中,哪些不构成不当得利:()

A.甲将乙丢弃的病牛拾回家,经精心治疗病牛痊愈;

B.甲研究所从乙工厂堆放在厂外的废料中提取贵重物品而获利;

C.甲捡到乙的一块手表,而拿回家自己用;

D.甲鱼塘的鱼跳入乙鱼塘

4、A县人民政府为建宾馆,向该县B银行贷款500万元,届期未能偿还,B银行以A县人民政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该案所涉及的法律关系()A.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 B.应属政府行政行为

C.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纵向经济关系

D.是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关系,应由民法调整

5、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为要约邀请。

A.寄送的价目表

B.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

C.投标邀请书

D.悬赏广告

6、不安抗辩权的行为表示方式是()。

A.中止履行

B.追回已在途中的货物

C.追回已在途中的货款

D.解除合同

7、画家吴忠经常即兴作画,赠送好友谢某,几年后谢某已收藏吴忠画30多幅。谢某从中选出25幅,以《吴忠画册》为名出版了署名吴忠的25幅画,吴忠得知后十分气愤,认为谢某及出版社侵犯了自己的权利。依照法律,谢某侵犯了()A.吴忠所赠画的财产所有权 B.吴忠对赠画的发表权

C.吴忠对赠画的展览权 D.吴忠的姓名权、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

8、甲单位接受乙单位委托的研究任务完成一项发明创造。在双方事前无协议约定的情况下,对该成果的专利申请权问题应该如何确定:()A.专利申请权应属于甲单位 B.专利申请权应属于乙单位

C.专利申请权应属于甲乙两单位共同拥有 D.专利申请权归两单位中先提出专利申请者

9、注册商标改变下列哪些内容时,应当提出变更申请:()A.文字 B.图形 C.注册人名义 D.注册人地址

10、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有:()

A.公司的经理发生变化 B.公司的住所发生变化 C.公司的股东发生变化 D.公司的名称发生变化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抗辩权

2、留置

3、公信原则

4、表见代理

5、善意取得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股份有限公司有哪些法律特征?

2、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10分)

谈谈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是如何体现诚实信用原则的?

五、案例分析(共25分)

案例一(15分):

2000年7月5日河北某毛纺厂与山东某制衣厂签订了购销洗净改良羊毛合同的意向书,其中规定:“制衣厂向毛纺厂购买60支洗净改良羊毛95吨,由制衣厂到毛纺厂验货并带款提货,提货时有关价格问题面议”。该意向书签订后,毛纺厂多次去电催告制衣厂提货,制衣厂一直以资金短缺为由未提货。2000年12月底,毛纺厂将95吨羊毛派车送往山东,制衣厂收到货后提出原先签订的协议只是一份意向性的合同,且该货物质量存在问题,因此拒绝收货。后制衣厂同意将该货暂时存放在制衣厂的仓库,10天后毛纺厂来检查货物时发现该货已短缺10吨,制衣厂承认其因急需原料已用了10吨,另外85吨拒绝接受。毛纺厂认为制衣厂已经构成违约,于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制衣厂支付全部95吨羊毛的货款并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在审理中有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制衣厂与毛纺厂先前签订的虽然在名称上是意向性合同,但实际已经生效,毛纺厂已经按照该协议履行了合同,制衣厂屡次违约,因此制衣厂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另一种观点认为,制衣厂与毛纺厂先前所签订的合同只是意向性合同,并未实际生效,但在毛纺厂将羊毛送到后,制衣厂一旦接受饿其中部分货物,无论多少都视为就全部的货物买卖达成协议,制衣厂拒绝就另外的85吨货物支付货款已经构成违约。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制衣厂与毛纺厂先前签定合同并没有生效,当毛纺厂将95吨货送到后,制衣厂有权接受部分货物,也有权拒绝接受全部货物,制衣厂仅仅接受10吨并不构成违约。

请问:

1、双方当事人是否就购买95吨羊毛达成了协议?

2、在制衣厂拒绝收货10天后,毛纺厂来检查货物时发现该货物已短缺10吨,制衣厂承认其因急需原料已用了10吨,另外85吨拒绝接受。对这种行为该如何认定?

案例二(10分):李某原为海生公司的业务员,1999年9月被公司解聘。1999年10月,李某利用其自己配制的钥匙盗取公司盖有公章的空白合同书一份。同月,李某使用该空白合同书以海生公司的名义与三环公司订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海生公司向三环公司购买价值200万元的棉纱一批,货到付款。该合同订立后,三环公司积极组织货源,并发函给海生公司询问有关交货事宜。海生公司遂答复称其不知该合同,并要求三环公司不要向其发货。三环公司接到海生公司的答复后,认为其与海生公司的合同有效,并按合同的约定交货。但海生公司拒绝接受。三环公司诉至法院,要求海生公司履行合同,支付货款。

电力稳态分析试题 篇5

1、下面所列各组电力网接线方式中,完全属于有备用接线的一组是()。

A、两端供电网、环网、双回线路辐射网 B、双回线路辐射网、环网、单回路链式网

C、单回路辐射网、两端供电网、单回路干线网

2、关于中性点不接地三相对称系统的中性点对地电压,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常运行时为零,单相接地时升高为线电压;

B、正常运行时为零,单相接地时升高为相电压;

C、正常运行时无法确定,单相接地时为相电压。

3、220kv电力系统中性点应采用的接线方式是()。

A、不接地; B、直接接地;

C、经消弧线圈接地。

4、架空输电线路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

A、减小输电线路电阻; B、减小输电线路电抗;

C、增大输电线路电容。

5、500kv超高压输电线路两端装设并联电抗器的目的是()。

A、防止输电线路重载时末端电压降低;

B、防止输电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升高;

C、防止输电线路轻载时末端电压降低。

6、关于单侧电源电力网,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力网的功率分布由负荷分布确定,其潮流无法调控;

B、电力网的功率分布与线路阻抗有关,其潮流无法调控;

C、电力网功率自然分布就是功率的经济分布。

7、在一个具有n个独立节点的系统中,节点阻抗矩阵的阶数为()。

A、n×n阶; B、(n-1)×(n-1)阶;

C、(n+1)×(n+1)阶。

8、系统中有功功率不足,会造成()。

A、电压水平上升; B、电压水平下降; C、频率下降。

A、1号机组; B、2号机组; C、同时减小。

10、电力系统无功电源最优分配的目的是()。

A、使电力系统总的能源消耗最少; B、使电力网的有功损耗最小; C、使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最好。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中,你认为正确的,请在题干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5分)

1、输电线路首端电压不一定总是高于末端电压。()

2、高压系统中,有功功率总是从电压相位超前的点向电压相位滞后的点传输。()

3、辐射形网络的潮流分布和环网的潮流分布都可调控。()

4、在多电压等级环形电力网中一定存在循环功率。()

5、中等长度线路是指100Km以下、300Km以下的线路。()

6、35KV电力系统都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中性点运行方式。()

7、电力系统无功电源的最优分配原则是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8、任何两端供电网的供载功率分布都不可能是经济功率分布。()

9、同一电压等级的所有电气设备的平均额定电压都相同。()

10、多电压等级环形网络中,线路串联纵向加压器主要改变电力网的无功功率分布。()

11、未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降压变电站的低压母线为PQ节点。()

12、最大负荷时将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升高,最小负荷时将电压中枢点的电压适当降低,电压中枢点的这种调压方式称为逆调压。()

13、有载调压变压器可以在不停电的情况下改变分接头。()

14、并联电容器既可作为无功电源向系统送出(感性)无功功率,又可作为无功负荷从系统吸收(感性)无功功率。()

15、我国对电力系统频率偏移的规定是正常情况下不超过+-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对调频电厂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什么电厂最适宜担负系统调频电厂?

3、什么叫功率分点?标出下图所示电力系统的功率分点。

4、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变压器的实际变比如图所示,并联运行的两台变压器中有无循环功率存在?为什么?如果循环功率存在的话,请指出循环功率的方向。

5、在无功电源不足引起电压水平普遍偏低的电力系统中,能否通过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为什么?

四.计算题:(共50分)

1、某35KV电力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已知35KV线路长度为100公里,线路每相的对地电容为,单相接地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为3.6安培,求消弧线圈的电感值。(10分)

2、110kv降压变压器铭牌数据为:

① 计算变压器的参数(归算到110KV侧);

② 画出变压器的 形等值电路。(10分)

3、某地方电力网的等值电路如下图,有关参数均已标于图中,求网络的初步功率分布标出其功率分点,并计算其经济功率分布。(10分)

4、联合电力系统的接线图及参数如下,联络线的功率传输限制为300MW,频率偏移超出 才进行二次调频,当子系统A出现功率缺额200MW时,如系统A不参加一次调频,联络线的功率是否越限?(10分)

5、某降压变电所装有一台容量为10MVA,电压为 的变压器。已知:最大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4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5KV;最小负荷时变压器高压侧电压为115KV,归算到高压侧的变压器电压损耗为3KV。现要求在低压母线上实行顺调压(最大负荷时要求电压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最小负荷时要求电压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 倍),试选择变压器的分接头。(10分)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

2、B

3、B

4、B

5、B

6、A

7、A

8、C

9、B

10、B

二.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错误的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答:对电力系统的基本要求有:满足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2分);具有良好的电能质量(2分);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要好(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2、答:对调频厂的基本要求是①具有足够的调节容量;(1分)②调节速度要快;(1分)③调节过程的经济性要好(1分)。具有调节库容的大型水电厂最适宜作为调频电厂(2分)。

3、答:电力系统中如果某一负荷点的负荷功率由两侧电源供给,则该负荷点就是功率分点,功率分点又分为有功功率分点和无功功率分点(3分),分别用“▼”和“▽”标注。图示电力系统中负荷点2为有功功率分点(1分),负荷点3为无功功率分点(1分)。

4、答:有循环功率存在(3分)。因为上述网络实际上是一个多电压等级环网,两台变压器的变比不匹配(如取绕行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则 ,所以存在循环功率(1分);循环功率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1分)。

5、答:不能(3分),因为改变变压器的变比并不能改善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状态(2分)。

四.计算题:(共50分)

1、解:

信贷案例分析试题 篇6

案例1:

甲公司以其办公用房作抵押向乙银行借款200万元,乙银行与甲公司签署抵押合同并办理强制执行公证。办公用房权属证件齐全但价值仅为100万元,甲公司又请求丙公司为该笔借款提供保证担保,因丙公司法人代表长驻香港,保证合同由丙公司总经理签字。乙银行与丙公司的保证合同没有约定保证方式及保证范围,但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至借款本息还清时为止。借款合同到期后,甲公司没有偿还银行的借款本息。

要求:根据上述内容,回答下列问题,简要说明理由:(1)丙公司应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还是一般保证责任?(2)丙公司的保证期间为多长?

(3)银行可否直接要求丙公司承担200万元保证责任?(4)银行贷款管理是否存在问题?

参考答案:

(1)按担保法第十九条,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

(2)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二条,保证合同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二年。

(3)按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十八条,同一债权既有保证又有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保证人或者物的担保人承 1 担担保责任。

(4)没有办理抵押登记;保证合同未经法人签字,也没有授权。

案例2:

某A上市公司2002年末资产总额85956万元,负债总额68765万元,应收帐款25000万元,当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000万元,在我行融资余额35000万元,由母公司B提供担保。该公司还为C公司30000万元他行贷款提供连带保证,C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已于2003年2月陷入停顿。(1)请据此分析A公司财务状况。(2)A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3)当前我行应采取什么保全措施。

参考答案:

(1)应收帐款占比过高,资产负债率过高(2)担保风险,应收帐款帐龄情况

(3)尽快退出,办理有效财产抵押,了解母公司的存款情况以便扣收担保,了解C公司的资产情况。

案例3:

A公司1999信用等级为A+级,上年末在我行融资余额1500万元。企业为了扩大生产,4月初向我行提出申请贷款200万元,用于购进原材料,贷款由AA-级企业B公司提供担保。经审查符合贷款条件,我行于1999年4月23日向该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200万元,到期日为2000年4月22日。该笔贷款到帐当天企业用15万元支付当月贷款利息,5月15日,用50万元 2 偿还一笔到期贷款,其余贷款用于购买原材料。该笔贷款到期时,A公司申请办理展期手续,担保单位变更为AA+级C公司,经我行核保确认后,与A公司签订了展期协议。请问A公司该笔贷款存在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

(1)信贷员对贷款使用监管不严。(2)存在以贷收息、以贷收贷问题。(3)贷款展期后变更担保未重新签订担保合同

案例4:

某酒店为我行BBB级信用企业,存量短期贷款一笔,金额130万元,贷款形态为正常,贷款形式为借新还旧,保证方式为抵押,抵押物为A公司的部分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贷款到期后,该酒店向我行提出办理贷款的借新还旧,但由于A公司不愿再为其提供担保,特申请担保方式由抵押更换为保证,保证人为B公司,B公司在我行信用等级为A级,请问此笔贷款能否办理?如何操作?

答案要点:

如果将此笔贷款的担保方式由抵押更换为B公司保证,则不能对其办理该笔存量贷款的借新还旧。因为我行在办理贷款借新还旧时要求原贷款为担保(抵押、质押或保证)贷款的,应重新办理担保手续,但新的担保方式的风险不能高于原担保方式。由于该酒店申请将贷款担保方式由A公司的部分土地使用权和房 3 屋所有权抵押更换为信用等级为A级的B公司保证,贷款风险提高,因此,不能对其办理此笔贷款的借新还旧,应要求该酒店在提供别的有效抵押后方可办理。

案例5:

A公司经农行B支行评定信用等级为A级,但没有授信额度。2003年5月10,A公司向B支行申请800万元银行承兑,交存50万元保证金,保证金放入结算帐户,行长要求保证金不得随意支取。敞口部分由C公司提供但保,C公司的信用等级为A级。由于担保人信用等级不高,又接受了A公司在农行承销的凭证式国债质押。B支行按程序及时给予签发,期限为1年。请问,根据B支行的总行规定,B支行在做该笔银行承兑业务时存在哪些错误之处?

参考答案:

(1)没有经过授信

(2)保证金比例不够

(3)保证金没有专户管理

经济史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篇7

1.以下图片均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 能从中获取的正确信息有 ()

(1) 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 (2) 新的剥削方式已经出现 (3) 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和地租的变化 (4) 铁犁牛耕已推广到各地

A. (1) (2) B. (2) (4)

C. (3) (4) D. (1) (3)

2.从生产结构看, 它基本属于消费品性的生产, 因为它主要生产的是非生产资料性的产品。从社会形式看, 它基本属于自然经济性质的生产, 因为它的生产形式直接采取产品经济形式, 商品因素所占的比重很微小。材料描述的古代中国手工业是 ()

A.官营手工业B.私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D.民间手工业

3.前秦法律规定商人家的女人不得穿戴“金银锦绣”, 犯者弃市;唐朝法律规定商人不准骑马;明朝法律规定“农民之家, 但有一人为商贾者, 亦不许穿袖纱”。这些规定主要反映出 ()

A.中国自古就重农抑商

B.中国古代商人的政治地位较低

C.商人影响了社会风气

D.封建政权多方面压制商人利权

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 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 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据此判断, “此田制”的实行 ()

A.确保了受田者世代享用, 但不得转让和买卖

B.其目的在于抑制土地兼并和增加政府的税收

C.对土地占有情况进行调节, 实现了社会公平

D.有效解决了贫者和富者之间土地占有的不均

5.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 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希望获得海外财富, 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同时基督教与欧亚其他广泛传播的宗教相比, 更多地渗透着普救主义……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基督福音于全世界。材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 ()

(1) 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支持 (2) 传播天主教的需要 (3) 葡萄牙和西班牙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4) 指南针的西传

A. (1) (3) B. (1) (4)

C. (3) (4) D. (1) (2)

6.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安东尼奥·范迪门曾说:“每日的经验使我们懂得, 公司在亚洲的贸易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这反映了早期殖民活动的特点是 ()

A.公正性B.野蛮性

C.广泛性D.欺诈性

7.观察图2, 最适合图示内容的标题是 ()

A.黑奴贸易路线图

B.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C.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图

8.表1是1839—1889年美国部门分类产值统计, 据此可知美国 ()

A.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

B.内战后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C.工业生产在世界领先

D.农业发展出现了倒退趋势

9.李鸿章1890年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 除挪用若干“官款”, 又请准了专利10年的特权。按照这个特权, 除只准华商附股搭办, 不准另行设局外, 并可减免税厘, 而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是为中国挽回利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了李鸿章捍卫国家主权的立场

B.上海机器织布局应是官商合办企业

C.清廷对技术专利权的保护非常严格

D.这里的利权应该指列强在华办厂权

10.光绪二十一年, 有个武举人李福明开办了一个每天能磨成细面二百担的机器磨坊, 竟被御史参奏, 以“私开机器磨坊”的罪名受到惩戒。……有些商人置买了轮船, 宁愿做外国商人的附庸, 挂外国的旗;还有许多官僚、商人、地主把资金存到外国的银行和洋行中。材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寻求外国列强庇护

B.封建统治者严禁官员经商

C.外国列强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民族资本主义资金少、规模小

11.张謇在论及外资时说:“至于铁矿需本尤重, 非用开放主义, 无可措手, 但使条约正当, 权限分明, 既借以发展地质之蕴藏, 又可以赡贫民之生活。其由钢铁而生之机械铁工厂, 亦可听欧美人建设, 于工业可省远运之资, 于工学尤得实习之地, 计所获益, 良非浅鲜。”由此可知, 张謇主张 ()

A.应与外国展开商战

B.抵制西方列强的资本输出

C.须大力发展重工业

D.中国可有条件地引进外资

12.解读图3, 在增速最慢阶段党和人民政府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是 ()

A.三大改造, 实现工业化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对内改革, 对外开放

13.到1982年, 80%以上的预算内国营工业企业、30%的国营商业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此外还有一批国家和集体的小商业、饮食服务业、小型工业企业, 开始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或由职工集体、个体承包经营的办法。这说明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

A.使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

B.调整经济所有制结构

C.改革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D.使企业责任权利分开

14.1992—2001年, 中国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约10.2%, 2011年中国实际经济规模是1991年的7倍多。这20年间, 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 中国实现了人类历史上最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与之直接相关的是 ()

A.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

C.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D.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15.表2是近代上海《申报》和重庆《商务日报》两份报纸发行的广告量, 据此可知 ()

A.传统的生活物资被洋货取代

B.重庆和上海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重庆广告业比上海更加发达

D.重庆受西方商业和殖民文化影响较小

16.中国有关电影的第一则广告刊载于1896年8月10日的《申报》, 广告云:“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候教, 西洋影戏, 客串戏法。”8月14日广告又云:“徐园七夕仍设文虎侯教……园内陈设古玩、异果、奇花, 兼叙清曲, 是夜准放奇巧焰火, 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说明在当时的中国 ()

A.电影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

B.西洋影戏与传统戏法融合

C.广告成为报刊的主要财源

D.电影并非独立的娱乐形式

17.“ (1929年的) 危机是政治改革的最强有力的杠杆之一。”经济危机一方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又促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这说明经济大危机 ()

A.促使国家资本主义的形成

B.促使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走上制度化

C.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自我调节

D.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更加完善

18.1979年5月3日, 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 上台后她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私有化, 二是控制货币, 三是削减福利开支……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措施针对的弊端是 ()

A.自由主义B.凯恩斯主义

C.重商主义D.国家资本主义

19.列宁在总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经验教训时, 一方面肯定了它在保证自卫胜利方面的功劳;另一方面也承认“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的做法是错误的。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使当时俄国的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B.不适应当时俄国的政治局势

C.在俄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起了积极作用

D.不能完全体现共产主义原则

20.《斯大林全集》载:“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中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如果自己国内不能出产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 如果停留在这样一个发展阶段, 即不得不使国民经济受制于那些出产并输出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阶段, 就不可能保证经济上的独立。停留在这个阶段就等于让自己隶属于世界资本。”为此, 苏联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

A.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C.统一计划调配各种资源

D.优先发展重工业

21.1953—1956年, 苏联工业产值大幅度增加, 平均每年增长约比美国快1倍。与此同时, 科学技术也得到迅速发展。这主要归功于 ()

A.斯大林模式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

B.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C.苏联政府重点发展农业以支持工业

D.勃列日涅夫改革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22.2015年11月30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宣布将人民币作为除英镑、欧元、日元和美元之外的第五种货币纳入特别提款权 (SDR) 货币篮子。这表明 ()

A.中国在该组织中有决定权

B.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货币

C.更有利于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加强

23.“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 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与货币联盟,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均衡、持久进步”“通过实行最终包括共同防务政策在内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 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上述文字应出于 ()

A.《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D.《巴黎条约》

24.经济学家余淼杰说道:“WTO是全球贸易的1.0版本, TPP则是全球贸易的2.0版本……经过近70年的关税减免, 基本上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都很低了, 只有2%左右, 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水平也已降到9%左右, 可供减免的空间其实也不大了。”此言论旨在说明 ()

A.经济全球化应向纵深发展

B.欧洲关税同盟基本上已经实现

C.南北贫富差距在逐步缩小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步建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4个小题, 其中第25小题13分, 第26小题16分, 第27小题11分, 第28小题12分, 共52分)

25. (13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航路开辟后, 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夺, 大量的贵金属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美洲的白银首先流入西班牙, 再从西班牙流向热那亚, 最后流向欧洲其他地区。由于白银供给数量的增加, 西欧货币充足, 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 货币贬值, 物价上升, 投机活跃。价格革命搅乱了传统的经济关系, 依赖固定地租收入的地主经济地位下降, 商业资产阶级却大发横财, 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刘英涛《对中国融入世界几次机遇的思考》

材料二罗斯福认为, 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 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 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 国会召开特别会议, 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迅速行动, 立即恢复了企业界的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 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 储藏者已将黄金送返联邦储备银行, 财政部官员则只需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一九〇〇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意味着国际货币金融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局面的终结和新的国际货币金融格局的形成, 是美国和英国逐鹿国际经济舞台的结果。《布雷顿森林协定》的签订也标志着战后以美国霸权为基础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 在世界经济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 《布雷顿森林协定》的许多规定均大大有利于形成和维护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霸权地位, 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维护美国霸权的重要机制。

——洪国起等《人权·主权·霸权:透视美国人权外交》

(1) 根据材料一, 说说西欧出现价格革命的原因及其积极影响。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 (3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6分)

26. (16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07年 (康熙九年) 踹匠 (踹布手工业工人) 窦桂甫, “倡言年荒米贵, 传单约会众匠停踹”。1660年 (顺治十七年) 潞安织绸机户不堪官府勒索, 焚机罢市。据1734年 (雍正十二年) 建立的碑文记载:“倡为帮行名色, 挟众叫歇, 勒加 (工) 银, 使机户停织。”

——蔡美彪等《中国通史 (十) 》

材料二

材料三粮食和其他农作物的短缺, 对工业特别是轻工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如果出现这种状况, 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就很难进行。1953年10月16日, 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粮食统购统销的决议》, 决定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计划供应”, 并严格控制市场, 由中央实行统一管理。

——陈梧桐《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丛书:历史 (必修Ⅱ) 》

(1) 归纳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 并分析其原因。 (4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析当时英法两国实际工资增长的趋势及原因。 (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当时粮食统购统销决议通过的背景并指出其影响。 (6分)

27. (11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 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 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 相反, 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 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 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

1911年, 美孚石油公司案和美国烟草公司案以联邦政府获胜告终。通过这些诉讼, 终于确立了一项原则, 即根据最高法院的判断, 倘若涉嫌公司确曾对自由贸易施加了不合理的限制, 那么联邦政府事实上拥有宪法赋予的摧毁垄断的权力。

——刘绪贻《美国通史》

材料二危机的最险恶阶段过去后, 财政部开始加强薄弱银行和取消不健全银行。首先, 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 提供10亿多美元款项, 用以帮助6468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 在这两年中, 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2352家银行。因此, 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 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 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

1935年的《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利, 迫使庞大公用事业帝国在5年之内消亡。不过, 它允许控制单一、整体的经营体系的小控股公司继续存在。

——[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一九〇〇年以来的美国史》

(1) 根据材料一, 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政府对垄断组织采取的措施,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历史作用。 (6分)

(2) 根据材料二, 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5分)

28. (12分)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全球影响的观点来看, 国家计划委员会很可能将证明比共产国际具有更大的意义。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 它是发展中的事业, 美国新闻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 它行得通。”……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 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 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苏联政治经济体制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

经济史模块综合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A【解析】据“战国”“田租”等信息可判断, 图片内容主要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封建剥削方式的出现, (1) (2) 正确;虽然这一时期已出现铁犁牛耕及收取田租现象, 但不能据此判断当时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和铁犁牛耕已推广到各地, 排除 (3) (4) 。

2.A【解析】根据它属于消费品性生产而不是生产资料性生产, 排除B项;家庭手工业也生产生产资料性产品, 排除C项;民间手工业包括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不符合材料描述的特征, 排除D项。

3.D【解析】中国在战国时期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A项说法绝对;材料反映商人在生活方面受到诸多限制, 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意思;D项符合题意。

4.B【解析】材料所涉田制为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的将官田分给民用、计口授田的均田制。A项指井田制, 排除;均田制实行的目的是缓解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的矛盾, 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耕地, 促进了生产, 也有利于国家赋役的征收, 但未能从根本上触动地主利益和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项正确, C、D两项错误。

5.D【解析】葡萄牙和西班牙刚建立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萌芽不可能得到发展, (3) 错误; (4) 是条件, 不是原因。

6.B【解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若无土地征服即无法存在下去”体现出早期殖民扩张具有野蛮性、侵略性。其他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7.D【解析】观察地图要全面完整, 注意箭头的开始地包括英、法、美等国, 所指方向包括四大洲, 由此得出D项正确。A项仅在欧、非、美三洲之间, B项明显错误, C项出发地与图示不符, A、B、C三项均不符合图示内容。

8.B【解析】从材料数据看, 1889年美国农业不再占主导地位, A项错误;C项材料不能体现, 实际上,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农业一直是发展的, 只是所占比重有所下降, D项错误。

9.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资金来源之一是挪用的若干“官款”, 并且还向清政府请准了10年的专利特权。从“官款”和专利特权来看, 上海机器织布局应是官商合办企业, 故选B项。A项材料难以体现, 挽回中国利权只是李鸿章请准这一专利的借口;C项难以从材料充分体现;D项错误, 列强在华办厂权是从《马关条约》中获得的, 而且利权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

10.A【解析】材料无法说明封建统治者禁止官员经商, 而且当时存在地方官兴办商业的情况, B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封建势力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项不准确;D项正确, 但材料无法体现。

11.D【解析】材料信息说明张謇主张中国应有条件地引进外资, 以促进民生和重工业发展及技术推广, D项正确;A项材料无法体现;B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C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

12.B【解析】据图可知, 增速最慢阶段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当时为扭转严峻的经济局面, 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3.C【解析】A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材料涉及的是改革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D两项错误, C项正确。

14.C【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意题干材料时间“1992”年, 我国在这一年召开中共十四大, 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末, D项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

15.D【解析】A项太绝对, 排除;重庆和上海自然经济只是部分解体, B项不准确;C项说法错误;从洋货商品广告量可知重庆受西方商业和殖民文化影响较小, D项准确。

16.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从材料可以看出, 当年电影在中国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娱乐形式, 而是掺杂在传统娱乐活动 (如文虎、听戏、观焰火) 中播映的, 可见当时人们对电影的兴趣不及传统娱乐活动。因此, D项符合题意。A项显然不符合材料信息;B项错误, 因为从材料中看不出西洋影戏与传统戏法融合的信息, 反而相互有所排斥;C项不符合史实。

17.C【解析】经济危机后形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而不是国家资本主义, A项错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走上制度化是在二战后, B项错误;经济危机后有的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 D项不准确。

18.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改革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A、C两项不符合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 错误;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结合, 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20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后, 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故选B项。

19.A【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军事手段和共产主义原则发展经济和指导社会生活, 适应了当时俄国的政治局势, 排除B、D两项;从材料看, 列宁否定了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做法, 而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故排除C项, 选择A项。

20.D【解析】这段材料讲的是斯大林时期, 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是在列宁时期, A项与材料不符;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是在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时期, B项与史实不符;C项说得有道理, 但材料是讲如何生产工具等是建立工业的基础, D项更符合题意。

21.B【解析】1953—1956年为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苏联进行了改革, 且材料涉及的是工业和科技的发展, 排除A、D两项;赫鲁晓夫改革虽重点发展农业, 但主要是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而不是为了支持工业, C项不符合题意。

22.C【解析】材料说明中国在该组织中的话语权提高, 但不能说明中国在该组织中有决定权, A项错误;人民币已成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而不是主要货币, B项不准确;材料与区域集团化没有关系, D项错误。

23.C【解析】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 欧盟成立。欧盟的合作领域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 并且拥有统一的货币欧元。欧盟的建立目的和特点符合材料意思, 故选C项。

24.A【解析】材料中WTO是全球贸易的1.0版本, TPP则是全球贸易的2.0版本, 说明全球贸易减免关税应向新的方向发展。由材料中反映的近70年发达、发展中国家减免关税的情况看, 作者认为关税在WTO时代已经很低了, 减免的空间很小了, 实质是在说明全球贸易应由WTO时代向TPP时代发展, 它们都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没有体现。

二、非选择题

25. (13分) (1) 原因:西欧殖民者从殖民地, 特别是从美洲掠夺和开采的大量贵重金属, 源源不断地流入欧洲, 引起金银贬值, 物价上涨, 出现了价格革命。

积极影响:价格革命在政治上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在经济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4分)

(2) 整顿银行, 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 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 (采取赤字政策) , 刺激社会需求。 (3分)

(3) 积极作用:结束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动荡的局面, 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标志着世界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3分)

消极作用:通过这个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3分)

26. (16分) (1) 现象:清初出现了手工业工人罢工的现象, 阶级矛盾尖锐。 (2分)

原因:天灾和物价上涨;工人所受剥削沉重。 (2分)

(2) 趋势:实际工资持续平稳增长, 到1900年几乎增加一倍。 (3分)

原因:两次工业革命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社会财富激增, 导致工资相应增长;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英法等国调整了社会政策。 (3分)

(3) 背景:粮食短缺影响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已经恢复;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的改造即将开始。 (2分, 任答其中2点即可)

影响:有利于解决粮食供求矛盾, 稳定物价;有利于节约粮食;有利于推动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限制了价值规律在农业和农产品经营中的作用;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分, 任答其中4点即可)

27. (11分) (1) 措施: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 限制垄断;清除垄断组织中危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成分;通过司法程序反垄断。 (3分)

作用:打击了超级垄断集团, 维护了自由经济制度;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美国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奠定了基础。 (3分)

(2) 特点:运用行政和立法手段管理金融;对金融业进行全面监管。 (2分)

原因:金融垄断集团过分投机扰乱了国民经济秩序;股市崩溃导致全面经济危机;整顿金融业为经济复苏创造条件。 (3分)

28. (12分) 示例:

观点一: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 影响巨大。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一跃成为世界工业强国;西方国家受经济危机打击严重, 经济崩溃;一些西方国家开始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被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仿效。 (12分)

观点二:苏联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值得仿效。经济上, 政企不分, 政府对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 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经济缺乏活力;政治上, 高度集权, 一党专政, 个人专断;思想上, 形成高度集中的思想文化体制, 缺乏思想自由, 个人崇拜严重;社会生活上, 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长期得不到改善。 (12分)

地理试题分析及方法 篇8

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都重视图表,凸显地理学科特点。注重考查学生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强调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内容也就成为文综高考地理试题命题的永恒主题。另外求稳求新,侧重基础。所以我们必须准确分析地理试题,才能得出最佳的答案。

二、怎样进行地理试题分析

(一)从考试内容呈现方面分析

主要体现了地理学科的两大特征。(1)地域性:地理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2)综合性: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统一体,要用综合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问题。

衍生出两个重要的地理分析方法(1)构成要素分析法,(2)影响(区位)因素分析法。

(二)从考查能力要求上分析

通过真实与鲜活的材料,考查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命题思路表现在:(1)地理原理落实到具体区域中;(2)以时间为线索,考查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3)注重对区域地理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寻求区域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分析方法

(一)备考策略

1.依托教材,不拘于教材

教材只是学习的素材,只能提供案例。事实上生活中许多内容都可以作为命题的素材来源,如报纸、网络上传播的。

2.突出主干知识,把握复习重点

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及规律在实际中的应用,把握主要地理要素特征,如地形、气候、河流,把握区域环境基本特征与人的关系。

3.突出地图能力

复习备考时要以地图作为载体,把地理知识或地理问题依托地图来解决。同时,突出综合性,不讲究知识覆盖面。

4.突出有用地理知识的考查,重在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地理复习要注意“三法”

1.读、画先行——“思维描图法”

对教材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画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廓。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牢固。

2.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关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

3.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画、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练掌握地理教材“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律。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的经济项目,可利用地图实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三)归纳知识结构,注意解题技巧

1.梳理知识细化归纳,强化读图

以前学生学到的东西是支离破碎的,最后阶段学生要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知识总结归纳,总结知识点、知识体系,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可按内容专题梳理,将所学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明白各地理要素间的关联,融会贯通,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中考涉及的地理区域读图较多,这也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所以这一阶段要着重加强对区域读图的练习,要下工夫找准攻破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口。

2.加强做题训练,注意解题技巧

地理分值少,训练时间不够,利用范例备考,做题要精选。学生要着重注意老师课上提到的重要问题、专题。老师课上做过的专题总结,学生课下要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对做题的准确度和答题思路都要有严格的要求,避免侥幸心理。

上一篇:2024民主生活会整改方案下一篇:汽修职业生涯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