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济分析(共12篇)
技术经济分析 篇1
0引言
当前, 我国正处于低碳经济快速地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所有能源中最受欢迎的能源之一就是天然气, 这种不可再生、洁净的能源越来越受关注, 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着, 慢慢地变成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由于天然气使用量比较大的工业企业以及中心城市和天然气源头距离比较远, 所以就需要将天然气源地的天然气进行连续、稳定以及安全地向用户进行运输。在不断快速发展以及研究储运天然气的技术时, 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消费以及生产, 这两个关键的环节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时也能够确保必要的天然气供应。
1天然气储运方式
1.1天然气水合物储运
在标准状态下, 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笼形结晶化合物, 饱和的1 m3天然气水合物能够释放出甲烷气体164 m3, 其他非传统能源的能量密度也只是占有天然气水合物的能量密度的1/10, 所以存储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具有高密度性和安全性[1]。
1.2压缩天然气储运
压缩储运天然气的技术是将天然气压缩至20 MPa至25 MPa, 之后借助高压气瓶组槽车运输在公路上, 或者是在一个高级钢管制成管束容器中充入天然气, 在运输船上将容器固装海运, 还能够通过铁路运输将管束容器制成铁路运输槽车的形式, 在减压站的使用过程中还能够将高压天然气通过1级至2级减压, 再在储罐中泵入储罐, 或进入城市管网进一步调压[2]。
1.3液化天然气储运
在低温冷却液化天然气后, 储运形式主要是液化天然气, 这样的输送方式占有1/4的天然气总产量[3]。液化后的液化天然气具有远比气体小的体积, 这样就具有非常大的运输优势。天然气的液化运输主要是将荒漠地区以及海洋地区的天然气开发利用率进行有效提高的方法, 还可以将运输的风险降低。
1.4天然气的管道输送方式
在运输天然气的过程中, 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就是管道运输, 在我国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天然气管道运输技术也逐渐地变得越来越成熟[4]。然而, 管道运输会受到投资、距离以及气源等因素的限制, 并且其具有非常大的维护费用、运行费用以及非常高的输送压力。主要的不足就是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以及非常大的投资。在加长运输距离的过程中, 管道运输有着非常好的经济优势, 更加适用于长距离运输。
在压力比较大的状况下, 借助管道应急天然气储存, 能够利用技术将小时调峰以及城市用户日等问题解决好, 相比于高压球罐储气具有操作简便以及投资小等特点。在利用管道储气的过程中, 能够最大简化城市门站内的流程, 这样更加方便进行运行管理, 也会更加安全, 减少占地面积。
2气体输送工艺的比较
2.1技术分析
针对储运方式存在的优缺点而言,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目前, 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已经符合实际的工业应用要求, 然而却不是非常成熟, 处于基本的发展以及研究阶段, 我国在这方面的起步非常晚, 并且现在也没有一些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应用进行水合物输运的例子。
(2) 输运液化天然气技术有着比较低的造价, 比较低难度的技术, 在理论上逐渐变得成熟。然而, 长距离陆地输送液化天然气具有非常大的安全性问题。
(3) 生产输送压缩天然气的过程中, 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非常高的成熟度以及非常低的技术难度, 基本上能够确保正常的安全性, 同时也可以建立在使用地附近[5]。
(4) 管道输送技术相对比较成熟, 然而却会受到投资、距离以及气源等因素的限制, 也不太容易实现越洋运输, 而且具有非常高的输送压力, 以及非常大的维护费用。
2.2经济性分析
在2 000 km的运输距离, 以及有4×104 m3的天然气年产量状况下估算实际成本, 估算结果会将主要储运天然气水合物、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方案费用显示出来, 主要是:天然气水合物总费用850万元、液化天然气总费用1050万元、压缩天然气总费用1200万元, 天然气水合物<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 总投资天然气水合物的方案费用最低。
由于不同的投资主体, 在估算总投资的过程中没有对输配站的投资进行考虑。在投资储配站的过程中, 三者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差别, 然而天然气水合物储存形式可以是固态形式, 同时还具有非常可靠以及安全的基本保证, 所以这样就会产生比较低的维护费用[6]。
2.3安全性分析
在实际运输过程中, 借助管道输送天然气具有很多的优势, 例如:非常小的环境污染、非常好的经济性以及非常高的安全性等。在生产以及输送的过程中, 压缩天然气的危险性非常高, 压缩天然气的储存方式主要是常温高压储存。
在储运以及生产的实际过程中, 液化天然气的危险性非常高, 因为其主要的储存温度非常低, 只要出现泄漏状况就会导致很快的爆炸云团状况出现。在天然气水合物在分解的过程中, 需要非常多的热能, 因为其主要的组成就是水分子, 通过水分子形成的空穴吸附气体分子和固体化合物。另外, 固体化合物一直具有绝热效应, 在大气中暴露出来, 会因为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受热传导, 而对释放气体的主要速率降低, 被点燃燃烧也变得更加慢, 因为大量泄漏天然气而可能发生的爆炸事故将会被彻底抑制。
3结语
综上所述, 在不断地提高国民生活以及高速增长经济的过程中, 为了对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 国产石油出现的不良供给状况带来的负面影响降低, 在全球时代高速发展背景下环境保护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 天然气在社会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由此可知, 为了确保足够的天然气供应, 应该要将生产天然气的过程做好, 更好地实现天然气储运在消费链中的重要环节, 就应该借助科技创新来将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 这样就能够更加重视研究开发新型的天然气储运技术。另外, 根据不同的用户情况以及气源情况, 以及优化现有天然气储运技术的模型, 这样更好地奠定今后天然气供应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朝阳, 沈建东, 刘芙蓉.天然气水合物 (天然气水合物) 储运天然气技术与常规储运技术的对比分析[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 129 (22) :2064~2065.
[2]廖涛, 王硕, 王致友.压缩天然气撬装装置在新疆油田零星气回收中的应用[C].新疆油田油气储运技术与管理研讨会, 2013, 115 (11) :102~103.
[3]于树青, 刘广文, 钱成文.《管道科学技术论文选集》文摘 (二十五) 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和判据[J].油气储运, 2014, 213 (06) :254~256.
[4]刘岩, 李隽, 王云.气藏储气库注采井井筒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 27 (25) :192~202.
[5]姚莉, 张丽娜, 赵芸.国内外天然气储运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天然气经济, 2015, 108 (10) :113~115.
[6]林弘光, 蒲艾婧, 王建敏.基于供求关系的天然气市场营销策略及其实证研究[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6, 293 (28) :314~365.
技术经济分析 篇2
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与投资的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与计划体制相比较,市场机制无疑更有效率。但是,市场机制并非万能的,它还存在着许多缺陷,而这些缺陷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在宏观上表现为一个盲目、自发的过程,一方面,单个市场主体对于信息的获取是不完全的;另一方面,在价值规律作用下,市场主体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当价格信号显示出某种产品的生产有利可图时,生产者会蜂拥而至,趋之若鹜;一旦该产品生产过剩、相对价格水平自动降低时,商品生产者明白过来已为时晚矣。
这种盲目、自发的过程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波动。又如,市场机制还会造成社会收入两极分化、垄断、企业内部行为经济性与其外部行为不经济的对立等现象,同时在社会领域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也会大大降低。所有这些,都是市场机制自身固有而无法避免的缺陷,都会破坏市场作用的发挥。所以,经济运行客观上要求作为宏观管理者的政府对市场进行调控与管理,以弥补或消除其缺陷,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对经济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并实施各种经济政策来进行的,针对不同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政策。
各种经济政策在具体实现手段上可以是各不相同的,例如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运用政府开支与税收等工具来干预经济的运行,而货币政策则主要运用公开市场业务、调整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比率等三大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但是从实质上讲,各种手段、工具都是通过对社会供给总量与需求总量的调节来实现各自政策目标的;同时又因为在短期内影响社会供给总量变动的因素如生产技术、资本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等都可视为不变因素,因此,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就是在总供给为既定的前提下,来调节总需求,即进行需求管理。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紧缩的缺口,引起经济增长停滞等问题,此时政府就应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措施来调节总需求,促进总供需的平衡;如果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在过度需求,则会存在膨胀的缺口而引起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等,政府就应该采取紧缩性政策措施来抑制总需求,促使供需趋向平衡。
政府所采取的这些或松或紧的政策,将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自然也会涉及到投资领域。投资是在整体经济大环境中进行的,当经济出现过热局面、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政府必然会采取各种紧缩性政策抑制过度需求,如增加税收、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等,对投资者来说势必增大其筹措投资资金与投资物品的难度,降低其投资收益水平,因此投资行为受到抑制。反之,景气不旺、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政府的扩张性政策措施如增加政府支出、降低税率与利率、增加进口等,都将会刺激有效需求,投资者此时投资不仅易于筹措资本与投资品,还可降低投资成本,所以投资需求将会增大。如果投资者能够及时预测政府针对不同经济运行态势所采取的政策措施,那么必可先发制人,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等到政策公布之后,即可稳收厚利。因此,对投资者来说,经济政策分析技术构成了宏观分析技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经济政策分析的首要步骤是了解各种经济政策的功能特性等。只有对各种经济政策的目标、政策手段、政策工具、种类等等有全面认识,才能知道在何种经济形势下应采取何种政策措施,才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与预测。其
联网审计分析及技术要点分析 篇3
【关键词】联网审计;分析;技术要点
当前世界各国的联网审计的发展情况不同,其应用的测量方法和手段也不同。近年来我国联网审计技术和审计模型的开发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在基层联网审计工作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专业的联网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需要对联网审计的技术要点进行全面的掌握。针对突出问题采取必要的解决措施,不断促进联网审计的健康发展。
一、结合当前联网审计发展情况探讨制约联网审计发展的因素
1.联网审计的成本
通过对当前联网审计发展情况进行了解,发现在基层联网审计过程中,存在着成本管理问题,成本管理问题是联网审计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对于基层联网审计而言,其属于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一般联网审计成本管理包括显性成本管理、隐性成本管理等方面。通过相关统计和预算,结果表明以地税、社会保障为重点的联网审计,其建设成本比较昂贵,一般在百万元以上,对于市、县级城市的审计机关而言,是比较难接受的。
2.专业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技术
在当前联网审计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联网审计工作是一项集合了计算机技术和审计业务的工作。对于审计人员而言,需要不断的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会计、财务等专业方面的知识,另外还要提高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术,加强对计算机软硬件的了解。
3.被审单位的配合
对于任何一个单位而言,其愿意与审计部门联网并接受全天的监督是需要勇气的,对于很多审计单位而言,其不愿意与审计局进行联网审计,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财务数据泄露问题、“敏感数据”的泄漏问题。在实际的联网审计过程中,出现被审计单位拒绝的现象,拒绝的主要原因是担心泄漏财务数据、资料等。
二、结合目前联网审计发展情况采取有效的联网审计技术要点
1.审计业务网组技术
在审计人员对基层被审计单位进行远程终端查询时,需要利用基层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根据实际情况进入基层被审计单位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占用相应的系统资源,其将对基层被审计单位的正常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远程网络审计过程中,在网络宽带不足的情况下,审计业务网组技术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应用价值,网组技术包括:PSTN电话拨号、ISDN电话拨号、利用被审计单位楼宇内现有局域网资源组审计网络等。
2.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技术
结合当前的联网审计发展情况,数据采集技术是必要的。审计机关在实际基层使用被审计单位月备份、年备份等数据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采集,为了提高审计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处理效率,需要应用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技术。被审计单位数据采集技术包括:设置前置机、PC服务器的群集、前置机审计模型等。
3.联网审计的安全技术
联网审计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数据采集安全、数据传输安全、数据存储安全、安全制度管理。其中注意数据采集的安全,禁止出现审计人员直接操作审计单位数据库的现象,如果基层审计单位在进行审计前置机迁移数据时,需要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审计人员直接进入被信息系统。还要注意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在局域网的情况下进行现场网络审计,需要被审计单位注意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通常由平台解决数据传输安全问题,进入楼宇后的安全问题需要审计机进行重点关注。
另外要注意数据存储安全问题,审计机关的重要资产是大量的数据,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数据存储安全采用必要的措施。对联网审计存储安全需要采用必要的措施,主要包括:进行经济合理的备份、对数据进行适度的恢复、避免出现误删除现象。最后要注意聯网审计的安全管理,根据基层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机房管理系统,对终端机使用权限审批、数据备份等进行全面的规定,加强对数据存储的监控和日志管理。
三、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联网审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联网审计技术得到不断的更新和应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联网审计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我国的联网审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包括:联网审计的管理存在混乱的现象、联网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较低等,面对这样的问题,需要采用及时、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促进联网审计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增强,杜升之,王敞,孙青林,袁著祉.核酸序列数据库上的联机分析处理[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
[2]江汉石油管理局审计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课题组.浅谈审计日记制度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中的作用[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
[3]赵华光,马日波.内部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控制[A].全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论文汇编[C],2004
作者简介:
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篇4
设备更新就是用经济性更强、性能更好、技术更先进和使用效率更高的设备去更换已陈旧过时的设备, 这些被更换的设备可能是在技术上已经不能继续使用的, 也可能是在经济上不宜继续使用的。设备更新时间的确定是设备技术经济决策分析的关键。
由于设备的磨损形式不同, 设备更新可以分为原型更新 (简单更新) 和新型更新 (技术更新) 两种。
二、原型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有些设备在整个使用期内并不过时, 即一定时期内没有更先进的设备出现, 但是随着设备的使用, 大修理费用和设备运行费用不断增加, 达到一定程度后, 用新的原型设备更换在经济上更合算, 这就是设备原型更新问题。其基本的分析方法就是通过分析设备的经济寿命来进行更新决策。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开始使用到其年平均费用最低年份的延续时间长短。年平均费用由设备年购置分摊费和年使用费 (运营费) 两部分组成, 由于经济寿命既考虑了有形磨损又考虑了无形磨损, 因此它是确定设备合理更新期的依据。一般而言, 经济寿命短于自然寿命。
例如:某设备原值K0为16 000元, 各年设备余值及运行费用如下表所示, 求设备合理更新期。
解: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年平均费用计算如下:
所对应的年份为设备的最优使用年限, 即经济寿命。
由以上公式计算的设备使用各年的年平均费用见下表:
所以设备的经济寿命是5年, 即在第5年年末用原型设备替换。
三、新型设备更新的技术经济分析
在技术不断进步的条件下, 多数情况是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第二种无形磨损的作用, 原有的设备显得陈旧和过时, 已经出现了生产效率更高和经济效益更好的新型设备。这种情况下, 需要比较继续使用旧设备和马上购置新设备这两种方案中的哪一种在经济上更合理。目前的教科书和学者发表的文章中涉及到两种不同的解决方法, 其经济含义和得出的结论完全不一致。笔者想就这两种方法做一探讨。
例如:某设备目前的净值为8000元, 还能继续使用4年, 相关数据见下表:
新设备的原始费用为35 000元, 经济寿命10年, 第10年年末净残值为4 000元, 平均年使用费500元, 基准折现率是12%, 问旧设备是否需要更换, 如需更换何时更换为宜?
1. 方法一。首先判断是否需要更换。
ACN
然后, 判断何时更换为宜。
(1) 旧设备保留1年, 其年均总费用:
ACN>ACO (1) , 故旧设备应该继续使用。
(2) 旧设备保留2年, 其年均总费用:
, 故旧设备应该继续使用。
(3) 旧设备保留3年, 其年均总费用:
ACN>ACO (3) , 故旧设备应该继续使用。
(4) 旧设备保留4年, 其年均总费用:
ACN
2. 方法二。新旧设备的年均费用分别是:
ACN
(1) 旧设备使用1年, 当年的年均总费用:
ACN>ACO (1) , 故旧设备应该继续使用。
(2) 旧设备使用2年, 当年的年均总费用:
ACN>ACO (2) , 故旧设备应该继续使用。
(3) 旧设备使用3年, 当年的年均总费用:
ACN
上述两种方法的区别是:方法一用新旧设备的年均费用作比较, 方法二是用新设备的年均费用和旧设备当年的总费用相比。
建筑技术与技术经济论文 篇5
随着国家及建筑企业对建筑技术经济工作的不断重视,建筑技术经济工作越来越成为各建筑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然而,在实际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小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问题导致成本投入加大。例如,在某工程中,工程要求建筑地下室的地板用聚氨酯防水材料进行防水施工,然而聚氨酯防水材料对于环境湿度要求极高,倘若地面不干燥会直接影响聚氨酯防水材料的使用。当时施工时正是雨天,空气很潮湿,地板有水渍,常规来说不宜于施工操作,但由于工程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问题,没有及时发现这个问题,使得施工地下室重新返工和翻修,大大延误了施工进程,也对施工的成本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为节约工程成本,盲目缩减工期,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某屋面防水工程中,施工人员为了满足业主的时间需要,缩短施工工期,擅自调整屋面的施工工序,将屋面防水的施工提前。由于施工工序的混乱安排,导致后续的施工对屋面防水材料的损坏严重,延误了工程施工的工期,增加了大量的返工费用和维修费用。这一案例,也从根本上显示出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问题。
3.建筑技术经济的相关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是建筑项目的结算管理和统计管理。在施工中普遍存在工程各阶段资金流向数据统计不及时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相关账目登记不及时的现象,这就造成项目结算依据不足,项目款项回收不及时的问题;其次是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力度欠缺。
二、解决建筑技术经济工作问题以及更好实现经济为技术服务的对策
1.明确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关系,加强相关人员专业技能的培养。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认真制定好建筑经济相关工作的内容,才能不断加快建筑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在建筑建造过程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无论是公司技术人员自主研发还是从外公司引进,都要收取一定的经济回报,这就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一种关系;再者建筑技术使用之后能对技术引进公司以及技术享用客户带来怎样的经济效益,这是建筑经济与建筑技术的第二种关系。在建筑实际施工中,针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各建筑公司应积极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增强各技术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减少甚至杜绝施工中错误施工方法的出现,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技术错误导致的施工成本的浪费问题,从源头上缩减建筑施工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2.应加强财务监控的力度。为了更好的实现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国家及各建筑企业应不断加强并完善对财务监控的力度。建筑企业财务人员应充分了解工程施工各阶段的资金流向,并做好详细的记录。对标价、施工周期以及建筑质量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在比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问题,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企业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应逐步完善施工各款项的审批制度,深入建筑施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基本情况,减少施工进度款的盲目支出,有效合理的控制施工资金的使用,降低建筑建造成本,更好地实现建筑资金向建筑技术创新方面的转化。
3.建立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为了更好的满足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的各种需求,必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让建筑技术在满足必要的社会需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劳动消耗,并在经济技术相关原理的指导下,对建筑工程各项目涉及情况进行各相关性分析。当技术满足社会的需求程度一定时,其社会必要劳动消耗量越少,企业经济效益越大,这就显示出制定完善经济技术分析方法的重要性。因此,在实际的建筑经济活动中,要不断地制定和完善经济技术的分析方法,为更好的实现经济、技术的协调发展奠定一定的制度保障。
4.积极寻求建筑技术的技术创新。建筑经济工作主要是围绕降低建造成本、增加经济效益这一目标来不断展开的,相关技术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及时解决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问题,更要制定方案破解项目经营过程中的风险,使建筑经济和建筑技术达到一种完美的结合,不断对技术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技术要求,使越来越多的创新性技术能够运用到实际的项目研发、建造过程中,以便能更好的完成建筑经济为建筑技术服务的目标。
三、结语
不要迷恋技术分析 篇6
投资者孙斌,在技术分析方面是个行家,无论是“右侧交易”、“图形突破”,还是“波段操作”,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像他这样的投资者已经成了中国股市投资的一道风景线。但什么是技术分析?它又真的有用吗?他并不知道,也并不关心。
“了解”历史的人
幕府时代,日本人发明了蜡烛图。根据其英文读音,中国人称之为K线图。依此图为出发点,延伸出了现在证券投资分析中一个重要领域:技术分析。所谓技术分析,就是假设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不断重复的,所以通过研究证券的历史走势可以预测未来。
曾几何时,技术分析被认为是勤奋的代名词,因为在计算机和互联网出现之前,技术分析几乎无法操作。如果看过香港电视剧《大时代》就会明白,你需要到喧嚣的证券市场,日复一日地记录所有证券的价格信息,并倾听其他投资人的想法才能成为投资大师。
1995年前的A股就是如此,只有不到300只股票,获取K线图只能依靠手工绘制。那是一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技术分析师是唯一了解“历史”的人群。所以他们获得超额回报并不稀奇。
在中国,1995年开始渐渐出现了电脑绘制的K线图。那时,这些K线图每年的价值为5~10万元。当时使用的还是DOS系统和卫星接收器,后来卫星接收器变成了有线电视信号,再到后来升级为拨号上网。不过,当时的技术分析仍然信息不对称,所以人们乐此不疲地想进入证券营业部的大户室,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与庄共舞”,才能分享普通人不知道的信息。而图形走势,也顺势成为了庄家想传达给大家的“盘口语言”。
过时的图形分析理论
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当初曾经“价值连城”的K线图已经成为了免费信息,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論也渐渐地被主流投资家们所遗弃。比如在中国,曾经极为流行的“波段操作”已经很少听到了,你也仅能在电视的股评节目才能听到些许技术分析的影子,偶尔蹦出一句“大盘收了一颗十字星”这样的话就像中世纪的占卜,只能用来吓唬散户——因为经典的技术分析理论失效了。
图形形态曾经是非常重要的技术分析,这些图形曾被认为是非常准确的,现在却经不起统计的推敲了。我们以上证指数为标的,以2008年1月1日至今为统计周期,做了以下图形形态的统计。结果显示,这些图形形态并不能带给投资人稳定的回报。
孙斌看到这个统计结果后很惊讶,因为这些图形都是他平时买入股票的凭据。他说,“书中都是这么教的,没道理不准呀?”殊不知资深的投资者和分析师早已不用图形形态以及图形画线作为购买有价证券的依据了。
这些形态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被散户们当做随意投资的借口。孙斌也是这样的散户,股票对于他来说只是代码。他懒得去分析这些图形背后的真正原因,更加懒得去做财务分析。从此点来看,技术分析已经变成了 “懒惰”的代名词了。
复杂的现代技术分析
有人曾这样说过:“人类发现微妙规律的能力实在是太伟大了,但这也意味着,想象规律的能力也一样强大。”就如之前看到的一样,许多技术分析理论被人们熟知后都渐渐失去效力。但你可以把更多的因素包含在技术分析之中,并用更复杂的理论去解释图形的走势。
比如,2008年8月20日出现的“早晨之星”失效,孙斌就将这次失灵归结于6124点时的反转信号太强烈。现在看来,这样的解释无异于“事后诸葛亮”。当年又有多少技术分析师意识到了大盘会跌到1664点呢?
现代技术分析已经足够复杂。按照种类分,大致上有指标分析(MACD,布林极限,随机指标等等),走势特征分析,图形形态分析等等,其中也会掺杂着基本面的分析。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用统计和数学建模的手段寻找证券涨跌的规律。这也就是为什么对冲基金、金融工程等等这些领域都需要数学人才的原因。
不过学过统计学的人都知道,统计数字必须要有合理的解释才有意义。这个命题就是一个例子:人的身高和智商成正比,从统计角度来说这个命题是成立的,因为一个婴儿的智商无法和成人相比,但是这并不能说明智商和身高有任何因果关系。技术分析也是如此,人们疯狂地挖掘规律,但结果往往只能用来解释过去,并不能预测未来。
技术分析应注重投资风险
不过,如此多的人仍对技术分析趋之若鹜,说明其还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但投资者必须做得更加专业一些才行。
其实数学和统计并不难,这里可以告诉投资者一个简单的方法,在以通达信为内核的股票软件中,有一个小功能叫做“条件选股测试”。这里有丰富的公式供你挑选,你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编程。它可以将你所感兴趣的技术分析事件快速地筛选出来并作出统计。它的收益计算结果并不准确,但却可以准确罗列出你要分析的事件,以及该事件发生的日期。
举例来说,你可以筛选出到底有多少个股票出现了指定形态,也可以用来计算到底有多少只股票的30日均线是向上的。诸如此类的计算,也是投资者应当关注的。
在技术分析的学习过程中,投资者除了积极运用统计手段去验证其有效性外,还应该验证其最大风险。如果你按照2008年8月20日出现的“早晨之星”进行投资,那么你持股20天的损失将高达24.87%。所以你必须控制风险并适时改变交易策略。
这里有一个负面的例子。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一家由美联储副主席和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所创办的基金,他们的技术分析能力非常强大,建立了大量复杂的数学模型,但该公司还是在1998年破产了。这充分说明了控制风险的重要性。投资者必须掌握止盈和止损的技巧,否则技术分析将变成一种盲目的自信。
甲醇蛋白的技术经济分析 篇7
甲醇蛋白是一种单细胞蛋白(简称SCP),以甲醇、氨、硫酸和磷酸等作为培养基,经过生物发酵生成单细胞菌体,再精制提取为单细胞蛋白。单细胞蛋白可用制糖、乙醇、淀粉、造纸、皮革、木材加工等产生的废液来生产,但受原料限制产量不大,目前能够工业化大规模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就是甲醇蛋白,被称为第二代单细胞蛋白。相对于其它单细胞蛋白来讲,甲醇蛋白具有原料丰富易得,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蛋白质量稳定,营养价值高,无毒安全等特点。
甲醇蛋白的主要成分为粗蛋白、脂肪、氨基酸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其营养价值高,粗蛋白质量分数可在70%以上,主要用于畜禽、水产和特种养殖饲料生产,可以代替鱼粉、大豆、骨粉等饲料配料。此外,国外有将甲醇蛋白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面包、香肠和肉酱生产中。
2 市场需求及预测
目前世界蛋白质的总产量中甲醇蛋白仅占少数,约有一半是用工业废弃物生产,其次来自一些生物资源,如鱼、肉骨类和大豆等植物类。因生物资源有限,近年来全球鱼粉产量稳中呈现下滑趋势,2009年鱼粉总产量为490万t,较2008年小幅下降,主要原因是北大西洋渔业的减产。而世界对鱼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对作为鱼粉替代品的甲醇蛋白需求就越来越迫切。
我国是一个饲料生产大国,2009年国内饲料产量达到1.48亿t,其中配合饲料1.07亿t,浓缩饲料2708万t,饲料对蛋白质的需求超过了4500万t(其中豆粕约2800万t,杂粕约1500万t,鱼粉约150万t,骨粉约60万t)。预计到2010年,国内饲料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将超过5000万t。到2015年国内饲料蛋白需求量将超过7000万t。如果5%的蛋白质由甲醇蛋白来供补,到2015年,国内对甲醇蛋白的潜在需求量将达到350万t·a-1。2009年国内鱼粉产量为30万t,进口鱼粉量在129.39万t,表观消费量在160万t,用于饲料的鱼粉占总量的90%以上,约为150万t,若饲料用鱼粉全部由甲醇蛋白替代,则国内对甲醇蛋白的需求潜力至少为150万t·a-1。所以,甲醇蛋白在国内具有较大的潜在市场。
目前,国内还没有工业化的甲醇蛋白生产装置,国内市场上甲醇蛋白产品的价格可以参照国际市场和饲料用鱼粉的价格。目前普通国产鱼粉的市场价格在8000~8300元·t-1,鱼粉产品中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60%~63%,进口鱼粉价格为10000~10300元·t-1,鱼粉产品中的粗蛋白含量66%,而甲醇蛋白产品中的粗蛋白的含量一般在72%。按照粗蛋白含量计算,1t甲醇蛋白相当于1.18t普通鱼粉的营养成分,所以甲醇蛋白的产品售价应比普通鱼粉价格高1.18倍较为合理,即甲醇蛋白的同期国内市场价格在9400~9800元·t-1,比进口鱼粉价格略低。
在全国饲料生产中,广东的饲料年产量为1753万t,位居全国第一,广西饲料年产量约为380万t,位居全国第十。据此估计,广西及周边省市对甲醇蛋白的潜在需求量至少有20万t·a-1左右。
3 10万t·a-1蛋白经济评价
目前世界上甲醇蛋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有英国ICI法、德国Hoechst-Uhde法、瑞典Norprotein法、日本MGC法、法国IFP法、美国Provesteen法等6种生产工艺。其中以英国ICI和日本三菱瓦斯化学(MGC)的方法最具代表性[1]。通过比较分析,ICI法和MGC法在生产能力、发酵温度上基本相近,但发酵液的pH、甲醇含量和细胞密度差别较大,ICI法明显占有优势,蛋白含量高于MGC法,而且在原料消耗上,ICI法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本项目经济分析以引进ICI法作为评价基础。
3.1 计算依据
(1)10万t·a-1甲醇蛋白装置投资约为:107483万元人民币;
(2)项目建设期为2年,投产当年即达100%负荷;
(3)原材料价格:按现行市场价格核算,见成本分析表;
(4)甲醇蛋白价格9400元·t-1计;
(5)职工定员166人,职工人均工资和计提14%福利按40000元·a-1计;
(6)固定资产按14年计提折旧费;
(7)本项目的产品增值税率17%,即征即返;
(8)本项目的所得税率为25%;
(9)盈余公积金按税后利润的10%提取;
(10)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按预计发生额提取。
3.2 成本计算
(1)变动成本(以ICI公司的消耗计)
经计算,甲醇蛋白单位变动成本为7212.05元·t-1,详见表1。
(2)总成本
经计算,甲醇蛋白单位总成本为8655.86元·t-1,详见表2。其中甲醇成本占了总成本比例的52.87%,是影响甲醇蛋白成本的头号因素。
3.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10万t·a-1甲醇蛋白主要技术经济分析详见表3,项目建成后,生产期平均每年利润7123.5万元,所得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9.32%,低于行业基准收益率12%,投资回收期为9.37年,投资回收时间较长,表明项目经济效益不好。因此项目的建设在经济上风险较大。
4 甲醇蛋白与鱼粉、大豆的比较
(1)从营养成分比较
通过表4可以看出,甲醇蛋白与鱼粉的营养成分较为接近,不仅精蛋白含量高,而且脂肪和氨基酸含量基本相同。而大豆的氨基酸含量较低。因此,从营养成分来说甲醇蛋白是鱼粉的最佳替代者。
当然大豆制品价格低廉,也是替代鱼粉的优质蛋白源,但这种替代仅是部分替代,因为对于杂食性鱼类及虾蟹类等水产动物,大豆制品替代鱼粉的比例可以在30%以上,甚至可以完全替代鱼粉;对于肉食性水产动物来说,饲料中大豆制品替代鱼粉的比例较低,一般控制在30%以内,这是因为肉食性动物对植物蛋白的利用能力较差,饲料中的大豆制品含量过高,会使水产动物的含水量增加,其他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的含量降低,导致动物的商品品质下降。
(2)从价格成本比较
国内自产普通鱼粉价格约8000~8300元·t-1,港口秘鲁普通级直火鱼粉报价达到10000元·t-1以上,部分饲料企业主要以即用即买方式进行少量采购,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之中,目前豆粕价位仅为3500元·t-1左右,同等粗蛋白含量的鱼粉和豆粕的比价关系为1.7∶1,鱼粉早已失去了比价优势,饲料企业将尽可能的使用豆粕而降低鱼粉用量。
甲醇蛋白若按目前价格生产,总成本达到了8600元·t-1以上,同等粗蛋白含量的甲醇蛋白和豆粕的比价关系为1.5∶1,甲醇蛋白根本没有价格优势,由于成本比大豆高,代替大豆用于饲料经济上无竞争力。而代替鱼粉,由于甲醇蛋白成本与鱼粉销售价格相当,甲醇蛋白也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与鱼粉竞争市场的难度很大,只有在鱼粉日益紧缺价扬的情况下替代鱼粉的潜在市场才能拓展开来。
若大豆替代了1/3的鱼粉市场,则还有约100万t·a-1的鱼粉市场可以成为甲醇蛋白潜在的拓展市场。
5 结论
(1)甲醇成本在甲醇蛋白生产成本中占了一半的比例,选择具有低廉成本的甲醇原料优势区域来建设甲醇蛋白,项目的建设才具有竞争力。
(2)目前而言,甲醇蛋白在价格上竞争不过大豆和鱼粉,若项目建设会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3)在鱼粉缺稀、甲醇价格低廉的情况下,项目的建设可行。
参考文献
[1]李双娟.甲醇蛋白的生产与发展前景[J].中氮肥,2006,(3):4-6.
盾构管片厂技术经济分析 篇8
随着隧道掘进技术的发展,隧道盾构施工以其掘进速度快、一次成洞、能提供安全作业环境并能保证隧道的整体安全等特点,逐步被许多隧道工程采用。而盾构法必须通过管片衬砌技术才能发挥其在不稳定围岩条件下的优势,因此预制混凝土管片厂的建设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项目。但管片厂的选址、平面布置、生产规模的确定,不仅影响施工组织的安排,也同样对工程投资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本文拟以穗莞深城际轨道为例,拟就管片选址、平面布置、生产规模方面进行分析,并分析管片厂建设工程投资。
2管片厂选址
管片厂的位置应全线考虑,统筹安排。管片厂应选在拟供应范围的中点附近,地形平坦开阔,宜靠近国、省道,并与施工便道相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管片厂可利用废弃厂矿、预制构件场或预制梁厂、取土厂,以减少土石方作业,节约用地,节省投资。最好能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如水、电供应等。
穗莞深城际铁路位于珠三角中东部,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城际铁路全长74 km,沿线山清水秀环境优美。长达14.5 km的太平隧道,采用盾构施工。根据工程需要设置一处管片厂,经反复比选和论证后,在线路里程DK54+800右侧设置管片集中预制厂。管片选址位置距离广深高速虎门太平出口直线5.3 km。厂区选址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地质灾害、易燃易爆区,不仅交通便利,道路宽敞,方便管片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也为夜间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管片厂平面布置
管片生产厂布置根据生产能力和管片存放周转情况进行设计安排,一般分为以下几大功能区域:管片混凝土成型区、钢筋加工区、管片静养区及存放区和配套设施区(如搅拌站、锅炉房和配电室等)。各功能区的划分应注意与生产规模和生产工艺匹配,成型车间应尽量远离办公区。其中:钢筋加工区主要进行钢筋卸车、放样、下料、钢筋笼绑扎、成品堆放等工序。管片混凝土成型区主要进行钢筋入模、埋件安装、模具紧固、浇筑混凝土、平仓及清理、管片预蒸养、管片蒸养、管片出模、清理模具、刷脱模剂等工序。管片静养区的主要功能是管片从蒸养室出来后两天的室内静养,而存放区是管片静养结束后直至运至施工现场期间存放管片的区域。
穗莞深管片厂经过设计人员精心设计,本着最经济有效的利用空间的原则,以管片生产线流程为思路,合理布置管片厂各个区域,示意图如图1所示。
4 管片厂生产规模
管片预制厂的生产能力要根据隧道盾构机的掘进速度而确定,生产进度要根据项目施工组织进度安排。但管片厂生产能力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模具的套数。假设:1)一台盾构机的掘进速度为L(m/月);2)该管片厂供应范围内有x台盾构机同时掘进;3)每环管片的宽度为b;4)管片厂每月正常生产天数为n天。
则要求管片厂日生产能力M为:
管片预制厂的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模具的套数。假设管片模具每天循环w班使用,则管片预制厂需要的模具套数m为:
其中,k参照轨道板的设计规范为“占用模具的利用率降低而增加模具系数”。管片预制厂存放区的占地面积原则上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及工期安排确定,也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然后参考施工组织设计做必要调整:
其中,p为单件占地面积(或3层~4层叠放算投影面积);T为存放周期;M为每天设计产量;q为参照轨道板的设计规范“通道系数”。根据穗莞深城际铁路的太平隧道总长度为14.49 km(双线),其中盾构部分长度约为7.1 km(双线),折合单线公里为L=14.224 km。已知穗莞深采用的管片宽度为b=1.6 m,既定的盾构工期为d=310 d。盾构段设定5个工作面,由5台盾构机同时来开工。
生产能力的确定:
1)单台盾构机平均掘进速度180 m/月~200 m/月考虑,不妨考虑令L=180 m/月。
2)已知标段范围内将有5个作业面,5台盾构机同时开工,则x=5台。
3)每环管片宽1.6 m,确定参数b=1.6。
4)每月正常生产天数n=25 d(参照轨道板场设计规范)。
则计算可得:M=23环/d。
模具套数的确定:
1)已算出管片厂生产能力M=23环/d。
2)据调查了解,每套模具每天可循环2台班~2.5台班,取w=2.5台班。
3)系数k可取1.0~1.1,为占用模具利用率降低而考虑增加模具系数,本次取1.08。
则计算可得:m=1.08×23/2.5=9.9套,取整为10套。
实际穗莞深管片厂流水生产线内设10套法国CBE公司管片模具及蒸养、起吊、翻转管设备,满足日2.5个循环即25环管片的峰值生产能力,规模满足需要。
存放场地的计算:
1)已调查知穗莞深采用管片为每环7片组成,外径8.5 m,内径7.7 m,考虑按3层立式叠放,每环占地面积约q=10.17/3=3.4 m2。2)考虑4个月的存放量,则T=120 d。且日生产能力为23环。3)取通道系数:q=1.5~1.8,取1.7。则计算可得:S=3.4×120×23×1.7=15 925 m2。实际穗莞深城际轨道管片厂设置3个各5 000 m2的管片存放地,满足4 000环管片同时存放,满足需要。
5 管片厂投资组成
管片厂的投资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分别是土石方及场地硬化、场地附属工程、地基加固、设备基础及构筑物、土地租用及复垦。按这几项费用分析穗莞深管片厂的建设费用(见表1)。
经过表1分析,穗莞深管片厂总建设费用约2 008万元。
6 结语
本文以穗莞深管片厂为例,从选址、平面布置、生产规模、投资组成几个方面阐述了管片厂的设计,对后续盾构项目建设项目管片厂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要:以穗莞深城际轨道为例,对管片厂的选址、平面布置、生产规模、投资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预制混凝土管片厂的建设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是不可或缺的项目,对工程投资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管片厂,盾构法,投资,布置
参考文献
[1]张凤祥,朱合华,傅德明.盾构隧道[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
[2]靳思东,王洪葵.预制混凝土管片厂设计要点简述[J].山西水利科技,2006(4):37-38.
[3]张弛,蔡亚宁.隧道盾构混凝土管片预制与模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4]靳思东,王洪葵.由管片生产工艺浅谈管片厂的组建[J].西部探矿工程,2006(9):323-324.
[5]刘仁鹏,刘方京.泥水加压盾构技术综述[J].现代隧道技术,2000(1):44-48.
[6]张学文.隧洞掘进机预制混凝土管片的生产[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5):223-225.
[7]傅德明,周文波.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工程技术的发展[J].地下交通工程与工程安全,2005(11):53-61.
[8]王洪葵,李伟.TBM掘进机预制混凝土管片厂简述[J].新疆水利,2006(3):38-41.
[9]郭振国.盾构管片自动化流水线施工技术[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0(5):114-118.
村镇住宅建筑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篇9
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城乡430多亿m2存量建筑中仅5%符合节能标准,每年90%以上的新建建筑为高能耗建筑,城镇建筑耗能是北欧同纬度条件下建筑耗能的2~4倍[1]。而我国村镇住宅建设面积以每年6~7亿m2的速度递增,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国城乡将新建房屋55亿m2,其中村镇住宅近30亿m2,占全国住宅新建总面积的55%。有关机构测算,建筑能耗占我国社会总能耗的30%,如果建筑耗能状况得不到改善,到2020年中国建筑耗能将达到1089亿t标准煤,单是空调夏季高峰负荷就相当10个三峡电站满负荷能力[2],这将对我国能源供应造成沉重压力。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镇小康示范村——三杨新村进行调研,了解该村节能建筑的使用现状,分析节能新技术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农村节能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分析,希望借此有助于找到适合当代新农村的低能耗建筑技术。
1 调查方法及调查区域概况
1.1 调查方法
2009年8月2日到10日,对博望镇三杨新村居民进行调查,包括居民居住环境,建筑能耗等方面的调查,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20份。
1.2 调查区域概况
博望镇位于马鞍山市当涂县最东端,全镇总面积133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据了解,以前该村户均建房占地面积达250m2左右,且城镇农民建房非常零散。对于土地日益紧张的小城镇来说,并不是好事,加之配套设施不齐全,生活质量提不上去。目前已建成的三杨新村占地面积65,共入住农户189户,户均占地126m2(含公共配套设施)。与未改建前相比,一个三杨村可节约用地约2.5顷。
1.2.1 建筑概况
被调查的住宅新区为2007年统一规划建设的,为砖混结构,窗体结构为塑料窗框,普通单层玻璃,建筑朝向为南,其中平面屋顶形式的占32.5%,坡面屋顶形式的占67.5%,住宅屋顶最外层为砖瓦材料的占29.2%,琉璃瓦的占49.2%,水泥的占10%,灰泥的为11.6%。
我国现行相关政策规定:经济适用房的建筑面积在60m2以内,普通商品房的建筑面积为90~144m2,建筑面积大于144m2的住房为非普通住房。调查对象中这几类住房的比例见表1所示。
1.2.2 家庭基本情况
所调查的家庭主要为三口或四口之家,家庭成员情况见图1。家庭年消费能源情况见图2,从图2可知,该村69.16%的家庭能源年消费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年之间。
1.2.3 太阳能使用及空调制冷情况
新村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工程2003年建成,大约2004年开始入住;二期工程2007年建成,2008年开始入住。由于新村是由统一规划,政府积极引导,所以该村太阳能安装率较高,高达99.1%。图3为该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率随年份的变化趋势,从该图可以看到,截止到2009年,该村的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率接近100%。
在回收的120份有效问卷中,安装空调的有103户,其中空调面积情况如表2所示。
1.2.4 房屋投资改造情况
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有效问卷中有51户愿意进行房屋供暖和热水供应改造(图4),以便使房屋的保温性更好,提高舒适度和节能;其中可以承受的一次性投资额度调查结果如图5所示。
从图4和图5可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自身居住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制约,农民对于房屋改造的投资额度有限,能承受的一次性投资额度在4000元以内的所占比例较高,所以今后在进行农村建筑节能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制约因素的影响。
2 节能技术经济分析
2.1 住宅规划的节能设计
住宅的能耗是由其围护结构的热传导和冷风渗透两方面造成的。试验表明,住宅围护结构的耗热量,要占住宅采暖热耗的1/3以上。如果住宅围护结构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可减少冬季由室内向室外和夏季由室外向室内的传热量,从而减少因保持室内舒适热环境所需要提供的采暖或制冷能量。外墙、门窗和屋顶是建筑围护结构的组成部分,在住宅节能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降低能耗,必须对它们进行节能设计控制。随着节能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围护结构已陆续出现,如:
(1)墙体新型材料
1)新型粘土砖:
将实心粘土砖改为粘土空心或多孔是墙体发展的进步,主要有承重粘土多孔砖和非承重粘土空心砖两类。
2)非粘土砖:
蒸压灰砂砖,蒸压灰砂空心砖,粉煤灰砖及各种原料的免烧砖等。
3)砌块类:
主要有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混凝土空心砌块,煤矿石等空心砌块。
(2)墙体保温隔热技术
聚苯乙烯板外墙外保温系统:该系统是在基层墙体外层采用专门粘剂粘贴聚苯乙烯板,并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作为保温板的保护层,以提高外墙外保温系统抗冲击性能,满足结构要求。
(3)屋面保温隔热技术
屋面结构可采用了“倒置式屋面”保温隔热技术,即在现浇混凝土板上先做一层防水层,然后铺设聚苯乙烯挤塑泡沫板,再敷设一层防水层,上铺卵石或天然石块或预制混凝土块。
(4)单框双玻塑钢窗
塑钢是对塑钢型材的简称,主要化学成分是PVC,因此也叫PVC型材,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
表3列出了典型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2 造价和节能实例分析
建筑节能是指在满足住户同等需要或达到相同目的的条件下,尽可能降低能耗,达到提高建筑舒适性和节省能源的双重目标。以博望镇三杨新村平均建筑面积100m2为例,对节能住宅与传统砖混住宅进行造价分析,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在普通住宅中,冬天采暖、夏天制冷中30%的能量没有被人体利用,而是通过窗户、墙体散失到户外,增加了热岛效应,浪费了能源。例如同时在两间建筑面积为16m2的房间内开24 h空调,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比一般建筑要少用电5 kWh左右,保温效果提高一倍[6]。由表2可知,每户制冷取暖平均面积约为40m2,假设每户每年使用空调时间为7,8,9,12,1,2月,每日使用时间为12h,则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一年能省下电费:1125 kWh,按0.56元 kWh计,则每年能节省电费630元。
由表4可知,节能建筑与传统普通建筑相比,建筑成本增加了约127.3元/m2。而在农村,常规的工程建设成本在不考虑建筑节能时约为900元/m2[3],节能建筑增加的工程成本约占原工程费用的14%。从图4,图5可见,接近半数的农村户主愿意对其居住房屋进行投资改造,其可承受的房屋改造一次性投资额度约为4000元。而实际上建造一幢节能住宅建筑,按照每户100m2计算,共增加的建筑成本为12 000元,也就是说节能建筑成本会超出户主的投资承受额度约8000元。但按照每户每年可节省电费630元计算,13年内就能收回投资成本,同时建筑的节能效果可以达到52.5%[3]。业主不但得到了舒适的生活环境,而且还降低了今后的使用成本和能源消耗成本,具有长期获利的效果,还是比较合算的。因此在农村发展建筑节能技术,其经济效益在农村市场中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2.3 新能源-沼气的利用
沼气利用在我国农村经济可行,也是索取再生能源又一经济有效的技术。沼气池在农村可独家使用也可几户合用。据有关资料介绍[7],一口8m3的沼气池一年可产沼气350m3左右,它所产生的热值相当于节省800~1000kg的煤,可满足一户居民一年的日常烧饭、烧热水等需求。
沼气项目单元的总成本包括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按照投资预算一个户用8m3的沼气系统投资2500元,其中中央补助1200元/户。因沼气池发酵原料在发酵过程中没有损失,沼气池运行原料费用不计。运行维修费用按工程投资的2%计算,即2500元×2%=50元,人工费100元/年,费用合计150元/年。厨具改造和灯具改造价格如表5所示(以广西宜州友发厨具有限公司沼气系列产品价格为例)。住户每户需一次性投资成本约为1800元。
以博望镇三杨新村为例,户年平均使用液化气约为4罐,即90元×4=360元;使用灯具照明费用按用电量的20%计算,即1200元×20%=240元。预计在3年左右时间收回成本,并且长期受益。不但减轻了住户的能源消费负担,同时也大大减少了有毒有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对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3 结语
通过以上新型节能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经济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建筑节能的研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筑节能达到国家“十一五”中要求的目标并不难,而且经济效益上可行,一次性成本投入回收年限较短,节能技术上也较简单,节能效果显著,同时又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和生活环境,降低能源投入和污染气体的排放。总而言之,节能建筑在农村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和我国正在进行的节能减排都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望云.从传统建筑保温到现代节能-关于建筑节能的几点认识和建议[J].建设科技,2008,(21):72-73.
[2]安艳文,杜志文.村镇住宅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房材与应用,2001,29(2):34-35.
[3]扬子江.村镇住宅的节能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3,(5):21-23.
[4]王刚.建筑节能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及其经济效益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5):70-73.
[5]穆东.传统式屋面与倒置式屋面应用特性的分析[J].建筑应用,2002,(6):52-53.
[6]什么样的住宅才是节能住宅,http://www.zjbaowen.com/news content.asp?id=8.0.
曲轴选材原则及技术经济分析 篇10
曲轴材料国内目前一般分两类:一类是锻钢, 一类是球墨铸铁。采用铸造方法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构形状, 有利于曲轴的轻量化设计, 且加工余量随铸造工艺水平的提高而减小。另外球墨铸铁的切削性能良好, 并且和钢质曲轴一样可以进行各种热处理和表面强化处理来提高曲轴的抗疲劳强度、硬度和耐磨性, 而且球铁应力集中也没有刚质曲轴敏感, 所以球墨铸铁曲轴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160kW以上的大功率曲轴, 目前球铁材料尚不能完全胜任, 则优先采用锻钢曲轴。
常用曲轴材料类型
1. 球墨铸铁曲轴
自1947年球墨铸铁问世以来, 经过不长时间的努力, 其抗拉强度就提高到了700~900MPa, 伸长率也达到了2%~6%, 接近或超过了碳素钢的水平, 因而球墨铸铁具备了代替锻钢制造曲轴的可能性。另外采用铸造方法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构形状, 可满足轿车曲轴的轻量化设计, 应用比较广泛。在适应高强度曲轴方面, 经过多年的科技攻关, 玉柴公司已经率先研制成功牌号为QT800-6的球墨铸铁曲轴。
Q T800-6 (正火态球墨铸铁) 材料是玉柴公司自主研制的新型曲轴材料,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该材料的特点是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 具有较高的延伸率和冲击韧性, 并兼备球铁材料本身所具有的优越性。该材料的研制成功和稳定生产使球铁曲轴的应用领域获得突破。该材料制成的曲轴经“轴颈淬火+圆角滚压”强化, 能够获得较高的抗疲劳强度, 甚至可以超过42CrMo调质钢氮化曲轴, 可靠性好。
球铁材料过去一直靠正火热处理来提高强度, 随着生产技术的成熟, 铸态珠光体球墨铸铁曲轴代替正火球墨铸铁曲轴成为可能。由于石墨球数增加, 基体组织全为珠光体, 因而铸态下就能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铸态曲轴不须正火热处理, 这样不仅简化生产工序、降低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 还避免了人为因素产生的内应力, 从而减少了曲轴在切削加工后进行表面淬火强化处理时的变形倾向。
球铁向铸态发展是大势所趋, 同时也是技术进步的表现。为保证铸态曲轴的质量, 需严格控制化学成分及球化、孕育、凝固等关键工序, 以获得达到质量要求的金相组织。在原材料、熔炼设备、工艺、化学成分检验、金相组织分析、球化率检验、缺陷检验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上, 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并制定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
2.调质钢曲轴
调质钢曲轴用钢有优质碳素钢、低合金钢、中碳合金钢等, 常见的有45、40Cr、42CrMo等钢种。在热处理中淬火加高温回火的工艺称之为调质, 它是提高强度、增加韧性和塑性, 使钢材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的一种工艺手段。经调质处理的钢称之为调质钢。调质钢曲轴由于需要热处理, 工艺较复杂, 通常加工时间长, 能源消耗大。
锻钢曲轴由于余量大、硬度高、加工成本较高, 因此在较小功率的发动机曲轴以及轿车曲轴中多用球墨铸铁代替。然而在大功率发动机以及轿车柴油机中, 由于爆发压力很高, 可达15MPa, 球铁曲轴的抗疲劳强度尚不能达标, 分散性大、可靠性低, 此时惟有锻钢曲轴才能胜任。
新型曲轴材料
1.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曲轴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 (简称ADI) 是将球墨铸铁加热到Ac1 (奥氏体开始形成的温度) 以上, 保持一定时间, 以避免产生珠光体的冷速快速冷却至一定温度 (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以上) 并保温一定时间, 使球墨铸铁得到由针状铁素体和富碳奥氏体组成的奥铁体基体的一种热处理工艺。由此可见等温淬火球墨铸铁是一种球墨铸铁经过等温淬火热处理得到以奥氏体为主要基体的强度高、塑韧性好的铸造合金, 所以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也称为奥氏体球墨铸铁。该材料在机械工程领域已广泛应用, 目前已形成国家标准。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在曲轴上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应用, 某公司的368Q曲轴和485曲轴已经大批量应用, 得到了很好的使用效果。ADI材质经圆角滚压强化工艺可完全满足增压性发动机曲轴的疲劳强度需要, ADI等温淬火球铁曲轴的应用可进一步拓展球墨铸铁的应用范围, 实现以铁代钢, 节约社会资源。由于ADI材料基体硬度比较高, 可达30~35HRC, 因此曲轴轴颈不需再进行任何表面强化处理, 其轴颈表面耐磨性较珠光体基体球铁曲轴的耐磨性有显著改善, 尤其是曲轴经圆角滚压后, 轴颈表面与滚压支撑轮在高接触应力作用下使其粗糙度及表层硬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这对于经过精加工以后再进行圆角滚压的曲轴效果特别好。在ADI曲轴的生产中除实现ADI曲轴毛坯的稳定生产外, 曲轴加工过程的设备和刀具选择也是顺利实现ADI曲轴产业化的关键影响因素, 需要曲轴生产厂家进一步探索。
2. 非调质钢曲轴
非调质钢就是不需经过调质热处理, 就能达到高强度、高韧性的钢种。它是在碳钢的基础上添加钒、铌、钛等微合金元素 (0.3%~0.6%) 的新钢种。这一类钢在锻 (轧) 热加工后空冷其性能就能达到调质钢的水平, 可省略热处理工序, 节约能源、减少排放、降低成本, 因此被称为绿色钢材。
我国非调质钢的开发应用始于汽车的曲轴, 并已取得了成果。东风汽车公司研制康明斯发动机曲轴应用了50MnV。50MnV钢材由大冶钢厂和抚顺钢厂研制和提供。上海汽车锻件总厂采用49Mn VS3制造桑塔纳轿车曲轴, 长安汽车有限公司与上海汽车锻造总厂合作采用49MnVS3制造长安微车发动机曲轴, 49MnVS3钢材由上海第五钢厂研制和提供。
未来曲轴新材料趋势
据2000年《中国机械工程》——《面向21世纪的曲轴新材料》一文介绍奥氏体等温淬火球状石墨钢和新型铝合金复合材料是未来曲轴材料的发展趋势。
1.奥氏体等温淬火球状石墨钢
日本工业技术院采用奥氏体等温淬火热处理法成功地开发了一种杨氏模量高 (与钢差不多, 约为200GPa) 、强度及韧性 (摆锤冲击值比ADI材料大两倍左右) 均极理想的新材料——奥氏体等温淬火球状石墨钢, 它可用于对强度、韧性有较高要求的领域, 如曲轴、齿轮等零部件。
2. 新型铝合金复合材料
国外汽车公司生产的全铝发动机, 其曲轴采用了压力铸造纤维和颗粒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 以实现轻量化。纤维增强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技术在工业化大生产中的应用尚未成熟, 主要是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复杂, 目前仅停留在小批量生产阶段。
结语
光电对抗技术分析 篇11
【关键词】光电对抗;红外制导;激光制导;复合制导
1.引言
光电对抗是指敌对双方在紫外、可见光、红外波段范围内,利用光电设备和器材对敌方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等光电武器装备进行侦察干扰,使敌方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等光电武器装备失去或降低其作战技能,并保护己方光电设备和人员免遭敌方的侦察干扰,正常发挥作用所采取的各种战术技术措施的总称。
在军事应用中,光电精确制导技术和光电侦测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目前已形成较完善的装备体系。许多现代军事作战平台(飞机、舰船、坦克及装甲车等),普遍装备了前视红外系统、红外热像仪、激光测距机、微光夜视仪等光电侦测设备,使现代战争没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同时,在军事平台中还装备了激光制导导弹和炸弹、电视制导导弹和炸弹以及红外制导导弹等光电精确制导武器,这些光电精确制导武器具有命中精度高、全天候、全时段使用的特点,使得现代战争作战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光电对抗的作战对象主要是来袭光电制导武器和敌方光电侦测设备。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都有两个敏感单元:信息获取单元(光电传感器)和信息处理单元(计算机),这就像是人的眼睛和大脑。光电对抗技术就是针对敌方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的“眼睛”和“大脑”,采用强光致盲、致眩干扰使其“眼睛”变瞎,采用烟雾遮蔽干扰使其“眼睛”看不见目标,采用光电迷惑干扰使其“大脑”无法识别目标,采用光电欺骗干扰使其“大脑”产生错误判断而攻击假目标,从而有效对抗敌方光电制导武器和光电侦测设备。
2.光电对抗的内涵和作用
2.1 光电对抗的内涵
光电对抗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光电设备的使用效能.保护己方光电设备正常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行动的统称。具体而言,就是指敌对双方在光波段范嗣内,利用光电设备和器材.对敌方的光电武器进行侦察告警并实施干扰,使敌方的光电武器削弱、降低或丧失作战效能;同时利用光电设备和器材,有效地保护己方光电设备和人员免遭敌方的侦察告警和干扰。通常,光电对抗按波段分类包括激光对抗、红外对抗和可见光对抗;按平台分类包括车载光电对抗装备、机载光电对抗装备、舰载光电对抗装备。
2.2 光电对抗的地位及其作用
随着红外和激光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特别是光电探测和光电制导技术的发展。光电对抗技术和装备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军事强国在光电对抗领域的竞争也日愈激烈。有军事分析家预言:“在未来战争中。谁失去制谱权。就必将失去制空权、制海权,处于被动挨打、任人宰割的境地;谁先夺取制光电权,谁就将夺取制空权、制海权、制夜权.由此也可以认为,谁拥有
了更先进的光电对抗技术和装备,谁就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光电对抗在军事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为防御及对抗提供及时的告警和威胁源的精确信息
实现有效防御的前提是及时发现威胁。光电侦察告警设备能够查明和收集敌方军事光电情报.为及时采取正确的军事行动、实施有效干扰或火力摧毁提供依据。美军非常重视战场信息采集及综合處理技术的研究,已连续多年把它列为国防关键技术和重点研究内容,并且在大的军事项目中加以应用。
2)扰乱、迷惑和破坏敌光电探测设备和光电制导系统的正常工作
通过有效的干扰使它们降低效能或完全失效,以保障己方装备和人员免遭敌方光电侦察、干扰或火力摧毁,为己方的对抗行动创造条件。光电干扰技术和装备作为对抗敌方光电探测和制导的有效手段,是各军事强国重点研究的内容。
3.电对抗的基本特征
光电对抗是否有效必须符合如下4个基本特征:光电频谱匹配性、干扰视场相关性、最佳距离有效性和干扰时机实时性。
3.1 光电频谱匹配性
在此指干扰光电频谱必须覆盖或等同被干扰目标的光电频谱。如对没有明显红外辐射特征的地面重点目标防护,一般容易受到具有目标指示功能的激光制导武器的攻击,因此激光欺骗干扰和激光致盲干扰都选用1.06微米和10.6微米来对抗相应的敌方激光装备;对具有明显红外辐射特征的动目标(如飞机)一般受到红外制导导弹的攻击,红外诱饵及红外有源干扰波段与红外制导光电频谱相同,一般选在l~3微米和3~5微米。
3.2 干扰视场相关性
光电侦察、光电制导和光电对抗均具有方向性较好的光学视场,干扰信号必须在被对抗的敌方装备光学视场范围内,否则敌方光电装备探测不到干扰信号,干扰将是无效的。尤其是激光对抗,由于激光的方向性好,导致对抗的难度非常大。例如在激光欺骗干扰中,激光假目标的布设距离必须根据激光导引头视场范围而设定。
3.3 最佳距离有效性
光电对抗最佳的干扰效果就是将来袭光电制导武器引偏,使光电制导武器导引头在其视场内看不到被攻击的目标。在一定引偏距离内是否引偏至导引头视场之外,主要取决于距来袭光电制导武器的距离,因此干扰距离的选择也是能否有效干扰的关键问题。例如红外干扰导弹在距来袭红外制导导弹一定距离范围内发射才具有最佳的诱骗干扰效果。
3.4 干扰时机实时性
战术光电制导导弹末段制导距离一般在几公里至十公里范围内,而导弹速度很快,一般在l~2.5马赫左右,从告警到实施有效干扰时间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敌方来袭导弹将在未形成有效干扰前就已命中目标,因此对光电对抗要求的实时性要求比较强。
4.结束语
本文对光电对抗的内涵及在战争中作用的主要表现进行了论述。对光电对抗的光电频谱匹配性、干扰视场相关性、最佳距离有效性和干扰时机实时性这4个基本信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为光电对抗武器的研发和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泽贵.光电对抗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J].电子对抗技术,2002(4):39-40.
[2]付伟.光电无源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J].应用光学,2000,2l(6):l-5.
[3]叶盛祥,谢德林,杨虎等.光电对抗技术[J].光电工程,2001,28(1):67-72.
[4]赵广福.光电对抗技术评述[J].红外技术,1996,18(2):13-19.
[5]樊祥,刘勇波,马东辉等.光电对抗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电子对抗技术,2003,18(6):l0-15.
技术经济分析 篇12
一、经济增长的表现
为了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我们分别采用名义GDP和实际GDP (1978=100) 两种标准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进行测算, 并且为了更好的反应其经济增长的情况, 我们又进而给出了人均GDP的变化情况, 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历年《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从经济增长的整体情况来看, 按照当前价格计算, 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平均增长速度为14.1%, 其中吉林省经济增长速度最快, 名义平均GDP增长速度为15.1%, 辽宁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与地区平均增长速度持平, 而最慢的黑龙江省, 名义平均GDP增长率也达到了13.6%。而按照以1978年价格为基期计算, 大体情况与按照当前价格计算的结果相似, 其中东北地区平均增长速度为8.9%, 最快的吉林省增长速度为9.7%, 高于东北地区平均增长速度0.8个百分点, 辽宁省平均增长率为9.2%, 尽管慢于吉林省, 但其速度也高于地区平均水平;黑龙江省的平均增长速度为8%, 尽管低于地区平均速度, 但仅差0.9个百分点, 同最快的吉林省也仅差1.7个百分点。从“十五大”以来的经济增长表现来看, 我们发现尽管名义经济增长率低于改革以来的平均经济增长速度, 但是从实际经济增长速度来看, 在1998年到2005年的8年时间里, 实际平均增长速度快于改革以来的平均经济增长水平。从衡量发展水平的人均GDP指标来看, 东北地区实际人均GDP从1978年的563.7元增加到2005年的4481.9元, 在28年间以每年8%的增长速度, 增长了近8倍。从各省情况来看, 各省改革以来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均在7%以上, 其中最快的为吉林省, 达到了8.8%, 最慢的为黑龙江省, 也达到了7.2%。并且我们发现自1998年以来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又呈现出加速增长得现象。各个地区的实际人均GDP平均增长率均超过了9%, 而东北地区实际人均GDP增长率则实现了双位数增长, 达到了10.2%。从以上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 东北地区自改革以来持续保持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
(一) 经济增长源泉的变化
我们采用经济增长随机边界生产函数的方法结合东北地区各省的宏观经济数据构造面板数据 (Panel Data) , 然后应用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对东北地区以及各省的要素产出弹性系数进行了估计。并结合东北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各个时期的产出及要素投入的基本变化情况, 计算出东北地区及各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 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从表2我们可以看到东北地区的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仍然起到主要作用, 其贡献率约占60%左右, 但是资本贡献率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另一主要投入的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 从改革之初到“十五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前,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8.4%, 而1998年以来其贡献率仅为5%。与要素投入贡献率下降趋势形成反差的是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变化,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1998年之前的平均20%上升到1998年以后的34.4%。 (这一估算结果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研究所傅晓霞、吴利学[2006]的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超过30%, 但资本等要素投入仍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贡献份额大约为60%。)
资料来源:根据作者计算得出。
从各省的情况来看, 大致情况与地区总体情况一致, 但是各省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资本要素的贡献来看, 资本要素投入仍是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但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资本贡献最高的辽宁省资本贡献率从1998年之前的73.5%下降到1998年以后的61.5%, 吉林省也从68.4%下降到63.7%, 而资本贡献率最低的黑龙江省则从68%下降到58.2%。从劳动要素投入的贡献率来看, 劳动要素不仅不是各省的经济增长源泉, 而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其中自“十五大”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实施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 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程度均低于10%, 其中辽宁省为6%, 吉林省为7.4%, 而黑龙江省最低为2.4%。从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来看, 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自改革开放以来均有显著提升, 其中黑龙江省最高接近40%, 而辽宁省与吉林省均低于东北地区平均水平, 其中辽宁省为32.5%, 而吉林省仅为28.9%。
(二) 全要素生产力的分解
从上一部分分析我们可以看到, 全要素生产率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 对全要素生产率本身的理解也成为理解和认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现状及可持续性的关键内容。按照索洛等经济增长理论学者对经济增长的核算分解研究, 全要素生产率被理解为由技术进步和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但同时也有学者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个部分。其实这两者划分方法并不矛盾, 因为技术效率高低与否主要就是实际采用的技术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否吻合, 如果吻合则被视为技术效率较高, 如果不能吻合则视为技术效率较低。而现有技术效率与潜在技术效率之间的改进过程正是生产要素能否按照市场价格信号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因此, 技术效率也是制度因素的一个反映, 所以两种分解方法并不矛盾。
在此我们采用后者, 即采用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同理根据随机边界生产函数以及东北地区的相关宏观经济数据, 我们对东北地区及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 (如图1至图4所示) 。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 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变化趋势相同, 在1993年之前, 均存在波动上升的趋势,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1979年的-4.1%上升到1993年的7.59%, 同期技术进步增长率则由改革之初的-0.1%上升到1993年的5.51%。而在1993年至1999年, 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变化出现了短暂下降趋势,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7.59%下降到1.6%, 而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则由5.51%下降到1.21%。但是在1999年以后全要素生产率与技术进步增长率又均出现缓慢上升的趋势, 其中全要素生产率1999年至2005年平均增长率为3.43%, 而同期技术进步增长率为3.2%。从图1我们注意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变化主要同技术进步增长率有较强的相关关系, 但是两者差异的大小又受到技术效率增长率的制约。我们看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变化在1994年之前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其由改革之初的-4.05%上升到1994年的3.07%, 但是1994年之后技术效率增长率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 其中自1994年至2005年技术效率增长率从3.07%下降至-1.24%。可见也正是这种技术效率增长率持续走低, 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在技术进步增长率逐渐加速的情况下保持缓慢增长。
我们从省际层面来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三者的增长率进行分析。首先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来看, 从图2我们发现东北地区三省基本变化趋势相同, 即改革初期至1994年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 其中吉林省波动最为强烈, 而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则表现出变化相同的趋势。自1994年以后三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差异, 其中黑龙江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从1994年到1998年持续下降, 从1994年的8.71%到1998年的-3.16%, 但是自1998年之后持续上升, 并且成为东北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最快的省份, 而辽宁与吉林则呈现出平稳变化。其次从技术进步增长率来看, 如图3所示, 东北三省技术进步的增长率变化趋势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但是幅度略有差异, 这主要是因为全要素生产率由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效率增长率两部分组成的结果。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辽宁和吉林两省技术进步增长率从1999年以来呈现上升趋势, 而黑龙江省技术进步增长率虽然为正, 但是增长率却从2000年的4.45%下降到1.5%。接下来, 我们来考察一下东北地区各省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在1994年之前, 东北地区各省技术效率增长呈现出逐渐上升的变化趋势, 但是自1994年之后, 东北地区各省的技术效率增长率出现了全面下降的趋势, 只有黑龙江省在2002年以后技术效率有所提升。最后,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对东北地区各省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增长率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的变化给予一个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在1994年之前东北地区各省技术进步以及技术效率的增长率变化均呈现趋同的趋势, 而且我们发现之所以这一阶段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呈现出波动上升主要是因为技术进步增长率波动以及技术效率的持续上升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是自1994年以后, 辽宁和吉林两省表现出较为相似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长趋势, 两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托的是技术进步增长率的提高, 而技术效率增长率对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变化起到了滞后作用。而黑龙江省与辽宁省、吉林省两省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存在差异, 主要表现在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差异。以上分析表明黑龙江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近期上涨主要依托于技术效率的提高, 而不是技术进步增长率的上升。
资料来源:引自Li, Nan (2008)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资料来源:引自Li, Nan (2008)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echnical Efficiency Chang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Northeast of China: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Frontier Production Function Approach".
三、经济增长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 资本效率逐渐降低, 从而对经济增长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尽管资本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总的贡献率占有绝对优势, 接近60%左右, 但是我们发现资本效率却逐渐降低。在经济学中对于资本效率的测量方法一般采用两种度量方法, 第一种是关于产出资本比率的度量, 如果产出资本比例越高, 则意味着资本效率越高, 而产出资本比例越低则表明资本效率越低。第二种度量资本效率的方法是从资本的边际效率角度来对资本效率进行考察, 主要是采用“边际资本———产出比” (ICOR) 来度量, 其中ICOR越大表明资本效率越低, 而ICOR越小则表明资本效率越高。在这里为了度量准确我们分别采用第二种方法, 即“边际资本———产出比率” (ICOR) 来度量资本效率变化。从图5我们可以看到, 自改革开放以来, 东北地区及其各省的ICOR指数均呈现逐渐上升趋势, 这表明其资本的效率逐渐降低。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 各个省的程度有所不同, 其中吉林省与辽宁两省表现趋同, 特别在1997年以后其资本投资明显加快, 这也导致了其资本效率的低下, 并且这也是中国东北整个地区资本效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而黑龙江省尽管ICOR也呈现上升趋势, 但是我们发现其基本变化比较平稳, 从而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黑龙江省的资本效率优于其它两省。导致以上资本效率逐渐降低的主要原因则是东北地区辽宁与吉林两省近期特别是1997年以来过快的资本投入, 两省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均接近20%, 而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1%左右, 两者之间形成巨大缺口。而黑龙江省实际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为10.9%, 同期实际GDP增长率为10.3%, 两者仅差0.6个百分点, 两者实现了协调增长, 从而导致了黑龙江资本效率与其它两省相比有显著的提高.
(二) 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成为影响东北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潜在因素
在前面的分析中, 我们发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变化呈现出“倒V字”型变化。从1979年改革之初, 其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从-4%上升到1994年的3.1%。但是自1994年以来却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即从1994年的3.1%下降到2005年的-1.2%。
在现有经济理论中, 认为资本深化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对技术效率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 为了对东北地区技术效率下降进行深入的了解, 我们以技术效率为被解释变量, 以资本深化以及外商直接投资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时间趋势作为控制变量利用现有东北地区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初步发现技术效率受到外商直接投资和资本深化的影响, 并且统计关系显著。其中资本深化对技术效率变化具有负相关影响, 人均资本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技术效率的绝对数值将下降0.334;而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效率的变化具有正向影响, 当外商直接投资 (FDI) 在GDP比重每增加1个单位, 技术效率的绝对值则增加0.967。由于同期实际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产出比之增长率仅为11.5%, 而同期人均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为13.5%, 快于外商直接投资与总产出比率的增长幅度, 从而导致了自1994年以来的技术效率持续下降。
资料来源:所有数据由作者根据东北地区各省统计年鉴计算得出。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以上我们对中国东北地区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以及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东北地区经济增长之所以取得较快的增长, 其主要动力仍然是要素投入拉动, 但是其内在趋势却在发生变化。其中资本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虽然仍然保持60%左右, 但是其趋势逐渐下降, 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逐渐上升, 接近30%左右的水平。这种变化说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保持一个较为快速的持续的经济增长过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特别是该地区同全国一样存在资本效率较低的问题。同时我们对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后发现东北地区技术效率增长率自1994年以来持续下降。究其原因则是由于资本深化过快以及经济增长结构不合理所致。因此必须改变这一情况, 否则将会影响到该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为此提出如下建议:第一, 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确保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方略的实施, 完善市场秩序, 建立完善的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体系;第二, 调整和控制好固定资产投资速度, 避免资本深化增长过快, 实现资本要素投入适度增长;第三, 优化投资结构, 在吸引内资的同时, 大力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并使之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的外溢效应;最后, 实现以技术进步为经济增长主要动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东北三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源泉分析, 特别将经济增长分解为要素投入、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三个部分, 发现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是要素投入, 但是其贡献率趋势却逐渐下降, 而依托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上升。同时发现目前资本效率下降以及技术效率增长率下降将会对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带来一定影响。因此, 本文在指出和分析这些问题的同时也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东北地区
参考文献
[1]傅晓霞, 吴利学.技术效率、资本深化与地区差异[J].经济研究, 2006 (10) :52-61.
[2]李楠, 牛爽, 王丹.黑龙江省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及滞后效应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5 (4)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