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经济性能

2024-10-02

技术与经济性能(通用12篇)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1

我国是世界上能源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的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基本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建筑能耗也越来越大。加强建筑节能控制,在保证使用和居住舒适性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物能耗标准已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筑物节能效果的好坏,与其外围护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关系最为密切。目前外围护墙体保温按保温材料的位置分为:外墙内保温,中间保温和外墙外保温三种。应用较多的节能建筑墙体的保温技术主要是外墙外保温(外墙抹保温砂浆或贴聚苯板等)。外保温技术虽然能满足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改善墙体的保温性能,但是仍存在许多隐患,如保温措施达不到节能预计效果,工程造价高,施工工序复杂,耐久性差,保温层与建筑结构寿命周期不同步等等。相比之下,外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要优于节能建筑外保温、内保温等技术。外墙自保温体系具有施工工序简单方便,墙体自重小,保温隔热效果好,造价低廉,耐久性好,质量通病少等特点,逐渐成为当今建筑节能措施的首选技术,而建筑外围护结构自保温技术的关键则是要寻找到理想的隔热保温墙体材料及其相配套的有关技术,以形成完整的墙体自保温技术体系。

本文将通过工程实例对一种新型的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外墙自保温系统从技术、经济、工艺方面做具体分析介绍。

1 技术特点分析

1.1 页岩砖简介

页岩砖主要利用页岩和煤为原料进行高温烧制,具有强度高、保温、隔热、隔音等特点。在以页岩砖作为主要建材的砖混建筑施工中,页岩砖最大的优势就是与传统的粘土砖施工方法完全一样,无须附加任何特殊施工设施、专用工具。由其砌筑成的墙体无砌块的窗墙结合部八字形开裂、粉刷层开裂等弊病,便于二次装修。页岩砖热工性能优异,烧结页岩砖导热系数0.81 W/(m·K)。明显优于混凝土砌块[1.2W/(m·K)],并稍优于粘土砖[0.814W/(m·K)]。其它外观、泛霜、爆裂等方面也完全符合标准规定。页岩砖还节约资源,不占用土地,是传统粘土实心砖的最佳替代品。

页岩大孔砖则是在普通页岩砖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外观尺寸较大的页岩砖,其一般尺寸为240 mm×240 mm×115 mm(详见图1、图2),通过模具在砖的长向留出3个截面为61 mm×85 mm的孔洞,砌筑时孔洞沿墙体轴线方向,使砌筑成的墙体形成封闭的小空气间层,以增强墙体的保温隔热性能。

1.2 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保温体系工艺优点

各种保温体系中,青岛地区目前外墙外保温应用较多,常用的外墙保温做法是以加气混凝土砌块或烧结粉煤灰砖外贴聚苯板;此种保温体系存在以下缺点:1)加气混凝土砖的墙体裂缝问题难以根除;2)墙体外贴聚苯板时,聚苯板与墙体粘接不牢,容易脱落;3)接茬部位外墙涂料等保护层收到破坏以后,雨水容易渗入,造成保温效果下降;4)墙体与保温层,保温层与外面的砂浆层的粘接强度较低,保温层外不适宜再镶贴面砖石材,不能干挂石材。

相比之下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的自保温体系,则充分解决了以上问题,具有以下优点:1)施工工艺简单,在页岩大孔砖的孔洞内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操作很容易操作,质量容易保证,填塞完成以后就可以向普通砖一样用于砌筑墙体;2)施工方便,由于页岩大孔砖尺寸较大,墙体施工速度很快,工期相对较短;3)性能优异,页岩大孔砖墙体自重小,保温隔热性好,且不易产生墙体裂缝;4)墙体强度较大,可以满足干挂石材要求;5)墙体表面特性与普通机制红砖一样,可以直接镶贴面砖或石材。

1.3 热工分析

在页岩大孔砖孔洞内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可以大大增强页岩大孔砖的保温性能,其热阻值计算如下:

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由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两向非均质围护结构(包括各种形式的空心砌块,填充保温材料的墙体等,但不包括多孔粘土空心砖),其平均热阻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为平均热阻(m2·K/W);

F0为与热流方向垂直的总传热面积(m2),F0=0.24×0.115=0.027 6 m2;

Fi为按平行于热流方向划分的各个传热面积(m2),将填塞了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的页岩大孔砖分为三层,第一层F1=0.24×0.015=0.003 6 m2,第二层F2=0.24×0.085=0.020 4 m2,第三层F3=0.24×0.015=0.003 6 m2;

R0i为各个传热面部位的传热阻(m2.K/W),,δ为材料层的厚度(m),λ为材料的导热系数[W/(m·K)];第一层和第三层为页岩砖,热阻

;第二层为页岩砖和聚苯乙烯泡沫

塑料复合体,由于多层材料总热阻等于各层材料热阻之和,故

Rl为内表面换热阻,R0为外表面换热阻,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附录二,Rl取0.11m2·K/W,R0取0.04m2·K/W;

φ为多种材料组成的围护结构平均传热绝缘系数的修正系数,查得页岩大孔砖导热系数λ1=0.81 m2·K/W,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导热系数λ2=0.042 m2.K/W,,根据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附录二表2.1,φ取0.86。

得到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块墙体综合导热系数

1.4 工程实例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青岛校区校医院工程,采用页岩大孔砖孔内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外墙保温体系。其建筑平面设计为短L型,建筑物长度为L=36.2+34=70.2 m,宽度B=13.5+14=27.5 m,高度H=12.35 m,体型系数

根据体型系数,由《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1995)查得青岛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为1.28 W/(m·K)。

根据图纸计算得到本工程外墙主体面积Kq=1 172.35m2,外墙柱面积Kz=95.36 m2,外墙梁面积Kl=480.22 m2,混凝土梁柱传热系数取λ1=λz=1.74W/(m·K)。

取外墙平均传热系数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远小于青岛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通过以上计算和比较得出:在混凝土梁柱等冷桥不做保温的情况下,本工程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依然小于青岛地区采暖居住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块墙体保温体系完全满足青岛地区采暖居住建筑保温节能要求。

2 经济性分析

根据工程实例图纸计算得到本工程外墙主体面积Kq=1 172.35 m2,外墙体工程量为1 172.35×0.24=281.36 m3,下面对外墙采用烧结粉煤灰砖砌筑外贴聚苯板保温体系和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块自保温体系两种施工方法分别计算其外墙体和保温工程造价。

1)烧结粉煤灰砖砌筑外贴聚苯板保温体系

根据《山东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2003年)(下称“定额”)和《山东省建设工程消耗量定额青岛市价目表建筑分册》(2007年)(下称“价目表”)3-3-3项,烧结粉煤灰轻质砖墙(墙厚240 mm,烧结粉煤灰砖规格240 mm×1 15 mm×53 mm)每立方米造价236.76元;根据定额和价目表6-3-30项,沥青贴聚苯乙烯泡沫板立面保温每立方米造价1 123.13元,保温板厚度取50 mm;计算得到工程墙体及保温总造价为281.36×236.76+1 172.35×0.05×1 123.13=132 449.87元。

2)根据定额和价目表3-3-18项,非承重型黏土空心砖墙(墙厚240 mm,黏土空心砖规格240 mm×240 mm×115 mm)每立方米造价190.77元,其中材料费142.06元;同规格页岩大孔砖每立方米价格为165元,换算得到立方米造价212.81元;填塞聚苯乙烯块材料费和人工费每立方米需要增加10元,最终得到页岩大孔砖墙体每立方米造价222.81元。工程墙体总造价为281.36×222.81=62 689.82元。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新型墙体保温系统比传统保温系统造价减少了近一半,可以显著的降低墙体及保温工程造价,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3 施工注意事项

1)聚苯板泡沫塑料块尺寸要严格与页岩大孔砖空洞相匹配,以保证材料填塞紧密,防止形成对流空气夹层,影响保温效果。

2)应选择材质均匀、品质良好、强度一致的产品。页岩大孔砖应提前1~2 d浇水湿润,砌筑时砖的含水率宜为10%~20%,严禁干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严格控制砂的含泥量,砌筑砂浆、抹灰砂浆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强度试配配合比,待试配合格后严格按配合比配料;采用机械搅拌,确保砂浆拌合均匀,砂浆随伴随用,保证砂浆和易性、保水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浆配合比,以确保灰缝砂浆饱满度和保证灰缝强度。

4)砌筑时要严格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和竖直灰缝宽度宜为10 mm,但不应小于8 mm,也不应大于12 mm。但当有拉结筋时,灰缝厚度宜为12~14 mm。灰缝砂浆应饱满,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应小于80%,垂直灰缝宜采用加浆填灌方法,使其砂浆饱满。

5)墙体基础垫层表面如有局部不平,高差超过30 mm处应用C15以上细石混凝土找平后方可砌筑,不得仅用砂浆填平。

6)墙体砌至接近梁、板底时应预留一定空隙,停留一段时间(至少7 d),待填充墙体沉缩基本完成且达到一定强度后,再用配砖斜压塞紧。注意要确保斜砌部分倾斜度在60°左右,且砌筑砂浆应饱满密实。

7)墙体抹灰应在砌筑完成后7 d再进行,因为此时砌体沉降收缩已完成,强度达到稳定状态,这可有效防止裂缝的产生。

8)墙体抗震拉结筋的位置,钢筋规格、数量、间距,均应按设计要求留置,不应错放、漏放;构造柱、圈梁、窗台及门窗安装构造应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技术规程和图集要求,以防止墙体产生裂缝;墙体构造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均应挂热镀锌钢丝网,两边与基体搭接宽度均应不小于150 mm。

9)墙体部分位置可设置几皮烧结粉煤灰砖以满足设备安装等强度需要;墙体不得留置脚手眼,不得对页岩大孔砖进行砍凿;砌筑时不得留置斜槎或直槎,中途停歇时应将墙顶砌平。

4 结论

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自保温体系具有施工方便,墙体不易开裂,可贴挂石材和墙砖等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外墙热工参数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青岛地区节能标准设计要求,保温隔热效果好,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这种新型建筑保温体系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大力推广不但有利于推动节能技术进步,完善现有建筑保温体系,也对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结合青岛寒冷地区的实际应用情况,对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外墙自保温体系的节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作了具体分析。结果说明该自保温体系不但外墙热工参数指标能满足节能标准设计要求,并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外墙自保温,复合墙体,节能,页岩大孔砖填塞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块

参考文献

[1]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1993)

[2]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26-1995)

[3] 杨莉萍,张双喜,王延东.新型复合保温砌块的热工性能的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2,(10) :85-87

[4] 李晓健.自保温砌块、空心砖墙体的优势[J].砖瓦,2007,(8) :61-63

[5] 徐凌,张钧.页岩多孔砖多层节能住宅体系应用[J].国外建材科技,2005,26(1) :85-86

[6] 董孟能,张泽民,杨修明,等.节能型烧结页岩空心砖的研制和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8,(2) :32-34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2

1、交通事故的概念?

凡车辆、人员在特定道路通行过程中,由于当事人违反交通法规或依法应该承担责任的行而造成人、畜伤亡和车辆损失的交通事故。

2、汽车的安全要素是什么?

汽车安全主要取决于车、人、交通环境三大要素。

3、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肇事车辆安全技术状况不佳是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4、ESV计划的目的?

1)弄清汽车的安全性对环境的影响,撞车时的乘员生存性等技术进步的可能性

2)掌握如何依靠不断改进的安全设计来减少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一般规律 3)促进全世界的汽车工业界强化对汽车安全的研究,把改进后的安全系统及时用于现生产的汽车

4)把试验安全车评价试验所得的技术资料用于制定新的安全标准

5、简述汽车主动安全性与被动安全性定义并举例说明汽车在两个方面设计上为提高安全性采取的措施

事故前的汽车安全性是指事故将要发生时操纵制动或转向系避免事故发生的能力,以及汽车正常驾驶事故保证其动力性、操稳性、驾驶舒适性、信息性等预防事故发生的能力,一般也称之为主动安全性。

事故发生后的汽车安全性是指事故发生时保护乘员和步行者,使直接损失降到最小的性能,另外,作为防止事故发生后出现第二次伤害的安全性,还应考虑防止事故车火灾以及迅速疏散乘客的性能,一般也称为被动安全性。

6、汽车被动安全性装置研究的重点? 1)更可靠的空气囊系统 2)超级安全带系统 3)柔性窗玻璃 4)软包内饰

5)自动报警、联系系统

7、简述汽车与直立平坦的刚性屏壁的碰撞工程?

1)假设汽车匀速行驶继而垂直的撞在一个直立而平坦的刚性屏壁上,屏壁在碰撞过程中不移动也不变形,那么就可以认为汽车的动能就消耗在汽车结构的塌陷变形上。2)汽车开始于屏壁接触,此时速度等于初始速度,并且塌陷变形与减速度均为零。3)汽车速度开始下降,但车内乘员由于惯性作用仍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亦即他与汽车室内产生相对速度和相对位移。乘员的相对位移受到室内物体的限制,亦即身体以一定的相对速度与室内物体接触,产生另一次碰撞,称为“第二次碰撞”。4)第一次碰撞没有直接引起乘员受伤,而第二次碰撞才是致伤的原因。

8、简述汽车碰撞过程中乘员与汽车的速度变化?

在碰撞开始时,初速度为V0,此时乘员开始离开座椅并以V0的速度向前运动,而汽车的速度已经开始逐渐下降,两者的速度差值将随时间而增大

9、汽车碰撞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人的因素:由于人的生理功能低下,造成的人的行为的差错,引起事故。2)汽车因素:由于汽车设计部合理、性能低劣或汽车的结构故障等引起的事故。

3)环境因素:道路状况、道路标志、设施、车流情况、气候等影响。

10、简述两车相撞决定塌陷变形的因素?

汽车塌陷变形的大小取决于它本身的结构参数和运动状态,而且还取决于另一辆汽车的结构参数和运动状态。一般的说,质量大,结构刚度大的汽车塌陷变形小,质量小、结构刚度小的汽车塌陷变形大。

11、如何确定碰撞涉及宽度?

如果碰撞涉及到汽车的全部宽度Bv,则B=Bv;如果两辆汽车相互碰撞,则B等于重合部分的宽度。

12、计算题(略)

13、从运动角度出发,与汽车安全性能有关的汽车的基本性能有哪些?

主要包括:动力性、制动性、操稳性、平顺性和通过性等5项基本性能。

14、评价汽车动力性能的指标及定义?

1)汽车的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路面是噶不过汽车能达到的最高速度。2)汽车的加速时间。包括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有Ⅰ档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度逐步换至高档后达到某一项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要的时间。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高档或次高档由某一中等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要的时间。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用满载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来表示。

15、汽车平顺性定义?

汽车平顺性是指汽车在正常行驶中能保证乘坐者不致因车身振动而引起明显不舒服和疲劳的感觉,主要是根据汽车乘员的舒适程度来评价,又称为乘坐舒适性。

16、人体对振动的不同感觉界限及定义?

1)暴露极限。当人体承受的振动强度在这个极限之内时,可保健康或安全。2)疲劳降低工作效率界限。当驾驶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极限内时,可保证能正常进行驾驶。

3)舒适降低界限。当乘员承受的振动强度在此界限之内,不会明显感到不舒适。

17、评价人体平顺性的方法?

1)1/3倍频带评价方法。2)总的加速度加权均方差值评价方法。

18、评价汽车通过性参数?

主要有:最小离地间隙c、接近角γ

1、离去角γ

2、纵向通过半径ρ1和横向通过半径ρ2等。

19、气压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一般较长,压力损失较大主要表现在哪些阶段?

表现在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在第一阶段中,制动作用滞后时间t`2 取决于压力波通过一定长度的制定管路的传播速度;第二阶段滞后时间t` `2 是由制动气室活塞克服间隙所需要的位移而产生的,这段滞后时间与制动气室的容积正正比;第三阶段滞后时间t` ` `2 由制动管路压力到达贮气筒压力90%所需要的时间构成,这段时间与制动传动系的总容积和流动阻力成正比。

20、汽车在路面上制动时受力与汽车架空后制动的受力有哪些不同?

21、如何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 汽车的地面制动力首先取决于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又受到地面附着条件的限制,只有汽车具有足够的制动器制动力,同时地面又能提供高的附着系数,才能获得足够的地面制动力,提高行车制动效能。

22、为什么空载车辆制动传动系作用时间会长于满载车辆?

主要是因为车辆空载制定而要防止车辆抱死时,管路压力较低,以致压差较低,从而使制定气室的填充特性迟缓。

23、汽车操作稳定性定义?

汽车操作稳定性包括两个概念:驾驶人员以最少的修正而能维持汽车按给定的路线行驶,以及按驾驶员的愿望操纵转向机构以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能力即为操纵性;驾驶人员固定转向盘给定汽车一个行驶方向,汽车抵抗力图改变其行驶方向的外力的能力即为稳定性。

24、汽车操纵稳定性不好的车辆的具体表现? 1)发飘2)迟钝3)丧失路感4)失去控制

25、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1)轮胎侧偏2)转向悬架系统的弹性3)侧倾转向效应4)车轮侧倾效应5)空气动力影响

26、阐述90百分位人体模型表达的意义?

第90百分位表示90%的人身高小于此值而10%的人大于此值。

27、阐述视野的分类及定义?

汽车视野按不同的方向可分为前方视野、侧方视野和后方视野等三部分。前方视野是从前风窗玻璃所能看到的以及车厢内部的仪表板部分,前方视野是汽车运行中最关键的视野;侧方视野是通过侧窗所能看到的部分,对汽车转弯、起步、停止、和低速行驶时有重要的作用;后方视野是从后视镜所看到的部分,也称为间接视野,在超车、制动、转弯时要使用它。

28、眼椭圆绘制的步骤?

1)根据H点水平行程和眼椭圆的百分位,从表3-

2、表3-3中确定眼椭圆长轴和短轴。

2)绘制工作线X-X、Y-Y、Z-Z,X-X工作线是在H点上方635mm的水平线;Y-Y轴、Z-Z轴工作线的绘制方法参考图3-9;若靠背角不等于25 º时,还须按表3-4修正眼椭圆自身坐标的偏移量。

3)按表3-5修正眼椭圆中心距自身坐标X、Y、Z夫人偏移量。

4)做出眼椭圆长轴的倾角;侧视-6.4 º,俯视右倾角5.4 º,最后按眼椭圆长短轴的尺寸绘出眼椭圆。

29、高个子和矮个子在前方视野范围的不同?

30、在正面碰撞时如何设计车身结构能够最大可能提高汽车安全性?

31、简述ABS定义?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是在汽车制定过程中自动控制和调节制动力的大小,防止车轮抱死,以获得最佳制动效能额装置。

32、简述滑移率S与附着系数的关系及其与ABS的计算关系?

当滑移率不同的时候,附着系数也不一样。纵向附着系数ψx随滑动率的增大而迅速增大,而后上升率变小,随后反而减小。对于侧向附着系数ψy,S越大,ψy越小。计算公式:s=v−ωrv∗100%

33、ABS的控制型式和控制方式?

控制型式:如果车轮的制动压力可以进行单独调节,则称该车轮为独立控制:如果两个(两个以上)车轮的制动的压力是一同进行调节的,则称这两个车轮为一同控制。

控制方式:主要有逻辑门限值控制、最优控制盒滑动模态变结构控制等。

34、ABS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组成:车轮转向传感器,ECU和制动压力调节器三部分组成。

工作原理: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过程可分为常规制动、制动压力降低、制动压力保持和制动压力升高等四个阶段。

35、简述瞬时测得的滑移率S为5%时,ABS的工作过程?

36、简述ASR的定义?

在驱动过程中,防止驱动车轮滑转,使汽车在驱动过程中的方向稳定性、转向控制能力和加速性能得到提高,因此采用了汽车驱动防滑系统。

37、ASR的控制方式有哪些? 1)对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行控制 2)对驱动轮进行制动控制 3)对可变锁止差速器进行控制

38、简述EBS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39、典型的辅助制动系统有哪些,每一种应用在什么车上?

1)典型的辅助制动系统有发动机制动、排气制动和缓速减速制动系统。2)对于小型或中、低速行驶车辆,发动机制动和排气制动已能取得较为理想的辅助减速制动效果;缓速器是配合常规制动系统使用的,主要用于使高速车辆平稳减速和使下长坡车辆保持某一车速而不必频繁使用制动器的一种高效辅助减速制动装置。

40、缓速器产生自制动的原理

当旋转的金属板与永久磁铁靠近时,在金属板上产生涡电流,电动势的方向有右手定则确定。同时,涡电流又与相对旋转的永久磁铁的磁场相作用,按照左手定则在旋转金属板上产生电磁力,该电磁力的方向与金属板的旋转方向相反,成为制动力。

41、影响永久磁铁式缓速器制动力大小的因素?

永久磁铁式缓速器中转筒受到的制动力的大小与永久磁铁磁化强度、转筒材料的相对导磁率和导电率,以及装置的几何形状参数、转筒的旋转速度有关。42缓速器的优点?

1)高速行驶,尤其是高速下坡弯道行驶时安全感增强,驾驶员不易疲劳。2)常规制动器使用次数大幅度减小,制动蹄片的使用寿命一般增加6倍左右。3)减轻了常规制动系统的负荷强度,不用担心出现制动系统突然超载崩溃的情况,制动安全性大大提高。4)车辆维修时间和费用降低。

轻型屋面板的性能与施工技术 篇3

【关键词】轻型屋面板;优点;施工步骤;施工要求;注意事项

轻型屋面板的可用于工业、商业和民用各类建筑结构中。与国内目前各种相关建筑产品相比,设计、使用、安装便捷,有较强的经济可比性,适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符合建材行业的发展方向,在国内相关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推动了我国轻型节能建材行业的发展。

1.轻型屋面板的优点

1.1轻型屋面板有受力性能好的优点

刚度大:轻型屋面板均高于国家规范规定的标准。

强度高:轻型屋面板在承载能力极限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应力均小于材料设计允许应力值,并留有一定富裕度。

1.2轻型屋面板充分发挥复合结构的优点

轻型屋面板可集承重、保温、防火、防水、隔音于一体,还可工厂化装饰一次性完成。轻型屋面板通过理论计算,可以对板材的力学性能指标加以控制,以满足不同的设计要求。轻型屋面板通过不同材料的复合,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要求。

1.3轻型屋面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优点

轻型屋面各类屋面板,重量可控制在45-65kg/㎡左右。轻型屋面板可直接铺设在屋架或梁上进行焊接连接,不需使用檀条。由于轻型屋面板强度高、刚度好,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荷载要求,而不至于影响耐久性。轻型屋面板侧向刚度大,可以使屋面支撑由彩色钢板屋面的刚性支撑改为柔性支撑,从而减少支撑系统的用钢量。

1.4轻型屋面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轻型屋面板按刚度进行取值验算,试验证明轻型屋面板在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属于塑性破坏,安全度较高。

1.5轻型屋面板工艺适用性好

轻型屋面板可制作成多面体、曲面等异形板,也可以根据要求在板上直接开设工艺孔洞,与屋面通风、采光、机械设备、工艺管道等进行配套。简化设计,满足复杂工艺要求。在有耐酸、耐碱、隔音、耐高温等环境要求的建筑上使用,优点更为明显。

1.6轻型屋面板可装饰性强

轻型屋面板的拼缝在室内观感有较高要求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保温装饰扣槽,提高外观装饰效果。轻型屋面屋面板,墙板内侧也无需另设檩条,作为屋面板上表面外观在采用内置式防水的基础上,面层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不同色彩、质感,屋面板下表面观感可以采用涂刷涂料,也可根据不同设计要求采用彩色钢板、铝板等装饰材料进行工厂化生产或现场装饰。使用单位自行装修,可不用另设龙骨。墙板、楼板可用建筑涂料、各种金属装饰板、瓷砖、地砖进行装饰。

屋面部分轻型屋面板适合于各种跨度的有组织排水、无组织排水。

墙体部分轻型屋面板适用于立体造型要求、耐火等级要求高、有承重要求、耐久要求的各类建筑。

轻型屋面承重楼面板适用于轻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建筑的加层,轻型板式快装住宅、高层钢结构等各类建筑。轻型屋面板具有轻质、高强、色泽丰富、抗震防火、防雨、寿命长、免修等特点,并且施工方便,施工时不受季节影响。

2.轻型屋面板的施工措施

2.1材料情况

轻型屋面板的工程内容包括檩条加工与安装,不锈钢丝网与玻璃棉的铺设,压型钢板与彩板挂瓦条、彩板波形瓦的安装,钢板天沟的制作与安装,天沟外做聚苯乙烯泡沫保温层,卷材防水。

2.2施工准备

(1)Ⅰ段钢屋架已经吊装就位,安装完毕,屋架上下联系杆件全部焊接完毕,并己通过检查验收合格。Ⅳ段原混凝土屋架及联系梁上原裂缝已经采用压力灌浆法处理结束,对屋架下弦面及节点粘碳纤维加固已经结束,并已经通过甲方、监理、设计等相关单位的验收合格。

(2)校核屋面坡度,并已经过处理满足安装屋面的要求。

(3)Ⅰ段、Ⅳ段屋顶屋架天沟聚氨酯已经涂刷完毕,并已经验收合格。

(4)所有材料都已经进场并已经现场验收及检验合格。

(5)安装所需脚手架已经支搭完毕,并在水平操作面下满兜安全网。

3.施工方法

3.1施工步骤

(1)根据设计图纸要求的固定方式及坡度焊装檩条,檩条采用C300型的槽钢,檩条的搭接方式及焊接质量满足钢结构规范要求。

(2)钢丝网按设计要求的间距(200mm)在与檩条垂直的方向上铺设,铺设时满铺,并保证锚固的牢固度。

(3)玻璃棉及5125压型钢板的铺设,以主导风向为准,从逆向一侧边缘开始铺设,玻璃棉的铺设与5125压型钢板铺设应同时进行,搭接按设计要求搭接。

(4)波形瓦的安装,按节点图一拨人在前面铺设挂瓦条,一拨人在后面安装波形瓦。波形瓦侧向搭接应一反一正,两瓦之间采用密封胶条封缝,搭接部分采用拉铆钉连接,外露部分涂密封胶。连接件位置使用自攻钉时在波峰上,使用拉铆钉时在波谷上。波形瓦的铺设应避免纵横重叠四块板的搭接,不能避免时切去第二块及第三块板的重叠角。屋背板、泛水板等配件之间的搭接缝尽可能背风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用拉铆钉搭接,中距不大于50mm,外露钉头涂密封胶,波形瓦端头的缝隙用PU胶堵塞。

3.2节点处理

A天沟外保温及防水处理。

天沟外保温采用高密度阻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与钢板天沟采用粘合剂点粘。天沟保温外面为防水层,防水材料采用氯丁橡胶,防水收口处做挑檐,钢板卧于挑檐(钢筋混凝土或砖)下,施工时保证防水卷材与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粘贴牢靠,无空鼓,无皱折。

B设备口保温及防水处理。

设备口处采用玻璃棉保温,防水采用得泰专用密封圈、泛水板、钢板、角铁等组成防水节点。

4.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板搭接处及锚固所用自攻螺钉处的防水是关键点,要用密封胶仔细密封,并加强检查,作为技术重点控制部位。

(2)所有材料必须要有材料合格证,压型钢板、波形瓦、玻璃棉等主要材料还必须要有检测报告。

(3)施工时在已经铺设完毕的压型钢板上行走,要顺着有屋架及檩条的部位踩踏,否则将踩坏已经铺好的屋面,造成返工及不必要的损夫。

(4)该材料的施工按行业标准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

(5)该施工过程涉及高空作业、特殊作业,要加强安全检查和监督管理。

双燃料客车经济性能的技术改进 篇4

由于车辆不能自主调节上述运行参数, 当双燃料汽车在燃油改为天然气时, 燃气消耗量由正常的27m3增加到了33m3, 大大增加了车辆运行成本。

一、投产的新车为达到节气目的而进行的技术革新

为保证双燃料汽车在燃油更换为燃气时能够保持合理的用气量, 对双燃料汽车的点火系统、动力系统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并进行了如下改进。

1. 调整点火提前角

由于天然气的点火提前角大于汽油, 改用天然气后, 把分电器按逆时针旋转, 将点火提前角调整到5°~10°, 这样车辆容易启动, 加速有力, 怠速平稳。

2. 更换品质优良的点火线圈

优良的点火线圈能提供给火花塞较大的电压, 从而提高火花塞的点火能量。

3. 调整火花塞间隙

由于天然气的燃点比汽油高, 火焰的传播速度慢, 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 因此火花塞间隙、烧蚀对车辆的性能都有影响。定期检查火花塞的间隙, 火花塞间隙一般由原有的1.0~1.2mm调整到0.6~0.8mm, 对烧蚀的火花塞必须进行更换。

4. 调整气门间隙

把气门间隙调整到0.30mm, 能够达到气门早开晚关的效果, 从而能提高燃烧室天然气进气量, 合理配比空燃比, 弥补天然气燃烧性能低于汽油燃烧性能的缺点。

5. 调整动力调节阀

动力调节阀是控制天然气气量的装置, 调整阀口的开度不同, 进气量也不同。为提高混合器内的进气量, 手动调整动力调节阀调整螺钉, 使进气量达到最佳配比, 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能。

6. 调整比例式混合器

通过对混合器怠速螺钉与化油器怠速调整螺钉的匹配调整, 可以使发动机有更好的怠速, 既能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又能兼顾动力性。首先调整化油器节气门怠速螺钉, 使发动机能平稳运转, 然后再将混合器壳体侧面的怠速调节螺钉逆时针旋转, 使怠速提高, 怠速达到最高点时, 再调整化油器节气门怠速调整螺钉, 使发动机转速达到规定转速。通过上述改进, 车辆的燃气消耗量由33m3降至正常的27m3, 起到了节约能源的目的。

二、对运行8万km以后的天然气客车进行的技术革新

在天然气汽车运行8万km以后, 发现车辆的耗气量又开始增大, 经采用新车调整耗气量的方法调整, 还是不能达到百公里27m3天然气的标准。为验证燃料损失不是由发动机本身磨损而引起的变换, 对发动机进行了缸压测试, 在发动机缸压符合标准的同时, 按上述的匹配过程进行维护, 但耗气量还是较高, 达不到原来调试的标准。把天然气汽车燃料的重要部件比例式混合器拆下, 进行研究发现混合器阀口垫圈磨损严重, 据理论分析由于阀口垫圈磨损会导致膜片在混合器中的自由行程发生变化, 影响空气与天然气形成的空燃比不符合标准, 从而影响发动机的经济性。为使发动机能恢复到原新车调试后的经济性能, 再次进行系统的分析, 具体调试、匹配、改进如下。

1. 判定混合器中天然气的含量

当车辆行驶到8万km以上时, 比例式混合器阀口垫磨损严重, 将阀口垫翻转便可以进行重复使用, 由于阀口垫磨损直接影响天然气在混合器中的空燃比, 需对混合器中的天然气含量进行判定:将混合器怠速调整螺栓调进或用手部分挡住混合器的空气进口来观测天然气含量, 可燃混合气中天然气混合比正常则转速不变;可燃混合气中天然气含量偏少则转速明显上升;可燃混合气中天然气含量偏高则转速下降。

2. 通过增减阀芯调整垫控制天然气在混合器中的含量

通过增减阀芯调整纸垫使阀口垫与阀座达到标准间隙0.15~0.3mm, 从而达到天然气混合比标准值, 实现燃气经济性。混合器中天然气含量偏少需通过减少调整纸垫以减小阀口垫与阀座的开度, 提高混合气中的天然气含量达到正确的空燃比;混合器中天然气含量偏高需通过增加调整纸垫以增加阀口垫与阀座的开度, 减少混合气中的天然气含量达到正确空燃比。

三、应用情况及效益

改进以后, 车辆百公里耗气量由33m3降至27m3, 如果按每台车平均月运行2 800km计算, 每台车每年可节气2 016m3, 折合人民币5 947元, 公共汽车公司西区分公司目前共有双燃料车90台, 年可节约资金约53.5万元,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5

资深工程师万树德

问:祝贺你完成了“电力电缆及附件的试验技术”系列文章,谈谈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答:我感到很高兴,如释重负,轻轻地松了一口气。可能你已注意到,首篇文章发表于2006年第1期,三年来每月要拿出一篇,业务量很大,有时因工作繁忙或受其他事务的干扰,实在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到难以按时交卷的地步。好在得到“中国线缆”编辑部的理解,受到电缆行业同行的鼓励,再加上本人的强烈愿望,终于坚持下来了。通过系列文章的介绍,不但将该说的话说了,又全方位审势GB/T 3048系列标准,将电线电缆电气试验涉及的内涵展现给读者,共同分享测试技术的无穷魅力。

问:从系列文章的覆盖面中,我们体会验到你写作的“强烈愿望”,请谈一下这方面的因素。答:这个问题说来话长,我想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说明:

(1)本人1963年从西安交通大学“高压技术”毕业,分配到上海电缆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电缆电性能试验,参与实验室的设计,实验设备研制,试验方法的研究,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监督。由于专业对口,又始终战斗在检测战线第一线,所以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但工作特别繁忙,根本没有精力来总结,也很少有文章问世。现在有时间来思考了,看到手头上的原始技术资料,不犹地产生一种责任感,如果再不整理并提升技术含量,电缆所电气检测人员几十年的辛勤努力,这些宝贵经验的价值可能会被埋没,这是非常可惜的。

(2)本人长期在电缆行业讲授GB/T 3048“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通过对94版标准的宣讲,有了很大的收获。一方面是对标准的学习提高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与电缆行业检测人员进行了交流。交流从来都是互动的,使自己逐渐理解“电性能试验方法”的真谛,也深刻体验到原版标准的不足之处,有一种呼之欲出的冲动。

(3)在本人的主动申请和要求下,2002年电缆研究所下达修订标准的任务,经初稿、征求意见稿、讨论稿和报批稿,现批准为GB/T 3048-2007。为了把标准修订好,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除了进行必要的验证,研究标准的修订历程,探讨相关试验方法标准的启示,同时在行业中广泛征求意见,充分总结检测实践中的经验和最新科技成果。此外,于2004年在“电线电缆报”连续(每周一篇)刊登22篇文章。发表论文的目的,不但是与“修订标准”对话,更重要的是与电缆战线的同行对话,大家共同把电性能试验方法演绎到位。

(4)随着交联电力电缆的开发,我国的中压电缆产量和质量都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110kV及以上超高压电力电缆和附件的逐渐完备,500kV特高压电力电缆的研制,使高电压技术全面介入电缆行业,如局部放电试验技术含量最高,更因脱离子终端的引入,给串联谐振和冲击电压试验等,都带来了新的课题。这样,客观上迫切要求这方面的作品问世,以补充电缆行业内外的需要。

问:从上面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你很重视“广泛征求意见”。当然,采用发表论文和举办培训班是最好的“对话”。此外,在修订标准时还有哪些方式?

答:这个问题确实很重要,由于电缆行业有悠久的历史,目前还很兴旺,可以说是藏龙卧虎之地。其中不泛有能人长期从事检测工作,有理论基础也很有经验。为此,多次去电缆厂征求意见,从同行得到一些反馈信息,为标准的修改打下良好基础。此外,我们还采用下列两条有效措施:

(1)有选择地与相关的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厂“对话”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是试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试验方法指导并规范制造试验设备和测试仪器。反过来,性能先进的试验设备和新颖的测试仪器,会促进了测试方法的发展。所以,在修订试验方法标准时,与试验设备和仪器制造厂双向沟通,充分交流对标准的理解,这对开发新产品的创意,无疑是有益的。

(2)主动地向相关专业标委会的专家调研

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中,大约有6个标准涉及IEC第42“高电压试验技术”技术委员会的范畴。为了将这些标准修改到位,我们主动向国内相关专委会的专家调研,介绍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的要求,使标准的修订既“充分考虑最新技术水平”,又显现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的特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问:你们对原标准是如何解读的?

答: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从1965年开始制定4个标准,经1982年、1983年、1992年、1994年多次修改或制定新标准,系列标准不断完善。标准有巨大的包容性和科学规范,在电缆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开展质量活动的基础标准之一。

从原版来看,每个分标准的制定都很精彩。这是因为标准的制定时间很充分,不但大量查阅国外产品标准和试验方法标准,进行对比分析,作为制定标准的参考。同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为标准的制定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从标准形成的格式来看,有试验设备、试样准备、试验步骤、试验结果计算、注意事项等章,内容都是非常丰富的,凸现了电线电缆产品的特点。可以说,原标准的结构和技术表述,完全满足GB/T 1.1“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第6.3.5“试验方法”的规定和细节要求,仅缺少试验报告一章。

如与国标标准相比,亦可以说毫不逊色。但有的如IEC 60468“金属材料电阻率试验方法”、IEC 60885-3“整根挤包电缆局部放电试验”等,其标准涉及试验方法的广度和深度,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问:请谈一下对试验方法标准的认识?

答:为了修订GB/T 3048,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国外试验方法标准。从中触摸到试验方法标准发展的轨迹。如IEC 60540“电缆及软线的绝缘和护套的试验方法”,是将电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放在一起的,后来发展为IEC 60811“电缆绝缘和护套材料的通用试验方法”和IEC 60885“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

现在的趋势,在制定通用性标准的同时,又制定更为专用的试验方法标准,如美国石油学会标准APIRP11S6“潜油泵电缆试验推荐作法”,该标准指出“通常,电缆测试分为两类:工厂测试和现场测试。本标准仅论述现场测试程序”。这种重视现场测试特殊性的要求,在IEC 60060“高电压试验技术”中有充分体现。

我们体会到今后应从通用标准和专用标准两方面着手,促进试验方法标准的发展。首先应完善通用试验方法标准,同时不断制定特殊的专用标准。这两种标准不断补充和开拓,使试验方法标准更加完整,相互协调,才会有新的精品问世。

问:最后,请谈谈写作系列文章还有什么遗憾,今后有何打算?

答:以上花了很长时间介绍GB/T 3048及其修订,这是十分自然的事。因为系列文章的精髓,是诠释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电气性能试验,这方面的著作很多,本系列文章必然会引入其中的相关内容。但是也给读者有面目一新的感觉,因为“电力电缆及附件试验技术”一反常态,依据GB/T 3048标准及其修订为技术平台,据这个特殊的角度来领略电力电缆电气试验的无穷魅力,阐述检测技术的内涵,这是一种另类的论述,可以说是全新的尝试。

系列文章的写作进行得很艰苦,真是感慨万分。现在走过来再回头看,还是值得的。重要的是我参与了也努力了,也了却自己的心愿。由于本人的水平所限,经验不足,无论在内容与编写上一定存在许多疏漏与差错,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最后,谈几个遗憾之处:

(1)作为电力电缆电气试验方法,还遗漏一个重大题目“电缆的故障定位”。这是因为此技术的实践性很强,主要是由电力运行部门研究,且已有很多论文发表,所以就不再作综合性表述。但是,本人对电缆故障判断和分类特感兴趣,今后可能结合此类题目作文章。

(2)鉴于我国220kV及以上交联电缆和附件的大力发展,建设大型高电压实验室已提到议事日程。这类实验室的设计(实验室的尺寸、接地网、屏蔽、起重运输、通风等)要求很多,试验设备的选择(制造商、型号、参数等)技术性很强,总体规划(试验能力、投资和使用效率)显示出整个电缆行业的水平。这个非常重要的题目,可惜由于事先结构安排欠妥,造成本次系列文章未能列入。

(3)系列文章参考了大量的技术资料,除IEC等国际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外,还涉及到各类图书、杂志、制造商和电缆所的原始资料等,下面列出系列文章的部分参考文献,并向各位作者致谢意!

参考文献:

1.王春江主编.电线电缆手册第1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2.蒋佩南.交联电缆跨世纪的回顾.上海线缆,2001(3):1~8.3.罗俊华,杨黎明.电力电缆及试验技术.广东电缆技术,2003年2期:24~28.4.娄尔康编著.现代电缆工程.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5.1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和附件型式试验实施细则.“国家电线电缆检测中心原始资料”.1996年.6.万树德.132kV充油电缆工程的竣工试验.“上海市电机工程学会、上海市电工技术学会199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454~456.7.夏凯荣.金属导体材料仲裁试验.电线电缆,2001年(6):37-38.8.黄以安,夏凯荣,曲巍,益华.数字式导体电阻测量仪表的研制和使用.电线电缆,2007(4):30-33.9.袁百奋,徐金华.漆包线直流电阻测量值变动原因及解决方法.电线电缆,1991(2):36-39.10.郑晓泉,屠德民.采用直流法对XLPE电缆进行在线检测的抗干扰技术研究.电线电缆,1998(4):33~35.11.陈化钢主编.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方法及诊断技术.电力出版社.12.束必祥.高阻计的使用与维修.讲课资料.13.黄以安.电线电缆绝缘电阻数字式测量仪及使用方法.电线电缆,1992(4):45-46.14.金标义.线缆浸水绝缘电阻测量时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电线电缆,1988(6):37-40.15.[英]A.C.夫兰克林.D.P.夫兰克林编.崔立君等译.电力变压器实用全书.机械工业出版社.16.张仁豫,陈昌渔,王昌长编.高电压试验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7.[加]E.库弗尔.[德]W.S.岑格尔著.邱毓昌,戚庆成译.高电压工程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18.史志侠.用有效电压表测量交流试验电压的测量误差.高压电器,1995(5):34-37.19.韩祖仕译,郑祖海校.串联谐振试验装置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美国希波公司提供的资料.20.工频试验串联谐振装置.上海电缆研究所三室.1964年资料.21.杨文才.工频试验变压器串联回路模拟试验报告.上海电缆研究所.1968年资料.22.Albert Jenni.串联谐振系统和水终端用于高压电力电缆的试验.1994年10月哈弗莱公司提供的资料.23.王瑛,贾欣,曹晓珑,吴长顺.电缆可靠度故障树诊断法的构想.电线电缆,2001(1):36~39.24.许实昌主编.电机学(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年.25.万树德.用交流电压进行XLPE绝缘电缆线路的现场试验.广东电力,1999(3):44~46

26.余震明.BDD-2型半导电电阻测量装置的研制.电线电缆,2008(1):13~15.27.吴炯,万树德.高压交联电缆局放特性与半导电层电阻率关系的分析.中国电线电缆,2003

(5):3~6

28.刘耀南,刘其昶.绝缘测试中负损耗的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79(1):33~47

29.万树德.直流电缆绝缘特性和合成试验研究.高压电器,2000(1):35-38

30.顾慈祥,冯宝忆编著.电气设备的防雷技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5年.31.蒋国雄,黄德祥.被测量系统畸变的高压冲击波的数值校正.高压电器,1985(1):3-28.32.周汉亮.实现冲击电压发生器极性自动转换及接地的高电压气动开关.电线电缆,1989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6

摘要:在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其中单元式隐框幕墙的应用,由于有着良好的抗震性能、密封性较好,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对单元式隐框幕墙的相关内容和技术性能进行简要的介绍,讨论了单元式隐框幕墙制作安装的相关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单元式隐框幕墙;外墙饰面;技术性能;制作安装

目前我们在对建筑物的幕墙结构进行建设施工的过程中,由于传统的玻璃幕墙在使用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就要将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幕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保障,其中单元式隐框幕墙的出现,其实就是在传统幕墙结构的基础上利用标准单元构件来对其进行处理,进而使得幕墙结构制作安装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1、单元式隐框幕墙的概述

1.1、单元式隐框幕墙的定义

随着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建筑幕墙结构在逐渐的增多,而传统的幕墙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了相应的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就采用单元式隐框幕墙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使得高层建筑幕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有效的提高。而所谓的单元式隐框幕墙就是指墙面和支承结构在工作制作的过程中,组合而成的幕墙结构基本单位,它可以直接的安装在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上,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单元式隐框幕墙的特点

目前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单元式幕墙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应用,但是在不同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人们对幕墙结构的要求也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这就使得单元式幕墙的种类在逐渐的中墙。其中单元式隐框幕墙的作为一种比较常见的幕墙结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单元式隐框幕墙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建筑结构的漏水问题,从而使得建筑物的工作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满足了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第二,在高层建筑工程幕墙施工中,单元式隐框幕墙由于其安装速度比较快,而且幕墙结构形式得到可靠性也比较强,因此就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幕墙结构安装难的问题。

第三,在工厂加工制作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实现工业化生产,这就使得幕墙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

第四,我们在对单元式隐框幕墙设计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双层密封系统结构,从而幕墙结构的密封效果得到保障,有效的避免了建筑能量的流失。

2、案例概况

在某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人们为了使得外墙结构的装饰效果和性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就将单元式隐框幕墙应用到其中。该建筑物的总外墙面积有53050㎡,而单元式幕墙的面积为47000㎡。这种新型的幕墙结构形式,不仅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幕墙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还使得建筑物的艺术美感和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单元式隐框幕墙施工的过程中,人们所采用的主要施工材料有铝材、玻璃、石材和结构胶等,人们在对这些材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必须严格按照工程施工的相关要求来对其进行选取,从而使得人们在单元式隐框幕墙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单元式隐框幕墙结构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提高单元式隐框幕墙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幕墙系统性能测试

在正式制作安装前,应对幕墙系统进行性能测试。试验以实际样本和模拟状况测试幕墙各种性能。试验样本使用与工程相同材料及制作安装方法。试验样本为四跨、二层半层高玻璃和石材幕墙,包括12个单元件,其中9个玻璃单元、3个石材单元和2个开启扇。样本尺寸6000mm×9120mm。样本安装于试验箱中模拟实际状况。

3.1试验设备

使用压力计、测压计、空气流量计和水流量计测量试验箱内压力、水流量和空气量。电子风机提供气流。电子传感器测量构件变形。

3.2主要测试内容及结果

3.2.1空气渗透性能试验

按JGJ102-965《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GB/T152265《建筑幕墙空气渗透性能检测方法》检测,开启部分与固定部分的空气渗透量分别为0.015m?/(m·h)和0.0024m?/(m·h),根據GB/T152255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6为I级标准。

3.2.2雨水渗透性能试验

根据JGJ102-96和GB/T152285建筑幕墙雨水渗透性能检测方法6试验结果如下。

静态雨水渗透试验中开启部分窗角加压至1600Pa后6min开始渗水;开启部分拉手在加压至1600Pa后6min开始渗水;固定部分加压至350Pa后5min及1600Pa后2min出现水点;加压至2500Pa后7min出现水滴。

动态雨水渗透试验,开启部分窗角及窗底加压至2500Pa后4min开始渗水;固定部分加压至250Pa后2min个别点出现轻微渗水。根据GB/T15225之分级标准雨水渗透性能为I级。

3.2.3风压变形试验

根据JGJ102-96,本次试验进行了风压变形试验、风压反复受荷试验、风压安全检测和150%超负荷测试。幕墙设计风压为3.75kPa。试验结果为施加安全荷载后,试验样本无任何损坏。

3.2.4平面内变形性能试验

试验程序是将承托中层单元的结构体侧向平移,然后再朝另一方向移动,重复三次为一个阶段,共做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位移量为9.0mm,第二阶段位移量为18.0mm。两阶段试验后,样本无任何永久损毁、变形或组件脱落。

4单元式幕墙制作、安装工艺

4.1单元式幕墙制作

幕墙单元件复杂的装配加工过程完全在工厂内完成。首先确定合理的组装工序,配备各种组装机具和人员,按工序先后排列生产,实行流水作业,其制作管理要点如下。

(1)硅酮胶注胶须在室内进行。室内温度在8e以上并要求干燥、清洁。凡用胶结合的材料表面必须采用专门的清洁剂,清洗干净后才可注胶。

(2)已注胶的单元件要平放在养护区进行固化,不能随意移动及翻转,禁止阳光直射。

(3)建立完善的检验制度和档案资料,包括自检、互检、单元件出厂质量检验和单元件进场检查、注胶过程中粘结性测定、蝴蝶试验、剥离试验和双组分固化速度试验等。

4.2单元式幕墙现场安装

4.2.1预埋件检查及铁码定位放线

(1)预埋件随混凝土结构施工埋设,埋件应牢固、位置准确。

(2)铁码定位基准线(标高和轴线控制点)按照主体结构控制轴线和各层标高线,由各相关单位共同确认。幕墙定位测量应与主体结构的测量相配合,及时调整偏差,不得积累。

(3)根据基准线测设每个楼层的轴线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做闭合校验。然后分别测设各预埋件的准确位置。在预埋件上划出幕墙分隔线的十字中心线并记录每个埋件的垂直度偏差。规范要求埋件水平方向偏差不大于20mm,标高偏差不大于10mm。单元式幕墙由于采用预埋件上另焊接铁码的安装方法,预埋件的允许偏差可适当加大,水平方向结构内偏差可允许至100mm,垂直方向偏差可允许至25mm。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高层就爱你住外墙装饰施工的过程中,单元式隐框幕墙的应用,不仅使得建筑幕墙的抗震性能得到有效的增强,满足了工程设计的相关要求,还有效的解决了传统幕墙结构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过,我们在对其进行制作安装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对其技术性能和制作安装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完善,以确保单元式隐框幕墙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宇熙.高层单元式玻璃幕墙的监理[J].福建建筑.2001(S1)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7

关键词:砖混房屋,经济性能,对比,节约型设计

砖混结构房屋因其造价相对较低, 且具有较好的隔热、隔音性能, 在一般民用建筑中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村镇建筑中, 仍被广泛采用。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 开发商对经济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同为多层砌体结构, 由于建筑方案不同, 结构经济性能可能就会有很大差异。我们选取了两栋户型不同层数相同 (均为六层跃七层) 的住宅楼进行对比分析。

1 户型布置对比分析

两户型的建筑标准层平面分别称为户型A和户型B。由于两栋楼所处地质条件不同, 基础形式不同, 所以本次比较不涉及基础。

1.1 首层对比

户型A首层为普通住宅, 布置同标准层。户型B首层为车库, 外纵墙开设了大洞口, 因此户型B标准层的部分墙垛不能落地, 在一层顶增设现浇梁实现局部托换;另外在大洞口的两侧增设了构造柱以加强被大洞口削弱的墙体。

1.2 标准层对比

户型A布局紧凑, 客厅开间4.35m×4.80m的连续双向板;户型B布局宽松, 客厅为4.50m×7.20m的四边简支大板, 加之大板计算考虑挠度裂缝正筋计算结果较大, 导致板配筋量较户型A有所增加。另外户型B北侧厨房卧室之间的窗间墙由于首层开洞不能落地, 须层层设梁进行托换。

1.3 跃层对比

户型A根据下层墙布置, 合理设计跃层平面;户型B开发商为追求效果图中的视觉效果, 要求跃层以上南侧外墙立面齐平, 导致南侧三分之二的外纵墙不能连续, 只能采取宽梁转换以保证结构承重安全及地震力的有效传递。

1.4 屋顶对比

户型A为坡屋顶, 部分开间设置老虎窗;户型B为复杂坡屋顶, 设置了老虎窗及威卢克斯窗。结构屋顶板在老虎窗及威卢克斯窗洞处设置了现浇梁。

1.5 节点对比

户型A为常规节点, 跃层平台采用0.5米混凝土栏板上设普通栏杆见图1;户型B跃层平台采用配合坡屋面效果的复杂节点见图2。

1.6 抗震性能对比

砖混结构由于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 多年来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的一种建筑形式, 其中民用住宅建筑中约占90%以上。砖混结构多采用粘土砖和混合砂浆砌筑, 通过内外砖墙的咬砌达到具有一定整体连接性的目的。在地震设防地区, 多层砖混砌体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 变形能力小, 导致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 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我认为, 在多层砖混房屋抗震设计上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建筑平面和立面的规整性是整个结构设计中一个十分基础、重要的内容。抗震设计中, 建筑平面、立面宜尽可能简洁、规则, 结构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相一致。

(2) 历次震害证明, 砌体房屋的层数越多, 高度越高, 它的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所以控制砖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总层数对减少地震时带来的震害有很大的作用。因此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对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和总层数有了强制性规定:多层砌体房屋的总高度及层数应满足下表中的限值。

(3) 房屋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 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结构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刚性楼盖是各抗侧力构件按各自侧移刚度分配地震作用的保证。

(4) 多层砖混房屋的主要承重构件是纵、横墙体, 在地震中主要由于承重纵、横墙在地震力作用下产生裂缝, 严重者会出现倾斜、错动、倒塌等现象, 进而使房屋造到破坏;所以合理布置纵、横墙对提高房屋抗震性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5) 圈梁是多层砖房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 可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减轻震害。在多层砖混房屋中设置沿楼板标高的水平圈梁, 可加强内外墙的连接, 增强房屋的整体性。

(6) 在抗震验算中, 多层砖混房屋底层往往不容易满足抗震要求, 即使有时在适当部位加设构造柱也不能完全满足, 为了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可以在抗震力不足的承重墙段内配置水平钢筋, 使地震力由砌体及水平钢筋共同承担, 一些试验表明, 配筋多孔砖墙体可以减少脆性, 增加延性, 有效提高墙段的抗震能力。

2 钢材用量统计

结构主体构件的钢材用量统计如表1所示。

(单位:kg/m2)

4 结语

户型A、B的结构设计均遵循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的原则, 为使主体结构尽量经济采取了隔层设置圈梁、现浇板受力钢筋选用抗拉强度高变形性能好的HRB400级钢筋等措施。然而户型A由于平面布局紧凑、竖向规则、结构传力合理, 从而获得很好的经济性能;户型B则因墙体竖向多处不连续、立面节点复杂等原因, 地上部分含钢量较户型A增加了28.5%, 主体结构的经济性能不十分理想。

因此, 要实现真正节约型设计仅仅依靠结构专业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结构工程师应当在建筑方案阶段就主动介入, 用先进的结构设计概念给予建筑师更多的建议, 力求在满足业主要求的同时做到结构布置合理、传力途径简捷, 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 通力合作, 把节能创新作为共同的目标为社会奉献优秀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GB50003-2001,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8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后,常常针对其损坏状况采取挖除、破碎、修补或罩面等技术进行养护维修。对断板较为严重或破碎板较多路段一般均挖除,对局部破碎板也常采用新混凝土板替换。通常一条二级路,如果混凝土面板厚度24cm,每公里废弃的混凝土近2000m3,如公路里程达数10公里,废弃的混凝土量可达几万甚至几十万立方。将大量置换下的旧混凝土板随意丢弃,会对沿路的周边环境带来消极影响。凿除的水泥混凝土碎块,若是可以再利用的话,既节约成本又环保,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程应用有重大意义。

再生混凝土是将破碎的水泥混凝土作为集料的一部分,通过破碎工艺将水泥板制成集料大小的碎块,即再生集料,再加入水泥、水、细集料、外加剂、添加剂等,加入钢纤维作为添加剂的钢纤维混凝土具有缩短路面养护时间、高抗折强度、良好的抗冲击性和抗裂性等优点。本文通过试验路段的各项检测分析验证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的优良性能。

1 再生混凝土室内配合比

基于再生粗集料50%是一个重要分水岭,选择50%作为再生粗集料的试验段替代率。为了验证钢纤维混凝土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及强度,将添加钢纤维的再生混凝土和不添加钢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了对比试验,具体的试验方案见表1。

室内测试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与耐磨性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三个方案室内试验显示,只有方案2的再生混凝土3d抗折强度>5.5MPa,28d抗折强度>7.0MPa,满足3d通车要求,可见方案2中添加钢纤维的再生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

2 再生混凝土试验段验证

2.1 再生集料性能检测

再生集料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试验路铺筑之前,对其压碎值、针片状含量及颗粒组成等进行重新检测,结果汇总见表3。确保试验路所用再生集料与室内实验的各项性能基本一致。试验路所用水泥、砂、石和减水剂等也应与试验室所用材料保持一致。

2.2 施工配合比

铺筑实验路之前,应检测工地现场砂石材料的含水率,砂的吸水率为3.2%。由于施工是在七月中旬,气温较高,故水泥混凝土在拌合、运输以及摊铺时会出现水分蒸发较快的情况,造成水泥混凝土坍落度降低,施工时拌合及振捣难度增加。所以水泥混凝土搅拌时适当增加了水灰比。

工地现场使用的是滚筒式350搅拌机,额定容量是0.3m3。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有限,用磅秤称好之后进行标定。根据试验室确定的配合比换算出现场搅拌机每锅需要的各材料重量见表4。

2.3 试验段评定

试验路段的施工完全按照水泥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进行,根据设计标高搭设模板,进行再生水泥混凝土的运输、摊铺、振捣、拉毛,养生等。

实验路段施工阶段应随机抽样成型试件,检测再生混凝土的3d抗压及抗折强度,待路面通车后28d后取芯测其抗折强度与抗压强度,见表5。

由表5可知,实验路段3d和28d抗压强度的检测中,添加钢纤维的再生混凝土的强度最高,且满足3d通车的要求。

3 再生混凝土经济效益分析

水泥混凝土破碎板再生利用,不仅缓解了粗集料不足的现状,而且有效利用了旧水泥混凝土板,进行“变废为宝”的转变。本节对再生混凝土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表6、表7分别对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进行了成本分析。

由表6、表7可知,普通混凝土与掺一部分的再生集料的混凝土造价相差不大。随着再生集料替代率的增加,其经济与环保优越性将更显著,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4 小结

掺加再生集料的水泥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成本相差较小,并且可以进行“变废为宝”的利用,添加钢纤维的再生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与抗拉强度较大,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

摘要:针对水泥混凝土破碎板的再生应用,本文采用实验路进行了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和普通再生混凝土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对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进行了成本分析,解决了建筑垃圾的处理问题。

关键词:钢纤维,再生混凝土,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叶.再生骨料性能的试验研究[D].重庆大学,2009.

[2]蒋应军,刘海鹏,王琪.钢纤维混凝土性能与施工工艺研究[J].混凝土,2008(8):82-84.

HSUPA技术配置与性能验证 篇9

关键词:TDSCDMA,HSUPA

为满足TD-SCDMA商用化进程的要求, 青岛移动开展了TD HSUPA课题的技术验证工作, 在现网中引入HSUPA技术以验证其功能, 为以后HSUPA的商用化网络建设积累经验。

1 设备测试组网结构

图1中, NodeB和RNC为被测设备, 其余设备包括MGW、MSC Server (移动交换服务器) 、MSC/VLR、HLR/AuC、SGSN、GGSN和UE为配套设备。用于接口监视的协议测试仪可以连接在Iub、Iu接口上, 监测并分析记录接口数据。

1.1 外场测试区域要求

(1) 网络采用N频点组网方式 (5MHz, 三载频f1、f2、f3) ;

(2) 网络规模为至少7个N频点基站 (三载波) , 20个小区构成的连续覆盖、比较规则的多层蜂窝结构的无线覆盖区域;

(3) 选择其中1个小区作为主测小区。要求主测小区位于试验区域中心, 周围邻小区较多, 且该小区三个载波正常工作;主测小区周边没有明显阻挡;路线有径向和环形路线, 且路况较好;

(4) 密集城区或典型城区, 站间距300~500m左右, 拓扑结果基本保持均匀;

(5) 含高站 (50m以上) 比例应小于20%;

(6) 覆盖区内道路状况相对较宽松, 能够形成网状覆盖, 且车辆通行顺畅。

1.2 测试步骤

(1) 选择小区近点 (PCCPCH RSCP>-60dbm) 作为测试点;

(2) HSUPA的小区成功建立, RNC上设置上行2M交互类业务, 使用调度方式, 时隙配比为2:4, 小区为HSUPA小区, 且此小区不配置邻小区;

(3) 激活HSUPA资源, UE申请UL2Mbps/DL64kbps的HSUPA业务, 进行数据上传;

(4) 业务建立后进行数据上传, 保持20分钟, 用Du-meter统计上行峰值速率和平均速率;

(5) 测试中如遇终端PDP激活失败、异常中断、脱网、死机, 需详细记录时间和次数;

(6) 时隙配比设置为3:3和4:2, 重复步骤3~5;

(7) 申请流类业务, GBR=512kbps, 上行使用非调度资源, 重复步骤1~6;

(8) 在小区远点 (PCCPCH<-80dbm) , 重复步骤2~7。

2 测试情况

2.1 单小区单终端移动条件下的网络吞吐量分析

如表1所示, 在终端静止条件下, 2:4时隙配置小区的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372k左右, 3:3时隙配置小区的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735k左右。调度业务与非调度业务的网络吞吐量平稳正常。

测试PING时延采用的是1024k的数据包。从表1可以看出, 非调度业务PING时延相对调度业务短20ms。非调度业务是由RNC直接给终端分配资源, 调度业务由基站分配, 物理层开销大。

表2为邻区加载情况下小区的吞吐量和PING时延。从表2可以看出, 2:4时隙配置的小区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370k, 3:3时隙配置的小区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730k, 总体来说业务速率平稳。非调度业务PING时延相对调度业务较短, 这与邻区空载下的情况一致。

2.2 单小区单终端移动条件下的网络吞吐量分析

图2为终端从接收功率-50dbm至-90dbm之间移动的吞吐量变化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 在比较理想的环境条件下, 当终端接收功率降低到-73dbm左右的时候, 速率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接收功率降低到-80dbm左右的时候, 上传速率降低到一半左右。非调度业务的变化趋势和调度业务基本相同。

3 测试结论

在第一阶段的HSUPA室内测试系统中, 使用重邮的HSUPA终端, 我们在2:4时隙、3:3时隙下分别对调度和非调度业务进行了研究, 对终端速率的提升效果明显, 用户感受提升明显。

在终端静止条件下, 2:4时隙配置小区的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372k左右, 3:3时隙配置小区的单用户业务上行吞吐量平均在735k左右。调度业务与非调度业务的网络吞吐量平稳正常。

技术与经济性能 篇10

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依赖化石燃料的能源需求。不过, 为了符合京都议定书的要求, 履行减排义务, 一些国家需要转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在发达国家, 建筑能耗在总能耗中占很大比例。在欧盟, 约等于40%的能源消费总量[1]。这部分能量支出中有相当一部分用于热水的生产。减少耗能的一种方法是使用太阳能。在文献中, 各种热系统的环境及生命周期分析上有大量的研究。其中一些就是针对太阳能热水系统[2][3][4], 特别是希腊的研究调查了与电力和燃气采暖相比较时, 热虹吸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生命周期环境影响。在其他的研究中只提出了经济生命周期的节约量[5][6]。

本文先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系统, 接着分析其热性能、经济性及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此外, 相对于制造该系统所产生的污染, 检查了采用太阳能所减少的污染。

1 可再生能源技术环境效益

可再生能源技术是将自然界中的能量转换为有用能。这些技术直接和间接地使用了太阳能并影响着地球上的各种能源资源。这些资源有大量的能源潜力, 不过, 通常都是分散的, 不便获得, 且大部分具有间歇性和明显的区域差异性。这些特性带来了技术和经济方面的挑战。近年来, 工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产品效率提高, 降低了收集和转换能量所需的初始和维护成本, 改善了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7]。

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中化石燃料燃烧的有害污染物排放以及当前与之相关的环境问题有两个可能的解决方案。许多国家认为今天的太阳能、风能和其它可再生能源技术, 是未来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可以预期可再生能源系统将对环境、经济和政治问题等方面产生有益的影响[7]。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安装和运行所带来的效益可以分为三个类别:节能、提供新的就业机会以及减少环境污染。而最重要的是减少环境污染[8], 这是通过电和常规能源替代减少的排放来实现的。环境空气污染物的最重要的影响是对公共卫生、农业、建筑和历史古迹以及对森林和生态系统的影响[9]。对于农作物这样的贸易品, 容易衡量其经济性影响, 但对于人类卫生生态系统的非贸易品的时候, 就比较复杂了。本文论述了热虹吸太阳能热水系统, 都是很受欢迎的系统, 在许多国家有良好使用潜力, 如地中海国家。研究了家用系统的系统充分考虑其对进行能源性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工作原理与热性能

热虹吸太阳能热水系统或自然循环太阳能热水系统 (也称为被动系统) 是使用最广泛的。太阳能收集和利用技术研究设备 (图1) 。其目的是供应热水, 供家庭使用的是基于自然循环或热虹吸原理。它由收集器、储罐和连接的管道构成, 供应温度约60度的热水。热虹吸系统加热自来水或热媒流体, 将其从收集器运到储箱时采用自然对流。水受热膨胀, 密度减小, 热水上浮, 冷水下沉, 产生热虹吸。只要日照充足, 循环即可连续。由于驱动力只是热水与冷水之间很小的密度差, 所以必须使管内摩擦最小化。若要考虑到一天内太阳辐射水平低, 储存罐大小通常设计为可以容纳约两天供应热水。应注意的是通过收集器的水流是转到用户的饮用水和淡水进口, 以免打破底部附近储罐中水的分层, 通过的热水使用连接线必须防止热损失、绝缘和倾斜, 防止影响流通的气泡的形成。在夜间, 或只要收集器凉下来, 热虹吸的方向将发生逆转, 储箱里的水因此比冷却的存水多, 除非收集器的顶部远低于 (约30厘米) 底部的储罐[10]。

热虹吸太阳能系统的大小取决于天气情况和热水需求。集热面积主要根据每日的热水需求变化来确定, 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根据当地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通常大约30升/人/天。良好环境中运行的典型装置, 通常由于面积在2.5和4平方米之间的两块平板太阳能集热器组成, 储罐容量在150和180升之间。辅助电浸入式加热器和热交换器, 为辅助的集中供热热水生产, 用于冬季日照不足时。这种系统涵盖的四人家庭热水需求占80%左右。平板收集器通常是适合永久固定的位置, 并因此倾斜的收集器主要考虑的是热水使用的主要季节。全年使用时, 集热器倾角为当地纬度加5度。在北半球, 收集器正南放置 (方位角=0) , 但向东或向西偏移几度对其性能影响不大[10]。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整体的日常系统效率是30%~40%, 收集器出口和进口之间的温差约10℃。储罐可水平或垂直放置, 虽然卧式的减少了分层, 但卧式罐直径大于500毫米, 相比于立式储罐, 损失很小。热虹吸系统的主要缺点是放置位置较高, 不够美观。通常情况下, 此外, 较硬的水或酸性水会引起水垢沉积, 阻塞或腐蚀吸收器流体通路。对于直接式系统, 压力大于工作压力时, 须装减压阀保证安全。本文研究的系统采用平板集热器, 是目前最常用的收集器类型。集热器的瞬时效率以下公式给出:

式中△T表示收集器入口 (Ti) 和出口 (Ta) 的温度差, 即= (Ti-Ta) 、Gt是总辐射。储罐很好的隔热, 以减少对环境的散热、加热辅助能源与水换热器的热损失。辅助能源可采用电力或柴油。柴油适用于集中供热锅炉的情况下, 供应整幢房子的供暖需求而不是只用作太阳能系统辅助装置。如果存储池里的水温度超过所需的温度, 就可以通过混合达到需要的温度, 实际中由用户通过水龙头来操作。夏季的消费量偏高。但是, 在此期间, 热水的温度要求不高于冬季。因此, 年需求基本稳定。

3 经济与环保效益

该系统显示了极具前途的经济性:采用电辅助的系统投资回收期为2.7年, 采用柴油辅助的系统投资回收期4.5年, 节约辅助柴油燃料1056欧元从结果还能证明, 通过使用太阳能, 避免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污染。采用电力或柴油辅助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系统节约了约有70%的电力或柴油备份。对面向生命周期评估的系统, 使用和安装太阳能系统的能量被收回约需要13个月, 而排放回收时间产生的能量、所需制造和安装系统的时间从几个月到3.2年不等, 根据系统的生命周期评价, 制造和安装太阳能系统的能耗需13个月的回收期, 因产品形式而异。此可以得出结论, 热虹吸太阳能热力系统有显著的环保作用,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尽可能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Argiriou, A., Klitsikas, C., Balaras, C., Asimakopoulos, D., 1997.Active solar space heating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northern Hellas a case study.Energy and Buildings26 (2) , 215-221

[2]Mirasgedis, S., Diakoulaki, D., Assimacopoulos, D., 1996.Solar energy and the abatement of atmospheric emissions.Renewable Energy7 (4) , 329-338

[3]Taborianski, V.M., Prado, R.T.A., 2004.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the contribution of residential water heating systems to the vari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stock in the atmosphere.Building and Environment39 (6) , 645-652

[4]Tsillingirides, G., Martinopoulos, G., Kyriakis, N., 2004.Life cycl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a thermosiphon domestic solar hot water system in comparison with electrical and gas heating.Renewable Energy29 (8) , 1277-1288

[5]Hasan, A., 2000.Optimisation of collector area in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ar Energy21 (1) , 19-27

[6]Keyanpour-Rad, M., Haghgou, H.R., Bahar, F., Afshari, E., 2000.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solar heating systems in Iran.Renewable Energy20 (3) , 333-345

[7]Kalogirou, S., 2004b.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domestic solar energy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45 (1819) , 3075-3092

[8]Diakoulaki, D., Zervos, A., Sara dis, J., Mirasgedis, S., 2001.Cost bene t analysis for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42 (14) , 1727-1739

[9]Diakoulaki, D., Zervos, A., Sara dis, J., Mirasgedis, S., 2001.Cost bene t analysis for solar water heating systems.Energy Conversion and Management42 (14) , 1727-1739

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 篇11

随着2008年以来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演变成发达国家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逐步蔓延,一场全球性经济危机已清晰显现。从经济长波和创新周期的角度看,这场危机是世界经济从工业化技术创新时代逐步转向以服务业技术创新为标志的技术革命浪潮“创造性破坏”的反映。它既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同时也孕育着重大的变革和机遇。

要应对此次危机和创新周期的短期冲击和长期挑战,我国应当注重发挥国家体制和市场机制的各自长处,尽快推进技术和制度两方面的先导性创新,立足现实,面向未来,通过稳定制造成本和结构升级优化来提高可贸易工业品部门的竞争优势,通过新型城市化和服务业创新来扩大非贸易品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效应。借机调整我国产业结构,强化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造性破坏”和经济长波、创新周期的内在机理

经济长周期(长波)是与前苏联学者康德拉季耶夫相联系的。他研究了资本主义国家价格和金融等变量,得出了经济发展50—60年为一个大周期的“康氏长波”假设,并分析了蒸汽机推广、铁路繁荣、汽车与电力在1790年至20世纪初三个“康氏长波”中的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研究了长周期与技术创新的理论关系,指出创新是改变经济结构的“创造性破坏”过程,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合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每一次危机都蕴含下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技术革新的结果可预期下一次波动和衰退。

另一位著名经济学家库茨涅兹分析了不同的创新部门对经济结构的推动意义,再次丰富了创新与长周期的关系。他认为,彻底摆脱危机的最好方法是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

创新与长波假设虽然争议不少,但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却在争论中不断丰富。西方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依据技术创新理论与经济波动的关系提出了“真实周期”理论,在逻辑演绎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出了技术创新的冲击是导致周期波动的惟一因素等。199l年开始,格罗斯曼、赫尔普曼、阿基宏和豪威特等西方学者在新古典理论框架下,开始了把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思想纳入增长理论并对其形式化的尝试,研究了经济增长与失业、市场结构与经济增长、经济波动与增长以及制度与经济增长等广泛的结构问题,认为不仅要关注技术创新,也要重视制度创新,从而形成了新古典熊彼特主义增长理论(或称为熊彼特主义内生增长理论),在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技术创新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纵观英、法、德、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史,其经济增长方式从工业革命早期的粗放型至当今后工业时代集约型、创新型的转变,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化过程,技术创新活动主导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们把这个过程分为两个时期:

(一)古典增长时期(工业化早期)

1、原始资本主义阶段,时间约为1760—1860年。此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水力及蒸汽驱动的机械操作和专业化生产替代了工场手工劳动的生产方式;机械制造、铁路及航运业成为经济的创新部门;个体或合伙的工厂制成为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与早期主要依靠土地等自然资源投入的农业经济相比,此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新兴工业部门吸纳大量剩余的农业人口而获得,因此增长方式为“劳动力投入驱动型”。

2、大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时间约为1860—1910年。主要特点是:重型机器替代了简单机械,完全实现了社会化的大生产;国家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工业革命基本完成;钢铁、电气、重型机械和化工成为新的经济领涨部门;股份公司和泰勒制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此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工业部门的资本积累而获得,经济增长方式为“资本投入驱动型”。

(二)现代增长时期(工业化后期)

1、管理革命阶段,时间约为1910—1970年。主要特点是随着生产流水线的运用,大规模的精益生产与销售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特征;以汽车工业为核心,石油、民用消费及服务业成为经济主导部门;教育、研发的投入大大增加;伴随巨型企业的发展,福特制和管理层级成为流行的组织方式。由于两权分离带来的经理革命以及福特主义的盛行,生产效率大为提高,此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已从资本投入驱动逐渐转向“管理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驱动型”。

2、知识创新阶段,约从1980年代中后期开始。主要特点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兴起,信息化和智能化成为生产方式的新特征;服务业、金融和高科技(电子、电信、生物工程和航空航天)是经济的创新和领涨部门;对教育、研发以及与提高人的质量相关的投入增大。此阶段的经济增长方式演变为“知识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驱动型”。

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方式演进的过程,可清晰地看到:

第一,技术进步起了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70—80%),而市场激励机制、企业家精神、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根本性因素,上个世纪二战后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开始在其中发挥重要角色。

第二,经济危机伴随着近二百多年来工业化国家的增长史,在破坏原有生产体系的同时,又会催生新一轮的重大技术-组织-产业结构变迁。如早期工业化过程中1873年经济危机是19世纪持续时间最长、打击最为沉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此阶段汽车(1885年)等科技发明为下一个长周期打下了基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间歇性危机中,固态电子元件和计算机的发明和先导性应用,为下个阶段的信息技术革命打下了伏笔。在1980年代后的系列危机中,发达国家在掀起“网络革命”的同时,又开始了新能源、基因工程等领域的探索。

第三,从技术创新的趋势看,遵循“农业—工业—服务业”创新的变化过程,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和创新活动将主导未来经济发展。

三、对我国的启示

技术进步持续推动经济周期性高涨和波动的内生经济增长逻辑,已经成为经济理论的共识。经济危机的爆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清理机制”的作用,淘汰过剩的传统产能和落后的企业,推动新的增长机制产生,激励技术创新的出现,这就是“创造性破坏”的经济意义所在。同时,对经济长波和创新周期理论和史实的分析,还启示我们:落后国家可以加入由先进国家发起的长波,通过“干中学”机制以及在技术与制度两方面的先导性创新,来实现经济赶超战略。

各国处于不同的创新周期阶段,后发国家往往处在模仿和扩散过程。导致价值链的国际再分工,大量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通过“外包”分给了发展中国家,同时通过品牌、知识产权、技术标准、金融、文化创意等更为牢固地控制了价值链的高端,全球价值向更有知识创新的国家集中,制造业国家则相应地处于价值链低端。未来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实力的竞争,而科技实力又取决于创新能力。

与一些先行国家不同,我国目前的特殊性在于:高度发达的现代经济活动和消费行为已出现,一些部门和地区正步入现代经济增长阶段的开端;但同时总体上仍面临一系列“古典性质的”社会经济矛盾,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人口过多。在资源可承受与环境可持续条件下,面临着将社会大多数人口从落后的生产状态转移到现代生产方式中来的艰巨任务。“超前”与“滞后”将成为很长一段时期的现象。

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基本上是处于干中学的“模仿”阶段,依然是承接国际价值链的“外包”分工,这对于有如此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我国来说也是大的机遇,可以通过接受“外包”的方式加快农村劳动力进入现代部门,同时累积财富和技术水平。与此同时,我们经过建国后两个30年的跨越式发展,模仿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制造业水平,在不断逼近发达国家,因而模仿的收益正在不断下降。我国应立足本国国情和发展阶段,把握国际前沿趋势,才能应对目前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面对工业化过程中的成本上升问题,应该通过稳定制造成本和工业结构升级优化,来维持和提高可贸易工业品部门的国际竞争优势。

第二,面对劳动力过剩压力,应通过新型城市化和服务业创新所带来的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创造效应,扩大非贸易品部门对劳动力的吸纳程度。应营造更有利于个人投资和创业的政策和社会环境,以更大程度地获得因创新而带来就业创造的“资本化效应”。

第三,制定服务业技术创新战略。服务业的现代化和技术创新的根本是体制性的创新,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创意激励等,这些是我国目前阶段最为缺失的部分。在制定国家创新体系时,应积极将服务业技术创新纳入到国家战略中。

第四,强化微观技术创新的积极机制。技术创新来自企业家精神,来自资本市场激励,我国应加速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制,激励创新,并通过减税、补贴等方式激励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个自主创新激励的微观机制。只有自身拥有了一定的高级科研人才和技术创新能力,配合微观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好地利用先进国家技术创新带来的效应,也才可能真正抓住新一轮创新周期的新机会,使我国尽早迈入国际科技前沿,提高国家竞争力。

再生混凝土技术与高性能化 篇12

再生混凝土技术是将废弃混凝土块经过破碎、清洗、分级后, 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形成再生骨料, 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配制新混凝土的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RAC) 是指利用废弃混凝土破碎加工而成的再生骨料, 部分或全部代替天然骨料 (主要是粗骨料) , 再加入水泥、水或部分天然骨料配制而成的新混凝土, 简称再生混凝土 (Recycled Concrete, RC) 。把废弃混凝土经过破碎加工后所得粒径在40mm以下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其中, 粒径在0.5~5mm的骨料为再生细骨料, 粒径在5~40mm的骨料为再生粗骨料[2]。

1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及发展趋势

1.1 再生混凝土基本性能。1.1.1 再生混凝土的

物理性能。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低于比普通混凝土。这是因为首先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 随着再生骨料置换率的增加, 混凝土中的含气量增加;其次再生骨料的表观密度小于天然骨料, 随着再生骨料用量的增加, 再生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减小。再生混凝土表观密度降低对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有利, 有利于降低建筑物自重, 提高构件跨度。另一方面, 再生骨料的孔隙率较大, 使再生混凝土的热导率下降。研究表明, 全部采用再生骨料的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热导率降低28%, 如果加入引气剂后热导率降低44%[3]。可见再生混凝土具有较好的保温和隔热性能。1.1.2抗压强度。再生混凝土的强度与基体混凝土的强度、再生骨料的性能、再生骨料的取代率以及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 再生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稍低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 但再生骨料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与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比值稍微高于普通混凝土。 (见图1) 1.1.3弹性模量。再生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相似, 弹性模量都随着其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而单调增长, 且同强度等级的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同等级的普通混凝土, 这说明再生混凝土的脆性比普通混凝土低, 而韧性较好。另外, 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增大, 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弹性模量迅速减小, 而压应变逐渐增大, 其变化规律几乎成直线关系。 (见图2) 1.1.4收缩与徐变。由于再生骨料表面附着有大量的水泥砂浆, 另外伴制再生混凝土砂浆时通常需要加入更多的水, 这两个因素导致再生混凝土的收缩值较普通混凝土显著增加。[4]

1.2 再生混凝土发展趋势

1.2.1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由于再生混凝土的变形性能、耐久性能等性能低于普通混凝土, 使得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较普通混凝土结构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这成了再生混凝土在结构工程中应用的最大阻碍。组合结构能使钢材和混凝土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扬长避短, 各自发挥其特长, 具有一系列优点。如果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组合结构中, 可以使结构具有组合结构的优点, 弥补再生混凝土的不足。因而, 这将为再生混凝土应用于结构工程提供广阔的前景, 实现对废弃混凝土的有效的利用。1.2.2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利用工业废渣加工成的矿物掺合料部分取代水泥用于生产再生产混凝土, 可以减轻工业废渣, 如粉煤灰、矿渣等占用土地及环境污染的问题, 减少水泥用量及水泥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气体排放量, 还可以提高再生混凝土的耐久性能。通过加入碳纤维、钢纤维、聚酯纤维等掺合料改善再生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因而, 充分利用工业废渣和掺合料生产高性能再生混凝土, 是混凝土行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方向。随着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技术的发展, 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可得到大幅度改善, 可研制强度较高的高性能再生混凝土。[5]

2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简介

对于“高性能混凝土”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缩写为HPC) 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 高性能混凝土存在着不同的定义和解释。但可以简单的概述为:具有高工作性、高耐久性的掺有高效减水剂和各种混合材的低水胶比混凝土。这二项指标包涵了两个方面即混凝土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具体到再生混凝土, 针对目前再生混凝土存在强度低、干缩大、工作性差、耐久性不好等主要缺点, 开发出强度高、收缩小、工作性和耐久性较好的再生混凝土, 即可认为是高性能再生混凝土。通俗来说, 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就是将高性能与再生混凝土联系在一起, 运用常规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成果, 实现再生混凝土的高性能化。“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既是一个新的概念, 也是一项高新技术产物, 是当今世界混凝土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再生混凝土近年来虽然一直是一个研究热点, 但事实上, 当前研究仍主要局限在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研究以及高强度再生混凝土的尝试, 缺乏对应用理论和工程技术的投入, 还未有大规模高强度高性能再生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显而易见, 这种现状难以在大规模工程应用和商品化混凝土水平上实现根本性的突破。

鉴于未来混凝土的高强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 再生混凝土未来应该走高强高性能化路线, 这样才能发挥再生混凝土自身的优势, 实现其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3 结论

3.1 再生混凝土技术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废弃

混凝土的处理问题, 既能减轻废弃混凝土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天然骨料资源, 缓解骨料危机, 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混凝土。

3.2 国内外学者对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结果表

明, 再生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在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通过设计合理的再生混凝土基本上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用于一般工程建设中是可行的。

3.3 为了很好地推广再生混凝土的应用, 应该

进一步着重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和高性能化的研究和后期使用过程的探讨。

3.4 再生混凝土高性能化的应用, 能够弥补再

生混凝土强度低、干缩大、工作性差、耐久性不好等主要缺点, 使再生混凝土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再生混凝土的高性能化, 是未来再生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摘要:使用废弃混凝土块代替天然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技术, 因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正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介绍了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的概念, 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质, 并探讨再生混凝土技术高性能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再生骨料,再生混凝土,高性能

参考文献

[1]邓寿昌, 张学兵, 罗迎社.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展望[J].混凝土, 2006, (11) :20-24.

[2]孙振平, 谭国强, 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J].混凝土, 1998 (5) .

[3]肖建庄.再生混凝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4]任庆旺, 邱茂智, 薛梅等.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及其基本性能[J].建筑技术开发, 2005.32 (2) .

上一篇:大学听力课堂下一篇:多媒体课件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