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能力

2024-06-06

艺术能力(精选12篇)

艺术能力 篇1

新课程标准指出, 艺术创造可以发挥学生想像力和思维潜能, 是学生积累创作经验和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 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和美术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 都能为学生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那么, 怎样在音乐和美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 对小学生艺术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了些思考和探索。

一、创造型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生艺术知识与技能获得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是艺术创造力形成的主要阵地, 每一堂课都可以为学生的艺术发展提供用武之地。在音美教学实践中, 增强教师创造意识, 改革音美课堂, 进行创造性教学, 可以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 获得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1.激发艺术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激发兴趣, 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前提。小学生对许多艺术知识、典故、故事并非空白, 有时也略知一二, 通过教师的讲解、说明、启发, 学生可尽快获得许多艺术知识, 从而使学生深刻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 掌握一定艺术表现技能, 再通过一些情感、媒体、表演、绘画等激趣方法, 激发学生产生对艺术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

2.形成宽容、理解的课堂气氛。创造型的音美课堂教学应该始终充满着温暖、宽容、和善的气氛, 让学生在思维上、在情绪上是放松的, 心理上有安全感而不压抑, 教师的鼓励、生生之间的探讨, 都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绽放出创造的火花。

3.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在教学中充分发挥音美教材内容的时代性、趣味性、实用性, 同时教师充分选择和挖掘教材中各项教学内容的创造因素, 如听音乐编动作、绘画音乐、歌唱创编、填词谱曲等, 结合歌曲教学进行抒发音乐情感创造性的活动, 结合美术欣赏教学创造性地回答学生的有关问题等, 使学生对于音、美艺术的学习产生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创作的欲望。

4.高质量上好音乐、美术课。音乐课中, 教师利用音乐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把创造教育的思想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最大限度激活学生创造潜能和创造动机, 培养创造力。课堂中精心设计教学, 如利用变换节奏, 激活创造潜能;引导填词谱曲, 激发创造乐趣;启发歌唱创编, 培养创造能力;设计欣赏体验, 发挥创造才干。让学生在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中积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从而提高音乐素质。美术课中, 教师充分利用手、脑、眼多种器官共用的活动, 训练学生的感觉、想象等创造性思维。在美术教学中,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用《画脸谱》《会变的线》等课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学生乐不可支。鼓励学生开放思考、扩散思维, 大胆发表意见, 敢于标新立异、开拓创新, 在比较分析中增强探索性和思考力, 在想象中发挥创造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力求做到“三个提倡”, 即提倡学生上讲台、提倡七嘴八舌、提倡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做到敢想、敢说、敢唱、敢画, 在开放的教学中点燃学生心灵中的创新火花。

5.设计学科融合的专题艺术课。学生的艺术创造是一种重要的艺术素质, 创造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还需有大胆的想象、奇妙的构思, 对小学生来讲, 艺术创造主要表现在乐曲演唱、舞蹈编排、书画活动、器乐演奏、工艺制作、美化装饰等方面, 而且不同的艺术创造也有不同的能力要求, 这些能力也只能在音美学科的知识学习、模仿练习、欣赏体验中逐步形成, 教师要尝试把音、美有机融合起来, 设计开展音美融合的艺术课教学。如《画音乐》《哆来咪巧入美术课》等专题艺术课, 大胆尝试用线条、色块、图形来表达音乐感受。把美术的静态性与音乐的动态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使音、美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发挥其整体效应, 让学生产生出强烈的艺术共鸣。

二、创新性的课外活动

音乐、美术课堂是实施艺术教育的重要渠道, 但课堂上毕竟课时有限, 因此创新性的课外活动是重要的补充和延伸, 可以为发展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提供广阔的艺术天地。

1.艺术创造与兴趣活动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爱好和特长,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兴趣活动, 如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古筝队、书法班、美术班等。把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与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结合起来, 学生在艺术活动中热情高涨, 艺术才能得以充分体现, 感受力、表现力得以增强, 艺术创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 对艺术活动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2.艺术创造与少先队、科技活动相结合。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又一锻炼的平台, 如“三八节”时,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自己“创作”的歌曲献给妈妈;“六一节”时把自己制作富有创意、别具一格的“小卡片”送给师长和同伴;在少先队、科技活动中, 学生把“小发明、小创造”作为锻炼思维、动手动脑、发挥才智的好机会。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生利用绘画艺术和音乐旋律, 创造性地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八荣八耻》两大内容, 巧妙地用音美结合的艺术形式鲜明地展现在画框里, 创造了学校的墙壁文化, 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三、拓展性的专题活动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 如利用假期, 集中时间, 集中活动, 走出课堂, 走向社会, 以趣味性、多样性为一体, 设计开展富有创新性、颇具特色的课外拓展性的专题“五个一”系列活动, 即设计一个最有个性的封面;体验一种家乡的民间艺术;了解一首建水的民间小调;展现一样个人的艺术特长;勇闯一道综合活动艺术关。通过走、看、瞧、访、练, 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根据学生的特点, 采用他们喜欢的游戏、参观、写生、讨论、表演等活动,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大胆想象, 大胆创作。教师对每个活动的设计有一定目的性和针对性, 活动充分结合音、美艺术形式, 发挥音美学科特点, 着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突出活动的目的性;教师根据训练专题的时间、内容、地点的不同, 创设多样的情境, 灵活多样、短时高效地对学生进行艺术素质的训练, 显现活动的灵活性。“五个一”专题训练活动与课内、课外活动互为联系和补充, 音乐与美术内容相互融合, 拓宽了学生艺术视野与审美空间, 提高了学生艺术创作能力。实践证明, 联系性、互补性和拓展性的专题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欢迎。

艺术能力 篇2

领导的概念

领导就是引导人们并施加影响为达到一定目标而作出努力的过程。

领导力:关键不是让其他人简单地服从命令。而是在于引导、激励部下让他们跟你的思想、理念同步要懂得保持团队的价值,并通过团队的建设增值。

领导力体现在:1)方向决断,定方向,定规划。把握团队的灵魂。(决断力)

2)用人,影响人。(影响力:1)尊重人;2)信任人;3)赞赏人;4)理解人;5)支持人;6)关心人。)执行力:意味着除非命令本身有问题,否则必须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执行的程序和资源。

人格魅力:诚实、信用。。。。

只有管理好的公司,没有领导好的公司

领导和管理者的区别:领导主要是对人的领导,重点在激励

管理既有人,又有物重点在控制

计划和组织

重点:目标(标准/要求/规章制度)----计划(5W 决定必须完成的任务,如何完成的任务,从何处着手,何时着手。什么时间完成。。。)-----任务(具体分解,清楚)-------理解(为什么、主动、参与和团队意识)-----确认------资源-(要训练员工,工作条件)--------执行-----检查(事中适当地纠正偏差,以免出现失误,不能和交警)------总结(评估工作效果,激励员工,建立权威)例子:新员工:卫生/服务态度

5S活动

五常是我们领导的日常工作,建立目标。制定标准和检查。分析问题和改善方案。总结。

整理------将产品分类,品种,多少,制作间原料,半成品。。。。减少库存,增加场地,避免混放差错

整顿------所有产品,物品,原料等作到定位管理,定量控制,取用方便。。。标识清楚,现场整齐,产品一目了然。

清扫------对工作场地,环境和器具,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扫,自己的用具,工作台自己清扫。设备清洁(裱花间)及时发现微小缺陷。清洁-----任何时候和地点都要保持清洁,员工情绪良好,消除发生灾害根源。

素养------时刻督促员工保持清洁的习惯,从小事做起,坚持形成好的素养,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学会表扬,批评的艺术

1)不能只批评不表扬,不批评只表扬,不批评不表扬。2)批评要及时,批评要就事论事,功过分清。

3)表扬要诚心诚意,具体实在。表扬可以适当重复,批评尽量不重复。4)当众表扬,个别批评,该做的工作不表扬。

利用奖励和惩罚的手段

1)罚要分明,要敢奖敢罚。;2)罚要公平,标准要统一。3)规则要明确,防止随意性。

4)罚款要用于员工福利。5)以奖为主,罚为辅。(小红花);6)重复要重罚。

开会的艺术

 会议的作用:

会议是与会者身份的标志;会议可形成共同的见解和价值观;

通过会议可以对每一个与会者产生一种约束力;会议是显露才华和发现人才的场所

会议同一种仪式,有鼓励调节情绪的作用

 布置任务的会议

责任一定分摊到具体人身上;要由限定完成任务的时间;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标准

要形成“我会检查”的气氛

 讨论会

如果议题复杂,要事先通知准备,以免讨论不深刻;明确宣布是讨论会,要畅所欲言;

主持者不要首先发表自己的见解,一面给会议定调子,可以介绍情况;

时刻注意会议的方向,避免会议走题;讨论会发言的真实性与到会者的人数成反比;

对于好的建议应当鼓励,对于高明的建议千万不能批评

 开会常见的错误:

会而不决:开了会,却走了题;议而不决:讨论了,却没结论;

决而不行:虽有结论,但没有分摊任务;行而无果:虽分摊任务,却没有检查

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的重要性

员工管理是领导的管理的精髓,是现代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领导需要忠实的顾客,需要销售的业绩,更需要忠实的,最佳的,真正属于自己的员工,没有好的员工所谓的品牌,质量,名店,销售等都无从谈起。我们领导应尽快接受现代管理的新理念,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尤其是管理人的水平。现代管理的最基本的定义是:“凡是经过别人的努力而获得效果的措施,就是管理” “管理之道就是“借力”。其宗旨是要使自己的每个员工各得其所,各尽其才。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并使每个人的才能朝着有利于达到公司的目标的方向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团队并做这个团队的领袖是每一个成功领导的追求。1+1>

2员工的积极性

跳槽的分析:(和我们的业态有区别,供参考)

1)不公平25.8%;2)不信任24.6%; 3)领导没魅力 20.3%;4)企业没前景 14.1%

2)待遇低 10.5%;6)其他4.7%

我们行业的调查

1)不公平50% ;2)缺少沟通 30%;3)工作缺少成就感 20%;4)地位 20%

5)自我发展10%;6)待遇10%

 每一个员工都有很强的自尊心,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信任和鼓励。每个员工都希望自己有用,领导要设身处地的替员工着

想。不仅仅满足员工物质的需求,还要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合理的物质回报和精神回报是员工为企业努力的源泉。金钱只是动力之一,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唯一的。员工的积极性更受相对报酬影响,在管理中指导思想必须公平,要消除攀比的机会。

 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店里的重要性,要使每一个员工都有被领导重视的感觉,领导要认可和赏识员工所作的贡献。

 在困难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来影响自己的员工。

 团队士气的保持:1)把握团队士气温度,不断沟通。适当调整。2)一贯的目标,稳定的过程。

3)员工明白工作的意义和目标;4)尊重员工。5)善于激励和鼓舞。

 激励因数

成就感;晋级;受到器重;责任感;有发展前途;创造性。

 保险因数

有了并不会使人满意,没有则会引起严重不满

良好的上级关系;良好的同事关系;正常的工资;工作与待遇的适当关系;

领导水平高;工作环境安全 当他们存在时,人们感到满意,不存在却并不感到“不满意”而是没有“满意”

 要使员工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不断增强,作为领导应为属下的员工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逢年过节,员工生日,婚丧嫁娶大

家要关心,领导要过问。尽量为员工的提供活动场所,多组织业余活动,体会到家的感觉。

员工参与

 员工是团队的细胞,每一个员工的健康成长都要影响整个肌体的成长。作为领导要重视每一个员工的想法和意见,使员工感到自己也

是决策的一分子,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受到领导的认可。自己生活在一个民主和自主的团队里。

 给员工参与决策,发表意见的机会。有些决策要尽量让员工参与,店里的大事要让员工清楚。把他们的意见当作一件事来做,能解决

能回答的要及时办,不能的要向公司反映。

 给员工自主管理的机会,可以下放一定的权利,依据店内的目标和一件中心任务,让员工自己制定计划,自己去实施,管理检查和总

结。这样可以使员工工作时心情舒畅,有利于发挥他们的能力和积极性,自觉的去创造业绩。

 员工参与的益处

1)规章制度有员工参与,征求员工意见。如果没有容易认为制定的不合理,执行起来困难。

2)各项管理制度最好有合定本,便于员工了解和学习,如果员工不清楚,容易认为执行不公平

3)工资晋升尽量透明,标准不明确,容易产生待遇不公的心态。

4)尽量增加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防止产生别人太轻松,不公平的感觉

 参与应注意的地方: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参与要有成本;内容由于员工有关;参与者要有一定的能力和代表性。

员工的沟通

 重视交流和沟通,特别是非正式的沟通和交流。更能让人轻松,更人性化。让你能了解事情真实的一面。交流和沟通可以帮助公司了

解员工的状态,有助于公司的决策和控制。也能使员工了解,赞同并支持公司的目标。通过交流和沟通能增强员工的合作意识,团队意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减少员工曲解和误传小道消息,降低员工工作的压力。

 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自己,却疏于倾听。

 利用周会让员工有机会发泄牢骚,吐苦水,领导要倾听和理解他们,听取员工的意见和想法不一定同意他的观点,而是要了解他的想

法和感受。给员工一个倾述的对象。

 沟通交流的心态调整

1)你离不开你的属下,依靠他们你才能作成事,才能成功。

2)不是完美主义者,自己也有不足的地方。

3)控制自己的脾气是对管理者的挑战,要强迫自己做困难的事,不愉快但必须做的事,管理者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 沟通交流中要注意的地方:

1)尽量引起对方的注意,强调一致比强调分歧要好先谈容易接受的比先谈容易争执的要好。

2)把自己的意见说的明白一点,结论应该明白的指出,不应该暗示。

3)一件事情要反复陈述,必要时不妨适当地发问。

4)听者对说话的前段和后段记的更清楚

2)培养能听取与接受别人的意见的胸怀。

沟通交流讲话中要注意:

1)说话要礼让;2)少说多听;不轻易打断对方;不补充对方(显示自己);

3)不纠正对方(原则问题除外);不质疑对方(抬杠);不独霸讲坛,交谈就要交谈,不是听课。

4)表情要合作,专家的研究,语言的可信程度只占1/4,其余的3/4是你的表情和动作;

5)动作要合作;话题要合作。

鲍威尔:

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想清楚再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小心地说、作不到的事不乱地说、伤害人的事坚决不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别人的事谨慎地说、自己的事怎么想怎么说、现在的事作了再说。

 说服的技巧:

要在“情、理、利”三个方面进行

常见的错误:

1)对方一旦接受说服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利弊

常见的错误:把前景说得百利而无一弊;正确的方法:有利有弊,利大于弊

2)如果对方接受劝说,你得到什么好处

常见的错误:把自己打拌成完全的利他主义者;正确的方法:强调合作互利

团队型的领导的特性:

1)目标明确一致。规范的行为;良好的沟通;此为伙伴;个人的智慧转变为团队的智慧

2)有效的领导,有而且只有一个领导。

 12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美国盖普洛调查)

1)你对你的员工提出工作要求吗? 你为员工提供做好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设备吗?

2)在工作中,员工每天都有机会做他最擅长做的事吗;在一周内,员工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扬吗?

3)员工觉得他的主管和同事关心他的个人情况吗?;公司里友人鼓励员工的发展吗?

4)在工作中,员工觉得他的意见受到重视吗?;公司的目标使员工觉得他的工作重要吗?

5)员工的同事致力于高质量的工作吗?员工在公司里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吗?

6)在过去的6个月内,公司是否和员工谈及他的进步吗?在过去的一年里,员工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吗?

一、尽职的牧羊犬: 刚毕业的大学生最为人诟病的就是缺乏责任感,作为一个新人,树立负责任的观念,会让主管、同事觉得孺子可教。抱着多做一点多学一点的心态,你很快就会进入状态。

二、团结合作的蜜蜂: 大学生刚进公司,往往不知如何利用团队的力量完成工作。现在的企业很讲究Teamwork,这不但包括团队合作、寻求资源,也包含主动帮助别人,以团体为荣。

三、坚忍执着的鲑鱼:大学生由于对自己的人生还不确定,常常三心二意地不知自己将来要做什么。设定目标是首先要做的功课,然后就是坚忍执着地前行。途中当然应该停下来检视一下成果,但变来变去的人,多半是一事无成。

四、目标远大的鸿雁:大多年轻人因为贪图一时的轻松,而放弃未来可能创造前景的挑战。因此,要时时鼓励自己将目标放远。

五、目光锐利的老鹰:新人首先要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细心观察时势。一味接受指示、不分对错,将是事倍功半,得不到赞赏和鼓励。

六、脚踏实地的大象:大象走得很慢,却是一步一个脚印,积累雄厚的实力。大学生切忌说得天花乱坠,却无法一一落实。脚踏实地的人会让别人有安全感,也愿意将更多的责任赋予你。

七、忍辱负重的骆驼: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往往是新人无法承受之重。人生的路很漫长,学习骆驼负重的精神,才能安全地抵达终点。

八、严格守时的公鸡: 很多人没有时间观念,上班迟到、不能如期交件等等,都是没有时间观念导致的后果。时间就是成本,新人时期养成时间成本的观念,有助于日后晋升时提升工作效率。

九、感恩图报的山羊: 你可以像海绵一样吸取别人的经验,但是职场不是补习班,没有人有义务教导你如何完成工作。学习山羊反哺的精神,有感恩图报的心,工作会更愉快。

十、勇敢挑战的狮子:若有机会应该勇敢挑战不可能的任务,藉此积累别人得不到的经验,下一个升职的可能就是你。

十一、机智应变的猴子:工作中的流程有些是一成不变的,新人的优势在于不了解既有的做法,而能创造出新的创意与点子。一味地接受工作的交付,只能学到工作方法的皮毛,能思考应变的人,才会学到方法的精髓。

十二、善解人意的海豚:常常问自己:我是主管该怎么办?这样有助于吸收处理事情的方法。在工作上善解人意,会减轻主管、共事者的负担,也让你更具人缘。

注重引导艺术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篇3

关键词:创新质疑

一、授之以渔,引导质疑

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我们在教学中习惯于教者设疑,学生解疑。这样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状态,习惯于坐等答案。久之,则形成思维惰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发展。许多教育者深知此弊,便大胆让学生去设问,又发现学生不是什么问题都提不出,就足提出的问题满天飞不着边际,毫无价值。要改变此现状,教者要循序渐进,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即授之以渔,引导学生质疑。

1引导学生学习老师是如何设疑的

著名学者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曾明确指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存储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它的存在。”所以,我们要想让学生会质疑,首先要学生了解老师每次是怎样设疑的。如让学生明白学课文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①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②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⑤学习课文的写作力法。使学生明白老师的每一个问题多是循着这样的步骤提出的。这样,让学生在多次反复体会老师是怎样设问的,而在脑中贮存设问的相似块。为学生今后自主质疑提供了基础:

2引导学生大胆设疑,勇于实践

真正的功夫是在无数次实践中练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会质疑,必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实践。如让学生做小老师独立仿照老师的样子先备课,然后上课,你会发现学生都能模仿老师的样子上课,许多问题设计得很有价值。这样的实践可锻炼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引导学生对结果质疑

学生喜欢崇拜书本和老师,往往会认为只要书上写的、老师说的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该鼓励和培养学生具有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那解。也会对所学结果有疑问,我们要鼓励学生把疑问说出来,告诉老师、告诉同学,并可以通过相互讨论和查阅资料去寻找正确答案。这样质疑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渠道、启迪智慧,增进互学精神,营造善思、善问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形成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注重启发,引导品析

品词析句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为,他对学生理解课文和增加语感能力以及提高列文章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习惯把教学参考书卜的标准答案传授给学生。只注重灌输和结果,忽视了启发和过程。而最终能促进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恰恰是这个过程。最不可取的恰是那个标准答案,因为品词析句讲究的是感性和自悟,这感性和自悟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时,不必逐字串讲,而是让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便会发现学生虽说法不一,却大多理解正确,且有一定的深度。如,有的说,人如果是给坏人办事而死,死的就比鸿毛还轻,为人民着想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学生发表完了意见老师可以再说这句话的意思,让学生体会一下表达的准确性,却不可强求与老师讲的一致。

三、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教者要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言而未尽之处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锻炼说写能力。如《和时间赛跑》一文中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老师不必讲这两句是什么意思,而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含义?学生各抒己见,如有的说一寸光阴和一寸金相比,光阴更宝贵,这两句说明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珍惜时间,学生虽说法不一,却大多理解正确。又如《将相和》一文在“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中,没有把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写出来,这里让学生列廉颇和蔺相如的神态、动作、语言展开联想,说一说,写一写。这种形式的训练,有利于学生提高读写能力,有利于对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应精心设计一些带有房迪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迎接挑战的能力,从而形成创新意识,并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他们才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特的直觉思维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形成学生坚忍不拔,不怕困难和挫折的顽强意志和良好的人格特征,从而培养出学生健康的创新情感和个性品质。

艺术能力 篇4

地图能力是初中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 其中, 长时间形成的绘画艺术呈现出色彩纷呈的局面, 将其合理应用于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技能。通常情况下, 绘画艺术处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轻重虚实, 活化地图。将绘画艺术应用于初中地理教学中, 其主要是利用绘画过程中线条的虚实、轻重和色彩的明亮度差异, 将部分地理知识所涉及的地图、图表画活, 以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 例如:在学习《地形雨的形成过程》《地球的公转运动》的过程中, 利用普通的挂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便可以利用绘画艺术绘制图形, 让地图更加形象生动;其二是重彩对比, 启迪思维。在地理课堂的实际教学过程中, 老师将课本地图和板图相结合进行教学, 能够让学生在之后的练习过程中观察得既准确又迅速, 从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二、引入语言艺术, 增加课堂趣味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使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 能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地理课堂中,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掌握地理知识。 然而, 由于地理学科知识具有文理综合性、地域性、实践性和空间性等特点, 这又决定了地理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特性[2]。 因此, 将语言艺术融入地理教学过程中, 对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中修辞是语言艺术中应用较多的一种, 其形象生动、充满情趣的语言能够大幅度增强语言感染力。 通常在地理课堂中使用的修辞方法包括:其一, 比喻。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对部分教学内容使用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进行表述, 不仅能够让复杂、深奥的教学内容变得牵线易懂, 而且有利于深度启发学生的联想思维, 有效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绪, 开发学生智力。 例如:在学习“我国行政区划分中主要包括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的知识点时, 老师在表述过程中便可以将其比喻成为学校内部的年级、 班级和小组, 有利于学生更加清楚地理解省、县、乡三级行政单位之间的关系。再如:学习《地层与构造》的知识点时, 其一老师可以将化石比喻成为文字、地层比喻成书页, 而整个地理环境的全部演化史则可以比喻成为一部完整著作;其二, 夸张。 使用夸张句将涉及的地理知识夸大或缩小地描述出来, 使语言活泼有趣。 例如:一句“整个宇宙空间中, 地球只不过就是沧海一粟”,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整个宇宙的大和地球的小;另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 准确形象地说明了黄河水的源流状况及整个自然界水循环的规律;其三, 拟人。

三、整合表演艺术, 培养地理情感

(一) 引入歌舞, 激情引趣。

将歌舞引入初中地理课堂,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背景音乐, 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 例如, 讲述俄罗斯的文化特征时, 可以播放一段相关背景音乐, 烘托课堂氛围;其次, 以歌曲导入, 唤醒情感。 例如:学习《河流》一节时,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长江之歌”, 以歌曲动人的旋律和气势吸引学生注意力, 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堂学习中;再次, 采取歌舞并举的形式, 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例如:在学习《中国四大地理区域》、《我国的民族》时, 老师便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观看少数民族歌舞, 让学生深入感受祖国各个地区的文化差异。

(二) 涉入小品, 自主探究。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表演平台, 有效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 其中, 当前初中地理教材中适合编制成课本剧的题材包括巴西热带雨林的保护问题、新城区建设、传统工业园及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策略等, 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点。

(三) 影视播放, 创设情境。

为了将艺术元素更好地融入初中地理课堂中, 老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播放影视视频, 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获得不同的课堂体验, 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但是, 老师在播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切忌流于形式, 而是应该结合教材内容, 注意视频播放的频率和音量,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感受空间。 同时, 老师可以在播放视频之前提出相应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地理水平。

例如:在学习《南极洲自然环境特征》时, 老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南极洲景观的视频。 视频中呈现苍茫雪海和冰盖及冰川在雪风吹拂下发出的声响, 这种视听结合的形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南极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四、结语

教学在某一层面上被看做是一门艺术, 而地理学科是一门融入生活的综合性艺术。 然而, 通过实践证明, 将绘画、语言和表演等艺术元素合理融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地理课堂学习中, 从而有效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摘要:教学在某一层面上被看做是一门艺术, 而地理学科又是一门融入生活的综合性艺术。基于此, 作者以活化造型艺术, 提高读图能力为前提, 具体阐述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引入艺术元素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元素,初中地理,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权.现代地理课堂不能忽视“三板”教学[J].地理教育, 2014 (Z1) :120-120.

文化艺术修养与行政能力 篇5

审美也是一种行政能力

文化、艺术,看起来它是悠闲阶层创造的,并且一旦创造出来,就成为外在的东西。人们只有懂得了它,才能够分享它带来的精神愉悦的享受。

《论语·述而篇》中,孔子对门生的修养期望和标准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被视为个体修养的全方位的依据。由此可见,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已经不仅仅是个体的事情,而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也是对国家、企业行政工作者行政管理的要求。

在公务工作中,个体的文化艺术审美修养与公共行政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它直接影响到公众对行政工作者行政能力水平以及风貌的认识。虽然公共行政中的审美要求指向的是个人的审美修养与公共能力的结合,但它也是个人行政能力表现的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必须要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和个人的审美行为。

通过对《文化艺术修养与行政能力》的学习,它使我深刻认识到了文化艺术修养对提高医学工作者,行政管理者能力水平的重要作用。经过优秀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和专注,可以帮助人们形成价值观念及其追求目标的多样性,使人们明白物质需要的有限性与精神追求的无限性,可以有效地转移人们的注意力,疏解和释放压力;而对文化艺术的追求,能培养人们交往和平衡的能力,也能培养人们的高尚感。它们不仅可以起到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提升思想境界的作用,更能开掘出人性中的真诚、善良、美丽,将人的情感化为医学工作者与行

政管理者的精神品格,升华为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这样,才能作为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成为既有精湛的医学专业技术,又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完善人格的医疗卫生人才与行政管理者,才能承担起守护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任,才能肩负得起职业责任。

同时,也深刻地认识到一句话:要应对千变万化的世界,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态度,学习将伴随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并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多阅读好的书,多参加一些名师讲座,不完善自身审美水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学管理者。

从这书里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理念,一种投身于医学及其管理能力的信念,它将永远指引着我们去探索、前进。

在新形势下,要求医学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行政管理能力,政治素养和业务知识水平,要不断适应新的需要与发展,要不断地加强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以适应新医学管理的需求。

签名:

单位: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艺术能力 篇6

关键词:师生对话;方法技巧;口语交际

师生对话的突破点之一是课堂提问,因此语文教师应讲究课堂提问艺术,促进课堂交流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常见有的课堂气氛热烈,有的课堂气氛沉寂的鲜明对比。课堂气氛沉寂大多数缘于教师不善于运用语言艺术,更进一步说是缺乏提问技巧。一些教师提问急于求成,置疑后不等学生思考成熟就立刻要求解疑,使学生在自己还昏昏然的状态下就回答,说话毫无底气;一些教师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等生,忽略差生,不能顾及全体学生的发展;一些教师只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对他们进行惩罚式提问,使学生很尴尬。这些提问方式显然不利于师生对话的开展,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了。可见,要引导学生敢于主动发言,必须讲究提问艺术。教师的课堂提问应掌握适势、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这会使问题成为师生对话的桥梁,调动起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主动性;既使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使学生组织运用语言能力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在学生回答时还要善于倾听,提醒他们注意表达时发现的问题,并协助他们加以纠正;对交流中出现的语言亮点,则要以欣赏的态度给予赞扬。

实际上,教师的其他语言艺术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因为学生长期耳闻目睹教师的言行举止,就不可避免地效仿。所以,语文教师在师生对话时注意自己语言的规范性,举止的得体性,以身作则,为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提供榜样性示范。

为此,教师要掌握科学的发音方法和吐字归音的技巧,掌握适宜的语速、音量,并能根据情境的不同变换自己的语言。教师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强烈吸引着学生,快乐地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从而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在师生对话中,学生还要靠观察教师的表情、手势、动作、眼神来接收信息。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时,适当准确地加入态势语,会增强表达效果,使学生一目了然,心领神会,印象深刻。教师朴素大方的穿着,儒雅洒脱的气质,炯炯有神的目光,和蔼可亲的笑容,饱满向上的精神和其中所透露出来的真诚、自信、智慧、活力都会极大地感染学生,使其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主动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情感、心得。

无论如何,教师都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对话艺术,调动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的积极性、主动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健伟.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晓辉.语文教育怎样改革.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

[3]韦志成.语文学科教育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吉敏玲.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7):51.

视觉艺术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 篇7

一、视觉艺术教育能够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视觉艺术所要求的感悟正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视觉艺术教育来提升人的感悟能力, 从而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视觉艺术家们往往标新立异, 走在时代的前列, 引领着整个社会的审美趋向。他们似乎对新的事物更加敏感, 也更能够想出很多与众不同的办法来创造新事物, 比如达利的钟以及嘴巴形状的沙发、毕加索的立体主义画法等。不仅如此, 他们对旧事物的创新与改造也总是不同凡响, 当代著名独立艺术家徐冰《天书》中的那些无人能够读懂的字, 来自对传统书法艺术的创新与改造。

美术学院的学生所接受的教育除了基本绘画技能之外, 其他很大程度上就是如何创造新形象, 创造性的培养与创新思维的拓展尤其受到美术学院重视。如果学生因为缺少创新的能力而因循守旧地作画、作设计或是画动画, 其作品会被认为是平庸的。

素描、色彩、设计基础、装饰、陶艺、创新思维训练等课程在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 都非常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以素描为例, 尤其是设计素描, 教师们所做课件中第一节的内容常常是创新素质的培养。他们在对学生的创新教育中要求学生创新要从身边做起、从眼前做起。设计素描强调引导学生对现实事物进行重新认识和表达,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个性化思维。再比如说陶艺, 造型新颖、有某种独特观念寄于其中的作品才可称为艺, 否则只能称为器, 因而陶艺的创作也很重视对创新的要求。装饰也是如此, 传统的装饰手法与纹样需要注入新的观念, 僵化死板或者一味承袭则不会被现代装饰艺术所接受。创新思维训练这门课程更是普遍开设于艺术设计、动画设计、广告设计等视觉艺术专业中。中国画也在沿袭传统之中不断融入创新的观念。以视觉艺术的眼光看来, 即使是书法这种古老的艺术也是具有运动特征的徒手线的集合, 是抽象的构图, 因而它完全可以被赋予创新的艺术观念。视觉艺术家需要在不断的感悟之中进行创造, 视觉艺术作品则是他们表达观念的载体。视觉艺术培养人的创造能力与感悟能力, 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通过视觉艺术教育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这里的“人”包括文理科各种人才。

二、通过视觉艺术教育培养创新能力的具体办法

如何通过视觉艺术教育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具体该怎样操作?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素描开始。素描是一切视觉艺术教育的基础。首先我们来考察设计素描。设计素描通过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训练, 这包括“形态同构的异变表现、物质属性的异变表现、比例的异变表现、具象到抽象的异变表现”, 等等。

在形态同构的异变表现训练中, 我们看到学生画的小乌龟的背壳变成了类似指纹形态的图案, 有的学生将轮胎的形象变为蜂窝煤的造型, 这些训练都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拓展了他们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曾经模仿蝙蝠的结构, 创作了飞行器的草图, 400年后人们发明了飞机。

在物质属性的异变表现训练中, 学生自由地将生活中的物体材质互换, 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 例如画中的苹果皮变化成了胶卷。这项训练使学生思维的灵活程度大大增加。著名画家达利的那幅《永恒的记忆》中, 钟表的表盘如面饼般地挂在树杈上, 这正是改换了物质的材质属性。

其他训练过程不再一一赘述。总之, 这些在设计素描课上被学生创造出来的形象是前所未有的创新形象, 设计素描课程结束之后,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以及创造性会极大地提高。这种创新素质的培养将学生从已有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不仅要多观察、多体验, 而且还多思维、多创造。

对于缺少绘画基础的其他专业人才, 我们可以选择简单的物体造型, 配之以设计素描的训练方式, 使他们体验到思维的拓展、想象力的提升、耐心的增强, 以及专注程度的提高等。

三、通过视觉艺术教育培养关爱与情感

关爱是视觉艺术感悟的基础, 也是创新的根本目的。视觉艺术教育非常重视关爱与情感的培养, 而创新的目的正是对人类生活的关爱, 通过视觉艺术教育我们能够培养人的关爱与情感,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尤其对于工程科技人才来说, 对人类生活的关爱与情感是责任心的基础, 是他们创造新事物必不可少的原动力。

绘画专业的基础素描训练强调培养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爱与关怀。在素描教室里, 我们能够看到废弃的树根、穿久了的翻毛皮鞋、一把干枯的芦苇, 或者一颗白菜等,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事物, 但却可以入画。在绘画的过程中, 学生逐渐体会到美在寻常的事物里, 爱平等地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里。各花入各眼, 同一种事物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画法, 在不同的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学生逐渐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 从多个角度看待事物。这种关爱与情感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

另外, 绘画能够培养人的耐心。完成一幅绘画作品需要自始自终的耐心, 有的学生从坐不住、急躁到静下心来耐心地完成作品, 这个过程能够极大地增强其耐心。我们知道, 耐心是一种品质, 它可以成就善意, 是一切关爱得以实施的基础。一个人若是急功近利、急躁, 即使有爱心, 也难以将其完整地实施。

绘画所需要的专注则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三字经》中有句话叫“教之道, 贵以专”。在潜心作画之时, 时光流逝是不易察觉的。没有杂念的专注也是创新所需要的品质, 因为感悟不从杂念中来。我们看到在中国画的创作中专注的作用尤为明显, 笔笔皆精到的中国画, 每一笔都需要专注地去画。以绘画的方式来培养人的专注品质是可以收到明显效果的。

我们可以尝试在各专业, 尤其是理工科院校开设视觉艺术类的选修课, 比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这些课程开设时, 需注意授课内容要新颖, 授课方式要灵活, 不能够过于传统。比如, 素描课的内容, 一是要考虑到理工科学生大多没有绘画基础, 应选择简单的形象来画, 避免形象过于复杂而使学生失去绘画的信心。二是不能够简单地令学生学习明暗素描, 而要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素描的基础知识后, 随即引导学生不依赖现实物象大胆进行一些异变表现, 以及探索同一物体的多种表现形式, 从而摆脱物象约束, 实现思维的拓展。再比如, 水彩画的教学, 我们并不是要这些理工科学生学会成熟的水彩画技法, 而是要使其能够运用较为简单的颜料工具, 进行情感与观念表达上的探索, 促使他们对事物本质的思考和对自我风格的找寻。对于中国画的教学则应侧重于人文素质的养成, 专注、耐心和情感的培养。在理工科院校开设的视觉艺术类选修课要有一套专门的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计划, 且要兼顾学生的绘画基础, 不能够直接照搬艺术专业的专业教学计划。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 这种互动较多的实践型艺术教学更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结束时, 小小的画展亦能够使学生增强自信, 拓宽他们的交流渠道。对于开设视觉艺术课程的理工科院校来说, 这种艺术实践的授课方式也能够潜移默化地在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互动性、创新性、前沿性上对传统课堂授课方式的改革产生促进作用。

四、结语

良好的视觉艺术教育使人们的思维不会停留在事物的表象之上, 能够引起人们对事物本质的思考。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视觉艺术教育培养人的创新能力, 在高校的不同专业增设视觉艺术教育课程是个大胆的设想。对各科学生进行的视觉艺术教育,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且对他们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必要的。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去探索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方式, 这本身也是一种创新。

参考文献

观察能力是艺术发现的关键所在 篇8

一、我们对观察内容的看法

第一, 要弄清观察所画对象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可以说, 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都是由各个局部组成的, 整体离不开局部, 局部要受整体的制约。就绘画而言, 看不出、画不准整体特征, 局部特征画得再准、再像, 也会失去存在的意义。整体观察要驾驭的是观察对象的比例和特征。这在素描的开始阶段是重要的, 在素描的中间阶段更重要。因为在深入过程中, 局部和细节逐渐出现并且具体化, 全局的内容复杂了, 因而调整好它们之间的主次、前后、虚实、强弱以及比例关系是很不容易的。从一定意义上讲, 素描是一个系统工程, 要进行反复的多方位的调整才行。

第二, 要弄清观察所画的对象的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诚然, 任何客观存在的形体, 都是由多个局部组成。除了解决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之外, 也要解决好各个局部之间的关系。单纯的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如比例关系, 即便解决好了, 而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关系解决不好, 就等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还是没有全面解决。当我们强调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时, 忽视局部和局部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错误的。

第三, 要弄清观察所画的对象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部分。

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 都有互相交接、互相联系的部位。这些部位微妙的变化都是应当深入观察的, 切不可只顾整体与局部大面积的观察, 而忽视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小部位的观察。比如, 相互联系的部位有何特点、有无明暗过渡的问题等等。只有把所画对象相互联系的部分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 落实到画面上才会得体自如, 才会朴素如真。

第四, 要弄清观察所画对象有显著特征的部分。

所画对象有显著特征的部分, 实际上就是所画对象在一般特征下的个别特征。只有个别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才有助于形成好的整体形象的效果。

第五, 要弄清观察所画的对象受到形体结构影响的部分。

们画什么, 可以说任何形体结构特征都是由方、圆两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因此, 面对一个形体, 要力求理解其内在的结构特征的基本状态, 进而把这种内在的结构特征用线条较好地反映在外观画面之中。

二、我们对观察的要求

第一, 要求从整体出发去观察。

从整体出发是科学观察方法的核心。人们常把一幅素描的写生过程比作下棋, 下棋最讲棋势、布局, 没有时刻驾驭全局的能力, 任何棋手都必败无疑。素描亦然。无论落幅、布局, 还是深入刻画, 都不能忘记对对象整体态势的把握。这种把握应该有主次, 主要的形体动势总是比较最着力、最深刻、最突出的, 也是最精彩的东西。主次在处理上要有分寸, 主要的加强, 次要的减弱。在观察中, 我们不仅要看到某一个局部, 同时还要看到更多的局部, 并对各个局部进行比较和鉴别, 从而把握和体现整体特征。在明确整体特征的前提下, 再回过头来观察局部, 研究它在整体特征中所处的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并正确地加以刻画。

第二, 要求比较地去观察。

只有比较, 才能得出正确的层次关系;反复地按系统比较认识, 才能使这种关系形成被认识的法则, 素描才有完整的艺术整体性。

第三, 要求联系地去观察。

在一个整体形象中, 局部与局部之间是相互依存、有其内在的联系的, 包括空间关系以及透视变化的联系等等。观察头部时, 不仅要观察其基本特征, 还要进一步研究头、脸、五官在解剖上的内在联系, 包括比例位置、高低起伏、前后空间、左右对称, 以及各器官形象特征的相互联系等等。联系地观察, 是对整体出发观察的补充和深化。

我们认为, 只要学生明确观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知道观察什么, 并能掌握如何观察的方法, 同时教师再从根本上重视教育思想的转变, 重视美术素质的提高和培养, 那么, 学生的观察能力的提高就会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最理想的程度, 尤其是文化馆的美术教学。

艺术能力 篇9

一、重视评讲时间的及时性

作文评讲是一个学习的评价过程,要做到评讲时间的及时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第一,改前评点。

在学生口述或拟稿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时予以褒贬。在学生拟稿时,如教师发现优美的作文片断,应适时加以褒扬评点。也可举一二有突出问题的作文片断让大家一起评评、议议。这样正反结合,深化了认识,为顺利完成习作指明了方向。

第二,改时评点。

即在批阅作文时,发现突出问题,及时进行个别面评。

第三,改后及时评讲。

即在学生作文训练后及时批改作文,缩短习作与讲评的间隔时间,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加深,能力增强。

二、重视讲评目的的明确性

评讲课中,切忌面面俱到。笔者的做法是:一课一重点。例如:我校秋游了九仙山后,我结合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内容,安排了一篇习作,题目自拟。习作交上来后,不少学生把“一路上的所见所闻”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而“游九仙山”则成了侧重点,主次颠倒。也有的学生把“登山”作为重点来写,“下山”则用了几句话就收起了笔。其实,教师不但游山时讲过,而且作文指导时也强调过“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句话。“讲过”“强调”对学生来说,往往是不起作用的——事实就是如此。那么,我们就只有一条路可走——抓好评讲课。我评讲的主题是“如何抓住重点详细写”。评讲中,我围绕主题是这样展开的:首先让学生找一篇自己已经学过的游记、参观记之类的课文,去读一读,再想一想,课文是把什么内容作为重点来写的;然后对照本篇习作,让学生说一说“游九仙山”哪些部分应该作为重点去写。通过评讲,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要写好《游九仙山》这篇文章,去和回来的路上都应该略写,“上山”和“下山”应详细地去写,笔墨应重一些、浓一点。

三、重视评讲方式的多样性、趣味性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评讲方式也应该生动活泼,注重实效。

1. 欣赏优秀习作。

在评讲课上,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选择学生作文中最精彩的片断,供大家欣赏。其方法可以是范读,可以是学生本人读,可以是班级里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读,以情激赏,以感激思。

2.“点、线、面”相结合。

评讲时,整体评讲和小组评议、个别面评相结合,处理好整体和局部、整体和个别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新鲜感、趣味感。

3. 现场评讲。

观察性的习作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至关重要。评讲时,让学生重到现场,进行习作后再观察的指导,学生很容易发现习作中的优缺点。这种现场评讲,学生兴趣非常浓厚,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4. 再自改作文。

再自改作文区别于学生习作时的自改,它是在教师明确、具体而富有启发性评语指导下进行的行为。在评讲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再次自改作文,有利于总结习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

在遐想中提高学生艺术思辨能力 篇10

案例:《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

起初,我自信这节课已经上过很多次,对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的把握都比较到位了,只要根据学生情况稍加修改就行了。但是在重新翻看新课程标准及有关艺术课程的资料后,我不断地问自己:艺术课带给学生的是什么?学生从艺术课中学到了什么?教学导入的一次次推倒重来,让我慢慢领悟了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艺术学习要贴近生活和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对生活的认知和感受”的含义。初中艺术课面对的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建构的萌芽期,艺术课中传达的真善美的理念与形式,要切合学生这一心理阶段的需求。这也就意味着课程设计的导向应该是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选自艺术(美术)八年级第二学期课本(试用本)的第二单元《创造校园环境——CIS形象塑造》,本体是一节标志设计课。但艺术课终究不是纯粹的美术课,除了让学生知道CIS是什么,教师还要引领学生感受标志体现一个群体的价值、文化与精神,让学生在赏析、设计、表达的过程中,培养其艺术审美的思辨能力。因此,在新授课的欣赏感受环节,我精心选择了两个典型的标志设计范例,目的是强调文化与科技创新在企业中的作用。

范例一:“中国银行宣传片”

师:我们看一段广告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段视频传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生1:我看到了毛笔,书法,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生2:都体现了中国特色。

故宫宝殿的雄伟壮观、多才多艺的各族人民、清风亮节的青竹……近乎叙事性地表述了同一个精神,那就是“止,而后能观”,这便是中国银行的企业文化。通过解读视频,我引导学生从中找到人文内涵,表述CIS设计文化所需要的人文精神,以体现中国银行其稳健、雄厚、成熟和丰富性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到银行CIS设计中的企业是文化的积淀,从而帮助学生对CIS这一实践性学科有一个全面了解,也帮助学生梳理了CIS在企业的营销传播过程中所起到的标识自身和强化形象的重要作用。

范例二:“苹果公司LOGO的演化”

师:在这个图案中你看到了什么?

生1:一个人坐在树下看书……

生2:应该是牛顿,他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

师:为什么要以“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作为公司标志的设计理念?他们想表达的是作为一家计算机公司应当具备的什么样的品质和精神?

生:牛顿的创新精神。

我并没有专注解释苹果为何被咬了一口,而是从视觉的识别强化入手解读,从如何赏析传统盾牌式的标志设计,也就是苹果公司最早的徽标是一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读书的图案,再赏析被咬了一口的苹果图案。这一演化并非单纯的图式简化,而是在信息时代“快速识别”是现代生活快节奏的代表。这个范例让学生领悟到,传统标志设计走向现代图式语言的一个现代思维理念,是在企业CIS整体设计思想指导下生成的。

反思

课虽然结束了,但我还在不断地问我自己: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会对他的教学方式带来什么教学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努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来组织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线索,教学生方法,帮助学生实施探究,让学生通过群策群力来解决问题。同时,我还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艺术实践环节中锻炼自己,在活动中深入学习,在对事物的评述中提高艺术思辨能力,同时在合作中促进学生团结协作,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样的一种教学出发点不但为课堂带来了轻松快乐,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通过此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艺术教育教学目标的重心已从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了对学生艺术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本课而言,艺术课的教学目标需要思考的是“标志”在社会应用中的价值,追溯的企业形象与标志的切合度。教师要从形与色的提炼概括中述说企业精神的意义,着重解剖标志的人文方面的涵养。

点评

艺术课《飞扬的青春——乐团标志设计》不是传统的美术课。受原有教育知识面的局限,教师不可能从容地融合艺术各个门类,并高屋建瓴地操控艺术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应适当地选择教学突破口,改进教学方法,以点带面地开展艺术教学。

金燕老师的背景是美术学历,最初教学设计着重讲授“标志”设计的形象简化方法、构图处理方法等,试图从美术视图领域出发解剖元素的形成,让学生在懂得标志形成的过程后再进行操作。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但是,如何更切合学生的艺术认知,我们在教研活动中进行了多次研究与修改。随后,金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标志识别的典型特征案例介绍,从多元的文化理解去辨别标志的地域文化、行业文化,提升学生艺术思辨能力。经过多次实践研究后,我们从金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到,教学已从单纯的追求学科技能转向多元的艺术认识,关注校园文化,让学生在赏析、设计、表达的过程中,培养艺术审美的思辨能力。

艺术教育在教学目标的重心已从美术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了对学生艺术思辨能力的培养。初中艺术课面对的中学生,正处于思想建构的萌芽期,要在艺术课中传达真善美的理念与形式,就要切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

(点评人: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阎敏)

艺术能力 篇11

一、注重积极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肯定的评价一般会对学生的学习起鼓励作用;通过评价,学生学习上的进步获得教师承认,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强化其学习的积极性。”①成功的欢乐对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具有催化作用。作文批改要善于捕捉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读了作文评价后都有成功感。 “教育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在作文个性化评价中的角色应该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激励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作文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鼓励出来的。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必须在评价中贯彻鼓励性原则,敢于鼓励,善于鼓励。

当然,我们在作文批改中也会遇到学生审题不够深刻、致使文章离题的现象,即使如此,教师也应仔细寻找文章中的优点,先肯定优点,再指出不足,这样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既容易接受又达到了引导的目的。

二、注重启发性评价,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写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途径很多,如命题上的创新、选材上的创新、结构上的创新等。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的真正涵义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在作文评价中,要尽力去挖掘这样的内容,充分肯定学生作文中的每一点创新之处。

学生作文是习作,很难一次达到训练要求,要有反复实践的过程。采用启发式的评价,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让他们自己去修改。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 :“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最近几年盛行的话题作文给学生提供的写作空间远远大于命题、半命题作文,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加强,教师的写作“指导”也应更加宽容的“引导”。这种更加广阔的自由写作方式的出现,意味着对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当然,也要求教师对文章的评价注重启发性,切实能够对学生的写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注重针对性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发展个性是教育长期追求的目标。”②在写作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习作本身是一个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训练过程中,学生表现差异很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指导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习各种写法,而且在评价中,也要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重点的指导。教师的评价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放过任何错误。如果说课堂作文讲评注重的应是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么,作文本上的作文评价就应多抓一些个性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与建议,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

作文评价的接受对象是学生,学生能否乐于接受评价并有所启发,是检验教师评价是否科学的尺度。学生的年龄、心理、性别、经历不同,写出的文章也会风格各异,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各种语气,写出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的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作文评价的指导作用。好的作文评价也该是一段短小精悍、赏心悦目的文字,让学生有所收获,与学生有所沟通,互相理解。

四、注重情感性评价,塑造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

“教育的一个特定目的就是要培养感情方面的品质。”③作文评价应隐含着另一个目标: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的作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他们思想品质的一种流露。因此拓宽评价的内容,注重情感性评价,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塑造学生健康的写作心理。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修改文章,就是为了使文章更完美。教师的评价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有情感的交流。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学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认为,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 “写作教学的基础”,作文评价就是“个人磋商”的一种很好的形式,这样学生在接受知识或评价时,有了情感参与。使学生“体验到自己亲身参与和掌握知识的情感”,才能更好的激发作文兴趣和欲望。亲切的口吻,提示性的磋商语气,利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仿佛觉得老师在同他亲切交谈一般。在评价时,教师把自己摆进学生的作文中,也可以流露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感受学生在写作时的心态,体验他们的写作心理。评价注重交流,用语委婉、亲切,尊重学生在作文中体现的创造性劳动,这样为学生的写作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机制,促使学生在写作中有放松自由的写作心理。

总之,作文评价既是作文效果的检验,也是作文指导的继续与深化,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良好人格的塑造,美好情感的升华都具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李秉德主编:《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页。

②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3页。

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棗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94页。

基于能力培养的钢琴教学艺术探讨 篇12

一、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

(1)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作为钢琴教师,正确、规范的示范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具备良好的听觉分辨能力也应是钢琴教师必备的,能提醒学生减少错音,提高弹奏效率。优秀的音质、丰富的表现力、声音是否扎实、指尖力量是否集中以及着力点是否均匀、节奏准确与否,都是钢琴学习过程中重要而又最基础的技巧。

(2)具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钢琴教学过程中,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保证和学生规范学习的基础。此外,弹奏作品过程中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去感知作品的丰富内涵,弹奏出属于自己的作品。但想象力的培养需要有教师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言语来启发,对此,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教师本身显得尤为重要。反之,教师语言表达生硬、干巴,会使学生学习兴趣顿失,接受知识感到吃力,甚至还会对学习钢琴产生厌学情绪。

(3)注重提升专业修养。专业修养的提升是教师自我艺术修养的提升,也是高质量的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专业修养的提升可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规范弹琴,演奏技艺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撑。此外,教师课前的准备和设计也尤为关键。首先,课前准备包括教材的分析,对作品的熟练程度,教法的准备以及课堂教学语言的组织。充分的课前准备,精准的语言,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兴趣。此外,作品中心的明确,过程条理清晰,技巧通俗顺畅也是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喜欢课堂氛围的前提。其次,教学过程的通顺流畅,难易的准确把握,语言的生动易懂是教学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技巧表达要准确,语言合理规范,而且要合乎实际,遵循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教学目标要层次清晰,讲解要似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不应东拉西扯,让学生抓不住重点,越听越糊涂,这样会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钢琴课教学质量的策略

(1)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有了兴趣学生才愿意去接触钢琴、喜欢钢琴,形成钢琴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同时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宽松的学习环境,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初学者第一次接触钢琴往往带有很强的好奇心,同时也带有一定的紧张情绪,担心自己弹不好,被老师批评,受到家长的指责。所以,教师要帮助孩子消除紧张情绪,与其建立良好的感情,由浅到深、由易到难,慢慢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一些胆小的孩子,更应该主动地去接近,采取暗示、提醒、引导的方法,布置一些难度相对小的曲子给他们练习,多进行表扬,让他们在弹琴的过程中学会放松,增强自信心。

(3)合理安排好每一节课的内容,把握教学进度。课前要充分备课,重点、难点层次要清楚。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制定精准的教学方案,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课堂中技能的讲解,适当示范弹奏,都会对学生兴趣的养成,知识的接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课后小结,作业的布置也很重要。教师往往会对学生本节课的表现给出中肯的评价,就曲目的要求进行详细的讲解,强化要求以备学生在家练习。

(4)音乐的基础知识、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的音乐感和音乐表现力,必须从一开始养成。听觉的感知,情感的表达是弹琴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听”作品,提高对乐音的分辨能力,从而提高练琴的效率。通过对音乐的听来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得到美的享受。通过乐音的“组合”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能融入音乐作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钢琴教学有着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一个融科学性、艺术性、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学习钢琴不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而是学生、家长和钢琴教师共同努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处理和帮助。此外,教师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形成多层次、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摘要:钢琴教师应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表达能力;注重学习兴趣培养、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将音乐知识和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学习过程。

关键词:钢琴,教学艺术,专业修养,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王昌逵.中国钢琴音乐的文化取向——阴柔之美[J].艺术教育,2009(08).

[2]魏晓红.学法指导——钢琴教学改革的重点[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

[3]周为民.新时期以来中国钢琴艺术理论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音乐,2011(10).

上一篇:技术经济分析下一篇:美术课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