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一体化教材(通用10篇)
德育一体化教材 篇1
杏田小学德育校本教材
杏田小学德育工作思路(德育校本课程)
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为基础道德为主要内容,以课题研究为支撑,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开展好主题德育活动,加强德育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扎实有效推进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构建文明校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实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荣辱观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精心组织开展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加强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学校、社会和家庭大力开展《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习宣传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加强诚信教育。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开展以创建诚信校园为目标的诚信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诚信氛围。加强创新精神教育。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都以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为要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追求真知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二是大力实施关爱学生工程,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热线等方式和少年儿童平等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及时进行疏导、矫正,使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良好的调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专业人才,充实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以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需要为课题,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对留守学生的关心和教育,采取富有成效的帮扶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关爱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拥有阳光心态,积极健康地学习和工作。帮扶贫困学生,把对贫困学生的经济救助同精神和心理上的关爱紧密地结合起来,从精神上、心理上关心贫困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人文校园。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的思路,大力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规划,努力在“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上下功夫,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通过校训、校歌、校徽、校旗等的征集,通过校史、校情的教育,通过校报校刊、校园广播电视的刊播,通过学校艺术节、运动会、演讲、征文等活动的组织开展,不断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培育学校人文精神。每年组织开展一次校园文化建设和校报校刊评比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
四是强化学校安全,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切实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辅导员的作用,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加强法制教育,不断增强小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的自觉性。积极开展警校共建活动,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小学生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在小学生中广泛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坚决拒绝毒品、邪教进校园。
“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方案
为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增强对学生的榜样教育,为树立典型,在全校学生中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勇于争先的进取精神,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增强校园活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将在本学期开展“校园之星”的评选活动。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探索贴近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转变教育观念,从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学生成长的实际需要出发,避免“高、大、空、远”的说教,真正从“近、小、实、亲”做起。为此,学校决定在全校开展评选“校园之星”活动。即:在同学身上找长处,在同学当中找榜样,在同学当中树新星。使同学们真正感到:学习的榜样就在身边,真实可亲,实实在在。真正做到学生之间找差距、自尊自爱、自强自立。人人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小学生,为树立良好的校风而努力!
二、活动目的: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引导全体学生寻找自身潜力,挖掘自身潜力;引导广大教师发掘学生的闪光点,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榜样带动的作用,使同学们有进一步努力、前进的目标,让更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找到成长中的自信。通过评优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正面引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生动、活泼、健康、主动、全面发展。
三、活动口号: “ 今日校园小明星,明日社会大明星。”
四、理念:
“赏识、激励、关注。”赏识使人自信,激励使人进步。以赏识教育的态度来关注与重视每一个学生。
五、评选的对象:学校全体学生。
六、评选办法:
两月一次由全班学生根据评选条件进行自评,经班委认定后推荐2-3名候选人,候选人对照评选条件简要介绍事迹后(事迹不少于300字并举出实例),由全班投票表决,根据得票数多少且超过半数者才可确定为“班级之星”。由各班评选出1名票数最多的“班级之星”为“校园之星”。对于每次各班的“校园之星”学校将颁发奖状,学校将通过周会、广播室、橱窗“校园之星” 等途径进行宣传、报道,并推荐为期末“校园文明之星” 评选的候选人。
七、评选内容及标准:
1.勤学之星: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在学习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自主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进取,各科学习成绩优秀。
2.诚实守信之星: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不说大话,知错就改,讲信誉,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要向对方说明情况,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借东西及时归还。
3.热爱劳动之星:热爱劳动,积极参加校内外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主动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坚持搞好班级和卫生区卫生,值日认真负责。衣着整洁,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不随地吐痰。珍惜劳动成果的学生。
4.体育之星:热爱体育锻炼,在体育比赛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5.礼仪之星(文明之星):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对人有礼貌,主动问好,见面行礼,尊老爱幼,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举止文明,尊重他人,乐于助人,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6.奉献之星(爱心之星):乐于助人,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甘于奉献;
7.自强之星:不怕挫折,知难而进,自立自强,人格高尚;
8.快乐之星:个性开朗活泼,能给他人、集体带来无限快乐与活力的学生。
9.才艺之星:具有文艺、书法、美术等特长,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10.才干之星:有一定管理能力,认真负责的小干部。
11.孝顺之星:孝敬父母,关爱长辈,理解、体谅父母,尽力为家庭分忧解难;
12.俭朴之星:生活简朴,不摆阔气,不讲吃穿,不乱花钱。
13.进步之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进步大的学生;
14.全面发展星:全面发展好学生。
八、注意事项及所交材料:
1、各班要实事求是,评选过程要充分发扬学生民主,对推荐名额宁缺勿滥。
2、“校园之星”事迹表各项目要填写完整、真实,贴好相片(一式两份)按政教处规定的时间上交。
附1:“班级之星”、“校园之星”自评表
附2: “校园之星”事迹表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心理素质,作为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说,决定着其他素质的质量水平,甚至决定着学生最终能否成才。我们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重视心理教育。随着心理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逐步认识到,学生中常见的如厌学、懒惰、说谎等现象,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思想品质问题,其中大量的是心理问题,是因不具备良好心理品质而导致的。因而德育必须注重心理教育,需应用心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不符合心理学的德育一定是失败的。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心理障碍的初发期、易发期或多发期的年龄段是13至18岁。在我国,近年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其心理疾病的发病率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本世纪50年代,我国15岁以下的人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只有5%;70年代为7%;80年代已达到13%;进入90年代,中小学生中竟有15%左右的人存在心理障碍。
新华社最近报道:“目前35%的中学生具有心理异常表现,其中5.3%的中学生存在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等心理疾病。”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极盛对北京市两万多名中学生跟踪调查得出结论:中学生中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占28%,中度的占3.9%,重度的占0.1%。王极盛教授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差对学习影响非常大。如,有的学生患有强迫症状,明知自己不该做的事也不由自主地去做;明知自己一道题已经做过,还是一次次去做或检查,这大大影响了学习效率,严重的只能退学。
还有更严重的,仅今年2月份发生的就有:清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熊的事件;天津医科大学学生马小明因学习成绩不好,对其父和祖母的批评不满,在北京家中用铁锤将2人打伤致死;优秀美籍华裔基因科学家38岁的黄谷阳博士,当年高考,在上海23万考生中名列11,1986年赴美,用6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如今却在美杀人后自杀……
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根据调查,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由于父母百般满足物质需求,学生生活优越,逐渐养成贪图享乐、互相攀比心理。有的想不付出劳动就牟取暴利;有的甚至想一夜成为富翁。这些观念,使一部分同学追求享乐,缺乏责任感,不思进取,无心向学。
2.我校大部分家长忙于务农、外出打工、经商,无暇过问孩子学业,造成孩子生活上应有尽有,但在精神上却很孤独,由于缺少家庭关心,结果有的学生学业不良、行为不端。
3.家庭变故给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父母再婚,造成单亲家庭或被抛弃,这些孩子常表现出固执、多疑、情绪不稳,甚至孤僻、胆怯、沉默、悲观、怪癖等不良心理。
4.社会和一些家庭,片面注重升学率,容易造成偏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而忽视情绪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二、我校心理教育的思路
近年来,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学校只有认真研究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密切关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使教育工作有的放矢。为此我校积极探索开展的心理教育工作的特点:
1.有组织
我校教科所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各部从德育处——年级组——班级教育小组都抓心理教育。我校所有班主任、任课教师、都是兼职心理教师,甚至家长、社会成功人士都是最好的教育资源。
2.有科研
我校的《小学生非主流文化现状与引导》,我校正积极申报市级课题《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探究》。
3.有培训
几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教师心理教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每学期选派德育骨干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校针对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增强了心理教育意识。
4.有目标
我校制定了以培养健康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心理教育目标体系: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心态与意识;能调节、控制自己,保持愉悦、平静的情绪;能承受挫折;能正确认识和适应环境并培养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促进智力正常发展,激发创造力;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会生活、会学习、会关心、会交往、会创造、会发展的人。
5.有途径
我校心理教育采取一般辅导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群体教育采用心理辅导课、心理专题讲座,个别辅导采用心理咨询、心理热线和信箱。
三、对我校当前的心理教育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不但有助良好品德人格的形成,而且能促进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没有健康心理的教师,也无法培养有健康心理的学生。所以,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理论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班主任工作应与最新的心理学成果相结合,不符合心理学的德育一定没有实效。顺便提一下,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健康心理一般有六个特征:其一是智力正常,这是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其二是情绪稳定,情感丰富,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其三是具有较为坚强的意志、不怕困难;其四是人际关系良好;其五是性格良好、有自制力;其六是心胸开阔、不斤斤计较,不乱猜疑等。每个班主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并应用于实践,就会更好地培养教育学生。
3.关注热点问题。哪些是热点?有专家调查统计中小学生的突出的心理问题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性三大方面的问题。几年来,我校师生咨询的问题大致有:如何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如何处理师生关系、如何面对家庭矛盾、如何克服自卑心理、如何面对荣誉、如何克服依恋心理、如何克服考试焦虑、如何提高注意力等。关注这些热点问题并有的放矢开展心理教育工作,就会避免不该发生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度过心理问题多发期。
4.采用有效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什么是有效形式?据调查:“有41.0%的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形式是广播;37.2%的学生认为是黑板报。21.8%的学生建议开设健康教育课。”因此,建议各班要利用广播、黑板报等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5.利用体育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中等运动量的体育锻炼的中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化关系、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体育锻炼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6.开展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心理咨询信箱,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个别学生的心理疾病得到治疗,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希望班级加强管理,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注意苗头,防患于未然。
7.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中包含丰富的心理健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渗透。如,语文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学中,多给学生爱和尊重,多表扬、多鼓励,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激发内驱力。
德育一体化教材 篇2
我校编写的德育校本教材《成长乐园》共6册, 每年级1册, 共搜集整理, 自编有关德育教育小故事、儿歌、活动安排99个, 内容涉及入学教育、自我防范与保护、自立自强、热心公益事务、团结友爱、与人合作共事、遵守交通规则、名人轶事、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守信、本地名优特产品、风景名胜、环境保护等。《弟子规》侧重从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 注重自己行为, 诚实守信, 仁爱仁慈, 努力学习等方面。在教育教学中, 我们结合统编教材, 充分发挥校本教材“灵活性”、“针对性”、“本地性”的特点以及“真实感”、“亲切感”的优势, 使德育教育联系学生实际, 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一、灵活性。德育校本教材能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 紧跟教育理论发展的热点, 因此学校能结合德育教育阶段重点,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校本教材作为统编教材的必要补充, 能充分显示出它的灵活性, 在统编教材某些章节, 某内容比较薄弱时, 可以及时地补充进校本教材的某些内容。比如现在社会普遍重视“感恩”及感恩教育, 感恩确实是值得珍视和发扬的传统道德, 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真诚的、无私的爱与纯洁美好的感情。受到恩惠的人理所当然地应当感恩, 现在社会再次重视“感恩”及“感恩教育”, 是人性的回归与进步。学校也必须跟上社会道德中出现的这个热点而补上这一方面的德育教育内容, 而我们现在使用的德育教材由于编写时间较早, 这方面的内容较为薄弱;《小学生守则》里虽有“孝敬父母, 尊敬师长”这样的要求, 但内容并不具体。因此我们就在教学中补充了《弟子规》中“入则孝”的部分内容和《成长乐园》中“老牛拚死拦运水车” (为给自己的孩子找水喝而不惜自己遭受鞭打, 死命拦住运水车) 、“孟母教子”、“我爱爸爸妈妈”“为什么要尊敬老师”等故事和文章来教育学生要知恩图报。要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感谢父母的付出;感谢老师的教诲;当受到别人恩惠后, 要感谢别人, 并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报答别人, 一个人从小就要懂得感恩, 因为在我们这个社会里, 你会常常得到别人的帮助、支持, 我们要学会受到别人恩惠后去感谢别人, 尽可能地报答别人。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帮助他人, 尽到一个人的社会职责, 这样才能做到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实现社会和谐。我们通过这些故事和文章, 很好地把感恩教育融入了德育教育中, 弥补了教材编排中感恩教育的薄弱环节。学生通过感恩教育, 对父母孝顺了, 上学时给父母、爷爷奶奶, 或外公外婆说再见, 放学回家向父母或亲人问好的多了;为父母做事的多了, 如在家主动扫地, 洗自己的鞋袜, 给父母到开水, 有的还学会了煮饭, 洗衣服等等;不听父母话的、不愿做家务活的少了;学生尊敬师长的多了, 见到老师不敬礼, 不问好的少了。在校外守纪律, 讲秩序的多了, 惹事的少了。家长们对学校的“感恩”教育都非常满意。
第二、针对性。教师可以借助德育校本教材, 对学生在某一时期出现的倾向性的问题, 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比如针对我校有的学生吃零食多, 倒剩饭的多的现象, 我们就通过《成长乐园》中的“不乱花钱”和“爱惜粮食”中调查表、统计表, 让学生记录自己或某个同学一天的零花钱, 至少记录两周, 再和别的同学交换记录, 看谁没有乱花钱。这样学生乱花钱的少了。以前有的学生好吃惯了, 在自己零花钱用光后, 有去混零食吃的, 拿别人钱去买零食的都有, 通过全校性的自我调查, 很快使混吃的, 拿他人钱的不良现象得到遏制。通过向父母, 亲人调查大米生产过程, 让学生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要爱惜每一粒粮食;再通过《成长乐园》中的统计表, 算一算如果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 每天就有13亿粒, 按每1000
粒米重27克计算, 一天节约的粮食就有35100千克, 按每人一年吃粮200千克计算, 可以供176人吃一年, 如果每人每天都节约一粒米, 一年节约的粮食就可以养活64058人;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 就意味着每年有几万人得不到粮食, 要挨饿。通过这样一算, 人学生们目瞪口呆, 原来有这么严重啊!我们每顿何止浪费一粒呀, 半碗饭少说也有几千粒, 这是多么严重的浪费呀!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啦。我们还结合开展“文明用餐, 节约用餐”活动, 要求节约粮食, 杜绝随意浪费的不文明现象, 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小公民。通过调查、统计、开展活动, 学生用餐浪费现象也少了。
第三、本地性。德育校本教材能很好的结合当地实际。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对某些问题, 某种现象, 选用本地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或名人故事来教育学生, 其真实感、亲切感更强, 效果当然会更好。因为本地发生过的真实事例或故事一般都是学生比较熟习或者了解的, 有的甚至就发生在他的身边, 用这些鲜活真实的事例来教育学生, 更真实深动, 更能感动学生, 激励学生, 说服学生, 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自我保护教育时就多采用当地的事例。在教育学生要热爱祖国, 热爱家乡时, 就补进《成长乐园》里《传奇将军巴蔓子》、《.忠县石宝寨》、《忠州豆腐乳的来历》等内容, 来向学生讲解我们当地的历史和名人, 当地的名胜及名优特产, 用这些令本地人感到自豪的历史, 文化来教育学生, 更可以激励学生为建设伟大的祖国, 可爱的家乡而发奋学习的热情, 激励他们将来为建设美好的家乡而贡献出一份力量的信心。这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亲切动人, 真实感人, 鲜活的人物和事例, 其说服力和感染力都会超过书本上讲的事实和道理。
德育一体化教材 篇3
关键词:德育 一体化教材
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社会发生急剧变革,人们的思想出现深刻的变化,德育问题成了广泛性的社会难题,德育课程在应对这种变化上显得滞后,课堂教学陷入困境。近年来,技工学校推行一体化课程,把教学做合而为一,以任务来驱动学习,以适应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为德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德育课程一体化对教材的要求
作为一种全新课程体系,教材开发首当其冲。一体化教学中,教材不仅是教学材料,更是为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而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德育一体化教学对教材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职业性。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而非学科性,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办学目标。职业教育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以职业需要和岗位适应来组织教学,德育就应该注重学生职业素养中的思想素养、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的培养,围绕学生的这些职业素养的提高来设置教学内容,以实现职业教育的办学目标。
2. 科学性。德育教材经历了从强调课程学科的系统性、知识性,到强调理解运用与情感体验的转换,弱化了学科性,强调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但对其教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所忽视。德育课程有国家标准,但是教材内容的具体选择需要经过必要的理论论证和实证支撑,要与专业和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要更多地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道德实际,既要重视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又要符合德育形成规律。
3.实践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技工教育的特色,德育形成的关键也在于实践。一体化课程要求教学做合而为一,做中学,学中做,让道德在学生生活实践中得到实化,所以,德育教材不仅要有实践环节而且要有可供实践的内容。
总之,德育课程教材要满足技校教育与技校生的差异化需求,便于开展实践活动,才能满足一体化教学的需要。
二、德育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开发理念思考
以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一体化课程,强调在真实或模拟情境下,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德育的实践性,为知行合一提供条件,两者可以也应该结合得更好。专业课程的工学一体模式为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提供了借鉴,但不能机械地搬照,否则容易把德育课简化成就业指导课和职业道德,削弱德育课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与专业课相比,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德育一体化课程教材开发也呈现出不同的思路。德国思想家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概念有三种:即狭义的生活世界;特殊的世界的生活;广义的生活世界。其中,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科学世界是生活世界中的一部分抽取出来加以理论化、形式化的结果,两者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德育所涉及的是生活世界,是广义的一切跟人有关的动态的人文世界,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是相对静态的特殊世界,是工作或职业内容。因此,德育课是基础性课程,对其他课程具有奠基作用。相对于专业课程的工具理性,德育课程是价值理性,它是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提高精神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实现人的社会化,它的层次比专业课更高。所以,德育课程一体化是自身课程一体化,而不是附属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并且其模式也有别于专业课程的一体化,但两者可以通融。专业课程的一体化可以是工学一体化,而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应该是生活学习一体化,其范围更广。生活学习一体化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出发,以社会规范为导向,以学生的生活空间拓展为线索,以学生的生活事件为素材,以此来开发技校德育一体化课程内容。至此,课程教材由知性德育从根本上转向生活德育,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道德来源于生活实践。道德原本是个体的发展需求,起源于生活。生活德育是对知性德育范式的反思,主张德育回归生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实践,在社会化的生活中形成。当道德对个体的幸福生活产生实际意义时,学生才会去追求有道德的生活,从而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第二,德育的形成有赖于生活实践。道德需要在现实生活中解读,在知行合一中实化。只有个体在生活实际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德育过程才能完成。
第三,生活德育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和技校生认知的水平。生活是感性的,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的认识也是感性的,需要上升到理性认识,以达到修养的自觉。技校生大多是十几岁的青少年,身心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但心智成熟程度远低于身体成熟程度,他们的认知是感性,甚至是片面的。从他们熟悉的事物入手,体验和思考实际生活中的道理,并加以正确引导,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
生活德育立足于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和实践性,更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直接性,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为一体化开辟了道路。
三、德育课程一体化教材的开发策略
一体化的德育教材开发以学生的生活事件作为学习情境,学生探讨生活中的问题,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达到相应教学目标,它是一个开放而有弹性的德育课程内容。教材内容要深入调查研究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件,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困惑,把握生活世界的现象,发现道德精神和本质,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提炼典型的德育问题,转化为德育教材内容和學习任务。生活是零碎的、感性的,追求现实和快乐的原则,德育是系统的、理性的,追求理想和高尚的原则。从实然的道德现状出发,但要避免简单地就事论事而陷入庸俗化、泛娱乐化,提炼生活中隐性的文化、人性、社会规范,选择生活世界中真善美的元素与符合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积极因素,上升到应然的道德,并充分考虑知识综合化趋势,向人文素质和精神追求方面渗透,使德育教材成为学生道德成长的沃土。
课程教材要开放而且有弹性,以便于教师开展一体化的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增减学习任务,也可以把本地资源课程化,或者采用DIY模式,由学生贡献材料和内容。师生在丰富的生活情境和不确定性的氛围中,共同体验、理解和实践,建构新的道德内涵,实现德性共同成长的过程。
学习目标要多元化,既要社会目标,也要个体目标。学习目标要分层次,以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为基本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
[2] 曾钊新.道德心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张丽莉是最好的德育教材 篇4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成为互联网上又一个平民英雄。截止5月14日上午,有关她的微博数高达15000条。知名地产商任志强在微博中赞其为“真正的现代英雄”,网友“孖仔俊”则从“教师”这个身份赞其义举,称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教师”四个神圣大字。
“最美女教师”是网友送给张丽莉的称号,也是网络标签化时代的另类荣誉。由网络造就的虚拟社会大舞台,赋予网民以知情权和评论的自由,过去,囿于收获的信息有限,加上转型期社会矛盾的影响,网民在对突发事件或对部分特殊群体的定性过程,经常出现某种“固执的偏见”,类似发生在河北的“李刚事件”即是典型。在教育领域,随着各种负面新闻的出现,如陕西的“绿领巾”,湖北某中学打吊针备战高考等,社会对教育的整体评价趋于负面。而“固执的偏见”在教师身上尤其明显,前段时间,小学生回答“我不会让梨”被老师打叉现象引发网民热议,语文教育偏向德育的状况受到批评。如何开展德育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难题,“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德育教材,她受到的广泛赞誉,表明见义勇为行为的巨大感召力,德育不应该是照本宣科,不应该只是以圣人为学习蓝本,模仿外加强迫不可持续,真正的德育更应该是立足日常生活,从生活的细节出发。雷锋式的道德标兵应该过渡到“公民雷锋”才有复制的可能。
平民英雄有助于建设社会道德大厦
“最美女教师”呈现的是标签文化的另一面。网友“赵五一一 ”感叹,“张老师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又给了我们新的感动”。在佛山“小悦悦事件”阴影还未消散,舆论对道德现状尚不乐观的情况下,“最美女教师”给了网民以特殊的夏日清凉。平民英雄们如同一剂缓释剂,舒缓着社会的焦虑情绪和局部的暴戾倾向。
近年来民间公益事业的暗流涌动,网络社会力崛起,网友热心涌动,无论是有组织的动员还是偶然的“爱心接力”,就其本质而言,这些行动都与公民意识觉醒和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不无关系,它们是公众的理性选择。相对而言,“最美女教师”这种出于本能的义举,则是立足特使职业的感性。社会进步有赖于社会松绑,挖掘更大的民间潜力,社会公益力量反哺市场分配存在的缺陷,但是就微观社会而言,个人的情怀和爱心也极其重要,平民英雄增多,见义勇为成为社会普遍现象,它们无疑将聚沙成塔,有助于建设社会道德大厦。
“最美女教师”见证多元网络舆论生态
“最美女教师”在舆论中的广泛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映射了近年了中国社会舆论格局的变化。有学者总结这种变化,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网络讨论的话题中,民生问题逐渐压倒民族问题。“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已经过时,“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也非主流,如今,“关心生活这件大事”才是多数人的趣味。
立足虚拟网络,网民可能在国家大事上表现出话语的争先恐后,姿态的身先士卒,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建立在民生问题基础上,个人生活和小众情怀的话题也始终是网络社区的主流。互联网舆论格局趋于多元,随着互联网影响的深入,可以预见,后者将成为网络生活的真正主流。
开场白 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的、乏味的。一些非数学老师在听完一堂数学课后,往往这样评价:思路清晰、语言精练、解题严谨,就是太乏味、缺少趣味性,让人昏昏欲睡。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设计好“开场白”,非常关键。下面是数学课的几个片断:
动手实验式“开场白”:桌上摆满了切成各种形状的萝卜,大伙好像还在热列地讨论着什么。老师微笑问:“同学们,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出的面可能是什么形状?”
悬念式“开场白”:老师一上讲台,故意神神秘秘地说“你们每人随便想一个自然数,将这个数乘5减7,再把结果乘2加14”。……“你们算得的结果个位数字一定是0”。顿时教室里象炸了锅似的,……“等你学了字母表示数,你也会算了”。……
故事式“开场白”:为了让学生体会图形的边长、周长、面积在变化过程中的关系,领会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关键是捕捉到不变的量。老师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父亲的羊越来越多,想拆旧羊圈扩大面积,可是没有多余的篱笆,怎么办呢?他叫来了儿子,儿子不慌不忙地说:“爸,我有办法”。“你看,旧羊圈长70米,宽30米,面积2100平方米。如果改成50米见方的新羊圈,不用添篱笆,羊圈面积就有2500平方米”。
德育课堂一体化心得 篇5
莱州市朱由学校
王彦青
人本主义的教育目标就是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也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一切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个体性,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是独特的人类存在,并最终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潜能”。现代的德育越来越强调发展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积极性,注重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教育。
学校是一个大家庭,要想将这个家庭组建得更完善,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努力。而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对德育工作的开展与进行。德育散落在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中,要想做好,就要从小事做起,重点是抓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要学会用“爱”去熏陶学生。
一、利用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它本身与德育有着密切地联系。我们小时候曾经在低段年级中还有过语文与思想品德的合订教材,所以说语文教材选取的课文,尽管体裁、题材、风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达到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有机统一,尤其是以文学作品为主的教学内容更显示德育的特殊优势(新课程年级的教材特多),它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发着学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利用课文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许多多能渗透德育教育的课文,只要认真钻研,将各种德育知识适时渗透到相关的课文中去,就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语文课文选取了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无私、心灵崇高,刚正不阿的;有描写祖国大好河山,表现自然美的;有表现语言音乐美,文字建筑美,诗句音律美的古今诗歌„„这些课文都以不同的方式体现了作品的内在美,富有质朴美感性。“诗言志,言为心声”这是每一部文学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传播、宣扬的方式,都凝结着作者的苦心,执着地表现着作者的人生追求,传达着作者的喜怒哀乐,凝聚着人类情感的各个方面。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学生学习了这些课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二、在作文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
习作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它既是个体对生活现象的深切感受,又是个体对生活实践的独特体验。我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德育事件,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另外,在小语习作中,有很多内容要求学生关注生活,从现实生活中取材,我就在指导学生习作时引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调查,搜集相关资料,善于明辨是非。在习作中,我还利用写日记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在写日记时说的是真话和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我通过批阅,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德育教育。
德育一体化考试题 篇6
语文学科
1、《指导纲要》的整体框架包括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
2、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外,《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和《实践活动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分为德育特点、德育范畴、实施建议和评价案例四部分。
3、德育特点指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和教化功能。
4、德育范畴指学科内容所蕴含的德育要素,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
5、实施建议是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对学科德育实施提出建议。
6、评价案例是根据德育特点、德育范畴,给出3-5个典型评价案例,供教师参考。
7、《指导纲要》预期达到的效果包括建立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体系、指导实际教学和提高育德成效。
8、《中小学语文学科德育实施指导纲要》的制定依据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9、语文学科实施德育主要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学习活动来进行,侧重于熏陶渐染、潜移默化。
10、语文学科德育特点包括思想性、情感性、审美性、文化性、实践性。
11、语文学科教学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丰富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因文悟道,提升思想境界。
12、语文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悟、涵泳体验、对话交流等,在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13、语文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净化心灵,完善人格。
14、语文学科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尊重并理解多元文化,使其成长为兼具传统人文情怀与现代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15、语文学科教学应积极利用多种多样的语文课程资源,创设德育情境,挖掘德育素材。
16、语文学科教学应使学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活动过程中,培养独立人格、责任意识、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
17、语文学科德育范畴包括热爱读书、负责任地表达、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中华传统美德、审美鉴赏与创造、多元文化。
18、语文的学科特点,决定了中小学语文德育主要通过引导学生阅读、体验、感悟语言文字和参与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来实施。
19、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把握语文德育范畴,从学科教学和学生的实际出发,探求德育实施的有效方式方法。
20、语文学科德育评价要做到内容与效果并重,过程与方法并重,保证德育内容的落实和德育目标的达成。
21、语文德育应注意三个评价原则:德育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契合;德育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适时体现,采用了恰当的方式方法;学生对德育内容表现出积极的接受态度,能够产生内心的认同。
22、语文学科德育应培养学生从多元文化中汲取营养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他们力争成为立足于本土文化又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公民。
23、语文学科德育要关注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24、语文学科德育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利用英语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篇7
英语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之一, 课文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 有的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有的是人类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内容涵盖历史名人传记、自然灾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能源与交通、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音乐体育、妇女权利等。教材丰富的思想内容能否充分获得利用, 主要靠教师深入钻研教材, 认真挖掘教材潜在的德育因素, 通过融合、渗透的方法, 有目的、有计划、自觉地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之中。以知识为载体, 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一、正面教育法
在课堂向学生讲授知识的进程中, 对那些蕴藏着德育思想的“隐性文章”, 我充分发掘其思想意义, 采用正面讲解的形式, 尽最大努力使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英语, 启发学生思考, 使之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如必修1“朋友和友谊”、如必修2“北京申奥成功”, 在课堂教学时, 应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营造“竞争”的氛围,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未来的社会化、专业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团队协作成为人们完成工作必不可少的精神。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可要求学生进行一些group work或pair work活动,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在群体中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为日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二、利用名人效应
在现行英语教材的编排中, 有不少名人的事例, 如必修2中的Nelson Mandela, 必修4女英雄Jane Goodall和林巧稚、农业生产中的袁隆平, 选修八中Sharing Jo对非洲儿童的帮助等等, 在讲解完知识后, 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 向学生提出问题:他们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成功的背后靠的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解答这一问题, 增强爱国成才、进取奉献的精神。
三、利用名言警句
英语中有不少思想内容丰富的名言警句, 这些名言警句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把它们与现实结合起来, 向学生现身说教, 阐明事理, 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去努力、去实践,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名言昭示法既可以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受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又可以在明白道理的同时理解英语、掌握英语。
四、头脑风暴法
日常教学进程中, 在结束一单元后, 组织学生讨论本单元包含哪些方面的德育内容。这样的做法, 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要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和帮助学生们, 他们幼稚的心田终会被播下充满爱的种子。讨论法既能帮他们复习所学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英语能力, 同时思想也得到了升华。选文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 体现在选文话题的数量上, 教材选择最多的话题是“外族文化”。
让德育与语文新教材同行 篇8
“德育是各育的灵魂和方向”,在我们的教育理论中,德育——把受教育者教育成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而江泽民同志在国庆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也明确指出“要把德育放在首位”。基于此,把各学科的教学与德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便成了时代所趋。而语文学科自古就有“文道合一”、“文以载道”的优良传统,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为除了专门的德育课以外的最重要的德育阵地。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自工作以来,在使用新教材教学的过程中,除了对课文进行技术层面的分析与训练,我还对课文的德育解读作了一点尝试:
1 把“爱国主义”由口号化为切身感受
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新时期党和人民对教育所寄予的厚望。爱国意识的培养,爱国热情的呵护,既需要重大活动的熏陶,也需要平常的点滴积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属于经常性的工作,它需要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具有敏锐的眼光,投入大量的精力,以求取得潜移默化之成效。在教学过程中,我曾作如下探讨:《沁园春·长沙》主要激发学生担负历史使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别了,不列颠尼亚》重点让学生在了解香港历史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拥护统一的思想感情;《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则着重让学生在对江泽民同志所呼吁的“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进行讨论后,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激发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昂扬斗志;《优美的汉字》主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承载中国文明的汉字的古老历史、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从而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烛之武退秦师》和《廉颇蔺相如列传》重点突出在个人得失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一名真正的爱国者,应该选择国家而舍弃自己。在情感的引导之外,我也结合现实作了相应的延伸,从而让学生在丰富而多彩的内容,具体而典型的事例面前,深刻地感受到——爱国并不仅仅是个口号,它其实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行举止中!
2 让德育与美育相辅相成
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明确规定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过去,学校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审美意识、审美观念的培养,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极不协调的被动局面。而缺乏正确的审美观,难辨真善美、假恶丑的人才,从品德意义上来说是有缺陷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充分挖掘新教材中涉及美育的内容,以求达成让德育与美育获得双赢的目的。如:在讲授梭罗的《瓦尔登湖》一文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并去体验自然之美;在讲授巴金的《小狗包弟》一文时,侧重让学生深入挖掘人性之美;在讲授李密的《陈情表》一文时,主要引导学生深切感受亲情之美;在讲授屈原的《离骚》一文时,重点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作者忧国忧民、执着追求理想的高尚品德之美;在讨论蒙田的《热爱生命》时,又和学生一起感受生命之美……这些精彩纷呈的材料,极大地开启了学生的审美视窗,对于学生正确审美观的形成,以及美好品德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 生如夏花,让生命绽放精彩
当今时代是一个呼唤人权,强调关注生命、重视并珍惜生命的时代,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这个矛盾的世界却充满了战争、暴力、恐怖、毒品、自杀等等丑恶的东西。对此,我在讲授蒙田的《热爱生命》时,让学生针对“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展开讨论。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到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提到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同时也提到了因为打牌发生口角就将四名同学残忍杀害的马加爵,提到了在觥筹交错中虚度光阴的一些富家子弟等,在发光散热地进行贡献与行尸走肉地不断索取的对比中,学生们认识到:“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了便再也找不回来,同时,一个人在他的一生中,难免遭遇困难、挫折甚至伤残,但是,直面不幸是每个人无法逃避的选择。善待生命,珍爱生命,是所有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
关于教师德育一体化心得的 篇9
“人的心灵,就像一朵小花一样,它不知不觉地吸收太阳的光,它永远需要太阳,需要太阳光辉。”学生需要爱,也需要爱与教育。如果一个学生被教师认定为差生,这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有的将影响他们一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要懂得爱,要去关爱学生,要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去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
一、学会自爱。
自爱包括自尊、自强、自律、自护四个方面的。自尊即自身人格尊严的维护;自强即对实现自身价值的不断追求;自律即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自护即对自身生命价值的理解和珍惜。自爱是被爱的基础,是进一步去关爱他人,关爱社会的基础。一个对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可能去爱社会、爱祖国。教会学生自爱,首先让学生珍爱生命与健康。教会学生自爱,还要帮助他们努力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改进方法、培养毅力等,为他们将来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友爱。
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员,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集体的言行。要培养友爱,就必须建立一个有活力的集体,一个互帮互助的集体。要教会学生关心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一对一”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爱、体会爱并且学会爱。
三、倡导教爱。
在让学生学会爱的同时,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发挥我们的示范作用。孩子是天真无邪的,环境对他的影响很重要。因此,我们就应该创造一个爱的氛围,这就要求我们自己要学会爱。
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学生。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是学生对我们的肯定、折服与依恋。所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此,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
传统文化德育一体化实施方案 篇10
为推进实施《山东省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指导纲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成效,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开展文化一中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试点工作,并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构建“四 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目标
1、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在活动中“形成”德育。为学生提供可以发展自我、表达自我的舞台;
2、在课堂中引入活动课程意识与思想,力求突出教学空间的开放性,同时实施弹性课程制和选用丰富的校本课程,为孩子们的自主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
3、成立各种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展现他们风采的舞台以及开展多种形式的体验教育,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高尚人格的发展。
4、加强育人队伍建设,促进德育工作科学有效地开展。优化组织管理,进一步凸显校园特色。
5、挖掘在教育教学中蕴藏着的德育资源“宝藏”,努力构建学校。
三、实施范围: 文化一中全校各年级
四、主要内容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大力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创新学校传统文化。每班由学生负责定期摘抄一条名言警句。每天坚持不懈,对学生思想世界观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教学楼前的滚动条进行播放;激励学生进步。建立完善班级读书角,营造师生读书氛围,让班级处处充满育人乐章。
2.创新走廊文化。学校将为各个班级建设走廊文化墙,让各个班级文化墙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创建“作业展览”、“名人长廊”“艺术长廊”、“经典驿站”、“情感驿站”、“我爱祖国”等众多栏目,并定期更换,走廊显要的位置挂有名人画像、励志故事等,将形成我 校独特的走廊德育文化。
3.创新教学楼外的文化建设。在教学楼外悬挂各种牌匾、宣传标语、条幅和宣传板。彰显学校教育特色,激励师生不断进步。
4.创新读书活动方式。每周一第七节课,每周三早读课的读书时间,加强中国传统经典诵读,初一、二年级学生能背诵《三字经》、《诗经》、、《管子、《孟子》》等,初三、四年级能背诵《《论语》、《老子》、经典唐宋诗词等,这是我们通过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渗透的探索。学校每年都组织中国古典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对在读书活动中表现好的班级与学生进行表彰,使读书活动得到深化。
(二)探索校内、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创新,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推动德育品牌创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德育一体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时代特征和年级、班级特征,依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认知规律来构建学校的主题教育规划。让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系统、完整地接受“一体化”教育。
1.利用每月的重大节日和纪念日,采用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科学、学习英模、生命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例如3月:开展“雷锋就在我身边”学雷锋系列教育活动;
4月: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远足活动”,参观杨子荣纪念馆;
5月:拥抱母爱 回报亲情,“拒绝不良网站签字仪式”; 6月:阳光天使,学校体育、艺术、科技节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绘画,朗诵、小发明,小制作等活动,发挥特长,锻炼与人合作能力、增强科技意识;
7月:党的光辉暖我心,“可爱的中国共产党”主题演讲比赛活动; 8月:“向军旗敬礼,纪念建军节军训活动;
9月:谢谢你我的恩师,歌颂代理妈妈,纪念教师节活动; 10月:万岁我的祖国,“红歌会”演唱会比赛、“祖国辉煌成就图片展”;
11月:感恩之心溢于行,“阳光体育汇报展示活动”; 12月:“生命礼仪教育,“安全防火疏散演练”。
2.常年坚持周一升旗仪式制度,通过升国旗、唱国歌和国旗下的讲话等激发学生爱国之心。
有计划的开展好每周的主题班队会,建立教师读书沙龙,组建学生读书会,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学生古诗词背诵竞赛。坚持常年阳光体育跑步健身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主题活动,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3.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完善德育一体化日常管理。重点抓好中小学生《守则》、《规范》,《中小学生德育层次目标》,并认真制定实施细则和方案。学校的《课间常规》、《卫生常规》在不断完善中落实,确立“守则”、“行为规范”专题教育月,利用早点、班团队会逐条逐句地学习,灌输强化日常规范,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测试”,对损坏公物、吃零食、学生上网等重点教育,校风建设得到不断强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值周学生全方位管理,以“日情况揭示板”反馈问题,规范化、科学化地进行值周工作。坚持了常规检查评比。并把清洁卫生的打扫和保持作为检查评比的重点。每周评比一次流动红旗。各班建立了行之有效的班级规范和课堂常规,细化了班级管理,把每一项制度落到了实处。安全教育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积极组织班级安全教育的主题班会课,学校安全法制讲座课,消防演练自救活动。
五、保障措施
1.健全德育工作领导体系。实行校长负责制,建立以学校行政为核心,团委、德育处为龙头,年级组长、班主任以及其他教职工共同参与管理的学校德育群体。
2.增强教师队伍德育工作意识和德育工作能力。营造“教师身正,人人为导师;学生乐学,人人受关爱”的良好育人氛围。
3.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
【德育一体化教材】推荐阅读:
德育一体化感悟05-30
德育一体化体会科学10-26
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07-24
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11-20
康家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方案11-22
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德育系统的思考11-25
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方案09-06
金阳县职称论文发表-中学政治课德育教育一体化研究思考论文选题题目11-16
一体化校本教材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