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2024-10-23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精选8篇)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中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具有悠久历史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花卉画从

表现形式声分类,主要有工步画和意步画两种,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技法,用笔有中锋和册锋。用墨可分为浓、淡、干、湿、焦五种色度。写意花卉画可以用单纯的水墨去画,也可用色彩去还可墨、彩一起用。教学对象:初二(5)班学生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类型:实践技能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荷花的生长特点。

2.指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泼墨技法,并学习用泼墨法来表现荷花。3.引导学生通过对泼墨画的欣赏和自己的练笔活动,感受泼墨技法中的笔墨情趣和成功的喜悦。

4、学习画荷花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进一步步接触中国画的写意笔墨技法。教学重点:

学习写意荷花用笔用墨的基本技法。教学难点:

写意荷花的写意笔墨技法。教学教具:

荷花作品及绘画步骤图、笔、墨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带工具情况。复习式导入(复习上节课水墨画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

2、猜花语,引出荷花。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好品质。通过许昌又称为莲城,我们是莲城的儿女,我们为拥有高洁的荷花这样的市花感到骄傲。[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之情,从而调动他们学习本课的学习积极性)

3、课堂展示以荷花为表现主题的国画作品:

宋代的《出水芙蓉》、齐白石的《荷花》,通过比较,呈现“工笔画”、“写意画”的知识点,揭示课题:写意荷花的画法(板书)

要求学生对课本上以荷花为题材的画和照片进行比较。提问:生活中的荷花与水墨画中的荷花有何异同?画中的荷花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技法? 学生观察、分析、可同桌间讨论、回答问题:国画中的荷花抓住了荷的主要特征,但又经过了作者的主观加工处理,概括而成,在表现技法上运用了大写意画的泼墨法。

教师小结学生的回答,讲解荷的主要特征,分析荷叶、花、茎的形象特点,用笔:中锋——笔尖垂直于纸面运行,可画圆润 浑厚的点和线(如画荷花的茎和花瓣的用笔);侧锋——笔尖与笔腹同时运行于纸面,可画较粗的点、线、面(如画荷叶的用。用墨:干、湿、浓、淡、焦。(为下阶段学生的泼墨法表现荷花做铺垫)

二、讲授新课:

在欣赏课本《荷花图》中分析写意荷花的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讲解与示范相结合)。出示范画步骤图,讲述作画步骤。[设计意图]教师完善画面的再次示范,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学生创作实践。使学生有切实的体会。

绘画步骤:(教师示范过程,使学生了解画法)

1、用毛笔先画出荷花的叶、花、茎的大致位置。

2、用浓墨画荷叶(侧锋蘸浓墨依照荷叶的结构,自左往右大笔挥写,使墨团符合荷叶的形态结构,又有浓淡变化)。

3、画荷茎(浓墨、中锋运笔)。

4、画荷花(墨色适中、中锋运笔、)。

5、落款。

四、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根据学生带画具的情况进行组合,学生自由练习“泼墨荷花”,教师随堂辅导。(播放轻音乐,营造轻松氛围)教师注意:

1、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构思设计,选定喜爱的色彩和排版形式,大胆运笔,创作出生动有趣的,泼墨淋漓的作品。

2、在作业过程中要激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和制作。

五、课堂小结: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为什么?

2、教师选取造型、构图较好并有笔墨技法的作业给予表扬,指出用笔和用墨中存在的问题。3.收拾与整理

指导学生整理桌面,地面,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布置下节课应带画具。

课后反思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学生通过试着用国画颜料在宣纸上画一画体验国画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有形中使学生感受到写意荷花是运用彩墨在宣纸上的自然渗化,使花饱满而有韵味的。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喜爱国画的感情。我的教学设想是尽可能利用最简单、可行的方法取得理想的效果。为了使学生体会水分的干湿对颜色晕染起着重要的作用,把自己喜欢的花表现出来,我利用简单的 “示范”来调动学生进行思维,总结出用笔、用色的规律,同时提示学生绘画时注意构图问题,解决本课知识重点,结果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学生多次实践后,让学生直接用中国画材料去画花。等到完成后,交流发现到的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让他们自己认识如何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突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篇2

在大问题教学的指引下, 完成生命化课堂的教学尝试与研究。

本节课在课程设置上突破了以往“教师教, 学生学, 学生练习, 教师改正”的传统模式, 本着新课程理念下的“生命化”原则, 真正尝试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 教师在导课时抛出一个“大问题”, 并使之贯穿本节课始终。其次, 在教学设计上教者先将学生每三个人分为一个小组, 之后大胆地采用分别教学法, 依照学生的兴趣进行讲授教学。由于学生对自己选择的内容感兴趣, 所以学起来就会积极主动, “课堂的生命”由此显现。当小组内成员分别学会自己感兴趣的绘画技巧时, 又给学生创造再一次合作的机会, 这时候学生相互交流, 相互学习, 边教边学, 都热情又兴奋地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绘画知识传授给别人,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更巩固夯实了自己学习的知识, 还通过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了整体画作的学习。最后教师用陶渊明的一首淡泊悠然、远离世俗的《饮酒》来作结, 不但把国学教育贯穿始终, 更使“君子”风范深入人心, 使情感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二、教学规划与方案

1.学情分析:

哈尔滨市第八十六中学校地处城乡交界处, 学生的构成大部分为外来务工子女, 他们缺少来自家庭的艺术方面的熏陶与感染, 但是单纯质朴的性格和孩子天真烂漫的品性是本学区学生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2.课堂教学设计:

课题:君子墨韵

设计理念:构建绿色生态课堂———尊重、赏识、宽容、激励生命。学习过程中, 形成观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提升的学习模式, 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让学生先学自己喜欢的, 然后把学到的知识教给别人, 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是学生的, 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也是从学到教、从教到学之间转变的。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组织教学

检查上课用具, 为上课做准备。

环节二:导入新课

1. 秋季观赏花卉———菊花

同学们知道秋季最负盛名的花是什么花吗? (它在深秋时独自开放。) 因为菊花不怕冷, 不畏严寒, 故它能在深秋独放, 而正是它的这种特性, 能引起人们的心理共鸣, 且不同心境的人均可从中寻觅出不同的寓意。

学生活动:思考菊花所代表的含义。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思考, 培养国学情怀。

师:今天我们就用中国画这种形式来探索如何让菊花的精神跃然纸上。

设计意图:抛出一个“探索”画菊花的问题, 围绕如何画菊展开逐步的思考和实践。

2. 观赏大师作品———品菊

师:首先我们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看古人怎样表达对菊花的热爱。品菊! (观大师作品。)

环节三:讲授新课

1.观察菊花的组成

师:请同学们观察, 说出菊花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生:菊 (花) ———菊 (叶) ———菊 (枝) 。

学生活动:观察菊花, 分析菊花, 了解菊花。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意识渗透, 形成发现问题的习惯。

小组探究1:依照你们的观察, 菊花、菊叶、菊枝应该怎么来画。给学生时间讨论, 依据自己的理解说出菊花三部分的绘画技法。 (小组进行总结。)

学生活动:自我探究学习, 小组分析国画菊花的绘画方式。

设计意图:小组探究对发现的问题先自己解决, 形成分析问题的自觉性。

2. 作画步骤

师:下面我们就依照同学们总结出的内容, 对比古人的画法, 看看有什么是可以借鉴的。

学生活动:自己摸索思考的绘画技巧与古人的绘画技巧融合。

设计意图:对比思考查找不足。

菊花绘画技法。

小组探究2:学生三人一组, 分别学习菊花、菊枝、菊叶的画法。

(1) 画花:先用浓墨从花心往外有层次地勾出花瓣, 等墨干后再上藤黄色, 如枝头有含苞待放的花苞, 用淡绿色为小底藤黄色点出。 (师示范后板书。)

(2) 画枝:用笔可曲可直, 要有节奏, 不可太光, 可中锋、可侧锋, 要留下用笔的痕迹, 用色一般同叶色。 (画后板书。)

(3) 画叶:先用毛笔蘸淡墨, 可调少量墨绿, 笔尖再蘸一点浓墨大笔点画, 趁墨色未干时用浓墨勾叶脉。 (画后板书。)

学生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选择最喜欢的部分学习, 充分体现生命化课堂的精髓, 团结合作完成作品。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 (教师指导。)

小组作品展示 (直接展示) , 暂不评价。

小组探究3:经过小组的合作, 学生已经对自己负责的部分有了掌握, 小组内一名成员按照菊花—菊枝—菊叶的顺序画菊, 小组内部为其他两名同学进行讲解和指导。讲解、指导、练习过后, 请学生自己完成一幅完整的菊花作品。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互教互学, 教学相长,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共同提高。

设计意图:提升团队合作精神, 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初次画和教别人画之后的绘画进步能够得到体现。

环节四:学生作业展示

学生绘画完成进行展示, 之后相互指导学习其他内容。请学生对小组作品和个人作品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学生互评, 小组合作研讨, 个人绘画作品展示。

环节五:课堂小结

古人早有定论“晋陶渊明独爱菊”, 菊花已经是陶潜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与其道德情操融为一体, 并且赋予了菊花高尚、隐逸的人格品质, 可谓爱菊的最高境界。 (诗略。)

学生活动:学生再品位古人的画与古人的诗, 感受菊的境界。

设计意图:用古诗进行结尾, 学生慢慢体会四君子之一———菊花独特的魅力。

三、反思

每节课, 我都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去思考与设计教学。这节课也不例外, 在构思之初便思考如何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 因为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所以在设计导入的时候教师没有直接说出课题, 而是提问, 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有兴趣了, 之后便会跟着教师精心的安排, 逐步进行下去。问题的抛出容易, 而如何让学生愉快高效地学习成为了下一个难题。国画绘画课本来就难以掌握, 让学生完成一幅植物的绘画作品, 对于不熟悉笔墨的他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教学设计中, 我把难度分散, 让每个学生都学习不同的部分, 这样组合起来便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学生熟悉了笔墨之后, 再进行创作便水到渠成。之后学生之间的相互教学, 更是巧妙地运用了学生想当老师的心理, 既体现了复习再提升的过程, 又能在课堂上高效地完成整个菊花绘画的学习。教学的生命在这里慢慢地生长, 教师逐步由一个完全的讲授者, 变成了一个引导教学的辅助者, 学生主动要学, 最终形成了一节真正意义上的有生命的课堂。

每一次教学过后, 我都在反思教学中的不足。讲授绘画步骤时设置的第一个问题并没有难度, 却没有得到预想的答案, 导致时间拖延。这应是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不深入, 没有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 从而缺少充分的课前预设造成的, 这一方面应是接下来要努力弥补的。再经典的艺术品都会有那一抹小小的遗憾, 这遗憾正是为下一次的完美而做的铺垫。

四、评析

1.文学提升素养, 艺术提升品位

首先, 不得不说这是一节别具特色的国学绘画课。在很多外行人眼中, 国画的主要色彩只有黑和白, 而国画的创作氛围似乎也跟着它的色彩变得单一、沉闷。若要把有着几千年历史的经典国粹呈现在课堂上, 呈现在十几岁的青少年面前, 似乎沉闷封闭的教学模式必然要开启了。我们21 世纪的中国教学, 要的是“以生为本”;要的是“课堂上的生命迹象”;要的是大胆的探索和创新的追求。这节国画课完全颠覆了传统的国画学习的模式, 营造的是开放又自由的学习氛围。无论是清晰的教学思路, 还是流畅的教学过程, 抑或是“分别教学”的教学方法, 都可以看出, 这是一节非常有品位的国画课。

2. 示范开拓思维, 构建学习体系

本节课是对国画写意花卉课的一种初期尝试,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 国画在平时课堂开展上有一定的难度, 关键在于对笔墨的认识和感觉, 因为课堂时间短, 没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 更不用说在课上完成一幅作品。所以在研究的时候, 教师将重点放在了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和难点分散上, 课程的设置尽量让学生先提升兴趣, 然后在技能方面变相降低高度, 让学生能轻而易举地学会, 能通过短暂的练习得到相应的提高和变化。为了提兴趣、降难度, 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要求, 同时又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基本功, 能够简单轻松地传授知识, 还要教师用个人魅力去引领, 让学生提升兴趣主动学习。以学生的学为主线, 以学定教。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学生的自主学习替代教师的讲解,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 问题突破引领, 生命自然绽放

教师的专业功底深厚, 在范画演示过程中动作简单明快, 步骤清晰明了, 同时结合专业又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进行讲解, 学生能够轻松愉悦地接收到有用的讯息。整节课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生命化课堂的理念, 真正将预设的所有教学内容润物无声地传递给课堂上的所有学生。

首先, 在分别教学和分组合作教学的环节中, 不仅唤醒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菊花绘画的欲望;其次, 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学生把生物课上的知识反映到美术课堂中;第三, 唤醒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能够学以致用, 直接帮助组内同学互教互学;第四, 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 促使其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 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油水分离法画荷花。

2.能结合夏天的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荷花的不同形态。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各色水粉颜料、油画棒、调色盘、刷子、画纸。

2.魔术道具(乾坤袋)、范画、夏天背景图、PPT。

活动过程

1.魔术情境导入,感受荷花的多种形态,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

(1)创设魔术师表演的情境,魔术师自我介绍后提问:现在是什么季节?[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你们喜欢夏天吗?想不想现在就到植物园看看夏天的景色呢?

(2)表演第一个魔术“变夏天”,导入“夏天背景板”,引导幼儿欣赏并提问:“你都看到了什么?荷花有哪些形态?”并小结。

2.第二个魔术——荷花开了,示范讲解“油水分离”画法。

师:下面我要表演的魔术就跟美丽的荷花有关,请欣赏魔术“荷花开了”。

(1)在表演魔术过程中,讲解准备用具、荷花的绘画步骤。

(2)魔术表演完利用PPT演示淡幼儿揭秘魔术的原因。

3.幼儿学习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先用油画棒画出自己喜欢的荷花形态,并大胆添画夏天的景色。(2)指导幼儿画完要画的内容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水彩颜色在画好的画面上罩染。重点观察幼儿蘸色、罩染的情况,鼓励和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快速、均匀的罩染方法。

4.引导幼儿展示、欣赏、评价作品。

(1)创设魔法城堡正在装修的情境,引导幼儿将画好的作品展示在魔法城堡的城墙上。

(2)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说说喜欢的作品及理由。

5.活动延伸。

(1)将活动材料投放在美工区,鼓励幼儿继续学习用油水分离画法,表现夏天等其它事物。

(2)请小朋友回家为爸爸妈妈展示一下“荷花开了”的魔术。

告诉幼儿魔术表演结束了,一起离场。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篇4

活动目标

1、在绘画荷花的基础上,学会找画面上是党的地方添画蜻蜓。(重点)

2、大胆尝试用水晕染池塘中的河水,体验水溶性蜡笔带来的美感。(难点)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画纸、水溶性蜡笔蜡笔、水、排笔。

认知准备:日常生活中认识荷花、荷叶。

活动过程

一、欣赏池塘中的荷花(幼儿作品观察)

1、这是在什么地方?(池塘)夏天池塘里有什么花开了?

2、你最喜欢那幅画?为什么?

小结:要让自己的画面美丽,在绘画荷花和荷叶时,不能都画一样的东西。花要有大有小,又高又矮,同样荷叶也是这样,这样画出来的画面非常自然。

二、绘画蜻蜓(重点与难点)

1、谁知道哪种昆虫喜欢在池塘上空飞?蜻蜓低飞是什么现象?

小结:蜻蜓夏天喜欢在池塘上空飞来飞去,因为这里水气很大。特别是当天气闷热时,天空要下雨时,蜻蜓要低飞,呼吸水气。所以,当你看到蜻蜓低飞时,就会想到可能会下雨。

2,绘画蜻蜓

·观察讲述蜻蜓的外形特征·示范绘画蜻蜓·讨论如何添画蜻蜓

师:在自己的画面上寻找空的地方绘画蜻蜓,蜻蜓飞的方向就是蜻蜓头的方向。大小也要自己看好,地方大就画得大一点,地方小就画的小一点。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4,指导并帮助幼儿晕染池塘中的水

·老师示范用水晕染池塘中的水

·蜻蜓画好的就上来晕染池塘中的水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写意荷花的教案与反思 篇5

在教学过程中,以歌曲导入,运用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牵牛花的造型特点从而让学生对牵牛花有所了解为画牵牛花打好基础。

在本课的中国画牵牛花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示范。因为相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接触中国画只有几节课,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大多数同学毛笔都不会拿,本课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仍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具体演示整个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我还要求学生自己去分析、体会、感受画家作品中墨色的丰富变化,并结合教师的讲解和演示探究画牵牛花的表现技法,引导学生了解笔墨表现的特点。在学生作业时,我要求学生自由发挥的绘画牵牛花的花枝,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学生练习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情趣。但精品课展示的时间有限,就只能留有一个花枝的发挥空间。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入门很快,本人在示范时能较好地讲解如何画花瓣而展开传授,讲解中国画的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学生自己的探究加深了学生的理解、认识,从学生的创作来看,虽然画面形象的造型还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能表达出自己学生内心的感受。绘画大师们说:中、小学生是天生的艺术家.在我们眼中世界是那么新鲜、神奇,无论用什么方法,只要画出我们的惊奇、梦想和快乐,那就是很精彩的画,就达到本课教学的目的。

写意葡萄教案 篇6

一、5分钟自我介绍

二、10分钟导入:小朋友们,你们以前学过国画吗? 那么你们知道国画都需要哪些工具吗?好,那我我就给你们介绍一下我们画画的工具: 笔:狼毫、羊毫、白云; 墨:松烟、油烟; 纸:生宣、熟宣; 砚:研墨的石头; 颜色:有十几种或更多,主要的三原色是,朱红、藤黄、花青。

三、20分钟试笔: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墨加入水之后有几种颜色吗?那你们就用手中的笔来试一下!

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老师示范,逐一让学生领会。)

四、10分钟用笔。.好,学完了墨的五种颜色,那我们就再来来学一学,毛笔的用法。中锋、侧锋

五、15分钟葡萄画法:好了,小朋友们,那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葡萄该怎么画!(边讲边示范,学生跟着画)。绘画过程:(老师进行示范)注意画面布局。(1)讲解什么是藏锋 露锋。

藏锋:笔锋从内部开始起笔 露锋:笔尖在外面起笔(2)找出颜色“曙红”“墨”“花青”。

(3)白云笔润水调曙红和花青。用中锋两笔勾出葡萄的一半,在将笔压下去勾出另一半,留出高光点。

(4)重复以上动作,将葡萄错落有致的放在一起,要有遮有挡、有疏有密。(5)一组葡萄画完后,用小笔蘸浓墨勾 葡萄柄。

六、10分钟画葡萄叶 绘画过程(!)叶瓣有五个。用稍大白云调淡墨,笔尖沾重墨,侧锋用笔,可先画中间的叶瓣,再画两边四瓣

(2)重复以上动作,画时考虑叶子的近大远小虚实变化

(有时间画藤)

七、15将叶子和葡萄合起画出

八、5分钟小结:

(1).展示画好的作业

(2).评价作业优缺点、学生自评、互评。

新写意人物画教案 篇7

课程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 写 意 人 物 主 讲 人: 赵 振 山 单 位: 国画教研室 日 期: 2009年4月

“写意人物”课程教学方案

时间: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年级:美术学2007级国画1--2班 课程编号:Z150115 课程时数:72学时

学分数: 4学分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国画专业选修课,是美术学的主要课程之一,更是中国画课程的重要基础。

(2)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国写意人物画的研究和训练,使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发展过程及趋向,从技法上掌握写意人物画的用笔用墨规律、造型及设色特点,能够比较熟练的运用这一技巧进行写生与创作。

(3)教学内容:本课程分为三章。第一章为写意人物画临摹,是研究与分析古代及现代写意人物画名家作品阶段;第二章为写意人物画写生阶段,将在临摹过程中所掌握的技法运用到写意人物画写生之中;第三章是写意人体及小品练习阶段,用笔墨的形式来表现人体并作写意人物画小品的创作练习。

(4)教学时数: 72学时。

(5)教学方式:采用光盘等多媒体教学,并结合范画挂图、范画演示等途径实施教学。教学章节及过程:

写意人物画教案

教学目的:通过五周的水墨人物画课,使同学在理论上掌握中国水墨人物的发展渊源,在技法上掌握基本造形规律,基本笔墨技巧,为大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再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要求:理论讲述作为笔记,技法学习要临摹二周、后三周写生、作业临摹三张,写生七张,共计十张。

写意人物画是相对工笔人物画而言的,工笔与写意的区分主要是在材料的使用及技法的表现方面。由于写意人物画多以生宣纸及水墨为主要材料,用墨性、墨趣来表现特殊的水墨效果,所以写意人物画又称水墨人物画。写意人物画经过历史变革与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一套造型与形式、用笔与用墨以及用水的技法规律和特点。

一、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和形式特点 第一、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写意人物画的造型是以意象造型为特征,是画家与表现对象的主体与客体交融的合一,用写意的手段和形式将其表现出来。既不追逐客观对象的真实,也不对客观对象作过分夸张或者主观臆造。正如石鲁所说的“偏于主观者以形象为符号,偏于客观者以形象为拜偶,皆不足取也,余谓当取于客观,形成于主观,归复于客观,故造型之过程乃为客观--主观--客观之式也。”意象造型即以客观对象为依据,凭感情去感受感觉,触景生情,有感而发。这种主观情感与客观对象的交融所产生出来的形象,一定与客观对象有一定的距离,既熟悉,又陌生,处在一种似与不似的状态之中。画家正是凭借这个似与不似之间的距离,突破客观真实性的约束,自由能动地去选择和利用造型的多种因素。可以舍去光影,减弱体积与空间的作用把体面关系转化为线面关系,把立体的三度空间转化为平面的二度空间,可以打破焦点透视和表面现象的局限,去强调形象的内在的肌理,本质的结构,根据艺术形式美感的需要经过适度的提炼,适当的夸张、变形,塑造理想化的艺术形象。

第二、写意人物画的形式特点

传统中国绘画在造型手段上,舍弃明暗光影,减弱空间体积的作用,追求线面造形为主要形式特征,因此,以线造型就成为平面造型的主要手段,写意人物画造型也不例外。

事实上,客观物象中无法找到真正的线的存在,自然中的物象线的形式都具有体积。但是,由于中国画特殊的观察认识方法和表现形式,构成了意象造型的特点,线条又恰恰是中国画落实意象造型的最佳手段,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表现性,是客观与主观的最佳媒介。

写意人物画的线具有哪些特性呢?

首先,面对客观对象,线无法如实地表现光,无法如实地表现明暗,无法如实地表现色彩的丰富变化等。线只能是一种指示性的符号,它可以表现形状,暗示形体深度,表现形体的结构关系。线还能表现这些变幻不定的表象背后内在的本质性的东西“骨”。这就是写意人物画的造形注重对象的结构和生长关系,即所谓的骨法用笔的特点。写意人物画的线条不包罗万象,面面俱到,要求它必须越过对象的表象去把握结构框架。如果追摹光影,被表面所迷惑,就不能把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表现出来,甚至变得被动无奈,无所是从。因为线这种造型手段的独立性,使得线在描绘对象的生长规律的同时,本身就带有一种形式化的趋向,所以线一方面要求把握形状,另一方面还要条理化、规律化,使线本身也要成为一种审美对象。如画衣纹,衣纹本身有时可能有条理,但有时可能不符合内在规律杂乱无章,这就要通过主观的认真审视,经过筛选重组,使其既不违背自身的规律,又符合艺术的审美要求。

其次,对于意象来说,线是中国画中落实意象的最佳造形手段。只有用线作为造形手段,才能够在宣纸上最自由地“造物在我”,才能最为自由地游刃于客观物象与主观心灵之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人物画是线的艺术,人物画的造型能力就是指用线落实意象的能力。

再次,线是人类最为古老的造形语言,因为线的便利性与直接性,所以人类最早的造形行为就选择了线的语言形式,世界各地的原始艺术和早期艺术都能证明这一点。并经过几千年的磨砺,将线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高级的造形语言。然而对线的广泛使用也随即产生了线的好坏标准,而这种标准,自觉不自觉地在人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概念。

在西方绘画里用线造型虽也司空见惯,如安格尔、丢勒、荷尔拜因、高更、马蒂斯、毕加索、席勒、古图索等,但是与我们中国画的用线在本质上存有差异。在西画中,线是用来界定轮廓表现形体结构的,造型过程中主要使用形体与色彩语言。随着造型进一步深入及色彩的丰富变化,开始时用来界形表现形体的线条已融汇于体面关系里去了。线已失去了主导地位的作用。这时线所起的作用无非是使形体更深刻,界线更明确。既便没有线的存在,其造型不会受到重大影响,其绘画形状的构架依然能够成立。这与中国画的线在画面起的骨架作用大相径庭有着质的区别。西方抽象绘画虽然受东方平面造型的影响,也用线造型,但因绘画媒介材料的不同,也没有中国绘画因工具材料的特殊(如毛笔等)而具有的即物表情、传神达意来得自如。因而,其造型功能和内涵与中国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与西方绘画线条相比,中西画的用线同异在于:

首先,中西画用线同样具有界形表现形体结构的功能,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画的线是整个绘画的骨架。如一幅人物画作品,画面上所出现的线有的表现形体结构,有的表现画面结构,有的则承担双重任务。这些线是画面的骨架,如果进一步的落墨着色,也要围绕着画面的骨架去完成,无论墨色怎么变化和丰富,线还是处于主要位臵,有些地方线条明显是为了让线突出出来,有些地方线条模糊是为了让线更加神秘含蓄。

其二,中国画的线不单只有一个界形的功能,而且也是一种造型手段。完全用线勾勒的形象可以独立存在。例如写意人物画,通过线的穿插、重叠、藏露,可以表现层次、厚度;通过线的快慢、转折、顿挫,可以表现运动的节奏与韵律;通过线的疏密、粗细、长短,甚至还可以表现黑白色阶的感觉,这一切西画是不具备的。

其三,中国画讲究书写性,讲究书法入画。由于中国画用的毛笔有着高度的灵敏性,很容易传达画家微妙的情感,所以线的组织编排、线的构成位臵,线自身的起伏、转折必然注入了画家的精神内涵,使其线条本身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像书法中的狂草,有的人并不去辩认它的具体内容,只去欣赏点线之间自身传达的美感。这在西方绘画里也是做不到的。

二、写意人物画技法规律

一种艺术形式的形成和发展,与其使用的工具及材料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工具材料掌握的程度直接决定了艺术高低的程度。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工具和材料的性能,那么即使有再多的意象也无法在画面上体现出来。写意人物画用的工具材料是毛笔、墨及纸等,所以它的技法是如何运用笔墨的形式把人物表现出来,由此,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笔墨工具与掌握人物造型能力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历代写意人物画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吸收借鉴了山水花鸟及其它画种用笔用墨的方法,创造了丰富的写意人物画技法经验。因此,我们要继承、吸取中国画的笔墨技法经验,在艺术实践中以自身的独特感受去发展、拓宽,创造和积累新的经验,创造和时代同步的写意人物画。石涛的“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就在于学习继承前人精华的同时去发展创造适合表现当代人的笔墨技巧,展现符合时代审美、意趣的写意人物画。所以,学习和掌握写意人物画的技巧即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做古人的奴隶。

笔与墨,是一对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尽管笔墨不是同类。笔是工具,墨是材料;笔在画外,墨在画中;笔是用笔方法,墨是点画墨痕;墨通过用笔将对象表现出来,达到完美的结合。正如潘天寿所说:“笔不能离墨,离墨则无笔;墨不能离笔,离笔则无墨。故笔在才能墨在,墨在才能笔在,盖笔墨两者相依则用,相离则俱毁。”“笔为墨之骨,墨为笔之肉,苍是笔力,润是墨彩。”

笔墨相合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平衡的变量关系:笔的变化增多,墨就趋于简化;墨色变化增多,笔就趋于简化。例如,勾勒线条,皴擦点去,以笔为主;渲染托晕即以墨为主。为了便于叙述笔墨的技巧,我们把笔法和墨法分开加以介绍。

第一、用笔

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卷

一、绘画六法》中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由此道出了造型与用笔的关系,也十分切合写意人物画造型与用笔的规律。用笔不仅受制于客观物象,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受自身发展所形成的一整套使用规律的规范。中国书法与绘画的用笔具有统一性,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审美意识和独特的表现形式,所包容的内涵十分深奥。研究其内在规律,得心应手地掌握好用笔方法,是画好写意人物画的关键。

在写意人物画的用笔方面,历代画家总结了很多体会和经验,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笔意、笔气、笔力,这是指笔的使用中所承载的来自人本身的精神力量和生理力量。

所谓笔意,是指意在笔先,以意使笔,不为笔使。正如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画是笔墨的根本所在,笔墨又是由心使腕用笔来完成的,这个“心”就是作品前后的“意”。不受意所支配的笔墨是无神的躯壳。比如画一个人物写生,必须在动笔之前,通过对模特的观察与认识,形成一个总体意象。只有产生了这种意象,你的用笔所表现的对象才能笔活墨灵。否则仅从特征、年龄等方面用笔模写,只能是失神谨貌。所以,以意使笔,才可以因意成象,以象达意。

所谓笔气,是指用笔的动力及气势。有气则为活笔,所以,作为一个中国画家需要不断地养气,养天然之气,用笔才会气贯长虹,天人合一。贯气是以气使笔,用笔按书法的书写原则而形成一定的顺序性,不描抹涂改,不僵死板滞,使气脉畅通,使气最终贯注于画面,使笔痕墨迹生气勃勃。画面的点画语言,依气的强弱节奏与连绵不绝的韵致而相互之间产生有机的联系,使画面变成一个不可分割的生命整体。笔笔互生,笔笔依存,增加或者减少都感多余和缺少。当气在画面整体构架上集中体现时,就成了通常所说的气度、气势、气机等玄妙词语。从这个角度上体会一笔书,一笔画,可知并不是一气呵成的快速制作,而是一气贯通的运笔顺序,最终“一画落纸,众画随之”,“即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达到一种统一与和谐的画面艺术效果。

所谓笔力,是指气的外在体现,由运笔的过程导致笔与纸摩擦所产生的笔迹效果,这种效果可体现为绵里藏针、柔中带刚。中国画的笔力讲究力能扛鼎,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也就是黄宾虹所谓的“圆、重”。如屋漏痕,千里阵云,万岁枯藤,也就是黄宾虹所谓的“平、留”。笔力有阴柔之力,有阳刚之力,至阴易流于柔弱,至刚则易剑拔弩张,火气十足。如陈老莲的绵里藏针,刚中带柔,吴昌硕的绕金屈铁,皆笔力刚柔相济,是中国画线条的高级境界。笔力有两种内涵:第一是功力的力。功力是时间的结果。功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广义的功力不但包括运笔,还包括造型,学识修养等,这要经得起时间的磨练。有学养的画家愈老,他的功力越深厚,笔力愈老辣。这是因为他的认识能力、思辩能力越老越深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无疑是增加学识修养的有效途径。第二是气力。气力是运笔的技巧,气力决定了每一笔的力量,因而也决定了一幅画的整体力度。下笔前要凝神静气,行笔时要以意领气,以气导力,以全身心之力,贯注于腕中,将全身心的力,凝聚于笔端,然后呈现于纸上。

用笔的具体操作技巧可分为执笔方法、行笔方法与用毫方法:

执笔方法:所谓执笔方法是指执笔时,手的各部位与笔接触所形成的状态。一般有三个原则:第一是指实。只有指实才能使手指控制住笔。第二是掌虚。只有掌虚才便于在作画过程中使转自如,灵活生动。第三是腕平掌竖。只有腕平掌竖,才能使笔毫处于中锋状态,全面地使用笔毫,优先发挥笔毫的主要性能。运指宜于写字和精细描画;悬腕宜作小画;悬肘宜作大画。由于每个人的生理差异、习惯差异,执笔方法的不同也是正常的。

行笔方法:所谓行笔方法是指起笔、运笔、收笔三个在行笔中的基本动作。起笔和收笔要注意藏锋,以求自然含蓄,切忌锋芒毕露。如书法中的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无往不复,无垂不缩”,一波三折等。写意的用笔有时由于比较快,一些收、缩的动作是在空中完成的,很像中国的太极拳,一元复始,往复不断。

行笔中的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可遵循黄宾虹所总结的五字诀:

平:如锥划沙,行笔用力匀劲,忌系马桩,忌忽飘忽坠,忌鹤膝蜂腰,忌板。

圆:如折钗股,一是转折曲行不脆裂,有强性,另是剑脊法,即一笔下去中间留白而具有立体感和苍劲感,很见骨力与圆意。忌刻、忌描。

留:如屋漏痕、用笔不是脱缰的野马,要勒得住,积点成线,可以在任何一点上撤笔、硬断。

重: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忌涂,忌抹。变: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是平圆留重的变化使用也就是笔性、笔管、笔意和各种性能变化的平圆留重的展开,忌结。

通过大量实践而掌握基本用笔方法后,运笔的速度则可以根据蘸墨的多少,根据所追求的效果灵活运用。唐代吴道子“落笔生风”,清代黄慎“草书入画”,形容用笔之快捷。李可染“行笔沉厚,积点成线”形容其行笔之缓。一般来说用笔快生动,但易飘薄;用笔慢则沉稳、厚重,但易滞易结,因此,用笔快要做到既生动又不飘薄;用笔慢要既沉稳厚重又不滞结。切忌毫无内涵的了草运笔。草率之习气,一旦养成,毛病难改。

用毫方法:所谓用毫方法,就是指善于使用毛笔的各个部位,画出不同形式的线条,使笔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用毫包括笔尖、笔腰、笔根。笔尖是毫端中锋处,笔腰是自笔端侧至笔根处,笔根是笔毫与笔管交接处。用笔尖是中锋,依提按抬压的不同,锋的锐钝也不同。用笔腰是侧锋。中锋是万毫齐力,笔锋在笔画中间运动,其线条两侧边线平实,线条圆浑饱满。侧锋指笔端偏向一侧,其线条两侧一边平齐,一边毛涩。侧锋多为中锋之辅。用笔根为卧锋,卧锋虽类似侧锋,但由于靠近笔杆,所以卧锋用笔更多变化,力度更大。中锋含蓄,元气内融;侧锋精神外拓,笔尖、笔肚、笔根可分别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根据个人的喜好、风格追求不同的笔墨效果。

第二、用墨

墨作为中国画面主要形式语言,在笔和水的作用之下,发生浓淡干湿的墨迹变化。这种变化和自然物象中的明暗、黑白等错综复杂的客观表象形成了一种对应关系,在理论上为用墨提供了客观参照。不同的墨性与不同的墨性相组合,是与不同的心理情感效应同构的。墨是偏重于表达主观情感的语言,是一种主观的反应。这和西画使用色彩表现物象有本质上的差异,西画是使用色彩表现物象的真实,色彩的冷暖变化是偏重于表达感觉的语言,它是一种客观的反应。

墨不仅是以墨代色,不仅是运墨而五色俱,墨是笔的墨,墨法源于用笔,是用笔的变化与丰富,使笔法与墨法融汇贯通而合一。同时,墨还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的形式价值。墨不但可以存在于黑白、明暗的客观组成关系上,而且由于纸的特殊渗化性能及水的运用,还可以从即定的笔迹形态规定之中游离出来,形成了中国画特殊的墨趣效果。

墨性 不同的墨有不同的墨性。松烟墨应用较早,以松木烧制而成,色感乌黑而没有光泽。油烟墨以油脂原料烧制而成,色泽鲜亮。故明人杨慎说:“松烟墨涂重而不姿媚,油烟墨净媚而不深重。”现在大量普遍使用的是瓶装墨汁,如一得阁、中华墨汁等,既色感乌黑,又色泽鲜亮,在同一种墨里,也可以产生不同的墨性:有鲜墨(或称新墨),有宿墨。新墨是用墨锭用砚台刚研制成或刚从墨汁瓶里倒出来的墨,新墨的特点是渗化快、流畅,墨色黑亮,新鲜明快。宿墨是隔夜墨,是新墨放七八个小时以上的墨,北方天气干燥,可能用几个小时就成了宿墨。由于新墨中的水分蒸发了,墨中的胶又成了干皮冻,连带黑色素也一起沉淀,这样的墨使用起来,一是比焦墨可以更浓重,像墨膏,黄宾虹讲“宿墨之妙,如用青绿”,大抵是此意。二是掺水使用,胶不能完全化解,所以墨色不匀净,渗化不均匀,胶墨成份基本停留在笔迹之内,而一部分已化开的墨随水分晕开,形成了比较独特的墨色斑剥效果。宿墨再继续放臵,墨中胶性随时间风化而基本退去,只留下墨碴,而且颗粒不太均匀,也有别致的效果。

墨阶 从浓到淡的不同层次变化叫墨阶。墨阶的形成与变化受到笔、纸、水的支配。其中,水是墨色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水的多少决定了墨的浓淡干湿。墨阶大体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湿墨、淡墨”五个色阶。相对来说,焦墨含水量少,其性近乎于干渴;浓墨含水量较焦墨多,其性饱满,强烈。重墨又含水多于浓墨,其性温厚、沉着,湿墨含水又多于重墨,其性华滋、丰润。淡墨含水多于湿墨,柔和、透明。实际作画过程中,墨的运用不止此五类,用笔的复杂,作画步骤的反复变化,墨色变化会更加丰富。

作画通常以浓墨作为整幅作品的精神统率所在。浓墨的运用要求明确,下笔用墨肯定,不犹豫,无论是线或者是墨团,应与周围上下对比,同时还要注意与周围相呼应,即要防止墨的单调僵硬,也要防止墨的孤立,画面的不协调。一气呵成则墨黑而透明,多次复加则容易浑浊、僵腻。淡墨主要是在作品中用来作为烘染铺垫的过渡作用。由于淡墨性平和而丰富,使用得当,会出现各种丰富而含蓄的艺术效果。淡墨要达到淡而厚重,主要靠用笔的变化来完成,笔实则墨沉,笔浮则墨飘。

用墨除掌握浓淡之间的对比之外,干湿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幅画中全用湿墨容易肥烂,画面没有骨神,到处干笔容易枯燥了草,所以,一幅画里干湿要兼顾,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见笔见墨,具有神采。即便整个画面是运用低调的淡墨,在一些关键地方也要有干笔的出现,干笔往往是画面的眼睛,神化之笔。所以,一幅画里边墨的浓、淡、干、湿要精心编制,“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此语道出了两者的内在关系,黄宾虹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此种境界。用墨的妙道需要在反复试验中才能掌握。为了便于掌握用墨的一些方法,将墨的浓、淡、干、湿分开加以介绍。事实上,在用墨的过程上,浓、淡、干、湿的方法是不能分离使用的,常常是轮番交替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墨色变化无穷,交映生辉。墨法一般说有浓墨法,淡墨法,焦墨法,宿墨法,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等。浓墨法:运用浓墨,要浓而滋润、活脱。要先用笔蘸清水,在碟中与淡墨略加调和,然后,再用笔头饱蘸浓墨后速画,就能产生浓而有层次的活墨。

淡墨法:有湿淡与干淡两种:湿淡是笔上先蘸清水,然后蘸少量浓墨,略加调和后速画。这样,淡墨晶莹透亮而有层次变化。干淡是调完淡墨后,用纸把笔头水分吸干画面能产生既干又润,润中带飞白的效果。

焦墨法:用焦墨最容易干枯燥气,不宜多用。一般用于小面积的结构处,起画面提神作用。用法在笔根处仍需有一定的水分,在运笔挤压中,使水分从焦墨中偶尔渗出一些,达到焦中蕴藏滋润的效果。

宿墨法:宿墨法是晾至半干之后的墨。宿墨因浓重,类似锡管里直接挤出来的颜色的浓度,所以黄宾虹认为宿墨用笔不可拖、涂、抹,要落上去。宿墨还可以调水使用,因宿墨脱胶而含渣,墨迹显露。宿墨的使用,稍有败笔,便在纸上显露出来,所以用笔时要注意虚实、松动,才能防止枯硬污浊。调水后使用淡宿墨,也不能拖、涂、抹。宿墨和鲜墨合用可产生斑驳与鲜滋、凝聚与淋漓的对比效果。

破墨法:分浓破淡、淡破浓、干破湿、湿破干,还有水破墨、墨破水、墨破色、色破墨等多种变化。墨破才能分出层次和变化,干后虽干犹湿,华滋厚重。所谓破墨法就是趁湿画,趁湿一气呵成。破墨法第一遍干湿程度的掌握甚为关键,在不同干湿程度上再破第二遍其效果十分不同。太湿容易混为一滩,俗称墨猪。太干又类同于积墨,失去了破墨的本意。此中分寸应该谨慎把握。破墨可趁湿多破几遍,以求丰富的效果。用得较多的是以浓墨破淡墨或以淡墨破浓墨。浓墨破淡墨,其方法是先用淡墨画第一遍,将干未干时,用比较浓的笔墨画上去,用笔的方向要注意变化,和前面的用笔有所交错,以产生厚重的丰富变化。淡破浓则与浓破淡相反。破墨法的最大限度还可以冲墨,形成水墨淋漓的效果。

积墨法:积墨法是墨色干后层叠可达多遍,其原则是墨不碍墨,墨痕层次似隐似现。积墨对于前后之间的墨性墨阶限制不大,既可以用相同墨色一遍遍积上,如用干淡墨多层积枯成润;也可以用不同墨质遍遍积上,如浓积于淡上,干积于湿上,或湿积于干上等。积墨时用笔要注意交错,如同网纹叠加法。用笔太一致往往画成一张皮。积墨法多用于山水,但人物画使用此法,可把人物画的厚重、深入,也适合表现场面比较大的人物画作品。

泼墨法:泼墨法有两种。一种是把墨、水直接泼洒在纸上,根据自然渗洇的墨迹,用笔再加适当点画整理。这种方法难于控制形象,有些偶然性,在人物画方面较少使用。另一种是用笔泼墨法。这种泼墨法便于控制,在人物画中运用较多。用笔泼墨,先要心存泼意,一般用羊毫大笔,饱蘸墨色以点 的笔法,随意泼出。不管哪一种泼法,都要注意匀与不匀,有形与无形,同时注意浓、淡、干、湿的笔法墨韵。

第三、用水

笔、墨、色彩的运用离不开水,尤其是墨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墨的多种色阶的形成是靠水的多少来调制完成的。所以水法融于墨法之中,水法是墨法的继续。水不但用来调墨使用,还可以在使用墨色之前或之后单独使用水来处理特殊的效果。例如,在用墨用色之前用水,是将纸打湿,可以在湿底上渲染,达到比较细致深入的效果。也可以在湿底纸上破墨、破色,达到墨色氤氲的水雾效果,如画雨雪可结合用此法。在用墨色完成之后用水,是因为整个画面完成之后,由于多遍墨色的运用,前后用墨用色结合的有些生硬,甚至画面花乱,这时可把画在毛毡上铺平,用大量的水将其泡养,甚至用一点温水,使墨与墨之间、色与墨之间、色与色之间更为交溶,浑然一体。通过水的浸润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水渍墨趣,以丰富画面,增加层次。有时墨后用水,在所画浓墨或用墨勾线之后将干未干时,用大水冲掉墨,留下四周的边痕,产生一种特殊的立体效果。也有在浓墨的基础上,用清水点和渍,都会出现一些用笔画不出来的效果。

水法中还可以加入胶、矾、粉及一些化学材料,使水性发生变化,对墨色发生作用,产生特殊效果。如墨中加胶,造成特殊渗化,使墨容易控制,丰富肌理,增加墨色亮度。任伯年、虚谷、吴昌硕擅于用胶。矾水有沉淀作用,所以适合于单独使用或在墨前使用。矾水可喷、可滴、可甩。因为矾水干后不宜着墨,在此基础上画墨色后矾水的迹象会显现出来。适合画风雪雨天景色。另外还有多种材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可根据自己的思维去发现创造。水与化学类材料使用虽产生一些特技,但对纸的破坏很大,不宜保存,所以要慎用。

第四、用色

中国画的色彩在唐代以前,由于工笔重彩的发展和兴旺,有着绚烂辉煌的历史,这在先秦、楚汉、战国、晋唐的帛画、壁画、绘画等方面都有体现。后来,随着文人画、水墨画的兴起,工笔重彩的衰落,把笔墨推上了至高无上的境地,无论表现什么内容,什么对象,只要有纸有笔有墨就“五色俱在”,应有尽有。传统写意人物画正是在这水墨至上的理论基础上变革与发展起来的。然而,现代写意人物画在继承吸收了传统设色方法的同时,又吸收了西方绘画色彩表现方法中的有益因素,在水墨和色彩的结合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单一的“水墨为上”的理论和方法受到了冲击。中国画色彩的发展规律,中国画色彩的认识和使用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的合一,既不是对色彩做纯客观的认识,象印象派那样把色彩归为光及固有色和环境色的结合,也不是对色彩做纯主观地使用,也不是纯粹的象征或纯粹的构成色彩,是主观与客观,象征与构成的统一体。由此产生的视觉效果可能使人联想到春、夏、秋、冬,酸、甜、苦、辣,喜、怒、哀、乐。中国画的色彩使用是在中国画的笔墨、造型的制约下使用的,并没有走向纯色彩的极端。首先,中国水墨画表现物象的主要语言是笔墨,色彩只是做为中国水墨画的辅助绘画语言。因为笔墨表达有一定的局限,所以色彩对笔墨的辅助补充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画材料对设色有特殊的要求,要做到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要搞好墨与色之间的关系。如不注意,用色过渡,即会因色伤墨,破坏墨色的灵透。一般地讲,强烈的纯色与浓重的墨色相互适应,淡雅的复色与淡墨更为协调,浅绛只能用于浅淡墨色,青绿更适用浓重墨色。只有很好地处理好墨色之间的关系才能色墨相映生辉。

其二,中国写意人物画的造型是意象的线面造型,这就制约了中国写意人物画的色彩也必然是平面地布臵使用。由于线面造型没有体面造型的体积,没有体面造型的明暗、光影、虚实、透视等许多因素,所以色彩在线面造型上的使用就不可能带有高光反光。不可能带有什么光源色和环境色,不可能如实地反映冷暖色彩关系。它的色彩是在线面造型的平面上作既平面又富有变化的艺术处理。

三、写意人物画写生方法步骤(56学时)

教学要求:本单元是写意人物画写生阶段。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在基本掌握了写意人物画的表现技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直接面对模特,通过观察,从感性而理性,按照具体的方法和步骤,对模特进行概括、提炼,并用笔墨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在表现的过程中,既要注意形似,更要注意神似,既要尚形,更要尚意。通过适当的夸张、变形使表现的对象更典型,更概括,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本单元前四周可适当侧重以线造型,注重线在写意人物画中的骨架作用。后四周可适当侧重墨色在画面中的浓、淡、干、湿运用以及抽象因素的运用。

一、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及形式特点

1、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特点

2、写意人物画的形式特点

二、写意人物画写生的方法和步骤

写生是写意人物画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习研究中国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进人主客观结合、艺术升华的阶段。从教学角度讲,写意人物画写生过程可分为如下步骤:

步骤一:起稿。首先,要使所画的人物状态自然、放松,仔细 观察对象的一切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有了对被画人物的兴致,也就有了初步的想法,不能操之过急地起稿落墨。观察能使我们发现很多平时习以为常、经常被忽视、到画时却有东西的内容;分析能

使我们找到人物表面现象的内在起因。对人物的状态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后就可以动手起稿了。

起稿用木炭条较适宜,因木炭条质软。易画易改容易弹掉。起稿要注意构图,注意人物安排在画面的位臵,人物比例大小要合适。对整个人物中哪些结构需组合,哪些部位要强调,哪些内容需归纳和融合等,这些都应该在起稿中有所指示,不必画得很具体。但几根线条对人物大形的理解和把握要有所交待,做到在起稿过程中,观察有所深入,特点有所突出,人物结构、衣褶等结构之间的衔接要协调统一,简明概括。人物大的结构关系一目了然。

步骤二:落墨。这一步骤前,要在心中有一个基本概念,就是以什么样的笔墨方式来处理人物。头部尤其是五官很重要,从面部开始落墨也称开脸,要注意眼、鼻、嘴等五官之间的笔墨协调关系、对比关系,以及头部与身体间的对比和谐关系。大关系之间的总体

设计决定着画面的整体效果,所以,不能太注意细节或局部,要大胆落墨,自在行笔,让勾线用笔用墨落在所要表现的人物结构上,不要计较每一笔线条与人物、衣纹结构的物理吻合,要既在传达结构、衣纹关系,又能酣畅写意中,组合成又有内容又轻松自如的笔意。这

时呈现出的线条所构成的人物形象,就是来自于人物的一切原始因素,又脱离于客观原始内容的主观性处理。尊重客观目的是为了表现客观。

线在画面中起骨架作用,好坏直接影响后面的发展。线条在结构问的运行,使用墨皴擦有了依托,沿着勾线与结构的施墨皴擦,逐步在随形中移形写神,在接近具体细节上写出内容,在调节画面黑白关系中,走向深入。施墨皴擦中以结构中的线为支撑点,墨可以多遍皴染也可反复的一遍一遍画,还能在前一遍的墨色上趁湿画。一些如眼角的皱纹、眉骨及额头、鼻骨、嘴角及周边的纹路等一些很具体的部位,可以适当深入刻画。总之,要体现出笔墨的鲜活性,生动性,不能为了深入而画僵画死,也不能为了笔鲜墨活而瞎编硬造。大胆落笔,细心收拾。细心收拾,要认真地对待每一步,认真不等于胆小谨慎,不等于一定要细密或面面俱到,认真是思考、过滤、分析、利用、充实,表达一个对人物、对笔墨、对画面负责任的态度,来看待和理解所画的水墨人物写生。

勾线施墨这一步很重要,要达到画面的人物内容充实,线条笔墨立得住,就要在平时多实践多画人物写生,把握住以笔墨写实,以笔墨去造就活生生的人物。既不失笔墨的特性又不离人物的具体形象,需要有对画面全面的控制能力,也就是画面的整体感。

步骤三:着色。在前一段笔墨的形象塑造中,人物的特征、本质、现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着色,是以固有色为主,以赭石色为主,加少许淡墨会显沉稳,以单纯为主调,不要去考虑色彩的复杂性,但应思考的是人物面部手部着色的倾向性与身上线、墨色的协调性。着色是以结构为主,是对墨在面部结构的充实和完善,着色应水分大,但要注意笔与笔间的空白,有些空白是高点,有些是凹处,有些要大面积留白,总之,不要让水色渗化无度浸洇了面部手部结构。单纯的颜色与丰富的墨色互为利用和补充,显示出入物最本质的内核。

步骤四:调整。这是一个需要再次全面审视被画人物,检验画面局部与局部、局部 与整体问深入和谐的过程,有可能某一部分需模糊些,有些内容需要统一,而有些结构需要强调或弱化等等。要参照人物的自然形态充实画面,而更重要的是画面本身的不断修正、调整和完善。把面部主要结构性线不足的地方醒一醒,把身上衣服的线不够的地方提一提,把一些小的空白点减掉一些,但都不能画僵,要精心胆大,认真负责。水墨人物写生的过程,是由对一个人物的认识、观察、分析、理解的过程,进入到以笔墨去解析、传达、体现人物形象形态的表现过程。

作业要求:

作业尺寸:四尺生宣纸对开或整开

作业数量:头像写生5张,半身像写生10张,全身像写生10张。

教案评选《写意花鸟画小品》 篇8

赵县特殊教育学校 王伟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2、学科:八年级美术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 毛笔、生宣、墨汁、国画颜料(曙红、藤黄等)毛毡、调色盘、水杯等。

活动二

课 题: 写意花鸟画小品 课 时:1 课时

课业类型:绘画习作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感受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 画的关系。

2、了解、学习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

3、结合写意花鸟画的特点分析其对居室装饰的影响。教学重点:

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和人文特点。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与静物画、动物画的关系。

教学方法:示范演示、讲授、讨论 教学准备:

教具——欣赏用挂图;不同题材的写意花鸟画小品(图片),与这些花鸟画小品题材相同的 景物画和动物画作品(图片);悬挂写意花鸟画小品的居室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学具——课本;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画写意水墨画所需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1.展示家居图片,混杂装饰和没装饰的,让学生感受装饰的视觉冲击,由此带来的装饰美感。

小结:大家都喜欢喜欢漂亮的房间,但是怎样来让他漂亮呢?那需要经过我们的装饰。没有经过装饰的房间呢,在装饰过后也可以变的很漂亮,很温馨。

2.欣赏幻灯,演示各种家居的漂亮图片。

http://cache.aries.sina.com.cn/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oto/84/47/20091214_24031_3.jpg

http://cache.orion.sina.com.cn/supportshouse_d/decor_stylephoto/yzf/200911/***28.jpg

http://hiphotos.baidu.com/jianfeng1122/pic/item/2a10c845c70c431a879473d9.jpeg

教师小结:家居装饰是为了美化环境,让家居更温馨,使生活变得丰富,更有情趣。

3.提出问题:观看客厅墙壁上的图片有什么特点,跟周围的家居的搭配如何?

小结:墙壁上面的装饰画都是中国水墨,花鸟画。

4.提出问题:当你看到中国花鸟画有什么感觉?讨论一下为什么许多人喜欢用中国画装饰自己的居室?

小结:中国画能体现中国的传统,有一种古色古香的气息。意境中多了文人特有的古朴典雅。中国人的家庭里,都喜欢张挂一些中国花鸟画。中国花鸟画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民族特色,多取吉祥题材,每一幅画都有其象征意义:

http://img.ph.126.net/YCSX0t0lcwPEapya-r5pFA==/***3259.jpg

http://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

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 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 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3、怎样画梅花:http://imgmall.artxun.com/images/201105/goods_img/145869_P_***31.jpg

http:// 注意: 枝干水份不要多。花要圆、不露锋、花瓣墨色有浓淡。最后点花心、花蒂。

三、临摹练习以梅花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 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作业布置 完成以梅花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要求: 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

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

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

五、课堂评价及小结:

学生之间互评与教师总结性评价结合。

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花朵五瓣是 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平。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 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水中孕蕾、雪中开 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的赞美之言。课后同学们可创作一幅小梅花小品,来装饰你的居室,学习梅的品质,奋发图强。

板书:写意花鸟画

1、写意花鸟画 借物抒情

2、技法特点:

A. 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B.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梅花的画法 课后反思

《装点我的居室》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通过了解古今“家”的装饰、布置,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装点自己的居室,以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审美表现能力。本活动是第二单元的一个课题,即《写意花鸟画小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了解写意花鸟画的基本表现技法。我准备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写意花鸟画小品的人文特点和技巧特点,感受写意花鸟画小品对居室装饰的影响,并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一幅写意花鸟画小品。在教学方法上产生以下反思:

激励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演示法:我重点演示花鸟画的用笔用墨方法,就每个范画讲解章法的运用(构图、笔墨、题款、印章等)。

欣赏法:课前将学生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花鸟画图片、悬挂有书画作品的居室图片张贴了一个版面,放置在讲台上,让学生感受运用写意花鸟画小品装饰居室的效果。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

讨论法:让学生结合居室装饰的特点谈谈自己的观点,商量在自己的居室应配上什么样的花鸟画作品,悬挂何处?作品完成后,谈谈自己的构想和对作品的满意程度,听取别人的评价意见。

上一篇:十八岁的誓言高中作文下一篇:个人师德师风学习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