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的抽象性

2024-08-27

写意的抽象性(精选4篇)

写意的抽象性 篇1

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其内容已舍弃了事物本身的一切属性, 只保留了事物量的关系和物体在空间的存在形式, 它是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因而,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非常强的逻辑性, 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生学习数学之所以感到难学, 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是,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数学的抽象性.所谓抽象就是在思想中分出事物的一些属性和联系而撇开另一些属性和联系的过程.抽象有助于我们撇开各种次要的影响, 抽取事物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并在“纯粹的”形式中单独地考察它们, 从而确定这些事物的发展规律.对于数学, 抽象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数量与数量关系的抽象, 图形与图形关系的抽象.其中关系是重要的,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数学家用抽象的方法对事物进行研究, 去掉感性的东西, 剩下的只有数量和关系.数学以高度抽象的形式出现.数学的抽象性体现在概念的抽象性, 数学符号, 语言的抽象性, 解决问题方法的抽象性等众多的方面上.而且数学的抽象性是逐级抽象, 下一次的抽象是以前一次的抽象材料为具体背景, 因而高度的抽象必然有高度的概括性, 因而带来高度抽象性的数学语言.正是这种抽象性, 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畏惧三分.毫无疑问, 解决之道是将这种高度抽象性的数学语言进行翻译, 也就是要用通俗的语言进行描述, 用形象生动的事例进行展示, 降低其抽象程度, 以便能让学生接受.具体来说就是在数学教学中, 应该通过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符号具体化、抽象问题情境化、抽象方法直观化、抽象表述通俗化等多种手段来适度降低其抽象程度.

一、数学概念的学习

概念产生于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的众多事例基础之上, 然后抛弃他们的各自差异, 抽象和概括出他们的共性.通过抽象得到数学的基本概念, 这种抽象是一种从感性具体上升到理性具体的思维过程, 所以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应该从理性具体还原到感性具体, 其次, 对概念中的关键字词的内涵和外延要讲清楚.例如, 对于直线概念, 就要从学生常见并可以理解的实际背景出发, 如从拉紧的线, 笔直的旗杆和电线杆等事物中抽象出这个概念, 说明直线概念是从许多实际原型中抽象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 但不要使这个概念的教学变成对直线的某一具体背景的探讨.不讨论它的长短、粗细等各个个体的差异, 只讨论他们的共性.

二、数学语言, 符号与具体化的互化

数学语言是表达数学思想的专门语言, 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 数学语言分为符号语言、文字语言和图表语言, 这三类语言之间相互转换, 这三种语言在数学中广泛存在, 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自然语言是一般性的描述, 通俗易懂;符号语言简捷, 但比较抽象, 不易被理解, 符号语言也是狭义上的数学语言;而图像语言直观明了.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 就可以找到降低抽象性的途径, 具体来讲, 符号语言可具体化为自然语言, 或者是转化为图像语言, 例如, 证明:对于任意实数x, y, 不等式成立.如果单纯从不等式证明的角度去思考, 这个问题有些麻烦.如果对两点间距离公式熟悉的话, 左边两个根式都可以看成是两点间距离,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用直观形象的图像语言表达符号语言, 借助于式的逻辑推理和形的直观特性求解, 即所谓的数形结合.这个事例是将符号语言具体化为自然语言, 或者是转化为图像语言, 反之, 也可以从具体化的情况逐步过渡到抽象, 例如, 已知函数f (x) =2x-3, 求f (f (x) ) .有些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做, 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 是由于学生对函数y=f (x) 概念不清楚, 对于函数符号f (x) , 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意义理解.第一, 理解基本含义.f (x) 是以x为自变量的一个函数, 表示的是一个映射或对应关系f:x→f (x) .当f (x) =2x-3 (x∈R) , x=a→f (a) =2a-3.f (a) 是函数在a处的函数值.第二, 增强对“对应”的理解.f (x) 表示的是括号中的对象与对应对象的一种对应关系, 不管括号中的对象 (自变量) 取什么值, 与其对应的都是在对应关系结构 (如果关系是可以用数学式子表示的) 中用这个值代替对象而得的值.如“x+1”对应的不是f (x) +1, 而是f (x+1) =2 (x+1) -3.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思考f (1) =?, f (2) =?, f (a) =?, f (m+1) =?…, f (f (x) ) =?, 逐阶由具体过渡到抽象.

三、数学符号、数学语言的通俗化

数学语言及其自然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沟通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正确途径.是寻求有效解题途径的方式.数学中每一个符号所表示的不是学生已经知道的日常观念, 而是一个确定的数学概念, 尽管它来源于现实世界的生产实践, 但经过了多次抽象, 对学生来说, 就显得有点高深, 心理距离就远了.自然语言是学生熟悉的, 用这些语言来表达的事物, 学生感到亲近, 也容易理解.所以, 数学教师应注意以自然语言为之解释, 即将数学语言译为自然语言, 也即通常说的“通俗化”, 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 已知函数f (x) =x3-3x2-9x+8, x∈[-2, 4], 满足坌x1, x2∈[-2, 4], 都有不等式|f (x1) -f (x2) |≤m成立, 求m的最小值.许多学生对题目中的条件“坌x1, x2∈[-2, 4], 都有不等式|f (x1) -f (x2) |≤m成立”表示什么意思不明白, 将数学符号翻译成自然语言:对于区间[-2, 4]内的任意两个变量x1, x2它们对应的函数值f (x1) , f (x2) 之差的绝对值总是不超过实数m, 问:m应该是什么样的数?将符号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 固然降低了一些抽象性, 但是其中涉及一些数学概念, 数量关系, 这些数学概念, 数量关系意味着什么?如何转化?也是让一些学生头疼, 再将抽象性进行通俗化, 举身边事例进行类比, 某班前几天进行一次数学检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绩, 下面进行类比, 区间[-2, 4]是数的集合可以看成是某个班级, 变量x1看作是班级的学生, f (x1) 看作是这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那么原题中的条件就可以这样来理解了:对于班级里的任意两名学生来说, 他们的成绩之差总是不超过某个数m, 那么这个是什么含义呢?显然满足这个条件的情况只能是这样的:只有班级中最好与最差成绩之差不超过某个数m时, 那么班级里的任意两名学生的成绩之差才会不超过某个数m, 所以原题中条件就转化为f (x) max-f (x) min≤m.

四、抽象解题方式的通俗化

不仅抽象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可以通俗化, 同样抽象的数学思想, 解题方式也可以通俗化.例如, 数学归纳法, 我们知道数学归纳法一般用于解决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问题, 用数学归纳法解决问题时要分成两步, 其中第二步, 假设当n=k时, 命题成立, 下面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许多学生对数学归纳法原理不清楚, 对“假设”这个词也感到困惑, 教师讲解这个词也费劲, 这个时候, 可以通过讲述这样一个浅显的事例来说明数学归纳法的原理, 同时顺便就能理解“假设”这个词的含义, 一个人想攀登上有1000个台阶的山峰, 那么, 他具备什么条件就可以到达峰顶呢?满足两个条件就行, 第一个条件, 他要有能力迈上第一台阶.第二个条件, 他能迈上第一个台阶就要有能力迈上第二个台阶, 能迈上第二个台阶就要有能力迈上第三个台阶, 能迈上第三个台阶就要有能力迈上第四个台阶……一直持续下去, 这第二个条件换种说法就是, 假设他能迈上第k个台阶, 就要求他能迈上第k+1个台阶.如此这样的话, 他就可以登上每一个台阶, 登上山顶对照数学归纳法中两个步骤, 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所有自然数, 命题都成立.

当然, 本文并非探讨如何解题, 而是探讨如何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如何降低数学的抽象程度呢?数学中种种解题方法, 种种数学思想都应该选择一种让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介绍, 但是不管是哪种方式, 降低抽象性是个原则.笔者在此提出的一些浅见不过是挂一漏万, 希望是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宁中.数学的抽象[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 2008 (5) .

[2]张楚廷.关于数学的抽象[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1 (1) .

写意的抽象性 篇2

俗话说:“钧不成对, 窑变无双”。钧瓷在施釉烧成后, 就会呈现不同的图案、色彩、肌理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也就是说, 钧瓷在造型相同, 施釉方法相同, 烧制时间也一样的情况下呈现的釉色变化是不一样的。同一类产品会呈现出很多种不同的窑变纹路和色彩, 千变万化, 神秘莫测, 形成瓷器中无可比拟的艺术特色。

钧瓷能够产生窑变的原因很复杂, 钧釉中含有氧化铜、磷酸、氧化锡等多种活性元素, 在烧制期间, 由于还原焰和氧化焰的相互转化, 使单一的色釉转变成五彩缤纷的有色铀。铜在不同的温度和气氛下, 呈现出的颜色不同, 时而蓝色, 时而红色, 时而紫色, 钧窑的产品每一件的釉色均不相同, 真是千变万化, 艳丽之极。同时, 铀烧的时间、温度、窑位等都会影响窑变的发生, 窑变是在烧成过程中产生的, 是不以人的意志力为转移的。钧瓷艺术家们运用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做原料, 对产品实行分层施釉, 以达到生动自然, 绚丽多彩的窑变效果。钧瓷之美美在窑变, “入窑一色, 出窑万彩”, 呈现出千变万化的神奇色彩, 宛若天际云霞的钧窑之魅力。古人一句“夕阳紫翠忽成岚”的比拟更是道出了钧瓷的意境万千的奇妙画面。

钧瓷不仅有丰富多彩的纹路, 还有情景交融的釉画。如蚯蚓走泥纹、牛毛纹、蟹爪纹等等。钧瓷的窑变神秘莫测, 它通过窑变工艺, 形成千变万化、色彩绚丽、纹路多样的美妙图画, 而不是像其他瓷种那样依靠人工绘画和图案装饰进行烧制而成。钧瓷的釉色形成和窑变具有不可预测性, 钧瓷通过烧制, 形成层次繁多, 灵活多变, 自然大气, 温润美妙的窑变效果。窑变后呈现出各种各样神奇的自然景观, 有的如泼墨山水, 有的如涓涓细流, 有的似满天星辰, 颜色绚丽多彩, 红色似朝霞, 蓝色若大海, 交错掩映, 鬼斧神工, 令人遐想无穷。又似中国画中的大写意, 让人入目销魂, 赞叹不已。

钧釉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叫冰片纹, 也叫裂纹、开片或者开甲。这些丰富多彩的纹片形成了钧瓷情景交融的独特特征。开裂的釉面, 本是陶瓷烧制的一种缺陷, 但是它出现在钧瓷上却成了一种艺术美, 这种天然的开片装饰, 给器物带来一种有趣古雅的韵味。

有诗云:“展卷当受益, 赏钧眼更新;夜深人静时, 开片亦惊心”, 由此可见钧瓷的开片声对钧瓷欣赏者的影响。每当出窑时, 一件件钧瓷艺术品从窑炉中取出, 伴随着大家对作品的关注和欣赏, 听着开片声的此起彼伏、如琴似铃、抑扬顿挫, 更如余音绕梁, 三日不绝, 令人心旷神怡, 豁然开朗。因此, 钧瓷的窑变不仅带给人们诗情画意, 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听觉感受。

二、油画之写意元素

意象油画是西方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吸收与借鉴。意象油画创作深受中国传统哲学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在中国儒、释、道等哲学思想中都可以为其找到理论渊源。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 “意”、“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意象”一词最早起源于《易传》中的“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 魏晋时期开始把“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通常人们所说的意象, 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感、传递个体思想的客观物象。意象油画是通过油画媒介特征及其创作规律来传递或表达“意象”。

我国写意油画的艺术特征:

第一、当代写意油画的审美趣味

写意油画的审美趣味是画家对客体进行提炼概括、加工创新等创造出来的, 它是中国审美文化的精髓。写意油画注重情象结合的意象构思, 而不是单纯的情感宣泄。写意油画的题材基本上是以自然风景和社会景观为主。与当下的功利主义美术创作相比, 写意油画的创作表现出一份难得的平和和轻松, 这些作品具有典型的文人式抒情。在创作中画家们追求的是一种自由, 总是有着强烈的个人色彩, 将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意象表现出来。

第二、当代写意油画的形式特征

当代写意油画的形式特征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意象性特征是完全契合的, 因为它是建立在西方油画技巧语言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精神相结合的基础上的。这种形式特征主要体现在对传统绘画元素、传统艺术的构成形式、西方现代绘画技法的借鉴上。

在创作写意油画时, 画家常用自由表达的手法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 用含蓄象征的表现形式来实现情与景、自然与心理的统一。在艺术表现方法上, 意象油画借鉴与吸收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手法, 常用油来稀释颜料, 通过浓淡、干湿、厚薄等肌理效果的控制产生空间关系, 从而产生了虚实相间、含蓄朦胧的艺术效果。

第三、当代写意油画的文化内涵

现代社会中, 艺术的表达更加多元化, 注重艺术的生存体验已成为艺术家们进行创作的一种态度。现在, 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 人们的审美观已发生了重大改变, 这直接影响着我国油画的创作方向。许多画家用写意的表现手法来反映自己的生活感悟, 用意象油画来反映人的精神世界, 这就拓宽了意象油画的表现范围, 使意象油画的表现范围从纯粹的抒情达意到富有理性深度的人文思考。

三、写意元素对钧瓷艺术融合路径的启示

中国传统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就是写意, 写意以其特殊的造型观念, 形成了讲神韵、重立意的东方审美特点。但是,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 都有很多艺术家通过对中西方绘画艺术语言中的写意元素的不断探索、研究和尝试, 大量应用于钧瓷艺术教学的创作与表达中。中国的钧瓷艺术要想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 就要有这样一批艺术家来不断地努力和不懈探索, 钧瓷艺术家们更要紧密地结合中西绘画中的写意元素, 并不断地吸收中西绘画及其他艺术品种的美学风格, 使钧瓷的形式更加自由化、多样化、丰富化。

钧瓷艺术和写意油画的结合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 钧瓷窑变和油画中的写意元素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那种和谐、美妙和对比, 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色彩图式和对钧瓷写意文化艺术的新的阐释, 也改变了我们头脑中经久不变的艺术观念。

钧瓷艺术和油画中写意元素的比较与借鉴打破了中国传统的钧瓷艺术审美习惯。传统的中国写意绘画重气韵、讲意象、尚简约、慕恬淡, 尤其很少涉及色彩;写意油画是做到了西方材料与中国思维的结合, 在写意风格的笔触和气息下, 色彩力量的强大得到了国人的认可与共鸣。而钧瓷艺术的窑变则是在这两个方面兼有, 使色彩和意境达到了完美和谐统一。

在钧瓷器形的制作上, 将西方油画中的写意手法与钧瓷的艺术特色和审美精神相结合进行研究。

其一, 在作品的外形线条上要讲究艺术性, 运用流畅、洗练、夸张、饱满的轮廓线, 给视觉以一种装饰的效果, 以求更充分地发挥钧瓷窑变的艺术效果。

其二, 通过将绘画中的写意元素引入钧瓷作品中, 来不断丰富钧瓷的表现形式, 注重文化内涵对钧瓷造型的包装, 从而烧造出钧瓷中的精品、甚至珍品。所谓精品、珍品就是从窑变效果上而言, 窑变效果丰富而独特, 包括钧瓷产品釉面上的色彩、斑点、开片及自然图画、意境等, 而自然天成的艺术意境, 则尤其重要。

四、结语

陶瓷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钧瓷则是我国陶瓷艺术夺目的篇章。中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的钧瓷, 从传统到现代历经千年, 因窑变独树一帜, 因创新愈加魅力无穷。在这一千多年时间里钧瓷艺术由一个新生的瓷器品种发展成为我们现代生活的主流陶瓷艺术品, 钧瓷作为一件艺术品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馈赠的陶瓷艺术品中最受欢迎、最常使用的器具之一, 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唐代的创烧到现代钧瓷的繁荣, 钧瓷艺术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传承和创新。尤其是钧瓷艺术发展的近十年,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高度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的改变, 以及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 人们的基本审美观包括价值观念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人们对钧瓷艺术的期待, 较之以往, 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

纵观现代钧瓷造型艺术的现象, 笔者认为至少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第一, 钧瓷艺术创作者要关注现实生活, 让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第二, 钧瓷艺术创作者要根据时代的形势, 创作出立意常新的作品。第三, 钧瓷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出有民族的、民间的、宗教的、地域性等方面的艺术矿藏, 才能创作出极富生命力的作品。第四, 为钧瓷艺术创作者在进行造型设计时, 在考虑其审美、文化创意的同时, 应该首先考虑钧瓷窑变的空间。就是要突出钧瓷艺术自身所具有的艺术特征—釉色窑变。只有尊重釉色变化, 充分展现窑变之美, 能与釉色相得益彰的造型, 才是最完美的造型。

摘要: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梳理出钧瓷艺术窑变的历史脉络, 联系钧瓷艺术的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与条件, 涉及钧瓷造型语言的传统形态与现代演进, 并且指出当代钧瓷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 进而从美学的角度, 把钧瓷艺术和绘画中写意性元素并列在一起进行参照、研究、分析, 探索出钧瓷文化的美学规律, 提升它的美学品位, 使钧瓷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 并将这些规律和实践相结合, 为进一步推进钧瓷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尝试。

对摄影艺术抽象性的思考 篇3

一、抽象艺术和其概念界定

什么是抽象?现代艺术的伟大人物之一———康定斯基将其设为两种定义, 即抽象的抽象和具体的抽象。根据黑格尔的说法来看, 抽象的抽象指的是从一个对象中抽取与意识相关的一切, 在抽取之后所剩下的东西便是抽象的抽象, 这样的抽象就好比虚无缥缈的事物;而具体的抽象则与所有思想领域中的抽象类似, 就如著名哲学家恩格斯所强调的那样:“具体抽象是从现实生活中抽取出来的, 在一定发展阶段就和现实世界相脱离, 并且作为某种独立的东西, 作为世界必须适应的外来规律与现实世界相对立。”本文将要叙述的抽象属于后者。摄影艺术的关键词毫无疑问是艺术, 但是摄影艺术并不像雕刻、绘画那样富有充实且明确的精神界定。在摄影艺术下的生活记录、艺术照相、医学影像等都是作为一种画面留念, 将一切抽象的事物记录下来。以当今的摄影技术相信能够使摄影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 使所拍摄的影像更具创造性和情感表达性。正是如此, 摄影艺术的抽象性日渐凸显出来。

二、抽象性与具象性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不会完全地独立存在, 都会需要一定的事物作为依托, 摄影艺术中的抽象性亦如此, 其与具象性存在着一定的相对性。若具象性是用照相机将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完全复印出来, 那么摄影的抽象性便将侧重点置于采用特定元素如点、线、色等进行有意境的一系列组合。这样一来便与具体形象的写实想离, 然后其他方式来引发观看者的思想共鸣和关注。

1. 摄影艺术的具象性是抽象性的前提

摄影存在的主要载体即是具体的二维视觉形象, 不具有可明显分辨的视觉影像的摄影便是空谈。摄影艺术必须占有一定空间并且采用特定材质促使其进行表达。马克思唯物论中明显指出物质决定意识。而艺术旨在将人类的情感传达出来, 摄影艺术与其他的视觉艺术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同样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来将艺术家所要阐述的思想或表达的情感形象地传递给观赏者。艺术虽然会重视艺术品的外在形象, 但是失去灵魂的作品就失去表达意义, 不能称之为艺术品。人们一般不会对完全写实的摄影所吸引。大多数摄影观赏者或对摄影有兴趣的人希望看的摄影作品是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存在差异, 或是不常见事物的创新作品。无论是何种艺术都尤其独特的一面, 在表现现实形象的时候都有其独特的方式。艺术家反应在脑海中的抽象事物都源自生活中的具体事物, 通过艺术家对之的感悟与认识进行一系列加工后待具体到拍摄过程中的时候, 所拍摄的事物即使无法通过剪切、主体曝光等改变客观事物, 但是其内涵也会使观赏者在意识上有所改观。因此, 所拍摄的作品虽然需要抽象的修饰, 但是怎么也摆脱不了所拍摄具体事物的客观存在。

2. 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相对性

在摄影艺术中, 其具象性和抽象性同时也具有相对性。视觉上给人所带来的美和情感上给人所带来的体验相互结合才能够形成一部优秀的摄影作品。摄影作品中既不存在绝对的具象又不存在绝对的抽象, 不管如何努力地将客观事实完整地记录下来, 其与被拍摄的实物始终存在着些许差别, 就算是新闻纪实的拍摄多少也掺杂着拍摄者的主观因素, 如在设置感光度、光圈、快门等不可能与正确值完全一致。正所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在表现了现实的同时又没有完全代表现实, 这样的摄影作品才是真正优秀的摄影作品。我们可以将具象比喻为摄影的肉身, 抽象比喻为摄影的灵魂。没有肉身的灵魂就是虚无缥缈的, 人们几乎感觉不到存在, 更何况客观的事物是怎么也难以消除的;没有灵魂的肉身也形同空壳, 行尸走肉, 特别是对艺术作品来讲更是不会具有任何的感染力。由此可见, 摄影艺术中的具象性与抽象性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 二者缺一不可。不仅仅是摄影艺术, 对于任何艺术来讲也是同样的道理。

总之, 在摄影的过程中, 摄影者能在拍摄的具体事物背后感受到所拍摄事物的抽象性, 才能真正领会到摄影艺术的最本质特征, 即摄影艺术的灵魂。

摘要:摄影技术是人们通过相机或摄像机等工具摄像以了解世界的一种特定方式。人类对摄影艺术的探索目标之一便是凸显摄影艺术的抽象性, 并体现艺术的精神和时代性。本文试图从辩证的角度来对摄影艺术的抽象本质进行分析。

关键词:摄影艺术,抽象性,形式,意境

参考文献

[1]王念慈.摄影艺木与艺境[期刊论文].新疆艺术研究与探索, 1999, (2) .

[2]王鸿应.无画处皆成妙境——艺术空白的美学思考[期刊论文].阴山学刊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0, (4) .

[3]马修.维特科夫斯基著.王丹华译.另一种历史:摄影与抽象[期刊论文].卓克艺术网.

在童趣中转化数学的抽象性 篇4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托尔斯泰说过: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尤其在学习抽象性知识时,如果老师只是一味“强制教学”或“填鸭式的告诉”,学生不仅学不会而且还会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教师也往往是费力不讨好,事倍而功半。在学习中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在抽象教学中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趣元素。以小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

在课时开始时利用多媒体制作“小熊开超市”的画面,展示“小熊超市的陈列”,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

师: “同学们好,这是小熊的超市,小熊要盘点一下货物,我们一起来帮助小熊盘点一下好吗?”

生: “小熊的超市真漂亮呀。”

“货物真多呀。”

“真好玩呀。”

师: “小熊的超市特别漂亮,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下文具区,那有好多漂亮的书包。同学们看看一共有多少个漂亮的书包?”( 每个格子2个书包,一共8个格子) 。

生: 16个。

师: “你是怎么算得?”

生: “我是数的。”

师: “好,其他同学怎么算的?”

生: “我用的加法。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6,一共8个2相加。”

师: “好,你感觉麻烦吗?”

生: “是,有点麻烦。”

教师板书: 书包2 + 2 + 2 + 2 + 2 + 2 + 2 + 2 = 16

师: “下面同学们看一下鞋帽区,有很多顶漂亮的帽子,同学们计算一下一共有多少顶漂亮的帽子?”( 每个格子6顶帽子,一共6个格子) 。

生: “一共36顶。”

师: “怎么算得?”

生: “用加法6 + 6 + 6 + 6 + 6 + 6 = 36。”

教师板书: 帽子6 + 6 + 6 + 6 + 6 + 6 = 36

师: “同学们感觉这样算麻烦吗?”

生异口同声: “麻烦。”

师: “确实很麻烦,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数学的乐趣在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那让我们一起来想办法寻找简便的方法吧。”

学生热情高涨: “好呀。”

师: 首先观察一下我们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生灵机一动: 他们的加数都是相同的。

师: 非常好,真聪明。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计算起来非常麻烦,于是数学家发明了一种叫做“乘法”的运算方法。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既方便又简单。这一节课我们就一块来学习乘法的认识。

二、快乐教学,举一反三

新课标提出: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课堂教学应遵循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使教学内容有趣、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牢牢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够举一反三。

通过充分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学生对即将学习的“乘法”都充满着期待,这时抽象的数学知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说教,而是像一颗闪光的宝石充满着神秘的魅力,吸引着学生前去探索。

师: “在学习“乘法”时,我们先来认识一个充满魔力的符号‘×’。”

生: “它跟我们的字母‘X’一样。”

师: “对,它跟字母‘X’非常相似,在这里读作‘乘号’。”

师: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算式1,试着用乘法来计算一下小熊超市的书包,同学们来数一数有几个2相加?

生数到1、2、3、4、5、6、7、8,一共8个2相加。

师: “对,一共有8个2相加,我们用乘法可以这样计算。”

师: “遇到许多相同加数相加的情况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他计算起来既方便又快,在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一眼就可以得出结果,计算速度超极快。下面跟老师一起熟悉一下这个算式,并且记住各个符号和数字的名称。同学们有什么疑问要大胆的提出来呀。”

……

师: “好了,我们关于乘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课件: 小白兔收萝卜

师: “小白兔收萝卜了,每行4个,他一共种了6行萝卜,乘法算式怎么列?”

生: “6×4或者4×6”。

师: “非常好,同学们真棒,下面我们来看下一个课件‘小猫钓鱼’”

……

这样,在一次次的趣味练习中,学生们就能逐步地认识到乘法算式的真正意义,在快乐中学习到知识,为以后的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只要在教学中植入童趣元素,并且在课堂中运用得当就能使一节课的内容妙趣横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极大的乐趣。

三、拓展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抽象的知识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可以使知识变得更加实际,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实践训练可以让学生感觉到知识的实用性,从而更加目标明确地投入到 学习中去。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在学生基本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时,可以通过有趣的实践练习,来加深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的掌握。

师: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叫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乘法,请同学们通过小组讨论来发现我们生活中可以用来列乘法算式的问题。老师来举一个例子,老师有3盒粉笔,每个粉笔盒里有30支粉笔,可以用30×3表示。好了,同学们开始分组进行讨论。”

生1: “老师我们班一共有32个学生,每排有8个,一共4排。用乘法计算为8×4或者4×8。”

生2: “我们的教室里有6个窗户,每面3个,一共两面,记作3×2或者2×3,等于6。”

生3: “我们的操场上有4个篮球栏,每边两个,记作2×2 = 4。”

……

上一篇:行政审计下一篇:相似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