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审计

2024-08-27

行政审计(共12篇)

行政审计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行政事业审计也面临这很多的问题。 这些都需要审计相关人员去探索和思考怎么样来解决这些问题,行政事业审计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模式的变化是值得去思考的。

1行政事业审计的类型

1.1 预算执行审计

预算执行审计对财务的收支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预算是对财务的合理的计算,这样确保工作能够正常的持续下去。 审计预算是很重要的,不管做什么都需要进行预算,可以估量财务的具体状况以及是否能够进行下面的事项。 审计预算也具有有效监督的职能。

1.2 财务审计

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以及对各个行政部门进行监督,那么就要不定期地进行审核,看看其中是否有什么问题,若是发现了问题,就需要及时改进,这样才能保证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正常持续运行,让公司能够长久发展下去。

1.3 对财务进行专项审计

专项审计主要包括了资金安排和纳入预算管理财政资金,以及对一些财政资金的预算管理。 这些都需要专门审计,这样才能保证在审计的过程中不出现大的问题。

2行政事业审计的因素

影响行政审计的因素有很多,有直接的和间接的,还有主观的和客观的。

2.1 国家政策的调整

国家实行的政策对行政审计目的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重要会议上,提出了深化改革的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人民的生活水平变得越来越高。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流动资金来周转,这就需要审计在其中发挥作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活,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2 财政体系的改革

经融体系的改革对审计的改革多多少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几年来,在我国的政不断改革的过程中,相关的制度也在发生变化,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行政事业审计的也在逐渐扩大,全面预算对行政审计有很重要的影响,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政策。

2.3 行政审计本身存在的问题

行政审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是因为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审计工作人员以为审计是一项很简单的工件,然而,他们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庞大的项目,并没有那么简单。 二是监督的执行不到位。 不管财务的资金是少还是多都需要去监管,不要认为资金没有多少就不去监管,这样可能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无论怎么样,都需要很好的监管,执行好自己的职责。 三是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审计相关人员必须要对自己的业务了解清楚,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以确保适应新的发展。

3行政事业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3.1 调整审计目标

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要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审计对象是怎么样的,要认真考虑清楚,总之,审计目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事实情况来调整审计的目标。 审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民生,计算民生资金的流动是怎么样的,这对国家制定经济发展政策是很重要的,国家可以根据审计的资料来调整经济政策,这对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审计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督,重视各个问题,不能去忽视里面不重要的内容,或许就是因为忽略了看似不起眼的问题而让整体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2 调整审计的组织方式

根据我国多年的实践看来, 审计包含的工作有很多种,内容也很复杂。 对审计出来的结果,不仅要从表面去分析问题,更应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从里面可以看出一些单位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有效的解决措施。

4结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审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是可以从审计结果中体现出来的,虽然,现在的审计还有些问题需要去解决,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解决的,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会变得越来越高,审计工作者一定要做好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我国的经济能够一直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摘要:行政审计是国家审计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我国实行审计政策以来,行政审计就在财政监管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对一系列的体制进行了改革,行政事业也在发生变化,文章主要分析了行政事业审计的特点以及如何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行政审计,审计政策,行政事业

参考文献

[1]潘铎印.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应关注的重点[J].审计月刊,2011(8).

[2]陈文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重点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34).

行政审计 篇2

内审字[2013]第00*号

审计组于2013年*月*日—*月*日对人事行政部采购及管理进行了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规范行政物资采购行为,降低行政采购成本,保证供货质量和时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审计组审阅了相关原始资料,与人事行政部人员进行了面谈,并抽查了会计凭证,采用了调查表、询问、实地观察、分析性复核等方法。涉及的时间范围是从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现将本次审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公司行政物资的采购主要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办公用品、日用品、药品、礼品、工作服、及后勤消耗性物资,此类物资由行政专员负责采购;一部分为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宿舍设备、食堂设备类、煤气等,此类物资由总务负责采购。

(二)本次审计抽查会计凭证21份。其中**经手的1份,**经手的1份,**经手的10份,**经手的9份。抽查的相关记录详见附件3:抽查行政物资采购相关的会计凭证。

二、审计发现的细节说明

(一)、采购相关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主要问题1:

行政物资的请购、供应商确认、采购、验收、保管、对账、支付申请都由同一采购人员完成。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

(二)、采购计划 主要问题1:

行政部不能提供采购计划。行政部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有制定月度计划,但审计中发现实际未制定月度计划。采购计划是采购管理中科学采购的前提条件,无采购计划,所需各种物资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连续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三)、采购流程 主要问题1:

行政物资采购大部分是先送货,再补采购单。这样先完成采购事项,再通过相关授权人员的审批,不符合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不利于采购管理。主要问题2:

大部分采购单无供应商签字、盖章确认。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公司《采购控制程序》中“1.6 各采购人员拿到审批后的采购单到财务盖合同章,采购单传给供应商签字盖章后再进行采购。” 主要问题3:

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采购单,后来再补请购单。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也丧失了请购的意义。

(四)、报价单不符合规定 主要问题1: **经手的大部分报价单格式雷同,没有供应商签字或盖章确认,极可能是自行伪造的。主要问题2:

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至少三家报价。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报价单。主要问题3:

报价单有自相矛盾的现象。例如2013年1-2月日用品的报价单中,维达擦手纸报价有两项,一项为180元/件,一项为185元/件。主要问题4:

审计人员要求查看办公用品、日用品的三家报价时,采购人员无法提供三家报价。

(五)、行政物资管理方面 主要问题1:

未登记出入库台账,无法清晰的查询相关物资的账面库存数量,不利于实物监管盘点。行政物资验收入库以供应商送货单为准,未另外编制入库单。

行政物资出入库单据、各部门申请单据不统一,不利于单据的收齐、整理、统计和管理。主要问题2:

行政物资采购的紧急采购频率高。主要问题3:

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工作。(调查问卷回答说有定期进行盘点)主要问题4:

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采购、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三、审计建议

为加强公司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建立健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节约人力物力,促进各级采购人员降本增效,针对本次行政物资采购专项检查发现的问题,审计组提出以下整改建议:

1、规范采购流程。

(1)、分离不相容职务。建议分离行政物资采购中的不相容职务,增加管控的节点。并制定行政采购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并遵循。例如采购与验收、保管职务分离。

(2)、严格按照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进行采购。即先请购,审批后再采购。

(3)、提供三家报价。按照公司要求提供至少三家报价,并将对询比议价、报价等资料妥善保管。

2、加强采购计划性。

(1)、编制采购计划。建议对行政物资进行、季度、月度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采购。并规定计划外采购事项的审批程序。

(2)、加强紧急采购的管理。例如规定紧急采购的物资类型、金额上限、采购频率等。

3、每月编制购销存报表。(1)、编制购销存报表。加强管理行政物资的出入库单据,编制行政物资的购销存报表。规范相关的申请单据、出入库单据,便于整理、查看、分析、统计等。

(2)、定期盘点。制定行政物资定期盘点方案,定期对行政物资进行盘点,并作相关记录。(3)、统计分析。定期对行政物资采购金额、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采购目标,结合行政物资采购预算、采购计划进行对比分析。

四、内部审计人员的评论

审计人员认为行政物资采购管理不到位,存在严重的漏洞,亟待完善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建议制定《行政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并遵循。

审计过程中行政部无法提供详细、整理规范的信息资料。本次审计由于人事行政部的抵触、不积极不及时提供资料、采购人员休假的工作交接不到位,导致此项审计无法取得完整、系统的资料,无法按计划时间完成审计项目。

行政物资采购不符合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从而增大业务人员舞弊的可能性。行政物资采购计划工作不够,应进行、季度或月度采购计划。行政物资的存货管理工作不够到位,应编制出入库台账,并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定期对采购金额、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目标,从而降低行政物资采购成本。行政物资的紧急采购过于频繁,大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请购单、采购单,建议加强管理紧急采购的情况,严格按照正常的采购流程执行。附:

1、《审计方案》

2、《审计通知书》

3、《抽查行政物资采购相关凭证》

4、行政回复的调查问卷

5、《审计工作底稿》

行政物资采购专项审计报告

内审字[2013]第00*号

根据审计计划的安排,审计部于2013年*月*日—*月*日对人事行政部采购及管理进行了专项审计。本次审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行政物资采购管理,规范行政物资采购行为,降低行政采购成本,保证供货的及时性与质量,提高公司经济效益。时间范围涵盖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在概述栏请勿将与审计报告无关的内容写入,主要写审计时间、审计目的。)

本次审计主要发现如下:

1、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职位未分离

2、未编制月度采购计划

3、部分物资采购无三家比价资料且价格偏高

一、项目概况:

1、公司行政物资的采购主要分成2部分:一部分为办公用品、日用品、药品、礼品、工作服、及后勤消耗性物资,此类物资由行政专员负责采购;一部分为办公设备、办公家具、宿舍设备、食堂设备类、煤气等,此类物资由总务负责采购。2、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31日,总金额XX元。本次审计抽查会计凭证21份,累计金额XX元,占总采购金额的XX%。(需要告诉管理层)

二、本期审计发现:

1、岗位设置:

①采购相关的不相容职务未分离

行政物资的请购、供应商确认、采购、验收、保管、对账、支付申请都由同一采购人员完成。不符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原则。容易导致采购人员利用权力进行舞弊。(提出采购需求是否也是采购人员提出的,请检查行政物资的账龄数量,是否存在不合理采购来说明问题。对于行政物资是否为制定采购,这一块需要明确)

审计建议:

2、采购计划

①未编制月度采购计划:

行政部在调查问卷中回答有制定月度计划,但审计中发现实际未制定月度计划。未编制阅读的采购计划,容易导致各种物资保质、保量、经济、及时的连续供应得不到有效保障。

审计建议:

3、采购流程

①行政物资采购大部分是先送货,再补采购单。这样先完成采购事项,再通过相关授权人员的审批,不符合公司正常的采购流程,不利于采购管理。(这种不是什么问题,重点不在这里。)

审计建议:

②大部分采购单无供应商签字、盖章确认。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公司《采购控制程序》中“1.6各采购人员拿到审批后的采购单到财务盖合同章,采购单传给供应商签字盖章后再进行采购。”(供应商一般只在报价单、订单上、送货单上进行确认,需要询问采购人员不签字的原因在哪里)审计建议:

③部分物资先送货,再出采购单,后来再补请购单。不符合公司的采购管理规定,也丧失了请购的意义。(是否有紧急采购流程,与问题一重复。)审计建议:

4、报价单管理

①**经手的大部分报价单格式雷同,没有供应商签字或盖章确认,极可能是自行伪造的。(审计人员存在主观捏造审计问题,应该删除此类发现,或者进一步分析。)审计建议:

②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至少三家报价。有些采购项目未提供报价单。(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提供不提供报价单不是问题,只是个表面问题。)审计建议:

③报价单有自相矛盾的现象。例如2013年1-2月日用品的报价单中,维达擦手纸报价有两项,一项为180元/件,一项为185元/件。(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另外需要与财务付款等,可能存在议价,第一次议价为185元,第二次议价为180元,需要与采购进一步确认。)审计建议:

④审计人员要求查看办公用品、日用品的三家报价时,采购人员无法提供三家报价。(这一块需要细化,需要举例说明,项目多的需要列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依靠京东网、超市价格、当当网等的价格进行参考。)审计建议:

5、行政物资管理方面

①未登记出入库台账,无法清晰的查询相关物资的账面库存数量,不利于实物监管盘点。行政物资验收入库以供应商送货单为准,未另外编制入库单。行政物资出入库单据、各部门申请单据不统一,不利于单据的收齐、整理、统计和管理。(重新审计,这个重点是是否形成了出入库台账,另外审计人员是否根据出入库单或者供应商的送货单得到的账面数进行了盘点。)审计建议:

②行政物资采购的紧急采购频率高。(如果要说明这个是问题,请列表说明,紧急采购次数。)审计建议:

③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进行定期盘点工作。(审计部是否进行了盘点,你都没盘点,怎么说明人家管的不好。)审计建议:

④人事行政部未对行政物资采购、耗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这个是问题???)审计建议: 附件:

行政事业审计的地位与作用探讨 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审计;地位;作用;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主要根据单位各部门预算实施情况及相关对策进行的,并根据预算外的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就作用而言,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加强了财务管理;规范了经济活动,确保了经济效益的提高;使国有资产的安全有了保障。在国家审计工作中,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占有很大的比重;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行政事业审计的地位

行政事业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在《审计法》的颁布及实施后,确保了行政事业审计的规范性。行政事业审计工作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这一法律的实施,使得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二,行政审计工作确保了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有效。客观公正的进行财政审计工作,让全民参与审计监督工作中来,保证审计环节的公开、透明。行政事业审计的真实性,避免了国家财务方面的损失,同时也杜绝了腐败情况的发生。其三,行政事业审计具有独立性,审计工作有独立的办公部门,不能与其他财会类的部门混为一谈,是独立的一个分支,由专门的审计人员组成,保证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质量。最后,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政策性较强。因为审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国家、为了广大人民利益而服务的,所以行政事业审计工作随着政策变化幅度很大。国家政策一旦有所变动,相应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方案也要随着调整,这也是行政事业审计与企业审计工作的区别所在。

2.分析行政事业审计的作用

2.1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监督

国有资产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在国家资产监督管理中,行政事业审计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手段。对国有企业现有资产、负债及其亏损情况进行严格的审计监督,保证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及完整。为了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合理的审计体制。缺乏健全的行政事业审计体制,不利于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间接地影响了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

在当前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审计存在问题也很多。缺乏相关专业的审计人员,在审计理念上也不够重视,审计法律政策中与审计内容相关的很少。为了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审计制度,要做到以下几点:培养正确的行政事业审计理念,把审计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公共事业中,保证有独立的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质,积累审计工作经验,建设专业性较强的审计团队;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完善相关法律。深化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建立完备的审计制度,从而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监督体制。

2.2完善了国家预算管理

行政事业审计监督在预算管理中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而存在,在预算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行政事业预算主要由预算考核、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预算监督几部分组成,由此可以看出,在预算执行管理中,行政事业审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提出合理的有效的审计意见,可以规范行政事业预算的财政收支,使预算管理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为了强化预算执行审计工作,这就需要保证行政事业审计的执行力。

由于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执行不到位。行政事业审计机构大多由财会人员组成,财会人员并不了解审计工作中涉及的软件,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降低了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效率,使得审计工作开展障碍颇多。现有的行政事业审计方法不够创新,不适应当今经济的迅速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主要是在电脑及相关软件方面要熟练掌握;创新审计工作,确立一个适合当今经济发展的全新的审计方法。主要是充分利用电脑方面知识,提高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时间及人力、物力资源。确保行政事业审计工作顺利开展,保证执行力度,让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真正应用于预算管理中去,使得国家预算管理逐渐趋于规范化。

2.3保证了国家权力制约

预算监督、审计监督、舆论监督构成了我国主要的权利制约体系,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权利制约体系较为复杂。为了建立一个较为完备的权利制约体系,就要不断完善国家财政监督体制,而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作为国家财政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起着财务监督及权利制约的重大作用。较为完备的行政事业审计监督制度,是国家财政监督正常运行的根本所在。

为了确保行政事业审计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就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审计考核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审计工作质量,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审计工作人员更好的参与到行政事业审计工作中来,建立与审计法律相匹配的审计监督制度,确保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法可依,关注当前的经济发展变动,及时根据变动调整审计监督体制,要保证审计监督的灵活性、可变动性,防止死板的审计监督制度影响工作的开展。先从地方完善审计监督体制,再逐步扩大范围,最后从国家整体的系统的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有利于国家审计的日常工作开展。行政事业审计监督确保了权利制约及监督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得国家经济管理权力监督得以真的实现。

2.4确保了国家经济健康发展

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保证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从小的方面来讲,行政事业审计要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保证经济正常流通;从大的方面来讲,国家审计保证国家的根本利益,及时防治一些违规违纪的行为发生,发现现有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及时防治,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上报相关部门。审計工作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譬如一直作为重中之重的金融危机问题,正确有效利用审计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经济防御手段,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经济建设方面的作用。

有明确的审计工作目标,能够更好的落实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审计方案的制定也要依据当前的市场经济而定,不能偏离经济趋势的大方向,审计工作方案的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充分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行度高的行政事业审计方案可以大大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及工作质量。适当调整现有的行政事业审计目标,保证了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真实性。符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加大了资金的利用率,使得资金的使用较为合理,杜绝了资金的非法滥用,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节约一大笔资金。审计工作的开展也需要一个好的领导者,这就需要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不能和其他财会性的部门合为一起,更不能把审计工作归为财会工作,看似节省了一部分人力、物力资源,其实这会导致审计工作的滞后,极大地降低了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工作效率,无法使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发挥其原有的作用。领导者要独立领导审计部门,并能够给现有的审计部门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及意见,有不足及时指出,严格按照《审计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可行性的建议可以极大地改善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质量。合理高效的审计工作,有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保证了社会经济的正常、健康的发展。

3.总结

行政事业审计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审计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正常有效的开展,保证行政事业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应完善审计管理制度,加大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行政事业审计的真实性、公开性,严格依照《审计法》制定相关审计工作制度,严肃认真的开展相关审计工作,创建新的有效的审计方法,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审计人员。在国家方面,完善相关审计法律法规,使得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更加规范,确保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作者单位:焦作市修武县审计局)

参考文献:

[1] 陈凯声.谈行政事业审计的地位与作用[J].投资与合作,2013,(12):60-60.

[2] 任晓波.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视野,2014,(5):242-242.

审计报告的行政诉讼问题探析 篇4

审计报告是审计行政机关对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 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审计结论性法律文书, 是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和全面反映, 是审计机关行使审计行政权的具体体现。审计报告的法律属性如何, 如果发生审计报告

◇损害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情况应当如何救

济, 本文拟从行政法及行政诉讼的视角进行反思, 供同行思考。

一、审计报告是准行政行为

作为行政行为, 应当同时具备拥有职权、主体、程序、对行政相对人产生实质影响等四大要件。按照这些行政行为要素分析, 笔者认为, 审计报告是一个准行政行为。

(一) 从职权要件看, 作出审计报告是行使国家审计权的行为。

审计机关作为宪法和法律授权的专门从事审计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 依照宪法和法律的授权, 具有对接受财政性资金的单位进行国家审计的职权。即, 只有审计机关才能开展审计行政行为, 并根据审计结果对被审计对象的财政、财务等情况出具报告、作出评价, 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这个权力, 满足行政行为的职权要件。

(二) 从主体上看, 审计机关是依法成立的享有行政管理权

的行政机关, 即它是列入政府编制序列的行政机关, 通俗地讲, 它是政府的一个组成部门。审计报告是合法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 满足行政行为的主体要件。

(三) 从程序上看, 一个审计报告的出台, 必须经过承办人

起草、部门领导审核、分管领导审批、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审计委员会讨论通过等法定程序, 满足行政行为的程序要件。

(四) 从内容上看, 审计报告是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相关情况的客观记载。

比如开展审计的基本经过、被审计单位的基本财务状况、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并不直接对被审计单位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的影响 (除非审计行政机关另行通过专门的审计行政决定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行处理, 但那是另一层面的问题, 不是本文论及的范畴。) 因此, 由于缺乏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造成直接影响这一要件。因此按照行政法理论关于行政行为的通说, 审计报告不是具体行政行为, 而只能认为是准行政行为, 准确地说, 是一个前置性行政行为。

二、审计报告能实质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

虽然, 审计报告本身对行政相对人 (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 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 一旦审计报告提交到相关领导、有权部门甚至向社会公开, 它对行政相对人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 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财政性资金的减少。

如果审计报告显示被审计单位存在违法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 主管财政部门就可能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财政政策, 减少对被审计单位的拨款, 以示惩罚。

(二) 职工收入的降低。

如果审计报告显示被审计单位存在明显或变相违法违规发放奖金、福利等情况, 被审计单位的主管部门或其他有权部门就可能要求被审计单位规范资金开支、杜绝违法违规奖金、福利等情况, 甚至将已经发放的奖金、福利追回。这必然带来职工收入的减少。

(三) 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

如果审计报告显示被审计单位负责人或相关人员有涉嫌违法违纪的线索。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 审计机关将移送纪检或检察机关进行查处。这必然对相关当事人的消极影响可能是终身的、致命的。

因此, 审计报告能对被审计单位或相关人员带来的实质影响, 是客观存在的。

三、审计报告的行政诉讼可诉性

传统行政法学观点认为, 准行政行为由于不直接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 不能到法院起诉。笔者认为, 随着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理论的不断发展, 这种观点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有必要对之进行恰当地修正。

(一) 审计报告属于行政诉讼可诉的范畴。

我们认为, 对“对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造成影响”的理解不能太狭隘, 而应作扩大化解释。审计报告虽然不会立即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权利义务造成影响, 但它是权利义务受到影响的前提, 是后续惩戒性行政行为的基础。更何况, 即使没有受到相关部门的“处罚”, 也会由于审计报告的作出, 使得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荣誉权”受到“侵害”。因此, 审计报告应当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 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二) 不能起诉审计报告内容的全部。

虽然我们认为审计报告应当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但是, 起诉审计报告的行政诉讼行为是应当受到严格限制的。首先, 不能起诉审计报告本身。即对审计报告该不该作出, 应当在什么期限内作出、应当经过什么程序、以什么方式作出等是不能起诉的。理由在于:首先, 审计报告该不该作出、应当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作出等属于审计行政机关本身职权范畴, 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无关, 即它是属于审计管理法律、法规和审计机关内部规章制度约束的范畴, 与行政相对人即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权利义务没有任何法律上的逻辑关系, 因此, 是不能起诉的。其次, 对审计报告中的“开展审计情况”、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基本情况的正面评价部分”是不能起诉的。理由在于:“开展审计情况”是审计情况的客观记载, 不涉及权利义务问题。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财务等情况的正面评价不会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带来损害, 没有起诉的价值和必要。其次, 行政相对人 (被审计单位及相关人员) 可以起诉审计报告中关于“对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财务等情况的负面评价”部分。理由在于:审计行政机关作出的这部分内容一旦违法, 将导致被审计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权利义务受到伤害。

(三) 起诉限于特定主体。

行政诉讼应当对可以对审计报告提起行政诉讼作出严格限制。这些特定主体包括: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审计报告中涉及到的特定人员。

(四) 应当创新裁判方式。

县审计局行政强制细则 篇5

为推动县审计局行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有效落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实施条例》,结合我局实际工作,制定了本监管细则。

一、监督检查对象

实行审计执法的机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事中监管

(一)监督内容

1、审计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的合法、合规性,是否持证上岗;

2、审计执法程序的合法性;

3、审计执法行为的规范性;

4、执法责任制度、执法投诉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

5、实施封存、冻结情况。

(二)监督检查程序

1、根据我县审计执法活动发生的事项类别、数量及区域情况,确定监督检查的重点对象、内容及监督检查的责任主体、责任人等。

2、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座谈自测等方式开展检查,发现存在问题,现场予以指出。

3、根据检查结果,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指出整改意见,监督整改落实情况。

三、事后监管

1、检查是否有方便群众举报、反映问题的监督电话;

2、在审计工作结束后,派遣相关人员到审计工作点和审计单位进行巡查,重点查看审计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计,审计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四、责任追究

(一)审计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或者泄露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审计人员违法违纪取得的财物,依法予以追缴、没收或者责令退赔。

(三)对以上违法执法行为,由县审计局负责发出《审计执法监督通知书》,责令限期改正或依法予以撤销。被监督检查审计业务股室或审计组自收到《审计执法监督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书面报告整改落实情况。被监督检查单位对《审计执法监督通知书》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向县计局提出复核申请。县审计局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复核决定。复核后做出的决定,被监督检查审计业务股室或审计组应当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严格按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转变职能的要求,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管办法,落实监管责任,畅通举报制度,严肃查处问题,确保县审计局行使行政强制监管工作有序推进。

六、主要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需关注的问题 篇6

(一)收入未纳入单位预算统一管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将沿街房屋(包括其办公楼的一部分),或直接购置的门面房、商品房出租,广开财路收取房租收入弥补单位经费不足,但部分单位在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时,未提出申请,未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也未报同级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财政部门批准;房屋出租协议签订较草率,合同条文不符合规范要求,而且一般都没有经过公证;房租收入未纳入预算统一管理,有的形成了“小金库”,违反了财经纪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将收取的房租收入计入往来科目,不体现收入;有的将房租收入转移至本单位的工会账、职工食堂账等;有的甚至不直接向承租方收取房租,而是将应收取上缴财政的房租费通过合同约定直接冲抵购买的办公用品、招待费支出等。

(二)拖欠财政资金问题突出。按国家有关规定,罚没收入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任何单位不得截留拖欠。审计中发现,有些单位缺乏大局观念,只顾小团体利益,将应上缴的财政收入长时间滞留本单位周转使用;对应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认识上有偏差,认为是本单位的支配资金,不能及时上缴入库;而财政部门为调动收费部门积极性、缓解财力紧张等因素而疏于管理,没有把这部分收入完整编入部门预算,导致拖欠财政收入,变相截留财政收入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利用职权违规收费。审计发现,有些执法部门利用单位职权,乱拉赞助、捐助;有的借工作之便,收取额外费用等,这些收费不但违反政策,而且使用票据混乱,易成为账外“小金库”,不但加重了相关部门和企业的负担,而且使这些执法单位领导滋长了特权思想,给挥霍、浪费提供方便,背离廉洁从政要求。

此外,审计发现,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的纳税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房屋租赁收入漏缴房产税、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发放奖金、补助等不计入应税工资计算个人所得税等等。上述行为,造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收支核算不实,影响了单位收支的真实性,也逃避了财税部门监管,容易形成“小金库”。因此,审计人员应在审前调查时通过实地观察、走访调查、沟通交流、账面审查等方法,关注各种可能隐瞒收入的行为,对收入管理混乱的单位应督促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健全单位内控制度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行为。

二、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账薄设置不完整。建立完整的固定资产总账和明细账,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最基本要求,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保证国家财产安全、完整的重要手段。审计中发现,相当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关注单位的收入和支出,对固定资产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应有的重视,不少单位没有固定资产账目,或者只有总账,而没有明细账、卡片账,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几乎为零。

(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失实。审计中发现,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严重失真,有的单位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长期不转入固定资产,有的基建项目竣工后不进行决算审计,应列支出而不列支出,长期挂往来款项,造成财政、财务收支反映不实,虚增结余,既影响会计决算的真实性,又弱化了对固定资产的监督与管理;一些单位在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过程中,任意扩大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将不属于基建工程列支的项目计入基建工程,虚增固定资产;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不进行清查盘点,应入账而不入账,应销账而不销账,有账无物或有物无账的现象屡见不鲜。這种现象,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此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各级政府或财政部门均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措施和规定。审计要检查有关固定资产购置手续是否完备,有无越权购置,违控购置,批小建(购)大,应经政府采购而未实行政府采购等问题;检查资金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挤占、挪用专项资金,有无利用账外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的行为,有无乱拉赞助或将财政资金应收不收,变相转为固定资产购置资金等问题;检查购置过程中有无弄虚作假、冒名顶替、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的不法行为;检查固定资产购置中手续合法、实质违法,超标准购置或装修,挥霍浪费国家资产的问题。通过审前调查、总账与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核对、盘点、现场抽查、询问等方式核实家底,确保固定资产真实、完整。

三、各类票据中存在的问题

(一)票据种类使用不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票据大致有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收款票据、罚没款物票据等几类,每种票据的使用范围及开具对象国家均已做了明确的规定。但有的单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有意混淆各种票据的使用范围;有的用收款收据或外购收据对外收取罚没款,以截留国家财政收入;有的用收款收据对外收取行政事业性收费,以逃避财政部门的监管;有的用收款收据、收费收据对外收取经营性收入。以偷逃国家税款。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

(二)票据要素填写不规范。一些单位由于财务人员的疏忽大意或为了掩盖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纪行为而不按规定完整、规范地填写票据要素,或部分栏目空白不填,或收费票据不按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代码及名称填写,或罚没票据的处罚依据、文书号及处罚标准填写不全。

(三)私自外购收据。个别单位擅自外购收据,截留收入,私设“小金库”、“账外账”,开设存折账户,乱支滥发,给少数不法分子营私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机,甚至导致经济犯罪的发生。加强对票据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正常的经济秩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遏制经济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舞弊及违法行为。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种类较多,有的数量较大,多数情况下审查票据的工作量较大,在审计时容易被忽视。因此,审计人员在对各类票据的领用和核销管理审查时,应对票据购领情况进行审查,注意对已使用而未收款的票据进行核对,特别是对那些未使用财政票据而用自制收据的单位更应关注。

四、往来款项中的问题

(一)收支长期挂往来账。有的单位将上级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拨付的专项资金计入“暂存款”科目长期挂账,并在往来账中列收列支各种费用;有的单位虽然在往来账上未体现支出,但将专项资金长期挂在“暂存款”科目,造成专项资金已被挤占或挪用;有的单位将出租房屋租赁收入或违规收费等在往来款中挂账,逃避纳税和监督检查;有的单位将应缴财政款长期挂在“暂存款”科目,列收列支,隐瞒应缴财政收入。有的单位将职工预借的差旅费、医药费、水电费等长期挂在“暂付款”科目,不及时催促结算;有的单位发生的周转金、押金、保证金等也常年挂在往来账上,不及时进行清理。

(二)借用往来账转移资金。有的单位将本单位不方便支出的费用通过往来账转入本单位职工食堂或下属单位列支;有的单位通过“暂付款”科目将单位公款出借给个人;还有的单位将本单位的账户出借给个人或其他单位。通过往来的形式为对方结算收支业务。

(三)利用往来账虚列支出。有些单位年终为了平衡预算,虚列预算支出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使当年会计报表体现收支平衡;有的单位虚列支出,将经费转入“暂存款”科目挂账,使单位上报主管部门的会计报表中体现当年年未经费余额减少或赤字的现象,于次年年初再按原路转回;还有的单位将应付给其他单位的款项,虚列支出计入“暂存款”科目挂账。

因此,审计应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项核算的监督,督促及时对账、转账,确保往来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研究 篇7

审计按照其涵义可以概括为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计监督制度在我国处于很高的地位, 这就决定另外审计工作是一项专职的而且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在目前国家中处于经济监督控制地位。审计工作由来已久,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审计的任务也在不断的丰富, 在经济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首先, 审计监督工作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一定程度上制止和揭露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消极因素, 并有利于各种经济责任的正确履行, 有利于社会经济活动的健康发展;其次, 通过审计工作, 可以利用其调查、评价及建议等多种手段, 促进和服务宏观经济调控, 加强促进微观经济管理, 并有利于国民经济管理水平提高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就具体而言, 我国审计工作主要分为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 其中政府审计和审核审计统称为外部审计。相对于外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多个方面有所不同, 如独立性不同、审计的目标不同、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业务范围不同、审计标准不同、专业胜任能力不同等。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独立和客观的确认、咨询活动, 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 通过运用多种规范的、系统的方法, 对风险的管理、控制和治理进行评价和改善, 帮助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由内部人员实施, 其反映更加敏捷、效率也更加高效, 能够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 针对性更强。具体而言, 内部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有利于差错防弊, 并进一步规范单位内部财务管理;2、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有利于保障国资安全, 提高单位资产使用效率,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并实现资产保值增值;3、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监督作用, 可以更好的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4、发挥内部审计监督可以严厉的遏制和打击腐败, 促进单位机关廉洁建设;5、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审计监督,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现状及问题

1、单位对内部实施审计存在偏差

由于我国经受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职员、各部门领导以及各级政府领导, 对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认识存在偏差, 他们认为,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他们并不具备生产功能, 无法对成本进行核算, 通常只有对财务的简单收支进行记账活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各级政府领导及部门领导也一定程度上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视起来, 但在这个过程当中, 一些新的问题也应运而生, 如,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认为财政部门实施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两条管理、部门编制了部门核算、物资实施政府行政采购、资金实施国库支付等, 那么本单位是否还需要进行内部审计?正是由于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 单位内部审计职能没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2、审计内容单一, 制约效能扩展

审计工作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经历了多种历史发展形态, 从初期的财务收支合规审查, 但保财产安全、察觉舞弊, 再到后来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等, 每一个阶段, 审计的重点无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但现实情况却是,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 目前审计的工作重点依然停留在多年前的阶段, 主要以审查财务收支、纠正违法乱纪为工作内容, 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深刻变革, 是否以关注风险因素和机遇, 是否关注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效益, 是否关注组织结构的合理运行效益等, 已经成为内部审计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这虽然也给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部门带来了新的工作要求, 但作为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与时俱进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职能的内在要求。

3、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内部审计工作是对人员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极高的工作,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也必须拥有高品质的政治素养, 就目前而言,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许多内部审计人员不仅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在处理人际关系以及政治素养方面都差强人意。另一方面, 在人员配备上, 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还存在巨大缺口, 在人员结构配置上, 目前内部审计人员多是较大年龄的财务人员, 而一部分从财务会计及其他稽查工作岗位转任的人员, 虽然剧本丰富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水平, 但知识结构不合理, 在审计方面能力有所欠缺, 无法胜任审计工作, 使得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4、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当, 影响职能发挥

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必须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内部审计工作更是如此, 只有做到高层次领导、相对独立等才能使得内部审计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内部审计人员并没有单独设置, 其部门可能临时组成, 而人员组成主要由财务人员和纪检人员兼任, 由于彼此间利益的牵制, 所以导致内审机构和内审人员无法正常开展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工作, 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权威性和独立性大受影响, 使其审计作用并没有得到体现, 严重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5、制度不完善, 造成审计意见执行难

内部审计制度是否健全, 是能否加快民主法制建设, 能否严格依法办事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颁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规中, 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并不详细, 缺少具体的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 制度的不完善, 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 显得无章可循, 而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建议缺少法律强制性, 在发现问题后很难将审计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

三、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措施

1、审计机构重新准确定位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目标是在一定条件下履行国家赋予的公共管理职能。要达到这个目标和行政事业单位所处的良好的控制环境关系很大, 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 发现风险, 控制风险, 对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以达到加强内部监督的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多种渠道、从多个角度去宣传内部审计的价值, 使得单位领导、干部和职工能够对内部审计重新认识和定位。

2、优化内审环节, 拓宽工作领域

要打破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原有状态, 除了做到对原有账务审查等的基础审计外, 还需要对管理漏洞、资金效益、制度健全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评价, 使得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向以财务审计与风险控制导向的管理审计并重为主的新理念发展。因此, 眼下必须调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 打破传统的内部审计误区, 研究和探讨新思路和新方法, 向绩效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

3、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素质决定工作效果, 在内部审计中同样适用, 目前行政事业部门在人员结构、人员配备、人员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亟待提高, 一方面, 单位领导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除了改变原有观念外, 需要为审计机构配置足够的人员, 并对审计人员的各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考评, 以便组成合格称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另一方面, 单位内部及审计人员个人要多参加审计人员内部培训工作, 不断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及思想道德修养。只有这样一支合格的审计队伍, 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4、保证内审机构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对审计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独立性被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 在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问题上, 需要平衡审计和被审计方力量,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加强独立意识建设,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组织结构等。

5、健全内审制度, 做到有案可查

加快民主法制建设离不开健全的内审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职能也在变化或丰富, 那么与之相匹配的内部审计制度也需要建立和完善, 因此, 我国各级政府要注重内审制度的制定和完善, 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而言, 要根据本单位职能或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或具有特殊的内部审计制度, 并接受上下级的监督, 避免工作中的随意和盲目性, 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廖丹.如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J].审计与理财.2009 (2)

[2]赵耿毅.经济责任审计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J].中国审计

[3]李晓莉.试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点与难点及对策[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 (2)

小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 篇8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IA)颁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指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他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之相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内部审计重要性认识不足。

领导者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决定了他们对内审的态度和内审的地位和效果。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认为他们不进行生产经营,没有成本核算,同时资金采取收支两条线管理,且每年的财政预决算也都有审核,没有必要开展内部审计。

(二)组织机构不健全。

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置单独内部审计机构和配备专职的内部审计人员,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三)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内审人员主要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开展工作,上述规定主要侧重内部审计法律、准则和职业道德建设,缺少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致使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在实际工作中制定的审计计划盲目、程序僵化、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不足、报告质量偏低、审计结果利用率不高。

(四)工作定位不准确,审计理念和技术水平落后。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目标松散,与单位的中心工作脱节,内部审计工作缺少成效性。在工作中主要采取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应用比例较低。在会计电算化大规模普及的条件下,部分内审机构还以手工审计为主,工作效率低,风险大。

(五)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据统计,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专兼职人数比为0.45:1。部分专职人员也是由财务或纪检监察部门转过来,其具备的素质与《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要求具备的专业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而且缺乏必要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限制了内审职能的发挥。

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与西方不同,我国内部审计是国家为强化审计监督,利用行政手段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而且内部审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国家审计的延伸。因此要提高对内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多角度、多渠道的宣传内审工作,不仅使单位领导提高认识,也要使广大干部职工意识到内审工作的重要性,并积极组织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二是内审人员要提高工作质量,做出能真正服务于单位中心工作的审计项目,变“要我审”为“我要审”。

(二)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

推行审计委员会模式,可以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有较大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应是单位党组(委)领导下的组织,内部审计机构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向党组(委)负责并报告工作。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为审核单位重大的财务预决算问题,评价单位内部财务控制和风险管理流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评价内部审计的作用及其工作的有效性等。这样就保证了内部审计业务由最高领导机构委托并授权,内部部门审计人员由最高领导机构委派,内部审计业务能得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部门的经费不受其他部门,特别是财务部门的牵制。对于一些财政资金巨大、职责重要的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参照纪检部门派驻纪检组的形式,由上级审计部门派驻审计组,直接作为国家审计的延伸,最大限度地保证审计独立性。

(三)健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

首先,立法机关应以现有的《审计法》、《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为依据,加快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相关法规的制定,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法律权利、义务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保证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合法性。其次,各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自身的管理要求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规程,逐步建立起贯穿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及审计决定和建议的执行和采纳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四)改进内部审计理念和技术。

正确认识审计风险是内部审计自身发展的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需具有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以风险分析和内控制度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分析程序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内部审计人员还需大力借助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开展计算机审计,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首先,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证制度,使从业者在上岗前具备内部审计要求的职业道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掌握会计、经济法规和经营管理知识,拥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其次,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既要加强经济理论、会计审计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建设,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政治素养。最后,对于专业性强、时间紧的审计项目,可以通过单位的审计委员会协调抽调本单位其他岗位人员或实行审计外包,以保证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2].姜玲玲.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探析 篇9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

(一) 绩效审计的内容

绩效审计是指通过对公共资源使用情况分析, 以此来揭露影响公共资源使用效益的突出问题。绩效审计主要关注对被审单位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

(二) 绩效审计实施的背景

2009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都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 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 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 监督就落实到哪里, 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 审计就跟进到哪里。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具备绩效审计的条件, 一方面, 例如事业单位实行的国库收付制度的建立以及政府采购制的推行, 都为开展绩效审计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 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初步具备绩效审计的经验与方法, 如制定了一些绩效审计项目, 都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绩效审计工作。

(三)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

第一, 行政事业单位资源的利用效率。资源利用主要包括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支出是否按照法定预算用途合理进行的, 以及支出的费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包括设备物资是否有效投入使用以及人力资源是否合理配置。

第二, 事业单位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管理效率主要是指事业单位内设置的机构是否科学合理, 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 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是否落实。还包括事业单位是否具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 以及事业单位内的设备管理是否完善。

第三, 事业单位行政活动的效率。行政活动效率主要是指单位内部预算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是否按照预算执行的, 以及被审计的单位其行政管理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包括行政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以及单位内部资源的利用是否行执有效。

第四, 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服务效率主要是指单位的绩效审计是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以及接受公共服务的团体和个人是否得到了公平的待遇, 以及弱势群体是否享受到更好的保障。

(四)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政府报告中,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就需要对领导干部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 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形成比较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 从而突出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全面性。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绩效审计工作符合事业单位接受公共受托责任的基本要求, 行政事业单位只要存在公共财产的受托经济管理, 就需要对受托财产提供一定的保障, 以实现受托财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及效益性。

第二, 实施绩效审计工作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也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体制, 以增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法制性。

第三, 实施绩效审计工作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合理利用, 能够避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浪费以及贪污腐败的发生, 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薄弱环节, 目前关于绩效审计还停留在理论阶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 绩效审计工作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宪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实施绩效审计的法律条文, 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审计时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 这就导致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公共受托经济责任部门缺乏有效监督, 在行政事业单位存在贪污浪费的情况, 不利于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主观意识不强, 对绩效审计的认识存在误区。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认为只有物质资料生产领域才会产生经济效益, 而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性组织机构不会产生经济效益, 因此也就缺少对投资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展开科学合理的、正确的评价。

第三,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审事项绩效的效果直接影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标准体系, 社会经济活动的各行业、部门、单位效益实现过程和表现形式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其标准和尺度难以统一。对于已经开展的绩效审计工作的行政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 导致绩效审计结论可信度不高, 绩效审计的功效没有完全发挥。

第四,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体制缺乏独立性, 目前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的绩效审计其类型属于行政型体制, 审计机关是政府内部的组成部分, 行政型审计体制与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的国家审计体制相比缺乏独立。

►►三、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的有效措施

绩效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审计机关审计使命所决定的。虽然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新时期的绩效审计在新的审计环境里采用现代技术方法, 树立与是俱进的绩效审计理念, 才能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质量。

(一) 明确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目标

审计机关要根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审计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绩效审计总体规划, 根据审计项目的重要性、可操作性进行具体的审计事项。行政事业单位要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是以实现由财务收支审计为主, 财务收支审计与绩效审计并存, 增强审计机关对事业单位资源绩效审计的有效性。

(二) 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

我国大力推行绩效审计首先要树立绩效审计的理念, 增强人们对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主观意识, 消除人们对绩效审计工作存在的误区, 改变传统的从财务收支报表和凭证中获取财务信息的习惯, 消除行政事业单位内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以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树立绩效审计理念, 加大绩效审计宣传力度, 可以采取媒体宣传、工作会议、专业培训等方式, 将绩效审计理念深入人心。

(三)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在开展绩效审计工作时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绩效审计经验, 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审计规范, 改变传统的零散的、粗略的、弹性较大的审计实践, 促使审计人员科学、有效地开展绩效审计工作。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建立绩效审计的管理体系能够保障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实现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法制化、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四)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评价体系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科学、可行的绩效审计评价体系作为保障。而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依据绩效审计的目标, 其遵循的原则主要包括:全面性原则、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原则、长期绩效与短期绩效相结合原则以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行政事业绩效审计评价体系需要制定评价指标, 其主要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以及真实性和合法性。

(五)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技术

我国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需要依据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 从深度和广度上把绩效审计工作原有的审计方式、方法和规范变革为综合多学科、多领域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科学技术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会计处理技术也发生根本性变化, 另外金融技术的变化, 会计处理复杂化, 审计也应配套跟进。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技术一般采用数量化的统计、计量分析, 以促进我国绩效审计方法体系的建立。

(六) 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技术、高专业水平的人才队伍, 这也是绩效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绩效审计人才队伍的建设, 对于在职的绩效审计人才要组织其参加专业培训, 增强审计人员的工作熟练程度、技术等级以及对培养绩效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质量。此外审计机关应落实科学发展观, 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不断完善审计培训制度, 增强在职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的多样性、科学性。培训的内容可以涵盖统计学、社会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能。行政事业单位还要不断完善竞争、激励、奖惩等机制, 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热情, 保障我国绩效审计的可持续发展。

(七)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环境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绩效审计工作的环境主要是政治环境和法律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绩效审计环境建设已经有所好转, 绩效审计的发展已经引起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视, 行政事业单位已经逐步采用绩效审计理论指导审计工作, 同时要加强社会公众的民主意识,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是民主政治的产物, 只有提高人们的民主意识、完善民主形式、民主手段, 才能有助于树立绩效审计意识, 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绩效审计是国家监督政府行为, 需要相关的法律给予保障, 逐步完善绩效审计的法制建设, 逐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法制环境的建设, 才能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发展。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建设的不断加快, 国家的财政体制改革也在逐步深化, 而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也是行政事业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体系初步建立和形成, 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薄弱的环节, 但为了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绩效审计体系, 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绩效审计的理论研究, 采用先进的绩效审计方法, 不断完善绩效审计相关制度法规, 以科学规范的审计理论指导我国的绩效审计实践工作, 大幅提高我国的审计实践水平, 促进我国审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已经成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财务管理的重点、难点问题, 绩效审计的质量不仅关系到整个中国特色绩效审计, 更关系到科学观的贯彻落实。文章结合事业行政单位绩效审计的内涵以及现阶段绩效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加强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1]汪蕊.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模式探讨[J].审计与理财, 2009 (8)

[2]亓凤华.辛玉言.基层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07 (9)

[3]舒洁华.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之我见[J].管理学家, 2008 (9)

[4]杨春花.浅议政府绩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 2009 (25)

[5]陈尘肇.中国绩效审计研究与实践现状[J].财政研究, 2009 (7)

[6]杨娟.国内政府绩效审计的理论进展及发展脉络[J].文史博览 (理论) , 2009 (6)

[7]侯玲.政府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审计月刊, 2009 (5)

[8]侯晓靖.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现状及发展前景—基于深圳市2003~2007年项目分析[J].财会通讯, 2009 (2)

[9]刘萍萍.邓国准.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模式的探讨[J].审计月刊, 2009, (8)

试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 篇10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审计的意义

(一) 有利于推进我国民主法制进程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稳定发展, 公众对政府的工作效率与职能的发挥提出更高的要求, 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国政府不断加强民主化与法制化的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审计, 使国家审计制度不断完善, 同时也提高了政府工作的经济性与时效性, 单位定期发布的审计公告, 能够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财政支出, 更有利于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监督, 从而提高了人民参与监督和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

(二) 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政府的财政开支也有所增加, 同时其相应的风险与责任也随之增加。目前, 我国的财政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 财政收支的社会效益分析机制也不健全, 因此充分发挥出绩效审计的监管职能带有一定的紧迫性, 这样才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发挥出财政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对社会负责, 对人民群众负责。

(三) 有利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绩效审计, 可以对单位进行财政审计的同时, 从单位费用支出所获得的效益角度出发, 来审核单位的人力资源分配、物质资源配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加大监督力度, 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现象的发展, 加强政府的廉政建设。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的建议

(一) 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意识, 扩大绩效审计比重

绩效审计作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问题, 加强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已经成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必然趋势, 这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想要做好绩效审计工作,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单位绩效审计意识, 做好开展绩效审计的宣传工作, 为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打下舆论基础。除此以外, 单位还要转变审计观念, 必须认识到单位展开绩效审计工作, 是世界各国政府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想要与国际接轨, 加强政府职能, 就必须要做好绩效审计工作, 转变目前以财务审计为主的现状。

(二) 完善指标评价体系

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指标评价体系, 那么绩效审计就失去了评价依据, 这是世界各国展开绩效审计工作所普遍遇到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指标包括了两个方面内容, 即: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与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其中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可以依据行业、性质的不同进行确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可以参考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指标进行确定。行政事业单位在制定指标的过程中, 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即: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效益与公平相统一;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完善指标评价体系时, 不只是要注重单位投资本身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同时要注意项目投资对社会发展、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效益。

(三) 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与理论体系

目前, 绩效审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政府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行政事业单位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绩效审计, 使绩效审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就必须尽快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与理论体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府应积极完善绩效审计法律体系的构建, 加强绩效审计的立法工作, 确保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使单位绩效审计工作的全面展开有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保障;二是不断丰富绩效审计的理论体系, 我们可以对国外比较成熟的绩效审计体系进行总结, 并结合我国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 不断丰富自己的绩效审计体系, 为绩效审计的发展进步打下基础。

(四)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绩效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 鉴于绩效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所以审计人员不仅仅要掌握财务、审计、法律方面的知识, 其日常工作还涉及到了工程学、管理学、统计学以及心理学等知识, 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 审计人员还需要具有计算机操作技能。当然这不是要求审计人员能够成为上述这些方面的专家, 只需要他们总体的知识结构达到一定标准即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审计人员组织培训教育工作。

三、总结

综上所述, 行政事业单位展开绩效审计工作, 是适应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绩效审计工作能够推进我国民主法制进程, 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同时也能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廉政建设。我们可以从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意识, 扩大绩效审计比重, 完善指标评价体系, 健全绩效审计的法律体系与理论体系, 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 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力度。

摘要:绩效审计作为我国政府日常管理的重点, 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发展与建设, 同时也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审计工作, 已经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绩效审计,建议

参考文献

行政审计 篇11

关键词:审计角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随着财政体制的不断深入改革,当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都已经实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已经全面纳入了国库单一账户管理体系当中,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支付时要比改革之前更加阳光、高效和安全。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财务决算和预算的编制质量不高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决算和预算工作过程中,主要是参照当地财政部门为其安排的各项任务数据进行的,主要是为了达到财政部门的要求。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通常都是财务工作人员将报表做好,领导进行审批之后上报财政局,报表内容很少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内容一般比较笼统,质量较低。在执行预算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只要领导给予审批通过都会进行报销,在资金规模和用途方面比较随意,进行年终决算的时候只要各项数据平衡,就可以上报。虽然这种做法能够确保财务账面平衡,但是在审计过程中当针对单项财务进行审查的时候,就很难通过审计,发现问题。

(二)没有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在开展审计工作当中,对单位财务工作内部进行控制测试的过程中,发现单位经济活动管理制度只有一些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制度,对一些财务工作的细则方面没有具体规定,在管过程中出现职权分工混乱,责任分工不明等情况,内部管理工作并不完善。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也是审计工作必查的内容之一。

(三)执收单位收入过渡专户变相成为小金库

很多政府非税收入的执收部门,按照工作需求设有收入过渡专户,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资金不能够存于这些账户当中,上级部门拨付的经费、企业的赞助都会转入过渡专户,这部分资金实际已经脱离的财政监管范围,成为单位自己的小金库。小金库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对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一旦发现存在小金库问题,那么将会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四)长期挂账行为

审计工作中发现一些单位经常会出现长期挂账行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第一,账目遗留时间较长,有关人员岗位发生变动,对这部分资金使用性质不能够完全说明,变成坏账、呆账;第二,违反有关规定将一些单位应当纳入收入管理的款项进行其他核算。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关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财政部门要极大对决算和预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作为财政管理部门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各部门决算和预算编制工作的指导,要求各部门在进行决算和预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预算法》开展工作,要坚持以法律为工作准绳。在开展工作中不能一味的迎合上级要求,必须根据自己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工作,对预算和决算的编制要绝对真实,对账目科目要尽量详细。在执行预算的时候,要按照预算支出严格执行,坚决不允许虚列支出,随意改变预算资金用途。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每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都存在很多差异,单位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要对各方面使用的资金进行风险评估,强化资金控制,要建立有效机制对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且监督制度的有效实施。健全的内部控制能够起到更好的对工作进行监督,预防腐败问题的出现。2014年开始实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各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全面执行。

(三)财政部门要加强清查力度,取消所有单位收入过渡专户

随着财政体制的全面改革,非税收入全面实行委托银行代收的收缴管理措施,单位所有的收入必须全部通过银行体系转入财政部门,以前执收单位的所有过渡专户都不可以继续使用,财政部门要对这些专户给予清理,如果因个别特殊情况需要给与保留的情况,财政部门要对这部分专户进行监管,对其资金流动进行全程监督管理。

(四)加强“其他应收、应付款”的管理

单位领导和财务人员对单位“其他应收、应付款”要及时清理、结算。已经形成的呆账坏账,不能抱着“新官不理旧事”态度,不管不问。单位不得将应当纳入收入管理的款项列入“其他应付款”项核算,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财务软件的使用效率

财务的一系列法律规定财务人员必须要学习财务软件的使用,要对软件不断进行学习、钻研,灵活使用软件的各种功能,要充分根据单位管理的要求和资金性质,设置明细核算、辅助核算,做到收入、支出、结余明细帐类款项逐一对应,做到账务清晰,家底清楚,不做糊涂账。

三、结语

审计工作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最好的验证,每次单位一把手换届的时候,审计部门都要对单位财务进行审计,如果财务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那么很难通过审计,出现贪污现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关系到执行单位的形象,如果财务出现问题,那么很容易滋生腐败现象,只有完善财务管理工作才能够确保各项财务工作符合各项要求,更好的服务于群众和社会。

参考文献:

[1]段蕾.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8):76-77.

[2]丁艳.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策略[J].当代经济,2012,(19):48-49.

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探讨 篇12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作为具有独立性、客观性的活动, 是需要一套规范且完整的系统约束审计行为的。政治事业单位中的审计工作主要是对该单位中的财政情况、项目资金、经济活动等与经济有关的运行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 进一步的确保单位经济运行的真实性、有效性, 通过严密的监察, 杜绝行政事业单位中一切违法经济运行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提高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还兼具资产评估、风险预测、经济监察等工作, 通过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 从而预防因风险过大而造成经济的损失的情况。

二、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存在的问题

(一) 工作观念意识较弱

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内容较广, 因此, 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相对较多, 其所担任的社会职能也因自身的性质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没有完整的制度引导审计工作的进行, 部分管理人员的财政整理意识薄弱。这就完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工作时态度不严谨, 随意性较强, 空有资金管理体系, 却缺少约束审计行为的行为规范、管理制服等。进一步造成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挪用资金、财政资料缺失等情况, 情节相对严重的, 已经换成了违法犯罪。

(二) 没有发挥监督作用

目前, 随着社会体系的改革、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行政体系也随之完善, 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的审计工作仍然沿袭传统的监督管理制服, 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不能全面覆盖事业单位, 阻碍了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着行政事业部门职能高于神迹部门的职能, 这就完成咯审计工作在开展时会受到限制, 进行审计工作时可能迫于上级压力, 而造成审计工作缺乏真实性, 严重的阻碍了审计部门, 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

(三) 审计宏观意识不足

审计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事前、过程、事后进行严格的审计操作, 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零用独立的监督。目前, 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审计工作人员过度重视事后的审计工作, 而忽略了对事前和过程的审计, 这就完成了审计工作没有连贯性, 不能针对经济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严格且准确的监督管理。另外审计工作人员自身整体素质普遍不高、全局宏观意识普遍不足, 从而造成了审计工作人员在林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济审计工作时不能全面、准确的进行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监管水平较低等情况的发生。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相关问题的措施

(一) 确保工作的独立性

审计工作想要得以顺利、有效的展开, 就必须确定审计工作的独立监督、审查。首先, 行政事业单位应充分考虑到审计部门的特殊性, 在设立之初就将审计部门和其他部分分开, 并明文规定审计部门不隶属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任何一个部门, 确定审计部门的独立办公性质。考虑到审计部门的特殊性, 行政事业单位应允许审计部门资金、人才选拔独立进行, 通过减少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然后, 对于审计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要严格的筛选, 应专门的选拔审计工作人员禁止以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替代审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切断审计工作人员与行政事业单位中其他部门利益联系, 以确保审计工作能公平、真实、有效的进行。

(二) 加强信息技术引用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审查监督财政的核心部门, 审计工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保障, 进一步的维护了政府的形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使得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项目等都呈信息化的发展模式, 审计部门也应加强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审计部门可以借用计算机、审计软件等信息化手段, 更加高速、有效的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进行审计工作。审计部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制定审计管理系统, 与信息技术一同进行审计工作, 在提高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工作效率的同时, 最大限度的节省了审计工作成本。

(三) 加强工作执法力度

审计部门想要更好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政进行审计工作, 就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审计执法力度, 强制的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经济运行活动进行监督和审查, 在提高审查真实性的同时, 也提高了审计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针对那些不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制度操作的经济活动, 审计部门有权进行项目的跟踪监察, 并能根据活动中涉及情节轻重缓, 对瞥食人族进行严厉的处罚。并责令该经济活动停止整顿。通过加强对违规人员的惩处力度, 在行政事业单位部门树立起审计部门的权威, 以震慑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工作人员, 同时也为审计工作顺畅、有效的进行铺垫了道路。

四、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不进能对相关部门内部的经济体制进行监督, 也为事业型单位经济提供了合法且公平的管理方式, 为行政事业单位中经济问题的管理提供了贯彻执行的基础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主要是由国家进行授权, 或者是接受行政事业单位委托的机构、个人, 根据法律法规、审计理论, 对审计机构、单位的财政状况和财政相关的资料进行监察的活动。通过对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保障, 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辅助审计工作, 加强对于违法人员的惩处力度, 以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能顺利的进行, 以实现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摘要:审计工作就是对事业单位中涉及到经济的材料进行收集, 然后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状况, 结合多方面的分析, 最后做出结论, 并以书面形式呈交报告。本文从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入手, 进一步的分析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时遇到的一系列困难, 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以期待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创新发现有所助益。

关键词:行政事业,审计工作,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康晓蕾.行政事业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探讨[J].经营管理者, 2014, 03:45.

[2]吴向军.新形势下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 21:61-62.

[3]赵媛.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4, 21:260.

[4]党迎华.行政事业审计的地位与作用探析[J].经营管理者, 2015, 17:15.

上一篇:四同步马达下一篇:写意的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