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2024-09-04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共8篇)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范文大全

(可编辑)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审计局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

报 k j.oM文

章 来 审计局学习贯彻落实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

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召开后,xx市审计局迅速行动,及时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会议精神,组织召开会议专题传达学习领会胡泽君审计长重要讲话精神,研究谋划2018年审计工作。

一是把握实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局党组成员带头学,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专题传达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精神,要求抓紧时间制定贯彻落实方案,细化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分工;组织各处室以支部为单位集体学习,充分领会胡泽君审计长提出的“四个围绕”要求,并就如何将会议精神落实到今后工作开展讨论,使每名审计干部明确当前形势和任务,将会议精神内化于心进而转化为自觉行动。

二是结合实际,精心谋划审计工作。该局党组提出,要认真贯彻落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实审计长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更新的姿态、更新的举措、更新的作为,奋力开创审计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审计重点上,要结合本市发展实际,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财政审计等,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深入开展精准扶贫政策落实情况等项目审计,对有脱贫任务的区市实现审计全覆盖,助力精准扶贫;继续深入探索领导干部自然资源离任审计工作,聚焦美丽青岛建设,为打好“三大攻坚战”发挥好审计作用。在审计手段上,积极探索以“大数据”为核心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加强电子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利用,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在组织方式上,统筹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以及其他外部专业技术和智慧等资源,积极推进有重点、有步骤、有深度、有成效的审计全覆盖。

三是强化保障,打造一流审计铁军。积极贯彻上级审计机关部署和要求,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实施省以下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管理改革。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按照省审计厅的部署深入实施“强基层、铸铁军”工程,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落实总书记关于进一步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重要指示精神,为充分发挥审计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作用提供保障。k j.oM文 章 来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2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未能贯彻,原因

目前, 国内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在贯彻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过程中, 还出至今仍未能解决的关键问题, 导致审计准则所要求的各风险审计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相互之间脱节情况严重。部分体现风险导向理念的审计程序形同虚设, 未能对风险进行正确地识别和评估, 未能将风险评估结果应用于审计过程中应对审计风险, 也未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多数审计结论是直接建立在与前置审计环节和程序严重脱节的、随意性较强的细节测试结果上。本文将针对国内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进一步研究分析其未能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内外因素。

一未能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内因分析

1. 内部执业环境原因

据审计实务案例分析结果显示, 目前多数会计师事务所, 根本未强调实施和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方法和理念, 但其也未发生过审计失败, 而成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另外, 多数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轻职业判断, 重形式上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完善, 因为行业质量检查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是否“到位”。这都将产生一个不重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行业内部执业环境。

2. 节约成本原因

收支不匹配。会计师事务所靠审计收费生存, 遵循成本与效益原则, 审计成本能够得到补偿, 是全面贯彻和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前提和必然条件。但由于目前市场竞争和政策等原因, 导致收费并未与成本实现同步增加, 甚至于收费还有所减少。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后,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了解内部控制、控制测试等审计程序被增加和强化, 必定直接导致审计工作时间、人员、资源等审计成本的大幅增加, 造成收入和成本的严重背离和不匹配。因此, 在审计过程中会计师事务所必然会简化或者干脆省略掉一些必要的审计程序, 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造成审计程序未能真正执行到位, 在实质上摈弃“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 具体表现如下:

(1) 节约问卷调查成本。就“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实施过程而言。如果针对不同行业, 不同单位, 分别设计不同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问卷调查表, 必然会增加问卷调查表的设计成本。另外, 如果审计人员通过, 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治理层及其内部其他相关人员认真、仔细的询问和交流沟通, 并亲自填列完成每一份问卷调查表, 那么, 审计成本也将会大幅度的增加。为节约成本, 多数会计师事务所目前都是在“走形式”, 即, 将统一的而不是针对不同单位单独设计的,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问卷调查表发给被审计单位让他们自行填写, 更没有做到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及其内部其他相关人员的, 真正意义上的询问和交流沟通, 当然也就未能真正执行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所要求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所处环境”的审计程序。最终目的既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缩短审计工作时间, 又可以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 保住市场份额。

(2) 节约审计抽样成本。细节测试的执行情况是行业协会质量检查的重点内容, 且由于前述原因, 审计人员既然未能真正实施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分析等审计程序, 其结果必然不能指导细节测试, 发挥其“导向”作用。但为了节约成本, 又为了达到审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人员只能对凭证进行简单的、随意的、有弹性的抽取。需要强调的是, 抽取凭证是一项枯燥且繁重的工作, 更是为了节约成本尽量缩短审计工作的时间。抽取凭证的工作往往会由一些几乎不懂审计或新进入此行业的一些助理人员完成。

3. 忽视其他信息证据的原因

注册会计师形成审计结论所依据的证据, 应包括被审计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财务会计记录的信息及其他信息。风险导向审计的运用中, 其他信息是帮助审计人员发现重大错报, 提供线索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 很多重大错报, 如小金库等, 都是依靠其他信息所提供的线索。但在实务操作中审计人员为了“方便”及“提高工作效率”, 放弃了对其他信息的收集与利用。

4. 审计人员原因

审计准则要求, 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的经营风险。涉及的内容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首先要充分了解及分析该企业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管环境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目标、战略及相关经营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进行衡量和评价等。从上述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的内容要求可以看出, 对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执业能力的要求不仅局限于财务会计领域, 而是扩展到了企业的整个经营链, 而且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对整个企业、行业、市场微观及宏观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以目前特别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的素质而言, 要达到能够按质完成风险评估程序的要求, 还需经过较长的培训与提升过程。

另外, 就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而言, 大多数人还不具备运用风险量化方法的能力, 必然会阻碍风险审计程序的实际运用和实施。因为, 只有通过构建的风险量化模型, 估算出具体的风险水平, 才能让风险评估、控制测试、实质性分析测试等审计程序的结果趋于正确和合理, 为细节测试的实施“指引方向”, 为审计意见的正确提供保障。

二未能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外因分析

1. 被审计单位原因

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所面对的客户群集中于中小型企业, 而作为中小型企业的被审计单位, 其雇员的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如果面对首次接受委托的被审计单位, 在实践中, 常会遇到企业员工不能正确理解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了解企业基本情况而进行调查的内容和意图, 造成其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根本不配合, 甚至于阻挠。如果面对的是常年被审计单位, 其雇员一般会表现为对问卷调查的不重视、敷衍审计人员, 不能认真回答其中问题, 甚至为了省事将问卷调查表交给与调查内容完全无关的人员来完成, 其调查结果的质量和可靠性显然不能得到保障。

现行的审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体制中, 没有强制性规定和约束性条例要求被审计单位人员必须配合审计及其配合的程度。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 市场份额有限, 竞争激烈, 每天都有若干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或倒闭, 为保住有限的市场份额, 保持客户关系, 会计师事务所通常会对上述被审计单位的行为和态度采取最大限度的通融和接受, 甚至于完全忽略问卷调查的作用和意义, 造成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风险评估等审计程序形同虚设。

2. 行业监管模式原因

在监管检查过程中, 重点在形式上关注审计程序的“实施”和审计工作底稿的完整性, 并据此判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以及判定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为了避免受行业的处罚, 会计师事务所在实践操作过程中, 一般会花较大的精力考虑如何应付行业监管的要求, 通过花费一定的成本满足监管的要求, 而在审计收费有限的情况下, 执行必要审计程序的成本压力即随之增加, 必然导致某些必要审计程序的不正确执行。该监管模式下, 审计人员为了完成审计工作底稿而完成审计工作底稿, 必定导致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运用的假象, 阻碍“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的贯彻与实施。

3. 数据收集原因

目前政府、银行、工商等机构未能为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一个供注册会计师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信息共享的平台。因我国有几千年的传统, 即信息就是秘密, 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组织, 在信息公开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公开透明度, 以及数据库的延时更新, 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直接造成负面影响。表现如下:

(1) 就“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审计程序的内容而言, 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 按类别、行业收集、存储、更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要掌握的会计、审计、法律法规等资料;无法获取客户所在行业、企业战略等指标、数据, 以及成功、失败审计案件资料等信息。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下的这一必要审计程序, 将无法正确实施。

(2) 就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而言, 由于企业前期以及预算数据, 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以及行业, 特别是涉及中小型被审计单位行业数据收集困难。实务操作中, 审计人员即使针对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企业, 都只能对部分固定数据做一些简单的、固定的波动分析, 一般未能结合前期了解的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等信息对数据进行实际评估, 更缺乏对本企业前期数据, 以及行业数据的对比分析。在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要求下, 实质性分析程序即失去其固有的作用。

评估被审计单位经营风险, 则要求对企业的业务、市场、管理及企业所处行业整体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状况等因素都要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比较, 就要求具备经济方面、政治方面、法律方面等多元化的背景资料。如果要建立这套企业信息系统并维持其正常运转, 需要较大的首次和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不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愿意和力所能及的, 但如果不建立这套信息系统, 仅靠其他低成本或高成本的人海战术, 几乎无法满足“准则”体系的有关要求。

4. 风险量化原因

目前审计实务操作中, 虽然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评估, 但结果一般也只是随意性较大的经验数值, 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 不具有说服力。甚至于部分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不同的被审计单位, 其风险评估结果都趋于一致。我国会计师事务所, 特别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 普遍还未能采用合适的或较先进的方法, 通过寻求数据间的内在关系来构建风险量化模型, 估算出具体的风险水平, 该原因即成为目前“风险导向审计”理念未能真正实施的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因为, 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和方法运用的思路应是以综合分析评价影响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各因素为基础, 计算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值, 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较准确地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重点。另外, 审计准则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以支持审计报告。即使能够实现数据收集, 如果未根据具体量化的风险评估值确定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重点, 那么, 只靠运用职业判断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 其结果将会因人而异, 更接近于主观、人为判断, 对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社会公众而言, 这样的结果将缺乏信任度和说服力。

总之, 除了前述注册会计师知识结构等因素的缺陷外, 关键还缺乏一套能够正确量化风险的体系和方法。即便是注册会计师能够运用传统的风险量化的方法评估风险, 但人工分析效率很低且成本很高。如果没有较先进的方法及相关软件的支持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较准确的量化和评估, 注册会计师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和方法的运用和操作。那么能够采用合适的方法, 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值进行量化和较准确计算, 即成为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和方法实施的前提和根本。

三结语

本研究结果表明, 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至今仍未被较好的贯彻和实施, 既有来自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原因, 也有其外部因素。但其主要原因来自于多数审计人员还不具备运用正确的方法, 不具备量化和评估企业风险的能力, 以及我国信息公开透明度不够, 致使多数会计师事务所无法收集到被审计单位, 及其行业真实可靠的数据。如果会计师事务所, 特别是中小型事务所要全面贯彻和实施“风险导向审计”的理论和方法, 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收集到中小型企业的相关数据, 并采用正确的方法量化和评估企业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部[S].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2010) , 2010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3

修订前的《审计法》是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审计法》颁布施行十一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严格依照《审计法》的规定,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突出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严肃查处财经领域中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揭露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重大损失浪费问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坚持原则,敢于碰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增强信息披露,促进整改工作,并注重从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政策法律制度,强化管理和内部控制等方面,积极提出审计建议和意见。审计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审计程序,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审计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审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因此,有必要根据社会经济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总结吸收审计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成果,并研究借鉴国外审计立法中的有益内容,对《审计法》进行修订。

这次《审计法》修订达30余条,主要在四个方面做了修订:

一是为健全审计监督机制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明确了审计机关作出审计评价和审计决定的法律依据;提出了审计工作报告重点报告预算执行审计情况的要求;规定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要求政府将审计工作报告所指出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规定审计机关可以设立派出审计机构;明确地方各级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应当事先征求上一级审计机关的意见。

二是为完善审计监督职责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明确了对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金融机构的审计监督;调整了事业组织、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的范围;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明确了审计机关有权对社会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进行核查。

三是为加强审计监督手段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增加了审计机关对电子财会数据及其系统的检查权、对公款私存的查询权、对财会资料及实物资产的封存权和提请有关机关协助权;明确要求被审计单位应当执行审计决定,增加了不执行审计决定的处理措施。

四是为规范审计行为所做的修订。主要包括:将“审计报告”确立为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法律文书;增加了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所作审计决定的监督程序;明确了审计机关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行为的具体处理措施;确定了被审计单位不服审计决定的救济途径。

《审计法》的修订与颁布施行,为审计机关全面履行职责,加强审计监督提供了更完备的法律手段;为促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提供了更有利的法律保障;为规范审计行为,坚持依法审计奠定了更坚实的法律基础;为推动审计事业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更良好的法律环境。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高度重视,将学习、宣传和贯彻《审计法》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修订后的《审计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

一是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审计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要把学习理解《审计法》列为审计机关“五五”普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学习、宣传和培训计划,分期分批组织或参加培训、学习。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审计法》修订施行的重大意义,尽快掌握其主要内容,领会其精神实质,为全面实施《审计法》打牢思想基础。

二是通过多种途径向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宣传。各级审计机关要积极开展宣传活动,抓住《审计法》修订的契机,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途径,采取撰文、宣讲、座谈等多种方式,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被审计单位和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审计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取得社会的支持和理解,为其全面贯彻实施创造必要的社会环境。

三是把学习贯彻新《审计法》与清理和完善审计工作具体规定和制度规定结合起来。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对照新《审计法》的规定,对已制定的审计工作的具体规定、制度进行一次全面清理,或修改、完善,或停止执行。同时,要根据执行新《审计法》的要求,研究制定一些新的具体规定和制度。

四是进一步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不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坚持谨慎原则,注意掌握政策,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坚持依法审计,规范审计行为,强化审计质量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是加强立法调研,配合《江西省审计监督条例》的调研工作。紧紧围绕我省改革的重大举措和当前经济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对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寻求新形势下加强审计监督的新思路和可操作的对策、措施。

今年既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审计事业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新的使命的开局之年。全省各级审计机关要在深入学习领会《审计法》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进一步提高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质量,为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做出更大的贡献。

附:《审计法》修改历程

2003年5月30日,审计署《审计署关于报送2003至2007年立法规划建议的函》中,向国务院法制办正式提出将修改《审计法》纳入五年立法规划的建议。

2003年12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将修订《审计法》列为2004年度审议的立法规划,国务院将修订《审计法》列入国务院2004年度拟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计划。审计署将修订《审计法》列为2004年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

2004年4月1日,《审计法》修订起草小组开始集中研究起草《审计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2004年5月20日,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联合发出《审计署、国务院法制办关于征求〈审计法(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征求8个省级人民政府、30个中央部门和6位专家学者的意见。

2005年4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负责同志约请中编办、审计署、财政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负责同志再次就《审计法》修订的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审计署李金华审计长参加了协调会。

2005年9月30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

2005年11月1日,审计署向国务院法制办发出了《审计署关于审计法若干修改意见的函》,就全国人大财经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审计法修正案(草案)》的审议意见,提出了八点意见。

2005年11月3日,全国人大法律委、财经委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联合召开座谈会,征求有关单位对《审计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

2006年2月8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审议《审计法修正案(草案)》。审计署董大胜副业审计长列席了会议。

2006年2月21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再次审议《审计法修正案(草案)》。

2006年2月25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修正案(草案)〉审议结果的报告》,大会分组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决定(草案)》。

认真贯彻落实经济责任审计 篇4

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 10月 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是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好《规定》,不断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充分认识《 规定》颁布施行的重大意义

《规定》的颁布施行,是促进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责任审计是以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目标,以促使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和尽责为重点,以财政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为基础,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的行为。《规定》的颁布实施,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的监督和评价,有利于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掌握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制定和实施科学的政策措施;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思考、规划和部署经济工作,依法有效履行职责,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规定》的颁布施行,是加强干部管理监督,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必然要求。经济责任审计是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的颁布施行,进一步强化了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责,更加有效地实现了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和审计监督的有机结合,也使党内监督制度更加完善,监督手段更加有力,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和选拔任用更加客观公正,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科学化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

《规定》的颁布施行,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现实需要。《规定》按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要求,对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职能作用作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有利于及时发现并查处领导干部以权谋私、失职渎职问题,防止把权力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有利于促进领导干部审慎对待和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提高从政行为的科学性、透明度和有效性,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有利于健全各项制度,更好地从机制上、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规定》的颁布施行,是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规定》在科学总结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两个暂行规定作了修改完善,结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要求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趋势,在审计对象、审计内容、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更为完善的法制保障,对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监督制度,充分发挥审计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乃至整个审计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深化发展

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对法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规定》对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范围和层次进行了扩展和提升,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司法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工作部门、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等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的法定代表人都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充分体现了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管理和监督的重要手段,表明了中央抓好干部管理和监督的决心。要认真谋划好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确保审计范围内的主要领导干部在一个任期内至少审计一次,推进对法定审计对象的全面覆盖。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审计对象,加大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公权力大、公益性强、公众关注度高以及职务行为影响大的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掌管资金量大的政府性投资公司、国有和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要继续探索推进党政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稳步开展对市委书记审计试点,并逐步实现常态化。要坚持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预防和建设性作用。

二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审计内容。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就是要促进领导干部推动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要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按照《规定》界定的党委政府、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审计,确保审计效果。要在检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合法和效益的基础上,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及其所在地区、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党和国家有关经济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遵守有关廉政规定情况等。同时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整改、完善制度、加强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三要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和基本职能。要按照《规定》确定的审计评价原则和责任界定标准,建立完善审计评价体系,形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基本框架和办法。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根据审计查证和认定的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政策,以及责任制考核目标和行业标准等,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严格按照《规定》关于责任划分的标准,区别不同情况合理界定责任。审计评价和责任界定必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依据充分、严谨细致。要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

四要充分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用好审计成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效果的最终体现。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管理监督部门要按照《规定》要求,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审计整改、责任追究等制度,逐步推行经济责任审计

结果公告制度,把审计成果纳入重大经济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案件处理的程序机制和处置机制中,增强经济责任审计效能。要坚持审用结合,进一步把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与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把审计结果报告归入领导干部本人档案,作为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要坚持惩防并重,把审计成果运用与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结合起来,对审计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在依法作出审计处理的基础上,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党委政府和移交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关,该问责的严肃问责,该追究纪律责任的要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要坚持标本兼治,把审计成果运用与促进完善制度和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结合起来,对经济责任审计发现的问题,加强综合分析,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隐患,深入分析原因,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上研究解决和预防的措施,推动建立健全相关的长效机制,有效维护经济秩序,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真正把《 规定》 贯彻落实到位

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要求高。《规定》的颁布施行,扩展了监督范围,提升了监督层次,深化了监督内容,进一步加大了工作任务。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形成推动《规定》贯彻落实的强大合力。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听取情况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工作,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稳步推进。要重视审计部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督促整改,并充分利用审计工作成果,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要大力支持审计部门依法审计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为审计部门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完善协调配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各成员单位要增强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明确分工,加强配合,形成整体联动机制。要围绕贯彻落实《规定》,制定和完善有关经济责任审计的配套制度,研究修订计划管理和审计结果运用等制度办法,指导和规范全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按照《规定》要求,切实履行好在计划制定、审计实施、征求意见、成果运用等各个环节的相应职责。要加强经常性联系,监督检查、交流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推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合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健康发展。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规定》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经验成果的宣传,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理解并支持经济责任审计,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觉接受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基本义务,正确对待审计,主动配合审计机关的工作,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强内部管理和自我约束。要通过学习贯彻《规定》,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正确行使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经济政策执行监督权,守法、守纪、守规、尽责,提高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规定》关于经济责任审计专职机构、人员和经费等方面的规定,健全机构,整合资源,落实经费,以适应经济责任审计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以开展创先争优、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为抓手,全面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着力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为深入推进我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5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为确保“四项制度”的顺利实施,我局成立以局长董宁任组长,副局长胡建平任副组长,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组,局长负责“四项制度”的全面工作,各科负责人协助配合办公室完成行政问责办法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负责四项制度的协调、统筹、督促、收集整理实施过程的资料、信息并及时上报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制定四项制度工作实施方案。

我局结合自身实际,准确把握“四项制度”的本质和要求,认真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四项制度”具体化、实施计划化。工作方案包括:实施“四项制度”应达到的目标;对社会和具体承诺的事项及内容;首问责任制的具体设计和安排;具体工作业务限时办结的规定;实施“四项制度”的具体部署和保障措施等。并成立峨山县审计局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领导小组。

三、加大力度,认真开展学习培训

认真学习和掌握“四项制度”的内容和规定,制定“四项制度”的学习培训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培训工作,培训率达到100%;每个星期五,组织全体审计干部进行学习,学习内容重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云南省行政问责办法等四项制度工作手册》和我局制定的实施方案等内容,并及时传达贯彻省、市、县有关“四项制度”工作的会议精神。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达到人人熟悉“四项制度”,人人遵守“四项制度”,人人执行“四项制度”。

四、依法审计,积极推行服务承诺制。

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重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工作方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和审计手段。以维护民生为重点,做好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投资项目、专项资金等审计,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维护经济秩序。

我局制定《峨山县审计局服务承诺书》,贯彻落实审计机关服务承诺制的情况,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公开审计项目计划和审计程序,完善审计听政和审计复议制度,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公开审计机关办事指南和信息目录,公开政务值班电话和举报电话,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社会问卷调查,维护服务对象的知情权。

五、针对审计机关实际,作好梳理工作

审计局审计创新管理年总结汇报 篇6

组织实施,审计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机关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审计能力和审计工作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审计创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得到上级领导机关和区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该局先后被区人民政府授予全区第五次会计工作先进集体、林业局财政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审计项目被区审计厅评为优秀审计项目、原州区委、人民政府授予考核先进单位,有两人分别被区审计厅评为审计标兵和优秀通讯员。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审计项目计划和进度控制管理,优化审计资源

审计署在《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指出,要改进审计计划管理,明确审计工作总体目标和各项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增强计划的科学性。该局在审计项目和进度控制管理工作中,制定出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具体措施。一是在深入调研和认真梳理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制定审计项目计划,并实行总计划指导下的分项目计划,即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按照重要程度,时间紧慢,人员状况等再做出阶段性安排,分批下达项目计划。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措施及要求等,使审计计划管理渗透在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补充完善等各个环节。二是严格项目进度控制,为切实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制定了《原州区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建立审计对象资料库,按照被审计单位资金量和历年审计所投入的时间、人员进行比较分析,确定审计项目所需工作日,编制经费预算,降低了审计成本,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促进审计工作。三是完善审计项目立项评审办法。成立审计项目立项评审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年初对当年审计项目计划(草案)从立项的依据、内容、重点、措施、方法、人员安排、工作进度等环节,围绕项目计划的重点是否放在使用财政资金多、有资金分配权和下属单位多的部门;是否放在管理和使用重点专项资金的部门;是否放在行政事业性收费多、具有罚没职权的行政执法机关;是否放在财政资金投入较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是否放在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上;是否放在以前审计中发现问题较多、且屡查屡犯的部门单位;计划是否告诉审计人员做什么、何时做、由谁做、何地做、以及如何做等问题;计划管理部门是否参与计划的组织实施等几个方面进行评审。年底对项目计划运行结果进行考核,总结经验和不足,增强计划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二、改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委托办法,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该局提请原州区人民政府研究,下发了《关于规范项目建设资金审计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凡需审计的投资项目,均由项目管理实施单位在项目实施结束竣工决算后5日内,向审计机关上报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和相关财务会计资料及有关文件资料,同时,提出项目审计建议,对于不按规定及时进行竣工决算、提请审计的项目,审计机关可以不安排审计,其责任由相关单位自负。避免了以前那种项目验收要求提交审计报告时才报请政府临时委托审计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因人员少、任务重、时间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审计机关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减少审计风险。

三、加强各项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

一是结合《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和原州区的实际情况,草拟了《固原市原州区审计监督办法》,经原州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报请原州区人大常委会批准下发施行。该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审计监督职责;审计监督权限;审计监督程序;法律责任等内容,为地方审计机关更好开展监督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与原州区人民检察院、原州区纪委监察局、固原市公安局原州区分局联合出台违法违纪事项和案件协调移送工作办法等,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加大了联合查处经济违法违纪案件的力度。三是结合原州区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审计结果备案报告制度》《国家建设项目效益审计操作规程(试行)》《聘请社会审计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暂行办法》。四是完善了原州区《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评价办法(试行)》,包括评价范围、内容、原则、方法、界线等,进一步规范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评价行为。五是根据“八不准”审计纪律,结合原州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原州区审计局关于执行审计纪律的规定》,并报经原州区人民政府主管领导批准执行。进一步明确审计工作纪律的依据、内容、督察、责任追究、经费包干标准等,并在审计工

作中严格执行,促进了廉洁从审,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六是结合实际出台了《审计目标责任制度》、《审计人员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追偿制度》、《审计机关考勤公休办法》《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股室岗位职责》《绩效考核制度》等相关制度,补充完善了20项党建方面的职责、制度,制作了桌牌、胸牌,公布了审计职责、权限、服务承诺制度等,使审计业务等各项管理

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七是完善机关财务管理制度。成立了民主理财领导小组,实行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双签”审批制度,重大项目开支,由民主理财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定。实行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公示财务收支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四、加强审计干部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

按照岗位职责要求,不仅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而且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的办法,学习《审计法》、《**回族区审计监督条例》、《公务员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审计署第5、6号令等法律法规。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大培训力度。一是聘请区审计厅计算机中心资深人员,来固原举办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班,我局全体人员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先后送出去7人(次)分别参加区审计厅综合知识培训、经济责任审计培训、农业环保资金效益审计培训、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培训、第三届会计知识大赛培训等;三是积极参加原州区法制局组织的执法人员上岗培训、公务员公共管理能力培训、冬春季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建立了培训档案,进一步提高了审计人员业务知识水平。

五、开展效能监察,促进审计人员执法执纪

按照区审计厅和原州区委办公室关于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要求,该局及时研究制定了效能监察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目标、内容、范围、职责等,并在11月份,组织人力从审计项目、内部管理、审计执法执纪、廉洁自律等方面开展了监察工作。从监察结果来看,审计组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能够按照要求依法审计,廉洁从审,没有吃拿卡要等行为,各股室负责人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制,内部管理严谨,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六、进一步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拓展“三个延伸”的内涵

在新一届班子领导的积极争取下,在区审计厅、固原市审计局和原州区委、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不但搬迁了新的办公场所,而且更换了办公桌椅,增加了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购置了党建用电视机和dvd机等,改善了办公条件。积极开展审计质量标兵、先进工作者、先进集体和优秀审计项目的评选,开展演讲、书画、摄影等项活动,创建“平安模范单位”“文明单位” 和“文明家庭”,做到文明执法。充分发挥党支部、工会等组织的作用,利用重要节日,开展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达到占领主战场、弘扬主旋律的目的。同时,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有力武器,常抓不懈。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三线”延伸的内涵,做到“三必访”、“三必谈”,即:职工休病假三天以上必访、职工家庭发生重大困难或纠纷时必访、职工直系亲属去世时必访。职工工作变动时必谈、职工思想波动时必谈、职工奖惩时必谈,使全局上下团结一心,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局机关被区委、人民政府授予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得到区审计厅的赞扬和肯定。

七、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较好地宣传了审计工作

修订完善了信息管理考核办法,制作了《审计专报》和《审计结果落实备案报告》册。落实奖惩措施,加大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局领导和内勤人员经常深入审计一线进行调研,每季度有一篇调研报告;每个审计项目实施结束后,审计组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总结报告或信息,如实反映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明确改进的措施和方法,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依据。积极向《中国审计报》《**审计》《**审计网站》《**审计信息》《共产党人》《固原日报》等报刊投稿,宣传好的做法和经验。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7

一是论坛主题与当前形势扣得紧。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今年青年论坛围绕深化改革中审计怎么办、审计如何做到全覆盖、如何抓好审计现场管理进行研讨,这三个方面既是今年审计署和省厅领导提出的新要求,又是当前审计工作面临的新情况,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拿出对策。

二是论文评审坚持质量第一。根据论坛通知要求和论文的基本标准,审计学会首先对各地上报的109篇论文进行了初选;然后将初选出的23篇论文匿名提交专家审评,专家提出一二三等奖论文的意见;最后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开会讨论,集体研究决定获奖论文。从论文的质量看,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准,理论性和实用性都比较强,为审计工作提供了思路和对策。

三是论坛的氛围比较好。刚才,8名同志从不同方面进行了发言,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各有创见。专家的点评非常中肯、到位、精彩,有画龙点睛之妙,与其说是点评,不如说是一次高水平的培训。通过举办论坛,大家既提高了理论研究水平,又得到了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不足,由于今年选题的难度大,一些论文包括获奖的论文存在质量不高、深度不够、缺乏新意、不够规范、篇幅较小等问题;有的论文没有按照本次论坛规定的范围和内容去研究撰写,虽然文章写得挺好,但与奖项失之交臂,非常遗憾;地市提交的论文篇数不够平衡,有的一个县就报了20多篇,但有的一个市也没有几篇。这些问题需要今后引起重视,认真加以改正。

第二、审计青年要认真贯彻落实“三严三实”

今年3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提出了“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这段论述,点明了为人为政的根本,抓住了干事创业的要害。作为审计事业中坚和审计事业发展希望的青年审计人员,应将“三严三实”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率先以修身增强党性、以律己树好形象、以实干助推发展。

(一)求知上进,做一个勤学习的审计青年

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勤奋是事业成功的源泉。处在一生中最好学习阶段的青年人,都应把敏于求知、勤于学习的精神升华为人生态度,把主要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做到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一是学习要有计划。要在常规理论与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及时拓展视野,更新知识,增强新形势下开展审计工作,提升审计质量的能力。系统学习和掌握党的新思想、新论断,指导审计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聚焦审计工作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时效性;熟练掌握相关审计法规制度和计算机审计技术,做精通审计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学习提升工作能力,以工作能力保证审计质量,以审计质量助推审计事业发展。

二是学习要有方法。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将人托到成功的彼岸,错误的学习方法会把人拉入失败的深谷。现在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审计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很多,加之审计工作很忙,如果我们不抓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人就会落伍,工作就很被动。所以,我们要不断借鉴成功的学习经验,总结高效的学习方法,坚持从理论中探索,在实践中提炼,摸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升自我,尽快成为审计机关的业务骨干、审计事业的有用之才。

三是学习要有韧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的艰辛与枯燥人人皆知,三分钟的热度只会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学习未必短期就能见效,但不学习很快就会退步。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持之以恒的劲头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面对困难不低头、枯燥面前不放弃,始终相信,一份付出就会有一份收获。

(二)严于修身,做一个有涵养的审计青年

古人对修养有这样的经典描述:闲时炼心、静时养心、坐时守心、行时验心、言时省心、动时制心,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修养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阅历,努力提高思想境界,提升个人品德和人格魅力。

一要忠诚老实,谦虚做人。诚实是立身、立言、立行的基础,谦虚是谋事、干事、成事的根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襟怀坦荡,实话实说,实事实干;在遭受挫折和危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良好的状态,乐观、自信、正确看待升降去留、荣誉地位;在事业有成的时候,千万不能忘乎所以、骄横跋扈、居功自傲、目无一切,逆境考验的是人的意志,顺境则彰显着人的品行。

二要心存敬畏,慎言慎行。我们在审计中,要敬畏党和人民赋予的审计监督权,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慎言、慎独、慎欲、慎微;与被审计单位交流时,要谨慎小心,谦虚诚恳,遵守审计纪律;个人独处时,要保持警惕,严守法纪;面对诱惑时,要保持清醒,洁身自好,培养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从细微处着眼,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一身正气,营造风清气正的审计工作氛围。

三要秉公用权,廉洁从审。廉洁从审是审计人的安身立命之本。我们审计过程中,不能带有任何个人偏见,既不无依据夸大问题,也不主观歪曲事实,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面对手中的权力,要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约束,秉公用权,不搞特权,不滥用职权,不以权谋私,不以审谋私,严格执行审计程序,树立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清正廉洁的形象。

(三)勇于创新,做一个开拓型的审计青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历经三十年风雨的审计,正是因为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审计内涵、审计方法,才取得了辉煌成就。青年审计人员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的责任与勇气、改革的担当与锐气,革故鼎新、勇于进取,成为审计事业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和开拓者。

一要树立创新意识。大胆破除落后的传统思想观念,自觉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主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及时把握和抓住机遇,审时度势推动创新。要有自我否定的精神,勇于否定陈旧的认知和经验,走出自己的条框桎梏,适时扬弃和更新自己,不断地总结提升、积极创新。

二要提高创新能力。青年审计人员要不断学习,善于积累,努力开拓知识面,为审计工作的创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要善于在实践工作、审计案例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升华,寻找创新的灵感,培养和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要推出创新成果。要在以下七个方面出成果:在创新审计理念上出成果,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障;在创新审计内容上出成果,拓展审计工作领域;在创新审计方法上出成果,以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升审计质量和效率;在创新审计结果上出成果,实现审计效益最大化;在创新审计管理上出成果,增强审计工作整体效能;在创新审计理论上出成果,为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指导;在创新审计队伍建设上出成果,为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严谨细致,做一个务实性的审计青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青年审计人员应该以“细”字当头,于“实”处着力,秉承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树立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创造卓尔不凡的工作实绩。

工作要细。青年审计人员必须以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地开展审计工作,要把严谨细致落实到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前调查、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审计方案、撰写审计报告、做出审计处理、进行审计复核、利用审计成果等每一个审计环节,确保审计结果“零瑕疵”。

作风要实。青年审计人员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好高骛远,不急功冒进,不脱离实际,依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持把审计工作的出发点放到查深、查透、查出大要案上;把审计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的贯彻落实上;把审计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上。

业务要精。青年审计人员要以过硬的业务技能胜任本职工作,做审计队伍中的精兵强将,在开展审计工作中以“四精”把好“四关”:精心组织,严把立项关;精雕细刻,严把方案关;精打细算,严把实施关;精准复核,严把效率关。精益求精抓好审计质量, 争创优质审计项目,打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审计“精品”。

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 篇8

首先,我代表市审计局,对关心、支持我市审计工作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2004年市人大把《**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纳入立法计划,在多方调研、征询、论证、修改的基础上,几易其稿,市人大常委会于05年4月29日通过并颁布。《条例》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条

例》的颁布实施,是我市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对推进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对推进我市的审计事业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加强经济监督,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确保《条例》得到全面、正确的贯彻实施,我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多管齐下,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条例》的热潮。

一、学习贯彻,把握条例精神实质

作为《条例》执法主体的审计部门要带头学习贯彻《条例》。各级审计机关和全体审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条例》,全面掌握其内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坚持学用结合,贯彻《条例》的具体要求,切实做到依法审计,突出审计监督的重点。积极探索预算编制、预算调整审计和效益、环境审计,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项目和重点资金的审计监督。审计机关要分期分批举办《条例》学习班,组织全市审计人员进行学习、讨论,研究如何按《条例》要求开展审计工作。要通过学习贯彻《条例》,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做好审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做到运用自如,严格履行职责。

同时我们也要求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其他有关单位的领导干部、财会、内审人员也要认真学习,提高认识,领会贯彻《条例》的精神实质,自觉接受审计监督,密切配合审计工作,共同维护财经秩序,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各有关单位和主管部门,要关心支持内部审计工作,保障内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权;社会中介机构要依法承办审计业务,提高审计业务质量,自觉接受审计机关的审计业务质量检查。

近期在认真组织学习《条例》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条例》,使有关方面和有关人员提高认识,更加重视审计、支持审计,更好地配合审计机关工作,为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一是印制条例小册子,大力宣传制订条例必要性、意义、特点、主要内容等,并将宣传资料发送有关领导和部门,向内部审计机构、社会审计组织以及特约审计员赠送,让他们了解条例,积极支持审计工作;二是通过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刊、杂志等传媒,进一步扩大宣传,使有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知晓《条例》,营造良好的审计外部环境;三是开展专题宣传,利用审计场合和各种机会向被审计单位宣传条例,创造依法审计的有利条件,形成支持审计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重在实施,全面提高审计质量

一部好的法律实施效果如何,关键在于贯彻执行。《条例》在预算编制审计、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效益审计、环境审计等方面有所创新,但要把它贯彻好,需要有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审计机关要在审计实践中认真探索,研究,总结,我们要抓住条例出台的有利时机,加大审计监督力度,重点:

一是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因此,规范预算管理和财政分配秩序,促进政府依法理财是今后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审计要紧跟财政改革的步伐,监督财政部门对资金的管理、分配、使用情况,财政预算、执行、结算是一个整体,是互为联系的,我们不仅要关注预算执行和决算的情况如何,更要关注预算编制的科学合理。《条例》把预算编制作为审计的工作事项是符合这种要求的。通过审计,看预算编制是否依法依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节约高效、是否公平公正,从而促进预算编制细化、规范、科学,提高透明度。至于如何开展预算编制的审计,我们先按照政府的要求拟出具体的实施细则,逐步尝试。

二是加大资金使用效益审计,逐步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的转变。审计机关要针对当前存在一些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的情况,转变观念,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在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审计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效益审计。要把揭露严重损失浪费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促进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的提高,重点放在专项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上,揭露和查处违规使用资金、挤占挪用、损失浪费资金等问题。从近几年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效果来看,审计结果成效显著,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工程造价,为政府核减了大量的建设资金。因此,为更好地保护国家利益,保证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依法、有序,节约建设资金,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保障重点项目资金的有效使用,审计机关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履行《审计法》和《条例》赋予的法律职责,运用专业技术对财政投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审计,防止财政资金的损失浪费,提高

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促进干部管理和监督工作。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加强干部管理、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廉政建设的需要,作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一项重要举措,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审计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加

强对领导干部权力的制约、监督的重要工具。将经济责任审计写进《条例》,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深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更坚实的法律保障。各级审计机关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原则,客观公正,依法评价,切实搞好经济责任审计,依法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四是加大审计信息披露的力度,按《条例》的要求逐步扩大审计报告向社会公告的范围,提高依法审计依法行政的能力,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近几年我们已将部分社会关注的公益性基金、专项资金向社会公告,今后将逐步加大公告的力度。

五是加强对审计决定的跟踪、检查和落实,充分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审计决定作出了,并不意味着审计任务就此完成,执行审计决定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必须把整改要求落实到位,才算是审计任务完成了。但现实中拒不执行和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还存在,审计机关要运用《条例》赋予的权利,高度重视审计决定的跟踪落实,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严格执行审计决定,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整改纠正,保证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贯彻落实,维护审计机关的法律地位和权威。

上一篇:技能培训考核标准下一篇:奢侈品市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