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市场论文

2024-09-04

奢侈品市场论文(精选8篇)

奢侈品市场论文 篇1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

09药品经营与管理一班 曹倩倩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人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也急剧增加,2009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大国。如何发展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也成为当前重要议题。通过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奢侈品消费; 问题; 对策。

【正文】

一、引言。

世界奢侈品协会官方 2009 至 2010 全球报告显示: 2009 年,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2011 年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2010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1 /4。世界奢侈品协会称,“中国将在 2012 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胡润百富与亚洲国际豪华旅游博览(ILTM Asia)共同发布首份《中国奢华旅游市场白皮书》称: 2010 年中国大陆旅游者的购物花费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占据全球消费的 17%,购物花费比 2009 年大幅上涨 91%。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奢侈品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已经开始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二、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

奢侈品是指非生活所必需的高级消费品。奢侈品是由专业的奢侈品生产企业提供的,它不仅具有超高的商品品质,还具有高档的服务质量。主要包括高档服装、珠宝首饰、高档化妆品、豪华汽车和游艇等。

三、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迅速,2010 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 107 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 1/4。稳居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世界奢侈品协会预测“中国将在 2012 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约 1.6 亿人,奢侈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全球顶级奢侈品品牌也陆续抢占中国市场。但另一方面,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与西方奢侈品市场相比发展时间较短,还处于起步阶段不是很成熟,在很多方面都还存在问题。

(一)消费群体结构不合理,过于年轻化。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财富的 40 -70 岁的中老年人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而在中国购买奢侈品大部分是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20 至 40 岁,以商界成功人士、演艺明星、商业成功人士为代表。当前的 80 后很多年轻的学生、富二代或官二代 也成为购买奢侈品的代表。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 45 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 18 -34 岁之间。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结构极不合理,是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层最小的国家。

(二)奢侈品消费过于盲目,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

中国消费者往往因炫富心理,为“面子”而购买奢侈品。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都有盲从心理,不会去了解该奢侈品的品牌属性、历史内涵、功能定位等,在购买时仅仅以价格、品牌知名度作为选择依据。青年消费者更是为了炫富,为了“面子”而选择高额负债消费奢侈品,非理性消费的现象严重。

(三)奢侈品礼品化。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人们通常是为自己购买奢侈品; 而在中国,消费者往往将奢侈品当作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的工具,成为各种场合或者节日馈赠品的首选。将奢侈品礼品化导致奢侈品的购买者与使用者不符,导致人们在购买或使用时并不关注奢侈品本身的内涵、产品功能而只是把奢侈品作为一种工具。

(四)国内外奢侈品消费失衡,消费严重外溢。

2010 年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 56% 是在海外消费,消费额达到 130 亿美元。而国内消费还不到国外消费的 1/4,奢侈品消费严重外溢。国内外商品价格差是消费者选择海外消费的一个主要原因,中国奢侈品市场目前的税率是全球最高的国家。

(五)奢侈品消费以国外商品为主,本土奢侈品牌发展缓慢。

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商品上偏好国外品牌,对本土制造的奢侈品牌涉略极少。这种现象原因有: 第一,国人消费心理不成熟,多有“崇洋媚外”的心理,往往将奢侈品牌与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对西方上流社会文化盲目崇拜而对于本土文化、“中国制造”有着狭隘认知。第二,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由于传统历史文化、国人认知等原因发展缓慢,其竞争力与国外品牌相差甚远。

四、发展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本土奢侈品产业,改变国外奢侈品独占中国消费市场的格局。

我国本土奢侈品牌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企业的规模、品牌知名度与国际品牌相差甚远。因此,积极发展本土奢侈品产业,把庞大的国内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力吸引到国内商品,无疑对扩大内需,促进中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奢侈品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具有源远流长的多民族文化历史和千差万别的区域特色,这为本土奢侈品牌创造了深厚的文化积淀,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可以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悠久的文化历史为背景,创造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本土奢侈品牌。例如中国的陶瓷、刺绣等在历史上一直都是受全世界追捧的,所以可以将诸如此类的具有高超工艺且体现深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产品打造为世界顶级的奢侈品。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所有商品长盛不衰的动力,对于奢侈品也同样如此。在保留奢侈品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利用最先进的技术满足消费者不同时期的需求,才能保持品牌的稳定性和独特性,使品牌永葆活力,才能使奢侈品具备完美的产品功能价值和竞争力。

第三,提高奢侈品产业人才的专业水平。奢侈品牌专业人才是发展奢侈品牌的关键,而当前国内这种专业的奢侈品设计与管理人才还相当缺乏。因此,政府、教育机构等要加快奢侈品专业化人才的培养,缩短国内奢侈品专业人才与国外人才的水平差距。例如高校可以开设奢侈品产业管理专业、奢侈品设计专业等。

(二)健全奢侈品牌管理措施,加强法律监管力度。

我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对奢侈品牌的管理措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对奢侈品牌的法律监管力度也不够。在我国奢侈品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非法使用知名品牌商标的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积极性和对国内奢侈品市场的信心,导致大多消费者选择转战国外市场购买正品,从而产生了国人消费外溢的现象,不利于国内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发展和本土奢侈品牌的发展,进而对国内奢侈品市场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重。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建立奢侈品管理的专门机构,加大对奢侈品的法律监管力度,为消费者及本土奢侈品企业提供建立健康、有序的奢侈品市场。

(三)调整我国奢侈品进口关税税率,解决消费外溢现象。

在全球最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国中,中国的奢侈品进口税率是最高的。中国目前对奢侈品的进口综合税平均在 25%- 30% 之间,有的则高达 50% 以上。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 20 种品牌高档消费品进口到中国在缴纳关税、增值税和消费税等平均30%-40%左右的进口税后与国外差价明显,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高额关税导致国内进口奢侈品的价格高于国外市场,使得中国消费者不得不选择到海外市场购买奢侈品。据统计 2010 年国人购买的奢侈品中有 56% 是在海外消费,奢侈品消费严重外溢。因此应该适当调低奢侈品的进口关税或通过建立免税店等方式,使国内外价格平衡,解决消费外溢现象,促进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发展。

(四)引导消费者建立正确的奢侈品消费观念。

目前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还存在很多盲目性及非理性的方面。对奢侈品牌的认知也只处于表向的层面,盲目地炫富心理,对奢侈品牌的文化、内涵了解甚少。加之当今部分新闻媒体争先追捧豪华车展,奢侈酒会等更错误地引导消费者追求过度消费、奢侈消费,造成在年青一代消费者身上出现攀比、炫富、负债消费等严重现象。而这种消费观念与国家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走节能和环保道路不符。因此,需要政府、媒体等进行正确地引导,宣传合理的消费观念,帮助消费者建立理性的奢侈品消费观念。

【参考文献】:

[1]李朋。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牌之路的思考[D]。北京: 北京林业大学,2009.[2]王欣。奢侈品贸易及其政策引导之研究[D]。北京: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3]鄢雪皎。国内奢侈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J]。消费导刊,2008,(04): 9 -10.[4]王微微。关于发展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思考[J]。中国物价,2008,(09): 48 -50.[5]李春雪,张舒泽。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J]。中国市场,2011,(06): 86 -87.[6]马明龙。(09): 88 -91

[J]。今日南国,2010,中国奢侈品市场消费动机和策略研究

奢侈品市场论文 篇2

1. 消费者年龄年轻化

我国奢侈品消费年龄层在20岁到50岁左右, 其中20岁~30岁的年轻人是主力, 而国外, 其年龄层在30岁~40岁。在2007年进行的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中, 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 并表示愿意购买奢侈品。这些调查均显示我国奢侈品消费年龄逐步年轻化。20岁~30岁这一消费者群主要是80后与90后, 而他们不少人是现在的“富二代”与“官二代”。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改革开放后, 他们的父母成为先富起来的一部分, 有足够的资本供子女消费, 这为他们的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二是他们的父母经历新旧交替的时代变迁后,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从物质的匮乏到商品的琳琅满目, 使他们忽视了对孩子的金钱物质教育,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三是奢侈品以其精良的做工和设计的创新引领时尚, 而年轻人本来就是时尚的狂热追求者, 这种心理欲望也导致了他们的消费行为。

2. 国外奢侈品消费占主导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开始兑现承诺不再限制外资品牌在国内开设专卖店, 这一政策优惠为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打开了大门。近年来, 外国奢侈品在中国迅速扩张, 在一线城市基于饱和后, 又强势打入二、三线城市, 在商业核心地段开设专卖店和在高级百货商场设置专柜。在这种强势推进之后外国奢侈品的消费占据了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成功占据主导地位, 而我国的奢侈品牌处于几乎被淹没。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改革开放以来, 中西文化融合, 英语学习热浪一浪高于一浪, 中国人对西方有着本能的崇拜。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中, 我们理应学习西方文化, 但更应该注重本土文化的教育, 而非舍本逐末, 这种颠倒的教育观深深影响着这一代人的价值观念与消费观念。二是外国的奢侈品牌大多有深厚的历史, 在他们塑造品牌时都会进行品牌的故事传承, 将品牌的历史与本国的文化或者重大事件相融合, 突出品牌的底蕴, 极力打造经典。三是我国的奢侈品牌没有“走出去”的品牌战略, 如果品牌不走向国际, 如何彰显其“奢侈”?而外国奢侈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时, 不仅仅是“走进来”, 而且还是“走在一起”, 将其品牌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交融。

二、奢侈品市场的繁荣所带来的危害

1. 错乱的人生价值观

我国奢侈品消费的繁荣景象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国情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并不相符, 这种过度繁荣的背后则是广大消费者不遗余力的消费。在中国的文化里, 比较注重“圈子”这么一说, 当你想进入某一圈子的时候, 就必须与他们有相同的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这种生活方式与价值理念最直接的表现则是你对于物质与金钱的看法, 也就是你的财富与地位。在消费奢侈品的这一群人中, 必定有所谓的“圈子”, 当你想介入进去的时候, 就需要有与他们有共同的属性, 所以必须有被赋予财富与地位的奢侈品。他们其中大多数人并没有这种奢侈品牌意识以及理念, 纯粹只是一种附属品, 久而久之, 这种行为则会导致人生价值观的错乱。

2. 扭曲的消费心理

我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大多在20岁~30岁这一年龄段。这群人有“官二代”、“富二代”以及众多年轻的白领阶层, 他们或许是真喜欢奢侈品, 但网络上的“炫富门”事件不占少数, 这足以显示他们已经扭曲的消费心理。他们只是为了享受“奢侈”二字带来的已经变形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当这种扭曲的消费心理主导他们的消费行为时, 他们对人生的价值也已发生偏离, 造成一种恶性循环。

3. 拉大贫富差距

奢侈品之所以为奢侈品, 是因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此只能可望而不可即, 而于富人来说, 确实生活必需品。这种在中国市场上的繁荣, 会拉大中国的贫富差距。现在网络上流行着一种说法, 叫“仇富心理”, 这就是与炫富心理相对应而产生的, 这种虚假的繁荣会误导民众的思想, 以为“富者越富, 贫者越贫”, 愈加拉大贫富差距, 造成人民普遍的消极心理, 甚至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

三、引导奢侈品市场健康发展

1. 树立正确的奢侈品牌意识

奢侈品不仅仅是消费这种品牌的产品, 而是代表一种生活方式与行为理念。我们在消费奢侈品时, 应该了解这个品牌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它所塑造的品牌个性, 从而选择真正适合自己价值取向以及生活方式, 彰显自己个性与气质的品牌, 而绝非只是为了从众与炫富。

2. 着力打造中国的奢侈品牌

在奢侈品这一高端消费市场, 我国本土的奢侈品牌几乎被淹没, 所以我们应该极力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奢侈品牌。在奢侈品牌上要有“走出去”的战略方针, 要在国际市场中给自己定位, 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而不是仅仅做好国内的市场。

3. 养成健康的消费理念

奢侈品市场论文 篇3

奢侈品是中国人的市场,这是毫无疑问的。世界最主要购物退税机构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游客购物退税消费总额约42.5亿欧元,连续第七年居全球首位。目前的境外购物可以说有四个新的特点:其一是购买品类增加,由国外主要国内奢侈品向高端生活用品、药品、婴儿用品等消费品和生活必需品扩散;其二是出境目的改变,以前是出境旅游顺带购物,到现在更多消费者开始以购物为主的出境游;其三是出境的国家多元,去年欧美还是在前列,现在日韩、台湾也成为主要目的地,而香港的购物中心位置严重下降;其四是单个游客单价减少,原来是购买大件奢侈品,现在买生活产品。

可这却并非中国的市场,境内外价差仍然是境外游购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笔者曾比较过一款miumiu的手包,国内售价为2500元以上,而国外的价格仅为1100元,为国内售价的一半以下。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很多奢侈品品牌采用的是全球定价策略,目的并不是故意在各个市场之间产生价差,品牌同样希望价差在合理的范围内。在不同地方生产,运输、保险等费用不同,导致价差在10%-15%之间是比较合理的;如果价差超过20%,必然产生平行市场,诞生走私、代购等行为;而我国的现状是与国外价差在20%-50%之间,代购和境外购物必然盛行。

境内外的价差是税制惹的祸?我国主要是以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为主,而欧美很多国家则是以个人所得税等直接税为主。因此,一些包括高档汽车、珠宝等在内的奢侈品在我国入关后,除关税外,还要交纳消费税和增值税,但税制并非是导致价差的主因。

进口时缴纳的税款是在到岸价基础上计算的,而最终零售价中还包括至少渠道、房租等运营成本,厂家追求的毛利率等,最终定价中税只占一小部分。例如,在海南免税店中购买的商品依然比国外贵;即使新西兰进口奶粉到我国是免关税的,我国奶粉价格在全球仍不低,从这些都可以看出,税率并非是解决价差的所有办法。

事实上,高端消费品价差主要是由于这一市场仍然是卖家市场,品牌占据了市场价格的话语权,为了维持自己的高端形象不断维持高价,毛利率非常高。而且,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也导致消费不断外流,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制造的底气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今年年初曾盛行的“到日本抢的马桶盖”,很多都是在中国生产的,但不少消费者仍然愿意到国外去购买,这一现象在母婴、家居、食品药品等与健康相关的行业尤为明显,也导致了中国制造愈加“底气不足”,在不少行业甚至“到国外注册公司和品牌,返销中国”的套牌现象也愈加明显,从家具、服饰等行业逐渐向家居、母婴等行业蔓延。部分产品质量粗制滥造、违规成本过低、产品标准和质量管控不如日本等问题,导致了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不信任感,老百姓宁可相信“曲线救国”,也要绕道去买。

国内制造必须尽快转型升级,走“精品工业”路线。现在是消费需求已经升级了,但产业升级没有跟上。改进中国产品需要走精品发展路线,走高附加值,打造品牌为核心、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模式,打造精品工作。

奢侈品展市场调查报告 篇4

一、奢侈品的定义和特点

1、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具有以下特点:

2、奢侈品的特点:

第一,用多数人望而生畏的价格产生距离感。奢侈品注定只让一部分人买得起。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多数人奢望,少数人拥有”的距离感。奢侈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需要用极其高昂的代价拥有从种物质或者因此而产生的体验,这种特殊体验要用高价格来换取,否则,就不会有特殊的体验。

第二,符号性强。奢侈品的价格严重“背离”实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重在符号上。“奔驰”的符号价值在于成功。财富和身价。正如,人们开玩笑说,开个大奔去借1万元很容易借得到,如果你骑个自行车去恐怕没人敢借。LV最好卖的手包还是它的LoZo最醒目的那一款。男人们的T—Shirt上如果不出现Amlani的字样,似乎就不是那么潇洒。

第三,它必须得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或无与伦比的工艺、材质做支撑。在欧洲,许多奢侈品是家族企业出品,讲究传承与血统,比如伏特加酒。再比如宾利津津乐道的是英国顶级的工匠全手工缝制的真皮座椅,雷达表总是宣称它拥有永不磨损的表面。这里面有故事、有文化,这就是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丰富的品牌内涵所在。

第四,奢侈品住品牌上专注专一。品牌与卢品品类只能一对一,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

第五,必须有尊重产品历史的高超的产品设计和稳定的高质量,工艺精湛。奢侈品在设计与质量上必须与之身价相匹配。并且要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可 依赖感和良性的口碑传播。

二、奢侈品的市场特征

1、在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出很强的虚荣消费,也就是炫耀性消费。有了财富或权力还不够,还必须用什么东西证明出来,炫耀出来,让别人知道,于是,奢侈品就成为最好的证明和说明。与欧洲相比,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奢侈主要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有一个故事,轩尼诗老板听说中国越贵的洋酒越能销售,就到中国巾场来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国人大碗大碗地喝XO,全无法国式浪漫、情趣和品位。

2、在消费支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炫耀性消费心理作用下,一部分人透支钱包甚至透支身

体。回家吃咸菜,出门穿名牌不是少数。东北在全国不是富裕的地区,但东北高档皮草市场火爆异常“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总处于负债状态),就是很多白领生动的写照。

3、在消费人群的年龄上,年轻化明显。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20至40岁的年轻人中,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4、消费人群结构多元化。欧洲是以私人消费为主,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由三大人群构成:第一种人是位高权重者,第二种人是富人阶层,第三种人是外企白领。第一种人有地位有权势,讲究的是与“贵人”身份的匹配,但与其工资收入并不匹配。第二种人是私人企业主,其中一种人是为了显富摆阔,另一种入是隐形富人,他们的收入来源神秘,出手全是现金一次付清,第三种人长期沐浴“欧风美雨”,西方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浓厚,讲究的是时尚、派头、高雅,但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附庸风雅。

5、单位购物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许多公司购买奢侈品送给大客户、生意伙伴和政府官员。

6、在消费内容上不同。中国人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沤和艺术性,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

7、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旅游实现。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晃牌消费额中中同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也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8、以小“奢”代大“奢”。一些收人水平并没有达到奢侈水准的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国。有些女孩始终停留在买品牌包的阶段,因为皮包经久耐用而日显露在外。

三、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奢侈品市场成长的历程表明,人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地区,奢侈品市场很难发展,当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时,奢侈品消费需求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便急剧上升。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接近1500美元,全国性的奢侈品消费需求已由萌芽状态逐步转向启动,总体上我国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也正是这些发达城市形成了奢侈品消费的井喷现象。我国缺少贵族阶层,但不乏暴富人群,这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土壤中迅速暴富的人将是近年内奢侈品消费的重力军和主力军。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财富日益膨胀、关税不断降低、零售业全面开放等等这些有利于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大环境下,有理由相信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美好前景。但是,以暴富阶层为主导的奢侈品

消费与我国政府当前大力倡导的节约型社会显得不甚和谐,加上人们对奢侈品消费的质疑和新富阶层消费的不稳定性,这些提醒我们在看好我国奢侈品市场长远发展的同时,应对近期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四、全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消费总额以及增长速度

1、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每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年增长率为20%;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到2015年的年增长率为10%,届时,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像日本消费者一样具有影响力,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

2、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称,中国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5%,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中国品牌策略协会估计该群体的年收入为24万元人民币(约29,630美元),存款在30万-50万元人民币(约37,037至61,728美元)之间。预计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目前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有30万之多,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而这12万亿元的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这些家庭都具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

3、中国家庭收入超过8万元的家庭户数将从04年的570万户上升到09年的1800万户,到2013年会达到3390万户左右。而这些家庭的消费支出总和会2003年的2970亿元增长到2013年29450亿元,几乎增长10倍,其中估计约有10%以上的收入会用于奢侈品消费。

4、安永预计06-08年间奢侈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到20%,而08年之后增长率也可维持在10%以上。而《新财富》通过对9家奢侈品品牌及品牌代理商的采访与调研发现,部分奢侈品品牌近两三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他们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10%左右的增长率,据此认为奢侈品今后5年在中国内地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0%左右。

五、现有奢侈品品牌、数量、定位,发展速度以及销售情况

2007年,落户中国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华销售额几乎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迅速膨胀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成为了全球奢侈品品牌的必争之地。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旗舰店也纷纷涌现。中国消费者的数量已排在Louis Vuitton全球客户群的第三位。代表品位和财富的高级钟表、珠宝制造商卡地亚,自1992年开始在中国经营,目前在中国已有3家精品店,30余个销售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旺盛,也令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信心倍增,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扩展在华业务。高档女装品牌Prada计划在2006年底新开15家旗舰店;男装品牌阿玛尼计划于2008年之前在中国内地增开20--30家新店;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则计划今年在中国再开4家LV旗舰店。

六、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特点:

1、奢侈品消费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

2、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视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和“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

3、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

4、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因为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尊贵和其象征价值,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某种内在需要。

5、由于国内供应的奢侈品种类仍然相当有限,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海外旅行到欧美去购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在旅行时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同时旅行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奢侈品品牌的认知。

七.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习惯

1、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

2、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2001年,女性仅占总消费人口的25%。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Vontobel Research,2005)

3、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Wong & Ahuvia1998)”,表现为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享乐体验多于其象征价值,不再一味追求地位炫耀和虚荣。

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Miller(1991)认为“虽然中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Ram(1989,1994)在研究中发现“在今天的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八、昆明奢侈品市场状况

2005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96.9元,比2000年增长了34.9%,八大类消费支出除家庭设备用品下降外,其他各项消费均成增长态势,且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品牌。2008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昆明市受理的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共有7369人,较2007年增加1358人,年所得额达259004万元;奢侈品在昆明一年有近10亿元的消费市场,拥有全亚洲首家爱马仕表店、全国第四家LAMER顶级护肤品专柜等。GUCCI、菲拉格慕、卡地亚等世界著名奢侈品牌纷纷进驻论名,昆明的奢侈品销售业绩斐然,不但顶级护肤品的销量攀升至全国前十位,坊间还流传着“个人一次性最高购买额达50万、团购一次性最高购买额500万”的成绩单,足可见昆明奢侈品市场前景之广阔。

1、昆明现有奢侈品品牌:

ARTINI、ASHWORTH、AutaSon、a.testoni、Aquascutum、BMW、BALLY、Balenciaga、BIOTHERM、BURBERRY、BCBG、BENETTON、CANALI、CERRUTI 1881、CD、CARTIER、Calvin Klein Jeans、Ermenegildo Zegna、ESCADA SPORT、HUGO BOSS、MONT BLANC、MaxMara、ST.DUPONT、MARC JACOBS、dunhill、LLOYD、MAX&CO

JORYA、LACOSTE、Marlboro Classics、爱彼、宝玑、格拉苏蒂、芝柏、卡地亚、萧邦、真利时、豪利时、Tag Heuer、ROLEX、、TUDOR、IWC、OMEGA、RADO、GUCCI、GIVENCHY。MOVADO、浪琴、SWAROVSKI、LALIQUE、VERTU、LA MER、SKII、娇兰、兰蔻、娇韵诗、伊丽莎白·雅顿、雅诗兰黛、倩碧、资生堂、迪奥、香奈儿、EMPORIO ARMANI、LOUIS VUITTON、Salvatore Ferragamo、VERSACE、、TRUSSARDI、MONT BLANC、LANVIN、Polo Ralph Lauren、Paul & Shark、KENT&CURWEN、ST.DUPONT、DUNHILL、TOMMY HILFIGER、MARC JACOBS、JOOP、幕诗、MONDI、Liu Jo、Furla、ST.DUPOINT、G-STAR、MISS SIXTY、EVISU、ENERGY、REPORTER、江诗丹顿、宝珀、格拉苏蒂、芝柏、萧邦、伯爵、HERMES、OMEGA、GIVENCHY、FOLLI FOLLIE、GUESS、LLOYD、SWAROVSKI、Tiffany & Co、LANCEL、ESCADA WOMEN、GIVENCHY、TRUSSARDI、PIOMBO、JORYA、JIL SANDER、JEAN PAUL GAULTIER、GEOX、雅典、积家、ROLEX、TUDOR、艾美、LA COLLINE、娇兰、伊丽莎白·雅顿、资生堂、迪奥、GEOX、VASTO;

2、昆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

71.7%的人认为质量优良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68.7%的人认为价格昂贵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49.5%的认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是提供一流的商品服务;

3、昆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关注程度

42.9%会仔细阅读时尚杂志的新品推荐;42.9%逛街时会留意奢侈品,只有4.1%对奢侈品不关注;

4、了解奢侈品的渠道:

87.9%通过时尚杂志了解相关信息,68.7%通过电视了解,46.5%通过销售现场POP广告

购买奢侈品的用途:51.5%是自用,26.3%是送别人礼物;

5、昆明消费者认为的奢侈品牌:Rolex劳力士 手表、Chanel香奈儿 时装、香水、Estee Lauder雅诗.兰黛 化妆品、Lancome兰蔻 化妆品、OMEGA 欧米茄,表、RERRARI法拉利 汽车、Betley宾利 汽车、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皮具、Mercedes梅塞德斯(奔驰)汽车、Cartier卡地亚,表

6、购买奢侈品的原因:

63.3%喜欢就拥有,61.2%奢侈品确实品质优良,那何乐而不为呢,25.5%表示是为了社会需求

7、购买奢侈品的支付方式:88.5%付现金,84.4%刷银行卡

8、购买哪些奢侈品:

主要购买的奢侈品为化妆品、服装、香水。62.5%是购买香水,58.3%购买服装

9、购买奢侈品的地点:

74.2%在当地的高端市场,71.1%内地重点城市高端商场或奢侈品专门店,15.5%是在香港和台湾

10、昆明收入水平与消费奢侈品之间的关系

50%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至10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34.7%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11、昆明奢侈品消费群体的特征

大致可以分为3类:

一类为颇具经济实力,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奢侈品埋单,包括公司经营者和打工族中的金领;

二类为“透支”奢侈者,对奢侈品的热爱度远高于自身财力的人群,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不时在名品店刷卡购物,直到透支为止;

三类为部分送礼者,自身衣着未必昂贵,却不惜耗费万元购买名牌东西,作为足够体面的礼品。

九、昆明在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排名:

昆明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大量外地、外国人口前来定居,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消费人群和一定量的消费能力,昆明在全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排名第14位。

十、建议

以上调查是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风之铃2007奢侈品调查数据汇总而成,以供白金风尚奢侈品展参考,通过以上调查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昆明具备一定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也具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奢侈品牌,并且在逐渐增加,昆明奢侈

品消费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具备举办奢侈品展的市场条件;

2、昆明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尚有差距,因此建议白金风尚首届奢

侈品展办成小规模、小范围、精致具有云南特色的奢侈品展;

奢侈品市场论文 篇5

一、奢侈品的含义及其特点(一奢侈品的含义

沃夫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这样定义奢侈: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奢侈品一词起源于拉丁文Lux ,即“光”,顾名思义,所谓的“奢侈品”,意即“闪光的、明亮的、美好的东西”

。而在现代商品社会,奢侈品不同于一般的品牌产品,奢侈品的概念愈来愈趋向于复杂和专业化,世界品牌实验室用四项标准来定义奢侈品:价值品质、文化历史、高端人气和购买欲求。

(二奢侈品的特征

1、突出的文化与个性特征

奢侈品品牌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奇故事,被赋予了非凡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与众不同。奢侈品一般具有惟一性和不可复制性,这是奢侈品品牌区别于其他一般

品牌的标签,也是奢侈品品牌独特价值所在。例如,当年卡地亚公司为温莎公爵夫人设计了四款首饰,分别是“猎豹”胸针、“BIB ”项链、“老虎”长柄眼镜和“鸭子头”胸针。品牌的历史和传奇需要时间来撰写。以时尚品牌为例,只有在具有了一定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时,才能慢慢拥有奢侈品品牌的地位。悠久的传统和动人的历史故

事使奢侈品具有极强的文化性特征,奢侈品消费实际上也表现为对一种文化的崇拜。如同文物一样,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赋予品牌无法取代的内涵,使奢侈品具有强烈的独特风格,营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形象。

2、卓越的品质与超高的价格

奢侈品工艺必须体现缜密与细致,让奢侈品享受者将这种缜密的工艺与高品质直接联系,并转化成个人优雅与高贵的内涵。一个奢侈品牌代表了该类别所有产品的最高水准,一流的品质、超凡细腻的手工、对品质的苛刻要求、经典的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大师的匠心独运、用料考究,使奢侈品精致而唯美。而这些都决定了奢侈品超高的销售价格。例如,1875年创立的爱彼表,以自制复杂机芯和精细手工打磨而闻名于世。爱彼表现在年产量不到三万枚,因为每一只爱彼表从头到尾都是由手工打造完成的,包括制作最小及最薄的机械,哪怕是螺丝的边缘,全部用手工打磨。奢侈品追求与众不同的独特和精致造就了它的稀缺性,如果丧失其稀缺性则也不能成为奢侈品。稀缺性能增加商品的消费者期望价值和购买欲望,更彰显其奢华

中国奢侈品及其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肖爽

(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76 摘

要:奢侈品是指具有价值品质、文化历史、高端人气和购买欲求的特殊商品,具有个性化、高价位特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成长,奢侈品消费者的人数大幅增加。其营销策略包括特色产品策略、品牌营销策略、价格营销策略、借鉴国际奢侈品牌经销商经验及实施中国式亲民法规等。

关键词:奢侈品;营销;策略;文化;品质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7600(200903—0110—03 收稿日期:2009—02—06 作者简介:肖爽(1980—,女,辽宁昌图人,助教、硕士研究生。110

2009年第3期 LNGZ LNGZ 的本性,铸就高端的价格。

二、奢侈品的营销策略(一特色产品策略

产品整体是指通过交换能满足顾客某种需要和利益的有形物体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包含核心产品、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三个层次。奢侈品是品牌产品中的特殊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炫耀性消费”

。如果奢侈品经营者为了满足更多人的需求,追求更高的销售额和利润,而模糊了产品独一无二的品牌形象,那么产品线的延伸将最终稀释自身的品牌,腐蚀企业最初产品或目标客户的竞争优势。例如,作为高端品牌的法拉利轿车曾经是“有钱也难买到的奢侈品”,而现在它却是“有钱就能买到”的豪华车。法拉利放弃了“让法拉利成为少数人的梦想”和“产量永远比市场需求少一辆”的祖训,从超级奢侈品的溢价延

伸到了高端和中端市场。法拉利传承已久的“限产3500辆”的祖训也被打破,成了一个普通的高端跑车品牌,品牌的“不专一”性导致了顾客的远离。稀缺性是成为奢侈品的一个关键因素。供大于求,市场竟争就会激烈,产品价格自然就会走低;供小于求,产品价格就会高于成本和自身价值,成为高端产品;而供远小于求,才能成为竞相购买的奢侈品。

(二品牌营销策略

品牌是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原动力,是奢侈品的生存之本。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化运作是品牌的发展的动力源泉。作为奢侈品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关注顾客需求的变化,充分地了解他们的需求,不遗余力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的品牌内涵。品牌发展主要是提供差异化产品来占领市场。一是突出奢侈品的鉴赏收藏,加强和展示自己的品味与眼光独到;二是彰显个性,秀出独特个性、引导时尚的需要;三是营造奢侈品的善待自己理念追求,实现内心满足、自我享受、获得特别体验的需要;四是关注奢侈品产品类别存在一定差异和兼容。经营者需要确定想要定位的细分市场,进而开发出特色奢侈产品。真正的奢侈品厂商都会致力于品牌的建设和维护,因为这是奢侈品的生命之源。他们像制造他们的产品一样,品牌建设也是精雕细琢,用先进的营销理念和市场化运作为品牌的发展注入活力,既保持已有的产品风格,又为顾客量身打造更新的价值组合,向消费者传递品牌内涵和产品价值,培养品牌的忠实拥护者。

(三价格营销策略

当一位富豪驾驶着自己价值28万美元的法拉利456在高速路上全速狂飙时,却发现另一辆法拉利跑车从身旁掠过,仔细一看,却是法拉利355。一部售价仅16万美元的跑车,竟然分享着与自己的跑车同样的快感,刹那间, 他的心中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与法拉利相对应的例子SK-II ,其原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本区域小品牌,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后以高出其他高端日化产品30%的定价策略,既表明产品品质,同时也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如今其销售成绩已在高端化妆品前列。价格本身并不是豪华产品的销售依据,但却是定位因素。

(四借鉴国际经销商经验,实施中国式亲民法规基于中国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态度,很多国际奢侈品经销商开始放下矜持,制定“亲民”营销策略。TESIRO 通灵中国区运营总监伯纳得说:“进驻中国市场之初,我们就把如何培养品牌知晓度,为客户创造愉悦的零售体验,并在广阔的市场上把握渠道的布局,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高效地挖掘潜在客户、管理现有客户等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不失品牌格调的同时,我们要做到营销方式的亲民性。

1、培育品牌知晓度

炫耀式消费态度决定了一个奢侈品牌的知名度。在西方国家,在顶级奢侈品和时尚杂志上做广告是培育品牌知晓度的主要手段。在中国,这些杂志普及率还很有限,一些奢侈品牌开始通过大众媒体、地段、时尚杂志等综合方式,建立品牌的知晓度。TESIRO 通灵首选央视人气极高的财经栏目“对话”、“经济半小时”作为品牌的传播平台。因为这些栏目形象高端、人气高,目标受众群是社会精英人群,与品牌特性一致,弥补了时尚杂志的不足。

2、强调“原产地”的重要性

原产地会成为中国消费者选择奢侈品牌的重要参考条件。例如,中国消费者普遍认为高档的汽车要产自德国,奢华的手表来自瑞士,顶级的香水在法国,有了“原产地”作为保证,最起码的“奢侈”属性才能得到保证,这也是中国消费者的一个重要的奢侈认知。

3、公关手段高调营造奢侈

奢侈品牌在保持自身矜持优雅的仪态同时,也希冀成为更多媒体的焦点。TESIRO 通灵会趁新店开张举办奢华的珠宝秀或晚会,这样的活动在中国常常代表着一个特别的时机,公司可以借此宣扬品牌,慎重邀请贵宾,但要获得广泛的媒体报导。从TESIRO 通灵、卡地亚等这些国际奢侈品牌邀请的媒体名单里,不仅可以看到高端的时尚媒体,也看到一些平民化的都市媒体。这些品牌都设立内部自身的新闻中

心,每次开展公关活动时,他们会积极主动配合形形色色的大小媒体,架构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平台,形成媒体轰动效应,给很多无缘亲临现场的人创造无限的遐想空间。

4、悉心倾听,注重商业思维

奢侈品生产商必须把设计灵感、客户需求以及商机三 111

2009年第3期 LNGZ LNGZ 一级 指标

一级权重二级指标 二级权重指标解读 考评等级A B C D 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0.4 技能等级证书0.5何种等级

产品(样品设计、制作能力0.3产品名称、用途、实用程度相关企业设备操作能力0.2何种设备、熟练程度

工具使用维修能力

0.2 相关软件使用能力

0.2什么软件、软件运用程度网络技术实用、开发能力0.3网页制作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0.3什么问题、问题解决效果实训设备维修、维护能力 0.2什么设备、维修证明实训试验指导能力 0.2 对实训单位生产流程、有关产品结构原理的熟悉程度 0.2指导实训、试验重要程度对实训学生技能的指导能力 0.6什么技能对实训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指导实训能力 0.2学生反馈调查表 科研发展能力 0.2 科研项目来源、等级与经费数额 0.5项目批文、合同、协议

完成情况、实际效果、项目运用鉴定与企业单位合作科研紧密程度 0.30.2 项目鉴定表、项目鉴定证明情况反馈、证明材料、社会反响 表2.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评价体系表

应事先做出明确的规定,对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及相应的实践能力,提出明确的要求,发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的杠杆作用。高职院校对教师应实行严格的考核,并突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按实现要求的程度,来推荐参加教师职称资格评审,从而锻炼出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高职院校内部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的评估,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在教师进修培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向“懂理论、会技能”的教师倾斜。做到理论与实践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促进与推动专业课教师的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为高职

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考文献: [1]张传义,董新伟.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大连:大连出版社,1999.[2]张家详.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责任编辑,辽信职院:张宪立] 者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市场,根据市场脉动开展设计是把创意与商业结合的第一步。TESIRO 通灵每年都要花巨资进行深入、细致的市场调研。为了更好地响应顾客的需求,很多奢侈品牌采用客户关系管理(CRM 等工具。杰尼亚(ErmenegildoZegna 就利用数据来细分和跟踪消费行为以及制定相关决策,在美国和意大利重视购买经典西装的男士,在中国侧重于相对年轻的时尚人士。

5、业务拓展,由代理到直控

20世纪90年代,一些奢侈品牌主要通过香港的代理商率先进入中国,卖点设置在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的豪华酒店,瞄准的是那里的外国顾客,而非中国消费者。90年代末,不少奢侈品牌对省会城市的零售业态采取直接控制的方式,二、三线城市业务才交给代理商管理。2004年,这些奢侈品牌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开始抛开合伙人,自主的扩张,日益稀缺的黄金地段成为竞争的重点。

孤傲、高贵是奢侈品与生俱来的共性,因此,亲民不

可媚俗,贵族气质必须坚守,亲民的背后是为了抓住更多想成为“贵族”、有潜力成为“贵族”的中国消费者,让他们接受自身的品牌理念。

现代奢侈品会给予全球社会更多的经济发展动力,比大众产品更强烈地改变着全球社会。当奢侈成为一种时尚,代表着个性,代表着身份,成为生活品味与文化的象征时,它将能够创造财富,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奢侈品市场论文 篇6

中国真的存在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吗?

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近年高速增长。

※到高速增长,2010、两年出现井喷现象。

※即便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还是增长了16%,仅稍低于前几年20%的增长水平,但仍大大好于许多国家的奢侈品市场。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到1800亿元(按固定汇率合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20%还多,超过目前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日本。

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但是由此简单推出结论,中国存在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且很大。这个结论需要仔细推敲,否则,我们的企业就一直在错误的战场上用错误的方式战斗。

中国人买奢侈品,但并非精神消费

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之中,我们看看如下消费行为:

※中国人在不同地点购买的奢侈品,购买比例为:中国大陆:港澳:欧美国家=1:1:1。其原因为境外价格便宜。

※中国消费者还存在较低的品牌忠诚度和较强的印象型消费观,并没有对哪个品牌情有独钟。

※中国大多数奢侈品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偏好选择大众知名度较高的奢侈品牌,属于“随大流”的情况,他们的选择范围会集中在社会主流倾向的少数十几个品牌上。

※以第五大道网站为例,品牌知名度高、Logo明显的产品明显要卖得好,而且这些商品都是那些品牌入门级别的基本款,

这些是奢侈品消费应有的特点吗?不是,这些特点说明,中国人不是消费的品牌文化,他们消费的是载体本身!

中国大量存在的是次奢侈品消费(高端商品消费)

由上文的消费特点可以推断出:中国大量存在的是次奢侈品消费,而不是奢侈品消费!(为了便于区分和表述,以后的文章中我们把次奢侈品消费称为高端商品消费)

当高端消费得不到满足时,消费者拥入奢侈品市场

有人提出疑问,你说消费载体本身我同意,但是他们为什么不买国内更高品质的载体?比如,国内某品牌服装包包款式,用材更好,为什么不热销?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给出2个公式:

奢侈品消费=消费精神文化

高端用品消费=精致物质享受+A

这2个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消费扭曲的过程:中国大量的奢侈品消费并不是为精神文化买单的,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中国市场真正大量存在的是高端商品消费。而目前中国的高端用品品牌无法同时满足必须满足的2个因数,有的品牌无法提供精致物质享受(各行各业都有装B装格调,产品含金量上不去的品牌和企业),有的品牌无法提供那个精神方面的A(本文暂不讨论A与奢侈品品牌精神有什么不同),于是呢……?

大家转入购买国外奢侈品,于是有了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市场(扭曲的奢侈品市场)。

这就是我这篇文章试图引入的话题――中国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高端商品市场。

而大量企业家被限制在如何挤入奢侈品市场的固有思维中了,仅此一条,会延误掉企业的未来!

下一个讨论的话题是什么呢?何种类型的产业更适合推出高端商品?

中国: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 篇7

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整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各个消费阶层也在不断变化, 顶级消费阶层的迅速崛起以及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吸引了全球奢侈品行业在中国开拓市场。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的研究报告显示, 目前, 中国有能力购买国际名牌的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13%, 并保持不断增长。到2010年,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达到2.5亿人, 增幅居全球第一。另外, 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最新数据, 2011年中国民众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超过2700亿元, 年度总体增幅在25-30%之间。在全球奢侈品市场疲惫的大背景下, 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热情不减, 而且奢侈品消费在中国呈现不断更新换代的趋势。另一方面, 随着中国人消费能力不断提高以及金融危机对奢侈品牌欧美市场的冲击, 国内外奢侈品牌加速开辟新兴市场, 使得中国成为奢侈品牌布局新兴市场的首选。目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市场, 仅次于日本。借助上海首届奢侈品展览会, 国外的奢侈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奢侈品在中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奢侈品初登中国市场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国奢侈品市场处于萌芽阶段, 国外奢侈品牌开始考察和了解中国市场和投资, 在经验上处于小规模的实验性阶段。瑞信旗下的百年品牌摩凡陀在60年代以前便进入中国市场;日本著名手表奢侈品牌欧米伽在1979年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以及1980年的上海游泳锦标赛上被用于指定计时。奢侈品进入中国后第一次引发强烈影响是在1978年《文汇报》刊登出的雷达表巨幅广告。法国著名服装品牌皮尔卡丹是当时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奢侈品牌, 1979年, 皮尔卡丹在中国举办了第一场时装秀, 成为第一个被中国人知道的西方奢侈品牌。80年代, 很多国际著名品牌陆续在中国市场上登陆, 如花花公子、法国鳄鱼等, 引起了中国消费市场不小的轰动。然而, 相比于如今的香奈儿、阿玛尼、路易威登等奢侈品牌, 80年代进入中国的奢侈品己经很难再被定义为奢侈品。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进出口贸易扩大, 奢侈品在中国得到商机。国外奢侈品企业经过前期对中国消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 得出的一份中国战略布局报告显示:在中国663个城市中, 有7个零售总额超过千亿的城市, 适合进驻世界一线顶级品牌;有15个零售总额大于500亿元城市可以作为建立旗舰店的目标城市;有45个零售总额超过百亿元的城市, 可以作为品牌代理的延伸城市。20世纪90年代, 国际奢侈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 1990年, 国际著名珠宝奢侈品牌卡地亚在北京王府井饭店开设了中国区的第一家店, 成为90年代进驻中国的首家国际顶级奢侈品牌。1992年, 路易威登在北京王府井饭店开设了第一家直营店。到目前为止, 路易威登已经在中国的一线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络, 全国共有29家门店, 其中那个包括5家旗舰店和24家专卖店。1993年则是奢侈品牌大量进入中国的一年, 香奈儿、雅诗兰黛、倩碧等国际品牌纷纷登陆中国市场。

21世纪至今, 在全球金融危机打击消费者信心的时候, 中国奢侈品市场不但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反而在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显示出极大的消费实力, 被复苏中的奢侈品商家抓住了商机。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世界奢侈品进入中国, 尝试在中国市场挖掘属于自己的盈利空间, 那么21世纪开始, 世界各大奢侈品企业开始在中国赢取利润。即使在2008年到2009年世界经济危机时, 中国奢侈品的销量仍然为他们赢取丰厚的利润。以箱包为例, 2006年1月, 上海海关统计数据显示, 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各类箱包62.3万个, 价值3000万美元, 其中单价在500美元以上的高档箱包共进口4000多个, 增长8倍多;单价在1000美元以上的顶级箱包388个, 增长了96%, 价值61.3万美元。以洋酒为例, 中国的洋酒市场主要有三家竞争厂商:芝华士、尊尼获加和轩尼诗。其他直接竞争的进口商家包括皇家礼炮、人头马、格兰飞迪、马谛氏、珍宝、杰克丹尼、帝王等。根据上海海关的统计, 2005年以来, 中国已进口大量的洋酒, 上海口岸一般贸易方式下共进口洋酒1亿5200万美元, 2006年, 中国消费者用于奢侈品酒类的支出高达72亿美元。以高档服装为例, 香奈儿、路易威登、古奇、迪奥等国家顶级服装品牌对中国出口逐年递增, 在中国的销售呈快速增长趋势。

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 世界各国奢侈品市场销售份额下降, 而中国奢侈品消费仍然表现为上升趋势。相对于一直处于市场饱和的日本奢侈品市场以及欧美奢侈品市场, 中国奢侈品市场向世界奢侈品市场证明了其强劲的消费实力。正如WGSN (全球最成功的时尚资讯服务商) 亚太区总经理朱丽·哈里斯所说:“中国和世界的奢侈品消费走势, 是两条曲线, 一个从低往高攀升, 一个从高向下跌。”此外, 一项针对全球富人消费习惯的调查, 对400余名收入和投资盈利超过6位数的富豪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 从2009年开始, 42%的受访者削减了对奢侈品的支出, 奢侈品消费因此严重下滑。而中国却出现相反态势, 目前, 中国奢侈品消费已占全球市场的25%, 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 奢侈品消费店遍布上海、深圳、长沙等城市。

根据2009年11月贝恩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 2008年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总额为203亿美元, 其中, 境外消费 (包括香港) 为116亿美元, 国内消费为86亿美元 (即中国奢侈品市场总额) , 境外消费随收入增长而增加。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 (WLA) 官方2009—2010全球年度报告: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 (准确地说是指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 而不是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总额, 其中, 二者相差为中国消费者在境外奢侈品消费市场消费额) , 截止2009年12月, 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由2009年1月份的86亿美元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27.5%, 上涨了3个百分点, 中国首次直逼日本, 超过美国, 成为世界奢侈品第二大消费大国。随着大批国际奢侈品企业将2010年的重点投向中国内地市场, 越来越多的全球奢侈品企业陆续抢占中国市场, 预计5年后, 中国奢侈品市场将会达到146亿美元以上的全球份额, 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额的顶峰, 中国势必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贸易与消费中心。对于奢侈品而言中国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市场, 更是最后一个尚未充分开发的大市场。由于现在欧美市场的相对饱和以及亚洲人对奢侈品的普遍热衷, 中国市场自然就成为奢侈品公司的必争之地, 尤其是中国城市地区, 走在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最前沿, 可以更加敏锐地接触到世界范围内奢侈品消费的信息与引导。每年有大量的奢侈品品牌涌入中国市场, 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进行飞速扩张, 随之而来的就是中国城市奢侈品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 又因为城市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存在行业分布相对集中的现状, 同时缺乏本土奢侈品牌是中国奢侈品市场未来发展所要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问题。

丰富的产品品类

近年来, 中国消费者强大的购买力使得增长迅速的中国奢侈品消费倍受关注。有数据显示, 中国消费者每年在高档皮包、汽车、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上花费60亿美元以上。其中年增长率比较高的产品品类为女士服装, 鞋类、箱包, 增长最快的为化妆品、香水和个人护理用品, 男士服装及其他增长率也约为15%, 珠宝类年增长率为10%, 而腕表市场规模年增长率为5%。调查显示, 中国奢侈品市场短期内增长率将保持适中, 主要依靠皮具和化妆品品类的推动。调查显示, 中国富豪年平均消费200万元, 其中, 名车、名表等奢侈品是最大花销项目。根据毕马威发布的《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追上潮流》报告, 2008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一线城市的167万高端女性群体购买香水、珠宝、箱包时表示一定要名牌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2.6%、41.2%和17.6%。

综上所述, 中国奢侈品消费产品品类丰富, 尤以高档皮包、汽车、服装、饰品和化妆品等奢侈品所占比例较大。根据2009年11月份贝恩公布的针对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者的调查报告 (产品类别不涉及服务、酒店、餐厅、酒类、奢侈汽车和游艇、私人飞机等) , 服装中的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 、香水中的CHANEL (香奈儿) 和皮具中的GUCCI (古驰) 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消费者倾向于购买各类品类的前3大品牌的产品。各品类中前5大品牌约占一半的市场份额, 腕表和化妆品品类的市场规模最大。例如, 按照字母顺序, 腕表前5大品牌分别为:CARTIER、LONGINES、OMEGA、RADO和ROLEX;化妆品前5大品牌为:CHANEL、Dior、ESTEE LAUDER、LANCOME、SHISEIDO;箱包前4大品牌为:BURBERRY、GUCCI、LOUIS VUITTON、PRADA等;男士服装前3大品牌为:AMANI、BURBEEY、BOSS等。

集中的商业布局

奢侈品在中国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 一般而言, 奢侈品品牌首先进入北京、上海等消费者购买力较强的一线城市, 随后扩张的路线为广州、深圳、杭州、温州、宁波等, 而后再由成都、重庆到西部其他城市。调查显示, 顶级的奢侈品牌都是首选北京、上海登陆。因为国内消费者对在这两个城市出现的品牌认同度较高, 如果在这两个城市首先告捷的话, 在其他城市的推广也就更为容易。其次, 这些城市地区的贫富差距相对小, 奢侈品在销售时可能会更多的随机消费群体。在相对贫富差距悬殊的地区, 人们容易产生仇富心理, 这必然会抑制人们的露富行为, 从而影响奢侈品的消费。在布局一线城市的基础上同时相对集中于二三线城市。如此布局的原因主要是:其一, 拉动二三线城市的需求。奢侈品在20世纪90年代初刚进入中国一线市场, 与现在的二三线市场的情况相当, 因此前十年的一线市场的成功经验也推动了奢侈品开拓二三线市场;其二, 一线城市相对于整个庞大的中国市场份额还是较为有限的。在奢侈品大局入侵之后, 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市场潜力受到了很大限制, 同时一线城市销售成本的攀升, 也使得奢侈品需要寻找新的消费增长点, 尤其对于进入相对较晚的品牌来说更是如此;其三, 成本驱动。对于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奢侈品, 在近1年的磨砺后, 己收回了品牌在商业上的投资, 并且盈利颇丰, 自然有余力进入相对投资较小的二三线市场;其四, 操作的成熟。经过本土化的成长, 横多奢侈品牌己经由一套相当成熟的系统去运作, 其市场经验和人才储备也日渐完善, 对向二线城市的发展也底气十足。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分布格局, 先后相映成辉, 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成熟程度和成长路径, 一线城市主要依靠白领消费群体的渗透, 而营销观念主要依靠私营业主群体的开拓, 前者成长较慢, 后者成长较快, 不同的消费群体需要奢侈品应用不同的销售策略。

年轻化的消费群体

根据调查显示, 中国52%的富人生活在北京、上海以外的城市, 二、三线城市居民对奢侈品的认知程度、消费能力也越来越高, 中国这些富豪年平均消费200万元, 奢侈品消费占了最大比例。2007年后, 奢侈品在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不是北京、上海, 而是成都、哈尔滨、大连、重庆、西安、无锡、温州、宁波等二、三线城市 (一线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二线城市包括其他所有省会和直辖市, 三线城市为更低级别的城市) 。根据胡润《2010至尚优品——中国千万富豪品牌倾向报告》显示, 中国富豪平均年龄41岁, 男性居多, 平均拥有3辆车, 4.4块手表, 收藏珠宝、古代字画和当代艺术品也是他们的爱好。此外, 亿万富豪中1/6打算购买私人飞机, 一半打算购买游艇。调查显示, 男性富豪消费比女性富豪多;男性富豪最大的消费花在旅游上, 而女性富豪最大的消费在日用奢侈品上。中国富裕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比世界平均水平低很多, 几乎比美国的富裕家庭年轻20岁, 比日本年轻更多。在中国45岁以下的富裕群体占80%, 而在美国这一数字仅为30%, 日本为19%。

《里昂证券中国奢侈品消费报告2011》总结了中国富人与国外富人之间的八个主要区别, 第一条便是中国富人更加年轻而且更加富有, 更加愿意显示他们的财富和成功, 他们希望得到特殊的待遇, 并且会花大把钱去买一切能显示他们特殊身份地位的物品。中国富人喜欢境外游并且会购买诸如手表、珠宝等奢侈品。里昂的调查研究显示, 中国内地的百万富翁平均比国外的百万富翁小巧岁, 中国百万富翁的平均年龄是39岁。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欧阳坤预测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的主流大军是25一30岁之间的新兴奢侈品消费者。相比于2007年奢侈品主流消费群体35一45的年龄层, 2010年城市中间阶层奢侈品消费群体将会在25一45之间, 平均年龄小了4岁。中国富人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群体, 富裕人群低龄化直接导致我国奢侈品消费的低龄化。

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受文化、经济、社会以及年轻人个人心理特征的多重影响。首先, 在过去节俭的消费观念被奉为传统美德, 奢侈消费是被评头论足的浪费行为。过去的居民流传并实践着“新三年, 旧三年, 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消费生活方式。现在的年轻一代出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加上传播、言论行为自由的文化背景以及西方消费主义意识形态对年轻一代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造成巨大的影响。其次, 国家出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对政策、制度、主流文化进行政府引导与控制。在世界金融危机影响下, 国外消费市场受到重创, 中国出口受到明显影响, 有专家指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期不能停留在依靠出口和国外市场的夸张, 而应转向国内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潜力, 提升城市中间阶层的需求和消费欲望从而扩大国内消费市场, 使中国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客观上, 国家的飞速发展成就了一个富裕群体以及富二代, 他们有经济条件和实力去消费奢侈品。最后, 年轻人更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 更容易吸收和接受新事物, 更浮躁地渴望体会西方社会高品质的生活方式, 也不乏攀比炫耀的奢侈品消费心理。

本土奢侈品牌缺失

当前, 中国奢侈品市场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有没有奢侈品?得到的绝大多数回答是否定的。面对这样的问题, 疑问者和回答者都没有弄清奢侈品的本义。其实只要从奢侈品的定义着那个就能判断:中国有奢侈品, 而且不少。比如, 在2007年12月“第二届广州奢侈品展”上, 独具岭南特色的玉雕、牙雕、木雕、广绣、广彩“珍品, 以及景德镇名贵陶瓷、紫砂茶壶等展品占据9000平米中近一半展会面积, 这些原本属于传统工艺美术范畴的展况。也是广义上的奢侈品。这次展会还有诸如10万元一位的“世界华筵”、20万元一瓶的酒、99万元的钢琴、2010万元的象牙汽车。但是这些数字就足够体现奢侈品的含义。但是, 中国却没有一个世界范围内影响较大奢侈品牌,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们谈论奢侈品其实更多地市想从奢侈品品牌的角度出发, 被人们熟悉的奢侈品也是那些拥有自己品牌的奢侈况, , 正因为中国缺乏本土奢侈品品牌, 所以很多人误以为中国没有自己的奢侈品。然而, 在那些高价展品面前, 人们是否能够感觉到超越这些数字之上的精神震撼呢?这些住哪跑是否能像世界著名品牌那样通过产品传递自己的品牌文化?这些疑问的背后揭示出如何认识奢侈品品牌的内涵的课题。尽管中国并不缺少艺术品意义上的奢侈品, 但是艺术品是创作作品, 其不可复制是唯一性对于制造业高端产品的奢侈品来说, 不具有可比性, 也缺乏一般的商品流通特征, 否则, 购买或拥有古董或文物的行为本身也许就带有奢侈成分, 但这些物品并非纯粹意义上的奢侈品。因此, 我们可以说,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般意义上的奢侈品, 或者说没有达到世界级的奢侈品, 更确切地说, 目前的艺术品类奢侈品没有上升到品牌的层面。城市中间阶层奢侈品消费的特点奢侈品消费首先在西方社会发达国家产生、发展和扩展, 奢侈品消费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因其有着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经济基础、社会现状、文化景观、政治背景, 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消费特点:首先, 奢侈品在中国的高关税导致国内奢侈品消费群体大量外流;其次,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年轻化趋势明显;再次, 中国传统社会性质和文化习惯使得人群与面子推动的奢侈品消费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大特色;另外还包括, 我国奢侈品市场缺少自主奢侈品牌, 奢侈品指出占收入比例过大等等。

中国奢侈品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规模来看, 在金融危机中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奢侈品消费不减反增, 增长迅速。从发展阶段来看, 中国奢侈品消费进入上升阶段。从产品品类结构来看, 中国奢侈品消费大部分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 而在欧美发达国家, 房屋、汽车、旅游等奢侈品消费比例较大。这说明, 中国奢侈品消费更关注个人体验价值。

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品牌结构来看, 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选择各产品品类的前5大国外品牌 (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不具有全球竞争力或者国内某些奢侈产业缺失被广泛认可的奢侈品牌) , 而欧美国家选择更倾向于本土奢侈品品牌。从中国奢侈品消费的消费者结构来看, 中国奢侈品消费主体更年轻化, 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 而在发达国家, 奢侈品消费的主体为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从上述特征可以看出, 中国奢侈品消费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奢侈品消费发展规律相符, 但是某些具体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中国特色。通过上述特征可以看出中国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国奢侈品消费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非理性成分居多。从整体增长速度来看, 中国奢侈品消费与中国经济发展尽管整体一致, 但是, 中国奢侈品消费中也隐含较多无法从经济角度去解释的非理性成分。尽管中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 人均GDP和可支配收入获得较大提高, 但是, 增长的收入应该主要用于消费普通消费品, 而不应该是价格相对较高的奢侈品。但是, 由于伴随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是收入差距拉大, 使得高收入群体奢侈品消费倾向普遍提高, 炫耀性消费动机驱使该类群体通过消费奢侈品来证明财富和身份, 因此, 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长主要得益于社会分配不公而不是整体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 在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 缺乏支撑奢侈品大幅增长的经济基础, 不完善的分配体系支撑了高收入群体的奢侈品消费, 极大地浪费了资源, 而且不利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另外, 奢侈品消费群体年轻化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存在的另一个问题, 也导致了很多非理性消费。年轻群体由于缺少财富积累, 本身收入不高, 但是追求高档消费、追求最新最流行以显示生活品味或从众满足虚荣。该类消费群体的非理性表现在:超越自身承受能力进行奢侈品消费, 为购买价格较高的奢侈品而入不敷出。在解决非理性问题时, 需要政府和消费者共同努力, 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进行正确引导, 通过相关的政策解决收入不平等问题, 使资源更多流向低收入者, 从而提高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消费者本身也要进行理性消费, 量力而为, 尽量避免满足虚荣心、炫耀性消费。

另外, 非理性成分还体现在过分追求名牌效应。中国奢侈品消费的观念和动机直接影响了中国消费者对国外奢侈品牌的选择, 由于品牌被认知度和知名度越高, 炫耀性和象征性越强, 因此中国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各类品类的前3大品牌的产品, 导致各品类中前5大品牌约占一半的市场份额。中国消费者进行奢侈品品牌选择过程也是国内外奢侈品品牌进行竞争的过程, 但是, 由于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不具有全球竞争力或者国内某些奢侈产业缺失被广泛认可的奢侈品牌, 因此, 在整个奢侈品市场中, 难以见到属于中国的、知名的、被广泛认可的奢侈品品牌。因此, 当国外知名奢侈品进行展览时, 消费者往往容易冲动地进行购买。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缺失也不应被忽视。中国奢侈品供应商应该首先培育适合中国消费者偏好的中级奢侈品而不是价格较高的顶尖高级奢侈品, 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消费的各种诉求, 同时减少消费者进行奢侈品消费的非理性成分。

国人“拯救”伦敦奢侈品市场 篇8

在英国普通消费者购买的商品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标志出现的频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但在商品出口浪潮之外,中国近两年输出的另一股“浪潮”可能让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印象更为深刻——大批年轻的中产和新贵们远赴英伦消费购物。

自从4年前英国成为出境旅游目的地之后,中国的富人们就开始紧随美国人、俄罗斯人和阿拉伯人的脚步,逐渐成为“伦敦最渴望见到的消费群体”。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英国新西区公司(New West End Company)由伦敦邦德街、牛津街和摄政街这三大著名购物街的名品零售商组成。根据该公司的数字显示,中国消费者2009年消费总额增长达到2i%。

在那里,普里马克(Primark)一类的英国廉价服饰品牌根本不入中国游客的法眼,购物者通常直奔普拉达(Prada)一类的高端品牌店寻找昂贵的奢侈品,“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一些位于伦敦西区的奢侈品商店甚至开始招募会讲中文、特别是普通话的员工,使自己不错过这一次巨大的商机。

根据2009年9月三大购物街83231笔消费税退税的数据分析,当月来到这里的中国购物者人均消费780英镑,而在奢侈品店集中的邦德街,中国消费者的人均消费则达到了1038英镑。这个数字比美国人9月的人均消费还高(898英镑),比起俄罗斯人(1108英镑)和阿拉伯人(1139英镑)的消费金额略低。

不过,中国的购物者“胜”在人数上,来自伦敦当地退税公司的数据显示(这些公司帮助外国购物者退回消费增值税),从2009年4月到9月,中国人是邦德街“下手最狠”的消费群体,消费总额超过了300万英镑。

新西区公司的负责人杰斯·泰瑞尔表示,中国游客是邦德街的“潜力股”:“这是来自新兴市场的新力量,先是富人们踏上英国土地,然后是中产阶级鼓胀了腰包,也来这里游玩、购物。他们到英国购物的主要目标就是奢侈品——顶级珠宝、名牌服装等等。”他的预言应验了——2010年后,来到英国购物的中国游客是去年同期人数的三四倍。

因为汇率和消费税问题,在中国本土购买奢侈品的价格往往相对较高,因此对这些名品情有独钟的中国新贵们组成“购物远征团”,直奔伦敦、巴黎等欧洲城市。

88万千万富翁的购买力

现在,中国人的购物触角已经蔓延全球。伦敦的房产和高档商品秘鲁和赞比亚的铜矿以及新西兰的牧场,都是中国人的目标,但奢侈品最能体现中国购物者的自信和财力。

“中国的富人和中产阶级正在成为伦敦奢侈品店铺里的头号买家,他们随心所欲地支配着钱包里的现金,享受奢侈品带来的愉悦和满足,”伦敦咨询公司FDKG的执行董事肯·格兰特(Ken Grant)说,该公司对远东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调查,“中国的有钱人想炫耀自己的财富,而珠宝、手袋一类是最好的身份象征物。手表在中国消费者当中也很走俏,它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性最有力的象征。”

FDKG的报告显示,走进英国奢侈品商店的外国人中,中国购物者数量已经超过了俄罗斯人。多数来自中国大陆的购买者属于新贵阶层——钱包刚刚鼓起来的人花钱时通常不会太过吝啬。知名品牌如路易·威登、劳力士和巴宝莉占据着他们的消费清单,许多人购买奢侈品的意图是作为礼物送给亲戚、朋友和生意伙伴,还有情人。

中国人在英国购买的名表中,3/4送给朋友或其他人以维持“关系”。到英国购物的中国人数量将在未来几年持续增长。有媒体报道,目前中国的千万富翁有近88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这些人平均每人拥有三辆豪车和五块名表,并且毫不忌讳地炫耀着自己的财富。

偏好独特

英国《泰晤士报》曾撰文指出,路易·威登、古琦、巴宝莉和其他一些奢侈品品牌是中国购物者们的最爱。然而,一些奢侈品零售商则观察到了另一种趋势一珠宝品牌Boodles的产品正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捧场,一名公司新闻发言人说,卖得最好的是“经典的英式首饰”: “中国人对白金打造的玫瑰花形饰物偏爱有加。”

传统品牌登喜路在广告中宣传自己是中国海外购物者最喜爱的皮革奢侈品品牌;玛百莉(Mulberry)公司则对外宣称,中国人是其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群体,去年的消费人数提高了145%。

新西区公司的其他品牌店也从中国游客汹涌的购物浪潮中获益。塞尔弗里奇(Selfridges)百货公司表示,2009年中国购物者在这里的消费额显著增长,这表明中国游客不仅仅看重大品牌,也已经对知名设计师的作品产生了兴趣:“现在,他们是在我们商店里出手最阔绰的外国游客,就在三四年前,这里还几乎见不到中国人买东西。”

塞尔弗里奇的数据表明,带有设计师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和斯特拉·麦卡特尼(Stella McCartney)标志的商品在中国购物者中很是抢手。

虽然掏腰包的豪爽痛快让英国店主们感叹,但中国消费者一些“独有”的消费喜好也让他们感到不解。以房产为例,一些来自中国的买家提出就要泰晤士河边的房子,理由显得天真幼稚。“对中国人来说,伦敦往往就代表着整个英国,他们对英国的其他地方没有任何概念。”

奢侈品亦是如此。在上海,高档商店里的一瓶名酒往往就是身份的象征,但对于英国人而言,酒的品牌远没有真正的口味重要。“一些中国人过去在打开名酒时还会搀兑别的饮料,如果开的是一瓶昂贵的玛尔戈红葡萄酒,真是让人感到非常可惜。”格兰特说。

上一篇:审计局贯彻审计法汇报下一篇:技术员应知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