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诊转院业务流程(通用9篇)
转诊转院业务流程 篇1
医保病人转诊转院流程
1、参保患者所患疾病在市内定点医院不能确诊或确诊后无条件治疗需转其他医院治疗。转诊转院分内转和外转。内转是指市内定点医院范围内转诊转院,外转是指向上级定点医院转诊转院。
2、对于内转,转出定点医院主管医师要征求参保患者意见,报本院医保科(办)批准登记后;主动与转入定点医院联系,妥善安排好参保人员就医。参保人员按住院流程在接诊医院办理住院手续。
3、对于外转,严格按照三级转院制度(转上不转下)。确需外转,由转出医院主管医师提出理由,经科主任批准填写转诊转院申请表,经本院医保科(办)审核盖章,参保患者所在单位盖章。报医保中心批准后方可外转至指定医院。病情紧急,可先转诊转院,但要在3个工作日内补办。
4、转诊病人确诊后,需要住院治疗的,原则上回市内定点医院住院治疗。门诊医疗费由个人现金支付愿意由个人帐户支付的,治疗终结后可持有关手续和单据、本人IC卡到市医保中心核销个人帐户金额。
5、转外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或单位垫支,每月15日前由用人单位凭批准手续、诊断证明、每日费用清单、收据等资料报市医保中心医疗科审核后,按规定报销。
6、参保患者因公出差或经批准探亲期间因病需要诊治和住院治疗的视同转诊转院。
7、转诊转院病人执行我市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用药范围,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范围和标准,其医疗费用在规定报销比例的基础上降低10%。
8、转院时间原则上不超过一个月,确因病情需要应报市医保中心办理延期手续,未经批准和手续不全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医保中心不予报销。
转诊转院业务流程 篇2
1 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外部特征分析[1]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国内文献的检索数据库, 将“双向转诊信息化”或“双向转诊管理”作为检索词输入, 进行主题检索, 共检出文献153篇, 时间跨度从1991年—2009年, 刊载文献数量位于前三名的期刊是:《中国全科医学》 (23篇)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9篇)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7篇) 。从检索结果的具体时间分布中 (表1) 可以发现, 国内相关研究并不多, 但是自2007年以来, 文献的增长速度有了明显提高, 原因可能与国家近几年加大了对双向转诊的重视程度有关。
以SCI的网络版数据库Web of Science作为国外文献的检索数据库, 将“referral information”或“referral management”作为检索词输入, 进行主题检索, 共检出文献7538篇, 时间跨度从1995年—2009年, 刊载文献数量位于前三名的期刊是:《OTOLOGY & NEUROTOLOGY》 (132篇) 、《ARCHIVES OF SURGERY》 (121篇) 、《ARCHIVES OF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77篇) 。
在表2中, 近十年文献发表数量的逐年增长率不超过30%, 呈缓慢增长的趋势, 说明国外对于这一领域的研究已日趋成熟。将Web of Science的引文数据库限制为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即SSCI, 共检出146条记录) , 创建引文分析报告, 结果如图1所示, 从时间上看, 国外学者对双向转诊信息化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
2 国外相关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2.1 国外双向转诊业务的实施概况
国外的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早, 许多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十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建设, 社区首诊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也成为多数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 如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新加坡等。通过文献分析, 这些国家的双向转诊业务之所以能够一直有效开展, 是以下几种管理措施共同保障的结果。
(1) 激励政策保障。
为了鼓励全科医师的工作积极性, 各国都建立了一些激励政策, 或是发放安置补助和培训补助, 或是对工作绩效达到政府规定指标时给予一定奖励, 以此激发全科医师的正常诊疗行为。
(2) 信息共享与监管保障。
国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实现了高度的信息共享, 以便患者在转诊服务中有可靠信息来源, 减少重复检查。同时, 为了防止全科医生通过尽量不转诊来获取经济利益, 许多国家采取社区医疗费用总量控制和年度业务绩效评估等措施, 并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 通过信息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咨询[2]。
(3) 按人头付费保障。
人头费包括了入保者的所有初级卫生保健费用, 按人头付费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医生的经济激励机制, 因为总费用不变时, 多做并不会带来更多的收入。国外通常由卫生保健组织支付医生费用, 卫生保健组织每月扣留一定比例的资金, 如果年终消除赤字后仍有剩余, 这些资金将归还给医生。这种方式基本上可以杜绝医生过度服务、诱导需求的行为, 并促进患者向下转诊[3]。
(4) 准入制度保障。
在国外, 全科医生都有严格的准入制度, 除了拥有一定的学历, 还必须经过规范化的培训与考核。这就保证了基层医务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可以有效把握收治和转诊的标准, 更容易赢得居民信任。
(5) 法律保障。
国外从法律上明确规定非急诊患者必须先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接受首诊, 经社区或家庭医生转诊才能进入医院治疗, 否则, 不能享受免费或者优惠的医疗服务和社会健康保险, 同样, 住院患者急性期过后必须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康复管理。
2.2 国外学者对双向转诊信息化的研究概况
查阅国外相关文献后发现, 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双向转诊的新技术应用。例如一种能够帮助减低转诊费用的计算机协助系统, 或是一套用于监督、管理和评价病案信息的跟踪服务转诊程序等。 (2) 转诊的效果评估。例如一种糖尿病转诊路径的效果评价、转诊和未转诊的消化不良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的情况对比等。 (3) 某一病种的转诊标准细化。例如哮喘病人双向转诊的最小必须元素、小儿科转诊的指导方针等。 (4) 转诊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例如医生的转诊行为存在着对患者的选择性, 也就是说年轻或者容易康复的患者更容易被转诊。
3 国内相关文献的内容特征分析
3.1 国内双向转诊业务的实施概况
截至2006年11月底, 全国共有528个城市开展了社区卫生服务, 占城市总数的81.0%。部分城市已经出台了一些双向转诊的实施意见或方案, 展开了相关试点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上海市在推行双向转诊制度后, 2005年全市22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病人达3600万人次, 占全市门急诊总量的36%, 比6年前提升了8%, 增加近1000万人次[4]。
但是, 不少城市在开展过程中也陆续发现一些问题, 甚至遭遇“瓶颈”:例如对医疗机构的转诊行为无明确的制约或激励机制, 导致“上转容易、下转难”;转诊程序不完善, 病人档案没有被很好地共享与利用, 患者转诊后仍需重新检查;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缺乏了解和信任, 转诊意识不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降低了患者前往社区就诊的积极性;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倾斜度不够、医疗服务价位没有拉开, 不足以对病人就医机构的选择产生明显影响等。
3.2 国内学者对双向转诊业务的研究概况
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双向转诊业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 开展双向转诊业务的现状调查。
针对双向转诊业务运行现状的调查比较普遍, 在多个城市均可见相关研究, 例如深圳、北京、成都等地。调查内容以双向转诊率为主, 包括转诊程序、转诊渠道、转诊意识等。
(2) 实行双向转诊制度遇到的阻碍及对策。
如前所述, 双向转诊业务的开展并非一帆风顺, 学术界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例如加强院际合作,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质量, 优化双向转诊业务流程, 制定有效的监督机制, 适当拉大不同级别医院的收费差距和个人自付比例等措施[5]。不过, 这些解决办法多为宏观的政策建议, 很少涉及具体做法。
(3) 双向转诊实施流程中的问题解决。
这类文献多从微观的角度, 提出一些具体可行的办法。例如在简化患者就诊流程方面[6], 电话预约服务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提高转诊率方面[7], 通过发放转诊劳务费, 激励转诊者的积极性;在规范双向转诊服务方面[8], 可以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双向转诊的评价考核方面, 虽然没有发现密切相关的文献, 但已有学者建立了针对城市全科服务团队评价的指标体系[9]。
(4) 某病种双向转诊路径的建立与评价。
这类研究主要针对某种具体疾病, 例如冠心病的双向转诊临床路径;2型糖尿病、高血压双向转诊路径的评价等。
(5) 双向转诊业务的信息化。
这一领域是当前的研究热点, 主要体现为双向转诊相关信息系统和平台建设[10], 不过目前国内真正能够与医院信息系统接入并实现信息交换的案例却不多。通过文献采集和整理, 已经建立的双向转诊信息平台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11]:①以医院为主导的纵向联盟合作式。患者可以在联盟的医疗集团内实现双向转诊, 但不能和其他医疗机构信息互通。例如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疗集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医疗集团。②以社区中心为主导的区政府埋单式。由区政府统一规划社区信息化, 解决与医院之间信息共享的困难, 使患者可以在该区域内实现双向转诊。例如上海市“长宁健康网”。③以市政府为主导的第三方平台共享式。建立一个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区域信息平台, 经过授权的医疗机构就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 解决信息共享难题。例如银川市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双向转诊系统”。
4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的解析评述
国内相关双向转诊实施与研究项目的不足之处, 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
(1) 缺乏具体的双向转诊指征和标准。
目前国内的双向转诊临床路径主要是单一病种的研究, 大规模社区常见病的转诊工作指南或临床路径的开发尚未提到重要位置[12], 这不仅影响了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分工合作, 更阻碍了双向转诊服务的规范化管理。
(2) 缺乏可行的双向转诊监督和考核机制。
监督管理的缺乏会造成互动实施没有保证, 即使制定了转诊标准也会成为空话。而目前学者们对于评价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指标研究甚多, 唯独缺乏考核双向转诊工作的具体指标, 并且现有的监督体系程序化极低。
(3) 缺乏对双向转诊异构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的研究。
当前信息系统的开发几近无序, 即使在社区的医疗机构亦有多套系统同时使用而不能实现数据共享, 这对于双向转诊制的全面运行是一个极大的障碍。
(4) 缺乏保障患者共享信息的安全措施。
随着双向转诊的实际运行, 需要实现电子病历在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 采取哪些技术措施为“双向转诊”的数据交换加上安全锁, 目前国内还未见具体的研究报道。
从国外文献的研究内容中可以发现, 有关双向转诊的研究通常比较细化和深入, 着重于患者转诊的效率和效果, 涉及双向转诊制度、信息化、业务流程的内容较少, 说明发达国家的双向转诊制度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而国外的双向转诊业务之所以开展得较为成功, 不仅因为法律、政策、人力的保障, 更是因为拥有规范的转诊程序和有效的监督管理, 这也是我国目前双向转诊信息化中比较薄弱的环节。
实现双向转诊的关键点就是信息共享与沟通, 这有赖于信息化建设。然而, 我国双向转诊制度才刚刚确立, 各种细化的标准还没有出台, 信息化支撑双向转诊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 我国该领域未来研究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建立规范的转诊流程及有效的监督评价体系, 并实现双向转诊业务的信息化、程序化、自动化管理。只有采用信息化的手段管理双向转诊业务, 才能达到有效利用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目的, 从而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 提高卫生服务体系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倩云, 鱼敏, 梁君蓉.国外双向转诊制度对我军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启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7, 14 (1) :20~21.
[2]马亚楠, 何钦成.美国管理化医疗对我国社区双向转诊制度的启示[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7, 14 (4) :76~78.
[3]鲍勇.探索双向转诊制度模式破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瓶颈[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5) :1223~1225.
[4]李军, 龙锦萍.新形式下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现代医院, 2008, 8 (11) :100~102.
[5]杜聪, 龙锦萍.电话预约服务在“双向转诊”合作中的应用及前景[J].现代医院, 2008, 8 (11) :96~98.
[6]刘平, 王秀琼, 罗卫东, 等.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开展肺结核病人转诊及追踪工作模式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 2008, 26 (8) :147~149.
[7]林晓嵩, 金丽华.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规章制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06, 9 (15) :1225~1227.
[8]杨华.上海市城市全科服务团队评价指标体的建立及实证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8.
[9]耿庆山, 杜聪.新形势下的“双向转诊”合作[J].现代医院, 2008, 8 (11) :90~94.
[10]肖浩.北京市信息化支撑双向转诊的现状和目标[J].社区, 2007 (5) :25~27.
转诊、转院请慎重 篇3
面对巨额医药费,家属最想知道的是,医保能负担多少?医保机构对张某在外地医院所花医药费进行了核算,医药费中需个人自负6400元,加上途中所花的护理费、路费等其他支出,此次转院治疗个人花费近10000元,可谓是人财两空。对此,家属对当初转院的决定深感后悔。
有时候,就医者确实有许多客观的理由需要转诊、转院。比如说,病因复杂,病情严重,治疗难度大,而本地定点医院医疗水平有限或没有开展相关业务。在这种情况下,请求转院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考虑不周到,结果可能会令人后悔不迭。那么,参加医保者在转诊、转院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首先考虑转本地医院
这样做的好处是,如果两家医院都是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实力很强,它们在治疗、收费上都比较合理,可为病家省去许多不必要的费用开支;同时在转诊程序上也相对较为简单。此外,病家还可省去路途费用,以及避免一路上的颠簸之苦和可能出现的意外。
二、可以考虑把专家请来
在当地医疗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请专家来会诊或开刀。这样既可解决医疗问题,又可节约宝贵的医疗保险基金,还可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可谓“三赢”。外科手术是比较适合这样操作的,需要时可以和医院医务科联系。
三、向外地转诊时
应当注意的具体问题
1.要弄清转诊的有关规定。
首先,需明白外转的有关审批程序。其次,要选择与医疗保险挂钩的公立医院。如江西省九江市规定,不得转往合资医院、非全民所有制医院及各种社会诊所。最后,还要弄清外转后的就医期限。各地医疗保险制度对外转就医期限都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如厦门、深圳等地规定为三个月,威海市规定为两个月。当转诊时间超过此规定时,患者务必要到转出地医疗保险管理机构办理延期手续。另外,当病情诊断明确,而本地区又有相应的治疗条件和技术条件时,患者应当及早转回本地医治。
2.办妥外转手续。
对于参保者来说,外转治疗的手续比较麻烦。首先由本人申请,然后由定点医院的主治医生签字,加盖医务处(科)公章,最后报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审批。若因病情危急,来不及按规定办理手续的,必须尽快补办。
3.保管好有关外转的材料。
医疗保险机构审批的转诊证明,出院疾病诊断书、住院病历、有效费用单据等,都应该妥善保管好,以便报销之用。
此外,还要了解转诊以后的报销办法。根据威海市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外转病人所花医药费应由个人负担20%,张某本人应自付6400元(32000×20%=6400元),其余的25600元由医疗保险机构和转出医院各负担50%。
转诊(转院)管理办法 篇4
县内各住院定点医疗机构:
我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转诊(转院)管理办法”)运行半月来,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步骤不一致、操作方法不统一、转诊(转院)要求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为保证转诊(转院)管理办法的顺利运行,现就若干问题具体处理通知如下:
一、凡因急诊急救直接到市级医疗机构就医的,在办理转诊转院补办审批手续时,其提供的市级医疗机构急诊诊断证明上除须注明有“急诊入院”或“危重入院”及简要危急重病情情况描述外,还须提供入住就诊医院的“首次病程记录”和“长期医嘱单”的复印件各一份。办理时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周。
参合患者因急症由xx市医疗急救中心统一委派“120”救护车接送到市其他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可在入院后一周内凭“120”急救处置病历复印件和急诊入院诊断证明到县合医中心补办转诊(转院)审批表。
二、各乡镇定点医院(卫生院)非紧急原因不得直接将“非危急重”患者转入市定点三级医院。否则,患者因此产生的补偿费用差额由转诊医院承担。
三、参合患者因个体差异原因要求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如转诊医院和其他县级医院又不能开展的,可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微创手术治疗,首诊医院应予同意办理。
四、外出到xx市城区临时居住、务工、读书、探亲的参合农民因罹患非危急重疾病直接到市级定点医院就诊的,符合新农合补偿范围的,不需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可在出院后三个月内持相关证明材料(务工单位证明、村委或社区居委会证明、个体经商的工商所证明等相关证明)和就诊医院的出院诊断证明、住院原始发票、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等补偿所需资料到户籍所在乡镇合医办办理补偿报销,其报销标准为起付线500元、补偿比例65%。不能提供相关临时居住(暂住)证明的,其补偿标准按起付线800元、补偿比例45%执行。
五、参合患者如罹患新生儿科(指自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为新生儿)、精神科、骨科、恶性肿瘤四个专科疾病,可直接到县级专科医院或设有专门科室的县级医疗机构(二乙及以上)治疗。如因病情危重需转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救治的,上述县级医疗机构首诊医师(科室)可按程序直接办理专科内病人转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的转诊(转院)手续,但不能越科办理转诊(转院)手续(如县骨科医院收治的骨伤科病人可以直接办理转市三级医疗机构的转诊(转院)手续;但其收治的儿科病人则不能直接转市三级医疗机构,仍需按程序转入县人民医院)。但“危急重” 新生儿科病人除外。
六、原已确诊的癌症患者既往已在市三级医院进行放、化疗治疗的可按要求持相应诊断证明资料直接到县合医中心补办转诊(转院)手续;“转诊(转院)管理办法”实施以后确诊的癌症患者,需先到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诊治,不能擅自越级到市三级医院治疗;确因治疗需要转市三级医院的,应由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按程序办理转诊(转院)手续;需行放射性治疗的,可持相应诊断证明材料到县合医中心办理转市三级医院的转诊(转院)手续。县合医中心对癌症患者的转诊(转院)审批参照危急重病人补办转诊(转院)程序操作。
七、参合农民因在县人民医院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治疗出院后,因同一疾病手术后遗症需到原就诊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需到户籍所在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办理转诊(转院)手续,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应予以办理。
八、各乡镇定点医疗机构在开具《转诊转院审批表》时,必须填写拟转入医院,并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如因转诊医院未填写拟转入医院而导致患者自行越级到市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所产生的新农合补偿费用差额由开具不合格《转诊转院审批表》的乡镇定点医疗机构承担。
九、结核病人的转诊转院,因为县内结核病人归口县医院向家坝分院集中治疗,如病情需要转院,须县医院向家坝分院提供《转诊转院审批表》,并经院长签字审批。
十、参合农民凡因意外伤害自行到市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符合新农合补偿条件的,出院后持无第方责任人承担责任的证明材料和就诊医院的出院诊断证明、住院原始发票、住院病历复印件、住院费用汇总清单等补偿所需资料到户籍所在乡镇合医办按常规补偿标准办理补偿报销。
十一、特殊病种转诊转院。凡参合患者因罹患爱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疾病、白血病等特殊疾病须到市三级及以上指定医疗机构治疗的,可持二级甲等及以上的医疗机构诊断证明和相应检查报告到县合医中心办理转诊(转院)手续。
十二、建立首诊医院(医师)转诊(转院)责任追究制度。参合患者因病到乡镇级医疗机构首诊后需要转诊(转院)的,如果首诊医院(医师)未为其开具转诊(转院)手续,而是口头动员患者自行到上级医疗机构治疗的,一经查实,其产生的新农合补偿费用支出由首诊医院(医师)承担。
特此通知
附件:报销所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新农合补偿报销所需提供的资料清单
一、外出务工或临时居住证明材料:
务工单位证明或村委(社区居委会)暂住证明、个体工商许可证复印件等。
二、就诊资料:
出院诊断证明、住院费用原始发票、住院病历复印件(病案首页、出院记录、入院记录、住院长期医嘱、住院临时医嘱、体温单、相应检查检验报告)、住院费用汇总清单。
三、本人身份证明材料:
身份证、户口簿、合医证。
四、意外伤害证明材料:
新农合转诊转院工作方案 篇5
新农合转诊转院工作方案
新农合转诊转院工作方案
各科室、村卫生站:
根据省市相关政策精神和我县《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如下方案,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进一步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理顺各级医疗机构分级诊疗职能,规范就医程序,加强对新农合转诊(转院)病人管理,强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纵向合作和与上级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合理调节病人流向,引导病人就近就地就医,减轻病人负担,确保基金安全,医院利用职工大会、晨会、组织科室学习,各科室要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管理办法,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规定履行工作。
二、加强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公卫科要组织召开乡村医生会议,认真学习充分熟悉和掌握转诊(转院)相关流程和政策,同时,印制、发放宣传单并签字确认、设置宣传点等多种形式向辖区参合农民进行广泛宣传,让医务人员和参合农民充分熟悉和掌握转诊(转院)相关流程和政策,方便群众就医。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要坚决避免参合农民因不知晓政策而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三、转诊(转院)原则
1、坚持“三首”(即:首院、首科、首诊)制度基础上的逐级转诊(转院)原则。按照依次、逐级的原则进行转诊(转院),参合农民原则上应在本辖区一级医疗机构就诊,因条件限制对参合患者无法诊治的,可逐级转往上级定点医疗机构,转诊(转院)时由首诊住院医师按实填写《xx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审批表》(以下简称“转诊转院审批表”),经科主任同意,报院领导签字后(明确由院带班领导签字,如带班领导不在,电话请示由院行政值班签字),方可转往上一级医疗机构就诊。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和跨区(县)转诊(转院)(但县与县之间签定互认合作协议的除外)。
特殊情况下需转往省外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或家属须在转诊(转院)后三日内向县合管中心申报备案。联系电话0x1-66x77。
2、外出务工和临时居住人员住院申报原则。参合农民凡在县城和县外务工或临时居住期间因病或因探亲、访友等原因在异地住院治疗的,须在入院后三日内电话告知县合管中心登记备案。
3、实行双向转诊原则。上级医疗机构接诊的转诊(转院)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以转回下级医疗机构进行恢复性(康复性)治疗。
四、转诊(转院)条件
参合农民因病住院原则上在县内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首诊医生经检查会诊,如遇不能有效诊治的特殊疾病患者需转往上级医疗机构治疗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的,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本级医疗机构无法确诊的疾病;
2、本级医疗机构不能治疗的疾病;
3、危、重、急病人;
4、住院治疗超过7天(含7天)以上,病情仍未好转或加重的。
五、转诊(转院)程序
1、符合转诊(转院)条件的参合患者在转诊(转院)时,由接诊经治医生按逐级原则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经科主任审核后报院领导审批签字同意。
2、参合患者携签署好意见的《转诊转院审批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及相关诊断检查资料到转往的上级医疗机构就诊。
3、镇中心卫生院无法处置的急、危重病人直接转县级医疗机构的,由卫生院出具初步诊断证明并填写《转诊转院审批表》;因病情危重需立即转往市级或市外医疗机构就诊的,可先行转诊救治。待病情稳定后凭就诊医疗机构开具的门急诊诊断证明及时到镇合医办补办《转院转诊审批表》,原则上不得超过三个工作日。
六、转诊(转院)纪律要求
1、转诊(转院)实行审批登记制度,凡转出的病人,必须认真登记备案。
2、要加强医患沟通,病人转诊(转院)应征得本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将转诊(转院)的必要性、可能发生的风险、转往医院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如实告知患者或其监护人,并提供病情摘要,医患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沟通情况要记入病历。
3、要密切协作。首诊医疗机构要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并积极协助转入医院做好接诊相关工作;同时转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要做好转诊(转院)病人交接工作。转诊(转院)病人交接情况应详细记入各自病历。
转诊转院业务流程 篇6
关于实行《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和外出务工人员
在外住院就医管理办法》的公告
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转院及在外住院就医的管理,根据《四川省卫生厅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川卫发〔2007〕1号)的相关规定,制定了《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和外出务工人员在外住院就医管理办法》,现公告如下:
第一条 参合农民转诊必须符合的条件:县内定点医疗机构无法确诊、治疗的疾病;须转院抢救的危、急、重病人;外出务工人员(含探亲、暂住)在外生病住院治疗。
第二条 实行逐级转诊制度,确须转往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含市级新农合定点的民营医疗机构)参合农民,必须填报《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转诊申请表》(携带材料:合作医疗证、身份证或户口簿),报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或服务中心批准后方可转诊。危、急、重病人可先行就诊,但须在3个有效工作日内补办转诊手续,否则不予报销。费用报销时携带身份证、合作医疗证、出院证(或出院小结)、住院发票、费用清单、转诊审批表到户口所在地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服务站办理资料送交手续,由乡镇定点医疗服务站报县新农合服务中心审核后兑付补偿费用。
第三条 外出务工、探亲和暂住等参合者,因病需在当地就医,必须选择当地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并在入院后3个工作日内电话(0818-7226802)通知渠县新农合服务中心获取转诊号码。费用报销时携带身份证、合作医疗证、出院证、住院发票、费用清单、转诊审批表(根据电话转诊号码补办)到户口所在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服务站办理资料送交手续。无转诊证明或未按规定时间向县新合办或新农合服务中心报告登记的,不予报销费用。
第四条 转诊手续一次有效,再次转诊必须重新办理。第五条 本办法由渠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六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转院、转科交接流程 篇7
转诊(转院)患者交接制度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20日 来源: 编辑:办公室
1.需要转院的患者由主管医生提出、科主任批准,医务处备案,患者所在科室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转入医院同意后方可转院。
2.确保患者转院安全,转院前主管医师须认真检查、评估患者病情,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后,方可转院。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3.危重患者转院时原则上派医务人员护送;根据病情准备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4.患者转院时,应将患者病情和相关病历资料随同转出,以保障诊疗的连续性。
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上转患者,医疗事务中心提前与相关科室联系落实安排,做好转诊患者相关信息登记,并将双向转诊上转单转交给接诊医生:接诊医师根据转诊医生的病情介绍及提供的相关检查和治疗资料对患者进行评估、检查和诊疗。
6.符合下转条件患者转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时,主管医生填写双向转诊下转单,注明治疗经过和目前病情状况及下一步康复计划,由转诊患者转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事务中心电话通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做好转诊患者相关信息登记。
转科患者交接制度
发布日期:2011年08月20日 来源: 编辑:办公室
1.对需要转科治疗的患者,医生须评估患者病情;根据转科医嘱,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并将风险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
2.危重患者由护士和(或)医生护送,随带患者病历:未用液体至转入病房,做好床头交接班。3.保征转运工具功能完好,确保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安全,酌情备带相应急救物品及药品。
4.转入科室在接到患者转科通知后,护士立即备好备用床及必需物品。
5.患者入科时,护士应主动迎接并妥善安置患者。
6.认真评估患者,转出、转入双方必须做到六交清:即患者治疗交清,患者病历资料交清患者生命体征交清,患者身上各种导管交清,患者使用各种仪器交清,患者皮肤情况交清。
预约转诊流程.... 篇8
各社区卫生所医生电话提出转诊预约申请(同时填写转诊单)→
八一总场医院门诊办接到转诊预约电话后到相关科室协调就诊
→
八一总场医院门诊办电话告知社区卫生所上转患者的就诊时间
→
患者持转诊预约单及有效身份证件、医疗证到八一总场医院就诊
→ 到八一总场医院挂号室指定窗口(办理就诊卡并挂号)→
到预约的诊室就诊。
2011年5月20日
八一总场基层医疗机构与八一总场医院
预约转诊工作制度
红岭、龙山医院,各社区卫生所(东山、金川、长岭、英岛、春江、糖厂),主要负责我场各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全科医疗、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康复治疗及妇幼保健等工作,是公立性卫生医疗机构。按照“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保健在社区”的目标,各社区卫生所将为居民提供一体化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为了各社区卫生所与八一总场医院更好的开展双向转诊工作,制定以下工作制度。
1、各社区卫生所在八一总场医院指导下开展各项诊疗服务,实行医疗资源共享和双向转诊,方便居民就诊及转诊。
2、需要转诊的病人由病人所在社区卫生所的医务人员电话预约转诊,预约后通知病人到相关的科室就医。
3、在八一总场住院后出院的病人,特别是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病人,各社区卫生所要进行跟踪管理,要每月定期上门或预约到门诊检查一次,如有病情变化要及时转诊到八一总场医院。
4、今后各社区卫生所要对辖区内就诊的患者建立患者电子病案,病案将与八一总场医院诊疗信息档案共享。建立了电子病案的患者到八一总场医院就诊,医院信息库也能清楚地显示出患者的诊疗记录,让医生对患者既往病史一目了然,便于疾病筛查和控制。
5、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八一总场医院各学科专家也将定期进入社区,开展便民诊疗咨询服务。
2011年5月20日
八一总场医院预约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为了方便患者就医,彻底解决患者看病难的问题,八一总场医院按照“三好一满意”的原则,制定我院预约工作制度和操作流程。
1、定期更新门诊诊疗科目信息。定期公布并及时更新门诊诊疗科目,随时更新医务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出诊时间,及时公布节假日的值班安排,以方便群众选择预约和就诊。
2、逐步提高门诊预约比例。引导患者通过预约就诊,按照预约优先的管理原则,逐步做到预约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3、做好分诊和预检分诊工作。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能力培训,做好预约诊疗咨询服务,科学合理安排各诊疗科目分诊工作。
4、预约诊疗服务的途径:门诊大厅“服务中心”设立专门服务窗口向来院患者提供预约服务,也可以预约电话:23769999提前2-3天预约(上午9-11点,下午3-5点)。
5、预约诊疗服务流程:
(1)、服务中心预约:预约者可到门诊大厅“服务中心”---预约诊疗服务窗口预约---工作人员登记相关信息---预约诊疗专家---按预约时间实施就医。
(2)、电话预约:预约者按打电话---23769999---工作人员接电话登记相关信息---预约诊疗专家---按预约时间实施就医。
2011年5月20日 八一总场医院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海南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检查标准暨“提升医疗服务品质,创建人民满意医院”精神,方便本省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费用负担,避免重复进行不必要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本着既尊重医学科学,又能合理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原则,决定在我院与本省同级医疗机构之间实施部分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通用,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所指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是指医疗过程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学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的原始资料及诊断报告。
一、确定互认通用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遵循以下原则
1、检验、检查结果相对稳定的项目;
2、有原始检查资料可供复核的项目。
二、互认通用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项目
(一)临床检验
1、生化类
(1)肝功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
(2)肾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
(3)血脂分析: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
2、常规类
(1)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红细胞压积、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百分率、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2)尿常规。
(二)临床免疫类:甲状腺功能测定、肿瘤标志物(AFP、CEA定量测定)、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丙肝抗体。
(三)临床微生物:细菌分型。
(二)医学影像检查
普通X线摄影、CR、DR检查、CT检查、MRI检查、B(彩)超检查、核医学成像(PET、SPECT)。
(三)各种内窥镜检查
(四)病理活体组织检查
三、互认通用的范围
与我院同级的综合医院及部分专科医院出具的上述医学检验报告、影像检查资料及诊断报告,可以在我院诊治病人时互认通用。
四、保障措施
(一)有关医疗机构要加强临床检验室及医学检查科室的建设和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检验室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规章,规范医学检验(检查)行为,保证医学检验(检查)按照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工作。
(二)为严格控制检验质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通用的医学检验项目应当建立规范的SOP(标准操作规程)文件,并严格按照SOP文件操作。SOP文件应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三)互认通用的医学检验项目应当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并定期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工作报告。
(四)互认通用的医学检验(检查)报告应当使用中文或者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内容应当包括:
1、医疗机构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或者门诊病历号。
2、检验项目、检验方法、检验结果和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
3、操作者姓名、审核者姓名、标本接收时间、报告时间。诊断性医学检查报告应当由执业医师出具,按照医疗文书规范要求书写,字迹清楚,数据清晰,检查、报告日期明确,并有诊断者签名确认。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不能互认通用。
(六)出于诊疗需要,医师认为有必要重新复核互认通用的医学检查资料的,为病人实施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及时协助病人提供相关检查资料。
(七)下列情况之一,检验(检查)结果不能互认通用。
1、检验(检查)结果超过疾病周期性变化规律时间范围的,如肝肾功能检查超过15天;血脂检查超过30天等。
2、检验(检查)结果与病情明显不符的。
3、病情不稳定,需要动态观察的病人以及急诊抢救病人。
4、市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认为不适宜互认通用的其他情形
五、责任判定
依据互认通用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为病人诊疗时,因检验检查结果错误,导致病人诊疗失误的,由出具错误检验检查结果的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
转诊转院业务流程 篇9
【C】
1.有与上级对口支援医院开展预约转诊服务协议,有规范,有流程。
2.有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开展预约转诊服务协议,有规范,有流程。
【B】符合“C”,并
1.有踢狗转诊质量的相关培训和指导。
2.预约转诊患者可携带转诊全部病历资料。
3.预约转诊服务已经实施一年。
4.职能部门对预约转诊情况进行分析评价。
【A】符合“B”,并
1.信息系统支持病历资料协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