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2024-06-01

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通用9篇)

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1

题目:

浅谈中学生挫折教育 内容提要:

人生的旅途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和挫折,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开展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因受挫折而离家出走、甚至是自杀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因为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太幸福了,许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遭受艰难困苦,把孩子置于蜜罐中培养,对孩子过分娇纵,百依百顺所造成。可见家长重新审视家庭教育方式,重视对下一代进行挫折教育尤其重要。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学生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关键词:挫折 心理 教育 承受 认识 正文:

在当今都市化、信息化的社会中,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非常软弱。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学校教育也越来越难。我作为一名家长和老师也深深地意识到心理教育的重要。特别在困难和挫折,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所最好的大学。一个孩子,如果他没有经历过困难和挫折,就品味不到成功的喜悦,没有经历过苦难,就永远感受不到什么叫幸福。

挫折教育是一剂良药。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在对于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要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不会使学生偏离正确的轨道。

当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之一,许多人已认识到保护青少年幼小心灵的重要性,不愿使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但作为一个人,他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定要历经坎坷、挫折,首先就要承受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如果连父母、老师的批评教育都无法承受,又如何去接受社会的考验?如何成为素质较高的有用之才?为此,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父母要正确关爱自己的孩子。

不能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干什么就让他干什么,甚至由于溺爱,把孩子的缺点当优点,把胡闹当聪明,时常有意无意地袒护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这样容易形成自私、任性、胆小怕事,结果只能使孩子失去自己开拓生活的意志。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做到真正的爱,既要反映出尊重孩子的人格、愿意听取孩子的意见、满足孩子的正当需要,又要能善待孩子的不合理的要求,耐心地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绝不无原则地迁就和让步,不放任孩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孩子8岁那年正赶上家里有急事,有一天我没来得及给她做早餐,就随手给了她十元钱,放学回家我问她早上吃些什么钱是怎么花的,十元钱全部花光,她却不能回答我的问题,我对孩子这种大手大脚乱花钱的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教育,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从不姑息孩子的错误行为,从那次以后,她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第二、老师要明确

1、我们批评学生的根本目的是警醒学生,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并且让其他学生也受到教育,得到启示,让学生们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提高认识,提高觉悟,提高思想素质,变得有道德、有修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正如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思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们犯过错„„而是为的是他们不再犯。”因此,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之前,要首先弄清学生犯错误的来龙去脉,进行符合实际的恰如其分的批评,允许学生申辩,并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分析产生错误的思想根源,认识错误,指出改正的方法,启发他们自觉改正。同时,还要充分估计到被批评者可能做出的反应,设法防止其反应的消极方面。本着从爱护的愿望出发,尊重学生人格,鼓励学生自我改正的信心,而且还要争取得到学生集体的支持,以加强批评教育的作用。关注学生以后的表现,若从批评中受到教育,获得进步就多肯定,多鼓励,让学生再接再厉,形成良性循环。若没有从中受到教育,表现不尽人意,再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教育学生正确对待缺点和错误,不讳疾忌医,不因受到批评而失去上进的信心。

2、注意批评语言的分寸尺度,因人、因时、因事、因地而异,对学生的教育多用肯定、启发、开导的语言和句子,最好不用或极少用“不准”、“不行”、“不能”、“不要”等否定的语言,这样不利于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独立。将“但是”改为“如果”。有几次,我在批评学生时运用先表扬后批评的原则,表扬时他们都精神饱满地注视着我,当我用“但是”一转折,要提出批评时,学生们都像泄了气的皮球,我马上停止,学生们认为前面的表扬是言不由衷,是批评的前奏,时间长了就会反感„会被学生理解为虚情假意,后来,我把“但是”改为“如果”,效果就有所不同了。

3、将质问的语气变为平和的语气,带有质问的批评常常会使学生窘迫不堪,学生只能咬着嘴唇像接受审判时那样对待批评。当问号出现时,被批评者会本能地产生心理防御,拒绝接受批评教育,改成语气平和的句子就能消除被批评者的抵触情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注意语言的运用,不断提高用语言来否定,抑制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的技巧和能力,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4、批评学生要因人而异,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对于善于思考、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各方面都比较成熟,有一定思考接受能力的学生,宜采用发问式批评方式,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自己思考,自我觉悟,自我教育,自我改正;对于情绪抑郁、反应速度慢、学生虽努力但成绩不太好的学生,要特别耐心,切忌急躁,多指出改正的问题和方法,对于脾气暴躁、行为易受情绪左右的学生,应采用冷处理、商讨式的方式,等等。

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所以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改革,努力探索批评教育的正确方式、方法,提高批评教育的艺术性和功效性。因此,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要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对学生的优点要充分肯定,同时对缺点要给予批评、指正,使学生更好地发扬优点,更信服地接受批评,改正不足之处,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孩子的成长过程,让孩子们在老师的赏识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应变挫折的能力。

居里夫人是我们全世界女性的骄傲,她曾经说过:“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她那种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着实令人折服。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在逆境中

批评的目的和注意批评的艺术如何生活,让孩子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和技能。我们做父母的不愿让孩子去经历苦难,总是千方百计地为孩子设计充满笑脸和鲜花的明天。但是生活是无情的,也许有千百种苦难在等待着你的孩子,你不让孩子面对不幸,但这些不幸却会主动面对他。我们做父母的应该让孩子在困难的挫折中生活,通过困难和挫折的磨难后,才会有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和一定的承受能力。遇到困难和挫折,多鼓励“迎上去”,从而增强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只有坚定的信念才是克服困难的基本条件让孩子学会解决各种解决不了的挫折,如考试不及格,只有通过以后努力变为及格;没有考上大学如何正确面对;遇见通过最大努力仍解决不了的困难,应找最贴心的人谈心;遇见当时解决不了的挫折,应调换时机或调节情感等。为此在遇到挫折后,不应惊慌失措,束手无策,而应作出正确的的选择,利用最佳方法去解决。第四,要让孩子学会处理挫折的方法。

1、要培养孩子不怕困难,坚韧不拔的韧劲,从小家长就应告诉孩子爱护身体是自己的事,生病了怎么办?自己的事自己要负责,在大街上丢失了怎么办?

2、要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尝尝吃苦的滋味;我常常陪孩子登高远行,开阔眼界,磨练意志。儿童教育家蒙特梭利说过:现代教育是适合孩子的教育,而不是让孩子去适合的教育。”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克服孩子的娇气在家里还不行。要走出去。烈士公园、动物园、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岳麓山、少年管教所、开慧故居、任弼时故居、南郊公园、北京故宫,长城,海南岛、北戴河等留下了孩子的足迹。

几次登山,她受益匪浅。尤其是登上长城好汉坡,她感慨很深,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感谢我的妈妈,是她鼓励了我;我很感谢八达岭,是它锻炼了我。这次游长城我有极大的收获,磨练了我的意志,我看到了祖国最美丽的景色。”那分成功的喜悦在她心中无限延长„„活动锻炼人,孩子的身体结实了;意志坚强了;作文的素材也多了;出门在外还能照顾爸爸、妈妈。我和她爸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3、要培养孩子战胜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不能半途而废,如小孩子在树下摘苹果,但太高不能摘到应如何增加自己的高度;

4、培养孩子学会调整心理,若困难实在解决不了,该放弃就放掉,不要“一头撞在墙上还不回头“,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让孩子明白其中道理。

第五,在遇到大的挫折后,要让孩子学会爱护和珍惜生命。

当今时代孩子的生存意识十分薄弱,作为孩子的家长应该把教孩子学会生存的责任担当起来。而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生命不完全属于自己个人所有,不仅是父母给的,也应属于国家和社会的,应该爱护它、珍惜它,不可自伤、自残、自尽。自己的身心健康不仅对自己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而且对于父母来说也是欣慰和愉快的,对于社会也是有益的。相反自己的身心不健康,生命脆弱,成天病魔缠身,自己会感到痛苦难过,父母也为自己担心,对社会来说也会增加负担,不可认为自己的生死是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而为所欲为。任何一个孩子都无权利和理由不爱护自己的生命,甚至糟蹋自己的生命。如有的孩子遇到了较大的挫折,心理产生了较大的障碍,就产生了轻生、自杀的念头和举动是极其不对的,而应让孩子明白难道用生命就可以换取掉挫折吗?显然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孩子一定要爱惜不完全属于自己的生命,没有任何理由去作出这类偏激的轻生的行为。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挫折尽管让我们难受,使我们的学习和发展受阻,但是它同时又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促使成长的必要条件。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有勇气和信心去勇敢的面对挫折。古谚云: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没有挫折的人生是苍白虚幻的人生,不经过挫折的磨练,也就没有成功的喜悦和人生的幸福。快乐不是平坦笔直的康庄大道,或者无忧无虑的锦衣玉食,而是经过奋力攀登后踏在脚下的高峰,用自己的坚韧和勤劳换来的硕果。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挫折,挫折是促进中学生的成长的积极因素,它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丰富我们的经验、增长我们的能力。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人生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个人受不了委屈,经不起挫折,害怕困难,是不可能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大千世界。哪位父母又能保证你的孩子一生不会受到挫折呢?培养承受苦难和不屈服于挫折的能力,对今天的孩子尤为重要。我们家长应尽力培养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努力培养孩子的韧性,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挫折后的恢复能力。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著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类型及判别标准》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处理》

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2

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是客观存在的, 挫折是有“杀伤力”的, 但“杀伤力”及转化情况是由我们自己控制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汽修教师讲新车的磨合如同人生刚起步;烹饪教师以食品的加热过程来比喻人生:“只有受些‘煎熬’才会有它的色香味。”这些生动的讲解可以告诉学生一个道理:对于挫折, 我们既不必害怕, 也不要回避, 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这样, 学生便能在心理上充分做好迎接挫折的准备。

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

青少年正处于对未来怀有热烈向往的时期, 而中职生因为与高中失之交臂, 形成了“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巨大反差, 挫败感便油然而生。教师要告诉他们, 不要因为一场考试的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而应该认识到一个人要想成功, 关键在于客观地分析自己。只有分析了解自己的情商、智商、自我意识、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 找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在学习实践中获得发展, 最终通过努力取得成功。思想政治课堂或班会上的“我的闪光点”“你很特别”“逆风飞扬”等话题的讨论, 都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定位。

三、适度感受挫折, 锻炼挫折承受力

适度的挫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生存能力, 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做好迎接逆境、向挫折挑战的准备。在学校, 教师可以利用军训、越野长跑, 或各种实训活动中的挫折情境, 鼓励学生主动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克服困难, 战胜挫折。同时也要教育家长配合学校, 让学生在家庭中“多干一些家务, 少要一些零花钱”,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知道, 人生处处有挫折, 它和生活中的艰辛与快乐、欢笑与眼泪是分不开的。

四、教会学生一些积极应对挫折的方法和技巧

1. 扩大视野, 转变认识。

没有考上高中是中职生普遍产生挫败感的原因, 如果改变中职生对这一现状的认识, 明白上大学并非唯一的成才之路, 通过职业教育同样可以成才, 这样就可以减轻中职生的挫败感。学校可以请一些成功的创业人士给学生作演讲,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媒体, 让学生多“接触”一些社会上的普通创业者, 从他们的创业之路中受到启迪和鼓励。也可将本校的毕业生请回来, 给在校生讲一讲中职生的优势。视野的扩大和认知的改变无疑会给中职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振奋感。

2. 欲望升华, 培养兴趣。

青少年年少气盛, 受挫后容易逃避现实, 迷恋网络游戏;或情绪激动, 产生攻击性行为。面对这种情况, 教师要引导学生, 把这种逃避压抑和冲动偏激转移到体育活动、技术比赛或是各种兴趣活动中去。心理学认为, 兴趣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创造热情, 甚至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学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这样既可以转变学生的厌学心理, 又可以使学生积累广博的知识, 培养多种才能。

3. 价值补偿, 学会自励。

所谓补偿就是“失之东隅, 收之桑榆”。就像盲人的听觉、触觉甚至嗅觉都要比一般人灵敏, 失去双臂的人平衡感更强, 双脚更灵活。人的心理也一样具有补偿能力, 当一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败, 可用另一种目标来代替或通过另一种活动来补偿, 从而减轻心理上的挫败感。具体的做法可以是“扬长避短”, 也可以是“勤能补拙”, 总之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提出要求, 并不断反思作出调整。

4. 合理宣泄, 善用克制。

浅谈中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3

加强学生挫折教育,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有效地学习和生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

一、调整学生的挫折认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1.要使学生了解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人在承受和克服挫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并努力去挖掘自身潜能,改进学习方法与技巧,才能逐步完善自我。

2.告诉学生挫折具有的两面性。一方面,挫折不可避免地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痛苦、情绪紊乱、行为失措,甚至产生悲观绝望的念头。另一方面,挫折可以激发人的斗志、信心。

3.教育学生要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值,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中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怀有较高的期望值。

二、寓挫折教育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通过班会、课堂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从理论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常通过课堂、班队活动、个别谈话等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在一次班会上我讲到:鲁迅曾彷徨过,贝多芬还曾想过自杀,但他们都顽强地战胜了自己的消沉和软弱,最终坚定地走上了真理的道路。

三、发挥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最好的榜样是学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可通过小榜样战胜挫折的事迹为价值尺度。如同校一位同学高北平在校大会上讲述如何战胜白血病——在人生路上最大挫折的事迹。这些事实都发生在同学们身边,使他们受到了深刻的挫折教育。

另外,我还选择一些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例。以他们的事迹作为测量自己的尺度时,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起点、新的成功的台阶。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对自己应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应当心中有数。

浅谈对大班幼儿的挫折教育 篇4

挫折,是孩子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师作为孩子教育的启蒙人之一,应做好孩子成功必经之路的铺路石,使幼儿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拥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从而使其能真正走向成功。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有很多种,在于老师如何去发现、寻找契机。

1.在游戏活动中寻找教育的机会。游戏活动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因此,我们充分利用了这一日常活动进行教育。教师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节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我们跟孩子进行角色游戏,和孩子一起根据情节进行表演,让孩子扮演失败或遭到挫折的角色,老师扮演帮助者的角色。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老师扮演失败者,孩子扮演帮助者。这样,孩子既体验到了挫折感,又学会了战胜挫折的方法。

2.利用同伴榜样,给予适当的“劣性刺激”,并让幼儿合理宣泄。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自己与别人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游戏走“独木桥”时豆豆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心心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 “我相信你会跟心心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

3.言传身教,教师做幼儿愿意接受挫折的榜样。挫折教育中,我相信身教重于言教。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因此,我们教师在碰到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冷静、勇敢。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卫生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4.在实施挫折教育的同时,适时渗入赏识教育。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

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5

浅谈挫折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必要性

城南幼儿园 王英娟

摘要: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即所谓“碰钉子”。心理学上认为它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关键词:挫折

教育

心理发展

游戏情景

现在,不少独生子女的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衣、食、住等,而忽视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和向困难挑战精神,而这些“精神上的东西”,正是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培养跨世纪人才所必须的,也是孩子心理发展所需要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挫折教育。

(一)、真实感知细致引导,锻炼孩子耐挫的个性

1.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

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我们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时,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些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影视作品,或者是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甚至包括身边的小朋友经过失败而成功的小故事,幼儿通过这些真实可感的事实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从而对挫折有初步的认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充分感受挫折,正确理解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承认并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

2.幼儿挫折教育其次要破除幼儿的依赖性。

作为教育者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

(二)、创设情景提供机会,利用一些困难情境训练幼儿。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许多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不常遇到的。教育者在利用自然情景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景和机会,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为了提高幼儿对挫折承受能力,我们可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步经受磨练,有目的地去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比如说远足、劳动、竞赛、批评、延迟满足等活动和手段,可以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他们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待失败、打击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最喜欢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在游戏时可设置一些人为的障碍,让幼儿自己解决„„如和小朋友闹矛盾怎么办;让幼儿到暗房子里去取东西;户外游戏时引导幼儿走“独木桥”爬障碍物,在角色游戏中可安排幼儿分别扮演人际关系冲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让他们体会不同的心理感受,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创设一些挫折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鼓励他们自己去寻找等等;

(三)、树立榜样增强信心,树立孩子必胜的信念

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幼儿摔伤,擦伤等情况。这时,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幼儿说:“没关系,老师和你一起到保健室包一下好了,下次注意一点就行了。”或者说:“没关系,很快就会好的。”老师这样的行为给幼儿很好的暗示,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游戏走“独木桥”时丁丁会说:“老师我怕,我不走”。这时我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能走过去,你也一样能做好。”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自我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教会幼儿面对挫折,战胜挫折,并非一朝一夕可得,也并非刻意追求能成,关键是顺其自然,顺应幼儿的发展规律。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幼儿能独立完成的一定使其独立完成,使其持之以恒。任何放纵和迁就的行为都会造成幼儿的依赖思想,要让幼儿在体验中认识挫折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本领。

浅谈小学生的挫折教育 篇6

课题可行性论证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9月25日)的精神,我校在前期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开展以抗挫折教育为核心的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课题研究,为使课题能够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成功体验,又会遇到各种挫折。心理学上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世上的事情往往这样: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可以说,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抗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如果在幼年时期缺乏积极的抗挫折教育,长大后一旦遇到高考落榜、招工无名等挫折时,就会爆发“人生危机”。

前不久,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中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越来越多的专家、教师、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一味地为孩子提供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不能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在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可在学校和家庭中该怎样进行挫折教育?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挫折教育?到目前为至,大家都还在探讨中,并没有形成比较权威的研究成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

当代的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本课题国内研究现状及课题创新点(1)研究现状

随着历史的进展,到了20世纪80、90年代,人们愈加认识到抗挫折教育的重要,以致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一定要下大力气培养下一代抗挫折能力,要让他们经受磨难,让他们承受压力,让他们经受误会。外国有的学校,甚至把学生送入孤岛,老师们离去,让学生学会死里逃生。许多理论家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论证“抗挫折能力”、“磨难教育”、“压力教育”、“淬厉教育”、“死里逃生教育”的必要性。在国内抗挫折教育的研究对象,既有针对中小学生的,也有针对大学生和幼儿的。

1、小学阶段:例如,江苏海安县教育局教科室对小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究,认为从交往指导的角度看,必须顺应青少年儿童交往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师生交往、亲子交往为重点,要高度重视交往中的情感投入,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并提高其自我接纳水平。上海闵行区浦江二小探索在农村地区,如何形成从课内到课外,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并建立相应的考评机制。泉州第二实验小学认为,德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要认真贯彻《小学德育纲要》,要通过说理和强化训练相结合的手段,在以往研究学生认知风格与因材施教的关系的基础,继续深入地在道德教育领域开展这类研究和探索.继续深入对学生耐挫能力培养的研究,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要通过课堂教学,组织活动,开设心理讲座,以及提供心理咨询等途径进行。龙游县实验小学则以四、五、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2、中学阶段:例如,内蒙古二中对中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要有一定的过程,父母应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指导,培养孩子稳定、成熟、开放的心理状态,以立足现实、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3、大学阶段: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当代大学生社会心理承受力的现状及教育疏导机制的研究》已经形成了成果,《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一书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年1月出版。该书重在回答一个问题:当某一个大学生遭遇某一种类型的挫折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应对这一种类型的挫折?大学生又该如何自我调适?

4、幼儿园阶段:例如,浙江金坛市实验幼儿园开展“挫折教育与幼儿的自主性活动”相结合的研究。旨在引导教师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真正关注幼儿,积极利用挫折因素化、消极被动为积极、主动,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增强他们的意识和坚韧的耐受力等,培养他们能吃苦、谦让、合作、能吃亏,具有参与竞争的能力,教育幼儿认识挫折、驾驭挫折、战胜挫折。(2)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哪些突破

1、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自编一套抗挫折教育的校本教材。并结合校本视听课程,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的视听教材,形成完善的教材体系。

2、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的师资队伍。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1)开展抗挫折教育要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为主阵地。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情境体验、磨难训练、活动竞技、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同时,借鉴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成果,自编一套抗挫折教育的校本教材。结合校本视听课程,选择适合小学生的抗挫折教育的视听音像教材。

(2)开展抗挫折教育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品德、语文、数学、音乐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抗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3)以心理辅导老师和班主任为主,打造一支抗挫折教育的师资队伍。在实施抗挫折教育中,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是十分必要的,它对矫正学生的不健康心理,正确施教,培养学生的优秀心理品质是不可缺少的。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培训,建设“心语屋”(心理辅导屋)。班级是学校的细胞,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中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人。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4)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与家长联系,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优化家庭教育环境,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在家长学校把耐挫折教育作为重点内容。

2、组织家长订阅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杂志、书刊。

3、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得,探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另外,学校要大力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教育的模式逐步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 发展性为主模式是将全体学生作为“抗挫折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抗挫折教育要从心理调查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心理障碍入手。但随着教育的深化,必须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

2、教育的对象逐步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学校环境

目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辅助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无论是研究内容、培训课程,还是工作重点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然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教师、学校环境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身的挫折心理调适能力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教师本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将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抗挫折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也要关注教师,这关系到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大事。同时家庭心理健康、全民心理健康也要日益受到学校重视。

3、教育的领域逐步从人格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生活辅导 目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心理障碍的防治,虽然涉及到学习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但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针对在学习、生活中的“抗挫折教育”辅导尚不普遍。因此,教育的领域要不断拓宽,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和指导。

4、教育的内容逐步从心理适应教育转变为潜能开发 “抗挫折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初期教育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但随着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受到重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抗挫折教育”的内容将会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压力处理,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让学生的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较高的正相关。因此,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将成为学校“抗挫折教育”的重要内容。

5、教育的方法逐步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为主

“抗挫折教育”要先从个别辅导入手,而后逐步进行团体辅导与训练。团体辅导注重团体成员的互动,做到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外活动、班级和团队活动都加以应用。因此团体辅导与训练将要成为协助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如: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等。

6、教育的队伍逐步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取决于队伍。由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人员的专业要求很高,所以必须经过专业培养或专门培训才能胜任。由于这项工作还是新生事物,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学校心理辅导员水平层次参差不齐。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开展,学校要重视师资建设,提出培训要求。经过努力,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学校“抗挫折教育”课题研究更加有效地开展。

五、开展抗挫折教育的条件分析

自2002年起,我校连续四年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并开展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三年来,实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成果、论文、教案、优质课在省级、局级评比中有40多人次获奖,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表。每周每班一节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和支持,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校本课程之一。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考核中,该项工作得到了高度评价。本课题主持人和主要成员都有多年从事教育科研的经验,濮阳市油田第十四小学是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教育科研先进学校,主持人杨献坤是河南省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曾完成的课题主要有:中国教育学会“十五”规划课题、河南省重点课题、中原石油勘探局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小学生创新学习和心理素质培养研究》,其心理健康教育子课题《小学儿童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研究》《小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与研究》《分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等均获2005年河南省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六、完成本课题的科研手段、研究阶段和成果形式

从2006年9月开始正式展开研究。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兼用调查法、案例法等。整个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⑴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收集有关抗挫折教育的资料。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举行开题会。

⑶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问卷调查,前测,为心理辅导确定重点。

2、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07年12月)

⑴实验教师依据研究方案,设计编写心理活动课辅导教材。⑵自拍或选择抗挫折教育的视听教材。

⑶记录研究过程,采集课题有关数据,收集课题资料。⑷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

⑸利用“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进行过程培训和跟踪培训。⑹定期召开“教研论坛”,组织实验教师交流实验体会,推广实验初步成果。

3、总结阶段(2008年1月――2008年6月)

⑴通过研讨、座谈、问卷、测评等形式广泛收集课题信息,对课题进行后测和终结性评价,完善课题档案。⑵完成本方案“研究内容”中规定的各项研究项目,写出研究论文和结题报告。

⑶完善抗挫折教育的校本教材,争取能够出版。

4、经费预算

包括教材印刷费、资料费、调查费等,预计10000元。本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1、论文、课题研究报告。

2、抗挫折教育的校本教材。

3、抗挫折教育心理活动课课例或课堂实录。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问:王明平(课题论证指导)组

长:杨献坤(校长、课题开发论证)副组长:曹福建(副校长、课题教师、家长培训)

成员:贾

彤(教科室主任、方案设计、教材编写、心理辅导教师)

苏永枝(教导处主任、校本教材的编写、心理辅导教师)

李志华、牛江华(心理辅导教师)

浅谈大学生挫折教育 篇7

当代大学生出生在20世纪80、90年代, 他们没有经历过父辈们那种艰苦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练, 不曾为衣食问题所困忧。这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 一方面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也使他们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 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较低。事实表明, 智能出类拔萃的大学生, 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不能正确应对成长中遇到挫折, 就不能成为生活强者, 就难以成就伟大的事业。因此, 加强对大学生的挫折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大学生面临的主要挫折

1、学业上的挫折。

新生入校前, 学习成绩一般都名列前茅, 成了家长的“宠儿”, 学校的“骄子”。他们在鲜花和掌声中度过了中学时代。进入大学后高手云集, 棋逢对手。如果不能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肯定会受到影响。而成绩不理想所造成的失望、焦虑, 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治, 就会形成挫折感, 并影响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生活上的挫折。

中国的部分家长过于保护孩子并代为处理生活中一切事务, 使这些从小被抱大的一代, 因失去体验真正生活的机会而造成独立生活能力减弱。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 正值青春发育时期, 情窦初开。有些大学生或自由相识, 或他人牵线, 建立了恋爱关系。但由于家庭、性格等原因, 最终不得不分道扬镳。失恋者因此产生悲伤、绝望等复杂的心理,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人际交往上的挫折。

进入大学, 人际关系开始复杂化, 中学时代的那种纯洁的友谊不多见了, 同学关系开始渗入一些利害因素, 这就使得一些思想稚嫩的学生感到苦恼。由于性格、生活习惯上的差异, 难免产生一些人际交往上的矛盾。这些矛盾若得不到及时处理, 势必影响同学关系, 使人感到烦躁与不安, 从而导致人际交往上的挫折。

4、其它挫折。

(1) 政策变化引起的挫折。由于毕业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 毕业生人数的增多, 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公认的现实。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毕业生需求明显不足, 就业难度大, 部分地区出现了毕业生待岗现象。大学生不容乐观的就业形势, 使在校学生不可避免地产生情绪上的波动。 (2) 由个体特征引起的挫折。个别学生由于身材矮小、相貌不佳、生理缺陷、心理障碍等原因, 产生各种各样、程度不一的挫折感。

二、培养大学生的耐挫折能力的途径

1、使大学生认识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培养耐挫折能力, 首先要使懂得社会生活是极其复杂充满矛盾的。无论在哪个社会里生活, 个人的社会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 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已。实际上,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 总会有某些方面的目标不能实现, 总会有事情办不成, 总会有天灾人祸发生, 因此, 遭遇这样那样的挫折, 只是挫折的轻重程度不同, 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已。

要懂得挫折难免, 就应认识产生挫折的原因。明确了产生挫折的原因, 准确、全面地认识评价挫折也是很重要的。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只看到挫折对人的消极影响是片面的。挫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如可能增强个体的情绪反应力量, 增强容忍力, 提高认识水平等。

2、要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是推动一个人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工作的强大动力。面对挫折, 如果一个人仍然能铭记自己的目标, 不轻易地改变或放弃既定的计划和决定, 深思熟虑, 坚韧不拔, 持之以恒, 善于抑制消极情绪, 克服内外障碍, 他就能够成功。相反, 一个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就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就不可能克服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大学生意志品质发展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 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保持进取向上的个性, 培养起适应和改变恶劣环境的能力, 养成既能忍受磨难, 又能坚韧不拔、积极进取的良好意志品质。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培养耐挫折能力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 他们绝大部分是在顺境中成长起来的, 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一代, 在家娇生惯养, 在校一心读书, 对社会知之甚少, 因而在心理上非常脆弱, 很难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挑战。在现在的大学校园里, 因家境贫困, 恋爱受挫, 学习成绩不佳等各种原因而自杀的现象已不鲜见。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磨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渠道。而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工农、了解国情、了解民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状, 认识社会的复杂性, 学知识, 长才干, 练本领, 砺意志, 增强竞争意识和挫折的耐受力。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地组织学生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科研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咨询、专业实习、为民服务、勤工助学等实习或实践活动, 并把它纳入教学计划, 切忌任意性, 走过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使学生认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端正动机, 做好心理准备, 有学习实践工作者优秀品质的意向, 才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创设良好的挫折教育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是培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结合专业特点、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 培养大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开发智力, 提高文化素养, 完善知识结构, 陶冶情操, 提高思想觉悟和人际交往技能, 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挫折教育必须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

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是挫折教育的三大支柱。学校是挫折教育的重要基地。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挫折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既是人们生长的温床, 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父母对挫折的态度影响子女对挫折的认知;父母的挫折教育意识和教育方式影响子女的挫折承受力。父母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价值观念及家庭环境和经济状况等, 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心理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职业、阅历、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家庭与邻居之间的关系等等, 无不影响着每一位家庭成员的心理状况。学生的心理挫折, 总能或多或少地找到家庭的烙印。因此, 挫折教育必须从家庭抓起、父母做起、幼儿开始。挫折教育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全社会的任务。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各行各业、各级各类人员、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全方位挫折教育网络, 这是全民族的、新世纪教育的系统工程, 是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摘要:针对当代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父辈们那种艰苦的劳动锻炼和生活磨练, 减少了面对困难与承受挫折的机会, 以至于许多大学生的挫折容忍力较低。本文提出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浅谈小学体育课中的挫折教育 篇8

关键词:体育教育;挫折;意志

体育与健康是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主旋律。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体育课的目的不仅是通过锻炼增强学生的体质,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增强学生经受挫折的能力和提高社会适应的能力。为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挫折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挫折的两面性,学会坦然面对挫折和失败,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创设情景,磨炼意志

现在的小学生,娇生惯养,从小受到家人的呵护与宠爱,不是家里的“小皇帝”,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或多或少存在着娇气、好逸恶劳和没有责任心等脾性,这样长此以往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稳定情绪、提高兴趣等方法,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来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敢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如,低年级的立定跳远,教师可以创设一个青蛙过河的情景,教师可事先根据学生的能力分组,选择好“河”的宽度,让每个学生不断挑战自己或者战胜同伴来磨炼孩子的意志。对于一些体质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不能因学生害怕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而降低要求,相反,要积极鼓励这些学生不断去尝试,在不断获得成功的感受中逐渐消除畏惧感。

二、因地制宜,锻炼意志

环境最能锻炼人的意志。现在的孩子都是在父母万般呵护下成长的,他们几乎没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为此,教师要利用学生遇到明显困难的教育情景,通过不断地对学生如何面对困难的教育,以形成学生对待困难时的稳定认识和态度。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逐渐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相关的良好品质。记得一次学校举行冬季三项比赛,比赛到一半时天突然下雨了,场地湿滑,学校领导考虑安全,准备改期,班主任也生怕孩子淋雨后生病,学生更是躲躲闪闪嘴里不停地念叨下雨了。而我坚持要继续进行,原因是这样的环境更能考验同学们的意志,通过说服领导、鼓舞学生,结果队员们在呐喊助威声中圆满完成了比赛,当我宣布成绩时,个个都露出了成功的喜悦。

三、懂得失败,放眼未来

体育课中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它不仅能增强团队意识,也能提高竞争性。既然是比赛那就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也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并能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比赛,并有意安排意志脆弱的学生,在比赛负分参赛,让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炼意志,提高胆量。如,50米迎面接力跑游戏,有的组学生虽然跑得很快,但是因为窜道影响了其他学生的跑步或者说没有按照游戏规则完成任务,那作为我们教师就要评判他失败,让他懂得做任何一件事不按照游戏规则行事就是违规,让孩子从小养成严谨的生活作风,懂得失败的深刻涵义。

四、承受“打击”,锻炼身心

每个班都有一些“学习的巨人,运动的矮人”。这类孩子在他们的心里总认为自己学习好就是高人一等,经常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而且这一部分学生平时都是在赞美声中成长,自尊心特强,一旦受到打击,更受不了。所以教师在必要时要让他们尝一下失败和挨批评的滋味,承受一定程度的思想负担,然后再抓住时机,循循善诱,耐心教育,不妨采取“泼冷水”“下课”等方法,使他心悦诚服地接受批评,改掉傲慢霸道的作风。但要注意不得讽刺挖苦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点需要教师有更高的教育艺术素养。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小学时期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重视对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将对其一生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祖国的未来是孩子们的,相信我们的未来是意志坚强的群体。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篇9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顺境中长大,一遇到挫折,如:成绩下降、竞争失利、误会隔阂、指责批评、疾病残疾、亲人逝世等,心理难以承受,抗挫能力差。而当今社会却又发展迅速,竞争激烈。对每个社会成员来说,时时刻刻都面临着机遇,又面临着挑战,时时刻刻都有成功者,也有失败者。在这样的环境里生存,没有一定的承受挫折的能力是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因此,对现今的独生子女进行挫折教育尤为具有现实意义。现结合我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有意设置情境,使学生经历挫折,以获得遭受挫折的亲身体验

只有让学生亲身感受挫折带来的阵痛,才能正确感知挫折。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学习、劳动、体育锻炼等渠道,有意识地设置挫折情境,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如:有一次我利用晨会课,专门以“直立书”游戏有意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挫折教育。上课了,我走上讲台说:“同学们都喜欢玩游戏,今天晨会课我们来玩直立书游戏”,于是同学们欢呼起来,我讲了游戏规则:每人拿出3本书,书要直立,要码3层,不能用其他物体支撑。同学们兴致勃勃地玩起来,可是一次次都失败了。这是我有意识引出的情境。我见时机已到,就说:“要树立信心,总结经验,就一定能把这个游戏做成功。”经我一鼓励,有少部分同学已从一次次挫败中吸取教训,按要求完成了游戏,于是我请按要求完成游戏的同学说一说:怎么成功的?没成功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用什么办法做成功的?学生们一一说出了我提出的问题。其他学生从做成功同学那里获得了启示,终于全班同学都按要求完成了游戏,那种失败后又成功的喜悦从一张张小脸上表现出来。我不失时机地进行了总结:“失败并不可怕,就怕我们害怕失败。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只有在失败面前树立信心,吸取教训,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希望同学们把自己锻炼成不怕失败,意志坚强的好孩子。”

二、指导开展研讨,使学生认识挫折,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 要使学生正确对待挫折,仅有挫折体验是不够的,体验只是一个感知阶段,还必须让学生理解挫折,认识挫折。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经历挫折、感受挫折的机遇,组织、指导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正确理解挫折,形成正确对待挫折的心态。如:去年春季学校举行拔河比赛,按规定每班15人参赛,而我们班的对手多上了人,裁判员老师没有发现,使我们班未能拿到冠军。大家很气愤,全班同学在教室里哭。有的学生边哭边对我说:“某某裁判老师包庇某某班。”我利用这一机会,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裁判老师对加人这一现象没有看到,我们不能说他包庇人,你们以后当了裁判,一定要公正,要进行充分调查、核实,做出公正的判决。我接着说:这个世界上,因种种原因不公正的现象是常有的,关键只要自己发奋图强,要比对方强大。如果我们能在拔河技巧上下功夫,不就是冠军吗?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次没有得到冠军,我们要找找自己的原因。同学们停止了哭声,班长站起来说:“如果我们讲究点拔河技巧,也不在对方加几个人。”这时我总结到:这次我们班没有得到冠军,但我们从中受到了教育,我相信下次再进行这样的比赛一定能取胜。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们找出了失败的原因,形成了正确的对待挫折的心态,增强了下次再进行比赛拿冠军的信心。因此在同年学校举行的秋季运动会上,我班夺得了拔河、接力赛的冠军。当学生们得到冠军时,也深有体会地说:“失败真是成功之母啊!”我说:“是啊!当我们失败后,只有认真地总结经验教训,并从挫折中振作起来了,才能够减少挫折的再次出现。”

三、教给方法,自我训练,积累应付挫折的经验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积累应付挫折的经验,培养增强的意志,不被挫折所打垮。要达到这一目的,仅让学生感知、理解、认识挫折还不够,还要教给学生应付挫折的方法,进行自我训练。一般地说,做什么事,都要经历计划、实施、调控和总结的过程。因此,要使学生减少挫折,就要学会计划、实施、调控的方法。计划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做某件事之前,先想好怎么做。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我教学生学习计划的方法,一般都围绕“我准备怎么做”的问题进行,就是要求学生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做好打算。实施方法和调控方法就是按照打算去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微调。根据小学生的实际,一般都围绕“是否按打算去做的”,“有没有比打算更好的方法”、“我现在这样做能达到目的吗”等问题进行。总结方法就是通过实践,总结按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便今后逐步减少挫折。对小学生来说,一般都围绕“计划订得怎么样”、“在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好”,“在实施过程中哪些做得不好”,“以后计划该注意什么”、“以后在做过程中该注意什么”等问题进行。

上一篇:教官,军训心得下一篇:国家机关部门及其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