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冲突处理(精选9篇)
师生冲突处理 篇1
莱阳八中师生冲突处理程序
特征及处理原则
一、本规定所指的师生冲突包括文字、语言、肢体、聚众起哄,为校园伦理之重大事件,若处理不当,易形成师生对立僵局,以及双方当事人之严重伤害,且对于尔后师生互动、教学情境产生更多负面影响。
二、迅速隔离双方、介别安抚情绪、澄清化解争议、寻求共识、接纳与道歉。
三、在争议澄清、化解歧见之前,应避免双方面质,造成情绪激化,扩大无 谓纷争。
处理程序
第一阶段─接获报告时
一、简要询问来报者:
(一)何人?何事?何时?何地?
(二)是否有人受伤,是否送医?
二、初步指导:
(一)尽力劝阻隔离双方当事人,避免扩大冲突。
(二)若有人受伤,视情况需要先行送医。
第二阶段─现场处理
一、迅速赶至现场。
二、协同相关支持人力(其它师长、校警、教官同仁),立即隔离双方,同时 驱散现场围观学生,避免聚众起哄。
三、介别安抚教师、学生情绪,了解事情发生原因与经过,并适时接纳其情 绪感受。
四、视情节轻重向班主任、教导主任、校长报告,以便慰问教师,表达关怀之意。
五、俟学生当事人情绪稳定后,请其写下冲突事件始末之书面报告。
第三阶段─后续处理
一、经过接纳。澄清。了解其相。建立共识,顺利化解冲突。
二、视情况需要,带班学生班主任与学生晤谈,协助开导、期勉,以利事件之化解。
三、若情况特殊,请当事学生之班主任主持排解会谈,除双方当事人外,并 通知学生家长出席,就澄清双方误解、争议及道歉、惩处等事宜,谋求合情、合理。合法之解决。
四、若争议严重、案情复杂时,则应建请教导主任或主管校长主持处理。
师生冲突处理 篇2
又是一次恶劣的师生冲突事件。与被贴“我是乌龟”纸条的梁云林事件不同的是,这次,学生对老师的挑衅更激烈,而老师面对无辜殴打,似乎已经从梁云林事件中吸取教训,有意识地进行自我保护,采取了最大程度的容忍。事后“百名教师求道歉”的教师维权方式,也必将再次引起关于师生关系的大讨论。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师德红线反复被强调的语境下,不管这种讨论将话题引向何方,有一点应该成为教育界共识:“教师联名求道歉”绝对不可再重演。
首先,绝对不能让学生无故殴打教师的事件再次发生。俗话说,溺爱是堕落之源。反观涉事学生的在校表现可以清楚地看到,溺爱和叛逆在其性格、个性、品行养成过程中起了催化作用。这种溺爱有家庭的,也有学校的。事发后,家长坚持认为孩子很听话,把殴打教师完全归咎于“叛逆”,可见家庭溺爱之深。涉事学生自由散漫,旷课、早退、迟到更是家常便饭,经常公开在课堂上大声喧哗,抽烟,用手机播放歌曲等,甚至掀翻桌子,这样的表现明显透露了学校溺爱的影子。对此类顽劣学生不做严厉惩戒,就是对错误的纵容。来自各方面的溺爱和纵容,导致了 “蝴蝶效应”的负面结果。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溺爱和纵容放大了涉事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和抵触,使青少年学生特有的“冒险心理”在一次次“成功体验”之后演变成大胆的挑衅。这种挑衅,映射了尊重、宽容、友善等人格因素的沉落,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教育不仅需要灿烂阳光,也需要狂风暴雨。教师惩戒权被完全没收,造成了溺爱和纵容泛滥成灾。虽说当前将惩戒权完全给教师太不现实,但适度的惩戒十分必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爱不是教育的灵丹妙药,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不能单由爱来堆砌。适当的惩戒,也可能是师生关系的调和剂。
其次,不能每次处理师生冲突都拿师德说事。梁云林老师和很多被清除、被降级的老师,无不遭到 “道德绑架”。凤城中学教师因为“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被当地教育局称赞为“师德高尚”“值得学习”。
师德,师德,为什么凡事必提“师德”?师生冲突就是师生冲突,为什么总要上纲上线?教师被动还手,即便是体罚,也不全关乎师德,更多的是与教师个性、脾气有关。道德是一种必然因素,个性脾气是偶然因素。因为偶然的一次打骂,即使一个终身修德的教师,也很可能从此声名扫地。
如何防范和处理师生冲突 篇3
[摘 要] 师生冲突是不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体现。要改变这种师生关系,需要在了解、尊重、关心学生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教师威信影响学生,以宽厚的师爱感染学生,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注意把握教育分寸,灵活运用教育智慧,构建师生冲突的防范体系,并冷静、灵活、公平、公正地处理师生冲突。
[关键词] 防范;处理;师生冲突
[中图分类号] G45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2-0062-04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由师生共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不理解、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带来师生冲突。这种冲突带来极坏的负面影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甚至给师生造成了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因此,如何防范和处理师生冲突,是每个教师应该了解和掌握的。特别是防范,是重中之重,只有加强防范体系的构建,才能减少或消除师生冲突的发生。但冲突一旦发生,教师就要勇于面对,认真处理。
一、师生冲突概念的界定和形成的原因
美国社会学家特纳认为,冲突是双方之间公开与直接的互动,冲突的每一方的行动都是力图阻止对方达到目标。因此,我们可以界定师生冲突就是师生之间由于价值观、目标、地位、资源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直接的、公开的、对立的、旨在阻止对方并实现自己目标的互动过程。引起师生冲突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1)由于观念不同而引发的师生冲突。由于学生和教师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等,如果教师强硬地利用教师权威去同化和影响学生,那么,师生冲突在所难免。(2)由于地位不同而产生的师生冲突。教师是社会要求的代表者,社会赋予教师一定的权威,学生要接受教师的领导或指导,一旦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实际表现不符,就容易发生师生冲突。(3)由于代沟而引起的师生冲突。年龄上的差异,使得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兴趣、思维模式以及看问题的角度等方面有明显不同,特别是在这个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的社会,师生之间的交往障碍愈加明显和突出。代沟是造成师生之间不理解、不和谐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造成师生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4)由于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师生冲突。奖励和惩罚都是教育教学中的一种手段,但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会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奖励和惩罚的不公平,惩罚方式方法的不恰当,都是引发师生冲突的导火线。虽然引起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带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来防范和处理师生冲突。
二、师生冲突防范机制的构建
1.了解学生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如果教育学希望全面地去教育人,那么,它就必须全面地去了解人。了解学生,是教育的第一步。要了解学生,就必须首先找到切入点,即“投其所好”,找出学生和教师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样容易使教师和学生在这些方面引起共鸣,使学生对教师形成一定的信赖感。然后,教师才能慢慢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内心世界中去,进而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成长经历、性格、能力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特点,为将来做好他们的工作奠定基础。由于学生是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通过各种有效的渠道进行反馈,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否则,对学生的了解就会停留在表面,处理问题时可能不符合实际,有失教育分寸,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甚至产生冲突。
2.以正确的教师威信影响学生
教师威信不是霸权,它没有强迫的意思,也没有强制性的力量。它不只是权力,它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是学生对教师的报答,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然而,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为了维护他们眼中的所谓“威信”,不惜牺牲学生的尊严,甚至践踏学生的人格。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树立其威信,采用“高压”的手段,动辄恐吓、斥责、挖苦或体罚学生,结果适得其反。学生敢怒而不敢言,就会形成反感情绪,这种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心理危机或者爆发出来产生师生冲突。有的教师采取“疏远”的方法来树立教师威信,与学生缺少沟通,结果造成对学生的不了解,处理问题时很茫然,不能从实际出发,问题处理得不公平、不合理。这样,就给师生冲突埋下了导火线。有的教师想以“慈善”来树立威信,结果学生认为这个教师没有魄力,是个软角色,好欺负,该教师处理问题时,学生往往持不屑的态度,教师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和威信,可能会采取过激的行为导致师生冲突。有的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想以“友谊”树立威信,使得学生把他视为同龄朋友而不加尊重,甚至课内也是如此,结果在课内,组织教学都非常困难,而教师一旦发火,学生就会觉得此教师虚伪,和他们的友谊是假的,是装出来的。
那么,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和威信,并减少师生冲突,教师应如何树立威信呢?
教师要树立威信,首先必须尊重学生。除此之外,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必须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高尚文明的行为修养,并能做到处处以身作则;必须具有教育教学知识,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这样,才会树立正确的教师威信,使学生从心底里尊敬教师,学习教师正确的言行,真心接受教师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从而避免冲突的发生。
3.以宽厚的师爱感染学生
师爱,即教师对学生的爱。它是在教育实践中,由教师的理智、美感和道德凝聚而成的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师爱是一种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体现;是一种教育爱;是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的爱;是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爱能促进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俗话说得好:“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学生的内心世界就如一座坚冰构成的堡垒,只有以爱的暖流去融化它,才能进入堡垒,也才能对学生进行影响教育。“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加深对学生的爱,学生才能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也才能尊重教师,尊重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热爱教师所讲的道理,从而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如果教师缺乏感情,态度冷漠,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使他们形成逆反心理,从而产生师生冲突。
我国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说过:“教师让学生做任何一件事,都应该使学生觉察到心灵有一种美感、幸福感、自豪感。这种幸福感就能成为学生继续做同类事情的动力源泉。”所以,教师对学生无私、宽厚的爱,会激励学生追求真理。利用从教师那里感知到的情感体验,去对待别人,逐渐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师生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理性地处理师生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而不是采用冲突这种较冲动、不理智的方式。
4.加强沟通,增进理解
沟通是构建和谐、理解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如果师生双方没有心灵上的沟通,就不会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冲突也在所难免。“人之相交,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只有通过交流,交谈,交心,才能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融合。而沟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生之间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和交往,进行情感联络及信息交流,才能化解矛盾,增进理解,减少冲突的发生。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更快,了解信息的范围更广。由于青少年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教师不与学生加强联系,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加强指导,学生就有可能形成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偏激的性格。那时教师要矫正学生,就会更费时,更费力。因为学生开始时就如一张白纸,教师可以直接把教育影响写在这张白纸上,一旦先写入了不好的影响,教师就必须首先擦去这种不利的影响,才能写入学校的教育影响。由于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教师如果方法不当,势必造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理冲突进一步激化,甚至爆发严重的师生冲突。所以,教师要和学生加强沟通,增进理解,把他们一开始就引入到学校所施加的教育影响中来。
教师和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如果教师不积极主动地去化解,矛盾一旦扩大,就会引发师生冲突。教师应看到学生是发展的、变化的,要和学生相互交流信息、知识、经验、思想等,使学生获得认同感,以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避免师生冲突的发生。
5.注意把握教育分寸,灵活运用教育机智
教师在教育态度、方法、措施和要求上要尽量做到恰到好处。恰到好处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它是调节一系列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矛盾的艺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赏罚有度。奖励,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成就感和自我满足感。但奖励必须注意分寸,在运用奖励时要采取尊重与要求相统一的原则,不能滥用,否则就会降低效果或引起不必要的矛盾。特别是如果不该奖励的学生或事受到奖励,其他学生就会觉得教师有失公平,从而产生各种矛盾。惩罚就更要注意分寸了,在运用惩罚时,必须是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采取公正的态度。教师不应抱有成见或从个人的感情出发,对喜欢的学生的大过失给予较小惩罚,对不喜欢的学生的小过失给予较重惩罚。这种不公平的惩罚,会使学生与教师疏远,埋下不满、猜疑与愤恨的种子,为师生冲突埋下隐患。惩罚还应有灵活性,应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对象,机智地运用惩罚,不要一成不变,千篇一律。不管怎样,运用惩罚和奖励时,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持关切和爱护的态度,把握教育分寸,使学生心服口服,避免消极对立情绪的滋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运用教育机智,避免和化解冲突。
教育机智是教师的职业品质,是教育艺术的一部分。教育机智有许多种,其中幽默是化解矛盾的良方。幽默是教学机智的润滑剂,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补救失误,化解窘境。教师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察颜观色”,看学生对教师言行的反应(亦即系统科学中的即时反馈),并根据反馈过来的信息即时评价,随时调整方式方法。当学生受到批评,觉得自尊心受到伤害的时候,或是觉得教师批评得有失公允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幽默的方式,化学生的尴尬为舒心、诚恳地接受批评,保护学生的自信心不受伤害,维护学生的尊严。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产生对立和仇视情绪。当然,在采取教育机智时也要有分寸,要注意场合,要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热爱。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学校中需要允许开玩笑,但不能把全部工作变为开玩笑的严肃,需要不肉麻的温柔,不吹毛求疵的公正,不软弱的仁慈,不拘泥细节的秩序,最主要的是需要持久的理智活动。”
三、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冲突
当师生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时,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而不是选择逃避。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师生冲突呢?
1.要冷静,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
教师在遇到师生冲突时,应保持冷静,切忌用过激的言语和行为进一步激化矛盾,当然也不能用体罚的方式解决冲突,而应迅速考虑引起冲突的原因,采取适当的措施化解冲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勿滥用权威,处理冲突要公平、公正、合理
师生年龄差异形成了师生心理上的不同态势。同时,由于社会赋予教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责任,教师知识和经验的储备占优势地位,这就决定了教师处于优势,而学生处于弱势,形成了学生遵从和服从教师的心理和行为,树立了教师一定的权威。如果在处理冲突时,教师利用这种权威,采取武断甚至是蛮横的做法解决冲突,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所以,教师在处理冲突时,不要滥用权威,要具有谦虚的性格,根据实际情况,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公平、公正、合理地处理冲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灵活处理
由于学生性格各异,发生冲突的原因各异,加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接受能力的不同,所以在处理师生冲突时,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或迂回包抄,旁敲侧击,或严辞批评,或先扬后抑,或冷处理等。总之,利用在了解学生时获得的信息,找准学生的情感突破口,使其心服口服。但无论怎么处理,尊重和关心是基础。
4.重视反馈,做好后续工作
教师在处理完师生冲突后,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反馈,了解处理效果如何。如使许多学生感觉到不公平、不合理,就要反思所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分寸是否恰当,如不恰当,就要采取各种措施进行补救;如恰当,还应做好学生的后续工作,让学生通过教师持续的教育和自身的反省,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当然,教师也应审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是否合适,经过反省,提高自身处理冲突的能力,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经验,逐渐做到对师生冲突具有一定的预见性,防范于未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防范和处理师生冲突时,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与学生加强沟通,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来防范师生冲突。如果冲突已发生,就应本着公平、公正、合理以及尊重、关心学生的态度,机智、冷静、灵活地加以处理,使师生关系保持和谐融洽。
参考文献
[1]查啸虎. 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构建[J]. 教师教育研究. 2006(1).
[2]田国秀. 师生冲突的概念界定与分类研究[J]. 教师教育研究. 2003(11)
[3][俄]乌申斯基. 张佩珍等译.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苏]贾雄. 诸惠芳等译. 教学教育技艺原理[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姚成荣. 班级管理工作新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6.
[6]王文东. 心灵的教化—变革社会中的中国师德[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6.
[7](美)James m.Banner.JR,Harolac.Cannon 著. 陈廷榔等译. 现代教师与学生必备素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6.
[8]郭毅.班级管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9]朱德全,易连云. 教育学概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8.
[10][俄]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上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0.
[11]魏书生. 班主任工作漫谈[M]. 漓江出版社,1993.
[12]何国华,燕国材.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研究[M]. 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7.
[13]乔·H·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M].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师生关系冲突的解决—德育案例 篇4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教育新人就是形成人与人之间的新关系,教育的本质就在于建立个人与集体和社会这种实际联系和关系的体系,以保证个人的社会化。”学校教育的宗旨是教书育人,教书育人的工作主要由教师进行。因此,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要构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以利于学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师生关系是学校诸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关系是维持教学活动的基本关系。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发生的业务关系、伦理关系、情感关系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如果师生双方没有采取协商、对话等化解矛盾的方法去化小矛盾,而是采取了比较不当的言行将会使小矛盾也会变成冲突。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地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相反,师生之间冲突导致关系恶化,会让教育背道而驰。我走进教室,看见教室里乱哄哄的一片,其中姚同学站在自己的座位上,满脸通红,提着书包,书包的拉链已经拉开。讲桌上放着一本撕开的漫画书。地理老师让他出教室,他不肯。看见我来了,把头低了下来。我看到这种情况,便示意他跟我走。来到办公室,我看姚同学情绪还很激动。先帮他把漫画书包好,平稳他的情绪。看见他的凉鞋一个扣子已经撕开了,我告诉他中午休息的时候回去换鞋。看他情绪稳定了,我才问明原因:他说是刚上课时,同学叫他还书,地理老师偏说是传的漫画书,就去从他书包里找出了漫画书放在将台上,自己不服气,因此趁老师不注意又将书从讲台上拿了回来,被老师发现,老师生气了将书撕烂,自己见心爱的书被撕,一时心急便和老师顶撞起来。随后我向地理教师了解事情的经过:原来是刚上课不久,应同学的要求,姚同学将自己的漫画书递给其他同学看,被老师看见,让他将书拿出来,他不肯,并撒慌说是书,地理老师就下去强行将漫画书拿上来放在将台上,姚同学同学趁老师去黑板上写字时将书拿走,老师才生气将书撕烂的。地理老师说完,姚同学的头低了下去。我没有立即发表自己看法,只是静静地注视着面前低头的学生……看着他神情的变化,“先去上课,下课再谈吧”他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下课后我找到姚同学,还没开口他说:老师没事了。我问他为什么在我面前没有说实话,姚同学说当时自己心里不痛快,本来自己知道错了,可心里就是不服气,照实说的话自己一点道理都没有,所以才说了谎。“你准备怎样处理这件事?”,姚同学这时非常明事理,现在自己知道错了,准备主动向地理老师道歉。
事后我找了地理老师交换意见,地理老师谈了当时自己情绪确实是失控了。之所以生气,学生明明自己递的是漫画书,他偏说是练习册;我本来想拿来放桌上等下课后就还给他的,可他趁我不注意把书拿回去了,因此非常生气,“你说我不处理,老师的威信何在?以后我还怎么管学生?”,地理老师说姚同学已经向他道歉认错,并保证以后上课要认真守纪。尊重老师。案例反思:
这是一个典型课堂突发事件,这姚同学同学平时表现不错,不调皮,学习成绩也好,可今天的表现与平时判若两人,他的无理取闹、说谎,而事后又非常明理、主动认错。为什么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候表现有如此大的反差? 这是我们教育者得思考的问题。地理老师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法不免激进了些,故而使学生明知自己有错,因放不下面子也偏要与老师顶撞。至使双方针尖对麦芒,无法下台。
其实师生冲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老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完全可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这类事件。老师想维护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采取了过激的言行,事情的发展往往适得其反,把学生一步步推向自己的对立面。让双方都下不了台。这样反而降低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尤其是处于叛逆阶段的初中生,本案例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从平时的教学和案例分析中,我体会到要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热爱学生。“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的去雕塑每一位学生。
处理亲子冲突的原则 篇5
1、描述孩子带来的具体妨碍
描述要用“第一人称”,就是以“我”开头的表达方式,比如“我觉得”、“我认为”、“我的想法是”等。
这样的表达有一个好处,就是防止大人一开始就带着情绪指责孩子。
以“你”开头的表达,常常会让对方感觉到被责怪,被攻击,对方也会选择回击或者防御的手段,这会让双方都远离了所要解决的问题。
比如,面对一个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如果告诉对方“我觉得有点呛,很不舒服”,相信大多数情况下对方会主动把烟熄灭,因为我们只是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没有指责对方。
相反,如果直接说“你这人还有没有公德心,不知道公共场所不能吸烟吗”,相信以这种对抗的方式进行沟通只会适得其反。
同时,借用描述可以让对方看到事实真相,而不是被我们情绪加工过或者扭曲过。
比如,大人昨天刚提醒了,结果孩子今天又忘了带盒饭回去。
如果大人用类似的说法:你怎么忘性这么大,如果脑袋不是长在你脖子上,估计你都会把脑袋弄丢了。
这就是被我们情绪扭曲和夸大的事实。
正确的描述应该是:妈妈发现你这星期已经是第二次忘带盒饭了。这样的沟通,可以让大人和孩子都把焦点对准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孩子有了具体的努力方向。
2、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告诉孩子他的行为给大人造成了什么具体的妨碍,可以让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
但是如果没有告诉孩子大人的真实感受,孩子就会像一个算盘珠子一样,拨一下他才会动一下,需要大人时刻提醒,这样无法培养出孩子真正的自律精神。
比如我在房间写东西,一个小朋友猛的推门进来,我告诉他:我正在写东西,你这样突然进来会吓我一跳,我很不喜欢。感受可以引起对方的共鸣,让对方能真切的感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3、大人要说出合理、具体的期望
中国人的思维普遍偏重于感性思维,与西方精确的理性思维不同。
有一个外国人来到中国留学,有一次他问教他中国历史的老师,我都来了三年了,你怎么还说是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应该是五千零三年呀。
我们中国人说话喜欢用模糊的表达方式,比如:等我一会儿,马上来……究竟“一会儿”、“马上”是多长时间?每个人的判断标准不一样,也就容易造成误解。
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方面,类似的说法常常会让孩子很困扰,因为无法把握一个准确的“度”在哪里。
比如案例中的妈妈,让女儿把声音“关小点儿”,估计女儿被妈妈吼了有情绪,更重要的是她也不知道把声音调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关小点儿”,因此女儿并没有合作。
如果妈妈告诉女儿:妈妈希望你能把声音调到20,这样的表达会更容易让孩子知道具体怎么做。
通常情况下,只要亲子关系良好,走完这三步很多冲突基本都会化解。毕竟冲突让双方心里都不舒服,更重要的是在整个冲突解决的`过程中,大家是双赢的。
这样的解决方法,既满足了孩子看电视的需要,又满足了妈妈看书的需要。
但仍然可能会存在特殊的情况,就是走完这三步,孩子如果还是不配合怎么办?
4、采取行动
大人要用实际行动帮孩子找到人与人之间的界限。
如果正当权益被侵犯了,大人选择委屈自己,这等于是在误导孩子他的需求可以凌驾于他人之上,别人的需求都不重要。这将为孩子在未来的人际关系交往中埋下无穷的隐患。
采取行动最好的方式是给孩子提供选择,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孩子的自尊。
比如,案例中的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要不,把声音调到20,要不,关掉电视,你自己选。孩子能配合当然皆大欢喜,如果孩子无动于衷,妈妈就可以心平气和地走过去,把声音调到20或者直接关掉电视。
5、保持冷静的情绪
孩子的需求没有满足肯定会有情绪,甚至会大哭大闹。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一定要保持镇定。
不要为孩子的负面情绪负责产生负罪感或者内疚感,更不要被孩子的负面情绪所感染,对孩子大打出手。否则,父母的做法就不是在引导孩子,而是变成了报复孩子。
孩子的需求没满足本身就不开心,如果父母还粗暴对待孩子,这会让孩子受到二次伤害。
在保持镇定的情况下,大人要对孩子的心情表示理解:妈妈把电视关了,你很不开心,所以你就哭了。那你哭吧,妈妈陪着你。
在孩子宣泄负面情绪的过程中,父母不用安慰孩子,而是在必要的情况下,为孩子递上一张用来擦眼泪的纸巾。安慰只会放大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感觉自己更可怜。
孩子需要学会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谐相处,那么当以后父母不在身边他再次遇到类似的负面情绪的时候,孩子就不会被负面情绪所淹没。父母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
6、事后再次沟通
在孩子有情绪的情况下你跟他说什么他是听不进去的,心情好才能做的好。我们必须要等双方情绪都比较平稳的时候,再找一个机会,大家就刚才的事情再进行沟通。
化解师生冲突的策略 篇6
一、重塑师生关系的新基石
师生关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 同样的学生、同样的问题, 遇到不同的教师就有不同的结果。教师要有走下圣坛的勇气, 要有亦师亦友的情怀, 教师要和学生平等交流, 努力打造自己的教学高地, 使学生既能高山仰止, 又能如沐春风。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说过:“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 共同成长的伙伴。”这应该是对师生关系最恰当的定位, 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 赢得学生的心, 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要求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 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 学会“蹲下身子看学生”, 以一颗坦诚的心去感受每一个学生的喜怒哀乐, 进而把他们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当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 如果教师把指责、批评、抱怨, 换成启发、表扬、激励, 将会把一触即发的师生冲突, 带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二、提升教书育人的崇高追求
首先, 把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抓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教育的真谛。学生来自五湖四海, 有听话乖巧者、有勤奋好学者、有亭亭玉立者、有自由散漫调皮捣蛋者等, 这就是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不论你高兴不高兴, 都要面对, 既要接纳他的优点又要接纳他的缺点, 教师不仅要喜欢“白天鹅”, 更要喜欢“丑小鸭”;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越高, 师生产生矛盾的概率就越小, 即便有师生冲突的充分条件, 也能进行有效的避让, 不会使矛盾发生碰撞。
其次, 演绎好课堂教学的这幕大剧。课堂是师生冲突的多发地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教师要当好导演, 不要一味唱主角, 包办代替, 越俎代庖, 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活起来。有所不为就是: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也是教师教育对象中独一无二的, 他们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阅历, 个性迥异。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筛选、重组与改造,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贴近学生实际, 要把课堂延伸到教室外。
最后, 运用好语言交流的独特魅力。教育是交流的艺术, 教师应该是语言大师, 语言得当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样的问题, 由于运用语言的角度不同, 可能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尤其是教育批评学生时, 教师如果用语偏激, 如用尖刻的语言、侮辱性语言、伤自尊性的语言等, 就有可能激化师生矛盾, 引发学生的对立。因此, 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 或是在教学管理中, 都应运用含蓄、幽默、委婉、迂回等方式。唯有如此, 才能使教育教学在师生的共同演绎中心灵相通, 沁人心脾。
三、寻求家长的鼎力支持
家长是学生的影子, 教师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与家长保持联系顺畅, 经常与家长联系, 使家长能感受到你很在乎他的学生, 同时与家长对教育学生达成某种默契, 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关注, 达到“亲其师, 信其道”的目的。我校有一位学生, 总是在其他教师的课堂上出现不良状况, 但在数学课上, 相对比较“安静”, 原因是数学老师与学生的父亲是同学, 两家常有来往, 因而学生在数学课上就比较收敛, 数学成绩也是各学科中最好的。可见, 家校联系对于预防师生冲突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师只要心里有人, 家长、学生就会目中有人。
四、构建提前介入的互动平台
谁该为师生冲突“买单”? 篇7
一、关于师生冲突
师生冲突是指教师与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出现的严重不和谐现象,它是正常师生关系的异化,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师生之间的对抗和紧张。关于师生冲突目前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从冲突结果来看,师生冲突有“良”性师生冲突与“恶”性师生冲突,良性师生冲突会建构起新的和谐师生关系,恶性师生冲突会毁坏正常的师生关系,因而又可称为建设性师生冲突和破坏性师生冲突。建设性师生冲突无疑会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在冲突过程中加强师生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学及管理,这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但基于各方面因素,更多时候师生冲突表现为破坏性冲突。当破坏性师生冲突发生时,谁应该承担主要责任?如何对破坏性师生冲突进行“归责”才是理性的和合理的?师生冲突中怎样才能进行正确的责任“归因”?
二、师生冲突——教师买单
当破坏性师生冲突发生时,一般只会直接涉及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方面,而间接的对其他方面产生作用及影响。当然,破坏性师生冲突的原因必然是多方面的,责任承担主体也应该是多方面不应该是单一的,但就主要责任而言,则应该由教师承担,教师应该承担师生冲突中的主要责任。
首先,教师职业素质要求教师应该承担起破坏性师生冲突中的主要责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从本质上来说是社会上的一种职业。既然作为职业,必定有特定的职业规范,社会对职业主体具有相应的职业素质要求。对应到教师这一职业,职业素质则应该体现为能否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破坏性师生冲突中,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从业者,理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冲突事件负责并促进冲突实现良性发展,以保证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是职业素质所在,是教师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当然,破坏性师生冲突现象的发生,原因肯定有许多方面,既有可能是由于学生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教师不应该以此为理由来推卸自身应该承担的主要责任。因为,教师这一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社会分工的普适性要求社会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各司其职”。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因而教师在破坏性师生冲突中应主动承担起主要责任,否则就是缺乏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缺乏从业能力。如果教师把导致破坏性师生冲突的原因归因于自身之外,无疑类似于医生无法医治病人时反而责怪病人未进行较好的早期预防,责怪病人家属未进行良好的早期照顾。这是逃避责任的体现,是缺乏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表现,无疑是毫无意义的。
其次,教师作为成人群体的代言人要求他们应该承担起破坏性师生冲突中的主要责任。
在师生互动关系中,教师是成人社会的代言人,是相对成熟一方,而学生则是相对不成熟的一方。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直接来源于他们的学校生活体验,学生正处于成长期,感性与理性并存但感性居多,自制能力差,许多外在性的适应都还停留于生理性反映,缺乏必要的社会属性指导,在知识储备及生理发育方面都无法完全理解及适应成人社会的规范,也正因此教育也才有了存在的逻辑前提。基于师生在社会属性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不完全对等,因而师生之间客观上存在着代沟,教师理解和认同的东西,学生却不一定能够理解和认同。学生在家庭中是受监护人,在学校中是受教育者,基于学生个体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和师生沟通双方的认知差异,因而他们身上潜藏着对成人群体权威及规范的“反抗”品质,这是由学生特有的身心特点所决定的。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不能完全把握自己行为,渴求独立自主、反叛,力图摆脱成人规范和成人权威,这是破坏性师生冲突发生的内在条件。从个人修养方面来看,在破坏性师生冲突中,教师如果“直面”冲突与学生对抗到底.只能说明教师的个人修养与学生处于同一水平,只能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低下,因为学生毕竟是“未成年人”而教师是成年人,双方不能适用同一标准。从法律来看,在破坏性师生冲突中,教师无疑具有“完全责任能力”,对于冲突应担负“完全责任”,而学生只具备“有限责任能力”,只担负“有限责任”,因而教师也应该承担起破坏性师生冲突中的主要责任。
三、艺术处理师生冲突
和谐的师生关系无疑是教学中的理想状态,但师生关系和谐也只能是对立中的和谐,和谐以对立为存在的理论前提,没有对立则和谐也无从谈起,因而师生冲突是不可避免并必要存在着的。教师应该有承担破坏性师生冲突事件中主要责任的意识,并培养起自身正确处理破坏性师生冲突的能力,要认识到正确处理破坏性师生冲突的能力是教师职业素质构成之一。
处理历史学习中认知冲突的原则 篇8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 陈志刚 上海嘉定区中光中学 姜芳芳
关键词:认知冲突;生成性;历史学习
对于教学中出现的意外问题或者突发问题。老师们习惯认为这是偶发的,是由于老师预设不足或教学内容未能说清所致。实际上,根据现代课程理念,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往往是指学生的认知冲突,它们在教学中是必然出现的。
所谓认知冲突指的是认知发展过程中,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对立[1](p.299)。在学习过程中,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产生的无法同构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随着课程改革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提高,我们发现,历史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认知冲突现象日益增多,例如,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诸如这样的困惑:“既然宋朝‘积贫积弱’,为什么经济、文化、科技还那么发达?”“埃及的金字塔到底是谁造的,你怎么知道?”“如果三年自然大灾害不饿死这么多人,中国今天的人口不就更多了吗?”等等。面对学生的这些认知冲突,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帮助,大多数老师束手无策,他们尝试利用过去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办法来解决,但这些方法往往难以奏效。这些认知冲突是在课程改革之后出现的,必须运用相关的现代课程理论加以解决。下面笔者从教学的生成性出发,谈谈在历史学习中认知冲突处理的原则,希冀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当代课程理论认为,教学实际是一种生成性的活动,其核心不是目标的达成而是学生的发展,而学生的发展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英国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等人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儿童进入文化知识之中进行探究。对此,斯腾豪斯提出了教学的“生成性目标”,即是在教育情境之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它是人的经验生长的内在要求。“生成性目标”强调学生、教师与教育情境的交互作用,注重学生批判反思能力的发展,把学生主体性的培养看做是目标,而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则是手段,是目标得以实现的保证。课堂教学是一种生成性教学。所谓生成,是指在教学实践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学生认知上的困惑、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2](p.174-177)。
在我国,人们长期以来都将课程教学视为学科知识的传递、教学计划或学习的结果的实现等。正是这一认识,导致老师们在教学中存在着对认知冲突的种种误解。当老师们认为课程即学科知识时,老师们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传递这些客观“真理”;认为课程即书面的教学(活动)计划时,老师会误以为自己教学的关键就是完成教学计划,这就造成课程与教学、方案与实施等一些概念的含糊不清,限制了对非书面计划的课程现象的认识;认为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时,老师会误以为教学就是预设,不允许学生生成新的教学内容,这就必然会导致对某些在课程工作中最重要的过程(如内容选择和学习活动的划分)的忽略。由于我们的教学不是引导学生去思考,而是以所谓的“标准答案”为依据,这就使学生完全成为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丧失了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历史多是停留在对教科书内容的表面理解,只会套用书本上的语言来分析历史问题,缺乏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在这种教学氛围中,我们的学生拜倒在教科书的权威下,认为教师与书本就是真理的化身,永远正确,不可提出异议。这是“沉默”的课堂,学生根本没有“问题”或“认知冲突”,即使学生有着与教科书相反的观点、看法,也不敢大胆提出。因此,历史学习中学生的认知冲突问题始终没有暴露出来。
现代课程注重教学生成的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以“教为本位”的教学观转向以“学为本位”的教学观,确立“为学习而设计”“以学习为中心”的学程设计观。这种设计观强调学习系统的开放性和生成性[3](p.15-16)。传统的教学力图在课堂上解决一切问题,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宗旨,无法让学生健康的发展。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产生“意外”,未能出现学生学习上的认知冲突,说明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没有确立。在历史课堂上,要想落实教学生成性的理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生成,产生更多的认知冲突,就必须使学生拥有一种历史的眼光,运用批判思维,理性地审视面临的历史学习问题与社会问题。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会拥有好奇心、探究欲,会主动、理智地思索面临的认知冲突。显而易见,这些理念与许多老师头脑中的思维定式有着明显的不同。
根据上述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教师要想很好的处理历史学习中认知冲突,应该遵循下列原则。
1.认识到认知冲突是课堂教学的必然,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
由于教学是生成性的,认知冲突实际就是生成性教学的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自我的认知建构,必然会产生生成性的问题,这种生成的问题并不是教学中的“意外”,而是认知冲突的表现。当我们认为“意外问题”是老师教学之前没有预设的、学生在课堂内突然质疑的问题时,实际是抹杀了教学内容的生成性,抹杀了学生知识建构中认知冲突的必然性。处理认知冲突,老师们千万不要寄希望于传统的处理教学意外事件的措施。
根据上述理念,老师们在教学中就要认识到认知冲突出现的必然性,理性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疑问,不应背离教学情境而从思想政治或学生人格的角度横加批评指责学生的提问或质疑。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希望课堂教学中出现没有预料到的意外事件,也不允许教学过程有超出教学设计规定的行为出现,否则就运用所谓的教学机智去搪塞。其实在教学现实中,学生没有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才是偶然的。既然如此,教师与其将精力花在设法阻止意外事件上,还不如将精力花在如何利用此类事件上。认知冲突是连结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的通道,是认知结构更新的一个必要前提。伴随着认知冲突的产生,学生的思维开始兴奋,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思维活动也处在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既是教师和学生心理交流的接触点、共振点,也是教与学的共同机遇,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契机。在教学中,教师要将认知冲突这样的“意外”事件看做是教学过程中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设计时考虑怎样更好地从学生真实的问题和经验出发,而不是从教科书或从教师假想的问题和经验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把握学生已有认知与新认知的矛盾,开展生成性教学;不断地留意学生的变化与反应,捕捉偶发的教育契机与智慧火花,并对学生的反应作出积极的回应,引发有效的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成[4]。
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认知冲突是教学中必然产生的现象,并不是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薄弱、抑或是道德水平低下、政治思想品质出了问题。对于认知冲突,老师要认识到,教学实施不是去完成事先规定好的教学任务的行动,而是教师采取的进一步的教育性行动,教学中绝大多数认知冲突只要处理得当就有教育性。
2.课前预设只能够解决一定的认知冲突
根据教学生成性理念,理想的教学就是产生认知冲突而非消灭认知冲突的活动的过程。认知冲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思考什么是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非观,明确做人的责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能力,成为现代创新人才。
由于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学预设是必要的,老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自觉“预设”各种可能的教学认知冲突。在预设中,既要预设各种问题与具体解法,又要预设学生的探索过程与方法等。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着眼于宏观设计,将教学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设计成“活”的板块,为教学的动态推进和有效生成创设条件并给教师和学生足够的留白,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为教学资源的生成提供可能,为个体知识的生成创造条件[4]。
但是,课前预设只能解决学生一定的认知冲突。无法全部解决。面对学生认知冲的不断挑战,教师的史学功底、思想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智慧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为此,教师需要长期不懈地学习和钻研,不仅要有本学科丰富的史学知识、方法储备,还要有其他学科常见知识的储备,这样才有可能应付学生的认知冲突。这要求老师们必须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素质。
3.认知冲突的处理离不开师生的对话、交流,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
知识的生成离不开学生积极的心智建构,必须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前提条件。生成性教学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过程应是一个开放的过程,这样才能创造、接纳“生成”。生成性教学意味着教师要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
对话意味着不同观点的碰撞。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所应有的权利、尊严和思维方式,尊重学生的观点,严禁使用言语暴力或压制的方式对待学生,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应当给予恰当的肯定。对于一时弄不清楚的争议,应当允许保留意见,因为有些问题很可能就是我们在长期教学中熟视无睹的重大问题。认知冲突的产生有赖于教师能否建立平等的课堂氛围,提供宽阔的思维空间,允许错误、叛逆、争议的存在。这体现了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
这种课程观对教育价值的追求更符合教育的精神,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教师和学生看作教育过程、教育情境的共同创造体,教师是发展的评判者、指导者,学生是自己发展的主体。这种课程观指导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将认知冲突视为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恰当运用互动性教学方法,以对话的理念贯穿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在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话交往,实现意义的获得及自我主体的建构。
4.分析判定学生认知冲突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在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后,教师是否能够帮助其顺利化解,主要取决于老师对学生认知冲突的认识: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如何?学生与学习目标的差距何在?学生思维的起点是什么?学生是如何论证其观点的?其思维起点和论证过程有无纰漏?如何进行指导?等等。只有认清问题才能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更为充分的估计和应对准备。
依据教学中的三维目标理论,按照现象分层,我们可以将历史学习认知冲突依次分成三类:史学知识层面的认知冲突、思维方法层面的认知冲突、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认知冲突。对于不同层面上的认知冲突,教师应把握的基本策略是:明确学生的问题,层层解剖,如果是因为没有搞清历史事实而产生的认知冲突,应帮助学生搞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以搭建起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学生是在思维逻辑上出现了问题,则要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理清问题的形成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障碍、疏漏和失误,领悟思维策略,加强对学生史学方法和逻辑思维的指导;对于情感价值观引发的“认知冲突”,教师不要操之过急,避免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应睿智思辨地在学习历史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进行无声的浸润和濡化,巧妙地将学生的情感认识引向正确的方向。
关于具体的处理上述三类认知冲突的教学案例,我们可以参看聂幼犁教授自2003年至2006年,在《历史教学》上发表的一系列关于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案例分析的文章,例如,《以“真的是李鸿章卖的国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以“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吗?”为例,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从“如果中国的好东西不传到欧洲去,中国不就比欧洲先进了吗?”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从“火烧曹宅对不对?”看中学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等,几乎每一篇都围绕学生在历史学习中产生的具体认知冲突,帮助老师分析处理对策。这一系列的文章从案例角度为老师们提供了分析处理学生认知冲突的借鉴方法。限于篇幅,本文不再另外举例进行说明。
5.对于情感价值观方面的认知冲突,必须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依托,采用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独立个体意识的张扬与强调、多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多种价值观的选择与困惑等,都在冲击着我们传统的价值观念。在这种背景下,涉世未深的中学生在道德价值观上极易出现某种程度的模糊不清的认识,致使偏激狭隘的、违反历史理性的情感价值观渗透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隐形演进过程。这要求老师要通过较长时间的观察、矫正和养育,帮助学生在价值观的认识上由肤浅或错误一步步走向成熟、深刻、完整、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如果将情感价值观教育与政治说教、思想教育等同起来,对于学生不恰当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采取居高临下的打压、批评指责或谆谆教诲的方法,得到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理解情感价值观的概念,将其与思想道德区分开来,还要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历史材料,以丰富的历史史实为依托,采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做到“寓情于史”。
当认知冲突发生时,老师需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即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消除认知冲突提供一定的“支架”,采用讨论、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减少或避免在认知中不知所措或走弯路。同时,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互助等形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超越自己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事物,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检验与自己相左的观念,不断地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再认识,对各种观念加以组织和改组,对自己的知识与认识进行重新建构。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会逐渐地提高学生的建构能力,而且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最终有可能使学生养成健康健全、人文关怀、积极进取的人生与价值取向。
关于历史学习中认知冲突问题的研究刚刚起步,我们希望学者与老师共同努力,探索出更多有效的对策方案,真正使认知冲突成为培养学生历史智慧的切入点。
作者简介:陈志刚,男,1967年生,温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历史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
姜芳芳,女,1983年生,浙江宁波人,上海嘉定区中光高级中学历史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参考文献:
处理冲突的8个小诀窍中英译文 篇9
8 Secrets People Good At Mastering Conflicts Never Told You
Mastering conflicts is a skill that sets leaders and successful managers apart from their peers. The art of resolving conflict in a professional and productive manner are able to get big projects done, keep customers happy, and get ahead. When you know how to effectively handle conflict, both you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life benefit. The ability to handle conflict has a massive impact on your success and you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处理冲突是一项能把领导和成功的管理者与他们的同龄人区分开的技能。以专业的和富有成效的方式来解决冲突的这种艺术可以做完大型项目,让客户满意,从而获得未来。当你知道如何有效地处理冲突时,你的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都会获益匪浅。处理冲突的能力对你的成功和你的情智会有很大的影响。
1.They Know How To Recognize Conflict
他们知道该怎样认识冲突
Identifying conflict in the workplace and other settings is the first key to mastering it effectively. Ignoring conflicts is rarely helpful. Different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manifest conflict in different ways and it takes time to learn about these points. For example, conflict in a process driven company may look like slowed decision making and silences. In contrast, conflict at a rapidly growing startup company may involve shouting matches (and more!). Learning to identify conflict is what makes certain people stand out at conflict resolution.
在工作场所和其它环境下定义冲突是有效处理冲突的第一个关键。忽略冲突的话很少会有用。不同的人和组织以不同的方式表现出不同的冲突,需要时间去了解这些点。例如,在一个以流程为导向的公司发生的冲突可能看上去就像是缓慢的决策和沉默。相比之下,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公司发生的冲突可能会涉及到争吵(甚至更激烈!)。学会辨别冲突是一些人能够出色地解决冲突的原因。
2.They Work Through Conflict As An Opportunity
他们把冲突当作机会来解决
Successful people know that conflict presents both challenge and opportunity. For example, if a sales professional solves a problem posed by a customer then the customer is much more likely to buy again. Keeping the potential for growth in mind is a great way to motivate yourself to work through conflict.
成功人士知道冲突既代表着挑战,也代表着冲突。例如,如果销售人员解决了顾客提出的问题,那么这个顾客会更可能再次购买他的产品。牢记成长潜力是一个很好的激励你解决冲突的办法。
3.They Read Body Language Effectively
他们能够有效地阅读肢体语言。
Reading body language is a key skill needed to handle conflict effectively. For example, communication expert Vanessa Van Edwards explains that you can predict who will get punched in the face by reading body language. You may not realize that you already assess body language on a regular basis! Pay more attention to it and you’ll see just how much you notice in every situation, including conflict.
阅读肢体语言是一个需要掌握的有效处理冲突的关键技能。例如,交流专家凡妮莎·爱德华兹解释道,你可以通过阅读脸部的肢体语言看出谁将会挨揍。你可能还没意识到你已经经常地在评估身体语言!只要你更多地关注它,你就会看到包括冲突在内的每一种情景都会有很多能让你注意的东西。
4.They Learn From The Best In Conflict Management
他们从那些最有效地处理冲突的事例中学习
Master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learn from others who have gone before them. They take the time to read books and use conflict resolution resources. Signing up for a single weekend workshop on conflict management is enough to radically improve your skills. Just like you hone other skills — paying special attention to conflict resolution can up your emotional intelligence drastically.
冲突解决大师们会在那些先行于他们的人身上学习。他们花时间读书并使用那些解决冲突的资源。报名参加一个关于处理冲突的周末专题讨论会足够能快速提高你的技能。就像你磨练了其它技能—特别注重解决冲突能大幅的提升你的情商。
If you are frustrated with your approach to conflict, seek out insights from books, experts and mentors. Asking for advice and seeking constant improvement is a key reason that successful people stay on top.
如果你对你解决冲突的方式感到沮丧,那么从书本,专家和导师中寻找见解。征求意见并不断改进是成功人士能够一直站在顶端的一个关键原因。
5.They Focus On Their Actions and Choices
他们重点关注他们的行为和选择
When you are faced with conflict, it can be difficult to think clearly. You may feel attacked by your boss, for example. Rather than focusing on blame “and who started it,” there is another approach to consider.
当你面对冲突时,很难思路清晰。例如,你可能感到被你的老板狠狠责骂。相比把重点放在责备“是谁开头的呢,”有另一可以考虑的途径。
Ask yourself what choice you can make next to move forward. You can ask for a break from to reconsider your thoughts. You can also take a few deep breaths to calm yourself. Giving yourself a pause means you are more likely to come up with solutions (instead of escalating the conflict).
问问自己你要做什么样的选择才会继续前进。你可以休息一会儿再重新考虑你的`想法。你还可以做些深呼吸让自己镇定下来。让自己暂停下来意味着你更可能相处解决方法(而不是使冲突升级)。
6.They Think About The Future
他们考虑未来
What comes to mind when you think about the future? For many people, the future suggests options and possibilities. Asking the other party to focus on the future is a helpful technique, especially if the discussion is going around in circles. Ask the other person what they want in the future. That kind of question will move the discussion closer to a solution.
当你考虑未来时你会想到什么?对许多人来说,未来暗示着选择和可能。让对方重点关注未来是一个有用的技能,尤其是在假如这个讨论毫无进展的时候。问问对方他们未来想要什么。这种问题会让讨论更接近达成一个解决方案。
7.They Show Respect For The Other Person
他们对对方展现出尊重
In our culture, we constantly see images of conflict – battles, hotly contended sports games, elections and more. Competition inspires us to do our best. However, successful masters of conflict never forget to show respect for the other person. Well-known expert William Ury proposes that showing respect for the other person – even during civil wars and high tension situations – is a simple way to move a discussion forward.
在我们的文化中,我们经常看到冲突的画面—战争、竞争激烈的体育项目、选举等。竞争激励着我们做最好的自己。然而,那些成功的冲突解决大师永远不会忘记对对方展现出尊重。知名专家威廉尤里提出,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甚至是在内战和紧张局势期间—是一个能够推动解决争论的简单方法。
8.They Speak Up In Conflicts
他们在冲突中畅所欲言
Conflict is difficult. Some people respond to that reality by ignoring the situation. Often, avoiding conflict only makes the situation worse. That’s why masters of conflict resolution speak up and bring conflict situations into the open. This habit takes time and experience to develop. For example, it is often a wise idea to postpone addressing a conflict situation if you are in a public place. Instead, ask to meet the person privately and raise your concerns with them in a one-on-one setting.
【师生冲突处理】推荐阅读:
员工冲突处理技巧05-18
处理历史学习中认知冲突的原则06-15
处理师生关系05-11
学生怎样处理师生关系09-28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好师生关系05-20
渠道冲突冲突管理论文05-31
人物冲突07-16
侵权冲突10-15
冲突规范05-09
职场冲突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