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风使舵立意议论文

2024-10-26

见风使舵立意议论文(共7篇)

见风使舵立意议论文 篇1

见风使舵立意议论文

什么是“应变”呢?它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就是:应付突然发生的情况。古往今来,善于应变的人有不少,我们真的应该向他们学习一下应变的本领,但随机应变并不等于见风使舵。

就拿用法来讲,“随机应变”与“见风使舵”,用于根据情况办事时,可以通用,但“见风使舵”有时指看人眼色行事,看风色办事,有投机取巧的意味,含有贬义。

晏子使楚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吧!晏子就是靠“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顺水推舟”和引出“水土问题”三次有力的反击,既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又体现了他高超的辩才和过人的智慧,还有他那令人羡慕的应变能力。

1971年,当基辛格请求用月土来换取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周围的木炭时,周总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么,原来是我们祖宗脚下的东西。”

基辛格一惊:“怎么?你们早有人上了月球,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公布?”

周总理机智地回答博学多识的基辛格:“我们怎么没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位嫦娥飞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广寒宫,不信,我们还要派人去看她呢!怎么,这些我国妇孺皆知的事情,你这个‘中国通’还不知道?”

周总理的回答多么巧妙,多么幽默啊!是他的回答,不仅维护国家的`尊严,还让基辛格嚣张的气焰在无意中消失。

除了晏子、周恩来总理,善于应变的人还有朱棣、纪晓岚、孙膑等。当然,他们是不能和见风使舵论为一谈的,因为见风使舵是比喻跟着情势转变方向。就拿一个寓言故事来说吧,蝙蝠长着翅膀又是哺乳动物,当鸟类和兽类开战时,它跟鸟类说自己是兽类,跟兽类说自己是鸟类,这是因为它不想付出劳作。但当它饥饿需要帮忙和救济时,又对鸟类说其实自己是鸟类,对兽类说其实自己是兽类。然而,换来的结果是谁也不相信它。

由此看来,随机应变不等于见风使舵说得一点也没错。也许它们同样可以使自己的智慧闪光,可应变可以换来尊严,可以换来成功,可以换来生命的救济粮。而见风使舵只会遭到别人的不信任和唾弃,让自己追悔莫及。

如果我们也想拥有过人的应变能力,那就需要付出努力,付出汗水。临乱世而不惊,处方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

浅议绘画立意中的五美 篇2

关键词:绘画;立意;美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055-01

绘画中的立意美,是画家独具匠心的创造,他给予我们的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有精神世界、心灵世界的上的享受。每幅作品让我们深思,让我们开拓、追求、自勉……如何审视绘画中的立意美呢?绘画中的立意美又有哪些呢?绘画中的立意美有品格美,个性美,时代美,地域美,抽象美等。

一、立意中的品格美

笔墨抒心意,丹青表心白。每一篇优秀文学作品都有独立、新颖的立意,让人百读不厌;而每一幅绘画作品同样具有着高雅的立意美,作品中无不彰显着作者的人格魅力。李苦禅说:“必先有人格方有画格,人无品格下笔无方”。正如有人说的:一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必定心胸通达,不被身外之物所困挠,淡泊名利,心地朴真;有了这样的品格,才有高雅的艺术美。隋易夫老先生正因为有了如此的品格,所以他的花鸟世界是人的世界,一个灵魂净化的世界。如他的《陶渊明诗意》作品,就将陶渊明高洁的个性情怀、深邃的人生哲理与动人的艺术形象揭示出来,画出作者自己与陶渊明具有同样品格美的人。再如张朋的《松鹤》图,画图简括、准确;疏密得当,严谨中又虚实穿插;青松代表了他的的坚韧、高洁之品,面对妻儿的疾病、家庭的重担而不屈的向上的乐观精神;一只白鹤回颈卧于青松下,阐发了他的负担与默默无闻,但他又不屈服于重压,仍是“寂寞求道”,似青松一样展现自身的人格魅力,从中我们也赏析到了画家绘画中的立意美。正是“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而从这些画中的立意上,我们看到的是做人的品格和胸怀……

二、立意中的个性美

个性美绘画中的立意美,最显著的是个性美。真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之妙美处。清人绘画巨匠任伯年的《蕉荫双鹅图》虽然描绘书圣王羲之以书换鹅、怀素种蕉临书的故事,但却展现了任伯年绘画中的个性美。他以水墨交混,利用色彩把双鹅描绘成前明后暗;把蕉叶的向背借助颜色的混合变化而表现了芭蕉与双鹅的状貌神情,使得芭蕉、鹅神完气足、意趣横生;也由此看到画家的创作风格技巧与个性不同。故尔欣赏一幅作品,不只是看到画面本身所具有的、显现的内容,还要了解、知道创作者的经历、品格和个性。正如文学家朱自清宁饿也不吃美国救济粮一样,凸显了他的品格与个性。所以我们才能读到、欣赏到他的优美文章,所谓字如其人,画如其人,文如其人正在于此。当我们赏悦到画家徐悲鸿的《群马图》时,难道看不出徐老刚正不阿的个性品格吗?他把生动有力的造型与“忧国忧民”,关心社会的情感相结合,从而表达了画家的心声。诗人陆游的诗,不也是以诗发心中爱国之情吗?这样不朽的画和诗,怎不让我们爱不释手和尊敬呢?

三、立意中的时代美

“江山代有人才出”。每个时代都有时代的印迹,画作者以时代为背景创作的画,同样揭示了时代的美。正因为画家在绘画中的立意高远,所以也让我们了解到了那个时代的特征与风貌,也更能勾起我们的思绪和记忆。像詹建俊的油画《狼牙山五壮士》,画中五勇士为掩护部队转移而引开日本侵略者后被逼上悬崖的壮举。画中淋漓尽致刻画了五勇士宁死舍身跳崖的英雄事迹。画中把五勇士的表情、内心无一不描绘出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画面中云雾缭绕,突出了山之高、崖之险,表达了五勇士的爱国品行和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这不就是画中释放出来的情感吗?同时也再现了时代的真实和画面的美感。具有时代特征美的作品立意内涵各不相同,像《清明上河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等,画家均以不同的立意、构图、技巧表现画的内容,再现了时代特征和风貌,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画作,还有知识和力量;记忆与情感。

四、立意中的地域美

地域美又是绘画作品中立意美的一大亮点。如画家李可染的《春雨江南图》,利用绘画写生和描绘光色的长处,贯穿传统的积墨法创造了中国山水画“春雨江南”的独特地域之美;再如潘天寿先生的《记写雁荡山花》,运用双勾重彩画幽草山花;大笔浓墨画岩石,在强烈的对比中让我们领略了花卉与山水结合的地域之美的高雅艺术和思想情操,让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山水之美。

五、立意中的抽象美

不同的画家对人生事理的感悟不同,其创作作品亦不同,无论是画种、画法、风格、内涵、主题等都是不同的。画是无声的语言,文学是有音的表达。绘画中另一种立意美即是抽象美。典型的是西方流行的一种艺术流派,大约20世纪初产生于俄国,后流行于西欧和美国。主张艺术完全脱离现实生活,用抽象的符号表现纯精神世界,反对用具体的造型语言描写客观物质世界,否定艺术的形象性、真实性和社会教育作用,故所画均是抽象的几何形体和色彩的奇特结合,表现荒谬、怪诞。如荷兰画家蒙得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只运用水平和垂直线条及色彩组织的画面来吸引观众对百老汇街纵横交错的道路以及爵士乐特有的节奏感的联想。抽象美无疑也是绘画中立意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具有美的艺术生命力。

见风使舵是什么意思 篇3

见风使舵又叫看风使舵,见风使舵出自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江湖行船,不能看风使舵,不肯随波逐流,舟必将会倾覆。”看风向转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或态度。也可以说是人处事圆滑。现在多含贬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解释

【拼音】:jiàn fēng shǐ duò

【词性】:贬义

【释义】:比喻态度,做法等跟着情势转变而转变。

(含贬义)。

成语典故

出自宋代·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解释为根据风向来操纵船舵,比喻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根据形势的变化而改变方向或态度。也可以说是人处事圆滑。现在多含贬义。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注意一定不要写成“见风驶舵”。

示 例

朱自清《论且顾眼前》:“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

文长宗《张勋丑员》:“曾经极力支持张勋复辟的各省督军,这时也见风使舵纷纷改变腔调。”

徐铸成《怀念沈志远》:“他参加政治活动多年……始终保持书生本色,不趋时,不媚时,不见风使舵”

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词语辨析

近义词

顺水推舟、见机行事、随波逐流、通权达变、随机应变[1]

反义词

一成不变、独具匠心、独出心裁、各抒己见

歇后语

木船下水;浪头里撑船 ;船老大坐后

灯 谜

老船翁

随机应变是什么意思

随机应变,读音 suí jī yìng biàn,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解释

机:时机,形势。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出处

1、《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泛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2、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柴桑口卧龙吊丧 耒阳县凤雏理事》不必拘执,随机应变。

3、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五回:总而言之,我们做官,总要随机应变,能屈能伸,才不会吃亏。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鲁肃邀请庞统去见孙权。孙权看见庞统浓眉黑脸,心中不高兴,就问庞统有什么特长。庞统回答说:“何必拘泥于某一项本事,顺应时机的变化而灵活应付而已。”孙权没有看中他,让他退下回家。庞统仰天长叹而回

《旧唐书·郭孝恪传》:“世充日踧月迫,力尽计穷,悬首面缚,翘足可待。建德远来助虐,粮运阻绝,此是天丧之时。请固武牢,屯军泛水,随机应变,则易为克殄。”

隋末,群雄并起,逐鹿中原。唐灭刘武周后,李渊为统一天下,命令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占据洛阳的王世充。

当时,窦建德占据河北,唐还要防范北方的突厥。为了集中兵力拿下洛阳,李渊遣使与窦建德言和,争取使其中立,又派太子李建成率军驻蒲坂(今山西永济西南),以防突厥南犯。

窦建德当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唐灭掉王世充之后,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自己。于是,他决定联合王世充,对抗李渊。在李世民围困洛阳后,窦建德率军10余万西援洛阳。突厥颉利可汗为策应王世充,也率军南犯并州、石州(治今山西离石)等地。

面对这种危急情况,李世民召集众将商议对策。萧璃、屈突通、封德彝等多数人认为唐军长期作战,过于疲惫,一时难以攻下洛阳;而窦建德气势正盛,唐军将腹背受敌,主张退保新安,相机再战。

而郭孝恪则认为:王世充被我们围了很久,已经力尽计穷,他的失败,指日可待。而窦建德也有不利的条件:长途增援,粮道不通,这正是自取灭亡!

郭孝恪建议李世民“围城打援”:一边继续围困王世充,一边带兵占据虎牢关,“随机应变”。记室薛收也分析说:王世充保据东都,府库充实,所带领的部队,是江、淮精锐,他最大的问题是被围缺粮。一旦缺粮,跟我们打,他打不赢;守,他守不牢。窦建德带兵来援,自然也带来了粮草。一旦王世充有了粮草,这一仗还不知道要打到什么时候呢!现在应当深沟高垒围住洛阳,不与之交战。而大王你亲自带上精锐,迎战窦建德,战胜窦建德之后,洛阳也就不攻自破了。

李世民采纳了二人的建议,命齐王李元吉等继续围困洛阳,亲率精兵步骑进驻虎牢关,不久,全歼窦建德军。李世民随即移师洛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助的王世充只好投降。

洛阳、虎牢之战,是唐统一战争中最关键之战,唐军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为唐朝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郭孝恪也因出众的谋略为李世民所常识,在召开庆功会时,李世民对诸将说:“郭孝恪谋擒建德之策,出诸人之右也。”

而郭孝恪献策时所说的“随机应变”,也作为成语流传了下来。

词语辨析

【近义词】:见风使舵、见机行事

【反义词】:一成不变、刻舟求剑

【歇后语】: 飞行员的降落伞

见风使舵是贬义词吗 篇4

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

近义词

顺水推舟、见机行事

反义词

一成不变

词性

贬义词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看风向转发动舵柄。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成语举例:他们也就见风使舵,凡事一混了之。(朱自清《闻一多全集编后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见,不能读作“xiàn”。

成语辨形:使,不能写作“驶”。

成语辨析:见“见机行事”。

成语谜面:老船翁

歇后语:木船下水;浪头里撑船

成语故事

清朝时期,浙江刘中丞被御史告状,朝廷派钦差大臣去查办,该大臣到了浙江后采取“只拉弓,不放箭”的办法,想叫刘中丞贿赂他,于是让学生拉达对过道台说要二百万两银子就能过关,过道台写了字据给拉达,禀告刘中丞,刘中丞叫他见风使舵。

见风使舵立意议论文 篇5

见风使舵,字面意思是遇见风而改变了行程方向,这不是一件再正常不过,又做的很随机的事吗?为什么现在意思就变了味呢?

见风使舵,是随机应变,机智,又不呆板的表现。设想一下,如果大风大浪和暴风雨来了,不改变行程而猛向暴风雨中冲,八成不能活着回来了。人是活的,不是死的,做事不能教条,随机应变是人应有的能力。人要多动脑,而适应各种意外情况。根据情况而定事情是理智的,而不是倔强的认为何事都一成不变。

而这个词,却逐渐变成了贬义词!

举个例子,恐龙没有适应它的环境,没有改变自己,没有随机应变又灵活地适应地球,才导致它的灭亡啊!

可和它们同一时代的银杏却要聪明的多。它们不呆板教条,灵活应对不断改变的环境才让它们活到了今天。活了几亿年也不灭绝!

门萨组织里有句有名的话:“聪明的人不一定都智商高,而是那些会灵活运用,随机应变的人。”不也正体现了见风使舵的优点吗?

可惜又可悲的是,现在大多数人,只看到了它贬义的意思,完完全全地忽视了它的褒义。这也使这个原本很正常的词,变成了形容一些小人的词。

察言观色 见风使舵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资源;互动交流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观,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资源意识,把课堂中各种有意义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充分挖掘出来,用来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巧妙地捕捉课堂中学生的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具有创造性的教育智慧,它对于转变课程功能和学习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我结合所教学科,研究学生资源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一、抓住学生的问题资源,寻找教育契机

有一次上新课介绍高分子化合物,刚开始上课我就发现有一位同学正透过课桌的缝隙津津有味地看小说,连我站在他身边都没有发觉。看着黑板上写的课题,我灵机一动,轻轻地敲了下桌子,请他回答问题:“你喜欢看小说,那你知道印刷小说的纸张属于哪类化合物吗?”这位学生立即反应过来把小说收起,站起来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顺着这个话题开始上课。课后我立即找他谈话,他也意识到自己错了,态度很诚恳,以后的化学课上再也没看过小说。

事后反思,觉得这样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避免了打断其他同学的听课思维的同时又维护了他的自尊,为课后的说服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这件事我领悟到要上好一节课仅靠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我们应该对学生多一些爱心与宽容,多一些理解与关怀。对偶发事件的正确处理,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也是一门艺术,值得我们去总结和探讨。

二、捕捉学生课上交流产生的多样化思想资源,深化知识网络

学生是充满情感、富于想象、极具个性的生命体。由于学生有相似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知识构成,所以学生之间容易沟通,易产生共鸣。但是家庭环境、生活阅历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会因为个体差异理解程度参差不齐,教师如能及时抓住学生不同的感悟和见解挖掘隐藏其后的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探讨,将十分有利于个体认识的深化和各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因交流而澄清问题

在教学“硫酸的性质”时,讲到碳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如何检验,我让学生自选试剂、仪器制定实验方案。通过分组探讨交流,他们很快拿出了自己的方案,并且各组之间还指出了对方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整个过程气氛活跃,在老师并没有讲解的情况下自己得出了答案,交流中大家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同时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因讨论而深化知识网络

在教学“钠的性质”的时,讨论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还是氧气,我要求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设计试验说明。接着我进一步提问:“谁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加以解释?”学生讨论后纷纷发言,各抒己见。我又顺势讲解钠与水反应原理和钠与酸反应的原理一样,让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实质。个体的差异在讨论中凸显出来,我及时鼓励学生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错了也没有关系,没有错误就没有进步。类似的个体差异资源在教学中都大量存在。

事实上,“对于个体而言,所谓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现成的结论,不经历真正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不能将公共知识转化为智慧的。”通过讨论学生对知识不再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被动地接受定论,而是生成了难以言表的隐性知识。

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愿意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真实的课堂会因错误、发现、探究、进步的良性循环而充满活力。当一些关键性的、普遍性的错误被教师及时捕捉并经提炼成为全班学生新的学习材料时,学生的探究兴趣将被大大激发,因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三、调动学生健康心理情绪的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健康心理情绪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健康的心理情绪可以使人奋进,使人不断完善和发展。课堂教学中应随时关注学生的情绪。

有些课堂演示实验效果并不好,我利用教学课件从视觉上吸引学生。生动的画面使学生兴致大增,良好的情绪油然而生。如在学习“原电池”时,让学生观看原电池的动画,抽象的理论瞬时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知识点历来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教学课件的展示使学生对原电池原理一目了然。

同时,利用本节内容有一个实践活动,制作水果电池,我让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水果,实验室提供导线和电流表,由学生组装原电池,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不但巩固了已学知识,还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的眼、手、脑等多个器官并用,提高了学习效率。

事实上,教学中学生的节外生枝、别出心裁等,都可能催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学习资源,都会为课堂教学生成带来新的可能。由学生生成的教学资源包含着自身独特的创造,可以超越教师的思维,更显珍贵。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与之平等对话,用心捕捉学习活动中利于学生发展的鲜活的课程资源。

电商要脱敏 别见风就是雨 篇7

一直以来,很多人习惯站在电商圈外指点江山、兴师问罪,更有甚者传出行业已死的荒唐论调,却很少静下心来思索这些定论和质疑是否偏离了监督提醒的本质,而变成了耸人听闻的谣言。说到这,就不得不重提前不久震惊团购行业的跑路事件。年初,团宝网CEO任春雷跑路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团宝破产、团购即死的言论充斥在人们的言谈中。直到任春雷微博澄清,此事才告一段落,不过,不管团宝网当时是否渡过了难关,跑路的消息却都忽视了一个创业者的担当。虽然任春雷跑路事件已经落幕,但近日另一个团购企业又一次面临谣言的纠缠。

近期一直有消息称,拉手由于资金链吃紧,正在进行大幅裁员,其中“技术部裁员40%”,“整个华东大区近300名骨干被连锅端”。而后,拉手网公开回应,称公司运作一切正常。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其CEO吴波又效仿刘强东,在微博开设赌局,称邀请质疑的竞争者查看拉手账户,若资金低于5亿元将捐款1000万元做公益。

今年以来,电商企业总有裁员消息传出,每次裁员又总会“牵动”很多人的心。记得一位电商企业负责人曾对笔者说,很多动作,都只是一个公司运转之中的正常调整,并不是落败的迹象,但这种声音却势单力薄,面对强大的质疑攻势,很多人都是百口莫辩。

当然,笔者不否认一些公司的动作会映射出一个行业的发展端倪,但过度关注某一细节,往往会有失偏颇。就像几天前,乐酷天关闭的消息让百度进军电商的计划又一次搁浅,于是就有分析人士表示,本地化不足是最终原因。当然,联系起高朋在华的萧条,确实会引起人们有关思考,但若以此为例说国外商家在华前景堪忧,便有失公允了吧?

上一篇:粤教版九年级化学学案下一篇:什么是团队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