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常用方法

2024-10-11

作文立意常用方法(精选5篇)

作文立意常用方法 篇1

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的命题形式, 作文命题不拘一格﹑各领风骚的态势已经形成。但是高考作文的主流命题形式依然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在此, 我就材料作文谈谈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粗浅看法。

新材料作文, 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 指的是只给出材料, 不规定话题, 不限文体,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 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 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 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那么, 审准题旨、巧妙立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简单介绍几种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1. 提炼中心法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 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 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 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所以, 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 盖达尔旅行时, 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 抢着替他提皮箱。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 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 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 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 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 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 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 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据此, 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 (1) 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2) 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 不能徒有虚名。

2. 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 有些材料作文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提供的材料中, 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 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 也赞美大海, 我身体里毫无痛苦, 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 有一只螃蟹经过, 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 你是健康的。然而, 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 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据此, 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 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是密不可分的。

3. 由果溯因法

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比如, 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形式存在的。写材料作文, 如果审题时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材料】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 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 一边是花蒂, 一边是果把, 刀子放在中间。刚要切, 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了!”话音刚落, 苹果已被切开, 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 喊到:“爸爸快看, 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 由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五角星图案呢?是小孩子不按常规而横切苹果得到的。可引申得出结论:创造性思维能获得意料不到的成功。

4. 辨明关系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 (如学与问) 、主次关系 (如奉献与索取) 、取舍关系 (如自卑与自强) 和条件关系 (如继承与创新) 等。准确辨明这些关系, 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 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 于是, 鹿没有了天敌, 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 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 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 鹿又奋力奔跑了, 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分析】从材料中看, 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狼和鹿共处, 相克相生, 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 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 人类亦如此, 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 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 生活太安逸、舒适, 于是体态愚笨, 后来又因为有了狼的介入, 鹿为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 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据此可立意为: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5. 由物及人法

写材料作文时,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 需要学生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

【材料】据《深圳风采周刊》报道, 不久前上海嘉定徐行镇发生了一件怪事, 一位朱姓村民家中的小猫竟被老鼠活活咬死了。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穆勒博士在分析研究城市老鼠猖獗的原因时指出:当代城市中的猫, 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中, 一方面是因为猫已普遍家养, 有充足的食物而不必以捕鼠为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猫无法从老鼠体内获取一种名为牛磺酸的物质———这种物质能提高猫的夜视能力, 于是现在家养的猫几乎丧失了夜视能力, 捕鼠的能力也就越来越差, 因此老鼠咬死猫就不奇怪了。

【分析】分析类似的材料时, 学生要把握这样一个原则———一切非人的东西都要联想到人。上述材料中主要叙述的对象是小猫, 立意时学生可以把小猫想象成人, 如青少年, 把饲养小猫的主人想象成青少年的父母, 并由“小猫被老鼠活活咬死”联想到如今的青少年由于父母溺爱、家庭生活条件优裕等, 逐渐丧失了自食其力的能力, 从而提炼出这样的立意———只有放手让孩子在生活的风雨中经受磨炼, 才能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

6. 明确褒贬法

有些材料作文, 材料中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 审题时学生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 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 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材料】武汉市的珞珈山, 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 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一次, 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 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相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 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相。”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 无言以对。

【分析】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 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相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 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 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相的中国青年, 批评他们忘记历史, 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 二是中国青年, 三是韩国青年, 四是导师。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个角度。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 假如从反面立意, 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 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 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 就必须解放思想。这个文义虽然新, 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所以,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如果一味求新而“反弹琵琶”, 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7. 多角度立意法

所给材料中有多个人或物,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行为, 从不同的人或物的角度考虑, 可以提炼出不同的观点, 立意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力争使文章立意新颖深刻。

【材料】萤火虫是肉食小甲虫, 它的食物是蜗牛。蜗牛一旦有什么危险, 就把头缩进硬壳里, 很多天敌都拿它无可奈何。小巧、柔弱和笨拙的萤火虫如何对付它呢?萤火虫的头顶有一对颚, 那东西细得像头发, 但很尖利。当萤火虫捉蜗牛时, 先用颚在蜗牛身上轻轻敲打, 而蜗牛根本不把萤火虫放在眼里, 甚至觉得被敲打几下如同按摩一样, 很舒服。萤火虫的敲打, 其实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在毫无警觉中被麻痹, 直到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 萤火虫再注射另一种液体, 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 然后用管状的嘴喝掉。

【分析】材料中谈到了两种小动物:萤火虫和蜗牛。从蜗牛的角度可以立意为: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 越是看似不堪一击的对手, 越是不可掉以轻心。从萤火虫的角度可以立意为:某些短处, 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值得注意的是,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时, 不能脱离或偏离材料自行确定立意, 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 从材料出发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谈的几种方法也不要孤立运用, 而要相互联系、综合使用。

掌握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和方法, 就等于掌握了高考作文之门的钥匙。有人说, 一篇作文定天下。作文只有运筹于平时训练之中, 才能决胜于高考考场之上。

材料作文的几种立意方法 篇2

关键词:材料作文 立意法

一、主要事件归纳立意法

事物的运动发展纷繁复杂,但总会有主有次,有轻有重。只要抓住了主要事件,牵住了牛鼻子,事情就会一目了然。为了防止作文立意偏题,我们可以采用主要事件归纳法,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主要意思,然后再分析立意。如以下这则材料:

萤火虫捉蜗牛时,先用头顶上的颚在蜗牛上敲敲,而蜗牛根本就没把弱小的萤火虫放在眼里,对它的冒犯毫不在意,甚至会觉得被敲打几下还舒服呢!它不知道萤火虫的这种敲打就是向它注射一种毒液。蜗牛就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被麻痹,直至失去知觉。当蜗牛被毒倒后,萤火虫再敲打几下,注射另外一种毒液,使蜗牛的肉变成流质,然后用管状的嘴喝下去。

对这则材料的主要事件,我们可以概括为:弱小的萤火虫去捉大蜗牛,大蜗牛毫不在意,结果被毒倒,成了萤火虫的美餐。主要意思归纳后,我们再进行思考:弱小的萤火虫能吃掉大蜗牛凭的是什么?大蜗牛被吃掉原因是什么?通过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归纳出材料主旨:面对强者,只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巧用智谋,就能以弱胜强。然后再分别从正反两个角度去立意。从萤火虫的角度可立意为:面对强者不要畏惧,只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就能以弱胜强。从蜗牛的角度可立意为:轻视弱者,麻痹大意,最终遭致灭亡。

二、抽象概括立意法

在平时的阅读中我们发现,有些作文的材料,对人物事件作了具体形象的叙述描写,材料的主旨即蕴含在这生动形象的描写之中。对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先抓住关键词句,对形象的描写进行抽象概括,分析其精神品质,归纳其主旨,然后再选角度立意。请看以下这则材料: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仰头观察星空不料跌进了深坑,当他被人救起,顾不得疼痛,告诉救他的那个人说:"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然真下了雨。有人非常钦佩他,但也有人不以为然,说他知道天上的事情,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两千年后黑格尔作出这样的评价:"只有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

对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抓住其中几个句子进行抽象概括。如"泰勒斯仰头观察星空不料跌进了深坑"一句抽象概括为泰勒斯专心探索新知遭受了挫折。"明天会下雨","第二天果真下了雨"抽象概括为他的研究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获得了价值。"只有永远躺在坑底从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一句抽象概括为"只有畏首畏尾害怕挫折从不探索研究的人才不会出现过失。"通过抽象概括,文章的主旨就会一目了然,作文的立意也就轻而易举了。

三、类比联想立意法

由此及彼,类似联想,是写作中常用的方法。练习中我们会发现,有些作文的材料,已经表明了命题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只要抓住这一点,进行类比联想,很快就能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如材料:"木桶理论"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能装更多的水,就要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抓住短板,消灭弱项。企业管理如此,现实生活工作也如此。请根据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

这则材料的主旨很明确,那就是只有重视改变事物的薄弱环节,才能发挥它的整体功能,收到最佳的效果。抓住材料的最后一句,我们可以类比联想生活的例子:改变短板一消灭弱项一改变人的短处一改变企业中的薄弱环节一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一扫除文盲,普及初中教育一救济社会中的贫困家庭一开发西部,改变落后地区。

四、由果溯因立意法

事物的变化,有因有果,或一果多因,或一因多果。因此,对事物的分析,要学会由果探因,抓本质的东西。材料作文的"料"有些是摆出现象,提出问题。考生必须根据材料摆出的问题,分析其内在联系。

五、问题解答立意法

思辨性的材料作文,命题者常常直接或间接地向考生提出了一个或几个问题,要求考生通过辩证地分析材料内容,选择一个观点回答。这一观点就是作文的中心。如材料:

古希腊有个老头,在一次仰面观察天象时,边走边看,掉进了水并,引得在场的一位女子开怀大笑,说:"可怜的老头,你怎么连脚下的地都没看清楚,却忘乎所以地要搞清天上的奥秘呢?"老头说:"尊敬的夫人,你不觉得只看到自己脚尖的人也可悲的吗?"

或许可以说,后者代表着人类对现实环境的思考是理智和物质的,而前者代表着人类对自身的终极关怀,是信仰和精神的,而如果二者又正好代表了人类所扮演的两种角色,那么,你将如何看待?该怎样选择?

材料中的老头与女子各持己见,到底谁是谁非?材料中的提示语已表明了命题者的观点,即二者正好代表了人类所扮演的两种角色。那就是既探究物质的东西,也要探究精神的东西。材料中老头和女子都强调自己一方的重要,片面理解问题。考生在回答命题者提出的问题时,可以有所侧重,但不能偏向一方,否则立意就会出现偏差。统观全文,可立意为:1.物质的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只顾追求物质而放弃对精神的探索;2.精神的研究是必要的,但不能只顾探索未知而忽视对物质的研究追求。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析 篇3

一.全面把握, 明确重点, 抓住关键

这是新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全面把握材料寓意, 找出关键词句, 而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进而发掘新材料蕴含的主旨, 这样, 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郑板桥的书法, 用隶书参以行楷, 非隶非楷, 非古非今, 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 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 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看似”、“有人说”等词语, 揭示了相关语句都是评议性语句, 而“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 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 别有韵味”, 提示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 即“和谐就是美”;“这种作品不可无一, 不可有二”, 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 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或贵在独创, 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二.逆推结果, 顺推原因, 动态探究

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 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写新材料作文, 审题时如果把握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 进而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 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兔子是历届小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 可是不会游泳。一次兔子被狼追到河边, 差点被抓住。动物管理局为了小动物的全面发展, 将小兔子送进游泳培训班, 同班的还有小狗、小龟和小松鼠等。小狗、小龟学会游泳, 又多了一种本领, 心里很高兴:小兔子和小松鼠花了好长时间都没学会, 很苦恼。培训班教练野鸭说:“我两条腿都能游, 你们四条腿还不能游?成功的90%来自汗水。加油!呷呷!”

评论家青蛙大发感慨:“兔子擅长的是奔跑!为什么只是针对弱点训练而不发展特长呢?”思想家仙鹤说:“生存需要的本领不止一种呀!兔子学不了游泳就学打洞, 松鼠学不了游泳就学爬树嘛。”

要求选准角度,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立意。

审题指导:作为动物运动会的短跑冠军, 兔子的资质可谓不错, 但是兔子却没能学会游泳, 这是材料中的一个“结果”;那么,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原因很简单, 兔子不擅长游泳, 它的强项是奔跑或打洞。结合当下社会、学校、家庭, 谈如何培养年轻人, 如何既发挥受教育者的长处, 就需要发现孩子的生理特点与个性特点, 帮助孩子培养更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技能, 因材施教, 作智慧的引路人。因此确定立意是“要善于发挥孩子的长处 (优点) ”。

三.纵横联系, 深入实质, 切中肯綮

对于一些寓意性新材料, 如寓言、童话、漫画、自然现象等, 须透过新材料的表象, 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纵横联想, 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 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 挖掘其真正的内涵, 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一棵小草长在一株大树下面。盛夏的时候, 大树郁郁葱葱, 小草也生机盎然;秋冬之际, 大树繁叶落尽, 小草也枯萎魂飞。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 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审题指导:材料中的小草紧紧依靠别人而生存, 别人存在他存在。别人凋谢他枯萎。他的生命之存在完全是依附别人的。由此及彼, 由物及人进行类比联想: (1) 针对孩子想自立, 但家长却不鼓励, 反而溺爱有加, 一切包办代替的现象, 可立意为:让我立着, 别让我靠着。 (2) 针对清朝末期被列强蹂躏与当前一些国际形势的情况, 可立意为:国无自立必亡。

四.多方入手, 立体把握, 择优选择

新材料作文往往涉及多个对象及其相互的关系, 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 围绕对象展开多角度立意, 根据自己实际情况, 选准立意角度, 写出有针对性有深度的作文。

示例:暑假里, 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 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 钱包被偷, 无钱吃饭和回家, 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 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 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 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 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 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 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 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 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 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 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 明确立意, 自选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材料涉及的多个对象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从小赵、小孙、小吴方面:献爱心就是善良的表现, 是一种美德;在很难判断对方是否诚信时, 我们宁可相信其诚信, 用善良去感化对方。二、从小赵、小孙方面:献爱心受骗表明现代社会诚信缺失, 千万别实施“误入不诚信的圈套”的行善。

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 而最后一句话是材料的“核心”, 最后, 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因此材料最佳立意:心存善念, 多行善举,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因欺骗而不为。

五.明确用意, 关注生活, 切入现实

新材料作文的语句常常蕴含着命题者的情感, 审题时必须充分捕捉这些语言信息, 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 用词是褒义, 还是贬义?性质是正面, 还是反面?态度是赞成, 还是反对?这样才能根据命题者的感情倾向确立最佳的立意角度。

示例:今年3月25日, 在国人的强烈反对声中, 佳士得拍卖行仍将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某艺术公司总经理蔡铭超高价拍下这两件文物, 但事后拒绝付款, 造成流拍。

对此, 舆论一片哗然。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还有人认为……

你对蔡铭超的行为有什么看法?请据此确立题意。

审题指导:在围绕蔡铭超行为谈谈看法的基础上, 应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倾向, 抓住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在巴黎拍卖, 佳士得行为属于“非法”;抓住蔡铭超“事后拒绝付款, 造成流拍”等关键文字, 蔡铭超行为是“爱国”的, 是有“智慧”的, 对蔡铭超进行褒扬, 对其行为进行肯定, 可提炼“巧用拍卖规则, 维护民族尊严”、“巧用规则”、“智慧”等主题。

确立材料作文最佳立意的几种方法 篇4

一、理清对象, 抓住主要对象确立论点。

材料作文, 尤其是故事型或寓言型的材料作文, 涉及对象较多, 审题时要分清对象的主次, 重点分析主要对象的言与行, 提炼最佳立意。以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第一卷的作文题为例: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 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 专家大加赞赏, 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 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 能使钻石增值, 只是一旦失败, 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 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 他们都不愿动手, 说风险太大。

后来, 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 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 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 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 确定立意, 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 不要套作, 不得抄袭。

审题步骤为:1.理清对象, 材料涉及对象有商人、专家、老切割师、年轻徒弟。2.确定重点, 材料中心即第二部分, 老切割师、年轻徒弟是主要人物。3.分析老切割师的言与行, 提炼最佳立意。其言与行有: (1) 接受任务并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 (2) 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 (3) 老切割师说 :“要有经验 , 技术, 但更要有勇气, 不去想价值的事, 手就不会发抖。”从其言与行得出最佳立意为:“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 要勇于担当风险。”“要有尝试的勇气。”“成功要勇气, 也要经验。”“消除顾虑, 不计得失, 专心做事。”

如果不分清主要对象, 从商人角度立论, 得出善于听从别人意见或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的论点, 那么这样的论点只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二、析异求同, 从不同材料找出共性, 确立论点。

考查考生的思辨思维, 是高考作文考查的重点, 思辨思维不仅表现在行文上, 而且表现在审题时。很多省份给的高考作文材料往往有好几种, 考生可从中选取其中一点立意, 如果要寻找最佳立意, 就需要整体分析, 变异求同, 找出各材料共同点。以2010年陕西卷的作文题为例 (例略) 。

三则材料似乎毫不相干, 如果我们用析异求同思维分析就会发现:鱼的大小, 狼的顽强, 学生成绩的提高, 都和环境有关系。鱼大与宽松环境有关, 狼的顽强与对环境兴趣有关, 学生成绩提高与激励环境 (也和激励下的自我努力) 有关。可以这样立意:“宽松环境有利于人才的自主成长。”“兴趣是成功的奠基石。”“赏识出人才。”“相信自己能成才。 ”这样的立意不但鲜明而且准确。

三、重点突破关键词和关键句, 特别要抓住情感的倾向句子, 确立论点。

关键词和关键句常常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有些材料作文中的关键性词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 关键句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论。

有些材料在叙述、评价某一件事时, 常常流露出一定的情感倾向, 这些情感倾向句恰恰是审题立意的切入点。审题立意, 从此切入, 必能准确恰当。以2013年江苏卷的作文题为例

几位朋友说起这样一段探险经历: 他们无意中来到一个人迹罕至的山洞。因对洞中环境不清楚, 便点燃了几支蜡烛靠在石壁上。在进入洞穴后不久, 发现许多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安静地附在洞壁上栖息。他们屏住呼吸, 放轻脚步, 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但数日后再去, 却发现这样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而是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大家若有所悟, 那里的环境也许更适宜吧, 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要求: (1) 角度自选; (2) 立意自定; (3) 题目自拟; (4) 除诗歌外, 文体自选; (5) 不少于800字。

这是被网友评为2013年“最奇葩”“最给力”的高考作文题很多考生对材料无从下手, 其实, 这类型材料最适合采用“厘清对象”分析法和“突破关键词、句”分析法审题。

首先, 理清对象, 对象为:探险人和大蝴蝶。其次, 突破关键词、句, 关键句为:小小的蜡烛竟会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影响”是核心词。再次, 从对象与关键词、句之间进行组合分析从探险者的角度看:“屏住呼吸, 放轻脚步, 唯恐惊扰了这些美丽的精灵。”这是多么善良, 多么理智, 多么细心的举动, 但“大蝴蝶已不在原地”, 实际上人的影响已经产生。进一步联想, 探险者的象征意义应该有科学家、旅游者、父母、老师等, 可以立意为:“关爱环境, 从细节入手。”“要学会尊重和体察别人。“哪怕是无心之举 , 也可能给别人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父母应该给孩子留下一点自由的天空。”

从蝴蝶的角度看, “远远地退到了山洞的深处”, 人的小举动, 对蝴蝶却是一种伤害。进一步联想, 蝴蝶象征意义应该有象征美好的事物, 美丽的大自然, 濒临灭绝的生物;孩子们无忧的童心, 人们独立私有的空间, 等等, 可以立意为:“要学会保护自己。”“见微知著, 防患未然。”“我们需要独立地生活。

作文立意常用方法 篇5

立意新颖, 就是立意要独特, 闪耀着自我的个性色彩。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平时的作文还是考场作文, 学生们的立意还是令人担忧, 即使是优秀作文, 立意的空间也还太小, 视野还不够开阔, 甚至出现雷同的立意。事实上, 要想考场作文得高分, 就要在立意上进行创新。

立意的独创性, 指的是文章中心要有时代气息, 站在时代的高度, 提出别人未曾提出过的真知灼见。或在某一点上超过别人的见识;或在某一方面有新的独特的发现。写作时, 特别是考场作文时, 立意要新颖, 往往需要利用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 即同样一个话题, 避开一般的构思和立意方式, 巧妙地从另一个角度去立意, 或借旧事物翻出新意, 给人新的启迪和感受, 这样的文章是最受阅卷老师青睐的。

那么, 如何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够脱俗, 能够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 能够跳出习惯性的思路呢?我在一次口头作文训练课上得了启示。

课上, 我在黑板上写了“出乎意料”四个大字, 然后对学生解释:“出乎意料”是这次口头作文的基本要求, 不是标题。即要求这次口头作文的内容必须是人们意料之外的, 必须是与通常的情况、正常的情况截然不同的, 而且既要出乎意料, 又要合情合理。至于标题则根据口头作文的具体内容自行拟写。

思考过后, 一个平时写作较好的学生首先发言:

“我的题目——我看‘飞蛾扑火’。”

“人们常用‘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这句话来嘲讽那些不自量力,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铤而走险的人。然而我却认为:扑火恰恰是飞蛾扑火的可贵之处。”

“飞蛾在茫茫的黑夜中奋飞。此时, 即使是发现了一星半点的光亮, 它也要全力扑上去, 扑向那光明的所在, 哪怕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飞蛾的这种追求光明的精神, 不正如那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而勇于献身的革命烈士吗?在那黑暗的年代里, 他们为了寻求光明, 为了建立一个崭新的社会, 他们不计个人得失, 不顾个人安危, 就算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飞蛾扑火, 不惜献身和这些革命志士是多么相似啊!”

“所以我认为, 飞蛾扑火并非不自量力、铤而走险, 而是向往自由、追求光明。”

学生发言之后, 我让其他学生点评, 然后再小结:“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飞蛾扑火’是一个人们熟知的成语, ‘自取灭亡’是它的含义, 把它的含义说成是‘追求光明’, 这确是出人意料, 而且解说也合情合理。这种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一个人们熟知的老问题重新去分析、研究, 得出一个人们尚不知晓的全新的合理的结论的过程, 就是一个创造性的思维过程, 这是可喜的。”

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 发言道:

“我的题目是——‘我很幸运’。”

“我是一个差生, 因为上课喜欢开小差, 搞小动作, 所以总是被安排坐在那被人遗忘的角落。一次上数学课, 受罚在讲台上抄题目。奇怪的是, 那一刻, 我不仅不难过, 反而在心头涌上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幸运和满足感——因为‘我’从没有如此受到大家的关注啊……”

话音刚落, 掌声便响了起来。随后我总结说:“人物或事物发展变化的结局, 与一般的人物或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全然不同, 这也是一种出人意料, 像《我很幸运》就属于这一类。那么, 在这堂口头作文训练中, 你们得到什么启示呢?”学生们纷纷发言。

学生甲:思考问题时, 必须打开思路, 要想得广阔, 要想得长远……

学生乙:要注意把思维引向人们尚未涉足的领域……

学生丙:要敢于打破陈旧的条条框框……

……

课堂总结:“同学们, 克服惯有的思维定势。打破常规去思考、分析。见人之所未见, 言人之所未言, 你的文章就能创新出奇。这也是这堂课老师要教给大家的东西。”

此后, 诸如此类的训练课, 我始终让这种创新思维贯穿在作文教学中, 特别是教师拟定同一题材或同一题目的训练, 更能让学生解放思想, 放飞心灵, 张扬个性。在批阅作文时, 我能看到大家可喜的进步, 对同一个题目学生们常常能写出五彩纷呈的内容。如以《我喜欢的颜色》为题写一篇文章, 学生们能改换立意或另选角度, 力求别出心裁, 能结合各自对生活的体会和感受, 对自己喜欢的颜色发表独特的看法和见解。又如以“竞争”为话题, 有的学生改写寓言“狐假虎威”, 指出只有拥有狐狸一样聪明的智慧,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单靠蛮干、苦干是不行的;还有学生把视角定格在关注小生命上, 从它们的竞争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 如“蜜蜂争着奉献, 蚂蚁争着干活……立意可谓独辟蹊径, 文章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和独特的个性。有一个学生感慨地说:想不到我也能写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来……

上一篇:异病同治下一篇:阅读与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