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精选7篇)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 篇1
作文立意中的人文关怀
鹤岗市第三中学
王丹
作文立意中的人文关怀
鹤岗市第三中学王丹
中学教学改革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语文教学尤其应该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师,怎样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语文是园中的青草,不见其长,却日有所增。所以,在教学中很注重平时的积累。在高考中,语文试卷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处处可见,作为语文试卷的重头戏,作文体现的人文关怀就更加明显了。怎样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中的人文精神,并且在习作中体现出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考作文,包括全国卷和各省市的语文作文每年都是异彩纷呈,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总体都体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高考作文,学生除了在临场中具备分析材料,辨识立意的能力,还要在材料中分析出出题人蕴含的深刻的人文关怀。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该重视学生感悟生活中的人文精神。
在作文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爱的主题。
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这种爱包含很多。爱也分很多种。在生活中学生接触的爱的主题主要来自于家人的爱。朋友的爱。生活中爱包容着学生,可是学生似乎感悟的不多,也不够透彻。针对这种情况,我设计了一堂作文课,就是以爱为主题的作文课。让学生感悟爱的厚重和伟大。作文课上,我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学者感悟爱,理解爱,感悟爱的两面性。所以,我设计了一个以母爱为主题的课。学生一看是老题,就很不在意,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学生又都讲不出什么,看来,学生才发现自己是有点眼高手低了。学生对于母爱的理解太过肤浅,不懂得如何表达。我就学生的问题针对性的指出了一些方法。比如,在学生做作文之前,我设计了一个说说我的妈妈为主题的会话课,学生一开始不太感兴趣,有的羞于出口,我先找到了几篇关于母爱话题的感人文章,把学生领进了情景中,学生感到有些浓浓的情感不吐不快的时候,我找到了几个愿意与大家分享感受的同学,让学生尽情的发挥,说说内心的感受,表达内心的情感。在学生的真情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那种内心中隐藏的含蓄的,有时候说不清楚的东西,其实就是感恩。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并不知情,还以为自己没什么感觉,其实,只是深深的隐藏在心底。有些不能畅谈的原因。在学生们的影响下,学生打开了内心的心门,有些单亲的家庭的孩子也都放下了玩世不恭的态度,放下了不以为意的伪装,表达了内心对母亲深深的眷恋。学生的心扉敞开了,对母爱理解的更透彻了,接着趁热打铁,来了一个作文课,学生可说的很多,感悟的很深刻,写起作文来一点也不费力气,而且通过感悟母爱的交流,学生对于母爱的认知上升了一个高度。不再是一提到母爱就是赞扬的,或者是一味的说一些浮夸的肤浅的赞誉,而是,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提出了有些时候,母爱也是前进的阻碍。这样的观点,很是值得高兴。学生通过这样一些列的活动,不仅感知了自己的内心,达到了和别人交流的目的,还在交流中感悟了母爱,懂得了珍惜和感恩,作文中流露了自己的真情实感,自然真挚动人。学生完成了内心的一种净化,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旅程。作文的质量很高。效果很好。
在作文训练中注重让学生拥有辨别是非的道德标准。
近年来作文中材料的选择注重考察学生思辨的能力。无论是寓言式的材料,还是多材料的作文,都注重考察学生的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组织自己观点展开论述。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就注重学生分析身边发生的事件,并且从事件中分辨是非,找到自己的观点。2011年高考全国卷中作文就设计了替人买彩票的题目。在这个题目中,我们看到了学生应该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考察大家对道德的衡量。所以,生活中随时发生的事件,就成为了
学生练习辨析能力的很好的例子。药家鑫一案,体现的就是大家对于道德底线的热议。药家鑫身上体现的是道德的沦丧。学生对药家鑫一案也特别的关注。药家鑫作为大学生,经受过高等教育,却做出如此之事,让大家心寒。药家鑫不仅是个个例,他代表了一类人,一类年轻人关于道德的缺失问题。表现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注重金钱的追逐,忘却了精神家园的构建,使得无数的年轻人失去了追求的信仰,找不到自己的目标定位。荒芜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药家鑫一案还透露出道德教育上的缺失,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人为本,关怀学生,关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精神信仰,对周围社会上发生的种种问题拥有自己的主见,学会正确的判断周围的人和事。构建自己的道德大厦。经过了大家的激烈讨论,援引了社会上大家的热议观点,我们学生拥有了正确的道德倾向。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在这样透彻的分析过后,学生的道德标准正确,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增强了。
教师要善于抓住社会热点和时事要闻,及时给学生带来新的作文材料。最近社会热议的欺诈行为挑战中华民族的道德底线的事件,从彭宇案说开去,从彭宇帮助他人,却反遭到他人的误解,乐于助人却背上了官司。到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一人倒地周围无人敢扶的这类事件,伤害了多少中国人的心,在中国,乐于助人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中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怎样让现在的学生拥有一颗健康的心灵,社会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拥有良好的道德观,要让学生明确一方面是乐于助人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值得肯定和弘扬。一方面是欺诈行为必定是少数人的个别行为,不能代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即使我们也许还会遇到这样的事件,但是只要相信真心就会有回报。让学生重树正确的道德观。给学生以正确的疏导。
在作文训练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
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社会上有许多事件表面上很光鲜,容易迷惑人的视听。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具有无限的魅力,有些时候可以为了它付出本不该付出的代价。在这种时候,我们教师在材料的选择和分析中应该时刻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珍视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无价的。网上热议的十七岁的青少年卖掉自己的一个肾,就是为了换取一个ipad,这种荒谬的行为让我们震惊。一个ipad真的值吗?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个什么时代,这种疯狂的行为让我们不解,但是在那位卖肾青少年那里却没有丝毫犹豫,真是让人费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他们追求物质,追求名牌,追求奢侈品,追求本不该是这个年纪的追求。而且为之痴迷,为之沉醉。我们看到这位少年对自己身体的漠视,在ipad面前不名一文。这是少年的悲哀,也是这个社会的悲哀。在事件的背后透露出人们对于奢侈品的狂热崇拜到了疯狂的程度。为了享受可以抛却一切,可以忘乎所以。甚至付出身体也在所不惜。事件的背后透露出人们对于生命的漠视,尊重生命,是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情感,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在作文训练中,我结合卖肾事件,还有其他的尊重生命的例子,就尊重生命的主题展开了大讨论,学生在训练中珍视生命,尊重生命。作文的主旨有了深度。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作文是学生心灵思想的外在窗口,我们可以通过这扇窗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作文教学应该结合热点时事,抓住学生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让学生拥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态,才会写出好的文章。在作文中才会体现人文关怀,作文立意才会准确,主旨才会升华,思想才会深刻。也只有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不时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周围发生的事件中辨析,才能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作文才会写的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 篇2
关键词:军事题材美术,人文关怀,思想溯源与分析
一、基本理论概述
1、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 我们党在十七大上提出人文关怀, 说明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着重于引导人, 教育人, 开始从教育者的内心作思想工作, 关心人们的内心世界。引导而不是一味地说教, 在承认人的价值、人的存在意义和人作为主体的社会地位前提条件下, 引导正确的对自己和社会, 人文关怀更好培养与人民的情感, 保持亲密的关系。我们提出的人文不同于西方的人文;到近代以来我国人文思想严重不足, 受西方人文思想的影响很小, 尤其是封建思想影响深厚, 我们党为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适时提出了人文关怀, 是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 对于社会进步, 人的全面进步,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它不仅仅是政治工作的进步、思想工作的进步, 更重要的注重人的价值, 注重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自由空间不断地扩大。
2、军事题材中的人文关怀的意义
随着我们党提出了人文关怀思想, 军事思想工作也开始做出积极的调整, 尊重人的内心, 尊重人的价值, 注重人文关怀和内心的感触, 加强心理的疏通和引导。军事题材的美术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 作品中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思想内涵, 艺术本身逐渐的从艺术层面上追求, 符合艺术的本性, 不仅仅从服务于政治的视角创作作品, 作品的人文艺术和政治思想融合在一起, 用最真挚的人文情感来表现人物。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工作, 军事题材美术作品, 主要是以人物画创作为主, 始终方向明确, 体现时代特色、展示人文关怀精神, 同时也注重挖掘生活源泉, 融入人本精神感触;军事题材中呈现出形式丰富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成为近几年来军事题材中艺术作品的发展趋向。不断探寻生活的, 从生活的本源去创作作品, 从军队生活中选取素材, 充分体现人文精神, 创作出具有思想深度和表现力度的军事题材的作品。
二、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思想溯源
1、人文关怀思想在军事领域的出现, 有其发展的历程。起初在军事领域不存在人文关怀思想, 当然不能否定存在人文关怀的个别行为。军事题材的美术作为一种特殊艺术表现形式, 与社会生活领域的艺术表现形式, 不尽相同, 尤其特定的历史使命, 主要体现与军事相关的艺术, 有其自身鲜明的特色和反应的主题, 总的来讲全面地服务于军事斗争的需要, 与政治发展相适应, 成为社会发展的宣传工具, 或者是反对战争, 以艺术的形式渲染战争的残酷, 艺术的视角未能普及到普通的士兵, 不以个人为中心, 不体现人的价值;或展示渴望平安和谐的世界;以上诸多内容成为长期的军事题材的艺术作品的主题。随着社会发展到近代以来, 社会文艺思潮, 人文思想逐渐产生, 慢慢地影响到军事领域, 军事艺术发展也开始注重人文精神。
2、人文关怀精神最初发源西方的文艺复兴时期, 由人文主义的传统发展变化而来, 历经几百年的历史变迁, 人文主义传统主张认可人性否定神性, 主张人的价值, 否定神学权威, 把人的个性从神学中解脱出来, 追求人的自由和价值, 尊重人的权利, 不断从人的视角去考虑问题, 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关心人的精神世界, 在生活中, 人文关怀以不同个体自身特点和发挥个体优势角度去开着各项工作, 体现了对人性的极大尊重, 对于不同的主体要求以多种形式去满足, 进而发挥个体在生活中的内在潜力, 激发成为积极的社会要素, 同时让每个人在社会的发展中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人更加地自由, 更加地体现自我存在, 人文关怀既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社会文化, 在艺术领域有充分的体现, 军事题材的艺术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 人文关怀在军事题材艺术中开始起来, 对军事艺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对军事思想工作的转变提供了人文要素, 促进工作方式的转变。
3、我国军事题材的美术中人文关怀的经历和世界的发展历程相一致, 只是我国近现代文明发展较晚以近代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因为战争和社会的需要文人精神在军事领域的传播较晚;西方世界的如:鲁本斯创作的《费顿的沦陷》, 还有伦勃朗的作品《夜巡》, 我国的则有《昭陵六骏》、《平定准噶尔图》等等, 表达对战争的理解更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诉求, 残酷的军事斗争极具毁灭性, 用抽象的描述手法展示的淋漓尽致。齐白石的《和平鸽》表达出对和平的期盼。到了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主张和平发展, 社会发展迅速, 政治社会环境发生了大的变化, 军事美术中具有鲜明“人文关怀”, 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和创作倾向日渐明显。党的思想工作中明确提出人文关怀后, 在军事领域里开始广泛传播;军事美术题材中具有浓烈的“人文关怀”气息、具有思想深度和影响广度。
三、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现状与分析
1、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 在现在的军事美术中散发出浓烈的人文主义, 表现出人文艺术的巨大魅力。在这一精神的感染下创作出大量的包含人文精神的美术作品, 提升了思想工作的有效性, 感染了人的内心, 促进军事艺术的发展。但是我国在接受人文主义传统较晚, 发展历程段, 到了党的十七后人文关怀才开始在军事题材中体现, 所以人文精神的发展内容理解和创新不足, 表现形式比较单一, 形式与内容的融合比较刻板, 与西方人文艺术的表现手法存在一定的距离。
2、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作品近年来不断涌现, 深刻体现军事艺术的变革, 适应军事宣传的主题, 成果累累, 取得可喜的成绩, 但是人文作品的总量在整个创作中比例不大, 在这些作品中的精品较少, 能够有效突出人文关怀的表现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在表现人文精神时还保留者明显军事政治的印记, 人文倾向不明显。
3、在提倡人文背景下, 军事美术题材美术的作品中也出现了夸大了人文精神的现象, 过多地追求艺术本身, 与军事联系渐行渐远, 服务军事的基本职能是不会变的, 但是为追求艺术而不和军事相结合就变成了纯艺术作品, 丧失军事题材美术的本性, 由此可见要把握好人文关怀的尺度, 把握好人文关怀在军事题材中运用。
四、提高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对策
1、为提高人文精神在军事题材美术中应用, 结合工作中的实际, 大胆吸收西方人文精神在美术上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不断地创新发展, 促进我国军事题材美术人文关怀的提高, 更好的为军事思想工作服务。
2、鼓励作品创作向人文关怀方向发展, 创新人文作品的表现形式, 突出人文精神, 借鉴西方军事美术题材, 实现艺术和军事的完美融合, 提升艺术的水准, 提高艺术的赏析性, 创作出更多的可观、可感、可悟的人文美术作品。
3、加强党的理论学习, 深刻领会政治思想工作的人文性, 把握提高军事题材美术的作品的基本规律, 做到军事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中人文关怀和军事思想工作相结合。
五、总结
军事题材美术中的人文关怀思想随着社会发展, 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和表现形式, 推进了美术艺术的发展, 提升了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涂辛.从建军80周年美术作品展看军事美术创作[J].中国文化报, 2007, 8.
[2]殷双喜.2 0世纪中国美术中的战争图像[J].美术, 2011, 1.
[3]许向群.迷彩情节和图像体验[J].军事美术的“个案”诠释, 2010, 8.
作文立意中人文关怀 篇3
【关键词】教学立意;人文关怀;历史情怀;关爱意识;理性人格
【作者简介】张程远,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中学(江苏昆山,215300)教师,历史教研组长,中级教师。
教学立意就是教学的方向,是教学价值的高度提炼与概括,或谓之“课魂”(周明,2014)【1】,直接决定教学过程与效果。美国作家德莱赛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教学立意就像是历史课堂的太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教学的高度及走向。教学立意的角度和高度取决于教师的责任意识、学科素养、思维视野和个人能力,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环节均可呈现,本文所论涉及的是价值观方面的立意。
当前,历史教学的语文化、技术化、专业化和概念化日益明显,严重偏离历史学科的原点和灵魂——人文关怀。这种倾向警示我们:必须使历史教学回归人文关怀的主题,而且应该从把人文关怀作为教学立意的价值取向开始努力。
一、关注人文——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
历史教学的主观性较强,这在为教师设计教学立意提供广阔空间的同时,也使历史教学发生严重偏向,主要表现为: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却走上罗列史料,训练学生分析和表达能力的语文化道路;盲目追求教学模式创新和过度依赖课件教学导致技术化泛滥;热衷于引用专业史学新成果,使历史课堂过于专业化;侧重背景和结论,轻视过程,使历史教学越来越概念化和理论化。这些偏向严重削弱历史教育的功能。“当强调能力的呼声高涨起来后,往往以培养一般能力来代替历史教育所应要求的历史思维能力。”【2】这里所说的一般能力,主要就是指以分析史料为代表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历史学科的主要功能,应予以警惕。与时俱进不等同盲目创新,课件只是教学手段,应防止技术化泛滥干扰教学。高中历史课堂的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历史学家,不适宜进行过于专业化的历史教学。把历史教学概念化,忽略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历史过程,也是买椟还珠的不可取行为。
合格的历史课堂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历史情怀本质上就是人文关怀,历史是人的历史,历史研究的主题是人,历史教育归根到底是对人的教育。东西方传统史学都把人作为历史研究的中心,史学巨著《史记》就是典型,司马迁“为我们塑造了如此光彩夺目的一道历史人物的画廊,并使这道画廊两千年来一直焕发着如此动人的异彩。”【3】可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史学,却忽略了人,失去了史学身为人文学科的价值依归。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立意时,有责任回归历史学科的“原点”,摒弃过度的语文化、技术化、专业化和概念化,在备课过程中,更多地去挖掘人文关怀。没有深切的人文关怀,就很难成为合格的历史教师,至少不会成为优秀的历史教师。
以人教版必修三第4课涉及的顾炎武为例,教师可以这样讲解:顾炎武早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经世致用思想和脚踏实地学风的精神来源;顾炎武把“博学于文,行己有耻”作为治学宗旨与处世之道,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作为治学方式,使他成为大学者和大思想家;顾炎武一生始终如一的社会责任意识、家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是他成为儒林楷模和人师的根本。这样,一个鲜活而崇高的顾炎武形象就会进驻学生心灵,从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关怀,也是对学生的关怀。遥相呼应的人文关怀,才是历史教学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才是真正的历史情怀。
二、重视民生——增强学生的关爱意识
教育部2014年制定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作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
高中历史课堂渗透社会关爱教育有诸多角度和方式,而最重要的环节是在经济史教学中加强民生教育。民生教育是升华人文关怀的重要手段,不关注民生的人,就不会有“仁爱共济”的大爱情结。因此,历史教师有必要在历史课堂突出民生教育,并在设计教学立意时给予足够的重视。
现实的情况是,经济史难教,学生也不喜欢学。在经济史教学中渗透民生教育,就需要历史教师具有高度的社会关爱意识,并在备课时下大功夫。这项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从细节处着眼。在设计教学立意时,教师需要努力挖掘适合进行民生教育的点,寻找相关的例子。哪怕每课只有一个关注点来进行简单的渗透,日积月累,教师和学生都会收益良多。
例如人教版必修二第3课说到明清的商帮,容易给学生当地民生发达的错觉。教师在设计教学立意时,可以将徽商作为民生教育的突破口,强调徽商兴起的重要原因就是民生之多艰难。“徽州保界山谷,山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大都一岁所入,不能支什一。小民多执技艺,或贩负就食他郡者,常十九。”(《徽州府志》)或以老字号“张小泉”为切入点。张小泉,明末徽州黟县人,擅长制剪。明末,黟县百姓民不聊生,朝不保夕,苦不堪言。小泉刻意求师访友,技艺大进,于创制出嵌钢制剪的新技术,名噪一时,慕名前来定制剪刀的人络绎不绝。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民生教育渗透,对提高学生社会关爱意识的意义不言而喻。再如,人教版必修二第70页,“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此处,教师不妨介绍一个细节:1862年夏,上海沙船业元老王永盛的一名船工服毒自杀,素称厚道的王永盛成了“为富不仁”的代名词。原来,上海沙船运输业曾盛极一时,但鸦片战争后西方轮船的涌入,王永盛的船队几近溃灭。那个自杀的船工,几个月没有活干,家里揭不开锅,又有病在身,欠了几十两银子。王永盛早上心情恶劣,吼了船工一顿,孰料他转身就寻了短见。以这样的细节培养学生洞察民情、苍生为念的关爱意识,无疑是具有长远眼光的做法。
三.宽容评价——塑造学生的理性人格
评价历史人物,应追求公正,避免偏私。教师评价历史人物的角度和方式会直接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人格的养成。对历史的态度就是对现实的态度,理性审视历史,有助冷静辨别现实。故此,在设计教学立意时,应力避个人好恶,寻找既尊重历史又有利现实的准绳。瞿林东说:“司马迁不愧是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不仅能够以冷静的态度看待历史,也能够以冷静的态度看待现实。”【4】健康和谐的社会需要理性的群体,我们有责任把历史课堂建设成培养学生理性人格的重要阵地。
坚持客观与宽容的原则,是历史教师评价历史人物时应有的人文关怀,“过去的人不能替自己辩护,不能面对面地向历史学家解释自己的想法,说明事件的原委,因而历史学家必须主动地、不抱成见地去洞察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活动,力求准确地把握他们的真实想法,理解他们的活动的真实意义。”【5】所以说,宽容是客观的前提,客观也是宽容要追求的效果。
评价历史人物,本质上属于价值判断,很难完全客观。历史是复杂的,历史研究则是将历史简单化。评价历史人物,只有尽量还原历史复杂的原貌,才可能做到宽容。评价历史人物时,教师应时刻警示自己要心存宽容,多方求证,切忌以点代面。以人教必修三第4课“王阳明心学”(简称“王学”)为例,教材没有对王学进行立场上的评价,只强调其影响深远,可行文易令人产生负面印象。古代中国思想,重实用,轻理论,加之王学曾被蒋介石作为政治宣传工具,后来又被学术界定性为主观唯心论,导致其常被轻易否定。此时,教师设计教学立意时,就应该尽力还原历史的原貌:朱学(强调外在权威,王学则强调内心信仰,突出了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朱学强调先行后知,王学则强调知行合一,带有一定的唯物认识论色彩;王学还特别重视教育。在当时的思想环境下,王学自有其积极的哲学和思想价值,其盛极一时就是佐证。历史教师应宽容地评价这位生前死后在政治和学术上都遭受不公正对待的大思想家,而不是简单地给他定性为主观唯心主义,予以否定。这既是对王阳明的尊重,也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宽容,塑造他们的理性人格。
结语:
历史课堂的人文关怀多指以学生为中心,本文所述人文关怀则是指教师通过对创造历史的人的关怀,感化学生,特此说明,以免产生文不对题的错觉。
【参考文献】
[1]周明老师在《以“课魂”领航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论述的“课魂”,可视为“教学立意”的升华。见《历史教学》2014年第05期。
[2]崔粲,金元山,王巨龙.简论历史教育功能[J].北京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06).
[3]张大可,凌朝栋,曹强.史记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165.
[4]瞿林东.中国史学的理论遗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26.
让人文关怀走进作文教学 篇4
——新教材作文教学的思考 龙游中学课程班
余金荣
[摘要]作文教学强调人文性的实质是试图克服把写作完全当作一样技术活来教的倾向,强调作文教学中的“以人为本”。目的是想让学生在作文中成长为一个率真、有个性思考、追求自由与美的人。要做到“以人为本”,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写作教材的编写要重视把写作中的鲜活的人而非仅仅写作本身当作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有人文精神;教学生学会关心。
[关键词]作文教学 以人为本 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教师的人文精神 学会关心
作文教学,着实令许多语文教师头痛。作文到底能不能教?怎么教?为什么花了许多力气,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旧不行?思想贫乏、苍白,情感贫弱、无力,千人一面。也许不教也罢。
事实上确有少数语文老师并不太教作文。或者说,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作文教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点书吧,作文自然就好了。”一种老师。“学生生活太单调了。教室、寝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到哪里去找东西写?没办法。”一种老师。更有甚者,“阅卷时作文打分不是41就是42,高考阅卷都这样,何必还要花大力气去教。”可能还有另外的想法或理由。但是,我想,真正不想教作文的语文老师是没有的。只是,作文真的很难教,不知道怎么教。走进教室,面对四五十双灵动的眼,鼓足勇气写下一个作文题目,绞尽脑汁指导一番,然后背转身,把无尽的空虚与艰难留给学生。说实话,这不是老师想做的。
老师的本意是想让写作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生活的需要,乃至成为生命的需要。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获得快乐与内心世界的充实。让学生在作文中成长为一个率真、有个性思考、追求自由与美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作文教改必须向深层次拓展,彻底转变观念。作文教学的观念不转变,所有的施教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空谈。要转变作文教学观念,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要让人文关怀走进我们的作文教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学生写作的主体性地位;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那么,什么是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我想引一位老师在“人教论坛”上的一个帖子。帖子如下:
又是一节作文课。我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两个字:“幸福”,然后,问孩子们:“你觉得什么时候很幸福?”一开始,孩子们面面相觑,谁也说不上来。有人在小声嘀咕:“我们有什么幸福可言?”显然,在孩子们眼里,“幸福”是个很大,很空泛,离他们很遥远的概念。
就在他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我用轻柔的声音缓缓地谈起了我对“幸福”的理解。我说,那天,我挽着年迈的外婆在街上散步,阳光温柔地洒在我们身上,真幸福;我说,前几天上公开课,好几个同事忙前忙后地帮我,我辛苦着,也幸福着;我说,幸福其实很真实,很平凡,很具体,他随时都在你身边,就像此刻,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和你们相聚在教室里,融洽地聊着天,也是一种幸福。如果你不用心去感受,你就不会发现„„教室里安静极了,他们的眸子里多了些思考。片刻之后,他们活跃起来了,一个文静的小女生站起来说,上次看到外公、外婆一起吃花生,到最后一颗花生时你推我让,当时想想很好笑,现在回味起来,幸福就在这浓浓的亲情中。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接上来:“我的小表弟整天缠着我,有时想想挺烦的,不过,哪一天不来缠我了,又觉得空荡荡的,有人那么重视我,依懒我,也是一种幸福”„„七嘴八舌之后,一篇篇充满人文气息的文章就从他们笔下出炉了。本来以为,这堂课结束了,可以画个圆满的句号了。没想到,它的余波也不小。有一位家长告诉我,当天晚上,她儿子坐在厕所里,忽然问他:“妈妈,你觉得什么是幸福?”她妈妈一愣,不知从何说起。儿子认真地说:“就像现在,爸爸在厨房里忙碌,你在整理桌子,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她每天都在我们身边的!”妈妈当时激动地跑过去亲儿子的小脸蛋。
我以为,这个帖子生动诠释了什么是作文教学中的人文关怀。作文,不单单是语言的堆砌,文字的组合,更应该是率真性情的流露,所谓作文,即做人。我们教作文,也不单单要指导学生写作的技巧,更应该触动学生的心灵,在他们的心灵中培植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渐渐学会关心,学会欣赏,学会分享、学会赞美、学会感恩,学会思考。一个人快不快乐,不在于其他,主要在于心灵是否充实,情感是否丰富。一个热爱生活,细腻感性的人,他的内心世界定是丰富多彩的,他的人格品质也定是最接近真、善、美的。常言道,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学会做人,培养一个人的人文关怀精神,作文就不会没东西可写,不会写的苍白。
人文关怀,关怀的对象是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关怀真实的、个体的、自主的、自由的人。它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而非任何外在的、物化的对象。
让人文关怀走进作文教学,究竟怎么做呢?我以为主要从三方面入手。
一、让人文关怀走进作文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我们一直期盼着一套理想的作文教材。新教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试验修订本•必修))阅读和写作分开,写作教材按照写作过程进行能力分解训练,凸现了写作的独立体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但这种所谓的能力分解训练真的能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解决学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痛吗?以高中第一册为例,教材由“感受生活”“思考生活”“想象和联想”“再现客观事物”“表现主观情意”构成序列,希望通过这一纵向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我想,不太可能。因为很可能连起码的一个“不愿写”的问题都没解决。
显然,我们写作教材编写仍然沿用传统思维。认为写作是一客观现象。客观现象重要的是它的规律。我们只需把它的一般规律正确地揭示出来,然后由老师教给学生就完了。教学就象传递东西。一递一接这么简单。认为作文教学要解决的只是有了内容之后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如何开头结尾过渡等运用语言表达的问题。至于学生写什么内容我不管。写作只是一样技术活。
应该说,我们的写作教材基本没有体现作为学习写作的主体——学生应有的主体性地位,没有把写作中的鲜活的人而非仅仅写作本身当作思考的出发点和归宿。缺乏人文关怀。
要让人文关怀走进写作教材,编写者应该是这样:他们不仅仅关注写作知识写作规律的本身,要把更多的力气花在对写作中鲜活的人——学生的心理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的关注上。每个单元的编写都应作出这种的努力一一把学生带入一种能够激发写作动机的情境中。
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对处于不同成长年龄段,处于我们这样一个时代的学生的心理作一番研究。他们将为什么而写作?他们渴望写什么?写作动机、欲望永远比写作理论重要。
在这点上,国外作文教学序列研究可以给我们些启发。以作文的命题为例,苏霍姆林斯基为1—10年级的学生精心设计了500道作文题。这些命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遵循一条“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1—3年级都是形象描绘的题目,如“当太阳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我的金鱼缸”等。4年级则有“假如我是隐形人”、“最美和最丑的”等理想性和比较性的题目。5年级有“从一滴水中看太阳”、“给国外的同年龄儿童写一封信(读了报纸上的记载以后)”等涉及从个别到一般和放眼世界的题目。6年级有“早秋也有一个短暂而美妙的时刻„„(丘特切夫的诗句)”这样的题目,以引起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7年级安排了“在我们今天还有变色龙式的人物吗(读契诃夫短篇小说《变色龙》以后)”的题目。8年级的题目有“没有目的的生活就象没有舵的船(印度格言)”。9年级的题目是“在我们今天父与子的矛盾是什么性质的(读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父与子》后写)”。10年级的题目有“俄罗斯离开我们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生活,我们中的每一个人离开俄罗斯就不能生活<屠格涅夫语,写在即将开始劳动生活的前夕)”。看得出,这些作文题依次安排,从思维水平说,是由浅显向纵深发展,思想感情是由幼稚走向成熟,作文题型设计的阶梯与青少年心理能力的发展尽可能做到同步。
二、让人文关怀走进语文教师。
长期以来,我们都在责怪学生的作文能力偏低,却没有意识到我们在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偏颇。吕叔湘先生旱就提醒我们注意一个现象:“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语见《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1978年3月10日《人民日报》)这是否意味着作文不需要教?我看,不是。这只能理解成是对我们老师的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的一种批评。教学,学与教是不可分割的。成功的作文大体离不了成功的教。
一位语文教师作文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位语文教师是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有多少人文关怀精神。那种讲点作文理论,抛给一个题目,把艰难留给学生,缺乏同情心的作文教学肯定是失败的教学。一位语文教师在作文中的人文关怀,从感性的层次来讲,是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爱护和关怀;从理性的层面来讲,是对真实的、个体的、自主的、自由的人的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我们认为,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语文教师很可能在以下一些方面对学生的写作造成根本性的伤害。
首先,这种教师很可能在课堂上不能放松身心,不能抒发自己对课文的真实理解。面对涵义深广、语义丰富的课文,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教参鹦鹉学舌,不能或不敢表达自己的一己之见。一个原因,可能是怕考试时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深层原因,却是怕触犯某种无形的东西。这种教师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独到的一己之见。或者说,对“按既定话语来说话、按既定套路来思维”,早已习以为常,早已积淀成一种“潜意识”。我们的学生,在他“耳濡目染”下,不知不觉地渐渐丧失了“自我”。在作文时不仅没有了个人话语,还有不少学生把作文的主题尽量往理想、爱国、崇高、积极方面升华、拔高,唯独不敢忠实于自己的真情实感,不敢放松下来,说想说的话、心里的话。总之,不敢忠实于自己的精神。作文写成这样,责任在学生吗?虽说,老师也是受害者,但你也直接伤害了学生。
常常想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春晖中学的那些语文老师们:朱自清、俞平伯、丰子恺、夏丐尊„„也常常想起当代语文教坛上的俊彦;于漪、黄玉峰、王栋生、曹勇军„„他们或激情洋溢,或学富五车,或思想敏锐、或著作等身„„在其各自热爱的语文教育教学事业上干得是那样的自由、自然,千得是那样地让学生欣赏、喜爱、尊敬,他们可是从来不会因为考试时统一的标准答案束缚了自己的手脚,也不会因为怕触犯某种无形的东西丢失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丢失作为一名教育者的理想主义情怀!其次,这种教师将很难做到正确看待及评价学生的习作。时间一长,学生写作丧失信心,丧失自我。
学生是作文主体,有他自己的独立人格,主体意识,要相信他们,尊重他们。对于写作的评价,首要的是看他(她)有没有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没有个性化思维,有没有相适宜的形式,不能唯主题至上。教师应该有这种雅量,允许学生的文章离点谱豁点边,切勿稍有“离经叛道”就大事杀伐,“在嫩苗地上驰马”(鲁迅语)。打作文分应允许学生跟自己讨价还价,只要学生讲的是真话,讲的有他的道理,就应该给他加分。要承认并容许学生成长的漫长性和差异性。相信学生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思想会成熟起来。反之,如果评判作文仍旧唯主题至上,用成人认同的公共话语去揠苗助长地“帮助”成长中的学生,那只会带来一个后果:学生集体真话失语症越演越烈。
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争当大官》的作文。因为村里的干部欺压村民,而乡干部不仅不管,还有意偏袒村干部,于是他在作文中发誓要努力向上,争当大官,为村民出气。这篇作文流露了一个少年学生纯真的心声,率真中流露出他对乡亲的挚爱,清纯中呈现着心地的善良。当然,以成熟人的眼光看,这心声也显露出他思想上的不成熟。作为教师,你怎么评判,给他打几分?我看,可以打80分。烂泥塘和小溪,哪个好?鲁迅就说过小溪好。烂泥塘看似深不可测,谁知不是装腔作势;小溪虽浅,但清澈见底。而且,小溪假以时日,谁说就不会变成大河? 再者一位缺乏人文关怀精神的语文教师除了进行写作理论指导之外,很可能从不下水写作文。情之不通,理如何达!这种教师,讲写作理论,头头是道,作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记叙文有“六要素”,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具体写作,写什么。他不管,认为是学生自己的事。我真怀疑她的这种分析和讲解对学生有多少用。最后的结局,很可能是你不教,我还会写,敢写,你越教,我越写不来,最后,写都不敢写,一听写作文就发怵。
教师“下水”作文,作为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其实已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所重视。因为无论哪种教育,归结起来,都不外“言传身教”四个字。如果自己不动过笔,就缺少一种真切感。说白了,就是缺少对作品创作过程的体—验和感受,缺少一种感性积累,指导起来就不能做到具体、深切,很难切中要害。
在这里重提老师“下水”,还有另一层意思。我们认为,教师没有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没有尝过写作实践的甘苦得失,就对学生的作文评头论脚,说三道四,就不免使学生对老师讲的产生怀疑,对写作缺乏兴趣。学生的潜意识里很可能对这样的教师产生反感。因为你站的太高了,不肯弯下腰和他们同甘共苦。有时甚至觉得,学生之所以讨厌作文,害怕作文,恐怕与我们的语文教师自己不爱作文,不会作文,再由此而乱评乱改作文,有着直接的关系。难怪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会说,不少的语文老师“他们教的学生不会写作文„„其最简单的原因,就是教师自己不会写作文,学生从来没有听到过教师自己谈写作的切身体会,这种教师,即使让他用最完善的教法教上七年,也是教不出东西来的。”
“教,就是和学生一起学。”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乃至几桶水。教师的写作信心和热情及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会给学生作文以极大的鼓舞。倘若教师只一味地在岸上“叫练”,而不积极热情地下水“导练”,学生恐怕永远都只能望题生叹,望师兴叹,即使硬写出来,也多是空话大话。而通过下水示范,教师能够更深层次地体验学生写作的困难与艰辛,自觉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更加准确地把握作文教学的规律和要领,同时也更能提高自身素质,赢得学生的掌声与喝彩。
使用新教材的三年来,笔者就与学生约定,凡要求他们写作文,我必写。每次写好讲评后,学生的作文加上我的,装订成一本习作集,作纪念与交流用。虽谈不上“奇文共欣赏”,但也算教学相长,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三、让人文关怀走进写作中的学生。
学生怕写作,不会写作,首先是不知道“写什么”,其次才是“怎么写”。两者之中解决“写什么”是当务之急。过去一些作文教学的手段大都是远离学生,远离学生的现实生活,使得作文出现了不应有的尴尬。作文教学要真正从本质上进行改革,彻底改变我们过去只教作文怎么写,不教写什么的做法。要让人文关怀走进写作中的学生。
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关心”是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的一个宣言,它包括“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庭、朋友和同行,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和国家的经济和生态利益,关心人权,关心其他物种,关心地球的生活条件,关心真理,知识和学习。”
要让学生会关心,做法多种多样。笔者刚接教高一新生时,就与学生商定,第一学期作文的主题就是“学会关心”。围绕这一主题,开展课前三分钟学生讲演,每周随笔,班级小组辩论,作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督导活动。
清华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开创“《东方时空》”课,让学生在收视后自选题材、自定角度、自拟题目,书写个人感悟。
我想,只要教师肯动脑筋,把学生推向关心,就能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生活视野狭隘、社会责任感淡漠等通病,变“一心只读应试书”的封闭式学习为“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开放式学习氛围。事实证明,学生一旦走出咀嚼个人得失悲欢的小圈子,心系天下兴亡之责,他们写作的题材拓展了,人生境界也随之升华。
其次,应引导学生理解关心应基于人文精神的前提。否则,关心只能停留在肤浅的甚至是有害的层面。
对“人的解放”、“人的完善”、“人的发展”的终极关怀,同时超越功力的,经济的层面去关怀历史文化自然宇宙一切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样的关心才具有人文关怀意义,才会产生独特的的情感体验和个性思维。
比如关心一条河流,你不能仅仅停留在功利的角度去关心它,保护它。那很容易停留在公共话语层面。“让水流走自己的路,舒展起它的臂膀”,让河流自然弯曲,两岸生长各种野生植物,给鱼类和水生动物良好的栖息空间„„。只有这样关心,才体现着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也是人们用过去“改造自然”的教训换来的宝贵财富。有了这种深层次的个性思维和情感体验,必然会产生“我手写我心”强烈愿望,尝试去找到它的合适的表达形式。这样的作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
最后,还是应让学生从最基本的做起:写真话,写真实的自我。因为这是走进入文关怀的前提。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怎么可能去关怀别人。
一个人首先得会讲真话,才会认识到自我的独立,独特,进而才能认识并尊重别人的独立、独特。这里,我仍想讲,我们的教师,应宽容学生有些不太好听的话,不必过于心急,不去揠苗助长,使学生不敢讲真话。思想感情的问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问题实际是学生个体成长的过程和学生之间差异性的客观体现,不是作文本身的问题。不能用同一把尺子一一公共语言(公共道德公共思想等)去压制真实的个性化语言。容许个性语言的生存空间,就是容许人文关怀走进写作中的学生。
在这里,有没有必要担心在写真话写个性时会陷进一种万劫不复的个人主义泥潭?没必要。众多有成就的作家的创作已经告诉我们,在写真话写自我时,你会不断地进行扩充阅读与自我反思。在书写自我时,一开始,你可能会粉饰自己的生活,虚饰自己的感情世界。但是随着写作的深入,你会逐渐意识到正确认识自我的重要。而当你在伪装自己的时候,你会觉得无边的寂寞与空虚,你会觉得写作是一种艰难的事情。可一旦反过来,你则会感到写作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你在写作中,会不断地激发起提升自己的欲望。你在书写自我时会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丑陋并进而迸发出塑造新我的审美激情。写作就是这样一种奇特的双重过程:你在将个人的激情充分外泄的时候,你也在对你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着深刻的内省。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同时,我们也完成了对学生的精神的培养与塑造。最终,从学做人中走向学作文。我们的作文教学才可以说无愧于心。
让人文关怀走进作文教学,在这一方面,一定是大有可为的。我想,只要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都能坚持这样做,在做中不断地总结、创新,我们的作文教学必将迎来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医院药学服务中的人文关怀 篇5
1 用药咨询
药房应设立专门的用药咨询窗口,患者及其家属以及医护人员是其主要咨询对象。单独的咨询窗口可以切实解决药师发药过程中由于患者人数过多,而与患者交流较少的问题。药师可以为患者提供详尽的用药指导,例如药物的使用方法、使用时间,禁忌症等,从而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药物治疗效果提高,同时也使患者对药师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提高[2]。
1.1 指导患者正确贮存药品
大部分药品常温下可保持稳定,但一些药物则需要特殊的保存条件,例如酶制剂、疫苗等生物制品需要低温冷藏;硝普钠、异丙嗪等药物需要避光贮存,不能直接放在阳光下,否则药物成分会产生变化,有效成分减少或产生有害杂质。这些有特殊贮存条件要求的药品,药师需要向患者交待清楚,以免患者因为保存不当而导致药品变质失效而无法使用。
1.2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品
正确使用药品包括药品的使用方法,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患者只有采用正确的使用方法才能达到预想的药物效果。
首先是使用方法,药品的剂型种类繁多,不同的剂型服用方法不同,如缓释控释制剂一般不能破坏剂型,所以应整片服用,若是掰开服用失去缓释或控释的效果;咀嚼片则应在口腔内充分咀嚼后吞下,栓剂和喷雾剂等剂型也应按照其剂型特征正确使用。药师应指导患者掌握其使用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
其次是正确的服药时间。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受人体的生物节律调控,从而显著影响药物的药效,因此指导患者采用正确的用药时间可以更好的发挥药物的疗效。例如他汀类降脂药宜睡前服用,因为人体内的胆固醇在夜间合成最旺盛,睡前用药能达到更好的降脂效果;钙制剂则以清晨和睡前各服用1次为佳, 若选用含钙量高的制剂,则宜睡前服用,因为早晨的血钙浓度最低,睡前或清晨服用可使钙得到更好的利用。
此外,在联合用药治疗疾病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例如同时服用利福平和异烟肼同时,可使利福平半衰期缩短,利福平是药酶诱导剂,可诱导体内各种功能的氧化酶活性,从而增加异烟肼对肝脏的不良反应,所以两种药品最好是早晚分开服用,既减少两者体内相互作用,又不影响它们协同抗菌作用。活性菌药物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两者药效均下降,此时应该给患者交待,两种药物需要间隔3~4 h服用[3-4]。
2 开放式窗口调剂
开放式窗口调剂模式改变了药房人员的服务形式和服务理念,在这种沟通模式下,不仅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用药服务,增进两者之间的沟通距离,也可以相应的提高药师在患者心目中的地位,其工作不仅仅局限在过往的调配工作中,而是可以为患者的诊疗行为的药物治疗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增强药品使用效果。
3 特殊人群的服务
老年人、儿童、妊娠和哺乳期妇女以及肝、肾病患者等这类人群,因为在生理、病理上的特殊性,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用药指征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导要合理。对用药剂量、逐一说明用药时间、注意事项、禁用和慎用的化学药物等都进行,从而使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得以避免。
4 提高药师自身素质
医院门诊药房的从业人员多为药学专业毕业,对医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不甚了解,因此,要做好药学服务就需药学人员不仅需要加强药学专业技术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临床医学知识、心理学、临床药理学及计算机应用等综合知识学习,同时还应注意沟通技巧的学习,不断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工作中注意服务态度,避免解答不热心,态度冷漠,或者发药差错等事故的发生。
5 减少药事纠纷,创建和谐服务
医院门诊药房是容易发生医患纠纷的地方。分析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①由于在取药时患者排队时间较长,容易对药师产生不满情绪;②取药环节处在不佳环境,看病流程的最终环节就是取药,取药时患者在挂号、看病、检查、交费等诊疗环节中累积的所有负面效应最终发泄;③收费室人员的工作失误导致患者需要去退费或者补交后再重新排队取药,此过程中患者产生的不耐烦和不满情绪容易发泄到药师身上;④患者要求退药的情况在 “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的明文规定下也时常发生。由于繁琐的退药手续,不少患者把这种不满情绪都发泄到药师身上;⑤由于患者人数较多,药师工作中无法做到细致的解释,少数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情绪。
针对以上容易出现事故的情况,药师应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相关规章制度及门诊药房的操作规范处理,在工作中尽量保持耐心,用一流的服务去感化患者[5];优化取药流程,减少排队时间;药房应建立好患者的用药档案,以便对病人对用药情况进行回查和一些特殊患者的用药跟踪、回访,以使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保证,同时也可以增进患者对医院服务的信任度,使医患关系得到改善。
6 结语
浅谈工会工作中的人文关怀 篇6
馨兰可可
在教育改革呼声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广,步伐越来越快的今天,广大教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新课程对教师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家长对子女接受教育的高期望值,以及后来者的高学历等等,都使在职教师感到责任重大,内心焦虑而敏感。成都一项“关爱教师”的调查结果表明:有63.2%的教师希望自己接受心理健康咨询。在回答“工作中感到最焦虑的问题”时,很多教师给出的第一个答案是“压力过大”。面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价时,51.8%的教师选择了“疲于奔命”这个答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无法改变现状,却引发我们从工会服务的角度来进行思考。笔者认为学校的工会工作应以人文关怀为突破口,力争为教职工创造舒适、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和更加广阔的精神空间。
工会工作的对象或者说服务的对象不是物,而是人,这就决定做好工会工作的关健是“人文关怀”。人在生活中有五个层次的需求,它们是生理、安全、感情、尊重和自我实现。学校管理满足了教职工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教师才会产生愉悦的感情,才能积极、主动、愉快地投入工作。因此,工会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满足教职工的这些需要,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做实。在实践中把人文关怀具体落实到这一群体上去,配合学校党政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身体保健、住宅及办公条件,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创造、提供适宜教师成长的环境。真心关注教师的愿望、需求、理想、成就和情感,为教师做好服务,让教师感到在这所学校工作,心情是舒畅的,工作环境、干群关系、同事关系都是满意的,从而对学校产生信赖与依托的情感。这样才能为学校整体管理奠定基础,为提高学校管理效益创造条件。结合实际,笔者认为学校工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以活动为载体,丰富精神生活
开展文体活动,倡导强身健体。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娱乐等活动,是学校教育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抓手。它能活跃教工的身心,增强教职工体质,使教师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展示特长,激发活力,增强自信心,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和独特的个人魅力,更能让老师们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另外,它还可以促进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平等而广泛地交流,融洽气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
开展专题讲座,净化心灵。随着教师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越来越重。教师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加,心理负担也随之加重。面对这种现象,学校工会除了采取谈心交流的方式为其消除不良情绪,还可以邀请有名望的教育专家为广大教职工讲他们的成长史,从专家身上汲取各种营养,以激励教职工正视困难,克服困难,以积极的心态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应邀请心理专家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等。使每位教师以健康的身心面对学生,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报答给社会。
二、谈心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学校工会,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个组织,具有其特殊性。它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职工”权益的维护 2 者。正确认识工会组织的性质,有助于处理好工会与学校党政的关系,使工会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发挥得更好;其次,有助于工会明确自己的社会地位,从而更好地完成其社会责任。工作实践也证明,教育工会是凝聚广大教师的重要组织,是化解教师来自各方面压力的良师益友,理应当好校长的参谋,与学校各部门积极配合,共同为教职工化解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减轻其心理负担,激发出他们对教育的热情,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工会应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凸显人文理念,充分发挥其沟通的积极功能,畅通沟通渠道,深入到教职工中,聊聊家常,说说工作上的困难,以心换心,了解教职工的喜怒哀乐,把握其思想动态,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除去烦恼。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要多一些情感,少一点说教;多一些尊重,少一点傲气;多一些温馨,少一点冷漠。把一道共事按缘分来看,把教师当朋有来交。在与教职工进行沟通的同时,工会干部还要及时与党政领导沟通,及时反映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密切学校干群关系,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
三、积极维权,营造民主气氛
新工会法的实施,要求工会必须履行好基本职责,坚定不移地站在职工的立场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和合理的利益要求。为此,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把团结广大教职工、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视为己任。积极依法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抓好教代会建设,坚持校务公开,为教职工创设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的交流空间,使教职工在得到充分尊重的 3 情况下心情舒畅,敢说敢做,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品质的人,积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在稳定社会的大局中充分发挥主人翁的作用。
四、关心冷暖,建立“温馨”之家
人们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问题引起的。因此,只有真心实意地对待教职工,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才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信任,这就要求我们从思想和物质两个方面给予教职工最大的关心。作为工会应加大送温暖力度,办好送温暖工程,及时慰问帮助重病教师和困难教师,为过生日的教师送生日蛋糕及生日贺卡,利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座谈慰问活动。重视退管工作,关心离退休教师。关心女工工作,保证女职工能正常享受特殊假期。关注教职工身体状况,坚持集体体检。把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直接送到教工的家中和心中,通过办好事、办实事体现工会是教职工信赖的、温馨的“家”的宗旨。让全体教师真正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从而增强教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重视业务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当前全国大专院校不断增加,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比比皆是。在职教师不充电、不进修就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工会应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各类的学习,提供有利于教师发展的条件,为引领教师专业水平更好地发展,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技能活动大赛和练兵活动,配合抓好校本培训,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法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念,不断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素质。树立新的育人观,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使教师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从而降低失业危机,减小心理压力。
六、公开、公平,用人唯贤 现代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对人的发现和任用。要做好管理工作,首先要用正确的观点对待人,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辨证观看待人。在维护教师利益方面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在参与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时,要从教师成长发展的角度出发,促使学校在考核、评优、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后备干部的培养选拔等方面操作过程规范化,实现公开、公平、民主集中的原则。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只要你有作为,就有地位,做出贡献,就得到应有的奖励,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和表扬,以公平竞争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与勤勉奉献,引导他们立志岗位成才,在平凡中创新。
七、多方筹措资金,改善教职工的办工条件和福利待遇
目前,工会的活动金费有限, 特别是小学,影响了工会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希望上级有关部门给予小学更多关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倾斜,切实为小学教师解决实际困难。作为学校工会,也应想办法多方筹措资金, 改善教职工的办工条件和福利待遇,为学校工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条件。
新闻采访中的人文关怀 篇7
新闻采访需要把事实的本来面貌还原给受众,但在这个过程中,媒体必须充分考虑和顾及相关人士的感情,必须充分注重人文关怀。但事实上,新闻报道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失缺人文关怀的现象。
1造假作秀,失真失实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都必须合乎客观实际,新闻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都要经得起核对。这个要求看上去很简单,但实际上,一些电视新闻往往经不起推敲。有的记者明明知道自己所写的新闻与实际情况不符,却明知故犯,造成新闻失实。其原因比较复杂,有新闻队伍内部的问题,也有社会原因。有些地方党风严重不正,个别领导人利用新闻来自我吹嘘,骗取荣誉;或掩盖劣迹,欺上瞒下。他们或亲自出面向新闻记者提供假情况,或指使本单位的人员弄虚作假。
2抢新闻,不作技术处理,伤害当事人的尊严、情感
先让我们来看一个事实。不久前,在贵州警方的一次解救被拐妇女行动中,一些曾被强迫卖淫的妇女在回贵州的火车上向护送干警表示,如果下火车被人拍照录像,她们就更没脸回去见父老乡亲。但是火车刚到贵阳,一群记者突然冲了上来,摄像机、闪光灯、话筒瞬间就包围了她们。一路上,干警们苦口婆心的劝说才使她们恢复了一点尊严,结果却“被闪光灯熔化了”。但是,当新闻播出时,被拐妇女们的这种惶恐无助的吸泣,却被形容成得到解救而“感动的眼泪”。这些新闻媒体的记者们也许是出于善心,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被拐妇女,打击拐卖妇女的不法行径。但他们在刊登或播出这些新闻的时候,不加马塞克等任何技术处理,使这些受害者暴露在众人的灼灼目光下,不仅没有给予受害者应有的尊重和关怀,而是将她们推向更为艰难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3侵犯隐私,引发采访对象严重不满。
名人的活动往往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普通人一旦卷入重大新闻事件,往往也在一段时间成为名人,公众对他们感兴趣和关注是正常的欲望,新闻媒介有义务满足公众的社会知情权。但这些兴趣有健康和病态之分,许多电视新闻记者,尤其是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的记者在报道这些名人的隐私权时达到了病态的地步,引起采访对象的消极反应。
二、新闻采访中体现“人文关怀”的途径
1要尊重事实,提升新闻事业的公信力。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联合国国际新闻信条规定,报业及所有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信息绝对真实准确,他们应该尽可能查证所有消息的内容,不能任意歪曲事实,也不可以故意删除任何重要的事实。新闻工作者能坚持这个信条,就可以解决新闻故意性失实的问题。
2以人为本,关注大多数人的情感。
人文精神以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为核心,以人自身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电视新闻必须体现人性的价值,体现人的尊严和人生的意义,要以人为本,对人给予充分的关注、尊重和理解。
新闻以人为本,首先应该贴近平民百姓的生活,以百姓的情感、语言、习惯与思维方式叙事说理,观众自然会与之同喜同悲,在情感与认识上产生共鸣;其次在新闻报道中,对人的关怀不仅仅是要关注长远意义上的人生价值,还要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出真善美,从普通人身上看到闪光点。正如湖南卫视《晚间新闻》说的那样:“晚间新闻喜欢把名人变成普通人,因为他们也有喜怒哀乐:晚间新闻还喜欢把普通人变成名人,因为每个人身上都有精彩的故事”。
3提高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水平
记者出身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职法律顾问徐迅对新闻法治与道德问题颇有见地。她在专著《中国新闻纠纷第四次浪潮》一书中呼吁,法治是权利的保障。但对新闻记者乃至整个新闻界而言,自律机制可能是比包括法律、政策、纪律在内的他律机制都更具价值的选择。
在走向法治的中国,人们日益认同应以法律作为共同的行为规范,但常常忽视道德规范的意义。
4平等待人
一个台湾资深记者下过这样一个定义:“记者要做的事情,不是创作,不是教导读者,不是对事物发表看法,你要做的事情只是代替你背后成千上万的读者,向你替他们选择的对象发问或是探查一件读者感兴趣的事情,然后用旁观者的身份、平静的心态,客观真实地写出一份报道,回答读者的困惑??”新闻记者要做到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平等。记者无特权,他和被采访对象交流的过程应该是平等的,那些对采访对象颐指气使的现象是不应该发生的,即使是前文提到的批评曝光的对象,记者的个人情感也是应该隐藏在不动声色的提问之中,采访对象也有权不按记者的要求回答问题,记者应该不强人所难,以势压人,而应当用更巧妙的方法完成采访任务。
摘要:笔者结合实际分析了当前新闻媒体采访过程中人文关怀缺失的表现,同时提出加强人文关怀的途径。
关键词:人文关怀,新闻采访
参考文献
[1]李世举:《人文关怀的凸现、新闻知识》,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