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精选11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1
第十章 肠道杆菌
【考纲要求】
1.肠道杆菌的形态、染色、结构和生化反应的特点。
2.埃希菌属:(1)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
3.志贺菌属:(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2)标本采集、分离培养与鉴定。
4.沙门菌属:(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及免疫特点;(2)肠热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试验和结果判断。
【考点纵览】
1.肠道杆菌:主要有3种抗原。
2.生化反应用以初步鉴定。
3.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种类。
4.大肠埃希菌作为卫生指示菌的检测指标及概念。
5.志贺菌:分类和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
6.沙门菌致病菌的种类、致病性和免疫性。
7.肠热症不同病程取不同标本。
8.肥达反应的概念和结果判定。
【历年考题点津】
1.与志贺毒素致病作用类似的毒素是。
a.肉毒外毒素
b.大肠杆菌内毒素
c.霍乱外毒素
d.金葡菌外毒素
e.伤寒杆菌内毒素
答案:c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2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世界通行的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 已成为衡量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自1999年5月1日实施以来, 已有十五六年时间。作为医师行业的准入性考试,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全面考核了学生的临床思维、综合素质及实践操作等多方面的能力[1]。病理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同时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在教学过程中,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 转变教学观念, 优化教学大纲, 改革教学方法, 调整考核方式, 对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推动实现“培养医师专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意义深远。
1 我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现状
医师资格考试中临床执业医师类别的考试内容由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人文、预防医学4个部分组成, 着重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作为医疗行业人才的准入制度,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为衡量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也成为用人单位人才选拔的重要准则。根据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提供的数据[2], 现将2006—2013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人数与通过率以及2006—2011年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生各部分知识平均掌握率进行归纳, 见表1~2。
从表1可以看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但通过率呈波动下降趋势。由此可见,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准入门槛逐年升高。从表2可以看出, 学生对各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参差不齐。
2 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和结局的学科, 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同时又作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金标准”, 在教学、科研以及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作为医疗行业的准入性考试, 既考查基础知识, 又考查实际操作能力。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 对深化病理学教学改革、促进医教研完美结合具有现实意义。
病理学概念抽象晦涩, 病理变化复杂多样, 学习病理学需要与相关学科进行知识渗透, 并将横向纵向相联系。由于学生缺乏实际临床经验, 对以往所学知识掌握不牢固, 不能将肉眼观和镜下观有机结合, 不能很好地用所学病理现象解释临床特征, 总是孤立、片面地去思考病理现象。同时, 学生缺乏临床逆向思维, 即用临床常见表现去推断其可能的病变基础以及发病原因, 未真正抓住疾病的本质。此外, 在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模式下, 课堂讲授多以“填鸭式”、“满堂灌”为主, 教师旨在完成教学计划, 追赶进度, 局限在“讲完知识点”的层面, 未能关注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 未能将“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作为目标进行教学活动。作为受教对象, 还未进入临床就在二年级开设病理学这么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学生难以理解临床现象。这些都造成学生积极性和热情不高, 导致教学质量下滑。加之与其他医学院校相比, 我校病理学课时相对较少 (理论51学时, 实验34学时) , 学生不能充分理解病理学内容, 这些都给病理学教学带来了困难。
3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 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3.1 转变教学理念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自实施以来, 旨在全面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 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病理学教学中引入转化医学、批判性思维等教学理念, 对于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秀医学人才意义深远。
转化医学概念是由美国EA.Zerhouni博士于2003年在NIH路线图计划 (NIHRoadmap) 中首次提出的[3]。它的核心是要将医学生物学基础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可在临床实际应用的理论、技术和方法, 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真正实现医教研的完美结合。
批判性思维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核心教育理念, 它的实质是反思。其特征包括[4]: (1) 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理论视野; (2) 增强学生对文化和社会的观察能力; (3) 使学生辨别和反思其思想观念中基础的、未确定的设想。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的学科, 是研究疾病“来龙去脉”的学科, 病理变化复杂多样,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与多门医学基础课程相互联系和渗透。而临床问题复杂多样, 医学生能否科学运用批判性思维来解释疾病病理过程, 分析、处理临床问题至关重要。将批判性思维融入教学各个环节, 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认知水平, 而且有助于提高病理学的教学质量, 对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至关重要。
3.2 优化教学大纲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笔试和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两部分。笔试内容是按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免疫系统九大系统划分。因此在制订教学大纲时, 可以打破传统先“总论”再“分论”的格局, 将各个系统进行整合, 以典型临床病例资料带动病理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及临床问题的衔接和渗透。以往病理学教学大纲注重学生对于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掌握, 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更注重考查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 考查学生将疾病的病理变化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的能力, 即运用所学病理知识分析患者症状体征, 并预测可能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和要求, 我们详细制订了每章节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 突出重点、兼顾难点以及列出需掌握的疾病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在完整的、系统的病理学知识体系下, 既兼顾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的掌握, 又加大典型临床真实病例资料的分析讨论力度,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准则, 按照综合素质、综合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构建深广适宜、难易得当, 且能突出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教学大纲。同时, 根据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调整和修改病理学习题库, 以便学生熟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在每章中相应的考点, 使学生尽快了解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思路。
3.3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3.3.1 课堂讲授与CBL结合
病理学分为普通病理学 (总论) 和系统病理学 (各论) , 总论部分主要侧重介绍基本概念、基本病理变化,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系统性强、概括性强。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 通过系统讲授, 学生能全面理解、系统掌握病理学相关概念和病理现象, 有助于学生记忆, 并为学习各论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论部分侧重介绍各个系统疾病的病理特点以及临床联系,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 例如同样是炎症, 大叶性肺炎、病毒性肝炎、风湿性心内膜炎以及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特征差异很大, 临床表现除了具备炎症的红、肿、热、痛症状以外, 又有特殊之处。学习时需要灵活运用总论的病理基础知识, 同时更注重与临床知识的紧密联系。基于各论的特点, 我们采取以课堂讲授为辅, 以案例教学为主, 并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 (Case-Based Learning, CBL) 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中的一些场景, 让学生把自己置于案例场景中, 通过研讨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来自于真实的临床病例或有真实的细节, 学生有机会身临其境地以主人翁的态度模拟临床情景, 认真分析病例中的各种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 积极思考, 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做出正确诊断。在此过程中, 始终做到尊重临床客观事实, 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基于客观存在的病例资料。这种教学方法生动、多样, 打破了传统“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提高了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符合病理学教学要求, 即做到讲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相联系, 顺应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特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好启发、疏导和协调作用, 启发学生按照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尸检报告这一逆向临床诊断思维模式探究疾病发生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
3.3.2 课外小组学习与PBL相结合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 是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Mc Master大学首创[5], 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强调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 以“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论证假设—总结”为模式, 从知识传授型教育向能力培养型教育转变。PBL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逆向思维, 对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卓有成效。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以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为目标, 因此, 我们提倡广泛学习、随时学习、处处学习, 加之与其他医学院校相比, 我校病理学课时数较少 (理论51学时, 实验34学时) , 现行的教学活动根本不能满足上述需求, 也达不到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要求, 所以应在课堂之外开展课外小组学习与PBL相结合的活动。
例如在学习动脉粥样硬化时, 在课外我们会按人数将学生分组, 各组成员先就本节内容进行讨论, 并提出问题, 如同样是血管病变,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导致的血管病变类型有什么不同?受累血管的病理变化又有何不同?血管病变引发的器官病理改变是什么?动脉粥样硬化性固缩肾时, 为什么双肾体积不对称性缩小?它与高血压病引起的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的区别?器官病变造成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各组成员可提出多个问题, 并自行记录, 之后学生分散学习, 自己独立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查找资料, 解决所提问题, 再集中讨论, 由一名代表归纳总结所提问题及答案, 并在各组间发言, 集体讨论, 最后由教师总结。对有较大争议的问题及论据进行剖析, 以PPT形式展示, 以供学生课后复习和参考。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 既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基础知识, 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些都为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3 期末大讲堂的开展
病理学基本概念多、抽象, 病理变化错综复杂, 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是很难掌握和灵活运用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 容易混淆和望文生义。在期末将所有班级学生聚集在一起开展期末大讲堂活动, 而不仅仅拘泥于小班上课的形式, 这增加了师生之间交流的机会。教师将病理学所有的知识点和疾病横向纵向联系, 与多门相关学科交叉渗透。对于某些难懂内容, 教师会单独列出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解, 并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点做一个专题, 开阔学生的眼界, 启发学生思维。比如在讲述“大叶性肺炎”时, 会联系总论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渗出, 而根据渗出的分类, 大叶性肺炎属于纤维素性渗出, 进而联系其病理变化镜下观———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有大量纤维素渗出, 导致肉眼观出现肺质地变硬。再联系其临床表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 不难看出都是急性炎症的表现。另外, 横向将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以及病毒性肺炎做比较, 使学生清楚地知道虽然都是炎症, 但由于发病原因不一样, 病理变化也有很大差异。如大叶性肺炎是纤维素性炎症, 不破坏肺泡壁结构, 患者预后好;小叶性肺炎是化脓性炎症, 细支气管和肺泡结构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多见于年老体弱者, 预后差, 常是很多慢性病的合并症;病毒性肺炎属于间质性肺炎, 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主要引起换气障碍, 易造成呼吸困难, 严重时会引起呼吸衰竭, 并联系SARS举例说明。这样学生能抓住不同疾病的病理特征, 并会推测其临床表现, 这种思维能力也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所必须具备的, 也是作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
3.4 完善考核方式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是检验医学院校学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应引起各医学院校的高度重视。现行考核方式较为单一, “期末一考定乾坤”既增加了学生的压力, 又不能全面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尽快、尽早适应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 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强化。
3.4.1 病例分析讨论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侧重考查学生运用医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每学完一章, 都会进行一次病例分析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拓展临床思维增强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并记录学生表现, 将其纳入总成绩考核中。同时, 加大病例分析在期末考试中的分值, 引起学生重视, 全面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模式接轨。
3.4.2 加强病理实验训练及考核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除了考查理论知识外, 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有考核, 而以往病理学实验未纳入考核范畴。我们在实验课上,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引导学生正确熟练地使用光学显微镜, 并观察大体标本以及HE染色镜下观, 将二者有机联系, 进而与临床表现相联系, 并完成标本的镜下观绘图。在此过程中, 学生通过正确使用显微镜以及电脑操作, 将所学基础理论与实际所观联系起来, 教师启发学生将镜下观与肉眼观和临床表现相联系, 让学生自主学习, 学会“看图说话”。在课时允许的情况下, 让学生观看并参与病理切片的制作, 期末组织学生进行大体标本及切片考核, 增强其诊断疾病的能力。
3.4.3 模拟小诊所
在学期末, 要求学生自由组合、自定内容, 完成关于某一疾病的诊疗过程。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当“医生”和“患者”, 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 尤其是病理学知识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并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对临床表现做出解释并学会联系所学医学课程内容帮助综合诊断。最后, 教师根据本组成员的表现综合打分, 纳入总成绩。通过此举, 既考查了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的能力, 又培养了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还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4.4 期末考试
为了减轻学生压力, 避免“考前突击战”的出现, 将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下调至60%, 除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和知识点的掌握之外, 引导其注重平时学习, 注重课外学习。在试题的编排上, 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作为参考, 将常见考点、重点纳入考核范围, 帮助学生把握出题动向, 让他们尽早接触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这对于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有一定帮助。同时, 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从而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
在新形势下, 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 对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病理学作为非常重要的桥梁学科, 优先进行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虽然改革困难重重, 但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促教, 因材施教, 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和临床逆向思维分析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始终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贯穿教育教学始终, 为培养基础知识扎实、临床技能过硬、临床思维敏捷、道德情操高尚的高素质临床医生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文亦磊.以执业医师考试为导向的病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 2014 (9) :163-164.
[2]黄涔, 董志, 宗晓琴.由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引发的医学教育改革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 2014, 13 (2) :169-171.
[3]李楠, 冯振中, 赵艳, 等.转化医学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 2014 (7) :167-168.
[4]杨宁江.批判性思维与医学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 2010 (31) :108-109.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3
【关键词】 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沟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02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20-01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以及生物工程学等学科的发展,临床医学微生物检验获得了迅猛发展,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断与治疗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因此,在现代医疗工作中,许多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越来越依赖医学微生物检验。但随着微生物检验项目增加,影响检验标本及检验结果的因素也越来越多,从而影响了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1-2]。故加强临床医生与微生物检验之间的沟通交流,使临床实践与检验诊断紧密结合對于提高临床诊断及疾病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探讨了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经验,旨在说明加强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选择检验科微生物学检验人员7名,其中,男2名,女5名,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为(39.5±2.2)岁;同期临床医生55名,其中,男28名,女27名,年龄在28-48岁之间,平均为(33.2±2.9)岁。
1.2 方法
1.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确保检验操作规程规范化、提高临床检验及诊疗质量的根本保障,加强微生物检验、分析全程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可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的病原学诊断信息,确保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1.2.2 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 应定期开展微生物学检验实验室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由微生物学科室医生定期向临床各科室咨询检验项目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相关意见和建议,并随时处理临床医生对于相关检验项目所提出的建议,及时予以咨询、答疑和反馈,并定期进行汇总和评估。制定微生物科参与临床病房巡房、危重及疑难病例会诊制度[3]。此外,微生物检验医生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同时根据检验结果向临床各科室诊疗措施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检验数据转化成为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信息[3]。
1.2.3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 组建临床沟通小组,积极主动地与临床进行沟通交流,可将各科室分配到各个专业沟通点,定期由各专业主管对相应科室进行重点沟通可意见询问,同时详细填写沟通记录表,并由定期科主任与各专业主管召开临床回馈信息讨论会,做好记录和存档,并及时将讨论结果回馈给临床[4]。
1.2.4 加强检验培训和学习 医学微生物检验项目与各类感染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密切关系,微生物检验人员不仅应参与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还应积极主动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微生物检验相关资讯和服务,而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具备丰富的知识。应定期组织微生物检验人员的检验专业培训以及相关临床疾病知识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知识和技能[5]。同时,应加强对国内外本专业相关研究的最新动向、新方法、新技术以及新成果等的学习,进一步提高检验效率和质量。
1.2.5 构建沟通平台 充分利用短信、微博、网络技术等建立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的信息化沟通平台,也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讨论会、专题讲座、查房、墙报园地以及简讯传递等形式,增强医学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以便临床医生能够及时了解微生物检验相关技术及研究进展,并及时更新相关的检验知识[6]。建立专门的网络留言薄,及时将微生物检验以及临床相关信息共享,以便医生、护理人员、同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互动交流。微生物检验人员应协助临床各科医生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报告的阅读以及分析,以解除其对于检验资料的错误认识或者疑惑,协助其及时、正确地判别检验报告中的各类信息,并正确地理解报告中较为罕见或者少见的菌种,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准确判断药敏实验结果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支撑[7]。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各科室沟通交流前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以SPSS18.0软件分析,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施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策略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显著降低(P<0.05)。
3 讨 论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主要是分析和检验各类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指标,从而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而各项标本均是由临床医务人员所采集,标本采集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均对检测结果具有直接性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检验科与临床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遵循技术操作规范及检验要求。这就需要加强对检验人员以及临床医生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医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临床工作中,医生往往只是阅览检验报告,护理人员则负责将检验单传递给患者及其家属,而对样本留取注意事项缺乏详细的说明。此外,检验人员往往只是针对性地进行项目检测,对于检验异常结果缺乏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沟通。当临床科室对于检验科提出质量问题时,未及时进行解答,从而无法及时纠正相关问题或者及时纠正检验过程中存在的质量变异因素。应加强检验人员与临床各科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而不是在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脱责任、指责等,而应及时补救工作,以免发生医疗差错事故。在临床诊断中,对于疾病的诊断主要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疾病变化、临床症状表现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进行判断。而实验室检验指标参考范围的设置,均应由临床医生以及检验人员沟通和相互配合,方可确保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及治疗的合理性。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健全微生物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检验与临床沟通制度、组建临床沟通小组、加强检验培训以及构建沟通平台等一系列措施加强微生物检验科与临床沟通之后,临床对于微生物检验质量及时反馈率达80.8%,较此前的34.6%显著提高,而临床医生对于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以及判读失误率仅为3.8%,较此前的15.4%显著降低。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检验对于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医学工作提供全面、先进的技术支持,而临床医学的发展又可促进微生物检验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更新,促进微生物的快速发展。加强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之间的沟通,有利于临床更加科学地收集完整、合格的标本,确保检验前质量控制效果,并更好地判断和利用检验结果。与此同时,加强两者的沟通交流,也有利于微生物学检验更就具有针对性,使微生物检验能够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最终提高医院的整体诊疗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田红彪.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沟通的重要性[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6.
[2] 陆德胜.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意义[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157-157,164.
[3] 洪继波,陈海泉.医学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的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10):5491-5492.
[4] 曹慧玲,史恒芳,李岷等.浅析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沟通的重要性[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9):1194-1195.
[5] 花南霞,陈翠.加强微生物室与临床沟通的必要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08(21):2670-2671.
[6] 刘文阁.临床微生物检验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药科学,2011,01(9):152,154.
[7] 顾玲莉.微生物实验室与临床全程沟通的必要性[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3,28(4):46-47.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4
【考纲要求】
1.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
2.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
3.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
4.病毒增殖的过程。
5.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
6.朊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来源:考试大
【考点纵览】
1.病毒特点。
2.病毒以nm为测量单位。
3.病毒由包膜和核衣壳(核酸+衣壳)或单独的核衣壳组成。病毒衣壳有螺旋对称型20面体对称型(也称立体对称型)和复合对称型。 来源:考试大
4.病毒体主要由核酸(病毒核心)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脂类和糖(包膜)。
【历年考题点津】
1.以核酸为模板进行增殖的微生物是来源:考试大
a.细菌
b.衣原体
c.病毒
d.立克次体
e.真菌
答案:c
2.引起疯牛病和人类克-雅病、库鲁病等的病原因子是
a.病毒
b.类病毒
c.拟病毒
d.朊病毒(朊粒)
e.衣原体
答案:d
3.对病毒生物学性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测量大小的单位为纳米(nm)
b.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以复制方式增殖
d.必须寄生于活细胞内
e.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 来源:考试大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预防医学 篇5
一、绪论
1.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
(2)定义、内容和特点
2.医学模式与健康观改变
(1)医学模式
(2)健康观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人类和环境
1.人类环境的特点
(1)环境的组成
(2)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
2.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特点
3.环境污染与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的危险度评价
三、物理因素与健康
1.噪声
(1)噪声的来源
(2)对机体的影响
2.高温
(1)高温作业
(2)类型
(3)对机体的影响
3.电离及非电离辐射
(1)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2)电离及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
四、化学因素与健康
1.刺激性与窒息性气体
(1)刺激性气体对机体的致病作用
(2)常见窒息性气体的分类
(3)一氧化碳、硫化氢和氰化氢中毒机制、临床表现、急救措施、特殊解毒药物和作用机制
(4)预防
2.铅
(1)接触方式及中毒类型
(2)毒理、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及防治措施
3.苯
(1)接触机会
(2)毒作用表现及诊断
(3)防治原则
4.汞
(1)理化特性
(2)毒作用表现及诊断
5.农药
农药中毒的预防和控制
6.生产性粉尘
(1)生产性粉尘定义、特征
(2)影响矽肺(肺硅沉着症)发生的因素
(3)矽肺的预防和控制
五、食物因素与健康
1.合理营养
(1)基本概念:食物营养、营养素、平衡膳食
(2)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功能、营养价值评价及供给量
2.常见营养失调所致的疾病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病因及预防
3.人群营养状况的评价
4.食物中毒
(1)概念、特点
(2)常见的几种细菌性食物中毒(沙门菌属食物中(来源:考试大)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肉毒毒素食物中毒)的病原体、好发食品、临床特点、处理原则与预防
(3)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5.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1)河豚中毒
(2)毒蕈中毒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6
以上数据表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的弱点在于临床思维能力和辅助检查结果判读能力不足。按参加笔试40%的通过率计算, 预计今年通过9 月份笔试的人数为14 人。如果72 人参考, 只有14 人考取资格证, 通过率为19%, 这样的结果显然达不到为村卫生室培养乡村医生, 解决偏远地区缺医问题的初衷。如何改进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教学, 值得深入研究。笔者认为要想提高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临床能力, 提高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 必须注重以下两方面。
1 通过日常课堂教学和临床见、实习, 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不同于临床医学大专、本科生, 但有一点相同, 就是要具备基本的临床能力。什么是临床能力?复旦大学刘哲军硕士认为, 临床能力内涵的广义表述为:医护人员在医疗及护理服务机构中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狭义的表述为:医护人员顺利完成以患者为中心的各项诊疗护理活动所必需的能力。教学中可将临床能力分解为职业道德, 医患沟通、病史采集、体格检查、选择检验项目、医学文书书写、医学知识学习及信息处理能力, 临床思维能力和各种临床技术操作等。
教学管理部门要根据以上项目安排课程, 任课教师也要从这些项目出发, 教学中突出重点, 有所取舍和侧重。学生的弱点在技能考试的第一部分, 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强化, 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 学生才会在实践技能考试中得心应手。分析以往考试的答案要点, 我们发现病史采集的内容主要有: (1) 现病史:发病诱因、特有症状或诊断, 伴随症状;诊疗经过;一般情况。 (2) 其他相关病史:有无药物过敏史;与该病相关的其他病史。病例分析的固定模式为初步诊断、诊断依据、鉴别诊断、进一步检查、治疗原则等项目。每次上课可用2~3 分钟时间以PPT形式展示简要病史或病历摘要, 还可利用微信、QQ群, 让学生在群中自由发言。实习中科室带教教师也采用这种方法布置作业。通过两年的不间断训练, 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答题规范性势必大大提高。技能考试的第二部分体格检查和基本操作以及第三部分辅助检查结果判读可放在临床实习时强化训练, 按照考试大纲规定的项目分项落实, 转科考试或实习结束时考试也要按相对应的项目进行, 使学生熟悉考试形式。可以考虑指定专人负责项目培训, 统一考试项目和标准。
2 开发专用教材, 增强针对性
一种是现有教材加上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按执业助理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要求, 对应主教材编写病例等。还有一种是以“病例为中心”来编写, 每个病例有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操作等。如“肝硬化腹水”就涉及病史采集、病例书写、病例分析、腹部检查、腹穿漏出液与渗出液的区别等内容, 以此进行编写, 并且要考虑到中职生层次问题。
总之, 对于中职农村医学专业学生而言, 反复训练是硬道理。通过以考促练及反复强化, 达到既掌握知识又能通过任职考试的目的。
摘要:中职农村医学专业毕业生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通过难度大, 本文就如何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实习, 提出相应改革方法。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7
1.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2.免疫系统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3.固有免疫:先天性,非特异性。
适应性免疫:获得性,特异性,有免疫记忆。T细胞、B细胞。
4.免疫应答:识别、活化、效应。
5.胚胎期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免疫耐受有免疫特异性(记忆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不利于免疫耐受。T细胞克隆中枢耐受因阴性选择。
6.免疫原性:诱导产生抗体。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特异性结合。
完全抗原:有免疫原性、抗原性。
半抗原:只有抗原性,无免疫原性。
7.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决定特异性。
T细胞抗原表位:T细胞受体TCR,必需MHC分子参与。
B细胞抗原表位:B细胞受体BCR,无需MHC分子参与。
交叉反应:不平行。
8.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B+T.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B.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与种属无关。
异种抗原:另一物种。
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不同个体。
独特性抗原:抗体作为抗原。
9.胸腺:T细胞。新生期摘除: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受损。
骨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受损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缺陷。
淋巴结:免疫应答主要场所。
脾:产生抗体主要器官,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10.B细胞表面最主要标志:BCR.特征性:mIg.活化辅助受体:CD19.T细胞表面最主要标志:TCR.特征性:TCR-CD3复合体。
11.CD4+T细胞:Th,辅助性,受MHCⅡ(外源性)限制。
CD8+T细胞:Tc/CTL,杀伤性,受MHCⅠ(内源性)限制。
Th1细胞:Th0、IL-12→Th1→Tc,分泌IL-
2、IFN-γ、LTα,参与细胞免疫。
Th2细胞:Th0、IL-4→Th2→Ab,分泌IL-
4、IL-
5、IL-
6、IL-
10、IL-13,参与体液免疫。
12.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L-
1、IL-
6、TNF-α和炎症介质)。
13.NK细胞:通过IgG介导ADCC,表达TCR-、mIg-、CD56+、CD16+.活化受体KAR、抑制受体KIR.14.体液免疫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细胞免疫测定:皮肤迟发性超敏反应。
15.免疫球蛋白Ig=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Ig+抗体Ab.轻链L:κ型、λ型。重链H:根据重链恒定区分IgM、IgD、IgG、IgA、IgE,是Ig分类的依据。
16.IgG:最小,唯一能通过胎盘,含量最高,晚期抗感染、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
IgM:最早出现,分子量最大,天然的血型抗体,早期抗感染、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
IgA:分泌片。
IgD:B细胞分化的标志。
IgE:最晚出现,含量最少,亲细胞抗体,引起Ⅰ型变态反应。
17.补体:C1分子量最大,C3含量最高,D因子分子量最小、含量最低。
C3b/C4b有吞噬调理作用。
18.经典途径:激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C3转化酶:C4b2a;C5转化酶:C4b2a3b.旁路(替代)途径:C3转化酶:C3bBb;C5转化酶:C3bBb3b.MBL途径:C3转化酶、C5转化酶同经典途径。
19.细胞因子无特异性。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注射的为γⅡ)、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生长因子、趋化因子。TNF-α和LTα可直接杀伤细胞。
20.HLA复合体基因不编码HLAⅠ的轻链。(HLA=MHC)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高度相关。
21.Ⅰ型超敏反应:IgE,嗜酸性粒负反馈,过敏反应。
Ⅱ型超敏反应:IgG、IgM,血、Graves病。
Ⅲ型超敏反应:IgG,Arthus反应、血清病。
Ⅳ型超敏反应:T细胞、CTL,感染性迟发型(结核性损伤)、接触性迟发型(接触性皮炎)。
22.自身抗原:晶状体、眼葡萄膜色素抗原、精子、甲状腺球蛋白。
隐蔽抗原属自身抗原。
23.B细胞缺陷: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
T细胞缺陷:DiGeorge综合征。
24.同种移植排斥反应:超急性(预先存在抗供者组织抗原的抗体)、急性(最常见)、慢性。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含足够数量免疫细胞。
25.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菌种鉴定、ABO血型鉴定、肥达试验、瑞特试验。
间接凝集反应:可溶性抗原,抗O试验ASO、类风湿因子RF检测。
26.放射免疫:最灵敏。
免疫印迹(Western):定性或定量。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8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诱导免疫耐受形成的最佳时期是(答案:b)
a.成年期
b.幼年期
c.老老年期
d.胚胎期
e.青年期
2.结核分枝杆菌化学组成最显著(答案:b)
的特点是含有大量的
a.蛋白质
b.脂类
c.多糖
d.rna
e.磷壁酸
3.急性乳腺炎的病因不包括(答案:e)
a.乳头内陷
b.乳汁过多
c.乳管不通
d.乳房淋巴管阻塞
e.婴儿吸乳少
4.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呼吸道感染时,最常致病的革兰阴性杆菌为(答案:d)
a.肺炎克雷白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e.绿脓杆菌
5.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达高峰是在妊娠(答案:e)
a.5~7周
b.8~10周
c.11~13周
d.14~16周
e.17~19周
6.关于胫骨结节骨软骨病的治疗不宜采用的方法是(答案:b)
a.减少膝关节剧烈活动以缓解症状
b.症状明显时可行膝关节短期制动
c.局部封闭
d.成年后仍有症状可行钻孔或植骨术
e.一般无需服用止痛药
7.属类固醇激素的是(答案:c)
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肾上腺髓质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
e.甲状腺激素
8.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答案:d)
a.乙型链球菌
b.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c.大肠杆菌
d.肺炎双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9.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小儿最先出现的症状是(答案:d)
a.身高低于正常
b.皮下脂肪消失
c.体重不增
d.体重减轻
e.肌张力低下
10.激活的pkc能磷酸化的氨基酸残基是(答案:a)
a.酪氨酸/丝氨酸
b.酪氨酸/苏氨酸
c.丝氨酸/苏氨酸。
d.丝氨酸/组氨酸
e.苏氨酸/组氨酸
11.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典型实验室检查结果是(答案:a)
a.t4↓、tsh正常
b.t4↓、tsh正常
c.t4↓、tsh↑
d.t4↑、tsh↓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9
1 制定适合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的教学大纲并 选择合适的教材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备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拥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能力在各级医院、教育、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医学实验室技术、 富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制定出了新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教学大纲,把重点内容放在掌握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程序和方法、掌握药敏试验方法、检验报告的解读、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上。教材暂时选择人民卫生出版社倪语新等主编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第5版,这本教材的重点内容落实在微生物的检验上[1]。目前微生物专家正在积极组织一班人员,编写新的人卫版教材,如果正式出版,内容比较合适的话可以考虑换新的教材。
2 理论教学的创新
2.1 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
临床微生物检验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繁琐、知识点众多,可大纲安排该门课的学时数又不多,理论学时通常在50学时左右,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把教材内容更好的传授给学生?很多教师讲课喜欢面面俱到, 讲课语速过快,学生思维跟不上,对上课失去兴趣,通常是打瞌睡或低头刷微博。作者所在教研室根据《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特点,同时结合临床需要,选择所要讲授的内容,采取“抛砖引玉”的教学模式[2],也就是在授课过程中,挑选临床分离率比较高的细菌作为重点讲授的内容,同一类别的细菌略讲或不讲,由学生课后自学,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来考察学生是否达到自学的目的,由点及面,促使学生能全面掌握该教材的内容。
2.2 围绕病种进行特殊的微生物讲解
大部分教师喜欢按照课本内容进行微生物学检验的理论教学,而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菌种性质来分类进行系统学习,往往偏向医学微生物的基础知识,重复的教学内容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这种按照教科书内容来讲解的教学模式又与临床关联不大。建议把教科书有关联的章节与临床标本结合来讲解,围绕病种进行微生物的检验[3]。以临床大便标本培养肠道致病菌为例,先讲述大便培养的临床意义,肠道致病菌感染的临床症状,大便培养的临床路径:临床症状疑似肠道感染→粪便标本收集→挑选可疑的粪便进行常规筛选→涂片大便常规检查、接种麦康凯平板、血平板、SS平板、CIN平板、CCFA平板、TCBS平板、碱胨水等培养基培养→挑选可疑菌落→微生物的检验→其他特殊检测方法筛查。最后详细进行结果判断,具体分析各种肠道感染菌如沙门菌、志贺菌、小肠结肠耶尔森菌、艰难梭菌、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等的性质、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不是将一种单纯菌株放在那儿让学生来做验证性实验,而是还原了目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如何将病人大便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这一操作过程,将微生物基础知识和临床标本的培养更好地结合到一起,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做微生物的培养鉴定是与病人的标本紧密联系一起的,同一份标本培养的目的不同,所要选择的培养基就不一样,最后鉴定病原微生物的操作流程也不一样。根据病种进行相关微生物内容讲解,一方面把微生物基础知识进行了串解;另一方面加强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达到了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论与临床相结合成为综合性人才这一目的。
2.3 启发式教学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处于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的状态,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思维受到极大的压抑,从而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式教学就是采用诱导式办法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营造不断创新的学习环境,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达到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变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诱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启发式教学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两个“转化”:把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这两个转化上,例如在学习肠杆菌科这一章节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肠杆菌与非发酵菌、弧菌科、巴斯德菌的区别,然后再用葡萄糖酸盐和苯丙氨酸脱羧酶两个关键的实验把肠杆菌科区分开,最后鉴定到种,让学生熟悉肠杆菌科鉴定的操作流程,然后把这一流程运用到肠杆菌科鉴定的综合性实验当中,实现把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2.4 加强与临床沟通能力
在医疗实践中,微生物检验与临床抗感染治疗之间关系非常密切,临床医师希望发出的检验报告是一份诊断报告,对临床治疗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从事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和临床医师应该经常进行交流与沟通。重视学生与临床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能力, 是培养一名优秀的临床检验师所必需的素质,就今后医疗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注重是单病种多学科联合会诊中心的诊断、学科之间交叉越来越紧密,这就要求从事检验的人员更多参与到临床科室对疾病的诊断当中。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方面的交流还远远不够。 为此,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缺少的一方面。通过特殊的培养与临床医师沟通是职业素质培养的一方面,教会学生多与抗感染医生进行沟通,与临床医师对于微生物检验相关病例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可以了解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预期判断、疾病的进程以及用药后的疗效。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直接参与到病案讨论会诊中,可以就标本取样的时间、取样的部位、需做厌氧培养是否采用了运送培养基等方法与临床医生沟通、也可以在血培养出现阳性报警时就危急值报告与临床医师进行什么疾病、用过什么治疗方法等沟通,这些信息可以给学生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以及后续细菌的培养鉴定提供新的思路。学生就可以快速、及时、准确地把检验报告发送到临床,让临床医师真正认识到学生发送的报告是诊断报告,而不是垃圾报告。
3 实验教学的创新
3.1 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
五年制的医学检验专业转化成四年制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从专业的转化过程来看,今后四年制的学生要重视实验操作技术。而实验技能训练,不仅是基本功的训练,也是科学素质的训练,必须从严抓起。在实验教学中,把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如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墨汁染色、细菌的分离培养、各类生化反应结果的判断等,这些基本操作,贯穿微生物学检验学科实验教学全过程,是所有实验规范化操作的基础。因此,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基本操作步骤,都应该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流程来做,特别要强调无菌操作技术,在带教数年过程中发现学生对无菌操作概念观念淡漠、学生没有意识到不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来做,很可能导致最终的结果错误,给临床治疗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因此,每次微生物实验时都要强调无菌技术、标准化地操作流程,目的是让学生全面熟练掌握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3.2 增加综合性实验
无论是以前的五年制,还是今后的四年,《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都没有按照《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指导》的内容来进行实验,实验指导中都是给出某一个具体的菌株,让学生进行验证,实际上就是一个验证性实验,因为为同一种菌株,所以学生结果都一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 开设的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如开设了球菌的鉴定、 肠杆菌科的鉴定、非发酵的鉴定、真菌的鉴定几大板块,每一个实验每位学生的菌株都不一样,要求学生根据革兰染色的结果设计后面的鉴定流程。以非发酵鉴定为例,确定革兰阴性杆菌之后,要做KIA、OF、动力、 氧化酶实验与肠杆菌科、弧菌科、巴斯德菌科区分开, 然后根据菌落、菌体特点设计微量管进行生化鉴定,或者做API 20NE鉴定条鉴定,或到检验科做VITEK 2进行全自动化细菌鉴定,学生设计好方案后让教师过目,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提问为什么这样做,有问题的方案教师会提出建议,剩下的问题学生自己实施方案进行鉴定。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综合性实验只给出实验目的,学生自己预先设计实验路径,选择实验器材,到达实验目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实验的主角,提高学生独立设计、独立实验的能力。同时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还具有实验内容较为丰 富,实验方法较为多样,实验形式较为灵活等特点,给学生提供了极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3 “临床标本“进课堂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就地取材,把医院检验科的临床需要做病原菌培养的标本拿来作为实验教学标本。 如:血液、痰、脑脊液、尿液、粪便等各类体液或分泌物标本的细菌学检验。这些标本有些是临床病人的标本,有些是带教教师模拟制作的。用临床标本或临床模拟标本进行实验,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传统实验课往往为了减少标准菌株在培养分析过程中因不典型反应带来理论与实验结果不匹配的现象,教师常常对标准菌株增菌分纯培养后再用分纯的单个菌落进行实验,虽然实验结果与课本上的菌株符合程度高,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经常处于被动依赖状态,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现在用模拟标本给学生进行操作实验,让其有进入临床实习操作的感觉,需要学生思考,考虑应该按怎样的步骤进行,选择什么样的培养基等,使学生的思辨能力由被动变为主动思考,让其思考能力及动手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多动脑勤动手,教师则积极互动,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他们分析当实验结果与理论结果不符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不是有些菌株在用药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等;使学生尽力发挥自己的理论与实验操作水平,这样既有利于建立学生参与临床的成就感,又有利于增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知识的信心。临床实验标本能使学生快速适应临床实习,由于学生在校时既然多次接触“真”标本,而且是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所以学生记忆比较深刻,故其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能很快地适应工作。
3.4 安排学生到医院见习
检验专业培养的学生以后是要到临床上工作的, 他们面临的是患者的标本,通过对病人的标本进行处理,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最后把准确的结果发到临床科室,给临床医生提供治疗的依据,要求每一个检验人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对发出的检验报告负责。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封闭式的,课堂教学安排的内容有限, 并且这样培养出的学生责任心不强,缺乏生物安全意识。无菌操作贯穿整个微生物检验实验中,虽然教师每堂实验课一再强调每一步的操作都要有无菌意识, 但学生依旧不以为然,无菌操作意识淡薄,标本不被环境和操作者污染是试验成败的关键,虽然学生最后都有毕业实习,但是在上课的过程中能够适当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见习,带学生到医院检验科细菌室参观,利用医院检验科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优势培养他们, 向他们展示微生物全自动鉴定系统及自动药敏检测系统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收获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 另外临床上面临的是从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到的病原微生物,学生为自身安全考虑会格外注意生物安全,在课堂上不容易培养的生物安全意识通过见习就轻松的得到解决。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处理标本时标准化的无菌操作技术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可以培养学生的无菌操作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为将来培养优秀的临床检验工作者奠定基础。
3.5 改变实验考核方式
考试是检查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考试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计划中微生物学检验实验课与理论课的比例为4:5,今后还有增加的可能性,最好能达到1:1的比例,因此实验课的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也应当相应提高。教研室将实验课成绩的比例提高到40%, 在这40%里面,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各占10%,综合性实验考试占20%,平时成绩除包括学生能否按时上课外,还应加上平时在课堂上布置的思考题,以及每次实验课上对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估[4]。综合性实验考核调整为:给学生一块带有菌落的平板,让其根据菌落特点,自己选择一些相应的实验来判断出该细菌的名称, 教师依据该学生实验选择的正确性、规范化操作水平、 以及最后的结果综合评定该学生的实验考试成绩。通过以上做法,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了责任感,提高了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10
答题说明
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45.患者男性,12岁,肺动脉瓣区听到3/6级收缩期杂音,同时听到不受呼吸影响的明显第二心音分裂。该患者可能是 (答案:d)
a.正常人
b.肺动脉瓣狭窄
c.房间隔缺损
d.二尖瓣狭窄
e.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46.一位体重60kg的女患者,因外伤引起急性出血约2000ml,经手术止血并在应用晶体液和人造胶体液补足血容量(血压已稳定)的基础上,宜输注下列何种血制品 (答案:d)
a.红细胞悬液(添加剂红细胞)
b.保存全血
c.洗涤红细胞
d.新鲜冰冻血浆
e.新鲜全血
47.木工,男性,38岁,工作中右手食指被电锯切割离断。立即将病人送到医院行断指再植。其断指的保存方法应该是用无菌纱布包好放在 (答案:d)
a.生理盐水中
b.酒精中
c.新洁尔灭中
d.与冰块直接接触的冰箱中
e.干燥冷藏容器中
48.60岁的男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血钾5.6mmol/l,下列治疗措施有原则性错误的是 (答案:c)
a.10%氯化钾20ml静脉滴注
b.口服钠型树脂15g,一日三次
c.山梨醇5g,每2小时口服一次
d.5%碳酸氢钠溶液100ml,缓慢静脉滴注
e.25%葡萄糖溶液加胰岛素(3~5g:1u)200ml,缓慢静脉滴注
49.女,35岁,支气管哮喘重度发作2天,使用氨茶碱,沙丁胺醇,大剂量激素治疗无效。体检:呼吸浅快,口唇发绀,神志不清,双肺哮鸣音较弱,血气分析:pao250mmhg,paco270mmhg进一步救治措施应为 (答案:d)
a.静脉推注地塞米松
b.给予高浓度吸氧
c.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d.联合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
e.气管插管,正压机械通气
50.男,40岁,患糖尿病10余年,尿蛋白阴性,近1个月感下腹部胀,排尿不畅伴尿失禁。b超显示膀胱扩大,尿潴留.其原因应考虑
a.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答案:a)
b.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
c.糖尿病合并慢性前列腺炎
d.糖尿病肾病
e.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结石
51.男性,58岁。反复咳嗽、咳痰15年,心悸、气急3年。体检:双肺叩诊呈过清音,呼吸音减弱,肺底部有湿罗音,剑突下心尖搏动明显,该处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该例最可能的诊断为 (答案:d)
a.慢性支气管炎(慢支)
b.慢支+肺气肿
c.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d.慢支+风湿性心瓣膜病
e.慢支+冠心病
52.男,5岁。患结核性脑膜炎,控制炎症首选的治疗是 (答案:b)
a.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
b.链霉素+异烟肼
c.链霉素+对氨水杨酸钠
d.链霉素+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
e.异烟肼+对氨水杨酸钠
53.女,45岁。肢体软弱无力、夜尿多2年余,今晨起双下肢不能活动。查:血压170/100mmhg,均匀性轻度肥胖,双下肢松弛性瘫痪,血钾2.4mmol/l.最可能的诊断为 (答案:b)
a.原发性高血压
b.嗜铬细胞瘤
c.肾性高血压
d.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e.库欣病
54.女性,30岁。发热伴牙龈出血三周。查体:贫血貌,脾肋下3cm,胸骨压痛(+),血红蛋白70g/l,白细胞14.0×109/l,血小板35×109/l,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原始细胞占0.62,为进一步诊断,应首选的检查是 (答案:d)
a.染色体核型分析
b.细胞化学染色
c.血清铁测定
d.血细菌培养
e.抗血小板抗体检测
55.男,3个月。健康婴儿。体重5kg,用牛奶喂养,一般每天应给予8%糖牛奶和另给水分的量分别是 (答案:c)
a.450ml和200ml
b.500ml和300ml
c.550ml和200ml
d.600ml和100ml
e.650ml和200ml
56.45岁妇女,患ii度子宫脱垂伴阴道前后壁明显膨出。两个月前患乙型肝炎住院治疗50天,现来院咨询避孕方法,应选用 (答案:d)
a.宫内节育器
b.口服避孕药
c.安全期避孕
d.外用避孕药膜
e.男用阴茎套
57.男性,54岁。1年前日常活动后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日2-3次,近2月发作次数增多,每日5~6次,轻微活动也能诱发,发作时心电图st段呈一过性水平压低,应诊断为 (答案:b)
a.稳定性心绞痛
b.不稳定性心绞痛
c.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d.中间综合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 篇11
【必做】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习题: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时间在6月份,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一、A1
1、不能经虫媒传播感染的病毒是
A、乙型脑炎病毒
B、森林脑炎病毒
C、登革热病毒
D、狂犬病病毒
E、黄热病病毒
2、主要不是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是
A、HBV
B、AIDS病毒
C、乙型脑炎病毒
D、丙型肝炎病毒
E、巨细胞病毒
3、不能经垂直传播的病毒是
A、风疹病毒
B、巨细胞病毒
C、乙型肝炎病毒
D、AIDS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4、最易引起胎儿畸形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埃可病毒
C、风疹病毒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D、轮状病毒
E、麻疹病毒
5、关于病毒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哪项组合是错误的 A、EB病毒-鼻咽癌
B、汉坦病毒-肺癌
C、乙型肝炎病毒-原发性肝癌
D、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E、人嗜T细胞病毒-成人T细胞白血病
6、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毒是
A、麻疹病毒
B、流感病毒
C、狂犬病
D、脊髓灰质炎
E、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7、哪项不是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
A、杀细胞性感染
B、稳定状态感染
C、基因组整合 D、形成包涵体
E、产生超敏反应
8、不属病毒感染类型的是
A、慢性病毒感染
B、慢发病毒感染
C、潜伏性感染
D、败血症
E、隐性感染
9、关于干扰素的特性,哪项是错误的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A、具有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
B、具有种属特异性
C、具有直接杀灭病毒作用
D、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
E、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10、干扰素(IFN)抗病毒的作用机制是
A、干扰病毒的吸附
B、干扰病毒的穿入
C、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D、诱导邻近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干扰病毒的释放
11、不是中和抗体的作用机制是
A、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
B、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易被吞噬
C、阻止无包膜病毒脱壳
D、与病毒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使细胞溶解
E、活化杀伤T细胞(CTL)释放淋巴因子
二、B
1、A.HIV
B.HBV
C.HAV
D.HSV
E.HPV
<1>、最易形成慢性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2>、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3>、最易形成慢发病毒感染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4>、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病原体是
A B C D E 答案部分
一、A1
1、【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狂犬病是一种侵害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所有温血动物包括人类,都可能被感染。多由染病的动物咬人而得。
A.乙型脑炎病毒:带毒雌蚊。
B.森林脑炎病毒:蜱。
C.登革热病毒:埃及伊蚊和白伊蚊。
D.狂犬病病毒。
E.黄热病病毒: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
2、【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储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为猪、马、牛、羊、鸭、鹅等畜、禽,呈携带病毒状态,多不致动物病,而可通过库蚊、伊蚊及按蚊等吸血蚊种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并导致严重的致死性脑炎疾患。携带乙脑病毒的越冬雌蚊,可经卵、幼虫垂直传播给子代蚊,故雌蚊也作为乙脑病毒的储存宿主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垂直传播:指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常见导致垂直传播的病毒有风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AIDS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巨细胞病毒(CMV)等十余种,可引起死胎、流产、早产或先天性感染或先天性畸形等。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质炎的病毒。该疾病传播广泛,是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肢体松弛性麻痹,多见于儿童,故又名小儿麻痹症
4、【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风疹病毒最严重的问题中能垂直传播导致胎儿先天性感染,使胎儿细胞有丝分裂和染色体结构发生变化,引发先天性疾病
5、【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汉坦病毒可两种: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另一种引起汉坦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6、【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潜伏感染指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粒子(病毒体),在某些条件下可被激活而出现临床急性发作。病毒仅在临床出现间歇性急性发作时才能被检出,在非发作期,用一般常规方法不能分离出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后,在三叉神经节中潜伏,此时既无临床症状也无病毒排出。当机体受物理、化学、或环境等因素影响时,使潜伏的病毒增殖,沿感觉神经到达皮肤,发生唇疱疹。又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主要在儿童引起水痘,病愈后,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神经的感觉神经节细胞内,暂时不显活性,当局部神经受冷、热、压迫或X线照射以及患肿瘤等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潜伏的病毒则活化并增殖,进而沿神经干扩散到皮肤发生带状疱疹。病愈后病毒又回到潜伏部位
7、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不同病毒与宿主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多样的作用类型,可分为杀细胞性感染,稳定状态感染、基因组整合、包涵体形成、细胞增生与转化、促进细胞凋亡等类型。超敏反应不是病毒的直接作用
8、【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感染后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病毒进入机体后,虽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可向外界散播病毒(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可使机体获得适应性(特异性)免疫而终止感染。显性感染后,根据病毒感染过程、滞留时间及临床症状存在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包括潜伏期、发病期和康复或死亡)和持续性感染(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6个月至数年),后者再分为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全身性严重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严重毒血症状、皮疹瘀点、肝脾肿大和白细胞数增高等。分革兰阳性球菌败血症、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以抗生素治疗为主,辅以其他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为避免皮肤粘膜受损,防止细菌感染
9、【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干扰素(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具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而无杀灭病毒的作用
10、【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干扰素(IFN):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AVP)发挥效应。干扰素的作用机制:IFN不是直接作用于病毒,而是作用于邻近细胞的IFN特异受体系统,诱生合成20多种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合成酶)、磷酸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酯酶和蛋白激酶等。这些抗病毒蛋白质可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及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使病毒不能增殖。IFN除了抗病毒作用外,还有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Ⅱ型IFN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比Ⅰ型强,而抗病毒作用,则I型IFN强于Ⅱ型
11、【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中和抗体可直接封闭与细胞受体结合的病毒抗原表位,或改变病毒表面构型,阻止病毒吸附于易感细胞,使病毒不能穿入细胞内进行增殖;病毒与中和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易被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包膜病毒的表面抗原与中和抗体结合后,可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病毒裂解
二、B
1、<1>、【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慢性感染指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并未完全清除,仍持续存在于血液或组织中并不断排出体外或经输血,注射而传播给易感者。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十年,患者症状轻微或无临床症状,如HBV、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等慢性感染
<2>、【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最易形成潜伏感染的病原体是单纯疱疹病毒(HSV)
<3>、【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慢发病毒感染指病毒感染后,经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在症状出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终常成为致死性感染,例如HIV、朊粒感染。
<4>、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微生物学】推荐阅读: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大纲-医学心理学07-02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外科08-20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真题08-29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08-14
备战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的苦05-30
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卫生法规09-16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常见问题总结08-28
国家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09-09
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外科学复习题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