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2024-08-14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共10篇)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1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

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抑郁症相同,其显著特征是产妇情绪低落,呈心理功能下降或社会功能受损的消极情绪状态,持续时间较长。

主要表现为:

1.常感到心情压抑、沮丧、情感淡漠。

2.自我评价较低,自暴自弃、自责、自罪,或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戒心,与家人关系不协调。

3.创造性思维受损。

4.对生活时常缺乏信心,觉得生活无意义,表现为厌食、睡眠障碍、易疲倦;重者甚至绝望,出现自杀或杀婴倾向,有时陷于错乱或昏睡状态。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2

1 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 更新临床教学理念

以往的临床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对教师和学生的考核标准也以理论考试成绩评定, 忽视了临床技能的培养, 造成学生高分低能, 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下降, 用人单位不满意。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的临床教学理念贯穿于临床教、学、考的全过程, 更具有方向性、实用性, 目标更明确。通过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对临床教学的导向作用, 将临床教学目标与执业医师考试紧密结合, 将医学教育出口标准与执业医师考试标准直接对接, 使教师、学生在教学中更具方向性、目的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2 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 改革临床教学方法

2.1 参照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 制定教学计划。

在临床教学中, 我们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大纲为标准, 改革创新, 调整临床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比例, 使学生既牢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又熟练掌握基本技能[1]。近几年来。我们已先后加强临床实践教学, 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 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教学, 最大限度地涵盖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所有内容, 以便适应执业医师的考试体系。

2.2 完善教学手段, 引入标准化病人及多媒体教学设备。

标准化病人的培训与应用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 补充临床病例的不足[2]。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 标准化病人能够较好的扮演病人角色, 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技巧, 在系统查体中优势明显[3]。辽宁医学院自2006年以来培训了多批标准化病人, 能够成功扮演内、外、妇科等常见病、多发病, 具备编写剧本、招聘志愿者、培训考核标准化病人的一套较为成熟的机制与实施方案。将标准化病人应用于诊断学、内科学教学和毕业考试,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成绩。电子标准化病人 (心肺听诊、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和腹部触诊电子标准化病人) , 可供学生进行心肺听诊、腹部触诊。充足的教学设施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操作的平台, 提高学生的基本临床技能。

2.3 调整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内容:

在三年级诊断学课间实习中应用电子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和体格检查的教学。通过对标准化病人的问诊、查体等训练, 培养学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交流技巧, 训练学生查体的顺序性、系统性和技巧性, 提高了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4]。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问诊与查体的要领、识别典型阳性体征, 为临床见习打好基础。四年级临床专业课结合病案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PBL) 的综合教学方式, 根据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标准设计病例, 使学生完成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后做出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并提出治疗计划。临床见习结束后, 学生能较为熟练地进行问诊、系统查体并掌握相关技巧, 具备初步的临床思维能力。五年级实习课结合教学查房, 细化专科问诊、查体、病历书写、理化检查判读及基本临床操作, 为学生创造了临床实践机会, 掌握和提高临床技能, 实现从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 使医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倾向。

3 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 改变临床教学考核办法, 建立客观有效的临床技能考核体系

3.1 增加临床技能考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以往的临床考核成绩仅为单一的理论考试成绩, 而忽视了对实践技能的考核, 以致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们在临床专业本科生3、4、5年级考核中设置技能操作考试[5], 分值约占总成绩的30%, 加强对学生临床技能的考核, 使之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相衔接[6]。这样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

3.2 临床技能考试与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标准一致:

三年级诊断学课间实习、四年级临床专业课、五年级实习课结束后均采取执业医师技能模拟考试:第一站是病史采集与病例分析;第二站是基本技能与体格检查一;第三站是体格检查二 (心脏及肺部听诊) 、X线、心电图、医德医风。使学生尽早接触并适应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模式。

3.3 发挥教学督导作用, 对临床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判。

教学是学校经常性的中心工作, 搞好教学监督, 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7]。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执业考试通过率, 学校成立了临床教学督导组, 由资深、权威专家组成, 负责青年医师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和考试, 以加强对青年医师的培养。通过对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 使教师的概念更清晰严谨, 操作和示范更规范, 促进教学质量和医疗质量的提高。

我们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进行临床教学改革, 以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为切入点, 引入电子标准化病人、标准化病人 (SP) 、病案教学, “以问题为中心” (PBL) 的综合教学方式, 依托临床技能培训中心, 注重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通过对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考核、强化训练和模拟考试的方法,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从简单地与患者交流, 详细了解病史, 细致地体格检查到制定正确诊治方案, 使其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问诊和查体的临床技能以及基本的临床思维能力, 达到执业医师技能考试标准, 教学效果显著, 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认同。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临床教学的改革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永勤, 刘原, 薛芝琴, 等.诊断学见习课教学改革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 2009, 17 (3) :621.

[2]袁贵生, 李剑锋, 曹德品, 等.开展标准化病人培训与应用提高临床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7 (11) :86-87.

[3]肖马, 朱勇, 冉军, 等.诊断学课间实习引入标准化病人教学的探索[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9, 19 (6) :940-942.

[4]肖马, 白璐, 朱勇.标准化病人在医学类独立学院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医学信息 (上旬刊) , 2011, 24 (12) :137-138.

[5]谭琼, 刘刚, 周玲.实习生试行执业医师模拟考试的初步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10, 9 (4) :534-537.

[6]戴伯军.医学院校应对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策略分析[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0, 17 (4) :392-393.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3

关键词: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实习生;培养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需求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逐渐增加,但是在某些地区特别是农村由于医疗资源的供需失衡必然出现无资质“医生”行医,不仅不能医治患者本身疾病,反而会引发其他新的疾病或不良后果。例如,消毒器械不严格将会导致一些血液传染病等。因此,从事医疗行为的医师在规范培训后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极为重要。

医师资格考试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认可医师资格的方式,评价参加考试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合格以后授予国家执业医师资格,才能进行医疗行为。《执业医师法》规定:具有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试用期满一年可报考执业医师。大部分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即可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因此,本科时期特别是实习生阶段的培训对于参加执业医师考试的医师显得尤为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纵观近几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发现每年报考人数增加而通过率却逐年下降,总通过率从2001年的68.4%到2008年的18.9%。另外,考生在复习备考时也发现很多问题,如各医学院校教学大纲、教学内容不统一,培养质量参差不齐。各医学院校的教学方式几乎都是“各自为政”,同一个临床技能操作,在不同的医学院校可能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使许多考生的临床技能操作不够统一和规范。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比如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基本操作缺乏准确性和规范性,明显看出学生在毕业实习阶段的实际操作不够而且不精。当然,考试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考试促进临床医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服务于患者。本文即从执业医师考试层面总结分析目前临床实习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一些提高临床实习生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方法。目前临床实习生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首先是现行的医疗法规并没有对实习生的培训给予太多支持,带教老师承担了较大医疗责任风险。而随着医患关系日益紧张,患者自我保護意识很强,大多不愿意配合教学医院的教学活动,使实习生在临床中的实践和操作机会相应减少。患者和家属对实习生的信任和配合度下降,使实习生的积极性受挫。这些都难以保证临床实习生的教育培养。

2.在某些医院还存在医院领导对实习生培训重视不够的问题,一些院校对教师的考核重视科研,而轻视教学。另外,一些教学医院缺乏完善的实习生培训管理体系,带教教师的师资力量和素质不高也是影响实习生教学质量的因素之一。同时,一些教学单位的教学模式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听课时大多在记笔记,难以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主动提问以及讨论的时间也很少。理论课学时多,实践课学时少,使学生动手机会减少。

3.实习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现今的大学生一般出生于80或90年代,多数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少数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有的家长过度保护而有的家长则关心不足。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和适应能力较差。而临床医学生在进入实习阶段后学习环境发生改变,从学生变成了“准医生”,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学生可能难以适应,容易出现实习态度消极、责任心不强等问题。另外,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实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就业形势的紧张使大多数实习生心态不稳,影响了自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兴趣。许多实习生在实习的关键时期不得不奔波于各种招聘会、用人单位见面会,或者忙于参加考研补习班,频繁请假、迟到。而作为实习科室和教师,一方面想加强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同情学生,对学生的请假和迟到、早退等现象予以谅解和包容。这些都使实习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而实习生精力也不集中,在实习阶段学不到扎实的基本技能。

另外,通过考试,我们发现一些考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基础医学知识,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之间的融会贯通也不足。这也是实习生教学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三、提高实习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由于医疗需求的增加,许多医学院校虽增加了招生人数,但教育资源却未跟上,导致实习生教学质量不能相应提高。实习生阶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合格执业医师的主要环节,也是医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实习生教学质量对于提高执业医师的综合素质非常重要。

1.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是提高实习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另外,医学院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及增加对临床实践教学的投入也极为重要。加强对带教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带教积极性也必不可少。

2.改进教育模式,在实习生培训中引入一些新的教育模式,如“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模式。PBL教学单元通常由一个带教老师和5~8个实习生组成,首先由带教老师给出一份病例,大家围绕该病例进行讨论,主要包括初步诊断和进一步检查,同时实习生根据临床实习时遇到的一些临床症状体征及诊治方法、操作等提出问题。然后实习生通过查阅资料(包括图书馆、互联网资料)、相互讨论等各种途径进行分析得出满意答案。最后带教老师和实习生再进行集体讨论,同时对该病例涉及的实践操作进行练习。这种教育模式在我国许多医学院校已得到推广,并得到良好的反响。实习生通过这种教育模式不但充分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由于患者的配合度不高,实习生实践操作机会有限,我们除了建立技能培训中心、增加实践操作模型以及操作机会外,还可采用“标准化病人”(standard patient,SP)模式,实习生通过对SP进行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同时,在临床教学中采取互动式教学查房,以教师提问或者学生主动发言为主要形式,启发实习生的临床思维,充分发挥实习生的主动性。由于实习生进入临床实习后,大多没有再安排大课教学,同时临床实习任务较繁重,实习生很少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定期进行临床专题小讲课,包括临床专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专科操作、医患沟通等,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实习生的基础理论知识。

3.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每一疾病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复习相应疾病的基础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对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措施的分析和理解,达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融会贯通,通过实践,既巩固了基础医学知识,也为学生参加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在实习生培训中引入考评制度,并模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操作部分进行考评。实习生出科考试时,可通过抽取号签的方式,进行病史采集、病例分析,基本技能操作,辅助检查的判读等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实习生有应针对性地加强相关训练,提高其综合素质。总之,在实行教学过程中,通过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和巩固基础医学知识,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5.在提高实习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敬业精神以及对患者的责任心。与此同时,注重提高实习生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带教老师应首先自身做好榜样,对实习生进行言传身教。

6.针对部分实习生在实习后期把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考研究生和找工作上,医院领导可以组织用人单位来院招聘,政府部门也可以采取在固定时间段召开医学就业招聘会的形式,组织医学生在集中的短时间内不出校门即可获得面试应聘机会。

实习阶段是医师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和进入工作单位之前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解决临床问题相联系、培养自己职业素养、为毕业后成为合格医师奠定基础的阶段。一些医学院校也已经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培训方案,如个体化培训等,以求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为探讨个体化培训方案在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价值,代佑果等通过将实习生进行分组和培训后发现个体化培训方案结合有效的统一考核措施,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另外,也有报道将临床病例与执业医师考试题相结合,利用查房或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提问和解答式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相应的临床问题和执业医师考题。这些方法都是我们在探讨如何提高临床实习生培养质量时值得借鉴的。

总之,提高实习生的教育质量不仅是为了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行医资格,也是提高执业医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通过规范化和系统化的临床实习生教育,培养出合格的临床执业医师,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才是医学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习正.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5-1086.

[2]吴林艳,梁银辉.从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看医疗、教学改革[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9):546-548.

[3]赖亚宁,姚巡,卿平,等.新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下临床实习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8-11.

[4]杨彩鸾.多元化内科学教学加强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能力的培养[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155.

[5]王珩,曹云霞,程儉平.临床技能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11):56-57.

[6]温贤浩,徐酉华,于洁,等.如何培养儿科实习医生临床工作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6(10):936-938.

[7]李含薇,龚宇.从执业医师考试层面探讨口腔专业学生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9):62-63.

[8]代佑果,黄金燕,寸英丽,等.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外科临床技能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3):275-277.

[9]胡亚兰,支国成,王满,等.在临床实习带教中贯穿执业医师考试内容教学效果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0,27(1):62.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篇4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重点考查考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职业素质、病史采集、病例分析、体格检查、基本操作和辅助检查六部分。

合格分数线

临床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总分值为100分,合格分数线为60分。

考试大纲

一、职业素质

(一)医德医风

(二)沟通能力

(三)人文关怀

二、病史采集

(一)发热

(二)疼痛:头痛、胸痛、腹痛、关节痛、腰背痛。

(三)咳嗽与咳痰

(四)咯血

(五)呼吸困难

(六)心悸

(七)水肿

(八)恶心与呕吐

(九)呕血与便血

(十)腹泻与便秘

(十一)黄疸

(十二)消瘦

(十三)无尿、少尿与多尿

(十四)尿频、尿急与尿痛

(十五)血尿

(十六)惊厥

(十七)意识障碍

三、病例分析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肺炎

(三)支气管哮喘

(四)肺癌

(五)呼吸衰竭

(六)结核病

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性心包炎、结核性腹膜炎、肠结核。

(七)胸部闭合性损伤

肋骨骨折、血胸和气胸。

(八)高血压病

(九)心律失常

(十)冠心病

(十一)心力衰竭

(十二)心脏瓣膜病

(十三)休克

(十四)胃食管反流病

(十五)胃炎

(十六)消化性溃疡

(十七)溃疡性结肠炎

(十八)肛门、直肠良性病变

(十九)肝硬化

(二十)胆石病、胆道感染

(二十一)急性胰腺炎

(二十二)急腹症

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梗阻、异位妊娠、卵巢囊肿蒂扭转、卵巢囊肿破裂、急性盆腔炎。

(二十三)消化系统肿瘤

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胰腺癌。

(二十四)腹部闭合性损伤

肝、胆、脾、肠、肾损伤。

(二十五)腹外疝

(二十六)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

(二十七)细菌性痢疾

(二十八)艾滋病

(二十九)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三十)尿路感染

(三十一)慢性肾衰竭

(三十二)尿路梗阻

尿路结石、前列腺增生。

(三十三)贫血

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三十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三十五)白血病

(三十六)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瘤。

(三十七)糖尿病

(三十八)系统性红斑狼疮

(三十九)类风湿关节炎

(四十)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和大关节脱位

(四十一)一氧化碳中毒

(四十二)有机磷中毒

(四十三)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四十四)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脑梗死。

(四十五)闭合性颅脑损伤

急性硬膜外血肿。

(四十六)妇科肿瘤

子宫肌瘤、宫颈癌、卵巢癌。

(四十七)小儿腹泻

(四十八)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四十九)小儿常见发疹性疾病

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猩红热。

(五十)软组织急性化脓性感染

(五十一)乳房疾病

急性乳腺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房肿瘤。

四、体格检查

(一)一般检查

1.全身状况

生命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发育(包括身高、体重、头围)、体型、营养状态、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姿势、步态。

2.皮肤

3.淋巴结

(二)头颈部

1.眼

外眼检查(包括眼睑、巩膜、结膜、眼球运动)、瞳孔的大小与形状、对光反射(直、间接)、集合反射。

2.口

咽部、扁桃体。

3.颈部

血管、甲状腺、气管。

(三)胸部

1.胸部视诊

(1)胸部的体表标志

包括骨骼标志、垂直线标志、自然陷窝、肺和胸膜的界限。

(2)胸壁、胸廓、胸围

(3)呼吸运动、呼吸频率、呼吸节律

2.胸部触诊

胸廓扩张度、语音震颤、胸膜摩擦感。

3.胸部叩诊

叩诊方法、肺界叩诊、肺下界移动度。

10.外周血管检查

(1)脉搏

脉率、脉律。

(2)血管杂音

静脉杂音、动脉杂音。

(3)周围血管征

(四)腹部

1.腹部视诊

(1)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2)腹部外形、腹围

(3)呼吸运动

(4)腹壁静脉

(5)胃肠型和蠕动波

2.腹部触诊

(1)腹壁紧张度

(2)压痛及反跳痛

(3)肝脾触诊及测量方法

(4)腹部包块

(5)液波震颤

(6)振水音

3.腹部叩诊

(1)腹部叩诊音

(2)肝浊音界

(3)移动性浊音

(4)肋脊角叩击痛

(5)膀胱叩诊

4.腹部听诊

(1)肠鸣音

(2)血管杂音

(五)脊柱、四肢、肛门

1.脊柱检查

(1)脊柱弯曲度

(2)脊柱活动度

(3)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2.四肢、关节检查

3.肛门指诊

(六)神经

1.神经反射

(1)深反射

跟腱、肱二头肌、膝反射。

(2)浅反射(腹壁反射)

2.病理反射(Babinski征)

3.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kernig征、Brudzinski征。

五、基本操作

(一)手术区消毒

(二)换药

(三)戴无菌手套

(四)穿、脱隔离衣

(五)穿、脱手术衣

(六)吸氧术

(七)吸痰术

(八)插胃管

(九)三腔二囊管止血法

(十)导尿术

(十一)动、静脉穿刺术

(十二)胸腔穿刺术

(十三)腹腔穿刺术

(十四)腰椎穿刺术

(十五)骨髓穿刺术

(十六)手术基本操作

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与拆线。

(十七)开放性伤口的止血包扎

(十八)清创术

(十九)脊柱损伤的搬运

(二十)四肢骨折现场急救外固定技术

(二十一)人工呼吸

(二十二)胸外心脏按压

(二十三)电除颤

(二十四)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六、辅助检查

(一)心电图

1.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3.窦性心动过缓

4.房性期前收缩

5.心房颤动

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7.室性期前收缩

8.室性心动过速

9.心室颤动

10.房室传导阻滞

11.左右束支传导阻滞

12.左、右心室肥厚

13.典型心肌缺血

14.急性心肌梗死

(二)普通X线影像诊断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肺炎

3.气胸

4.胸腔积液

5.浸润型肺结核

6.肺癌

7.心脏增大

二尖瓣型、主动脉型和普大型。

8.正常腹部平片

9.肠梗阻

10.消化道穿孔

11.泌尿系阳性结石

12.上(下)消化道造影

13.骨折:长骨骨折

(三)超声诊断

1.肝硬化

2.急性胆囊炎

3.胆囊结石

4.肾结石

(四)CT影像诊断

1.肝癌

2.急性胰腺炎

3.腹部外伤

肝、脾、肾损伤。

4.颅脑外伤

颅骨骨折、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

5.脑出血

6.脑梗死

(五)实验室检查

1.血、尿、粪常规

2.痰液检验

病原学、细胞学。

3.血清电解质

4.凝血功能检查

PT、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

5.血清铁与总铁结合力、铁蛋白

6.血脂

7.心肌坏死标志物

CK、CK-MB、肌钙蛋白。

8.血糖

9.血、尿淀粉酶

10.肝功能

11. 肾功能

12.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

13.血气分析

14.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检查

15.胸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16.腹水常规及生化检查

17.骨髓常规检查

18.肿瘤标志物

AFP、CEA、ER、PR、CA19-9、CA125.

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考试真题 篇5

2.【答案】C。解析:药物流产后+寒战高热=急性盆腔炎。

3.【答案】B。解析:下腹痛伴发热+脓性阴道分泌物,宫颈举痛=急性盆腔炎。

4.【答案】D。

解析:①细胞坏死是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细胞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为细胞核的变化,即核固缩、核碎裂(D)和核溶解。②核分裂象过多、细胞核异型为肿瘤细胞的特点。线粒体肿胀为细胞水肿的特点。细胞质脂质增多常见于脂肪变。

5.【答案】D。

解析: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也称急性肾炎,光镜下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电镜特点为“驼峰”样电子致密物沉积于上皮下(D对)。②A为微小病变性肾病的特点。B为Ⅱ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C为系膜增生性肾炎的特点。E为急性肾炎早期的一般病理改变。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考前复习资料

溃疡性大出血表现

1.柏油样便与呕血:多数发病突然,出血多不伴有腹痛,患者大多先感觉恶心、眩晕及上腹部不适,随即呕血或柏油样便,或两者同时发生。

2.休克:当失血量在400毫升时,出现休克代偿期,面色苍白、口渴、脉搏快速有力,血压正常或稍高。当失血在800毫升时,可出现明显休克现象,出冷汗、脉搏细快,呼吸浅促、血压下降。

3.贫血:大量出血,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下降。

脑膜炎

1.化脓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2.病毒性脑膜炎:糖正常,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

3.结核性脑膜炎:糖明显下降,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增高为主。

心梗化验

1.心肌梗死起病6小时内增高的化验:(2PK(肌酸磷酸激酶)。

2.增高3~6日降至正常的心梗化验:GOT(也称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

3.增高1~2周内恢复正常的心梗化验:DH(乳酸脱氢酶)。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方法浅析 篇6

其主,病理,发信息网络关键词设置技巧http peixun.alibaba.,生理,生化,微生物,寄生虫,等等那些占的比例比拟长的科纲,能够只望辅导书,然先做训练题便止了.

再主,东莞写字楼出售,卫生法规,心思学这圆面,劝自己亮年考的时分必定抽出光阴来阅读一遍.我古年因为时光松,基本出有望过,只是做了做题,临场瞎受,成果错了好少.而且往年恰恰占的合值挺少的.所以,至多要在考之前瞅一遍,有个印象.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7

1998年6月26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 使我国执业医师考试开始走向法制化的轨道。8年来,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的实施不仅对规范医师准入制度, 提高医师队伍的素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且对高等医学教育的改革起到了巨大的导向作用。

作为培养医师摇篮的医学院校, 必须按照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具备或应该具备的要求培养人才, 这样才能使其顺利通过考核进入到医师队伍。这对医学院校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2 执业医师考试对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的影响

2.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思路上, 要抓住学生能力培养的主线, 重点培养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教学计划安排要淡化学科体系, 突出专业岗位群, 增加选修课, 减少必修课, 加重实践课;在教学模式设计上, 改革传统的学科中心论, 转向能力为中心, 宽口径培养。在课程体系架构上, 按照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的要求, 构建合理的人文素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创新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优化、教学内容, 深度适当, 突出宽度和实用度, 打破学科体系, 注意专业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融合, 各专业课之间的沟通。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各种现代化的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革学业评价考核方式, 实行综合性命题, 封闭式考试、无纸化成绩管理, 提高学生执业考试的应考能力。

2.2 改革实践教学考核内容与方式

医师的资格考试包括两大考试内容:一是综合理论笔试;二是操作技能考试。而后者考试合格者, 才能参加综合笔试, 这充分说明了医师操作技能考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国医学考试委员会通过专家研究, 认为医生的临床能力包括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运用诊断性辅助检查、临床诊断作出医疗决策、执行医疗决策、继续治疗护理、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职业态度等九个方面的能力考核。1985年我国卫生部针对实习医生临床能力考核范围进行了分类和限定, 列出了八项临床技能评价。上述对医师的操作技能考核项目和评价标准, 可作为我们制定临床技能考试的理论依据和基本要求。中医药院校教育要改革实践操作技能考核内容与方式, 考核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操作考核、教学实习的操作考核;社区实习时, 要结合临床、结合病人依照卫生部提出技能考核范围, 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考核考查。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学生, 要在毕业实习之前集中训练1-2周, 直到操作考核合格后, 再下基地进行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结束时, 除了实行毕业综合理论考试外, 还要进行一次全面的操作技能考试, 把两项成绩权衡后, 作为毕业成绩。

2.3 修订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要求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 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未来的医生应该是“五星级医生”, 即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能够作出正确的决策、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社区服务的领导者、善于管理的管理者。这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相吻合。执业医师考试通过口试、技能操作、计算机考试等形式, 测试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操作技能的掌握以及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对考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临床综合能力、思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作出了综合评价。

中医药院校必须按照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必须具备或应该具备的要求培养人才, 不断更新医学教育理念, 以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医德高尚、医患关系和谐的医生。例如, 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是基本操作, 要求考生规范操作一些常用的、具有辅助诊断意义或治疗作用的穿刺、插管、急救措施等, 按照步骤和规范程度由考官现场评分。如果平时没有动手机会, 只有理论没有实践, 那么就根本无法通过考试。因此,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大力提高学生运用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备良好的动手和操作能力、与病人沟通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病人高度的同情心和高尚的医德, 彻底改变传统的医学教育理念。

2.4 改革临床教学

执业医师考试不是选拔考试, 也不同于医学教育过程中的学科考试和毕业考试, 考试的重点是注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加强基本技能、人际交流和医德医风等方面。其试题的侧重点是与临床实际工作相关的实践能力的测试。例如, 综合笔试试题中常常在题干中给出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 让考生根据已知条件, 运用所学知识, 将可能的疾病逐一排除, 最后作出正确的诊断、提出合理的治疗原则等。临床教学是医学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改革临床教学方式, 设置以病例为基础的讨论课, 通过观看手术实况转播、客观结构化病人多站考核、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进行临床思维和技能的培训, 组织学生参加急诊病人的接诊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处理等, 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 使临床学习始终不脱离临床实践, 从而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2.5 改革课程体系

医师资格考试是多维度、多视角的考试。例如, 不同临床情景包括门诊 (初诊、复诊) 、急诊、病房、社区;不同系统、不同器官的疾病、疾病的各个方面;病人的症状、体征;各症状、体征所对应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不同人群等。要求学生运用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按照临床思维收集信息, 作出正确的诊断, 给予及时正确的治疗, 并能指导预防的能力;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综合素质、综合水平的考试。

而传统的医学课程体系学科界限过于分明, 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现象, 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 存在互相脱节等现象。学科考试往往只测试书本、教材、讲义中所讲的内容, 多为记忆的内容, 只要背下来就能得高分, 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 明显影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势必导致了部分学生的高分低能。另外, 不同学校的教学重点不同, 再加上受到教学条件和课时数等教学安排的限制, 导致教学内容与医师资格考试大纲有些出入。因此, 应该合理、科学地安排课程教学, 最大限度地涵盖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所有内容, 以便适应执业医师的考试体系, 真正培养出符合医师资格考试要求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因此, 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克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的弊端, 实行综合型课程体系, 淡化学科界限, 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中心, 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打破传统课程体系, 围绕临床问题综合组织相关学科教学, 加强基础理论同临床实践相联系, 精简课程, 使学生尽早接触临床实践, 直接从临床工作实际出发, 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接触社区, 了解疾病的流行、控制与预防。

摘要:199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对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及要求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迫切要求高等中医药教育深化教学改革,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保证人才质量的稳步提高。

关键词:执业医师法,中医药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闻德亮, 徐洪斌, 郭启勇.优化临床教学基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医学教育, 2005; (4) :75~77.

[2]刘连新, 武林枫, 张伟辉, 等.浅谈临床思维培养在医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医学教育, 2005; (4) :78~79.

[3]厉岩, 马建辉, 洪竟兰.不断深化医学教学改革培养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医学教育, 2004; (5) :l7~l8.

[4]杨强, 孙梯业, 颜伟, 等.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 (2) :84~86.

[5]王秋生, 栗光明, 王杉, 等.临床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国高等教育, 2001; (6) :37~38.

执业药师考试历年真题(选登) 篇8

1.下列因素中不是影响片剂成型因素的是

A.药物的可压性

B.药物的颜色

C.药物的熔点

D.水分

E.压力

2.胃溶性的薄膜衣材料是

A.丙烯酸树脂Ⅱ号

B.丙烯酸树脂Ⅲ号

C.EudragitsL型

D.HPMCP

E.HPMC

3.将CRH为78%的水杨酸钠50g与CRH为88%的苯甲酸30g混合,其混合物的CRH为

A.69% B.73%

C.80% D.83%

E.85%

4.有关片剂崩解时限的错误表述是

A.肠溶衣片的崩解时限为120分钟

B.糖表片的崩解时限为60分钟

C.薄膜衣片的崩解时限为60分钟

D.压制片的崩解时限为15分钟

E.浸膏片的崩解时限为60分钟

5.有关粉体性质的错误表述是

A.休止角是粉体堆积成的自由斜面与水平面形成的最大角

B.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

C.松密度是粉体质量除以该粉体所占容器体积所求得的密度

D.接触角θ越小,则粉体的润湿性越好

E.气体透过法可以测得粒子内部的比表面积

二、配伍选择题。备选答案在前,试题在后。每组若干题。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选用。

【6 - 7】

A.糖衣片 B.植入片

C.薄膜衣片 D.泡腾片

E.口含片

6.以丙烯酸酯、羟丙甲纤维素包衣制成的片剂是

7.以碳酸氢钠和枸橡酸为崩解剂的片剂是

【8 -9】

A.矫味剂 B.遮光剂

C.防腐剂 D.增塑剂

E.抗氧剂

8.在包制薄膜衣的过程中,所加入的二氧化钛是

9.在包制薄膜衣的过程中,所加入的邻苯二甲酸二乙酯是

【10 - 11】

A.挤压过筛制拉法

B.流化沸腾制粒法

C.搅拌制粒法

D.干法制粒法

E.喷雾干燥制粒法

10.液体物料的一步制粒应采用

11.同体物料的一步制粒应采用

【12 - 13】

A.以物理化学方式与物料结合的水分

B.以机械方式与物料结合的水分

C.干燥过程中除不去的水分

D.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水分

E.动植物细胞壁那内的水分

12.平衡水是指

13.自由水是指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4.药物剂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A.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

B.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

C.剂型可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

D.剂型可产生靶向作用

E.剂型可影响疗效

15.药剂学的任务包括

A.基本理论的研究

B.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

C.新辅料的研究与开发

D.生物技术药物制刑的研究与开发

E.医药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16.栓剂常用的水溶性基质有

A.PEG B.Tween - 61

C.Myri52 D.泊洛沙姆

E.CMC - Na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9

E.蛛网膜下腔出血 158、80岁男性,突然出现头痛、呕吐、意识不清,血压27/16kPa,右侧瞳孔大,左侧偏瘫。此时,最重要的治疗是 A.外科手术 B.降压治疗 C.应用激素 D.应用脱水剂 E.应用止血剂 159、60岁男性,活动中突感眩晕,枕部疼痛、呕吐、步行不稳,20分钟后昏迷,呼吸节律不整,诊断脑出血,其部位是 A.脑颞叶 B.基底节 C.脑室 D.脑桥 E.小脑 160、54岁女性,劳动中突感头晕.相继左半身失灵,右眼闭合不全,双眼向左侧凝视,10余分钟后昏迷,双瞳孔小、四肢软瘫、高热,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小脑出血 B.脑桥出血 C.基底节脑出血 D.中脑出血 E.脑叶出血 161、52岁男性,突发脑出血,头痛,呕吐,昏迷,血压25/12kPa,应迅速给予 A.止血治疗 B.降血压治疗 C.降颅压治疗 D.维持生命体征 E.防治血管痉挛 162、38岁女性,洗衣时突发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查体:意识清,失语,二尖瓣区可闻双期杂音,心律不齐,右侧偏瘫,上肢重于下肢,偏身痛觉减退,首先考虑的诊断 A.脑血栓形成 B.脑栓塞 C.脑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短暂脑缺血发作 163、52岁脑梗死患者,病后第3天,意识不清,血压19/14kPa,左侧偏瘫。颅内压2.74kPa(280mmH2O),宜首先选用 A.降血压治疗 B.扩血管治疗 C.尿激酶静脉点滴 D.20%甘露醇静脉点滴 E.肝素静脉点滴 164、54岁女性,脑动脉硬化症病史3年,突感眩晕、呕吐、言语不清。查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言语含混,左眼裂小、瞳孔小、水平眼震、左面部右半身痛觉减退,左侧指鼻试验不准,诊断

A.左侧大脑前动脉血栓形成 B.右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C.左侧颈内动脉血栓形成 D.右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E.左侧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165、64岁男性,高血压病史6年,某日晨起出现复视,右侧肢体活动不灵。查体:血压15/12kPa,左眼脸下垂,左眼外斜位,左眼球向上下内活动受限,右侧偏瘫,住院2天,无明显好转,初诊最大可能是 A.脑出血(基底节区)B.短暂脑缺血发作 C.脑栓塞

D.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E.颈内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166、62岁女性,晨起出现讲话不清,右侧肢体无力,两天后因病情渐加重就诊。血压14/11 kPa,意识清,运动性失语,右侧偏瘫,可完全排除的诊断是 A.脑栓塞 B.脑血栓形成 C.短暂脑缺血发作 D.脑出血

E.腔隙性脑梗死 167、58岁男性,突然右眼失明,左上肢无力,2天后右眼视力好转,但左侧肢瘫加重,查体:血压15/12kPa,意识清,左侧中枢性面舌瘫,左侧上下肢瘫,左偏身感觉障碍,其阻塞血管

A.右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 B.右侧大脑中动脉深穿支 C.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 D.右侧大脑前动脉深穿支 E.右侧颈内动脉 168、60岁男性,突发不能说话,右上下肢无力,约20分钟恢复,反复发作,发作后检查, 神经系统正常。首先要考虑的诊断是 A.局限性癫痫 B.脑栓塞 C.癔病发作

D.颈内动脉系统TIA E.椎基底动脉系统TIA 169、男性,36岁,突起昏迷,四肢瘫痪,双侧瞳孔“针尖样”缩小。其最可能的疾病是 A.额叶出血 B.桥脑出血 C.小脑出血 D.基底节出血 E.蛛网膜下腔出血

170、男性,61岁,突然意识不清1小时。头颅CT显示右侧大脑半球3cm×3cm ×6cm高密度影,最可能的诊断是 A.昏厥 B.脑出血 C.脑栓塞 D.脑血栓形成 E.高血压脑病

157、【答案】E 【解析】本题问的是“最可能的诊断”,因为患者年轻、而且“在劳动中”发病,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性大。而脑出血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因此,最佳答案是E。小脑出血: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无脑膜刺激征。

脑干出血:可立刻昏迷、四肢瘫、针尖样瞳孔,数小时内死亡,无脑膜刺激征。

脑出血、脑疝:多数有高血压病史,中老年人多见,寒冷季节发病较多。大多在活动时起病,突发剧烈头痛伴呕吐,多有意识障碍,发病时血压较高,神经系统局灶症候与出血的部位和出血量有关。脑疝有多种类型主要表现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症状,瞳孔改变,但脑出血及脑疝一般均无脑膜刺 激征。蛛网膜下腔出血:(1)头痛、呕吐,突发剧烈头痛、呕吐、颜面苍白、全身冷汗。如头痛局限某处有定位意义,如前头痛提示小脑幕上和大脑半球(单侧痛)、后头痛表示后颅凹病变。(2)意识和精神症状,多数患者无意识障碍,但可有烦躁不安。危重者可有谵妄,不同程度的意识不清及至昏迷,少数可出现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3)脑膜刺激征,青壮年病人多见且明显,伴有颈背部痛。老年患者、出血早期或深昏迷者可无脑膜刺激征。

(四)其他表现,如低热、腰背腿痛等。亦可见轻偏瘫,视力障碍,第Ⅲ、Ⅴ、Ⅵ、Ⅶ等颅神经麻痹,视网膜片状出血和视乳头水肿等。此外还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和呼吸道感染等。此题主要鉴别要点:脑膜刺激征 158、【答案】D 【解析】脑疝是颅内压增高引起的严重状况,必须作紧急处理。除必要的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外,应立即降颅内压治疗以暂时缓解病情。然后进行必要的诊断性检查以明确病变的性质及部位,根据具体情况作手术。降压治疗是降血压,脱水剂是降颅压。159、【答案】E

【解析】基底节主要由大脑 核团组成,包括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壳核和苍白球。位于大脑半球(笼盖在间脑、中脑和小脑的上面)的髓质内(位于大脑皮质深方,充盈于皮质、基底节、侧脑室之间),位置靠近脑底。

脑干位于后颅窝,居于枕骨大孔前方的斜坡上,由中脑、脑桥、延髓三部分组成。后方为小脑,上前方为间脑。

小脑出血:起病突然,数分钟内出现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剧烈头痛和平衡障碍,无肢体瘫痪。病初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模糊,轻症表现为病变侧肢体共济失调和眼球震颤。大量出血可在12~24小时内陷入昏迷,并出现脑干受压征象。晚期可因枕大孔疝死亡。160、【答案】B 【解析】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 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 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2)脑桥出血 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3)脑室出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4)小脑出血 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cm的血肿。161、【答案】C 【解析】“头痛,呕吐,昏迷”均为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首先要降颅压,以防发生脑疝。162、【答案】B 【解析】脑血栓:是指血液中的各种栓子(如心脏内的附壁血栓、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脂肪、肿瘤细胞、纤维软骨或空气等)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部灶性神经功能缺损。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也称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最常见的部位是壳核。“二尖瓣区可闻双期杂音”,提示患者二尖瓣有器质性病变,最多见的原因是风湿性瓣膜病,由此可解释脑栓塞栓子的来源可能是病变的二尖瓣的赘生物脱落,也有其它可能。163、【答案】D 【解析】患者目前颅内压2.74kPa(280mmH2O)增高,首先的治疗是降低患者的颅内压。附:正常成人的颅内压为0.7~2.0kPa。164、【答案】E 【解析】(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严重程度差异很大,取决于侧支循环状况。颈内动脉卒中可无症状,症状性闭塞出现单眼一过性黑蒙,偶见永久性失明或Horner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症,非优势半球受累可有体象障碍。颈动脉搏动减弱或血管杂音,也可出现晕厥发作或痴呆。

(2)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病灶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或象限盲;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主侧半球受累可出现失语症,非主侧半球受累可见体象障碍。(3)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及下肢瘫可伴感觉障碍;尿潴留或尿急;

精神障碍如淡漠,反应迟钝,欣快,始动障碍和缄默,常有强握与吸允反射;主侧半球病变可出现失语和上肢失用。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对侧偏盲,偏瘫及偏身感觉障碍,主侧半球病变可有失读症,命名性失语。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a主干闭塞:眩晕,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四肢瘫痪,肺水肿,消化道出血,昏迷,高热。b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眼球运动及瞳孔异常,意识障碍,对侧偏盲或皮质盲,严重记忆障碍。

(6)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闭塞综合征: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交叉性感觉障碍,同侧Horner征(眼裂减小,瞳孔缩小,患侧面部无汗),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同侧小脑性共济失调。

(7)小脑梗死:眩晕,恶心,呕吐,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和肌张力降低。165、【答案】D 【解析】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后半个大脑,其中有视觉中枢,所以会出现视觉异常。颈内动脉系统应该前半个大脑和中间的大脑,缺血会有意识、精神障碍。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栓形成

(1)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征:引起延髓背外侧部梗塞,出现眩晕、眼球震颤,病灶侧舌咽、迷走神经麻痹,小脑性共济失调及Hroner征,病灶侧面部对侧躯体、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2)旁正中央动脉:甚罕见,病灶侧舌肌麻痹对侧偏瘫。

(3)小脑前下动脉:眩晕、眼球震颤,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病灶侧耳鸣、耳聋,Horner征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病灶侧面部和对侧肢体感觉减退或消失。

(4)基底动脉:高热、昏迷、针尖样瞳孔、四肢软瘫及延髓麻痹。急性完全性闭塞时可迅速危及病人生命,个别病人表现为闭锁综合征。

(5)大脑后动脉:表现为枕顶叶综合征,以偏盲和一过性视力障碍如黑朦等多见,此外还可有体象障碍、失认、失用等。如侵及深穿支可伴有丘脑综合征,有偏身感觉障碍及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等症状。

(6)基底动脉供应桥脑分支:可出现下列综合征:①桥脑旁正中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病灶侧外展不能,两眼球向病灶对侧凝视,对侧偏瘫。②桥脑腹外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病灶侧周围性面瘫及外直肌麻痹,伴病灶对侧偏瘫,可有两眼向病灶侧凝视不能。③桥脑被盖综合征(Raymond-Cestan综合征):病灶侧有不自主运动及小脑体征,对侧肢体及轻瘫及感觉障碍,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不能。166、【答案】C 167、【答案】E 168、【答案】D 169、【答案】B 170、【答案】B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网 篇10

第二十二篇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5000题答案及解析]

一、A1型题

1、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在不同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最常见的是 A.病原体被清除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 E.病原携带状态

2、传染病的诊断依据

A.临床症状,体检及生化检查

B.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 C.临床资料,疫苗注射情况,实验室检查 D.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 E.流行病学的检查,病原学检查

3、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为

A.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免疫性 B.有传染源,传染性,易感人群

C.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D.有病原体,流行性,易感性 E.有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4、影响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A.病原体、人体和环境 B.病原体、感菌动物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社会因素、自然因素 E.病原体和环境

5、病原体侵袭人体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但通过免疫学检查可发现对入侵病原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反应应称为 A.健康携带者 B.潜在性感染 C.隐性感染 D.显性感染 E.不典型病例

6、潜伏性感染意义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只引起轻微症状

B.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保持暂时性平衡,当人体防御功能减弱时,可引起疾病 C.病原体与人体保持永久平衡,不引起症状 D.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E.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免疫反应,不出现症状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5000题答案及解析]

7、感染的含义是

A.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B.又称传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 C.病原体侵入人体的一种方式 D.人对病原体缺乏抵抗力而发病 E.病原体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8、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快,并咯血,临床诊断:心衰、肺水肿。下列原因哪项是主要的 A.肺感染 B.酸中毒 C.凝血障碍 D.肾功能衰竭 E.高血容量

9、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并高血容量,脉搏洪大,心率增快,明显呼吸困难,继而咯血,其原因是 A.肺感染 B.心衰肺水肿 C.支气管扩张 D.DIC E.尿毒症酸中毒

10、肾综合征出血热休克,因病人渗出严重,血容量不足,经扩容治疗效果不佳,此时应根据哪项化验指标来确定扩容治疗 A.白细胞数 B.血红蛋白量 C.血小板数 D.尿常规 E.离子测定

11、日本血吸虫病早期的病理变化主要由下列哪种因素引起 A.虫卵 B.毛蚴 C.母胞蚴 D.子胞蚴 E.尾蚴

12、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是 A.川卷螺 B.豆螺 C.钉螺 D.稻螺 E.扁卷螺 4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5000题答案及解析]

13、诊断明确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人,其发热期尿的常规检查中特征性的变化是 A.大量白细胞 B.大量盐类 C.大量管型 D.大量蛋白 E.大量凝血块

14、临床上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多尿期,低血钾的监测有很多方法,下列一组中哪一项是错的 A.心电 B.胸透 C.血钾 D.入量 E.尿量

第二十二篇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

一、A1型题

1、【答案】B 【解析】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为最常见的感染表现。

2、【答案】B 【解析】首先实验室检查要比病原学检查的概念大,其包括病原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临床资料”的说法本身不是很确切的,在诊断流行病时,首先要观察病人的症状表现,之后进行流病的相关内容的统计调查,也就是“流行病学资料”的调查。

3、【答案】C 【解析】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每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定的病原体,病原体可以是微生物或寄生虫。

(2)有传染性: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例如耳源性脑膜炎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必须具备3个基本条件,在流行过程中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相应的特征: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4)有感染后免疫力:免疫功能正常的人经感染某种病原体后均会产生特异性免疫。

4、【答案】D 【解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否互相连接和协同起作用,还必须通过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制约,对流行过程产生影响,其中社会因素的影响更具有重要意义。

5、【答案】C 【解析】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可被处于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性免疫屏障所清除,如胃液对少量痢疾杆菌。同时,亦可由于事先存在于体内的特异性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物质将相应的病原体清除。

隐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能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是最常见的表现。

显性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

[临床执业医师-考前必做5000题答案及解析] 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潜伏性感染: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

病原携带状态:所有的病原携带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6、【答案】B

7、【答案】E 【解析】感染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8、【答案】E 【解析】少尿期:持续2~5天。临床表现为尿少,酸中毒,呼吸深快,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氮质血症,肾功能衰竭。可并发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病情严重者多死于此期。因此患者出现心衰主要是由于高血容量

9、【答案】B 【解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多出现于病程第5~7天。此期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显著。患者有口渴、呃逆、顽固性呕吐、腹痛、谵语、幻觉、抽搐、鼻衄、呕血、便血、咯血、尿血等,皮肤、粘膜出血点增多。血压大多升高,脉压增大。肋椎角叩痛显著。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少于400ml,或甚至发生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50ml),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由于尿少或尿闭,加上血浆等液体的大量回吸收,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10、【答案】B 【解析】由于血浆外渗,血液浓缩,所以从发热后期开始至低血压休克期,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均升高,可到150g/L和5.0×1012/L,血小板从第二病日起开始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11、【答案】E 【解析】日本血吸虫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由于大量虫卵在组织内成堆沉积,形成的肉芽肿更大,周围细胞侵润更多。但是本题问的是早期病理变化,在日本血吸虫病里,第一阶段的病变是尾蚴钻入皮肤部位导致的病变。

12、【答案】C 【解析】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为血吸虫成虫(寄生人肠系膜上)→虫卵→毛虫蚴→钉螺(唯一中间宿主)→尾蚴→钻入人(畜)→寄生→成虫。病人及受感染的动物(牛、鼠)是其传染源,血吸虫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卵内毛蚴孵化,钻入钉螺,发育成尾蚴,游于水中,当接触疫水(河岸草上露水也有尾蚴,赤足行走)即可感染。

13、【答案】D 【解析】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多在2~3病日尿中即开始出现蛋白,并发展迅速,可在1天内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须强调多次查尿、有助于诊断。

14、【答案】B 【解析】胸透主要看心,隔,肺有无异常,最主要是发现结核

上一篇:职位说明书行政助理下一篇:积极参加课外活动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