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训练法教学

2024-10-06

表象训练法教学(精选7篇)

表象训练法教学 篇1

高职足球教学中对表象训练的适用性研究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分组实验法,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实验结果显示在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利于学生通过心理训练,使身体运动与大脑思维活动有机结合,以达到强化和加快足球各项技能的准确形成,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表象训练;高职;足球教学

1.前言

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充分注意到了表象对技能形成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心理功能对技能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而是促进技能形成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因此,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使学生加速和完善技术动作,并能使其注意力集中,增强了本体与客体的方位知觉和运动时间的节奏感,促进其足球技术的掌握,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运动表象的建立是在对运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在脑海中对自身感知到的运动形象及情景的再现。对运动动作及运动情景的再现包括视觉、听觉、动感甚至情绪方面的信息。一般说来,视觉表象和动觉表象是运动表象的主要部分。

2.研究方法与对象 2.1 研究对象

2.1.1在等组对比实验前进行预实验,采用单组实验。预实验对象用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一个自然班的男生,运用“表象训练”教学,以验证“表象训练”教学方法在足球教学中的可行性。预实验时间为两周。由实验结果可知,研究对象学习足球技能情况良好,对所学习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平均值为8.42±0.73,教学效果良好。从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看,该教学方法适用于足球普修课教学。

2.1.2主体实验对象随机抽取天津滨海职业学院2009级男生共60人。将研究对象均分为两个教学班——对照班和实验班。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进行足球教学;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进行足球教学。两组均控制在规定的教学内容、时数的同一水平上以及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实验。

2.2 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得到相关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设计实验方法。2.2.2教学实验法

本研究采用组间对比的教学实验,实验组采用“表象训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

2.2.2.1实验目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实验目的:在前人此领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严谨的实验,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因此设计了足球教学实验,通过教学实际检验其教学效果,为促进足球教学改革,丰富足球教学方法提供参考;同时验证既有研究中所证明的“表象训练有助于运动成绩的提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的结论。

实验时间:2009年9月—2009年12月,授课14周,每周2学时,共28学时。实验内容:高职足球教学大纲规定的足球普修课内容。2.2.2.2实验处理模式(见表1)

表1实验处理模式 组别 预实验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处理模式

诊断性评价 前测 前测 前测

实验因素 表象训练教学 表象训练教学 传统教学

终结性评价 末测 末测 末测

2.2.2.3其实验步骤

(1)学习足球各项技术动作前先观看完整技术动作的示范,结合技术图解,重点讲解动作要领、规格,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2)学生闭眼回忆之前示范动作的全过程,然后在教师语言的暗示下,进行模仿动作练习,有意识的感知整个足球动作的肌肉用力的顺序和动作细节。

(3)想象技术动作,并在教师的提示下体会在冰上足球的感觉。

(4)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对练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办法。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2.2.3问卷调查法

在实验结束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有效率为100%。

2.2.4数理统计法

实验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的足球各项技术动作进行考核,并运用SPSS10.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来检验该实验差别是否有显著意义。

2.2.5逻辑分析法

运用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方法在整体和宏观上对研究结果进行演绎、归纳、分析、综合,以保证本文思维的缜密。

3.结果与分析 3.1结果 3.1.1实验前

为了检验实验效果的有效性,确保实验结果的可比性,由考核组成员(具有较高轮滑技术和理论水平的教师组成)在教学实验前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轮滑基本技术的测试,测试结果经T检验,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基础水平基本相同,样本是合理有效的。3.1.2实验后结果

通过表象训练教学实验后之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颠球、运球过杆、头顶球、踢准等技术动作的技术评定进行测试与考核,结果见表2。

表2 实验后对照组、实验组5项考核成绩平均数(M)、标准差(SD)及T值检验 项目 颠球(个)运球过杆射门(s)头顶球(m)GRO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N 30 30 30 30 30

Mean 23.8846 28.2400 10.5808 9.7120 9.8231

Std.Deviation Std.Error.Mean 标准差 7.0218 6.8330 1.4792 1.3163 1.6371

平均数标准误

1.3771 1.3666.2901.2633.3211

人数平均数

T值-2.244* 2.213*-2.769** 实验组

踢准(分)对照组 实验组 30 30

11.2560 1.0769 1.4720

2.0433.5202.6380

.4087.1020.1276

-2.428* *P<0.05;**P<0.01;***P<0.001 表2统计结果表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的成绩都比对照组成绩高,颠球、运球过杆射门和踢准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而头顶球的成绩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769**,P<0.01)。说明表象教学比传统教学法更能加快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更能使学生巩固和熟练掌握运动技术、战术。

3.1.3学生对进行表象训练的喜好程度

从表3可以看出,在高职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深受同学们的喜爱。究其原因,足球教学中实施表象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足球技术动作的积极性、自觉性,优化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还可以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的运用表象法,自觉地建立、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用表象指导练习。此外,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灌输性的知识传授形式——学生对教师示范、讲解的被动接受,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思维,使其直观感和思维分析能有效地结合起来。

表3学生对教学方法欢迎程度统计(%)组别 实验班 对照班 3.2实验结果分析

3.2.1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

学生足球动作技能的形成的规律,要求学生对所学足球技术动作的要领和动作的结构进行思考、分析、理解、消化和进行一定的练习次数,最后才能达到技术动作的动力定型。运用表象训练可以促使学生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充分发挥学生足球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动作具有很强的主动性。运用表象训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时间,当学生明确了练习的重点和难点,则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评价,相互帮助的过程,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达到各自的学习目标。

3.2.2运用表象训练符合现代教学发展的需要

在足球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是在重视教师教的同时注意开发和重视学生“学”的因素,确立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通过表象训练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3表象训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学习动机和兴趣积极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兴趣是提高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十分欢迎 55.8 23.7

比较欢迎 36.6 31.3

不欢迎 7.6 45 3.2.4运用表象训练符合学生心理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传递速度的迅捷学生从各方面接受着新的知识和理论,思维普遍比较活跃,体现出思维结构和独立认识能力已发展到较高的程度。运用表象训练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和思维状况,并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思维和认识水平,发挥其潜在能力。

表象训练是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新的经验,用表象指导练习,也就是有意识地运用表象活动促进技能的形成。这样可以避免和防止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还可以巩固和完善技术动作达到运用自如。

4.结论

(一)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无论从考核成绩、技评还是达标成绩都明显好于对照组,教学效果更显著,表象训练法运用到足球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

(二)在高职足球教学中正确运用表象训练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思维分析能力,更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探究心和好奇心,有助于提高足球动作技能,形成正确技术的动力定型,提高学习效果。

(三)运用表象训练法教学,能够突破原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多种教法的优化组合,以声像并茂的形式传输给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尝试与积极“想”“练”有机的结合,使学生的智力、体力和技术水平三者得到同步发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四)足球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是教学思想的变革。它在教学中心、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等方面都有变化,较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时代在发展,学生的观念在不断变化,高职冬季体育安排冰上足球课的教学时,其教学方法、手段都就本着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方面进行设计和完善。参考文献:

[1]张力为,任未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季浏.当代运动心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3]李年红,章建成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6).[4] 袁玉涛,周卫忠.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14(2).

表象训练法教学 篇2

在现阶段, 大多数国家和省级篮球队, 通过采取间歇训练法、持续训练法等物理技能培训方法来提高篮球技术。改变观念从心理尊重考虑这个角度出发, 发现表象训练法可能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鉴于此, 本文尝试验证表象训练法是否能提高篮球运动员的技术动作练习。表象训练是指通过言语的刺激与想象一些动作或变化情况, 以此提升整体的运动技能与情绪控制能力。表象是想象力材料和内容的积累, 创造力的源泉, 也是右脑有待开发的最大潜能。表象训练是体育运动领域最常见的心理训练方式。要求有专门的训练才可以提升。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裁判员, 提高自己的判罚水平, 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表象训练。因此裁判员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做出动作, 才能形成良好的动作表象。裁判员在进行篮球裁判动作训练时, 总是按照自身头脑中的表象下意识的做出动作与姿势, 表象训练有助于加快动作熟练和加深动作记忆, 建立和巩固正确的动作的动力定型。本实验通过具体的实验培训计划可以验证表象训练可以改善投篮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学校某专业随机抽取男生60名, 入学前没有篮球训练基础。研究组学生30名, 平均年龄19.32岁, 对照组的学生30名, 平均年龄18.9 6岁。

1.2 研究方法

实验中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比较, 随机抽样60名学生中形成样品, 经过2个月后, 进行相关能力测试, 两组学生具有相同的教学条件。两组的人员力量相当, 球的旋转性和抛物的控制能力是大致相同的, 球落点预测能力的测试结果呈正常分布。反应能力实验成果稍微高的组为实验组, 我们介绍了该系统的“解释—示范”的教学方法和表象训练法。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 我们将研究在过去的7个小时的教学效果。 (抛物线控制在高峰值在篮筐上水平1m左右)

1.3 教学过程

(1) 树立正确的行动表象。在课堂上老师为投跳动作做示范并且进行图像、文字、语音介绍和视频讲解, 还可以借助视频和其他多媒体手段, 在技术动作的模拟和实践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了解投跳动作。帮助学生进行初步的模仿实践, 增加动觉的视觉形象组成, 树立正确的技术动作, 其中增加了空间、时间和力量元素。

(2) 成立一个“表象—行动”的映射关系。练习开始要求学生按部就班的完成初步的体验, 领会动作要领, 懂得动作要领与连贯性的特点。尝试强行通过的行动与它的每个分支的时间、空间来控制的可能性规例 (在一定范围内) , 虽然会在开始的时候很不理想, 以前的习惯动作很多, 可要留意的是学生的视觉形象与动觉结合时间。实践到在大脑会有意识地复制快速投跳动作的印象, 加上原有的技术动作, 建立联系, 找出他们之间的优缺点, 将自己的行为逐渐和图像相像, 从而形成正确的动作。

1.4 表象训练的理论基础

(1) 读取动态现象与心理神经肌肉理论。当产生一种行动展现这种神经冲动的行为, 很多时候与现实有一定的关联, 会激发大脑皮层相应的中心, 恢复原有的关系, 这种兴奋会导致对应的肌肉的运动, 这是难以观察到的现象。行动表示造成这种运动响应称为移动反应的想法, 也被称为读取动态的行动。实验证明, 学生在进行篮球表象训练时, 记录他们的手和腿肌肉同一时间的电流反应, 可以明显看出, 安静的时候肌肉电位强度很弱。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心理神经肌肉理论, 这种现象是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独立与德国著名化学家舍夫列利发现的。该理论认为:因为在大脑中心与骨骼之间有着双向的神经相连, 人们能积极地想象运动动作, 使大脑中心兴奋, 传导至相关肌肉激动, 可导致没有检测到的运动。这种神经肌肉运动模式与实际做的动作, 将神经肌肉的运动模式通过动态的实践提升运动技能成为可行。动态产生肌肉动作电位较弱, 但安静时增加。肌肉的技能水平与反应, 即技术水平高, 基电的反应强烈。

(2) 符号学习理论。符号学理论是另一种解释表象训练训练机制的理论方法。该理论认为, 表象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技能, 因为人们在运动中的任务表示符号反映了实践中的运行顺序。这是一种认知或符号的做法, 在实践中, 可以消除熟悉的时间的错误动作和空间特性的动作, 从而预见的行动的结果。所以, 可以有效的解决包含认知成分的任务, 如跳高、跳投等。如果你想通过表象训练提升运动组成或力量占较大部分的技能, 会时间很长。符号学理论,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表示这种做法有助于提高成绩。运动操作通过符号研究意象训练, 可以在大脑中建立或巩固动作模式, 必须依赖于大脑中储存的动作模式, 将编译符号的一部分进行翻译, 并在此基础上, 通过多实践, 消退无用架构, 认知编码建立有用的架构, 从而发展称为最佳模式, 提升篮球技能。

1.5 建立“表象—行动—思考”培训计划

心理因素对投篮技术往往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表象训练方法的训练, 从学生的实用角度出发, 建立一套适应他们的心理特点的培训计划, 对他们投篮时的行动和思维有明显的影响。其要点是对整个行动过程的连贯的想象力, 力争详尽准确完成。注意体会投跳的技术动作, 提高整个投篮的命中率。

1.6 实验控制

试验分两班教学, 两个班级教学条件一致, 由同一位老师进行指导, 整个实验过程是20小时。最终由四位资深篮球教练作为实验测量结果的老师。在教学期间, 两个班级的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时间和方法一致。所不同的是其中一个班级使用表象训练方法, 而另一个班级不用。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组教学前后相关数据的比较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 前四个指标在分组教学实验, 实验组比对照组有三个指标是稍微好一点, 各项指标, 两组之间相同指数P, T值差异是非常小的, 后T检验显示, 两组学生的球落点预测能力指数数据并没有显着的差异, 结果显示, 实验组是合理的。

从表2和表3的数据看来, 根据教学计划和进度我们可以发现, 使用表象训练法教学的实验组前三项指标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投篮等四项指标比正常教学成果具有明显的优势。

2.2 统计数据分析

检验教学效果往往通过分析学生的投篮成绩作为重要指标。可以看出, 从表3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投篮成绩上升幅度分别为86%和66%, 这表明表象训练方法使同学们的投篮命中率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把握的球落点预测能力由67%增加至121%, 说明表象训练法能够使学生根据正常的技术与效果的场景和其快速投篮的技术过程和效果相对比, 可以在脑海中形成“影像”, 进而形成“反馈—调节”的机制来支配自己的技术行动, 这是一个技术动作, 有效提高学生的投篮水平。以上数据表明, 投篮表象训练教学,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的动力定型, 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条件反射, 提高学生的支配能力和先见之明。抛物控制能力与角度, 力量和速度有很大的关系。控制能力是学习篮球必须具备的能力, 它反映行动的全面控制能力的技术熟练程度。在进行表象训练之前和之后, 实验组的数据分别为4.63±2.34左右和8.12±0.65左右, 证明实验组学生的投栏能力的提高, 这反映了学生的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在传统的篮球技术教学过程中, 投篮技术主要由老师语言传授和动作示范, 表象训练的核心是充分调动学生的大脑的形象思维能力, 使他们的技术动作和行动过程中有明确的技术运动图像对整个活动进行指导, 从而达到提高篮球技巧的目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球的旋转性控制能力的差异只有1%, 说明表象训练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 在学生旋转球的管理能力的培养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3 结语

通过实验表明学习表象训练可以提高投篮技术动作。因为该实验小组是第一次接触, 也建立了初步的理解, 但存在的问题是对表象训练在运动上的应用还不够深入, 因此容易产生错误。然后在教师的进一步教导下完成动作的要领, 学习每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技术指导下重复特定的感觉、回忆动作要领等, 在完成动作之前技术不断加强, 深化在大脑中的印象, 使技术动作表现不断标准化、行为规范化。长时间的实践, 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进一步在投篮过程中形成习惯。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有目的地观察, 注意防止学生在训练中习惯运动的干扰。本实验因为涉及到时间的关系, 提高篮球投篮技术的成果并不明显, 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摘要:对所在学校某个专业随机抽取60名入学前的篮球训练经验基本全为零的男生, 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学生30名, 并以此来研究表象训练法在篮球教学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实验表明学习表象训练可以提高投篮技术动作, 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篮球,表象训练法,投篮技术,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

[2]漆昌柱, 徐培.表象训练的概念, 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学, 2011 (3) .

[3]徐和庆, 郭志峰.用表象训练防止运动能力消退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

[4]李年红, 章建成, 金娅虹, 等.影响表象训练效果的因素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2 (6) .

[5]王珉.试论表象训练的国内研究现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

表象训练法教学 篇3

摘 要 通过心理训练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表象训练法运用于田径教学中,验证其教学效果,以期为田径教学中有效运用表象训练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田径教学。

关键词 表象训练法 田径教学 应用

田径教学中,一般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教学内容繁杂,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灵活性不够,致使整个教学过程缺少趣味性,学生处于被动的角色,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而表象训练法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是通过对一种动作过程的紧张想象(预期)唤起神经生理反应,从而加快动作的训练和强化动作的记忆,即是应用运动表象并结合自我暗示,使学生有意识、系统地在脑中进行模拟训练的一种训练方法[1]。这种内部重复演练目前在体育运动实践中,已经成为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心理训练方法、辅助教学手段,对掌握技术动作、培养学习动机、克服心理障碍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40名,并随机确定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两班人数均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了大量关于运动心理、表象训练法的专著以及文献,比较全面地了解相关理论和方法。

2.专家访谈法:对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有关专家进行访谈,了解其对表象训练法的见解,以及对问卷设计的意见。

3.问卷调查法:根据本人的论文需要设计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以了解表象训练法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对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0份,有效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

4.实验法:实验内容为跨栏跑技术。实验前,两班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测试成绩经卡方检验,p值均大于0.05(见表1),即实验前两班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差异不显著。

实验时,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实验班采用表象训练法,两班统一教材,统一教师,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授课24学时,统一测试方法。成绩测试时不告诉测试教师学生的组别、姓名,学生按编号顺序进行考试。

其中,传统教学程序为宣布任务—讲解示范—学生练习—小结,表象教学程序为宣布任务—讲解示范—表象练习—学生练习—小结。学生在进行运动表象练习时,一般采用自然站立——全身放松——双眼微闭——深呼吸两次——动作表象演练——技术动作练习[2]。表象训练时,教师或通过提示,或让学生自我暗示,以达到观、想、客体动作形象与本体动作形象的高度统一。

5.数理统计分析法:通过教学实验,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表象训练法对学生掌握技术的影响

跨栏是跨栏与跑结合的运动,也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故本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进行110米栏的测试,并进行对比,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技术测试,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得出,实验组技评优6人,占总人数的30%;良好9人,占45%;中等3人,占15%,劣等2人,占10%。而对照组技评优4人,占总人数20%;良好6人,占30%,中等8人,占40%;劣等2人,占10%。比较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存在差异,实验组的学生成绩等级多集中在良好,对照组的学生成绩等级则多集中在中等。比较结果显而易见:实验组运用表象训练方法教学,技术测试成绩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表象练习是一种对自己已知(看、听、触、动)事物的心理回忆和再现以及心理感觉及体验,是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中间环节,是一种用运动表象来进行思维活动的方式。在体育教学、训练、竞赛中,参与者就是凭着自己这种心理的运动表象,来进行练习和完成动作的[3]。表象训练作为一种自觉的表象活动,是学生在动作技能练习过程中,自動地建立巩固和回忆动作表象。它可以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加速动作技能的形成,并进一步改进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用表象指导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学习质量的目的。

(二)表象训练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才是主动的,积极的,热烈的。本论文实验前后调查了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调查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实验组运用表象训练法后,非常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百分比由实验前的25%,提高到40%,比率上升了15%;在对照组中,非常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的比率为30%,比试验前的比率上升了10%。实验组中比较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的比率上升了10%,对照组则提高了5%。此外,实验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对田径运动一般的学生比率均下降了10%,比较不喜欢田径运动的比率分别降低了15%、5%。两组在实验前后均没有非常不喜欢田径运动的学生。表3的统计数据显示:在田径基本技术教学课中运用表象训练与常规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处于适度激活状态,会使学生趋向于吸收更多的信息和更好地拓展自己,从而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技术动作技能。表象训练法不受场地、器材、时间的限制,随时可以进行练习,简便易行,同时还把运动心理学的知识运用到田径教学中,为学生进行田径运动技术的练习与提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辅助练习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所以,在田径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能够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缩短学习周期,提高学习效率。

(三)表象训练法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影响

在实验前后,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调查,具体如表4所示。

表4表明:在实验组中,能发现自己的错误动作的学生比率由45%提高到80%,比率上升了35%,积极分析错误的比率则上升了40%。对照组中能发现自己错误动作的学生比率提高了30%,积极分析错误的学生比率则上升了35%。以上数据表明:在田径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可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表象训练法与学生实际操作练习相结合的教学,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不断强化思维与记忆,有意识地运用表象活动来指导自己的身体练习,使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积极思考问题、想练结合的良好学习形式,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注重在练习的过程中动脑并学会用脑,依靠大脑的积极思维来指导、校正自己的肌肉运动,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从而使其所学的技术动作尽可能快地接近并达到标准动作。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在湖北民族学院的田径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和巩固技术动作,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2.表象训练法可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3.在田径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法,可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建议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表象教学法在常规教学中的适度性。将表象训练法与常规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起来的同时,要把表象训练法中的表象练习作为一种辅助练习,运用时与技术动作练习相结合,交叉进行,“想”、“练”结合,以练为主。表象训练法在常规教学中运用过多,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

2.教师的动作示范应尽量标准规范。在建立动作表象的过程中,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示范来实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示范动作的时机和质量,示范的方位、角度等,都应给学生留下标准规范的动作表象,以便于学生今后进行自我表象练习。

3.由于表象训练不受场地、器材等限制,比较容易开展,所以教师可以对伤病或因其它原因不能参加技术动作练习的学生,安排表象训练。

4.表象训练作为一种心理训练,为了增加表象练习过程中动作表象清晰度,教师在运用时,应注意练习的时机。学生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注意力高度集中,周围环境较安静时比较适宜运用表象训练法,且时间不宜过长,一般超过10min。

参考文献:

[1]陈涛,邵明海.应用表象训练法进行网球发球教学的实验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3(20):68-70.

[2]郭书胜.高师足球普修课中运用“表象训练教学法”的实验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06.4.

[3]李其顺.表象训练法在排球教学中的运用[J].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2005.12(1):118—119.

表象训练法教学 篇4

【摘要】分层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从生物科学专业微格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通过系统归纳总结,梳理出微格教学分层训练的5大基本策略:(1)把握差异,理性分层;(2)因材施教,分层辅导;(3)优劣互补,强化提升;(4)关键控制,循序渐进;(5)积极反馈,分层评价。分层教学恰当地利用了学生之间存在的“天然差异”,巧妙地对微格教学的过程性元素巧妙地进行了最优化处理,能够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使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关键词】微格教学;个性差异;分层训练

传统的微格教学往往对学生“一视同仁”,对所有学生一律对等、统一要求,这种“一锅煮”、“一刀切”千人一面的教学与实训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没有处理好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之间的矛盾,结果往往形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非正常化局面,从而使得师范生综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成为空谈,使得新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化为泡影。

在微格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已有经验与实践积累的差别,以及个人兴趣与偏好分化,往往造成不同个体在认知结构、教育素养、教学潜力以及教学悟性等方面存在“天然差异”。作为微格教学训练的指导者,不能逃避与忽视差异,而是要正视差异,研究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最大可能地利用差异,从“从差异出发,最终达到消灭差异”[1],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化的发展与进步,使得“面向全体学生,推行素质教育”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笔者根据自己在生物科学专业师范生微格教学指导的实践经验,就微格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学生个性差异,进行有效分层,开展差异化辅导,设计分类评价等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把握差异,理性分层

孔子提出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2],因此在微格教学全面开展之前,根据学生起始状态与原始水平,对学生进行科学化分层,是微格教学分层训练的关键。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分层的方法有很多。最经典、最常用的一种分层方法,就是根据训练目标达成度,将学生化分为A、B、C三大类。A类学生对微格教学具备很强的理解力与领悟力,属于一点就通型,而且在语言组织、逻辑表达以及教学感染力等方面具有天然素养。B类学生在教学中的原始积累水平、教学综合驾御能力与教学潜力属于中等。C类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在教学方面表现相对迟钝,需要反复塑造与不断强化。“目标达成度分层法”并非唯一的分层方法,在微格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学生在训练中存在的特定问题,分门别类,将学生具体化分逻辑类、教态类、语言类等问题层级;对于每个问题层级根据学生差异表现,进一步划分子层级。例如,对于逻辑问题类可以根据学生在教学中是“整体构思逻辑”不流畅,还是语言组织表达中的“形式逻辑”有障碍,进一步细分为两个子层级。同理,对于教态类可以细分为“手势组不恰当组”、“身体摇晃组”、“目光游离组”、“背对着黑板讲组”等。另外,在分层方式上,可以采用“显性”分层与“隐性”分层两种形式。显性分层容易操作与控制,但使用不当往往会对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隐性”分层要求教师在微格教学中头脑中有一个虚拟分层图谱,将学生分为不同类别,但实训中并不将学生明显分组,而是进行“合而不散”的隐蔽复合式训练。这种分层方法相对含蓄,能够很好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但对教师在备课、辅导、评价以及整体教学控制等方面要求较高。总之,无论采用哪种分层类型或方式,在实施分层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别差异,真正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因材施教,分层辅导

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不是选拔与淘汰性教育。克拉申在“i+1”习得理论中指出,学习者可以接受与充分领悟的,只有那些学习者“可理解的输入”[3]。夸美纽斯也曾指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其年龄和心理力量的许可”[4],超越学生心理接受域与最近发展区的教学设计是无效与徒劳的。因此,对于不同个性、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微格教学中需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分别训练,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与分层辅导。在A、B、C三级分层体系中,对于A类学生,由于其具有很好的教学悟性与教学潜力,因此微格训练中适合选择以“放”为主的教学思路,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训练方法,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与自由发挥的空间。另外,考虑到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可以对其提出超纲的“过分性”要求,挖掘其潜力,使其“学得深,学得精,学得广”。对于B类中等层级的学生,适合采用以“引”为主的教学主导思想,使用普通的教学训练进度,先慢后快、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其“学得进,听得懂,留得住”,逐步提高其课堂教学实践能力。C类学生由于起点低、基础差、悟性弱,微格训练的主导思想是“扶着过河”,指导教师需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帮助这些学生逐步理解课堂导入、讲解、提问等课堂教学技能的真谛,多进行学习与训练方法上的辅导,反复练习并不断配合鼓励性评价,使其“学一点,有一点”,点滴积累,逐步通过微格教学基本关。由于分层训练本质是“问题改进式教学”,为了保证学生在微格教学中积极性与自信心,教师在提出问题、指导方法时,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强项,全面了解自己的风格与潜力,“扬”长“补”短,稳中有进,从而逐步积累形成稳定的课堂教学技能。

三、优劣互补,强化提升

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范生微格技能训练不仅是一个学生自我表达、自我展现的创造性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互补性学习过程,因此在微格教学分层训练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同质分层”,而需要根据教学实际与训练内容差异,恰当地将不同水平、不同特质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即进行“异质分组”。例如,在微格教学并不固定地将“某一部分”学生一直归入“某一组”,而在学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之所在,具有强烈的提升与改进动机,但却苦于找不到有效方法与策略时,穿插将“教态自然大方但语言欠缺”的学生与“语言组织能力但教态呆板”的同学,有意识组合搭配,促进彼此间相互借鉴与相互提升。另外,微格实训经验表明,男、女同学在课堂教学技能的表现上往往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化:女同学普遍语言组织流畅、表达能力相对较强,但教学内容组织逻辑与语言表达形式逻辑,往往相对偏弱;而与女同学相比,男同学则表现出较好的互补性特点:总体教学设计与教学逻辑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但语言组织与表达相对滞涩,因此,在微格训练中,需要有意识、有选择性地将男女同学进行组合搭配,使得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优势互补,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内,教学潜能发挥到最大化。另外,由于自然状态下组员之间的互补学习是自发的、无意识的,对于善于对比与反思的同学效果较佳,但对于没有丰富借鉴意识的场独立型个体,互补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此在异质分层微格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待改进要素、拟模仿对象、拟模仿内容等进行明确指导,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示范的榜样性力量。

四、关键控制,循序渐进

学生微格课堂教学技能的形成,有其“时间性”与“过程性”,不可能一蹴而就,“短、平、快”高速形成。尤其是对于首次登上三尺讲台的学生而言,对课堂教学的实践要素比较陌生,往往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因此在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任何方面、任何细节都可能出现差错。如果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所有问题一一列举,每个要素都一一照顾到,并要求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与提升,往往让学生忙然、焦虑、不知所措,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因此,建议在微格分层教学时,不能吹毛求疵,不要强制性要求一次到位,借助于系统论思想与关键控制点理论(HACCP,H azard Analysis Critica l Control Point),设计“多级递进式”微格分层教学模式。第一阶段,一级关键点控制,初步分组。根据学生课堂教学具体表现,挑选1到2个对课堂教学成败起着至关重要调节作用的关键性要素,比如逻辑问题或教态问题,并以此为关键控制点进行合理化分组,帮助学生在第一阶段分层训练中,有重点地解决主要矛盾,就关键技能进行训练与改进。第二阶段,确定二级关键点,调整分层。在一级微格技能要素巩固的基础上,根据学生课堂教学的新状态与新表现,权衡课堂相关要素,确定二级关键控制点,目标集中于突破新困难,解决新矛盾。依此类推,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与微格训练目标,确定后续分层级数。最后阶段,对于学生通过多级分层训练后,微格教学技能水平是否达标,进行一次全面的、终结性的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少数未达标对象,强化训练,保证学生稳过课堂教学技能关。总之,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实际,遵循学生心理与认知发展规律,多层次、多级别动态控制训练过程,循序渐进,一步一步不断完善,切不可贪多嚼不烂。

五、积极反馈,分层评价

评价是教学的风向标,对课堂教学具有良好的方向性指导与反馈性调控作用,因此在微格教学中,主动的、积极的、创造性的评价,对学生微格教学技能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格教学中禁忌使用强制性的、杀伤性的负面评价,也不鼓励使用千人一面、大统一的类中性评价方式,而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正向反馈作用,对学生在微格训练中的点滴进步与微小发展及时做出反馈,善于发现优点,肯定进步,帮助学生自我启发、自我激励、自我反思、自我成长、自我教育[5],辅助微格技能逐步形成与稳固发展。但是,正向评价并非随心所欲,率性而为,也同样需要讲究艺术、讲究策略。对于优等生,自信心强的学生,以发展性与拓延性为评价目标,采用竞争评价机制,坚持高标准、高要求,促使他们不骄不躁,更加谦虚与严谨;对于成绩一般的学生,以巩固性与提升性为评价目标,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努力营造“你追我赶,力争上游”局面,要求学生在达标的基础上,精益求精、赶超优秀,将学习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而对于教学技能缺乏天赋,信心不足、成绩较差的学生,以激发主动性与参与性为评价目标,采用激励评价方式,多肯定少否定,多夸奖少批评,耐心巧妙地指出不足,帮助其明确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逐步品尝与体会到课堂教学成功的快乐。合理的评价方式对微格教学具有不可或缺的调控与引领作用,因此在微格教学训练全面开展之前,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客观确定评价目标,精心设计评价方式,因人制宜、因材施评,灵活使用,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积极正向的评价中发展与进步。

六、结束语

分层训练是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表现程度等个性差异,将微格教学的过程性元素巧妙地进行了最优化处理,能够有效满足不同教育对象的个体需求,使不同智力、不同个性的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接受最合理、最恰当的教育,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最优化、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连奇.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J].上海教育科研,2010(1):76-77.[2]王毓??.试论孔子教学目标的层次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vol12(7):

10-13.[3]车勇鹤,王一琼.“i+1”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6):

72,146.[4]刘振红,杨作东.独立学院大学生分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1(3):

101-103.[5]王斌华.教师评价模式:微格教学评价法[J].全球教育展望,2004(9):43-47.基金来源:陕西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XJG1141);陕西省名牌专业、陕西省区域生物资源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示范区建设经费。

表象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的应用 篇5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级80名学生。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

1.3对象选择

随机抽取两个乒乓球选修班,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在实验前对两个班学生的乒乓球基础作测试比较。正手攻球10个回合以下的为无基本功,10—15回合为基本功较差的,15个回合为基本功较好的。

采用基本功差的和无基本功的学生进行实验,在两个班级分别随即选了35个基本功较差的和无基本功的学生进行实验。如表1从基本功较差和无基本功之列各取35人作为样本,这样在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是相对等值的,可说明实验对照组是合理的。

1.4 表象训练法在教学中的过程

表象训练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动作的概念,然后经一段时间分解、强化动作的每一个环节,以及采用图像器材进行试教,形成对每个技术环节有较清晰的表象,再经综合强化后定型的练习方法。表象训练具体方法如下:(1)坐姿或仰卧,闭目,深呼吸,全身放松,注意力集中。(2)体会所学基本动作要领,脑中反复做动作。(3)想象着与对手打比赛,各种不同方向、不同旋转性能的来球用不同的方法去击球,坚信自己能赢。(4)放松1—2秒,做深呼吸,慢慢睁开眼睛。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成绩的界定

经过预定时数的教学训练,几位资深的乒乓球教师进行技术评定,内容为推挡、攻球的达标和技评,结果两班的成绩指标分析出现表2的结果。实验班的学生正手攻球普遍在14—17个回合,对照班的学生正手攻球普遍在13—15个回合。在达标时,正手攻球12回合为及格,之后每加1个回合加5分。

从表2可知,两组经过相同的时间,不同的教学模式,实验统计两个班出现了显著性差异。

2.2 对表象训练法内容的综述

2.2.1表象训练法的特点

一学期乒乓球课教学,两个班都一样的进步,用表象训练法教学的实验班的成绩要比对照班的成绩进步明显。实验班在教学中通过采用表象训练的方法,有效地建立和形成运动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2.2 乒乓球表象训练法的依据

乒乓球是一项技能性强的运动,只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模仿、练习有时很难感知到正确动作的表象。特别是学习技术动作的最初阶段,如果不能有意识的感知自己动作表象,也就无法分辨自己动作的正误。表象是人脑对过去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它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的对过去感知事物形象的再现。它是更高的感性认识阶段。

2.2.3 表象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表象训练的重要因素包括表象训练的时间变量、表象角度,以能加速学生对整个技术动作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正确的表象;其次,表象训练在每堂课上应有一定时间的保证,但决不能忽略了实际练习,它是外表象向内表象转化的必然条件;第三,表象训练时应遵循一定的程序,不能忽略了放松训练。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表象训练可以加强大脑的运动记忆,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运动技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有效的提高乒乓球运动技能,表象训练法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3.2 建议

表象训练法在乒乓球教学中效果较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所以,建议在乒乓球教学中多运用表象训练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对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8级80名学生采用表象训练法与不采用表象训练法两种教学方式进行乒乓球推挡、正手近台攻球等内容进行教学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表象训练可以加强大脑的运动记忆,进一步完善和巩固运动技术,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提高运动技能。得出表象训练法教学效果好于传统教学方法。

关键词:表象训练,乒乓球,教学

参考文献

[1]漆昌柱,许培.表象训练的概念、理论及主要研究领域:现状与分析[J].体育科学,2001,(3).

[2]翟群,曾芊.体育运动心理学——应用指导[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1995.

表象训练在蛙泳教学训练中的作用 篇6

笔者以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德兴小学的30名学生(男17人、女13人,略具水性,基本会游蛙泳)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学生)进行14次课的蛙泳教学,执行相同的教学计划,实验组应用表象训练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两组学生学习起点无显著差别。由于实验对象基本为五年级的学生,注意的稳定性较高,能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较高的注意,且知识和智力已达到一定水平,能够较好地理解教师的暗示、语言,因此完全具备进行表象训练条件。

从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人的达标结果可看出,实验组达标13人,达标率86%,没达标2人,占14%;对照组达标9人,达标率60%,没达标6人,占40%。可见实验组的达标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蛙泳教学中运用表象训练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提高教学结果,有利于游泳技能的学习。

一、运动技术学习的理论与表象训练

表象训练是指在头脑中通过表象来呈现整个运动动作的全过程,从而唤起在比赛现场或训练条件下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在运动技术的形成过程中,通过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将动作完成的结果传入大脑,经多次重复,形成表象。表象形成后,通过表象演练,一方面可以强化其在大脑中的痕迹,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其相应的运动器官获得感知,在想象中练习。在练习时可以把表象与本体感觉结合起来,这样的方法比单纯的身体练习要好。

二、表象训练有利于学生形成蛙泳技术的本体感觉

在蛙泳技术教学中,腿的技术是各种姿势教学的基础。所以初学者如能练好腿的技术,就能使身体浮于水面,保持稳定姿势有利于学习臂的技术。蛙泳腿的技术动作中,翻脚是关键,它直接影响着蹬腿效果。正确的翻脚动作在收腿未完全结束时就已开始了,且在蹬水结束之前仍应保持外翻的姿势。此外,蹬水动作又包含有夹水,整个腿的动作节奏又要求慢收快蹬,这些都容易造成初学者动作概念不明确;抓不住动作要点,不能领会动作实质,容易忽略翻脚动作。

针对上述情况,对实验组进行蛙泳教学时,在陆上蛙泳腿模仿练习之后,下水扶板练习之前,专门安排针对翻腿动作这一细节的表象训练。即令学生坐于地上,身心放松,闭目,双腿自然放松,伸直,在教师的语言暗示下,想象自己的踝关节由自然放松变为紧张勾踝(背屈)的动作,数秒钟后再想象变为伸踝(跖屈)动作,如此交替进行约持续3分钟,要求学生用心体会两种动作的区别,发现多数学生在表象过程中双脚随暗示语言的变化不自觉地相应变化。三次课后,实验组已全部掌握正确的蛙泳翻脚动作,能扶板蹬腿25米以上,动作协调,效果好,有一定的速度;而对照组仍有几人不能掌握动作要领,练习过程不时需要提醒指正,多数人蹬腿效果不好,速度慢,有小部分学生需系浮带才能连续扶板蹬腿25米。可见实验组学生通过表象训练有利于形成正确的本体感觉。

三、表象训练有利于学生建立蛙泳技术的动作概念

运动表象的形成,首先要建立正确清晰的表象。而建立正确清晰的技术动作概念,必须有足够的刺激量和刺激时间。可见,没有正确的动作表象,就不可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表象训练正是这样一个结合技术动作,向学生讲授动作的内在规律的机会。通过想象和练习结合,体脑并用使学生理解掌握了动作概念,在中枢神经形成了相应记忆痕迹,从而提高动作的效果、减少错误率。实验表明,在教学过程中,实验组学生基本能正确表述动作要点,并且能够正确评判他人或自己动作的失误,而对照组只能做到通过视觉评判他人动作的正误对自己的动作感觉模糊而不完整。正因为实验组的学生对动作的结构、动作要领有了清楚的理解,才能在学习中减少错误动作的出现,提高学习游泳技能的效果。

表象训练法教学 篇7

摘要:最近几年,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逐渐的普及和应用,但是因为这种训练方式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应用的广泛性还有着非常明显的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教学的效果和水平。本文主要分析了表象训练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中的应用,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表象训练;教学;训练

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选择何种教学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将直接的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最近几年,表象教学逐渐在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当中兴起,其应用可以很好的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最近几年都没有大面积的推广,所以还需要对其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体育教学的效果。

一、概述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休因(R.M.Suine)教授在5想象现在的理论和应用一书中首先提出/表象训练一词,是指利用所有的感觉对经验进行重现或再造的过程,即利用有关运动的所有适宜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动觉、味觉等以及和运动经验有关的情绪或心境状态,在脑中进行演练,如重现过去的运动经验,创造新的运动形象或运动情境,简言之,即有意识地积极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运动表象进行回顾、重复、修正、发展和创造自己的动作。目前随着心理训练的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心理技能训练成为运动心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表象训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训练方法,它充分注意到了表象对技能形成的能动作用,充分发挥了心理功能对技能的调节和支配作用,因而是促进技能形成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它对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掌握起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发现,当表象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头脑中会像作家在写作时,科学家在发明创造时产生灵感一样出现表象的靈感,这无疑对人的技术水平的高度发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样,我们也会进一步的认识到,表象训练的意义不仅仅只在于促进技能的形成,更为深刻的意义还在于,表象运用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智力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可以帮助那些经常习惯于运用词语进行抽象思维的人均衡地发展他们的认知结构,表象训练除对技能的形成有积极的作用外,在认识学习中,在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在凡是关系到有表象参与的活动中它都将发挥其积极的作用。表象训练是学生在体育课上和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心理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表象训练的研究方法

实验前需要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可比性的研究,因为测试的对象通常是运动员和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他们的差别一般不是很大,测试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一些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测试的核心就应该聚焦在他们的表象能力是否存在着非常好的可比性上,但是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表象能力的可比性研究工作还处在比较薄弱状态,这样一来也就无法非常准确的保证实验中所有的学生和运动员都对表象能力具有相同的接受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无法很好的标明表象训练对学生和运动员的具体影响。当前很多人都认为表象讯刘安对于动作技能的培养和运动能力的提升都是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的,所以因变量通常是运动成绩和技能评分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很多的实验都是这样进行的,在实验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试,测试的内容包含运动能力和技术评定两个方面,之后进行了实验。实验彻底结束之后对相同的指标再进行同样的测试,在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了结论,实施表象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或者是运动员的表象能力,同时还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以更多的信息,而心理指标在实验当中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是没有办法充分的得以实现的,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这些指标都是衡量表象训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美国的心理学者研究发现,放松与表象训练有助于克服赛前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并且提出了表象训练的步骤:(1)对运动员的表象能力进行评价,采用马滕斯(Matens,1982)制定的/运动表象问卷(SIQ)。(2)准备状态的表象,使运动员进入低沉的放松阶段。(3)将各种感觉整合在一起。(4)实现目标策略。同时提出表象训练必须进行大量的练习和严格的控制。另外提出对心理训练的效果的评价应该更加全面。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开始采用某些生理指标的测试手段,配合某些问卷调查和心理测试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评定,力图更客观、更全面地检测心理状态的变化和正确评价心理训练的作用,但对于运动员心理状态的评价和心理效果检测的研究文献还不多见。

三、表象训练研究在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对近几年来的很多实验性研究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就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些比较类似的结论,其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使用表象训练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动作的质量,对初学者而言还能迅速的形成良好的训练方式。表象训练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建立自动理想反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它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十分有效的提高动机的水平,此外还使得动作技能在形成之后不容易淡忘。表象训练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好的提高运动记忆和运动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使得学生的运动技能和技术水平都有非常显著的提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运用表象训练就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

实验对象进行表象训练的实验中,心率曲线的变化基本一致,这表明表象训练可以缓解实验对象的紧张情绪,且提出心率曲线可以作为心理训练最为敏感可靠的指标之一,同时也是了解被试者心理训练情况的有效检测手段。心脏的调节受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前者对心脏有兴奋作用,后者对心脏有抑制作用。体育教学中合理地利用动作表象训练及暗示控制等心理手段,能够通过语言暗示使交感神经活动减弱,迷走神经活动增强,从而使心率下降。心率同时受心态的影响,心理训练积极主动地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使神经活动主动迅速地转为抑制,出现-松弛反应.,排除高焦虑的干扰,消除紧张情绪,使心率下降。这项实验证实了心理训练手段对控制体育学习焦虑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四、结语

相关的研究表明,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可以合理的使用表象训练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情绪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非常好的缓解,此外其动作掌握的情况也并不是十分的稳定,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降低学生的精神紧张情绪,提高训练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志远.简析羽毛球运动的起源、特点及技术训练[J].当代体育科技.2012(05)

[2]王子亚.羽毛球后场击球教学中表象训练法的应用研究[J].科技信息.2010(34)

[3]薛庆利.传统训练法与表象训练法在羽毛球教学中的效果比较分析[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04)

上一篇:违法行为轻微与违法行为性质轻微不是同一概念-关于免于行政处罚下一篇:描写母亲的诗句古诗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