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2024-10-06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精选6篇)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篇1

瓦斯及硫化氢气体检测作业规程

1、瓦检员必须具备高瓦斯硫化氢隧道安全知识,熟悉高瓦斯硫化氢隧道通风系统、避灾路线、监测监控系统和通风、瓦斯、防尘、防灭火设施。

2、瓦检员熟悉掌握便携式气体检测仪、自救器和其它正常使用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且会简单维修、处理故障。

3、瓦检员进入隧道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检查自救器完好。

4、必须严格执行有关通风、瓦斯等的规定,会填写瓦斯检查记录表。

5、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地点,在未排除安全隐患之前,不得进入该区域进行施工作业。

6、对瓦斯硫化氢积聚和超限区域,必须先排除瓦斯、硫化氢再进入检查,不准直接进入瓦斯硫化氢超限区域检查作业。

7、进洞前准备好检查需要的瓦斯检测仪、温度计、自救器及记录本。

8、瓦斯测定地点一般应在隧道靠近拱顶以下200mm的位置,硫化氢浓度测定地点一般在靠近隧道底板200mm处检查,并用温度计检查测点温度。

9、瓦检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检查地点、检查次数和检查周期进行瓦斯、硫化氢检查,严禁空、漏、假检现象。(空、漏、假检即:一是瓦检员没有上岗,空班、迟到或早退;二是没按分工区域和规定次数进行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瓦斯隐患;三是根本没有进行实地检查而填写假记录、汇报假情况,弄虚作假。)

10、隧道掌子面瓦斯和硫化氢浓度每2h检查一次。

11、瓦检员必须做到隧道内检查地点、检查手册、和隧道外的气体检测台帐三者上的有关情况和数据要完全一致,不能出现矛盾、不符或遗漏。

12、瓦斯浓度检测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工)。

13、检查隧道风流中的瓦斯和硫化氢:在隧道风流的上部进行检查瓦斯浓度,连续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在风流的下部测定硫化氢浓度,同样测3次取其平均值。

14、隧道放炮地点的气体测定:在放炮地点附近20m范围内的工作面风流中检查。

15、检查完瓦斯、硫化氢等气体浓度及温度后,瓦检员要将检查结果及时记入瓦斯检查员手册,并将检查结果通知现场作业人员。

16、瓦检员还应对沿途的通风设施、防尘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

17、瓦检员必须遵守交接班制度。

隧道内瓦斯浓度限制值及超限处理措施

序号

限值

开挖工作面风流中

1.0%

停止钻孔及爆破作业,加强通风、监测

钻孔排放瓦斯时,工作面风流中

1.5%

撤人,停电,加强通风、监测

爆破后工作面风流中

1.0%

施工人员不得进入,继续通风,加强监测

4、体积大于0.5m3洞室局部瓦斯聚集

2.0%

超限处前后20m范围内停工,撤人,断电,进行处理,局部通风、监测

局部通风机及电气开关20m范围内

0.5%

停机,靠近该范围加强局部通风

低瓦斯工区任意处

0.5%

超限处前后20m范围内立即停工,查明原因,加强通风、监测

完工后洞内任意处

0.5%

查明渗漏点,相关单位通报,进行处治

隧道通风作业规程

1、风机安装在洞口外新鲜空气环境中,距洞口距离不得小于30m;必须配备一套同等性能的备用风机;风机房附近20m范围内不得有火源。

2、认真做好值班,严禁出现无故停风现象。

3、严禁在爆破时间段停风,在爆破完后应立即加大通风功率,加强通风。

4、风机必须设置两路电源并装设风电闭锁装置,风电闭锁装置每隔三天检查一次。

5、必须配备柴油发电机自备电源,自备电源可作为两路电源之中的一路,自备电源应随时保持良好状态。

6、做好巡查管理,每天巡回检查一次,发现破损、爆裂、泄漏、脱挂、弯曲、褶皱、接头松开等要及时处理。施工通风系统或通过设施等出现异常时,如通风风筒脱节或破损等,必须及时组织修复,尽快恢复正常通风。

7、对通风设施进行日常和定期相结合的检修维护,保证通风设施正常运转供风。

8、风管布设必须顺直、稳定、严密,尽量减小风损;每班必须进行检查,及时补漏,必须做到风管的百米漏风率不大于2%;随掘进工作面的延伸及时接长风管,风管出风口距掘进工作面的距离应小于5m(若采用左右两路风管压入式通风时,左右两路风管出风口不宜布置在同一断面上,以避免形成涡流)。

9、自备电源和备用风机应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一旦需要,应在10min内接通并启动风机供风。

10、通风班(组)应配备通风测试仪器和仪表,对通风效果进行定期测试并做好记录,保证安全供风。

11、建立通风台帐制度、交接班制度,各种数据应当及时、真实记录、交接并签名。

12、通风机应有专人值守,按规程要求操作风机,如实填写各种记录。

13、风机应尽量减少停机次数,发挥风机连续运转性能。需停机或开启时,根据洞内调度通知进行。

14、通风人员必须是专职人员,和瓦检员采用联动方式沟通。

15、设专职风管维修工。每班必须对全部风管进行检查,发现破损等情况及时处理。对于轻微破损的管节,采用快干胶水粘补:先将破损部位清洁打毛后,再行粘补;破损口小于15cm时,直接粘补;破损口大于15cm时,先将破口缝合后再行粘补,粘补面积应大于破损面积的30%。粘补后10min内不能送风。对于严重破损的管节,必须及时更换。

16、对掌子面左右侧,拱顶,掌子面后方15m处隧道拱顶,仰拱处、二衬台车前段拱顶处等部位风速进行检测,保证风速不小于0.5s/m,每个部位每班风速检测不少于三次,做好检测记录。

17、因洞内渗水和温度变化的影响,风管内会积水,故应定期排水,以减少风管承重和阻力。

隧道供配电、风水管路作业规程

一、供配电作业规程

1、操作电工必须遵守电工作业一般规定,熟悉供电系统和配电室各种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并具备在异常情况下采取措施的能力。

2、停送电操作必须持有电工证的人员进行,并由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停电拉闸操作必须按照负荷侧刀闸、母线侧刀闸的顺序依次操作,送电合闸的顺序与此相反。严防带负荷拉闸。

停电:(检修倒闸)停电操作指令后按下列操作程序进行

断低压负荷开关--断低压负荷总开关--断高压进户总开关

送电:送电操作指令后按下列操作程序进行

合上高压进户总开关--合上低压负荷总开关--合上低压负荷开关

3、高压设备和大容量低压总盘上的倒闸操作,必须由两人执行,并由对设备更为熟悉的一人担任监护。

4、配电房停电检修:按停电程序进行操作后,在检修前端进行母线短路接地,并在总开关处挂上“严禁合闸”警示牌,检修作业完成、得到送电指令后摘除短路接地线,再按送电程序进行操作恢复供电并摘去警示牌。

5、局部停电:施工和检修需要停电或部分停电时,工作人员按操作指令确定的回路进行停电操作,停电后做好安全措施并挂上告之“有人作业,严禁合闸”的警示牌,作业完成后得到送电指令后方可按程序进行送电操作恢复供电、摘去警示牌。

6、停电时必须切断各回路可能来电的电源,不能只拉开断路器就进行工作,而必须拉开隔离刀闸,使各回路至少有一个明显的断开点。变压器与电压互感器必须从高低压两侧断开。

7、在一般情况下不许带电作业,必须带电作业时,要做好可靠的安全保护措施,有二人进行(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8、带电工作时,切勿切割任何载流导线。

9、凡是一般(临时)的电器设备与电源相接时,禁止直接或搭挂,需装临时开关或刀闸。

10、遇有严重威胁人身或设备的安全紧急情况时,可先拉开有关开关,事后向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11、对变压器维修时,高低压侧均需断开线路电源及负荷线,防止意外发生高压触电等危险。

二、风水管路作业规程

1、严禁用硬物击打、撞击管路;

2、洞内爆破作业时保证高压风管与掌子面不小于40m的安全距离;

3、风水管线安装前应统一管线长度,接头位置应错开支架位置。

4、高压风、水管尽头安设分配器,由分配器接装橡胶软管,分配器距离掌子面20m地段的橡胶软管须悬挂整齐;开挖、喷浆作业时橡胶软管挂设在边墙钢筋上,挂设高度约1.5m;停风、水时,风水软管向洞口方向收回,挂设在钢管下方。

5、高压风、水管穿越衬砌台车,仰拱作业段至掌子面管路挂设须平顺、牢固。

隧道排险、出碴作业规程

一、隧道排险作业规程

1、隧道、地下、地上高处作业的爆破施工中都有可能发生隐形的不安全因素,施工中应加强爆破后的排险工作。

2、爆破作业施工中排险是不可缺少的一道重要环节,是不可忽视的一道工序,严禁为抢时间及工期进度而忽视排险工作。

3、爆破后必须经过15min以上通风排烟后,经检测合格后,检查人员方可进入工作面,检查有无“盲炮”、“瞎炮”、“哑炮”及可疑现象;有无残余炸药或雷管;拱顶两侧有无松动石块;支护有无损坏与变形。在妥善处理并确认无误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可进入工作面。

4、进入工作面机械人工配合排险,必须有安全员在场值班观察是否安全,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5、出碴后进行第二次排险,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详细观察进行,排除一切可能发生危险的危石。

6、在下道工序开始前进行第三次排险,以人员为主,进行细致的以观察、敲击为主的排险,经安全检查确认后,方可立架。以此类推逐一进行排险,防止一切安全事故的发生。

7、瓦斯检查员每隔2h在断面及瓦斯硫化氢易突出部位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监测到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隧道通风,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到安全范围内再进行作业。

二、隧道出碴作业规程

1、装载机司机应严格遵守安全规程,按程序操作,文明施工,严禁疲劳驾驶。

2、机械装碴时,作业面应能满足装载机械的安全运转,装载机操作时其工作范围内不得有人通过。

3、运碴车辆的就位和进出必须有专人指挥,装载机和出碴车之间不得有人。

4、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5Km/h。

5、严禁超车,同向行驶车辆应保持不小于30m的距离。

6、出碴车辆在使用前详细检查,不得带故障运行。出碴车辆起动前应瞭望与鸣笛。

7、出碴车驾驶室不得搭载其它人员,车辆不得超速行驶;

8、出碴车辆在洞内行驶时,施工人员不准与车辆机械抢道,不准扒车,追车、强行搭车。

9、洞内倒车与转向,必须开灯,鸣笛并派专人指挥。

10、运输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道路两侧的废碴余料应派专人随时清理,保证运输作业的安全。

隧道爆破开挖作业规程

1、开挖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当超过此限值时,所有作业人员停止钻孔作业,检查并处理,其浓度小于0.5%后方可继续施工。

2、钻眼方式采用湿式钻孔,钻孔最小深度不小于0.6m。

3、作业人员依据测量的开挖轮廓线,根据爆破设计对开挖掌子面进行布眼,布眼时应注意掏槽眼位置、角度、深度,以保证开挖进尺效果。

4、周边眼应控制其间距,并严格控制外插角度,防止出现超欠挖情况。

5、底板眼下插角度应控制并保持一致,以防止底板不平整影响正常施工。

6、所有钻孔均必须控制其眼底深度,以保证开挖掌子面平齐。

7、钻眼过程中应随时观察围岩变化情况,当遇有异常情况时(如在钻孔时发生喷孔、顶钻、夹钻等动力现象时),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检查处理后方可继续施工。

8、必须采用煤矿三级许用炸药;必须采用煤矿许用毫秒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雷管时,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m/s;严禁使用秒或半秒级电雷管。

9、严禁反向装药,雷管以外不得装药卷。所有炮眼的剩余部分应用水炮泥封堵,炮眼应清楚干净,炮眼封泥不严或不足不得进行爆破,严禁用块状材料或可燃性材料作炮泥。

10、装药与爆破作业应保证:爆破地点20m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低于1%;通风风量足,风向稳,局扇无循环风。

11、放炮时,隧道内同时停止施工并停电,全部人员撤出洞外,且人员及机电设备均不要正对洞口。

12、爆破前,必须确认所有人员已全部撤至安全地点,方准下达起爆命令,爆破员接到起爆命令后,必须先发出爆破警号,至少再等5s,方可起爆。

13、放炮后至少经通风15min后,应由瓦检员携带防毒面具和自救器到工作面检测瓦斯浓度,在瓦斯浓度0.5%,硫化氢浓度小于6.6ppm后,方可解除警戒,允许工作人员进入开挖工作面。

14、瓦斯浓度检测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装药前、放炮前、放炮后);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制(安全员、瓦检员、爆破员)。

隧道锚杆作业规程(超前、锁脚、系统)

一、超前小导管

1、小导管设置范围拱部120度,单根长度4m。

2、导管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环向布置并向外倾斜,其倾斜角一般为5~10度。

3、注浆压力为0.5~1.0MPa,纵向前后相邻排导管搭接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1.0m。

二、锁脚锚管

1、锁脚锚管对称设置,上、下台阶在每个拱脚以上30cm处打设。

2、每根锁脚向下倾角为30~45度。

3、锁脚锚管施作完成,必须注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

三、系统锚杆

1、断面边墙、拱部均采用D25中空注浆锚杆,锚杆均设置垫板。锚杆呈梅花型布置,锚杆长度3.5m。

2、锚杆采用锚杆钻机直接送入围岩。锚杆钻孔利用开挖台阶搭设简易台架施钻,按照设计间距布孔;钻孔方向尽可能垂直结构面或初喷砼表面;锚杆孔比杆径大15mm,深度误差不得大于±50mm;成孔后采用高压风清孔。

3、安装前,应检查锚杆体钻头的水孔是否畅通,若有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

4、锚杆体装入设计深度后,应用水或空气洗孔,直至孔口反水或返气。

5、注浆材料宜采用纯水泥浆或1:1水泥砂浆。采用水泥砂浆时砂子粒径不应大于1.0mm。

6、注浆料应由杆体中孔灌入,上仰孔应设置止浆塞和排气孔。

7、中空注浆锚杆结束4h后,方可进行掌子面的开挖。

8、瓦检员每隔2h在锚杆施做部位进行瓦斯监测,若监测到有瓦斯气体浓度超限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隧道通风,等瓦斯气体浓度不大于0.5%时再进行施工。

隧道施工立拱架作业规程

1、施工期间,应对支护的工作状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在不良地质段,应由专人每班检查。

2、钢架在开挖或初喷后及时架设,钢架安装的位置、接头连接、纵向拉杆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架安装,必须由现场带班人员统一指挥,抬钢拱架的时候要统一口号、协调动作。抬钢拱架之前要注意清理脚下的障碍物(小导管、锚杆、电线),防止作业时绊倒。

4、钢拱架对接的时候,必须先准备好支撑,先用撬棍对好螺栓孔,再开始上螺栓。注意手在对接的过程中不得伸进接头或螺栓孔内,防止被挤伤。

5、钢拱架安装时必须根据测量人员给出的控制点和交底,来控制好拱顶和拱脚的位置,做好与现场技术人员的配合。

6、按设计加工好的各单元钢架后,组织试拼,检查钢架的尺寸及轮廓是否合格,并对其进行结构试验。具体的检测方法为:在工作台上将钢架拼装成环,外侧使用油顶、仪表,按设计荷载进行加压,使用钢筋应力计及收敛仪器,检测钢架内力和变形情况。严格控制连接板的钻孔尺寸。钢架加工误差沿隧道周边轮廓不大于3cm,平面翘曲小于±2cm。

7、在安装连接筋之前,钢拱架要有防倾倒的措施,必须有人负责支撑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防止支撑破坏造成拱架倾倒伤人。

8、立拱过程中,带班人员一定要在现场进行指挥和监护,有异常情况及时停止作业并进行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通知现场生产负责人组织人员机械处理,不得冒险作业。

9、拱脚下面不得有虚碴,清理时要注意不得超挖,拱脚一定要落在实处,如存在超挖、注意不得用虚碴进行回填,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拱脚稳定。

10、钢架安装允许偏差:横向和高程为±5cm,垂直度为±2度。

11、钢架定位筋一端与钢架栓接在一起,另一端埋入围岩中,当钢架处设有锚杆时,尽量利用锚杆定位。

12、施工时,工班长要跟班作业,技术人员跟班指导,确保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

13、高瓦斯隧道杜绝火源,钢架纵向钢筋采用插接连接或冷连接。

14、瓦检员不超过2h对断面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限时,立即撤出人员,加强隧道通风,等瓦斯、硫化氢浓度降至安全范围时再恢复作业。

隧道施工喷射混凝土作业规程

1、机械喷锚手必须进行防爆改造,检查喷锚机压力装置,查看压力表,系统风压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2、操作人员带好防护面具,喷射管出口前不得有人停留。

3、准备开风时,必须与喷射手联系,严格遵守开机顺序:缓慢打开主风阀送风、依次启动速凝剂计量泵、主电机然后向料斗放料。

4、开机后注意风压值变化,不可使风压过大。

5、喷射时随时与射手保持联系,射手发现喷嘴异常时,需立即与司机联系,通知停机。

6、喷射过程中,喷头与岩壁距离1m左右且与岩面垂直喷射,从下向上,逐层喷射至设计厚度。

7、短停机时,应注意风管前不可站人,防止突然开风伤人。

8、停止上料后,待料斗中混凝土基本输送完毕时先停速凝剂计量泵电机,再停振动电机。

9、通知喷射手将喷嘴从受喷面移开,向料斗中加水通过喷水清洗气料混合仓和混凝土管道,当喷嘴喷出清水后,移开水管,关主电机,稍后再关主风阀和计量泵。

10、用清水彻底清洗喷射机表面的混凝土。

11、喷射过程中一旦发现堵管,先停机,关闭主风阀和辅助风阀,然后拆卸速凝剂管路接头,拆卸时须慢慢松开螺丝,否则管内高压容易向外喷射速凝剂造成对人员皮肤和眼睛的伤害。

12、瓦检员每隔2h在断面监测一次瓦斯、硫化氢浓度,当有瓦斯、硫化氢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械,同时通风,当瓦斯、硫化氢浓度降至安全允许范围内时方可恢复作业。

隧道仰拱开挖作业规程

1、仰拱开挖采用人工钻爆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按3m进行,开挖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支护和仰拱填充施工。

2、仰拱开挖工作面附近20m风流中瓦斯浓度必须小于1.0%,当超过此限值时,所有作业人员停止钻孔作业,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通风,其浓度小于0.5%后方可继续施工。

3、钻眼方式采用湿式钻孔,钻孔最小深度不小于0.6m。

4、必须采用煤矿三级许用炸药和煤矿许用毫秒雷管。

5、为避免开挖震动对已形成的衬砌结构造成不利的影响和尽量控制超挖,仰拱开挖严禁放大炮,控制装药量。

6、为保证仰拱施工质量及施工干扰,可采用分段法进行开挖施工。

7、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将隧底虚碴及积水清理干净。

8、进行仰拱初支钢架的安装及连接筋的施做后,及时喷射C25砼进行封闭,保证初支砼的厚度及标高,同时,必须确保表面平顺无虚碴。以保证仰拱衬砌钢筋的定位及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9、隧道仰拱超挖应采用同等强度的混凝土回填,隧道仰拱严禁欠挖。

10、瓦检员间隔不超过2h仰拱开挖部位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低至安全范围时再恢复作业。

隧道栈桥搭设作业规程

1、仰拱开挖时,采用施工栈桥,解决洞内运输,当车辆通过栈桥时,栈桥下方不得有施工人员作业。

2、对栈桥进行移动时,采用钢丝绳将栈桥两端分别用两辆挖掘机的挖斗进行起吊,由专人进行指挥,避免因栈桥的拖拽产生火花发生安全事故,在移动栈桥过程中,瓦检员要进行瓦斯检测,当浓度超标时,必须撤出人和机械,加强通风,当浓度降低至安全范围内时方可恢复栈桥的移动。

3、为防止栈桥使用过程出现安全隐患,在人行栈桥沿长边方向设置临时性防护栏杆。

4、为保证车辆行驶安全,栈桥两侧设置照明灯作为临时照明。

5、每天派人对栈桥进行清扫,保证栈桥干净,消除安全隐患。

6、车辆在通过栈桥时按照“靠中行驶”的原则,缓慢平稳行驶,车速控制在5km/h,在栈桥上设置反光指示标识,引导车辆行驶,严禁违反栈桥规定进行野蛮操作。

隧道仰拱混凝土浇筑作业规程

浇筑混凝土前,须清除基底虚碴、积水、杂物等,对支架、模板和钢筋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方可浇筑。

1、仰拱及仰拱填充应分别浇筑,严禁整体一次浇筑。

2、仰拱的施工缝应与二次衬砌的施工缝设置在同一位置。

3、必须按照设计高程埋设纵向排水管,并根据隧道水量情况增设横向排水管。

4、仰拱混凝土应采用定型曲面钢模板浇筑,确保成型良好。

5、混凝土施工缝接茬处应进行凿毛处理,露出新鲜混凝土面,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6、浇筑混凝土时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密实,不得破坏防水层,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并保证衬砌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操作插入式振动棒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不得乱扔猛砸振动棒以防损坏,软轴部分不得插入混凝土中,电源接头必须良好,湿手不得接触电源开关。

7、浇筑混凝土需由下至上分层、左右交替、对称灌注,两侧混凝土灌注高差宜控制在50cm以内,并合理地控制浇筑速度。

8、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得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9、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进行覆盖并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天。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试件强度符合拆模强度值后,确定拆模时间。

10、混凝土结构表面须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有漏筋、蜂窝、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11、瓦检员每隔2h在仰拱施工部位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至安全允许范围时再恢复仰拱混凝土浇筑作业。

隧道洒水、降尘作业规程

1、隧道施工应采取洒水等防尘措施,施工人员应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具,搞好个人防护,并定期测试粉尘和有害气体的浓度。

2、洒水司机应听从现场负责人指挥,及时、高效地完成隧道各个区域的洒水降尘任务。

3、洒水车洒水作业中应保证安全第一,在隧道内洒水车速度控制在5km/h以内。

4、在开挖打钻、出渣作业等扬尘较大的工序应加大洒水降尘力度,增加洒水降尘的频率。

5、增设洗车设备,对出入隧道的施工车辆及时清洗。

6、放炮后须进行喷雾和洒水,根据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确定喷洒的溶液,若硫化氢浓度较高,可喷洒碱性液降低断面硫化氢浓度。

7、出碴前用水淋透碴堆,防止出碴时产生火星。

8、对施工机械和自卸车进行防爆改装,防止产生火花,引发安全事故。

9、洒水作业时,洒水车放置便携式瓦斯检测仪,对洒水作业环境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立即停止洒水并撤出人员和机械,加强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至安全范围时再进行作业。

瓦斯隔离板铺挂作业规程

1、挂设瓦斯隔离板前,首先检查基面的平整度,将基面的尖锐物割除干净,并用砂浆将端头涂抹平顺。

2、复合防水层用垫圈和绳扣挂在固定点上,固定点之间的防水层不得绷紧,破坏处采用专用胶进行修补。

3、瓦斯隔离板如采用热熔焊接法进行连接,必须加强通风和瓦斯检测当风流中瓦斯浓度小于0.5%才允许热熔焊接法进行连接,在连接作业时采用局部通风机稀释瓦斯。

4、瓦斯隔离板搭接不小于10cm,用自动爬行热焊机进行焊接,铺设采用专用台车进行。

5、分离式瓦斯隔离板铺设采用从下向上的顺序铺设,松紧应适度并留有余量,检查时要保证瓦斯隔离板全部面积均能抵到围岩。

6、分离式瓦斯隔离板铺挂前,用射钉将热熔垫圈固定在基层上,可用电磁焊机焊接,每幅瓦斯隔离板布置适当排数垫圈,垫圈间距:侧壁80cm~100cm,2~3个垫圈/m2,顶部50cm~80cm,3~4个垫圈/m2。

7、施工操作平台用木板进行满铺,平台周围安装防护栏,以防施工人员高空坠落,且防护栏外悬挂安全网。

8、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绳,高挂低用,将操作平台上的杂物清理干净,以防高空坠落伤人。

9、施工用电必须配有专用防爆配电箱,保证用电安全。

10、瓦斯隔离板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上岗,技术人员应加强现场指导,严把质量关。

11、瓦斯隔离板背后也是容易集聚瓦斯的地方,瓦斯检测员在每天的洞内巡检中也要加强此处的瓦斯浓度检测,做到心中有数,措施得当。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隧道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降低至安全允许浓度时再恢复挂设瓦斯隔离板作业。

二衬钢筋绑扎作业规程

1、钢筋应采用专用平板车拉入洞内,禁止用装载机拖拽,产生火花。

2、在台车上作业时,严禁大型施工机械从作业台架下通过,防止撞击台架后导致台架垮塌及人员坠落,二衬钢筋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和监管。

3、二衬钢筋作业前,应该对作业面设置足够的照明,保证通风机正常运转,同时对作业平台稳固性进行检查,对作业平台上的合格灭火器数量进行检查,对二衬台车的防溜逸措施进行检查。

4、二衬钢筋施作时,钢筋体系未能形成稳定体系前不得擅自停工。

5、作业人员应戴好安全帽,穿好防滑鞋,严禁酒后作业。

6、在高处(2m及2m以上)绑扎钢筋时,不得站在钢筋骨架上或攀登骨架上下,必须在操作平台上行走或者作业,并系上安全绳,高挂低用。

7、在运送钢筋时起、落、停、转均要动作一致,上下传送时不得同一条直线上进行以防失手伤人。

8、当作业平台达到2m以上高度时,必须对临边防护进行设置并在每次作业前进行检查。

9、多人抬运长钢筋时,负荷应均匀,起落、转、停和走行要一致,上下传递钢筋时,不得站在同一垂直线上。

10、施工现场各种安全防护设施、安全标志等,未经领导及安全员批准严禁随意拆除和挪用。

11、二衬台车或操作平台上不得码放钢筋,应随使用随运送,不得将工具、箍筋或短钢筋随意放在台车上。

12、高瓦斯隧道杜绝火源,二衬钢筋采用绑扎或机械连接。

13、二衬钢筋作业时,瓦检员不超过2h一次进行气体检测。若监测到有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隧道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低至安全允许浓度时再恢复作业。

二衬混凝土浇筑作业规程

1、人员高空作业必须佩带安全绳。

2、衬砌台车操作平台架设防护栏,防护栏外挂设安全网,并要求要求施工作业平台用木板进行满铺,防止施工人员失足高空坠落。

3、操作平台上的杂物必须清理干净,以防坠落伤人。

4、浇筑混凝土前检查台车定位情况,确保台车定位准确。

5、混凝土灌注前及灌注过程中,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骨架、预埋件等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6、衬砌施工缝端头必须进行凿毛处理,用高压水冲洗干净。

7、按设计要求预留沟、槽、管、线及预埋件,并同时施作附属洞室砼衬砌。

8、混凝土两端挡头板,应安装牢固可靠不漏浆,砼衬砌灌注自下而上,先墙后拱,对称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停电应立即起动备用电源,确保砼浇筑作业连续进行。

9、混凝土振捣时,不得破坏防水层,不得碰撞模板、钢筋和预埋件。操作振动器时必须戴绝缘手套,并不得乱扔猛砸振动器以防损坏,软轴部分不得插入混凝土中,电源接头必须良好,湿手不得接触电源开关。

10、泵送砼结束时,应对管道进行清洗,但不得将洗管残浆灌入到已浇筑好的砼上。

11、钢筋混凝土二次衬砌地段,必须用与二次衬砌混凝土相同配合比的细石混凝土或砂浆制作垫块,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主筋保护层不小于50mm。

12、拆除混凝土输送软管或管道时,必须停止混凝土泵的运转。

13、台车下的净空应保证运输车辆正常通行,并悬挂明显的缓行标志。

14、瓦检员每隔2h在二衬混凝土浇筑部位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撤出人员机具,加强隧道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时再恢复混凝土浇筑作业。

隧道照明作业规程

1、开工前,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临时用电安全技术培训,电工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2、高瓦斯工区一律采用防爆型电缆和防爆型照明灯具,且瓦斯监控设备安装瓦电闭锁装置,一旦传感器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自动切断洞内电源。

3、洞内工地移动照明,应采用矿灯或防爆应急灯。

4、严禁将普通照明设备带入高瓦斯工区使用。

5、高瓦斯工区成洞段照明用电不应大于127V,掌子面不应大于36V,不得私自更换电压。

6、严禁私自在照明电缆接其他用电设备,导致隧道施工照明不足。

7、瓦斯隧道内照明输电线路不得使用裸线和绝缘不良的导线。

8、当电器设备损坏时,严禁私自拆卸修理。

9、矿灯充电房应设置在离洞口50m以外。

10、开挖断面掘进时,照明设施及时跟上,并保证工作面照明亮度达到要求。

11、当瓦斯浓度超过规定的允许值时,应切断电气设备的电源,人员撤出洞外。

12、禁止洞内电气设备接零。

13、检修和迁移电气设备(包括电缆移动、更换防爆灯泡)必须停电进行,不准带电作业。

14、洞内的任何操作人员(包括电工、钳工),不得擅自打开电气设备进行处理,电气设备的修理工作应在洞外进行。

15、开挖工作面附近的固定照明灯具,必须采用矿用防爆灯,不得随便换用灯具。

隧道运输、机电维修作业规程

一、隧道运输

1、各类进洞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

2、高瓦斯工区,进洞的各类机械与车辆,必须采用防爆型或经过防爆改装。

3、所有运载车辆均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材具时,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4、进出隧道的人员应走人行道,不得与机械或车辆抢道,严禁扒车,追车或强行搭车。

5、双线运输时,其车辆错车净距应大于0.4m,车辆距坑壁或支撑边缘的净距不应小于0.2m。

6、运输线路上的掉碴应随时清理。

7、洞内运输的车速不得超过5Km/h。

8、在洞口及施工狭窄地段应设置“限速”标志,必要时应设专人指挥交通。

9、机械运输车辆在通过栈桥、台车时应鸣笛提醒作业工人避让,以免出现意外。

10、仰拱栈桥应及时清理杂物和泥巴,防止车辆在栈桥上打滑。

二、机电维修

1、洞内检修、搬迁电气设备(电缆和电线)时,应切断电源,并悬挂“有人工作,不准送电”的警告牌。

2、洞内电气设备的维修,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非专职电器人员(未持操作证),不得维修电气设备。

(2)维修高压电气设备主回路时,必须停电,穿电工绝缘服并站在绝缘物上;维修低压电路时,电工必须穿戴绝缘防护用品,原则上停电作业,当受条件限制不允许停电时,必须两名专业人员同时作业,一人观察,一人操作。

(3)隧道高瓦斯工区,当电气设备损坏时,必须拆除到洞外进行维修。

3、瓦检员每隔2h沿隧道线路、瓦斯易聚集处、二衬台车处、断面进行瓦斯、硫化氢监测,若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立即停止作业,撤出人员,同时加强隧道通风,待瓦斯、硫化氢气体浓度降至安全范围时再进行作业。

隧道紧急逃生通道布置作业规程

1、保障逃生通道的刚度、强度及抗冲击能力。通常使用的逃生钢管采用热扩无缝钢管,必须满足相应的安全性能要求。

2、为保证管道承受坍塌体的压力,对采用的管道材质,必须确保其承压能力和连接头的牢固,并经试验室具体试验后,方可用于隧道中。

3、施工现场应根据隧道围岩、掘进开挖方式等情况备足管道。

4、管道须连接简单、牢固、紧密可靠,且在地面做好临时固定措施,施工时管口可加临时封盖,并易于打开和封闭。

5、逃生管道与风管布置在同一侧。

6、管道设置从衬砌工作面布置至距离掌子面20m以内的适当位置,管道沿着初期支护的一侧向掌子面铺设。

7、逃生管道在二衬台车移动就位过程中,临时拆移时应逐节拆除,严禁一次拆除到位,以随时确保逃生管道的效用。

8、逃生管道在经过掘进台阶时,应顺延台阶布置,可装转接接头顺延,其管道架空高度和长度以不影响施工为宜。

9、设置的逃生管道应平整、顺畅,不得作应急逃生以外用途。

10、掌子面应同时放置应急食物箱和救护箱,应急食物箱须存放10人左右一天所需的水和食物;救护箱内备包扎纱布、消毒药水、常见外伤用药等。

11、应急抢险救援时应利用预设的逃生通道和救生管道迅速与被困人员取得联系,当预设的逃生通道失效,应立即钻设救生管道进行联系和输送食物,钻进工艺采用跟管钻进,跟进套管必须采用专用地质套管。

12、高瓦斯工区应设置硬质高分子材质的逃生管道,防止在拖拽逃生管道时起火花。

隧道临时排水作业规程

1、必须做好洞内场地规划建设,做到人、机、水三路有效分离。

2、隧道施工污水必须经过专用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3、边仰坡坡顶的截水沟应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在洞口开挖前修建,其出水口应防止顺坡面漫流,洞顶截水沟应与路基边沟或自然排水沟顺接,组成排水系统,防止水流冲刷洞口。

4、顺坡排水时,排水沟必须距离拱脚位置1m以上,防止地下水浸泡软化拱脚,引起沉降。

5、施工中采用中心排水沟或侧沟作为临时施工废水排水沟时,必须采取过滤措施,防止杂物堵塞中心排水沟或侧沟。

6、洞内有大面积渗漏水和股状出水时,宜集中汇流引排。可采用钻孔集中汇流引排,并将钻孔位置、数量、孔径、深度、方向和渗水量等作详细记录,在确定衬砌拱墙背后排水设施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7、在地下水发育或穿越煤层的围岩施工时,为防止采空区、暗河及高压涌水的突然出现,开挖工作面上应布设超前探孔。

8、土质地层、围岩松软地段的排水沟和集水坑(井)必须进行硬化处理。

9、对用电的排水设备要确保电路安装的正确,检查转向是否正确,设置接地装置及标志,要严格按照安全用电方案办理,做到一机一闸一漏一保。

10、对隧道内排水沟及集水坑内污泥杂物要及时进行清理,对管路要定期检查维修,定期用清水进行冲洗。

硫化氢气体预防预控作业规程

1、加强对参建人员有关硫化氢气体预防知识的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2、适时开展应急演练,以确保现场作业人员了解并掌握应急救援及逃生知识。

3、现场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压缩式自救器、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等应急设备。

4、进入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首先测定该场所空气中的硫化氢浓度,采取通风排毒措施,确认安全后方可操作。

5、严禁在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的部位进行施工作业。

6、配备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由瓦检员定期对硫化氢作业环境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进行测定。

7、操作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好防毒面具,施工过程须有专人监护,严禁单人作业,发生异常情况立即救出中毒人员。

8、发现硫化氢浓度高,要先报告,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才能进入现场检查和处理。

9、发现硫化氢气体外溢,应立即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紧急处理,防止造成更为严重的事故。

10、现场配备应急车辆,以确保突发状况下能第一时间将伤员送至医院。

11、患有肝炎、肾病、气管炎的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硫化氢作业。

掌子面超前探放钻孔作业规程

1、超前钻孔开工前,首先检查掌子面拱顶及边墙的支护情况,只有在确认无安全隐患时,方准开钻作业。

2、运输钻机时,拆下油管后,所有的接头均需用旧布包好,盘绕整齐,以免运输过程中折断。

3、在起重、装卸、运输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压力表、操作手把、外露油管接头等零部件。

4、打钻前,要将钻场及周围杂物清走,确保退路畅通,施工时打钻人员必须注意力集中,严防意外发生。

5、打钻人员严禁穿化纤衣服,必须佩带防毒面具、护目镜和携带自救器。

6、钻机各转动部分,必须安装防护栏、保护罩。正常钻进时,司机不准离开钻机,人员不准靠近钻具,发现问题及时停钻。

7、钻机操作由有经验的钻工担任,一人操作至少一人在现场监护,钻机操作按钮必须设在距司机工作处不超过0.5m的地方,确保能及时停送电。

8、钻孔必须采用湿式打钻,在钻进过程中要随时注意观察各压力表的读数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钻机操作人员要精力集中,防止误操作伤人。并要做到“三看、二听、一及时”。(三看:即看孔底压力指示针和进尺速度;看孔口返水返渣情况;看水管接头情况。严格执行“先送水,后开钻;先停钻,后停水”的规定。二听:即听机器运转声音,听孔内震动声音。一及时:即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9、瓦检员必须携带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在进行超前钻探时应全程对在距离孔口不大于3m的位置每钻进1m检测一次。当瓦斯浓度、硫化氢浓度及一氧化碳浓度超过预警值时,施工人员要立即停止工作,撤出掌子面,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并向值班室和负责人汇报。

10、在钻进过程中,若发生钻孔喷孔,遇孔内瓦斯大量涌出、顶钻、压力突然增大等异常情况,立即停止钻进,且不得拔出钻杆,现场负责人要立即向项目部领导汇报,如遇紧急情况,必须立即通知附近的作业人员撤离至洞外。

11、每次开钻前,要详细检查钻具、接头有无损伤,有损伤的严禁使用;每接一根钻杆都要进行详细检查,不准使用弯曲、脱丝钻杆,钻杆接头要上紧,防止发生伤人事故。

12、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不得站在钻杆的直冲方向。

13、打钻要严格执行现场交接班制度。现场要交清、接明钻孔及钻机运行等情况。打钻过程中,班班要做好孔口保护工作,防止孔内掉进钻具或其它杂物。

14、钻机操作台保持干净,禁止乱放东西。

15、施工过程中,接钻杆人员与钻机操作人员之间必须做到有问有答后才能作业,听不到对方回话不准靠近钻机。

16、每次钻机停钻时,必须把操作手把用固定装置锁好。

17、打钻时,钻场必须配备两具8Kg的干粉灭火器,距钻场距离不超过5m。

防爆设备检测作业规程

为了保证进入高瓦斯隧道安装的设备符合防爆质量要求,所有进洞的防爆设备(包括小型电气)在进洞前必须对防爆性能进行检查,其检查内容如下:

1、肉眼观察检查连接螺栓是否齐全、符合要求。单手五指正向旋进超过1/2圈即判定为失爆。

2、肉眼观察或尺量检查各部件是否齐全完好、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检查各进出线装置是否封堵。要用合格的橡胶密封圈、镀锌金属压圈和镀锌挡板。放置顺序是:最里面为橡胶密封圈,中间放镀锌挡板,最外是镀锌金属圈,接线嘴应上紧。在引入引出装置嘴处,顺着电缆方向单手能将电缆推进或拉出接线腔者即判定为失爆。

4、压线板以压紧电缆直径的10%为标准,否则即为失爆。

5、检查隔爆外壳是否涂有油漆,大、中修后必须重新涂防腐油漆。隔爆外壳、接线箱底座等是否变形走样。轻微凸凹不平不能超过完好标准。

6、检查隔爆接合面是否有锈蚀和机械伤痕,是否涂有防锈油脂,并应进行硫化等处理,粗糙度要符合要求,针孔、划伤等机械伤痕不得超过规定。隔爆结合面间隙应符合要求,对每台设备及电器的各个间隙都要逐一测量。

7、通电试运转,观察开、停(或运转)动作是否灵敏可靠,运行是否正常,有无杂音。

8、接地装置的检查:单手用力能拔出接地极即判定为失爆,但设置在水沟内的钢板接地极不受此限。

9、使用合格的防爆电气设备,禁止非防爆电气设备进洞。

10、检修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产生机械划痕。

11、加强防爆电气设备的管理,作好检查督促工作。

12、电气设备的失爆都是由安装、运行、维修质量不符合标准或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因此必须严格保证安装、维护、检修质量才能防止电气设备失爆现象的发生。

13、定期检查风电闭锁、瓦电闭锁装置,确保其正常运行。

14、定期对防爆型通风机、防爆型重型机械进行检查,并严格按照防爆改装后的要求进行操作,防止设备失爆。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篇2

硫化氢, 分子式为H2S, 在标准状况下是一种易燃的酸性剧毒气体。其无色, 在低浓度时有臭鸡蛋气味, 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原料。它能溶于水, 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硫化氢与空气或氧气以适当的比例 (4.3%~46%) 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因此, 含有硫化氢气体的作业现场应配备硫化氢监测仪。完全干燥的硫化氢在室温下不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但点火时能在空气中燃烧, 并产生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 该气体会损伤人的眼睛和肺。

硫化氢的相对密度比空气大, 易在地势低的地方聚集, 如地坑、地下室里。如果处在被告知有硫化氢存在的地方, 应立刻采取自我保护措施。我国硫化氢的职业接触限值:最高允许浓度 (MAC) 为10 mg/m3。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超过10 mg/m3时, 浓度升高而臭味反而减弱。在高浓度时, 因人的嗅觉会迅速疲劳而不能察觉硫化氢的存在, 故用嗅觉来衡量硫化氢浓度的手段是致命的。只要有可能, 都要在上风向、地势较高的地方工作。

接触途径

硫化氢为窒息性气体, 主要经呼吸道侵入体内。它广泛存在于多种生产过程中, 如煤的低温焦化、含硫油气的开采和提炼、橡胶加工等。另外, 开挖沼泽地、下水道、隧道以及清除垃圾、粪便等作业也常有硫化氢存在。据统计, 目前有70多种职业涉及到硫化氢。

毒性特点

硫化氢是强烈的神经毒物, 对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低浓度时, 对呼吸道及眼的局部刺激作用明显, 浓度越高, 全身性作用越明显, 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窒息症状。硫化氢浓度高时, 可引起颈动脉窦反射, 造成呼吸停止, 若浓度更高, 可直接麻痹呼吸中枢而立即引起窒息死亡。长期接触低浓度硫化氢, 可引起神衰症候群及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硫化氢对人体的慢性作用主要在眼部, 表现为结膜炎、角膜损害等。

硫化氢中毒事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温季节易发硫化氢急性中毒事故;二是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一般较多;三是发生在中小企业的硫化氢中毒事件呈上升趋势;四是出事单位多作业场所环境恶劣,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较差;五是不少事故是因劳动者违规、违章操作造成的。

不同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对人体主要影响见表1。

中毒表现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有畏光、流泪、眼部有异物感等症状, 口鼻有灼热感。

中度中毒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晕、全身乏力、呕吐等, 同时出现咳嗽、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另外, 眼刺激症状增强, 引起看光源时周围有色环存在、视觉模糊。检查有上呼吸道黏膜充血, 肺部可能有干性罗音, 结膜充血, 角膜上有小水泡或溃疡。

重度中毒有心悸、呼吸困难、行动迟钝等症状, 若不及时离开硫化氢气体环境, 则继而出现意识模糊、呕吐腹泻和抽搐等症状, 并陷入昏迷状态, 可因呼吸麻痹致死。昏迷和抽搐持续时间较长者可能发生中毒性肺炎、肺水肿或脑水肿。若接触极高浓度的硫化氢, 可发生电击样中毒, 即在数秒后突然倒下, 瞬时内呼吸停止。

急性中毒者经救治后大多可完全恢复, 但少数严重中毒或反复中毒者会在短期内出现头晕、呕吐、步行蹒跚等后遗症, 这些症状会在一段时间后消失。

亚急性中毒

发生亚急性中毒是因经常接触硫化氢而出现局部刺激表现。其症状为眼部发痒、有异物感、流泪, 甚至视力模糊。长时间暴露在硫化氢浓度为100 mg/m3以上的环境, 可能会引起肺水肿和支气管炎。

慢性中毒

经常接触低浓度硫化氢但无局部刺激表现出现的, 划归为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可致嗅觉减退。

预防措施

预防硫化氢中毒事件的发生, 需要做好硫化氢危害因素的控制, 同时, 还要提高劳动者对职业中毒事故的防范能力, 普及硫化氢的危害及防范知识, 从而避免职业中毒事件的发生。

普及防范知识

建议各涉硫化氢企业每年开展1次专题教育, 针对硫化氢的防治进行安全培训, 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危害的认识。各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防范硫化氢中毒事故安全知识的普及覆盖率。

落实企业责任

企业要改善安全生产条件, 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场所, 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并应如实告知从业人员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企业要严格保证进行涉硫化氢作业的人员得到用人单位安全作业许可。作业人员作业前, 要戴好防毒面具, 系好救护带, 现场必须有安全人员监护。企业应对危险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 若作业场所有毒有害气体超标, 应采取强制通风、空气置换等手段, 直至检测合格。各项安全措施落实后, 方可批准作业。

另外, 企业还应建立健全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并定期加以修缮及演练。应急处理人员要配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 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要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 加速扩散。要对泄漏气体用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加强现场管理

企业要在高危场所设置警示标志, 并监督作业人员按章操作。当发生硫化氢中毒事件时, 救援人员应配带专业防护用具实施救援, 杜绝不具备条件的盲目施救,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伤亡。

在生产、施工现场, 企业必须安排现场专人监护, 检查上岗人员的上岗资格, 并对作业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问题及时告知, 发现不符合安全生产规定的情况要立即制止。

作业人员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有害气体浓度

加强个体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 当空气中硫化氢气体浓度超标时, 要配带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 。在进行硫化氢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或人员撤离时, 要配带氧气呼吸器或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由于硫化氢气体易对人体眼睛造成刺激, 故作业人员应该配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由于硫化氢气体属于易燃易爆物质, 故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典型案例

案例1

2003年12月23日夜, 在重庆市开县高桥镇, 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 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井口喷出30 m高, 失控的有害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 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本次事故共造成243人死亡, 4 000多人受伤, 疏散转移6万多人, 共计9.3万多人受灾。

案例2

1997年11月12日22时, 新疆石油管理局某采油厂的稀油作业区工作人员在酸洗注水管道干线时, 由于管线破漏, 造成3位巡检人员因吸入高浓度硫化氢气体发生急性中毒。由于其他人员盲目救援, 致使事故扩大, 共造成8人中毒, 7人当场死亡, 1人重度昏迷。本次事故起因为该注水管线进行酸洗时, 管线内污垢中硫化亚铁与酸洗液中的盐酸发生化学反应, 产生大量硫化氢气体。由于管线长年失修, 酸洗导致管道破损, 引起大量硫化氢气体泄漏, 加之当时无风, 空气流动性差, 致使破损处周围空气中的硫化氢气体浓度不断蓄积升高, 造成了巡检人员急性中毒。

“井喷”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

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篇3

关键词:硫化氢;防护;复训培训;安全生产;培训模式

一、前言

含硫化氢天然气田在全球分布相当的广泛,目前世界上己发现了400多个具有工业价值的含硫化氢的油气田。其中仅前苏联就发现了70多个含硫化氢气田,其储量占到该国天然气储量的12%。目前,我国已经在四川、渤海湾、鄂尔多斯、塔里木等含油气盆地中发现了含硫化氢天然气田。由于硫化氢气体的危害性,使得高含硫化氢气田开发风险也在不断增加。一旦超标含硫化氢油气井发生井喷失控,将导致灾难性的悲剧,硫化氢防护技术培训在石油行业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取得了的明显的成绩,大大降低了石油作业中硫化氢事故的发生率。但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怎样才能真正服务于生产,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的模式有待于改进。

二、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的必要性

高含硫气田因硫化氢含量高,大大增加了开发难度和安全风险。严防井喷失控和大面积硫化氢泄漏事故的发生,始终是高含硫化氢气田各个生产作业环节的第一重点。要保证高含硫气田安全、平稳、高效开发,需要有一支技术精、责任心强的员工队伍作为高含硫气田开发的人力资源保障。

石油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危行业,在高含硫地区作业的工作人员更具危险性。虽然在高硫化氢油气开发过程中,始终潜在着硫化氢气体泄漏伤害的风险,但可以预防。人员的安全、环境的安全、设备的安全是硫化氢防护的重点所在,人员的安全是第一位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能安全工作。提高一个企业或是团队的安全水平,只有提高人员的安全素质。这就要求必须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是持续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三、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的特点

1.学员工作地点“点多面广、流动分散”

学员工作地点“点多面广、流动分散”,除少数机关、后勤人员外,大部分人员都在野外、战场工作。一线操作人员的工作地点大都在偏远的野外,井队与井队、站场与站场之间的距离较远,组织现场员工长时间集中培训有很大的难度。

2.专有的工种、专业较多

高含硫气田的开发,在生产过程中有钻井施工、井下作业,采油采气、集输储运、天然气压缩机操作工等专业、工种、岗位,培训不可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要根据学员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教学。

四、怎样做好硫化氢防护技术复训培训

硫化氢防护技术的复训培训是石油行业安全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员工在繁忙工作中参加硫化氢防护技术的复训培训,不单单是为了复审取证及应付检查,而是希望在再次的培训中能有更多的收获,掌握更多的防硫化氢知识,并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保障生产的安全运行。

1.培训时间不宜过长

复训培训相对于初训培训时间要短,复训时间不少于6h。

2.合理选择培训方式

根据学员工作地点“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培训。对于多数员工采取集中办班培训、分期分批轮训的方法,特殊情况可采取送教到现场、现场演习、答疑等方式进行培训。

3.培训模式的转变

培训模式由讲授式向讨论式转变

转变的根本就是让学员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变教师讲授、学员被动听为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比如由教师提出问题:你的工作场所配备了哪些防护设备、采取了哪些硫化氢防护措施;你单位的硫化氢应急预案是怎样的;你工作的什么地方会有硫化氢;为了防止遭受硫化氢的伤害,应养成什么样的工作习惯;你认为单位的防硫化氢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等等,然后由学员充分去讨论发言。在学员发言讨论中教师给予肯定,将所要传授的知识溶入到讨论中。同时加强案例分析能让学员更好的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师生、学员之间相互讨论,不但可以激发学员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从中了解到现场最新的防硫化氢动态,更好的应用于培训教学。

技能模拟训练为主,理论学习为辅

由于是复训培训,大部分学员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因此复训培训的重点不应在硫化氢理论常识上,而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学员现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培训场地由课堂转为实操训练场地,进行实地模拟训练。如自身应急程序的演练,现场急救、呼吸器的佩戴等,实际操作能力的增强,无疑对安全生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搭建网络培训系统,开展网络培训

网络培训具有覆盖面广、直观、生动、随时可以开展培训等特点,适合高含硫气田开发工作地点“点多面广、流动分散”的情况。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工作、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在线提问、交流,共同提高。

4.做好培训效果的跟踪评价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篇4

预防硫化氢中毒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天津市华水自来水建设有限公司

2018年7月5日

预防硫化氢中毒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预防硫化氢中毒应急救援预案

1.1 为加强作业中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掌握事故处置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人员伤亡,同时避免因盲目施救而导致事故扩大,制定本预案。

1.2各级管理人员、涉及有限空间工作的现场作业人员应熟知本预案。

1.3 本预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演练,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1.4 编制依据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有限空间的范围

有限空间是指存在危险有害因素(如缺氧,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且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

2.1 有限空间分类

2.1.1封闭、半封闭设备:如船舱、储罐、冷藏车、水塔、水箱、反应塔、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2.1.2地上有限空间: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实验室、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2.1.3地下有限空间:储藏室、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化粪池、污水池、下水道、沟、井、池、地下电缆沟等。

2.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类

2.2.1缺氧危险作业环境:是指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18%的环境。

2.2.2有害有毒危险作业环境:存在其他有毒有害气体的环境。

2.3潜在的事故类型、影响的范围及后果

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易导致的潜在事故有:中毒事故、缺氧窒息事故。

2.3.1中毒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中毒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

2.3.2缺氧窒息事故危害范围及后果

发生缺氧窒息事故,其危害范围主要涉及到在有限空间作业环境中的作业人员、监护人员、救援人员;其危害后果主要会导致中毒人员昏迷死亡。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1.1 总指挥:杨郅 副指挥:李倩

成 员:周锦、赵志争、付伟、宋帆、董景尧、刘莹、鲁桂民 3.1.2应急办公室设在项目办公室,负责应急归口管理工作。3.1.3设立相关应急工作组,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应急工作。

(1)抢险组:由赵志争负责,工程部负责配合。

主要职责是:组织实施抢险行动方案,协调有关部门的抢险行动,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抢险进展情况。

(2)道路疏导组:组长由付伟负责。

主要职责是:负责抢险一线周围交通顺畅,确保应急物资运输及周边交通顺畅。(3)后勤保障部:组长由宋帆担任。

主要职责是:负责解决全体参加抢险救援工作人员的食宿问题。(4)物资设备供应组:组长由刘莹担任。

主要职责是:负责调集抢险器材、设备、物资的供应。(5)安全巡视组:组长由董景尧担任。

主要职责是:负责保护抢险人员的人身安全,做好现场的安全巡视工作。

(6)伤员救治组:组长由鲁桂民担任。主要职责是:负责现场伤员的救护等工作。(7)资金保障组:组长由邢小舒担任。

主要职责是:接受总指挥的委派,负责应急救援各种资金的总体调配工作,务必做到及时充分,保障资金的投入到位。

(8)车辆调度组:组长由鲁桂民担任。

主要职责:接到上级的指令和调动,负责调集、安排应急救援车辆进行抢险救援,务必做到及时、有效、合理。

3.1.4所属各项目应急机构及救援队伍

项目系统内各项目应根据需要成立应急机构和专(兼)职救援队伍,在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时,公司所属各项目应急机构及救援队伍统一由总指挥调配实施应急救援工作。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应急指挥中心

应急指挥中心全面负责公司应急管理工作,是公司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最高应急指挥机构,全面负责公司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指挥工作。职责如下:

(1)负责公司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审批、发布;(2)领导、组织和协调应急救援工作;(3)审批应急管理和救援费用;(4)审定并签发上报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应急管理工作报告;(5)审定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意见。3.2.1总指挥职责

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的法律法规和要求;接受政府应急指挥机构的领导,请求和提供应急救援;统一领导项目系统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制定项目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制度等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发布项目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命令和终止命令;统一指挥协调项目系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实施工作。

3.2.2 副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统一指挥协调项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现场处置指挥工作,日常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技术指导工作;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后勤服务工作。

3.3 应急办公室职责

在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是应急指挥中心的办事机构,职责如下:

(1)负责组织项目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工作;

(2)负责项目所属各项目应急管理工作的指导、检查;(3)负责应急管理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汇报和上报;(4)负责应急指挥中心具体工作和应急值班。

及时了解项目有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情况,提请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实施和终止有关应急预案;落实应急领导组下达的有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的各项应急指令;监督有关应急预案的执行情况;掌握应急处置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应急处理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完善有关安全管理应急工作的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修订;组织开展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与演练工作。

3.4 各应急工作组的其他职责

(1)及时了解项目突发事件的有关情况,提请应急领导组、应急办公室决定启动、实施和解除相关应急预案;

(2)落实应急领导组、应急办公室下达的应急指令和各项任务;(3)掌握有关应急处理情况,及时报告、协调解决应急处理过程中的有关重大问题。

(4)组织制定有关专项应急预案和规章制度,并定期对其进行演练、评估与修订;

(5)其它有关事项。

各部门及各项目救援小组应完成指挥中心交办的应急救援任务,其职责若综合预案和专项预案未明确规定的,应按国家法规和合同履行。

4、抢险救援

4.1现场应急指挥负责人和应急人员首先对事故情况进行初始评估。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初步分析事故的范围和扩展的潜在可能性。

4.2使用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和氧气的含量进行检测。也可采用其他简易快速检测方法作辅助检测。

4.3根据测定结果采取加强通风换气等相应的措施,在有限空间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作业。

4.4抢险人员要穿戴好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呼吸器、工作服、工作帽、手套、工作鞋、安全绳等),系好安全带,以防止抢险救援人员受到伤害。

4.5在有限空间内作业用的照明灯应使用12V以下安全行灯,照明电源的导线要使用绝缘性能好的软导线。

4.6发现有限空间有受伤人员,用安全带系好被抢救者两腿根部及上体妥善提升使患者脱离危险区域,避免影响其呼吸或触及受伤部位。

4.7抢险过程中,有限空间内抢险人员与外面监护人员应保持通讯联络畅通并确定好联络信号,在抢险人员撤离前,监护人员不得离开监护岗位。

4.8.救出伤员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将伤员转送医院。

4.9.伤员现场救护

4.9.1中毒急救

○1由呼吸道中毒时,应迅速离开现场,到新鲜空气流通的地方。○2经口服中毒者,立即洗胃,并用催吐剂促其将毒物排出。○3经皮肤吸中毒者,必须用大量清洁自来水洗涤。

○4眼、耳、鼻、咽喉粘损害,引起各种刺激症状者,须分别轻重,先用清水冲洗,然后由专科医生处理。

4.9.2缺氧窒息急救

迅速撤离现场,将窒息者移到有新鲜空气的通风处。

视情况对窒息者输氧,或进行人工呼吸等,必要时严重者速交医生处理。(打120电话)。

佩戴呼吸器者,一旦感到呼吸不适时,迅速撤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同时检查呼吸器问题及时更换合格呼吸器。

5、应急结束恢复现场

在恢复现场过程中往往仍存在潜在的危险,应做好以下工作:

5.1先检测,后进入。

5.2保持出入口及紧急疏散、抢救通道畅通。

5.3必须将有限空间内液体、固体沉积物及时清理和处理,并保持足够通风。

5.4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

5.5对将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身体检查,有禁忌症者,禁止入内作业。

5.6准备必要的防火器材(消防器材)。

5.7.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程。

5.8安排训练有素的专职人员进行空间气体检测,并作好详细记录。

5.9安全监护人不能少于2人。

硫化氢防护作业规程 篇5

第一部分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预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拟使用的辐射源或拟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对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和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分析、评价,估计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1 概述 1.1 评价目的

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1.1.2对拟建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在放射性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行政审批提供技术依据。1.2 评价范围

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1.3 评价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1.3.2 方法 1.3.2.1基本方法

评价机构通过资料调研和现场调查分析,将获取资料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标准要求的数值相比较并对符合程度作出评估。1.3.2.2类比法

通过对与拟评价项目相同或相似工程(项目)的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检测以及对拟评价项目有关的文件、技术资料的分析,类推拟评价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危害程度。1.4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1.5 评价目标

包括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 2.1 概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

2.3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 3.1 工程分析

3.2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 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 4.1 辐射源项 4.1.1 辐射源项概况

辐射源装置的结构,与辐射有关的主要参数。辐射源的位置分布,对放射性同位素或放射性物质,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能量等指标;对射线装置,给出装置名称、型号、射线种类、能量与辐射强度。4.1.2 正常运行状态

正常运行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

异常或事故状态下的主要辐射源,辐射种类,产生方式,辐射水平;如放出放射性核素,给出核素名称、状态、活度。4.2 放射防护措施 4.2.1 辐射分区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放射性工作场所一般应分为控制区和监督区。核设施等大型建设项目,可在每个区内分成若干小区。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

4.2.2.1屏蔽计算依据:辐射水平,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 4.2.2.2屏蔽计算: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 4.2.2.3计算结果:屏蔽材料及厚度; 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4.2.3.1安全连锁装置:门-机连锁,控制台与装置连锁,其他连锁; 4.2.3.2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故障显示系统; 4.2.3.3装置运行保障系统; 4.2.3.4其他辐射防护措施;

4.2.3.5其他辐射安全设施: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

4.2.4 个人防护用具

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5 健康影响评价

5.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5.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6 辐射监测 6.1 个人剂量监测

拟采用的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2 辐射装置的监测

辐射装置名称,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3 工作场所监测

被监测工作场所位置,拟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监测单位。6.4 质量保证措施

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7.1 应急组织与职责 7.2 应急准备 7.3 应急计划 7.4 应急能力的保持 8 放射防护管理

8.1 管理组织、人员及职责 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1)个人剂量管理(2)职业健康检查

(3)个人剂量与健康监护档案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拟采用的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 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9.1.4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建设是否可行。9.2 建议

第二部份 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控制效果评价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应有:对使用的辐射源或进行的实践特性和规模进行描述,根据辐射监测结果和其他调查数据资料评价放射防护设施的有效性和适宜性,评价正常、异常和事故工况下电离辐射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影响。1 概述 1.1 评价目的

1.1.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需要; 1.1.2对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评价,预防、控制辐射危害,确定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方面的有效性、适宜性,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

1.1.3为卫生行政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提供技术依据。1.2 评价范围

描述评价的区域范围、防护设施和人员范围。1.3 内容与方法 1.3.1 内容

简要介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辐射源项,防护设施、防护措施、辐射监测、工作人员受照剂量、健康监护和事故应急措施等。1.3.2 方法 在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增加检测与检验的方法。1.4 评价依据

列出评价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评价参考的其他资料。1.5 评价目标

放射工作应遵循的放射防护原则,建设项目拟采用的管理目标值,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表面放射性污染控制目标和其他技术条件或技术指标。2 建设项目概况 2.1 概况

包括建设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建设地址,建设项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建设规模(工程主要设施名称、建筑面积、投资总额),人员结构,发展规划。

2.2 周围环境条件及人口分布

2.3 环境γ辐射水平和环境介质辐射水平3 工程分析和工艺流程 3.1 工程分析

3.2平面规划及工艺流程 包括设施布置平面图 4 辐射源项及防护措施 4.1 辐射源项 4.1.1 辐射源项概况 4.1.2 正常运行状态 4.1.3 异常和事故状态 4.2 防护措施 4.2.1 辐射分区 4.2.2 辐射防护屏蔽设计

4.2.2.1屏蔽计算依据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规范; 4.2.2.2计算模式或公式及其出处,计算参数; 4.2.2.3辐射屏蔽计算结果与实际屏蔽厚度相比较;

4.2.2.4对辐射防护屏蔽情况作出评价,确认屏蔽是否满足放射防护标准要求,是否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4.2.3 工作场所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

4.2.3.1对安全连锁装置、装置故障系统、故障自动停机系统、装置运行保障系统、故障显示系统、紧急停机装置,报警装置,观察和对讲装置,警示标志等防护与安全装置进行描述;

4.2.3.2介绍对安全连锁装置等防护与安全装置的使用情况和防护效果; 4.2.3.3对防护与安全装置或系统的评价,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确认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及安全措施是否符合冗余、多样化原则。4.2.4 个人防护用具

(1)介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情况。根据建设项目放射性危害种类不同,建设单位应分别按照有关标准的规定,配备放射工作个人剂量报警仪或手持报警仪,防护服,防护帽、铅橡胶或铅塑料防护用品、铅玻璃眼镜等。(2)对个人防护用具的配备和使用情况作出评价。4.2.5 三废处理过程中的防护措施 5 辐射监测与评价

5.1 建设单位的自主监测与评价 5.1.1 辐射监测概况

介绍监测项目、种类、地点;本单位监测或委托职业卫生服务机构监测,监测机构的人员、设备和资质条件。5.1.2 个人剂量监测

5.1.2.1个人剂量监测种类,个人剂量监测设备和元件,监测周期。5.1.2.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3 辐射装置的监测

5.1.3.1辐射装置名称,采用的监测设备、监测方法、监测周期。5.1.3.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4.1工作场所监测

5.1.4.2监测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 5.1.5 质量保证措施

分别阐述个人剂量监测、辐射装置的监测和工作场所监测等不同监测的质量保证措施。

5.1.6 对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评价

建设单位自主监测的项目、种类、方法及其监测结果是否符合相关法规与标准的要求。

5.2 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的验证监测与评价 5.2 1 验证监测与评价的范围与内容

介绍监测与评价的范围,包括监测与评价的区域和位置,人员范围;介绍验证监测的内容,如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辐射设备的防护性能监测,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表面污染监测,放射性核素分析,大气气溶胶监测,固体放射性废物和人员排泄物监测等。

5.2.2 监测仪器与方法

给出监测仪器的名称、型号及主要性能参数并列表表示;介绍主要监测项目的监测方法,如属于标准方法,给出标准名称;如属于经过认证的非标准方法,给出监测方法的出处。5.2.3 监测的质量控制措施

5.2.4 监测结果及其与相应标准的比较

详细阐述不同监测项目的监测结果,并与相应标准的限值比较。监测结果同时以列表的方式给出。

5.2.5 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综合评价

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作出综合评价。6 健康影响评价

6.1 正常运行条件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根据监测结果和其他资料,确认工作人员受到的内、外照射,估算关键人群组的平均年有效剂量、最高年有效剂量,与管理目标值和标准规定的剂量限值的比较。6.2 事故情况下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

潜在照射的健康影响:估计事故情况下可能受到照射的人数,人均受照剂量,最大受照剂量。

6.3 职业病危害综合评价

分别对正常运行条件下和事故情况下辐射可能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作出综合评价。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7.1 应急组织与职责

介绍应急组织的组成结构情况及其职责。7.2 应急准备详细描述应急准备

详细描述应急准备的实施情况,包括物资、通讯、技术、人员、经费等准备的落实情况。7.3 应急计划

介绍应急计划落实情况。7.4 应急能力的保持

介绍应急人员培训和应急演习等情况。8 放射防护管理 8.1 管理组织

介绍放射卫生防护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人员编制和职责。8.2 职业人员健康管理 8.2.1个人剂量管理; 8.2.2职业健康检查; 8.2.3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 8.2.4个人剂量、健康监护和教育培训的档案管理。8.3 对放射防护管理的综合评价 9 结论和建议 9.1 结论

9.1.1放射防护设施平面布置是否能够满足建筑设计卫生学要求;

9.1.2放射防护和安全设施在正常运行时能否有效控制职业病危害,与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符合情况;

9.1.3防护措施和监测设施,是否符合冗余和纵深防御原则,在事故工况下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潜在照射;

9.1.4对职业卫生管理、应急准备与响应管理与相应规章制度的评价; 9.1.5建设项目的放射性危害防护设施等条件是否达到竣工验收的要求。9.2 建议

电气安全作业规程 篇6

一、电气专职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露天煤矿的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安装、运行、试验和安全防护等工作的知识、安全规程、管理规定,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对电气设备、电力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负责。

二、电气设备运行中,禁止在设备附近使用钢卷尺或有色金属度量尺。

三、处理好所拆除的电线、电缆,缠好接头。

四、向固定设备供电的变压器,一般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固定设备外壳必须直接重复接地。

五、采场和排土场的低压配电电压不得超过1KV,手持式电气设备的电压应采用220V,带漏电保护的手持式电气设备电压不得超过380V。

六、室外使用的变压器要保持清洁,保证变压器散热性能;要经常检查油位、油质、油温是否正常。

七、露天煤矿的变(配)电装置、油库、爆破材料库、高大或易受雷击的建筑,必须装设防雷电装置,每年雨季前试验检查一次。

八、50V以上的交流电气设备和内绝缘损坏可能带有触电危险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等,必须设保护接地。

九、电气设备的接地部分必须用单独的接地线与接地装置相连接,不得将多台电气设备的接地线串联接地。

十、爆破作业结束后,必须检查爆破区内的接地装置。

十一、操作高压电气设备回路时,操作人员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电工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上。

上一篇:某工程监理大纲下一篇:2022霞美小学安全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