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程序(精选8篇)
再审程序 篇1
民事再审开庭程序
民事再审第一审程序开庭提要
一、预备(由书记员主持)
(一)开庭三日前,了解案件是否公开审理,对公开审理的案件检查是否已张贴开庭公告,未张贴的予以张贴。
(二)与案件主审人共同拟定参加本案诉讼人员详细清单。
(三)开庭当日提前通知值庭法警值庭。通知并指导各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及旁听人员分别准确入座。
(四)宣布法庭纪律(详见“附件一”)。
(五)查明各诉讼参加人(抗诉再审的包括出庭检察员)是否到庭及其身份,抗诉检察员如未到庭应及时报告审判长。{分别按[抗诉再审的]出庭检察人员姓名及职务,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第三人】、再审追加的被告、再审追加的第三人依次审查,以下内容记入笔录,有关材料(原件)尚未提交的要求其提交并核对后收入卷宗}。
公民(自然人)姓名、别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从业单位及身份、户籍地、常住地、联系电话号码。
法人、其他组织名称、住所地,要求其提交法人营业执照或者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或者有关行业许可证等复印件;法定代表人(或代表人)姓名、职务(身份证明书)、联系电话号码。
法定代理人 [或共同诉讼的诉讼代表人]:【审查内容同公民当事人并问明与被代理人身份关系,法定代理人或诉讼代表人身份证明书、代表人诉讼委托书】。
委托代理人:(要求其提交授权委托书。代理律师的律师资格证书,并将其证书号记入笔录或收取提供的复印件入卷。对其他代理人审查内容同法定代理人)。【注意检查各方诉讼参加人是否全部审查完毕】。
(六)向各当事人收回开庭传票,检查并相应调整出庭人员不适当的座位。
(七)告知各诉讼参加人(并交由法警转递)交换查阅其他诉讼参加人身份、资格证明与代理手续材料(审查后由法警负责收回入卷)。
(八)询问各当事人要否申请证人出庭作证,要求提出证人出庭申请的当事人法庭书面提供出庭证人名单,并注明证人所能证实问题的目录。
(九)通知所有证人退出法庭(到证人室)等候。
(十)起立宣布:全体起立。请合议庭成员入座。
(十一)(保持起立)宣布:全体坐下。请审判长宣布开庭。
二、开庭(以下至第八节及第十节均由审判长主持)敲击法槌,并宣布:现在开庭。×××人民法院原审(××××)×民×初字第×××号原告××ׄ„与被告××ׄ„(案由)×ׄ„一案,于20××年××月××日依法发生法律效力,×××人民检察院以×检民行抗字[20××]第××号民事抗诉书,向××××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级人民法院于20××年×月×日作出(20××)××民一
(二)监字第××号函指定(令)本院对本案再审【根据原审××ׄ„的依法申请;根据本院复查,并经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本院于20××年×月×日作出(20××)×民再字第×号裁定立案再审本案。【本案再审立案受理后,本院根据(抗诉)××××(再审××××、原审×××)„„的申请(或本院依职权)追加××ׄ„为再审被告(追加××ׄ„为再审第三人)参加本案再审诉讼】。
本院审判监督庭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按照第一审再审程序(第1次)开庭审理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与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等人××纠纷一案。
现在请各当事人自行申报本案依法是否具有应当不公开审理或者可以不公开审理的法定事由, 否则法庭将依法实行公开审理(暂停等候)。
本案未发现不公开审理的法定事由【或本案因涉及„„(不公开审理的法定事由)】,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20条的规定, 法庭决定实行公开(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宣布请旁听人员退庭)。
三、核对出庭诉讼有关人员
(抗诉再审的先核对出庭检察人员的姓名、职务)现在核对诉讼参加人和诉讼参与人。
(一)(点名式)检查各诉讼参加人本人到庭情况。(诉讼参加人回答内容逐一记入笔录。下同)。
(二)各委托代理人公开申明自己的代理权限。
(三)询问各诉讼参加人对自己以及对应当出庭与实际出庭的其他当事人、代理人(对代理律师只审查律师职业证书与授权委托书)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以及与其参加诉讼的身份、法律地位以及委托手续等情况是否持有异议。【对其他有关情况出现异议的,当庭核实予以纠正。当庭不能核实,但不影响案件开庭审理的,宣布法庭对该异议将以闭庭后核实的情况为准;影响案件开庭审理的,宣布休庭,可以确定重新开庭日期的,宣布定于×月××日重新开庭,或当即送达重新开庭的传票, 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
(四)经当庭审查核对, 【抗诉检察人员×××、×××】、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代表人×××)、××代理人××ׄ„】、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代表人×××)、××代理人××ׄ„】、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第三人】„„、【(××代表人×××)、××代理人××ׄ„】、再审追加的被告„„【(××代表人×××)、××代理人××ׄ„】、再审追加的第三人„„、【(××代表人×××)、××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当事人„„(法定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本人未出庭,但已授予出庭的委托代理人„„享有对于本案争议的实体处分权,依法不属缺席】。【抗诉机关未派员出庭或者当事人缺席情况的处理详见“附件二”】
【抗诉机关不派员出庭或者当事人不到庭依法构成缺席,或者申诉人申请撤回抗诉情况评议结果的宣告详见“附件三”】
到庭检察人员,本案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身份与法律地位均合法, 必要的身份证明(委托授权及代理手续)均已完备在卷,本案可以继续开庭。
【因依法缺席审判宣告恢复开庭时,书记员宣布全体入座,审判长敲击法槌, 宣布继续开庭。】
四、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诉讼参与人]名单,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等 现在宣布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以及翻译人、鉴定人、勘验人】名单。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84条第二款(同时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2条、第5条)规定, 本案由×××人民法院×级(级)法官(审判员)×××与×级(级)法官(××××员)×××、×级(级)法官(××××员)×××组成合议庭, 由×××担任审判长,×××担任书记员。【××××人民检察院指派(委托)„„×××、×××出庭抗诉。(此外, 本案由„„担任翻译人、„„担任鉴定人、„„担任勘验人)】。现在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详见“附件四”)
【以下逐一询问本案所有当事人(××代表人)、法定或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或××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或××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第三人】×××(或××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再审追加的被告×××(或××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再审追加的第三人×××(或××代表人、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是否申请回避? 【注意回查有否被遗漏征询回避意见的当事人(××代表人、法定或指定代理人)】 【抗诉机关有否回避意见?】
【如有当事人(××代表人、法定或指定代理人)申请回避, 或者抗诉机关提出回避意见,审判长问明回避理由(指令记入笔录),宣布休庭××分钟,并敲击法槌。】 恢复开庭时,敲击法槌,宣布继续开庭。对于申请回避理由依法成立决定回避的,宣布××ׄ„申请回避理由合法,本案依法延期审理。(宣告重新开庭的时间、地点或当庭签发开庭传票。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对于申请回避理由依法不成立的, 宣布×××提出回避的申请,(因„„)理由不成立,决定驳回回避申请。×××如果不服驳回决定可以向本院申请复议一次,申请复议期间,本案不停止审理】。【抗诉再审的,宣布由抗诉机关宣读抗诉书。】 法庭宣读本院再审裁定书。
以下分别按照法庭调查阶段、法庭辩论阶段、法庭调解阶段、宣告判决或者庭审小结阶段进行。
五、法庭调查
现在进行法庭调查。首先由法庭宣读本案裁定被中止执行的原审生效裁判文书。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24条规定,进行再审调查。法庭再审调查着重查明(包括抗诉内容在内的)与本案争议有关以及(尚未被依法撤销的)原审裁判合法性的法律事实,庭审调查阶段各诉讼参加人无须发表评论性意见。当事人在再审程序提供的证据,必须符合证据的法律要求,依法应当属于新的证据,限于庭审举证阶段举证完毕。庭审进入辩论阶段后,非因证实当事人先前无法预见的有关争议,并经法庭指定或允许所提供的证据外,法庭不再接纳证据材料或者证人证言。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8〕14号)第十条以及《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新的证据是指:原审庭审结束前已客观存在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原审庭审结束前已经发现,但因客观原因无法取得或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提供的证据;原审庭审结束后原作出鉴定结论、勘验笔录者重新鉴定、勘验,推翻原结论的证据。当事人在原审中提供的主要证据,原审未予质证、认证,但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应当视为新的证据。
(一)查明本案争点(由到庭当事人逐一发表诉讼主张)。
1、申诉人宣读申诉书【再审申请人宣读再审申请书,原审原告宣读起诉状】。
2、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答辩。
3、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第三人】答辩。
4、再审追加的被告陈述,并对申诉人【再审申请人】、被申诉人【被申请人(或对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的请求分别提出答辩。
5、再审追加的第三人陈述, 并分别对申诉人【再审申请人】、被申诉人【被申请人(或对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再审追加的被告的请求分别提出答辩。【回查有否被遗漏提示发表诉辩主张的当事人。】
【归纳本案争议焦点或者法庭调查的重点, 并分别征求各当事人的意见。】
(二)当庭举证。庭前证据交换阶段已经提供经对方当事人审查的证据,不重复提供、交换。
1、各方当事人分别向法庭提供新的证据(令举证人出示、宣读证据原件, 并对提供的证据签名后交给法庭。证据应当提供原件,只能提供复印件的,由当事人注明原件所在处, 再由审判人员、书记员与原件核对签名后入卷,原件灭失的,记明灭失原因及时间。)。
2、当事人(代理人)交换审查对方(及同一方其他)当事人当庭提供的新的证据。
(三)质证。
1、当事人提供的书证质证(1)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再审追加的被告及再审追加的第三人依次就本案受理以后各方提供的全部书证材料,包括是否属于新的证据及其所有疑点, 相互发问、解答。
(2)询问各方当庭是否还有新的书证材料提供(如再提供新的书证,要求举证人签名后仍按以上步骤质证)。
2、当事人申请的人证质证
询问各方是否申请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出庭质证(有出庭质证申请的详见“附件五”)。
3、法庭依职权调取的证据质证
法庭出示依职权调取的书证、物证,宣读证词、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当事人分别对法庭宣读的证据等书面材料简单表示是否认可。
4、各当事人、代理人对尚未明确的有关事实依次相互发问或补充陈述(提示对于辩论意见留待辩论阶段集中发表)。
5、法庭询问当事人(并向各方当事人核实!)本案必须进一步了解明确的有关事实(案件承办法官询问, 审判长及合议庭其他成员询问)。
(四)调查结论。
1、归纳当事人共认的证据及案件事实。指明经当庭质证后当事人仍有争议的证据及事实。着重强调在辩论阶段需要辩明的案件有关问题。
2、宣布庭审调查结束。指令法警通知等候质证的证人等人员解除等候。
六、法庭辩论 现在进行法庭辩论。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27条规定进行辩论。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在辩论阶段着重阐明再审提供的证据依法是否属于新的证据,各自阐明对本案存有争议的事实应当予以认定或者应当予以否定的理由,对无争议事实的性质区分与各方当事人在本案纠纷中是非过错的认定意见, 各自提出解决本案争议应当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或者司法解释的名称与所适用规定的具体条、款、项、目, 各自具体提出本案当事人应当分别承担的权利义务的建议。以下由到庭当事人、代理人根据法庭提示逐一辩论发言。
1、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或××代表人)辩论发言(××代理人辩论发言)
2、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或××代表人)辩论发言(××代理人辩论发言)
3、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第三人】(或××代表人)辩论发言(××代理人辩论发言)
4、再审追加的被告(或××代表人)辩论发言(××代理人辩论发言)
5、再审追加的第三人(或××代表人)辩论发言(××代理人辩论发言)
6、【回查有否被遗漏提示辩论发言的当事人、代理人】。
7、【归纳总结辩论焦点】法庭归纳总结各方辩论的焦点如下:
8、互相辩论。
针对以上需要相互明确的问题,现在各方当事人互相辩论(视情宣布每次发言时间为×分钟)。发言之前应报经审判长许可,并且不得重复发言内容。
9、【根据案件争议的实际需要, 确定是否增加互相辩论的轮次并重新提示辩论重点】。(视情宣布每次发言时间)。
10、辩论终结。征询当事人最后意见。最后意见仅限于各当事人本人或者已由当事人授予享有本案实体权利处分权的代理人发表。当事人发表最后意见只须各自讲明本案应当作出的具体裁判结果,无须重复诉讼理由(按各方当事人逐一征询)。
七、法庭调解 现在进行法庭调解。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28条规定, 进行调解。调解就是法庭主持协商解决诉讼争议。在合法的前提下,各当事人可以自愿放弃或者减少自己的民事权利, 可以自愿增加或者变通增加自己的民事义务。依法送达的《民事调解书》或者当事人即时清结达成的调解协议均具有法律效力。而且当事人出于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出于和解纠纷的目的而作出的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在其后的诉讼中不得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1、询问各方是否接受调解(若各方均表示接受调解,宣布当庭调解;若双方矛盾尖锐易激化,则宣布分别谈话调解)。
【调解中诚恳、具体、分别地指明各当事人在本案纠纷中是非责任的性质及其过错主次、程度轻重,依法各自应承担的义务。同时具体指明各当事人应综合考虑可以原谅对方当事人的事实及理由。提出解决本案纠纷最必要、最适宜、尽可能带有选择性的方案,征询各当事人意见或者交由当事人磋商决定。同时认真尊重、考虑当事人重新提出的合法意见与合理要求,对调解方案予以调整或修改。如各方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当即签订调解协议】。
2、调解成立的,确定并宣布领取调解书或相关裁判文书日期。
3、调解不成立的,宣告不成立事实及其争执焦点。
4、对于原审涉及人身关系(离婚纠纷、解除同居关系纠纷、宣告婚姻关系无效)的案件,应作特别告知(详见“附件六”)。
5、(问是否听清了?)
6、【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
八、休庭合议(宣布休庭××分钟,敲击法槌)
九、继续开庭【由审判长与书记员分别主持】
1、书记员宣布全体坐下。审判长敲击法槌,宣布继续开庭。
2、当庭宣判的,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宣告判决。
3、审判长宣告判决。
4、宣判完毕后敲击法槌,并宣布请全体人员坐下。
5、审判长告知当事人于10日内(即×月×日)领取判决书,并告知判决详细内容以判决书为准。
6、【定期宣判的,审判长进行庭审小结。即简述双方当事人共同确认的案件有关事实,阐明当事人争执焦点,讲评当事人有争议的证据及法庭对证据认定意见。宣布本案定期宣判,告知定于×月×日宣判;或者告知宣判日期以传票传唤日期为准。需要延期审理的,宣告重新开庭的原因、时间、地点,各当事人在下次开庭前必须负责办理的手续、提供的证据,否则将要承担的法律后果等。宣告重新开庭日期(或者当即送达重新开庭的传票)】。
7、【对特定的人身关系案件告知本提要第七节第4项特别告知事项,并询问是否听清了?】。
8、审判长宣布当庭核对笔录、签名。
9、书记员当即宣读、核对开庭笔录并交当事人签名(首先交付具有依法被羁押而尚未解除羁押的当事人签名)。
10、告知未签名的诉讼参加人依法最迟应当于5日内阅对笔录并签名, 否则视为拒绝签名, 自负相应法律后果。
11、指令代理律师提交(或5日内提交)代理词。
12、合议庭成员当即对开庭笔录、合议庭笔录签名。
13、审判长宣布闭庭。敲击法槌。
十、退庭(由书记员主持宣布)
1、【具有依法被羁押当事人的】执庭法警押解被羁押人退庭。
2、请合议庭成员退庭。
3、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或××代表人)及其代理人退庭。
4、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或××代表人)及其代理人退庭。
5、再审追加的被告(或××代表人)及其代理人退庭。
6、再审追加的第三人(或××代表人)及其代理人退庭。
7、其他人员退庭。(结束)附件一 法庭纪律
现在宣布以下法庭纪律:
1、法庭内全体人员关闭所有无线电通讯工具中的声音开关,按照自己出庭的身份准确入座。
2、未成年人、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旁听的其他人不得旁听庭审。请有关人员指导、扶助上列人员立即退出法庭。
3、在合议庭成员进入法庭时, 或者在审判长宣告判决时, 法庭内除担任庭审的书记员和因身体情况不得起立者外, 均应当起立。
4、庭审开始后听从审判长指挥, 遵守法庭秩序。
5、旁听人员当庭不得主动插话或者发言、提问, 有意见可在闭庭后提出;被法庭问话时自动起立回答, 答完自动坐下。所有人员当庭不准喧哗、议论,不准吸烟、酗酒、吃零食,不准随意走动,不准鼓掌、呼口号,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录音、录像或者摄影。
6、在庭一切活动和诉讼用语应当合法、文明,话语音量适当。
7、法警及时制止不遵守法庭秩序的行为,对不听劝告的,可以责令退出。
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至104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违反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的人,包括具有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威胁、殴打或者打击报复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诉讼参加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协助执行人的行为的个人,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十五日以下的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有关责任单位的罚款为人民币一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附件二
抗诉机关不派员出庭或者当事人缺席情况的处理
抗诉案件的抗诉机关出庭人员未到庭,或者当事人【含依法应当出庭诉讼的××代表人(法定代理人)××ׄ„(下同)】依法构成缺席,或者申诉人申请撤回抗诉情况的休庭评议
1、【非抗诉案件的当事人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的,宣布:经当庭审查核对,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或再审双方当事人】未到庭参加诉讼【或到庭后中途退庭】。现在休庭评议, 休庭××分钟(敲击法槌)。
2、抗诉案件的抗诉机关经本院依法提前通知而不派员出庭,或者申诉人经本院合法传唤未到庭,或抗诉案件双方当事人均未到庭(或者申诉人擅自中途退庭)的,宣布:经本院依法通知,抗诉机关××××人民检察院未派员出庭【申诉人×××(双方当事人)„„经本院传票传唤未到庭;申诉人×××(双方当事人)„„未经法庭允许中途退庭】, 现在休庭评议, 休庭××分钟(敲击法槌)。
3、申诉人未到庭或者当庭申请撤回抗诉,或者申诉人庭前申请撤回抗诉而抗诉机关尚未决定是否同意撤回抗诉的,询问:抗诉机关是否同意撤回抗诉?
抗诉机关不同意撤回抗诉的问明原因,抗诉机关要求临时休庭的,宣布休庭××分钟(敲击法槌)。【下转附件三】 附件三
当事人或者抗诉机关未到庭依法构成缺席,或者申诉人申请撤回抗诉情况 评议结果的宣告
恢复开庭时,书记员宣布全体入座,审判长敲击法槌, 宣布继续开庭。
1、当事人有未到庭而依法应当缺席审判的,宣布:××ׄ„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简要说明传票送达情况和缺席审理的原因),依照民事诉讼法第129条【或者第130条】规定, 本案依法缺席审判,现在继续审理(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四节)。
2、决定按撤回抗诉处理的宣布终结再审裁定
(书记员宣布全体起立)审判长宣布:经依法传唤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中途退庭)[抗诉双方当事人均不到庭;经本院依法通知,抗诉机关××××人民检察院不派员出庭], 且本院亦未发现原审判决损害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法[2001]161号通知印发的《关于当前审判监督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第四项第20目[第18目]的规定, 本案按撤回抗诉申请[撤回抗诉]处理。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法审[2003]11号通知印发的《关于审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几个具体程序问题的意见》第(×)项规定, 本院裁定如下:
一、终结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与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关于本院(××××)×民×初字第(×××)号„„一案的再审诉讼。
二、恢复本院(××××)×民×初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的执行。(敲击法槌)【当即送达裁定书。或者宣布:以上裁定,本院定于(10日内)×月××日依法送达裁定书】。
(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
3、按申请再审人撤回再审申请处理的,(书记员宣布继续开庭,全体起立)审判长宣布: 再审申请人××ׄ„经本院传票传唤不到庭(或者)未依法提出正当理由【或以„„(事由)所提出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认为,再审申请人×××的行为构成经本院合法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构成到庭后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参照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的规定,决定对本案按再审申请人××ׄ„撤回再审申请处理。依照„„规定, 本院裁定如下:(参照上列终结抗诉再审裁定的裁定结果选定裁定内容)。(敲击法槌)【当即送达裁定书。或者宣布:以上裁定,本院定于(10日内)×月××日依法送达裁定书】。
(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
4、各种原因再审案件决定延期审理的,宣布本案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未到庭的原因不明, 是否具有正当理由需要核实【或本案是否按撤回抗诉(撤回抗诉申请、撤回再审申请)处理需报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合议庭决定延期审理, 定于×月××日重新开庭(视情当即送达重新开庭传票)。(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九节第8项)。附件四
再审当事人诉讼权利义务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案件第一审诉讼当事人参加诉讼活动的权利义务是:
(一)属于一方当事人享有的诉讼权利
1、申诉人【再审申请人】有保留或提出撤回再审申请的权利;
2、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有坚持或者放弃、部分放弃再审或原审诉讼请求的权利;
3、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有承认或者反驳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保留或者放弃原审已提起的反诉的权利;
4、胜诉一方有申请执行的权利。
(二)属于各方当事人共同享有的诉讼权利
1、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
2、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第三人除外);
3、委托诉讼代理人参与诉讼的权利;
4、申请回避的权利;
5、收集、提供新的证据的权利;
6、要求重新调查、鉴定和勘验的权利;
7、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的权利;
8、进行辩论的权利;
9、请求调解的权利;
10、自行和解的权利;
11、申请补正法庭笔录的权利;
12、提起上诉的权利(法院未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除外)。
(三)当事人的诉讼义务
第一、必须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正确地行使诉讼权利; 第二、必须遵守诉讼秩序;
第三、必须依法承担举证责任,包括逾期举证导致举证失权的法律责任; 第四、不得以任何形式打击报复涉案诉讼参加人、诉讼参与人或有关工作人员; 第五、必须履行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相关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各当事人、代理人对以上诉讼权利义务是否听清了?(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四节询问当事人回避事项之前)附件五
民事诉讼再审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员 当庭质证程序
1、宣布:传唤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到庭接受询问 【依次按申诉人【再审申请人、原审原告】、被申诉人【再审被申请人(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再审追加的被告、再审追加的第三人的提名申请以及法庭决定的传唤出庭接受质证人员名单顺序,个别传唤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或勘验人员到庭】。
2、向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或勘验人员告知民事诉讼权利义务。
×××人民法院今天开庭审理本院原审原告××ׄ„与被告××ׄ„(第三人××ׄ„)××一案,你因„„作为本案„„人,法庭依法传唤你到庭接受询问。向法庭如实作证不被打击报复是公民受国家保护的法定权利;全部提供自己所知的本案真实情况或者相关专业知识、相关科学结论是作为案件知情公民的法定义务,故意作伪证将受到法律制裁,包括被罚款、拘留直至追究刑事责任。你能否保证如实作证?
3、个别询问接受质证人员
(1)申请质证人员出庭的当事人、代理人依次询问。(2)其他当事人、代理人依次询问。(3)法庭询问。
(4)接受质证人员在庭审笔录(本人证言页)签名后退出法庭(告知在证人室继续等候作证)。
4、接受质证人员当庭对质
(1)法庭询问宣布:传唤证人【专业证人、鉴定人、勘验人】×××与××人××ׄ„共同到庭接受询问。
(2)非申请质证人员出庭的当事人、代理人依次询问。(3)申请质证人员出庭的当事人、代理人依次询问。
(4)接受对质人员在庭审笔录(本人证言页)签名后退出法庭(告知在证人室继续等候作证)。
(其后步骤转至本提要第五节第(三)项第4目)附件六
原审涉及人身关系纠纷案件的特别告知
① 当事人夫妻关系已被原审裁判解除的,再审裁判依法不得直接予以恢复。② 当事人夫妻关系未被原审裁判解除的,在再审程序中未经依法取得人民法院确定准许双方离婚的调解书之前,或者未经人民法院送达准予离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宣告婚姻关系无效的再审判决并经发生法律效力之前,不得另行结婚,否则是重婚行为,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再审程序 篇2
刑事再审程序又称刑事审判监督程序, 是指法院、检察院对已生效的判决或裁定, 发现确有错误, 依法提出并由法院对该案进行重新审理的程序。刑事再审程序的设置是通过保障诉讼当事人行使其正当权利, 从而来纠正生效裁判中的错误, 以最大限度实现实体正义, 除此之外, 它也有助于彰显程序正义, 体现诉讼程序自身的独立价值。
我国的刑事再审程序, 是在“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的原则上设立的,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司法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目前刑事再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现状
首先, 在提起再审程序的主体方面。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如果发现在认定事实上或者在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 必须提交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如果发现确有错误, 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我国法律的规定显然违反了控审分离原则, [1]即司法权是一种被动性的权力, 法院只能以消极的方式行使其权力, 法院对案件实行不告不理, 控诉和审判必须分离, 法院的审判必须受控诉的制约, 不仅在当事人未提起诉讼的情况下, 法院不能够主动介入纠纷的处理, 而且在法院审判终结后, 除非诉讼当事人要求再审, 法院也不能够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生效裁判进行再审。而更为重要的是, 受有罪宣告的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没有正式提起再审的权利, 而只有申诉权。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3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 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诉, 但不能停止判决, 裁定的执行。”这样的规定显然违背了刑事再审程序设置的初衷。
其次, 在刑事再审理由方面, 我国的法律规定过于概括, 在实践中不易操作。《刑事诉讼法第》204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 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 (一) 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的; (二) 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 (三) 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四) 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 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在当事人的角度看来, 由于本身法律知识的局限性, 他们很难判断一个证据的证明力的有无与大小, 如果不对所采取的证据加以更详细的规定, 就会很可能引起当事人滥用程序启动权从而导致程序发动的混乱局面。[2]还有, 在判决已经作出的情况下, 由当事人去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 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 在实践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 在再审程序的时效方面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我国刑事审判监督程序中未对再审启动时效予以任何规定, 造成事实上对被告人追诉无时效限制的现象。刑法中规定对漏罪的追究亦受追诉时效的限制, 而刑事再审中对原判错误认定的犯罪却不受诉讼时效限制, 并且无提起次数上的限制, 使得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告人在受完审判后仍面临国家机关强烈追诉的威慑, 对于刑事再审启动不加以诉讼时效限制是极不合理的。这样的规定显然与一事不再理原则相违背, 同时更不利于当事人权利的保护, 更不利于再审程序的目标的实现。
三、刑事再审程序构建的思路及有效措施
一是完善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制度, 现行立法实行的检察机关审判监督和法院自身监督相结合的再审提起方式, 使这一程序突显行政化色彩而少有诉讼程序的特点, 而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却与此制度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改革中, 一方面, 要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成为再审申请人, 规定其提出的再审申请经依法审查合格可以启动再审程序, 这样不仅可以维护其合法权益更能对有关的机关形成监督, 更好地行使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另一方面, 要限制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提起主体的权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生效裁判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提起再审的, 可以沿用提起主体的称谓及现有法律的有关规定;人民检察院以原生效裁判事实错误为根本理由提起再审的, 其诉讼地位相当于再审申请人, 从而弱化了刑事再审程序的行政色彩。
二是细化刑事再审的理由, 使其在实践中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3]实体方面, 主要从证据的角度规定: (1) 作为原判决、裁定证据的书证、物证、证言和鉴定结论, 根据确定判决己经证明系伪证的; (2) 作为原判决、裁定基础的另一裁判或法律事实, 根据确定裁判己经变更或撤销的; (3) 在原裁判生效两年内发现确实的新证据或发现原审判时未采信的证据足以影响定罪量刑的 (以此项事由仅可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 (4) 主要证据取得违法或庭审时未经质证的。从程序方面, 即审判程序不合法, 严重影响公正裁判的: (l) 审判组织未依法组成的; (2) 违反有关回避规定的; (3) 剥夺或限制当事人法定诉讼权利的; (4) 依法应公开审理而未公开审理的; (5) 其他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在适用法律方面, 即适用法律错误并影响正确定罪量刑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法律条文引用错误; (2) 适用了失效的法律; (3) 违反法律关于溯及力的规定。最后是从司法人员、职务的廉洁性方面规定, 根据确定判决己经证明司法人员因该被告案件犯有职务上的罪行, 并导致枉法裁判的。只有通过对审判理由的细化才能有效地发挥刑事再审程序的功能。
三是设置再审程序的诉讼时效。刑罚时效的设置, 给予在一定期间内没有重新犯罪的人自行改过的机会, 国家对其不再追诉, 因而相应在刑事诉讼中亦应规定检察人员提起公诉的时效, 公诉时效的规定不仅应适用普通救济程序, 也应延续适用于再审程序。这主要在于再审启动时效的设置的意义, 一方面, 有利于彻底实现对不利被告人再审的提起损害被告人的合法权利, 敦促国家机关在普通程序中正确运用司法权避免错误发生。另外, 这种时效的设置, 有利于社会的安宁和平和, 使得相关人员的法律关系处于消灭的状态利于社会的稳定。但是, 不能说诉讼时效的设置以牺牲实体公正为代价, 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对社会正义的另一种阐释。
对于再审启动时效的规定, 我国应借鉴国外法律的规定, 以再审理由是否有利或不利于被告人区分而作出不同规定。对有利于被告人的再审在启动上可以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对于不利于被告人的再审, 应在原裁判所认定犯罪的追诉时效内提出申请。这样能够更加及时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利于刑诉目的的实现。
四是我国应建立冤狱赔偿制度。冤狱赔偿制度的建立不仅使无辜者因刑事侵权所遭受的侵害有机会得到赔偿, 错案得以彻底纠正, 而且也能促使司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提高责任感, 有利于防止司法权的滥用, 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全面贯彻和完善冤狱赔偿制度就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刑事再审程序是维护法律正义的一道特殊的救济程序, 对于刑事再审程序改革问题, 我们还必须在法学领域里进行多视角、全方位的探索, 寻求最适合国情的司法改革之道, 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刑事诉讼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光中.陈光中法学文集[M].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680.
[2]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47-52.
刑事再审程序的特殊救济程序性质 篇3
[关键词]再审;特殊救济程序;定位
一、特殊性定位
若论从我国现行再审程序是否体现出其作为特殊救济程序之性质,确定特殊救济程序之定位才为这一问题关键所在。否则所论必为无的放矢,无法击中要害所在。惶惶而论,无文章统一之主线,东凑一句,西凑一句,称为文章?窃以为,因再审之目的,乃在于消灭原判决之确定力,更正错误之事实,统一全国之法令,此之为所以称再审程序为特别救济程序之理由。笔者之见,刑事程序法之目的有三:一为查明案件事实真相解决纠纷;二为保证所有活动能遵守法治之程序;三为维护法之安定性,继而维护社会之稳定。而再审体现的则是查明案件事实真相与维护法之安定性之冲突,尤其是与二审相比,其更改系为生效之裁判。有此一定位再来看我国再审之规定。需特别说明的是题目中心所在为“特别救济”四字,故而许多问题笔者认为是无须论及。比如法院是否为启动再审之主体问题,因其涉及之重点为再审程序的诉讼构造问题,强调“诉讼”二字,与“特别救济”四字联系不大,实无论述必要。
二、我国再审程序需如何体现其特殊性
再审程序之特殊性需仅仅围绕关于特殊救济程序之定位,以此定位来审视我国再审程序可以对再审程序进行重新的思考。
首先,有论者认为再审之期限不应加以时间之限制。故无论在刑罚执行中或执行后均得为之。但此种毫无声请时间之限制,事实上确难谓为妥善。因时间过久,则于再审原因之调查,及开始再审后,事实之重行认定,因人事之变迁,证据之灭失,必多困难,欲求实质的真实发现,恐不易得。而难达再审之目的。考虑到就国家在整个刑事程序中对于犯罪之追诉,设有一定之时限,其目的乃在避免证据之难予搜集,及安定社会之秩序。再审期间基于此两项原因,自亦不应长期悬置而不加限制,徒致耗费国家之财力,并使罪刑判决之动摇状态常存,不利于社会稳定之秩序。所以再审之期限应有所限制,以多久为准,实难以定论,因现代科技之发展,有些关键证据是可以长久保存,一律在超过时间限制后不得提出再审,又违背再审之目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维护被告人之利益,试想可以分为有利被告人之再审和不利于被告人之再审,有利于被告之再审应不设时间限制,不利于被告之再审期限暂参考台湾立法例规定为所论罪名应处罚之一般期限经过则再审失效。①
其次,再审应有申请,并且要经法院审查,检察机关对再审抗诉并不必然引起再审程序的进行。其理由在于维护法之安定性和法院的权威性,检察机关提出的抗诉怎么能必然引起法院判决的失效,无法定的司法程序否定法之安定性与法院的权威,代价实是太大,不利于刑事程序目的的平衡。何人有权申请再审?对于不利于被告人之再审可以有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检察机关。对于有利于被告人之再审可以有被告人及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申请权人申请再审后,必须经过法院的严格审查,同时为纠错发现实体真实之目的,法院必须进行全面审查,不受申请权人申请范围的约束。法院可以为被告人利益直接再审,不得为加重二审的量刑而待再审再于纠正。我国法律规定除检察院提出的抗诉外原则上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此为再审不加刑原则,实值得肯定,因不利为被告人利益提起再审之主体的增加,所以除检察院外,自诉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及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引起的再审也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为维护被告人之利益,所以法院对于再审理由进行严格审查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被告人之利益声请再审之案件,被判有罪者,不得重于原判决所判刑罚,盖为被告人之利益声请再审之目的,在求取较有利益之判决,以保护被告之利益。倘再审判决之结果反较原判决为重,则有违声请再审之本旨,故特设此项限制。
最后,关于再审之效力,是否取决于原审是第一审或者是第二审,即如果原来是第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再审制度就是为纠正确定判决存在的错误而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而设置的,是在确保裁决的终局性的前提下,在确保裁决的终局性与确保裁决认定事实的真实性之间取得平衡的必备制度。如果对于再审判决的效力扔不赋予终局性的确定力,很有可能导致再审制度无限化,判决终局性没有任何保障。所以判决应有限定,并且同时再审的次数应该也有明确限定。
三、结论
综观我国刑事程序法中的再审程序,其强调了这一程序的纠错功能,却没有注重纠错功能与其他功能的协调,其价值的选择具有单一性,基本上等于否定了其他价值,其根本的错误也在于其他价值的缺失,即使有些案件可以使其他价值实现,也只是真实主义这一价值追求的附带
效果,为纠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所以我国再审程序从程序设计之始其定位就存在问题,实施效果再好,也是对其他价值的否定。价值选择的错误,越走越偏离轨道。
[注释]
①田文昌在其于陈瑞华合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律师建议稿与论证》主张再审的失效期限为两年,我国究竟应对再审期限设置多长时限,实需参考我国刑事诉讼之价值追求及国民能接受的程度,所以以上期限仅供参考了解。
[参考文献]
[1]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行政再审程序的申请书 篇4
被申请人:武汉市江夏区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管理局,(下称:“江夏区国土局”),住:江夏区纸坊镇熊廷弼路92号,联系电话:027-87952626,027-87910698。
第三人:武汉市江夏区纸坊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简称:“纸坊镇土管所”)
第三人:徐尚武,男,1939年出生,现住湖北省鄂州市,农民。联系方式:
申请人不服江夏区人民法院(2015)夏行初字第1号《行政裁定书》和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武行终字第165号《行政裁定书》,现根据事实、法律和新证据,申请再审。
事实和理由:
1986年,武汉市武昌县(今为江夏区)良种场大桥村余齐星等村干部将申请人送至部队当兵。1990年,大桥村书记夏清平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批准申请人在位于今江夏区纸坊镇大桥村内北临周宏明、南邻曹任普宅基地的村内空闲地上建造私房。经纸坊城管所规划部门和纸坊镇人民政府批准,申请人取得该界址四至范围内的集体土地性质的宅基地使用权。随后,申请人和其兄徐辉即陆续外出务工攒钱在获批准的北临周宏明、南邻曹任普之间宅基地上持续建房。
1997年12月5日,申请人领取了由被申请人下属纸坊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简称:“纸坊镇土管所”)颁发的《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该土管所朱红梅在颁发的《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上,错把申请人的宅基地位置记载和填写为“北临吴继斌、南邻曹祥根宅基地”,同时还把申请人的宅基地面积数额错误地进行了记载和填写,造成《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行政单证自此诞生瑕疵。申请人及其母亲刘素杨当时一直没有发现被申请人上述记载错误。
1997年,申请人就上述竣工的自建房屋向江夏区和市建设局、江夏区和市房管局提出办理房产证申请。上述局于1997年受理该申请,经过拖延,后来实地勘测丈量申请人建房所处的宅基地、审核之后,颁发了建房许可证,并在1999年3月向申请人颁发“武房权证夏字第9901092号”房屋所有权证,载明:“所有权人徐斌,宅基地面积为7。40×10。14㎡,北临周宏明、南邻曹任普宅基地。”
自1999年4月始,江夏区法院民庭和执行庭多次无故地错误对申请人的上述房屋进行莫名其妙的诉讼保全和执行,无故侵害申请人的房屋和宅基地权益。
2015年4月6日,在申请人不在家期间,纸坊镇土管所的工作人员朱红梅借口欲更正《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的宅基地界址和面积数额,违反法定程序和“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以许诺“三天之后发给更正之后的新证”的欺骗手段,从申请人的母亲刘素杨手中收走申请人的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至今未予归还,且未予换发更正之后的新证,随后就毫无理由地将其注销。申请人的母亲刘素杨为此事,一直向各级国家机关上访、申诉、寄信、控告,都没有获得救济,申请人及其母亲刘素杨反倒被江夏区法院、和武汉市市区两级房管部门、市区两级土地部门毫无事实和法律依据地打击、诬陷、和诽谤。
2015年9月,申请人从外地回到武汉之后,获悉自己的《014号个人建房用地许可证》及其所处的宅基地权益受到被申请人和第三人土管所的不法侵害,于2015年10月向江夏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被申请人更正其派出机构第三人纸坊土管所1997年颁发的《014号建房用地许可证》的南北界址为:“北临周宏明、南邻曹任普宅基地”,并纠正该宅基地面积数额;申请人同时还请求判决撤销被申请人更正其派出机构第三人纸坊土管所于2015年4月6日违法作出的注销《014号建房用地许可证》的行政行为。
江夏区人民法院行政庭办案人员在一审期间,滥用职权私下会见申请人,以诱骗的方式不允许申请人调取《纸坊城管所汪新元、吴庆敏证据原件》,为了恶意规避江夏区人民法院执行局1999年郭强国、王桥等人对民事诉讼案外人(本案申请人)徐斌的房屋执行错误将要面临的司法赔偿责任,仅凭第三人徐尚武的一片谎言和土管所错误的、虚假的、涂改的《土地档案资料》,一审期间,审判员曹玲既当下乡调查员、又兼任一审开庭的审判长,违反法定审判程序。一审合议庭成员不考虑申请人因不可归责于自身的耽误起诉时间的客观情势,仅考虑维护江夏区人民法院的机关自私利益和该院有关法官们的仕途,袒护辖区内的房屋行政部门和土地行政部门,不贯彻“人本法律观”,不以人为本,反而“以官为本”,以申请人的起诉“超过”起诉期限为由,裁定驳回了申请人的起诉。
二审期间,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应当且可以举证质证的申请人新发现的证据和新取得的证据,竟不允许举证;该中级法院收到申请人针对《纸坊城管所汪新元、吴庆敏证据原件》再次提交的《调取证据申请书》之后,没有调取该证据原件,存在渎职行为。最后,仍错误地以申请人的起诉“超过”起诉期限为由,裁定维持一审的错误裁定。
申请人认为:
一、原审法院适用法律错误,本案应获司法救济和实质性审理和实体判决。
尽管《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是在2015年3月14日才公布,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纸坊土管所及其朱红梅违法骗走、注销《014号建房用地许可证》是在2015年4月6日。但是,人权法是有溯及既往力的,1979年11月2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遇罗克无罪、为遇罗克平反就是例证。根据“恶法非法”的公理,凡是不符合保护人权原则的关于申请人“起诉期限”的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条款,都应当不予适用,否则,法官适用此类法律文件条款的行为就是违宪和侵犯人权。申请人和哥哥当初办理了全部合法手续,辛苦外出打工挣钱建房,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建成第一层楼,第七年才建成第二层楼。房屋行政部门、土地行政部门、江夏区法院执行局竟在完全没有外部有效制约和监督的情况下,完全非法剥夺了申请人兄弟两人多年的劳动成果和宅基地权益和居住权,这是践踏人权的行为。针对这些行为,江夏区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竟然集体失语,以《行政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违宪的“起诉期限”的恶法条款,没有践行司法为民,没有照顾申请人本案维权的实际困难,没有警惕本案违法行政侵权行为严重的主观恶性,没有考虑违法行政侵权行为造成的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和被害人及其家属心理创伤持续存在的情势,错误地拒绝保护人权,这实在是“官官相卫”和“司法不作为”。《014号建房用地许可证》事关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权益,其纠纷涉及不动产,在20年内,法院都有司法保护的职责,不应徇私。母子二人面临强大的法院执行局、区市两级房管局、区市镇三级国土局多方公权力的非法错误轮番侵权,申请人维权精力和注意力应接不暇,难以抵挡。这多个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不应因短短几年时间的流逝就获得豁免和包括申请人在内的人民的原谅。而且,申请人的母亲连年上访和寄挂号信申诉,最高人民法院有转办函、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有转办函,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执行局有督办函,可就是纷纷推卸职责,不处理问题,这不是申请人的错!是国家机关的连年失职。江夏区法院执行局郭强国还在法院里多次殴打刘素杨。该法院还多次拦截刘素杨从中国邮政寄往中央的信件。“起诉期限”侵犯基本人权,对申请人太不公平。
二、原一审法院、原二审法院认定事实错误。
1、原一审法院审判长在庭上向上诉人之母刘素杨提问时,刚听到刘素杨说到“2015年打电话,但是……”时,刘素杨正要继续说下去时,审判人员就打断了刘素杨的发言。刘素杨本来是要补充说后半句“但是,由于我儿徐斌当时在深圳各个工地之间流动务工,徐斌没有接到我的电话,我一直没能够将朱红梅骗走证件不归还等等事情传达给他。”那段时间原审庭审事务头绪纷繁复杂,结果,这后半句话咽在刘素杨嘴里没有能够找到向原审法庭表达的机会,日子过了几个月,到现在二审开庭时,刘素杨才回想起来原审庭审中的这个场景和情节。导致原审法院的《行政裁定书》在起诉期限上,断章取义,原审结果对上诉人实在是太不公正。
原一审开庭时间花了一整天,原审庭审笔录页码很多,原审书记员在庭审笔录关于起诉期限的篇幅内,没有反映上诉人之母刘素杨的上述那句咽在嘴里的后半句话。当时天色很晚了,原审书记员也一直在催促“快点签字、赶快签字、快点、快点”,导致上诉人和刘素杨一直没能够发觉原审庭审笔录的异样。庭审笔录是格式条款,书记员和审判员打字时在其中做了一些对申请人不利的手脚。申请人和母亲对原一审庭审笔录的签字活动中,原一审法院存在《民法通则》第五十八条(三)“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十四条所规定的情形。申请人和母亲对该庭审笔录的签字,并不意味着对庭审笔录该部分文字表达的认可。否则,法院靠寻章摘句、玩文字游戏,就能够置老百姓于死地。
2、原审法院故意不认定《三针司法鉴定意见书》结论中的另一项鉴定意见。
三、原审法院在程序上和实体上明显袒护被申请人,严重不公正。
原一审法院、原二审法院故意不调取纸坊城管所汪新元、吴庆敏的《证明》原件。此外,原审法院还有其他违法情形。
综上,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二条、六十三条,请求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予以再审或者提审,让该案件获得实体判决的机会和实质性的公正处理。
此致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申请人:徐斌
劳动诉讼当事人再审程序的提起 篇5
来源:胡律师网作者:上海律师 胡燕来所属栏目:劳动纠纷律师案例
专业劳动纠纷律师认为,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八条、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再审程序,是指已经作出确定裁判的民事案件,因为有法律规定的原因出现,而再次对案件进行审判的程序。
1、再审程序的提起,只能是特定的主体。劳动争议诉讼中的当事人可以依照法定的条件申请再审。
2、提起再审的条件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并须具备相应的法定事由,才能通过再审程序进行纠正。
3、当事人申请再审必须在法定期限内提出。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生法律效力后2年内提出。
4、申请再审必须有法定的事实和理由。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有新的证据,是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申请再审,需要满足上述条件之一,而且要有证据证明。
5、调解书申请再审的条件。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
再审程序 篇6
肖建华
再审实质上的功能是对有重大瑕疵的确定判决进行救济。它是法院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有重大瑕疵的判决进行再次审理的一种非常途径,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称为“非常上诉途径”和“再审之诉”。比较而言,我国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具有鲜明的特色。其一,在概念上,人民法院对已经确定的判决裁定予以再审,叫审判监督程序,而不是再审程序。其二,与大多数国家的三审终审相比,我国实行二审终审,但是我国再审救济程序启动频繁,同一案件再审程序的“有限性”得不到体现。虽然对很多当事人而言,实践中再审程序的启动十分困难。第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是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主体,体现了国家干预的精神;当事人虽然有再审申请权,但是只是程序上提出书面申请的权力;申请再审的理由不明确,法院审查的程序没有进一步具体的规定,实质意义上的再审诉权无法得到保障。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有关再审程序的问题进行了完善。再审程序的修改体现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严格再审理由,保障法院裁判的权威;二是实现对再审事由审查之法定化,保障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的诉权;三是完善人民检察院抗诉监督。
一、明确再审理由,体现事后救济的“有限性”
提起再审的主体有三:当事人、法院和检察院。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并没有任何变化,并保留了1991年民事诉讼法对不同主体提起再审的理由分别对待的做法:人民法院只要发现案件“确有错误”,就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当事人申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抗诉需要满足法律列举的若干条件。不同之处在于,此次修
改,统一了当事人申请再审和人民检察院抗诉的理由,并且从以前的五项、四项统一为十三项。同时,在内容上也有很大改革和完善。主要改动体现在,其一,以前对再审理由的规定过于原则,而且具有明显的重实体倾向。此次修正则是从实体和程序两个方面对再审理由加以明确的列举。其二,以前民事诉讼法再审理由规定中使用了“足以”、“主要”、“确有”、“可能”这些模糊性修饰词,使得再审理由模糊不明晰,实践中容易造成法院和当事人、人民检察院理解上的分歧,此次修改基本去掉了这种用语(“足以”除外)。
修正案关于十三项再审事由的规定体现了这样的程序原则:(1)发现真实原则。以事实为基础作出裁判是公正的前提,没有对真实的坚守,裁判就得不到当事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实体正义的一般要求。这十三项再审事由的1至5项是关于事实认定错误的。包括: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值得注意的是,第五项是针对法院调查取证的,突出体现了当事人对法院关于事实发现的必要性,具有程序和实体双重意义的保障功能。
(2)程序法定原则。诉讼法是强行法,诉讼的进行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步骤、方式进行,一旦违反了法定程序,法院的审判就是无效的,因此大多数国家都将这方面的事由列为绝对再审事由。在我国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当事人违反程序的行为往往可以由法院给予监督,如处以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或缺席判决等。如果人民法院违反了程序规定,在程序上如何救济,往往由上诉或再审制度加以程序监督。第7项至第13项主要是针对法院违反程序或没有按照法律程序规定移送案件等行为的,包括: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这些规定,以前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中有所反映,但是,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正案特别保障了当事人的辩论权,并体现了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辩论主义的精神。
此外,修正案还规定,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过去民事诉讼法将其作为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理由,现在也成为检察机关抗诉的理由。
(3)保证法律的正确统一适用。第6项再审理由则是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可以提起再审,体现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要求。
二、规范再审审查程序,保障再审程序当事人的诉权
规范再审事由的审查程序,是再审程序保障的体现。修正案对再审事由的审查规范了一定的程序。包括:(1)送达和要求补充材料。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将再审申请书副本发送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查。人民法院可以要求申请人和对方当事人补充有关材料,询问有关事项。(2)规定审查时限和要求法院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再审申请书之日起三个月内审查,符合再审理由的,裁定再审;不符合的,裁定驳回申请。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3)明确再审法院。因当事人申请裁定再审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以上的人民法院审理。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再审的案件,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也可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4)明确再审提出的期限起算点。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二年内提出;二年后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以及发现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法院对再审事由的审查是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通常将再审事由的审查分为两个阶段:(1)审查再审之诉是否合法。包括再审诉状是否符合法定的要求,是否遵守
了再审的法定期间,当事人是否适格,是否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法院审查结果如认为欠缺要件的,则裁定驳回请求,如可补正,则限期补正。(2)审查再审之诉有无再审事由。可见,对再审事由的审查都无一例外的渗透着职权干预的色彩,因此一味强调“形式审查”并不符合再审程序之有限性的理念。在对抗制的美国也是如此。以联邦最高法院的上诉(也相当于大陆法系的再审)程序而论,审查当事人的申请的职责通常是由书记官来承担的,在大法官还未决定将案件是否列入庭审辩论日程之前,先由书记官根据严格格式化的上诉申请出具案情简介备忘录,并提出允许或驳回申请的建议,案件上诉申请经过这样一遍过滤以后,大法官则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出是否讨论的决定。如果没有这样一个相对谨慎和积极的筛选过程,美国最高法院怎么能同时保持着低受案率(实际受案数量和申请是数量的比例)和高改判率(法院推翻的案件判决数量和受理的案件数量的比例)呢?可以设想,如果仅做形式审查不仅无法甄别“重大法律问题”存在与否,还会导致过多案件流向再审程序。所以,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关于启动再审时对再审事由的审查,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会同时具有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的特点。
三、完善再审程序的抗诉监督
对于检察院抗诉的案件,法院如果下放管辖,则只限于证据和事实问题,违反程序问题导致的抗诉,则不能下放。这也解决了实践中法院和检察院关于管辖方面的级别之争。
对于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接受抗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在三十日内裁定再审。这与民事诉讼法原来的规定相比,都更切实地保障了再审程序主体的诉权。
该修正案美中不足的是关于再审事由方面规定,发现新证据可申请再审,可能会导致证据随时提出倾向。对新证据的含义,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仍然有值得总结完善的地方。
论再审理由与再审制度的关系 篇7
不同的“错”产生的原因不同, 对再审制度的影响也应该有所不同, 有些“错”应当严加纠正, 而对有些“错”则应当给与更多的宽容。
对于原审中的“法律适用之错”应当区别情况对待。对于违反法定程序的, 如果违反程序的情形严重影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结果, 则应提起再审程序。对于原审“法律适用之错”中违反实体法的, 原则上应当不得提起再审, 除非是为了被告人的利益。对于“虚假证据被采纳”, 各国都将其列为提起再审的理由, 但大多国家也都将其限制为只能是为了被告人的利益提起, 即只有对被告人不利的证据是虚假时才符合条件, 而排除了另外一种可能。“判决矛盾或判决冲突”。对于判决冲突的问题不能再用判决的稳定性来作为维持原审判决的理由, 甲判和乙判相互冲突, 那么必须确认一个, 修正另外一个, 不可能两个冲突的判决同时有效存在。因而在这种情形下, 必须启动再审程序纠正错判。新证据的出现是对原判影响最大的一种情形, 但也是最无法预防的一种情形。在判决已经做出,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 甚至已经执行完毕的情形下, 更多的应该考虑判决的稳定和社会关系的稳定, 而不应当去迁就那种有可能不断出现的“新证据”。因此, 对于新证据, 原则上可考虑不得作为提起非常再审的理由, 但新证据对原审被告人有利的可以例外。
综上所述, 在各种错判中, 最应当纠正的错判, 按照其必要性的大小, 大致可作如下排列:1、司法人员的职务犯罪;2、判决矛盾或判决冲突;3、审判违反程序法, 严重影响当事人权益的;4、虚假证据被采纳;5、新证据;6、审判违反实体法, 即罪的认定和量刑错误。
二、再审理由与再审程序设置
对一个案件来说, 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是不可分割的, 但审查的方式是有一定差别的。审查案件的事实和证据部分时, 强调证人的出庭、证据的出示以及当事人的质证, 整个审判围绕事实认定这一中心展开, 审理应当采用开庭、公开审理的方式, 保证证据的完整展示和对证据的充分质证, 保证当事人之间以及当事人与审判人员之间的互动。在审查案件的法律问题时, 审查的重心在于案件的法律适用与诉讼程序的遵守, 在确定的事实基础上, 强调对法律的选择、理解和解释, 根据这一特点, 审查法律问题更适宜采用不开庭的书面审理的方式, 主要审查书面文件往来, 审理主要凭借的是法官对法律的判断、理解和法律素养, 而不必和当事人或和证人、证物见面、质证。
就这二者的关系而言, 处理因事实错误而提起的再审时, 需要对原案件的事实部分和法律适用进行重新审查, 既包括事实审也包括法律审。在处理因法律错误而提起的再审时, 可以不审查原案件的事实认定部分, 而只审查原案件的法律适用部分, 这时可以进行纯粹的法律审。
提起理由的不同会影响到处理方式的差别。基于不同的再审理由可以考虑设置不同的再审程序, 术业有专攻, 强化再审程序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三、再审理由与再审判决的法律后果
再审判决的法律效果我们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加以考察:对原判决的影响;对当事人的影响;以及对法官的影响。基于不同理由而提起的再审在法律效果方面应该是有一定差异的。
(一) 对原判决和当事人的影响
再审是对当事人的救济, 也是对原审判决的纠正。但再审又涉及到了生效裁判的既判力问题。参考日本、法国等国家的生效裁判救济制度, 在综合考虑既判力、救济和纠错三方因素的情形下, 可以考虑对再审判决的法律效力作如下规定:
根据提起再审的理由的不同, 对于因事实错误 (包括:虚假证据被采纳;判决矛盾或冲突;新证据) 或者司法人员职务犯罪而提起的再审, 再审判决改变原判决效力, 效力及于当事人。此时再审制度注重对原审案件实体错误的纠正及对当事人的救济, 尤其是对原审被告人提供救济。
对于因判决违反法律而提起的再审, 可以考虑只作形式意义上的纠正, 此时再审判决不撤销原判决的效力, 不改变原判决的执行, 不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而只具有宣告意义。对于因违反法律而提起的再审, 应侧重于从法律适用方面进行审查, 审查的目的主要是维护法律的统一解释和适用, 因而其法律后果主要集中在法律运用层面上, 主要是技术性问题, 可以考虑不对当事人生效, 不改变既定的社会关系, 从而既解决了法律的统一适用问题、纠正了错判, 又在一定范围内保证了生效裁判的既判力。当然考虑到被告人的特殊性, 在被告人主动提出申请的情形下, 可以考虑使判决对其发生效力。
(二) 对法官的影响
再审的改判结果对原审判决产生影响, 重新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但原则上来说不对法官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因“虚假证据被采纳”, “判决矛盾或判决冲突”, 以及“新证据”而引发的再审, 由于原审中的错与法官没有直接关系, 法官是由于被蒙蔽、被欺骗、或受客观条件限制而做出了错误的裁判, 因此在这些情形下不得追究法官的责任。
对于“判决或审判违反法律 (令) ”的案件, 虽然涉及到原审法官对案件的错误判断, 但是这种错误与其说是“错”, 更近似于不同法官对法律的不同理解, 属于理解上的偏差和失误, 没有任何的主观恶意和倾向性, 是一种技术性错误, 因此不得据此追究法官的任何责任。
在因“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提起的再审中, 法官的职务犯罪是作为提起再审的前提, 法官的职务犯罪行为必须先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正式予以定罪才能确定。实际上是先解决、先追究了法官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宋英辉译.日本刑事诉讼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
[2]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 (新编本)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浅析当前的民事再审程序 篇8
关键词:民事再审程序;民事诉讼法;改革与完善
民事再审程序一直是民事诉讼法立法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何它能一直成为关注的焦点? 为什么它总处于变动之中? 答案不能只从再审制度本身是否严密或其程序是否合理的角度来探讨, 而应当从更广泛的司法制度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环境因素来探索。
一、民事再审程序的性质、特点
民事再审程序是纠正确有错误的民事判决的诉讼程序。既然是对已经生效的程序的终局性判决, 对于消除民事审判中的错误和社会上的疑问有很大作用。在再审程序中当事人不应该拥有启动再审程序的决定权, 而应该将这一权力交由司法机关。把“当事人主义”死板地搬入再审程序是缺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械做法。其实许多外国的再审程序启动权在法院。就拿美国民事诉讼法来说,第60 条“判决或裁决的解除”(Relief fromaJudgment or Order) 规定了法院可以解除判决或裁决的6 种情况。也就是说,最注重当事人主义的美国也没有在再审程序中绝对的适用当事人主义。为什么要将再审程序的决定权交给法院启动呢? 美国法理的解释是: 美国的诉讼法程序制度是建立在当事人双方的对抗基础上的,若双方当事人已经通过应有的程序进行了抗辩,并得到法院的最终判决,该判决就具有终局的裁判力(res judicata);普通法注重的不是实体正义,而是程序正义; 判决有实体错误不能否定判决的程序正义性,尤其是不能否认按照程序终结纠纷的诉讼功能。我国也一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辩证主义,没有单纯的引用“当事人主义”,这样十分有利于我国的法制建设。
二、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理念
民事再审程序的概念是什么呢?民事再审程序是指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对于已经作出判决并已经生效的案件,如果出现了《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法定情形,可以根据有关程序再次审查。目前的民事再审程序主要由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审理对象必须是已经作出判决并生效的法律文书;第二,启动民事再审程序的主体需要是民事主体;第三,再审程序的提起必须具有法定事由。目前全世界有再审程序的国家主要由以下三种再审形式,即以国家政策构成的的实体监督模式、保障私权利的的实体监督模式和在程序上实行救济的再审模式,以这三种为代表的国家分别为中国大陆、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欧美国家。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启动再审程序,即享有启动再审的权利,这样就使国家公权力在再审程序的启动上占有主导位置,有利于民事再审程序的执行,而不至于成为空谈,这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大优势。
三、 我国民事再审程序的有关问题
(一)、启动再审的主体问题
再审案件的启动主体应当为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当事人主义。前文已经提到,我国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法院、检察院可以成为启动再审的主体,人民检察院具有检查监督的职能,对于已经做出审判的案件,它能够更好地认识、了解,由于具有专业知识,比当事人更能够认知案件,决定是否发起再审。法院虽然应该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但作为案件审判机关,拥有再审的启动权利,更能增强法院在公众中中立、公正的形象。所以,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可以作为启动再审的主体,有利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二)、立案听证与再审立案的标准划分问题
民事审判程序的完善需要建立完善立案听证标准与再审立案标准,这样与“先审后定、先因后果”的法律思想相一致,符合实践的要求,并且有利于民事再审的执行,有利于民事再审案件的审查,从而降低出错率,防止或减少司法腐败。人民法院需要对民事再审主体提出的民事再审案件进行“事实审”,特殊情况下可以进行“法律审”。即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从而由人民法院决定是否进行再审立案。立案听证制度是指对于提出民事再审的案件是否可以立案进行听证决定,由法院内部相关人员和专家对于此案件进行分析决定,不能有一人独断。再审程序有利于纠错、救济,我国的民事再审程序的逐步改进有利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三)、再审审查范围问题
我国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案件事实和法援所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二审是审查的范围已经非常明确:事实和使用的法律。而再审只是对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只有特殊情况才可以进行事实审查。再审案件一般是对已经做出裁判的案件的程序与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特殊情况下才审查法律事实,由此可见,一般再审比第二审目标更加明确、清楚,而不是更加复杂。
四、确立以”确信真实, 依法糾错”为指导思想
”确信真实, 依法纠错”是以程序正义为理论基础的。《民事诉讼法》实践这么多年以来发现,程序正义是非常重要的。 实体正义往往并不是十分清楚与容易实现的,由于个人认知能力的不同, 对于案件的事实认识也会产生一些差别。而程序正义可以弥补这些方面的问题,通过民事再审程序有利于纠错,从而实现实体正义。确信真实原则, 就是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所确定的法律事实。“ 依法纠错”是指将“ 错误”范围确定在法律规定的之内。这里主要注重改正错误的程度是依照法律能达到的最大限度的权利救济。我国的《民事诉讼法》一直贯彻这一思想,近年来多见错案得以重审凸显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巨大进步。(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注解:
[1]《关于改革民事再审程序的几点思考》宋朝武《法学评论》2003 年第2 期
[2]《论民事再审程序》李祖军《现代法学》2002 年4 月
[3]《民事再审程序的思考》王晨光《法律适用》2013 年第4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