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三答题(精选11篇)
政治高三答题 篇1
【 高三政治答题套路】
一、关于经济结构调整
1、经济结构的内涵:包括产业结构(含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农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域结构、城乡结构、劳动力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及家庭消费结构、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等。
2、调整经济结构的原则:要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目标 , 以企业为主体 , 以科技为依托 , 劳动密集和技术密集产业相协调 , 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相协调 , 地区经济相协调。
3、具体措施:
(1)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村中的二、三产业,发挥其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见前面)
(2)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发、生产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
(3)依靠科技,因地制宜,保护耕地,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经济作物,使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协调发展,并发挥其比较优势。
(4)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5)统筹区域发展,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发达地区积极援助,国家大力扶持,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
(6)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人口,缩小城乡差别,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7)努力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型人才。
(8)完善分配制、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完善所有制,拓宽就业渠道;完善社保制度,综合利用经济等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严防收入差距过大;
(9)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消费结构,提倡适度消费、科学消费、物质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10)应用科技,提高工业制成品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
二、关于经济类意义
(一)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定要点:⑴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社会主义本质);⑵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⑶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⑷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价值规律等。
(二)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
1、对国家:(1)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2)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3)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小康;(4)有利于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5)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6)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有利于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8)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实施走出去战略;(9)有利于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发挥我国在国际(地区)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10)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
(11)有利于应对经济全球化、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2、对社会:(1)有利于扩大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2)有利于稳定物价,维护金融安全;(3)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4)有利于创造更多社会财富;(5)有利 1
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五个统筹),构建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6)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对企业:(1)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2)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赢。
4、对居民:(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丰富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生活水平;(2)转变观念,提高国民素质。
(三)根据不同环节定要点:
⑴生产: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环境、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提高经济效益、优化经济结构等;
⑵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兼顾效率与公平等;
⑶交换:繁荣市场、规范市场秩序等;
⑷消费: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扩大内需、树立科学消费观等);
三、关于经济类怎么办?
1、围绕一个目标: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经济效益
2、本着一个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实现“五个统筹”的目标。
3、贯穿一条主线:优化经济结构
4、发挥三种动力:科技创新、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
(1)科技创新。宏观(国家):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微观(企业):采用先进科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等。
(2)深化改革。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诸内容。制度创新: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管理创新:企业内部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
(3)扩大开放:完善涉外经济体制,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向国际市场,利用国际资源。
5运用两种手段: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具体分析时,要根据试题要求,分清行为主体,分别进行回答,如企业(农户)应该怎么做,政府部门应该怎么做,等等。】
◆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即微观主体:生产者(企业、农户等)、经营者、消费者、劳动者、投资人、纳税人等怎么做。
①生产者(企业、农户等):按价值规律办事;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合法、诚实经营;素质;企业信誉、形象;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现代企业制度(股份制);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效益、品牌;竞争机制与竞争力;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
②经营者:地位;素质;处理好两个关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交易原则;WTO规则;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原则,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
③消费者:地位;权利与义务;维权意识、途径;消费观念
④劳动者:地位;权利与义务;提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合同与社保制度。
⑤投资人:储蓄;债券;股票;商保。
◆搞好国家宏观调控。(见前面内容)
国家要利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经济调节---统筹规划,总体部署(即制定和实施
2经济计划),合理运用税收、利率、信贷、汇率、物价等经济杠杆,引导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的监督、管理,加大对违规经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社会管理----制定并完善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公共服务----信息引导,政策支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如健全社保制度,建立并完善预警机制)
四、关于政治意义(有利于-----;关系到-------)
1、对国家(政府):有利于----(10)巩固人民民主专政;(2)协调人民内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3)发扬民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4)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实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5)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6)巩固国防、维护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7)打击台独势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8)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发挥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9)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推进依法行政,做到以人为本;(10)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对执政党:(1)有利于坚持党的领导;(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3)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4)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
3、对公民:(1)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2)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促进和保障人权。
4、对国际社会:(1)发展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和平;(2)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建立并完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五、关于政治决策依据(必要性)
1、由————决定:(1)我国的经济基础;我国的国家性质;(2)我国的国情(历史、现实)决定或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3)国家利益、力量;(4)当前国际、国内形势;(5)社会主义本质;(6)客观规律;(7)党的性质、宗旨、地位、任务、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8)由于国家职能的转变等。
2、是-------(1)我国政府(国家)职能所在;(2)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3)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4)是我国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必须遵循的基本活动准则;
(5)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6)是我国的一想基本政策、原则;(7)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3、符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我国宪法的规定等。
4、只有------才-------
六、关于政治类怎么办?
1、国家:⑴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正确履行国家职能(对内、对外职能具体展开);⑵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正确政绩观(具体展开);⑶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⑷正确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⑸坚持并完善各种制度和政策(国体、政体制度;政党制度;国家统一政策;民族、宗教政策;外交政策)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充分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政党:①宗旨、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三个代表;②领导方式;③执政方式④加强党的建设;⑤完善多党合作制。⑥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⑦党的基本路线、思想路线。
3、公民:①权利与义务相统一;②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③民主意识、法制观念
4、社会团体:加强监督
5、国际社会:①反对一切形式的国际恐怖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②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捍卫《国际法》的权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促进国际政治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④维护世界和平,促
3进各国共同繁荣与发展,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常用意义类:
一个宏观目标: 构建和谐社会;经济角度:完善市场体制,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城乡差距,扩大社会就业,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的重要举措。(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政治角度:
坚持“以人为本”,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国际:
①促进世界的多极化发展。
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繁荣。
③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实施“走出去”战略。
⑤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⑥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经济优势互补,发挥中国在地区(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⑦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的能力。
常用措施类 经济学角度:
1、坚持经济发展一个中心,所有问题都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2、本着一个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表现为“五个统筹”的目标。
3、贯穿一条主线:经济结构调整----三农、企业、区域经济的发展都需要在结构调整中进行。
4、把握两个关键:科技发展和 改革(完善市场体制)、开放。
5、运用两个手段:市场调节和国家的宏观调控; 实现一个目标:资源优化配置
6、遵循两个规律: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价值规律,7、宏观调控运用四个手段(经济、行政、法律和道德手段)实现四个目标(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保持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政府)
经济常识角度:
①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②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③运用政策和计划,通过经济利益的调整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
政治常识角度:
①由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国家职能的体现。
③体现了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④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是: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我国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⑤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科技力和经济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①由党的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
4锋队。
③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党的领导方式: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⑤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⑥党的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党的本质)人民群众的观点
①哲学角度: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相信群众,依*群众,自觉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③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④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
⑤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经营类题
① 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经营的十六字方针是什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
② 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科技;
③ 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④ 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⑤ 效益:努力降低成本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⑥ 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⑦ 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凡讲到“精神反作用”
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即一篮子
凡讲到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有关的题
可考虑用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即一巴掌
凡讲到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可用上“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一挑子
凡是讲到关到产品质量问题的:
可用上: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市场的弱点、市场交易的原则、消费者的权益;品信、素质、职道、正竞;
三个双胞胎: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体具体分析/矛 盾特殊性;共性与个性/整体与局部;量变与质变;
土地政策——承包制;土地流转体制;粮食政策——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棉流通体制;农民收入政策——税费改革;多予少取;科技政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生态政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结构政策——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
国企改革:国家:三完善;(即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
5会保障制度)三战略;(即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企业:两转+深改+套路;(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企业转变产权和职工转变身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个人:科学文化素质+职业技能;
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品牌形象””“经营者素质”“引进走出”“发展民营经济”
农业问题:三+三+六*+套路。(六靠:1靠政策,2靠科技,3靠投入,4靠产业化,5靠乡镇企业,6靠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三完善;三战略;等等
个人:提高科文+劳职;
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发二三产”“引进走出”
两大战略:
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动力,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2、凡是答“重视生态”的观点都应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
3、凡是答有关“人才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国家成就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政治高三答题 篇2
简答题, 顾名思义, 答案要简明扼要, 问什么答什么, 不必作过多的扩展。下面我就几种常见的题型的答题技巧发表我的一管之见, 以抛砖引玉。
一、为何类简答题
做这种题型要注意回答两个方面:一是原因, 二是意义。回答原因可从可能性、必要性、必然性、危害性等角度思考;回答意义要注意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由经济到政治、由文化到哲学等角度来综合作答。
如: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共同分配的社会地位, 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按劳分配的基础知识, 通过此题让学生知道按劳分配原则的重要性及其确立的原因。
答案: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
第一, 这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必然性)
第二,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可能性)
第三, 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现实性)
第四, 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直接原因。 (必要性)
第五, 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 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意义)
二、辨析类简答题
辨析类简答题中材料所包含的观点错对混杂, 尽管是简答题, 却带有明显的辨析色彩, 主要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明确答题角度。了解材料到底包含几层意思, 并且要明确每一层意思是正确还是错误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 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
第二, 回归教材, 确定答案所需要涉及的知识点。认真审读题中的观点和设问, 从中找出其理论依据, 即课本中相关的知识点。
第三, 结合设问组织答案。以课本理论为依据, 对每一层意思一一进行分析, 对的讲理由, 错的讲原因, 分析要事理交融, 把观点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三、归纳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一般是通过具体的、个别的现象、数据、问题创设情景材料, 可以是一个, 也可以是多个, 可以是同方面的, 也可以是不同方面的。它主要考查学生对政治基础知识的整体把握、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
答题技巧:第一, 此题型由材料到观点, 即从题目提供的材料中归纳出相应的观点。一般是我们学过的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生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原理、观点的熟练掌握是做好这种题型的前提和基础。
第二, 通过审题把握材料的层次, 在此基础上, 通过每层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确定答题方向。
第三, 对材料的归纳要注意材料的具体内容与观点的一致性。在表述观点时注意与材料相结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题的关键。
例如: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 去年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行业的资产达到11.4万亿, 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53.3%, 该比重比2006年的33.6%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分布在煤炭、石油石化、冶金、电力、邮电、通信等五大行业的资产为7.1万亿元, 占全部资产总额的33.3%, 比2006年27.3%提高了6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什么经济现象?
解析:解答本题要遵循以下顺序, 首先, 审设问, 明确要求。本题是要求回答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其次, 审读材料, 提取有效信息。“国有资产规模扩大, 并持续向基础行业和支柱行业集中”充分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壮大, 体现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再次, 回扣课本, 联系基础知识组织答案, 需要运用课本中关于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的相关知识来作答。最后, 要做到规范化答题, 即“答案要点化, 要点层次化, 层次段落化, 段落序号化, 规范日常化, 语言科学化, 书写认真化”。
答案:第一, 材料反映了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第二,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材料中基础行业的国有资产在全部资产总额中所占比重充分说明了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
四、启示类简答题
这种题型首先要考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这一点, 再根据材料回扣原理, 看材料体现了哪个原理结论或知识点, 答题时可从坚持什么 (正确的) 、反对什么 (错误的) 、避免什么 (失误的) 、注意什么 (经验教训) 、做些什么 (国家、集体、个人或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或学校、社会家庭) 等角度考虑, 这种题型比前面几种要深刻一些, 透彻一些, 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上, 否则就不是启发。
例如:小王是某校高一年级的学生, 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看见几位老爷爷在刺骨的寒风中下棋。他想, 要是老人们有一个安定的交流、娱乐场所就好了。于是, 他给居委会主任写了一份“关于建立老年人活动站的建议书”。居委会对此非常重视, 经过多方努力, 社区的老年人终于有了自己的“老年之家”。
从政治生活的角度, 谈谈这件事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分析:紧扣原理“民主管理”, 结合材料。
答案:第一, 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中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小王的做法, 正是积极尝试民主管理的做法。
第二, 通过参与民主管理, 我们可以学习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体验民主管理的意义和价值, 从而在民主实践中逐步增强和提高自己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本领。
第三, 青年学生即将步入成年, 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特别需要参与民主管理的经历。在基层民主自治这种最广泛的民主实践中, 我们能获得很多机会, 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大胆尝试民主管理的活动。
当然, 简答题还有很多题型, 但不管哪种题型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把握命题材料, 明确命题主旨。即“材料引路联实际, 分析说明考能力”, 其最大特点是“题在书外, 理在书中”。
第二, 明确答题范围, 折射教材内容。
第三, 理清思路, 列出提纲。
政治高三答题 篇3
一、答题不规范的表现
(一)答题方向性错误,即答非所问。例如,题目要求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学生却用政治常识解答;题目要求用辩证法的知识回答,学生却用唯物论的知识来解答。
(二)没有使用政治学科专业术语答题。例如,在讲通货膨胀时把国家发行纸币多了,说成是国家把钱发多了;在讲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时把物质决定意识,说成物质决定想法等等。
(三)使用专业术语不规范,导致文字表达不准确,甚至表述错误。例如,矛盾的斗争性说成是矛盾的战斗性;经济效益的提高写成是利润的提高等等。
(四)文字叙述缺乏完整性、条理性和简洁性,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准”的现象。
二、答题不规范的原因
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原因,既有直接的表面的原因,又有深层次的原因。答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方面的缺陷和不足,是学生答题不规范的直接原因。深层次的原因是知识结构的欠缺,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陈旧,不适应高考能力测试的要求。例如,答非所问不仅仅是因为粗心造成。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对题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缺乏深刻的理解而导致读不懂题,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再如,关于不使用专业术语答题的缺陷,表面原因可归结为答题技巧的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在其知识结构中,根本就没有使用解答该题所需的专业术语,还可能是由于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而导致对知识提取上存在障碍等方面的原因。
三、培养学生答题规范化的策略
(一)构建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结构是进行规范化答题的基础。所谓全面是指知识结构中须包含考试说明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知识点,为进行规范化答题做好相应的知识储备。所谓系统,就是要对众多的知识点进行良好的组织,在大脑中形成有序的而非零散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对所需的知识点、专业术语进行有效而快速的提取和运用,否则就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构建这种应用功能强大的知识系统,必须抛弃陈旧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消极、被动、机械的学习方法,采用研究式、探索式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二)建立以学科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能力结构是提高答题的针对性、逻辑性、条理性的关键。在复习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交流,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精选典型试题进行思维训练(平时加强简答题和辨析题的训练);对照标准答案进行反复分析理解;对答题中出现的不规范化的问题及时点拨,以帮助学生自我反思等。
(三)掌握规范化答题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第一,要确保答题的大方向不能错。一定要认真审题,逐字逐句看清楚,提取一切有效信息,挖掘一切隐含条件,排除干扰信息和迷惑条件,并完成以下思维要点:1.辨明试题的指向,明确试题的设问点,问什么,答什么,避免答非所问。2.分析命题者的意图,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范围。3.排除思维定势的影响,越是似曾相识的题目,越要小心,不能简单地用已做过的类似题目的思维去解答。
第二,在保证答题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完整性和简洁性,通过完整的回答来展现自己的能力。具体方法技巧如下:
1.缩小包围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例如,题目涉及哲学知识时,首先要确定题目考查的是哪个知识板块,然后再考虑其属于该知识板块内的哪一方面的内容,哪个知识点。若考查的是唯物论的内容,则应考虑物质与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若考查的是辩证法的内容,则应考虑其为矛盾、发展、联系等知识;若考查的是认识论的内容,则应考虑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现象和本质等知识。
2.正确选用高中政治专业术语答题。提高用词的科学性、规范性,尽量使用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原理答题。由于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规律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因此,对这些现象进行概括分析时,常用“一般情况下”、“多数是”和“绝大多数”等词语来描述,而不能一言概之。
3.多角度思考问题,确保答案的完整性。审题时要注意设问的关键词,如要求对中美关系现状评价,其中“现状”两个字就是一个关键词,暗示既要做正面的评价,又要指出其存在的问题。
4.梳理答题要点,提高叙述的简洁性。这样既可以表明对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节约了时间,也有利于阅卷者尽快发现答案的采分点。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正确性没有把握的内容尽量不要写,以免影响原本正确的那部分内容的得分。
高三政治时政答题术语 篇4
1.减税降费的作用:①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②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1)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大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2)减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构建创新型社会。(3)有利于扩大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3.个税改革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②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作用:①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促进了收入来源单一者与多元者之间的税负公平;②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了居民整体税负水平,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采用个性化的费用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和尊重了个人生活负担的差异性;④拓宽低税率适用的所得级距,有更多的人适用低税率,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高三政治大题答题技巧具体分析 篇5
1.首先要弄清回答该题所依据的知识范围。政治学科的考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部分,生活与哲学又包括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四个部分。
2.要明确设问角度是“是什么”(内容)、“为什么”(原因)、“怎么样”(结果,意义,作用,影响),还是“如何做”(对策,措施,方法,建议)。
3.明确设问主体。主体不同,答案则不同。经济生活主体通常有国家(政府)、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哲学生活主体通常是具体的哲学观点,政治生活主体通常是国家(国家机关)、党、公民、国际组织等。
4.读材料时既要把握材料中的显性信息,又要把握材料中的隐性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与设问有关的重要信息,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和与设问有关系的关键词、关键句子,从中提炼出材料所体现的原理,然后明确答题的方向。
5.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格的题目、材料、数据、尾注等,任何地方都不要遗漏。
6.回归教材。读题时必须判明答题要用到教材中的哪几课、哪几节、哪几框的内容,这样就缩小了思考的范围。
7.依据关键词、关键句子直接调用。政治学科中的关键词本身是学科的基本概念,可以直接调用。
8.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依据关键词,通过演绎、推导,找到课本中有用的知识点。
9.概括材料中的具体信息,归纳调用。关键词比较具体,与学科理论不能直接对应的,就先归纳然后再调用。
10.依据设问,有效调用。知识调用要根据设问的要求进行取舍、重组,反对盲目堆砌和过度引申。
11.确定大逻辑:要点之间的逻辑,包括有几个要点、要点之间如何排列。
12.确定小逻辑:要点自身的逻辑,包括要点如何展开、有几个关键词、如何排列等。
13.确定答案要点:根据分值确定答案的详略程度,一般来说分值能提醒我们答案要点的多少,分值高意味着要点多。 高考中答案书写一定要整洁,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用学科术语,标清序号,达到规范化、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同时要确定采用演绎式(从原理入手结合材料说明)还是采用归纳式(从材料分析到概括原理)的答题方法。一般回答时坚持先原理、后材料的答题顺序。 带着答案要点再次审视材料,看有没有疏漏,看审题是否准确、联系是否恰当、梳理是否清楚、答案是否明确完整、设计是否美观,特别要突出关键词、突出得分点。政治答题时要审材料。
高三政治正确答题技巧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高考政治主观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四种。在高考政治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题意理解透彻,清楚设问方向与答题要求。在草稿纸或者是脑海中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高考政治填空题没有什么疑问,只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专业术语回答出来即可,但是其他几类问题则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答高考政治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时,有可能涉及到材料阅读,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对应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然后在进行全面具体的回答。在回答图表材料时。要对标题、时间、栏目、内容以及下面的注释进行“全方位”阅读。以保证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在面对那些开放性小题时要根据理论基础进行具有创意性的回答,切忌不可随意叙述,没有根据。
高三物理答题技巧 篇6
通过分析、推理和计算,将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一一排除,最终留下的就是符合题意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二、假设推理法
所谓假设推理法,就是假设题目中具有某一条件,推得一个结论,将这个结论与实际情况对比,进行合理性判断,从而确定正确选项。假设条件的设置与合理性判断是解题的关键,因此要选择容易突破的点来设置假设条件,根据结论是否合理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三、逆向思维法
如果问题涉及可逆物理过程,当按正常思路判断遇到困难时,则可考虑运用逆向思维法来分析、判断。有些可逆物理过程还具有对称性,则利用对称规律是逆向思维解题的另一条捷径。
四、极限推理法
所谓极限推理法是把某些起决定性作用的物理量推向极端,通过简单计算、推理或合理性判断,并与一些显而易见的结果或熟悉的物理现象进行对比,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五、图像分析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方法指导 篇7
一、主观题考点分析
人教版的高中政治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内容, 主观题的考点也是针对这些内容而展开, 每一道题都有相对应考查的知识点。例如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给出了两段阅读材料, 材料一说的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30余年创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经济奇迹, 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材料二是说中国在创造经济发展奇迹的同时, 有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所带来的弊端。首先可以确定的是, 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经济与生活方面的知识点, 问题一和问题二都是围绕经济与生活的知识点展开的, 提出的措施要注意实用性。一般来说, 主观题的问题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并且把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知识点相互交融。例如这道题的第三个问题考查的就是哲学常识, 要求学生用哲学的原理与材料的问题对应起来。
二、找准答题坐标
回答主观题首要的任务就是准确找到知识的定位, 这也就是答题的坐标, 所有回答的内容都要围绕坐标而展开。还是以2012年广东高考文综政治第36题为例。材料一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势, 这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基础。材料二反映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问题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问的是“中国之谜”的原因;第二个层次要求提出相关措施, 解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第三个层次是结合哲学常识当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 分析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问题三就上升了一个层面, 要求学生从理性的角度, 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的现实意义。考生在回答时, 要把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的具体内容列举出来, 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等。
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考生反映自己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的原理已经掌握透彻, 对每一个原理所有包含的具体内容也能一一列举出来, 但就是无法在主观题上取得高分。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回答原理的具体内容时没有注意与材料进行结合。回答原理的过程是摆道理的过程, 有了道理才能说服人。道理要怎样才能讲得透彻呢?这就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对于材料阅读题来说, 原理和实际结合显得特别重要, 要不然就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比较容易掌握的技巧就是, 抓住原理的层次, 或者说原理中的概念, 找到材料分析中与原理概念有关的点, 再将这些点按照原理中的关系模式表达清楚。有些主观题是要求学生表明态度的, 学生要注意在谈论问题的时候要作出明确的态度表示, 否则也会失分。
四、理顺逻辑关系
在高考评卷中, 很多老师发现, 有的学生对知识点有比较清晰的把握, 但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面面俱到, 答题时没有层次之分, 显得逻辑很混乱。所以, 教师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答题的技巧, 以便学生能够理顺逻辑关系。在考场上, 更改主观题的答案是很冒险的举动, 有可能会造成时间不够, 答题不完全的后果。所以教师可以在平常的训练中, 要求学生先在草稿纸上列举好提纲, 这一点对于问题层次比较多的主观题来说特别管用。这样回答的时候就知道要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 不会出现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混乱情况。
五、明确评分要求
教师要在平常的模拟训练中, 让学生明确主观题改卷的具体要求。大致的要求有:1.按知识点给分;2.逻辑要严密, 层次要分明;3.书面整洁, 字迹工整, 语言规范;4.不允许出现方言和网络语言;5.原理和材料要紧密结合;6.切忌空题和从选择题中直接抄答案。
实际上, 主观题是一种相对发展成熟的题型, 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固定的回答模式。如果学生的主观题答题技巧掌握得好, 是很容易在政治考试中取得高分的, 因此教师要注意在平时模拟题的讲评中渗透答题的要领。
参考文献
[1]陆敬源.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要在“巧”上做文章[J].考试周刊, 2010 (3) .
[2]贾艳华.谈高中思想政治学法指导[J].才智, 2010 (33) .
政治选择题答题指南 篇8
例1 2013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2014年关税实施方案》,宣布对760多种进口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年度进口暂定税率。作为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我国降低进口关税能( )
①改善国际收支结构 ②鼓励企业海外投资
③刺激居民消费需求 ④缩小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关于①,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根据WTO的规定,我国应该逐步降低关税,并以最终与国际接轨为目标。降低关税,势必利好进口,进口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进而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结构,因此选①;降低关税有利于进口,会刺激居民消费需求,③入选;②和④与题意无关。故答案为A项。
答案 A
点拨 牢记分析材料的要领,做到准确、全面、深刻、有效地阅读材料,提取关键信息。
1. 准确。把握材料的特定内容,不要将材料所反映的事实与其他事实混淆而产生误读,也不要把材料没有反映的事实想当然地“添加”进来。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把一些看起来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的题肢排除。
2. 全面。不仅要把握显性信息,还要适度、合理地挖掘隐含信息,反对只从部分的、片面的材料出发。一些同学在做单项选择题中的“组合选择题”时常常出现漏选,主要是对材料的分析不够全面,只抓住了材料中的部分信息。
3. 深刻。要透过材料所反映的现象,揭示本质和规律,抓住根本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所选题肢更符合题干的规定性,才能从诸多与题意相关的题肢中选出最佳题肢。
4. 有效。在准确把握试题要求的基础上,提取对答题有价值的信息,排除与答题无关的干扰信息。
例2 英国哲学家波普尔说:“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之间的相互否定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真理是主观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①错误,由此排除A、B两项;②在C、D选项中都有,一定正确;失败和成功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我们不能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而应该解决问题,战胜失败,③正确;真理是客观的,④错误。该题选C项。
答案 C
点拨 解答此类试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明确命题特点、掌握解题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加强专题训练。
1. 明确命题特点。选择题的特点决定了命题者不仅要设置正确反映题干的题肢,还要设置干扰题肢,干扰题肢的设置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从易错易混的角度设置,以考查同学们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解题方法。①读懂并翻译材料:解答名言警句题要求同学们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材料翻译成白话文。从而为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及将其与政治理论联系起来奠定基础。②概括材料的中心意思,并与政治原理联系起来思考,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题肢。
3. 提高阅读能力。同学们平时应加强对古文、成语、典故、诗词的学习,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还应注意弄懂这些古文、成语、典故、诗词的寓意,并在学习中适时与政治学科理论进行对接,明白其道理。
4. 加强专题训练。复习备考时要加强对名言警句题的专项训练,提高解答此类试题的效率和准确率。
[ O][Y][X]例3 右图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选项与右图反映的变动关系相符的是( )
A.X为汽车的价格,Y为汽油的需求量
B.X为物价总水平,Y为货币的实际购买力
C.X为居民可支配收入,Y为恩格尔系数
D.X为出口额,Y为外汇收入
解析 该题图中数据关系显示为正比例,Y随着X的变大而变大,符合这一特征的只有D项;A项中汽车价格越高,销量则会越少,汽油的需求量应当减少,A项不符合题意;B项中物价总水平上升,购买力下降,B项不符合题意;C项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一般情况下会越高,恩格尔系数则会下降,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D
例4 2014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贬值2.64%,改变了人民币近九年来单边升值的状况,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较强。在此背景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中,能反映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对进口大豆需求变动的是( )
解析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有利于我国出口,不利于我国进口,在此条件下以进口大豆为原料的国内企业不利于进口大豆,进而会减少对大豆的需求,由此可知,需求曲线的变动会向左移动,故B项曲线图符合题意。
答案 B
点拨 正确解答数量因变题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即基本方法、变化规律、学科素养和试题归纳。
1. 基本方法。做经济学曲线题关键是读懂曲线,基本方法:观察随着横坐标(自变量)的变化,纵坐标(因变量)的取值会有什么变化,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例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横坐标为因变量,纵坐标为自变量。
2. 学科素养。经济学曲线尽管形式新颖、灵活,但其考查的基本观点却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所以同学们在复习中要特别重视对理论知识和观点的理解和把握。同时,经济学曲线题的另一个特点是要求同学们对所学的基础知识进行“变通”“整合”“创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拓展、延伸,在“旧知”的基础上形成“新知”。
高三物理高分答题技巧 篇9
是物理知识都太难了,学不会吗?不是的,因为老师们总是说:还有同学听不明白吗?好没人,我们讲下一道题。
很多学生,当时确实是听明白了,确实是没有问题了;不过,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印象就不深刻了,或者说,逐渐地,不知不觉地,就把学过的知识点忘掉了。
我也经常与高中生们交流,到底为什么考不好。大部分学生的反馈是,考点太多,太抽象了;不是学不懂,而是学了这个就忘了那个。
就这样,到了期中期末考试的时候,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的内容,全部要考,发现自己哪里都有印象,哪里都很模糊。遇到综合题,考到三四个章节的内容,要用到五六个物理公式,脑子里就一片模糊,闪烁出好多似是而非的公式,却不知道用哪一个。
我不太想举这个例子,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像狗熊掰棒子,辛辛苦苦到最后,能够有多少内容记到了心里,能够保证在高考的那一天还印象深刻呢?如果你是高三的学生,可以回忆下光电管的图像?波尔能级模型和原子电离结论?这可是咱们上半年才学的内容啊。才半年不到的时间你就没有印象了,怎么应对半年之后的高考呢?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王尚才下了很大的功夫去整理物理自诊断学习系统,目的就是利用零碎的时间通过对常考点随机提问这种简单却高效率的模式来帮助同学们巩固前面学过的内容。
原来觉得很简单,很基础的概念和公式,太多了,模糊了,不知道在这道题中能不能用了,这样的考试状态,怎么可能考出好成绩来呢?
看教材
首先、要将教材通读一遍,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知道定理定律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这些都做到了之后,要把公式、概念背的滚瓜烂熟,这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如果记不准,那列方程求解就是错的。做一道题目错一道题目。背的时候眼看、口念、手抄,让各个感官都收到刺激,以多种方式作用于大脑,这样记得快、牢。考试时用错公式是最冤枉、最徒劳无益的,就象出差时坐错了火车,怎么开也到不了目的地。
公式理解记忆
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会接触很多的高中物理公式,怎么才能够记住这些公式呢!高中的物理公式比较多,而且很多的公式非常的相近,学生要想学好高中物理,想要提高自己的分数,就必须要对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相同的符号可能代表不同的物理量,就需要这些学生把这些物理公式理解性的记忆之后,才能够灵活地应用于物理题目中。
错题突破
最好的学习教材,不是什么辅导书。而是自己的错题。平时在学校会做很多周练周考,而且还有月考以及各种练习,基本上将常考的所有题型,都给孩子练习到了。所以孩子们做的题已经够多了,但为什么孩子们依然考不了高分?因为孩子们往往都是匆匆而过,认为听懂了就是学会了。但学物理方面,听懂不等于学会!因此,正确处理好自己的错题,能将自己的不会的知识点非常明晰的标识出来,反复、彻底击破。
让他们把自己所有曾经考过、做过的卷子,用专门的试卷袋装订在一起。无论哪科,能进入那上面的错题,这就是对你而言最好的教材!非常个性化,非常有针对性。
错题素材有了,接下来就是将所有不会的错题,盖住答案重新做(记住必须盖住重新做,而不是把过程看一遍就认为懂了,很多时候,能看懂过程并不表示就能独立正确完成),若能很快写出,则是真的学会了。请记住,一定要“很快”!因为中考是有时间限制的。
高三学生地理答题技巧 篇10
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O℃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注:可根据该特点来判断迎风坡或背风坡。
高考地理主观题答题技巧: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
土地:土地平坦开阔,利于建厂
水源:临近河流、湖泊或降水多,水源充足(特别像钢铁厂、化工厂等)
2.经济因素
原料:临近某原料产地,原料充足(原料指向型工业)
能源:临近某能源产地(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能源充足──(动力指向型)
市场:人口稠密或人口密集,市场广阔(对市场指向工业更明显)
交通:临海或海港、临河湖或河流交汇处、临铁路高速公路或航空港,交通便利
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工业
科技:科技发达或临近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密集型
农业基础:临近商品粮基地或农业产区,农业基础雄厚或农业发达(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历史:工业基础雄厚
政策:国家政策的扶持
3.社会因素:
浅议高考政治试题的答题方法 篇11
关键词:高考政治;考试题型;答题方法
高考政治试题有两大类型:一类是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研究高考政治试题,掌握高考政治试题的解答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试题解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选择题的答题,首先要看清试题的指导语,确认题型和相应的要求。其次,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认真细致地审题干和题肢,把握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过程。
1.审题干。首先,审材料。审材料是选择题审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教材知识观点。其次,审设问。审设问要抓住关键词语,准确地把握试题的设问问题和设问角度。最后,综合题干材料和设问,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试题的选择问题。注意题干规定的特定选择角度,防止随意引申。准确地把握试题的选择规定性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关键。
2.审题肢。抓住关键词语,准确把握题肢的规定性——题肢的中心意思,明确其中蕴涵的知识观点,进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题肢观点正误。
二、选择:即将题肢与题干对照分析,根据试题的题干选择规定性,排除误肢和异肢,确定切合题意的题肢为试题选择答案的过程。选择的方法:
1.排除法
(1)排除误肢:即排除对题干规定错误的题肢,尤其要注意排除辨析性误肢。辨析性误肢主要有三种情况:观点片面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绝对化的题肢或者是观点缺乏条件的题肢。排除辨析性误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2)排除异肢:即排除与题干规定不符的题肢。
2.辩析法。选择题的选择,遇到难以确定是异肢还是切合题意的切肢时,要舍得花时间(1—2分钟),认真反复审题,克服思维定式,防止随意引申,在准确把握题干选择规定性和题肢规定性的基础上,将题肢与题干进行认真对照分析,既从题肢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又从题肢不符合题干规定的角度进行分析理由,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后,在将题肢之间进行比较,排除不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选择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为选择答案,可提高选择的准确率。运用辨证分析的方法,处理好关键试题的关键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3.最佳法。单项选择题的选择,要审全题肢,遇到两个以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时,要把符合题干规定的题肢进行比较,选择出最符合题干规定的最佳题肢。最佳题肢主要有三种情况:最完整最全面的题肢或者是最直接最具体的题肢或者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题肢。准确地选择出最佳题肢是选择题解答的关键之一。
三、涂卡:即考生将选择出的选择题答案科学规范地涂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 要使用垫板,用2B铅笔涂卡;谨防题号错位,可边选边涂,也可先选后涂;涂卡以用铅盖上字母为准,既不能涂得太重,也不能涂得太轻;答题卡勿折,保持卷面洁净。
第二节: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主观题解答从总体看,应该把答案看作是一篇结构完整的说理性文章。它要求论点正确、鲜明,论据真实,论证具有必然性,要言之有理。思路正确清晰,逻辑性强,要点准确全面,字体工整清楚,答题要规范。主观题的答题方法:
一、审题:即通过审材料,审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的过程。
首先,审材料。审材料,要认真细致,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综合,准确全面地把握材料层意和中心意思,注意蕴涵的知识观点。
其次,审设问。审设问是审主观题的重点,要抓住关键词语,把握设问要求、设问角度和设问问题。可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可提高审题的效率。
最后,审题意。综合材料和设问,明确试题要回答的问题,把握试题的命题意图。要注意把隐问的问题结合材料中心意思还原成直问的问题。
二、构思:即紧扣试题问题,抓住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的过程。
(一)要紧扣试题问题,把握试题问题角度,明确试题的答题思路方式。
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逻辑思路,决定试题的答题方式,反映了命题的基本意图。试题问题角度及其规定的试题答题思路方式可分为:
1.单一型问题
(1)是什么问题。设问方式:材料反映什么现象或问题、体现什么道理等。答题方式:要由具体到抽象地答题,从试题材料中归纳出知识性结论。
(2)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为什么、对问题加以分析说明、谈谈对文题的理解等。为什么试题问题中的观点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答题方式:总的答题要求是要由抽象到具体答题。具体的答题要求:观点正确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意义”(有的试题是否答意义要扣问具体分析),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观点错误的问题一般要答“原因和危害”,把教材知识观点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3)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分两类:第一类是问题在试题材料(过程、故事)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二类是怎样或如何处理问题?虽然有试题也要求结合材料答题,但是不要求回答问题在材料(过程、故事)中如何体现的。答题方式:第一类问题答题要求把教材知识与相关材料(提炼概括)分别地具体统一答题。第二类问题答题要求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新措施、新办法,把教材知识和试题材料问题中蕴涵的时事知识有机统一答题。
2.复合型问题
(1)是什么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并加以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答题方式:首先回答材料体现的道理;然后分析说明为什么体现上述道理。
(2)为什么怎么样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要以教材知识为指导,紧扣问题主要回答为什么问题。然后简要回答出对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怎么样)。
(3)怎么样为什么问题。设问方式:谈谈你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认识或看法。答题方式:首先回答出如何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并同时分别回答出为什么采取这些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
(二)要按照试题问题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进行逻辑分析,构思试题答案内容。
试题问题是由两个以上关键词语构成的逻辑问题,试题解答的实质是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明确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逻辑思维过程。
1.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关键词语的含义,揭示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折射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要运用的知识内容。
2.按照试题问题角度规定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式的要求,紧扣试题问题,紧紧抓住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分析试题问题中的关键词语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内容,具体化地分析回答试题问题,构思出试题答案的具体内容。
三、作答:即考生把构思完的试题答案条理规范地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