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2024-09-04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共9篇)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篇1

家庭中的幼儿挫折教育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庭中的幼儿挫折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挫折是人们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沮丧、悲观等情绪反应。

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挫折。尤其是幼小的孩子,由于受到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能力十分有限,缺乏经历和经验,更容易受到失败和挫折。在成年人看来很小的一次失败,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次不小的危机。在遭遇失败和挫折时,孩子可能不知所措、失望退缩、丧失热情和信心。一般而言,容易受到挫折的幼儿往往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对追求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缺乏心理准备、能力不足、遇到困难不知如何应付、缺乏自信、把困难夸大成不可逾越的鸿沟等。

幼儿的这些表现与家长的教育方式等有着密切关系,比如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方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处处最优,一方面又尽力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需要。由于这种灌输,又而逐渐对自己形成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事事争强,赢得起输不起。家长的处处迁就、对幼儿需要的极力满足还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凡是他想达到的目标总可以一帆风顺地实现。然而在另一方面,家长过渡的保护和包办,又使得孩子的多种能力得不到发展,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可见,不适当的家庭教育给孩子营造的成长氛围是孩子难以面对现实、承受挫折能力差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应付挫折的能力,是一种“爱孩子、有远见”的表现。幼儿期是个体个性形成的关键期,有意识地让幼儿受点“苦”和“累”、经受点挫折、让孩子品尝一点生活的磨难、懂得人生道路是坎坷的、并学会从挫折中接受教育、培养幼儿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应付困难的勇气,是孩子具有应付困难的心理和承受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996年,全国少工委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对1635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在回答“遇到困难怎么办”这个问题时,竟有97%的孩子选择找老师、找家人和他人帮助,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有位老教授感慨地说了句:“现在的孩子要是遇到我们这一辈子所经历的**,有多少人能闯过来?”也许有的家长在这里对挫折教育的意义若有所思。对幼儿的挫折教育应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措施呢?结合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经验和感受,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

一、重视幼儿挫折教育,让孩子敢于经历挫折。

有道是:“莫非经过不知难”。比如:现在的幼儿多数都会背《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背得很好,但真正懂其意义的很少。不论老师怎样解释,生活在温室里的小朋友是感受不到“汗滴禾下土”的滋味的。但是有这么一天,太阳高照、天气比较炎热,领小朋友来到地里劳动,让幼儿体验一下生活。

(一)家庭要重视对幼儿的挫折教育

家长作为幼儿的首任教师,在幼儿个性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引导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幼儿逐步学会自理、自立、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同时,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训练幼儿的为家人尽责、为他人服务的基本责任感。例如:从帮助幼儿学习刷牙、洗脸等生活自理能力开始,到学会帮助家里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能力又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而这正是培养幼儿挫折承受能力的基础。当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挫折。只有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变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二)让孩子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的“教育即生活”。父母必须把教育与幼儿眼前的生活融合为“从做中学”。父母首先要让幼儿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的一生要经历多次磨难和失败。而失败是成功的基础。苏格拉底对待打破玻璃的孩子的做法是:让犯错误的孩子独自呆在房子中,让其体验寒冷、体验孤独,使其发现自己的错误,继而改正。挫折教育也应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说明了这一点,个体通过亲身经历而获得的信息在大脑皮层的痕迹要深,保持的时间要长。幼儿的活动范围有限,家长应给孩子提供经历困难与挫折的机会,应创造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参加体育锻炼。比如晨跑、远足等,多让孩子接触大自然,使他们适应大自然。通过与大自然的决斗,使孩子经受风霜雪雨和困难的考验,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接受挫折教育。家长应大胆地放下“保护伞”,让孩子自由健康的发展。不要让孩子陷入自己营造的感情漩涡。孩子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家长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多让孩子体验必要的挫折、经历失败、吃到“苦头”。

“要学高山上的轻松,不做温室里的花朵”,这话听起来好像有点“古老”,但对家庭中的苗苗来讲,则意义非浅。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就像泡在蜜罐里。一个孩子六人捧(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现象已是社会普遍现象。这本身虽没什么不好,可是孩子不可能永远泡在蜜罐里、永远被打人捧着,他们要长大,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而社会是个大舞台,有晴空万里、风和日丽,也有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漫长的人生道路不会一直平坦,现在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未来的竞争特别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如果没有吃苦的思想、没有吃苦的准备、没有吃苦的意志将不会有立足之地。俗话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要相信“逆境出人才”。为了孩子能顺利地适应社会,让孩子受点挫折、吃点“苦”是必修的一课。

二、加强幼儿面对失败、敢于承担的抗挫折能力

幼小的孩子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能力十分有限,经历和经验缺乏更容易使他们遭受到失败和挫折。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失败和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他们。如果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看,他们就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使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效应,甚至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表现为:第一,不愿再去干某件事情或参加某个活动。,每个孩子都渴望体验成功,失败常常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失败产生恐惧,害怕再次尝试,只去参加或干那些预料能成功的活动或事情。第二,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轻视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笨”、“不行”,以至于在自己未顺利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前心里没底。第三,造成与同伴的交往困难。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正确对到失败和挫折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给孩子适时的指导,帮孩子顺利渡过难关。

(一)当孩子遇到挫折、出现错误时,作为家长一定要平静地做出反应,要以肯定、鼓励的.方式引导孩子。

人在平静、轻松的时候最容易解决面对的问题。因此,当孩子因遇到失败和挫折而犯错时,成人千万不要反应过头。成人的着急、暴躁、斥责等只会使孩子更加难受,促使其产生不良的心理反应。成人要避免任何消极否定的评价,如“不要再试了,算了吧”、“别做了,做不好就别做了”等,这种话只会强化孩子的失败感。成人不妨采用一些积极肯定的评价,如“虽然你没有成功,但你也是最棒的,因为你在努力尝试了,再加把劲,你一定能成功”。这样既客观上承认了孩子的失败,又看到了孩子的努力,还为孩子提供了继续努力的方向和动力。

总之,家长要鼓励孩子努力尝试、引导孩子公开表达各种感受,使孩子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努力是受到肯定和赞扬的,完全不必害怕失败从而慢慢学会承受挫折和应付各种失败。

(二)帮助幼儿、向其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幼儿独立思考、独立操作。

受到能力和经验的限制,孩子有时失败后实在找不到问题的答案,确实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 这是成人最好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但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并不等于替他解决困难。同样,提供解决问题方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给予恰当的帮助。如:教给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或直接为孩子指明解决问题的方向,让孩自己尝试努力完成。成人要尽可能在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鼓励独立解决之间找到平衡点,使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是有信心和独立意识,能尝试着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只期望成人的帮助或替代。这不仅会增强孩子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信心和勇气,还会提高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失败的实际能力。

(三)给予足够的时间、磨炼孩子能力

如果希望孩子学会新的技能或完成较难的活动任务,就必须保证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老师和家长不要在他们学习的时候反复催促。学习是一个过程,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孩子不仅需要花时间去观察和操作、理解和掌握,也需要花时间去练习和巩固知识与能力。无论是教师还使家长都必须考虑安排多种多样的活动,并给予足够的时间,争取从不同方面锻炼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尤其对于获得知识和能力速度较慢的孩子,成人更需要有耐心,要用适合孩子的速度和方式去要求、引导他们。

(四)培养孩子对待失败的正确态度

孩子对待周围的任何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容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表现出萎缩、退却、逃避等消极行为。这时,成人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只要努力一定会作好的,”要有意识的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

(五)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利用图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传播媒介达到教育的目的

幼儿是天真的、心灵是单纯的,一部生活的电视剧或卡通片都会使他们目不转睛、废寝忘食。片里的内容、情节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面对挫折,要注重引导幼儿走出挫折的困惑

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成人不能动不动就把失败归咎于孩子。在孩子不能正确认识失败的原因时,成人可以结合具体事件和具体情境引导孩子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让孩子明白有时失败是由于条件不足、方法不当、努力不够造成的,在归因过程中,成人要注意强调孩子的能力、保护他们的自尊、自信,让孩子感到“我能行、我要努力、我要努力争取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而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正是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意识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在挫折教育中,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让孩子经历挫折,而不注重恰当引导,对孩子的发展同样是不利的。因为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有30%左右是源于年幼时经历挫折和受到打击时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父母应及时地给予鼓励或肯定性评价,以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主动地对待挫折,在挫折的磨练中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正是随着这些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提高而增强的。父母既要有把孩子置于艰苦和困难中的勇气,也要有引导孩子走出挫折和困惑的耐心。

四、挫折教育重在生活的每一天

当一个人的需要或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往往会产生沮丧、失意或紧张的情绪反应,这就是挫折感。孩子只有经受一定的挫折锻炼,才能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挫折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刻意行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时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要直面现实、耐心细致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着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环境,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去克服困难,这才是正有效的挫折教育。比如说,孩子在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都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付的对策。比如“打针有些疼,但打了针,病才会好”等等。生活中这样的教育机会是很多的,比如: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孩子看到别人买什么好东西也想买,这是家长不妨把家中的困难以恰当的方式告诉孩子,让孩子逐渐认识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更要注意的是在让孩子直面现实的同时,一定要有意识的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努力改善现实,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二)创设一定的情境,多给孩子提供锻炼机会

家长在利用自然环境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还要注意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让孩子得到各方面的锻炼。比如孩子会走路了,就要让孩子自己走路。平时,有意识地拒绝孩子的一些要求、把孩子爱吃的东西分给他人吃,让孩子去暗的房间拿东西,故意的拖延接孩子的时间,让孩子学会等待等等。当家长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难度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还要及时引导孩子总结经验、鼓励孩子进一步努力。

五、保持对孩子的适度期望和正确评价

适度的期望会对孩子产生奇妙的罗森塔尔效应,有利于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孩子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如果期望过高,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现在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他们还怕失败,这与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有关的。由于攀比心理,有的家长不顾自己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对孩子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要求、盲目地让孩子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缺乏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和独立应变的能力,使孩子赢得起输不起。因此,家长既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制定适当的目标,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另外无论孩子做事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评价,使孩子知道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使孩子逐渐明确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六、给孩子树立榜样并积极暗示孩子

在幼儿期,孩子最喜欢模仿,也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的家长怕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弄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这些都是家长消极暗示的结果。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首先自己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地面对失败。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挫折教育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从小教育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明白生活有顺有逆有苦有乐、让孩子正确认识挫折、学会战胜挫折的本领。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篇2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 在幼儿期孩子个性形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让他们受一点苦和累, 经历点挫折, 学会从挫折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如今, 许多孩子的家长仅仅注重物质方面和成绩单, 而对独立生存能力、不怕苦、不怕累、敢于面对挑战的这些精神却缺乏高度的认识, 但这些精神正是教育的本质所在。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 也具备了一定的交际的能力, 这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 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一些困难, 以便将来自己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 以下是我对挫折教育的阐述。

一、运用好挫折之“法”

1.

帮助孩子对挫折进行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是抗挫折教育的关键, 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前提。孩子虽小, 但是已经对抽象的事物有形象的认识, 实施应用这项教育时, 我们有必要向孩子展示一些在抗挫折教育方面的一些成功案例, 通过这些生动而直观的故事, 孩子们会真实体会到生活的意义, 不再对挫折产生恐惧和退缩, 能够直面学习、生活、甚至人际交往中各种困难, 培养孩子敢于吃苦, 勇于挑战的精神, 进而达到对这种教育方式的接受和认可, 有效达到挫折教育的目的。

2. 消除依赖心理。

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幼儿设置挑战挫折的机会, 让幼儿能享受到在挑战挫折成功后带来的喜悦。例如优优是个怕黑的孩子, 因为在游戏中看到的形形色色的僵尸形象太多, 再加上平日家长的渲染, 使他对黑暗有一种莫名的恐惧, 所以平日里尤其是晚上所有的工作都要由父母代劳或者协助完成, 在黑暗惧怕的环境下也产生了很大的依赖性。为了帮助他消除对黑暗的恐惧, 在一次教学活动中, 我们将优优的小被子放到了“小库房”的一个角落, 当然库房是在教学中临时设计的, 目的就是让他在脱离老师和同伴的环境下能独自找到被子。起初优优因为惧怕而止步不前, 在老师说明了被子的重要性的前提下, 班里的所有孩子都在等待他拿到被子一同休息睡觉的引导后, 优优终于慢慢地走向了那个小库房, 找到了他熟悉的小被, 抓起就跑回教学现场。优优红扑扑的脸蛋上充满了喜悦, 他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环境下完成了任务, 挑战了恐惧, 收获了喜悦。

二、利用环境设计, 进行挫折教育

针对孩子涉世尚浅, 没有遇到太多实际挫折的特点, 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情境和机会, 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当然情景设置要适度, 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让孩子们在“逆境”中慢慢地成长, 逐渐提升抗挫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中难度各异的闯关游戏就是进行挫折教育的好办法, 因为玩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最大的乐趣, 能在感兴趣的游戏中挑战困难, 更能培养孩子们的耐力、观察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等等。因此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设置好行而有效游戏模式, 能大大增加课堂的生动性, 对于孩子们的能力培养大有益处!

三、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而应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可以给他们讲描写正义、抵抗邪恶的故事;看反映友爱、智慧与勇敢的影片;读一些名人的传记。切忌用妖魔鬼怪的故事来吓唬孩子。如, 给孩子讲了《小红帽》的故事后, 启发孩子要向故事里的小女孩学习, 机智灵活、勇敢镇定, 战胜困难, 摆脱困境。

当然, 家长和教师也要从自身做起, 做好模范带头的任务, 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和认识到我们的所作所为, 培养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 (当然是好的、可取的) , 以我们的践行培养孩子们好的品格 (不怕挫折, 敢于面对现实, 知难而进) , 进而能让他们自信、自立、自强!

四、为幼儿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孩子是天真无邪的, 他们在一起往往属于“离不开又见不得”, 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这种转变瞬息万变, 所以在教学中把这种现象合理地有效利用, 对培养孩子们的抗挫折能力也是有好处的。让他们在接触中增进交流和学习, 在“冲突”中感受挫折, 学会化解问题的办法, 培养他们更好的适应能力。教学实践中, 教师要借助幼儿同伴给予他们更多的能力、信心, 对他们的进步表现要及时表扬, 让他们学会宽容, 学会合作, 学会友爱, 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

五、与家长共同努力, 强化幼儿挫折教育

孩子对挫折的态度, 往往是父母对挫折的缩影和折射。因此, 家长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榜样;为改变孩子的依赖性, 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 让孩子去完成。如让孩子外出独立问路;一个人睡一个房间;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适当批评等;家长在家务劳动时, 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帮着一起做;在处理某些家庭问题时, 孩子要参与讨论, 使他们意识到挫折并不可怕, 只要想办法出主意, 总能战胜困难的。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 家长要给孩子赞扬与鼓励, 这样能使孩子正确地面对失败, 敢于尝试, 提高坚持性。

适度的挫折, 有利于耐挫力的培养, 但挫折强度太大, 或受挫的频率太高, 超过孩子的承受力, 则适得其反, 将会造成孩子的自卑感, 使孩子畏惧挫折, 遇事不敢去做, 变得缩手缩脚。有些孩子甚至会由此变得冷漠、忧郁、情绪过度紧张。所以, 我们必须要注意孩子的可接受性, 避免不必要的挫折。开展幼儿挫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积累经验,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好幼儿教育事业, 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 利国又利民!

摘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 既会有愉快的体验, 也会遇到各种挫折, 增强幼儿应对挫折的能力, 有助于幼儿身心健康。如何对幼儿开展恰当的挫折教育, 是当前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 更是重点课题。对于幼儿挫折教育, 目前社会各界存在很多争论。笔者经过调查研究, 认为开展科学的幼儿挫折教育是必要的, 也是有章可循的。

艺术教育中幼儿的挫折教育 篇3

关键词:艺术教育;挫折教育;幼儿

只有在逆境中不气馁、不放弃,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这样才能走出困境,孩子们才能正视未来的挑战,所以在我们的學习中挫折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何让挫折教育成为幼儿走向成功的一个转折点呢?

一、创建良好的环境,培养幼儿的抗挫力

我们挖掘周围环境中潜在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环境因素,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1.创建“欣赏、激励”的校园环境

在幼儿园里我们创设了一条“艺术活动回顾墙”,这条长廊上贴满了从幼儿园自办园以来所有的“小明星”以及各种艺术活动的回顾照片,每当幼儿受到挫折的时候,一看到这些就能引以为豪,让这些照片成为自己努力的方向,从而消除不好的情绪。

2.创设“熏陶、互动”的角色环境

孩子们每天主要生活学习的场所就是学校,因此在学校开展科学性的“挫折教育”专题活动是十分关键的。

如,我们以自编《小青蛇》这一角色游戏作为载体,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带领幼儿活动,以角色的情绪影响着幼儿的情绪。我们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扮演小青蛇、小狐狸,其他幼儿扮演其他小动物,然后按照故事的情节发展,幼儿不断地再把自己融入角色中,尝试到遭到挫折后成功的那种喜悦,从而消除对困难的惧怕。

游戏性的活动情节既主动地迎合幼儿又不失教学目标,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绪参与到游戏里,不仅具有趣味性,也非常富有挑战性,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地克服挑战了困难。

二、家园共育,使幼儿在活动中越挫越勇

1.家长加强与孩子间的沟通

如平时孩子因为受到挫折不想学习的情况,作为家长应尽可能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跟妈妈说说看,是怎么一回事?妈妈相信你能自己战胜困难。”或者利用睡前故事的时间给孩子讲些励志的故事,正确地去引导孩子。这样的行为给孩子很好的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怎样坦然地对待挫折,怎样勇敢地面对未来。另外,我们家长也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教育孩子勇于面对困难,面对挑战。家长自己在面对困难时,也要以平复的心情去解决,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

2.家庭与老师的配合

家长要与老师充分交流,避免造成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技能时吃了苦,回到家后便加倍关爱,使得幼儿园的教育作用完全抵消。所以我们不仅要有计划地实施园内的挫折教育,又要科学地指导家长,使家长保持和教师相同的赞扬态度,长时间维持幼儿在心理上的兴奋期,提高教育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我们会向家长宣传、分享一些关于挫折教育的知识,并且请家长介绍自己对孩子挫折教育的经验,做到家园共育。

三、开展各科整合活动,增强幼儿抗挫力

艺术教育的内容分别落实到各类途径和方式中,有效地促进幼儿战胜挫折的能力。

1.教学内容多元化

在教学实践中,一是“一科切入,兼及数科”,即以某一艺术领域为重点的活动中(如美术)将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文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注意艺术欣赏与艺术创造的有机融合,有效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二是“多科综合”,如,在“我爱大自然”单元中,有美术欣赏、音乐、舞蹈、文学等艺术门类的内容,让幼儿在多个活动中慢慢积累相关艺术知识、获得艺术技能技巧、提高艺术感受和表达能力。

2.教学措施多样化

注重从幼儿兴趣出发,从幼儿生活经验切入、从幼儿情感体验入手,为幼儿创设感受、体验、交流的氛围,调动其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与表达交流的手段、方法,并允许幼儿运用绘画、肢体语言表演、歌唱等多种形式自由表达,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成功、感受快乐。

3.教育资源开放化

每年11月份的时候,我们幼儿园都会举行一次新苗大赛,让幼儿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我,在比赛的过程中认识到挫折,在挫折中成长,为什么这么说呢?比赛肯定会有输赢,会有强弱之比,有些幼儿肯定会遭受到挫折,在事后我们给予一定的意见和正确的应对方法也是形势所趋,让孩子们从中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从而端正遇到挫折的态度和改善自己的不良习性。相信我们的孩子在一次次的历练中会变得越来越强大,会越挫越勇。

总之,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的社会,在如此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挫折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我们的孩子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尽早认识挫折、面对挫折、挑战挫折,是适应高效社会的基础。因而挫折教育是针对现在孩子教育模式的一个科学教育方法,具备科学性、可行性、教育性,将成为教育界的一次新的革新,也将成为孩子们在人生路上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参考文献:

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篇4

现今的孩子大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孩子们的生活条件更加优越了,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缺乏某些对他们终生发展都具有极重要意义的心理素质。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家长、教师等都纷纷呼吁,今天孩子需要挫折教。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情景,提出某种难题,让幼儿通过动脑、动手来解决矛盾,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应该适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公认。幼儿已有了一定的体力,也具备了一定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这就使幼儿有可能去面对一定的困难,并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况且,幼儿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绝大多数通过他们自己的努力是能够克服的,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那么,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教师在组织幼儿进行各种活动时,尤其是在幼儿面临困难时,应该让他们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从反复体验中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于问题的解决。

幼儿在接触外界事物、学习知识时,的确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如果这种帮助变成了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一旦因为遇到挫折而达不到预期目标时,就会产生畏难、懒惰的情绪,造成学习障碍。

因此,幼儿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幼儿学习的`依赖性,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活动中自己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做出自己的努力。

例如,当幼儿摔倒后,应让他自己爬起来,成人不要大惊小怪地赶紧去扶,否则,幼儿很容易形成“摔倒就等人扶”的依赖心理。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敢于面对挫折的能力。

二、利用和创设困难情景,提高幼儿挫折承受力

在幼儿的生活、学习活动中,成人可以随机利用现实情景,或模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难题,让幼儿开动脑筋,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经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例如,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

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但是,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景的时候,要注意几个问题:

1.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设置的情景要能引起幼儿的挫折感,但不能太强,应该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难度;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不能太多,否则,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其产生严重的受挫感,从而失去探索的信心。

2.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孩子,在孩子作出努力并取得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体验成功,从而更有信心去面对新的困难。

3.对陷入严重挫折情景的幼儿,要及时进行疏导,防止孩子因受挫折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在必要时可帮助孩子一步步实现目标。

三、利用榜样作用教育,增强幼儿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讲述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让孩子以这些名人做榜样,不畏挫折;要注意父母和老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眼中,父母和老师非常高大,无所不能,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例如: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像某某小朋友一样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的”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

四、多鼓励,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成人要多鼓励幼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旦进步,要立即予以表扬,强化其行为,并随时表现出肯定和相信的神态。成人的鼓励和肯定既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又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是家长、老师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能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进行培养,否则,幼儿在压力面前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篇5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小朋友娇生惯养,一切总以自我为中心,很少顾及旁人的感受。还有一些孩子在家养成了自私、专横的坏脾气。在幼儿园,孩子们都需要与同伴进行交往,也非常乐意与同伴交往,但很多孩子不懂得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在餐后自由活动时,姜嘉伦和陈祉乐一起玩积木。刚开始,他们有说有笑,还都搭起了漂亮的房子。可没一会儿,姜嘉伦因为积木不够就从陈祉乐的房子里随手拿下一块积木放在自己的房子上。陈祉乐的房子倒了,他非常生气,于是一伸手,把姜嘉伦的.房子也推倒了,姜嘉伦马上哭了起来,跑到我跟前告状,说陈祉乐推倒了他的房子……

这件孩子活动中经常发生的事让我有了一些思考。如果换成是在家里,如果姜嘉伦抢走的是爸爸妈妈正在使用的物品,爸爸妈妈会如何处理呢?也许当爸爸妈妈觉得正在做的事情不太重要时,会听之任之;或者批评两句变罢。而陈祉乐的表现也正反映家长很少让孩子受委屈;或者更有家长害怕孩子在幼儿园受欺负,反而教育孩子如果受人欺负就要动手还击。这两种教育态度都使得孩子无法正确处理和同伴的关系,导致两人出现的前面的一幕。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篇6

单位: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电话:

地址: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

体育教学中怎样实施挫折教育

孟津县白鹤镇西霞院初中 李新雅

[内容摘要]:人们对未来总是充满美好的理想和憧憬,希望能万事如意,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但还必须有应付各种困难和遭受挫折的准备。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教育,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学校体育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然而在体育运动中存在着胜利者,必然存在失败者,胜败永远相随,体育运动鼓励人渴望和追求胜利,也培养人不怕和接受失败,而后者对于一个人的人生历程来说更加又有意义,在失败时保持进取精神要难得很多。这样,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持点,都表现得极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改中应当凸显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关键词]:体育教学 挫折教育 心理

现阶段的孩了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被不止一代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着。家长为孩子包办一切,不给孩了提供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甚至有些家长替孩子写作业,到学校替孩子做值日,更有甚者一听到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不问明情况就找老师质询。这些教育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养成孩子被动、胆小、依赖性强,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便是一种性格缺陷。还有些家长限制孩了与外界接触,怕孩子被裹坏,怕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造成孩子孤僻与自卑心理。可是要知道人生前进的道路并非总都是阳光和煦、平坦如砥,有时也会坎坷崎岖,遇到荆棘。成功与挫折同在,顺境与逆境交替,每个人只有通过不懈地、艰苦卓绝地奋斗,才能取得辉煌的胜利。在体育教学中,要适当的进行挫折教育。体育教学中教师设置一些困难环节,促使学生突破难关,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意志品质得到磨练。挫折教育中,要使学生明确遭遇挫折并非都是坏事,适当的挫折对人生是必要的和有益的,它会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催人智慧,促人奋进,磨炼意志。

一、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学生生理和心理方面

学生的生理方面主要是指遗传与生长发育程度不同等因素造成学生间出现了个体差异,如,一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方面的缺陷导致心理失衡,或怨天尤人等,从而造成较重的心理负担。

有些学生对自己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自我评价过高,从而产生自满的不良情绪,而受到挫折后往往导致多疑嫉妒、心胸狭窄、不团结同学等现象。

(2)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个性方面

有些学生身体素质不好不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与那些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比总觉的自己是“丑小鸭”,即使自己再努力还是跟不上,从而产生自卑感。

有些学生虚荣心强,喜欢表现自己引起教师和其他学生注意,在遇到一些力不从心的动作时,知道自己完不成,也要为了“面子”,硬要撑着去做,结果往往导致失败,久而久之,这种挫败感会使其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今后,即使自己能够做的练习,也不敢表现自己,怕万一失败,而被其他学生看不起。

(3)体育教师的教法和态度方面

教师的教法过于复杂,学生掌握不了技术动作老师就训学生,从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还有的教师对待问题不能一视同仁,如有的教师凭学生的成绩、印象及相貌处理问题,以自己的好恶来对待学生。从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不满,不愿意上体育课及参加体育活动,甚至回引起学生的报复心理。

(4)体育教师对学生要求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要求过高,脱离学生的实际可能,学生不愿意接受。如教师不根据学生的身体状况与素质水平,上课时安排的运动量过大,从而使得学生感到没有办法完成,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都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打击。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的措施

我们研究体育教学中挫折的表现、原因,最终的目的还在于找出对待挫折的方式方法,以便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1、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体育教师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观念。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强化、深入,人们的观念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体育教师的观念也必须随着转变,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即教书又育人,把培养健康的、有用的人才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要从童年和青少年开始培养。乐观的学生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从痛苦中解脱,重新振奋,即他们受挫的恢复能力极强,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培养学生在“黑暗中看到光明”的自信心和技巧。

“挫折教育”,说白了就是使学生不仅能从别人或外界的给予中得到快乐,而且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一种不甘人后,永不言败,自找快乐的本能。这样在任何困难和挫折面前才能心态平和,处之泰然,克服困难,永远乐观。挫折未必总是产生负面影响,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同样的挫折可以使他们产生消极的情绪,甚至心理障碍,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使他们奋发向上。在他们亲身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还应适时的对他们的良好行为进行肯定性评价,扑捉学生的闪光点,赞扬他们每次成功。珍惜并鼓励学生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通过肯定性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战胜挫折、提高抗挫折能力。

2、承认个体差异,适时疏导,根据不同的性格培养抗挫折能力。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最好的时机和场所,但应注意对不同性格的学生,要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首先要弄清学生的性格类型。体育课上,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聆听他们的谈吐,判断学生性格,根据学生的性格分组,进行施教。外向型的学生,他们活泼、乐观、开朗、向上,同时也易骄傲自满,根据上述特点对他们可采用单刀直入法,直言不讳进行说服教育,可提出较高的要求,设立更高的目标,创设困难和挫折情景,从而矫正他们的骄傲自满,不服从指挥的毛病。内向型的学生,则少言寡语,不善言表,应采取婉转法,宜旁敲侧击,启发诱导,逐渐渗透,感化学生;抑郁型的学生,要讲究策略,抑郁型心理表现一般为悲观,悲伤,失助,低自尊和绝望,轻微疲劳,易怒,优柔寡断,回避交往和厌世,总之抑郁是以压抑占主导的情绪状态,针对这些学生,应采取导引法,引其上路导其上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与人进行合作的体育项目,如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参加可增强人们战胜困难,培养坚强自信心的如游泳,登山,射击等项目,参加可以培养学生果敢意志品质的如跳高、跨栏、击剑、射击等运动项目。

3、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挫折情景

由于学生的自身素质、知识层次深浅、社会阅历、及家庭情况与性格的差异,学生对挫折的忍耐力具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承受挫折打击的能力,在创设挫折情境时应特别注意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摆脱困境。特别提起注意的是对待那些父母离婚的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的学生、越轨和能力不强的学生,所采取的方法一定要谨慎,切不可草率行事,在教学实践中本人摸索总结出一套三步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

第一步情景导入,激发情绪。例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性格差异,在场地上摆设了几个不同高度的跳高架,课中让学生选择适宜自己能跳过的高度,练习中可以看到学生兴趣非常浓,积极性很高,在学生的笑容里可以觉察到学生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学习态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步稳定情绪,提升兴趣。让跳过低高度的学生自由选择高一些的高度,教师不能因学生害怕跳不过产生畏惧的心理而降低要求和难度,这是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所必须的。这一步中,提升高度就是教师人为地给学生设置一些困难,使学生在练习时克服困难,寻找勇气,战胜挫折中体会成功带来的愉悦,在一次次的失败、成功中完善学生的人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同时又遇到了困难,是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的最好时机,务必抓好这一契机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

第三步展示自我,享受成功。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能发挥自己能力的高度进行练习,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展示个性,相互鼓励,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让学生在生理、心理和合作上全面发展,形成正确的三维健康观。

在进行创设挫折情景时,不能过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逐步提高,让学生自己选择内容去尝试,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使他们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坚定信念,在成功中寻找喜悦。养成遇到困难、挫折时永不言败的优良品质。

附:体育教学中创设挫折情境六法:(1)、环境磨性法。艰苦、恶劣的环境最易磨练人的意志,针对现有富裕的家庭、和平的环境,许多学生从未接触过困境,因此体育课可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困难的情境,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如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登山课、游泳课等,让学生涉足“险境”,亲历险象。也可利用天气温差,如在寒风、烈日下,坚持在室外上课。

(2)、比赛胜负法。体育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也能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比赛中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也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并能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体育课要适当安排教学比赛,并有意安排意志脆弱的学生,在比赛负分参赛,让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练意志,提高胆量。(3)、“偏心”考试法。主要是在单元考核或随堂评选中,教师通过找“岔子”,有意抬高或降低分数等级,以激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不公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尝一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但考试过后,教师应当众解释“偏心”理由。另外要注意“偏心”对象的选择,一般是以性格外心的学生为主。

(4)、“下岗”模拟法。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爱出风头,经常表现霸道作风,教师碍于其锻炼的“积极性”,既不妨批评也不好处罚,则可采用暂时“下岗”的办法,令其暂停练习。如在教学中对爱打“英雄”球或不按要求练习的学生,采取换人,红牌罚下场的办法,令其遭遇“下岗”的危机,则可改变学生的傲慢霸道的作风。

(5)、困难设置法。社会生活中的困难是无处不有。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可通过增加练习中的难度,养成与困难拼搏的习惯,如增加器械的高度或要求,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可让学生随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如在期末考试中,人为提高考核标准,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6)、批评教育法。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学生的未来行为应受法律约束,其在校行为应受校纪约束。但现在有些独生子女违纪时,经不起别人的批评,特别是经不起父母的批评,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的机会抓住一些批评教育的契机或情境,对学生进行正面诱导与教育,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优良品质。如推铅球练习时,对个别不听指挥,乱投乱掷的学生,要让他们碰碰“钉子”,当众进行严厉的批评,使他们心服口服,接受批评。

4、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

体育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它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和学生与学生的行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树立体育教师的威信,更好的发挥教师的作用,有肋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竞争与合作的生生关系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提供条件和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如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他们相互合作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多交朋友,特别是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一般都性格开朗,举止大方,大多数学生都喜欢他们,学生愿意与体育教师交朋友,体育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同他们一同游戏活动、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师生结伴同行,一同成长,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遇到挫折和困难,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如果自己不能解决时,有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此时教师应主动接受他们的求助,同他们一起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

5、利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往往把某些具体人的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形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在教学中可通过体育明星,优秀运动员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可知可感事迹的宣传,让学生在他们的精神鼓舞下,克服困难,达到目标。除此之外,还应该和家长多沟通,以取得他们的支持,因为家长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是生活中的楷模,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父母对生活中挫折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对挫折的认识。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和家长携手共管,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无疑是事半功倍。教师应抓住一切时间、机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有缺点就及时改正,解除心理负担,与同学和睦相处,从而建立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好课堂这一良好的契机和场所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建立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教学目标,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成功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中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是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健全人格的黄金时期,必须抓好这一时期,而且要遵循青少年生理、心理及品德形成规律,采用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教育手段和方法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挫折本来就是生活的组成部分,“吃一堑,长一智”这是摆脱困境,战胜挫折,变失败为成功和避免重蹈覆辙所不可缺少的。所以教育学生学会总结挫折的教训,积累战胜挫折的经验,使事情向积极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厚粲.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2、许又新.调节与适应[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韦有华.人格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4、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黄叔怀等.健康教育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

6、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7、体育心理学教材编导组《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5

8、金钦昌 《学校体育理论》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7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P]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10、袁正荣 《当前学校素质教育中的心育》[J] 常州市教科所

幼儿挫折教育再探 篇7

一、挫折教育的意义

现在的许多有识之士, 开始认识到挫折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 我们对幼儿这方面的教育重视不够, 导致了他成年后心理和行为出现了种种问题。新闻报道中经常可见的大学生行为不端, 甚至对同学采取极端的行为, 都可以追溯到幼时挫折教育的缺失。

那么, 进行挫折教育, 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意义呢?

第一, 有论者明确地提出, 从时代发展的要求看: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尤其是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独立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仅仅会死读书本, 只追求高分, 满足于背知识, 而没有应变能力, 是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不能适应我们时代的变革的。知识不是不重要, 但不能实际应用, 不能解决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 就变成了无用的东西。我们在对幼儿传授知识的同时, 加强挫折方面的教育, 旨在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

第二, 加强挫折教育, 核心问题, 就是教育孩子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让他们懂得:世界上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要教育孩子有百折不饶的毅力, 从小树立了这个信念, 长大就会变成一个坚强、勇敢, 不畏惧任何困难的人。

第三, 学会经受挫折, 有了信心, 就会自己动手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这样, 无形中就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聪明和才智。学到了在书本上学不到的本领。

第四.通过挫折教育, 可以培养孩子主动应对各种突发的情况, 积极去处理各种事物的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孩子良好性格、心理、精神的培养, 都是非常有益的。

第五, 进行挫折教育, 在帮助孩子具有克服畏难和恐惧心理的同时, 能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主动性, 积极性。在这个时刻, 孩子的未被发现的潜能就能被激发出来。在常态下, 有的孩子可能暴露的更多的是性格上的不足, 如懦弱, 任性等等。但经过了挫折教育, 他们提高了自信心。平时不被重视或忽略的能力就会被发现或激发出来。既有利与老师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学生, 也有利孩子未来的成长。

第六.从更长远的未来看, 我们的下一代勇于克服困难, 坚强、果敢, 胸怀远大目标, 百折不饶。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 就大有希望, 前途光明。

所以, 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 利民, 利国, 意义远大!

二、当前挫折教育存在误区

第一, 溺爱。现在, 我国的下一代独生子女居多。常常是6个大人抚养一个孩子。每个孩子在大人眼里都是宝贝, 皇帝, 公主。碰不得、骂不得, 更不能让他们吃一点苦, 受一点委屈。所以, 让孩子受一点挫折, 经受一点磨难, 在家长这里就通不过。让孩子每天都快快乐乐的, 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因此, 进行挫折教育, 在家长这里, 实际是有很大的阻力。溺爱的结果, 只能使孩子变成不能经一点风雨的弱苗和小鸟。

第二, 重智力开发与技能培养, 轻心理素质教育。一方面, 一些家长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长大的, 自己吃了许多苦, 因此,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重复自己过去的生活。他们不惜把最多的钱花在他们身上, 让他们过最好的生活。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如何让孩子更幸福。另一方面, 家长感觉当今的社会, 生存和竞争的压力太大。没有一定的本领, 孩子将来不会很好生活。因此, 他们把更多的钱财和精力, 放在孩子智力的开发和技能的培养上。所以, 现在国内各种各样的“亲子班”“外教班”如大潮般涌来。家长把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都用在陪孩子学钢琴, 跳舞, 画画, 游泳, 写字等等上。至于什么挫折教育是无人问津的。

第三, 家长代替解决困难。许多家长都有共同的心态, 宁愿自己吃点苦, 也不让孩子受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 如叠被, 倒水, 扫地等等, 家长在家里一概全包。在幼儿园, 老师安排的孩子能做的简单的劳动, 如搞卫生。我们竟看到家长到班里来做!曾有过这样的新闻报道:中国和日本的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日本的孩子自己睡帐篷, 叠被, 洗漱。而中国的孩子。家长在孩子帐篷的旁边另搭了帐篷陪睡, 而且买了许多的吃食, 生怕孩子过得不好。这种越俎替庖的“替代”教育法, 其结果, 一定是南辕北辙!

第四, 幼儿园教育缺失。目前, 许多幼儿园, 都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安全上 (只求不要发生什么事故) , 满足于孩子吃好、玩好、睡好。我们看到许多幼儿园的规章制度也注重这些方面。在孩子学习的教学大纲上, 知识性的教育, 是最主要的。没有看到安排“挫折教育”的内容。这方面没有教材, 没有大纲, 没有教学计划。更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老师。一句话, 幼儿园不重视。有的则是应付家长, 只要家长满意了, 其他就不重要了。挫折教育完全是可有可无的。有的虽有计划, 也不过形同虚设, 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已。说穿了、挫折教育只是一个摆示罢了。

第五, 全社会重视不够。对孩子的培养, 挫折教育, 还没有提到重要的地位, 普遍存在忽视的情况。我们看到电视的动画片, 孩子的书画, 听的幼儿广播, 综艺节目……都很少有这方面的内容。关于错折教育的研讨会, 教学交流, 教材编写讨论会……更是鲜见。所以, 不是根个别的现象, 而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

以上这些, 都应该引起有关方面很好的重视。

三、挫折教育方略

第一, 提高认识。首先是有关教育部门的领导, 要高屋建瓴, 着眼孩子的未来, 国家的未来;其次, 家长、老师都要充分认识他的重要性。认识它对孩子终生的重要意义。第三, 在提高群社会认识水平的同时,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和媒体, 广做宣传。特别是从事幼教和文学创作的作家, 利用文学这种特殊的形式, 进行生动活泼的教育。会有更好的效果。

第二, 幼儿园落实。幼儿园要有专项计划, 要实施计划, 要事后有检查、评比。不能形同虚设。

第三, 积极引导。幼儿园的老师, 要会积极引导, 因材施教。其方法可以:一是讲故事.如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 再如我国的故事《小马过河》, 讲后引导孩子思考、提问, 小马为什么开始为什么不敢过河?后来怎么敢了?小朋友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二是设立挫折情境:如独木桥、黑屋子, 有意让孩子在逆境中成长!著名电影演员姜文。让孩子在沙漠里生活了三年!结果他的孩子又黑又瘦。但独立生活的能力是由你孩子不能比的。三是讲名人的成长经历。如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的故事。四是成功的孩子的示范, 如。比较难的舞蹈, 一般孩子做不了的动作。让做得好的小朋友作示范、让他们讲自己是怎么克服困难, 学会的!加强孩子间的互动交流!

第四, 大胆的鼓励一是对胆小的。给他创造平台。有意让他上台讲故事、唱儿歌。如果是捏橡皮泥, 叠纸船这些比较难的活动。孩子做的不好, 不像, 也不要斥责, 在他们稍有进步时, 给他们鼓掌、点赞。教育孩子一定要以鼓励为主, 更不要越俎代庖。二是孩子走路跌倒了。鼓励他们站起来;盛水洒了, 让他们再来一次。让他们在重做中, 认识自己的力量。认识自己的能力。提高做事、克服困难的信心。三是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系鞋带。做手工粘胶了, 手让颜料染脏了, 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

挫折教育于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分析 篇8

关键词 幼儿美术;心理;挫折教育

基于孩子成长过程的社会现实问题,总结起来都是幼儿的心理问题,而针对于此我们作为幼儿的启蒙者、引导者有纠正、改善孩子们这种状况的义务和责任,本人作为美术老师从美术角度分析对挫折教育的作用仅供参考。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或利用某种包含困难的情景,让幼儿独立地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从而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培养他们承受困难和压力的良好素质,树立一种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首先,我认为必须让孩子们清楚认识和理解挫折,这是挫折教育的核心所在。但是毕竟他们年龄还太小,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具象的阶段。我作为美术老师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时,就会用画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那些先经历挫折而后成功的故事,比如家长、教师的亲身经历,这样幼儿就可以直观了解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现实中的挫折,认识到生活的道路上并不只有顺从,还有挫折、荆棘。只有让幼儿在真实中去感受才能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树立他们面对挫折的信心,培养他们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倡多鼓励,从而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我通常会组织孩子们在一块大大的画布上自由的作画,有些孩子画不好动物但是擅长画植物,有些孩子喜欢简笔画不喜欢卡通,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鼓励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每个孩子对于作品的付出的给予肯定,这样的肯定不仅能使幼儿的受挫意识得以改变,还能提高他们继续尝试的勇气和信心。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过程中,不可对幼儿提出过高要求,一定要针对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进行特定的培养,否则,挫折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总之,在幼儿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只有适当的挫折才是有利的,成人要正确引导,使幼儿能正视并战胜挫折,健康发展。

第三,为幼儿创设与同伴沟通的情景,让他们发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在深刻认识自己的情况下改掉自我中心的错误心理。美术课上我会让他们分小组合作制作作品,在群体中,幼儿总会出现意见不一致的的现象。这样,他们就必须要磨练自己如何与团队和谐友好相处,如何与队友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外,同伴之间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比较的过程,老师看到旁边组的同学表现很好,可能一句“某某组做的真棒”就会激起其他组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也就是所谓的榜样的力量。所以说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教师要抓住同伴的良好行为树立榜样,增强幼儿抗挫折能力。

总之,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家庭教育中幼儿挫折教育研究论文 篇9

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第二十四中学 刘桂香 杨俊伟

挫折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挫折教育,也叫抗挫折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恢复力的教育。作为体育教学,它的实践性、集群性和互动性在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且体育运动本身和体育教学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与锻炼过程中必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战胜各式各样的挫折和失败,去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实施挫折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近几年来,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的溺爱,社会的过分关注之下,学生的意志品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在体育课中一些学生怕苦、怕累、怕难的现象较突出,一些学生不能承受丝毫的挫折、训斥和委屈。他们心理发展还不健全,一旦遇到自己心理无法承受的事情时,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往往会做出一些让自己和他人感到遗憾的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体育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在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环境磨练法。艰苦、恶劣的环境最易磨炼人的意志。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和环境创设一些艰巨的任务、困难的情境,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去适应。如有条件的学校可组织登山、游泳、定向运动课;外界的风力很大举行足球比赛时,教师有意地将一支弱队安排顺风踢,强队则逆风踢,由于受到风的影响,球踢不上前,容易被他人抢断,而造成比赛失败,使强队锐气大挫,让他们的心灵遭受挫折;在北风呼啸的冬天,热浪逼人的夏天,坚持在室外上课等。让学生涉足“险境”,亲历险象,使他们体验到困难和艰苦,让他们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练意志,以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2.磨炼意志法。体育教学中用较大的运动量、强度来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坚持性,磨练学生的意志。在体育课中,可用运动量较大的项目,如慢跑 20 分钟,障碍跑,1500 米越野跑等;较大强度的项目如小间隙多组数的100米×6、50米×

8、往返跑等。教师也可以循序渐进安排练习,如第一节课跑 800 米,第二节课 1000 米,逐渐递增,让学生产生疲劳、疼痛、酸胀的感觉,从而引起怕苦、怕累、怕伤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从而锻炼学生坚强的意志。教育引导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育学生懂得,人生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使人进步,挫折使人成熟,温室里的花朵虽然美丽但不能经受风雨。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练习,遇到困难时不灰心、不焦躁,碰到复杂问题时能主动想办法去解决。引导学生在面对学习挫折时要有信心和勇气,正确看待挫折,面对困难要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自觉地培养学生耐挫力。如在800米跑测验前,很多体型肥胖或耐力较差的学生总是会表示“反正 800米长跑从来没有及格过,这次考试也不会及格的。”这时,体育教师就应该积极引导学生,纠正学生错误的想法:以前没有获得理想的成绩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到失败的原因,只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就可以解决问题,取得成功,不能因惧怕失败而放弃。像 800 米长跑是耐力项目,需要长时间经常性的锻炼才能提高个体的心肺功能,才能够获得合格成绩,需要的是坚持锻炼而不是一味的害怕。

4.短时冷落法。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爱出风头,经常表现出霸道作风,教师碍于其锻炼的“积极性”,既不好批评,也不好处罚,则可采用短时冷落的办法,令其暂停练习。如在教学比赛中,对爱打“英雄”球或不按要求练习的学生,采取换人、红牌罚下场的办法,令其遭遇冷落,则可改变学生傲慢霸道的作风。

5.延迟满足法。体育教学中,有时要有意地不轻易满足学生的要求,即便满足,也要让他等待或付出。如在篮球教学中,练习基本技术时,有些篮球技术比较好的同学总想跃跃欲试的打比赛不好好练基本技术,这时,老师不要满足他们的要求,等他们能够好好练习了,再满足他们的要求。

6.榜样激励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进而转化为“自我发展运动”。如体育课中例举同班同学在体育比赛竞争中如何克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或例举中外著名体育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范例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努力使学生明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迎难而上、百折不屈才能学有所成。另外教师通常是学生学习阶段模仿的对象和参照的榜样,因此教师应作为学生的表率。在学生遇到挫折时,体育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和学生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直到成功为止。教师这种孜孜不倦的求学态度,才是学生应学习效仿的,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会建立起正确的处世观。

7.设置困难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课程中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学生通过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意志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设置一些困难和障碍,使学生通过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其次,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意志类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设计一些活泼新颖、带有“冒险”性的练习,来培养学生控制自己的能力。如在学生进行长跑练习时,要求完成定量的耐力练习或者在疲劳状态下,提出完成新的任务;增加器械的高度或重量,提高练习的数量或要求;为克服生理、心理上的困难,可让学生承受一定的生理、心理负荷或压力,如在单元考核或随堂评定中,教师通过找“岔子”,有意抬高或压低分数等级,以激发学生的“不满”情绪,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不公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尝一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学生在困难面前付出更大的努力。

8.比赛竞争法。体育教学比赛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在比赛中有胜有负,胜者能够鼓舞斗志、陶冶性情,败者也能经受打击,承受心灵的“创伤”,并能总结经验,迎难而上。因此,比赛既能够增强团体意识,提高竞争性,又能够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中适当安排不同形式的教学竞赛,通过体育竞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就能较快地适应社会上的各类竞争。如安排意志脆弱的学生在比赛负分方参赛,让他们奋起直追,即便失败,也可磨炼意志,提高胆量。

9.人际关系法。在体育教学课堂中,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过于紧张,同样可以用来进行挫折教育,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做“贴烧饼”游戏时,一些同学平时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总是欺负他人或瞧不起别人,而此时他们就会被别人捉弄,别人总是贴到他前面,不是他去抓别人,就是别人去抓他,反正总是叫他不停的跑,游戏还没有结束,他已经全身无力,让其感觉到别人都对他不友好,从而心理遭受挫折,这样就培养了他们抗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应变能力。

10.心理训练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不同形式的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如开展耐力项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开展团队活动项目,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为人处世的能力及遇到挫折从容应对的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团队项目的开展对于学生疏导挫折情绪是有一定帮助的,如在女生篮球运球接力比赛中,一般以小组形式进行,有些技术掌握不好的学生怕影响小组比赛成绩,就会找借口退出比赛。这时,体育教师在鼓励学生参加的同时要调动组员帮助和关心有挫折情绪的学生,使其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在运动实践中让缺乏自信的学生体验成功,满足成功的心理需求。

上一篇:工程地质数值法学习心得下一篇: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