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

2024-06-30

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共11篇)

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 篇1

《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

连云港市赣榆实验小学 李海艳

【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德育离不开儿童的生活”。本课设计紧紧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解决学生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他们丰富认知,激发美好的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品德课程的活动性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农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时,采用了学生课前调研,课上交流汇报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时,创设情境、图片感知,音频感受多种手段;在升华情感、指导行为时,采取心理投射,小组合作感恩卡表心声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知、养成习惯。

【教学内容】 55、56、57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农产品,认识衣食之源在农村。2.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农产品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农民劳动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衣食之源在农村,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教学难点】

体会农民劳动的艰辛,懂得珍惜粮食和感恩农民,培养对农业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分小组调研,搜集。

一日三餐食谱 食物图片 衣物图片 农产品图片 农作物图片 爱吃的食品的制作过程

2.教师准备:生活中浪费粮食的图片,水稻种植过程音频、图片,《馒头的哭诉》音频,制作多媒体课件,发放“感恩卡”。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课前播放《悯农》新学堂歌谣,学生跟唱。)【设计意图】歌曲引入《悯农》是诗人李绅的作品,反映了农民劳作的辛苦。以此作为整节课的感情基调,引领孩子进入文本所勾描的主题。

一、分享收获,知道衣食之源在农村

1.通过课前预习,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收获。分享一下吧。2.分小组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巡视,确定每个小组交流的主要内容。4.组织学生班级内进行交流。预设:

(1)一日三餐 追根溯源。

学生交流自己家一日三餐的食谱(实物展示台展示55页一日三餐表),教师相机追问食物的食材,引导孩子认识农产品并揭示课题。

(2)图片交流 密切相关。

同学们课前进行了调研,拍摄了大量的图片。说说,你们在哪拍的,有什么研究发现?

屏幕显示图片,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①食物类图片:一日三餐离不开它,我们所吃的零食也来自农产品。揭示:我们生活中的食都与农产品密不可分。

②衣物类图片:解读商标,面料主要成分。揭示:我们生活中的衣也与农产品密不可分。

相机小结:农民,农业,以及丰富的农产品,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农村。(板书:农村)

屏显:树连树,根连根,衣食之源在农村。(学生齐读。)③农作物图片。

小组代表介绍图片,说收获后,师:农作物,农产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们摇身一变,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衣食。完成书上的“连一连”

(3)交流汇报:连一连

展示台展示56页连一连,学生简单交流。

【设计意图】提前让孩子对本课进行预习,让孩子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对农产品有一定的认识。因为这些知识都来自学生的生活,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习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最好的途径。课上给孩子充分展示课前收获的机会,最大限度的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兼能手。

二、质疑探究 感恩衣食父母是农民

(一)感受艰辛 1.师:同学们,由农作物到我们身上的衣,口中的食,可不像连一连那么简单。你了解那种食物的制作过程?

2.组织学生班级内简单交流。感受食物来之不易。3.播放音频,图片(水稻的种植过程),感知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管理繁杂,感受农民辛劳汗水多。

(板书:粒粒皆辛苦)

4.难怪在画家的笔下,农民的脸上总是饱经风霜。在诗人的笔下,农民也总是那么含辛茹苦。出示《悯农》,动情地读一读。

古诗句升华孩子们对农民辛劳的认识。5.抒发心中的感受。

小结:是农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为我们提供吃的、穿的。所以说:农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国徽上的麦穗也在提醒我们农业是我们泱泱大国的强大支柱!

【设计意图】通过让孩子交流常见食物的制作过程,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进而感受到衣食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感恩我们的衣食父母-农民,为下一环节要节约珍惜做好心理上的铺垫。

(二)辨析明理

农民的劳动如此艰辛,请听: 1.播放录音:馒头的诉苦。听了这个馒头的哭诉,你想说什么?

2.出示生活中浪费现象图片。你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交流。3.心理投射:

(1)明明:中午我在学校就餐,吃不了就倒,反正我是交了午餐费的!(2)亮亮:我家爷爷奶奶在老家种了很多水稻,有的是米,浪费一点不算什么!

4.你们同意他们的看法吗?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交流。

5.出示资料:如果全国有13亿人口,如果平均每人节约一粒米,就能节约近6万斤粮,可供150人吃上一年呢!

6.播放饥饿儿童的图片。看到这些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设计意图】通过听录音,感受馒头的诉苦,激发孩子的同情心。图片展示生活中的浪费现象,让孩子认识到浪费的可耻。心理投射更能帮助孩子辨析明理,从而让他们懂得节约、珍惜。

(三)表感恩

让我们拿起笔,把对农民的感恩,节约的呼吁,自己的行动写下了吧。1.请小组合作,共同设计,认真抄写在“感恩卡”上,并在下面郑重地签上自己的名字。2.交流:小组一起或选一个代表大声读出你们的心声。读完后贴在黑板上。【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孩子把对农民的感恩内化,用“感恩卡” 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 10衣食的来源 农村 粒粒皆辛苦 农民

【执教教师简介】

李海艳,女,本科学历,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自1995年参加工作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兼任班主任工作。现担任一(9)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教育格言是:爱,成就你,我,他。作为一名老师,唯一的权利就是用心爱每一个学生,努力搭建适合孩子成长锻炼的平台。

《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小组合作;活动体验;内生意识

一、设计意图

《衣食的来源》是《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二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引导儿童合理消费,珍惜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对儿童的人格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课的主题是“衣食之源在农村”。课堂上以“连一连”“找一找”及采访等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从日常的吃饭、穿衣出发,引导学生明白人的衣食离不开农业生产,感受“一饭一粥” “一丝一缕”皆来之不易。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日常衣食从何而来,初步了解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2.通过追寻一粒米的诞生过程,深切感受“粒粒皆辛苦”,内生节俭意识,主动培养珍惜衣食的习惯。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上网搜索等策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和网络学习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日常衣食从何而来,懂得珍惜。

教学难点:感受衣食来之不易,内生节俭意识,外化为行动,主动培养珍惜衣食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激活经验长能力

布置任务:

1.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浪费粮食的现象,并用照片或者文字记录。

2.阅读教材。

3.学生走进超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和农业有关,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课前,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到班级博客上,让他们先与生活对话,与教材对话,与网络对话,与伙伴对话,激活生活经验,为课堂上主动学习、有效对话作好充分准备。)

活动一:超市大搜索——衣食之源在农村

1.播放沙画表演视频,导入话题。

2.欣赏完沙画视频,你想到了哪首古诗?

3.课前大家都去超市观察记录,你了解到哪些物品和农业有关呢?现在我来考考大家。

4.原来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来自于农产品。

(电子白板呈现超市里各种物品图片)

5.农业中生产的物品就是农产品。生活中很多吃的、穿的都来自于农产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书课题:衣食的来源)

(设计意图:课堂是儿童道德生命成长的摇篮。上课伊始,欣赏表现本课主题的沙画,给人以美感,使课堂充溢文化的气息,为学生愿学、乐学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

活动二:聚焦一粒米——体验艰辛生敬意

1.这么多食品都是水稻这个大家族的,那我们来了解一下一粒米是怎么诞生的?

2.出示系列图片,指名学生以第一人称讲述。

预设1:如果学生讲得好,教师就鼓励他善于观察生活,懂得多。

预设2:如果学生有困难,就播放音频《一粒米的话》。

3.组织学生现场模拟农民割稻活动。

4.采访,畅谈感受。你想想我们曾经读过哪些诗句?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全员参与体验农民割稻的活动,直观地感受、体味“太辛苦了”,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这样的体验具有亲历性、形象性,使儿童在自己真实的生活体验过程中产生对农民的深深敬意,从而常怀感恩之心。)

关于衣食住行的成语 篇3

草衣木食:木:树。编草为衣,以树木果实为食。形容衣食简单,生活清苦 短吃少穿:指衣食困乏

丰衣足食:指衣食充足,生活富裕

饱食暖衣:饱食:吃得饱;暖衣:穿得暖。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膏梁锦绣: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

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家给民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家给人足: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锦衣玉食: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暖衣饱食:形容生活宽裕,衣食丰足。

衣食不周:周:齐备。形容衣食缺乏,生活困窘。足衣足食:衣食丰足。指生活富裕。

饥寒交凑:〖解释〗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同“饥寒交迫”。敝绨恶粟:指衣食粗劣。

超然远举:为超脱世事,远由而去。末·苏舜钦《答韩持国书》:“偷俗如此,安可久居其间,遂超然远举,羁泊于江湖之上,不惟衣食之累,实亦少避其机阱也。”亦作“超然远引”。渭·姚鼎《伍子胥论》:“昔者尝怪乐毅之于燕,伍子胥之于吴,皆以受任于先君之时,及至嗣子弃之,于是毅遂

吃穿用度:指日常衣食费用。

侈衣美食:侈衣,华美的衣服;美食,鲜美的食物。言衣食俱精。粗衣恶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恶衣菲食: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俭朴。缺吃少穿:指衣食困乏。亦作“缺吃短穿”。缺衣少食: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玉食锦衣:锦衣:鲜艳华美的衣服;玉食:珍美的食品。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敝綈恶粟:〖解释〗指衣食粗劣。

缺吃短穿:〖解释〗指衣食困乏。同“缺吃少穿”。

纨袴膏粱:〖解释〗纨绔:细绢做的裤子;膏梁:肥肉和细粮。指精美的衣食。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恶衣粗食: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安营下寨: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 餐风宿露:宿:住宿,过夜。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露餐风宿:在露天中吃饭,在风中住宿。形容旅途艰辛 茅屋采椽:指住宿简陋

雨卧风餐:风口处吃饭,雨地里住宿。形容生活飘泊不定。水宿风餐:水上住宿,临风野餐。形容旅途生活艰苦。

前不巴村,后不着店:〖解释〗巴:靠近。着:挨着。前面没有村子,后面没有旅店。形容走远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脚住宿的地方。

巴山越岭:巴:攀援。攀山过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步履维艰:步履:行动;维:文言助词,无实义;艰:困难。指行走十分困难,行动很不方便 藏踪蹑迹:蹑:轻步行走的样子。隐秘行踪,悄悄行动。

蹿房越脊:旧小说多用来形容侠客、盗贼等跳上房顶,在上面飞快地行走。东倒西歪:指行走不稳,身不由主。也形容物体倾斜不正。

匪匪翼翼: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高步云衢: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缓步代车:缓:舒缓不急切。慢步行走以代乘车。

矩步方行:行走时步伐端方合度。指行为举止合乎礼仪规范。

平步青云:平:平稳;步:行走;青云:高空。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如蹈汤火:蹈:踩;汤:滚水。如同在滚水、烈火中行走一样。比喻处境艰险。

绳趋尺步: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无胫而行:胫:小腿。没有腿而能行走。比喻事物用不着推行,能迅速传播。

衣绣昼行:昼:白天。穿了锦绣衣服在白昼行走。比喻在本乡作官,或富贵后回到故乡。东踅西倒:形容行走艰难。三步两脚:快速行走貌。

霜行草宿:谓在霜露中行走,草野中息宿。形容奔波劳苦。

膝行肘步:膝盖和胳膊肘着地行走;匍匐而行。形容地位卑下,不敢与别人平起平坐。行步如飞:走路的步子轻快如飞。亦作“行步如风”、“行疾如飞”、“行走如飞”。行号卧泣:行走或躺卧时都在号呼哭泣。形容悲痛之极。

行色匆匆:行色:出发前后的神态。行走或出发前后的神态举止急急忙忙的样子。行者让路:行走的人相互让路。谓大家都谦逊有礼。

摇摇摆摆: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夜行被绣: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一步一趋:①形容紧跟着行走。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②比喻事事模仿和追随别人。常含贬意。

衣绣夜行:衣:穿。绣:锦绣。穿着精美鲜艳的锦绣衣服夜间上街行走。比喻人富贵以后不为人知。亦作“衣锦夜游”、“衣锦夜行”。

择地而蹈:选择地方行走。形容做事小心谨慎。信步而行:〖解释〗信:随意。无目的地随意行走。

未来的衣食住行作文 篇4

突然,我眼前闪过一道耀眼的白光,刺的我根本睁不开眼。过了好久,我才有睁开了双眼。随即,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只见面前耸立着一座座高得吓人的摩天大厦,周围一座座交错横行的高架桥,大桥上一闪一闪,飞速行驶着一辆辆叫不上名的汽车。四处都洋溢着未来的气息。

“你好!朋友!”我听见一个声音从背后传来,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和我一样高的机器人面带微笑,站在我面前。

“你是谁?这是哪里?现在是哪一年?我怎么会在这儿?……”一大堆的问题从我的嘴里冒了出,那个机器人听完后也认真地作了回答。

“我是机器人桑尼,现在是20xx年,这里是中国的北京,你是我们邀请的从过去远道而来的客人,现在就让我带你去参观一下这里吧!”说完,他便领着我来到了大桥上。

我看着停车区上的一辆外形奇特的汽车,忍不住问道:“这些东西怎么是这种样式?”桑尼听了,笑着说:“这是新型的轿车,它采用了超轻的流线形车壳,轮胎被安装在车壳内,并使用抓力极强的胎皮,通过太阳能产生动力,能够达到每小时300千米!”

我听着,眼睛瞪的有一元硬币大。“而且车上覆盖着太阳能板,能够长时间收集太阳能,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时间使用这种‘太阳能车’!”他又接着说。

然后,我又跟着桑尼来到了大街上。只见人们大都穿这一种没有拉链、扣子的衣服,看上去十分地奇怪。

桑尼看出了我的疑惑,说道:“这种衣服是用纳米纤维制作的,十分轻便舒服。他可以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很受欢迎!”“哦,这可真酷啊!”我心想。

不知不觉中,我们便来到了一栋房屋面前。哎,这房子可真奇怪:屋顶上有一条小水渠顺着水泵流到第二层长满植物的园子里。房子呈一个近似的圆锥体,看着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这种房屋十分普遍。”桑尼介绍道,“它的抗风性很好,而且生态园子里的动植物也能为房屋的主人提供最新鲜的空气和食物!”我不禁在心底暗暗赞叹。

走了一个上午的路,我的肚子已经在大声地抗议了,于是,桑尼便带我进了一个餐馆,点了几道菜做午饭。

不一会儿,几道小菜便端了上来。只见桑尼往里倒了点粉,我也放了一些到菜里。“这是营养粉,它既能开胃又能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他说。

我拿起筷子就要动口,一道道蔬菜和肉都被我给“吞噬”了—嗯,味道还真不赖!桑尼趁我大吃大喝又讲了起来:“这些菜都是家种的蔬菜、水果和动物,完全纯天然,营养成分很高!”

终于,我的未来旅行结束了,我和桑尼挥了挥手,桑尼微笑着又把我送回了现在的20xx年……“我终于回来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了眼睛:咦,这不是我的家吗?!我怎么在床上!噢,原来这只是一个梦。

以衣食为话题的散文 篇5

人们一生中有不必做的事,有偶尔要做的事,有常常要做的事,也有永远要做的事,穿衣与吃饭即为我们每日必要料理之事,因为衣食无忧是我们从事其他一切事情之基础,只有免于受饥寒之苦,才能正常地去学习、研究、思索,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精品,探究出更科学的生命规律,获得更充实的生活乐趣。桓宽《盐铁论》言:“衣食者,民之本。”古代中国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于是农业无比兴盛,然而人们依然有衣食之虑、饥寒之色,则缘于封建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制度,致使朝廷官吏府内粮食丰腴,而村野乡间则“路有饿死骨”。人们存在于世上奔波劳碌,绝然不只是为了穿衣吃饭,还有更崇高的伟业要去创造,然而缺少此生活基础,生存尚且不能,更谈不上创造伟业的宏愿了。陶渊明诗言:“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衣食之于人生犹如根茎之于树木,河水之于鱼儿,无根和水,树与鱼便不能存活,只有当它们能够生存下来,树木才可以更加茁壮地成长,鱼儿才可以更加自由地翔游,以此而观衣食与人生之关系,也是这样的道理,没有人不以衣食而生活于世,就像没有巧匠能不打地基而建房,没有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原始社会的人类虽然还很愚钝,却还是知道穿衣蔽体以御寒和打猎以充饥的,那时用树叶制成服装,粗泛简陋自不必言,只不知现代人可有以为那很浪漫的。后来人们懂得怎样养蚕,怎样用蚕丝制做丝绸布料,于是人们的服饰不仅用以蔽体与御寒,而且能以艳丽的色彩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穿衣逐渐由实用方面转为既要实用又要美观的方面,直到现在,这一观点仍是适用于人们的服饰选购,而且对美观的要求渐渐超越对实用的关注。女子对服饰的敏感是远远超过男士的,这是没有异见的,不仅古代亦然,而且外国亦然,因为女子对美的追求很强烈,也许还有一些虚荣心或嫉妒心,但却是很多人乐意欣赏的。我们走在大街上、商场里、公园里,总能看到人们服装的款式各异、色彩繁杂、品牌繁多,有老年服装的朴实稳重,有青壮年服装的高贵典雅,有儿童服装的轻便活泼,我想人们穿衣的风格就代表他们生活时期的某种品性,从一个人所穿衣服的色彩、形态,几乎可以辨别他的年龄、职业和兴趣。

西方服装渐渐地为东方和世界其他国家的人们所接受,已是一种不可阻遏的趋势,除了因为宗教信仰、风俗民情、职业需求等方面的因素,世上大多数人都愿意穿西装,男士追求西装的.尊贵庄重,女士追求西装的简约典雅,于是我们常能见到男子穿着一袭灰色的西装在道上豪迈地行走,女子穿着雅致飘逸的衣裙在商场悠闲地购物。当然也有很多人喜欢中国特色的服饰,比之于西方服装的华丽,中国的服装则少了几分浮夸多了些许朴素,以此也可窥见中国与西方社会的文化差异,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品味之不同。我对于服装有一种特别的观点,我喜欢看到别人穿着西装绅士的气派,而自己则宁愿穿中装,因为我即使穿上西装,也不具备一点绅士的气派,这倒不是我不够自信或自卑的原故。至多上身穿中装下身着西裤,真可谓中西衣结合,却是我特别喜欢的一种穿衣风格。但大多数时间,我并不关注穿衣的问题,也许因为这太琐屑、太平常了,就像我准备去吃早饭时,我不会问自己:我为何要去吃饭呢?

如果说服饰已成为一种时尚的文化元素,那么饮食则是一种特别传统的文化元素,人们不仅要以食物充饥,还要使食物色彩鲜艳、味道鲜美,有很多圣贤并不掩饰他们对食物精细的要求,《论语乡党》言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对饮食的享受就是对一种文化产品的享受,也是对生活的享受。人类能够生存总需要填饱口腹才行,于是我们不得不勤奋、辗转、忙忙碌碌,一生辛劳多是为了免于饥饿,正如陆游诗云:“人生口腹何足道,往往坐役七尺躯。”李渔在《饮馔部》记载:“吾观人之一身,眼耳鼻舌,手足躯骸,件件都不可少,其尽可不设而必欲赋之,遂为万古生人之累者,独是口腹二物。口腹具,而生计繁矣;生计繁,而诈伪奸险之事出矣;诈伪奸险之事出,而五刑不得不设。……草木无口腹,未尝不生;山石土壤无饮食,未闻不长养。何事独异其形,而赋以口腹?”也许这就是造物者特别的安排,如果人类真无口腹二物,那么他们还会奋发改造生活改造世界吗?还会有饥饿之时吃上一块饼的快感吗?还会有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吗?还会有厨房、厨师和烹饪吗?

我们对饮食的享受不是说就是大嚼鸡鱼虾蟹,不是要饱尝山珍海味,而是享受烹调的技艺,食物的色味,其实虽无名贵菜肴仍能在平淡的蔬食中获得乐趣,《论语述而》云:“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杜甫《客至》云:“盘飧市远无兼味,尊酒家贫只旧醅。”也许只是自己园圃里种的蔬菜,也许只是山林荒地里长的野菜,最自然朴素的食品,加上调料、汤汁的烹调,也能奉上一碟美味的菜肴,和朋友尽情地享用。中国人特别重视食物的色与味以及其养生的功效,这与西方人重视其营养有一点不同,中国人为了追求食物的精美不惜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西方人则似乎力求简约与营养可口,也许早上只吃一些面包和牛奶,其他时间吃炸土豆片或牛排之类,总之,他们在烹饪方面下的功夫没有中国人更多,当然在色味鲜美方面也不如中国菜肴的丰富。有人说:“上有天堂,下有厨房。”真道出饮食于人类的亲密性,只是我们不要只保证不受饥饿之苦,还要把饮食作为一种文化继续发展下去。

有关衣食住行的谚语有哪些 篇6

1、衣要看天穿,饭要按时餐。

2、有食有行气,有烧香就有保庇。

3、食多伤胃,忧多伤神。

4、会吃,吃个顿顿香;不会吃,吃个一顿伤。

5、一瞑无眠,三瞑补勿会。

6、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7、每天吃上三个枣,人一辈子不显老。

8、千里路上做官,为的都是吃穿。

9、夏毋困席,冬毋困石。

10、吃米吃面带皮糠,全家老少都健康。

11、春天出门莫寄伞,冬天出门莫寄衣。

12、饮食起居顺其常,四季安康无病恙。

13、食可饱而不必珍,衣可暖而不必华。

14、三年不叫匠,日子过的没有样。

15、大改小,小拼大,破长衫儿改短褂。

16、吃面带鼓皮,老少有福气。

17、牛嫌草料要掉膘,人嫌饭食必瘦弱。

18、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19、莫饮卯时酒,莫食酉时饭。

20、冷言冷语交不得,冷饭冷菜吃不得。

21、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22、三间茅屋,一世劳碌。

23、上屋搬下屋,出脱一箩谷。

24、生食都没有,哪有再曝干。

25、饥时给一口,强如饱时给一斗。

26、为美不穿棉,冻死没人怜。

27、羊嫌草场掉肥膘,人嫌饭食必瘦弱。

28、粗粮杂粮营养全,既保身体又省钱。

29、只有借基砌屋,呒没拆屋还基。

30、早饭吃得早,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必定身体好。

31、食不语,寝不言。

32、吃米吃面带皮糠,全家老少都健康。

33、晚不梳头,早不说梦。

34、热不急**,冷不急穿棉。

35、宁穿一层棉,不穿十层单。

36、千辛万苦,为着腹肚。

37、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38、一个补丁遮股风,十个补丁过个冬。

39、细水长流,吃穿不愁。

40、逢桥要下马,过渡莫争船。

41、宁穿十日破,不挨十日饿。

42、少吃多餐,病好自安。

43、霜打无根草,风冻无衣人。

44、勤穿勤脱,不需药锅。

45、上屋搬下屋,出脱一箩谷。

46、吃鱼吃肉,也着粥饭咸菜甲。

47、冷言冷语交不得,冷饭冷菜吃不得。

48、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49、民以食为天,没食倥倥颠。

50、早饭吃得早,午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少,必定身体好。

51、饮食起居顺其常,四季安康无病恙。

52、为美不穿棉,冻死没人怜。

53、好人老睡成病人,病人老睡成死人。

54、调气血,远炜慢,务清静,寻欢乐。

55、千里路上做官,为的都是吃穿。

56、有衣倒比无衣冷,饱汉哪知饿汉饥。

57、夏毋困席,冬毋困石。

58、吃饭海碗,做事闪西风。

59、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低碳生活与我们的衣食住行 篇7

就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能耗、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低开支的生活。既能节能环保,又能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可以说是势在必行。

简单地说,“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当然,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低碳生活——衣食住行

衣---少买不必要的衣服。一件普通的衣服从原料到成衣再到最终被遗弃,都在排放二氧化碳。少买一件不必要的衣服就可以减少2.5千克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外,棉质衣服比化纤衣服排碳量少,多穿棉质衣服也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食---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另外本地的果蔬和水也比外地运输来的排放二氧化碳量小。此外,低碳饮食还包括适量喝酒,如果1个人1年少喝0.5千克酒,可减排二氧化碳1千克。

住---选择小户型,不过度装修。减少1千克装修用钢材,可减排二氧化碳1.9千克;少用0.1立方米装修用木材,可减排二氧化碳64.3千克。

用---节电、节水。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随手关灯减排二氧化碳4.7千克。如果每台空调在26℃基础上调高1℃,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21千克。此外,少用1个塑料袋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0.1克;只要少用10%的一次性筷子,每年就能减碳10.3万吨;少用电梯,合理使用电视、冰箱、电脑等电器,及时切断其电源。工作时,单面纸要重复利用,能电子化办公的少用纸张。

行---少开车,选小排量车。每月少开一天,每车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8千克,如果出行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自行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会更少。此外,排气量为1.3升的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647千克。通过及时更换空气滤清器、保持合适胎压、及时熄火等措施,每辆车每年减排二氧化碳400千克。不仅要低碳还要碳补偿。

【世博园中的低碳生活】

放眼世博园,低碳技术与设施随处可见,而最大的亮点就是大规模运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园区内主题馆、中国馆、世博中心、演艺中心等主要场馆设施以及部分国家的自建馆,在屋顶和玻璃幕墙上都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总装机容量超过

4.68兆瓦,每年能减排二氧化碳4000吨。

德国留学的衣食住行全攻略 篇8

德国留学如今已经成为众多中国留学生的“新宠”。留学学习的成功要以留学生活的顺利为基础,饮食、居住、交通、文化,缺一不可。怎样做到学习生活两不误?德国留学衣食住行全攻略一一为您解读。

衣――

大部分德国人的衣着并没有明显的民族特色,也不是多么前卫时髦,干净整洁就是德国人穿衣的最显著特征。德国人在工作时都是穿着干净整洁的工作服,简单的衬衣长裤,男士打领带,女士一般是裙装。下班后,他们也是要穿戴整齐才去上街。如果是去看歌剧,则女士一定会穿长裙,男士穿礼服,不穿礼服也要着深色服饰。参加婚礼、葬礼、宴会、舞会时,一般都会带手套。

德国人关于服饰的礼节很多,但对严谨保守的德国人来说并不觉得繁琐,反而乐意遵守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去做。

在少数几个地区,还保留着独特的民俗服饰,比如巴伐利亚。男人会带一种插有羽毛的皮帽,穿有皮带的皮裤,长袜和翻毛皮鞋,上衣外套没有翻领。妇女以裙装为主,敞领,有束腰,以白色为主的裙子,样式有点类似围裙,一般在节日、喜庆活动或表演传统节目时候,巴伐利亚人会用这种传统服饰带来欢乐气氛,比如每年十月的慕尼黑啤酒节。另外在汉堡,人们爱戴一种小便帽,这是汉堡人服侍的显著特征。

食――

德国与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样,一日三餐。早餐一般在七点,午餐一点,晚餐七点。有的地方午餐和晚餐之间喝午后咖啡,吃蛋糕。

与中国的饮食习惯不同,德国人最讲究、最丰盛的不是午餐、晚餐,而是早餐。在旅馆或政府机构的餐厅,早餐大都是自助形式,有主食、肉类、蔬菜、饮料、水果等,不仅品种丰富,且色香味俱佳。而在普通百姓家,不论其家境穷富,其早餐的内容一般般都大同小异:首先是饮料,包括咖啡、茶、各种果汁、牛奶等,主食为各种面包,以及与面包相配的奶油、干酪和果酱,外加香肠和火腿。德国人吃饭的效率很高,他们可以在短短的10分钟内把这些丰盛的食品搭配完毕并吃完,为其一上午紧张的工作提供能量。

德国的午餐一般多在单位食堂或快餐馆就餐,是名副其实的快餐,如一个由土豆、沙拉生菜和几块肉组成的拼盘,外加一杯饮料。在有家庭主妇和未成年孩子的家庭,午餐也较简单,如一块熟肉、肉饼配煮菜和面包,或炖牛肉配米饭和生菜,再简单的就像中国的打卤面一样,用肉汁拌意大利面条,饭后喝一杯咖啡或吃一个冰淇淋。德国人简化午餐并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节省时间。

德国人的家庭晚餐通常是冷餐,内容是很丰盛的:一盘肉食的拼盘;鲜嫩可口的蔬菜,如小萝卜、西红柿、黄瓜;新鲜的水果,如葡萄、樱桃。有的家庭主妇还摆出各种风味的于酪,主食是面包。晚餐时间比较宽余,一家人围坐在桌前,边吃边聊。

除了一日三餐外,有些德国人习惯在下午四五点钟“加餐”,即喝杯咖啡或茶、吃块蛋糕或几块饼干。中上层家庭喜欢在此时邀请朋友来家里品茗聊天。在这样的聚会上,客人可以品尝到饮誉四海的德国糕点,德国妇女一般都练就一手烤制点心的手艺。不过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这种午后清闲的享受也只有在周未、假期或休假时才有可能。

住――

在德国留学,找一间称心如意的房子可是一等一的大事,除非你直接住上学生宿舍,但是想住上学生宿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申请学生多,但是宿舍少。在外边找房子,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倘若你德文不好,又碰到一个不懂中文的房东,恐怕只能面对他善意而尴尬的笑容而束手无策了。

一般而言,德国的房租分两种,一种是冷房租(KM),一种是暖房租(WM)。冷房租一看便知,就是不包括水、电、暖气、煤气等费用的房子;暖房租是除了房租以外,还包括暖气、水费、卫生清洁费和消防等费用。电费是另算的,你必须到电业局另行登记。冷、暖房租中间差价不小,所以一定要打听清楚再租房。除了房租外,还要交相当于两个月房租的押金。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体现在法制体系的健全上,小到一个租房合同的每个细节,民法上都有比较详细的说明。比如德国法律规定,如果租房的.人要离开房子,必须提前三个月提前通知房东。这就很好地保护了房东的利益,不至于因为房客突然人去楼空,而造成经济损失。可作为房客,我怎么能预见三个月以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所以,刚来德国的留学生,涉及到一些必须签字的合同条文时,最好能找一个久居当地的参谋,帮忙看看,以免日后麻烦。

入住之前,房东会带你在房间里查看一圈,清点一下家具,检查一下房间的损坏程度,签了字后,你就是房间的主人了。倘若以后有损坏,会被扣押金。值得提醒的是,房东交给你的钥匙一定要保管好,因为在德国,很可能一层楼都用同一把钥匙开门。一旦钥匙丢了,房东很可能会把一层楼的锁都换掉。

如果你想钥匙丢了不让房东知道,自己到大街上配一把就息事宁人,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德国配钥匙,你要拿着房东和警察局丢失钥匙的双重证明,到专门的店里去配才行。所以有人说,在德国租房丢了钥匙,实在是遭受了一场洗劫,是比丢钱包还倒霉的事情。

行――

德国最典型的崇尚陆上交通的国家,从汽车工业的发达就可窥见一斑。德国的铁路网是世界之最,基本上所有的城市都可以方便的乘火车抵达。先进的技术加上现代化的管理构造了一个完美的德国铁路交通。

德国旅客列车分类及主要功用:

1.ICE(欧洲城市特快)联接德国与欧洲主要大城市,时速最高,票价最贵。

2.IC(德国城市特快)联接德国主要大城市

3.EC(欧洲城市快车)近似ICE,但速度稍慢

4.IR(区域快车)联接近邻大城市

5.RB(区域火车)联接大城市与小城市

6.RE(局部区域快车)比市郊车略快的短途火车

7.S(市郊车)联接市内市郊主要地点

买车票都是在火车站,大城市火车站都有“旅行中心(Reisezentrum)”,这里可以得到最详尽的信息,只需要告诉售票员去哪儿什么时间出发或到达,要坐那种火车即可。还有,拿到车票的同时,会得到一张详细的旅行时刻表(Fahrplan)。旅行时刻表上写的十分清楚什么时间到达,什么时间换车几站台等等。因此,旅行时刻表很重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火车到站后,一般2-3分钟就开车了。如果害怕换车,也可以在买票时特别提出要求直达。车票并不是只能乘坐一班火车,往往是3天之内有效,如果误点了,可以乘坐下一班车,大城市之间往往不到一个小时就有一班车,但是如果买的是区域快车的票,就只能乘坐区域快车,如果乘坐特快可以上车补票,但如果乘坐慢车则没有问题。所有的快车都可以上车后再买票,但建议大家先买好票再上车。

民生问题就是衣食住行 篇9

(一)医疗问题

医疗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农村、城市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非常突出。“看病难、看病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

1.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医疗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不仅让社区和农村没有能力承担起基本的医疗功能,而且也让以“高药价、高耗材”为特征的过度医疗愈演愈烈。目前,全国的医疗资源80%在城市,20%在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高新技术、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老百姓得了病在当地得不到有效治疗或不相信当地医疗机构,于是就都往大城市大医院奔,造成“看病难、看病贵”。

2.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并且呈逐年下降趋势。政府投入的缺失造成了公共卫生领域和百姓的基本医疗得不到有效保障。实际上,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来自老百姓缴税以后再次掏自己的腰包。

3.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混乱。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都是通过“经营、收费、加价”来维持,所以药品价格不可能不节节攀高,医院实行药品加成政策,进价越高,加成越多,医院当然不会去进低价药。整个链条都需要高价药,那么到老百姓那里价格就不可能低下来。

4.公立医院运行机制不合理,存在逐利倾向。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为政府挣钱,而是为群众提供廉价有效的医疗服务”。然而,当前一些政策上的矛盾致使这个目的越来越难以实现。一方面是目前政府投入很少,医院收入靠医院自己组织医疗服务得来的;另一方面,医院自由收费和分配,追求高利润,过度治疗、大处方等现象广泛存在。群众看病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为医生发工资、发奖金以及为医院买设备、盖病房“作贡献”。而在医患关系中,医生的主导地位则让这种情况有可能发展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5.政府对医疗市场的监管不力。职能部门对医疗服务缺少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对医疗机构的规模、大型仪器的购臵和新技术的采用都没有特别“管用”的监管办法。(二)就业问题

我国实际的就业压力究竟有多大呢?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同时并存,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加大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形成叠加,三是新成长的劳动力就业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互交织,特别是大学生就业问题。这三大矛盾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中国巨大的就业压力。

衣食的来源教学设计 篇10

英伦范 / 绅士 / 女士 / 年轻人

对于在英国的留学生而言,在衣着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都需要穿对应的合适衣服。比如学校的舞会、主题party、求职面试、圣诞聚餐甚至葬礼等,都有对应的服装风格,可以平时多关注这些信息。千万不要觉得看到某些英国同学不那么讲究就觉得自己也可以不遵守这些礼仪文化,正因为是外国人,社交礼仪的缺失更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槽点,反之,如果做得好,那会大大的提升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印象和评价。特别提醒的是英国的葬礼非常讲究衣着,男生务必要注意戴黑色的领带,女生一般要戴黑帽。

英国是一个比较重视服装礼仪的国家。服饰是一个人外在精神面貌最直观的表达,去英国的童鞋不妨深入了解一下英伦时尚,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地方。

食话说“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好像对英国人不管用。

欧洲的流行谚语,最坏的生活是:有一个美国太太,住着中国的房子,有一个英国的厨师。著名的黑暗料理“仰望星空”,是不是对腐国人民的厨艺充满敬(Yuan)仰(Nian)?

刚去英国的同学总深深的被同宿舍的英国同学煮的菜震惊了……煮土豆、炸土豆、煮豌豆、煮扁豆、快捷食品……五天一循环……但是之后你也会淡定的炒起菜……接下来的故事就简单了……英国同学开始频繁蹭你的饭,交换是免费帮你批改论文……于是几个月下来,你的英语写作突飞猛进,他的厨艺降为负值。非常建议要去英国读书的童鞋,在出国之前好好练习厨艺,这样真的可以帮你结交到不少国际友人。

那么英国这么一个各种讲究的国家为什么在美食上如此放任呢?按英国人的说法是:贵族不应被食物所诱惑和折服,克制食欲在以前被认为是成为贵族的一种修炼和姿态,贪食被认为是缺乏自控与教养的表现。是不是很傲娇的说法?从某种层面上来说,其实也不乏一些道理。无论怎样,当未来我们再吐槽英国食物的时候,是不是不妨也从另一个角度自省一下?凡事没有绝对的真理,跨文化交流最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发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惊喜。没有人会为了食物而选择来到英国,但来到之后除了惊吓,却也会从异文化交流中收获一点类似这样的小小的思想惊喜,这些恰恰正是我们选择那些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家留学的根本原因,不是吗?

住欧洲的流行的俏皮话:“中国的厨子,英国的房子”

少有高层 / 重视浴室厨房 / 保温

上面说的欧洲流行谚语其实还有下半段,最好的生活是:拿美国的工资,住英国的房子,有一个中国的厨师。由此可见对英式住宅的推崇。中国首富王健林也在英国豪掷几亿买下肯辛顿花园街的豪宅。那么英式住宅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呢?

总的来说,英国的房产有几个特点:

1、少高层。在英国生活过的童鞋都会发现,英国很少有高层建筑。除了屈指可数的伦敦、伯明翰几个大城市以外,英国的城市规模普遍不大。小编当时大学的新学生宿舍有6层楼在当地已经是最高建筑了。当然,这也是大部分人口密度低的发达国家的特点。独立建筑普及而且分布广泛使得英国房产种类丰富,不是千篇 一律的盒子式住宅,各有特点能够满足每个人的不同喜好。

2、喜旧。与国内“大家喜欢买新房,地方政府喜欢拆老房子”完全不同的是英国房产市场上95%以上都是旧房,新建的房子占少数。英国也有严格的建筑保护法――非必要不可拆只可修,因此保留了大量有文化特色的住宅建筑。英国当地人会花钱买新房来住的也几乎是零。多数新房买来都不过是用于投资和出租的,自住的极少。目前一般人住的,主要是维多利亚时期,爱德华时期,30年代时期的百年老房子。英国的房子坚固扎实,冬暖夏凉,外观老而不旧,内部装修精致现代。英国老房经过时间的沉淀有历史文化底蕴,备受名流推崇,被认为是身份的象征。如果你能买到维多利亚时期的房子,一般都会有大客厅,屋顶很高,进到房间给你感觉很敞亮。所以在英国越老的房子越值钱,17-18世纪的好房子卖到百万英镑以上的非常多。小编当时在学校住的宿舍有幸是维多利亚时期建筑,自带旋转楼梯、大后花园和高顶落地窗,住起来非常舒心。

3、重视厨房和浴室。英国人不像法国人那样讲究美食,但注重下午茶和室外聚餐。大部分英式住宅厨房就像客厅一样大,可以在优雅宽敞的环境里喝茶。后花园大多连接着厨房,节假日可以呼朋唤友享受花园烧烤。除了厨房,英国好房子也很讲究浴室。常常可在好房子见到浴室不比卧室小。原因嘛,同学告诉我是因为浴室要承担起一部分卧室的功能嘛,当然要宽阔舒适便于活动……

对于留学生而言,想要真正体会到英式住宅的魅力的最好机会是在外租房生活的时候和旅游的时候。下面为大家介绍这两种情况常遇到的几种房子。

非大城市读书的留学生租房大多是这一类房,叫terrace house,联排独户,一般两层,多是中等收入家庭拥有的住宅。一般三四个朋友一起合租一套下来,人均周价在100英镑左右。在伦敦等大城市市中心读书的留学生出来住的有些选住公寓Flat。这种flat一般有三到五层楼高,现代建筑风格的层数一般会更多。非豪华地段一间人均要到150英镑左右一周。大伦敦地区各个区域价格差别很大,但总体而言租金一直都在涨。第三种留学生比较常遇到的房屋类型就是cottage,别墅。去英国一定要去住一次这种英式的别墅,叫上五个八个朋友一起,去湖区lake district租一套农场别墅住上一周,才能真正体会到纯正的英国田园生活。(7个人分担一下费用,人均一周只需要1500元人民币,远比五星级酒店值得多了。)

英国别墅大多数都有百年历史,很多外部甚至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中古时代风格,但不少内部都装修精致现代化,住起来非常方便舒适。

对留学生的建议是,刚去还是住在学校宿舍最好,到了下学期可以约几个好朋友一起出来租房感受一下英国本地的社区。注意安全,不要贪便宜,小城市治安普通都很好,但类似伦敦、曼彻斯特等大都市都有治安较差的街区,识别这类街区一般是看council house的比例高不高。council house又叫政府公房,相当于国内的廉租房,一般是提供给救济人士居住,大多是劳工阶层和外来人口。街区如果council house高一般代表附近人杂且贫民比较多,治安问题较多。留学生如果经济负担不重的话应该尽可能避开这类房源。

行饱受争议的英国火车

票价波动巨大 / 私营与公营 /罢工

到过英国的人都会对英国的火车又爱又恨……为什么?因为大多数时候英国的火车都是这样的……

是不是觉得美爆了?但……

我不会告诉那位童鞋,我买的`从约克去布里斯托的票只花了8镑……这位同学比较会打算,不仅买了青年打折卡,还注意了非高峰期,约克到曼彻斯特16.96镑,而且是往返,是很便宜的价了。要知道约克到布里斯托比到曼彻斯特近……

是的,英国火车的票价浮动极其之大!这一点是英国火车最受诟病的地方。想便宜有两招,第一早点订票,第二就学第二张图的童鞋,办理一张YOUNG PERSON CARD(票上会有Y-P字样标记)另外避开高峰期off-peak,YP是一张专为年轻人设计的打折卡,便宜很多。但乘车记得随身携带,以备万一检票检到。

除了票价,还有罢工也是英国火车的一大问题。当然,跟法国比起来还是大巫见小巫。但是同学们一旦遇到罢工,对行程影响还是挺大的,更别说改行程的成本了。所以童鞋们出行之前得记得关注下自己的电子邮箱,收到罢工通知及时处理,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话说小编有次去爱丁堡也遇到过,收到邮件通知,当时就懵了,还好不知道为什么,后来我那一趟车又正常运营了……只能说两个字:人品。

虽然火车让英国人又爱又恨,但是火车依然是小编推荐的首选城际出行的交通工具,只需要掌握一些小技巧,就能很好的享受舒适、便捷、风景好的英国火车了。

顺带说一下地铁,刚去英国的很多童鞋恐怕都被伦敦地铁的陈旧“震惊”了,而且贵的肉疼。确实跟国内崭新的地铁设施相比,伦敦地铁大多线路已经运行了上百年了。伦敦地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铁道。也因此,伦敦很多老站连电梯都没有,通道又长……所以打算拖着行李箱挤地铁的童鞋们可要三思了。英国出租车贵的也很肉疼,最好可以的话,召唤几个小伙伴合打个车吧~第一次到达希斯罗机场想去往各个城市的,不熟悉路线的,最好的是联系几个师兄师姐包个车来接机(有的学校会提供付费接机服务,这个最方便),其次火车和巴士是最好的选择,班次很多。

疯狂猜成语衣食两个字不全 篇11

【题目】:衣食两个字不全

【正确答案】:缺衣少食

【拼音】: quē yī shǎo shí

【解释】: 衣食不足,指贫穷。亦作“缺食无衣”。

【出处】: 明·李贽《复李渐老书》:“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

【举例造句】: 他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

【拼音代码】: qyss

【近义词】: 缺吃少穿

【反义词】: 丰衣足食

【歇后语】: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灯谜】: 从二到九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贫困

上一篇: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模式下一篇:打碗碗花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