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衣食住行

2024-08-09

中国古代礼仪衣食住行(共6篇)

中国古代礼仪衣食住行 篇1

(一) 冠礼

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开始算做成人,由父母替他请宾加冠(在未加冠的时候,或把头发剪短,披向两面,叫做“两髦”;或把头发打成结,叫做“总角”),在宗庙里行礼。加冠共分三次:初次加缁布冠(黑色的布制成的帽),次加皮弁{ 音biàn }(白鹿皮制成的帽),又次加爵弁(红黑色的布制成的帽)。加冠以后,又由宾替他取字(如孔丘字仲尼,卜商字子夏,字和名在意义上总是有联带关系的,不管是正是反),此后便算成人,可以出来与社会交际了。女子到十五岁也要加笄(安发的簪),加笄以后便算成人。

(二) 相见礼

古人初次相见,必须请第三者介绍。去见人的人必须向所见的人行贽礼,贽就是见面时赠送的礼品:大贽用玉帛,小贽用禽兽果脯等物。见面时,宾主揖让,礼节颇繁。相见后又有主人拜宾还贽之礼。

(三) 乡饮酒礼

这是居乡聚会之礼。行礼时,有主,有宾,有介(副宾)。由年纪最老的人做大宾,饮酒奏乐,揖让周旋。据说这是表明“尊长养老”的意思。由国君召集大夫士开宴会叫做“燕礼”,据说燕礼是明君臣之义的。

(四) 乡射礼

乡饮酒之后多行此礼。射鹄设在堂下,比射的人一对对的揖让升堂,揖让下堂;在堂上比射,比输的人在堂下饮罚酒。周旋礼仪也很可观。孔圣人对射礼曾批评过一句“其争也君子”的话。由国君召集大夫士比射的礼,叫做大射,典礼格外隆重。射礼之外,还有一种投壶礼,是宾主用箭投射壶中,中者为胜。

(五) 聘礼

诸侯派使臣到友邦去问好,叫做聘礼(天子有时也派使臣聘问诸侯,诸侯也派使臣聘问天子)。聘礼与朝礼一般,必有贡献,大致用玉帛之类。聘使在本国君主前受了隆重的任使的礼命;到了所聘的国,先受那国君主的慰劳,然后在那国的宗庙里献币行礼。聘后又有宾主宴会与主君赠贿之礼。

(六) 朝觐礼

诸侯朝见天子,叫做朝觐礼。据说行朝礼时,天子朝服依屏南面受礼,诸侯北面拜见。朝后也行宾主享礼。春秋时,小国诸侯对大国诸侯也行朝礼,其制度不可详考,大致礼数较为平等。晋文、襄二公做盟主的时候,曾定下“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制度。

(七) 丧礼

丧礼是古人所最重视的礼,记载最多,虽然不可靠的居大部份,但是大致的情形还可以想象出来。据说凡有病将死的人必须睡在正屋的北墙下,死后移到牖下。刚死时,由一个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上屋向北面招魂三次,下屋时由另一个人把这衣服盖在死人的身上(这衣服是不用以袭殓的)。于是设奠,赴告,受吊,男女聚守按时哭泣,和后世的丧礼差不多。小殓在户外,大殓在阼阶。小殓后移尸堂前,大殓后入棺。过若干天,筮择圹地;营筑之后,卜期葬埋。

殉葬用的器物有“明器”,明器是一种只具式样而不能实用的东西。明器以外也用其他日用的器物殉葬。高等的贵族有时甚至于拿活人活物去殉葬;也用草木之类制成的假人做从葬的仪卫,这叫做刍灵(草人)和俑(木偶)。古时棺之外又有椁,椁是棺的外套(据说贵族的棺椁有好几重的)。又据说,古时只有平葬的“墓”而没有高葬的“坟”;坟是后起的制度。孔子曾因自己是四方奔波的人,恐怕过了多年回来要忘记,所以替他父母筑了高坟作为标记。

丧服的制度,据后世的记载也是非常的细密,但十之八九是不足信的!真实的情形,需待详细的考证,现在不能乱说。大抵古时也和后世一样居丧穿着素服。丧服用粗麻布或葛布等制成,有轻有重。当时各地的制度不同:有的地方丧服较重,丧期较长;有的地方较轻,较短,并无一定。后来的儒墨等家派各据一时一地的制度,自以为是古先圣王的通制,后人上了大当,二千年来,丧服的制度越说越乱,到现在还理不清楚。

奇怪得很:记礼的书虽多,古时的礼俗竟不可详考。除了上述的几件大礼以外(上面所叙的也未必完全可靠),古时人平日居家还有许多的仪节。但这类仪节,既琐碎,又真伪杂糅,恕我们不加赘述了。

中国古代礼仪衣食住行 篇2

(一) 包装的涵义

媒体大量信息的轰炸、购物以及信息收集时间的减少, 促使消费者逐渐忽视促销媒体的商品信息, 转而依赖包装上所提供的信息来选择商品。这种现象使商品包装在营销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也说明包装设计对商品促销的重要性。包装一词应区分为Package与Packaging。前者指的是狭义的包装, 也就是指结构上的包装;而后者则是广义的包装, 除了硬件的结构外, 还包含了所有关于推销规划的概念。包装做为一种销售的工具, 是直接接触消费者的“无言推销员”。包装功能可归纳为:经济、识别、沟通、美化与环保等多项功能性, 所以包装已经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新时代趋势。

(二) 包装文化的融入

一是“意象传达”, 二是“美学体验”。当商品具有意象的传达, 并赋予人们使用上的美感体验, 才能提高人类的生活风格, 并促使产品转型成为经济价值更高的商品, 在消费文化的潮流下, 将文化符号放入设计之中, 较符合时代的趋势, 并创造出新旧元素融合的新格局, 重新展现文化元素的美感价值。

二、古代礼仪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 送礼文化

中国人的送礼文化本身反映了一种文化中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国人送礼, 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为了施恩;第二种是跟随社交礼仪的习俗;第三种则是纯粹感情上的交流。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人的送礼行为, 还必须同时了解另外三个用来维持人际关系的概念。它们是“面子”“做人”及“关系”。回归到送礼文化上, 在某些节日或场合, 中国人便觉得一定要送礼, 这种社会的制约使他觉得不送礼是不对的, 是没有“面子”的事。且由于中国社会比较注重社会的和谐性, 如果在没有任何特殊的状况下拒绝接受礼物, 便是破坏与送礼者的“关系”。因此受礼也成为一种社会义务。而受礼者在接到礼物之后, 就好像对送礼的人欠了一笔“人情债”, 所以在未来遇到类似必须送礼的场合, 就一定要送一份礼“还”给当初送礼的人。

(二) 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体现

送礼文化在中国是一项重要的礼节, 商人的炒作与经济的兴衰都会影响节日礼盒市场的改变。通过端午节礼盒能从产品面与包装方面了解节庆与送礼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端午节礼盒最有趣的地方在于产品的造型与节庆寓意的趣味性。而最难的地方是条件的不足, 如节庆气氛与送礼习惯等, 只有让消费者看见端午节礼盒的价值, 发展与推广才会有意义。由于端午节属于本国传统文化, 所以必须通过对文化的了解去创造符合现代感与真实性的包装。

端午节的礼盒形式可根据文化层面与商业层面发展出各种类型, 可分析如下:完全针对节庆而设计的端午节礼盒, 无论在产品或包装视觉上都符合端午节气氛;根据端午节其他习俗所发展的附属周边商品礼盒, 如香包礼盒;针对节庆发展端午节礼盒包装, 但产品不一定与节庆习俗有关;视觉与产品完全与端午节无关, 但消费者因为对商品认同而买来送礼, 以地方性特产企业居多。对于端午节所运用的元素并不局限于传统或现代的设计表现, 首要是通过视觉将文化与气氛表现出来, 让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端午节氛围, 再从商品的主题性与独特性加以衍生成符合当时节令的礼盒, 让消费者在端午节的时候能够联想到该商品并购买。

(三) 送礼文化在端午节礼盒包装中的应用策略

一是深入思考包装策略, 注重端午节元素的转换与应用。设计师通过调查, 掌握商品在市场的最佳定位, 思考营销方面、功能方面及客户目前的发展情况, 考量成本架构的运用, 经多方深思规划后, 才能设计出符合业主与消费者期待的商品内涵与价值。端午节包装虽然需要运用传统元素, 但这些元素与结构都是被塑造出来的形象, 通过端午节礼盒的传统元素转换成符合商品属性与现代感的包装, 才能真正让消费者产生共鸣与真实性。

二是注重成本控制, 创造商品价值感。企业与设计师必须将商品的销售视为责任, 根据产品的特性规划出适用的包装或赠品等相关设计品, 并共同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让企业与消费者都能满意, 切勿为了赚钱而要求企业发展不必要的设计品, 丧失业主的信任。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 价值比价格更为重要, 通过商品的组合或设计去教育消费者并创造商品的价值感, 让消费者除了购买商品外, 也购买到一份期待与满足。

三是礼盒包装应先了解企业的品牌定位后再进行包装规划, 进行前应先对礼仪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后, 寻找适切的地方特色视觉设计元素, 运用大小比例应以视觉美感为优先考虑。色彩运用应从产品特性与礼仪文化中寻找恰当的色彩计划, 才能让包装与文化有直接的印象连接。包装材质的运用可以从地方产物与文化特色中寻找合适的材质, 才能使消费者与礼仪文化紧密结合。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案时, 设计工作者应有搜集文化信息的能力, 在充分对该礼仪文化背景与特色有所了解与认知后, 在进行礼盒包装设计的规划才能展现礼盒的独特魅力。

三、小结

在众多西方品牌充斥的市场上, 带有东方意味的设计风格, 能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体展现, 有助于商品的市场区隔, 使礼仪文化符号应用在包装设计上, 能创造出商品的形象魅力及价值, 继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并通过消费塑造自我生活风格形象的建立, 达到消费文化的功能, 因而符合时代的文化潮流及人们追求的风格意象, 也成为一种新兴的人文思维和设计风尚。

参考文献

[1]李承华.中国传统节日礼品包装的情感设计[J].中国包装, 2009 (01) .

[2]盛忠谊.现代礼品包装设计探究[J].中国包装, 2009 (04) .

中国古代服装礼仪 篇3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带有标志性的服装,这就奠定了职业装的基本风格。古代帝王冕旒、九品顶戴,以至各级衙门里的衙役装,甚至于儒生的长衫、武将的铠甲、兵士的统一着装,都应属于职业装范畴之内。因此文士儒生被称作“青衿”,兵士被称为“甲士”,都与服装有关,可见服装早已成为某种职业人士的代表或标志。

在中国汉代,就有以服饰来标明职业的明确记载,《后汉书·舆服志》中写道:“倘书帻收,方三寸,名日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这已直接说明了服饰与职业的关系。

中国宋代城镇经济的飞速发展,职业装突出显示出服饰社会化的必要性,因此得以逐渐趋于定型化。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写:“其卖药卖卦,皆具冠带。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这种社会对于职业装的无形制约,实际上是社会文明的表现。随着明清商业资本的发达,商人的形象已逐渐定型化,如青布帽衬、黑布马褂、灰布长袍,见人垂手低头而立,不如此便被社会上认为不规矩。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论文 篇4

【摘 要】本文从传统礼仪的主旨入手,分析了现代礼仪和古代礼仪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融合与矛盾。在继承我国古代传统礼仪文化时,我们应采取批判继承的态度,抛弃其封建糟粕,使传统文明礼仪能古为今用。

【关键词】传统礼仪 现代礼仪 主旨 融合 政治意蕴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的礼仪。

一、中国古代传统礼仪的主旨

中国的礼仪是传统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礼。在中国人看来,礼是可以凝聚不同民族和地域人们的一种精神,是社会生活中一切行为的准则。因此,以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礼仪蕴涵着特殊的意义,涉及政治、道德和社会等各个方面。

1.礼仪的政治意蕴

中国的礼仪源于政治。古人认为,礼是“国之干也”“政之舆也”,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的依据,是保持政令通畅的重要手段。倘若没有礼,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四方。

2.礼仪的道德意蕴

礼仪与道德的结合是中国传统礼仪的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来说,中国传统礼仪也是一种道德文化,学习和遵守礼仪是达成善良人格的重要途径。“立于礼”是为人之善,即以礼为做人的根本;“行于礼”是处事之善,即以礼为做事的准则;“让于礼”是交往之善,即以礼为交往的准则。

3.礼仪的社会意蕴

在中国历史上,礼仪对于整个社会的治理和调控具有重要意义。礼仪调控社会关系的内在机理,主要是通过礼仪所具有的价值导向功能和价值评判功能来调节人的情感和意识,约束人的行为。

二、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差异

1.相对于传统礼仪,现代礼仪的内涵和作用范围大大缩小

现代礼仪所表达的是人的一种外化修养和某种程式化的规范,是一种交流的“语言”,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传递的是友好、尊重的信息,以快捷、简明、实效为其特征,力求表达人们真实的情感,其形式及传递信息被对方准确无误地认识和理解。而中国古代的礼仪包含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政治制度,是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因为用德和礼来治理国家要比用刑和政来治国优越得多。

2.传统礼仪讲求礼与法相结合,现代礼仪乃自我约束

在古代,礼之所以能在治理国家上发挥作用,是因为礼与法相结合。礼包含了法,为法的灵魂;法是礼的后盾,是法的具体体现,法与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成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两件法宝。现代的法制社会,礼与法是有严格区别的,违法则以刑律处之,违礼则属于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的范畴,最多受到议论或舆论的批评,绝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3.相对于中国传统礼仪的等级制度,现代礼仪注重平等

现代礼仪是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向对方表示尊重、友好的惯用形式,是建立在平等、互敬的基础上的,对对方的尊重,也是一种自尊,也要记得对方对自己的尊重。中国传统礼仪则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上的,“天有十日,人有十等”,各等级之间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力、经济利益,也享有不同的礼仪规格。

三、现代礼仪与传统礼仪的融合、矛盾

礼与俗的分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前者渐行渐远,甚至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为人诟病的对象,而一些淳朴的民俗也不可避免地被新的民俗或时尚所替代。要想在新世纪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就离不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日显其紧迫性和重要性。

中国的传统礼仪,一方面存在着与现实生活相冲突的思想因素,另一个方面也有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思想因素。比如,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提倡的公忠、正义、仁爱、中和、诚信、礼让、敬老、尊师、自强、持节、明智、知耻、节制、廉洁、勤俭等基本的道德规范,虽然由于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及制度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基本内涵在今天仍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的道德只能建立在对民族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之上,应当把我国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集中起来,并赋予新的时代内容,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在“十年**”期间,传统文化被全盘否定,文明礼仪被作为封、资、修的流毒予以扫除,致使全社会的礼仪失范,道德水准大幅度下降。这种意在与传统思想彻底“决裂”的政治文化运动,最终给社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中国古代的传统饮食礼仪 篇5

首先,安排筵席时,肴馔的摆放位置要按规定进行,要遵循一些固定的法则。带骨肉要放在净肉左边,饭食放在用餐者左方,肉羹则放在右方;脍炙等肉食放在稍外处,醯酱调味品则放在靠近面前的位置;酒浆也要放在近旁,葱末之类可放远一点;如有肉铺之类,还要注意摆放的方向,左右不能颠倒。这些规定都是从用餐实际出发的,并不是虚礼,主要还是为了取食方便。

其次,食器饮器的摆放,仆从端菜的姿式,重点菜肴的位置,也都有陈文规定。仆从摆放酒壶酒樽,要将壶嘴面向贵客;端菜上席时,不能面向客人和菜肴大口喘气,如果此时客人正巧有问话,必须将脸侧向一边,避免呼气和唾沫溅到盘中或客人脸上。上整尾鱼肴时,一定要使鱼尾指向客人,因为鲜鱼肉由尾部易与骨刺剥离;上干鱼则正好相反,要将鱼头对着客人,干鱼由头端更易于剥离;冬天的鱼腹部肥美,摆放时鱼腹向右,便于取食;夏天则背鳍部较肥,所以将鱼背朝右。主人的情意,就是要由这细微之处体现出来,仆人若是不知事理,免不了会闹出不愉快来。

再次,待客宴饮,并不是等仆从将酒肴摆满就完事了,主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做,要作引导,要作陪伴,主客必须共餐。尤其是老幼尊卑共席,那麻烦就多了。陪伴长者饮酒时,酌酒时须起立,离开座席面向长者拜而受之。长者表示不必如此,少者才返还入座而饮。如果长者举杯一饮未尽,少者不得先干。长者如有酒食赐与少者和僮仆等低贱者,他们不必辞谢,地位差别太大,连道谢的资格都不给。

侍食年长位尊的人,少者还得记住要先吃几口饭,谓之“尝饭”。虽先尝食,却又不得自己先吃饱完事,必得等尊长者吃饱后才能放下碗筷。少者吃饭时还得小口小口地吃,而且要快些咽下去,随时要准备回复长者的问话,谨防发生喷饭的事。

凡是熟食制品,侍食者都得先尝一尝。如果是水果之类,则必让尊者先食,少者不可抢先。古时重生食,尊者若赐你水果,如桃、枣、李子等,吃完这果子,剩下的果核不能扔下,须怀而归之,否则便是极不尊重的了。如果尊者将没吃完的食物赐给你,若盛器不易洗涤干净,就得先都倒在自己所用的餐具中才可享用,否则于饮食卫生有碍。

尊卑之礼,历来是食礼的一个重要内容,子女于父母,下属对上司,少小对尊长,要表现出尊重和恭敬。对此,不仅经典立为文,朝庭著为令,家庭亦以为训。《明史·礼志十》有“庶人相见礼”,提到明太祖朱元璋时曾两度下令,都为的是申明餐桌上的尊卑座次的排列礼仪。

洪武五年(1372年),凡乡党序齿,民间士农工商人等平居相见及岁时宴会谒拜之礼,幼老先施。坐次之列,长者居上。十二年(1379年)令,内外官致仕居乡,惟于宗族及外祖妻家序尊卑,如家人礼。若筵宴,则设别席,不许坐于无官者之下。与同致仕官会,则序爵,爵同序齿。

古代的许多家庭,少不了以食礼作为家训的训条,教导子孙谨守。清人张伯行《养正类编》卷三引《屠羲英童子礼》,就提到这样的训条:

中国古代礼仪衣食住行 篇6

姓名:

班级:

成绩: 100.0分

一、单选题(题数:75,共 50.0 分)1

“巧言令色足恭”出自()。(0.6分)0.6 分

 A、《列子·汤问》

 B、《孟子·告子上》

 C、《左传·昭公五年》

 D、《论语·公冶长》 我的答案:D 2

记录了8个国家的历史,被称为“八国春秋”的是()。(0.6分)0.6 分

 A、《国语》

 B、《史记》

 C、《春秋》

 D、《中庸》 我的答案:A 3

湘西的典型建筑是()。(0.6分)0.6 分

 A、白墙绿瓦

 B、吊脚楼

 C、四合院

 D、园林 我的答案:B 4

傩仪滥觞于史前,盛行于()。(0.6分)0.6 分

 A、商

 B、周

 C、秦

 D、商周时期都较为盛行 我的答案:D 5

古人过生日的传统习俗是()。(0.6分)0.6 分

 A、吃蛋糕

 B、唱英文生日歌  C、吃面

 D、喝酒 我的答案:C 6

关于郑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0.6分)0.6 分

 A、承先启后的伟大经学家

 B、清代重要的思想家

 C、卓越的古籍整理学家

 D、著名教育家 我的答案:B 7

古代选拔德行优异的人才,一般几年进行一次,即()一大比。(0.6分)0.6 分

 A、一年

 B、两年

 C、三年

 D、四年 我的答案:C 8

《礼记》的第一篇内容是()。(0.6分)0.6 分

 A、利主于敬

 B、毋不敬

 C、行五礼,皆须敬也  D、君子不以辞尽人 我的答案:B 9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底蕴。(0.6分)0.6 分

 A、周公制礼乐

 B、大学

 C、中庸

 D、四书五经 我的答案:A 10

影片《铁人》讲述的是什么地方的事?()(0.6分)0.6 分

 A、哈尔滨  B、北京

 C、大庆

 D、秦皇岛 我的答案:C 11

以下哪项是书信中对同学的提称语?()(0.6分)0.6 分

 A、尊鉴

 B、函仗

 C、坛席

 D、砚右 我的答案:D 12 以下哪国的民本主义思想最浓?()(0.6分)0.6 分

 A、德国

 B、日本

 C、中国

 D、朝鲜 我的答案:C 13

汉高祖指的是()。(0.6分)0.6 分

 A、项羽

 B、曹操

 C、刘备  D、刘邦 我的答案:D 14

下列选项中,哪国的文化属于原生文明?()(0.6分)0.6 分

 A、日本

 B、中国

 C、朝鲜

 D、韩国 我的答案:B 1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体现的是()。(0.6分)0.6 分

 A、统一性  B、习惯性

 C、多样性

 D、同化性 我的答案:C 16

“贤贤易色”中第一个“贤”的词性是()。(0.6分)0.6 分

 A、名词

 B、动词

 C、形容词

 D、副词 我的答案:B 17 《仪礼》有十七篇,第一篇是()。(0.6分)0.6 分

 A、士相见

 B、特牲

 C、士冠礼

 D、少牢 我的答案:C 18

“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义”出自()。(0.6分)0.6 分

 A、《礼记》

 B、《左传》

 C、《诗经》  D、《史记》 我的答案:A 19

考古学家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0.6分)0.6 分

 A、使用工具

 B、直立行走

 C、语言

 D、思考 我的答案:A 20

“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出自()。(0.6分)0.6 分

 A、《孝经》

 B、《论语·阳货》

 C、《论语·卫灵公》

 D、《孟子·告子上》 我的答案:B 21

对关于朱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0.6分)0.6 分

 A、后被人尊称为有子

 B、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

 C、南宋人

 D、闽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的答案:A 2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之口。(0.6分)0.6 分

 A、陆游

 B、范仲淹

 C、杜甫

 D、王之涣 我的答案:B 23

成均馆是古代朝鲜的国立高等教育机构,相当于中国的()。(0.6分)0.6 分

 A、衙门

 B、国子监

 C、辟雍

 D、太学 我的答案:B 24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出自()之口。()(0.6分)0.6 分

 A、《史记》

 B、《国学》

 C、《诗经》

 D、《礼记·表记》 我的答案:D 25 世界三人种不包括()。(0.6分)0.6 分

 A、尼格罗人种

 B、非洲人种

 C、蒙古利亚人种

 D、欧罗巴人种 我的答案:B 26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的“太牢”不包括()。(0.6分)0.6 分

 A、猪

 B、牛

 C、羊  D、鱼

我的答案:D 27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哪所学校的校训。()(0.6分)0.6 分

 A、南京大学

 B、清华大学

 C、北京大学

 D、南开大学 我的答案:B 28

“巧言令色,鲜矣仁”出自()。(0.6分)0.6 分

 A、《诗经》  B、《论语》

 C、《礼记》

 D、《逍遥游》 我的答案:B 29

从无知的本体成为有境界的圣贤,需要()。(0.6分)0.6 分

 A、机遇

 B、贵人相助

 C、学习、修为

 D、挫折 我的答案:C 30 《小学》的作者是()。(0.6分)0.6 分

 A、孟子

 B、朱熹

 C、李毓秀

 D、老子 我的答案:B 31

西汉开国皇帝,史称太祖高皇帝的是()。(0.6分)0.6 分

 A、项羽

 B、朱元璋

 C、鲁国公  D、刘邦 我的答案:D 32

士冠礼共有几次?()(0.6分)0.6 分

 A、一次

 B、二次

 C、三次

 D、四次 我的答案:C 33

古代亲迎是指()。(0.6分)0.6 分

 A、女方的舅舅送之到男方家  B、女方一个人到男方家

 C、男方亲自到女方家迎娶女方

 D、男方派使者到女方家迎接女方 我的答案:C 34

据《礼记·内则》,几岁要学会礼让?()(0.6分)0.6 分

 A、六岁

 B、七岁

 C、八岁

 D、九岁 我的答案:C 35 《国史大纲》的作者是()。(0.6分)0.6 分

 A、高尔基

 B、顾炎武

 C、钱穆

 D、胡适 我的答案:C 36

“礼学时代”指的是()。(0.6分)0.6 分

 A、商朝

 B、子思学派

 C、周公制礼作乐  D、周朝 我的答案:B 37

孔子最欣赏的弟子,也是最好学的弟子是谁?(0.6分)0.6 分

 A、子路

 B、子思

 C、颜回

 D、冉求 我的答案:C 38

世称“安定先生”的是()。(0.6分)0.6 分

 A、胡适  B、胡修

 C、胡瑗

 D、胡讷 我的答案:C 39

氏族社会时期,未成年人到达成人年龄后,氏族用各种方式测验其生存技能,以确定其能否成为氏族正式成员的仪式是()。(0.6分)0.6 分

 A、少牢

 B、冠礼

 C、笄礼

 D、成丁礼 我的答案:D 40

提亲一般要带疏雁,经专家考证,疏雁就是()。(0.6分)0.6 分

 A、野鸭子

 B、大雁

 C、鸡腿

 D、牛肉 我的答案:A 41

关于孔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0.6分)0.6 分

 A、字仲尼

 B、春秋时期鲁国人,家里排行老大

 C、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D、儒家学派创始人 我的答案:B 42

孔子从四科来评价自己的学生,其中颜回在哪一方面表现最突出?()(0.6分)0.6 分

 A、德行

 B、言语

 C、政事

 D、文学 我的答案:A 43

《弟子规》中“置冠服 有定位”的意思是()。(0.6分)0.6 分  A、穿着要讲究品位

 B、要购买较贵的衣服和帽子

 C、帽子肯定要放在衣服的上面

 D、帽子衣服的放置有固定的地方 我的答案:D 44

()是立国之本,中国传统文化是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身上的血液。(0.6分)0.6 分

 A、精神

 B、历史

 C、文化  D、礼俗 我的答案:C 45

区分民不同民族的标准是()。(0.6分)0.6 分

 A、语言

 B、心理

 C、地域

 D、文化 我的答案:D 46

中华文明的源头是()。(0.6分)0.6 分

 A、虞夏商周  B、宋朝

 C、唐朝

 D、三国时期 我的答案:A 47

以下哪项是书信中对长辈的提称语?()(0.6分)0.6 分

 A、如面

 B、如握

 C、青览

 D、道鉴 我的答案:D 48 十二律是模仿谁的声音而发明的()。(0.6分)0.6 分

 A、鹦鹉

 B、凤凰

 C、鸳鸯

 D、鸬鹚 我的答案:B 49

新亚书院由谁创办?()(0.6分)0.6 分

 A、胡适

 B、钱穆

 C、严复  D、唐君毅 我的答案:B 50

诞生礼包括哪些?(0.6分)0.6 分

 A、“三朝”

 B、“满月”

 C、“百日”、“周岁”

 D、以上皆是 我的答案:D 51

孔子认为一个人一生要把什么当成最高境界?()(0.6分)0.6 分

 A、做官  B、讲学

 C、心境

 D、真理 我的答案:D 52

孔子“怀忠信”的目的是()。(0.6分)0.6 分

 A、获得举荐

 B、学习

 C、自我完善

 D、得到重用 我的答案:C 53 贵族里面最低的等级是()。(0.6分)0.6 分

 A、诸侯

 B、大夫

 C、卿

 D、士

我的答案:D 54

古代书信一般格式中放在最后的是()。(0.6分)0.6 分

 A、祝愿语

 B、署名

 C、思慕语  D、提称语 我的答案:B 55

从南北朝至什么时候,冠礼一度废而不行?()(0.6分)0.6 分

 A、清末

 B、宋朝

 C、隋唐

 D、明初 我的答案:C 56

礼仪之始在于()。(0.6分)0.6 分

 A、梳容颜  B、正衣冠

 C、顺言辞

 D、端行为 我的答案:B 57

以下哪项是地支?()(0.6分)0.6 分

 A、辛

 B、申

 C、戊

 D、壬

我的答案:B 58 《弟子规》中“读书法 有三到”中的“三到”不包括()。(0.6分)0.6 分

 A、心

 B、眼

 C、耳

 D、口

我的答案:C 59

“太史公牛马走再拜言”出自()。(0.6分)0.6 分

 A、《坊记》

 B、《中庸》

 C、《史记》

 D、《论语》 我的答案:C 60

朱熹将结婚简化为三礼,其中不包括()。(0.6分)0.6 分

 A、纳彩

 B、纳弊

 C、亲迎

 D、问名 我的答案:D 61

《文化领土论》中“在未来的世纪里,传统意义上的国界在实际上将不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按照()划分的领土”。()(0.6分)0.6 分  A、个人信念

 B、经济发展

 C、价值观

 D、文化影响 我的答案:D 62

世界上古典哲学最发达的国家是()。(0.6分)0.6 分

 A、美国

 B、印度

 C、日本

 D、德国 我的答案:D 63

“令尊”指的是()。(0.6分)0.6 分

 A、对方的父亲

 B、自己的父亲

 C、对方的母亲

 D、自己的母亲 我的答案:A 64

关于王国维的描述,不正确的是(0.6分)0.6 分

 A、杭州人

 B、号观堂

 C、国学大师

 D、字静安 我的答案:A 65

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这句话出自哪本典籍?(5.6分)5.6 分

 A、《周易》

 B、《战国策》

 C、《颜氏家训》

 D、《左传》 我的答案:D 66

被后人尊为“述圣”的是()。(0.6分)0.6 分

 A、子路

 B、冉求

 C、颜回

 D、子思 我的答案:D 67

“长者先,幼者后”出自()。(0.6分)0.6 分

 A、《三字经》

 B、《论语》

 C、《礼记》  D、《弟子规》 我的答案:D 68

“侯”的意思是()。(0.6分)0.6 分

 A、军事首领

 B、箭

 C、大刀

 D、枪

我的答案:A 69

《礼记·儒行篇》中“儒有委之以货财”中“委”的意思是()。(0.6分)0.6 分

 A、委托

 B、积

 C、借

 D、送

我的答案:B 70

以下哪项不符合《弟子规》中的要求()。(0.6分)0.6 分

 A、不对长辈直呼其名

 B、坐着问问题

 C、倒着退下

 D、下马问路 我的答案:B 71

“君子与人之交,必须验行,不得以其言辞之善,则谓行之尽善”出自()。(0.6分)0.6 分

 A、孟子

 B、孔子

 C、孔颖达

 D、郑玄 我的答案:C 72

以下哪项不属于六经的内容?()(0.6分)0.6 分

 A、诗经

 B、史记

 C、周易

 D、尚书 我的答案:B 73

中国人结婚的传统色彩是()。(0.6分)0.6 分

 A、黑色

 B、纯白色

 C、大红色

 D、桃粉色 我的答案:C 74

以下哪个代表老三?()(0.6分)0.6 分

 A、伯

 B、仲

 C、季

 D、叔

我的答案:D 75

虞夏崇尚的是()。(0.6分)0.6 分

 A、质

 B、文

 C、理  D、士

我的答案:A

二、判断题(题数:75,共 50.0 分)1

把大家聚集起来开会,被称为“教化”。()(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2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出自唐代的朱庆馀。()(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3

孔颖达,字冲远,是宋代经学家()。(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4

进退亦步亦趋是表达敬意的方式之一()。(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5 叔向是我国春秋时期晋国政治家。()(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6

彭林老师主张大家高调做事。()(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7

“诸侯”的“侯”与射箭无关。()(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8

古代亲迎时没有叩拜礼。()(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9

《诗经》的国风就是采风采来的。()(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0

子贡,孔子得意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为恩师孔子守墓六年。()(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1

相传舜是一个大孝子。()(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2

阮元,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校勘等方面有着非常高的造诣。()(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3

《弟子规》认为,晚辈跟长辈关系很亲近时,可以直呼其名。()(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4

《弟子规》认为拿着一个空罐子要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罐子一样。()(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5 秦穆公,名任好,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7

古代婚礼不用乐。()(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8

东西方文化之争表明中国无法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19

古代,弟兄间婚姻之事没有先后顺序。()(0.6分)0.6 分 我的答案: × 20

上一篇:2024银行实习心得下一篇:养老院老人入住登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