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间市场介绍(共8篇)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1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交
易市场
class=“law_article” name=“8”>
第八条 下列机构可成为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从事债券交易业务:
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支机构;
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class=“law_article” name=“9”>
第九条 上述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class=“law_article” name=“10”>
第十条 金融机构可直接进行债券交易和结
算,也可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非金融机构应委托结算代理人进行债券交易和结算。class=“law_article” name=“11”>
第十一条 结算代理人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代理其他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结算等业务的金融机构。其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class=“law_article” name=“12”>
第十二条 双边报价商系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在进行债券交易时同时连续报出现券买、卖双边价格,承担维持市场流动性等有关义务的金融机构。双边报价商有关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另行制定。class=“law_article” name=“13”>
第十三条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参与者的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中央结算公司为参与者提供托管、结算和信息服务。
经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可披露市场有关信息。class=“law_article” name=“14”>
第十
四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为参与者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第三章 债券交易 class=“law_article” name=“15”>
第十五条 债券交易以询价方式进行,自主谈判,逐笔成交。class=“law_article” name=“16”>
第十六条 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帐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class=“law_article” name=“17”>
第十七条 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class=“law_article” name=“18”>
第十八条 合同一经成立,交易双方应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class=“law_article”
name=“19”>
第十九条 债券交易现券买卖价格或回购利率由交易双方自行确定。class=“law_article” name=“20”>
第二十条 参与者进行债券交易不得在合同约定的价款或利息之外收取未经批准的其他费用。class=“law_article” name=“21”>
第二十一条 回购期间,交易双方不得动用质押的债券。class=“law_article” name=“22”>
第二十二条 回购期限最长为365天。回购到期应按照合同约定全额返还回购项下的资金,并解除质押关系,不得以任何方式展期。class=“law_article” name=“23”>
第二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class=“law_article” name=“24”>
第二十四条 金融机构应每季定期以书面形式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报告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活动情况。class=“law_article” name=“25”>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交易、交割
有关情况。第四章 托管与结算 class=“law_article” name=“26”>
第二十六条 参与者应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帐户,并将持有的债券托管于其帐户。class=“law_article” name=“27”>
第二十七条 债券托管帐户按功能实行分类管理,其管理规定另行制定。class=“law_article” name=“28”>
第二十八条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通过中央结算公司的中央债券簿记系统进行。class=“law_article” name=“29”>
第二十九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以转帐方式进行。
商业银行应通过其准备金存款帐户和人民银行资金划拨清算系统进行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商业银行与其他参与者、其他参与者之间债券交易的资金结算途径由双方自行商定。class=“law_article” name=“30”>
第三十条 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
class=“law_article” name=“31”>
第三十一条 交易双方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债券和资金的交割指令,在约定交割日有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不得买空或卖空。class=“law_article” name=“32”>
第三十二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按照交易双方发送的诸要素相匹配的指令按时办理债券交割。
资金清算银行应及时为参与者办理债券交易的资金划拨和转帐。class=“law_article” name=“33”>
第三十三条 中央结算公司应定期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债券托管、结算有关情况,及时为参与者提供债券托管、债券结算、本息兑付和帐务查询等服务;应建立严格的内部稽核制度,对债券帐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为帐户所有人保密。第五章 罚则 class=“law_article” name=“34”>
第三十四条 参与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可暂停或取消其债
券交易业务资格;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管理规定的,按其规定处理。
擅自从事借券、租券等融券业务;
擅自交易未经批准上市债券;
制造并提供虚假资料和交易信息;
恶意操纵债券交易价格,或制造债券虚假价格;
不遵守有关规则或协议并造成严重后果;
违规操作对交易系统和债券簿记系统造成破坏;
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class=“law_article” name=“35”>
第三十五条 结算代理人和双边报价商违反规定的,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处理。class=“law_article” name=“36”>
第三十六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给
予警告,并可处三万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由其主管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工作失职,给参与者造成严重损失;
发布虚假信息或泄露非公开信息;
欺诈或误导参与者,并造成损失;
为参与者恶意操纵市场和融券等违规行为提供便利;
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class=“law_article” name=“37”>
第三十七条 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不及时为参与者划拨资金和转帐,给参与者造成损失的,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第六章 附则 class=“law_article” name=“38”>
第三十八条 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应依据本办法制订相应的业务规则和实施细则,报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并组织实施。class=“law_article” name=“39”>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施行前制定的有关规
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class=“law_article” name=“40”>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解释。class=“law_article” name=“41”>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时效性】:已失效 【颁布日期】:2002-02-19 【生效日期】:2002-02-19 【效力级别】:部门规章 【颁布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目录 href=“#heading_1” class=“txt”> 第一章 总则 href=“#heading_2” class=“txt”> 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3href=“#heading_3” class=“txt”> 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href=“#heading_4” class=“txt”> 第四章 交易程序 href=“#heading_5” class=“txt”> 第五章 交易信息 6
href=“#heading_6” class=“txt”> 第六章 违规处罚 7
href=“#heading_7” class=“txt”> 第七章 附则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第四章 交易程序 第五章 交易信息 第六章 违规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class=“law_article” name=“1”>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class=“law_article” name=“2”>
第二条 下列名词在本规则中具有以下含义:
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参与者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的以下各类机构:
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
行及其授权分行;
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4、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机构。
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两种。
债券买卖是指参与者以商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是参与者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正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入资金、出质债券的一方,逆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享有债券质权的一方。
交易系统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管理运作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信息系统是指由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系统与网络。class=“law_article” name=“3”>
第三条 参与者在债券交易中要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参与者自主报价、自选对手、自行清算、自担风险。class=“law_article” name=“4”>
第四条 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债券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class=“law_article” name=“5”>
第五条 交易系统的工作日为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如遇变更,同业中心应发布市场公告。
交易系统工作日的营业时间为9:00-11:00、14:00-16:30。class=“law_article” name=“6”>
第六条 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参与者可在此区间内自由选择回购期
限,不得展期。class=“law_article” name=“7”>
第七条 同业中心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提供的交易券种要素公告交易券种的挂牌日、摘牌日和交易的起止日期。class=“law_article” name=“8”>
第八条 债券交易数额最小为债券面额十万元,交易单位为债券面额一万元。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class=“law_article” name=“9”>
第九条 参与者应指派人员参加同业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获得同业中心颁发的《交易员证书》,取得交易员资格。class=“law_article” name=“10”>
第十条 具备交易员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债券交易。
参与者应对其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负责。交易员对其交易密码承担保密义务。class=“law_article” name=“11”>
第十一条 参与者应在已具备同业中心交易员资格的人员内指定专人担任首席交易员,负责下属交易员的交易管理。
class=“law_article” name=“12”>
第十二条 参与者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交易限额范围内进行交易。class=“law_article” name=“13”>
第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买空或卖空债券。第四章 交易程序 class=“law_article” name=“14”>
第十四条 参与者利用交易系统进行债券交易。债券交易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包括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确认成交三个交易步骤。class=“law_article” name=“15”>
第十五条 参与者的自主报价分为两类:公开报价和对话报价。
公开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交易意向而面向市场作出的、不可直接确认成交的报价。
对话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达成交易而直接向交易对手方作出的、对手方确认即可成交的报价。class=“law_article” name=“16”>
第十六条 公开报价分为单边报价和双边报价两类。
单边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对资
金或债券的供给或需求而面向市场作出的公开报价。
双边报价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双边报价业务的参与者在进行现券买卖公开报价时,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债券买卖价差范围内连续报出该券种的买卖实价,并可同时报出该券种的买卖数量、清算速度等交易要素。进行双边报价的参与者有义务在报价或合理范围内与对手方达成交易。class=“law_article” name=“17”>
第十七条 格式化询价是指参与者必须按照交易系统规定的格式内容填报自己的交易意向。未按规定所作的报价为无效报价。class=“law_article” name=“18”>
第十八条 确认成交须经过“对话报价--确认”的过程,即一方发送的对话报价,由对手方确认后成交,交易系统及时反馈成交。class=“law_article” name=“19”>
第十九条 交易成交前,进入对话报价的双方可在规定的次数内轮替向对手方报价。超过规定的次数仍未成交的对话,须进入另一次询价过程。class=“law_article” name=“20”>
第二十条 参与者在确认交易成交前可对报价内容进行修改或撤销。交易一经确认成交,则参与者不得擅自进行修改或撤销。class=“law_article” name=“21”>
第二十一条 债券交易成交确认后,由成交双方根据交易系统的成交回报各自打印成交通知单,并据此办理资金清算和债券结算。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成交价格、应计利息、结算价格、券面总额、成交金额、结算金额、应计利息总额、清算日、结算方式、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
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回购利率、回购期限、券面总额、折算比例、成交金额、到期划款金额、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首次划付日、到期划付日、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class=“law_article” name=“22”>
第二十二条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是确认债券买卖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与参与者签署的《银行间债券回购主协议》是确认债券回购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若参与者对成交通知单的内容有疑问或歧义,则以交易系统的成交记录为准。class=“law_article” name=“23”>
第二十三条 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采用“T+0”或“T+1”的方式,参与者双方自行决定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银行间债券交易中“T+0”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T+1”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必须
在同一日进行。债券结算按《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办理,资金清算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五章 交易信息 class=“law_article” name=“24”>
第二十四条 同业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向参与者发布市场信息。class=“law_article” name=“25”>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发布以下市场交易信息:
按券种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买卖的收盘价、加权平均价、当日交易的开盘价、最高、最低、最新成交价、加权平均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按各期限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收盘利率、当天债券回购的开盘利率、最高、最低、最新成交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以及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按期限品种公布现券买卖和债券回购的即时成交明细; 债券交易系统日评、周评、月评、季评、半年报、年报;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的其他市场信息。class=“law_article” name=“26”>
第二十六条 同业中心向市场提供以下市场参考和交易辅助信息:
债券分析系统及其他技术分析手段; 统计信息;
参与者授权公开的资信信息; 政策法规;
金融财经统计、相关金融市场行情信息;
市场公告与通知、交易排名、培训园地、通讯录等在线服务信息; 电子杂志、专家论坛; 成员论坛、信息反馈等在线交流信息与交流手段;
其他信息。class=“law_article” name=“27”>
第二十七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提供如下市场应用功能和信息:
现券买卖、债券回购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债券分销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业务权限设置;
其他信息。class=“law_article” name=“28”>
第二十八条 同业中心有权在不事先通知信息用户的前提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修改。class=“law_article” name=“29”>
第二十九条 参与者应按期通过同业中心信息系统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资信信息。参与者应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背景资料及其变更情况及时通知同业中心。参与者应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第六章 违规处罚 class=“law_article” name=“30”>
第三十条 本规则认定的参与者违规行为有:
成交单生成后,参与者要求同业中心修改交易方向、交易或质押券种、价格或利率、金额、期限、清算速度、结算方式、折算比例等成交要素,或要求撤销成交;
未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重要资料及其变更信息及时通知同业中心,从而对
交易产生不良影响的;
指派未经同业中心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交易的;
泄露交易密码,并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
回购交易所融资金金额与回购质押债券的比例超过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 由于参与者内部管理原因,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限额进行交易的; 买空或卖空债券的;
不按照成交单规定执行合同的;
未按规定报送有关资信信息或报送的资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恶意破坏交易系统的; 不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的;
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同业中心认定的违规行为。class=“law_article” name=“31”>
第三十一条 参与者有第三十条第一款所述行为,且累计达三次以上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class=“law_article” name=“32”>
第三十二条 参与者有
第三十条除第一款以外的其他行为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同业中心可给予其暂停或取消交易系统使用权的处罚,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参与者应对由其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class=“law_article” name=“33”>
第三十三条 对参与者发生第三十条所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且情节严重的交易员,同业中心有权给予暂停直至取消交易员资格的处罚。受到暂停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必须经同业中心再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受到取消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自处罚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交易员资格。
对由于交易员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该交易员所在机构承担。class=“law_article” name=“34”>
第三十四条 同业中心实行参与者违规举报制度。违规参与者的对手方可主动将参与者违规情况向同业中心举报,由同业
中心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class=“law_article” name=“35”>
第三十五条 凡参与者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行为,同业中心应及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class=“law_article” name=“36”>
第三十六条 参与者行为触犯国家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第七章 附则 class=“law_article” name=“37”>
第三十七条 参与者应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具体方式和标准由同业中心公布后执行。class=“law_article” name=“38”>
第三十八条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参与者须依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应急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class=“law_article” name=“39”>
第三十九条 本规则解释权与修改权属同业中心。class=“law_article” name=“40”>
第四十条 同业中心将根据本规则制定有关具体操作规程。class=“law_article” name=“41”>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则自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之
日起施行。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2
2010年我国名义GDP为58786亿美元, 一举超过日本的54742美元,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 我国经济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难题。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阶段, 如何拓展金融的深度和广度, 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是当下金融发展的首要任务。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金融化程度扩展缓慢, 甚至出现下降趋势。从金融发展程度角度看, 2009~2012年我国金融机构存款/GDP占比分别为1.80、1.83、1.75、1.82, 2010年以来该占比增长水平分别为1.74%、-4.33%、3.9%。数据表明, 金融危机以来, 从总体上看, 我国金融发展程度较低;从增速上看, 我国金融发展速度缓慢, 2011年甚至出现下降现象。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程度看, 2009~2012年我国社会融资总规模/GDP占比分别为40.8%、34.9%、32.1%、30.3%, 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 积极促进金融发展、更大程度地发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作用、促进经济发展, 是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处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时, 货币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货币政策作为央行一种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通过控制和调节货币供给量、信用量等金融变量, 直接作用于金融市场, 而金融市场的变化又进一步影响经济发展的变化。[1]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数量型, 包括“三大法宝”———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另一种是价格型, 主要是通过对利率的调控予以实现。由于我国利率还未处于完全市场化的状态, 现阶段央行的主要货币政策手段是以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为主。[2]从过往的经历看, 早期央行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侧重于选择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控, 然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具有较强的货币乘数效应, 常常被视为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一剂“猛药”, 对经济的调控影响具有较强的放大作用。[3]近年来, 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发展,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实施环境和条件日趋成熟。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 吞吐基础货币, 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由于其具有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的优点, 近年来已成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工具的主要手段。从2004~2013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货币投放/回笼的统计数据看, 10年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回笼的资金从2004年的9270/11978.2亿元到2012年的79220/64840亿元, 总量上有近10倍的增长;而从2008年以来, 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回笼总量, 除2011年回笼货币为38930亿元外, 基本上保持在60000~80000亿元水平。由此可看出, 近年来公开市场操作业务已成为央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手段。另外,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央行货币政策调节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迅猛发展。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1997~2005年的迅猛发展阶段,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从1997年仅有的725亿元急速增长到2005年的25.96万亿元;二是2005年至今的平稳发展阶段, 2013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为25.91万亿元。
公开市场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关系研究的意义
1.公开市场业务研究的意义
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当下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发展,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实施环境和条件日趋成熟, 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当下中国人民银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2004年以来, 我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投放/回笼货币的总量和频率显著增长, 特别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 央行依赖公开市场业务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程度越来越高, 而与之相对应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额政策工具使用程度明显下降 (见图1) 。自2007年以来,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猛药”使用频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自2012年5月12日以来, 至今已有23个月没有调控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一货币政策工具 (见下表) 。另外, 根据货币调控需要,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进行公开市场业务工具创新。2013年1月, 中国人民银行创设了“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SLO) ”, 作为公开市场常规操作的必要补充, 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出现临时性波动时相机使用, 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好公开市场业务。因此, 对公开市场业务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水平、引导货币市场利率走势、控制货币供应量等方面的研究, 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4]
图1:2004.4~2014.4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货币投放/回笼趋势
2.银行间债券市场研究的意义
债券市场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的跨期金融市场。截至2013年末, 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29.48万亿元, 比上年末增加了3.48万亿元, 同比增幅为13.39%, 总量占GDP的51.8%, 大于同期股市总市值/GDP占比的40.6%。从我国债券市场的组成结构看,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 截至2014年4月8日, 银行间债券指数总市值为250979.2890亿元, 占中债综合指数总市值269169.2980亿元的93.24%、占2013年GDP的44%。因此, 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当下央行最主要的货币政策调控工具, 一方面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债券市场的主体;另一方面, 又是央行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因此, 研究分析公开市场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之间的关系, 是亟需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公开市场业务如何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又如何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发展?影响的性质和效用如何?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 有助于提高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预期调控效率, 有助于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平稳运行, 有助于促进公开市场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的良性互动, 有助于金融和经济良好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关系分析
1.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传导机制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央行货币政策的一种, 其政策传导机制表现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过程。公开市场业务选取的操作目标可分为两类:一是价格型操作目标, 如利率水平;二是数量型操作目标, 如基础货币、金融机构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还处于稳步推行过程中, 对利率调控的这一传导途径, 难以发挥有效作用。因而央行选取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目标, 侧重于数量型。在选取数量型目标方面, 由于金融机构超额准备金的保有更多依赖于各金融机构的意愿, 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因此央行难以对其进行把控。从央行实施公开市场业务的实践看, 公开市场业务主要选取基础货币、准备金作为操作目标。然而, 在我国当前的汇率制度下, 一方面庞大外汇占款对央行基础货币调控具有显著的影响, 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央行对基础货币的调控能力;另一方面, 对金融机构准备金率调控具有乘数效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影响了央行对调控力度的把握。[6]近年来, 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同业拆借市场迅猛发展, 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选取正、逆回购货币量和同业拆借利率为操作目标提供了条件。央行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对选取的操作目标进行调控, 进一步作用于中介目标, 最终实现对最终目标的调控。公开市场业务中介目标作为连接操作目标和最终目标的媒介, 主要有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长期利率。[7]通过对上述中介目标变量的调控, 进一步影响经济金融市场, 实现公开市场业务的最终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公开市场业务的传导机制路径如图3所示:
2.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作为债券市场的主体,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已成为央行公开市场业务调控基础货币投放量和调节金融机构总体流动性的操作场所。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影响。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主要场所, 央行通过正、逆回购的形式, 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优价证券, 直接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 影响债券市场走势。二是间接影响。公开市场业务通过调控基础货币投放量以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 进一步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信贷投放规模, 然后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市场利率的变化进而影响资本市场证券价格水平、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势。另外,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一级交易商主要成员是各大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的变动影响其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参与程度, 间接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走势。
图3:公开市场业务政策传导机制
摘要:笔者分析了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 通过梳理公开市场业务政策的传导机制途径,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分析公开市场业务对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影响。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正、逆回购的方式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优价证券, 影响银行间债券市场走势;间接影响是公开市场业务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投放量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水平, 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水平、信贷投放规模, 进一步导致市场利率变化, 最终作用于银行间债券市场。
关键词:公开市场业务,银行间债券市场,关系,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多.公开市场业务实践与货币政策操作方式转变[J].经济研究, 2000 (5) .
[2]姜洋.公开市场业务有效性的实证检验[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6 (5) .
[3]朱艳蓉.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理论与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09.
[4]吴娅媛.关于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问题的思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 2011.
[5]白静.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 , 2008.
[6]杨小军.银行间债券市场与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关系——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 2008 (2) .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3
关键词:标准债券远期 利率衍生品 银行间市场 创新
标准债券远期业务介绍
标准债券远期是指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标的债券、交割日等产品要素标准化的债券远期合约。2015年4月7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正式推出人民币标准债券远期业务,该业务通过外汇交易中心交易处理平台达成;2015年11月30日,外汇交易中心和上海清算所开始通过X-Swap系统提供标准债券远期交易服务。
在标准债券远期上市之前,中国市场上的利率衍生品主要包括国债期货、利率互换、债券远期和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中国债期货属于场内衍生品,由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提供集中交易服务,其余三类属于场外衍生品,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银行间本币交易系统达成交易,标准债券远期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场外衍生交易产品。
与之前已经推出的人民币债券远期和远期利率协议(FRA)相比,标准债券远期通过产品的标准化设计主要解决了交易的可执行性问题。债券远期和FRA因为较难找到首期交易时间、到期交割时间和标的物完全一样的交易对手而成交稀少,即使首期成交,如果期间因策略调整而需要平仓或者加仓,一般也较难实现。标准债券远期通过产品的标准化设计解决了上述问题。
目前市场上与标准债券远期较为类似的产品是国债期货,表1对两个产品进行了比较。
从表1的比较结果来看,标准债券远期增加了3年期品种,从而实现了2~10年的几乎全部利率曲线的覆盖;由国债期货的三个合约增加至四个,增加了一个上市合约;同时在价格波动限制上更少。
标准债券远期市场运行情况
(一)市场基本情况与运行机制
市场方面,自2015年11月30日标准债券远期X-Swap系统上线,截至2015年12月18日,市场成交59笔,金额17.2亿元,CDB3、CDB5、CDB10品种分别成交1.7亿元、5.4亿元和10.1亿元。
参与主体方面,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员均可参与标准债券远期交易,其中上海清算所的清算会员(综合清算会员和普通清算会员)可以直接参与交易,非清算会员通过综合清算会员基于代理清算间接参与本业务。
运行机制方面,每日市场参与者在交易时间正常进行买卖报价与交易,每日结算价报价团(共12家,工行、农行、中行、交行、兴业银行、招行、上海银行、广发银行、中信证券、宁波银行、平安银行、东方证券)在日终向外汇交易中心报送当日结算价。36家到期交割价报价团成员负责在最后外汇交易日向交易中心报送价格。
(二)现货与标准债券远期的价格关系分析
目前,报价团成员主要采取两种方式进行结算价报价,第一种是比照国开债现券的涨跌幅度确定标准债券远期的价格变化幅度,第二种是参照每日国债期货的隐含收益率和国开债现货价格倒算出标准债券远期的价格。在这两种报价方式下,现货与标准债券远期的价格之间均应存在较大的相关关系。
下面选取11月30日以来3年、5年和10年期标准债券远期的每日结算价(合约均为CDB_1603)作为期货价格,现货价格选取市场上相应期限成交最活跃的两只债券取结算价的算术平均值。
从图1至图3来看,现货价格与标准债券远期价格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尤其是现货市场成交最活跃的10年期品种。目前国债期货期现之间价格相关系数约为0.8,标准债券远期5年和10年期期现之间价格相关性均高于国债期货(见表2)。
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标准债券远期价格趋势性走势较强,在现货价格出现较大变化时期现之间的相关性减弱,这主要与标准债券远期每日结算价的确定方式有关。目前每日远期合约成交笔数如果大于等于5笔,将通过成交价格按照成交量加权平均计算结算价,否则,将由外汇交易中心组织报价团报价。在现在合约每日成交数量还不大的情况下,大多数结算价格将由报价团成员报价确定。对于成交不甚活跃甚至日间没有成交的3年期和5年期国开债现货,个别时点的价格波动或者非活跃债券的成交对于投资人趋势判断影响不大,对于整体报价团的报价影响也有限,因此体现出标准债券远期价格的趋势性表现情况。
标准债券远期的应用分析
(一)替代现货投资,获取市场利率下行收益
标准债券远期具有占用资金少、与现货联动性高的特点。目前占用资金主要是保证金,最低保证金由清算限额(多仓+空仓)和保证金率共同确定。目前外汇交易中心规定部分机构的清算限额为0,同时对某些机构的限额也没有进行控制,这些机构可以超限进行交易,因此占用的资金是0。目前市场投资机构多有投资额度限制或者收益率指标要求,在现货收益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机构可能会受投资额度和收益率指标所限而不能参与现券投资,因而也就无法享受利率下行的收益。但通过参与标准债券远期,在不占用债券额度的情况,却可以获得市场收益率下行的收益。如2015年四季度,政策金融债收益率下行近60bp,通过参与远期,在不影响投资额度和收益率目标情况下,可获得这部分价差收入。即使期间没有机会平仓,到期交割是现金交割,机构也不会获得额外的债券,不会占用投资额度。
(二)节约交易成本,获得市场利率反弹收益
与国债期货业务相比,现阶段标准债券远期交易的结算采取现金交割,因此当出现利率上行机会时,做远期的空头不需要担心到期交割而事先买入交割债券,节约了交易成本并在一定程度防范了交割风险,在到期时正常交割即可获得市场利率上行的收益。
(三)增加套期保值工具,丰富期货现货组合策略
目前,国开债的市场交易活跃度越来越高,但之前市场上并没有针对国开债的衍生对冲工具,市场上已有的使用较多的是利率互换和国债期货,其中利率互换主要用于锁定融资成本,国债期货则与政策金融债之间还有品种的差别,均与精确套保有一定的差距。标准债券远期推出以来,期货与现货之间的价格联动性和关联度均较好,为国开债现货交易提供了良好的套期保值工具,进一步丰富了期货现货组合策略。
下一阶段市场展望
从标准债券远期上线X-Swap系统至今,市场的主要关注点还是参与机构与交割方式两方面。参与机构方面,目前市场上能自主交易的机构仅限于上清所的清算会员,目前综合清算会员3家,普通清算会员46家,数目较少,限制了市场的参与热情。交割方式方面,标准债券远期支持现金交割,还不支持实物交割,现金交割中交割价格是根据一篮子可交割券现货市场成交价或者上清所组织报价团报价(如果现货市场最后交易日没有成交)通过成交数量加权后得到。考虑到期交易当日不同债券成交数量不稳定,最后的交割价格可能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因此这种交割方式对于交易双方盈亏预期会产生影响。而在国债期货中,最后交割的时候空头可将债券以交割价格卖给多头,因此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一定的收敛性,最后交割价格的可预测性相比标准债券远期要强。预计下一步在各方努力下,参与机构和交割方式方面将有所改进,标准债券远期市场发展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总结
整体来看,标准债券远期的推出填补了银行间市场银行、保险类机构无法参与国债期货的空白,目前与现券之间已经有了较强的价格关联性。受制于参与机构还不多、交割方式仅为现金交割,目前市场发展还不大,如这些问题能解决,市场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对于机构而言,这项业务有助于在多目标限制下获得利率波动时的收益并节约资金占用、降低操作风险,并进一步丰富期货现货之间的组合策略。(感谢陈志明、李雪婷对本文的贡献,亦感谢与唐薇之间的业务讨论)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
责任编辑:刘颖 罗邦敏
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规则 篇4
发文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2002-2-19
执行日期:2002-2-19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第四章 交易程序
第五章 交易信息
第六章 违规处罚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银行间债券交易行为,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以下简称“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下列名词在本规则中具有以下含义:
(一)债券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用于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的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中央银行债券等记账式债券。
(二)参与者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可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交易的以下各类机构:
1、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商业银行及其授权分行;
2、在中国境内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
3、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外国银行分行;
4、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金融机构。
(三)债券交易包括债券买卖和债券回购两种。
债券买卖是指参与者以商定的价格转让债券所有权的交易行为。
债券回购是参与者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正回购方(资金融入方)在将债券出质给逆回购方(资金融出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指定
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
正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入资金、出质债券的一方,逆回购方是指在债券回购交易中融出资金、享有债券质权的一方。
(四)交易系统是指由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和数据通讯网络。
(五)信息系统是指由同业中心管理运作的信息采集、编辑和发布系统与网络。
第三条 参与者在债券交易中要遵循公平、诚信、自律的原则,参与者自主报价、自选对手、自行清算、自担风险。
第四条 同业中心为参与者的债券报价、交易提供中介及信息服务,并接受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
第二章 交易基本规则
第五条 交易系统的工作日为每周一至周五,法定节假日除外;如遇变更,同业中心应发布市场公告。
交易系统工作日的营业时间为9:00-11:00、14:00-16:30.第六条 回购期限最短为1天,最长为1年。参与者可在此区间内自由选择回购期限,不得展期。
第七条 同业中心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交易券种要素公告交易券种的挂牌日、摘牌日和交易的起止日期。
第八条 债券交易数额最小为债券面额十万元,交易单位为债券面额一万元。
第三章 参与者管理
第九条 参与者应指派人员参加同业中心举办的业务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获得同业中心颁发的《交易员证书》,取得交易员资格。
第十条 具备交易员资格的人员方可从事债券交易。
参与者应对其交易员的交易行为负责。
交易员对其交易密码承担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 参与者应在已具备同业中心交易员资格的人员内指定专人担任首席交易员,负责下属交易员的交易管理。
第十二条 参与者应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交易限额范围内进行交易。
第十三条 参与者不得买空或卖空债券。
第四章 交易程序
第十四条 参与者利用交易系统进行债券交易。债券交易采用询价交易方式,包括自主报价、格式化询价、确认成交三个交易步骤。
第十五条 参与者的自主报价分为两类:公开报价和对话报价。
公开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交易意向而面向市场作出的、不可直接确认成交的报价。
对话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达成交易而直接向交易对手方作出的、对手方确认即可成交的报价。
第十六条 公开报价分为单边报价和双边报价两类。
单边报价是指参与者为表明自身对资金或债券的供给或需求而面向市场作出的公开报价。
双边报价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双边报价业务的参与者在进行现券买卖公开报价时,在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债券买卖价差范围内连续报出该券种的买卖实价,并可同时报出该券种的买卖数量、清算速度等交易要素。进行双边报价的参与者有义务在报价或合理范围内与对手方达成交易。
第十七条 格式化询价是指参与者必须按照交易系统规定的格式内容填报自己的交易意向。未按规定所作的报价为无效报价。
第十八条 确认成交须经过“对话报价——确认”的过程,即一方发送的对话报价,由对手方确认后成交,交易系统及时反馈成交。
第十九条 交易成交前,进入对话报价的双方可在规定的次数内轮替向对手方报价。超过规定的次数仍未成交的对话,须进入另一次询价过程。
第二十条 参与者在确认交易成交前可对报价内容进行修改或撤销。交易一经确认成交,则参与者不得擅自进行修改或撤销。
第二十一条 债券交易成交确认后,由成交双方根据交易系统的成交回报各自打印成交通知单,并据此办理资金清算和债券结算。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成交价格、应计利息、结算价格、券面总额、成交金额、结算金额、应计利息总额、清算日、结算方式、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
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的内容包括:成交日期、成交编号、交易员代码、交易双方名称及交易方向、债券种类、债券代码、回购利率、回购期限、券面总额、折算比例、成交金额、到期划款金额、首次结算方式、到期结算方式、首次划付日、到期划付日、对手方人民币资金账户户名、开户行、帐号、债券托管账号、手续费等。
第二十二条 债券买卖成交通知单是确认债券买卖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债券回购成交通知单与参与者签署的《银行间债券回购主协议》是确认债券回购交易确立的合同文件。若参与者对成交通知单的内容有疑问或歧义,则以交易系统的成交记录为准。
第二十三条 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采用“T+0”或“T+1”的方式,参与者双方自行决定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的时间。
银行间债券交易中“T+0”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T+1”指参与者于债券交易成交日之后的第一个营业日进行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
债券交易的债券结算和资金清算必须在同一日进行。债券结算按《银行间债券交易结算规则》(试行)办理,资金清算按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 交易信息
第二十四条 同业中心通过信息系统向参与者发布市场信息。
第二十五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发布以下市场交易信息:
(一)按券种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买卖的收盘价、加权平均价、当日交易的开盘价、最高、最低、最新成交价、加权平均价、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二)按各期限公布前一交易日债券回购的加权平均利率、收盘利率、当天债券回购的开盘利率、最高、最低、最新成交利率、加权平均利率以及成交量和成交金额;
(三)按期限品种公布现券买卖和债券回购的即时成交明细(包括成交时间、价位和成交量);
(四)债券交易系统日评、周评、月评、季评、半年报、年报;
(五)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公布的其他市场信息。
第二十六条 同业中心向市场提供以下市场参考和交易辅助信息:
(一)债券分析系统及其他技术分析手段;
(二)统计信息;
(三)参与者授权公开的资信信息;
(四)政策法规;
(五)金融财经统计、相关金融市场行情信息;
(六)市场公告与通知、交易排名、培训园地、通讯录等在线服务信息;
(七)电子杂志、专家论坛;
(八)成员论坛、信息反馈等在线交流信息与交流手段;
(九)其他信息。
第二十七条 同业中心向参与者提供如下市场应用功能和信息:
(一)现券买卖、债券回购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二)债券分销的报价和查询统计功能;
(三)业务权限设置;
(四)其他信息。
第二十八条 同业中心有权在不事先通知信息用户的前提下对信息系统进行修改。第二十九条 参与者应按期通过同业中心信息系统披露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有关资信信息。
参与者应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背景资料及其变更情况及时通知同业中心。参与者应保证所披露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第六章 违规处罚
第三十条 本规则认定的参与者违规行为有:
(一)成交单生成后,参与者要求同业中心修改交易方向、交易或质押券种、价格或利率、金额、期限、清算速度、结算方式、折算比例等成交要素,或要求撤销成交;
(二)未将帐户信息、联络方式等重要资料及其变更信息及时通知同业中心,从而对交易产生不良影响的;
(三)指派未经同业中心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上岗交易的;
(四)泄露交易密码,并造成一定不良后果的;
(五)回购交易所融资金金额与回购质押债券的比例超过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
(六)由于参与者内部管理原因,超过中国人民银行核定的限额进行交易的;
(七)买空或卖空债券的;
(八)不按照成交单规定执行合同的;
(九)未按规定报送有关资信信息或报送的资料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的;
(十)恶意破坏交易系统的;
(十一)不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的;
(十二)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或同业中心认定的违规行为。
第三十一条 参与者有第三十条第一款所述行为,且累计达三次以上(含三次)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
第三十二条 参与者有第三十条除第一款以外的其他行为的,同业中心将视其情节轻重给予警告、通告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同业中心可给予其暂停或取消交易系统使用权的处罚,并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
参与者应对由其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参与者发生第三十条所述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且情节严重的交易员,同业中心有权给予暂停直至取消交易员资格的处罚。
受到暂停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必须经同业中心再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
受到取消交易员资格处罚的交易员自处罚之日起两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交易员资格。对由于交易员违规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由该交易员所在机构承担。
第三十四条 同业中心实行参与者违规举报制度。违规参与者的对手方可主动将参与者违规情况向同业中心举报,由同业中心对违规行为进行认定和处理。
第三十五条 凡参与者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的行为,同业中心应及时上报中国人民银行。
第三十六条 参与者行为触犯国家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参与者应按规定缴纳服务费用,具体方式和标准由同业中心公布后执行。第三十八条 如遇不可抗力或其他特殊情况,参与者须依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银行间债券交易应急规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三十九条 本规则解释权与修改权属同业中心。
第四十条 同业中心将根据本规则制定有关具体操作规程。
第四十一条 本规则自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之日起施行。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5
第一条 为维护回购双方的合法权益,明确回购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及规章,参加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交易的参与者(简称参与者)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共同签定本协议。第二条 本协议所称回购双方包括债券回购交易中的正回购方和逆回购方;本协议所称债券、回购、正回购方、逆回购方均按《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定义。第三条 除签定本协议外,回购双方进行回购交易应逐笔订立回购成交合同,回购成交合同与协议共同构成回购交易完整的回购合同。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第四条 回购成交合同是回购双方就回购交易所达成的协议。回购成交合同应采用书面形式(参考文本附后),其书面形式包括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交易系统(简称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回购成交合同的内容由回购双方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成交日期、交易员姓名、正回购方名称、逆回购方名称、债券种类(券种代码与简称)、回购期限、回购利率、债券面值总额、首次资金清算额、到期资金清算额、首次交割日、到期交割日、债券托管帐户和人民币资金帐户、交割方式、业务公章、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等;以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和电传作为回购成交合同,业务公章和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可不作为必备条款。第五条 回购双方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办理债券的质押登记。质押登记是指中央结算公司按照回购双方通过中央债券簿记系统发送并相匹配的回购结算指令,在正回购方债券托管帐户将回购成交合同指定的债券进行冻结的行为。第六条 成交日期是回购双方订立回购成交合同的日期。第七条 交割日分首次交割日和到期交割日。首次交割日是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和逆回购方据此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的日期;到期交割日是正回购方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并据此解除债券质押关系的日期。第八条 回购期限是首次交割日至到期交割日的实际天数,以天为单位,含首次交割日,不含到期交割日。第九条 回购利率是正回购方支付给逆回购方在回购期间融入资金的利息与融入资金的比例,以年利率表示。计算利息的基础天数为365天。第十条 资金清算额分首次资金清算额和到期资金清算额。到期资金清算额=首次资金清算额×(1+回购利率×回购期限/365)。第十一条 回购交易单位为_________元。债券结算单位为_________元;资金清算单位为_________元,保留两位小数。第十二条 回购双方可以选择的交割方式包括见券付款、券款对付和见款付券三种。(1)见券付款是指在首次交割日完成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的交割方式。(2)券款对付是指中央结算公司和债券交易的资金清算银行根据回购双方发送的债券和资金结算指令于交割日确认双方已准备用于交割的足额债券和资金后,同时完成债券质押登记(或解除债券质押关系手续)与资金划帐的交割方式。(3)见款付券是指在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后,双方解除债券质押关系的交割方式。第十三条 回购双方应按回购成交合同约定,向中央结算公司及时发送内容完整并相匹配的回购结算指令。回购双方在接到中央结算公司关于回购结算指令不匹配的信息反馈后,应及时沟通,并修改重发。第十四条 正回购方的权利和义务正回购方的权利:(1)按合同约定获得债券出质融入资金款项;(2)收取回购期间所出质债券的发行人支付的债券利息;(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购回同品种债券。正回购方的义务:(1)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内容完整的回购结算指令;(2)在首次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券种和数量出质债券;(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到期资金清算额支付款项。第十五条 逆回购方的权利和义务逆回购方的权利:(1)按合同约定的券种、数量取得债券质权;(2)回购期间拥有债券质驻;(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获得到期资金清算款项。逆回购方的义务:(1)按合同约定,及时发送内容完整的回购结算指令及相关的确认指令;(2)在首次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首次资金清算额支付款项;(3)在到期交割日,按合同约定的券种和数量返还用于质押的债券。第十六条 违约及其定义回购双方中任何一方没有履行回购合同所约定的义务,即构成违约,违约方应向守约方承担违约责任。本协议所称违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回购成交合同订立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2)首次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债券用于回购质押登记,或在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3)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资金用于清算或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或者逆回购方收到款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收款确认指令。第十七条 因不可抗力造成债券或资金交割的延误或中断,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程度,部分或全部免除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发出债券或资金交割的延误或中断一方,应及时向对方通报不可抗力情况,并提供有效证明文件。本款所称不可抗力是指回购一方不能预见并且无法防止的外因,包括地震、台风、水灾、山洪等自然灾害,以及罢工、政治**、战争等。第十八条 违约处理回购双方就一方不履行回购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首先协商解决;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任何一方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认定违约责任;回购双方自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的,自第四个工作日(含)起的三个工作日内按以下相应的违约处理条款执行:(1)回购成交合同订立后,回购双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都发生违约行为的,应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正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或在首次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债券用于回购质押登记,发生违约行为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正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终止回购合同,并通知正回购方,同时,逆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正回购方加收罚息;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发送回购结算指令,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终止回购合同,并通知逆回购方,同时,正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2)首次交割日,在办理债券质押登记后,逆回购方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正回购方指定帐户,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书面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也有权书面终止回购合同,并要求逆回购方最迟于合同终止日的次一营业日解除债券质押关系,同时,正回购方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3)到期交割日,正回购方没有足额资金用于清算,或未按合同约定将资金划至逆回购方指定帐户,发生违约行为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正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义务,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正回购方回收罚息。(4)到期交割日,逆回购方收到款后未按合同约定发送收款确认指令,发生违约行为的,正回购方有权要求逆回购方继续履行回购合同义务,有权要求补息,并在补息基础上向逆回购方加收罚息。补息按合同约定的资金清算额、回购利率、资金(或债券)延迟到帐天数计算;罚息以合同约定的交割日资金清算额为基数,罚息利率按回购双方的约定利率计算,但最高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准备金帐户透支利率,回购双方没有约定的,罚息利率按日利率万分之二计算。本款所规定的各种违约赔偿可以单独或合并适用违约方。
第十九条 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违约的正回购方不执行第十八条第三项违约处理条款,守约的逆回购方有权要求由中央结算公司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生系统组织拍卖回购合同项下的债券;拍卖债券所得款项按照第十八条约定计算补息和罚息,先还利息、补息和罚息,后还本金,在补偿利息、补息、罚息和本金后,将剩余部分返还给正回购方,不足部分向正回购方追索。第二十条 违约方执行违约处理条款后,回购双方在三个工作日内将违约责任的认定与违约处理结果以书面形式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第二十一条 回购任何一方如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接到中国人民银行作出的违约责任认定结果起三个工作日内没有提出异议,自第四个工作日(含)起的三个工作日内,违约方不执行本协议相应违约处理条款时,守约方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十二条 回购双方可签署补充协议,作为本协议的附属协议,共同遵照执行。补充协议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中国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并不得与本协议相冲突。第二十三条 回购交易中的任何一方被终止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资格,应继续履行已达成的回购合同,并执行本协议项下的各项条款。第二十四条 本协议为开放式协议,由参与者签署后生效。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6
什么是债券回购?
债券回购交易是一种以债券作抵押的资金借贷行为,就是以债券为质押品的一种短期资金借贷的行为。在交易中,买卖双方按照一个互相认可的利率(年利率)和拆借期限,达成资金拆借协议,即以券融资方(资金需求方)以相应国债作足额抵押,获得一段时间内的资金使用权;以资融券方(资金供应方)则在此时间内暂时放弃资金使用权,获得相应期限的债券抵押权,其中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质押而获得资金使用权,到约定的时间还本并支付一定的利息,并于回购到期日收回本金及相应利息,从而“赎回”债券。这当中卖方的目的在于获得高于银行存款利息收入,而买方的目的在于获得资金的使用权。在实际交易中债券是质押给了第三方即中国结算公司,这样交易双方更加安全、便捷。而资金持有人(逆回购方)就是正回购方的交易对手。
什么是银行间债券回购市场?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部分银行信贷资金也通过证券交易所开办的债券回购市场流入股市,助长了股市投机行为,增加了银行业的资金营运风险,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甚至诱发了经济犯罪案件。因此,停止商业银行在证券交易所的债券交易,同时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开办债券交易业务,将有利于切断银行资金流向股市,抑制股票市场上的过度投机行为,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防范和打击经济犯罪。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还将有利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和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机制的建立。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深入,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一个高效和安全的货币市场来实现对于流动性的管理。中央银行也需要建立键康的货币市场,以便更多地运用间接的调控手段、调控工具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通过开办银行间债券交易业务,将使中央银行更有效地通过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来实现其政策目标。
交易成员的债券回购业务必须通过全国统一同业拆借市场进行,不能在场外进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为中国人民银行指定的办理交易成员债券回购业务的债券托管和结算机构。参与回购业务的交易成员必须在中央结算公司开立债券托管帐户,并存入真实的自营债券。并且规定,买方不能在回购期内动用回购债券。交易成员在进行回购业务时,债券与资金必须足额清算,不能买空和卖空债券,不能挪用个人或机构委托其保管的债券进行回购业务.不能通过租券或借券等融券行为进行回购业务。中央结算公司应制定相应规则,对买空和卖空债券行为进行控制和监管。中央结算公司不得向交易成员融券或透支。债券回购折算比例(即用于回购的债券与所融通资金的比例)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定期公布。
债券回购交易的流程如下:
(1)回购委托——客户委托证券公司做回购交易。
(2)回购交易申报——根据客户委托,证券公司向证券交易所主机做交易申报,下达回购交易指令。回购交易指令必须申报证券账户,否则回购申报无效。
(3)交易系统前端检查——交易系统将融资回购交易申报中的融资金额和该证券账户的实时最大可融资额度进行比较,如果融资要求超过该证券账户实时最大可融资额度属于无效委托。
(4)交易撮合——交易所主机将有效的融资交易申报和融券交易申报撮合配对,回购交易达成,交易所主机相应成交金额实时扣减相应证券账户的最大融资额度。
(5)成交数据发送——T日闭市后,交易所将回购交易成交数据和其他证券交易成交数据一并发送结算公司。
(6)标准券核算——结算公司每日日终以证券帐户为单位进行标准券核算,如果某证券帐户提交质押券折算成的标准券数量小于融资未到期余额,则为“标准券欠库”,登记公司对相应参与人进行欠库扣款。(由于采取前端监控的方式,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参与人和投资者“欠库”的问题,只有标准券折算率调整才可能导致“标准券欠库”。)
(7)清算交收——结算公司以结算备付金账户为单位,将回购成交应收应付资金数据,与当日其他证券交易数据合并清算,轧差计算出证券公司经纪和自营结算备付金账户净应收或净应付资金余额,并在T+1日办理资金交收。回购到期日,交易系统根据结算公司提供的当日回购到期的数据,为相关帐户增加相应可融资额度。融资方可以在可融资额度内进行新的融资回购,从而实现滚动融资;或者,融资方可以申报将相关质押券转回原证券账户,并可在当日卖出,卖出的资金可用于偿还到期购回款。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7
一、短期融资券市场
短期融资券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 约定在1年内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2005年5月,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及2项配套规程, 标志企业短期融资券市场正式确立。截至2008年4月, 已有352家企业累计发行了689只短期融资券, 发行面额为8, 967.8亿元;未到期短期融资券为280只, 余额3, 728亿元;今年以来, 共有105只、共计1, 275.2亿元短期融资券发行, 短期融资券余额净增加524.9亿元。
短期融资券之所以在国内发展如此迅速, 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点:
1、申请手续简便。
(1) 注册制:短期融资券由交易商协会依据自律规则和指引进行自律管理, 发行人将相关申请材料报交易商协会注册, 由交易商协会组织注册会议对其进行形式要件审议, 接受注册后即可发行; (2) 无需担保:短期融资券是以企业信用为支持的债务工具, 是企业的一般性债务, 无需为此寻求资产抵押或担保; (3) 额度管理、分期发行:企业只需一次性注册融资券发行额度, 额度有效期两年。在两年内, 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需求状况, 在额度内灵活确定融资期限, 分期发行。分期发行融资券只需提前两天备案发行文件, 无需另行注册。
2、融资成本低。
企业凭借自身信用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融资券, 可以以资金市场利率水平融资, 有效降低财务成本。
3、优化企业债务结构。
降低发行人对银行贷款的依赖度, 平衡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 优化债务结构。
4、提升企业市场地位。
(1) 参与直接融资市场成为企业较强融资能力的标志, 优先发行短期融资券, 对提升企业市场形象意义重大, 长期参与金融市场有利于强化企业的市场地位; (2) 通过多次发行, 使企业发展成市场上的经常发债主体, 逐步建立企业在市场上的利率基准, 为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财务管理打下基础。
5、市场需求旺盛。
(1) 人民币投资渠道不足:当前国内人民币投资渠道少, 各种银行存款激增, 闲置资金纷纷寻找高收益的短期投资渠道; (2) 银行间市场活跃:银行间市场成员众多、资金量大、交易频繁、需求旺盛, 有利于短期融资券的顺利发行。
二、中期票据市场
2008年4月,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 (“新管理办法”) , 规定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债务融资工具 (包括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 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交易商协会”) 自律管理, 原《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及配套规程同时废止。中期票据在国际金融市场称做MTN, 是一种中期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是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一般性债务, 无需担保、资产支持或其他复杂交易结构。它是一种广义的融资性票据, 它是一种经监管当局一次注册批准后、在注册期限内连续发行的公募形式的债务证券, 是货币市场上一种较为特殊的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属于非金融机构的直接债务融资工具, 在监管等各方面都吸取了短期融资券产品发展的经验, 鼓励市场主体的自律管理, 继续发挥市场的约束激励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与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已在4月15日推行试点7家企业, 后续又推出3家企业。表1、表2是这次发行的数据统计资料。 (表1、表2)
1、中期票据的优点。
与目前资本市场上中期融资工具——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相比较, 中期票据有明显的优越:银行贷款存在严格的企业授信制度, 决定了只有资质条件较好的企业才能获得银行贷款;而且银行受资本金约束无法满足企业的巨额资金需求, 一般资质的企业无法通过银行贷款获得巨额中长期资金。企业债券的审批制度较为繁琐;是非市场化的利率体制;一般强制要求担保;只与确定项目相匹配;目前, 企业无法便捷地通过企业债券的发行来筹集中长期资金。而相比较之下, 中期票据: (1) 发行主体宽泛化:中期票据的发行主体范围更为宽泛, 只要市场能够接纳, 凡具有法人资格的非金融企业由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均可发行; (2) 在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 申请程序简单:中期票据作为企业债务融资工具, 是在人民银行领导下, 由交易商协会进行自律管理。企业只需将相关发行文件提交交易商协会注册后即可发行, 手续简便; (3) 完全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表示为评级较高的企业融资成本会低于同期贷款利率, 所以充分利用资金市场的较低利率环境会降低融资成本信用; (4) 无需担保或其他复杂交易结构, 企业直接发行, 操作简单易行; (5) 募集资金用途自主化:赋予发行人更大的财务自主性, 可用于改善公司资金来源结构、调整公司负债结构, 并不排斥用于支持企业的并购和资产重组等, 并且没有固定的使用限制; (6) 发行机制灵活化:一次注册, 分期发行, 在金额、期限和发行时间的选择具备相当程度的灵活性, 匹配企业的多元化资金需求, 可以是浮动利率方式发行, 也可以是固定利率方式发行。
2、中期票据定价分析。
中期票据的发行市场化, 同时定价也市场化, 影响发行利率水平的因素有: (1) 与发行人资质和信用状况:资质越好, 信用评级越高, 利率水平越低;反之, 资质越差, 信用评级越低, 利率水平越高; (2) 市场利率水平:市场利率 (一般以同等期限的掉期利率或国债收益率为基准) 越高, 发行利率越高。预计中期票据发行利率与同期贷款利率相比存在1%~2%利差 (视不同评级而定) , 有利于发行人节约融资成本; (3) 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发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充裕, 则发行利率较低;发行时银行间市场资金缺乏, 则发行利率较高; (4) 与承销商的定价能力有关:承销商定价能力越强, 发行利率就越低。
3、中期票据会产生深远影响。
银行间市场介绍 篇8
关键词:债券市场 银行间市场 场外市场
我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1997年银行间市场成立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同时存在、以场外市场为主的债券市场格局,其中,银行间市场又是场外市场的主体。2014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合同业存单)12.3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筹资额为11.9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96.9%。截至2014年末,债券市场债券托管余额达35.64万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债券托管余额为34.29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94.21%。这一结果的出现并非偶然,它既是对世界其他国家债券市场发展历程的进一步验证,也是债券市场发展规律在我国的客观体现。债券市场以场外市场为主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由市场参与主体的市场行为内生决定。顺应历史,尊重规律,毫不动摇地坚持以银行间市场为主,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必由之路。
债券市场以场外市场为主是必然选择
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债券市场都以场外市场为主。在美国,自179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诞生起,债券一直是其主要交易品种;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债券市场经历了从场内向场外的转变,交易所市场份额不断收窄。2007年,纽约证券交易所债券成交量不足1亿美元,全年交易3465笔,单笔交易额平均仅为2.6万美元。这与纽约交易所在国际证券市场的中心地位形成鲜明对照。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美国债券市场从场内向场外转变的过程中,场内外市场并未发生大的交易机制或技术变革,债券市场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机构投资者的壮大。
在欧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路径经历了从场外交易到场内交易,再到场外交易的过程。在债券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的阶段,交易所市场由于拥有专门的清算机构,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但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和债券存量的急剧扩大,债券的大宗性和低收益性逐渐显现,债券交易又从场内转回场外。
德国和日本的债券市场也以场外市场为主。其中,德国的债券交易可以在交易所市场、规范市场和OTC市场进行,但OTC市场占德国债券市场的份额最大,大约80%的政府债券和50%的地方债券通过该市场交易。日本的债券市场由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共同构成,其中大部分债券在场外市场交易,场外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作为交易商进行债券交易的证券公司和授权进行公共债券交易的银行机构。
此外,发展中经济体的债券市场也遵循了以场外市场为主的规律。例如,捷克债券交易的90%在场外市场完成;匈牙利政府债券市场的75%左右通过场外电子系统交易;韩国场外市场交易额长期以来占据公司债券市场交易额的95%以上;马来西亚、泰国的债券大部分也在场外市场交易;巴西圣保罗证券交易所2007年末上市债券面值仅占该国国内债券余额的6.87%,大部分债券通过场外市场交易。
这些国家的实践充分表明,最优的债券市场模式并非由政府强制给定,无论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金融体系完善程度以及文化背景存在多大差异,也不管债券市场究竟起源于场内市场还是场外市场,债券市场最终都会以场外市场为主,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场内市场只是一种补充形式。
机构投资者的崛起要求进行债券场外交易
从全球范围看,债券市场投资者的机构化趋势已不可阻挡,债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由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导转变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是债券市场从场内市场向场外市场转变的根本原因。
我国银行间市场始终坚持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市场定位,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丰富投资者类型。自1997年成立之初,银行间市场仅有16家商业银行。经过近20年的发展建设,银行间市场的机构投资者数量持续增加。截至2014年末,银行间市场各类参与者共计6462家,比1997年末的243家增加了25.6倍。其中,境内法人类参与机构1848家,境内非法人机构投资者4434家,境外机构180家。截至2014年末,还有31家境外机构已经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但尚未开展交易。
从投资者类型看,银行间市场早已发展成为各类机构投资者参与的“机构”市场,而不仅仅是“银行”市场。境内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保险机构、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企事业单位、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以及保险机构产品和信托产品等。境外机构则包括境外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国际金融机构、主权财富基金、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外参加行、境外保险机构、RQFII和QFII等。
在银行间市场投资者数量不断丰富、类型不断增加的同时,债券持有者结构也同样表现出由商业银行持有向多元化转变的态势。2014年末,商业银行持债占比为63.6%,比2005年末的75%下降11.4个百分点;非银行金融机构持债占比为10.9%,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及其他类投资者持债占比共为25.6%。从公司信用类债券持有者结构看,2014年末,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法人机构投资者和其他类投资者的持债占比分别为44.4%、13.4%、40.1%和2.1%。
我国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除了近年来金融业迅猛发展外,也离不开居民财富的快速积累。自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以来,我国居民的理财需求日益强烈。毫无疑问,在全民理财的大背景下,将有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通过参与基金、信托、理财产品等方式间接参与机构投资者的投资,机构投资者数量和规模的持续增长对债券市场的场外交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nlc202309012006
银行间市场的制度安排更适合机构投资者
与个人投资者相比,机构投资者单笔交易规模较大,出于规避逆向选择或市场价格波动等方面的考虑,机构投资者通常不希望其订单信息在市场中公开;而且,在以指令驱动为主的场内市场,机构投资者的限价指令往往面临其他小额订单的价格竞争,很难及时在意愿价格水平达成交易。因此,只有场外市场才能够更好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服务,这是由机构投资者的内在需求决定的。
债券交易机制是区分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的主要标志。其中,场内市场的交易机制以报价驱动型为主,场外市场的交易机制则以指令驱动型为主。我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具有明显的场外市场特征,交易机制以一对一询价为主,并辅以做市商制度和经纪商制度。由于采用了指令驱动型交易机制,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更好,稳定性更高,在处理冷门证券交易和大额交易方面尤其具有优势,债券的发行、交易、回购利率完全由交易双方自行决定,有利于机构投资者获取良好的价格。以债券回购业务为例,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稳定性明显优于交易所市场。2013年以来,银行间市场隔夜回购最高利率仅在2013年6月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期间9次超过10%;但交易所市场的隔夜回购最高利率曾5次突破30%,极端情况甚至达到57%。
除交易机制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清算结算方式也存在较大的技术差异。银行间市场的债券交易既可实时全额逐笔结算,也可日终统一多边轧差。其中,净额清算虽是日终统一进行,但会对交易双方的券款实时进行轧差计算,交易双方也可以对风险控制指标检查的处理状态、轧差结果进行实时查询。但在交易所市场上,交易商之间的债券清算与结算仍需由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作为中央对手方与交易商进行日终净额结算。由于只能实现T日债券过户,T+1日资金过户,不便于机构投资者频繁交易。
银行间市场是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大工具。随着债券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债券市场利率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敏感性不断提升,推动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和实施效果的改善。同时,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债券市场也保证了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与流通,支持了财政政策的顺利实施。由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只能通过影响批发性资金体现政策意图,这就天然地决定了以债券市场为渠道的宏观经济金融调控应当在面向机构投资者的银行间市场进行。
以货币政策为例。1998年,我国提出货币政策调控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货币政策间接调控要求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进而达到间接控制商业银行负债的目的。间接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包括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都与银行间市场密切相关。
一是中央银行控制自身资产的能力,也就是基础货币外生性问题。自1998年5月我国恢复公开市场业务起,银行间市场就一直是人民银行实施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场所,人民银行通过与商业银行等机构投资者进行债券交易,收放基础货币。
二是商业银行对基础货币变化的反应方式,也就是中央银行意图对商业银行是否有实质影响的问题。一方面,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宏观流动性格局逐渐发生变化,外部流动性输入压力逐渐减缓,不仅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公开市场操作在流动性管理方面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利率工具浮动区间不断扩大,既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发挥主动性提供了空间和正向激励,也使银行间市场成为金融机构投融资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的平台。
三是商业银行调控自身负债的能力,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最终有效性问题。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要实现上述目标,必然会有一个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传导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也离不开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市场化利率的重要形成机制,是形成收益率曲线的主要场所。
银行间市场已经具有流动性自我强化机制
从目前发展情况看,银行间市场已经具备流动性自我强化机制。从理论上讲,市场流动性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一旦某一交易场所成为交易中心,则流动性很难向其他市场转移。因此,近年来,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创新产品的推出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层次更加丰富,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债券市场的流动性越来越集中于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流动性明显下降,两个市场的流动性差异不断增大。
国外的实践证明,单纯依靠制度创新很难吸引流动性在市场间转移。近年来,我国交易所市场虽然为发展债券市场进行了多种制度创新,但尚未收到预期效果。例如,为满足机构投资者的大宗交易需求,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证证券交易所分别于2007年和2009年推出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和综合协议交易平台,引入了与银行间市场类似的场外交易方式。但限于投资者数量较少、投资需求趋同、交易方式单一、债券存量低和资金规模小等原因,交易所市场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投并不活跃,产品流动性不尽理想。从这个角度讲,以银行间市场为主发展债券市场,而不是另起炉灶,不仅有利于债券市场的平稳发展,还能够避免债券市场的重复建设。(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责任编辑:孙惠玲 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