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客教育的认识

2024-05-17

对创客教育的认识(精选6篇)

对创客教育的认识 篇1

创客教育课后感想

王楠老师介绍的创客教育课程设计让我对教学设计有了另一种认识。

创客教育的教学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强调学生自主知识建构。也就是说创客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它的教学模式5E模式即吸引,探究,解释,迁移,评价,也符合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过程。

吸引是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让学习者产生兴趣,激发学习者主动进行探究。情境可以包括创设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故事情景等。探究让学习者运用学习资料与媒体对未知概念进行自主研究学习。解释是让学习者对探究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阐述对概念的认知。迁移是学习者现有的认识与原有的认知进行建立某种联系,完善原有的知识体系。评价是指导者或者同伴对学习者的成果进行评估,并给予反馈。

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创客的资料。白宫开始拥抱创客运动是源自奥巴马总统提出的要创新教育以提升学生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学习水平。奥巴马在2009年的竞选演讲中说到,“我希望我们所有人去思考创新的方法激发年轻人从事到科学和工程中来。无论是科学节日,机器人竞赛,博览会,鼓励年轻人去创造、构建和发明——去做事物的创建者,而不仅是事物的消费者。”美国政府在2012年初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将在未来四年内在1 000所美国中小学校引入“创客空间”,配备开源硬件、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等数字开发和制造工具。创客教育已经成为美国推动教育改革、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内容。

一些学校也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办法。他们开始尝试把创客精神带到学校教育中。过去几年内,美国高校中的学术性创客空间和制造类实验室迅速多了起来。而一些K12学校也纷纷尝试在图书馆设立创客空间,或者改装教室以适应基于项目和实践的学习。

创客教育的关键点是,如何把创客空间整合到现有的教育项目中。创客空间是创客们制作、交流、共享知识和资源,以及项目协作的场所。对于学校来说创客空间不仅如此,还是课程实施的环境。教师要学会把课堂变成一个充满活力的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创建物品、发明工艺、分享创意点子。创客课程主要有以下一些要素:动手做是最重要的,开放和分享,大胆尝试,迭代设计,注重美学,打破年龄歧视,强烈的个性化学习,技术是基本要素,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等。

在孩提时代,儿童们就喜欢在纸上涂鸦,用橡皮泥捏出各种形状,以及用乐高积木堆叠成房屋。但是,一路走来,学校教育变得越来越僵化,大量的作业和考试,造成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正在丧失。毫无疑问,创客教育将改变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它能减少标准化教学和测试对学生个性化发展带来的损害,用一种新的方法鼓励创造和创新——利用新的数字技术来设计、制作、分享和跨时空的学习。

对创客教育的认识 篇2

对话的嘉宾包括: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毛勇博士, pcDuino布道者、中央“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刘靖峰博士, pcDuino社区代亚娟,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信息可视化联合实验室卢长钐副主任, 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 十一学校赵亮老师, 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电子信息技术实验室梁森山副主任等。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参与者都是以个人的身份前往, 大家妙语连珠, 碰撞智慧。整个上午, 院子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息, 令人久久难忘。

记者:中美创客空间有哪些差异?

刘靖峰:美国的创客空间有社会创客空间和家庭创客空间, 社会创客空间是会员制, 会员要交纳会员费, 创客空间有生存的压力。参加社会创客空间也经常是大人和小孩一家人去。创客空间里, 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各样的讲座。平时想创业的人没有办公室, 周末就在那里上班。基本上创客空间都是这样运营。但是它没有专职的教师, 大家都是自愿来讲课。如果谁想讲课, 是要克服很多困难的, 因为要坚持数年, 并且是没有报酬的。

吴俊杰:所以感觉国内的创客空间没有那么大的压力, 比如我们聊天的这个创客空间, 就是依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 中心还组织全国的机器人比赛, 也有教师培训的需求。中心有活动的时候, 就利用这间屋子, 在没有人比赛的时候, 屋子就变成创客空间。

刘靖峰:对, 美国的创客空间是独立的, 要付租金, 有生存压力,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 中国人和美国人的情况不大一样, 在中国, 到了四五十岁就是退休状态, 基本上都是打打麻将。我和比我年龄大的人谈创客, 基本上他们都不感兴趣。他们最多是教孩子做作业, 所有的希望都是下一辈。但对美国人来说, 45岁刚刚开始创业, 美国人创业的年龄是45岁到50岁, 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

吴俊杰:这个事情很有意思。

刘靖峰:中国鼓励大学生毕业就创业。美国并不是大学毕业就创业。那些在大学里没毕业就创业的美国人是非常聪明的, 并不是说他们的大学没读好, 比如, 谷歌的创始人博士没毕业就创建了公司, 后来他又读完博士, 他的毕业论文我看过, 非常严谨, 非常漂亮。美国比较随便, 可以中断学业, 几年后回来接着上大学。读书和做事, 是可以同时进行的, 这点不像在中国, 两者好像变成一对矛盾。中国现在有种偏见, 成绩好的是不可能搞公司的, 不能发财。吴俊杰老师在做的创客教育和美国中小学在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中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美国的学校师资力量很缺, 美国的中小学并不是很有钱, 一般学校是没有那么多钱和师资的, 有的知识老师并不懂, 所以最关键的是, 家长要做志愿者, 到学校里给学生上课。我们社区里, 家长基本上都是博士, 老师说今天我们要讲这个内容, 但是自己不懂, 于是就请家长来讲。家长很主动, 很愿意, 而且小孩也会发动家长来讲。

记者:那种做法是不是只适合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方?

吴俊杰:我举一个例子, 淄博的于方军老师, 他做的就是创客教育。淄博是一个二线城市, 山东也是应试教育压力比较大的省, 学生自己的时间很少, 但于老师的工作做得很细致。我们讲, 在哪个城市来做, 并不是说只能在发达的城市来做。因为有了网络社区, 协同做事变得容易起来。我在QQ群里发现了于老师, 他需要硬件, 我就推荐刘靖峰博士的公司来提供, 同时, 于老师可以自己设计课程和编写教材, 我们就可以用他的课程和教材。这样, 我的课不见得在我这里做, 我设计好的教材可以在其他人那里上。计算机在小学的普及率已经很高, 资源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记者:为什么现在创客运动和创客教育在国外这么火?

卢长钐:我们是在中科院自动化所, 现在政府提倡要科技文化融合, 当前中国很多传统文化素材利用价值和比率比较低, 国内没有很好地将这些文化素材开发出来。正好我们看到Scratch和树莓派, 这是一种很好的科技型的载体, 但是内容上可以更多地融合传统的文化。中国孩子现在的学习状态主要是应试教育, 除了学习班就是补习班。他们也需要创造力思维的开发。所以创客教育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成为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刘靖峰:创客这个事物不是现在才有的, 创客就是做东西的人。谁是最好的创客?你的妈妈就是最好的创客, 天天在家里烧饭给我们吃, 这就是创客。所谓创客, 是和消费者的概念相对应的。我天天听音乐, 我就是音乐的消费者, 我唱歌, 我是歌手, 我就是音乐的创客。在80年代, 乔布斯他们在车库里面攒电脑, 那时候他们不是作为电脑的消费者, 而是电脑的创造者, 联想也是这么出来的。90年代, 家庭电脑的出现导致每个人都有了重要的工具, 互联网出现后, 你可以写博客、拍微电影。这是继电脑创客后出现的另一波创客, 就是内容创客, 也叫“比特创客”。2005年后, 由于开源硬件的出现, 使得动手做一个东西很容易, 所以3D打印机出现了。本来你做个杯子需要开模, 现在很简单, 在家里就可以打印出来。原来DIY是创建数字内容, 现在变成原子世界的创造, 但是这个运动才刚刚开始, 我们说的创客运动主要是指原子世界里的创客运动。我常年在美国生活, 也经常到学校里面去。因为美国把大量的制造放在中国, 这极大地影响了美国的持续创新能力, 所以奥巴马政府去年在国情咨文里面讲到, 美国要把创客运动作为保持其持续创新力的源泉和发动机。现在美国拿出1000万美元支持一千所学校做创客空间, 就是做教育。

记者:请描述一下未来的创客教育是什么样的?

对创客教育的认识 篇3

近几年, 创客运动席卷全球。2012年, 美国政府提出计划在4年内为千所中小学建设“创客空间”, 配备创客开发和创作工具。同年, 克里斯·安德森 (Ahris Anderson) 出版了《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 引爆全球创客热潮。2015年1月, 李克强总理探访深圳柴火创客空间。随后, “创客”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写入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创客教育风起云涌, 不管是学术界还是教育界都对创客教育高度重视, 对创客教育寄予厚望, 将创客教育视为中国未来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核心概念

创客, 来自英语“Maker”的翻译, 原意是“制造者”。百度百科的定义是不以营利为目标,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一概念最早通过《连线》杂志主编、畅销书作家克里斯·安德森2012 年出版的《创客:新工业革命》一书引入中国。国内外学者对创客概念的分析和界定基本来自《创客:新工业革命》和《中国创客白皮书》, 创客概念围绕“创新”“实践”和“分享”这三个关键词展开。其中, 《中国创客白皮书》又将创客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创客是指将自己的创意想法变成现实并乐于分享的人;而狭义的创客是指利用开源硬件和软件将创意现实化的人, 这也是大部分教育领域研究者在提及创客时的共识。一些研究中将创客和“数字匠人”“比特创客”相联系, 并将技术教育、项目学习作为其实现的载体。本文采用狭义的创客概念, 利用数字化软件和传感器, 将学生创意变为现实。

对于创客教育, 学界迄今尚无统一的界定。有研究者认为, 创客教育作为科学术语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在数字时代, 培育个体有效使用各种数字技术实践创新创意、培养全人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狭义指致力于培养个体具有创新创业实践动手能力所需必要知识的学科。创客教育所强调的学习者也是创造者、学习过程也是创造过程、注重将学习者不同的想法变成现实等, 与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校本课程开发, 是由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米伦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校本课程开发国际研讨会上率先提出的。校本课程开发是由“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标, 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 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 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由学校自行确定开发, 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创客校本课程在通过项目或者专题的形式, 引导学生对某一领域开展深入探究与实践, 体验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App Inventor, 中文意思是“应用程序发明家”, 是谷歌公司Google Lab项目中的一部分, 称为“Google App Inventor”, 是由Google公司开发的一个致力于快速开发Android系统的移动应用的可视化平台。App Inventor于2012年1月移交麻省理工学院行动学习中心, 并以MIT App Inventor (http://appinventor.mit.edu/) 的名字公布使用。该平台具有低成本、低门槛、支持手机自带的传感器和开源硬件等特点。App Inventor可以开发各类数字化互动创客作品, 是开展创客校本课程的理想教学载体。

创客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国内外创客教育的发展现状

美国作为创客运动的发源地, 其创客教育在全球也是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美国的创客教育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力量的大力支持。目前, 全美已有MIT、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在内的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创客空间, 不限年级、不限学科, 面向所有学生开放。与高校相比, 美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起步较晚。大约在2013年前后, 创客运动开始席卷全美中小学校, 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设创客空间, 为学生开展创客活动提供各种支持。

在美国创客教育的带动下, 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创客教育运动中。英国威尔士的技术营地 (Technocamps) 是英国最知名的创客教育基地, 由斯旺西大学主导, 阿伯里斯特威斯大学、班戈大学和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创办。该营地主要面向11岁~19岁的学生, 为他们提供编程、机器人技术、游戏设计以及智能手机应用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创客课程。

2014年, 随着教育界、学术界和政府对创客教育的关注, 创客教育在我国已经悄然兴起, 并在大踏步地摸索前进。北京、上海、深圳、温州等城市通过创客空间、创客大赛、创客嘉年华、创客俱乐部、创客教育研讨会等多种方式, 大大推动了国内创客教育的快速发展。除高校外, 中小学创客教育的发展势头也很强劲。北京景山中学、温州实验中学等中小学建立了青少年创客基地, 创建了创客空间, 为学生提供动手制作、交流的平台, 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项目。

2. 创客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 国内外实施创客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创客空间。创客空间相对于传统实验室, 提供了开放、专业、自由的创新场所和氛围, 是培养创客的重要途径。但是国内中小学创客空间普及存在以下几个困难。

(1) 投资大

由于创客空间建设需要较多的经费, 目前我国中小学创客空间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我国的大部分中小学, 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校根本沒有额外经费建设创客空间。

(2) 受益人数少

根据我国已有中小学创客空间的硬件配备数量、场地等条件, 创客空间最多能供十多名学生进行创客活动。相对于中小学校三、四千人的学生规模, 能在创客空间中得到创新培养的学生比例非常低, 既无法实现“万众创新”的政府理念, 又违背了“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的社会愿望。

(3) 创新活动单一

由于创客空间开展的创新活动依赖于空间配置的硬件, 国內创客空间一般配置3D打印机, 一度3D打印机成为创客教育的代名词。一些学校的3D打印创客课程就是学生从网上下载现成的3D模型打印, 沒有原创的创客教育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基于中小学创客空间普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创客空间难以成为中小学创客教育的主要载体, 中小学创客教育一定要尽快建立低成本或免费、高普及、多活动的创客课程体系。而我国没有独立的创客课程, 创客教育在我国难以实施和普及。我国采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可以在学校、学科、教师层面建立课程, 弥补国家、地方课程的不足。现行教育体制中, 创客课程难以很快成为国家、地方课程, 现实的做法是开设创客教育校本课程, 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进行创客教育, 启迪中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他们成长为数字化时代的优质公民。

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 认为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摈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模式, 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引领者和学生学习的陪伴者, 帮助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信息转变为主动地理解信息, 主动地加工信息, 并主动地建构知识。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 是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 利用原来所有的知识背景、各种经验、心理发展阶段及认知结构进行积极意义创建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倡学习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主动地“学”,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强调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要巧妙地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依靠自身已有的经验去建构知识, 指导他们与环境进行积极的互动, 鼓励学生分享各自的发现, 促进其对知识的建构, 如有可能使学生有能力通过移动应用产品表达自己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在认识论、学生观和方法论等方面对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开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2. 做中学

杜威的 “ 做中学” ( 或 “ 从做中学” ) (Learning by Doing) 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已有百年, 其基本教育原则是:以学生活动来架构课程, 以直接经验的获得为核心旨趣, 在情境化的教学场域中, 通过学生的各种“做”——观察、实验、探究、劳作、游戏等来组织实施教学。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对创客教育课程的开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两个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理性思考的结合、教学知识体系和现实问题解决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优良的学习习惯。

3.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理论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他认为“做”既是“教”和“学”的出发点, 强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 “做”又是“教”和“学”的归宿。他提倡“教”“学”“做”三者的统一, 使之形成合力, 从而使学生快乐学习, 创造性地学习。“教”“学”“做”三者有机地融合, 不应该片面地单纯教授知识、单纯学习技能、单纯操作实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对于指导解决当今创客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App Inventor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

1. 课程理念

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制造能力, 可采用基于项目设计 (Designbased Learning) 和问题解决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在面向真实问题解决的移动应用产品项目探究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过程中, 综合运用技术素养、科学素养及其他跨学科相关概念来设计和制作移动应用产品,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2. 课程目标

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利用数字技术和跨学科综合知识动手创造移动应用产品, 在探究现实世界和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和提升创意设计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数字化互动产品的工作原理, 掌握面向对象的移动产品设计的基本方法, 熟悉数字化平台的开发和调试过程, 初步掌握简单开源硬件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完成数字化互动产品开发过程, 在观察、思考、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中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字化互动产品在连接人与数字虚拟世界、现实物理世界的便捷性, 培养动手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意, 提高问题意识, 形成勇于探索、积极实践、乐于合作的学习态度与品质。

3. App Inventor创客课程单元内容

4. 课程活动项目设计

创客教育是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的教育, 围绕项目、问题开展活动。创客教育中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潜藏在一个个精心设计的创客项目之中, 而非存在于书本中或教师教条式的讲述之中。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借由完成一个个富于挑战的创客项目活动完成的。这些创客学习项目具有一系列特点, 如要与学习者生活环境存在切身性, 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要具备由浅入深的难度和复杂性以调动学习者的动力, 需要让学生调用各种资源, 还要通过分工让学生协作完成, 鼓励学生分享经验和学习成果, 还要保证一定的强度和合理的时间分配。通过一段时间的创客项目活动, 学习的结果表现为学生现实的成就, 学生生成了复杂的智力成果——创客作品, 以及知识的内化与情感的体验实践。我校构建了“乐乐小创客”App Inventor创客教育系列校本课程, 小创客课程任务包含了初级的《乐乐爱画画》《乐乐爱数学》《乐乐爱音乐》, 中级的《乐乐有方向》《乐乐通讯助手》, 以及高级的富于挑战的《乐乐打地鼠》《乐乐爱拼图》《乐乐机器人历险记》《乐乐知天气》等学习项目。一系列由浅入深的跨学科学习项目, 为学习者提供了五花八门而又生动有趣的活动体验。

5. 课程评价

创客校本课程的评价方法应重点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的提升, 可以采用聚焦创客成果和创客学习过程的多元评价方法, 通过搭建现场或网络在线的分享、交流平台, 让学生创客们展示自己创造的互动媒体作品, 交流创作作品的过程与收获, 与作品的受众、用户面对面交流, 也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同伴的作品, 开阔创作思路, 汲取再创作的灵感。在项目展示环节中, 学生将自己的移动应用产品上传分享、展示交流, 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法, 激励学生关注创新、关注产品用户的感受, 从而实现以评价强化学生内心创新驱动力的目的。

总结与思考

我校从2013年开设创客教育校本课程之后, 通过平时的课堂观察、调查问卷、学生学习心得体会和教师访谈等方式, 笔者发现创客教育校本课程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 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实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 天天是创造之时, 人人是创造之人”。“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是当今时代的关键词, 创客是新时代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创客教育方兴未艾, 但是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中小学却缺乏完整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难以真正落地。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 建立独立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尚不现实。现实的做法是, 利用校本课程的形式, 开展App Inventor等创客教育校本课程的探索, 为建构科学、丰富、完整的创客课程体系积累经验, 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摘要:创客运动席卷全球, 创客教育方兴未艾。本文研究分析了国内外创客教育的现状和困惑, 提出在中学开展创客校本课程的创客教育思路。以App Inventor创客课程为例, 阐述了中学创客校本课程的理念、目标、单元内容、活动项目设计、评价方法。

创客教育在中小学的发展 篇4

创客、创客文化、创客空间与创客教育,是最近一些年异常火热的语汇。今年三月五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紧接着,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自此之后,创业、创客、创客文化、创客运动、创客教育等议题开始受到业界、政策制定者、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国外,林林总总的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工作坊、媒体报道中,“创客”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北京、 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一些中小学,也开始尝试将创客教育引入中小学教学之中。

前些日子,在浙江宁波出席一个学术会议。会议结束之后, 得知在宁波创客空间有一场“创业周末”(Startup Weekend)活动。 几年前,对这类活动,我也曾有所耳闻,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到现场观摩学习。这次听说有这么个机会,我一下子来了精神。于是,直奔位于宁波高新区的宁波创业空间。

原来,所有的“创业周末”活动都遵循以下基本模式:活动总共54个小时,通常是周五下午报到,周日晚上结束。期间,每个人都可以阐述和分享自己的创业点子(Pitch),并得到现场参与者的反馈,每个团队都从最好的点子中创立起来,这个过程是一个紧凑的54小时,是商业模式的创立、编程、设计和市场得到验证的过程。活动的最终核心部分是每个团队可在当地企业家领袖面前展示他们创业周末中创建的成果,并且能得到切实诚恳的评判和反馈。

那天的活动非常成功。尽管我只观摩了一个多小时,但是, 新颖的形式、良好的组织、创客们的热情和参与、集体机会的力量等,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是啊,随着技术的进步,今天的创业环境已经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发展变化。通过互联网技术、各种开源软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大大地降低了人们创业的边际成本。在国内,在过去几年间,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开始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服务,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快速地聚集到这个方面。创业的主体逐渐地由过去的小众转向为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加入,其中不乏在校学生,甚至也包括许多中小学生。

美国学者Martinez和Stager在他们的著作《创生着学》(Invent to Learn)一书中,系统深入地介绍了创客在学校教育中发展的意义、价值和未来走向。在书中,他们指出,从创客运动中,学校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学习者群体运用他们的闲暇时间,去设计、构建他们周遭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国际教育中的技术协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会议上,面对来自世界各地的教育工作者,Martinez发表了一场观点犀利、鼓舞人心的演讲。在演讲中,她说,对于在学校中启动创客空间来说,没有比现在更好的时机了。创客运动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免费的、 或者是价格低廉的可资利用的工具。对于学校来说,这些工具使得开展创客实践和探索变得更加容易了。

创客教育是与创客、创客运动、创客文化,以及今天互联网背景下的创业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客教育和从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从创新中学(Learning by Inventing)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也是与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发展历程中的强调学科融通及力求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不谋而合的。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 在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之后,美国朝野为之震惊,于是, 就有了后来的《国防教育法案》。在该法案中,美国人认为美国的基础教育出了问题,尤其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 (Engineer)和数学(Mathmatics)学科,法案倡议加强这些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力求突出STEM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促使学生的STEM学科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以便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由此,STEM教育开始得到美国政府和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在现行学校教育体系中,总体来说,课程的设置方式是按照学科专业条块划分、彼此各自割裂的。这种处理方法在知识表述和教学的逻辑上有其合理性,但是,这种设置方式导致学生从各门学科中所习得的知识和技能之间难以建立有意义的联系,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创客教育集从做中学、创新教育、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等理念和思想为一体,契合了广大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融合科学、数学、物理、化学、艺术等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欧美国家的很多学校都设置有创客课程,开设创客空间,为学生基于创造的学习提供了环境、资源和机会。而在中国的校园里,也逐渐出现了创客教育的身影。在清华,创意、创新和创业教育被统称为“三创”,而参与 “三创”活动的学生都是广义上的清华“创客”。另外,一些中小学, 如浙江温州中学、北京景山学校,也分别搭建创客平台并开设了相关课程。

在国内的中小学中,开展创客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师资的问题、硬件软件和学习空间与环境的问题、和现有条块化课程之间的的融合问题、评价机制问题等,都可以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虽然, 创创客课程以及创客教育的未来还存在很多未知,但有一点是完全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创客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影响着教育的的未来。

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学生们的参与。 创创客教育也需要良好的创客空间以及其中的软件、硬件,包括3D打印在内的各种工具和材料作为基础,这些创客空间和工具与材料为学习者的动手创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创客教育育,还应当在现有课程体系之中独辟蹊径,以信息技术课程和科学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STEAM)为基础,尤其是其中的基于Scratch之类的可视化编程工具,结合机器人教学,采取基于项目的的合作学习与探究,将当前的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立足解决现实实问题和真实问题,在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鼓励学生探究究和创造。鼓励孩子们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变成作品,拓展他们的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感和快乐,形成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对创客教育的认识 篇5

2014年的暑假, 对于我来说是最为繁忙的一个暑假, 几乎每天都在辛苦工作。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我和几位朋友一起搞了个公益组织——指尖创客空间。这是一个主要面向青少年的创客教育项目。该项目最早动议于2014年春节, 起初, 大家都是抱着美好的理想而来的, 到了正式启动阶段, 我们选择了陕西志丹县机器人夏令营——一个纯粹公益的项目作为开始。整个暑假期间, 创客空间共计举行了7次活动, 其中2次为延安市志丹县公益活动, 分别为10天, 其余5次为专项活动, 包括无人驾驶汽车技术、3D打印技术、pcDuino创意设计、乐高创意设计、虚拟增强现实等活动。总有2300余人次参加了各项活动。活动先后受到了西安电视台、新浪网、西安网以及西安日报的关注。作为创客教育、机器人创新教育陕西当地的领军人物, 同时又是指尖创客发起人之一, 我应邀参加“2014西安国际科技博览会”, 并进行了创客教育的专题主旨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关注。作为一名老师, 暑假是我最忙碌的时候, 既要带领团队研发无人驾驶技术项目, 还要带领小朋友们参加各类机器人比赛, 10年间, 我带着“孩子团”踏足泰国、澳大利亚、德国、土耳其、美国等10个国家, 多次捧回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奖”, 在世界赛场上扬了中国人的威风。

而我最渴望做的事情, 就是将这种创客意识加入学生的课外教育, 让创客精神得以延续。为了普及机器人知识, 我每周都会为交大附小的四年级每个班的学生上一节“机器人”课程。他们中的60位兴趣爱好者还会在课余选择“机器人”社团, 进一步实现自己的创意。将机器人课程加入小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这是一种创新。能够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还鼓励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完成从自己所想到成为现实的全过程。为了确保创客空间活动的教学质量, 我们聘请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系的研究专家张政副教授和邱志惠副教授以及他们的团队, 还有热心创客教育的部分企业的高管和高级技术人才, 共计13人作为导师。活动的志愿者约有20余人。

通过这个暑假的实践, 孩子们除了收获了机器人竞赛全国一等奖之外, 还收获了在科研活动中怎样学习, 怎样组团队, 怎样交流, 等等。

●指尖创客的探索

创客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机器人教育, 指尖创客空间一直都在寻找合适的项目引领青少年的创新、实践、分享的能力和精神。恰巧, 一位山西的高三学生闫泽昆了解到我们的创客活动, 特意从山西来到了志丹, 加入了我们志愿者行列。期间, 他提出来想做无人驾驶汽车项目, 经过观察, 发现这个孩子的开发水平的确有着很深厚的积淀, 我们指尖创客空间的发起人决定帮助这个孩子圆梦, 于是指尖创客第一期对外发布的课题正式拉开帷幕——无人驾驶技术项目研究。我们为此请来了西安交通大学从事无人汽车领域教学的专业教授作为指导;这之后, 为了配合这个项目, 我们又布局了pcDuino活动学习和国家快速制造工程中心参观。

开展这些活动, 我们旨在探索一种可以自生的创客教育生态系统。

首先, 我们希望创客教育空间里面的课程不是教师或者发起人设置的, 而是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的学习需要。这种需要可能是小众的甚至是个性化的需求, 这在传统教育中, 由于教育成本的问题, 是不可能获得学习需求的。面对这种情况, 学生一般只能选择网上自学或者通过圈子学习, 但是这两种学习模式都有局限。为此, 我们设置了创客教育课程的一个很特别的模式: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我们要尽力满足。因为, 这里面蕴含着创新的需求:学习内容够个性, 够小众, 本身就是创新的萌芽。

其次, 要尽可能地将个性化的课程变成大众的普及课程, 让更多的孩子获益。为了做到这一点, 我们需要分析个性化课程的一些关键性的技术线路, 寻找其中的一些可以针对不同人群的应用可能性, 然后发布由个性化课程演变的大众化课程。比如, 为了寻找适合无人驾驶汽车的控制芯片, 我们接触到了低成本的pcDuino, 感觉这个应用领域很多, 我们就做了一个专题, 并且特邀了pcDuino的创始人之一吕江波老师亲自授课。后来, 为了解决无人驾驶的汽车结构件的问题, 我们接触到了国家快速制造工程中心, 于是我们又把3D打印的活动分享给了大家。参与的人数从第一次4天报名30人到第三次4个小时报名140余人就可以看出来, 小众的课程可以衍生出来很多的大众课程。这样既可以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也可以提供更多的大众学习的机会。

最后, 课程的开源, 师资的开源。对于教育创客空间来说, 课程、师资是关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指尖创客空间学生需要将自己的学习、研发内容在空间内进行无偿分享, 要形成系列的课程。他需要带领自己的团队, 边进行自己的个性化学习, 边进行与他的个性化学习有关的大众化的课程开源。比如, 从山西来的闫泽昆, 需要将pcDuino从零到精通15个课程分享到空间, 定期在空间引导新入门的孩子一起来学习。当然, 这是一个长期的教学内容, 但是, 这个内容是来自于他自己个性化学习项目的学习过程。这样生态化的创客教育模式有如下几点好处:第一, 对于个性化学习的孩子, 他在给其他孩子进行授课的时候是对自己知识的一个重新梳理和再加工, 有利于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第二, 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可以发现甚至可以找到自己想要的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第三, 可以培养孩子分享的精神和意识。对于师资的开源, 我们指尖创客空间除了整合相关资源提供课程之外, 学生也可以在空间内发布自己的课程, 如我们第四场活动就是由学生发起的虚拟增强现实3D眼镜制作和乐高机器人制作。活动中, 可以看得出来, 孩子们为课程做了充分的准备, 生态化的教学更加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执教者获得了自我价值的体现, 学习者看到了榜样的力量。

●遭遇的问题及思考

当然, 任何新鲜事物都有一个认知过程, 在构建这种生态性的创客教育模式期间我们也遇到很多问题及瓶颈需要思考。

第一, 孩子的思维局限性很严重, 越是高年级的越是局限, 我们很期待很有想法的学生能进入到我们的个性化课程服务体系, 我们为他们的想法提供教学、实验环境到实施方案指导等一系列服务, 但是很可惜, 现状是围观的多, 有想法的少, 能参与的更少。这不知道是不是我们教育的一种悲哀。

第二, 生态性的创客教育模式核心驱动是发自内心的对科学的探究。从活动情况来看, 参与活动的孩子越小越关注背后的东西, 时常会问到这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 而对于大孩子, 更多地关注热闹和趣味性。也许是羞于启齿, 所以对于不懂的几乎不会发问。私下问过几个孩子, 他们的回答令我吃惊:学累了, 休息一下, 不想再动脑子, 看看玩玩可以。这背后折射出来的教育问题值得深思。这也给我们寻找新的授课小老师带来很大的麻烦:能钻研、动手做、乐分享的少之又少。

第三, 由于是非营利组织, 创客空间的生态现状, 几乎是所有国内创客教育最棘手的问题, 我们一样。我们曾经企图通过大公司赞助, 学生家长赞助或者政府资助等形式来解决创客空间的经费问题, 结果不是很理想。生态性的创客教育模式虽然可以解决师资等一些问题, 但是空间的设备及房屋都需要成本, 如何更好整合社会资源来扶持教育创客空间的持续性发展, 这还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命题。

基于创客文化的高校教育改革探索 篇6

一、创客简述

“创客”最早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 (MIT) 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 (CBA) 发起的Fab Lab, 即微观装配实验室 (Fabrication Laboratory) , 是美国MIT比特与原子研究中心发起的一项新的实验, 一个几乎可以制造任何产品和工具的小型工厂。Fab Lab的出现使得发明创造不再只局限于拥有昂贵实验设备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也就是说, 普通人也可以进行发明创造。人们真正对“创客”概念的关注起源于克里斯·安德森的《创客:新工业革命》的出版, 他在该著作中提出了“创客”这个概念。

“创客”源于英语“maker”, 原意是“制造者”, 现可译为“自造者”, 一般是指利用3D打印技术以及各种开源硬件技术, 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可以说, “创客”是一群喜欢或享受创新的人。创客不分行业或科技含量的高低, 只要愿意去实现自己创意和想法的人, 都是创客。

“创客空间”就是为“创客”们提供的实现创意, 交流创意思路及产品的线下线上相结合、创新和交友相结合的操作与分享的社区平台。

“创客文化”是一种亚文化, 是在大众文化当中产生的变种文化。亚文化通常植根于有独特兴趣且抱有执着信念的人群, 创客正是这样的一群酷爱科技、热衷亲自实践的人。创客文化其实就是DIY文化的延伸, 乐于在现有的资源下创造性地再利用, 并强调用双手“创造”快乐。

2011年前后, “创客”的概念传入中国, “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空间”相继成立, 英特尔等科技公司相继举办“创客”嘉年华、“创客”大赛, “创客运动”在中国得以推广, 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也相继成立“创客空间”。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创客”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从此, “创客”一词红遍中国。创客是创新人才, 而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主战场, 校园是“创客”成长的主要场所, 这就给当前高校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

二、创客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一) 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我国高校教育大多依旧沿袭前苏联的教育模式, 这种“批量制造”式的教育模式, 正在把我国大学生变成考试人、工具人, 他们大多数已经失去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果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永远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追赶或模仿, 那我们永远不会从人力资源大国变为人力资源强国。世界已经进入以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融合使用的时代, 人类进入了生态和谐、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这样的时代, 需要掌握高端技术、具有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更为关键的是, 未来的人才观念还要求劳动者具有生物圈保护意识, 具有社会情绪能力, 能够与他人合作发展、和谐共处, 而非一味地强调专业技术和技能, 这将改变以往以实用主义目标去开展教育教学的做法。可见, 未来教育要构建绿色生态人才体系, 教育目标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具有绿色生态理念、团队合作意识与自由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

(二) 改进传统教学模式。2009年, 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 成为公益“网络老师”。他在网站上写下“让任何人, 在任何地方, 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的承诺。从此, 引发了世界各国对传统教育模式的重新思考。在新时代背景下, 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潮流, 我们不应再教导学生“应该”去做什么, 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在这个可持续发展的“后碳时代”, 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 而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 今后要“以学生为中心”, 培养他们的亲自然情结。亲自然情结是指将生物圈变为学习环境, 让学生重新融入自然, 在与自然的亲近中改变其世界观和行为, 即培养学生的生物圈保护意识,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生物圈的一份子,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思、行。亲自然情结对教学所提出的要求就是变传统的竞赛式学习为“互相合作并充满关爱的学习体验”, 帮助学生把“自我”发展成“生态自我”。因此, 必须转换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一是要引导学生采用扁平式、分散式合作方式进行学习。扁平化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的形式, 学生在共享经历、知识的基础上, 讨论合作, 探求事物之间的联系。扁平化学习的本质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明白“获得知识不是独自一个人的行动, 而是一个团体的力量”, 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同理心、生物圈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与批判思考能力。分散式合作是指以互联网为媒介, 全球各地的学生以合作式的方式来营造一种全球参与的学习环境, 通过网络虚拟课堂、服务学习等形式, 体现“学习”的社会特性, 使学生形成生物圈保护意识。二是要建立广域性课堂。“广域性课堂”是指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局限, 更开放、更广泛、更切实地将课堂扩展到网络、社会、自然中去, 将“生物圈变成学习环境”。

(三) 加强创客空间建设。理想的教室环境是一种颠倒课堂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相结合的模式, 教室周围是电子图书馆, 学生可以根据社区资料自学, 教师负责组织标准化考试以判断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落实情况, 而教室的中心则是讨论桌、加工工具、实验仪器和展示平台, 学生基于具体的项目, 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 在协作中综合运用知识、提升情商、了解自身、学会生活、明确人生定位, 这其实就是学生的“创客空间”。在高校做“创客空间”, 与社会企业不同, 高校的“创客空间”旨在“呵护学生的想法和创意”。当创客精神与教育相遇, “创客教育”便产生了。创客教育就是集创新教育、体验教育、项目学习等思想为一体, 它契合了学生富有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天性。它主要以课程为载体, 在创客空间的平台下, 融合多种学科知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欧美国家, “创客教育”已经渗透到日常教育中, 很多学校都设置有专门的创客课程, 并开设学生“创客空间”, 给学生实现“让想象落地”的平台。在中国, “创客教育”也慢慢被一些学校接受, 并且被引入相关的课程体系。比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深圳大学等高校, 都各自组建了创客团体或社团, 并在不同层面的课程里加入大量交互技术或“创客”的内容。

三、结语

人人都有创造力, 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 我们应该学会将自己的创造成果与人分享, 这正是教育的目标所在。在我国, 虽然创客教育在大多数高校还没得到足够重视, 创客教育的未来还存在很多未知,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创客文化必将逐渐改变高校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创客:新工业革命[M].北京:中信出版社, 2012

上一篇:作业部应急管理工作总结下一篇:英语专业毕业生自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