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2024-08-09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精选12篇)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1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李英芹 长葛市金桥中心小学,河南 长葛 461500

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新。但在许多学校,数学教育仍旧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课堂上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无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乐学、会学、爱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要站在21世纪人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高度,着眼于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掌握有用的数学。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2

一、认识数学

认识数学的本质, 就是数学是什么的问题? 为什么中小学师生必须了解和研究数学的本质呢?首先数学的内容、方法理论十分庞杂, 中小学课程只涉及到数学大厦一隅。因此, 有必要通过简要介绍数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状况, 帮助中小学生窥其全貌。中小学生同样肩负着回答数学本质问题的历史使命。

我们还要认识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数量关系、模式和秩序的科学;认识数学大厦起于一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数学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数学是大自然的语言。数学最大点是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数学不能凭自己的想象或凭感情办事, 必须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和证明。数学唯一的依靠是数学规则。因此, 各级党校在党政高级干部的培训过程中, 进行数学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认识伟大的数学时代;认识数学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和了解数学的双重价值 (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 和双重功能 (科学功能和教育功能) 。

二、数学的教育形态

数学的学术形态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系统, 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译和推理, 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 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 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是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依据学生现有认识水平, 生活背景等,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 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 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性线排列“打乱”, 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 融入教师的理解, 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 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 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数学的学术形态掩盖了数学美丽的色彩, 遮蔽了数学的光芒。数学的学术形态就象在X光线下透视一个美人, 我们看到的是美人的骨架, 它是僵死的、冰冷的美丽。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 就是活化美人, 使其变成有血有肉、生动形象的、激动人心的和人见人爱的活美人。这血和肉就是教师给予补充上去的。现实数学教材由于种种原因是对数学知识的高度简约化的概括与模写, 很少甚至没有叙述那些定理和规律的发现过程, 使教科书成为一本无人活动的记录本。教科书本质上仍是数学的学术形态。在教学中就是要善于激活教材, 使数学课堂成为师生人生中一段激荡的生命历程。

三、数学体验

数学体验源于体验数学, 学习数学由低到高分为: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和创新数学四种境界。让学生达到后两种境界是数学教育的最高目标, 它是依据现代情感教育理论原理得出的其本结论。大量实践也证明, 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 激发人的想象力, 使人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反之则会压抑人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

数学体验的基本含义是: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中,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 获得一些经验、体会;在数学自身领域和现实生活中, 让学生在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过程中, 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完善过程;体验数学的真善美和数学的真谛;体验数学学习酸甜苦辣的曲折过程。数学体验主张学生是体验者, 教师是引导者。学生在体验中个性得到张扬, 潜能得到开发, 情感不断丰富。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人类世界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智慧就会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在数学体验过程中形成的主动求索、开拓创新的精神品质以及那种珍藏在学生心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式将不断地提升人的品位和价值。

在数学体验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学习目标、学习计划让学生订, 体验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书让学生读, 体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过程;思路让学生想, 体验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的原理;笔记让学生做, 体验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问题让学生提, 体验知识大厦起于一问的知识构建过程。大胆质疑, 勇于提出自己的猜想, 敢于发表与别人不同的意见, 别出心裁, 体验知识创新的快乐;“果”让学生摘, 体验收获的喜悦, 体验数学是生动有趣的, 是激动人心的;重要问题让学生议, 体验敢问、敢争、敢辩的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学习成果让学生评, 体验人生的自我反省、自我评价、自我完善, 从而认识自我, 战胜自我的生命历程;课堂大舞台, 主角让学生演, 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动参与者, 是学习的主人, 是探索的主人。教师要讲体会、讲理解、讲过程、讲背景和联系, 用数学的教育形态与学生交流。把数学当哲学教、把数学当美学教、把数学当政治教、把数学当军事教……。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社会, 思考人生、领悟人生。

四、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

在新课程标准下,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 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数学适当返璞归真, 恢复数学的本来面目, 回到真实的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去, 回到数学家当初发明创新的壮态, 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要不断地探寻数学的社会、生活和自然本源;数学的逻辑本源;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交江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 理解数学的本质。

对小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认识 篇3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要站在21世纪人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高度,着眼于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掌握有用的数学。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明确规定:“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部分”,这说明了活动课已纳入学校的课程计划,同时也阐明了活动课不再是单纯的学科“补充”,而是学校教育中一门不可缺少、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这将是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在深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对如何开设数学活动课、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作了一些尝试,特别是1995年以来我校使用了江西教育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活动课指导》一书,在全校各年级结合教材内容,每周开设一节数学活动课,变原来每班只有几个数学尖子“吃小灶”的强化训练活动,为现在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的班级定时授课活动,使对数学感兴趣、有爱好的学生都能在自由度较高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仅就如何开展数学活动课,对有效地促进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维品质的形成以及劳动技能等素质的形成,谈几点认识与体会。

一、活动课中注意创设情境,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是要经过长期培养和教育。数学活动课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是学校教育的渠道之一,也是全面育人的重要阵地,其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将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去激励、诱发学生,激发其兴趣,培养他们独立主动的进取和创造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1.创设和谐氛围,有利培养良好的心境和兴趣

数学活动课的成功与否除了考查课堂知识结构的合理安排外,很大程度是看能否创设和谐的情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其中“数学游戏”课的开设,便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一种形式。如二年级“乘法游戏”课是由老师当火车司机发号员、学生一人为一节车厢,教师的号令是:前进、后退、往左开、往右开。学生根据老师的口令,轮到谁,谁就迅速说出算式。如果哪位同学说错了就“停车检修”,指定一名同学当检修工,帮助纠正错误,然后游戏继续进行。这样在愉快和谐气氛中进行的教学,不但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有利于让学生的好胜心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使其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表现。又如五年级一节数学活动课,是由学生主持开展的讲“数学家的故事”活动,课堂上有的扮演祖冲之老先生,上台向大家介绍“自己”当年是怎样计算出圆周率的.,有的扮演现代数学家陈景润,当年是怎样受到老师的启发,立志摘劝哥德巴赫猜想”这一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还风趣地说:我还只证明了“1+2”,也就是任何一个较大的偶数都可以分成一个质数与不超过两个质数乘积之和,还有“1+1”将有待于你们去证明了。有的扮演德国数学家高斯,讲述如何速算连续自然数相加方法等。学生情绪高昂、气氛热烈,在搜集整理资料、表演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们受到了崇高理想的熏陶,从而有效地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境和兴趣。

2.引进成功的激励,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情感

数学活动课中引进成功的激励如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小学生天性好胜,都想显示自己的能力比别人强,希望得到大家(特别是同伴)的承认,而开展成功的激励活动正是顺应这一心理活动。因此,在设计以激励为主的活动课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同一内容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用分类推进的方法,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后进生“吃得了”。如举行的数学知识“接力竞赛”,属于分组集体竞赛活动。教师首先准备了难易程度不同的A、B、C三套(每套3份)试卷,将全班学生按平时成绩(也可自由报名),分为三大组(9个小组)通过抽签排位,开始进行“接力竞赛”(平均每人做一题,在规定时间内,同一小组的同学可帮助修正前面同学的答案),竞赛结束,取前三名为夺取红旗小组,这种竞赛使程度不同的学生均有成功的机会,并增强了他们参与竞争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增强了他们的高度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3.开展自主活动,有利于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培养创造精神

数学活动课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动中,亲自感受需要的满足,较好地启动自己的内驱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发展自身各种智力因素,从而锻炼独立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体积”之后开设“动脑筋”活动课,主要内容有:(1)不用计量工具怎样判断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多于一半、等于一半、少于一半?(2)怎样利用量杯和水计量出不规则石头的体积?(3)用直尺和水怎样计量出酒瓶的容积?活动程序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让学生自身去体验、去发现,诸如“水的形状能任意改变,但体积不变”的道理,使之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二、活动课中注意正确引导,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1.引导明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数学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但要具有促进思维品质的形成的效用,更应达到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提高的效果。在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理,说出解题的每一步依据,逐步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寻求最佳的解答方法,这样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深刻思考的习惯,例如第七册在学完行程问题之后,根据书中的※号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列式明理”思维训练活动课。题目是:“一辆汽车和一辆拖拉机同时从甲城出发开往乙城,汽车每小时行49千米,拖拉机每小时行35千米,出发6小时后,汽车先到达乙城。再过几小时,拖拖机才能到达乙城?”在解答之前,老师有意列出与题意有关的七个算式(略),让学生根据题意先易后难,由浅入深,逐步解释算式的含义。如49×6表示什么?35×6表示什么?49-35表示什么?……再综合出解答此题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之后,进一步提出“如果汽车到达乙城后停留1小时,再返回甲城,他们在离乙城多远的地方相遇?”同时又列出三个不同的算式(略),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说出每一步的含义,再选出最佳的解答方法。经常进行这样“列式明理”的找依据训练,有利于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2.引导观察,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全面观察问题,诱发学生的直觉灵感,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第七册教材的一道※号题:“某县举行长跑比赛,运动员跑到距离5千米处要返回到起跑点,领先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20米,最后的运动员每分钟跑305米,起跑后多少分钟这两个运动员相遇?”解答这道题,如果用先求出领先的运动员到达返回点跑了多长时间,再求他从返回点到与最后的运动员相遇的时间,最后求出再过几时相遇,那么计算就非常繁难。在活动课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着眼,全面观察问题,迅速地找到“两个人跑的时间相同、跑的路程之和等于起跑点到返回点路程的二倍”这一解题的关键,就可运用相遇时间等于总路程之和除以他们的速度之和,从而使方法简捷化。在活动课中,如果经常引导学生全面而灵活地思考问题,探索新的解题途径,就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多解,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活动课的教学,既与学科内容紧密联系又不是学科教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实际在学生可接受的基础上实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拓宽,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活动课教学时,有针对性设计多种求解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学完解比例应用题之后开设的一节数学活动课,只安排了两道应用题,第一道题:“某工人3小时加工96个零件,照这样计算要加工256个零件,需要多少小时?”经教师引导,学生竟按整数、分数、方程(或比例)的知识,分别列出9种不同的解答方法。第二道题:“客货两车同时从A、B两地中点相背而行,当客车到达A地时,货车离B地还有40千米,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为43,求A、B两地间相距多少千米?”根据联想、转化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由不同的分析思路,也列出了六种不同的算式。总之,只要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解题思路的训练,就能使学生自始至终怀着强烈的愿望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法,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三、活动课中注意参与实践,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笔者以为,数学活动课应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1.鼓励学生使用学具,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数学活动课中,我们非常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使用学具,让学生在拼拼、折折、剪剪、量量的操作中获取知识。如《小学数学活动课指导》一书中设计的“小明家有一张书桌,他要找一块桌面布铺上,可是找来找去只找到两块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花布,但都比桌面小一些,小明想了想终于找到了方法。他用剪刀在布上齐剪了一刀,就拼成了稍大于桌面的正方形花布,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剪的吗?”教师让学生准备好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片,启发学生剪剪拼拼,通过比划操作,很快发现了只要沿着对角线把两个正方形各剪一刀便能将剪开的四块小三角形拼成一个较大正方形。又如五年级《试试你的创造力》数学活动课,目的是动手剪剪拼拼,学会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培养劳动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师先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圆纸片,沿直径(或半径),对折4次,剪开,把圆纸片平均分成16份,这16份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除了能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行和长方形之外,还能拼成近似的三角形和近似的梯形,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仅仅掌握了两种推导圆面积公式的新方式,还进一步理解了公式的来由,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

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有意义的实践活动,教师应尽量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亲身体验,使之感受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乐趣与作用,并帮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生长点,或用“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的规律。如“公顷的认识”实践活动课,可安排在室外进行,由全班学生手拉手围成一个正方形,其围成的面积(约100平方米)大约只占1公顷的百分之一,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1公顷的实际大校又如“室外测量”、“模拟商店买卖游戏”、设计编排“数学小报”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课都增强了学生参与实践的意识,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的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 0的认识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大班幼儿对数字“1﹑2﹑3﹑4﹑5﹑6﹑7﹑8﹑9﹑10”,多数幼儿掌握还很好,对数字“0”的认识还不够,基于这种情况,选择了这节课。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初步认识数字“0”。

2:引导幼儿初步了解“0”的两种基本含义:0即表示没有,也表示起点。3: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0”以及“0”在生活中和它相像的物品。难点:“0”的另一种含义,它是起点。活动准备

数字卡﹑苹果﹑盘子﹑玩具﹑直尺﹑笔﹑椭圆形纸板〔每个幼儿一个〕 活动过程 一﹑感知数字“0”

1﹑小朋友,我们一起玩个游戏吧。(组织幼儿围成圆圈,玩《丢手绢》游戏)2﹑小朋友看一看,我们围成的是什么图形?(圆形)。小朋友说一说图形向我们认识的数字几啊?(有的说不知道,有的说像“0”)。那今天我们就来观察﹑认识数字“0”好不好?(好)。

二﹑认识数字“0”

1﹑教师在一张桌子上放一个盘子,盘子里有一个苹果。

拿走苹果,问幼儿:小朋友,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没有)。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0)。取走盘子,问幼儿:小朋友,桌子上有没有盘子了?(没有)。用数字几来表示?(0)。

2两个小朋友练习。

一幼儿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问另一个幼儿:有几个玩具?拿走后,再问幼儿有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教师出示数字卡(哭脸的),小朋友,这是数字几?(0)。它怎么了?(哭了)。他为什哭呢:我来问问它。哦,原来它是就觉得太孤单了,我们帮它找些朋友吧。谁是它的朋友呢?(幼儿:钮扣是它的朋友。饼干。我觉得眼珠是它的朋友。积木。鸡蛋······)4﹑添画活动

①小朋友真聪明,给“0”找了这么多的好朋友,我想,“0”一定会很高兴的。我想我们画一些它的好朋友送给它,它会更高兴的,小朋友说对吗?

②幼儿在椭圆形上添画(钮扣﹑饼干﹑小孩脸······)③小朋友,我们把它的好朋友送给它吧 三﹑了解“0”的另一种含义

1﹑小朋友,数字“0”也给我们一样礼物,是什么?(直尺)。小朋友,我们看直尺上有什么?(数字)。有“0”吗?在尺的什么位置啊?(前面)它在直尺的起点的位置。

2﹑小朋友,直尺有什么用呢?(量东西)。现在,我们就这把尺子来量量咱们活动时的物品,看看它们有多长?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篇6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借助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之间的联系为切入点,由文字构成规律引发学生数学思维火花,把文字构成规律变成数字,进行铺垫。引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欲望,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设疑引发学生提出问题:关于倒数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是倒数?倒数的意义是什么?倒数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自己举一些倒数的例子,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倒数的一些特点:每组中的两个数相乘的积是1;每组中的两个数的分子和分母的位置互相颠倒;每组中的两个数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不能孤立。依据倒数的特点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以上发现是否正确。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7

关键词: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学习目标在于技能和专业, 对于属基础学科的数学的学习, 他们由于基础差, 对数学持一种漠视态度, 缺少信心与兴趣。因此, 作为数学教师, 我们首先应该转变观念, 立足于课堂, 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与学习方法, 才能让数学教学有所突破。

一、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1. 转变教学理念

作为职教学生, 由于他们大多数学基础薄弱, 课堂上教师所带给他们的是单一的讲授型学习模式。我们需要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模式,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教师要对课堂起引导作用, 在调控课堂的同时, 作为学生的点拨引导者, 要变灌输式教学为交流式教学, 与学生一起平等交流, 共同探讨、观察,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之间互相补充, 共同总结归纳。同时, 对于学生的表现, 给予一定的鼓励。如对于数学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加分鼓励, 从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发言积极性与倾听的意识。又如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在初中已经学过, 有一部分学生比较熟练。因此, 在做函数图像时, 教师可以将示范作图交与台下的学生进行示范,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走到学生中间, 进行指导。学生自己进行示范, 不仅让示范的同学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之处, 同时学生之间的语言更易明白, 更易接受。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本身数学基础较差, 他们对于初中数学知识, 甚至较复杂的整式运算都已经遗忘, 作为教师应根据他们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的难度, 在课堂设计中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对知识进行合理的铺垫, 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繁到简。对于学生遗忘的知识, 教师应当放慢教学进度, 及时地将学生所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 而不应该盲目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 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新知识, 让大多数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找到自信, 有信心继续学习新的知识。同时课堂教学用语要应避免出现打击学习兴趣的词语。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双眼与耐心多去寻找学生的优点与点滴的进步, 及时地给予肯定与表扬, 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热情, 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3.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 使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变得直观具体, 尤其在数学的立体几何学习中, 通过多媒体进行空间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能化抽象为直观, 化无形为有形。在实际的教学中, 有很多知识点化静为动之后效果非常好。如在研究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时, 可以用课件做成动画的形式, 让图形动起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再如在学习导数的概念时, 对于割线和切线的概念和关系, 利用多媒体动画将展开的过程进行演示, 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认识到数学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二、转变课堂管理模式

中职的数学课堂, 由于学生对于数学的自卑与不感兴趣, 所以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说话以及睡觉或是不听讲。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是训导式教学, 利用教师的威严进行教育, 或是个别谈话和找家长的形式, 或是交给班主任解决。但由于这些中职生往往比较自我, 不能比较平静地接受, 从而造成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对立, 使教学工作更难开展。

(1) 首先, 在数学课堂上, 经常出现某些学生由于不爱学习数学, 对数学一点兴趣都没有, 课堂上对教师的教学几乎毫无反应, 有的看课外书籍、玩手机, 有的干脆就睡觉。对于不利于学习的消极倾向必须得制止, 否则容易形成消极厌学的课堂环境。当然, 作为教师, 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犯常识性错误是常有的事, 应心平气和地去处理, 不能怒目相向。

(2) 课堂教育应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教师与学生要多进行交流, 和学生成为良师益友, 并在课堂上严格要求, 生活上给予关心。

(3) 开展课堂捆绑式评价模式, 实行学生自主管理, 自我教育, 让他们形成合力, 为了集体的荣誉而自我约束。这样不仅提升了课堂效率, 也提升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小组作为一个单位, 每个小组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组成一个小组, 每组中一定要有一名自我管理能力较强且威望较高的学生作为组长。构建小组评价机制, 对于在数学学习的各个方面只要有进步或是表现较好的同学给予一定的奖励, 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自觉性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4) 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创设竞争的学习机制。如将数学小故事带进课堂, 或是利用学生的竞争意识比拼数学学习的快慢与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实力相当的同学进行比拼, 在竞争的同时给予恰当的激励, 或是利用激将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竞争意识, 从而成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作为职业教育数学教师, 我们应当从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目标出发, 认识到数学课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学生今后成长中的作用与地位, 更新理念, 转变认识, 切实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提高教学的质量, 创设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8

一、对新课标基本理念的认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5、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1、使教材成为反映科学进步、介绍先进文化的镜子

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关注其文化内涵。通过教材这面镜子的反射,结合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地介绍古今数学的发展,深入浅出地反映数学的作用,使学生逐步地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突出算术到代数、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确定性数学到随机性数学等重大转折,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现这些转折中的作用。注意教材内容的开放性和多元性,使学生经历实验、探索的过程,体验如何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在他们的心灵中播撒“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种子。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素材的选取,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教材的组织安排,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体验过程,为构建丰富的学习环境提供重要资源。内容的呈现努力体现数学思维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有针对性地选配习题,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3、改进教材的呈现形式,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精心设计教材的呈现形式,改进栏目设置、图文搭配、版面设计等方面,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安排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的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教材的亲近感和认同感。重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和数学教育产生的深远影响,有意识地引入计算机、网络等进行信息处理,设置“信息技术应用”专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三、新课程教学的具体实践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研究与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由于教材中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数学思想体现了螺旋上升的原则,要创制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圆锥的认识》反思 篇9

1、抓住重点、难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要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学生想怎样学,想学什么,这都应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学生个人或小组的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等方法,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的特征、高的特点以及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在教学过程中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4的认识》数学教案 篇10

幼儿园小班设计这个数学教案,教幼儿认识数字4,复习4以内数字的数数。教学的过程也遵循了先让小朋友口头说数,再说出总数,最后用变魔术(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按数字4取物,并且给予奖励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此课堂既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了数字4的学习,也激发了幼儿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前分析:现在的幼儿基本上已经掌握基本的数字概念。一些简单的数字认识。所以进行数字4的教学就比较简单了。

三.教学目标:

1.会手口一致地点数数量4以内的物体,并说出总数。

2.认识数字4,知道它代表的实际意义。

四.教学重难点:感知并认识数字4。

五.教学准备:

1.关于学习数字4的PPT。

2.准备一个箱子,装有4朵花,4只笔,4个小兔子玩偶,4个小球等等。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大大的阿拉伯数字“4”,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看黑板上这个数字4,你们觉得它长得像什么呢?”(幼儿:像红旗、小船、企鹅……)

2.过程:(一)a.打开PPT,先放一张苹果的图片,提问小朋友有几个苹果;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再问幼儿;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继续问幼儿;最后再加一张苹果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总数(4个苹果。)

b.(放香蕉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手口一致点数4跟香蕉。

c.(放草莓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请一位幼儿站起来数数,并说出总数。(说对了给予表扬,说错了就耐心指正。)

d.(放西瓜的图片)用同样的方法,再请一位幼儿站起来回答。

(二)a.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魔术箱,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东西,待会儿老师会说一个数字和一样东西,请小朋友仔细听好了,老师会请一个厉害的魔术师来变魔术啦!

b.教师:“四只兔子!”(请一位幼儿上台,去魔术箱里找四只兔子并拿出来,边拿边数,教师可以在一旁给予提示。幼儿拿对并且说对了的话老师奖励一朵小红花。)

c.教师继续:“四只笔!”(方法同以上)

d.教师再继续说:“四朵花!”(方法同以上)

e.(教师观察幼儿学习的成果,根据实际情况或幼儿的兴趣来决定请几位幼儿上台尝试。)

3.结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数字4,小朋友们都学习的非常好,也非常积极,所以老师要给我们每一位小朋友送上一朵小红花。

七.课堂延伸: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11

一、激发求知,主动参与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自觉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掌握独立获取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1、激发参与欲望

通常,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揭示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之间的矛盾,引起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把学生引入“认知冲突——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的“感知——表象——思维——记忆”等凝集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2、制造参与条件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差異的学生,我们的教育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的发展,而主动发展是要通过主动参与来实现。因此,教师要重视角色转换,深入了解学生探究新知的知识基础及能力起点,预想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思考方法及会遇到的种种困难,提供有利于各层次学生展开思维信息,给予讨论、交流及展示思维过程的时间和场合,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整堂课的学习活动,并获得相应的成功经验。

3、增强参与信心。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中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强烈的探求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而且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对学习困难的学生,除了用“小步子,多成功”的原则进行教学处,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经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

二、独立思考发现思维

教师对思维过程的展开,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能。数学的认识活动是理发活动,数学思维来自本人的心理运算和对运算的抽象理解,无法靠传授知识和传授方法来代替。而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发现知识,就必然会经历一定的组织或转换嵌进认知结构伯某种模式。才能完善和发展其认知结构,同时发展认知能力。因此独立思考是发展学生数学认知能力的需要,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的创造力和意志品德的养成关系到今后能否成才。

1、明确思考的对象

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的思考对象,这样才能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独立自由的思考

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的关键在于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围绕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自己去思考、去探究、去发现,教师人替代学生的思维,也不设置思维圈套把学生的思维套入圈内。这样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教师给予启发性指导

数学教育理论的认识 篇12

一、《元角分》教育游戏概述

1. 知识点

《元角分的认识》这一知识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的内容, 笔者结合教材, 并和授课教师交流, 对学习者、学习内容进行细致分析, 最终设计了以下两个游戏情景和关卡。

2. 情景和关卡设计

游戏第一关卡:购买文具。游戏者可以点击游戏中货架上的物品, 按照显示屏上提示的价钱, 点选右侧相应的人民币, 直到累计点选金额与显示屏上的总价一致, 则可点击“确定”按钮, 进行成功交易;若点选金额和显示屏上的总价不一致, 则出现失败画面。在规定的时间内成功交易10次则顺利通关。

游戏第二关卡:拯救白雪公主。以小学生最喜欢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为背景故事, 为成功营救白雪公主, 必须从城堡中取出十件宝物, 游戏者首先点选珍宝阁中的宝物, 然后再点选界面右边的人民币。如果累计点选金额与宝物价格一致, 则付款成功, 获得宝物;否则, 购买失败。在规定的时间内购得10件宝物, 则顺利通过本关, 成功营救白雪公主。

二、教学实验的设计

1. 实验目的

笔者将自主设计并开发的《元角分》教育游戏软件应用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 验证其在课堂的教学效果, 分析游戏对不同性别不同学习水平学生成绩的影响。

2. 实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等组控制前后测实验设计。

自变量:小学数学《元角分》课堂教学中采用教育游戏软件。

因变量:学生在课堂中的关于本知识点的学习成绩。

3. 具体做法

在某小学一年级中选择由一位数学教师带的两个平行班。

A班为对照班:教师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

B班为实验班:课堂采用《元角分》教育游戏软件, 以及小组讨论、合作、咨询老师等学习活动, 最终掌握知识点。

首先使用两个平行班期中考试的数学成绩作为前测成绩, 把学生按成绩的高低分为三个层次:高、中、低。班级总人数的前27%为高水平的学生, 后27%为低水平的学生, 剩余为中等水平的学生。实验完成后, 通过笔答试卷对参加实验的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后测, 最后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数据:

(1) 两组被试期中数学考试成绩的比较;

(2) 两组被试中同一学习水平 (高、中、低) 的学习者后测成绩的比较;

(3) 两组被试中同一性别学习者在成绩方面的比较。

4. 分析

采用T检验对两组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数学成绩进行横向差异显著性检验。

5. 被试

被试为山西省晋城市实验小学一年级3班、4班的学生, 两个班的数学老师均由董老师来授课, 其中3班为实验组, 4班为对照组。需要说明的是:因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分组不是随机的, 而是两个自然班, 因此本次实验研究称为准实验研究。

三、教学实验的实施

1. 前测

将学生期中考试数学成绩作为实验前测数据, 分析两个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差异性是否显著。如果差异显著, 则进行调整, 尽可能的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各方面差异性不显著, 并且按照成绩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

2. 处理

对于实验中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老师由同一数学老师担任;保证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时间和教材一致, 实验班不增加学生负担。

3. 后测并统计处理

在实验处理之后, 对学生的单元学习成绩进行后测, 得出数据。通过T检验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

四、教学实验的结果

1. 学生前测成绩的比较

使用SPSS软件对两组学生的期中考试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得出的结果F=0.539, P=0.464>0.05, 方差齐性, 并且t=0.582, sig=0.562>0.05, 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数学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证明两组学生是同质的。

将两班学生分为高、中和低水平三组, 分别对两个班三组学生做显著性检验, 结果为:高水平组t=-0.012, sig=0.991>0.01;中等水平组t=-0.223, sig=0.825>0.01;低等水平组t=-1.345, sig=0.188>0.01。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高、中、低三种不同水平的学生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2. 三种水平的学生数学成绩的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后测。并对高水平组, 中等水平组, 以及低水平组分别进行了检验, 结果见表1、表2、表3。

从表1中可以看出, 高水平学生的t=0.437, sig=0.665>0.05, 两组学生的成绩并无很大差异。

从表2中可以看出, 中等水平学生的t=-0.626, sig=0.534>0.05, 两组学生的成绩也没有很大差异。

从表3中可以看出, 低水平学生的t=2.914, sig=0.006<0.01, 两组学生的成绩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有较大的差异性。

3. 不同性别的两组小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的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在使用教育游戏软件之后学习成绩的差异性, 实验小组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按性别分组后, 进行显著性检验, 结果如表4、表5。

从表4中可以看出, f=0.065, p=0.799>0.05, 所以方差齐次。t=-0.882, sig=0.381>0.01, 因此对于男生而言, 两组学生成绩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没有较大差异性。

从表5中可以看出, f=11.456, p=0.001<0.05, 所以方差不齐。t=1.965, sig=0.055>0.01, 所以对于女生而言, 两组女生成绩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没有较大差异性。

从上述的均值检验来看, 对于男生或女生而言, 两组学生成绩无较大差异, 因此, 不能说明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教育游戏软件是更适合于男生, 还是更适合于女生。

五、分析与结论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使用教育游戏软件有助于提高低水平学生的成绩, 但对高中水平的学生成绩影响并不显著。课堂中使用教育游戏软件进行学习, 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听觉上都给了低水平学生一种全新的体验, 有助于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游戏的过程中, 掌握了很多学习内容, 因而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而中高水平的学生成绩较稳定, 不会因为短时间的教学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成绩没有出现明显的差异。因此, 从课堂教学效果出发建议:为小学低水平学生设计开发数学课堂教育游戏软件是值得的, 而对于中高水平学生而言, 使用教育游戏软件似乎没有太大必要。

在课堂中使用或不使用教育游戏软件, 不同性别的学生之间成绩没有出现显著性差异。本次实验是在小学一年级中进行, 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的差异不是很显著, 美国行为科学家布莱克曾做过一次调查, 结果发现9岁的男孩和女孩掌握所有科学知识 (除了物质科学以外) 的程度几乎相同, 到13岁时男女生在科学方面的成绩出现明显距离[1]。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本身性别差异不大, 而且笔者所设计的游戏是以大多儿童都喜爱的童话故事为背景, 而没有选择一些有倾向性的故事情境为背景, 所以使用教育游戏软件以后, 整体低水平学生的成绩有了提高, 但男女生之间未出现显著性差异。因此, 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而言, 不应该有教育游戏更适合于男生, 或者更适合女生的偏见;专门为男生或女生设计开发教育游戏软件似乎没有必要。

参考文献

上一篇:放假通知精美模板下一篇:参加团体操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