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2024-05-24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精选11篇)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1

实验小学数学教研组创新备课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老师都认为:“备课不是单兵作战,而是合作的;备课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而是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将其融入到教学中去;备课不是教学过程的简单安排,而是落实人的主体地位;备课不是教学方法的简单展示,而要能唤起人的情感……”。教师的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途径。为提高我校教师备课的有效性,特提出本方案。

一、备课流程:

熟悉整册教材的内容,了解教材的整体编写思路――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分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备课组集体备课计划,落实单元教学内容主备人――主备人阐述本单元的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根据集体备课的共识编写个人教案。

二、备课要求

1、备书:

1)吃透教材,备准备阶段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应复习的知识点,应做哪些铺垫。

2)挖掘教材,备新知探索阶段的重难点、关键点,例题的拓展点。解决三个问题

①备问:解决“问什么?如何问?问谁?”等问题。②备延伸:解决“哪些知识点应补充或拓展?”。等问题

③备教法:关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选择合理、高效的教法。3)书头备课要求可具体概括为:一画二体现三补充。一画:画一画重点知识、概念、重要公式。

二体现: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体现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体现教学流程。三补充:弄清知识的生长点(原有知识或经验),教学新知的关键点,拓展变化点。

①补充小结环节应概括的法则、公式、结论等。

②补充与例题相对应的类似问题或相对比的混淆问题,深化新知的拓展点、1 变化点等。

③补充习题、标注习题功能或习题衍生的公式、结论。

2、备教案

(一)教案前期准备要求:

1、学生座次表。

2、全期教学计划。

3、全期教学进度安排及课时划分。

4、集体备课要点摘要。

5、学生成绩表。

6、教师教学格言。

7、培优计划、学困生辅导计划。

(二)单元备课要求:

每单元前要有教材分析,单元测试后要有试卷和试卷分析以及对本单元知识不足的整改方法、需要个别辅导的学生名单。

(三)课时备课要求:

1、第一部分:表头部分(课题、教学目的、教材重点难点、学科德育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具与学具这六项要求必须填写)。

2、第二部分:突破重难点部分:(1)板书设计。(2)教学拓展点。

(3)典型作业设计(基础题:标清书中题号,拓展练习:写清具体题目,对比练习:写法具体题目)。

(4)课堂作业

(写清题号或具体题目)。

3、课后反馈总分:

(1)教学反思、感想或努力方向。(2)学生作业批改记录及个别辅导。

4、鼓励教案百花齐放:

(1)形式多样化。要在主备人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特长、学生实际适度增减,备出自己的特色。(2)教案书写整洁、设计美观化。可在教案中圈点、绘图,重要环节用红笔标注等。三、一至六年级备课课时数:30节(包括练习,不包含单元测试和评卷)

四、各年级作业种类及次数

1、配发的作业本要全批全改。教师批改要有批改日期、鼓励性评语、符号等,改后有选择性的讲评,并学生错题订正情况及时检查。

2、对重点知识、难点知识要设计相应的习题,习题的选择要体现综合性。学生做在作业本上的作业,要求每个单元不少于2次,重点单元不少于4次,全期不少于20次。

3、三至六年级要设立专门的计算练习本,每天计算练习不少于4道题。

五、几点说明

1、上交备课组工作计划(含集体备课安排)。

2、教学进度安排要安排到知识点。

3、、常态课、公开课、接待课教案、课件要上交存档。

4、备课组活动内容要丰富、记录要详细。

5、北师大版实践综合活动、人教版数学广角的内容需备详案。

6、教龄5年以下的老师需备详案。

7、要有体现利用远程教学资源的内容(写在教学准备栏)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2

一、对于数学的认知

什么是数学?R·柯朗说:数学,作为人类智慧的一种表达形式,反映生动活泼的意念,深入细致的思考,以及完美和谐的愿望,它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并不简单,数学也不枯燥。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在不断进化过程中用生活总结出的一门科学。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数学在各行各业更是有着不可或缺的、广泛的应用。

(1)数学与史学的关系。历史存在于过去的生活,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从前都以为“完全幻方”是印度历史上才有的。1986年在上海陆家嘴发现了元朝的玉挂。谈祥柏教授经过研究后发现, 它就是一个四阶完全幻方。因为数学,使学者们对数学的研究更精确、客观、严谨。

(2)数学与哲学的关系。数学和哲学都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它们都是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而发展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有着互为补益的关系。科学家牛顿曾说他是在哲学范围内把数学问题呈现出来。

(3)数学与经济的关系。众所周知,数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渗透到现代经济的许多领域。最早数学在经济学运用中的例子,普遍地认为是配第的著作《政治数学》,他用抽象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经济学,运用数学建立各种经济模型。

二、数学教学

数学与我们息息相关,对于学生这样的受教育群体,不单是学会一门课程,重点是学会学习数学中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把数学看成引领我们更好地学习的必备课程。

在数学教学中,怎么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现象, 从而爱数学、爱生活?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1)数学教师要具备高素质语言艺术,结合小学生认知的程度、兴趣以及心理等方面,对语言进行加工,使其更通俗易懂,形象有趣,易于被学生接受并喜欢。

(2)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现在的教科书更适于学生们认知。拓展的题型给了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生活是数学的宝库,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原型。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用数学眼光去体会生活中的问题,学会思考、提问。例如学习三角形、四边形这些形状之后,让他们思考生活中什么地方用到了这些形状,起到了什么作用?从学生们积极的发言中,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的眼里有我们成年人所不留意的东西,我常用力地为他们鼓掌、加油。

科技创新教育在数学学科中的应用 篇3

一、从建模到模型的制作,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运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数学中很多模型的创建之初只是为了能有效地去说明一个问题,去帮助学生能有更为直观的感受认识问题,并能帮助老师去解决问题,而笔者在课堂授课中对于模型的建立依靠师生思维构建、学生之手制作,随后课堂应用解决问题。这样在无形中强化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让学生体会到在制作中所蕴藏的乐趣和组员互动后获得的成功,进而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悦。课堂在具体模型的使用上让学生来加以运用讲解,这些来源于学生的第一手作品存在的不足和改进之处,都会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这时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完善之举就会无形地影响到学生,让全体学生都会在无形中去学会反思、学会沟通交流,进而有效地进行创新和不断的去改进,进而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创新意识的激醒,更是一种创新能力的提高。

例如,研究圆锥的侧面问题,我们可以利用蛋筒等生活实例,将侧面剪开,展成一个扇形平面,这就很直观地发现圆锥的侧面情况,以便于开展进一步研究。(如图1)

正是借助了这些模型的构建和制作,让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创新对解决问题的价值,交流对问题完善的意义,才会更为深刻地体会到创新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才会深入地向着创新迈进,才会更加激烈地开始创造,在需求中不断地完善自我的能力。

二、从抽象到直观的思维转变,强化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思维的形成和运用都有相当的要求,但是很多的思维都是比较抽象的思维,尤其是在空间立体等问题上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也让学生很难在日常生活中对具体的问题解决上留下有效的捷径。因此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让思维从抽象到直观进行思维的转变很是关键,而这也是创新的一种有效途径,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借助上面的模型构建,让学生经历从空间立体到二维平面的转变,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到数学构建的一系列思维转变,从中去强化学生的思维创新,让学生学会对具体问题的思维转变,通过逆向、简化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中学会对具体问题的思维研究,不走定式思维的路径,每种思维的训练与应用结合实际问题去展开,让学生在思维中结合科技创新教育的需求去展开,体现学生从复杂到简单的创新思维转变,这些借助了数学思维灵活解决问题的技能,在未来的科技创新改进中和创造完善中都会有更加突出的价值,帮助学生从中去形成思维多样化的百变运用能力。让学生通过相关的活动来强化对做的价值体现,进而在生活基础上去做、去学,把知识学活并应用到生活中去,达到有效的教学做合一。

例如: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cm,高AB为9cm,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如图2)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把圆柱立体模型展成平面模型如图2左图中曲线AC,在图2右图中就是线段AC,显然,这种从立体图形引出的问题抽象而难以寻找到有效的方法,而借助图形中在柱体表面的思维引导到平面上去,问题在转变中教会学生思维复杂的解决途径就是在于对思维的创新上,进而去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正是这种抽象的立体问题转变为直观的二维平面得以解决,帮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思维转变的魅力,让学生在思维中去不断地加深在具体问题解决中的创新意义,才会不断去将复杂的问题通过思维的转变加以简化,这种创新真是科技创新价值的最为具体的体现,才会让学生不断地对思维加以创新而不是走向定式。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强化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科技创新的价值体现在发明创造上,或对生活中的问题加以解决并提出改进的应用价值,因此笔者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总借助课堂的实际问题强化应用和知识点所体现的价值前景。通过对来源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去帮助学生在理论上进行思维的创新,在创新中去引导学生如何去强化其应用价值和前景,体现出学生在思维中的一种高效延续,并能根据其去进行灵活应用,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去提高一种综合处理的问题机制,继而将问题系统化,并能有一定的归纳整理技能,并针对这些技能去进行一个全面的解决应用,使得学生不仅能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更要在未来实践中加强价值的体现,在未来走出学校后仍然能知晓课堂知识的价值,让知识来武装自我,并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创能力。创新不仅仅体现在今日的课堂创新上,更要是一种在未来很长时间内来源于大脑深处的一个力量、一个意识,一个时刻牢记脑海中的科技创新的号召。只有这样才会让思维得以延续,只有这样才会更好地利用好课堂的资源,去充分体现学生灵活应用的技能。

如图3某汽车的底盘所在直线恰好经过两轮胎的圆心,两轮的半径均为60cm,两轮胎的圆心距为260cm(即PQ=260 cm),前轮圆心P到汽车底盘最前端点M的距离为80cm,现汽车要驶过一个高为80cm的台阶(即OA=80cm),若直接行驶会“碰伤”汽车。

(1)为保证汽车前轮安全通过,小明准备建造一个斜坡AB(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建造的斜坡的坡角α最大为多少度?(精确到0.1度)

(2)在(1)的条件下,汽车能否安全通过此改造后的台阶(即汽车底盘不被台阶刮到),并说明理由。

借助的是一个汽车爬坡的实际问题,留下的却是汽车一系列值得学生课后延续和思考的问题,此时体现的价值已经不是汽车,而是留了个学生课余足够的思维空间,以及未来带给老师的无穷命题的拓展与延续。而牢植在学生大脑中的思维在慢慢开花中不断去引导学生加强思维深化以及灵活应用。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4

逸夫回校数学组

赵梅英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小学数学大纲指出:“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小学数学教学,不只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还要体现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结合学科特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那么如何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捕捉好德育的有利时机,运用恰当的方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

一、用教师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德育教育就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能感染学生。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也就是说“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辅导“学困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

二、利用数学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我们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数学知识学习中。综观数学教学内容,安排了多个阅读材料,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实际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趣题、知识背景等,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应用意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如:在 “时、分、秒 ”的教学中,以课件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的喜庆场面为画面。抓住这一素材,教育学生:中国申奥成功了,我们中国人期盼了多年的梦想,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我们身为中国人,多么自豪,多么骄傲。又如:本学期在三角形的面积教学后,介绍了古人对这方面的研究。大约在2000年前,我国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方田章”就论述了平面图形面积的算法。再如,在教学圆周长时,学生通过小组实验得出了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还多一些时我就告诉学生这里的3倍多一些就是指圆周率。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通过了解这些历史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我国从古至今在数学领域上取得的重大成果,数学的发展离不开数学家们的勇气、毅力和胆识,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又可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开拓进取。

三、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总有老师会说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少之又少了,因为数学是跟数字、定律打交道的不向语文、思品课说教性这么强,其实不然。

如,我们现在教材,很多内容是要学生动手操作及合作交流来完成的。开始时个别的孩子不习惯与别的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主要表现在理解能力特别好的孩子自己做自己的,做完后还嘲笑做的慢的同学。做的慢的同学自尊心受到了挫伤,看到这个情况我就因势力导地对学生说:“同学们, 不管一个人有多少知识,有多少财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个人最终不会获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一个正直的人,乐于助人的人。以后我们长大后还要接触更多的人,所以我们还要学会与人交流,尊重别人,只有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说了这番话之后,同学们在小组合作中融洽了。他们一致达到了共识:小组合作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就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所以我们还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最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再如,我们学习辨认方向后,可以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以自己的家为中心,或以家乡的某一雄伟建筑为中心,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以咱们的国家为中心,分别说说他们的东南西北有什么?这样不仅是课内知识课外用,同时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计划 篇5

数学学科渗透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执教者:谢金礼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学校环保教育计划,明确数学学科在环保教育中的意义与作用,在数学课程中有机渗透环保意识的教育,充分利用学校及学校周围社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让学生们对环境问题进行多种角度的参与和实践,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新课程要求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相结合的原则,而目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瓶颈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断渗透环境教育,不仅是认真贯彻和深刻体会新课程理念的真实体现,更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重大工程”。

二、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环境科学知识。

2、了解当前重要的环境问题,树立保护和改善环境的意识。

3、培养环境道德观,把环境道德教育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环保科学知识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爱绿护绿”的良好习惯,发展环保技能。

5、发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6、培养批判性思维,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具体措施

1、挖掘教材,精心设计

根据现行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首先我从教材中找出蕴含有环境教育的内容进行分类,制订出相应的教学计划。为了把环境教育自然适度地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主要从应用题中挖掘可渗透的内容,并找贴切的结合点,融于教学设计。教学时可结合近十年环境绿化面积的一些具体数字(包括校园绿化),出示相应的录像和挂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了解人与周围环境和谐的关系,了解环保的作用。从而唤起学生“爱绿护绿”的意识。

2、利用废物,制作学具

在教学中,让环境教育的内容尽量贴进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如:让学生了解我们每天产生多少废物,如何减少废物;让学生知道我们产生的废物哪些是可再利用的,哪些是不可再利用的,可再利用的应反复使用。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利用废弃物制作一些学具,变废为宝。既提高教学效率,又寓环境教育于数学课中。

3、参加实践,发展才能

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环保,关注环保,参与环保。在教学中我还十注意融合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努力创造环保教育氛围,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和应用,据此向学生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有关环境方面应用题的教学,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5、培养环境意识、环境态度、环境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环

境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同时进一步扩大和加深思想教育范围,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提高学生对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资源的认识;

6、通过对交通状况的统计,联想到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认识;

四、教学安排

时间

九月份

十月份

十一月份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6

内容:1.八年级教材分析 主讲人:李洪莲

2.“说教材”展示 发言人:李姗姗 高群 张丽丽 3.本学期工作计划交流及教学进度安排 主讲人:翟玉华 时间:2012年9月12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5室

参加人:八年级英语教师(请老师们自带教材及课标)

学科:高中英语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主讲人:于海荣 3、2012届高考复习总结 主讲人:任广才 时间:2012年9月12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4室 参加人:全体高中英语教师

学科:初中历史

内容:初中历史教学观摩课暨历史教学年会课堂教学评比选拔赛复赛

授课内容: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课《收复新疆》授课教师:高珉、刘喜荣、韩淑静

时间:2012年9月12日(周三)上午8:10-12:10 地点:九十二中学

参加人:初中历史35岁以下青年教师

学科:高中历史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学计划、进度、安排交流 主讲人:赵增军 时间:2012年9月12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6室 参加人:全体高中历史教师

学科:初中生物

内容:1.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人教社专家(人民教育出版社)

2.会议总结 生物室(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时间:2012年9月12日上午9:00至11:3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报告厅(河西区大沽南路1010号)

参加人:王永月、杨立群、牛红霞、丁丹、薛敏、陈成海、庄再英、侯艳艳、刘有清、井娜、韩金月、高靖、秦丽滢、黄玮、杨慧萍

交通提示:乘公交93、693、631、95、695、676、97、823、686、846路 乘地铁1号线在复兴门站下车

学科:高中生物

内容:

1、上学期工作总结

2、本学期教学计划、进度、安排 主讲人:郭惠敏 时间:2012年9月12日(周三)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7室 参加人:全体高中生物教师

学科:初中数学

内容: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教材(修订)培训

主讲人: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编审 薛彬(初中教材副主编)时间:2012年9月13日(周四)上午9:00-12:00 地点: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报告厅(河西区大沽南路837号,南楼地铁站旁)参加人:暑期课标培训的教师及部分七年级初中数学教师代表(见名单)

屈惠娜 东堤头中学 吴伯爱 大张庄中学 李兴梅 华辰学校 赵风稳 北仓二中

刘建颖 集贤里中学 宣晓慧 南仓中学 王立娣 九十二中学 宋春虎 河头学校

冯庆杰 双口中学 张金梅 实验中学 苗红英 普育学校 张宏艳 小淀中学

赵廷胜 青光中学 蔡振悦 北仓二中 李俊玲 华辰学校 李海亮 瑞景中学 交通提示:1.乘坐20,631,659,665,668,677,685,867,868,963等线路公交车在南楼站下车;

2.乘坐48,95,682,855,857,872,908,912,954,观光1路到天津日报大厦站下车;

3.乘地铁1号线在南楼站下车;

4.凡自行驾车的教师需将车停在学校外。

学科:高中数学

内容:

1、2012届高考复习总结 2、2013届高考复习计划、进度、安排 3、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工作安排 主讲人:姜德华 时间:2012年9月13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6室 参加人:全体高三数学教师

学科:初中政治

内容:说课观摩与培训 主讲人:林茂 彭桂兰 时间:2012年9月13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5室

参加人:初中全体政治任课教师

学科:初中地理

内容:新教材培训 主讲人:人教社地理室专家 时间:2012年9月13日(周四)上午9:00--11:30 地点:天津市海河中学(南京路5号)参加人:暑期参加新课标培训的教师(左红 张树英 邢俊香 葛庆阳 许玉兰 杜洋 张巍)交通提示:公交186路, 503路, 629路, 652路, 688路, 693路, 808路, 823路, 830路, 93路,96路 天津海河中学站下车(校内不能存放机动车,请老师乘公交前往。)

地铁可在天津图书大厦附近小白楼或下瓦房站下车 学科:高中地理

内容:1.高三复习要求 主讲:晁辉

2.高三复习计划交流 发言人:各校高三备课组长 时间:2012年9月13日(周四)上午8:30 地点:北辰区教研室703室 参加人:全体高三地理教师

学科:初中语文

内容:2012中考成绩分析及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 主讲人:戴弘 时间:2012年9月14日(周五)下午3:30 地点:华辰学校

参加人:各校学科组长和新老初三语文教师

学科:高中语文

内容:

1、本学期的几项工作安排

2、高三复习进度交流,请各位高三备课组长提前做好准备

3、高三第一次联考工作安排 主讲人:李守霞 时间:2012年9月14日(周五)上午8:30 地点:北辰教研室703室

参加人:各高中校学科组长,高三年级全体教师

学科:初中化学

内容:义务教育化学学科课标教材(修订)的培训 主讲人:人教社专家 时间:2012年9月14日(周五)上午9∶00~12:00 地点:天津市海河中学(南京路5号)参加人:暑期参加义务教育化学课标(修订)培训的教师

徐克震 付金泉 王雅萍 刘仲峰 赵学华 马艳 周庆宝

交通提示:公交186路, 503路, 629路, 652路, 688路, 693路, 808路, 823路, 830路, 93路, 96路 天津海河中学站下车(校内不能存放机动车,请老师乘公交前往。)

地铁可在天津图书大厦附近小白楼或下瓦房站下车

学科:高中化学

内容:1.传达市教研活动内容 2.本学期教研活动安排 3.讲座《简介行动研究的方法》(以必修2 第四章4.1.1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为例)主讲人:朱文芳

时间:2012年9月14日(周五)上午8:30 地点:北辰区教研室705室

参加人:全体高中化学教师(请教师提前学习教材)

学科:中学音乐

内容:1.本学期工作安排 2.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落实 主讲人:杨爱东 时间:2012年9月14日(周五)上午9:00-12:00 地点:北辰青少年宫四楼多功能厅

参加人:全体中学音乐教师(请各位教师安排好工作,准时参加)

浅谈思想政治学科中的创新教育 篇7

一、从激发兴趣入手, 为创新学习创设条件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促使人积极地去感知、想像、创造, 从而取得创造性的科学成果, 所谓“知之必好之, 好之必求之, ”正是这个道理, 因而,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是强化学习思想政治的动力, 尤其近几年, 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 丝毫没有降低考试成绩的价值, 地处农村的中学生, 优生少, 存在厌学情绪, 且对思想政治的学习放在次要的位置上, 要改变这种状态更需要培养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 不断改正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讨论式、点拨式等;用现实生活实例引入教学, 增强趣味性;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克服死记硬背的习惯;加强实践环节, 使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社会实际;尊重学生、尊重知识, 一视同仁, 做到教学相长。只要学生感到好学、愿学就会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活跃的思维状态便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

二、从学生个性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未来学家托夫载认为,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标准化、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 教育也不例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适应于激烈竞争与密切合作的有个性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因而,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崇尚个性, 挖掘学生创造新精神是目前的主要任务, 但创造精神的培养要独立思考, 提出问题的环境。为此, 政治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为学生创设安全自主的心理环境, 让学生敢于质疑, 引导使其形成独立思考的心理品质, 做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别具一格、与众不同, 这是创造精神的前提。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 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才会有真正的创造性可言。

三、从鼓励评价入手, 培养学生的创造人格

学生创造性成果都是他们的努力所得, 对的我们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错的也要从侧面给予肯定的评价, 大量研究表明, 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 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例如, 顽强的创造意志, 持久的创造毅力, 勇敢的创造行为, 端正的创造态度等良好的人格和心理品质都是有良好创造性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素质。因此, 教师的鼓励点拨会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恰好政治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 我们应充分发挥教材内容本身的优势, 使之成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人格的有效途径。

四、从课堂教学入手, 提供学生创新的机会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因而教师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 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必须有自愿、自由、独创空间, 因而我们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这种空间, 给学生创造机会, 使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政治课堂重点在明理, 关键在导行, 过好课堂关, 为学生实际活动打下牢固的基础。

1.教师要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教育, 首先, 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 爱的教育是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基础上, 教师以自己生命为激情去激发学生生命的激情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学习的价值;其次, 又是一种“活”的教育, 现在学校规章制度, 班规班约十分多, 如课堂上该是把手放在什么地方, 发言必须站立, 老师讲话不许插嘴, 校园内不许跑跳等, 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学生思维束缚, 创新精神窒息, 若给学生创设一种自由、放松的精神状态, 自然的创造火花, 便会引发创新的潜质。

2.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主要表现在探索、求异方面上用对教学的艺术境界的永不懈怠的追求精神去影响学生, 我国著名创造教育专家段继扬教授指出, 各类创造人格的共同特质是:兴趣广泛, 求知欲强;思维灵活, 反应敏捷;联想丰富, 语言流畅;勤奋热情, 专心致志;敢于进取, 渴望发现;坚定自信, 执著追求;献身事业, 服务社会等。

五、教师要有新的学生观

所谓新的学生观在教学上提倡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研究教师的“教”, 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 教师的作用是“主导”。那么, 在创新教育中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呢?

1.把学生看作具有生命意义的人。这里的生命意义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就是指优良的品格、聪慧的悟性、丰富的情感、敏锐的感觉、全面的素质等, 所有这些有待于教师去唤醒, 因而教师传授知识, 培养能力的同时, 更要注重学生情感教育和优秀品质的培养。

2.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创新教育要求教育者有全新的学生观, 意识到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 从教育角度讲, 学生是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在一定意义上, 可以说, 学生的生活和和命运掌握在学校和教师的手中。所以, 教师要相信学生是可以造就的, 通过创新教育, 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

3.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 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 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 因材施教, 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完善、自由的发展。

浅谈创新教育与物理学科的融合 篇8

摘 要: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是人们完成创造活动的基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教育任务。在不断的课程改革中,不断的完善教材体系中,新课标下的物理教材中,更充分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体现这样的原则,对学生的培养就必须走“素质教育”之路,着重于以创新教育来展现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培养;融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299-01

一、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设疑是调动学生的主体、发挥主题的关键。现代教育学认为:任何教学内容都可以用一个个问题呈现出来,学习的发生起源于情境变化的刺激,所以教师在施教中应尽量创设问题情境,将这些问题筹划为各种形式,给学生造疑,促使学生存疑、质疑,是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讲到运动图像时,曾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题目:一人从甲地沿直线匀速出发,到乙地后停下休息,之后又沿原路匀速返回甲地,有的同学画出了图像,老师请他画到黑板上并由他陈述这样画的理由,在请大家进行讨论。有的同学表示赞同,有的同学认为不妥,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是原来老师讲——学生听的单项信息传递,变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纵横交叉的多项信息交流,收到了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的研究性学习,让灵感为集体共享,然问题为大家借鉴。通过这种说疑释疑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二、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才的竞争,这些都对新世纪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被摆在了显眼而又重要的位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适时的引导,启发。好的提问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好的提问技巧对学生的思维引导有着很强的作用。例如在讲授《光的反射》一课时,可以提问学生,我们为什么能看到电灯?学生回答:因为电灯是光源,发出光,所以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的反思,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兴趣。再有就是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中学时期的学生好奇心较强,抓住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地学生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真实的教学信息告诉老师。以欧姆定律为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科学猜想。以调光台灯切入,问:调光台灯是调节了电路里的什么物理量使灯的亮暗发生变化的?再通过演示实验观察电流的变化与灯亮暗变化的关系,问:电流的变化与哪些因素有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与电阻、电压的关系,这样就是确定研究方向。

2、引导讨论,设计方案启发和引导学生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如何研究?再进行局部设计:由学生小组讨论、设计电路,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评价他人的设计,以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加以讨论。

3、学生操作,实施方案。让学生相对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采集数据。教师对学生的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以帮助。

4、分析讨论,得出结论。从实验得到的两组数据引导学生用计算和图像分别分析电流与电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再进行综合,得到结论。

5、反思应用迁移。用一组简单的小练习巩固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欧姆定律;巩固电表的使用、电路的连接等基本操作技能;小结反思探究过程,清理思维线索。

四、转变教师角色、行为,使学生主动学习发展

过去的基础教育课程下,教师依赖于教科书及参考书,较多地丧失了自己独立性和创造性。不仅影响了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也掩盖了教师的不同专业水平。教学教到最后我们教师的水平和我们的学生水平差别不大了。教师要走进新课程,真正体验新课程的魅力,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促使自己的角色、行为的转变。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不再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该成为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着,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五、充实课外活动,给学生以成功的喜悦

课外科技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扩大视野、陶冶情操、激励创新的有效阵地。它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营养及良好的情绪和环境。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可以不受教材范围和教师倾向的束缚,独立地、自主地发展。因此,课外活动要讲究内容的丰富、新颖,形式的多样,方法的灵活,如举办“鸡蛋碰地球”的比赛,用什么办法使鸡蛋从六楼扔下不破碎,从而发动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还可布置适当的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动脑、动手,多思、多做,从中受到激励、启发,产生联想、灵感,使学生在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活动中观察课内教学所不曾看出的道理,去领悟课内教学所来不及深透的奥秘,去触摸课内教学所无法取的东西。通过小制作和小实验等物理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动脑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能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素养,不断提高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新技能。

九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篇9

岔河中学

龚尧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及运用

1主要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决传播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数学思考:

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探索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对之进行描述。

解决问题 : 通过解决传播问题。学会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 通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教学重难点、关健点

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传播问题的应用题。难点:发现传播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法制知识。关键: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传播问题。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精选习题。

学生准备:复习有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问题】

下表是某一周甲、乙两种股票每天每股的收盘价。(收盘价:股票每天交易结果时的价格)

星期

12元

12.5元

12.9元

12.45元

12.75元

13.5元

13.3元

13.9元

13.4元

13.75元

某人在这周内持有若干甲、乙两种股票。若按照两种股票每天的收盘价计算(不计手续费、税费等)则在他帐户上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多少股?

老师点评分析:一般用直接设元,即问什么就设什么。即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由于从表中知道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因此,两种股票当天的帐户总数就是x或y乘以相应的每天每股的收盘价。再根据已知的等量关系星期二比星期一增加200元。星期三比星期二增加1300元。便可列出等式

解。

解 设这人持有的甲、乙股票各x、y张。

解得

答 略

【思考】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有哪些?应注意什么?

【活动方略】 教师板书,给出题目。 学生口答,老师点评。

【设计意图】 复习列方程一次方程解应用题。为继续学习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解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二、探索新知 【问题情境】 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分析】

 1本题中有哪些数量关系? 

2如何理解“两轮传染”。 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数量关系选取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

4能否把方程列得更简单怎样理解。 

5解方程并得出结论,对比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 设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x个人。

则依题意第一轮传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轮传染后有x(1+x)

人患了流感。

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 x1=10

x2=-12(不合题意舍去)

因此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10个人。

【思考】 如果按这样的传播速度,三轮传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动方略】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分别按问题3中所列的方程来解答选代表展示解答过程,并讲解解题过程和应注意问题。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解传播问题,验证多种方法的正确性。通过解题过程的对比,体会对已知数量关系的适当变形对解题的影响。丰富解题经验。

三、反馈练习

1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互赠了182件,如果全组有x名同学,

那么根据题意列出的方程是 

Axx+1=182 Bxx-1=182 C2xx+1=182 Dx1-x=182×2

2一个小组若干人新年互送贺卡若全组共送贺卡72张则这个小组共  A12人 B18人 C9人 D10人

【活动方略】 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题。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取两名学生上台书写解答过程。

【设计意图】 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四、应用拓展 渗透法制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 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

第十九条 国家建立传染病预警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传染病发生、流行趋势的预测及时发出传染病预警根据情况予以公布。

第三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10

——法制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作用

土溪镇石坝完小: 陈 健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的教育不只是单一的教学课本知识,对于数学学科来说,也并不是单一让学生学会算几道题。当今的教育是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根本,因此,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对儿童的法制教育,是一条最佳的普法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从小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进行法律素质培养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作为偏远的一名农村小学教师,面对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家庭教育力度不够的情况下,该如何把握小学数学教学的特征,在实际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我认为应从以如下着手:

一、教师首先应具备法制素质。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有一定的法律知识,很多教师可能没有接触过法律,自身的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现在的小学没有专门的法律教师,多数由班主任讲解一些行为规范等知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法,怎么向学生讲法?更不要说在课堂中渗透教材中所蕴含的法律知识。所以,提高教师的法律素养大有必要,只有教师知法懂法,才能自觉的向学生讲法。学生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制教育,与老师的接触时间最长,特别是小学生,可塑性非常强,受教师的影响也最大。只有教师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才能培养出具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思的合格人才。每位教师都应把《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法》等法律法规列为必学内容,去研

读、去领悟并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就是不合格的教师。

二、有效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一定要明确数学知识的传授与法制教育的关系,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一定要以数学知识传授为主。数学课堂的主要任务必须完成,切不可把法制教育当成一堂课来讲,法律涉及范围极广讲起来是没玩没了,如果我们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那就谈不上在数学课渗透法制教育了。法制教育只是渗透,是点缀。在小学的数学课堂中,数学知识的传授为主,其他的法制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安全教育等等都是辅助。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法制教育,也可以无法制教育,教师应该明确关系,灵活安排。

三、培养法制意识。

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学,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课堂的教学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教法中涉及法制教育的因素;同时还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数学教学与法制教育两者处在一个相融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收到成效。

在法制内容渗透时,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法制,体现“法制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如:在向学生讲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秒的认识时,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以秒为单位来计时的,有部分学生就说到了过马路时的红绿灯。”在这里我就给学生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吨的认识”这一课时时,在这里我就给学生渗透有关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在教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的主题图和统计表时。”在这里我就渗透了《动物保护法》,让学生了解动物保护的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知识;在教学三年级数学教材74

页第10题“豆腐坊用5千克黄豆做出20千克豆腐。照这样计算,用75千克黄豆可以做出多少千克豆腐?”这时我向学生渗透《食品安全法》的有关知识;

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 篇11

关键词: 创新精神 高中化学 实验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高中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化学教学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本学科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一、创设情境,营造创新气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主要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具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巧设质问,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使学生在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驱动下愿意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主动解决,循环渐进地开启创新动力源泉。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的推动,创造性思维无从产生。让学生时时有问题可想,并设想种种解决方案,从而使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在学生大脑中开展,最终使学生形成开放式创新思维。

二、严谨、创新的作风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分析,贸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

三、鼓励质疑,加强创新意识

“思”源于“疑”,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问,必须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灵感等,主要体现为灵活性。在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思考,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在肯定其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上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既保护了学生创新、质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特别是在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和创新的过程中注意教育的平等性,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开采、挖掘。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不断提高自身学习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实践能力是将创意付之实现的精心设计和勇于实践能力的总和,是创意和创新的桥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最好增加学生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观察、实验操作不同视角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共同现象和不同现象,形成良好观察习惯。总之,创新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思维发展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如讲到《原电池》一节时,有的学生抓住锌片上有气泡的现象不放而忽略原电池形成的基本事实。我们首先提示他们注意观察的重点是铜片上气泡和电流指针的偏转,思考、分析铜片上气泡的来源,认识到锌与酸反应形成了原电池。同时肯定他们发现新问题的敏锐性,帮助他们分析锌片上仍有较多气泡的原因:一是H+直接从锌片上得电子的阻力还不够大,二是锌片本身可能含有杂质形成了腐蚀电池。接下来引导学生对发现的原电池的缺点加以改进:如果使锌板不与酸液直接接触,不就彻底消除锌板上的气泡了吗?于是将锌板移入另一个盛有ZnCl2溶液的水槽中,但此时没有电流产生。怎么办?还需要架设一座“盐桥”,这样一个更好的原电池诞生了。这些因产生疑问而进行的实验设计是经过一番思考的,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尤其对于“好奇,喜欢标新立异”的学生,只要实验条件允许,不要过多约束或指责他们,再好的创新思想如果得不到验证,代之以简单的否定或肯定及不能让他们心悦诚服地解释,那么,这些宝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被扼杀。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经过审查对不妥当之处稍加指导,让他们修改,然后开放实验室,放手让他们实践自己的实验方案。最后,要求他们交一份翔实的实验报告,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运用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方法自行设计实验,不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而且实验中意外的现象更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促使他们自觉查阅有关资料和学习新知识,使其自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总之,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江泽民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摇篮。”化学教学过程中,依据本学科特点,从各方面入手,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积极性。最大限度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开展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是培养综合创新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润霞.高中化学教学的生活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上一篇:水蜜桃说明文800字下一篇:整体护理模式的泌尿系统结石护理应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