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控制药比管理方案

2024-08-14

医院控制药比管理方案(通用6篇)

医院控制药比管理方案 篇1

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药物占比考核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院运行质量和效率,参照其他省卫生厅关于《控制医疗机构药品收入比例的实施意见》的精神,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的相关要求,经研究决定对临床科室诊药占比进行考核。具体办法如下:

一、药占比的计算口径

临床科室和临床医生按照我院制定的要求,药占比细化至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计算口径为:

药占比=药品/(药品收入+医疗收入)×100%。

二、药占比的考核标准

根据年初我院职代会讨论通过的《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科室成本核算分配方案》来实施,各科室药占比考核标准如下:妇产科≤22%(妇产科门诊≤25%,妇产科住院部≤20%),儿科≤40%(新生儿≤16%,儿科住院部≤35%、儿科门诊≤45%),麻醉科暂定≤12%。内科≤30% 外科≤30%)

三、药占比的考核

1、对科室的考核

临床科室当月药占比未达标,减发科主任当月主任岗位津贴100元。

临床科室当月药占比比年初制定的成本核算方案规定的,每高5个百分点,罚科室绩效5000元,每降5个百分点,奖科室绩效5000元,奖科主任500元;

2、对临床医生的考核

(1)临床医生当月门诊药占比未达标,扣除该医生绩效工资300元。

(2)门诊医生当月药占比每超过考核标准1个百分点,该医生当月绩效工资下降2个百分点。

(3)临床医生当月门诊药占比严重超标达到8%以上的,扣除该医生当月绩效工资50%。为避免个别医生恶意行为,凡超过规定指标15%以上的,扣发当月绩效工资;连续3个月药占比超过规定指标15%以上的,给予暂停执业3个月处理。

3、临床医生应遵循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原则,严禁为了降低药比开大处方后加开一些非必要、不合理的辅助检查。

4、所扣减的科主任岗位津贴和医师绩效工资上交医院。

5、上述办法适用我院所有临床科室。

四、考核的执行

1、由医务科负责制定药占比考核标准及具体考核工作;院办负责数据测算,并与劳务津贴发放挂钩。

2、药占比考核和中药饮片使用率考核结果,同时作为医师定期考核的重要指标,与职称晋升和聘任挂钩。对考核严重不达标人员,医院将给予推迟晋升、缓聘、降聘、暂停执业等处理。

3、本考核办法自2012年3月起试行,2012年5月正式实施。

市妇幼保健院医务科 2012-2-18

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药物占比考核实施办法

为积极推进药比控制工作的开展,争取6个月内全面完成药比控制工作任务,特制定以下实施办法。

1、各科室门诊药物比例要求比上月制定考核标准逐步下降5%,直至符合考核标准要求。

2、每月进行量化考核,并将指标直接落实到个人,有关惩罚细节参照《市妇幼保健院临床科室药物占比考核方案(试行)》执行。

3、每周由药剂科统计病房及门诊医师药占比,并于周会上进行通报,各科主任负责通报,并督促好科室医生用药。

4、对于超额完成任务指标的,给以奖励:低于标准5个百分点的奖科室主任500元,科室5000元,低于标准10个百分点的奖科室主任1000元,科室10000元,以此类推。市妇幼保健院

2012-3-12

医院控制药比管理方案 篇2

1986年国家标准局发布的GB6583中将质量定义为“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或需要)的特性和特性各总和。”为了保证产品或服务满足所要求的质量而必须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或系统的行为措施被称为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医学计量侧重于确保医学量值在各传递环节的统一与单位一致,是质量保证内容的一个方面;而医疗设备质量保证是一个全面的方案,包括了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质量评估和设备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医疗设备的运行质量[1]。

医疗设备的质量水平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由于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大规模应用历史相对较短,人们对于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在医院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还认识不够,医护人员在诊治患者过程中由于设备维护、保养、消毒等不及时,以及操作不当等问题而造成医疗事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建立并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机制及探讨相应的理论与方法具有重要意义[2,3,4]。下面仅以呼吸机为例,谈谈我院开展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情况。

1呼吸机整体质量控制方案探讨

呼吸机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急救和生命支持设备,是在临床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为密切和持久的医疗设备之一。除了具有高风险性以外,呼吸机在医院中的使用面广量大,而且其正常使用涉及电源管理、气源管理及感染管理诸多因素,对其进行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且意义重大[5]。

通过不断的学习、摸索和实践,我们认为对于医院中呼吸机的质量控制需从外部条件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和污染控制几个方面入手(如图1)。

该方案涵盖了从呼吸机本身、呼吸机外部条件控制、呼吸机采购直到报废全过程等各个层面的内容。涉及购置人员的资格、购置质量文件的制定、供应商的选择、对拟购呼吸机质量的技术论证、呼吸机使用前的例行检查、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履历记录、呼吸机质量控制的内审机制、呼吸机使用质量信息的反馈、呼吸机使用者资格准入、呼吸机计量检定、呼吸机预防性维修及呼吸机的供电、供气质量控制等。医院工作中应该注意根据上述方案将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化,进而可将呼吸机质量控制相关项目列入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之一。

2医院中呼吸机质量控制检测实践

根据上述质量控制方案,我院加强了对呼吸机从“入口”开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从引进前的调研论证工作开始就由分管工程师全程参与把关。初步制定了呼吸机定期质量巡查、检测和工作记录制度,并结合医院实际开展呼吸机调配管理等。重视呼吸机的到货质量验收、技术培训、定期巡视保养维护等工作。

我们根据医院实际,通过实践和分析,重点研究和初步制定了医院在用呼吸机定期质量检测的系列参数控制标准(如表1)。同时利用引进的Fluke VT-Plus气流分析仪对我院21台在用呼吸机进行了普查和分析。

普查的21台呼吸机都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品牌呼吸机,共有7个品牌、8种型号(如图2),分布于ICU、EICU、老年ICU、RICU和调配中心等科室。

检测工作均是在脱机情况下,通过Siemens的夹板模拟肺进行。呼吸机的通气模式分别选择容量控制模式和压力控制模式。每一个参数误差结果的取得均是通过选取3-5个不同的测试点,然后取平均误差的方法。

在前述的呼吸机质量控制误差标准下,经过对检测的21台呼吸机的数据分析,得出各参数的合格率如下图3所示。

品牌呼吸机检测结果尚非尽如人意,可见加强对呼吸机的质量控制工作并制定相关行业制度势在必行。上述检测只是针对一些最常用的指标的检测,而且是在完全控制通气的情况下进行。实际上,潮气量、压力、氧浓度等参数的可靠性只能保证为病人提供准确的单纯机械控制通气,而应用呼吸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脱机。这就要求呼吸机允许并鼓励病人的自主呼吸需求,并适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也为我们提出了如何很好地对呼吸机保障人机和谐性方面的参数和指标进行客观检测和评价这样一个新课题。

根据医院实际,目前我们初定的呼吸机检测周期为12个月,条件允许则可以6个月检测一次,并且与日常的巡视检查工作相结合。对检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偏差较大的机器通知厂家进行调整。新购置设备和进行过内部维修后等的设备必须要进行检测。只有通过层层把关和长效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确保呼吸机的应用安全和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绍洲,康立丽.学习医疗设备标准体系加强设备的计量和质量保证[J].医疗卫生装备,2004,30(5):38-39

[2]吴正煜,王学明,田树喜,等对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5,21(4):272-273

[3]Tidsskr Nor Laegeforen.Quality assurance of technical medical equipment.1991,111(3):349-350

[4]Stephen L.Grimes.Security:a new clinical engineering paradigm.IEEE engineering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magazine.2004,7:80-82

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 篇3

在实际工作中, 医院应根据自身管理需要, 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 制定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 包括建立成本核算组织和成本管理网络, 规范核算单位的收入、费用项目和收支范围, 健全责任成本会计制度, 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 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等, 对医院经营成本进行预算、计划、分解、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 以达到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医院成本核算管理与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主观认识不足

目前, 在医院内部, 不少人仍然认为成本核算是财会部门或成本核算部门的事, 与其他业务部门关系不大。其实成本核算是涉及医院管理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 它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它涉及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最小核算单位的划分、收入的分割、费用的分摊、成本核算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的衔接、预算执行的监督与考核等, 仅靠财会部门或某一成本核算科室根本无法单独完成。这项工作只有在院长统一领导下, 在有关科室、部门和职工的大力支持下, 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 由财务部门或成本核算科室具体实施。从另一方面讲, 成本核算的最终目标是控制成本, 降低成本, 没有全体职工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 搞好成本核算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 医院成本核算级次的确定不明确

一般说来, 成本随着级次划分得越细核算就越准确, 核算级次划分越细, 越有利于控制, 越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考核;但划分得越细, 付出的管理成本也就越大。由于医院成本核算工作起步较晚、基础工作相对薄弱、不完整, 医院成本核算只是基于简单的科室核算, 大多数核算级次不明确, 对于科室内部的专业、项目、小组及个人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加考虑, 甚至把成本核算与计算奖金直接等同起来。

(三) 忽视差异, 强调统一

由于成本核算与科室及职工个人劳动分配相结合, 所以不少人就认为既然搞了成本核算, 大家就应一视同仁, 按一个标准、一种办法来核算成本、分配奖金。在“大锅饭”“平均主义”的影响下, 一些人忽视差异, 强调统一, 主张采用“一刀切”的办法进行成本核算。然而, 医疗单位的成本核算对象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1) 专业方面存在差异。众所周知, 医院内部内科与外科专业, 无论是治疗方法还是收费标准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2) 同专业内部也存在差异。比如, 同为大内科的小儿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等, 虽然用药机理基本相同, 但是在药物用法及用量上存在着很大不同;同为大外科的心外科、脑外科与普通外科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资产配置存在差异。由于历史及现实的种种原因, 医院内部各个科室在人、财、物的配置上存在着较大差别, 一个大科的人员和设备配置量往往是两个甚至多个小科室的总和。人、财、物配置的差异, 对经济效益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 间接管理成本的合理分摊存在困难

直接费用很容易归集到某一成本核算单位或成本核算项目上, 而间接费用的分摊则相对较难。由于历史原因和政府对医疗服务价格的约束, 一些医疗服务成本不能直接从收费中得到补偿, 核算的结果可能出现内部交换价格高于政府定价的现象。虽然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全成本核算已包括间接的管理成本, 但由于原先的成本核算基础较弱, 目前提供的资料仍然还没做到合理准确的测算。

(五) 政府对医疗收费的统一定价, 造成医疗成本与收入的不配比

基于历史原因, 医疗收费标准一直由政府统一定价, 而医院的医疗成本核算基础薄弱, 影响了医疗服务的按成本定价, 造成医疗项目收入和成本的不配比, 价格并没有体现医疗服务的真正价值。因此, 形成政府对医疗收费的定价相对偏低, 有的医疗服务定价甚至低于成本。

(六) 医疗服务的特殊性使医疗服务成本不易控制

医疗服务是一种特殊行业, 由于供方的专业性和垄断性, 需方的盲目性和被动性, 使医疗服务的成本不易控制。同时, 医疗过程是一个相当且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的过程, 同样的疾病在同一医院由于不同的医师采取治疗方案不同, 所支出的成本会不同, 收费也会不同。

上述问题的存在, 影响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现行的成本核算方法及奖金分配制度注重核算医疗设备、人力配置、材料消耗、水电费方面的成本差异, 而对其他因素关注较少甚至不予考虑。另外,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医疗行业的特殊性, 目前, 我国大部分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 只将设备折旧、房屋折旧、人工成本、材料消耗、水电费用列入成本核算范畴, 而数额较大、比重较高的管理费用尚未摊入成本, 这样算出的成本就存在着先天的缺陷, 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出医院运营过程中全部消耗。

二、医院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建议

(一) 树立新型的医院成本管理理念, 营造良好的氛围

医院各级领导首先要带头更新观念, 充分重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医院内部各部门要协调配合, 主动想办法解决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职能部门要大力营造氛围, 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正确认识医院成本核算工作重要性, 明确成本核算的目的、意义、概念和内容等, 不能把成本核算只理解为是医院进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 切实使全院员工在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 明白和确立成本核算的概念, 强化成本核算意识, 自觉培养开源节流、堵漏降耗的良好习惯。

(二) 建立有效的内部核算组织结构, 实行成本核算责任制

多年的实践表明, 在医院成本核算工作中, 需要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 实行院级统一领导、统一管理, 以期实现医院经济核算与经济管理工作的规范、高效、统一。由于成本核算是一项涉及到医院运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工作, 涉及到医院的所有部门和人员,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实行院长负责制, 在院长或院长委托的主管领导、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下, 以财会部门为中心, 由成本会计人员具体实施, 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医院财会部门配备专职成本核算人员, 各科室要指定兼职成本核算员。

(三) 正确划分核算级次, 建立健全监督体制

医院成本核算工作可以划分为多个级次, 如院级核算、科级核算、单病种核算等, 成本核算级次划分得越细, 核算出来的成本越准确, 就越利于对成本的控制的考核;但划分得越细, 付出的核算成本也越大, 难以取得管理与成本的最佳效益。鉴于医院目前经济管理水平偏低, 核算级次不宜在一开始划分得过细, 在划分级次的过程中, 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制定切合实际的级次核算方法。

(四) 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健全核算管理系统

低耗高效是市场经济对医院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 成本核算则是医院实行“低耗高效”目标的基础。笔者认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建立成本管理制度, 健全核算管理系统必不可少。因此, 必须要做好医院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第一产核资, 摸清家底。 (1) 通过资产清查、价值确认和资金核算等工作, 摸清家底, 确保成本核算原始资料的真实、完整;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制定合理的购进、维修计划, 避免盲目投资和不必要的设施维修;超过使用年限、经常需要维修的设备和无使用价值的设备, 按程序予以报废, 以达到控制折旧费用和维修费用过快增长的目的。

第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记录。要建立健全实物资产的计量、计价、验收、领退、转移、报废、清查和盘点制度;水、电、气等计量设备的配备应符合成本核算的要求;要制订合理的工时定额和计价、计量标准、保证维修、洗衣、消毒供应等辅助服务费用的合理分配;有齐全的医院基本数据和工作数量统计数据。

第三建立合理的成本核算原始凭证传递流程。传递程序应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部门及要求;传递所流经的部门、处理程序、期限。原始凭证及传递应讲求实效, 便于核对, 并容易操作。

第四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和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卫生材料和业务费用的相关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物资供应管理制度。对各种物资的采购、入库、出库, 应严格按医院制度办理;加强公用费用的日常控制;要实行定员定额, 尽可能地完善各项定额管理制度, 严格控制支出, 切实加强管理, 严格规定报销范围和审核, 在保证完成工作计划和任务的前提下, 真正做到“低耗高效”。

第五要建立起上下贯通的信息管理系统。成本核算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数据的质量。由于医院本身医疗业务的复杂多样, 涉及面广, 专业分工细, 必须依靠一套科学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才能确保成本管理的准确高效。

三、结语

医院管理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系统的工程, 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管理的核心和关键。要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就必须在医院全面地实行成本管理, 即全院、全员、全过程的管理, 改变仅重视实际成本和诊疗成本的片面性, 而要从医院、科室、专业、项目、班组甚至个人等各个层次, 诊疗、技术、经营、后勤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实现成本管理, 通过计划、决策、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办法, 计算每个环节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消耗, 人人参与, 做到医院诊疗护理工作和经营活动全过程都进行成本目标管理。成本核算只有与医院内部综合改革措施、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减轻病人负担相结合, 才能充分显示出它蓬勃的生命力, 从而促进整个医院的管理, 增强医院自身的竞争力, 实现医院的快速、跨越式发展。

加强护理管理 控制医院感染 篇4

1 加强组织领导, 注重环节质量控制

1.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

护理部主任是医院感染委员会的成员之一, 各临床科室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小组, 科主任、护士长任组长, 科里选责任心强、知识丰富的医生、护士担任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 形成医院感染三级管理组织体系。制定管理组织的职责和工作内容, 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作用。

1.2 完善规章制度, 加强监督检查

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管理工作, 主要取决于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在制定制度时必须要注意从现实条件和可能性出发, 以利于检查和执行。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制定“医院感染考核标准”, 各科室以此为依据, 由质量控制医生和质量控制护士每周1次进行自查, 及时发现科室存在的隐患并上报;医院感染科采用定期检查、随时抽查或深入第一线等途径, 了解科室的护理管理现状和质量, 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护理部;护理部在每月1次的质量控制会上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 并统一做法, 由护士长带领科室人员实施, 限期整改, 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医院感染科, 保证规章制度落实到位。

2 加强日常工作的管理

2.1 重视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与病人直接接触, 是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媒介, 经医护人员的手传播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 而医护人员的洗手执行率<40%[1]。因此, 组织护士进行洗手的培训很有必要, 通过培训使其意识到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医院感染科对手卫生应进行全员培训, 并下发有关资料。医院感染科和护理部应不定期对各层次的人员进行手卫生的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者与科室考核分挂钩, 保证手卫生执行到位, 预防感染的发生。

2.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

在护理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隔离技术[3], 如护士为病人静脉输液时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带”“一人一针一用”“一治疗一洗手”, 做好体温表、血压计、听诊器的消毒隔离工作。护士应正确选用和配置消毒剂, 准确掌握消毒时间, 保证消毒效果;根据物品污染后的程度和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危害性选择消毒、灭菌的方法, 对高度危险性的物品要做到灭菌处理, 接触皮肤黏膜的要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特别是侵袭性的操作, 积极学习消毒的新知识、新方法。

2.3 改善消毒设备

对手术室、产房、ICU、CCU等重点部门应安装循环风空气消毒机, 对紫外线灯管安装定时器, 既能保证空气消毒效果, 又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3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考试培训

进行教育培训是搞好医院感染管理的基础, 应制订全员培训计划, 每年对在职护士、新调入护士、合同护士进行严格的岗前教育培训, 提高护士的思想素质和职业素质, 熟练掌握专业理论和技术操作, 以保证护理工作的正确实施。护理部每月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知识考试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 其中包括消毒隔离、无菌技术、医院感染等内容, 考试成绩与奖惩挂钩, 增强护士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 使护士能自觉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

4 加强重点科室和人员的管理

4.1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

手术室、供应室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 区与区之间有实际屏障, 人流、物流由污到洁不能逆行[4]。对产房、换药室、治疗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洗衣房等, 可制定适合各科实际工作的感染管理制度, 督促检查落实到位, 同时应做好各项监测工作, 加强重点科室的管理来提高整体预防措施的实施, 达到预防工作和管理制度规范化, 以确保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4.2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培养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认真贯彻《消毒技术规范》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工作的认识。上班时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无菌操作时要戴口罩;操作前、后要用流水洗手, 如接触具有传染性病人、抽血、处理污染物品尽量要戴手套, 必要时穿隔离衣, 做到既保护自己又保护病人, 防止交叉感染发生。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质量控制,手卫生

参考文献

[1]李嫦珍.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3) :308.

[2]王文革, 许岩, 华楠.手卫生在控制医务人员医院感染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8, 22 (3C) :822-823.

[3]闫新丽, 朱小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体会[J].全科护理, 2008, 6 (12A) :3178-3179.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篇5

1 提高理念,强化认识

医院感染管理与自己息息相关,要做好院内感染工作,必须提高管理和护理人员依法执业的意识。WHO提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是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护理的各项工作与医院感染管理有着直接关系,护士直接承担着住院患者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同时也是消毒隔离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她们的慎独精神、责任心、所掌握的知识,直接影响医院感染是否发生及患者的生命安全[1]。由此可见,控制医院感染的各项措施都要通过护士来实现,护理工作是造成医院感染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明确本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责任。卫生部门颁发的各类医院感染相关的标准、规范,一般都是针对医院整体的,其中凡涉及护理人员操作的,主管责任在护理部,要与医院感染管理科相配合,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技术培训,把培训质量纳入护理控制和科室考核,进一步加强制度的监督落实。

2 重视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

护理人员在独立完成各项工作和紧急抢救时,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做出高质量的护理,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树立质量第一,患者至上,一切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操作,确实保证工作质量。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技能培训,是预防医院感染中人员管理的重要环节,护理部应与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密切配合,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使其在医疗活动中强化法规意识及安全意识,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使人人掌握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从而自觉遵守医院消毒隔离及有关制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3 完善监督管理体制

建立医院感染三级控制小组,形成季控-月控-周控-日控的有效监控网,把每个细小的目标责任落实到每位护士。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制,完善考核制度,加大奖惩力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高护理管理的主动性及护理人员的自我约束力。护理部应与医院感染管理科一起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时抽查和每月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通过规范化护理管理,加强消毒隔离力度、强化无菌操作理念等各项管理。护理人员不能因工作繁忙而忽视无菌观念违反无菌操作原则,要从思想上认识到无菌操作的重要性,自觉持久地坚持无菌操作原则。

4 充分发挥护士长的作用

医院感染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倍感陌生,要搞好医院的感染管理,首先必须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培训,从而增强全体护士对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和防护的意识,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医院感染的控制、管理工作,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自身作用[2]。护士长是学科带头人,又是行政管理者,双重职责于一身,是医院管理队伍中不可抹杀的力量。由于各科护士长都是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通过每季度1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员会议及每周1次的护士长会议,把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要求、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及有关文件精神等进行传达和落实。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无菌操作质量,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保存、使用及用后无害化处理等各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都有赖于护士长的监督,因此,科室的感染管理,护士长是关键。护士长应把预防医院感染、监督、指导管理工作作为日常基本工作来抓,并随时强化护理环节管理。

5 健全合理用药管理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与滥用是造成人体微生态失衡和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护士作为抗生素的使用者,应首先严格掌握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剂量、浓度以及抗生素类药物的配伍禁忌等,熟悉各种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抗菌谱和配制要求,认真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反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向医生提供停用和换药的依据,以最大限度提高抗生素的使用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保障。护理部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培训,以便从整体上提高护士的综合水平,提高其感染预防意识,出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从而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关系密切,加强护理工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自觉性、积极性,确保护理工作质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护理管理部门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助组织全院护理人员开展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监督,指导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消毒与隔离、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等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实践证明,严格的护理管理手段,对控制医院感染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勤.病房护士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中国实用医药,2009,8(4):22-23.

浅谈医院成本控制管理 篇6

在我国, 许多医院都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情况。在这种情况下, 医院要保证经营利益就会提高医疗费用, 这就出现了现在看病难的问题。面对医疗系统费用的提高, 医院不仅在经济利益上会有所损失, 在社会利益上同样也会有很多的损失。面对这一难题, 我国的经济体系提出了对医院的成本控制。

医疗资源的费用其实是固定的, 但是在医疗资源运输上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地理环境上的差异, 很多的医疗用品都是从不同的地方采购的, 这就造成了医疗资源价格上的差异和成本费用的增加。所以我们就要从医疗资源的计划、研发、采购、保管、运输等方面着手, 从根本上对成本进行控制。从医疗物资的计划到研发是要经历很多过程的, 需要投入很多的资金和时间。采购是需要医院提供相应的需求量的, 然而保管是对医疗资源相当重要的环节, 不同的医疗资源所需要的保管环境是不同的, 有的甚至是苛刻的, 也是医疗资源费用较高的一个原因。在医疗资源运输的途中, 有很多的运输环节会加大运输费用, 提高运输的费用率, 这会使得医疗资源的费用更高。所以解决好医疗资源的生产路线就可以相对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计划和采购方面, 要严格的控制费用的支出, 对开支要求的手续要严格的审核和控制, 对计划和采购的人员要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开支标准。在计划和采购的过程中要严厉地打击利用采购赚取差价的人, 也要严格的审核计划人员所提交的报告, 看是否有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

其实造成医疗物资的价格差异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保管和运输的问题, 在报关材料时, 经常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 但是报上去的价格确实依照原价或者是更高的价格, 在运输问题上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 虚报运输的费用, 故意提高运输费用, 在很多时候也会提高运输的费率而使得运输费用提高。面对这样的恶意提高价格造成医疗物资价格上涨的情况, 我们必须盯紧各个环节, 把牢每个关口, 严格执行规定。在保管医疗物资的情况下要严格的按照规定, 清楚地制定出医疗物资所需要的保管条件, 不能让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在运输上也是要严格把关, 对运输路线、运输方式以及所需要的运输费用都要有一个清晰、严格的规定。我们要严格地控制消耗定额, 从而提高利用率。

二、医疗成本控制的意义

医疗的成本控制就医院单方面而言是非常有用的。近年来医院逐渐出现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将医院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许多老百姓的口中, 医院已经不再是那个能够为老百姓医治病痛的地方, 医院的形象已经严重受损, 为了改变老百姓对医院的这种不良看法, 适当的降低价格就成为医院当前必不可少的手段。但是降低价格不能影响到医院的经营效益, 那就要从医疗物资的成本上着手了。

如今, 越来越多的医院都实行一种成本管理制度, 就是在根本上对医疗物资成本进行管理, 不仅要降低医疗物资的价格, 还要保证医院的利益。对医院内部的成本管理需要对医疗物资生产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在生产过程中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浪费, 成本管理是贯穿于整个过程的, 就医院的管理来说, 成本控制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在医院的管理中, 医院的开支浪费也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每一家医院在物资浪费问题上都要引起注意。医院的开支很大, 在医院需要很多人力、财力、物力方面的东西, 但也是因为有太多的东西, 医院反而就没那么多的时间去消除这些浪费的状况。在医院的管理中, 这是必须要解决的。面对医院的浪费情况, 成本控制管理就可以在实际需求的基础上算出医院的浪费情况, 比较清晰地得出医院在哪些地方出现了浪费, 需要在哪些地方改正。在成本管理的条例中, 对成本的控制是对经济基础的控制, 在医院的开支中合理的、有效的利用起来, 降低医院在经济上的不必要的浪费, 使医院合理的保持经济上的同等水平, 这样就可以减轻患者在经济上的负担, 使患者可以安心的看病, 也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医院的经济负担。

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所以出现浪费就应该积极的改正。成本控制管理就是为了降低浪费而制定的。大多数医院是实现经济责任制, 成本上的浪费会大大增加医院的经济负担,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会损害医务人员的利益, 所以自觉地实行成本控制, 主动地承担降低成本的责任, 能够加强人们对节约的重视, 也加强了对经济责任制的重视与关注。

三、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

在成本管理制度中很多人会想到经济责任制, 在医院实行成本管理制度的时候要适当的将经济责任制联系起来, 在清楚经济责任的情况下合理的、合法的取得效益和利益。

在医院实行的成本管理制度主要是针对科室和医务人员实施的。不同的科室中拨发的资金不同, 且不是每一次的资金都必须用完, 在没有用完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形成经济浪费。所以严格的控制所发放的资金, 对资金的管理要有一定的规划和制度, 在医疗过程中要对一切所需消耗的事项进行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在得到所需费用的情况下, 要严格的控制, 不能出现超出标准范围的情况。

在一些医院, 有的部门的人员过多, 这也是医院的一种浪费情况。在很多医院都是因事设岗、以岗定员、逐级聘用、优化组合、竞争上岗的制度, 在聘用规定上也可以实施全员制度, 在人员的问题上实现减员增效。这样就可以杜绝人员的浪费、一岗多人的现象,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提高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在医院有很多的小科室每天使用的频率并不多, 却依然占用医院的资源, 于是可以采用合并科室的方法。在合并的科室中也可实施资源公用化, 重复利用有效资源。在小科室中往往会出现人员散漫的情况,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是对医院资源的浪费, 对此, 医院可以对医务人员实行多劳多得的奖励。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人员散漫的问题。

对医务人员要提倡强烈的节约思想, 使每一位员工能够充分的理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对成本的节约是很重要的, 不仅是对医院, 对自己也是如此。医院对医护人员的监督要有力度, 出现问题就要及时的改正, 一味的宽容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医院的开支成本上要监督有力, 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对医院的每一个部门的支出都要有详细的说明和去向, 杜绝一切的浪费情况。

医院有很多设备的价格非常昂贵, 但利用率却极小, 这也是一种浪费的表现。所以要对医院的这些资源利用最大化, 对同种的医护资源要有公用的意识, 有效的遏制设备资源的浪费, 保证投入的有效化。医院的低效化资源设备有业务发展, 相应的技术也会有所提高。

四、总结

上一篇:员工外出管理办法下一篇:中国企业管理软件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