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共15篇)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1
2018年春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一、提交时间:
因本课程本周结课,下周适逢期末考试,所以论文提交提前一点哈,论文封面上时间统一为2018.6.30,切记切记。论文提交格式必须按照我提供的样表来哈
6月29日前完成书面论文用A4纸打印好交班长或学习委员,电子档也发给班长或者学习委员,注意电子档命名格式必须规范统一(命名: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简称),班长或学习委员汇总交办公室博学楼AB505法学院副书记办公室,联系方式于百江***。也就是说书面的和电子档的都要交,格式必须按照要求来。
二、主题范围:
本期“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三个专题。
1、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
2、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3、全面认识新时代历史征程(最后一次课会讲主要内容与专题有重复,会略讲),这三个专题涉及了国内外政治经济等形势。
三、论文题目:
参考主题范围,围绕三个专题所涉范围,任选一专题某一角度,自拟题目,力求题目新颖,必须有题目。比如:我眼中的中国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强国一代有我在……切忌求全,面面俱到。
四、论文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分析。
2、所选题材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观点正确,无偏激言论和反动观点。
3、内容有一定深度、分析问题透彻,条理清晰、有新意,语言准确严谨。
4、不少于2000字,格式编辑力求美观。
5、独立思考,绝不允许有大段抄袭,一经发现雷同后果很严重,不仅打回重写还会打分降等。避免雷同的最好做法就是要有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电子档附:命名样图:学号+姓名+专业年级简称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2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形势和任务,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任务, 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因此,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必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 主要应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反映其思想的教育性, 明确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二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教学应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这样,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体现时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栏目
每个专题 (四个学时) 我设计了四个栏目。在这些栏目的教学中, 既有教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主题内容的疏理, 又有文字及音像资料的支撑;既有相关内容的回顾, 又有本专题的内容的巩固, 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然、流畅。
1 新闻播报
上课之前利用40分钟时间, 以抢答的方式提问, 让学生回顾播报上一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 并选择1-2个与社会热点、生活相关的新闻, 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和看法, 来检验学生在上课之前关注时事的程度。最后, 结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 看待问题要由现象到本质,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由于一周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 时间间隔较长, 用这种方式做开场白, 将同学们远去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主题, 学生迅速安静, 精力集中, 等待进入角色。
2 课堂讲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 讲解本专题涉及的话题的来龙去脉, 入情入理分析成因、经过、结果, 明确指出作为大学生应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等, 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时事大家谈
讲课结束后, 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看法, 联系学生的“困惑”点师生共同探讨, 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让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
4课外资料
在完成每一讲的课堂内容之后, 给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 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 主要以图片新闻和音像资料为主。比如:讲“东北亚局势”时, 给同学们下载编辑有“朝核计划”、“美日军演”、“韩日军演”、“美日韩军演”等课外内容。
三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
形势是客观的存在, 政策是人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制定的主要指导性原则, 二者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 形势决定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形势是动态的, 教师要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正确评述国家政策, 切实消除重形势轻政策现象, 否则就会出现就现象进行讲解而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 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含义, 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例如:台湾问题是形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教师在回答此问题时, 要结合两岸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评述政策的变化, 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 结合“九二共识”和“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意蕴;在两岸逐渐走向对话的今天, 结合两岸三通以及其他经济政策把握台湾问题的未来。
2热点教学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形势教学中, 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局势变化中的热点, 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 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 联系事件的背景, 联系历史, 教给大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如2010年9月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 以及2012年9月11日的“购岛”事件, 在这个问题上, 教师要告诉学生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 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 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 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 日文名称“鱼钓岛”;针对日本的行径, 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 自1970年开始, 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 称为“保钓运动”。总之, 热点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 要准备把握热点的本质, 从而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3 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亦即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在形式与政策教学大纲中, 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自己的主题教学内容, 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中, 联系国家政策实际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比如在2008年突出奥运的主题、2009年突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2010年突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题、2011年关注中印关系、东亚新变局和国内民生改善等等。通过主题的学习, 突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 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论性、完整性、逻辑性特点, 同时要避免教材的动态性不够问题。另一方面, 要根据教育部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化, 安排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自编讲义, 同时把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影像信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 更加注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 教材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故而教学中要充分影像资料。“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浓缩500年世界史, 从中国人的特殊视角探寻了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复兴之路”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共十七大召开前, 中国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两部纪录片对于大学生而言, 都是难得的影像资料, 对于大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道德教育专题中, 选取“道德的力量”, 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影像片为教学资料, 学生在模范事迹的触动中完成了道德观的完善或重塑。
总之,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中心内容的需要。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艰巨任务,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他如保障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探索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需要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娥, 傅根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子教育, 2009 (4) :64-66.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形势与政策论文要求 篇4
一、为2011级开设首场专题讲座的老师应向学生布置本课程结业所需的小论文写作任务,指定班级学习委员届时负责收齐作业。
二、小论文写作要求
1、不少于 2000 字;
2、用 300 格或400格作文纸手写;
3、论文格式:题 目、学院专业学号姓名、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
4、学生提交时间: 2014年6月1日
三、论文写作方向
1、略论科学划定和践行“生态红线”;
2、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思考;
3、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考。
4、为什么说反腐败的目的是建设清廉政风
5、试论“法治中国”对推进反腐败、建清廉政风的意义
6、大学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对你择业的影响
7、大学毕业生“族化”生存现象折射的积极意义
8、新兴经济体经济结构调整研究
9、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5
一、论文题目
1.就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2.试就中国梦和青年大学生如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谈谈自己的看法;
3.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因素分析。
二、论文总要求及评分标准
1、在以上3 个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
2、论文总字数要求在1500 字以上(占总分5%)。
3、尽力以自己的语言完成论文的写作(占总分20%)。
4、引用别人的文字、资料要注明出处(占总分5%)。
5、论文必须观点鲜明,论据有力,资料翔实,并请独立完成。同一论题不允许出现内容雷同现象,如有雷同,即为零分处理。(占总分的70%)。
三、格式及打印要求
1、统一使用A4 纸,单面打印;
2、封面:要求单独打印,样式见下页;
3、字体全部用宋体。
4、电子版统一交学习委员处,以班级为单位上交。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6
一、考试方式
撰写论文,论文题目可以从以下拟定的题目中任选一个(也可以从中选取相关切入点),或根据本学年学习内容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2000字,统一用黑色水笔或黑色钢笔书写在学校发放的方格稿纸上,封面统一注明“2010-2011学年《形势与政策》课程作业”、分院、年级、班级、学号、姓名。使用其他格式纸张、其他格式和打印文章一律无效。
二、时间安排
11月09日--11月25日为考试时间。11月25日前,各班学习委员将本班所有论文(按照学号排列)交到行政楼社会科学部,同时上交一份班级名单(注明班干人员,并在所有已交论文同学后打“√”)。未按时缴纳者,均按不及格重修处理。
三、参考论文题目
1.如何正确看待我国当前的民族形势与民族政策。
2.如何看待当今国内外的经济形势。
3.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4.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你是如何看待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当前我国民生问题的焦点。
6.上海世博会的召开是继奥运会后,在我国召开的又一个盛会,如何看待世博会对我国的影响。
7.试分析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中美关系未来的走向。
8.房价已经成为当今百姓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在政府一系列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市场何去何从,对此你有何看法。
9.如何正常调整就业观及运用好当前的就业政策。
10.如何看待党员先进性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11.国际经济形势的现状与未来。
12.当前大国关系与我国外交新挑战。
13.如何准确把握国际安全形势与地缘政治的新动向。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7
1 对新形势下药师工作的认识
经调查研究, 在我国的大部分医院, 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医院中, 药师工作仍然停留在传统的采购、调剂、制剂、检查和药房管理等范畴中。药师的职责除了能够在制剂和药品检查中有所体现意外, 其余的采购、调剂和药房管理很难将药师的专业特点展现出来。当前, 许多医院的药师从事的是采购员、营业员和保管员[1]的工作。伴随着医药工业的逐渐发展以及工业制剂的逐渐增多、品质优良, 医院制剂的工作环节逐渐消失、萎缩, 对医院药剂质量的检验工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 传统的药师工作内容已经不适用于新形势下的要求, 重新认识药师工作的内容和前景十分重要。法律中对新形势下药师的职责规定主要有:药品的采购、管理, 参加临床实践进行临床药学研究, 配置临时制剂, 参与药品质保体系等。部分学者认为药学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 即临床方向和发展新药[2], 药学必须面向临床为患者服务, 在与患者直接的接触中寻找新的立足点。
2 关于新形势下药师工作的思考
2.1 面向患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逐渐推进, 实施药学服务成为国际公认的药师工作内容, 即为患者提供直接、有责任的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药疗等相关服务。这要求药师激昂工作重心从传统的以药为中心转移至以患者为中心。改变以窗口配发药为起点, 以内部管理为终点的被动模式, 加强药师与患者之间的面对面交流, 耐心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此外, 药师要充分认识到工作的服务对象是患者, 而不是药物, 树立药师为患者服务的观念。药师在具体的工作中不但要从药学、医学的角度对患者进行直接的用药指导, 还应积极的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工作, 尽量减少临床治疗中的药源性和医源性错误。同时, 药师要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用药方案, 提高治疗效率的同时优化服务费用。
2.2 深入临床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我国的药学势头发展逐渐增大, 药学研究开始向制剂学转变为临床药学。临床药学指的是医院药学中具有较高科技含量, 体现药学水平和提高药学人员的医疗工作和服务项目, 是医院近年来的药学发展方向。在临床工作中药学的主要工作有给药建议、药物检测、药学会诊[3]等, 同时, 药师要深入临床进行个体的用药监护, 参加并发查检和临床试验工作。药师逐步面向临床具有巨大的潜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面向社会
在医药体制不断改革的同时,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逐渐分离, 药品流通逐渐多元化, 各种规模的要点大范围崛起, 为人们提高较大便利。但是营业性的要点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规范性, 为患者的安全用药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西方一些国家的专职药师队伍妥善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我国的药师队伍尚不十分完善, 为顺应医疗事业的发展需要, 医院应加大非处方药房的建立。加强对社区服务社、候诊大厅等地的药房开设, 将药师工作逐渐推向社区。这样, 不但能够有效的提高药师的技术, 更能够为广大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条件。药师进入社区, 能够将药师工作推近人们的生活, 将药师的工作价值、作用体现出来, 药师对患者加强用药指导能够明显的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4];对药品质量、用法等的监督能够尽量的避免潜在的用药危机, 为患者的安全治疗和经济利益的提升提供一定的保证。与可以此同时, 药师与患者之间的交流能够不断的发现新问题以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达到药师工作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变。总之, 医院的药师进入社区为药师自身的工作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 并能够为社区居民的生活、医疗提供保证, 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3 新形势下药师必备的素质能力
3.1 积极主动的态度
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 药师在自身的工作中不但要努力的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 还应加强对药学专业的了解, 不断的加强对医学和相关边缘学科的学习, 努力成为具备多种知识的新型药师。在日常生活中, 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强化职业道德, 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 培养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精神态度, 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3.2 利用科技手段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药师的服务效率和水平, 使更多的患者获得优质、便捷的服务。其中, 常见的科技手段有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等, 药师可以依靠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为患者提供相应的用药指导[5]等, 同时, 也可以采用药品手册等向患者介绍药品相关知识, 帮助患者正确的认识自身患有的病症, 做好药物治疗效果及不良反映的心理准备[6], 减少患者不必要的顾虑等, 进而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达到最佳的用药效果。
4 结语
药师是医疗服务工作中不能缺少的重要人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事业的不断壮大, 其工作价值和作用将会逐渐受到患者和社会的认可, 并给与更多的重视和关注。目前, 虽然非药师与药师之间不存在明确的区别, 高学历、高素质的药师上不能够完全摆脱发药、配药等传统工作, 临床药学研究梯队的形成仍然具有一定的卡困难。但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医药事业的不断进步, 药师应该在工作中重新认识自我工作的责任, 正确的把握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不断的将自身工作的重点转移向临床和患者。与此同时, 药师应不断的加强自身知识、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工作需求, 为患者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 实现自身工作的价值。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疗改革的逐渐深入, 医院工作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保证人民的生命健康是医院工作的重中之重。药师在医院工作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在新医改的形势下, 药师的工作也出现相应的转变。该文围绕在新医改的形势下对药师工作的新认识以及药师工作的内容、发展等技能进行研究。
关键词:新医改,药师工作,新认识,工作发展,改革内容
参考文献
[1]张关心, 李丹.医院药师队伍现状与对策分析[J].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8 (7) :109-110.
[2]贺秋豪, 陆其峰, 俞秋峰.上海市青浦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剂人员执业情况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3 (4) :198-199.
[3]范惠霞, 李梅, 王峻, 等.山西省二级以上35所医疗机构药剂人员情况调查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 2012, 15 (14) :106-107.
[4]王淑洁, 王育琴, 贾丹, 等.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完善与评价[C]//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20-121.
[5]姜洋, 邢花.新医改形势下的基本药物政策[C]//2011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国家药物政策与《药品管理法》修订研究”论坛论文文集,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95-196.
形势与政策教育“三双模式”探析 篇8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模式;创新
形势政策课具有时效性强、知识面广、教师队伍复杂、教学方法丰富等特点,无形中削弱了教学的实效性,增加了教学与管理的难度。为进一步完善形势政策课的教学环节,整合教育资源,切实增强该课程教育的吸引力、影响力和感染力,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对形势政策课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探索。
一、教学内容的“双统一”
形势政策课的教育内容除了一些基本理论外,与其他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央地方政策的调整决定了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永远在不断更新,同时,教学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多领域。这些决定了形势政策课的教育内容要坚持“双统一”原则。
(一)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形势政策教育首先要坚持思想政治的原则性即以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教育为本,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形势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在坚持原则性的同时,根据不同年级灵活选取不同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差别教学,做到教育内容与各年级的思想实际相吻合,如,一年级的学生理论水平不高,首先从认识方面着手,对他们进行国情世情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及恋爱观教育;对二年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与集体主义教育,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对四年级的学生进行有关的就业教育,引导学生认清形势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二)知识性与方法性的统一
形势政策教育涉及领域广,而课时安排少,如同“隔靴搔痒”,这要求我们变教育内容的“多而杂”为“少而精”,抓住关键,注重实效,提高形势政策课的知识性。同时强调,“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学会用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方法观察形势,用因果联系挖掘事物的本质,使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与特殊性规律,预见形势发展与政策提出的必然趋势,全面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
二、教育渠道的“双结合”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
校园文化活动是形势政策课的有效载体,把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融入校园文化中,通过常态化、多样化的活动和生活性、趣味性、创造性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展现欲。同时把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关心的形势政策热点结合起来,开展主题校园活动,如,学习“七一”讲话“胜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等活动。
(二)“第一课堂”与实践“大课堂”结合
形势政策教学的特点是灵活性,这注定了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了解社情民意的主渠道,是运用深化理论的主阵地。学生只有走进社会、贴近群众,才能获得一手材料。同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要深入农村、社区和企业开展调研活动,帮助他们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矛盾问题;围绕文化大繁荣大发展问题,积极倡议学生利用寒暑假回乡考查当地文化建设与发展状况,发掘当地文化资源;围绕“三农”问题,开展共青团中央的“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教育活动。
三、教师队伍的“双互动”
(一)课前集体备课,实现资源共享
形势政策课教师的每一次课程设计都要符合时效性,相对其他理论课教师而言,教师面对的内容永远都是新的,同时还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这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要充分发挥教学队伍的优势,实行课前集体备课,提前将专题交给教师,让他们自己选择所擅长的内容。主讲教师负责一个专题,然后集体备课,备课组提出各自意见并确定讲稿后,就同一内容给多个班级讲授。这不仅发挥了教师的主动性,减轻了他们的备课负担,也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集思广益、百家争鸣,还使教师有了相对固定的教案,强化了对内容的把握。
(二)课后交流反馈,互助带动发展
要促进形势政策课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除了课后交流反馈外,更重要的是专兼队伍的互相促进,共生共建:形势政策课专职教师长于理论教学,缺乏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准确把握,而作为兼职教师的各学院党委领导和辅导员,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但专业功底不强。形成两支队伍互相交流机制,各自融入对方的工作中,这既有利于专兼队伍在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也有利于在共同工作中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进而形成全员育人、互动互助的良好局面。
形势政策课作为一门课程建设,离不开教学内容的整合统一、教育渠道的拓展结合、教师队伍的互动共建三个环节。如何实现形势政策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参考文献:
[1]程丽.抓好两个环节激活形势政策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0.
[2]韩玮.理工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S1).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9
一、考查论文题目选题及要求:
结合本学期所学专题知识、《时事报告》大学生版课本相关内容或课外参考资料等,按照如下题自行准备相关资料,自备试纸,于课堂上由任课教师选定一题,同学自行撰写不少于1000字的论文(占期末成绩的70%),不必写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要求工整书写。此考查论文作为期末考试,如有雷同超过30%者,一律记为零分;不交论文者,以弃考论处,记为缺考。
二、考查论文参考题目:
1、如何认识浮躁、焦虑等不良心态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2、当代大学生应如何传承辛亥革命精神?
形势政策要求 篇10
一、实践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完成本学期“形势与政策”实践课程。
1、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主题教育;
2、参加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各种志愿者服务活动;
3、参加各类社会调查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
二、实践过程
1.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主题教育:通过“红色英烈”、“红色寻根”、“红色传情”、“红色记忆”、“红色一课”、“红色情怀”、“红色经典”等系列主题教育,增强对党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坚定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将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会和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2.各种类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调查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选择多种形式,以明确的目的开展实践活动,将活动中得到的感受、体会和成果形成文字材料。
三、任课教师
各带班辅导员是本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全程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并予以指导。
四、报告要求
学生可独立完成实践报告书,也可组成最多不超过6人的团队协作完成。
学生通过宣传部“形势教育”专栏网页下载《实践报告书》统一格式,填妥报告书,不少于3000字篇幅的小论文附在报告书后面,文体可以是议论文或调研报告,在确保不存在抄袭的前提下可使用电脑打印。
杜绝任何形式的抄袭和胡乱编造数据和事实的行为,能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去分析和认识问题;小论文语言流畅,主题突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紧密联系个人思想实际。实践报告和小论文规定用A4纸装订,第14周向辅导员交卷。
五、实践结果考核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11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与其他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知识体系灵活性强、实效性高,必须以新鲜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参与中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客观的态度理性看待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095-3089(2016)34-0026-01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多年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要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必须增强学生对教学的参与感、对现实生活的参与感,在参与中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中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客观的态度理性看待当前的焦点、热点问题,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努力成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先导。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具有内容更新快的显著特点。中宣部、教育部每年于春、秋两季学期开学前制定两期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各学校根据教学要点选择相关内容组织编写教材。由于没有统一的要求,没有具体的指导,各高校编写的教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低水平重复的现象。
2.师资不稳定。
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具有难度大、变化快、备课耗时多的特点,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在时事新闻、社会热点等知识的获得方面,教师和学生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它要求任课教师更要有较强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较高的政治敏感度、较好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必须对一个社会热点研究得更深入、梳理得更系统、分析得更透彻。
3.教学不规范。
教育部根据中宣部关于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部署,明确要求形势与政策课按平均每学期16周,每周1学时计算。经调查,大多学校在执行时存在偏差,学时安排普遍不足,不少学校四年只安排一学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
二、关于参与式教学改革的思考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体验”为核心的教学形式,它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个体经历、互动活动、情感体验等形式,让学生产生认知、触发情感、价值认同。
1.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果。形势与政策课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使学生能够形成认识国内国际形势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通过设置互动话题讨论交流,使学生增强对社会现实的了解和分析,从而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和形势政策观,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参与式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时事热点和政策焦点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晴雨表”,必须通过课堂外的实践活动才能及时传递,大学生也只有通过社会活动的实践和体会才能实现价值认同和价值弘扬。课堂内通过知识的传授,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课堂外通过对事实的剖析,解决“如何看”“怎样看”的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统一。使价值观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构成“形势与政策”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相契合的完整的教育范畴。
3.参与式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参与式教学是通过实践的方式来丰富和活化教学内容,把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带到实践中去验证,加深了学生对抽象理论的理解,实现了课内培育与课外践行的统一,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此及彼、身临其境、验证道理、坚定信念。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探索
近年来,教学团队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以及成绩评价体系等主要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努力在学生参与、氛围营造、建立机制上下功夫,挖掘课堂和社会两大教育资源,形成了共同开展大学生形势与政策价值观教育的生动局面。
1.以专题讲座整合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效性强,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与政策变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门课程的特点,我们以专题讲授为基本形式,站在学科和专业建设的高度,精选了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大学生感兴趣的热点疑点作为教学专题,既有相对固定的内容模式,又突出时效性,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使专题讲授突出了时代性、针对性和知识性。
2.以团队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通过集中召开教研会确定专题,然后采用团队教学的方式,每名教师承担一个专题,并成为其研究方向,将这些专题研究得精、深、透,使之成为这些问题的专家、学者,这名教师在一个相当稳定的时期,专门学习、思考、研究本人担负的任务,并将其研究的成果运用于教学,使《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有突破性进展。团队成员团结合作,互相交流配合,注意各专题的衔接。这样充分发挥了团队教学模式的优势,最终形成育人合力。
3.以移动互联网延伸教学空间
针对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特征,近年来,我们探索利用移动互联网建设微信课堂的形式,拓展教学手段和渠道,课程容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及时收集当前时事资讯,并深度解读,将文本、音频、视频等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材料编辑成图文并茂的专题,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自主学习。二是组织学生基于朋友圈建立相应的讨论小组,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起讨论,随时随地的交流分享信息,有效增加互动,扩大课堂容量。三是把课程考核延伸到微信平台。开发微信考试平台,建设试题库,让学生在答题完成后提交后立即看到自己的成绩。允许学生重考刷分,延长考试时间,让学生在成绩比较中获得类似闯关心理和冲动,从而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形势与政策内容。
4.以立体评价改革考试方法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 篇12
1 实现正确的学科定位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人们常常听说,研究古猿人头盖骨的是历史学中的考古学;研究蚂蚁、蚊子、臭虫和草履虫的是生物学中的动物学;研究人类说话的是语言学。无论是考古学、动物学、语言学,还是别的什么学,统称为科学。然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课程的《形势与政策》是不是一门学问,是不是科学?对此,可能许多人都没有准确的定位。而对本课程的科学定位,将直接决定大家对该课程的态度,从而也就影响到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首先就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学科定位。
《形势与政策》主要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并且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有关观察分析形势、制定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真正理解、拥护、执行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树立讲政治的意识,养成讲政治的习惯,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逐步形成正确分析判断国内外时事政治的能力、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能力、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的能力。因此,《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要求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时政,同时达到一个独特的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的目的。
另外,由于“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线”[2],“政策又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并且表现于行动的过程和归宿”[3]。而且,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如果我们忘记了党的总政策,我们就将是一个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在我们执行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政策时,就会贻误我们的工作”[4]。甚至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告诫自己的学生,要施好政,就必须要有“兵足、粮足、老百姓相信政府”这三个条件,而老百姓相信政府就是要相信政府制定的政策。所以政策的政治性很强,这也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政治性比较强,铸就了其政治教育的学科性质。
所以,我们对待政策和策略的教育千万不可粗心大意,并且要不断探讨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事实上,早在1980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就明确提出要加强“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要把国家的形势和困难,党的工作和政策经常真实地告诉群众”。其后,国家教委等部门将《形势与政策》课程列为“两课”内容之一,从制度上确立了《形势与政策》的学科地位。对此,我们要毫不懈怠地贯彻执行,千万不可对该课程的定位产生丝毫的偏差,否则就会失去设置该课程的意义,那也就更不用谈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了。
2 形成科学的教学管理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关键
正是由于目前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科定位偏差,导致了现实中对该课程的教学管理不规范,比如不将其列入课表,或是列入课表而不上课,或是随便放个电影了事等。然而,在实现正确的学科定位前提下,对该课程的教学管理就需要严格、规范了。《形势与政策》是高校课程体系中最具特殊性的课程,它是“最不像课”的一门课[5]。它所讲述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具体表现为政策是相对稳定的,形势是变化发展的;而且授课对象是不同层次的,教育要考虑连续性和系统性,又要考虑针对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管理则更显必要。
2.1 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领导管理
国家教委于1987年在《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中将《形势与政策》规定为大学生必修课,同时规定该课程应当“由学校主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部门和教务部门共同领导,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室负责组织实施”。所以,高校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学工处、团委、思想品德教研室等有关部门要通力合作、明确分工、功能互补,从而形成管理合力。如果各部门互相扯皮推诿,这门课就要落空。因此,校党委应该树立课程观念,理顺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分工。党委宣传部是学校意识形态和形势教育的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对全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做出规划,提出教学要点和有关要求,并不定期举办大型形势报告会。此外,还要积极协调各方关系,尽最大可能帮助解决教学和管理中的实际困难。“两课”教学部门负责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教务处负责教学计划、排课、成绩管理,学工处负责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等。总之,应该形成上下畅通、左右协调、有分工、有协作、责任明确的领导管理机制。
2.2 将《形势与政策》课程纳入教务管理
《形势与政策》既然是一门课,就要以课的形式在制度上予以保证,将其纳入教务管理。只有在教学管理体系中,才能使这门课程正式而规范,才能深入对教学体系的重点、难点进行研究。所以,需要将该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计学分,并进行考核。
2.3 加强教学行政管理
由于《形势与政策》有其特殊性,所以对其管理要和其他课程相区别;但它仍然是一门课,所以对该课程的教学行政管理也要和其他课程一样注重其规范性和一致性。因此,在将其纳入教务管理体系后,就要解决好课程的具体管理问题。在此,需要做好“集中与分散”的工作。所谓集中,就是大学生在四年中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约20学时),开展国际国内形势的重点问题、基本格局,我国外交的政策及对形势走向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维持这门课程的稳定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制度和量化上解决教学工作的一致性。所谓分散,就是面对不同年级全体同学的教学,是抓热点问题的及时性教学,是集中教学的补充、扩展和深入。只有这样,才能既保证学时,又保证教学效果。
3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当前,课程的高要求与教师素质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要求任课教师在政治上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在业务上有较深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础,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创新意识;在能力上,对新事物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然而,从目前的队伍看,教这门课的多数为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尽管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比较熟悉,其中也有一些辅导员的理论水平还不错,但是也有很多人在理论水平上有所欠缺,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课程教学上,需要有一支稳定的教学队伍。这个队伍可以由“两课”专职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宣传部有关人员和热爱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教师组成。“两课”教师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职责;党政领导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知识面广,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比较丰富;宣传部是学校党的“喉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该部门应尽的义务;专业课教员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员的有益补充,他们可以以专业知识为切入点,进行形势与政策的教育。
对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分期分批的培训,不断拓展其知识面,提高其综合素质。由于当今世界风云激荡,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一些问题并无现成的研究成果供教师使用和参考。因此,教师应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独立研究形势与政策问题的能力,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形势与政策》课涉及面广,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外,还应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学生在课堂上方能感受到教师的知识面和魅力,教学效果方能由此得到保证。
4 改革教学方法是增强教学效果的生命力所在
教育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的,包括两方面:一是教育者主动向受教育者传输一定理论、观点的教育过程,二是受教育者能动地对教育内容进行认可、吸纳的接受活动。离开教育就谈不上接受,但有教育没有接受,一切教育活动都将成为无效劳动而失去意义。因为作为外因的教育活动只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和条件,而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只能通过受教育者的接受活动才能完成和体现。因此,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开设这门课的预期目的,学生的接受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教育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励人们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在原因,而动机又产生于一定的需要。接受既然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认识活动,就必然与一定的需要相联系。没有需要,就没有主动地接受活动的发生。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要——无论是物质的、精神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都将作为一种驱动力,调节主体的自身状态,形成对客体接受的欲求倾向——接受动机,从而引起接受活动的发生。作为动力要素,主体的需要意识将直接影响接受过程的效率。需要意识越强烈,动机越端正,主体的接受活动就越积极、越认真,反之则会出现消极应付或表面接受。这就是著名的“需要——动机——接受”三步曲接受理论。基于这一理论,我们要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多方面着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形成内在需要,进而产生接受的动机,并最终接受,以达到增强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而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教学方法,因此,教学方法便是增强教学效果的生命力所在。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因学科、课程不同而异。《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目的一是为了让广大学生了解当前的国内外局势、政策等内容,另一个也是最主要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观察形势、理解和掌握党的方针、政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定科学理性。也就是说,我们在向学生提供“黄金”的同时,还要教会其“点金术”。这样的教学目的就为该课程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确立了指导思想,为教学效果的增强指明了方向。
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时,需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要遵循接受理论的规律,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点教学艺术。比如,在课堂上教师介绍当前形势与政策后,对此政策进行分析前可以用一些其他相关的事例作一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便可以进行分析,教会其分析的方法,也就是“点金术”。在学生有兴趣的情况下,大家的注意力一定很集中,教学效果当然就比较好。当然,具体的教学方法很多,只要遵循该指导思想和规律便可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加强理论教学的过程中,社会实践环节的教育更具有直观性、可靠性。因此,要引导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社会考察以及党团组织生活,特别是寒暑假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论文评比、交流感想等加深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地理解和认识,提高了解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
5 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形势和政策环境中,没有人可以离开一定的形势与政策环境。《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分析和认识形势与政策的能力,而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增强则有赖于对该课程正确的学科定位。在正确的学科定位的指导下,将其纳入教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此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形势与政策》课程设置的目的,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肩负着向大学生宣传政策和介绍形势的任务,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分析形势与政策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目前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效果不佳,很多人不重视。综合分析之后,发现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正确的学科定位,并将其纳入教务管理体系,同时加强师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便可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果,形势与政策,教学
参考文献
[1]刘乃斌.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研究[J].大连大学学报,2002(3):60.
[2]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96.
[3]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284.
[4]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1314.
党校结业论文要求 篇13
一、论文要求
1.论文要有思想,有自己的观点;
2.联系实际,不要空泛议论;
3.需手写稿,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白色信纸”,黑色水笔或黑色钢笔;格式要求:第一面只写题目专业 班级姓名 学号,注明“入党积极分子学习班”或“预备党员培训班”;
4.论文具体题目抽取以下题目中一个,字数不少于2000字,预备党员论文也可结合交流学习活动谈谈心得体会。
5.各系党校负责老师于4月27日前收齐结业论文并进行批改。
二、论文选题
1.对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当代学生应该从何做起?
2.创先争优活动与党性修养的联系
3.肩负责任满怀感恩
4.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心得
5.试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中对我们元培学生的机遇与挑战
6.试论应该如何端正大学生入党的动机
7.如何加强主旋律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
8.如何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9.我院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调查及分析
10.价值观的核心是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11.雷锋精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和作用
12.我眼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3.核心价值观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14.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15.绍兴精神与我们的价值观
16.元培精神讨论
党校结业论文格式及要求(标题) 篇14
1、结合分党校学习,独立完成一篇论文,根据“数科院分党校第十期学习班结业论文参考题目”拟定标题。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但一般不要超过5000字;论文须有200字以内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2、论文力求中心突出,观点鲜明、新颖,言之有据,论述完整,表述准确,语言简洁,格式规范。凡引用他人观点,必须注明引文的出处,并在论文后列出参考书目及参考文献;
3、经批阅,不合要求者,一律重写;(全文照抄,或拼凑他人文章超过论文篇幅三分之一的,均以作弊论处,由此而引起的责任纠纷由作者本人负责。)
4、封面上的标题(即论文的题目)用3号黑体字加粗,标题下面注明年级、姓名,学员编号等,字体为宋体四号字加粗,纸张用A4纸;
5、页边距上下为2.54cm,左右为3.17cm.文章段落行距为1.5倍行距;正文要插入页码(封面不插入页码)
6、由于论文题目已经在封面给出,所以第二页开头不用论文题目。
7、结业论文模板仅供格式参考,内容部分请自行撰写。
【内容摘要】(黑体小四号字)概述论文内容(仿宋体小四号字)。【关键词】(黑体小四号字)
关键词一般三个以上,相互隔开(仿宋体小四号字)
(空一行)
(正文)宋体四号字,纸张用A4纸,每段首行空2个文字(即输入4个空格),排版要标准。【参考文献】(黑体小四号)
(内容用宋体,小四号)例如:
1.蒋冰清.英语委婉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4(4).(作者.论文标题.杂志名称[J], 年,卷(期).)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探析 篇15
一、《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意义
高校是培养高层次、综合人才的重要阵地,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形势与政策》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如何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面前把握发展的方向,看清复杂问题的本质,是年轻的大学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逐渐深化的过程中,社会的转型充满了机遇和调整,如何把握机遇、迎接调整,也是大学生需要面对的问题。在复杂的形势面前,大学生充满困惑、疑问是可以理解的,需要特别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帮助他们提升认识问题的高度,提升看问题的视野和广度。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是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认识、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重要载体。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年轻的大学生充满活力,对未来的世界满是疑惑、未知,带着探索求知的热情融入这个世界,但是同时他们敏感、辨别力不强,容易被各种思潮影响。《形势与政治》课程教学改革,使这个课程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既对国际国内形势与政策及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分析、阐释,又针对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进行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地分析和把握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有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从这个角度讲,《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促进大学生自身成长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可塑期。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呈现出一些不协调的状况,如对事物反应敏锐但分辨是非能力较弱、知识技能过硬而道德修养略显欠缺。如要解决这些情况,需要不断地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使其更符合教学规律和人才的成长规律,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形势,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发展。
二、现阶段“形势与政策”课存在的问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已将近20年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客观事物总是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下面简单探讨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的针对性不明显
《形势与政策》课程一般采取集体备课形式,备课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所教授的学生是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却没有明显区别。这种备课方式,对于国际国内形势分析是可以的,但是对于常规性的内容不太适合。
(二)授课内容缺乏连贯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丰富,授课方式灵活,广受大学生的好评。但是存在着课程连贯性不强的问题。学生在几个学期都开设此门课程,但是学到的知识有雷同之处,也有重复和滞后的现象,需要在教学内容上进行系统性和连贯性方面的改进和加强。
(三)授课方式简单
目前此门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采用“一对多”的方式进行,个别学校开设讲座,或是邀请外籍人士授课,讲授国际形势,或是带领学生走出去,进行第二课题教学。但是以上的方式,人力、物力及授课内容把握等都存在问题,所以还需要探讨更多有效且切合实际的灵活的授课方式,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四)仅在本科生阶段开设了此课程,忽略研究生阶段的形势与政策教育
目前大部分高校,仅在本科生阶段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比较宽松,没有开设此门课程。有人认为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已经接受了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那么研究生阶段就没有重复此课程的必要性,但是这种说法有不确切之处,从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来看,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五)课堂过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授课效果
应教育部的要求,各高校均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且日益收到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也向上向好,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因为师资力量的限制,很多高校从节约教师资源的角度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班授课现象凸显,甚至有一个阶梯教室装满学生,仅一个老师授课的现象,师生比例严重不符合要求。这样大班授课,只是单纯地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一味听课,无法实现师生直接的课堂互动,严重地削弱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
(六)授课重心尚不明确
高校所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是一个系统性的课程,由多门学科组成,其中《形势与政策》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各学科的交叉和重叠导致很多学生厌学,甚至对上课产生逆反心理,或有的学生误会这是老师水平有限,而失去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兴趣,甚至出现旷课的现象。
三、应对问题,分析解决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发展的必然过程。任何一门成熟的学科,都是在不断的探索中成熟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也不例外。下面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粗浅地探讨解决方式。
(一)注意授课内容总体上的连贯性与时效性
《形势与政策》课在不同的年级开设,要考虑其与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等其他课程的关联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授课的连贯性与时效性。
1.造成《形势与政策》课在授课内容上的针对性、连贯性与时效性不足的原因有三个方面。
第一,课程内容时效性不强。此门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因此,很多高校没有培养专门的教师来教授这门课程,很多老师是兼职教授,平时还担任其他的教学任务,分身乏术,必然业务不够精湛,对时效性的内容把握存在欠缺。而时效性是《形势与政策》课程重要的灵魂,国际国内形势动态发展,如果教师不注意知识的更新,那么也即失去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价值,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了。
第二,备课方式存在问题。关于备课的方式,有些高校同一年级同备课,部分高校是几个年级的授课教师一起备课,课程没有针对性。
第三,高校的教学计划一般是在学期初统一下发,但是教学计划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来划分的,对于公共课来说,大部分是针对年级划分,也会考虑专业性。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计划,没有针对不同的年级制定不同的计划,这样使得同一届学生在所学习的内容上缺乏连贯性。
2.解决措施。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解决。
第一,建立合格的队伍,明晰教学大纲。在有限的师资力量情况下,组织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由专职的教师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统一制定教学大纲。大纲分为常规教学和时事教学两部分。
第二,加强培训,提升教师素质。教师队伍需要不断接受培训,交流和把握新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了掌握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之外,还要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新形势、新政策,把握国际国内的时事动态,以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
(二)增强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方可吸引学生。将高校教学资源综合利用,知识共享。
首先,师资力量共享。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是综合性的大学,汇集各方面的精英人才。如果请进外来人才和带领学生走出学校有困难,那么可以换个思路,将本校的精英教师高效利用起来,改变教学方式,活跃教学气氛。比如,请经济学的教师面向部分或全体学生,讲授经济学方面的常识性知识,以达到活跃课题气氛、扩展知识面的目的。
其次,教学手段多样化。目前多媒体教学已是各大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方便的网络沟通,扩大了教学的途径。高校除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题教学,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方便条件,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势,比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纪录片或有教育意义影片的观看,或是根据某个专题在网络上或是课堂上进行讨论。利用网络拓展教学的途径。
(三)重视对研究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
大家普遍认为,研究生的本科阶段已经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那么研究生阶段就不必接受再教育了,另外,研究生是本科生中的佼佼者,各方面均优秀,思想政治方面亦是如此。但是其实不尽然,研究生总体上是好的,他们的思想意识积极活跃,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缺失、心理素质欠佳等,这些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予密切关注。所以,我们应该在研究生阶段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
(四)小班授课,强化授课效果
课堂人数过多,定会弱化授课的效果。尤其是《形势与政策》课,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十分重要,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互动,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教师也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动态,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教学,更好地因材施教。因此,小班授课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当代大学生的主流是健康且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然而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形势的瞬息万变,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获得了有利条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己任,做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工作,竭尽全力为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摘要:《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快速变化,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益频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中之重。《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国家改革与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正确理解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正确分析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把握未来,勤奋学习,成才报国。但当前我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教学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使教学真正达到预期目标。
关键词:高校,形式与政策,改革
参考文献
[1]付雁,阳德青.增强形势与政策课育人功能实效性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杨继枝.试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4(09).
【形势与政策结业论文要求】推荐阅读:
形势政策教育结业论文中美关系的回顾与展望07-22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国际安全形势08-24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06-07
形势与政策-论文20106-18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06-26
形势与政策小论文10-22
形势与政策1000字论文06-14
论文-形势与政策3下06-17
形势与政策论文十九08-28
经济的形势与政策论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