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2024-06-26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共8篇)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篇1

我们这一代人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波浪出生的,每一刻都见证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与艰难。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程。30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却影响和改变了许许多多中国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

一、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就

经济方面:197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645亿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仅190美元,位居全世界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行列。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的位次由1978年第10位上升到2007年的第4位。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280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3.7%,日本的74.9%,德国的99.5%,分别比1978年提高17.2、59.7和78.9个百分点。社会生活方面:改革开放30年,生活上的巨大变化,我们每个中国人都能深刻地感受到。2007年和1978年比,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7元提高到1378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7元提高到4140元。而同时,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从57.5%下降到36.3%,农村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67.7%下降到43%。2006年1月1日起,党和国家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又取消了在中国有着2600多年历史的农业税。

文化教育方面: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约1.28亿,录取人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约4010万,10年间录取人数占改革开放30年来录取总数的75%。从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起,经过10多年奋斗,中国终于在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07年进一步扩大到99%,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

民主政治方面: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缺乏基本自由,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户籍制度、票证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把人民牢牢地束缚起来了;那时没有法治,宪法不能保护国家主席,更不能保护平民百姓。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人民逐渐获得了经济自由、以及部分的政治自由、社会自由,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事业在曲折中前行,物权法、监督法、行政许可法、反垄断法等得以实施。

二、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问题

1、社会与公民权利问题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陆通过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人民公社制度、票证制度(粮票等)把人

民牢牢地束缚在居住地。改革开放之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但是户籍制度依然故我,几乎没有进行过实质性的改革。如今的户籍制度造成了城市人的特权、农村人的社会底层化。按照特权、等级、排序进行治理,保护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损害另一部分人的权益。源头上的不公正日益成为仇恨、犯罪的渊薮。

2、经济问题

中国社会问题的核心是特权与垄断。特权市场经济酿成了腐败市场经济、不公平市场经济、不

道德市场经济的后果特权垄断利益集团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祸害。

目前,中国的垄断国有企业资产利润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大企业资产利润率的1/10 ̄1/

100。垄断国有企业的高成本、低效益极大地损害了国民的福利。

3、环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奉行唯经济主义的指导思想,不惜破坏人民的生存基础和生态环境,以谋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

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特别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涝;长城内外,沙暴连连。现有森林系统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和服务功能,质量最高的原始林被大量采伐,而天然次生林又屡遭破坏,大面积人工化和单一化,加之森林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因此无法有效地遏制住全国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势头。

三、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启示:

1、破除教条,解放思想,大胆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政府大胆地拨乱反正,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引导中国走上了与人类主流文明逐步接轨的现代化道路。

2、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尊重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好的做法。中国经济上的改革肇始于小岗村的分田到户,尔后地方与人民群众的创新一波接一波、一浪高过一浪——四川向阳乡率先给人民公社摘牌;深圳创业;海南改革;洋埔**;浙江龙港农民城;乡镇企业;政企分开;企业改制;温州模式;沿江沿边开放;上海浦东金融区;天津滨海新区的自费改革等等,无不显示出中央政府对地方实践、对人民群众创

新的尊重。

3、必须有强大的中央政府,同时实行地方分权,兼顾社会稳定与社会活力。

4、百折不挠地推动法治国家建设,发展公民社会。从《人民法院组织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

到《反洗钱法》《物权法》《行政许可法》《劳动合同法》《城乡规划法》《反垄断法》,中国从1979年到2007年,总共通过了400多件全国性的法律及关于法律的决定,尽管这些法律的执行存在种种不如意之处,但是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仍然支撑着中国公民社会的艰难成长,起到了保护公民权利的重要作用。

我相信新改革开放时代一定会到来,一定更加辉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目标要求。为此,“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如下总体思路。下面就给大家一一列出。

一、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风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增加投入的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通过农民辛勤劳动和国家政策扶持,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

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大力发展畜牧业,保护天然草场,建设饲草基地。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中低产田,搞好土地整理。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标准化,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积极推行节水灌溉,科学使用肥料、农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的原则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基本完成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任务。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金融组织,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依法保障进城务工人员的权益。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

四、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对农村学生免收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人畜共患疾病的防治。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发展远程教育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发展农村通信,继续完善农村电网,逐步解决农村饮水的困难和安全问题。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

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扩大养殖、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绿色食品的生产,努力开拓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逐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因地制宜地实行整村推进的扶贫开发方式。对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实行易地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建立救助制度。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篇2

一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

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 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形势和任务, 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 珍惜和维护国家稳定的大局, 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要完成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任务, 实现其教学目的和要求, 就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 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 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 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 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

因此,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不必突出理论知识的传授, 主要应发挥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功能、特点和作用, 反映其思想的教育性, 明确三方面的教学目标:一是体现鲜明而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二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三是教学应贴近实际, 贴近生活, 贴近学生。这样, 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才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紧密联系国际形势的新变化, 努力回答学生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 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体现时效性。

二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栏目

每个专题 (四个学时) 我设计了四个栏目。在这些栏目的教学中, 既有教师的讲解, 又有学生的参与;既有主题内容的疏理, 又有文字及音像资料的支撑;既有相关内容的回顾, 又有本专题的内容的巩固, 使整个课堂显得轻松、自然、流畅。

1 新闻播报

上课之前利用40分钟时间, 以抢答的方式提问, 让学生回顾播报上一周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 并选择1-2个与社会热点、生活相关的新闻, 让学生联系实际发表观点和看法, 来检验学生在上课之前关注时事的程度。最后, 结合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发生国内外重大事件, 看待问题要由现象到本质, 养成良好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习惯。由于一周一次的形势与政策课, 时间间隔较长, 用这种方式做开场白, 将同学们远去的思维拉回到课堂主题, 学生迅速安静, 精力集中, 等待进入角色。

2 课堂讲解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用多媒体制作成课件, 讲解本专题涉及的话题的来龙去脉, 入情入理分析成因、经过、结果, 明确指出作为大学生应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起什么作用、担当什么角色等, 让学生对本专题的内容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3时事大家谈

讲课结束后, 留一小段时间让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提出疑问、发表看法, 联系学生的“困惑”点师生共同探讨, 提高学生的听课兴趣, 让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的“独唱”变成师生的“合唱”。

4课外资料

在完成每一讲的课堂内容之后, 给学生准备与课堂内容有关, 或者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关的课外资料作为课堂的补充, 主要以图片新闻和音像资料为主。比如:讲“东北亚局势”时, 给同学们下载编辑有“朝核计划”、“美日军演”、“韩日军演”、“美日韩军演”等课外内容。

三正确把握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

形势是客观的存在, 政策是人根据客观提供的条件制定的主要指导性原则, 二者是互相依存、相互影响的。从根本上来说, 形势决定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客观依据。因此,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 教师必须正确把握好形势教学与政策教学的关系。形势是动态的, 教师要结合国内国际形势正确评述国家政策, 切实消除重形势轻政策现象, 否则就会出现就现象进行讲解而不能把握问题的本质, 不能引导学生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深层次含义, 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例如:台湾问题是形势教学中的热点问题, 教师在回答此问题时, 要结合两岸关系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评述政策的变化, 在两岸关系紧张时期, 结合“九二共识”和“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国家政策出台的背景以及其深层次的意蕴;在两岸逐渐走向对话的今天, 结合两岸三通以及其他经济政策把握台湾问题的未来。

2热点教学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形势教学中, 大学生往往更关注局势变化中的热点, 而且捕捉热点的敏感程度十分强烈。因此, 以讲解国际形势变化中的热点为切入点, 联系事件的背景, 联系历史, 教给大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引导学生深入认识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如2010年9月7日本巡逻船钓鱼岛冲撞中国渔船事件, 以及2012年9月11日的“购岛”事件, 在这个问题上, 教师要告诉学生钓鱼岛的历史。钓鱼列岛周围海域面积约为17万平方公里, 相当于5个台湾本岛面积。钓鱼岛隶属于中国台湾省宜兰县头城镇大溪里管辖。1972年5月15日, 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 一并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目前该岛实际由日本控制, 被划为冲绳县石垣市, 日文名称“鱼钓岛”;针对日本的行径, 中国大陆及台湾对钓鱼台列岛声张主权, 自1970年开始, 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登岛或试图登岛以具体行动宣示主权, 称为“保钓运动”。总之, 热点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 要准备把握热点的本质, 从而引导大学生政治认同感的形成。

3 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

形式与政策教学中要把握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亦即主题教学与一般教学的关系。在形式与政策教学大纲中, 高校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制定自己的主题教学内容, 在每学期的教学内容安排中, 联系国家政策实际与大学生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兼顾一般。比如在2008年突出奥运的主题、2009年突出“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2010年突出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主题、2011年关注中印关系、东亚新变局和国内民生改善等等。通过主题的学习, 突出思想理论教育的核心地位, 为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4 教材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关系

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的理论性、完整性、逻辑性特点, 同时要避免教材的动态性不够问题。另一方面, 要根据教育部两期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以及国内外形势政策的变化, 安排有经验的专职教师自编讲义, 同时把教育部及上级主管部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作为学生学习辅导资料。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影像信息而成长起来的一代, 更加注重图像带来的视觉冲击, 教材的权威性、严谨性以及单纯的文字符号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需求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故而教学中要充分影像资料。“大国崛起”系列纪录片浓缩500年世界史, 从中国人的特殊视角探寻了9个大国崛起的经验和教训。“复兴之路”系列纪录片讲述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中共十七大召开前, 中国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 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这两部纪录片对于大学生而言, 都是难得的影像资料, 对于大学生正确史观的形成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再如在道德教育专题中, 选取“道德的力量”, 将全国道德模范颁奖晚会影像片为教学资料, 学生在模范事迹的触动中完成了道德观的完善或重塑。

总之, 在形势与政策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中心内容的需要。形势与政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 是一项长期、动态的艰巨任务,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 其他如保障机制的建立、师资队伍的培养、考核方式的探索等都对教育教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需要教学工作者、教学研究者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唐娥, 傅根生.正确认识和把握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中国电子教育, 2009 (4) :64-66.

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教育部在教社政[2004]13号文件中指出:“形式与政策课,主要是帮助大学生不断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及热点问题,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大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在高校大学生中1~4年级必须开设此课。”这说明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研究,是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全国各高等学校均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程,但由于该课程灵活性较强,没有具体的教学大纲和全国通用教材,因此,在教学和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许多高校开设的形式与政策课并没有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学时,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

其次,任课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没有专门的形势与政策教师,所以许多高校的课由辅导员担任。许多辅导员很多年没有上课,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就直接上岗,师资情况令人担忧。

最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念文件、学精神,没有将形势与政策课的精髓与大学生这个活跃的群体结合起来,结果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得不到学生的认同。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1.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策性

形势与政策课着重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着重于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对外政策以及世界重大事件与我国政府原则立场的教育,着重于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的教育。这些内容都鲜明地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并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

2.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具有强烈的动态性和时效性

形势是不断变化的,政策有时也在不断的调整,因此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稳定的教学内容,这是它与理论课最大、最明显的区别所在。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紧跟时代,紧跟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步伐,集中反映当前党和国家(政府)工作重心和社会现实问题。一定时期的社会问题或我国对外关系问题、世界重大事件就是这一特定时期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问题和事件便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原来的教学内容便被新的问题和事件所取代。

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集中党的前沿理论,往往后来转化为理论课教学内容

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和政策的调整往往伴随党的有关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这时的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便往往体现了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理论,从而弥补了理论课由于教材的相对稳定性而出现有关理论滞后的缺陷。实际上,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往往成为理论课教学内容,是理论课教学内容变革的先导。

三、教学改革与创新是提高形势与政策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改变教学观念

要想上好形势与政策课,首先思想上必须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紧密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紧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密切关注国际风云变幻,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位置甚至首要位置。只有观念得到了改变,认识得到了加强和重视,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及措施,取得理想的效果。

2.改革教学组织形式

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教学普遍用上大课、作报告的方式来进行,这拉远了教师与大学生的距离,使教学活动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缺乏情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难以把握大学生的内心状态和心理需求,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组织形式要由大课变小课,将作报告变为师生面对面的、零距离的相互讨论、交谈,在了解大学生个别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以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接受并形成正确的观念。

3.开展研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注重互动探究。教师应真正了解教育对象,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实际,在教学中针对学生在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上存在的模糊认识和倾向性问题作正确引导。

二是加强培训。教师应与时俱进,努力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除应具备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之外,还应有相当广博的知识,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重大突发事件。学校要坚持把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来抓,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相结合。

4.建立和完善形势政策课程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在形式上确实是足够重视形势与政策教学,并成立了相应机构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学的指导督查。然而到了各个高校时情况就不太乐观了,许多高校名义上也有相应的领导机构,有主要负责人主抓;实际上主要领导仅仅是挂名,从不过问,更谈不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领导机构更是形同虚设。其实,形势与政策较之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大学生上是最为直接和行之有效的。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建立完整的教学督查评估体系,真正做到教学有人管、督查有人抓,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有人、有机构进行协调解决,评估有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在一种正常、正规、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充分展示其自身的优势。

5.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

“纸上得来终觉浅”,大学生在课堂上、从书本中学到的东西毕竟是间接经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使形势与政策课堂中传授的知识为大学生接受并认同、内化,必须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体验感受社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亲眼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和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从而使他们进一步认识、理解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增强他们对党的信任,坚定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闻莉.形势政策课要注意联系实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1996,(02):52—53.

[2]于留成,等.如何教好形势政策课[J].中国高等教育,2001,(03).

[3]聂彩林.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09):63—64.

[4]曲建武,吴云志.“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4,(07):73-75.

[5]申明.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改进与完善[J].广西社会科学,2003,(06):217-218.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查论文要求 篇4

一、考查论文题目选题及要求:

从以下三题中自选一题,结合本学期所学专题知识或课外参考资料等,自行撰写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要求有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手写、打印均可。论文封面须注明题目、姓名、学号。

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分别于2011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开幕。此次两会的热点仍然是民生问题,今年中央财政用于民生的开支,将会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二左右。温家宝在回答中外记者问中,指出“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也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请对两会的相关内容自设主题进行评论。

2、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在讲话中分析了党面临着的形势和挑战时讲到了“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请谈谈你对“四大考验”的认识和思考。

3、2011年4月15日中午12时,京哈高速张家湾收费站附近,一辆载有520只待宰狗的卡车被动物保护志愿者拦下,随后不断有志愿者“驰援”。经警方和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调查,该车持有真实有效的检疫运载证明,运狗车证照、手续齐全,没有扣车理由。但志愿者仍提出诸多质疑,拒绝放行。双方僵持至当晚11时30分,警方称志愿者行为已影响正常经营生活,违反法律。随后经过双方协商,520只狗被送往小动物保护协会基地进行安置,其中一些生病的狗被分散到10多家宠物医院紧急治疗。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点30分,广东佛山一名2岁女童小悦悦在过马路上不慎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并两度碾压,随后肇事车辆逃逸,随后开来的另一辆车辆直接从已经被碾压过的女童身上再次开了过去,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先后经过了18名路人,但都当没看见。最终小悦悦被第19名路人拾荒者抱到路边,10月21日凌晨,被碾女孩小悦悦因伤情过重,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请对以上两件事自设主题进行评论。

二、要求:

1、请各班学习委员收齐论文后,按学号顺序排好,于11月11日前交学院。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篇5

思政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形势与政策》课期末考核论文

题 目:论生态文明建设

所在系部:物理与电子工程系

专业班级:物理学教育101班 组 长:

组 员:

任课教师:

2013年6月

论生态文明建设

摘要:当今我国乃至全世界正面临着严峻的生态问题,我党在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面对着这严峻的问题,我们应该要刻不容缓地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改变现状,使我国走向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现状 措施 美丽中国

The theor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bstract】: in our country and around the world today is facing the severe ecological problems, our party for the first time in eighteen big report sheet discusses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Faced with the serious problem, we should urgently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change the status quo, make our country towards a better tomorrow.【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atus quo

measures

Beautiful China 

一、前言

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进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两大类活动,以谋求物质生活资料维持自身生存和不断改善自身生活条件。从这一过程中人类产生了生态意识并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1]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以来正式形成,是破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着的诸多难题的紧迫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紧迫须要,是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跨越式进入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并驾齐驱新阶段的紧迫须要。[2]

二、生态文明的由来

唐代孔颖达注疏《尚书》,将“文明”解释为:“经天纬地曰文,照临四方曰明”。“经天纬地”意为改造自然,这属于物质文明;“照临四方”意为驱走愚昧,这属于精神文明。在西方语言体系中,“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城邦”的代称。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然而,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得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也没有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这就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态文明”。

为此,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了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接下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报告中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此外,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3]

三、生态文明毁坏的表现

伴随着当今经济的迅猛发展,工业文明的不断推进,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类通过自己的勤劳创造了与以往时代相比多得多的物质财富,征服自然的能力空前的强大。单向

过度的向大自然索取占据了人们的主要的意识,带来了严重的生态问题。资源枯竭,环境而化,物种多样性消失等的问题越趋明显。我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极为有限,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和工业化、城市化多重夹击下,生态恶化的趋势愈演愈烈,影响越趋明显。

(一)大气污染

目前大气污染物已知的大约有100多种。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种,并且以后者为主要因素特别是工业的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有数据表明在2011年,全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高达2217.9万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达2404.3万吨。全世界空气污染较严重的城市中有一半是中国的。如果人们长期在超过空气质量三级标准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其身心健康将受到或多或少的损害。同时也会导致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酸雨过多等现象。

[4]

(二)水污染

工业的污染物排放量占很大的比例,超过了中国的环境的最大承受容量,工业中的氮和磷污染物在水中的长期累积,加速了水质的污染,过度的开发水资源,减少了生态的用水,加剧了水污染的恶化。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水资源的自身调控功能,导致水资源的加速污染。据国务院八部委2008年环保专项行动最新检查的结果显示:全国113个重点监测的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依然偏低,其中243个地表水水源地中达标水源地为159个,不达标的为84个。水污染作为一个严重的社会危机正以超常的分量挑战着中国的生态

文明建设。

[5]

(三)生物多样性消失

当今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多的地区不顾生态的良性循环和超载能力。盲目地,粗暴地进行采挖、捕猎等活动,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对几大部分的动植物资源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野人参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现在在我国的人参产地找到成片的野人参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了。在我国许多中草药,只要被证实对某种病有治疗的作用,原料植物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采挖一空。生长在非洲的犀牛是世界上极为珍稀的动物之一。由于犀牛角的价格不断的攀升,甚至比黄金还要贵。因此捕杀犀牛的行为更为猖狂,导致黑犀牛快速处于灭绝的边缘的步伐。物种的进化是不可逆的,物种一旦消失就不可再现。

[6]

四、采取有效措施

当前我们面临着严峻生态问题,需要我国公民乃至全世界人们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它。建设生态文明是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坏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我们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指导,全面认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履行我们的义务,共同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生态文明。

建设生态文明,思想观念要先行。要使生态文明观念深入人心,要让全体公民意识到目前我国人口多、资源缺乏、环境形势严峻的国情;意识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相互统一的;意识到经济指标、资源指标和环境指标以及人文指标是全面发展的;意识到环境是资源、环境是资本,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好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全社会都形成了这样了解国情、保护环境、崇尚自然、节约资源的共同意识后,生态文明观就成为了13 亿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观。

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是关键。要真正把思想与行动结合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结合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要求上来,树立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观念,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与节约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就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可循环经济,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逐渐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化、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情况,以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向目标。

坚定不移去做好节能减排是工作的核心。实现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好”在基础,“好”的主要体现之一在与经济增长的同时可以做到节能减排。要让节能降耗与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加快利用好先进技术改造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坚决淘汰掉落后的生产力,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生活富裕、生态美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保障。完成硬性指标就要出硬的招数,不动真格就换不来碧海蓝天。我们要像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一样,严格实行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法规、遵守执法纪律、完善执法手段,建立健全的节能目标责任及评价考核制度,将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实行政绩督察制度和行政问责制度,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次出现。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人人都应该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首先,在全社会中树立绿色消费的观念,倡导绿色消费、适度消费。鼓励公民购买对环境友好的产品;使用环保的装修材料;杜绝过度包装,提倡使用大包装商品;号召不使用塑料袋,大力提倡使用布袋、菜篮子。其次,实施政府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计划,优先购买可再生材料生产的产品。通过环保标志认证产品、通过清洁生产审计,逐步提高政府采购中绿色产品的比例。再者,大力与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号召人们从身边小事做起,做到“使用节水型用具,使用节能电器,使用不含磷的洗衣粉,使用布袋菜篮等”。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为着共建文明的生态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结束语

在新世纪新阶段里,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只有转变发展的观念、创新发展的模式、破解发展的难题、提高发展的质量,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经济社会的发展全局,才能够更好地建设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去,努力建设中国。充分地体现了,党对当今世界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了解。

建设生态文明,首先我们要弘扬生态文化。而提倡生态文化的建设,最重要的在于要深刻把握好人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可持续发展观念。生态文化能够正确地指导人们处理好人类和大自然间的各类关系,能够科学有效地处理好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能够使人类和大自然的相处更加默契。

建设生态文明,其次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党的十八再一次将“生态文明”写入到报告中,这将更有助于我们确立完整的科学发展理念,从而推动构建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发展平衡的文明和谐新社会。生态文明的建设,将会让中国的明天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1]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 吴树青、陈占安、田克勤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修订版;

[2]荣开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J].江汉论坛,2011-02-15,[3]http://baike.baidu.com/view/1206781.htm;

[4]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cl;

形势与政策期末论文 篇6

首先我们分析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

1、“十二五”期间的就业形势。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依然用了“严峻”二字。“一方面,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

2、近两年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状况。

2013年人社部和教育部组织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调研。调研显示,近两年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在中小企业就业,去中西部就业的毕业生比重逐步提高。从学历上看,研究生初次就业率最高,本科初次就业率略低,高职高专初次就业率最低。从专业看,工科毕业生就业率较高,理科和文史哲类毕业生就业率较低。从毕业院校看,重点大学就业率较高,普通本科和独立学院就业率较低。值得关注的是,已就业者中,部分毕业生流动性较高。

3、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

一些高校毕业生宁可成为大城市中的“漂族”和“蚁族”,也不愿意到二三线城市和基层就业。多数高校毕业生仍然希望在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希望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生活和就业,到中西部地区、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的积极性不高。

4、大学生扎堆大城市。

现在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会往大城市走,选在在大城市就业,造成了很多的“蚁族”或者是“月光族”这类型的典型上班一族的代表名词。造成一个地区的就业压力在短期内增多,但是职位短期并未增加。再一个造成“低不成高不就”的就业现象。这就是大学生扎堆之后的一个明显的问题与现象。

我觉得影响学生就业难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

通过许多事实与研究表明,“就业难”不是供给大于需求,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造成的一种阶段性社会现象。比如现在很热的专业但是也许四年之后就是冷门专业,但是人们并没分清楚冷与热的关系,造成专业的选择与后面毕业的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再一个就是人才结构失衡,供求矛盾加大。近年来的人才市场需求供给情况反映,各技术等级的劳动力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机械加工为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致使出现了部分工科类大学生在校期间又到劳动部门开设的技工培训学校学习拿到技能等级证书。

第二,知识老旧,落后步伐

应届大学生到岗工作,学什么专业干什么工作,实际知识应用率不足40%,而且多数学生表现出所学过的知识转化不出来,不能变成自己在岗的实际能力。

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校学习多数精力都应付考试,考试结束后,知识都忘得差不多了上大学学什么,读大学读什么,多数大学生都没思考过这个较为深层的问题。

再一个书本上的知识,现在很多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造成部分知识没用处,对学生的标准就变得低了。应该学习有用的,并且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上。

第三,准备不足,生涯迷糊

大学生就业不是到了大四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读大学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三年级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四年级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后的比较分析中发现,美国的学生为了能从大学毕业,上了大学才开始认真学习,在读大学时也在研究市场,把知识放在实践中学习感悟(如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为了能考上大学拼命学习,上了大学就不再认真学习了,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应付考试了。多数学生对职业目标相对模糊,没有把兴趣、爱好与自己所学专业很好结合。

第四,依赖性强,创造力低

我国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五靠”:考大学靠压(家长监督学习);报自愿靠拍(家长定);上大学靠供(家长投资);找工作靠关系(家长运作);选择职业靠感觉(没有科学的分析,家长凭经验);大学生完全独立完成自己的意愿选专业、定职业,找工作仅仅占少数,因此这需要我们大力发展个人的能力与创造力。

第五,理念落后,能力危机

大学生就业理念受到了社会各种价值观的影响,就业理念有很多的误区,并不适合我们自己。要明白并不是越高职位对自己愈好,也并不是大公司才好。我们需要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树立好的就业理念,这样才适合能力的发展。能力是人就业、从业的核心支点。当今社会已开始从身份社会向能力社会转变,职业再生能力一直伴随着大学生就业和从业的职业生涯始终。提高就业率要从提高就业能力入手。我们在日常人才市场运行中发现,就业率高的专业毕业生和易于找到工作的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指数都很强,这些大学生平时很注重自己适应性的培养;按就业岗位说明书指标进行修炼;不断增强自己与目标企业需要的岗位能力;善于挖掘自己从事岗位工作的潜力,这些都属就业指数,把握这些并不断提升,就业就变成了快乐事情。

第六,选人用人,缺少标准

现在,中小企业选人用人基本上没有导入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多数企业是缺什么人找什么人,在企业快速发展阶段,长期处于救火式选人用人方式,没有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的科学设定、岗位需求计划都属空白,多数企业选人用人凭经验靠感觉、不科学。这种现象的存在,制约了企业发展,也影响了选择人才的成功率。同时有另一个问题,中小企业越不愿意选大学生,不注重自己培养和储备人才。因此,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重要的解决我国中小企业的选人、用人思想观念问题,培养战略性思考,养成正确选人、科学用人、合理择人的习惯,使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和成长过程中有较为充足的人才资源保证。

第七,市场配置,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人才市场运营分析证明,大学生进市场的总量每年都在递增,而人才市场的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以及社会各中介服务部门为大学生就业的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与日趋增长的总量配置需求和个性化服务需要还有差距,具体表现为定位初级、管理粗放、产品粗糙。所以应该大力发展专业化公司,规范就业市场,整合资源。

第八,缺少鼓励,仍待完善

现阶段虽然政府有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措施,来解决就业难,以及满足创业的需要,国家都有方针政策,但是现在作为大学生的我来看,其实具体的项目不能落实,更谈不上满足大学生毕业创业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完善的监管,并落实各项政策,让有能力的大学生创业,带动就业与创造能力!

因此,作为文传学院播音专业的当代在校大学生,不单只要求政府、社会与学校等,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政策、在路线上更加清晰,但更要要求我们自己做好自己。那么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就业的问题,给自己一个深刻的认识,有一个正确的理念与价值观,放低自己的心态,做好自己的规划,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做好未来的规划;其次,应该努力学好知识,并贯通社会上有用的知识,将其转变成有用的知识,进而作为自己的一种能力。特别多参加播音主持类的活动,在检验自己能力的水平下,还可以锻炼自己,确定自己是否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内容;积极主动把握外部的一切机会,把握自己的主要大方向,并赋予自己积极的生活态度与活力,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学习,迎接更好的未来。

增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实效研究 篇7

如何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 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形势与政策课特点

中国自1999年实行扩招以来, 至今已经10年, 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毛入学率达到23%, 学生数量增加4倍, 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连年的扩招促进了公民素质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 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受到市场经济冲击, 功利性增强, 道德下滑。在这种形势下,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形势与政策课以“形势”和“政策”为教学内容, 由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政策学两大部分组成, 是一门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导向性和现实针对性的特点。与高校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比, 一是内容庞杂, 教学领域宽, 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以及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都有密切的关系, 属于交叉学科, 没有稳定的、具体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二是教学内容变化快, 时效性强。它既不是完整地阐述有关政策, 也不是系统地介绍各种政策, 而是通过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使学生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马克思主义形势观和政策观。[2]

形势与政策课在意识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担负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科学分析形势, 准确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把握政治方向, 从而在对具体形势与政策的正确认识中逐步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的任务。

二、目前形式政策课教学方法及困境

在实际教学中, 虽然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大多不存在, 但仍然存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教学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的矛盾。针对这一现象, 笔者就济南大学学生与任课老师采用调查问卷、座谈、听课等方式进行调研。

在对43名调查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中, 采用单纯讲授方式2名, 采用幻灯片讲授方式41名, 采用视频教学方式22名, 采用课堂讨论方式8名, 采用实践活动方式9名, 采用案例教学方式5名, 采用阅读教学方式4名。

在对320名学生教学效果调查中, 262名学生 (81.86%) 认为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认为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认为教学方法单一的162名 (50.62%) , 认为教学方法综合互补性差的253名 (79.06%) ;尤值得一提的是, 在“你所希望的形势政策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中, 选择观看视频录像的276名 (86.25%) , 选择实践活动的252名 (78.75%) , 选择案例教学的183名 (57.19%) , 而选择课堂讨论发言的仅38名 (11.86%) 。

从中可以看出, 教师在课堂讲授中积极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并综合运用以求变化, 但效果不突出。大学生青睐生动的教学方法, 但缺乏学习主动性, 一方面试图摆脱单一的课堂灌输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又不愿参与。最后致使形势与政策课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评价都不高。分析其主要原因为: (1) 教学基本停留在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采用以“传递—接受”的教学理论和“刺激—反应”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单一传统教学模式, [3]师生互动程度不够, 不能产生共鸣, 致使新鲜的时事内容无味。 (2) 理论教学过多, 实践教学、讨论教学环节过少, 使富于实效性与趣味性的课程枯燥、缺乏生机。 (3) 电子教案水平高低不一, 幻灯片以文字、图片为主, 制作相对简单, 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反而给学生造成了敷衍教学任务的印象。 (4) 对视频教学依赖性强, 讲解引导不够。 (5) 教学方法只是单纯叠加, 而不是优化组合。如果教师讲课水平不高、知识储备不丰富或表达能力不强的话, 就更易使学生厌倦。

三、教学方法改革对策

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法的困境, 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方法视角, 而是有赖于教学内容的有机组织、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及教师学生的互动努力。面对困境, 笔者认为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创新与开拓相结合原则,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才能讲出吸引力和感染力。

1. 教师是教学中心, 是教学方法使用的主体。

一是选拔理论知识扎实、教学技巧熟练、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授课;二是建立培训制度, 不断对任课教师进行培训 (如进修学习、参观考察、辅导报告、教学观摩、教学研讨) , 拓宽其知识面, 并落实监督考评激励机制;三是善于运用现代技术, 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手段。

2. 采用双向互动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其有更多的参与模式。

通过课堂提问、交流讨论、演讲辩论等形式, 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参与到教学中, 以使教师与学生在对话与实践中不断交流与沟通, 通过对话、讨论、质询、辩驳达成共识, 如态势 (SWOT) 分析法、小组教学法。[4]

3. 建立形势与政策教育长效机制。

用校园活动熏陶学生, 为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创造多角度、持续性的教育氛围, 形成大学生关心该门课程的习惯, 如组织形势报告会、围绕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主题教育、举办丰富的校园文体活动等。

4. 优化组合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作用。

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优缺点, 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优化组合, 如将视频转载、电视应用到PPT上, 积极开展网上教学, 扩大覆盖面, 形成合力。

5. 拓展教育空间, 课堂教学社会化。

开展社会实践, 学生通过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假期实践等方式, 了解并服务于社会, 在实践中认清形势发展趋势, 并内化为投身改革开放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黎少青, 叶忠明, 王艳.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高校为例[J].南方论坛, 2008, (5) .

[2]刘庆国, 李铁英.《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8, (6) .

[3]邵清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3) .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策略探究 篇8

中职学校 德育工作 形势与政策教育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对学生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教育。这表明,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中职学校在德育工作中应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探究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这对于促进中职生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内涵

1.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含义

所谓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指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它的基本任务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的形势,深刻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形势与政策教育分为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的关系是:一方面,形势教育是基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国外的形势,准确把握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政策教育是归宿。学校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自觉认同。因此,在形势与政策教育过程中,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不能割裂,要以分析形势的方式来阐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要把形势教育与政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特点

(1)动态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包含形势和政策两大部分。形势是不断变化的,形势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多变性、突发性和复杂性。党和国家的政策虽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但要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进行相应的调整。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一个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开放性

当今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德育是开放的德育。这就决定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开放性。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既可以采取课内教育,也可以采取课外教育;既可以采取校内教育,也可以采取校外教育。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相互结合,形成了形势与政策教育广阔的空间系统。

(3)知识性

知识的传授是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要载体。形势与政策教育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外交等领域。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可以使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4)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广、跨度大、变化快。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不能泛泛而谈、无的放矢。应把握学生的心态和需要,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对症下药,解决学生思想中的困惑,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这是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二、形势与政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地位是指它在学校德育中所处的位置。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致力于对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和归宿,贯穿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就学校德育的内容来说,它有两大组成部分:一是基本的、相对稳定的内容;一是灵活的、可变性的内容。前者可称为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后者则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学校德育基本内容涵盖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五个层次。其中思想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处于德育的最高层次;政治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对民族、阶级、国家、政党、社会制度的情感、立场、态度的教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它处于德育的高层次上;法制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民主与法制观念和法律规范的教育,它处于德育的较高层次;道德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教育,它处于德育的基础层次;心理教育是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它是德育的最基础的层次。德育的这五个方面是根据教育的目的、德育的任务和目标以及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确定的,具有系统性、相对完整性和稳定性,是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如今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中都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而且通过思想政治课与日常德育活动得以具体实施。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并结合青少年学生的思想现状确定的学校德育内容。这部分内容不可能用大纲的形式规定下来,应由学校根据形势与政策的动态发展以及学生的思想变化加以确定。因而,形势与政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时变内容。

三、中等职业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实施策略

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1.以人为本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基本准则

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人为本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促进中职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

(1)要尊重学生

马卡连柯认为,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才能更多地要求学生。没有尊重就没有教育,尊重是教育的本质规律,是21世纪教育的理性追求。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责任,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把学生当作有血有肉、有生命尊严的人。

(2)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情感教育是德育实施的关键,脱离情感的教育是苍白的、空洞的、伪善的。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应研究中职生的心态和情感需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从当前中职生的思想状况看,他们普遍缺乏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学习动力不足;有的学生职业意识淡薄,缺乏竞争观念;有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技能是硬道理,而时事学习可有可无。这些不良倾向严重影响着当代中职生的成长、成才。因此,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要针对学生的倾向性问题,有的放矢。要坚持实事求是,贴近学生的意愿和要求,在内容上力求避免“假、大、空”。只有这样,教育才能触及思想,才能增强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3)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从哲学上讲,人的主体性是指人在认识、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中职学校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方法上多采用平等对话式、座谈讨论式、演讲答辩式等。如果一味单向说教,势必压抑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这样的教育既不合乎现代教育所必具的民主精神,更不符合德育自身的规律,不会生产真正的德育功效,有时甚至是非德育或者是反德育的。

2.方式多样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必然要求

(1)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课堂

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以国内外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政策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门课的特殊性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务管理,列入教学计划,排入课表,有学分、有考核。同时,学校要建设一支精干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这是保证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2)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中职学校在规范形势与政策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聘请专家、学者来校举办各种讲座和形势报告会。社会实践是学校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从而推动学生社会化的进程。

(3)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功能

在当今信息时代,互联网已走进校园生活。互联网不仅增强了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在网络时代的科技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中职学校要适应信息化的特点,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建设好适合学生思想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校园网,创办精彩的形势与政策教育网页,广泛宣传国内外经济、政治和文化信息,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3.体制建设是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重要保证

中职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必须重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建立有力的领导体制

中职学校要成立党、政、工、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宏观领导。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领导小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

(2)建立协调的工作机制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的整体工作,这就要求学校各部门共同行动,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形成教育工作的合力。校党委是学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主管部门,应负责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团委要负责组织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科应负责学生思想动态的分析和把握;教务科则负责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考核。

(3)建立有效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中职学校要建立规范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物质保障制度,重视形势与政策教育的硬件建设,购置必要设备,实现形势与政策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总之,形势与政策教育是中职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世纪、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与时俱进,不断探讨形势与政策教育的规律和途径,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鲁洁,王逢贤.德育新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班华.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上海公务员财务管理下一篇:最牛的中考零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