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2024-06-07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精选8篇)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创新创业的形势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师资力量欠缺、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等,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课程体系,打造宣传服务平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育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注重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英国政府也将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视作优秀领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规范,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服务。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普及。20xx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的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思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多个省份的高校也相应推出“省大创”“校大创”项目。笔者结合自身指导学生参加20xx年天津市“大创”项目的经历,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与思考作一探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的影响

1.兴趣驱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大创”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各项创新创业工作,因而学生有很高的自主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创”项目很多都以学生关注的热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进行选题。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来讲,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教师的必要指导之外,学生都需要独立探索和钻研,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搜集信息,然后整合有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升。

2.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与“80后”相比他们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普遍较好,因而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有的同学负责网络线上宣传、推送育儿知识,有的同学负责线下活动,如亲子活动、幼儿武术教学等,还有的同学负责文案、经费使用等工作。工作中大家一起分担遇到的困难,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从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社交能力得到锻炼

而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宅男宅女”,平时“宅”在宿舍里,放假“宅”在家里,通过网络不用出门也可以解决吃饭、购物、休闲娱乐等问题,这无形中就缺少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交际障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合作共赢的社会,与人沟通已不再是一种职业技能,而是一种生存方式。在开展项目寻找市场客户时,学生体会得尤为深切。他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在洽谈中,要一边聆听一边分析对方的需求,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尽量展现自身团队的优势,争取达到共赢。经过几次成与败,学生们在与人交谈时,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冲动,多了几分沉稳。

4.创新素养不断提升

从项目的选题、项目申请的撰写到项目的实施,学生们经历了多次头脑风暴,每一环节都不是简简单单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的论证。只有勤动脑、敢创新,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经过项目的锤炼,学生们已经渐渐掌握了一些方法,创新素养也不断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瓶颈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

首先,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计划大赛,也不是鼓励学生休学创业,而是为了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一种核心素质。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多的价值取向还是偏向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缺失。其次,一些“大创”项目并非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借此项目丰富自己的业绩,这也违背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学生对“大创”项目认识有偏差,盲目申请,但后期或因无法兼顾专业和科研,或因缺乏毅力难以坚持到底。

2.师资力量欠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受专业知识、创业经验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限制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放弃,最后导致项目失败。所以,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过于繁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程指导;指导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或辅导员,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因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给不了建设性意见,失去指导的作用。

3.项目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指导教师找一些成绩优异或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因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受益,大部分学生只能当看客,因此难以形成大的教育氛围。

三、对独立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依赖于专业教育,应将其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对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内容方面,创新创业课程应形成体系,诸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形势与政策”之类的系列讲座应安排固定的时间、有系统的规划,并且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还应探索以年级为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教育形式方面,首先要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服务平台,积极宣传相关政策信息,向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现阶段类似大学生创业的大赛虽然很多,但缺乏针对性,且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中,应从学校类型、教育发展阶段以及所处区域差异出发,形成有特色、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为日后指导学生提供鲜活的实例和经验。还要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提供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丰富其理念,拓宽其思路,提高其专业能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就像一个新生命,她的孕育必然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大创”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何进一步推进还需要更多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革,曹胜利,刘乔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2]李洁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D].长春工业大学,2011(5).[3]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7).[4]金京姬.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33).[5]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注:本文是20xx年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xx13896013。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2

一、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 各种思潮相互激荡, 大学生仅靠个人努力, 难以科学分析形势、正确判断是非、准确把握方向。形势与政策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理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 认清当前国内外形势和发展趋势, 了解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绩和面临的挑战, 有助于大学生拓宽视野、开阔心胸,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大局意识和发展眼光看待时事问题, 审时度势, 把握时代脉搏, 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和时代幸福感, 明确历史使命,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努力学习, 报效祖国。因此, 有效开展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否能够顺利推进, 意义深远。

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形势政策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如缺乏系统、科学的教学管理, 教师教学考核和学生课程考核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高校采用大班授课模式, 以至于很多教学手段难以实施, 师生之间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影响教学质量;教学内容过时或者不是学生关心的重大热点事件和问题, 讲授深度不够, 导致学生上课不专业、不用心, 反而更愿意自己通过网络等其他途径获取咨询, 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单向理论灌输现象比较突出, 教学模式单一, 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不足;不少教师教学欠缺方法和技巧, 习惯于照本宣科, 缺少丰富的影音图像等多媒体素材。而任课教师队伍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主要由辅导员担任, 其本身已有繁琐的本职工作, 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中。很多任课的辅导员并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 缺乏系统的知识体系支撑, 然而对于任课教师的培训机制不完善, 甚至是没有培训, 使得大多数教师不能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讲授得不够深刻, 剖析得不够精辟。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措施

1. 明确教学管理体制, 规范课程教学。

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 明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学时安排、课程考核、教学考核等相关方面的内容和要求, 全面组织教学活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具有动态性特点, 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提出要求。自1987年以来教育部社政司每学期前都会定期印发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这对各高校教学大纲的制定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在教师教学考核上, 既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 又应重视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学生的课程考核, 避免使用单一的开、闭卷考试或单纯论文撰写形式, 而将理论知识考试和社会实践考核相结合, 在理论知识考核中, 增加分析、创造能力方面的内容。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应该根据工作量的大小、质量的高低给予相应的评分[1]。

2. 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是巩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开展实践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有调查显示, 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有关理论联系实际方面, 92%的学生选择参观考察、基层走访等, 最好的方式是社会实践[2]。在实践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实际, 开展形式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同时由于形势与政策教学课时少、对象广, 应当适当地将本课程与其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把实地教学、现场观摩、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社会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实践教学方式。如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参观学习、引导学生对焦点问题开展社会调查、组织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等, 让学生真实感受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施成效, 帮助正确认识和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和热点问题。

3. 创新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内容。

当前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效果不好,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 学习动力差。根据教育部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 广大高校学生高度关注事关国家利益的大事[3]。尽管有时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堂教学课因为教学内容过时, 教学方法枯燥和教师本身素质的原因, 使得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 但这不代表学生不愿意了解时局, 李静瑞的调查表明, 有85.7%的男生和67.67%的女生在通过不同渠道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了解形势与政策[4]。因此, 要创新教学内容, 仅靠教育部的教学大纲还是不够的, 必须结合教学任务, 充分调研, 掌握大学生的兴趣点, 紧扣大学生最关心的国际国内形势与社会热点话题开展教学。

4. 创新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

以传统方法向学生灌输本课程的基本思想理论已不符合当今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 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 失去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 采用形势报告会或专题讲座形式代替传统课堂讲授, 邀请知名专家、教授、人大代表、杰出人物、成功人士等做专题报告。同时应该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方法上, 变教为导, 适当采用开放的教学方式。比如, 由任课老师选定专题, 让学生单独或者分组制作课件、备课、登台讲解, 也可采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方法, 使学生变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参与度,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还可以将学生关心的国内外形势与热点问题拿到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5. 丰富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影音图像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 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吸引力。重视网络舆论和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舆论对学生思想的影响, 充分运用这些媒介开创形势与政策教育新平台, 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或微博, 在这些平台上进行形势与政策相关基本理论的宣传、政策解读、时事政治和热点问题评析、人物访谈等, 同时, 开设问卷调查、论坛、群聊等, 加强师生互动, 在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全方位施行教育, 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 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具有特殊性, 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教学内容具有多变性, 随着国内外形势变化而不断更新,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 既要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 又要具备高度的政治敏锐性。而当前高校担任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的老师主要以辅导员兼职为主。然而多数辅导员不具备思政教育专业背景, 专业水平有限, 并且日常工作事务繁琐, 没有太多时间系统地开展学习。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程任课教师培训制度, 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帮助构建理论体系和基本框架, 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另外, 将形势与政策研究领域划分不同研究方向, 任课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感兴趣领域, 选择一个研究方向或专题集中精力钻研, 而同一个研究方向的教师组成一个研究团队, 定期探讨交流教学经验、科研经验和研究成果, 以保证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教学质量和科研深度, 有助于稳定教师队伍和提高教研水平。

形势与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全面剖析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拓思路, 积极创新, 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建设, 不断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黄智慧.基于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教学实践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 2006, 3.

[2]陈国财.对形势与政策课程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9 (1) :68-71.

[3]2013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表明大学生思想主流持续积极健康向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3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考试考核办法 创新

2010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座谈会指出,近年来,通过不断创新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形成了教材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的新局面。同时,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依然存在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生动丰富等问题,教学效果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今后应在10个方面展开进一步创新探索,其中,“如何不断探索考核考试办法”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考试考核方法的基本模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形教课”都已经列入学生正式课程计划,覆盖全校全日制学生,成为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并实行期末考试考核。

国内高校“形教课”期末考试时间多为120分钟,总分为100分,试题一般由开卷与闭卷部分组成,闭卷主要考察与学生相关的学生行为准则、学籍管理、考试规则、安全管理规定等;开卷部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当前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形势的了解、理解和认识。实践证明,目前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在教学和考试考核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通过严格的考试考核方式引导,激发了大学生主动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主动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大学生对国内国际形势的认识,对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了辨别是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达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目前依然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成效显著,但是从总体上看,其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都存在不够科学规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

(1)认识不到位,教学学习氛围较差。“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现象,是目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真实写照,这种看法和认识,在高校师生中普遍存在。从教的方面看,有领导不重视、授课教师缺少专业研究和创新教学动力等问题;从学的方面看,不少学生对这门课抱有“学与不学能咋样,考难考易没两样”的态度,学习完全是为了完成学分任务,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并失去了对大学生实现素质教育成才的意义。

(2)教材和授课的滞后性零散性。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的编写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教育部门提供的形教课辅导材料,一般都是提前收集、整理、编印的,在保证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的同时,很难保证时效性。同时,形教课缺乏比较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形教课以一个个重大事件为讲授对象的,事件与事件之间本身就可能没有联系,每次课之间缺乏内在的联系,课程内容显得相对比较零散。对此高校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随形势变化而随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由于现代传媒异常迅速,学生已经或许相关大量信息并有了初步了解,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对此,教材和授课内容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教学成果和考核的顺利有效展开。

(3)考试考核往往流于形式。目前,高校形教课课堂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授课方式往往就事论事,缺乏深刻性和前瞻性。在考试考核方面,每学期期末考核的实际操作层面基本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将该课程设为开卷考试,也有高校的形教课期末考试甚至只是让学生交一篇论文或心得体会。这种考核缺乏严格、科学的程序设计,对学生的考核缺乏客观依据,不能真正考核学生对形势和政策的了解和认识。

三、“形势与政策”课考试方法创新的初步思考

通过创新考试考核办法,从而带动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提高,是形势与政策课的改革探索方向之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积极探索思想认知和实际表现相结合的考试考核办法,将此作为检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况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把两个结合的考试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评优、评奖、免试推荐研究生、毕业鉴定的重要指标。

(1)首先,创新考试考核办法,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和教学方式改进一体化展开进行。我们必须先弄清楚这门课程的特征,即先要确立对这门课程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这好是确立相应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的前提,也是创新思路和对策的切入点。形教课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各个领域,与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考核安排,需要在高校全校教育体系中建立统一管理的规范体制。

(2)考试考核方式要融入过程管理、质量监控。要把对学生日常管理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考核中去。首先是对学生上课出勤的考核;再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形成以平时出勤记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机制。在“形教课”期末考试中可采用分年级考核、社会实践与课堂考试成绩相结合、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多内容的考试考核办法。

(3)考试考核办法要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形势与政策”课既具有理论性、科学性与现实性特征,又具有时代感、针对性与具体性特征,还具有动态性、多样性与综合性特征。这就要求考核方法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一成不变,要在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上多下功夫,随时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形势政策本身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建立一套考试考核的创新思路和机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

[2]何得桂.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学理论,2010,(26)

[3]戴宝.关于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2012,(06)

作者简介: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4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崛起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国,但与此同时也引起周边国家的担忧进而激发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一些矛盾。

一:我国作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相应的地缘矛盾也最多,我国与周边多个国家有领土和领海之争,除此之外,我国周边地区在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宗教,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一):日本

中日钓鱼岛之争继续僵持,而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而东海不但涉及到主权问题,其下更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对我国更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来日本疯狂修改宪法而一度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而这更多的是针对中国,而美国的‘美日安保条约’适用钓鱼岛更令这个问题复杂化。

(二);南海

近年来中国与菲律宾与越南等国的海洋权益争锋不断加剧。近来菲律把南海问题提交国际仲裁法庭意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且非法捉捕中国渔民,更使得中非关系陷入低谷,除此以外越南菲律宾还把当事国以外的国家引人,引入外国投资公司在南海开挖石油天然气,这一且都提醒我们南海问题的严峻性。

(三):印度

中印关于藏南问题一直纠缠着。尽管这些年来两国都没有发生过大的冲突,但印度在军事上的耿耿于怀,以及政治上的莫名失落中印之间矛盾重重,使印度持续向中印边境增兵,欲打破这种局面出现了中印边境帐篷对峙。

朝鲜半岛作为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亚与中国西北地区密切相关,但中亚的宗教极端注意和恐怖主义势力呈扩张之势,国家领导人的更新换代以及政局的不稳定时刻威胁着我国东北的安全。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要说美国,中国的崛起,相应的削弱了美国的影响力,为保护美国的主导地位和利益,美国处处围堵中国,防止中国替代或者削减美国的存在与影响力成为美国“重返亚洲”的新战略。

二:我国周边存在着这么多的安全威胁,时代不同,对于这些威胁,一味的忍让只会无济于事,以前的那一套已经不完全适用的了,需要作适当的调整。

总的来说中国应对周边国家的威胁方法有:

(一)搁置外交:在领土领海问题上,搁置外交仍然不可弃用,毕竟打仗也未必能解决问题,如英阿马岛之战,英国虽然取胜,马岛问题实际仍未解决,以后仍然需要双方通过谈判来寻找解决的方法。但“搁置外交”同时,必须强调“主权在我”,且凡是涉及民族和国家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是不能“搁置”的。还有一个就是当对方违反了这一约定是,我们必须作出反击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

身。绝不能是当越南菲律宾在南海开采石油天然气而我们却在“搁置外交”只有抗议时的憋屈。

(二)强化周边,维持稳定。我们要重视周边,加大投入和开发,对突发情况及时做出反应、积极引导,要树立“和平发展、重在周边”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的战略意识。只有发展好周边,才能在维持周边局势稳定的同时有效维护我国的利益。对于争议领土领海,只有我们自己重视了,我们才有底气,才能有效维护权益。

(三)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夯实地缘战略依托,同时设定底线且严格坚守。与主要大国美国,俄罗斯等增加沟通、协调与战略互信,积极应来自各方的挑战,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威胁,致力于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形势与政策:关于我国周边形势 篇5

我国地处亚洲东部,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漫长的海岸线,使得我国与多国隔海相望,两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使得我国与多国相接壤,中国处于错综复杂的地理环境中。在新世纪里,中国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然而周边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动荡元素。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动荡因素的存在,确保其不影响我们国家的发展,不能使我们国家安全遭受侵害。我们应认真分析当前的周边形势。

当前的周边环境不容乐观。在种种政治因素的影响下,各种不稳定因素都可能随时爆发出。近几年来的动荡也处于不断增多之中,首先中亚的不稳是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在其首都比什凯克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南方重镇奥什爆发大规模族群骚乱,导致奥通巴耶娃宣誓出任“过渡时期”总统。南亚也有多个国家政局剧烈动荡,阿富汗首当其冲,阿富汗的“塔利班”分子也是愈战愈勇,美国对“阿富汗新战略”的前景更是感到黯淡无光。巴基斯坦紧跟其后,其“塔利班”分子也开始猖獗起来。实际上,巴基斯坦的塔利班恐怖主义并非单纯的一国问题,而是整个南亚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多方势力的较量的体现。在东南亚地区以泰国的政局动荡为首,“红衫军”与政府军及亲政府势力时不时“擦枪走火”。东亚朝鲜,朝核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六方会谈的谈判也没有结果。韩国“天安号”事件骤然紧张,现阶段的朝韩关系更是陷入紧张的氛围中,朝韩之间开启战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韩国同美国的黄海军演,也不得不使我们提高警惕。东亚日本的政局也是持续动荡,五年内换五任首相。日本与中国之间的冲突也是不断,钓鱼岛问题一直持续没有解决,中国船长被捕事件,日本右翼反华抗议活动,这无疑会影响两国之间的沟通交流,影响两国之间经济的相互发展。其实,动荡因素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其他许多小的因素在起着作用。

造成这些动荡是因为周边国家的国内政治日趋“两极分化”与“民主困境”所致,导致内耗不止。同时经济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导致社会矛盾趋于尖锐,从而引发弱势群体的激烈抗争。国际金融危机更是激化社会矛盾,经济大幅度下滑,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动荡加剧。国际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与部族民族矛盾也是造成政局动荡的重要内因。对于外界因素,正如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的大国在中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力图构筑多层次战略打击与纵深防御体系。西方大国也加强对中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周边国家对资源与能源争夺也进一步加剧,各方围绕陆地能源输送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安全展开复杂博弈。周边“海权”的问题也逐渐升温,海洋形势日趋复杂,其中以南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南海的战略地位开始凸显。除了人为的因素之外,中国周边地区重大自然灾害频发,严重危害周边各国。

这些内外在因素所产生的动荡,对于我国所构成的挑战严峻而复杂。首先是诺贝尔委员会把诺贝尔奖颁发给了犯有煽动国家政权罪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刘晓波,这不仅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更是对和平的亵渎。08年缅甸军政府进剿北部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导致数万名难民逃往中国云南境内,周边乱局“外溢效应”直接危及中国的沿边经济发展与安全。中国商人曾在吉尔吉斯斯坦的政局突变中遭受巨大的财产损失,引发中政府大规模撤侨行动,邻国的政局动荡、极端与恐怖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中国的海外利益。与此同时,周边乱局为某些大国的“介入”提供了可趁之机,美国就对中国周边“趁火打劫”与加大渗透,日本、印度、俄罗斯也趁机扩张,大国都加紧了对中国周边油气资源与矿产资源的角逐。泰国等东盟某些成员国的政局紊乱,吉尔吉斯斯坦政治变天等,这些周边的乱局严重掣肘亚洲经济的一体化,影响中国的周边区域合作政策实施与推进。中国周边“大国责任”压力不断上升,中国陷入了两难的禁地。

面对这严峻的挑战,中国应该迎难而上应对挑战。针对伊朗核危机加剧之势,中国将原则性与灵活性高度统一,坚决维护本国的利益。虽然中缅边境有不稳态势,但对于缅甸即将举行的“大选”,中国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缅甸主权和领土完整。针对“天安号”事件引发的朝鲜半岛骤然紧张局势,中国冷静周旋,多方协调,劝和促谈,敦促南北双方切实负责和以大局为重,强调对事件真相的调查应该坚持客观、公正、充分与第三方参与原则,反对仓促武断、鲁莽行事与挑衅滋事,尽最大努力维护东北亚和平。

在处理好周边形势所带来的挑战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与周边国家外交的成功与否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越来越重要。周边国家是敌人入侵的前沿,是中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缓冲带与战略屏障,这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捍卫中国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周边同样是中国国际政治利益的重要区域,是与其他中心力量打交道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对外展示实力作用的主要地区,是中国担当“负责任大国”力所能及的主要舞台。同时周边地区富含丰富的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这必将促使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周边国家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平发展、最终崛起与民族复兴具有特殊重要性。对此,我们对周边的外交方针要一脉相传,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时又要与时俱进,进入新世纪里,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要睦邻、安邻、福邻,意识到周边发展是首要,要发展和谐世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互利共赢、以人为本。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政治更具影响力,经济更具竞争力,形象更具亲和力,道义更具感召力,这必然使中国与周边地区的外交越来越成功。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6

摘要: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大致呈现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岛屿被掠夺、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的严峻态势。此外,当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还存在朝核问题,印巴冲突问题,中亚地区恐怖主义问题等很多不稳定的政治因素,可以说“世界还很不太平”。国家周边安全形势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才能保证中国的高速可持续发展。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关键词:周边矛盾 巩固稳定 战略发展

中国是社会主义的国家,这使得我们在当今由西方资本主义大国主导的世界上处于相对孤立的位置;中国同时又是一个发展中的后起工业化国家,我们的国家根本利益在于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的全面复兴这个基本战略目标就决定了我们的国家利益与西方大国意欲主宰世界的战略图谋存在着根本对立。如同一块巨大的奶油蛋糕,周边国家都想从我国丰富的资源分一杯羹。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认清迫切形势,正确看待当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为敌对分子的虚假宣传所蛊惑,也不盲从于专家与学者的片面之词,要做到有自己的主见,真正的了解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下我从矛盾与战略两个角度,三大方面来探讨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问题。一,我国周别安全环境特点

(一)我国疆域辽阔,陆地和海洋邻国多,安全环境受周边国家影响大。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大部分的亚洲习惯性分界,都与中国相邻,所以中国与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息息相关。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都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二)边界漫长,海域辽阔,边界争议和海洋权益纠纷多。我国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米,海防边界长1.8万千米,海岛约6000余个。海上安全成为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紧张的重要来源,中国的海洋战略已成为国际社会判断中国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标。中国的深海战略已经触及美国的亚太乃至全球利益,周边国家借美国重返亚太之势在海

洋问题上结成利益共同体抗衡中国的潜力大大增强。因此,中国的海洋安全环境进一步恶化,中国深海战略面临的压力将常态化。我国曾与印度,苏联,越南存在边界领土之争。目前仍存在如下问题:中印边界划分问题,与朝韩的关于黄海和东海大陆架划分问题,中日间大陆架划分与钓鱼岛归属问题。

(三)地处大国利益交汇区,安全环境受大国影响因素复杂。1.与美国。中美关系总体保持稳定并有很大改善。双方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一些热点问题上加强沟通,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更加丰富。两国军事交流与互信得到增强。在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中,美国是对我国构成最大威胁的国家。具体如下:保持直接的军事存在,发展同我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合作,介入和干预地区热点问题和危机。但目前美国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威胁都是潜在的,两面性的,在遏制我国的同时,也与我国 “接触” 并合作。

2.与俄国。中俄之间有漫长的边疆线,我国北部地缘方向仅有俄罗斯和蒙古两个邻国。俄远东地区和蒙古的形势相对稳定,冷战结束后,中俄结束了意识形态的争论,彻底解决了边界问题。经济,军事合作进入到实质性阶段。近几年来,中俄两国在推进多极化,稳定亚太局势和促进两国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合作。从综合国力上看,俄罗斯仍是世界性大国,并有可能再度成为“世界超级大国”,作为俄罗斯的邻居,我国国防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借助俄罗斯拥有雄厚的军事技术实力的丰富的石油气资源,随着两国关系的日益发展,中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日益加深。

3.与印度。两国领导人达成中印互不构成威胁共识,一致同意在相互交往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关系得到稳步发展。双方的经济贸易逐步扩大,共同利益将决定两国在今后较长时间里保持密切的关系。但与此同时,印度和马基斯坦的直接冲突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重要隐患。

二,中国周边矛盾

(一)中印边界问题。整个中印边界全长约3000多公里,分西、中、东三段。在每一段边界上都有争议地区。在西段,双方争议面积为33500平方公里,主要是阿克赛钦地区,除巴里加斯一处外,其余都控制在中国手中。在中段,双方争议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分为4处,现控制在印度手中。在东段,双方争议面积约90000(根据最新的矢量测量法,争议面积为67000平方公里,印度控制6.3万平方公里)平方公里,即网上常说的藏南地区,现全部控制在印度手里。尽管目前中印关系不断得到改善,边界谈判也已进行了多轮,但在一定条件下,双方矛盾仍可能激化,解决边界争端任重而道远。

(二)钓鱼岛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的东海海域,主要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

和北小岛及一些礁石组成。20世纪60年代末,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通过调查,得知钓鱼岛附近储存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对钓鱼岛窥视已久的资源匮乏的日本自此便封锁了此岛,不再让中国渔船进入。自此形成钓鱼岛问题。此外1994年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加剧了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的复杂性。

(三)南海权益争端问题。南海,亦称南中国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东边是菲律宾群岛,西边是中南半岛,南边为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等。目前,南海的形势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基本控制了南沙东北部海域,马来西亚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亚和文莱两国虽没有直接占据南沙群岛岛礁,但印尼单方面宣布的专属经济区深入我国传统海疆线5万平方公里;文莱则对我南沙群岛的南通礁提出领土要求,企图划分我3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对此,1984年,邓小平最先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设想。1990年,我国对外正式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南海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共同开发的方式,与东盟涉及南海争端的这些国家解决问题。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努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的增强,南海的共同开发进程已经启动,这无疑是一个好的开端。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南海争端不仅涉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重大的经济利益,而且涉及重大的战略利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争端,尚需时日。

三,巩固与发展是我国安全政策的基本着眼点

首先,树立新安全观。我国的新安全观主要包括:以相互安全为理论前提,以国家安全为主体,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政治基础,以综合安全为安全维护的内容,以合作安全为主要实现途径。其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协作。江泽民同志指出,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崇高事业,造福世界各国人民,这是各国有见识和负责任的政治家都应认真思考的重大课题。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最根本的是必须抛弃“冷战思维”,树立新型安全观,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是解决当前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个最重大课题的正确途径。其次,稳住两翼,巩固北方,经略东南

然后,改善与发展与其他国家关系。我国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为此我们把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作为基本国策。

要勇于面对社会,面对挑战,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敢试敢闯、有所作为、实现自身价值。当今的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都很严峻,作为大学生要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民族的前途联系在一起来考虑,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使命,以及义务。我们要时刻关注世界,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地球村里的变化日新月异。生在当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岂能做那四角的书柜?抛掉陈旧的观念,拥抱外面精彩的世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青年是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一支重要力量,无论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中,还是中华民族

发展的历程中,青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知识层次较高,最具潜力。因此,当代大生的精神面貌和人生价值取向,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全局。当今国内形势风云变幻,进入21世纪的中国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深刻的国内外环境,所以,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正视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坚定信念,振奋精神,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

[2] 我国的周边政治格局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7

形势政策教育的基本任务

当今社会, 形势政策发展同每一个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学会观察形势, 了解把握政策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尤其对当今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培养一定的政治敏感性, 有着重要的愿意。

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教育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 科学分析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国家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 学会用普遍联系与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形势与政策, 提高自己理解政策的水平和政治觉悟, 自觉地与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形势与政策教育要进行国情、党情、世情的教育, 具体来说“要着重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进行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进行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教育;进行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的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 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教育。”

对于大学生来说, 对形势与政策知道得越多、越深、越透, 越易对自己人生的道路选择和发展定位做出正确而合乎时宜的判断。要通过形势与政策教育, 分清目前形势, 正确解读社会“大我”和个人“小我”之间的关系, 能够做到明大势、立大志, 从而为自己人生道路的抉择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 成为优秀人才。

当前形势政策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 目前, 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状况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但是该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还不够强, 实效性不够佳。

形势政策教育中政治认知教育强化, 而政治分析教育缺失;理论灌输突出, 而实践能力培养薄弱;“教师主导”突出, 而“学生主体”失落, 在教育的过程中, 学生应该成为形势政策教育的主体。

学生认为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课程需要改善。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系统性不强, 具体教学内容有限;教学方法单一, 理论太多, 内容枯燥, 并且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教学针对性不强, 教学内容陈旧, 形式单调。大多数同学认为形势与政策教育对本身的思想素质提高有很大影响, 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却有所背离, 对该教育的学习态度和所开展的相应活动的参与度, 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责任意识淡薄等。

2.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既包括学生、老师因素, 也包括学校、社会因素。

学生因素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对形势政策教育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认为当前的这种教育太过形式化, 工作没落到实处, 对自己的素质提高没有效果;二是学生的功利主义思想导致部分学生认为, 形势政策教育与所学专业无关, 与评优、、入党、就业不直接挂钩, 学不学用处不大。

教师因素主要表现为:教师缺乏使命意识。个别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历史使命, 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堂上传授消极和反面思想;理论修养不够。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不能很好地系统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并且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阐述解释形势与政策相关的现实问题;教师基本功差。部分教师缺乏教学基本技能的训练, 教学感染力不强, 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校及社会因素主要表现在形势政策教育整体氛围不浓;面对现代社会竞争、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 相当大一部分大学生的主攻方向发生变化, 学习压力大, 客观上弱化了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教育的学习。

如何提高形势政策教育的吸引力

高校应增强形势政策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使形势政策课起实用、收实效, 对于形势政策课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 相互生成的互动过程, 是知识交流的过程, 是灵魂碰撞的过程, 在交流、碰撞中, 教师、学生都得到了提高, 此为教学相长。因此在这种交流中, 若能有良好的师生关系, 将会大大提高形势政策课的吸引力。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 教师起重要作用, 教师应是学生的良师益友, 而不是整天板着面孔, 动辄居高临下, 教训他人。教师应了解学生思想, 熟悉学生工作, 能够将形式政策教育与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才、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联系在一起, 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上的知心人。

2.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是一个需要非常自觉的过程。形势政策教育应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决策人, 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 即解放眼睛, 教大家看事实;解放头脑, 使大家想得通;解放双手, 使大家可以执行头脑的命令, 动手向前开辟;解放嘴, 使大家言论自由, 说出真理来;解放空间, 使大家能在大自然、大社会中去寻觅丰富的食粮;解放时间, 使大家有空闲想问题、谈国事、看看书。

3. 理论联系实际、紧跟时代热点

形势政策教育的内容无外于形势与政策等方面, 因此要突出“热点”问题, 要找学生最想了解的现象背后的热点、难点和深层次的思想内容。

博客在形势政策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博客是教育博客中的一种, 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 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 超越传统时空局限 (课堂范畴、讲课时间等) , 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 并让全社会可以共享知识和思想。教师博客现已得到广泛应用, 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将教师博客与形势政策教育有机的结合, 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1. 博客将使形势政策教育灵活性加强

形式政策教育课程的内容虽然相对固定, 但是因国际国内大事随时都在发生, 课程内容就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而各高校在教学时间、学分上有很大差异。教师博客除可发布正常的授课内容外, 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 增加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博采众家,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授课内容更加完整, 使授课方式更加灵活。

2. 博客将使形势政策教育互动性提高

在形势政策教育过程中, 学生有时会提出一些让教师一时无法回答的问题;或者有些学生不愿意在课堂上面对面的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学中缺乏学生的互动和参与, 势必影响到教学效果。由于时间的限制, 教师也只能有所侧重地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 恰恰是在极少数的学生。所以, 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博客开放性的特点, 在每一个讲座专题公布以后, 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如相关的知识点、学生提问、内容补充等, 甚至还可以发起网上专题调查, 让学生选择他们认为自己最关心的话题, 让教师课堂讲座更有针对性。

形势与政策论文创新 篇8

关键词:自主创业;经济危机;就业形势;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F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1-0115-02

1 概 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积累了一些经验和财富,同时问题并存,而当今中国经济的一些经济指标在下行,经济结构体系在转型,人民币在贬值,全球经济正在走向衰退。大家经常听说衰退,或者是危机,大学生们很担心当年的就业形势,高职高专院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在对大学生们进行就业指导时,多次强调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而从我院大型招聘会现场的用人单位数量及单位提供的岗位数量和岗位基本工资待遇来看,较往年均有下降。而物价的飞涨也变向的降低了同学们的收入,并且现实中制造业已经萧条有几年了,作为建筑行业的院校,多数专业的就业都收到了影响。我院也在考虑上述实际情况的同时,积极开展创业培训课程,国家也出台相应小额担保贷款和财政贴息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更鼓励大学生发展农村,让大学生的知识有应用的平台和发展的空间。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与十年前相比,增长了1.2倍,2015年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再攀高峰,而就业需求并没有明显的增长,所以就业率相对会出现下降。而数据显示,尤以专科生和硕士生的就业压力最大,已经持续了几年的最难就业季给人的感觉:对于就业,没有最难,只有更难。这与上述中国当今经济低迷衰退有关,也与毕业生、企业的结构性用工问题有关。另外,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在选择行业难,就业目前人人平等,爱因斯坦大学毕业时求职数次未果,最后去一个专利局上班,所做的工作和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更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鼓励支持大学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工作,下文浅谈一下大学生就业现状,简要分析就业形势,探求就业对策,尤其对大学生的创业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希望对大学生的就业有理论指导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2 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最后一年,高校毕业生的稳定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问题,各级各地积极寻求一个漂亮的收官之战。服务业就业需求继续增大,市场机制的跳节作用继续增强,不好的消息是: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加深,自动化流水线、机械手、机器人的应用削弱了制造业劳动力的需求;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撑尚待提高,适合的岗位相对不足,毕业生专业结构、就业观念与市场需求脱节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就业形势压力仍然较大。而随着高校扩招,我国的高职高专教育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数量年年攀升,2007年更是达到495万,与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就业率出现了下降。2007年约为70%,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应届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加上失业率上升,往届生因为种种原因辞职再就业的冲击,还有城镇化加快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今年毕业生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从中央到地方,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锻炼,到西部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性工作。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简单总结为:结构性矛盾,供求错位;知识陈旧,转化率低;准备不足,生涯模糊;依赖性强,创造力弱;理念滞后,能力危机;选人用人,缺少标准;市场配置,手段粗放。

从行业需求看,房地产的下滑有目共睹,结合我院为建筑类院校,更要贴合实际,突出特色,搞好帮带,主动出击,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尤其重视困难家庭和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

3 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高校大学生的稳定就业工作应常抓不懈,切切实实作为民生之本。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就业是安国之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就业优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就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重要性更不言而喻。下面浅谈下大学生就业对策分析。

首先,国家政府积极保障就业渠道畅通,强化职能,要加强和改进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制,推进人才资源市场整合,统筹规划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继续加强宏观调控。比如: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2015年延续了上一年小型微型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给予一定社会保险补贴的政策,科技型小型微型企业招用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的比例后,可以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财政贴息。再如:及时废除不合时代的、限制、制约或妨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各级部门要积极解读中央政策、落实中央政策,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大学生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给大学生搭建好就业舞台。

其次,企业稳定灵活就业,要根据企业需求,加强高校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积极实现学校企业的无缝对接。企业在进入学院进行宣讲时,要实事求是,突出重点,积极正面引导高校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单位,避免出现招聘会现场某些摊位面前人满为患,而某些摊位却寥寥几人,而分析原因国企、大企业是同学们比较认同的,所以住校期间,教师也要做好积极引导沟通。企业也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高校人才,做到竞争有序,构建和谐社会。

再次,学院早作准备,针对不同学生,因人而异,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的指导就业工作,帮助毕业生做好定位,提高就业能力。大学生在校期间,学院就要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完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进教学设施設备和丰富教学手段,教学是根本,努力做好专业结构调整工作,要紧盯市场变化,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整理工作,及时了解当前社会和企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各种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课程体系,还是专业设置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要定位准确,特殊鲜明,突出高职高专院校和本科甚至是研究生院校的不同,加强实践动手环节教学,增加实用性、操作性、技能性,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制定招生计划,在发展学院硬件的同时,师资力量也一定要跟上,坚持以出口定入口,将就业与专业设置招生挂钩,把毕业生毕业率和就业率作为专业设置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以市场为准则,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合格毕业生的培养。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学院做好就业信息反馈收集工作,强化就业统计监测,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配合二级学院系部,更有针对性地为毕业生的就业服好务。学院还要不断加强负责就业指导工作教师的业务能力,走出去,通过学习、参观、交流等手段,全面提升教学等职能部门教师的能力水平。积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因为辅导员更了解学生,跟清楚学生的爱好、特长,更容易与毕业生进行沟通交流就业辅导。总之,高职高专院校要提前进行职业教育规划定位,力争毕业生择业更合理,减少违约率,使大学生更准确地掌握就业政策、了解就业形势,及时、顺利就业。

最后,鼓励积极创业,21世纪是创业时代。创业教育是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就业的一大途径。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风险意识,切忌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择业观。国家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毕竟有限,就业时难以一步到位,多次的就业选择也是当代大学生就业选择的一种趋势,要敢于竞争、敢于拼搏、敢于承担风险责任。从国家政策降低创业门槛还是到学院的引导和扶持,高校大学生都应该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越来越多的不同行业的创业者敢于拼搏,使自主创业努力成为一种时尚。我院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規划课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创业的本质在于把握机会,创造性地整合资源。高职高专院校必须积极引导学生转变传统就业观念,变被动就业为主动就业。结合我院为例,在大学一年级时就进行择业指导,在入学一学期时还允许进行一次专业调整;在大学二年级时进行创业指导,以创业教育为中心,并进行必要的礼仪教育、人际关系教育、挫折教育、创业教育,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在大学三年级时进行就业指导,分析本年度的就业形势,学习应聘的基本礼仪及技巧,调整就业心态,准确定位自己,并尽快转变角色适应社会,提高就业能力。当然,大学生创业也要看自身是否合适。应届毕业生实践经验少,容易失败,所以大学生创业要做适当选择,想到存在的风险,做好挫折教育。

4 结 语

总之,当下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就业岗位相应在减少,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创业失业风险增大,大学生就业难度加大。在这种新形势下,政府加大市场调控力度,充分发挥市场调控机制,做好服务;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做好高校宣讲,努力招到真正适合自身企业的人才,高职高专院校积极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同时充分挖掘大学生潜力,积极开辟大学生创业这一新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 杨宜勇,黄燕东.2014~2015年中国就业形势分析与预测[J].经济研究 参考,2015,(3).

[2] 李建成,张志业,郝惠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河北 科技大学学报,2009,(3).

[3] 蔺思涛.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就业形势的变化与政策创新[J].中州学刊,2015,(2).

上一篇:建筑垃圾处理承诺书下一篇:江苏外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