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

2024-07-23

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共6篇)

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 篇1

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时间:2010-09-14 来源: 点击数:

今年6月,硚口区正式申报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为了了解硚口区残联好的做法,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市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工作,8月11日,梁书安副理事长带领市残联服务体系建设专班专程到硚口区残联开展调研。该区创建的工作情况是:

一、硚口区残疾人托养工作现状

据硚口区残联统计,该区已办理残疾人证的智力残疾、重度肢体残疾及轻度精神残疾人共有2582人,经初步调查,有托养需求的有1341人。今年底该区在托残疾人可达710人:其中机构托养170人,居家托养540人。

自2008年以来,该区投入资金70万元建成1所区级寄宿型“阳光家园”,托养残疾人60名;投入资金105万元,正在兴建4所街道“阳光家园”,计划托养残疾人90名;投入资金10万元,正在兴建2所社区“阳光家园”服务站,计划托养残疾人20人。截止今年6月,已为集中托养的残疾人补贴资金78.6万元;为居家托养的残疾人补贴资金48.2万元。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因地制宜,建立完善托养服务体系

硚口区残联在全面贯彻落实上级下达“阳光家园”建设目标基础上,结合本区实际,深入探索,大胆创新,初步建立了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托养服务体系。

一是完整开展三类托养服务。考虑到我市实际情况,市残联曾建议各中心城区以发展场地要求不高、服务相对简单的居家托养和日间照料为主。硚口区残联制定了目标更高的区托养服务发展规划,旨在为全区残疾人提供完整的寄宿托养、日间照料、居家托养三类服务。对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适应集体生活、家庭特别困难的托养对象每月发放500元补贴,提供24小时监护、生活照料和技能训练等全日制寄宿托养服务;对希望就近得托养服务的托养对象每月发放300元补贴,采取监护人早送晚接的方式,由托养服务机构提供日间照料等服务;对行动不便或者不适宜集体生活的托养对象,采取每月发放100元补贴,残疾人在家中由监护人进行监护和生活照料,托养员定期地提供上门指导的居家托养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完整的托养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了辖区残疾人不同托养需求。

二是全面建立三级“阳光家园”。目前,已建成1所区级寄宿型“阳光家园”,正在兴建4所街道“阳光家园”和2所社区“阳光家园”服务站,集中托养残疾人170人。该区寄宿型“阳光家园”是全市中心城区规模最大的寄宿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也是全市唯一民办公助性质的残疾人托养机构,在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现拥有150张床位,在托残疾人60名。该区街道级“阳光家园”建设启动早、进度快,今年计划建成4所,超额完成绩效目标。该区计划到2012年在全区每个街道建立“阳光家园”,实现全区残疾人社会化服务全覆盖,这也是硚口区残联自我加压,在落实全市“阳光家园”行动总体规划(在三分之二的中心城区街道建立)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建立社区“阳光家园”服务站是硚口区残联为延伸“阳光家园”服务所做的大胆创新和尝试,服务站以贴近残疾人、就近提供服务为宗旨,具有布局灵活、建设成本低、提供服务快捷的优点,是区、街级综合性“阳光家园”的良好补充。

(二)因类施助,不断探索丰富居家服务内涵

硚口区残联积极探索多渠道、宽领域、广覆盖的居家服务模式,根据适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的家庭人口、残疾类别与程度、社区资源等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开展个性化、贴近化的居家服务,初步形成了“四类对象五类服务”的“大”居家服务模式。

一是发放特殊津贴。主要服务对象是特困单亲或一户多残家庭的智力残疾人,目前已有70户残疾人家庭享受到了特殊津贴。

二是提供特殊护理。采取组织社区康复机构上门服务的形式,为卧床不起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疾病护理等服务,目前已有160名残疾人得到了专业的护理服务。

三是政府购买服务。区政府出资购买50个公益岗位,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并以结对方式,按1:3比例专门帮扶重度残疾人,目前已有150名残疾人得到了来自“兄弟姐妹”的服务。

四是开展精神抚慰。由区政府出资,依托市级精神卫生机构,建立精神残疾人亲友俱乐部,开展讲座咨询、交流心得等服务内容,目前已有30名居家托养的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参加俱乐部活动,相互帮助、积极康复,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是组织志愿者服务。通过建立区、街、社区三级志愿者服务网络开展志愿者助残,实现每个社区固定一名党员志愿者,为130名居家托养的残疾人提供清洁居室卫生、生活用品购买或饮食生活等家政服务。

(三)严格管理,加强“阳光家园”制度建设

1、统一使用“阳光家园”名称与标识,统一使用“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系统”。

2、按照“阳光家园”相关规定,严格执行资助范围、标准、条件、程序和经费管理规定,全面落实各项工作要求,做到措施到位,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档案齐全。

3、为使志愿者助残规范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硚口区助残志愿者工作机制建设的意见》(硚残联〔2010〕4号)、《硚口区助残志愿者管理办法》(硚残联〔2010〕5号)和《硚口区助残志愿者星级评定暂行办法》(硚残联〔2010〕6号),对志愿者进行注册登记,使他们切实履行责任和义务,每年于年中、年末开展两次星级服务评比表彰活动。

4、根据集中托养服务和居家托养服务的特点,制定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工作制度》、《安全管理规则》、《工作人员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康复训练服务制度》,同时在日间托养机构建立了《晨检工作制度》和《入托残疾人接送与探视制度》,建立了规范的日常行政、业务、财务管理制度,明确托养服务内容、标准、流程、价格,形成健全的管理运行规章制度体系,并在全社会公开。

5、注重专业化服务队伍建设,选配满足基本服务需要的医疗、康复、护理、心理辅导、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等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和专业知识人员,并协同区卫生局积极参与针对民办托养服务机构及居家托养的服务支持与技术指导,定期组织管理和服务人员参加专项培训班,建立完整的岗前培训制度。同时,还准备组织有关部门和街道赴上海、北京等地学习考察。

(四)合理规划,积极稳妥推进“阳光家园计划”

根据区残联制定的“阳光家园计划”,在已建阳光家园的基础上,2011年,硚口区将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新建3所街道“阳光家园”、2所社区“阳光家园”服务站,全区集中托养残疾人达260人,居家托养残疾人达590人;2012年,该区将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新建1所区级精神残疾人寄宿性托养为主的“阳光家园”、4所街道“阳光家园”、2所社区“阳光家园”服务站。到2012年,该区将为残疾人托养服务投入资金累计近千万元,基本建成全覆盖、多层次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实现托养残疾人1120人的目标,其中集中托养390人,居家托养730人。区残联还计划进一步开展新的服务项目,拟在条件成熟的“阳光家园”内设立“心语室”,为辖区精神残疾人提供心理咨询等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政府主导

硚口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和“阳光家园计划”的实施,一是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阳光家园计划”的实施纳入了今年的绩效目标管理,区目标办将创建工作纳入政务平台绩效管理系统公示并对53个区直单位、部门加强督办检查。二是成立了区级工作专班,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区残联理事长、区委宣传部副部长任副组长,区委宣传部、区民政局、区残联、区财政局、区卫生局、11条街办事处分管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为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三是出台一系列创建工作文件。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阳光家园计划实施方案》,区残工委制定了《硚口区关于开展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和《硚口区创建全国“阳光家园”工作实施方案》,有效指导了“阳光家园”计划的顺利开展。四是区委、区政府还将发展残疾人事业、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纳入全区以困难群体帮扶、社会事业创优、宜居环境建设、文明市民塑造、平安硚口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硚口和谐建设五大行动”,统筹规划,稳步推进。

(二)资金扶持

区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资金主要来源于一是区财政下拨创建工作专项经费,二是对兴办“阳光家园”的街办事处、社区给予一次性建设资金投入,三是对集中托养、居家托养、购买服务的残疾人进行资金补贴,保证了硚口区“阳光家园计划”的顺利实施。区政府制定的实施“阳光家园计划”经费补贴标准如下:

1、对兴办的街道和社区日间托养机构,分别按照30万元和5万元建设经费标准给予补贴,高于市财政、市残联规定的投资额度。

2、对享受特殊津贴和精神抚慰的服务对象,给予每人每月100元补贴,全年补贴资金12万元。

3、政府购买公益岗为残疾人提供居家服务,每个公益岗按每年8000元给予购买服务补贴,全年补贴资金40万元。

4、组织社区康复机构上门为卧床不起的重度残疾人提供特殊护理服务。社区康复机构每护理1名残疾人,给予每年600元特殊护理补贴,全年补贴资金9.6万元。

(三)社会参与

1、建立完善志愿者服务制度。区委组织部和区残联联合制定了《关于在全区社区开展党员义工助残服务活动的通知》(硚残联〔2010〕7号),要求在全区街道开展党员义工助残服务活动,为托养的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目前,该区登记在册的助残志愿者共有2036人,其中党员义工200多人,他们活跃在助残一线,为托养的残疾人提供各种义务服务。

2、加强宣传为创建工作造势鼓劲。区政府在《长江日报》专版推介该区“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和创建工作情况。同时,区城管局拿出10%的公益信息广告栏宣传创建工作,区残联通过街道、社区公益广告、宣传栏、宣传橱窗,印制宣传册、发放宣传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提高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知晓率。

3、善于利用社会资源为创建工作服务。区残联会同区卫生局,依托辖区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建立区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对已建立的集中托养机构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心理辅导,并为护理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开展“阳光家园”辅导员培训193人次。区残联还借助区卫生系统完善的基层卫生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了10个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和4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160名居家托养的残疾人提供家庭特殊护理服务。区劳动局为购买服务公益岗在岗人员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培训117人次。

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 篇2

市残联 市发展改革委 市教委 市民政局 市司法局 市财政局 市人事局 市劳动保障局 市文化局 市卫生局 市体育局 首都精神文明办 市总工会 团市委 市妇联 市红十字会 市科协

(二〇〇八年二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抓住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机遇,进一步加强我市残疾人工作,健全和完善残疾人扶助体系,加强和改善对残疾人的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的重要意义温馨家园是指本市各区县的基层街道、乡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要求,为满足残疾人特殊需求,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依托本地区内公共活动(服务)中心建立的以各类残疾人为服务对象的综合性活动和服务载体。

本市现有99.9万残疾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基层,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非常迫切。自2003年起开展创建社区残疾人温馨家园活动以来,本市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在全市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两个层面建立残疾人温馨家园1400多个。残疾人不出社区、村即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托养、无障碍等各项服务,进一步提高了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虽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温馨家园的运转机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与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以及融入社区生活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建设好残疾人温馨家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基层残疾人组织的服务能力,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快捷的个性化服务,切实解决残疾人的困难,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使残疾人组织在基层更加活跃,对于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残奥会,促进首都的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等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着力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创新温馨家园建设的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和标准,丰富服务内容和方式,逐步形成机制健全、功能完善、运转协调、保障有力、覆盖城乡所有残疾人的助残服务体系,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及时便捷的个性化服务,让残疾人在社区生活更方便、更幸福、更快乐,共享和谐社会建设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导向,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为残疾人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去,千方百计解决残疾人的困难,满足各类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共建共享。通过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倡导共建共享、互助互爱的社会氛围,使广大残疾人切身感受到和谐社区建设带来的实惠和利益。

三是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从残疾人居住和参与活动的实际以及不同类别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一步完善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

四是坚持便捷利民。让残疾人不出社区、村,就可得到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维权、生活照料、文体活动、托养、无障碍等各项服务;让残疾人通过参与温馨家园的活动,进一步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能力。

(三)主要目标。

1、总目标:通过在社区开展适合残疾人特殊需求和特点的服务项目及活动,建立覆盖所有残疾人的服务网络和活动平台,使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庭享受到更加温馨、便利、贴心的服务,更好地平等融入社会生活,进一步促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

2、阶段性目标: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在城八区重点区域建设150个具有一定规模、综合服务能力和鲜明品牌特色的示范型温馨家园。2010年前,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快推进温馨家园建设,全市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成一个示范型温馨家园,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全市温馨家园建设任务,把社区真正建成能够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类别化、个性化服务的温馨家园。

三、残疾人温馨家园的功能定位和服务内容残疾人温馨家园主要功能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功能;二是活动功能;三是教育功能;四是展示功能。

残疾人温馨家园的主要服务内容:

(一)就业培训及就业服务。通过社区就业服务和培训网络,为有就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基本劳动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开发适合残疾人的社区就业岗位。

(二)职业康复。把职业康复站纳入温馨家园建设,为智力残疾人和处于稳定期的精神残疾人提供集康复、培训、简单劳动、文体和日间照料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提高其劳动能力,挖掘其潜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三)医疗康复。依托社区卫生站和有资质的专业人员,为有需求的残疾人、临时伤残人员等特需群体提供辅助器具租赁、康复技术指导和培训等项服务。

(四)物质帮助。依托“爱心家园”、“博爱超市”,动员社会力量,为困难残疾人提供物质帮助。整合社区志愿服务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

(五)信息咨询。设立服务热线,为残疾人提供政策、法律、心理咨询和手语服务以及教育、培训、日常生活等相关信息服务;对温馨家园无法直接提供服务的,介绍其到上级残联或有关机构咨询。

(六)开展文化体育活动。以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各种文体活动凝聚残疾人,增强吸引力,使残疾人广泛参与社区文化、教育、体育、科普等各项活动,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四、残疾人温馨家园的创建标准与考核奖励

(一)创建标准。

1、队伍健全。有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街道残疾人协管员和社区、村残疾人专职委员选聘到位,经过岗前业务培训,持证上岗,发挥作用良好。建立了助残志愿者队伍。

2、设施共享。社区内图书室、活动室等公共服务设施中有残疾人服务内容。依托社区卫生站建有残疾人康复站和辅助用具服务站。示范型温馨家园应有较为完善的综合性服务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个性化服务,体现为残疾人服务的特色。普及型温馨家园根据辖区残疾人需求,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的特色。

3、服务规范。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个性化服务档案,动态掌握其需求变化;坚持各项活动和服务经常化,记录清楚;服务热情周到,用语文明规范。

4、管理有序。档案资料齐全完备,底数清,情况明;各项职责、规章制度和优惠政策明确具体,以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和宣传。

5、环境良好。无障碍设施完善,标志规范明显,方便残疾人出行和活动;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助残氛围浓厚,形成尊重、关心、理解、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6、成效明显。温馨家园创建工作纳入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规划和工作内容,各部门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布局合理,服务面覆盖辖区各类残疾人;残疾人广泛参与,人人享有温馨服务,满意度较高。

(二)达标评估与奖励。

示范型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纳入全市残疾人工作计划,由市残联组织进行达标评估。将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及验收情况纳入本市“残疾人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条件中,对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

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普及型残疾人温馨家园,由各区、县政府残工委负责组织实施。

五、加强领导,促进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要在以关注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高度重视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加强领导,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温馨家园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区县要按照本《意见》要求,制定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的规划目标和实施方案,并认真抓好落实。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对温馨家园建设的投入。

(二)明确职责分工。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和管理工作,在各级政府残工委的领导下,由各级残联牵头组织实施。发展改革部门要对温馨家园设施建设项目统筹安排,给予支持;财政部门要做好温馨家园预算资金管理,加强指导和监督;民政部门要把温馨家园建设纳入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内容;卫生部门要把残疾人的社区医疗康复工作切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之中;农委负责指导农村残疾人温馨家园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文化、教育、体育、劳动保障、卫生、司法等部门负责温馨家园相关业务指导。精神文明办、老龄委(办)、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单位要将温馨家园建设纳入本单位职责,给予支持和配合。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负责辖区内残疾人温馨家园的规划、协调、指导和推动。社区、村残疾人温馨家园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在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领导下,由社区、村残疾人协会具体负责。

(三)健全各项制度。要根据工作需要,建立为残疾人提供各种服务、入户走访、服务评估、财务管理、考核表彰等各项制度。要注意征求辖区内残疾人及亲友的意见,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公示,接受残疾人和社会的监督。

(四)人员配备和管理。温馨家园由街道、乡镇残联和社区、村残疾人协会负责管理,并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专职管理人员。设在社区、村的残疾人温馨家园,由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管理;人员不足的,可聘用残疾人亲友和社会志愿者参与管理工作。设在街道、乡镇的残疾人温馨家园,由街道、乡镇残联残疾人协管员负责管理,还可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一定数量的残疾人、残疾人亲友和社会志愿者进行管理。

(五)经费及其他保障。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多元化投入方式,解决温馨家园的活动经费、培训经费和工作运转经费。要坚持财政预算资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社会捐助共同安排。残疾人职业康复劳动项目经费、残疾人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支出列入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算管理,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给予一次性资助。温馨家园所需康复、文体、辅助器具等器材,政府各相关部门要给予支持。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心捐助活动。

阳光家园作文 篇3

有一天,我爸爸开车带我去参加一个围棋比赛,规定十五分钟不到就算认输。比赛八点钟开始,我们七点半从家急急忙忙出发。

我和爸爸走到车库时,门口蹲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大爷,他衣衫褴褛,面容憔悴,显得疲惫不堪,从他紧皱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在努力的思考什么。爸爸赶快上前将老人扶起,并询问遇到了什么困难。原来,这位老人患了老年痴呆症,自己家住哪里怎么也想不起来,甚至连自己亲人的电话也记不起来了,希望我们能给他点儿帮助。我忽然发现这个老人和下楼时看见门上贴着的寻人启事中的老人长得很像。

我心想如果我是他的家人,我一定会很着急,所以我飞快的跑回家去拿寻人启事,路上险些摔倒。经过对比,这就是寻人启事上的那个老人。赶快波拨打寻人启事上的电话,可电话那边显示正在通话中,我想应该是老人的家属正在联系寻找老人事宜,经过多次拨打终于接通了,老人的`家人希望我们在这里陪伴老人等他们到来,可是老人的家人离这里要有20分钟的路程,而我的围棋场比赛还有10分钟就要开始了。这是我这学期最后一次围棋比赛,它关乎着我的段位,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可是我想这位老人更需要我的帮助,如果我和爸爸走开他有可能再次走失,所以我们毅然决定留下来陪伴老人。

看着老人和家里人一起上车离去,我感到无比欣慰,这次比赛虽然我没有来得及参加,可我做了一件比比赛更有意义的事情。

涂宇阳光家园个人事迹 篇4

----------------涂宇事迹材料

涂宇,湖北武汉人,毕业于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现于京山县曹武镇曹场村进行驻村锻炼。大学期间曾任班级班长、团支部书记、院辅导员助理,2013年7月通过湖北省选调生招录考试被分配于此地工作。这位从武汉到来的大学生干部,以他优秀的品质、出色的工作能力、负责任的工作态度,让村民们感受到新时代知识青年的活力和才华,意识到年轻基层干部将在推动中国农谷建设上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自动请缨 承担重担

作为一个从外地来到曹武工作的大学生,刚来到此地的确是有些许不适应,无论是艰苦的条件还是无边的寂寞都时刻考验着涂宇同志的内心,但看到友善的村民、无邪的孩童,他心中那个萦绕在脑海的梦想又愈发坚定起来。刚开始来到曹武镇曹场村工作,看到各位干部正在新修的村委会大楼如火如荼的开展阳光家园活动,他心头为之一动。而后,又了解到曹武镇留守儿童达到70%左右,心又不免为之一紧。随后,他向团委自动请缨,要成为阳光家园志愿者队伍中的光荣一员,为留守儿童奉献出自己的知识与青春,为留守儿童建设出一片阳光家园。

认真负责 竭尽所能

刚开始接触阳光家园活动,涂宇同志心中也有一丝顾虑,年龄差距这么大,是否能打开小孩子们的心扉,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充实的暑假。面对困难,涂宇同志并没有退缩,他利用网络学习各地关爱留守儿童的先进经验,并与武汉大学有过支教经验的同学取经。每天一大早,他就到阳光家庭活动场地,带着孩子们做早操,并向孩子们强调安全纪律。计算机室,他认真的教孩子们利用网络查找感兴趣的知识;在阅读室,他耐心的解答孩子们一个又一个懵懂的问题;在篮球场,他仔细的纠正孩子们每一个篮球动作……虽然空调冷气很足,但在楼上楼下的奔波中,涂宇还是流下了豆大的汗珠。但看到自己付出的汗水换来了孩子们认同的微笑,涂宇同志还是露出了满意的笑脸。

心理辅导 爱心滋润

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 篇5

“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我县残联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残联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残疾人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原则,本着“抓重点、出特色、攻难点、求实效、严管理、上台阶”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组织建设、康复、就业培训、扶贫帮困和社会保障工作,确保完成 “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工作目标。将2015年实施项目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实施“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是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对于缓解当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信心、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XX县政府高度重视“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成立了“阳光家园计划”领导小组。县残联积极组织实施推进,理事长亲自抓,明确分管教就和社会保障工

作的副理事长具体负责,召开了“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动员会、推进会等专题会议,指定专人负责项目资料的归档和进展报送工作,强化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

二、早筹划 早布置 早落实,扎实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按照X残联字〔2014〕24号文件精神,我市在3月20日召开了各镇理事长、残疾人专职委员参加的“阳光家园计划”项目专题会议,对照全年“阳光家园计划”232个的目标任务,进行任务指标的分解、认真部署了项目开展的各项工作,提出了高效细致实施项目的工作举措。

三、严格把关,开展 “亲自筛查”、“三优先”活动 根据文件的要求和条件,做好筛查摸底工作,对筛查对象建档立册。加强宣传工作,印发“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宣传资料200多份,认真开展受助残疾人托养服务需求调查,准确掌握有托养服务需求的残疾人底数,建立需求调查档案,切实做到按需提供托养服务项目。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残联救助对象开展了“亲自筛查”、“三优先”活动。即:“亲自筛查”就是市残联在对一、二级持证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在电脑中进行查看的基础上,对救助对象进行指导镇残联筛查和确定。“三优先”即优先把救助指标放到市残联的日间照料站的智力、精神残疾人;优先照顾一户多残户中的残疾人,如归义镇大冲村有一户人家的儿子、女儿、儿媳均为精神残疾人,对其家庭优先救助;优先

救助纳入“低保”和“五保”范围的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切实做到按需提供托养服务项目,让阳光真正照到残疾人的心灵。

四、高效细致,确保项目有序推进

1.宣传、调查、审核。对全市各镇政府上报的232名“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对象进行抽查调查,深入项目对象户中调查残情和生活健康状况,向残疾人群众宣传“阳光家园计划”项目,让群众知晓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阳光家园计划”项目。审核项目对象的申报材料,调查核实资料是否和残疾人的实际情况相符、资助对象是否符合项目对象的要求,确保项目政策的执行实施公开公平公正。

2.建档立卡,健全“阳光家园计划”项目档案。对受助对象建立托养服务卡,做到一人一表、一人一卡,记录所提供的各类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完成各任务指标录入《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

3、加强对县“阳光家园计划”项目管理,制定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管理规则,形成为智力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的长效机制。

4、筹措资金,确保项目资金的及时发放。为确保残疾人补助资金及时公开、公、公正发放发放,由我县残联办公室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我县残联积极向市政府申请项目配套资金,通过银行转帐的方式向受助残疾人发放补助金。

5.牵头项目领导小组成员,做好项目工作的督查验收,认真做好阶段性总结,每月及时上报项目进展情况,按季度上报工作总结,确保项目工作积极有效开展。

残疾人阳光家园通报 篇6

实施方案

当同学们每天健康成长时,还有一部分残疾学生由于身体原因不能接受正常的学校教育。为了给这些孩子创造更适合的学习条件,引导教师针对个体科学施教,让这部分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尽可能降低该部分学生因为个体特殊原因对学校和学科教师教学质量统计造成的负面影响,更真实体现任课教师的教学成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残疾学生康复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关爱工作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维护残疾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二、领导机构:

组 长:(校长)副组长:(教学副校长)

组 员:(教务主任)、(思教主任)、(总务主任)及各班班主任

三、工作目标:

积极探索、创新残疾儿童教育管理模式,把学校建成残疾儿童的温馨家园。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为残疾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实现残疾儿童“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目标。

四、主要措施:

1.每学年初,认真调查摸底,摸清残疾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一名残疾儿童的专门档案。

2.各班新增残疾儿童后,班主任要调查清楚情况,报告学校思教处。学校和班主任根据学生残疾类型、残疾情况做好儿童家长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若学生残疾导致无法正常参与学习,无法获取正常学习成绩,应做好儿童家长思想工作。取得家长同意和配合后,为肢残儿童收集整理 疾病证明相关材料,有必要时应协调办理保险理赔或休学复学相关事宜;造成永久性伤残并且严重的,学校应建议残疾儿童家长为其办理残疾人证明。

3.引导家长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为疑似智力残疾儿童(弱智生)进行智力鉴定,若鉴定结果为四级及以上智力低下水平,学校应认定为智力残疾儿童,并按照区教育局要求提交资料审核,其考试成绩不列入考核统计。为减轻此类儿童家长经济负担,经家长提交智力鉴定申请,学校同意进行智力鉴定的,鉴定完成后,儿童监护人可凭相关费用发票到校报销50%的费用。学校每学期从学生公用经费中安排相应经费用于此项补助,每学期补助限额1000元。

4.全校师生要关心照顾残疾儿童。班主任是残疾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老师应尽快摸清班级残疾儿童人数及其残疾状况,给予其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并且教育班级其他学生也要关心照顾他们,不得歧视、欺负、侮辱他们。

5.学科教师要根据残疾儿童的残疾情况因材施教,分层要求,适当降低其学习目标;既要确保其人身安全,又要努力让他们学有所得。教学中,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残疾儿童,不得因为追求教育教学质量而歧视、侮辱他们,努力为残疾儿童营造安全、愉悦的学习环境。

6.学校要建立残疾儿童帮扶机制。每学年统计完成残疾儿童表册后,学校应结合师生实际情况,鼓励和安排教职工与残疾儿童结对,不定期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教职工要经常与结队学生谈心,沟通,掌握被帮扶残疾儿童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定期家访与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的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定期召开教职工、受助学生、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

7.注重对帮扶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结对教职工要多与帮扶对象交流,作到细致入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以充分利用我校的心理咨询室,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让他们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鼓励结对学生积极参加主题班会、团队活动、书画展、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和学校、老师们对 他们的关心。

8.加强与帮扶学生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电话家访、实地家访等方式充分与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或临时监护人掌握与学校和孩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遇到重大事情,老师要及时与学生父母进行交流,达到真诚沟通、解决问题的目的。还要通过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定期联系,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和育人方式,共同关注学生生活、学习情况和心理、生理状况,引导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实现自食其力。

上一篇:霜降节气南方吃什么传统食物下一篇:综采队谭汉川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