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2024-07-13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精选7篇)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1

201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提高思维能力

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笔试只是个敲门砖。想进入体系内,面试至关重要。中公教育专家总结出面试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礼仪到位、答题有条理可以胜出;第二阶段答题流畅、内容充实的学生很容易胜出;第三阶段有瑕疵但是答题很准扣题紧的学生最容易胜出。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考官的选拔标准好像有下降的趋势。其实不然,考官认为考生在面临着7-9位决定自己命运的考官时,正常情况下都会有一定程度的紧张。在1分钟内要思考和回答问题,如果不是提前准备了很久,言语不是特别流畅也是正常的。所以,在外表礼仪容易包装甚至是语言的流畅性也能反复训练的情况下,现场对题目的把握就成了最可能测评出考生真实水平的要素。但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能够正确审题把握考官的命题意图不是那么简单的。要想真正突破这个大难关,关键要看思维能力。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直观地分析一下:

1、你的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外交部高频考题)

此题表面上,考察父母是什么样的人,但如果你只往这个方向去答题,你就没有很好地把握考官的答题意图。这道题目在考察考生的性格特点,家风特点以及与岗位的匹配度(例如父母对驻外工作支不支持),重点不在父母而在父母对自身的影响。

2、单位实行轮岗制度,你和小王调换工作,新部门领导念旧经常找小王办事,使你不能熟悉业务,同事也对你不满意,你怎么办?(2013年江苏面试真题)

此题表面上是让你解决领导念旧的问题,实际上在考察工作的主动性。如果你对公务员的人际交往的意识了解很清楚,那是很容易想到的,但是如果你不熟悉,你可以利用因果分析也很容易得到结论,由此可见思维在面试中可以弥补知识的不足,在知识不能短时间内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思维显然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3、中国社会调查中心一项由213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0%的受访者经常产生焦虑情绪,62.9%的人偶尔焦虑,只有0.8%的人表示从来没有焦虑过。面对这种焦虑的社会心态,你是如何看待的?(2011年四川省考面试真题)

此题表面上看是焦虑心态的问题,很多同学习惯上把自己看成心理医生,提供了各种解决焦虑的方法。但是大家普遍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这道题出在公务员的面试考场上。考官此处想考察的就是考生的政府思维。在心态层面上,考察的是社会公平问题和社会保障力度的问题。如果大家缺乏思维的宽度,这样的题目是很难答出彩的。

解决问题一靠知识,二靠思维和推理。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知识积累不足的问题,也是突破我们模式化答题的法宝。在没有充分的知识储备前提下,运用思维可以将注意力更多放在题目本身的思考上,更多地回归面试“问什么,答什么“的本质,当然此处“问什么,答什么“,是指把握考官真正的答题意图。省考面试,大家要想胜出,思维一定要先行。

中公教育南平分校官网:http://nanping.offcn.com/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2

【题目类型】组织管理

【考查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和乡镇,人们的食物、日用消费品、家具、电器等生活用品日益丰富,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垃圾,在农村和乡镇,特别在中西部地区,相应的配套的垃圾处理机制还未形成,加上群众的环保意识普遍比较淡漠,使农村与乡镇的卫生处于不良状况。

解决小镇的环境卫生问题,对促进小镇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多管齐下,做到标本兼治:

(1)因地制宜,建立有效的垃圾处理网络和长效的管理机制

建立从镇、片区、居委会、小区等多层次垃圾处理网络,各层次都有相应的处理方式:居委会和片区都分别制定专人负责辖区的垃圾清理和监督,责任落实;镇里建立垃圾处理站,将全镇垃圾进行集中处理。不同类型的垃圾可分别处理,比如饭馆产生的食物废渣可用作农户家禽和家畜的饲养等offcn版权。

(2)建立配套的硬件设施和环卫队伍

在沿街加装垃圾箱,设立卫生文明标语;各居民区内设立多个垃圾放置点;镇设置垃圾处理站;建立专业环卫工人队伍,上岗前培训,提高环卫工人福利待遇。

(3)政府推动,制定相应规章制度

为保证各项制度的落实,由政府推动,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对卫生状况的了解、垃圾处理网络的建立、管理机制的制定和相应的硬件设施和环卫队伍情况,起草《XX镇卫生管理办法》,并由居民代表讨论通过。

(4)加强辖区的卫生环保宣传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3

一、背景链接

2014年3月23日,广州市“婴儿安全岛”试点工作情况通报会宣布:暂停试点“婴儿安全岛”。广州市社会福利院院长徐久介绍,设立于该院的“婴儿安全岛”于今年1月28日投入使用,截至3月16日,共接收弃婴262名,全部患有不同程度的疾病,接收弃婴数量远超过开展试点工作的其他城市同时期的接收数量。作为广东省首个、全国特大城市里少有的试点,广州此举势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二、分析问题

(一)原因

在全国多城市的弃婴岛试点中,唯广州出现如此始料不及的“弃婴潮”,确有特殊原因。在没试点前,广州就是全国接收弃婴最多的城市之一,每年达三四百个。如今所谓的“弃婴潮”,实际只是以往问题的显性化,从分散全市到集中于“岛”这一点上。弃婴集聚羊城,亦是多种因素所致,与经济发达、医疗资源集中、风气开放、流动人口多等有关,可以说,广州这个小小的弃婴岛,承载的远远不止这座城市的弃婴。就决策层面而言,在资源配置上,必须考虑广州试点的特殊性而有所倾斜侧重。

(二)启示

其一,“婴儿安全岛”整体缺乏。如果每个城市多建几个“婴儿安全岛”,弃婴就不会集中到一个地方。

其二,我国保障婴儿权利的安全网络还不够严密。家庭是保障婴儿权利的第一“安全岛”,国家是第二,社会是第三。这些防护网都没有挡住两百多名婴儿被遗弃的命运,显然是个残酷的现实。

其三,广州有关方面最初预估不足。石家庄、西安、南京等地先后设立了“婴儿安全岛”。如果能从这些城市吸取经验,做出科学预估、加大财政投入,弃婴接收能力不会轻易达到极限。

(三)措施

对此,专家建议:

一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让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的思想水平都要提高,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每一个人都要有家的观念,每一个人都要有奉献意识,只有人人承担责任,这样弃婴现象才会减少。

二是完善福利院设施条件,尽量解决福利院面临的安置困境。对此,应在制度层面统筹考量,具体而言,弃婴接收后,在发挥福利机构养育的兜底作用之外,应积极拓展安置渠道。比如在大城市周边多建一些弃婴岛,把儿童福利的很多措施尽快地补上来。同时可以把一个儿童福利院分散为很多的小型儿童福利院,更加方便照顾婴幼儿。

三是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政府应该为这些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服务。加快建立健全儿童福利保障制度,构建患重大疾病、重度残疾儿童救助及其家庭扶助体系,切实减轻困境儿童的家庭负担。

四是加强对准父母的道德教育,使家庭负起守护儿童生命安全的责任。家庭作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单元,理应肩负更重要责任,为儿童的幸福成长提供必要保护与协助。政府或社会组织应该给父母一些辅导、培训,提高他们的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育婴知识,要给他们更多心理上的支持,使其承担责任,避免弃婴行为。只有提高父母的认识和能力,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料、免于社会的歧视,减少弃婴现象。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4

~年7月,中国向全世界发布信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经济列车平稳快速前行。

“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正朝着政府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一名国外媒体记者在发布现场作出这样的反应。

从~年酝酿实施,到今年上半年强力推行,再到初现成效,新一轮宏观调控不仅给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大势奠定了健康前行的基础,中国政府更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成功驾驭中显现出非凡的执政能力。

1见微知著,科学判断形势

随着新一轮宏观调控成果的日益显露,中国经济汲取了健康前行的营养,普通社会公众也第一次领略到了“预防性调控”的魅力。

“自~年开始,中国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已经出现了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煤电油运持续紧张等势头。”经济专家分析说。“中央及时捕捉到了这些信息,新一轮宏观调控措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果断出手。”

事实上,早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对我国经济形势作出了清醒的判断。会议强调,愈是形势好,我们愈要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年4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会议明确指出,目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而自去年以来,xx总理温家宝多次主持召开有关会议,明确要求采取有力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经济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有效遏制投资过快增长势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对习惯了治理性调控的人来说,预防性调控无疑是一次崭新的命题。”经济专家张燕生研究员说,“但它的最大意义在于,在经济尚未全面过热、通货膨胀尚未发生之时予以遏制,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也极大降低了宏观调控成本。”

见微知著,科学判断,中国民众与世界从中看到了中国政府睿智、果断的执政形象。

2冷静决策,彰显应对复杂局势能力

即使在熟谙经济的学者们眼中,此次宏观调控所面临的复杂形势也是前所未有的。

“与以往出现的投资、消费双膨胀不同,这次主要是投资过热,消费相对低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说,“因此,调控既要抑制可能的通货膨胀,又要避免通缩压力增大。”同时,与经济全面过热不同,此次是局部过热,是结构性过热;一些行业过热的同时,一些行业和领域却严重偏冷;煤电油运持续紧张。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与以往民营经济还不足以影响经济运行不同,这次投资高增长中,民营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力量。即使在各地的经济增长中,也是不合理因素和合理因素并存。这就使得宏观调控面临空前的考验。”经济分析家说。

复杂的局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一些人认识上的分歧:经济尚未过热,通胀没有出现,宏观调控会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效应。

正是在这样的复杂局面下,党中央、xx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确定了“果断有力,适时适度,区别对待,注重实效”的宏观调控基本原则。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有保有压,抑扬有致,不“急刹车”,不“一刀切”。而在制定出及时、有效、综合的调控政策同时,迅速把各地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上来,上下一盘棋,使宏观调控举措迅速落到实处。

3多种手法,驾驭经济的能力显增

与准确科学的形势判断力一样,决策形成之后的调控手法也让人称道。

“单纯的行政命令式治理方式正在淡出,取而代之的是对症下药的多种调控手法并进。”多位经济专家在接受采访时作出这样的总结。正是这种适应新形势的调控手段,不仅保证了调控措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成效,更显现了政府与时俱进的经济驾驭能力。

种种事实表明,信贷、土地成为此次宏观调控中的两道“闸门”:

为从源头上控制资金规模,从~年8月至~年4月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次扩大再贷款浮息范围。

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开展土地市场整顿,按《土地法》要求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过度投资项目的建设用地,收回违规多占或占而未用的土地。

与此同时,在注重运用经济办法的同时,对一些不顾政令,违反国家有关法规对盲目投资行为推波助澜的个别地方领导,中央则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分别进行了严肃处理。

4总揽全局,谋划经济的长远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决策层在这次宏观调控中,处处体现出总揽全局的能力和谋划经济长远健康发展的深远用意。

“这次调控更多的是一次结构性调控,不是简单的总量性调控,是从总量入手,着力解决结构性的问题。”某政府官员如是说。

中央清晰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必须在坚持搞好总量调控的同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增长方式转变。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的突出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发展;既要从宏观上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一度受到“冷落”的领域在此次“治热”行动中受到空前关注。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比去年增加了300亿元。全国有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补贴资金总额已达116亿元,有6亿农民受益;已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其他省份的农业税税率也有所降低。

>煤电油运、科教、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也得到有力支持。

即使在宏观调控取得公认的明显成效时,中央仍清晰地认识到当前在投资增幅、煤电油运等方面仍然存在的严峻问题。在最近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中央再次明确: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刻,加强宏观调控的决心不能动摇,力度不能减弱,工作不能松懈。

总之,在新一轮宏观调控中,中国政府彰显了适应新形势的执政能力。

九、“嘉禾拆迁案”带来的思考

据有关新闻报道,湖南盛建设部联合严查了嘉禾县违规强制拆迁一案,有关责任人已受到了党纪政纪的处理。对涉嫌触犯刑律人员的刑事责任,由司法机关调查后作出决定。案件的调查处理已有结论。但是,这一事件的出现,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的思考。

发展经济是为了什么?作为一个地方的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发展当地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那么发展就必须以保证不损害群众的利益为前提,如果发展是建立在损害群众的利益基础之上的,这样的发展有实际意义吗?

必须实事求是,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一个地方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单纯地追求发展速度,追求轰动效应,更不能为某个方面的利益去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这样不但增加当地群众的负担,甚至会使一个地方的经济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对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造成恶性循环。

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发展是必要的,只有发展才有出路,但是,发展的措施和方案的实施,必须是在依法行政的基础之上,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在工作实施的过程中,要敢于听取群众的意见,要认真对待群众的意见,这样群众还会去上访吗?不要怕听意见,不要视意见为洪水猛兽,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十、“马加爵事件”所折射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问题

马加爵,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成了残忍杀害4名同班同学的罪犯。这名大学生到底是出于怎样的心态,做出了这样不可思议的事?这种心态具有典型意义吗?一时间,这一案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一位教授分析道:罪犯的心理应该有一定的问题,很有可能是遭受了巨大的压力。现在的大学校园内,学业竞争、人际关系紧张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有时,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能成为引发他们心理失衡的原因。追究深层次的原因,还可以追溯到这些学生在小时候接受的应试教育和不适当的家庭教育。它给人造成的压抑感、孤独感可以长期存在,学生们一旦忍不住,这种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

以上分析不无道理。虽然导致马加爵杀人的原因有很多,但其心理因素已成为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除了马加爵以外,我国大中学生的普遍心理状况如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关的调查表明:初中有45%的人有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205%的人有较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以上事实表明,我国大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甚为堪忧,其原因何在?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长期以来,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求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求助”同样不容忽视。据北京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市有165%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卫生问题,其中女生的心理健康差于男生,低年级学生差于高年级学生,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来自边远山区的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19%。

大学生的心理困惑从何而来?概括来说就是一“高”一“低”:高,大学生是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自我成才欲望非常强烈;低,其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缺乏社会经验,适应能力较差。正是这欲与不能之间的矛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1家庭教育

长期以来,在高考指挥棒的调遣下,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采用应试教育的方法,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渗透到其中,忽略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同时,在教养方式上,相当一部分家长因为受教育程度较低,多采用简单、粗暴的传统的家长制手段。这种消极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不健康的品质。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学校、父母的教育观念、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系。

2社会现实

市场经济中的激烈竞争在促进社会各方面飞速发展的同时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使人感到精神压抑、身心疲惫。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期的阵痛,这使得大学生的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里疾患。

3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在个人人格的形成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但尚没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困惑看,许多都是由于人格障碍而导致的。然而,据报道,北大校医院心理咨询中心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应诊,预约就诊的患者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以后;北京522%的高校至今还未设立心理咨询机构,亦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教师,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仍被混同一般的思想问题被施以不科学的教导。

在找到以上原因以后,有什么对策呢?

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卫生处指出:“学校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最适宜的场所,学校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技巧,并通过特殊问题的干预和心理咨询,转变学生的行为。”1994年,国家教委明文规定:“大学在活动课、科技文化活动中每周要有5课时用于健康教育。”

些领导的观念有关。因为,首先,官员的这种盲目投资在表面上看钱没进入个腰包,没有谋取私利,从动机上讲是为公,是“有情可原”的行为;其次,官员这种盲目投资的行为总是假改革为名,改革需要探索,改革中难免有失误,损失便成了所谓的“交学费”。一些官员正是打着“为公”和“改革”的幌子,视纳税人的钱为粪土,大肆挥霍,堆积自己的升官楼梯,甚至从中谋取私利。

然而,在一个法治社会,政府的资金来自于纳税人,而纳税人的钱要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xx的这个决定也从合理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决策机制、规范政府投资资金管理、简化和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等多方面对于政府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因而,政府投资即使为公也要花得值得、花在刀刃上,要依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进行;改革要依法进行,该交的学费要交,不该交的则要由官员为自己的违法投资行为“买单”。

让官员为“形象工程”买单,就是要官员为自己的违法投资行为买经济单,要让官员的投资行为与自己的经济利益挂钩,违法投资要给予经济上的处罚;让官员为“形象工程”买单,还在于要官员为自己的违法投资行为买政治单,对那些想以“形象工程”升官的官员降职、降级及至于撤职,追究其行政上的责任,特别是对那些凭“形象工程”上升了官员也要一追到底,不让其心存侥幸;让官员为“形象工程”买单,更在于要官员为自己的违法投资行为买法律单,对那些违法投资行为造成重大损失的官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毫不手软。

只有真正让官员为“形象工程”买单,承担责任,“形象工程”才能真正做到减少乃至绝迹。

十三、人才外流问题

据统计,从1978年到1997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生累计29.3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约4.7万人,单位公派约9.2万人,自费留学生约15.4万人。这些留学人员中只有30%左右的人回国,还有60%多在国外继续深造或谋职,并且,未回国人员中的一半是在美国。与此同时,国内中青年优秀拔尖人才的匮乏状况也日益明显。

表面上看,我国的人才外流现象似乎是比较严重的,但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目前的人才外流?我的观点如下:

(一)以中国的人口规模来看,目前的人才外流现象并非十分严重。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是一种普遍趋势,并非中国独有。近20年来,我国出去的留学生约有20万留在了国外。应该说,这个规模并不算太大。目前全国每年大学招生人数近百万,相对而言,2%~3%的学生赴海外留学并不算过多。因此,中国的人才外流总体仍处于正常水平。

(二)我国人才的相对堆积、使用效率不高是人才外流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我国科技人员的构成比例来看,高素质人才稀缺,但我国较高素质人才的绝对数量却较为庞大,而且过度集中于一些科研机构及管理部门。在缺乏流动性和激励机制的状况下,相当比例的科技人员感到其潜能远未发挥出来,发达国家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充满机会的工作环境使他们在有机会时选择外流,以实现自身价值。此外,国内复杂的人际关系、落后的工作环境、僵硬的劳动制度也是人才外流的原因。

(三)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一定规模的人才外流,有其必要性和积极意义。过去,一大批外流科技英才在祖国的召唤下回国服务,在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方面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让一部分科技人员走出国门,追踪世界科技发展潮流是我们缩短与发达国家差距的一个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留学人员的回归是与国内经济的发达程度分不开的。以我国台湾省为例,20世纪50至70年代,留学海外的人出多回少,回归人员的比例比内地现在的水平还低得多,但是到了80和90年代,回归的留学人员逐渐增多,至今,回归的比例高达三分之二左右。此外,即使科技人员留在外国,他们同样可以同回国人员一样,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信息时代,科技人员并非一定要本人回国才能为国效力。他们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条件,在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起到回国后所起不到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才外流”只是一种表面现象,不足以准确涵盖当今条件下的跨国人才流动的全部。

基于以上判断,我们应该以长远眼光看待当今中国人才的跨国流动,化弊为利,或扬利抑弊,最终在全球化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对策如下:

(一)积极推动劳动制度改革,造就国内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大气候,以提高科技人才使用效率,树立其成就感,减轻其外流动因。

(二)积极鼓励科技人才到国外留学、访问、交流、合作研究,展开不同层次、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活动。

(三)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自由流动真正成为可能。

(四)充分认识和利用留在国外的科技人员的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架设起科技交流、人才培养、经贸往来的桥梁,使他们人在国外却能为我国服务。

十四、关于人的个性

个性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个性特征的形成与环境、教育、社会和遗传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其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个性不是刻意追求而来的。如果个性是表演出来的,那么个性就不成其为个性了,人就成为演员了。因此,个性是自然表现出来的东西。至于人的个性是自然而然的还是刻意追求而来的,这一问题的矛盾集中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这对矛盾的讨论并没有进行得很深入,其实在这个问题上还有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的空间。

十五、“十六大”及“三个代表”预测出题点

1如何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二)贯彻“三个代

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这是总结党的历史、立足新的实际、适应新的形势提出的加强党的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第一,必须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阶级基础不动遥

第二,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需要科学把握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关系。

第三,正确理解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思想,增强扩大群众基础的自觉性。

第四,坚持从思想上建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8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坚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典范。

十六、~年“~”预测出题点

当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在这个春天再度相聚北京时,中国正走到一个重要关口: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战略阶梯。

新起点,新机遇,新挑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的会场内外,共鸣着同一个声音: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不断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成为亿万人民团结奋进的新起点。

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代表委员会认为,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一种精神催人奋进:求真务实。这种精神是各项工作的推进器。

今年的~充满求真务实的精神,敢于正视困难、勇于解决问题,坦陈直言,直奔主题。这是代表委员共同的感受。

回顾2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委员们深有感触地说,没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骄人成就。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就不可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无从谈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个思路成为共识: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发展认识的新跨越。

经济结构不合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就业矛盾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经济整体竞争力不强……当改革开放进入第26个年头,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暴露,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的关键阶段,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直接关系一个国家现代化大业的成败。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禽流感疫情,让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极端重要性。有代表说,过去一年,新一届政府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一手狠抓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处置,各项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逐步深入人心,干部群众展示出应对风险的气势、攻坚克难的精神、谋求发展的意识、共兴大局的合力。”

一个理念深入人心:以人为本,明确了一切发展的根本目的。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要给予更多的关爱”。有位代表说,为多数人说话,为农民说话,为低收入者说话,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说话,这是他在~上最强烈的感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以人为本提高到执政理念的新高度。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就逐步取消农业税、解决清欠民工工资等下达严格的指标,就落实最低生活保障、解决就医难、扩大就业问题等提出明确的措施,这是实践做人民利益忠实代表的具体体现。

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使科学发展观更为具体、更为深化,对政府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个保障惠及长远:为民修宪,奠定民族复兴最坚实的基矗修宪固本,惠及长远。

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对现行宪法做出郑重修改,是今年~的一项重大议题。宪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和依法治国的政治理念,有利于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有利于规范各级政府的行为,以人为本,保护~,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必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民主法治保障。

总结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取得的实践经验,将十六大一系列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方针政策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这是党的主张,人民的意愿。

宪法既要有稳定性,又要有时代性。把党领导人民群众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经验、新成果,转化为国家的意志,成为国家和全民族的指南,激发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为在关键时期开始新的起飞奠定了最有力的基矗

十七、《行政许可法》颁行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已于~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行政许可法

是继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行政争议法之后,又一部规范政府行为的重要法律。实施好这部法律,首先必须认清贯彻这部法律的重大而又深远的意义。

第一,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将促进行政机关管理理念的更新。行政许可法所确立的原则和建立的一系列法律制度,对行政机关产生的深远影响,首先是观念的冲击和更新,观念的更新将促使行政机关树立现代的行政管理理念。行政机关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来自法律的授予。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不是对相对人的“恩赐”,而是对申请人行使权利是否符合法定条件的一种核实和认可。行使行政权要权责统一,不能只要权力,不负责任,不受监督,违法行政要承担法律责任。行使行政权既要遵守法律的实体规定,又要遵守法定程序,忽视法定程序,就难以保证实体的公正,也是一种违法。这些行政管理理念的确立,对于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保证行政权的正确行使将发挥重要作用。

第二,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将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许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存在着许可事项过多、过滥问题。在某些领域,一讲管理就要审批,审批就要发证、年检,行政机关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情,行政成本付出很多。行政许可法严格限制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范围,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在政府管理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的关系上,确立了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主决定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市场竞争的关系上,确立了市场优先的原则;在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的关系上,确立了社会自律优先的原则。这些制度和原则对防止公权力对社会经济生活和公民个人生活的过度干预,培育社会自律机制,发挥行业组织、中介机构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促进政府职能切实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三,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将有力地推进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政府运作的基本准则。针对行政机关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和不予行政许可、权责脱钩、监督不力以及忽视、剥夺公民对行政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问题,行政许可法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和法律制度,明确规定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与责任相统一,向社会公开行政管理的主体、依据、内容、过程及结果,规定了行政许可听取意见制度、说明理由制度、听证制度和举报投诉制度等。这有利于促进行政机关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有利于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行政管理,并对行政机关进行监督。

第四,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将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行政管理分为事先、事中和事后。行政审批是事前管理,还有事中和事后的管理。过去行政机关往往只重视事前管理,而忽视事中、事后管理,管理方式陈旧落后,管理成效差,群众有意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行政机关要将事前行政许可与事后严格监管、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加强管理与提高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间接管理手段、动态管理机制和事后监督检查,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同时,许可法规定的一系列方便申请人申请行政许可的制度和程序,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统一办理、联合办理或者集中办理制度,对行政机关树立服务意识、改进作风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五,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将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过去,在某些条例和规章中,只规定了从事某种活动应向行政机关申请许可,但没有规定具体标准和条件、许可期限及法律救济措施,全凭行政机关某些人的意愿、感情审批,这就给某些工作人员谋取私利提供了可乘之机。

行政许可法规定必须事前公布行政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申请人可以不到现场,而通过信函、邮件提出申请,以及对某些许可事项采取招标、拍卖、统一考试、实地检测等方式作出决定,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许可的透明度,减少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当事人私下接触,可以有效地防止行政许可过程中暗箱操作、滥用权力、权钱交易等现象的发生。

十八、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预测出题点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年3月1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性,因此对于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修宪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共14条。

众所周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法律的法律,规则的规则,是国之重器。所以,保持宪法的稳定性是极其重要的。但宪法毕竟也是法律,它也根源于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以,当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的时候,宪法也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它就失去了生命力。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制定的,当时还是高度计划经济时代,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宪法也就需要进行相应修改,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

本次宪法修正案共14条,其主要内容有13个方面:

1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

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成为国家的指导方针,意味着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顺应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顺应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成为建设国家的方向,这从根本上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

2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在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之后,增加“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道写入宪法,意味着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稳步深化,民主将作为一种基本的政治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得到确定。

3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第二句关于统一战线的表述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已经结成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这个统一战线将继续巩固和发展。”

这一修改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为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不仅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还包括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这也是与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的肯定相一致的。

4完善土地征用制度

宪法第十条第三款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此举意味着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在有关土地征收和征用的问题上,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相应的论证,杜绝乱征地现象的发生;二是即使为了公共利益征收、征用土地也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土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进行补偿。

5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此次修宪明确规定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鼓励的政策,亦即意味着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取得了和国有经济同样的“国民待遇”。这既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实际情况,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又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

6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十三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私有财产权是市场经济运行的根基。然而现行宪法对私有财产的界定不完全,仅列举生活资料,而没有包括生产资料。通过修宪确立私有财产权,解决了市场经济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财产关系和产权制度问题,是顺应市场经济体制、顺应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以充分调动劳动者、资本、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增强对私有财产的安全感,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创业的积极性,充分启动民间投资。

7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宪法第十四条中增加一款:“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同时这条规定也是对政府提出的一项工作要求。

8增加尊重和保障~的规定

在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一条中增加一款:“国家尊重和保障~。”

将“国家尊重和保障~”写入宪法,对于促进中国的政治文明和~发展、树立中国尊重和保障~的国际形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入宪是党和国家一贯方针在宪法上的明确化,为党、政府和全国人民进一步贯彻落实尊重和保障~这一重大方针提供了强有力的宪法保障。

9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的规定

将宪法第五十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盛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各少数民族都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自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特别行政区的代表是人大代表的组成之一,这样规定符合人大代表的现实组成情况。

10有关“~”改为“紧急状态”的规定

将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八十条和第八十九条中的“~”全部改为“紧急状态”。

“紧急状态”包括“~”又不限于“~”,适用范围更宽,既便于应对各种紧急状态,也同国际上通行做法一致。这一修改体现了中国法制建设开明、开放、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

11关于国家主席职权的规定

将宪法第八十一条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国事活动,接受外国使节。”

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并不仅限于接受外国使节,因此,在宪法上应对其留有空间。

12修改乡镇政权任期的规定

将宪法第九十八条修改为“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

这一修改使全国各级人大的任期一致,有利于协调各级社会发展规划和人事安排。

13增加对国歌的规定

将宪法第四章章名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同时,在第一百三十六条中增加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5

【热点链接】

“发扬钉钉子精神”是总书记多次提出的意蕴深远的命题。2013年习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以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一个观念,干事业好比钉钉子。

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总书记再次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题目预测】

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综合分析】

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激励全党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务求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什么是钉钉子精神?简言之,就是推动工作落实,不仅要抓,而且要抓得紧,一丝一毫不能懈怠;不仅要抓得紧,而且要抓得实,绝对不能虎头蛇尾。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钉钉子精神要求真抓实抓,所蕴含的是知行合一、务实重行的精神,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精神,一以贯之、锲而不舍的精神。

一、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准

钉子不能乱钉,钉不到节骨眼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突破口、结合点进行科学研判。一般地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当前,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党中央强调并坚持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这个点选得很准。因为只有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参与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这是各级党委政府钉钉子——推动工作落实的一个共同切入点。当然,具体到实践中还要寻找更为具体的切入点钉准钉子,以带动工作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入点选得准不准,关键是能不能把中央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江西官网:jx.offcn.com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落实思路、步骤。这是对领导干部实践智慧和领导艺术的重要考验。

更多请访问中公教育江西分校:http://jx.offcn.com/?wt.mc_id=bk11653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6

2011年8月7日,在武汉打工的青年小曾,因为一时凑不够钱付1830元的医药费,让医生把自己已经打好石膏缝了针的右手,当场又拆线了,此事引起强

烈反响。8月8日,涉事医院调查后决定,对当事医生作出停止职业资格,离开

临床岗位,深刻检查,并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该院相关负责人还专门去看望了

小曾,当面赔礼道歉。

从报道中看,医院的态度还算及格,至此,关于小曾这件事的处理似乎已经

可以画上句号。恰在小曾遭遇见报的同一天,河北安国中医医院有5人被当地警

方拘留。这5人在7月底一次出诊时,涉嫌对一名被车撞伤的流浪女进行简单包

扎后将其丢弃至邻县境内树林,导致该女子第二天死亡。

【标准表述】

我国《执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医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执业

水平,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乃是医生的天职。可从上述事件来看,既不见医生有丝毫

“仁心”,也不见医院提供协商解决的办法,强硬的“缝后拆”发生在一家有上百

年历史的公立三甲医院,拆开患者的伤口,不仅拆掉了当事医生的医德,也拆掉了

和谐医患关系的桥梁,拆掉了人们对于医院的正常价值判断。

认钱不认人的医德沦丧

近年来,一些医院见死不救、见伤不治的情形时有出现,而医院拒绝施救的原

因,基本上都是因为患者无力承担医药费用。担心提供医疗服务之后不能“回本”,这种利字当头、不管不顾的态度,显露出部分医务人员对待患者的冷漠。缝针、拆线,两次手术的实施表明,有些医务人员并不在意医疗资源的浪费,而更在意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买卖是否兑现。由此来看,医院光顾着赚钱,凡事以金钱

收益为衡量标准,以药养医的弊病

同样的伤口,同样的处理流程:缝线、打石膏,小曾去的另外一家医院只花了

800多元,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1830元的零头,你能说这家医院没有按“物价局

和卫生局批准收费”?

现实是,一些医院成了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市场化公司,在经济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下,无止境地追逐暴利。这些年,无病乱查、小病大治,大病往倾家荡产

里治,是难以解决的医疗痼疾。比如,给两周岁儿童作梅毒项目检查、有个感冒发

烧的检查费用动辄上千、住院40天,医药费高达33万余元,人命还保不住„„在利益、捞钱的“感染源”之下,病态医院开出了若干泡沫诊方。不少医生,以天价

医药清单搞个人“创收”。而此案中的当班医生,那1830元费用的出炉,估计道

理便在于此。

公立医院应回归公益属性

不打破“以药养医”的机制弊端,不从体制层面回归医院的服务性、公益性,就算扯着嗓子,把救死扶伤是天职的逻辑重申N次,也终究是瞎子点灯。

医改一直在蹒跚前行,公立医院回归公益属性是医改最贴近民心的良方。然

而,“无钱就拆线”这一拆也拆出医改之痛。何时让卫生部的铁规掷地有声,落

到实处;何时让患者的医药支出实实在在地降下来;何时让利欲熏心的医院受到

惩戒,何时让“无钱就拆线”的无良医生走投无路,才是医改真正取信于民的关

键所在。

全国性的医疗改革正在不断深化之中,如何扭转医院的“金钱眼”和医生的“功利病”,是改革的重点所在。在宏观层面,有关部门要正视极端个案反映出来的问题,加大医院投入、加强机构管理、完善居民保障。

医生的血管里不能没有“道德的血液”,医院也不能失去“治病救人”的底

线。

【深度分析】

在现行体制下,医院的公益性几乎无法体现。没错,医院确实没有超标收费,所有的价格都是经过物价局核准的。但定价高得吓人,这等于是变相把穷人赶到

小诊所甚至黑诊所去。虽然医院不是慈善机关,但也不能像个商业机构一样,首

先考虑的不是救死扶伤而是自己的盈亏。为小曾拆线的,除了医生,还有利益这

只看不见的手。

解决这个困局需要医改,但那个美好愿景对于众多病人和医院来说是远水解

不了近渴。若论目前的权宜之计,可以引入公共财政和一些慈善资金来为平民提

供医疗保障。建立这样的制度,首先要明确受助门槛,毕竟现在某些有钱或者有

权的人贪心不足。难保慈善资源不像低保金、保障房那样,被一群开着奔驰奥迪的人侵占。假如这件事能做好,那么既能让普通人,特别是不富裕的人可以享受

公平医疗,也可以让医院不再负债,同时,医生也不至于冒出“要么交钱要么拆

线”的冷言冷语,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可以帮没钱的人去申请医疗救助。虽然郭美

美重创了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公信力,但如果有人能够做好公益医疗这件善事,亦

未尝不是挽救红十字声誉的途径。

【措施】

培育真正的市场主体,放手发展医疗卫生市场,构建健康的市场机制,发挥市

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培育市场主体是发展医疗卫生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医疗卫生市场机制的前

提和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经济体制改革实践证明,如果不能放手发展市场主体,价格和质量垄断等行为就难以避免,市场的诸多缺陷就会大量出现。培育真正的医疗卫生市场主体,要坚持公立医院改革和民营医院发展同步推进、快速推进的方针。具体政策措施包括:

第一,对现有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抓小放大改革。与经济领域中是大企业更关

系到国计民生不同,医疗领域中日常的更多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的是医治小病的社区诊疗中心和农村卫生所,所以,对医疗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要保留社区诊疗中

心和农村卫生所现有体制,对其它的越大竞争性越强的大中型医疗机构实行民营

化改革。通过市场竞争和市场约束,建立大中型医疗机构的内在运行机制,规范其

诊疗行为、服务行为和价格水平。

第二,通过审核确认,迅速发展壮大一批具备条件的民营医疗机构。应充分

发挥市场在医疗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在资质合格的条件下,宏观布局由市

场决定,取消一切与市场配置资源相悖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医疗资源全面发展

起来,使真正意义上的医疗卫生市场主体得到广泛而迅速的构建,尽快提高医疗

市场的社会供给,尽早形成买方市场。

第三,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只设定技术设备条件、人员资质条件和防垄断

行为等方面的政府干预措施,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不再对科目、规模、布局

等可以由市场决定的事项进行人为规定和干预。

第四,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消除资本增值或事业发展的不公平待遇。除保

留公立社区诊所(中心、站)和农村卫生所现有体制、政策外,对其他一切医疗机

构,一般情况下一律实行统一的财政金融政策。职称评定、人才培养、鼓励发展

等政府政策对一切医疗机构一视同仁。

第五,创造内生发展动力。国家只对技术人员的职称设定评聘标准,具体评

聘过程由所在医疗机构进行。由此建立合理的市场调节机制。通过市场竞争,使

职称评聘及由此决定的工资福利待遇等方面条件在不同地域之间、不同科目之

间、不同单位之间形成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合理平衡。

建立基于市场机制和市场基础的宏观调控体制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市场基础作用,必须构建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医疗领

域属于社会事业,不宜用税收杠杆,宜以医疗保险为主,财政和金融政策为辅。

第一,重点发挥好医保杠杆的宏观调控功效。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先进

经验,对一定范围(如城市或城区)和一定时期的居民,或整体或划片地以招投标的方式承交给医疗技术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诚信水平能够满足居民医疗需要的医疗机构,使之全面负责相应区域居民的规定医疗服务任务。中标医疗机构是不

固定的,是流动性的。由此,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刚性约束,使医疗机构以最

好的服务态度、最优的诊疗技术、最低廉的价格成本,为居民施以诊疗或救治,也由此实现医疗机构的最大化收益。

第二,发挥好财政手段的综合性宏观调控功能。通过财政补贴、补助、贴息

等形式,及时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布局、均衡发展,以及特殊或前沿领域优先发展

等问题,使卫生事业和谐、持续和健康发展。同时对应急患者,即暂时或永久无人

付资患者的救治,费用由政府弥补,建立政府补贴资助的救助流程和规范。购买和

2024福建松溪公务员面试热点预测 篇7

华图教育

2013年浙江省公务员面试即将举行,华图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就近期网络热点讨论事件“女博士扬言‘死都不下基层’”,从公务员考试面试角度模拟并全面解析,希望广大考生能从中受益。

 热点概述

“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 这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参加了赴闽北山区原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活动后,于8月3日在新浪个人微博上发出的感慨。此言一出,在网上引起非议,在众网友的谴责和道歉呼吁中,女博士日前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

 相关评论

@《对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言论不能一笑而过》:一位受到几乎是最高层次教育的年轻人,为何变得如此娇气、如此脱离群众?在微博公开发表此等言论之时,为何没有考虑到它的危害性,为何把高级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恩之心完全抛到脑后?我们必须弄清,到底是个人出了问题,还是教育出了问题,抑或是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在查清原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措施努力加以改变。否则,我们培养再多的博士又有什么用呢。1

@《“死都不下基层”的心态值得反思》:近年来国家鼓励走基层、下基层、关注基层,鼓励高材生们到基层去,也出台了不少配套政策,例如“大学生村官”。在任何社会,总会有人不甘于基层的平淡、希望站在更高的平台谋发展,这本身1来源:西安晚报《对女博士“死都不下基层”言论不能一笑而过》

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基层和城市之间并非一种简单的职责机构的划分,而是一种泾渭分明的阶层身份和资源分配的划分——在基层就意味着在底层,意味着资源获取量或获取机会少,从而形成一种发自内心的厌弃。反过头来看,我们也应该想想基层又是凭什么留住大学生?女博士所说的“他们显然不把我们学生放在眼里”,恐怕并非假话。一些基层官员文化低,干部“倚老卖老”,初来乍到的高校生又清高自傲,不屑一顾,之间矛盾不必多说。无论是基层地方还是高校生都并没有真正把“下基层”当一回事,高校生意兴阑珊、身在曹营心在汉,基层官员草草应付,也就难免出现“死都不下基层”这样的“豪言壮语”。2

@《“坚决不下基层”折射浮躁心态》:“坚决不下基层”的吐槽让人思考:在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中,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基层?在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中,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物质享受?古人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也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不说明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基层实践的洗礼、需摒弃浮躁的心态。大学应该反思,只有来自基层、根植基层、走进基层,才能成就成熟的大学教育。3

@《“死都不下基层”悲哀了谁?》:令人忧心的是,从现实来看,坚决不下基层的,奔着体面光鲜、物质充裕的目标而去的,显然不只是女博士,这是大部分象牙塔走出来的学子,尤其是所谓精英的选择。这与高校过分追求工具理性,却忽视了培厚人性息息相关,可以说功利思想已经深入某些人的骨髓,人文理想的缺失俨然成为教育的通病。4

 模拟题 2

3来源:南方日报《“死都不下基层”的心态值得反思》来源:人民日报《“坚决不下基层”折射浮躁心态》

4来源:工人日报《“死都不下基层”悲哀了谁?》

“考察收获:1.毕业后不下基层!2.毕业后坚决不下基层!3.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减肥,回去找个好男人。” 这是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参加了赴闽北山区原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活动后,于8月3日在新浪个人微博上发出的感慨。此言一出,在网上引起非议,在众网友的谴责和道歉呼吁中,女博士日前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华图经典解析

基层的建设需要一大批青年才俊。而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重视知识精英到投身到基层建设中去,从特定时代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到近来中央领导鼓励青年学生到基层去无不如此。但是,最近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的一名女博士在从基层考察归来后,竟然发出了“毕业后死都不下基层”的论调。作为一名知识青年中的精英,该女博士的言论着实让社会大众大跌眼镜。针对此事,我认为,其虽是孤立事件,但却反映了当前部分青年学生的在就业方面的一些真实想法,因此尤其值得政府、社会以及学生群体进行认真反思。在我看来,该女博士之所以发出了这种不下基层的声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个人价值观的扭曲是其最主要的个人主观原因。最为一名博士生,其学历不可不为之高,应当说在专业知识方面并没有什么问题,甚或在其特定学术领域属于专家。但是,从其言行而言,我们不难发现,该博士生明显缺乏一个正确严肃的价值观。扎根基层、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等朴素的社会共识并没有为她所接受,而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腐朽思想却与之相伴。正确、积极价值观的缺失让她丧失了对基层的热爱,从而对扎根基层不屑一顾。

第二,学校教育重视工具理性的开发而忽视人格教育的培养是其重要原因。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在教育理念上往往曾在着重大偏差,以分

数为纲,忽视学生人格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为社会大众所诟病。在这种教育理念与机制的要求之下,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人才往往专业知识过硬,但却容易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择业观,从而难以抵制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社会不良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即便是到了大学乃至更高的教育阶段,也往往木已成舟,难以改变。因此,该博士的言行并不能否定其专业知识,但却印证了其从小以来在学校教育中确实缺乏系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导致其对基层没感情,对基层事业、基层人民没感情。

第三,城乡二元分化的现实格局是其作出上述论调的现实体制原因。当前,城乡二元分化的现实格局是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体制问题与社会问题。对于很多青年学生而言,其并非不愿扎根基层,而是因为相较于大城市,基层的基础设施、各项社会资源严重短缺与不足,无法提供青年学生足够的发展动力与发展空间。而经过了九年甚至十多年的学校教育,很多学生在就业时就要承担养家糊口的重任,如果这时基层无法提供其足够的创业机会与发展前景的话,他们也只能考虑现实经济或其他因素而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因此,一位谴责这种不下基层的想法也是不甚合理的。

第四,政府激励保障政策不到位是其作出上述论调的政策诱因。既然我国当前还是存在着城乡二元体制的划分,如果政府能够提供足够的激励优惠政策以推进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在基层发光发热,那么这种问题应当也不会很严重。但是,现实是目前政府对于促进青年学生到基层发展的政策还较为宏观,缺乏较为系统、详备的方案设计与规则设置,而且其实际落实情况可能也不尽如人意。因此,两者相加,青年学生往往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与诱人的发展潜力面前而选择不下基层,转而到大城市发展。

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孤立事件成为多数青年知识分子的实际行动,我们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作为学生个体,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择业观。青年学生应当自小树立扎根基层、关注民生、奉献社会等朴素的社会共识,自觉摒弃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腐朽思想却与之相伴。尤其需要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正确、积极价值观来引导自己的行为,才能真正在自身方面纠正思想上的主观偏差。

第二,作为教育部门尤其是中小学教育应当重视学生人格教育的养成与发展。作为教育机构,尤其是中小学教育机构及其主管部门,应当以系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导与培育学生的个人人格与基本素质,转变以往的只看分数而不重视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教育偏差。从而真正保障学生从小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形成健康全面发展的个人人格。

第三,作为政府,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基层经济,推动基层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努力破解城乡二元分化难题,为青年学生扎根基层、奉献青春解决最大的体制瓶颈。

第四,党中央、国务院应当系统制定并全面落实鼓励知识青年到基层发展的响应优惠激励政策,解决知识青年扎根基层的后顾之忧,让基层真正成为知识青年创业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理想乐园。

总的来说,尽管该博士扬言“死都不下基层”毕竟是孤立事件,但其背后所蕴藏着的深层的思想原因与体制问题却值得我们深思。在这里,我无意将该博士置于道德准则的对立面,因为其终究也有难言之隐;而且我也从来不质疑绝大多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与扎根基层奉献社会的精神。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确的一点是,要真正推进知识青年在基层发展创业,固然需要个人正确价值观与择业观的树立,而单纯靠个人的觉悟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机构对学生人格教育的强化、城乡二元体制的破解以及政府相关鼓励优惠政策的保障与支撑才真正是应对该问题的治本之策。

上一篇:毛泽东思想教育课程实践心得体会下一篇:在县级党员干部和部分区级单位负责人谈话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