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经济

2024-08-22

福建经济(共12篇)

福建经济 篇1

2010北京“各地商品大集”第四期“福建商品大集”于4月28日至5月5日在朝阳区蓝岛大厦举办,这是2010北京“各地商品大集”系列活动首次在城东地区举办,也是蓝岛大厦首次承办北京市商务委员会的大集活动,极大方便了北京东部地区居民参加“各地商品大集”活动。

一、海西经济·福建产品

“福建商品大集”跨跃五一国际劳动节,经过福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严格筛选,参加大集的企业共有45家,集中展示食品、工艺品、电子产品、茶叶、服装鞋帽、箱包、水产品、食用油、食用菌等九大类1000多种产品。

大集中展示的寿山石雕和闽西八大干是此次福建大集中的亮点。因此,大集的主题便定为“寿山石雕·闽西八大干”。

寿山石雕艺术自南朝以来,经历代雕刻家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赋予寿山石艺术品极高的艺术欣赏和珍玩收藏价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寿山石艺术品深受历代文人雅士乃至帝王贵族的喜爱。而今寿山石艺术品更以其脂润的质地、美丽的外表、优美的神韵、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石文化艺术的奇葩。

闽西八大干指长汀豆腐干、上杭罗卜干、连城地瓜干、永定菜干、武平猪胆干、宁化老鼠干、明溪肉脯干、清溪笋干。杜浔酥糖已有百年历史,以传统工艺精制而成,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风味特佳,是居家馈赠亲友之佳品,深受广大海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二、火爆销售,成效显著

“福建商品大集”在北京、福建两地商务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取得了不俗成绩。不但向北京消费者展示福建优质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良好服务,同时,还积极进行产品销售、产销洽谈、产品推介、项目签约。利用这次机会向北京同行学习,努力促进闽京企业之间的沟通合作。

大集期间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专门采购了出口至13个国家的孟宗生态高纤笋干等福建特色产品,蓝岛大厦超市也采购了出口至日韩地区的多口味辣椒酱在超市售卖,为福建大集特色产品进入北京市场奠定了基础。“福建商品大集”8天的展期实现交易额180万元。

福建经济 篇2

闽劳社文〔2008〕409号

各市、县(市、区)劳动保障局,各省直有关部门、中央驻闽企业、省控股(集团)公司:

为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指导和规范用人单位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规定依法行使裁减人员权利,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研究制定了《福建省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实施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一日

福建省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指导和规范用人单位依法正确行使裁减人员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第二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达到当地政府规定的严重困难企业标准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第三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裁减人员,且单次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裁减人员方案,内容包括:裁减对象,裁减时间及实施步骤,被裁减人员经济补偿办法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等;

(二)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

(三)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根据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对裁员方案进行修改后,正式公布;

(四)组织实施裁减人员方案,用人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向被裁减人员支付经济补偿金,为被裁减人员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出具裁减人员证明书,并在十五日内为被裁减人员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第四条 用人单位一年内累计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应按照本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程序执行。

第五条 用人单位应在裁员方案实施前十日向所在地的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对裁减人员方案进行审查,若无异议,视为同意裁减人员方案;若发现裁减人员方案违反劳动法律法规,劳动行政部门应在裁员方案实施前向用人单位提出意见,用人单位应对裁减人员方案进行修改,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组织实施裁减人员方案。

中央驻闽企业、省属企业应向所在地设区市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

第六条 用人单位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应报送以下材料:

(一)裁减人员方案;

(二)有关生产经营状况资料;

(三)工会或全体职工书面意见;

(四)裁员资金筹措落实情况。

第七条 凡是一次性裁减人员100人以上的用人单位,企业所在市、县(区)劳动行政部门要在裁减人员方案实施前向设区市劳动行政部门报告;一次性裁减人员200人以上的企业,设区市劳动行政部门要在裁减人员方案实施前向省级劳动行政部门报告。

第八条 用人单位不得裁减下列人员: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九条 对于被裁减而失业的人员,参加失业保险的,可到当地劳动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申领失业救济金。

第十条 用人单位从裁减人员之日起,在六个月内需要新招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本单位被裁减的人员,并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录用人员的数量、时间、条件以及优先录用人员的情况。

第十一条 用人单位有条件的,应为被裁减的人员提供培训或就业帮助。

第十二条 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对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裁减人员的,应依法制止和纠正。

第十三条 工会或职工对裁员提出的合理意见,用人单位应认真听取。

用人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和集体合同约定裁减人员的,工会有权要求重新处理。

第十四条 因裁减人员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双方应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本实施办法由福建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实施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据悉,《通知》中的“困难企业”是指受金融危机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的企业。其必

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申请日前一个季度产值或营业额(含出口销售额)同比下降30%以上;

——今年以来没有裁员或净裁员人数不超过20人或净裁员人数占企业在职总人数的10%以下;

——没有出现拖欠职工工资行为;

——采取轮休轮岗或组织员工培训等形式稳定职工队伍;

——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产业和环保政策(国家限制的行业和企业除外);

——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并按规定履行缴费义务。

对困难企业的认定,《通知》要求各市、县、区都要建立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由劳动保障、财政、地税等部门参加的工作机构,负责困难企业的认定工作。困难企业应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所在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书面认定申请,由所在市、县、区困难企业认定工作联席会议工作机构提出初审意见,报设区市联席会议机构审批。具体实施办法由各设区市劳动保

福建经济发展要生态优先 篇3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则是物质资料生产的基础(当然也是人类自身生存的基础)。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和生物生存发展状态的各种物质条件,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土地、矿物、海洋、河流、阳光、大气、水分等天然物质要素,以及地面、地下的各种建筑物和相关设施等人工物质要素。生态环境的各种物质要素相结合,会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又是开放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有天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公布的《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称,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地球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当然,有些虽经人类开发,但并未产生破坏,这是因为人类在开发大自然的时候,营造了天然和人工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环境。省委、省政府已确定至2020年福建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要着力构建“六大体系”,即: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体系、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体系、自然和谐城镇人居环境体系、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先进高效的科教支持和管理体系,使福建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省份。当前全省最大量的工作在于营造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环境,对尚存不多的天然生态环境,要尽可能加以保护。

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以生态为本

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中,有两个基本理论问题需要澄清:第一,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关系应以何为本?第二,如何认识和对待先污染后治理的规律?

关于第一个问题。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何为本呢?有人认为,人是有意识的,人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以为人本,而不是以自然为本,也不能以生态为本。有人认为,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只有天然生态才最适合人类生存,所以人和自然的关系要以自然为本,要保护原生态(天然生态),反对开发自然、破坏原生态。笔者同意人可以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但人在改造、利用自然的时候,要遵循自然规律,要深刻认识到不科学的开发必遭自然报复,因此在开发之前,先要考虑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护原生态,对于被破坏的原生态要如何通过复合生态的建设予以弥补和改善,使人与自然达成新的平衡,形成新的和谐协调关系,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要以生态为本。前面说过,生态有天然生态、人工生态、复合生态,生态为本不等于自然为本。自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自然不单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且是人类发展的基础,人类只讲生存不讲发展,是原始的生存、落后的生存。人类不改造、利用自然,还有可能被大自然吞没、淘汰,谈何生存。所以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以生态为本,才能统筹经济社会与自然共进的关系。

关于第二个问题,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先污染后治理确是反复出现、普遍存在的,反映了资本主义工业化本质的规律。但现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后工业社会已经不是这种状况了,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发展正在促使他们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也在促使我们走一条新路。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对中国人说:“看着你们的进展,我们自然会想问,你们会不会步入工业社会的后尘?物质愈富足,就愈惟我独尊,傲视于自然秩序之上?你们会不会牺牲社会来发展经济?你们会不会变成另外一个不择手段的剽窃自然、以非永续性及危害后代的方式发展的社会?或者,你们会找出一条新路?”是的,我们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经济发展要生态优先

实施《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生态优先,在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落实生态建设的要求,构建可持续的生态支撑体系。

一、在生产环节,突出企业的生态责任。

任何一家企业都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中,如果企业的生态环境不良,员工身心受损,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市场前景不好,企业周边的公众对企业纷纷指责和投诉,法定的环境和产品检测不合格,企业被认为对社会、对生态环境不负责任,行政和司法干预难免,企业营利就不稳当,甚至有可能陷入风雨飘摇之中。所以,企业的生态责任是现代企业与生俱来的,只能愉快承担,不能推脱的,担负起该负的责任,利也就在其中了。

企业家对人的关爱,首先要对自己企业的员工真诚关爱,让员工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工作,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在此情况下,员工才会积极主动地为节能、省料、减耗和保证产品质量而努力。人人都为节能、省料、减耗和保证产品质量努力,企业才能在全球“生态”、“绿色”、“环保”的呼声中提高竞争力。

投资者要自设“环保关卡”。如今全球都在打“生态”牌、“环保”牌、“绿色”牌,新的商机不断涌现,潜在的商机还有许多,一切投资行为,都要择善而从,生态型企业和项目(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清洁汽车、绿色食品等等)优先考虑。环保能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可以进入,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不能进入(改造有望并有利的除外)。企业要按生态建设的要求,进行节能、节水、省料、减耗、减污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过去,认为技术创新是指运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通过开发研究的物化,创造出可以直接使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的过程。按这个定义,研制破坏生态的产品,乃至进行生态恐怖袭击的装置也是技术创新,显然欠妥。现在,我们结合专利知识和生态知识,认为技术创新是指该项技术属前所未有或具有实质性进步,可实施、能产生有益的社会效果,并有利于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通过节能、节水、省料、减耗、减污(乃至零排放)的改造,将使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企业要发展和采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浅层地能、风能、生物质能源、氢能源等等。欧盟已经确定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占50%以上的目标。我国预计到2020年可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高到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10%。2004年1月1日起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将推动我国、福建省的新能源替换进程。企业要采用变废为宝的新材料。要以生产来引导消费。如微型汽车低耗、少污染、价廉、实用、安全,从“排场”的角度来看它似乎是“低层次”,但从环保的角度来看它是高层次的,应该多生产。再如清洁汽车(电动汽车、燃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醇类汽车等)能大量减少污染,也应该多生产。目前城市空气污染50%来自汽车尾气,如不及早调整汽车产品结构,治理会更加困难。

要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群经济。作为农、林、牧业产运销龙头的企业,要带动农、林、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生态塑料(生物质塑料)生产、乙醇汽油生产等使用农业原料较多的企业,更要带动农——工——农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在流通环节要截害创利。

流通环节对生态环境带来最大破坏的,是从外贸、外运途径,通过引进外来物种、引进货物(尤其是废旧物资),入境人员衣物附着的污物等,造成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农业部最新资料显示,目前至少有380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23种入侵微生物全面入侵我国,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业生产带来巨大危害。另据报道,每年仅10余种主要的外来入侵生物就给我国造成了574亿元的经济损失。福建、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省市每年用于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超过1亿元。厦门口岸和马尾口岸也屡屡发现入侵生物和“洋土壤”。

因此,在流通环节,首先要截住外来生物入侵。这要相关企业、检疫部门和涉外公众一起努力。在生态建设过程中,流通企业还可以作出既截害又创利的经营管理创新,充电电池租赁经营就是一种创新形式。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消耗电池七八十亿只,回收率不到2%,如果有三分之一的电池污染环境,全国就有30亿平方米的土地受到污染。河北石家庄市出现的充电电池租赁经营,是由电池租赁店向客户提供镍氢充电电池(这是目前国家鼓励发展的),可反复充放500次以上,用其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会产生严重污染的普通电池,可使电池寿命延长500倍以上,污染降到目前的五百分之一以下,顾客、企业和环保都得利。

三、在分配环节,要坚持公平原则,实行必要的转移和补偿。

进行生态建设,要坚持公平原则,用合理的转移和补偿来解决。

为生态建设实行工厂搬迁、转产、居民搬迁、个体生产经营者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等等,都会使一些单位和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失,要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调整、基金补偿、企业扶持等办法,使受损者为生态建设作贡献而自身又能持续发展。

企业为生态建设依法交纳税费,这是法定的责任。企业自愿参加生态建设基金的募集和一些社会服务工作,多尽一份社会责任,应受到鼓励和赞扬。企业非法排污要依法赔偿和受罚。这些,都是公平合理的。

对生态建设有利的生产、流通、消费行为,如“电力需求侧管理”(用最小成本提供最优服务的用电管理,简称DSM),单位和个人生产生活的变化,要从财政、税收、价格、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鼓励,对生态建设不利的生产、流通、消费行为要予以限制,违法的要依法处理。

四、在消费环节,要把生态建设的要求渗透到食、衣、住、用、行、游等各个方面去。

在“食”的方面。据科学家测算,人类每年从地球“榨取”的农牧产品,比地球能够天然补回的多20%,如果这样长期“超支”,危机可见。因此,宾馆、饭店、饮食公司,在经营指导思想上,首先要考虑到生态责任,要有“生态超支”的压力,按“八分饱”的健康标准,实行按人分餐定量化和适当机动的办法。

在衣着方面,根据个性化、多样化的要求,发展顾客和裁缝共同设计、策划的适于各种需要的制作。

在住的方面,应该有基本住宅和休闲、疗养、团聚等等不同需要的住宅。基本住宅要有产权,非基本住宅“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让开发商、建筑商、租赁商合作营造出种种节地、节能、节水、方便、舒适、能充分享受自由、健康、快乐的住宅来。

在“用”的方面,家用电器耗能、耗水量很大是造成生态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家电和建筑业的设计、制造方面要为家庭和集体生活单位的节能、节水做周密的考虑和安排,消费者也要把节能、节水作为自己的生态责任承担起来。

在“行”的方面。既然可以在建筑设计、安装中实行强制建筑节能。在城市交通中可以强制公交车和出租车采用清洁能源和微型汽车,鼓励企业、机关、个人使用清洁汽车和微型汽车。

需要重新认识生产力

我们过去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使之满足自己需要的能力。现在我们要重新审视下列三点:

一、光靠利用和改造自然取得物质资料来满足人类需求,最终会使资源枯竭,而且愈来愈破坏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于是,人类愈来愈多地利用非自然资源(特别是废弃物)创造新的物质资料来满足自己的需求。现在美国报废汽车回收利用率达84%,每年回收废纸1亿多吨(相当于我国每年用纸量)。瑞士使用过的塑料瓶的回收率80%以上。我国广东省废纸回收率约40%,其他地区在30%左右。愈来愈多地利用和改造非自然资源,不但增长了社会财富,更重要的是使自然资源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减轻了环境污染,促进了人与生态协调发展。

二、人们按生态建设的要求,进行节能、节水、省料、减耗、减污的创新活动,在财富增长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然的负担,加强了环保,促进了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三、“满足自己需要”与人们无止境的欲望相结合,产生了许多违背科学的不合理需求,从而带动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损害健康,破坏了人和生态的协调。痛定思痛,社会物资资料生产和消费要强调“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

福建城市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篇4

一、因子分析方法简介

因子分析是一种降维、简化数据的技术。它通过研究众多变量之间的内部依赖关系, 探求观测数据中的基本结构, 并用少数几个“抽象”的变量来表示其基本的数据结构。这几个抽象的变量被称作“因子”, 能反映原来众多变量的主要信息。原始的变量是可观测的显在变量, 而因子一般是不可观测的潜在变量。

因子分析数学模型可简单表示为:Z=AF+CU, 其中A称为因子载荷矩阵, Z为m×1 m×p p×1 m×m m×1。可能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 F代表独立的公共因子, CU为特殊因子。上式需要满足几个基本假设条件: (1) P≦m; (2) COV (F, U) =0, 即F与U不相关; (3) E (F) =0, F1, F2, …Fp不相关, 且方差皆为1, 均值皆为0; (4) E (U) =0, U1, U2…Um不相关, 且都是标准化变量, 假定Z1, Z2…Zm也是标准化的, 但并不相互独立。

二、城市经济发展评价因子模型构建

1、样本选取。

本文选取2007年福建9市6方面10项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分别是: (1) X1:地区生产总值 (GDP) ; (2) X2: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3) X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X4:工业总产值;X5:国际旅游外汇收入; (4) X6:出口商品总额;X7: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X8: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5) X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 X10:金融系统年末存贷款余额。

2、将数据降维, 确定主因子。

进行因子分析, 根据因子分析所得到的10个公因子总方差中, 选取两个主要因子来反映原始数据的信息, 累积贡献率达到93.056%。 (表1)

3、建立因子得分表达式:

综合后可得:

最终计算出各城市的最终得分, 如表2所示。 (表2)

三、方案结果分析

从最终结果来看, 厦门位列第一, 且与其他城市差距明显。1980年10月国务院批准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厦门后, 厦门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 并逐步实行了自由港某些政策。随后, 国务院相继批准设立海沧、杏林、集美三个台商投资区, 实行经济特区现行政策。1992年又批准设立象屿保税区。其间, 国务院还批准厦门市为计划单列市, 赋予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厦门特区经过近30年的改革与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和地方财政收入均保持迅猛增长。在对外开放中, 厦门已形成了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区、经济开放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了经贸关系。在所有制结构上, 形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私营和个体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相互促进的格局。市场体系建设上, 开辟了九大类生产资料市场。

位列第二至第五位的是沿海开放城市福州、泉州、漳州和莆田。

改革开放以来, 福州市坚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 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上, 至2008年, 福州市实际利用外资达到37, 775万美元, 外资企业出口交货总值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0%以上。福州市已形成以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 以福兴、青口、金山等省级开发区为基础的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基础设施逐渐由滞后型向适应型过渡。集中财力、物力, 新建、改建了长乐国际机场、马尾新港区、市境内的国道和省道、20多条市区主次干道、明达电厂、榕昌电厂、西厂水厂一期工程、BP石油液化气基地等一大批重大交通、能源项目, 进一步形成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2008年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329亿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泉州先后被国家列为闽南厦漳泉沿海经济开发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全国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城市。泉州发展出以市场调节为主、外向型经为主、股份合作制为主, 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具有侨乡特色的经济建设道路, 成为福建经济发展最快、最具实力地区之一,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市形成了纺织服装鞋帽、石油化工、建材陶瓷、食品饮料、建筑房地产、旅游服务等6大支柱产业和机械、电子两个重点产业, 涌现出许多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的企业, 并创出“安尔乐”卫生巾、“七匹狼”服装、“匹克”运动鞋、“富贵鸟”皮鞋、“金鹿”蚊香等一批名牌产品。

位列于综合得分后几名的城市是南平、龙岩和宁德。经济相对最为落后的是宁德市。以下是宁德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总体规模较小;2、经济发展速度缓慢;3、经济发展质量较低;4、产业结构升级缓慢;5、区域发展不够均衡。

制约宁德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政策制约。长期以来, 宁德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国家不仅没有在宁德布局重大项目, 而且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和直接支持很少, 使中小企业较为集中的县域在发展中处于不利地位。2、体制制约。县级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越来越弱, 遇到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缺乏调控手段。3、结构制约。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 第一产业结构调整没有质的突破。工业化进程滞后造成大多数县缺乏大宗税源, 影响了城乡居民就业与收入的提高。4、资金制约。投资不足的主要原因:一是财政无力扶持;二是银行贷款困难;三是民间融资不畅;四是吸引外资不多。5、环境制约。

与周边城市相比, 宁德在环境建设上显得滞后, 尤其山区县交通相对不便, 信息闭塞。同时, 县域信用环境、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服务环境相对较差, 有待进一步优化。

福建经济 篇5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 者:陈元勇 作者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福州,350001刊 名: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PKU英文刊名:FUJIAN TRIBUNE(ECONOMICS & SOCIOLOGY MONTHLY)年,卷(期):“”(11)分类号:F127关键词:福建省 区域经济 发展战略 对策

福建全方位提速低碳经济 篇6

低碳经济就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构建一个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如何推进低碳化,实现产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呢?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福建的一些城市正在成为构建低碳经济的重要力量,把低碳化从精心规划的蓝图变成为紧锣密鼓的行动。泉州市委提出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泉州产业和城市升级转型;厦门也召开低碳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会,并着手制定《厦门市建设低碳城市总体规划》。

泉州清洁能源前景看好

发展低碳经济。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在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泉州已经扬帆起航。

据记者了解,泉州首个风力发电场惠安小岞风电场已经完成招投标,有望进入2010年省、市在建重点项目。“泉州市陆续有多个风电场投建,规划总装机容量13.2万千瓦,规划总装机容量46万千瓦。”泉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廖国文认为,泉州风能资源颇为丰富,眼下正为开发利用好时机。

“清洁能源起步虽晚,但前景很看好。”泉州市政府经济顾问组组长王文泰说。泉州是太阳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具有利用太阳能的良好条件。泉州南安市三晶硅品精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物理法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技术已进入产业化,可望突破硅材料供应紧张和高成本的制约,这项技术具有电耗低、建设周期短、“三废”少的优点。该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太阳能不仅可以提供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而且开发利用太阳能还可以缓解日益紧张的能源危机。

在政策方面,福建省政府对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最近出台的石化、纺织、轻工、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调整与振兴实施方案中,有针对这些行业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奖励、能源管理财改补助等政策,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实施一批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政府还专门对低碳型工业企业采取了扶持措施,凡属于节能减排鼓励类项目,都可享受利率优惠的信贷。“泉州将迎来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掘金时代’。成为发展低碳经济的诸多亮点之一。”王文泰说。

厦门有条件设立“碳交易所”

2009年11月,厦门赫仕环境工程有限公司通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向上海济丰纸业包装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售出6266吨碳减排指标。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戴宪生指出,这是中国第一笔由交易所组织的关于碳减排权的交易。

作为欧盟投资委员会常务理事的谢啸威在2009年的“9·8”投洽会上向厦门市有关部门提出在厦门建立“碳交易所”的构想。谢啸威说:“我是在鼓浪屿呼吸着厦门清新空气长大的。而现在,我期待着在厦门设立一个国际性的‘碳交易所’的梦想变成现实。”

“我觉得,厦门至少有几个非常适合设立‘碳交易所’的条件。”谢啸威认为,“首先,厦门是一个绿色清洁的城市。这一点在国内外都是非常知名的;其次,厦门的开放程度、资讯发达程度,也同样足够支撑这个城市来做这件事;再则,投洽会每年都在厦门开,这更是一个最大的优势。” 和欧盟打了多年交道的谢啸威,对欧洲的碳交易市场了如指掌。“保守估算。现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流动的‘价值’起码有数百亿欧元,这个数字还会继续惊人地扩大!”谢啸威说。

虽然从2008年开始。中国相继成立了上海环境能源所、北京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但谢啸威认为,目前这些交易所只能进行节能减排技术转让,尚不能进行真正的碳减排额度谊转让。“我想凭借自己对欧洲碳交易场的了解,做一个积极的‘推手’,使厦门成为国内碳交易会的发起城市。”他说。

事实上,设立碳交易市场,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不仅仅是一摊“容量”巨大的生意,其无形价值也很大。谢啸威解释,股票交易所设在上海和深圳,这两个城市的上市公司就特别多。同样的道理,设立碳交易市场的城市,也将完全有条件带动一个新型的产业发展模式。比如说,政府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工业的环保化、国际化;可以更有条件地从环保的角度来招商引资,促进产业升级;同样,企业也能更加方便地获得与低碳经济有关的产业扶持、融资支持。

谢啸威认为,国际碳交易市场一定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而中国要想取得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一定要有自己真正的“碳交易所”。

链接:什么是“碳交易”?

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研究 篇7

DEA方法以决策单元各输入输出的权重为变量, 避免了确定各指标在优先意义下的权重, 且不必确定输入输出指标间关系的显式表达式, 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因此, DEA方法特别适用于具有多输入多输出的复杂系统, 而这正符合区域经济系统中大量生产要素投入带来多种产出的特点, 故采用DEA方法建立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模型是具有科学依据的。

(一)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决策单元 (DMU)

本文主要以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地级市对福建区域经济的有效性, 以及分析福建局部区域经济发展有效的原因。因此,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分为:

1. 横向评价过程DMU:福州市、厦门市、莆田市、三明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宁德市。

2. 纵向评价过程DMU:年份 (2001~2006年) 。

(二)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评价指标选择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中, 评价指标主要是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指标, 根据C2R模型, 分为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

输入指标 (CI (X) )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 (x1)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 (x2) ;

输出指标 (CO (Y) ) :国内生产总值 (y1) 、人均可支配收入 (y2) 、进出口总额 (y3) 。

1. 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

区域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的投入是资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 而且固定资产投资增加额是反映经济发展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2. 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

经济运行的另一个主要投入是人员 (劳动力) 的投入。

3. 国内生产总值。

众所周知, GDP是衡量城市经济输出的主要指标, 是用于衡量经济整体运行水平的指标。

4.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予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 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5. 进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实际进出我国国境办理了海关手续的货物总金额。进出口总额指标用以观察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总规模, 它包括进口额和出口额。因而, 进出口总额可以反映此区域的经济开放度。

(三) 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分析和确定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的决策单元和评价指标后, 以C2R模型原理为基础, 建立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 (福建省地级市) , 根据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指标, 构成以下输入输出形式:

其中Xj= (x1j, x2j) T, Yj= (y1j, y2j, y3j) T, (Xj, Yj) T表示第j个决策单元 (福建省地级市) 的输入输出指标向量。由对应权系数vc= (vc1, vc2) T, uc= (uc1, uc2, uc3) T, 得到各决策单元的效率评价指数:

根据C2R模型和Charnes-Cooper变换, 建立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模型。

根据线性规划对偶模型理论, 并引入新的变量sc+, sc-, 可以将线性规划 (C) 表示为:

若θC*=1, sc+=sc-=0, 则称j0单元为区域有效 (θC为经济有效性数值) ;若θC*=1, sc+, sc-存在非零值, 则称j0单元为区域弱有效;若θC*<1, 则称j0单元为区域无效。

(四) 区域分析模型数据处理过程及模型评价过程

根据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对输入评价指标和输出评价指标的设定, 从福建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中提取相应的数据作为计算有效性的模型数据。将选取的数据放在工作表EXCEL中, 并且按相应的年份进行不同的命名。接着使用LINGO数学应用软件对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进行编程, 从而解决本文中模型的计算问题, 得到最终的模型评价结果。模型评价过程分为横向比较评价和纵向比较评价, 两种评价结果分别如表1、表2所示。

(五) 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1. 从表1可知, 福建区域经济中的决策单元计算的结果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经济有效和区域经济无效

其中区域经济有效的决策单元有: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漳州市以及宁德市。区域经济无效的决策单元有:莆田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以下从本文选取的经济指标分析这些决策单元有效与无效的原因。

2. 福州市和厦门市的区域经济在2006年是有效的

这主要是因为:福州和厦门各自作为福建省省会和我国四大经济特区之一, 经济的发展一直位于福建各市的前列。它们在吸引外商投资和建设港口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 外资和港口的发展在带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进出口总额的不断增加。

3. 三明市的区域经济在2001~2006年中大部分的年份经济都是有效的

说明三明市的经济一直维持着良好的增长速度, 尤其是2004年以来。2004年初, 福建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近年来, 三明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 立足三明实际, 确定“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生态旅游胜地”功能定位,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特色规模经济”, “构筑特色经济圈”的战略举措, 三明市特色规模经济发展在2006年已具雏形。三明市的特色规模经济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三明市经济的发展, 使得三明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都以良好的增长速度增长。

4. 漳州市和宁德市的区域经济在2005年和2006年中都是经济有效的

这主要是因为:2004年初, 国家实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政策, 福建省的各个地级市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漳州市和宁德市在执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过程中, 各自利用自身的优势, 立足于当地实际, 合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漳州市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 坚持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着力打造海峡西岸港口大市、工业强市、生态名市, 漳州发展显示出了光明美好的前景。宁德市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立足资源优势合理布局, 实行农业以结构调整为主基调, 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抓手, 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推进器, 推动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使得宁德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增强, 有力地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5. 莆田、泉州、南平、龙岩的区域经济有效性数值均小于1

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在国内生产总值和进出口总额这两个方面数值都相对较小, 导致总体上经济发展缓慢。以泉州为例, 进行分析说明。

泉州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 与台湾隔海相望。近几年来, 来泉州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投资经商、旅游观光的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日益增多, 旅外乡亲热心桑梓建设, 对泉州经济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从本文选取的几个指标中可以看到, 泉州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在九个地级市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但是在进出口总额这个指标上却远远低于福州市和厦门市, 这跟泉州市的港口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历史上, 泉州港曾经是福建沿海的重要门户, 港口曾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 港口的地位遭到了忽视, 以致未能继续发挥它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城市经济主要依赖于自增长效应继续发展, 港口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的发展。近几年, 泉州港的货物吞吐量占福建省货物吞吐总量的比重逐年降低, 泉州港在福建省港口中的地位明显降低的实际状况验证了泉州港口发展滞后的问题。

虽然泉州近两年加大了港口等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 但是泉州港的港口设施结构性缺陷明显, 无法匹配泉州市经济发展规模, 因而泉州市港口的发展滞后是导致泉州市经济无效的一个原因。

二、结论

现今应用DEA方法对经济发展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很多, 它们中有很多从不同的角度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 有对各个省市的区域经济进行研究的, 所以, 应用DEA方法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在参考和借鉴他人著作的基础上, 应用DEA方法对福建省九个地级市的经济进行了研究, 选取了一些经济的相关指标, 得出了上面的几点结论。

本文的研究结果具体如下:阐述了DEA方法和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本文以C2R模型为基础, 选择了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作为决策单元, 选取了评价经济发展的五个指标, 建立了福建区域经济DEA评价模型, 得出了DEA方法下的区域经济的分类: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其中区域经济有效的决策单元有:福州市、厦门市、三明市、漳州市以及宁德市。区域经济无效的决策单元有:莆田市、泉州市、南平市、龙岩市。对运用建立的模型计算出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得出了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1.本文对区域经济进行研究时选取的几个指标只是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中的一部分, 对于计算出来的结果可能会因选取的指标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结论。因此对于本文中选取的评价经济发展的指标计算出来的结果只能作为理论的参考。2.本文中在查阅数据资料的过程中, 参照的数据一般都是来源于福建省统计局的统计年鉴, 在编写统计年鉴的过程中, 统计数据一般为初步核实数。另外, 在编写年鉴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失误而产生误差, 从而造成计算结果的不准确性。3.在分析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时, 笔者只是从本文选取的指标的角度出发对原因进行分析的, 因而在分析经济有效和经济无效的原因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摘要:文章在采用DEA模型作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 选择福建省的九个地级市作为DEA方法的决策单元, 选取区域经济有效性的相关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运用相关的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最终得出福建区域经济中的几个有效的决策单元, 而且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分析, 总结经济有效与无效的原因, 并且提出一些使经济无效变为有效的方法, 为调整和改进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DEA模型,福建区域经济,有效性评价

参考文献

[1]周巍, 陈学慧, 石伟.福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N].经济日报, 200-12-17.

[2]朱乔.数据包络分析 (DEA) 方法综述与展望[J].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1994, (4) .

[3]CharnesA, Cooper W W, RhodesE.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 European Joum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78, 2.

[4]郭京福, 杨德礼.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综述[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98, (2) .

[5]曾珍香, 顾培亮, 张闽.DEA方法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00, (8) .

[6]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J].科学通报, 2000, (17) .

[7]魏权龄.评价相对有效性的DEA方法——运筹学的新领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情况研究 篇8

一、口岸及口岸经济

口岸是由国家指定对外往来的门户,是国际货物运输的枢纽,原指由国家指定的对外通商的沿海港口,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陆、空交通运输的不断进步,外贸货物、进出境人员及其行李物品、邮件包裹等均可通过铁路或航空直达,口岸成为特殊的国际物流结点。同时,世界大多数国家在开展国际联运、国际航空邮包邮件交换业务以及其他有外贸、边贸的地方也设置了口岸。

口岸经济由口岸为基点向外辐射形成,根据经济活动与口岸的相关性,将口岸经济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口岸经济的核心,指口岸本身的经济活动,包括口岸管理部门收费、口岸运输系统经营活动及口岸特色服务活动和口岸查验系统的税费等;第二层次是指和口岸直接相关的“临港产业”,包括依托口岸优势发展起来的来料加工、保税工厂、保税区和自由贸易区生产经营活动等;第三层次是和口岸间接相关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指依托口岸进出口功能发展起来的进出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

福建省口岸属东南沿海港口群,是国家规划的五大港口群之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在独特的区位优势下,福建“海陆空”三位一体,成为福建沿海“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接点。福建省沿海有大小港湾125处,其中东山湾、厦门湾、湄洲湾、兴化湾、罗源湾、三都澳和沙埕湾等7个优良深水港可开发建设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有40多公里海岸线,可以建设20万—30万吨级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海岸线资源位居全国首位。截至2015年底,全省有沿海港口集装箱航线290条,其中外贸线127条、内支线31条、内贸线132条。

福建省有7条出省铁路和9条出省高速公路。截至2015年底,公路通车里程104585.27公里,铁路营运里程3196.53公里。从空域上看,有厦门高崎机场、福州长乐机场、晋江机场、武夷山机场和龙岩连城机场等。2015年,民航旅客吞吐量2385.01万人次。

口岸功能方面,一方面口岸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出入境政策不断优化,出台了关于货物贸易的40多项便利化措施,进一步节省了通关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例如,福建省建成了全国第一个跨关区、跨检区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在全国率先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的数据通道对接并实时交换,实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一单四报”和报关随附单证无纸化,免收报关查验费。与新加坡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船舶信息互联互通,与台湾关贸网路公司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推动了台湾地区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信息互换,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明显降低。另一方面,口岸辐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福建省外贸口岸多、条件好,且存在一定程度“吃不饱”的现象,因此,口岸经济的发展除了依赖自身的港口条件外,还要靠经济腹地来支撑。福建经济腹地拓展先天不足,主要原因是与相邻省份经济关联度不高。从周边省份来看,湖南、江西两省与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经贸交往频繁,经济合作范围广、项目多,已经形成了传统的物流通道和惯性往来,因此很难吸引这些省份的相关企业转为通过福建口岸做进出口业务。近年来,为了扩大口岸经济腹地,福建省改变思路,积极引导省内主要港口企业去省外建设陆地港,目前已在江西的南昌、鹰潭、赣州、新余等地布局建设陆地港。同时,积极“筑巢引凤”,邀请省外物流企业来闽兴建“飞地港”,打造海西货物进出口基地。2015年,通过海铁联运方式进出福建省港口的外省集装箱13384TEU同比增长12.9%,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中海集运公司的江西货物通过海铁联运进出福州港实现常态化运行。

在贸易监管体制方面,福建省首创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海关根据货物的不同状态实施相应的监管模式,确保实施有效监管。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可以同时经营保税和非保税业务,有效盘活自贸区内的仓储资源,促进区内仓储企业拓展国内市场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以厦门片区为例,截至2016年4月底,有20家企业开展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涉及货值约12亿元,盘活企业闲置库容近6万平米。片区还应用货物分类监管概念,率先在全国实施国际中转直拼业务,这也是我国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的首笔业务。此项改革措施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贸区港口功能,还可以吸引更多国际货运代理将厦门港口作为国际中转直拼的重要基地,推进海运国际中转口岸直拼业务的开展。

三、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口岸建设和发展方面来看,福建省口岸运输系统不够合理,专业化程度不高,“两集两散两液”核心港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例如,厦门港海沧港区同时配备了集装箱码头泊位、散货码头泊位,未根据主要发展业务来规划港口的建设。

从临港产业看,劳动密集型产业或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加工制造环节仍是福建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大多数企业的主业,整体处于“微笑曲线”底部,而价值链高端环节如研发、销售、结算、维修、再制造等所占比重还很低。

从间接与口岸相关的外向型经济来看,福建省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很多传统产业已相对饱和,不少企业面临“两头受压”的情况,即成本上升—订单减少、产品销量下降—利润下滑,一些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陷入了“经营困难—产品过时—供过于求—经营困难”的恶性循环中。企业家普遍反映,在福建东部的生产经营成本出现了“未富先贵”现象,不仅超过中等收入国家,甚至部分已经超过发达经济体。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始减弱,但究其根本是整个产业处在价值链的中低端层次。

四、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与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如在港口与码头建设、航线拓展等方面积极引导口岸经营实体实行“走出去”战略,开辟外围市场。充分发挥海西三大港口群的枢纽作用。新加坡港口的发展以及其临港工业的繁荣,与新加坡口岸经营实体积极的“走出去”经营模式密切相关,分散在全球各角落的港口泊位为新加坡本港争取到更多的国际航线,方便这些航线两头的统一管理,提高了新加坡航运业的服务水平和竞争实力。福建省可以借鉴新加坡口岸经济的发展模式,引导港口企业在国内主要港口以直接投资或者股权互换等方式,进行投资经营,加强福建省口岸与国内其他口岸的联系,形成便利的转运网络,带动转口贸易发展的同时,积极扩展福建口岸经济腹地,着重利用政策吸引对台货物从福建口岸中转。政府应发挥主权基金的功效,鼓励省内的主要港口企业走出国门,对全球主要港口进行投资,一方面增加福建省港口的国际影响力,获得更多的国际航线;另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对航线实施管理和控制,提高福建省港口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吸引货源,发展临港工业。

二是适应外贸发展新常态,整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近年来,福建省鼓励新型贸易形态的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对外贸易的发展。在新型贸易形态下,要最大限度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保税”功能,使配套管理制度趋于完善。运用好“保税+产业”计划,如“保税+金融”、“保税+文化”等,促进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发展,推动全省企业向产业链两端扩展,向服务领域延伸。

三是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接,促使福建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接轨。加快国际航运服务、新兴服务产业、现代物流、离岸服务等产业培育,推动全省产业向品牌、研发、分拨和结算中心等价值链高端延伸。继续大力扶持品牌建设,加强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改进管理的扶持力度。加快构建“福建制造”在国际市场的网络布局,培育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和旅游购物等新型外贸商业模式。

四是福建省内的港口应根据港区的天然条件,结合货源情况,建设以集装箱运输为主的厦门港海沧和福州港江阴、以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罗源湾可门和湄洲湾北岸、以临港工业为依托、液体散货运输为主的湄洲湾南岸、漳州古雷等核心港区。发挥政策、区位、产业基础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引领国内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使开放型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提高福建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

摘要: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部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方向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赋予其繁荣的口岸经济。通过研究福建省口岸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口岸经济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福建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区域经济,口岸经济,福建省

参考文献

[1]王舒.口岸经济发展与边境城市扩张相互作用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2]张勤.福建自贸区物流发展定位研究[J].研究与探讨,2015(12).

福建经济 篇9

国际金融危机对福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福建的经济发展秩序面临新的“囚徒困境”:福建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依赖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 福建中小企业居多, 且大多缺乏经济上的独立性, 只有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才能实现自主创新和产业演化升级, 才能化解金融危机为中小企业所带来的生存危机问题。

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特征

长期以来, 基于经济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及整体技术水平的限制, 我省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和物质消耗来推动, 经济的发展也因此一贯呈现出高投入、高增长、低效益、高污染的典型粗放式特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外部需求迅速萎缩, 全球性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我国出口企业利润下滑、订单减少、企业倒闭等现象普遍蔓延, 这也暴露出我国外向型经济存在的缺陷——过分依赖国外需求、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这些问题的解决, 迫切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

准确认识我省经济发展的结构特征, 有助于找准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着力点。在确保投资规模稳定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 应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作为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首要任务。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要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培育自有品牌,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省经济增长走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依靠自主创新的轨道上来;引导收入公平分配, 增强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 促进发展内需驱动型经济。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福建经济造成的冲击

(一) 冲击低产业价值链的产品

福建省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加工制造型企业, 处于产业链下游。发达国家采取了灵活多变的产业组织方式和产业价值链的调整, 把处于产业价值链高端的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等环节掌控在自己手中, 而把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的加工装配等生产环节外包给发展中转型国家, 福建在吸引外资和追求技术进步的“愿景”下也接受了大量跨国公司的外包业务, 众多出口加工企业应运而生, 他们的生产和销售严重依赖国外的跨国母公司。这种生产经营模式很难摆脱像金融危机这样的风险冲击。如何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演化升级, 是摆在政府、企业和学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 增加融资难度及风险

信贷危机使某些国家进口商难以获得融资, 我省出口需求大幅下滑。据福州海关统计资料表明很多企业出口形势严峻, 有的企业甚至停止出口, 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陷入停产状态, 亏损严重。加上近年来实施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导致中小规模企业筹融资日益困难, 企业资金短缺影响了其正常经营。企业亏损上升导致投资需求的下降, 我省投资周期进入下行阶段。受金融危机影响, 国际商业诚信甚至银行诚信明显下降, 企业支付能力下降甚至破产, 随之债权化为乌有, 企业面临更大的收款风险。

(三) 造成需求不足

当前福建省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 是国内外经济形势累积叠加的结果。一方面,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西方主要贸易伙伴的经济增速下降, 进而降低了对我省出口产品的需求, 导致国内制造业受到很大冲击;另一方面, 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以及出口退税减少等成本的增加, 压缩了企业的生存和盈利空间。企业亏损增加甚至倒闭、投资需求下滑等现象仍在蔓延。

三、福建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福建是一个对外依存度较高的省份, 金融危机对福建经济造成的冲击不可小视。国内外严峻的经济环境, 虽是挑战也是机遇,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一) 升级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

要实现产业链的升级, 就要力争在掌握产业链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 使产业技术水平高端化。即鼓励企业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 使企业做好向前端的研发设计以及后端的品牌营销延伸,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 要重点解决企业发展技术的瓶颈, 采取专项扶持资金等做法支持企业的技术创新。还要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 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产业结构的优化, 首先要努力实现劳动力的供求平衡。即将宁德、南平等劳动力地区剩余劳动力设法往福州等劳动力不足的地区转移。其次, 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 解决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 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 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拓展对外经贸合作新空间, 推动对外贸易升级转型

1. 鼓励出口导向型对外投资的发展。

其一, 统筹安排出口产业, 以实现产业的原产地多元化, 规避贸易壁垒。其二, 将在外贸中遭遇贸易壁垒严重的产业引向国内市场, 实现市场的内部化, 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升级。也可以促进投资和贸易互动, 通过在主要出口国建立自主营销平台, 推广自主品牌, 完善售后服务, 提升产业价值链和盈利空间。鼓励开发应用节能技术、回收再利用技术和环保技术。推广排污权许可和交易制度, 继续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和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

2. 发挥优势, 实现闽台经贸合作新突破。

闽台两地经济互补性强, 发展经贸合作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人文优势。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福建省高度重视对台经贸工作, 在中央对台经贸方针指引下, 闽台经贸合作取得了跨越性的发展, 为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实现直接“三通”和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福建应抓住闽台贸易的发展契机, 争取拓展对台贸易, 提升两地经济的关联度。

(三) 完善经济体制改革

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机制。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着力消除制约扩大内部需求的体制性障碍。从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等方面入手, 拓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空间;同时, 要深化国有企业和垄断性行业改革,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加快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政银企会商机制, 着力缓解企业融资困难。及时了解收集重点外贸企业的资金需求情况, 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探索建立外贸企业融资担保体系, 为保证融资担保机构正常运作, 建议通过会员企业出资、各级政府注资、风险补偿等方式对融资担保机构给予支持。

(四)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中小企业科研能力不足, 缺乏拥有自主创新的关键技术, 缺乏自有品牌。严重制约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只有加大科研投入, 提高科技进步水平, 突破这个瓶颈, 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发生根本性转变。因此, 必须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努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机制, 确实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小飞.转变福建经济增长方式的若干思路[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7 (06) .

[2]谢军安, 郝东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与措施[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8 (12) .

[3]林以琳.美国金融危机对福建省外贸出口的影响及对策[J].经济论坛, 2009 (06) .

福建经济 篇10

中国近代茶叶经济走向衰落是诸多因素、多层次叠加的结果。本着详人所略的研究旨趣,本文探讨近代罂粟种植对茶叶经济的影响。罂粟广泛种植,在收益和烟毒的双重驱使下,茶农弃茶种烟现象普遍,大面积种植罂粟对茶叶的农业环境影响巨大。近代茶叶经济走向衰落与罂粟种植不无关系。

一、福建种植罂粟情况复原

史料记载,福建早在明万历年间就有鸦片传入,在漳州月港货物输入税单中有进口鸦片如何征税的记载,漳州月港对鸦片 “税银二钱”[1]216。清雍正七年,葡萄牙人“输入鸦片二百箱,自高牙所运来,输之厦门漳州泉州一带”,此时鸦片已绝非仅作为药材使用,而是吸食之用[2]155。这是福建吸食鸦片较早的记载。福建种植罂粟的历史稍晚一些。通过查阅地方志和民国相关著作,福建罂粟种子来源途径有两种可能:其一,福建试种罂粟始于乾隆十五年, 罂粟种子来自印度,福安“清乾隆十五年,福安从印度引进鸦片种子栽培试种”[3]268,规模有限;其二,有学者研究指出,福建最早罂粟种子来自香港、广州,“罂粟种子沿海洋道,由香港、广州运往闽江浙各地”[4]229,商人为了牟利,走私鸦片同时带来广州、香港的罂粟种子,种植并传授制作鸦片的方法。两种传播途径皆有可能。

嘉庆后福建沿海地区的罂粟种植多了起来。嘉庆十二年,外国鸦片从海上进入福建省,逐步向福安、霞浦等县渗透,罂粟广泛种植。道光朝进士庄俊元,在厦门曾“又禁止种植鸦片,赈济饥民, 禁止官吏乱抓百姓”。建阳县志记载,福州港在光绪年间开始转运国内生产的烟土。水吉一带从清朝光绪年间开始,毒贩仔从福州运来大批的四川、云南鸦片。云南烟土来路断绝后,改从江西运进烟土,本县亦零星种植。

鸦片战争前,福建漳州诏安一带是鸦片输入的主要地点,诏安县与广东饶平县之柘林、黄岗及澄海县之汕头接壤,这三个地方都是福建重要的水路码头,商品贸易极其发达,更是鸦片走私商人囤积鸦片的理想地点,然后通过小船或肩挑背扛运往各处销售。光绪年间,福建罂粟种植已较为普遍,“福建沿北半省,农民好利,大半栽种罂粟为衣食之谋,近日有加无己,连畦接畛,几如丰台芍药,无处不花,而好烟者亦传染愈众”,福建省南部情况更为严重,晋江、安溪等地,“土药因种植者见其大可获利,故田亩之专用以种罂粟而不种米谷”,“昔日种植薯菜之田,年来亦见长满罂粟”[3]461。1901年,据统计全省罂粟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鸦片产量突破二万担”,特别是福建北部县区、闽东山地以及闽东南丘陵,“产量足万担,占闽省之泰半”。光绪二十八年据海关统计,具体产量如下“同安生产罂粟2130担,安溪318担,晋江300担,南安294担,惠安186担,永春462担,长泰780担,漳浦300担,共计4771担”。至于全省种植罂粟情况,光绪末年,闽浙总督松寿上奏朝廷,估计全省罂粟种植面积37500亩,三都澳海关十年简报初步估计全省产土烟三万余担[3]187,与闽浙总督奏报朝廷的罂粟产量相差无几。

二、种植罂粟对茶叶经济的影响

福建种茶历史悠久。自宋朝起福建便以盛产名茶而誉满天下。近代以来茶叶种植分布于福建各县,茶业逐渐成为经济支柱。福建茶叶种植传统历史分布区和近代罂粟种植的县相互交叉,两者存在交集。福建茶叶和罂粟种植在特定历史时期相互交融在一起。

1.挤占茶园土地资源,挤压茶叶种植面积,耗费地力。罂粟种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农业的经济结构,不仅打乱了麦稻的种植,而且影响茶等经济作物种植。罂粟种植首先侵占原茶叶种植的田亩。罂粟的经济收益是稻麦的数倍不止,“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稻”,“今鸦片之利,数倍于农,小民无知,殊不知弃稻而趋利呼”[5]。清末福建罂粟种植仅限于山岭丘陵偏僻处,但产量很是可观。《清朝续文献通考》载,1909年“闽省产罂粟15007担,占地四十万亩”,可见良田耗费之巨。

到了19世纪二三十年代,罂粟种植更为普遍,鸦片已经成为本省的一种产品。种植罂粟的土地到处可见,禁止种植罂粟的规定名存实亡。厦门《江声报》报道上海召开全国国民拒毒会的盛况,提到“全国最大种烟区域为川、滇、皖、闽、热五省,而福建实属第一”,地方军阀强迫福建茶农弃茶而改种罂粟,是此时期罂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如省防军陈国辉部强令“晋江、南安、惠安8县强迫种罂粟达百万来亩”,张贞部在“云霄、诏安、平和、漳浦等县山区,交通偏僻之地”,与土匪豪强相互勾结,强迫种罂粟[6]446。烟田占茶田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安溪县方志记载,“近来茶山颓废, 茶树隐蔽之处,杂种罂粟”,“茶树荒废,烟苗茁壮”;“万山深处皆有罂粟花”;盛产红茶的武夷山地区“自各国通商始,商民偶沾其利,逐争相仿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政和县“县膏腴地十之二三栽植罂粟”;“土药因种植者见其大可获利,故田亩之专用以种罂粟而不种米谷茶树者,日有所增”[6]265。

随着罂粟种植面积的扩大,福建产茶区经济逐步走向衰败。 据茶史学者陶德臣研究,19世纪七八十年代,茶利益大大减少,此时期福建茶叶经济慢慢陷入困境,茶叶时常滞销,亏本现象屡见不鲜,到八十年代,福建茶农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访察茶叶情形文件》记载福建北岭一带,茶园“十荒其八”,茶农哀叹“种茶者勤劳艰苦,大受茶累矣”,闽南产区历来盛产乌龙茶,也是“抛荒多矣”,“茶获之利不若烟花之二三”[7]447。种植罂粟影响到茶叶价格。 1887《闽茶减厘示》载福建茶“较昔贱至数倍”,北岭茶价“比前低有大半”,1890年海关关册记载,福建“茶市迷茫,种茶者无不亏本,茶市衰颓,小民困苦惟望”[3]165。为求生机,茶农首选便是改种罂粟,因为罂粟获利是茶叶数倍不止。茶园逐步被挤占,茶园面积逐渐萎缩,伴随而来的便是产量下降,1887年,厦门港茶叶贸易量九万担,一年后减少了两万多担,并且逐年下降,1901年贸易量七千多担,仅是1887年贸易量的7%,在此期间除1891年出现短暂贸易量上升外[7]315,均呈现一片颓废态势,足见茶园面积减少之严重。

2.罂粟与茶园争夺水肥资源,耗费地力。罂粟喜丰腴膏地,极好肥沃田地。在选择种植罂粟的田亩上,茶农首选“上等田地”种植罂粟,以保证罂粟的收成。茶农把仅有的良田用于种植罂粟,把农家肥料施于罂粟园,如晋江县志记载“茶农集农肥,投之与罂海,以求好利”。更有甚者进口硫酸盐肥料用于罂粟田,据1928年 《福州海关年度贸易报告》记载,福建海关每年进口高级的硫酸盐肥料,不是施肥于茶园,而是多半被用在罂粟种植的田亩上,“由于进口了大量的骨肥和豆饼用于施肥,据说鸦片的质量已经大为提高”[1]153。反观茶树园,既得不到充足肥料供给,也无从谈起精细管理,尽量节省茶园费用,降低成本,《访察茶叶情形文件》文献记载“不用肥地物料”,更“不去地下野草”,“忽略茶枝修剪”。缺少肥料和管理的茶园,其结果必然是产量逐渐降低,茶园亩产毛茶仅仅数十斤。茶叶质量也难以维持,茶叶价格下跌,福建卖茶变得艰难无比。

3.罂粟种植引起农村劳动力资源再分配。傅建成著文指出“在近代中国农村经济逐渐走向萎缩衰微的过程中,鸦片种植的确是一个有影响力的重要因素”[8]。土地和劳动力是农业发展的根本。 罂粟的广泛种植,分流了很大一部分产茶区的农村劳动力。千百年来,中国茶叶制作仍沿用纯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的人力工时。茶业多年来在省内占据重要经济地位,在这期间开始衰落。据《闽海关十年报》:“人们没有花费很多的劳力费用于耕作茶树,而每年要花很多时间去搞其他活计,比如罂粟。茶叶贸易一直处于衰落状况。”据崇安县志记载,每逢罂粟收割之时,“三五成群,穿梭于山间,不分昼夜”,“任茶园生长,无人搭理”;建安“罂粟熟时,方见农户田间劳作,农闲际多斜躺横卧,吞云吐雾”,“似不知茶园事”[2]241;泉州流传种植与吸食鸦片的民谣:“人吸鸦片,鸦片吃人, 种罂粟,耗地力,吸鸦片,耗财力,十亩茶五亩烟。鸦片入骨髓,未死先成鬼。新鬼瘾小故鬼大,新鬼面焦黑,旧鬼无人色。”[3]291闽海关税务司记载“农民放弃这个一度他们喜爱的行业,以前生产名茶区出现痛苦的景象,种茶被忽视了”[1]316。伴随着罂粟种植面积的普遍,农民沾染烟毒的影响,茶农种茶的积极性明显出现了衰落。

总之,福建近代茶叶贸易在19世纪八十年代后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是复杂的,非单一原因造成,而是诸多因素多层次叠加的结果,罂粟种植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近代罂粟种植区与茶叶传统产区相互交叉,罂粟种植的影响是消极的。在近代福建茶叶经济贸易逐渐下降的过程中,鸦片种植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罂粟种植是农业经济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摘要:福建近代罂粟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攀升,近代茶叶经济却逐步走向衰落。种植罂粟间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导致福建茶叶贸易的衰减。茶叶经济走向衰落与罂粟种植不无关系。

福建经济 篇11

关键词:熵值法 经济增长质量 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

经济增长质量是在经济数量积累至一定水平,通过突破生产效率、调整经济结构、建立更加合理分配制度以及实现创新水平的跃升,推动经济从数量上的突破到质量上的提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实现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研究对象、评价指标与研究方法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位于海峡西岸,具有十分突出的区位优势,是我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承接了大量对台及对外贸易吞吐量,因此提高其经济增长质量,将有效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现,对于扩大闽台交流合作改善两岸关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福建省下辖福州、厦门、莆田、三明、泉州、漳州、南平、龙岩和宁德九个地市和1个平潭综合实验区,2014年全省达成24055.76亿元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3472元,比前一年增加了9.9%;在产业构成中,第一产业增加了2014.9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了12515.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了9525.49亿元。这些数据表明福建省经济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庞大的数量,但是各地区间仍有一定的发展差距,考察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水平高低,探究如何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成立时间较短,较多统计数据缺失,本文选取九个地市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考察。综合相关研究文献成果,遵循科学性、功能性和可行性原则,分别从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如下表1所示。

目前与经济增长质量状态量化相关的研究往往通过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一般选择相对指数法、层次分析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等衡量手段。我国国内研究大部分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但与之相比,熵值法可以避免权重赋予的时候的主观性,数据处理结果较为客观,本文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其主要的计算步骤为: 第一, 构建初始数据矩阵:由T个年份、 M个城市、 N项指标构成评价系统的初始数据矩阵X={Xtij}h×m×n(1≤t≤T,1≤i≤M;1≤j≤N), Xtij 表示第t个年份, 第i个城市,第j项指标的原始数据。第二, 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运用标准差标准化的方法标准化处理初始矩阵的指标,标准化后的矩阵计作x’。第

二、实证研究与结论分析

采用熵值法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的测算结果见表2,2001—2014年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总体处于平稳状态,以较小的波动缓慢增加。通过表2能够看出福建省平均经济增长质量在2001年时数值为0.311,至2014年数值为0.339,增加的并不多。另外,2001年时厦门市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最高,但2014年仅比2013年增长0.001,总体来看甚至是减少的,这种状况说明厦门市的经济较为发达,但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2001年经济增长质量数值较低的南平市和宁德市,至2014年为止分别增加了0.013和0.057,说明南平市和宁德市自2001年后经济增长水平有一定程度提高;在九个地市之中,泉州市的经济增长质量变化趋势与福建全省经济增长质量变化趋势较为吻合。

为了更加直观体现福建九个地市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状况,对九个地市的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排序比较,如表2小括号中阿拉伯数值所示。可以看出福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和漳州市在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排名较为稳定,四个地市排名没有发生变动;龙岩市的排名变动幅度最大,分别排在5、6、7、8这四个名次;南平市和宁德市的经济增长质量排名一直不高,总是在最后三名徘徊。通过对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的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后可以推断出以下结果: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经济增长质量的水平无法与经济增长速度相匹配,这是福建省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真正的发展应当依托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进一步将福建九个地市的综合测评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如表2小括号中罗马数值所示,表中符号Ⅰ代表经济增长质量较高区,符号Ⅱ代表经济增长质量中等区,符号Ⅲ代表经济增长质量较低区。其中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南平市和宁德市这两个经济较不发达市的经济增长质量依然不高,总是在中等区和较低区;而且大部分地市集中在较低区,说明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水平总体上偏低,但发展提升空间仍较大。

通过剖析综合测评结果,能够观察到经济增长质量较高的地市经济水平同样较为发达,但是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缓慢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经济增长质量改善缓慢意味福建省的经济水平陷入了在量上明显提高,但在质量上无法得到有效改善的困境中。

三、政策建议

(一)强化“主体功能区”导向,把握“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发展机遇

福建应该把握好作为“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发展机遇,加强“主体功能区”战略导向,首先要不断明确福建省各个地区的经济职能定位,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各司其职,保证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具有稳定的环境与背景,能够将提升经济质量的各项要求分配到各个地区,提高各地区执行效率;其次要约束不合理的开发行为,规范开发秩序,比如,要将厦门、泉州、福州等开发强度和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地区当作优化开发区域,这能够预防这些地区由于经济开发压力过大而崩溃的状况;再次要切实执行“生态文明建设”指导思想,形成一套具有福建特色的产业体系,推动福建省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结构内外部均衡发展

首先要形成经济内部结构均衡与外部结构均衡相统一的局面,其次是要改变传统的供给结构。从技术要素供给层面上看要不断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并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科技水平成为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从资金要素供给层面而言,摆脱传统时期仅依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的状况,要提高制度红利,吸引民间资金大量投入到福建省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之中,不但能够解决福建省民间资金闲置问题,而且能够大力拉动福建省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从资源要素供给层面而言,要切实将资源的保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最后要形成一套完备的动力机制和平衡机制,福建省正面临崭新的发展契机,要不断扩大内部需求,注重内外需双引擎作用,实现内外需并举增长模式,保证福建省经济结构在平衡发展的前提下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不断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首先要完善福建省现有的经济增长质量评价体系,改变单纯依靠经济增长速度判断政绩的观念,应当更加注重反映质量、结构和效益变化的各项指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更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其次要深化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干预,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转,实现服务型的政府职能,保证资源在本省内的合理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效率。继续强化工业、服务业,并带动经济发展,建立新型工业化、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的素质和竞争力,提高投资的效率,新增投资要远离过剩产能行业、三高行业以及效率低下的行业,转移到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上来,大力提升福建省的经济增长质量,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2]刘燕妮,安立仁,金田林.经济结构失衡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4(2):20—35

[3]耿焕侠,张小林.基于熵值法的江苏省经济增长质量定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1):81—85,127

福建经济 篇12

关键词:福建省,海洋经济,海洋产业结构,海域使用结构,用海需求

我国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方面[1,2,3,4], 如姜旭朝等将中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发展分为3个阶段, 并指出不同发展阶段3次产业对海洋经济和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同。有关海域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定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编制海洋功能区划及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及利用等方面[5,6,7], 宋德瑞等研究海域使用发展趋势与空间潜力评价, 对我国2015年的用海需求作出预测[8]。由海洋经济发展相关数据分析用海需求, 提出海域使用水平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9,10]。然而关于区域海洋经济, 由海洋产业结构与用海结构的对比来分析不同海洋产业用海规模和经济效益特点的文章尚未见报道。本文通过对福建海洋经济与海域使用现状资料的对比分析, 阐述海洋经济总量、海洋产业结构与用海规模的关系, 分析不同海洋产业用海特点及单位海域产值与海域使用效率的差异。根据社会经济整体发展需求, 评估福建省海洋经济对海域使用的需求。

1海洋经济与海域使用规模

随着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 海洋资源的利用强度不断加大, 各项开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 经济建设的用海需求与资源及生态环境健康的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更加突出, 合理高效地进行海域使用已成为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 福建海域使用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调查资料, 福建省已利用管理海域总面积为167 532.18 hm2, 约占福建管辖海域面积的1.23%。海域使用强度为1.23%;大陆海岸线长约3 324 km, 其中人工岸线长约1 349.96 km, 岸线开发强度为35.98%。以2008年福建省海洋生产总值 2 688.2 亿元计, 海域使用单位面积产值166.2万元/ hm2, 单位岸线产值为0.81亿元, 单位人工岸线产值为1.99亿元。

1.1海洋渔业

2008年, 福建省渔业经济总产值1 147.39亿元, 其中渔业产值 (含苗种) 571.76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611.16亿元, 增长10.26%;水产品总产量554.2万t, 水产品出口创汇11.20亿美元;水产品加工产量197.20万t, 产值249.27亿元;海水养殖面积12.07万hm2。

福建省共有渔业用海123 700.30 hm2, 占全省用海面积的73.84%。作为传统的海洋产业, 福建省海洋渔业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 底播养殖、池塘养殖、设施养殖的用海面积占到该类用海总面积的98.3%, 工厂化养殖仅占0.39%, 渔港和渔船修造用海的比例也很低[11]。

1.2海洋交通运输业

2008年福建省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达284.9亿元, 港口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态势良好,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为2.7亿t, 集装箱吞吐量为740万标箱。2008年完成投资61.6亿元, 新增16个泊位、吞吐能力3 260万t, 全省港口深水泊位达100个, 总吞吐能力达2.3亿t。

福建省交通运输用海共有8 092.53 hm2, 占全省用海面积的4.83%。主要有航道用海、港池用海、路桥和港口工程用海。

1.3海洋盐业与船舶制造业

福建省是我国南方海盐生产基地, 采用纯自然生产方式, 食盐以质量优异闻名省内外, 远销香港、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2008年全省海盐产量38.36万t。

2008年, 福建省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达37.0亿元, 造船产量244艘, 造船完工综合吨位1 096 629 t, 造船完工综合吨位首次突破百万吨, 修船产品产量2 431艘, 修造船舶营业收入126.68亿元。2008年以工业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096.8亿元。福建省工矿用海总面积6 996.64 hm2, 占全省用海面积的4.17%, 为盐业、大型船厂和大型电厂所利用。

1.4滨海旅游业

2008年福建省旅游总收入1 014.6亿元, 接待游客8 855.4万人次。全省在建及新开工旅游项目366个, 总投资达429亿元。旅游娱乐用海包括旅游基础设施用海、海水浴场和海上娱乐用海。旅游娱乐用海面积共313.37 hm2, 为全省各类用海总面积的0.19%。

2海洋产业结构与用海规模和效益的对比

2008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2 688.2亿元, 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252.0亿元, 海洋第二产业增加值1 097.7亿元, 海洋第三产业增加值1 338.5亿元, 分别比上年增长13.4%、20.7%和15.5%。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渔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船舶工业五大主导海洋产业增加值之和达1 081.6亿元, 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40.2%, 分别占到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3.9%、11.5%、10.6%、2.8%和1.4%。海洋主导产业对壮大海洋经济、带动和聚集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福建省已利用管理海域总面积为167 532.18 hm2, 约占福建管辖海域面积的 1.23 %。在已利用管理海域中, 主要的用海类型有渔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工矿用海、旅游娱乐用海、围海造地用海、海底工程用海、排污倾倒用海、特殊用海和其他用海, 各类海域使用如图1所示。

各类海洋产业对海域资源的利用和经济效益存在很大的差异 (表1) , 如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占到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40.80%, 用海面积仅占全省用海面积的4.18%;海洋交通运输业占到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3.9%, 用海面积仅占全省用海面积的4.83%;滨海旅游业占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1.5%, 用海面积仅占全省用海面积的0.19%;海洋渔业为全省海洋经济总量的10.6%, 但用海面积最大, 占全省用海面积的73.84%。以单位海域产值和海域使用效率系数的数据对比, 海洋渔业单位产值仅为20万元/hm2, 海域使用效率为0.13%;海洋第三产业的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单位产值分别为352万元/hm2和3 969万元/hm2, 海域使用效率分别为2.19% 和24.35%, 滨海旅游业相比海洋交通运输业海域使用效率高11.2倍;海洋第二产业单位产值为1 568万元/hm2, 海域使用效率9.77%。

以上数据表明:海洋渔业占用海域资源多, 而效率低, 拉动海洋经济的作用主要靠空间的扩张;海洋交通运输业占用海域资源也较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海洋第二产业占用海域资源较少, 效率较高;滨海旅游业单位产值最高, 达到3 969万元/hm2, 海域使用效率高达24.35%。因此, 应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调整, 大力发展海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以占用海域资源少、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拉动海洋经济的有效途径, 尤其是滨海旅游业更是应大力提倡的发展方向。

注:*表示海洋第二产业以工业制造为主, 其用海面积以工矿的用海面积计;**表示海域使用效率系数:海洋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经济总值的比重/该产业海域使用比例。即:海域使用效率系数高, 该产业占用海域资源少, 海域使用效率高, 对海洋经济拉动作用大, 反之亦然.

3社会经济发展对海域使用需求评估

福建省主要涉海规划围绕着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 推进海洋产业集中集约发展, 构建“一圈一带一体六湾十岛”的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重点集中在城市、港口、交通运输枢纽、工业开发区的发展规划布局。包括建设大型深水港口, 发展港口物流业、海水产品加工业、临港工业集群, 滨海旅游业等, 目标是形成沿海港口群、临港工业群等海洋经济聚集区, 形成产值上千亿的海洋产业集群。以海湾为依托推进海洋产业集中集约发展, 2010年福建的海洋经济总值为3 440亿元, 规划到2015年, 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7 300亿元, 2020年为 15 000亿元, 规划的实施必将加大用海需求, 加大对海域资源利用和环境的压力, 经济建设的用海需求与环境资源制约的矛盾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就会更加突出。按此发展目标, 每5年翻1番, 到2020年海域使用的总体规模将增加4倍多, 目前使用海域占总海域面积的1.23%, 似乎还有很大的利用空间, 然而岸线开发强度已达到35.98%, 显然单靠海域和岸线资源利用的空间扩张难以支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必须加大海洋产业的结构调整, 提高科技含量。加大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新的海洋经济增长点。

3.1海洋渔业用海的需求

福建省渔业以底播养殖、池塘养殖、设施养殖等传统养殖方式为主, 面临重大的产业结构升级的要求, 立体生态养殖、工厂化养殖、设施渔业、休闲渔业、远洋渔业等占用海域资源少的生产方式将成为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由于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较长的时期, 总体上滩涂和近岸的传统用海方式和规模将不会产生明显的改变, 但会向深水海域拓展, 总体用海的规模会有所增加。此外, 根据相关涉海规划, 部分滩涂和浅海养殖将让位于港口、工业和城市建设, 但局部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3.2港口交通运输、临港工业和城市建设需求

根据海域使用现状调查, 福建省交通运输、临港工业和围海造地主要用于港口建设和城镇建设, 用海面积分别为8 092.53 hm2、1 415.72 hm2和20 141.89 hm2, 三者使用面积合计29 650.141 hm2, 共占全省用海面积的17.69%。

围填海项目集中在海湾和近岸滩涂地带, 大多为生态脆弱敏感区, 大规模的围填海必然造成滨海湿地的丧失和对环境的破坏, 根据《福建省海湾围垦填海规划环境影响综合评价》[11], 以2005—2020年为规划期, 围填海需求约57 196 hm2, 占13个港湾总面积的10.91%;若与已围垦区计算, 围填海累积118 413 hm2, 占13个港湾总面积的22.59%。按照围填海需求, 大部分海湾围填海的面积将超过20%, 将对海域的水动力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 部分海湾如厦门湾已经没有围填的海域空间。

为了改变集中在海湾和近岸滩涂的围填海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状况, 同时又要满足海西建设大规模用海用地的需要, 福建省提出今后围填海的重点将朝湾外拓展。2009—2011年, 福建省批准确权围填海的面积分别为2 502.56 hm2、1 312.82 hm2和1 267.57 hm2, 3年合计5 082.95 hm2。由此可推算出福建的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建设包括围填海对海域使用的需求规模至少为目前的2倍, 如果按目前海域使用的面积为基数, 将占全省用海面积的35% (图2) , 对整体的海域使用格局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3.3海底工程、排污倾倒用海的需求

由于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相应的海底工程、排污倾倒用海的用海需求也会增加, 但由于所占用海比例较小, 对整体的海域使用格局影响较小。

3.4滨海旅游用海的需求

滨海旅游为海洋主导产业之一, 与交通运输、临港工业、海洋渔业等产业相比是一种对环境资源消耗少、经济效益高的节约型产业。目前滨福建滨海旅游主要是利用岸线资源和海上娱乐项目, 规模小, 占用海域资源少。由于滨海旅游发展强劲, 海上娱乐项目和规模的发展空间大, 预计用海需求有较大的增幅。

3.5特殊用海的需求

特殊用海包括了海洋保护区, 已有统计数据按已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实际面积统计, 海洋保护区属于公益性用海, 占全省海域使用的面积比例偏小, 随着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对海洋典型生态系统、重要渔业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需求将大幅度的增加, 明显加大海域使用面积的比重。

4结论

根据福建省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及相关涉海规划, 海洋渔业用海面积将有所增加, 由于建设的需要, 局部地区可能发生重大的变化, 向深水海域发展以及开拓远洋捕捞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建设包括围填海对海域使用的需求规模至少为目前的2倍, 由于港口、临港工业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 相应的海底工程、排污倾倒用海的用海需求也会增加。由于滨海旅游发展强劲, 海上娱乐项目和规模的发展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预计用海需求有较大的增幅。随着海洋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 特殊用海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明显加大海域使用面积的比重。

参考文献

[1]孙瑛, 殷克东, 张燕歌.海洋产业结构动态优化调整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8, 25 (4) :84-89.

[2]张红智, 张静.论我国的海洋产业结构及其优化[J].海洋科学进展, 2005, 23 (2) :243-247.

[3]姜旭朝, 毕毓洵.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变迁浅论[J].山东社会科学, 2009 (4) :78-81.

[4]许罕多, 罗斯丹.中国海洋产业升级对策思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2:43-47.

[5]王铁民.海域使用管理探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 2002.

[6]崔凤友.海域使用权制度之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04.

[7]刘一美, 张戈.海域使用金征收的理论依据及评估方法[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07, 24 (2) :40-43.

[8]宋德瑞, 郝煜, 王雪, 等.我国海域使用发展趋势与空间潜力评价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2, 29 (5) :15-17.

[9]曹可, 苗丰民, 赵建华.海域使用动态综合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J].海洋技术, 2012 (2) :86-90.

[10]王江涛, 海域使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评价[J].海洋通报, 2008 (2) :59-64.

上一篇:解决消极怠工下一篇:代数形式